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如果不是他們在集體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狩獵和采集技能,他們可能早就因饑餓死去,也不會有現在的我們。不過,對于當今企業提供的許多培訓和發展 項目,早期的智人可能會不太理解,因為這類培訓主要是針對固定職位傳授特定的技能,而非傳授讓千百萬年來人類得以生存下來的軟技能。但現在,企業的培訓部門開始回歸本真,重新審視員工的軟技能。比如,有效溝通、共情和應對挑戰的能力重新受到重視。如今,學習與發展專員的職責逐漸轉變為培養機器以及自動化和 AI 技術無法取代的人才。但在規劃未來之前,你需要清晰地了解現狀。首席人力資源官(CHRO)和首席學習官需要掌握當前的影響因素,包括顯性因素和
2、隱性因素,因為這些因素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穴居人不了解當今世界的模樣,但他們肯定明白,人應該在工作中 不斷學習,提升技能。其中,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未來的企業學習模式與未來的工作模式密切相關。隨著易于量化的重復性工作越來越多地實現自動化,培訓和學習計劃開始越來越注重培養無法輕易被機器人復制的軟技能。然而,企業和員工都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這種 轉變。絕大多數雇主表示,他們的員工存在技能差距。尤其是,雇主和員工一致認為,在協作能力、領導力、主動思考和適應能力等無法利用自動化技術取代的技能方面,差距更為 明顯。所以,這并不是簡單地讓員工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培養多種技能的問題。而是說,當今的
3、很多學習與發展計劃過于注重培養那些極易被自動化技術取代的技能,且未充分考慮工作方式的巨大變化。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2/12舉例來說,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遠程辦公和零工工作模式日益盛行。然而,人際交往的減少削弱了員工之間的社交聯系。在這種背景下,學習與發展專員很難傳授那些變得越來越重要的軟技能。此外,由于合同工并不是全職員工,企業在這些人員的培訓和培養上并不是特別積極。另外,一些企業開始質疑,是否有必要將本科學歷作為企業招聘人才的硬性要求,尤其是考慮到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成本不斷上漲。如果員工是因為學費問題而放棄接受高等教育,那么 CHRO 和學習與發展負責人將需要制
4、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幫助不具備相關學歷的員工培養技能,確保他們勝任工作。否則,企業將面臨日益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錯失優秀人才。與此同時,技術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學習助手,也是老師。借助最新的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企業能夠將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濃縮成有針對性的沉浸式虛擬體驗項目,讓員工能夠在虛擬環境中檢驗自己的技能,而無需在現實世界承擔失敗的后果。借助 AI 技術,領導者能夠將學習內容嵌入到實際工作流程中,在員工需要時為他們提供所需內容,讓他們可以在課堂之外進行學習。學習與發展負責人必須合理地平衡課堂學習和虛擬學習體驗。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學習與發展負責人長期以來面臨的障礙將進一步加
5、劇。比如,由于投資回報難以衡量,高管常常擔心傳統培訓計劃收效甚微;企業在學習與發展方面的預算不斷縮減;員工沒有時間參加培訓;管理人員通常難以明確員工的學習目標并提供相應的支持。與此同時,技術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學習助手,也是老師??偟膩碚f,未來的企業培訓和學習模式受六大驅動因素的影響,而且這些因素正在全面發力。我們將前兩個因素稱為超級驅動因素,因為它們是其他四個因素的基礎: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3/12如今,我們能夠即時在線訪問幾乎所有信息,這也改變了人們的技能傳授方式。當你能夠上網搜索信息時,為何還要記住這些信息?很多時候,我們不再需要死記硬背一些事實性知識,也不需要考慮如何記住大量數
6、據。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等設備讓海量信息隨時隨地觸手可及,使我們能夠將學習融入各種各樣的超級驅動因素 1:企業獲取信息和 處理信息的能力呈爆炸式增長場景和情境中。借助相關技術,你能夠將基于情境的學習內容及時發送給有需要的員工,為他們提供支持。此外,技術還增強了移動式學習體驗,讓員工能夠在家中、在上班途中或在度假時學習課程。而且,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越來越先進,它們將不斷改變人們的工作。我們的職業將不再受限于我們掌握的知識。你可以從任何一臺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獲取無限的信息。學習與發展負責人將需要更加專注于培養員工的適應能力,讓他們更快適應不斷擴展的專業化機器智能。借助相關技術,你能夠將基于情
7、境的學習內容及時發送給有需要的員工,為他們提供支持。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4/12超級驅動因素 2:網絡成為主要組織原則隨著人機互聯的成本不斷下降,員工可以輕松地與企業內外部的同事建立聯系。這大大增加了員工的學習機會,因為員工聯系越密切,他們能夠獲得的信息就越多,互相學習的機會就越多。Zoom 等遠程辦公技術的發展,加速了線上辦公模式的采用,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隨著遠程辦公成為一種常態,員工將更加依賴數字化形式的學習內容。員工不用再依靠自己尋找所需學習內容,學習與發展負責人將擔任起學習“主持人”的職責,為員工提供最能滿足其需求的學習資源。但這樣一來,學習與發展負責人將面臨一個巨大挑戰
8、,那就是全面掌握一切可用的學習資源,因為優質的學習內容如今隨處可見,例如領英研討會、YouTube 上的自制視頻,以及 Coursera 等在線學習平臺。這兩個超級驅動因素共同構成了其他四個驅動因素的基礎,而其他四個因素將直接影響未來的企業學習模式。隨著遠程辦公成為一種常態,員工將更加依賴數字化形式的學習內容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5/12驅動因素 1:工作越來越“人性化”,重復性工作逐漸減少當自動化奪走我們的所有工作,經濟完全由機器驅動,人類被徹底拋棄,意味著世界末日的來臨。但人類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我們的工作開始越來越注重軟技能,包括協作能力、復雜推理能力、共情能力、韌性和創造力。然
9、而,人類特有的這些技能并非都是與生俱來的,有些需要我們進一步培養。培養這些技能與傳授員工技術技能不同。企業可以通過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鼓勵員工嘗試和互動,進而培養員工的軟技能,這些技能對于企業的創新和長足發展都至關重要。工作模式也在向未來邁進專家發現,自動化和 AI 技術將對未來的工作模式產生四個方面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與零和博弈中的輸贏之爭 不同,這四個方面的影響是并行發力(參見 圖 1)。大規模失業:據預測,自動化和 AI 技術的普及將導致大規模失業。人類的工作機會將整體減少,重者徹底失業,輕者被奪走部分參與權、控制權和決定權。如今,很多員工都擔心工作被機器取代,而機器
10、取代人工的現象已經在某些崗位上發生。例如,世界經濟論壇已經敲響警鐘:到 2030 年,預計將有超過 10 億人因工作被取代而需要重新培養技能。增強工作能力:另一種看法認為,AI 將為人類的工作提供助力或支持,而非徹底取而代之。雖然自動化技術將廣泛應用到各種工作中,但完全自動化的任務占比依然較低,因為 AI 無法取代所有工作技能。不過,為了有效使用這些新的增強和支持工具,員工仍然需要經常接受培訓。創造大量新工作:還有一些人認為,技術進步有望創造更多的新工作,而且數量遠超被自動化取代的工作。不過,員工將無法直接上手這些新工作,他們需要培養新技能。一些企業正努力走在這些變化的前面。例如,亞馬遜(Am
11、azon)正在制定一項計劃,希望在 2025 年之前提升 100,000 名美國員工的技能,滿足技術性和非技術性工作的需求。與此同時,雖然許多員工意識到必須掌握新技能,但他們通常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尤其是在雇主沒有明確技能要求的情況下。一切如常:最后,有一些人認為,人們過分夸大了 AI 和自動化技術對工作的潛在威脅。他們質疑這些技術對工作的整體影響,尤其是那些需要與內部同事及客戶開展復雜互動的工作。圖 1 自動化影響人類工作的四種方式高大規模失業創造大量新工作一切如常增強工作能力人類工作的變化人類工作的變化低高低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6/12這四種影響如何發揮作用如今,我們可以在工作中
12、看到技術帶來的這四種影響。隨著自動化進程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從事機械性、重復性工作任務的員工被取代。但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種類和數量的工作得到了自動化技術的加持,而不是被徹底取代。例如,呼叫中心的員工發現,越來越多的機械性任務,比如初次聯系客戶,正逐漸被機器取代。但他們的核心工作技能,比如共情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則沒有被取代,反而得到了增強,因為他們可以利用軟件找到所需信息,并獲得行動和學習建議。盡管制造業中的許多工作已經被機器取代,但其他一些保留下來的工作得到了機器的賦能。自動化還取代了一些坐班類工作,但同時也創造了許多既需要技術技能又需要軟技能的新工作崗位。不過,這些新崗位與我們以
13、往所稱的入門級或低技能崗位之間,常常存在很多重疊。這種趨勢使得人們開始質疑我們一貫以來的觀點,即,要想進入企業工作,至少需要具備本科學歷(參見驅動因素 2)。在自動化技術的影響下,一些看似一如往常的工作崗位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比如中高層管理職位。在企業較低層級部署的機器增強和虛擬化技術,正在改變企業監管員工的方式。企業不再需要直接監控員工,因為技術通??梢源嫱瓿蛇@項任務。企業更多的是要為員工提供培訓和指導。最受尊敬且最成功的管理者和高管往往是那些具有良好的軟技能,并且能指導員工培養軟技能的人。無論是坐班類工作還是非坐班類工作,都越來越需要具有獨特軟技能的員工。這意味著,不管工作如何變化,學習
14、與發展負責人都需要更加注重培養員工的重要新技能,比如情商、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共情能力和包容心。最受尊敬且最成功的管理者和高管往往是那些具有良好的軟技能,并且能指導員工培養軟技能的人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7/12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最注重的是提高效率和生產速度,擴大生產規模。當時,企業的分工高度結構化,因此人員流動不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和業務中斷。這種方法認為,教育和培訓機制(包括本科學歷)培養的人才將從事一成不變的工作崗位。但隨著工作越來越注重軟技能,工業時代的教育觀點在慢慢改變。工作性質的變化,需要人們不斷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有證據表明,許多工作崗位雖然需要本科學歷,但真正要
15、用到的技能與不需要本科學歷的工作崗位存在大量重疊。也就是說,低薪與高薪工作之間存在著一道本不應該存在的文憑障礙,這道障礙將沒有上過大學的人才拒在了門外。OpportunityWork 公司 CEO Byron Auguste 表示,在美國,以學歷作為人才選拔條件是“在種族和道德上對經濟的自殘”。本科學歷不再是敲門磚如果繼續讓本科學歷成為企業用工的門檻,未來肯定會面臨人才短缺問題。慶幸的是,企業開始轉移重心,根據崗位需求,直接為員工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歐洲政府和企業很早就已經取消本科學歷門檻,大力提供技術培訓。這些培訓計劃通常聚焦管道或機械維修技能,但如今其范圍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例如,為了填補
16、IT 職位,許多科技企業專門為沒有上過大學的人開設了培訓課程。IBM 前首席執行官羅睿蘭(Ginni Rometty)還為此類員工創造了一個新名詞:“新領”??萍季揞^開創的自由學習模式不僅造福了社會,還為那些原本無法從事充滿前景的職業的人才提供了準入機會。例如,谷歌推出了一項新的職業證書項目(Google Career Cer-tificates),讓求職者在完成六個月的課程學習后能夠迅速找到工作。微軟也啟動了一項計劃,幫助全世界的人們學習數字技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技能認證。完成課程學習后,如果你在六個月內沒有找到工作,Lambda School 驅動因素 2:企業學習覆蓋到越來越多的人將退還
17、你的學費。隨著“新領”趨勢的興起,世界各地的企業都拓寬了培訓途徑,包括學徒制度、認證計劃和兩年制學位等,以此尋找更多員工。開發新的人才資源隨著學歷要求放寬,企業將能接觸到大量以往被忽視的潛在員工。有些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擁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學習與發展預算,他們專門針對新員工和初級員工,甚至是教育條件不足的地區推出了培訓計劃。但是,對于經費不足的企業,學習與發展部門的高管很難在有限的預算內實施類似計劃。幸運的是,我們擁有海量信息和無處不在的網絡,這讓該項工作變得輕松許多。例如,隨著“新領”概念日漸流行,企業能以低成本實施在線認證計劃。同時,只要有電腦聯網,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這些計劃。未來企業學習模
18、式的六大驅動因素8/12計算機網絡的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而創作和整合體驗式學習資源的成本不斷下降。在這些趨勢的共同作用下,企業有望推出強大的新學習模式。事實上,基于人工智能的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高保真模擬等技術已經在推動這類學習模式的發展。確切地說,在多種趨勢的綜合作用下,無處不在的情境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正成為可能。驅動因素 3:無處不在的情境式學習和 體驗式學習成為可能學習變得越來越情境化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或行為若不及時鞏固,大部分很快就會被遺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支持員工在最需要的時候學習。通過將學習嵌入到工作流程的特定情境中,比如,當呼叫中心的接線員與客戶溝通不暢時,為他們提
19、供實時建議,員工將更容易堅持學習,且學到的技能可以得到不斷鞏固。對于這種非常有用的插入式學習,人工智能 將發揮重要作用。該技術知道何時需要為員工提供幫助,以及如何以最合適的方式將內容交付給員工,盡量確保員工在需要時還記得所學知識。然而,時機不是一切。學習環境同樣至關重要。課堂學習往往脫離了工作環境,而沉浸式體驗學習可以讓我們回歸其中。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VR 和 AR 技術提供的模擬場景能夠完美替代實際環境。舉個經典的例子,在飛行員訓練和軍事訓練中,采用的都是精心設計的沉浸式環境,非常真實,能夠讓大腦和身體產生與現實世界中相同的反應。但是,這些沉浸式環境十分復雜,且成本極高,只有當在現實中出錯
20、會導致巨大代價甚至災難性后果時,才值得使用,因其可以幫助避免這種情況。相較于白板,員工更喜歡元宇宙隨著網絡和信息成本的急劇下降,VR、AR 和游戲軟件等技術現已成為大規模沉浸式體驗學習的重要工具。例如,沃爾瑪(Walmart)在旗下 4,700 家門店中幾乎都采用了基于 VR 技術的平臺,用于模擬新店員的重要體驗,包括一年中壓力最大的一天:黑色星期五。參加 VR 培訓的員工表示,相比課堂學習,他們更喜歡 VR 培訓,而且對培訓概念的記憶更牢固。此外,借助 VR 技術,沃爾瑪只需短短幾堂課就能完成門店運營經驗的復制,而以往這一工作需要數周甚至數年時間,這讓他們節省了大量資金。與此同時,受娛樂游戲
21、產業迅猛發展的影響,依托“嚴肅”游戲的游戲化學習正在快速普及。例如,百事公司(PepsiCo)利用視頻游戲平臺 Minecraft,在虛擬世界開展精益六西格瑪培訓。百事公司黑帶培訓師 Marco Rodriguez Tapia 與當時年僅 11 歲的兒子 Alexander 一起,在 Minecraft 中創建了模擬百事工廠的虛擬世界。學員可以一邊使用虛擬塊構建模擬托盤,一邊練習解決問題并完成工作效率挑戰。與沃爾瑪一樣,百事公司也發現,虛擬環境中的培訓比傳統課堂培訓更能吸引學員。然而,并非所有的學習都能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原因很簡單,并非所有工作經驗都能完美復制。但是,在處理成本不斷降低和計算能
22、力呈指數級增長這兩個因素的驅動下,虛擬化情境式學習將迅速變得成熟,與此同時,對更優質游戲體驗的普遍需求將進一步推動這種學習模式的發展和采用。通過將學習嵌入到工作流程的特定情境中,員工將更容易堅持學習,且學到的技能可以得到不斷鞏固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9/12如今,家庭生活、娛樂、工作和學習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在統一的數字化環境下,這些活動不再分散在不同的物理空間中,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網絡的普及帶來了工作環境的變化,遠程辦公和零工模式興起。在這種趨勢下,自上而下的學習模式逐漸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以網絡為導向的同行學習模式。在數字化環境中,低成本或無成本平臺幾乎無處不在,例如領英(Li
23、nkedIn)、YouTube 和抖音(TikTok)等,用戶生成的學習內容也迎來爆炸式增長。由此,一種自下而上的協作式學習方法應運而生,支持企業所有員工參與課程創建,并以分散化、全民化的方式開發和分發學習內容。數字化環境能夠提供集個性化、娛樂化和按需化于一體的 Netflix 式學習體驗。對于學習與發展高管而言,跟蹤員工的學習情況,確保學習內容相關且正確無誤,是他們面臨的一大挑戰。對此,有一種方法可以減少雜亂信息,那就是主動識別既能滿足員工需求、又能支持企業學習目標的內容。驅動因素 4:在統一的“數字化環境”下,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融合加強與外部員工的聯系數字化環境推動了零工經濟的崛起、合同工
24、作的增加,以及遠程辦公模式的采用。但是,隨著數字化環境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人際交往的紐帶日漸減弱。臨時員工數量激增,而他們無法享受企業福利,這引發了人們對于如何培訓和培養這些員工的思考。在是否將合同工納入內部培訓和發展計劃這個問題上,各個企業的意見并不統一。這就導致外部員工有時無法享有同等的 技能培養機會,而缺乏共同的學習體驗,又會進一步加大外部員工與正式員工之間的文化 差距。然而,隨著分散化用工模式的不斷普及,內外部員工之間的差異也將開始淡化。通過從學習體驗、有效溝通等各個方面提供零工工作者所期望的卓越體驗,企業可以激勵那些表現優異的外部員工繼續承接更多零工,甚至從事全職工作。為所
25、有員工提供指導未來,在分散化用工模式下,內外部員工越來越有望掌控自身的職業發展。數字化環境下不斷涌現的各種新工具可以助其一臂之力。舉例來說,一直以來,員工指導和領導力培養都只針對企業的高層員工,因為這種培訓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但現在,這種學習機會可以實現全民化,企業可以通過 BetterUp 等應用,以高度個性化和情境化的方式,為每位員工匹配一名導師。當然,員工的成長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于導師的指導。但是,數字化環境可以擴大領導力培養計劃的覆蓋范圍,讓企業各個工作級別和類別的員工都能參與。這樣,企業就能及早發現具有領導潛力的員工,并降低培養成本。對于學習與發展部門而言,這意味著他們能夠從學
26、習計劃投資中獲得更多回報。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10/12從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驅動因素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顛覆性變化:即使機器取代員工或接替他們的部分工作,變革中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人。學習與發展專員的職責是幫助員工充分掌握所需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但是,如果只提供有關如何開展協作或解決沖突的學習課程,企業將無法實現這一目標。要想提升員工的技能,企業需要采用更加潛移默化的方法。通過將學習元素融入恰當的情境,員工能夠學會更快地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特才能,并掌握必要的知識,高效開展工作。當然,并非所有員工都已經準備好擁抱這些變革。我們的教育制度仍然是為了培養學生做好終身從事某一
27、特定領域職業的準備。但隨著遠程辦公和零工模式的興起,再加上技能過時速度遠超以往,人們的職業不再一成不變。變革學習模式,擁抱當下和未來隨著工作日趨分散化,學習與發展專員有機會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很多企業都難以決定是否需要培養一支日益分散的合同工隊伍,也不知道如何培養。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遠程辦公和零工經濟的不斷發展,將有更多的企業為所有員工提供培訓和發展機會。通過整合內外部員工的培訓活動,企業將能實現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并吸引更多更優秀的員工。與此同時,技術并不會使工作崗位消失。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正在創造新的工作崗位,而且還能增強員工的能力,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如今,本科學歷不再是企業招聘員
28、工時的主要考慮因素。這樣一來,將有更多的求職者得到企業的關注,這不僅拓寬了底層人士的上升渠道,同時還能解決新興人才短缺問題。對于學習與發展專員來說,他們一直面臨的挑戰仍將存在。比如,如果投資回報難以衡量,企業高管會對新的學習模式產生懷疑;學習與發展預算可能持續緊縮,導致該職能部門的可用資源越來越少;另外,學員可能也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但總的來說,我們前面探討的驅動因素正在改變學習與發展專員的職責,并提升他們的工作價值。如今,學習與發展部門可以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凝聚分散的勞動力,打造一個共同體,營造經驗共享的企業文化。學習與發展負責人將有機會改變高管層可能對其持有的負面看法,同時為感到孤立無
29、援的一線員工和社區中的邊緣人員提供幫助與支持。人們的工作方式正在經歷百年一遇的變革,而學習與發展部門有機會讓這種變革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未來企業學習模式的六大驅動因素11/12Michael Janning:SAP Product Learning 部門經理 David Jonker:SAP Insights&Storytelling 副總裁Christopher Koch:SAP Insights 研究中心高級主編Lauren Park:SAP 人力資源研究科學家Michael Rander:SAP Insights 研究中心高級總監兼運營主管Dan Wellers:SAP Insights
30、 研究中心研究和數字化未來負責人關于本調研SAP Insights 研究中心負責開展此項調研,旨在評估企業在應對和扭轉環境惡化問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以及他們認為環境問題何時將會影響他們的財務狀況或運營績效。該調研從 2020 年 11 月持續至 2021 年 1 月,共收到了 7,423 份回復(其中 5,621 份可用),受訪者來自四大洲 19 個國家和地區的 16 個 行業。2022 SAP 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未經 SAP 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出于任何目的復制或傳播本文件的任何內容。本文檔包含的信息可能會更改,且不再另行事先
31、通知。由 SAP 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銷商營銷的部分軟件產品包含其他軟件供應商的專有軟件組件。各國的產品規格可能不同。本資料由 SAP 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提供,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陳述或保證,其中如若存在任何錯誤或疏漏,SAP 或其關聯公司概不負責。與 SAP 或其關聯公司產品和服務相關的保證僅限于該等產品和服務隨附的保證聲明(若有)中明確提出的保證。本文件中的任何信息均不構成額外保證。特別是,SAP 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沒有義務按照本文件或任何相關演示文稿中所述內容提供任何業務,或是開發或發布本文件中提及的任何功能。SAP 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可能隨時出于任何原因對本文檔或任何相關演示文稿以及 SAP 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戰略和未來可能進行的開發、產品和/或平臺發展方向及功能作出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文檔所含信息不就任何材料、代碼或功能提供承諾、諾言或法律義務。由于存在各種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因此所有前瞻性聲明的實際結果可能會與預期結果大不相同。請讀者審慎對待,不要過分依賴這些前瞻性聲明,亦不要將其作為制定采購決策的主要依據。SAP 和本文中提及的其他 SAP 產品和服務及其各自的徽標均為 SAP 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關聯公司)在德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商標或注冊商標。文中提及的所有其他產品和服務名稱分別是其各自公司的商標。如需了解更多商標信息和聲明,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