1、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創新藥驅動下的醫藥與生物科技行業 財務咨詢 財務咨詢 一、證券市場 2 二、并購交易 14 三、展望與行業動因 17 四、尾注 24 五、聯系人 25 目錄 前言 2018年以來,醫藥及生物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備受矚目: 在此背景下,我們對過去一段時間內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的資本市場表現進行回顧,并結合行業動 因作出展望。未來一段時間內,證券市場上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的投、融資活動將保持熱度,在香 港市場生物科技板以及上交所科創板幫助下有望更上層樓,并購市場也將在藥企對創新藥需求的驅 使下持續活躍。而與此同時,我們將觀察到三方面的趨勢: 首創新藥(First-in-class)持
2、續受到資本市場關注,能夠有效降低研發風險和維護全球市場獨占性的首創新藥企業將備受青睞; 創新藥中特殊藥品、孤兒藥、生物制品及腫瘤治療將繼續成為熱點; 新興生物科技公司與大型制藥公司開展多元化合作,將催生創新藥優秀企業,并在資本市場上嶄露頭角 以中、美證券市場(美股、A股及港股)計,2018年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IPO數量及募集資金總金額均創十年來新 高,2019年開年以來勢頭未減 香港聯交所于2018年初出臺新規,允許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此舉連同其他新政措施成 為港交所二十年來最為重大的改革。一系列從事創新藥研發的生物科技公司得以登陸港交所,而生物科技板也成為 港交所主板第
3、一個以行業屬性加以尾標的板塊。無獨有偶,2018年底,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并試點注冊 制,科創板通過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化安排,重點鼓勵生物醫藥等六領域企業上科創板,為未盈利 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提供了一個更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2018年以來,武田制藥收購Shire、 BMS收購Celgene等一系列巨額并購交易的公布,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并購榜 單不斷刷新。另外,隨著一系列生物科技公司在腫瘤、罕見病、基因治療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醫藥及生物科技行 業的并購活動也進入活躍期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2 一、 證券市場 1. 醫藥及生物科技企業IPO持續增長 無論
4、站在數量還是總金額的角度,2018 年是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相關行業IPO 的大年。以美股、A股以及港股市場口徑 計,2018年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相關行 業IPO總募資規模達到115億美元,通過 IPO實現上市企業共計74家,均創十年 來新高。 過去十年中,美股醫藥及生物科技相關 行業IPO整體在波動中呈增長趨勢。美國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中心,其在這一領 域的融資規模及數量均占據顯著地位。 香港市場是亞洲范圍對全球投資者最具 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并充當著中國大陸 資本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重 要紐帶。過去十年港股在全球醫藥及生 物科技相關行業IPO中一直扮演重要角 色。港股市場2018年醫藥
5、及生物科技 企業IPO表現亮眼,共有8家企業完成了 IPO,數量及金額均遠遠超過2017年。 港交所于2018年初出臺新規,允許尚未 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 市,2018全年共計5家企業通過該新規 成功登陸港股。 A股市場醫藥及生物科技相關行業IPO在 過去十年中的表現一直存在波動。 2017年 生物醫藥類IPO迎來爆發期, 共33家企業 完成了IPO, 2018年受到IPO監管收緊影 響, 僅3家醫藥及生物科技企業上市。 中國 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 “硬科技” 已取得長足 發展, 過去A股該行業科技屬性尚未完全體 現, 預計這一趨勢將在科創板橫空出世下徹 底被打破, 科創板推出將推
6、動該行業價值新 發現并迎來上市繁榮周期。 醫藥及生物科技企業IPO的增長表明: 資本對該領域的高度關注; IPO渠道暢通,是醫藥及生物科技企業融 資的重要選擇。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3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2 111 190 143 173 252 293 495 474 564 444 529 2. 醫藥及生物科技板塊總市值持續提升 截至2019年2月底,美股市場生物醫藥 板塊市值占美股總市值的9.9%,而A股 美股、A股及港股市場IPO融資規模(單位
7、:百萬美元) 美股、A股及港股市場IPO數量 A股市場醫藥及生物科技公司總市值 (單位:十億美元) 和港股的這一數字分別為6.7%和7.9%, 美股生物醫藥板塊規模遠超A股和港股 市場。 近十年來,美股、A股及港股市場生物醫 藥公司市值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其中A 股及港股增長率均超過美股。 注:美股市場IPO數據不包含以美國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在NYSE/Nasdaq首次發行 數據來源:Capital IQ,選取行業分類為S&P制藥、生物科技公司 注:美股市場IPO數據不包含以美國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在NYSE/Nasdaq首次發行 數據來源:Capital IQ,選取行業分類為S&P制藥、生
8、物科技公司 注: A股包括上交所及深交所 數據來源:Capital IQ,Wind 10年CAGR = 17% 956 5,807 2,566 1,492 4,627 6,977 6,213 5,337 6,172 11,514 - 5,000 10,000 15,00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美股A股港股 10 29 22 14 32 73 56 40 71 74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美股A股港股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9、 一、證券市場 4 -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2 86 101 81 108 155 205 225 215 288 296 321 美股市場醫藥及生物科技公司總市值(單位:十億美元) 港股市場醫藥及生物科技公司總市值(單位:十億美元) -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2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9201020112
10、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2 -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02 111 190 143 173 252 293 495 474 564 444 529 1,401 1,430 1,543 1,777 2,545 3,176 3,441 3,169 3,840 4,039 4,379 86 101 81 108 155 205 225 215 288 296 321 數據來源:Capital IQ、Wind 注:美股包含NYSE及Nasd
11、aq 數據來源:Capital IQ、Wind 注:港股包括聯交所 10年CAGR = 12% 10年CAGR = 15%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5 額外的上市規定及股東保障措施 至少15億港元 上市前最少兩個會計年度一直從事現有業務; 管理層大致相同 集團未來至少12個月開支的125%(包括首次公開招股的集資額) 厘定公司于上市時或六個月禁售期內是否符合公眾持股量的最低要求時,基石投資者的持 股不會計算在內 主營業務的根本變動必須得到港交所同意; 較短的除牌流程(須在12個月內重新遵守有關規定); 在股份名稱結尾加上股份標記“B” 市值 業績紀錄 營運資金 基石投資者 營運資
12、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研究 3. 香港生物科技板的推出鼓勵生物科技 公司上市 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新上市規則生 效,在主板規則新增兩個章節,允 許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赴港上市; 此次港股新政不僅將為生物科技公司提 供更有吸引力的融資平臺,同時也將為 生物科技公司背后的投資人提供了在香 港資本市場更早期的上市退出渠道。 生物科技發行人是否適合上市的原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研究 產品受主管 當局規管 已通過概念 開發流程 最少一名資深 投資者作出相 當數額的投資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及歐洲藥品管理局; 其他機關會因應個別情況考慮 已
13、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且主管當局不反對開展第二階段(或其后階段)臨床試驗; 產品須進行人體測試 證明已得到一名資深第三方投資者認可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6 歌禮制藥(Ascletis)是一家成立 于2013年4月的生物科技公司,致 力于抗病毒、癌癥及脂肪肝三大治 療領域; 目前專注于HCV(丙肝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HBV(乙肝病毒) 創新藥的研發和商業化完成產業鏈; 發行信息: 發行日期: 2018年8月1日 發行日市值: 156.90億港元 發行價格: 14.00港元 募集資金總額: 29.76億港元 百濟神州專注于開發和商業化治療 癌癥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及腫瘤免
14、疫 治療藥物; 目前有6種自主研發的產品處于 臨床研究階段,其中最具市場潛 力且研發進度最快的包括BTK抑 制劑Zanubrutinib和抗PD-1抗體 Tislelizumab; 發行信息: 發行日期: 2018年8月8日 發行日市值: 820.86億港元 發行價格: 108.00港元 募集資金總額: 68.28億港元 數據來源:Wind 歌禮制藥發行日至今股價表現(單位:港元) 數據來源:Wind: 百濟神州發行日至今股價表現(單位:港元) 歌禮制藥(1672.HK) 百濟神州(6160.HK) 0 2 4 6 8 10 12 14 16 2018-08-01 2018-08-29 201
15、8-09-27 2018-10-29 2018-11-26 2018-12-24 2019-01-24 2019-02-26 2019-03-27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18-08-08 2018-09-25 2018-10-05 2018-11-05 2018-12-03 2019-01-03 2019-01-31 2019-03-05 2019-03-27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7 數據來源:Wind 信達生物發行日至今股價表現(單位:港元) 信達生物成立于2011年,產品管線 包括17個單克隆抗體新藥品種,覆 蓋腫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 心血
16、管病等四大疾病領域; 發行信息: 發行日期: 2018年10月31日 發行日市值: 185.39億港元 發行價格: 13.98港元 募集資金總額: 31.55億港元 信達生物(1801.HK) 華領醫藥成立于2009年,主要產品 為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正在進行 其III期臨床試驗的Dorzagliatin及 用于治療帕金森病左旋多巴誘導的 運動障礙(PD-LID)的臨床前藥物 mGLUR5; 發行信息: 發行日期: 2018年9月14日 發行日市值: 87.10億港元 發行價格: 8.28港元 募集資金總額: 7.81億港元 數據來源:Wind 華領醫藥發行日至今股價表現(單位:港元) 華領醫
17、藥(2552.HK)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8-09-14 2018-10-09 2018-10-31 2018-11-21 2018-12-12 2019-01-07 2019-01-28 2019-02-21 2019-03-14 2019-03-27 2018-10-31 2018-11-19 2018-12-27 2019-01-16 2019-02-04 2019-02-26 2019-03-15 2019-03-27 0 5 10 15 20 25 35 30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8 數據來源:Wind 數據來源:Wind 君實生物發
18、行日至今股價表現(單位:港元) 基石藥業發行日至今股價表現(單位:港元) 君實生物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 藥公司,旨在通過源頭創新來開發 首創(First-in-class)或同類最優 (Best-in-class)的藥物; 公司在腫瘤免疫療法、自身免疫性 疾病及代謝疾病治療方面處于領先 地位,其特瑞普利單抗是首個獲批 上市的國產 PD-1 單抗; 發行信息: 發行日期: 2018年12月24日 發行日市值: 180.57億港元 發行價格: 19.38港元 募集資金總額: 29.44億港元 基石藥業專注于開發及商業化創新 腫瘤免疫治療及分子靶向藥物,目 前已經構建起擁有 14 種候選藥物 的抗
19、腫瘤藥管線; 公司屬于典型的 VIC 模式,專注于 藥物發現、藥理學、細胞與動物研 究及過程開發,臨床前研究的日常 執行通過與藥明康德等 CRO 進行研 發外包合作,新藥研發進程快速; 發行信息: 發行日期: 2019年2月26日 發行日市值: 126.55億港元 發行價格: 12.00港元 募集資金總額: 20.74億港元 君實生物(1877.HK) 基石藥業(2616.HK) 2018-12-24 2019-01-07 2019-01-16 2019-01-25 2019-02-08 2019-02-19 2019-02-28 2019-03-11 2019-03-20 2019-03-2
20、7 0 5 10 15 20 25 30 35 2019-02-26 2019-03-01 2019-03-06 2019-03-11 2019-03-14 2019-03-19 2019-03-22 2019-03-27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9 4. 科創板的設立將使生物科技公司受益 2018年底,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 設立并試點注冊制,科創板通過在盈 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化安 排,大幅提升了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 包容性和適應性; 科創板發行制度和上市門檻的調整不 僅能為更多科技創新型優質企業提供 科創板重點支持以下
21、六類高新技術產 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 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 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在市場和財務條件方面,科創板引 入“市值”指標,與收入、現金 流、凈利潤和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 進行組合,設置了5套差異化的上 市指標(滿足其一即可),存在未 彌補虧損不構成否決條件; 對于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 企業,需滿足需要市值不低于人民 幣40億元,及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 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等主要條件 適用范圍 5套差異化上市指標 新一代 信息技術 新材料 高端裝備 新能源 節能環保 生物醫藥 標準 1 標準 2 標準 3 標準 4 標準
22、 5 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10 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 不低于人民幣 5000 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10 億元,最近一 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 1 億元 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15 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 2 億 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 于 15% 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20 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 3 億 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人民幣 1 億 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30 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 3 億元 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 40 億元,主要業務或產
23、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 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 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 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上市融資機會支持企業發展,成為生 物科技公司繼納斯達克和港股生物科 技板之后的又一重要上市平臺,同時 也為PE、VC類投資機構提供更豐富的 退出渠道。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10 5. Loxo等從事創新藥研發的生物科技公 司備受關注 近期證券市場上Loxo Oncology等從事創 新藥研發并取得研發、商業化上重要進展 的生物科技公司備受資本市場的關注 Loxo Oncology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24、成立于2013年,其主要研發基因組定 義的精準癌癥藥物。2017年12月底 LOXO-101向FDA提交上市申請,2018 年5月FDA接受LOXO-101的新藥申 請(NDA),并授予了優先審評資 格,2018年11月正式獲批上市。Loxo 在通過臨床II期試驗后,股價隨著市場 預期上升波動上行。2019年1月7日, 禮來宣布將以235美元/股的價格全現金 收購Loxo,交易總額80億美元; 對于不擁有已上市產品的研發型生物 科技公司而言,盡管其可能在未來長 時間處于未盈利狀態,但鑒于其在研 管線上市后較高的銷售預期,投資者 仍愿意給于其較高的估值水平,該類 公司在某些細分領域領先的研發水平
25、 使其往往也成為大型藥企較青睞的并 購對象; 從美國新興生物科技公司的股價表現 來看,臨床II期及臨床III期為影響估值 差異的關鍵時間節點,由于創新藥的 部分臨床數據(安全性/有效性)已經 有所披露,投資者對新藥品未來的市 場化空間和上市可能性預期樂觀,從 而推動估值上行。 Loxo 復權后股價走勢 2014-2019 (單位:美元) 0 50 100 150 200 250 2014- 2014-11 8 2015-2 2015-5 2015-8 2015-11 2016-2 2016-5 2016-8 2016-11 2017-2 2017-5 2017-8 2017-11 2018-2
26、 2018-5 2018-8 2018-11 2019-2 3x 23x 43x 63x 83x 103x 123x 143x 0 50 100 150 200 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 - 50 50 79 100 120 139 143147144147 153 166 182 193 209 219218 100 150 200 250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其他藥品收入Neulasta
27、ProliaXgeva 2018-08-01 2018-09-01 2018-10-01 2018-11-01 2018-12-01 2019-01-01 2019-02-01 2018-03-01 2018-03-08 公布LOXO-101 II期臨床數據 向FDA提交NDA 禮來宣布全現金 收購Loxo LOXO-101上市 數據來源:Capital IQ、公司年報、研究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11 6. 核心創新藥產品帶來主要業績推動 歷史上也不乏類似Loxo的案例,1984年 在美股上市的安進(Amgen)就是一個 例子; 2002年Neulasta上市前,公司業績并
28、未有太大變化,但隨著新藥Neulasta 通過臨床III期試驗所帶來的正面預期, 公司市值在 1998-2002年間波動上 行。Neulasta 上市后業績符合投資者預 期,股價長期穩定,隨著新藥銷售迅速 放量,公司EPS提振,P/E倍數出現了下 降的趨勢; 安進核心品種培非格司亭Neulasta和狄 諾塞單抗Prolia/Xgeva兩者分別于 2002 年1月和2010年6月獲美國 FDA 獲批上 市,從兩者的研發進程和實際銷售表現 來看,藥品在上市后迅速放量并每年穩 定在較高銷售水平,2017年兩者分別為 公司帶來45.3億美元及35.5億美元的可 觀收入。 安進復權后股價走勢 1990-
29、2018 (單位:美元) 數據來源:Capital IQ、公司年報、研究 3x 23x 43x 63x 83x 103x 123x 143x 0 50 100 150 200 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 - 50 50 79 100 120 139 143147144147 153 166 182 193 209 219218 100 150 200 250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其他藥品收入N
30、eulastaProliaXgeva 2018-08-01 2018-09-01 2018-10-01 2018-11-01 2018-12-01 2019-01-01 2019-02-01 2018-03-01 2018-03-08 安進收入構成 2002-2017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Capital IQ、公司年報、研究 - 50 50 79 100 120 139 143147144147 153 166 182 193 209 219218 100 150 200 250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31、01520162017 其他藥品收入NeulastaProliaXgeva Neulasta上市 Xgeva、Prolia上市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12 Celgene收入構成 1998-2018 (單位:百萬美元) Celgene總市值 1997-2019 (單位:十億美元) 數據來源:Capital IQ、公司年報、研究 數據來源:Capital IQ、研究 1953年,德國Chemie Gruenenthal生 產的Thalidomide正式上市,其作為一 種睡眠輔助用藥,同時在懷孕期間廣泛 用于孕婦止吐。20世紀60年代初,因 出現大量該藥物導致的嬰兒畸形報道從 而被
32、很多國家禁止使用,并撤出醫藥 市場; Celgene于1992年收購Thalomid (Thalidomide) ,隨著針對麻風、風濕病 和多種類型惡性腫瘤的研究進展陸續出 現,該藥物起死回生。該藥物于1998 年獲得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麻風性結 節性紅斑(ENL)。并于 2006年5月獲 得FDA批準用于多發性骨髓瘤(MM)的新 適應癥治療。Thalomid上市后長期占 據Celgene銷售收入總額的90%以上, 銷售峰值為5億美金。為了阻止胎兒暴 露于這一具致畸性的藥物,公司制訂 了控制處方、配藥及藥物使用的全面 的計劃,即沙利度胺處方安全教育系統 (S.T.E.P.S) ,并作為新藥申
33、請的一部 分提交FDA,公司憑借S.T.E.P.S的專利 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仿制藥的競爭,使一 款專利已過期的藥物仍給公司帶來巨大 回報; 2005年,基于Thalidomide的新一代衍 生物藥品Revlimid (Lenalidomide)成功 獲批,該藥品以更好的療效,更少的副 作用在美國市場迅速放量銷售,成為了 公司新的主要收入來源; 盡管抵消了部分Thalomid的銷售份 額,但新老藥品合計銷售收入仍非???觀,收購藥物并加以改良的商業模式使 Celgene大獲全勝。伴隨著公司業績爆 發式增長。公司總市值也在波動中上 升,市值頂峰超過1,000億美金,體現 了資本市場對公司的高度認可。
34、 3 24 62 84 123 244 331 446 812 1,300 2,138 2,567 3,508 4,700 5,386 6,362 7,670 9,256 11,229 13,003 15,281 0% 25% 50% 75% 100% Thalomid (Thalidomide)Revlimid (Lenalidomide)銷售收入總額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8 2016 2017 2015 0 20 40 60 80 10
35、0 120 14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一、證券市場 13 在證券市場上, 投資者愿意給予創新藥企業高估值, 而在創新藥 企業給投資者帶來了優異回報。 在這背后, 是創新藥 (尤其是首 創新藥) 憑借上市后獨占期內競爭少、 降價壓力小等優勢, 給企 業貢獻豐厚的利潤, 而這是仿制藥或Me-too/Me-better藥物所 難以企及的 雅培分拆前后總市值 2009-
36、2019 (單位:十億美元) 注:市值基準日為每年第一個交易日 數據來源:Capital IQ、公司年報、研究 8384 74 88 53 59 6864 57 102 122 55 83 105 94 101 157 134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Abbott Laboratories (分拆前)Abbott Laboratories (分拆后)AbbVie Inc. 分拆后 艾伯維 CAGR = 16% 雅培 CAGR = 15% 7. 資本市場給與創新藥企充分重視 201
37、3年初,原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創新藥部分拆而成的艾 伯維(Abbvie Inc.)成功上市。分拆 之后,新雅培保留了營養品、醫療診 斷用品和非專利藥品的業務,而艾伯 維則帶走幾乎所有的專利藥物,包括 Humira、Niaspan、Creon和Tricor等 暢銷產品; 脫離于雅培之后,艾伯維專注于創新藥 品研發,短期內研發投入已提升至制藥 行業領軍企業水平,公司亦通過合作研 發的形式彌補研發效率的不足。分拆雅 培創新藥業務后形成的兩家公司更好的 匹配了不同投資偏好的投資者; Humira在2012年接棒波立維之后連續6 年全球銷售奪冠,持續為公司帶來高額 收益。艾伯維
38、與Enanta聯合研發的丙肝 雞尾酒Viekira在2014年成功上市,投資 者對該公司的信心大幅增強; 2014年底,艾伯維資本市場表現持續 走強,市盈率達到53倍。艾伯維在分 拆后第三年市值已超過分拆前雅培總市 值,過去7年市值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 16%,股東收益明顯。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二、并購交易 14 二、 并購交易 1. 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并購交易活躍 總體來說,近十年來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 行業并購交易在波動中保持增長的趨勢: 2019年全年醫藥及生物科技企業并購 規模預計將進一步提升。以交易總額 80億美元的禮來收購Loxo Oncology案 例為代表。 其背后主要原因是
39、制藥企業結構及戰略 調整需求,及媒體輿論影響所致。增加 產品線、完成產業鏈布局、進一步鞏固 市場地位仍是主要的并購動機; 2019年1月,BMS宣布以740億美元收 購生物科技公司Celgene,交易規模僅 次于1999年Pfizer/Warner-Lambert的 并購交易,為有史以來生物醫藥行業 第二大并購交易。同年2月,羅氏宣布 簽約,以43億美元收購基因治療的領 導者Spark Therapeutics。今年以來頻 繁的并購使得2019年前兩個月該行業并 購金額即達2018年全年的57%。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二、并購交易 15 2014年至今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并購前十大交易
40、2. 大型制藥企業并購生物科技公司成為推動并購市場主要動力 公布時間收購方標的交易金額 (百萬美元) 收購類型標的所屬細分行業 2019年1月BMSCelgene Corporation 89,489全額收購生物科技、 制藥藥物研發及商業化 2018年5月武田制藥Shire Plc78,198 全額收購生物科技、制藥 2014年11月 Actavis plcAllergan, Inc.63,199 全額收購制藥創新藥、醫療器械研發 2015年7月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Allergan plc (仿制 藥業務) 39,633 全額收購制藥仿制藥 2
41、016年1月Shire PlcBaxalta Inc.35,219 全額收購制藥藥物研發和商業化 2017年1月強生Actelion Pharmaceuticals Ltd 29,592 全額收購生物科技、制藥 藥物研發和商業化 2014年2月Allergan plcForest Laboratories Inc 23,126 全額收購制藥藥物研發 2019年2月丹納赫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生物醫藥 業務) 21,400全額收購生物科技藥物研發相關儀器、耗 材及軟件 2015年3月AbbVie Inc.Pharmacyclics Inc19,045 全額收購生
42、物科技、制藥創新藥研發 2015年2月輝瑞Hospira Inc16,323 全額收購制藥生物仿制藥 近五年來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并購 前十大交易中,除以色列仿制藥巨頭 Teva收購Allergan仿制藥業務及輝瑞收 購以生物仿制藥為強項的Hospira的交易 外,規模較大的并購交易多集中于新藥 研發領域,推動并購交易進行的原因包 2,036 864 744 1,157 1,108 2,283 2,321 1,502 1,348 2,234 1,277 209 257 248 256 275 358 404 391 346 405 45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
43、52016201820172019-02-28 交易金額(億美元)數量(家) 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行業并購交易金額及數量 數據來源:Mergermarket、研究 數據來源:Mergermarket、研究 括獲取新產品以實現產品多元化,擴大 業務覆蓋范圍,加深業務全球化,進入 新業務領域等。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二、并購交易 16 3. 大型制藥公司通過頻繁并購增強創新 能力 近年來隨著生物類似藥增長持續加 快,制藥公司的獨占期過后將不可避 免地面臨著藥物年收入下滑; 在藥品支出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大 型藥企“漲價驅動型”的業績增長模 式不得不尋找轉變模式,藥物研發存 在周期長、風險高,并且
44、需要大量長 期的資金投入,而較小的生物科技公 司或新興生物制藥公司的特點是能夠 提供創新產品或技術。在這種生態環 境下,藥企對外頻繁并購成為趨勢。 BMS收購 Celgene 2019年1月3日,BMS與Celgene聯合宣布雙方達成收購協議,BMS將以總價740億美元(對應企業 價值895億美元)收購Celgene,成為近年來金額最大的并購交易。BMS及Celgene于2017年腫瘤 領域年收入前十公司中分列第三名和第五名,憑借BMS的明星產品Opdivo與Celgene的重磅炸彈 Revlimid,此次并購后新BMS有望從Roche手中接棒過腫瘤領域第一的位置。并購完成后BMS將同 時極大
45、增強其在腫瘤、免疫、炎癥心血管方面的實力 禮來收購 Loxo 2019年1月7日,禮來宣布將以交易總額80億美元收購主要研發基因組定義的精準癌癥藥物的生物制 藥公司Loxo Oncology。該交易是禮來新任CEO Dave Ricks上任以來的第一筆重大交易,也顯示了 禮來在癌癥靶向藥物領域的野心 Roche收購 Spark Thera- peutics 2019年2月25日,羅氏(Roche Holding)宣布以43億美元收購基因治療的領導者Spark Therapeutics; Spark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基因療法公司。其管線非常豐富,涵蓋了遺傳性眼病、血友病、溶酶 體貯積癥、以
46、及神經退行性疾?。?Spark首款基因療法Luxturna已于2017年12月獲批上市, 治療患有特定遺傳性眼疾的兒童和成人患 者。 Spark還與輝瑞公司合作開發治療B型血友病的Fidanacogene Elaparvovec , 該藥已經進入III期 臨床試驗。 治療A型血友病的SPK-8011也預計將在今年進入III期臨床階段 本次并購對羅氏而言,一方面可以彌補其在基因療法布局上的短板,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其血友病研發 部門的實力,成為其治療A型血友病的重磅藥Hemlibra的補充。此外,羅氏今年面臨著嚴峻的專利斷 崖影響,這也是其開展并購的重要動因:其治療血液癌癥的主打產品Rituxan的
47、關鍵專利已于2018年 底在美國過期,生物類似藥Truxima已分別于2017年7月和2018年11月獲得EMA和FDA的批準,預計 將于2019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銷售;而另外三款重磅品種Avastin(阿瓦斯?。?、Herceptin(赫賽?。?以及Tarceva(特羅凱)在2019年在美國將失去專利保護,面臨嚴峻的降價競爭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三、展望與行業動因 17 三、 展望與行業動因 醫藥及生物科技投融資及并購活動將保 持熱度 隨著更多企業在香港生物科技板上市, 熟悉和偏好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資者群體 確立,香港生物科技板將更加成熟。香 港市場有望與美股市場等量齊觀,我們 預計可以觀察到
48、: 更加旺盛的IPO融資活動 更加活躍的二級市場交易 加之已較為成熟的美股市場以及A股科創 板的確立,全球醫藥及生物科技的投融 資活動將保持熱度; 在并購方面,大型制藥公司一直需要對 其產品線進行更新,以應對降價壓力和 專利斷崖的不利影響。此外,大型制藥 公司普遍而言較之于研發型的生物科技 公司更擅長于在新藥研發后期及上市后 應對監管要求以及市場銷售的處理,并 以此取得商業上的豐厚回報。因此,以 獲取受到專利保護的創新藥為主要動因 的并購活動熱度也不會有所消減。 資本市場回顧與展望 | 三、展望與行業動因 18 1. 首創新藥持續受到資本市場關注,能 夠有效降低研發風險和維護市場獨占性 的首創新藥企業將備受青睞 在創新藥領域,First-in-class、Me- better以及Me-too等概念常常被提起。 嚴格來講,這些概念并非精確的定義, 但可以生動的給創新藥貼上標簽,幫助 人們意會一款創新藥的若干特點,因此 被普遍使用: Me-too/Me-better:市場上已有受 到專利保護的突破性新藥情況下,Me- too藥物研發者基于這種已有新藥的作 用機理,尋找不受專利保護的類似分 子結構,以期達到類似的甚至更優的 療效。如果尋找到的分子結構的改變 較大,化合物在活性、代謝、毒性等 方面都更有優勢,那么這款新藥則有 可能被視為一款Me-better新藥; First-in-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