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電子電子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Table_Reportdate 2023年年05月月08日日 table_invest 標配標配 Table_NewTitle LCD面板周期性邏輯減弱,行業龍頭中面板周期性邏輯減弱,行業龍頭中長線價值明顯長線價值明顯 面板行業深度報告 Table_Authors 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師:周嘯宇 S0630519030001 聯系人:聯系人:陳宜權 table_stockTrend table_product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1.LCD TV面板
2、價格全面回暖,行業復蘇趨勢明確電子行業周報(20230417-20230421)2.大尺寸LCD面板價格持續回暖,面板行業復蘇趨勢明確電子行業周報(20230403-20230407)3.LCD面板周期拐點初現,TV面板向 陽 而 生 電 子 行 業 周 報(2023020-20230224)table_main 投資要點:投資要點:LCD顯示面板地位穩固。未來相當年限內,顯示面板地位穩固。未來相當年限內,LCD顯示面板仍是市場的絕對主流,被替代威顯示面板仍是市場的絕對主流,被替代威脅短期無憂。脅短期無憂。OLED面板仍集中在小尺寸應用場景,在大尺寸場景應用上,不論在技術、成本及產能尚不具備競
3、爭力;MiniLED面板雖是行業看好方向,但滲透率偏低,且不具備價格優勢;MicroLED產品具備多項優勢,是未來顯示技術的主流方向,但成本居高不下,距離大規模商業化較遠??梢哉f,上述技術路線的產品無法對LCD面板構成替代威脅。LCD面板周期性正在減弱。面板周期性正在減弱。通過復盤LCD面板的周期歷史發現,近近十十年來,年來,LCD面板行業面板行業的競爭格局和周期屬性等發生了巨大變化。的競爭格局和周期屬性等發生了巨大變化。1)從行業的全球集中度來看。從行業的全球集中度來看。全球LCD面板行業經歷了激烈的市場博弈變化,伴隨著韓系廠商(三星、LG)產線退出,臺資廠商產線轉型,日企衰落等行業的調整變
4、化,原來產能由中日韓臺(中國臺灣)四雄爭霸的局面,已演變成中國面板廠商稱雄獨霸的格局,現中國LCD廠商產能占比超60%(預計2023年京東方、TCL、惠科的CR3全球市占率 61%-65%)。2)從行業運營策略來看。從行業運營策略來看。由于全球行業產能集中度和定價話語權的提升,我國頭部LCD廠商可依托自身的控產控價優勢,改變過往滿產滿銷的運營模式和策略,創新轉變為市場價格導向的定產模式和策略,以實現產品價格和產能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燙平LCD面板價格和產能較大的周期性起伏變化,實現企業的穩定盈利。3)從產能規劃和需求端市場來看。從產能規劃和需求端市場來看。根據現有收集的多方綜合資料分析,至20
5、25年,全球LCD面板幾乎無新增產線和產能,整體增速幾乎接近零,而未來幾年行業的需求增量穩定且略增(TV面板大尺寸趨勢化帶動)。4)從顯示技術路線來看。從顯示技術路線來看。在未來的5-8年內,LCD依舊是絕對的市場主流,OLED的應用仍將以小尺寸為主,OLED和Micro/MiniLED對LCD構成的替代威脅預期可控。結論與推薦:龍頭企業的估值修復在即。結論與推薦:龍頭企業的估值修復在即。近10多年來,全球LCD行業的競爭格局和周期屬性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中國企業在全球LCD領域的產能集中度和市場份額占比大幅提升,可將產能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穩步掌握行業定價權和全球LCD面板產能市場,通過調低
6、稼動率,限產控價,促使TV面板價格筑底回升,實施控產控價策略效果顯現,主導性地減弱LCD面板的周期波動性。自2022年Q3以來,LCD面板價格觸底后連續7個月保持平穩且微漲,本輪面板價格下跌周期基本探底企穩,面板行業正處于復蘇前期階段,LCD價格短期仍具備上行動能,面面板龍頭的估值修復在即。板龍頭的估值修復在即。在行業和公司估值上,LCD面板行業正在向國內電子類精密制造業靠攏,依據自身的全球產能集中度優勢,多措施多手段地實現LCD面板業務的穩定盈利,國內龍頭企業的LCD面板業務估值模型,也應該由PB估值法向PE估值法轉變,參考電子板塊制造公司的估值標準,給予20倍的PE估值空間較為合理。個股推
7、薦:建議關注LCD龍頭京東方A和TCL科技。風險提示: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面板價格波動、生產設備和原材料供應風險和技術路徑迭代等。表表1 推薦標的及盈利預測表推薦標的及盈利預測表 股票代碼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股票名稱 收盤價收盤價(元)(元)EPSEPS PEPE 2022A2022A 2023E2023E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2A2022A 2023E2023E 20242024E E 2025E2025E 000725.SZ 京東方 A 3.99 0.20 0.25 0.40 0.47 17.1 16.01 10.1 8.5 000100.SZ TCL
8、科技 3.95 0.02 0.28 0.41 0.51 243.0 14.3 9.7 7.7 資料來源:截至 2023 年 5 月 05 日,Wind 一致預測,東海證券研究所 -20%0%20%40%電子滬深300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1.LCD 行業的周期屬性迎來新改變行業的周期屬性迎來新改變.6 1.1.顯示面板發展歷程回顧.6 1.1.1.第一階段:CRT 時代,美國引領全球(1950-1972).6 1.1.2.第二階段:LCD 崛起,日本壟斷全球(1972-
9、1994).6 1.1.3.第三階段:LCD 輝煌,韓國、中國臺灣反超(1995-2009).7 1.1.4.第四階段:LCD 變局,中國登頂領跑(2009-2022).7 1.2.LCD 面板行業的周期復盤梳理.7 1.2.1.2007-2022 年 LCD 面板周期復盤.7 1.2.2.2017-2022 年全球 LCD 產能復盤.10 1.2.3.未來兩年全球 LCD 面板產能供給趨穩.12 2.LCD 基本盤穩固,被替代威脅短期無憂基本盤穩固,被替代威脅短期無憂.13 2.1.LCD 面板未來仍將主導市場.13 2.2.LCD 下游應用端需求仍將穩固.16 2.2.1.電視面板:面板最
10、大下游市場,LCD 仍為主力軍.17 2.2.2.手機面板:OLED 滲透放緩,LCD 仍占有一席之地.18 2.2.3.顯示器面板:大尺寸化趨勢明確,LCD 占據絕對主流.18 2.2.4.筆記本面板:LCD 筆記本仍為主流,產品地位難以撼動.19 2.2.5.車載面板:車載顯示新藍海,LCD 持續受益于大屏多屏化趨勢.20 3.LCD 行業競爭格局已定,我國掌控產能主導權行業競爭格局已定,我國掌控產能主導權.21 3.1.我國占據全球 LCD 出貨面積 60%+.21 3.2 LCD 價格筑底修復趨勢明顯.22 4.A 股股 LCD 面板核心標的梳理面板核心標的梳理.24 4.1.京東方
11、A:LCD 業務基礎夯實,新興業務助力成長.24 4.1.1.公司概況.24 4.1.2.業務分析.24 4.1.3.核心競爭力.25 4.1.4.面板產能匯總及核心財務指標.26 4.1.5.結論及推薦.27 4.2.TCL 科技:做優做強面板主業,光伏行業向陽而生.27 4.2.1.公司概況.27 4.2.2.業務分析.27 4.2.3.核心競爭力.29 4.2.4.TCL 科技面板產能匯總及核心財務指標.29 4.2.5.結論及推薦.30 SU9YtXhUjZsQsQmR6M9RbRnPrRtRtQlOoOqNjMrRuN7NnNzQvPmOpQuOnMqN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3/
12、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5.推薦標的核心財務數據縱比及預測推薦標的核心財務數據縱比及預測.31 6.風險提示風險提示.31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4/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 顯示面板各類應用示例.6 圖 2 RCA E09344 CRT 電視.6 圖 3 精工 Seiko 06LC 手表.6 圖 4 IBM ThinkPad 700C 筆記本電腦.7 圖 5 廈華(XOCECO)LC-40K17 液晶電視.7 圖 6
13、2007-2022 年全球主要 LCD 廠商平均 EBIT 利潤率.8 圖 7 2006.12-2023.3 全球主要 LCD 廠商股價走勢與 4 次液晶周期的對比.10 圖 8 LCD 工作原理.14 圖 9 LCD 面板示例.14 圖 10 OLED 工作原理.14 圖 11 OLED 面板示例.14 圖 12 Mini LED 工作原理.15 圖 13 Micro LED 工作原理.15 圖 14 全球顯示面板產值及預測(億美元).16 圖 15 2021 全球顯示面板產值構成(按技術路徑).16 圖 16 2018-2022 全球面板出貨面積(按技術路徑).16 圖 17 2022 年
14、顯示面板下游應用構成(按出貨面積).16 圖 18 2021 年 LCD 面板下游產值構成(按細分品類).17 圖 19 2017-2021 全球 LCD TV 面板產值(億美元)及增速.17 圖 20 2018-2022 全球 TV 面板出貨量(百萬片)及增速.17 圖 21 2017-2022 全球 TV 面板出貨面積及增速(百萬).17 圖 22 2017-2026E 全球 TV 面板平均尺寸及預測(英寸).17 圖 23 2021-2028E 全球智能手機面板技術路徑構成及增速(百萬片).18 圖 24 2014-2022 年全球&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18 圖 25 2018-2022
15、 全球手機面板出貨面積(萬).18 圖 26 2016-2021 全球顯示器面板產值及增速(億美元).19 圖 27 2017-2021 全球顯示器出貨量及趨勢(百萬臺).19 圖 28 2018-2022 全球顯示器面板出貨面積(萬).19 圖 29 2018-2022 全球顯示器面板平均尺寸及趨勢.19 圖 30 2016-2021 全球筆記本面板產值及增速(億美元).19 圖 31 2018-2022 全球筆記本面板出貨量及趨勢(百萬片).19 圖 32 2018-2022 筆記本面板出貨面積(萬).20 圖 33 2018-2022 筆記本面板出貨量及尺寸構成(百萬片).20 圖 34
16、 2015-2022E 全球車載面板產值(億美元)及增速.20 圖 35 2020-2028E 全球車載面板出貨量(百萬片)及預測.20 圖 36 2013-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以及增長率.21 圖 37 2019-2030E 車載顯示屏數量構成趨勢(不含 HUD、儀表和后視鏡).21 圖 38 2019 和 2022 年中日韓 LCD 面板出貨面積占比構成對比(%).22 圖 39 2019 年和 2022 年全球 LCD 面板出貨面積競爭格局對比(%).22 圖 40 2018 年 5 月-2023 年 2 月全球 LCD 面板營業額:當月值(億美元).23 圖 41 2019
17、年 10 月 6 日-2023 年 4 月 20 日 TV 面板價格(美元).23 圖 42 2018 年 11 月-2023 年 4 月筆記本面板價格(美元).23 圖 43 2018 年 12 月-2023 年 4 月顯示面板價格(美元).23 圖 44 2022 京東方 A 營收構成.25 圖 45 2017-2022 京東方 A 營收及增速(億元,%).25 圖 46 2017-2022 京東方 A 利潤率.25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5/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 47 2017-2022 京東方 AROA
18、 和 ROE.25 圖 48 2022TCL 科技營收構成.28 圖 49 2017-2022TCL 科技營收及增速.28 圖 50 2017-2022TCL 科技利潤率.29 圖 51 2017-2022TCL 科技 ROA 和 ROE.29 表 1 推薦標的及盈利預測表.1 表 2 2007 年 2023 年,四次液晶顯示面板周期.8 表 3 2017-2022 全球主要高世代線 LCD 面板產能(7 代及以上產線)(萬片/年).11 表 4 2023-2024 全球新增 LCD 面板產能規劃.12 表 5 2023-2024 全球退出 LCD 面板產能規劃.12 表 6 中國大陸 LCD
19、 產線梳理(截至 2023 年 4 月).12 表 7 各類顯示面板的性能比較.15 表 8 2023 年主流車型前裝車載屏幕用量(英寸).21 表 9 2020-2022 京東方 A 主營業務構成及營收情況(億元,%).24 表 10 京東方 A 面板產能匯總(截至 2023 年 4 月).26 表 11 2019-2022 京東方 A 關鍵財務指標(億元,%).27 表 12 2020-2022TCL 科技主營業務構成及營收情況(億元,%).28 表 13 TCL 科技面板產能匯總(截至 2023 年 4 月).29 表 14 2018-2022 年 TCL 科技關鍵財務指標(億元,%).
20、30 表 15 推薦標的核心財務數據縱比.31 表 16 推薦標的及盈利預測表.31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6/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1.LCD 行業的周期屬性迎來新改變行業的周期屬性迎來新改變 1.1.顯示面板發展歷程回顧顯示面板發展歷程回顧 顯示面板,即“屏幕”、“顯示屏”,是電子設備中用于顯示圖像和文本的組件,通常由顯示單元、玻璃基板和驅動電路三大部分組成。顯示面板廣泛應用于電視、電腦、手機、平板、智能汽車等顯示終端,是日常生活和現代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圖圖1 顯示面板各類應用示例顯示面板各類應用示例
21、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1.1.1.第一階段:第一階段:CRT 時代,美國引領全球時代,美國引領全球(1950-1972)顯示面板產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 50 年代。1950 年,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發布了全球第一臺彩色 CRT(陰極射線管)電視,宣告人類踏入彩色電視時代,RCA 成為全球彩電霸主。1968 年,RCA 發布首個液晶平板電視模型 DSM-LCD,但由于其重心在計算機領域和 IBM 的競爭,LCD 研發小組所制造的計算器、鐘表等儀器并未得到高層重視,LCD高昂的研發成本,加上商業前景的不確定性,使得 RCA 放棄在液晶技術上的投入。1.1.2.第二階段:第
22、二階段:LCD 崛起,日本壟斷全球(崛起,日本壟斷全球(1972-1994)1972 年,日本的夏普(Sharp)買下 RCA 當時并不看好的 LCD 技術,次年推出全球首款 TN-LCD 的計算器 EL-805。精工(Seiko)發布全球首款 LCD 電子表 06LC,引發全球電子表熱潮。1983 年,Seiko 推出全球首個薄膜晶體管液晶(TFT-LCD)彩色顯示器而轟動全球。隨后東芝、日立等日系大廠紛紛跟進投身 TFT-LCD 研發。1992 年,IBM 發布全球首款采用彩色 TFT-LCD 的筆記本電腦,這為 LCD 的下游應用找到了巨大的市場。僅 1992 至1994 年,日本 TF
23、T-LCD 面板產能占全球產能的比例達 90%94%,保持壟斷地位。圖圖2 RCA E09344 CRT 電視電視 圖圖3 精工精工 Seiko 06LC 手表手表 資料來源:Newegg,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Seiko,東海證券研究所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7/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1.1.3.第三階段:第三階段:LCD 輝煌,輝煌,韓國韓國、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反超(反超(1995-2009)1995 年,面板行業陷入第二次衰退周期,三星和 LG 選擇“反周期”投資,自 1995 年起,相繼投產首條 2 代線
24、,并陸續投產 3 代和 3.5 代線。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面板市場再次陷入衰退周期,過剩產能加上財務壓力迫使日本企業停止對 LCD 產線的投資,而虧損多年的三星和 LG 卻再次反周期投資。1999 年,三星和 LG 市場份額雙雙超越夏普,標志韓企在面板領域的全面反超,日企則通過對中國臺灣技術轉移作為反制,形成日、韓、臺三足鼎立之勢。2001 年互聯網泡沫,三星和 LG 再次逆勢投資 5 代線,友達(AUO)等臺企也通過日本的技術轉讓投入 4 代線;2003 年,CRT 銷量首次被 LCD 超越,LCD 也開始批量應用于桌面顯示器和電視,此時夏普才意識到高世代線的前景但為時已晚。此后,韓國
25、和我國臺灣爭相投入高世代產線,一度占據全球面板產能的 90%。圖圖4 IBM ThinkPad 700C 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 圖圖5 廈華廈華(XOCECO)LC-40K17 液晶電視液晶電視 資料來源:OldComputers,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1.1.4.第四階段:第四階段:LCD 變局,中變局,中國國登頂登頂領跑(領跑(2009-2022)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面板行業再次陷入衰退,中國臺灣面板產業接連遭受重創,到 2010 年,5 大面板廠經過合并重組僅剩友達和奇美(后改名群創光電)兩家。同一時期,我國逆周期推出 4 萬億投資計劃和家電
26、下鄉等救市政策。2009 年,在政府支持下,還在虧損中的京東方通過融資大舉投資 280 億元投建北京亦莊 8.5 代線,并于 2011 年正式量產,一舉打破外資 LCD 廠商的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國產廠商也陸續投建 LCD 產線。2015 年,京東方開設合肥 10.5 代線,次年,華星光電 11 代線開工。兩條全球最高世代線的建立,疊加國內多條 8.5 代線的量產,使得我國 LCD 面板產能在液晶面板領域全面領跑。截至 2022 年,中國面板出貨面積占全球近 60%,占據全球顯示面板市場的半壁江山。1.2.LCD 面板行業的周期復盤梳理面板行業的周期復盤梳理 與經濟活動中其
27、它的周期性行業一樣,LCD 面板行業也具有行業需求和宏觀經濟高度相關、行業供給受產能投資影響大等特征。每一個周期也有需求導入期、需求成長期(繁榮期)、供給擴張期和供給收縮期(衰退期)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循環往復。1.2.1.2007-2022 年年 LCD 面板周期復盤面板周期復盤 我們選取全球 6 個主要港 A 股上市的 LCD 面板制造商(三星顯示未分拆上市因此未納入比較):京東方 A(000725.SZ)、TCL 科技(000100.SZ)、LG Display(034220.KS)、群創光電(3481.TW)、友達光電(2409.TW)以及深天馬 A(000050.SZ),并復盤他們
28、2007年到 2022 年的平均息稅前利潤率(EBIT/總營收)??梢郧逦乜闯?,在過去的 15 年里,LCD 面板行業的利潤率呈現了明顯的周期性特征,而宏觀經濟、技術變遷和產能的變化共同塑造了幾次 LCD 面板周期的形成。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8/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6 2007-2022 年全球主要年全球主要 LCD 廠商平均廠商平均 EBIT 利潤率利潤率 資料來源:Bloomberg,公開數據整理,公司財報,東海證券研究所 表表2 2 2 2007007 年年 2 2023023 年,年,四四次液晶次
29、液晶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周期周期 時間時間 周期周期 歷次面板周期邏輯梳理歷次面板周期邏輯梳理 2002007 7-20082008 繁榮周期繁榮周期 2007 年,CRT 顯示器步入技術壽命末期,LCD 技術的產品在與 PDP(等離子顯示)技術的產品競爭中勝出,成為了市場主流技術產品,行業平均行業平均 EBITEBIT 利潤率一度達到利潤率一度達到 1 10%0%。液晶電視、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的普及使 LCD 廠訂單量大增,日韓臺受益于技術優勢掌握了行業定價權,面板成本一度占到電視成本的 80%,面板行業處于繁榮周期。20082008-20200909 衰退周期衰退周期 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
30、相繼爆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經濟下行致使需求大幅下降,日、韓、臺面板廠商均遭重創,行業平均行業平均 EBITEBIT 利潤率一度跌至利潤率一度跌至-33%33%。中國臺灣奇美 2007 年同時開建 3 條 LCD 產線,剛投產即遭遇金融風暴。2009 年,奇美與群創、統寶合并為新奇美電子(后更名群創光電),至此中國臺灣“面板五虎”僅剩友達和群創兩家。20200909-20201010 繁榮周期繁榮周期 3G 網絡的普及使得移動互聯網產業快速崛起,疊加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型智能終端的問世,催生了巨大的移動設備需求,全球面板需求開始觸底回暖,行業利潤也開始逐漸恢復,行業平均行業平均 EBITEB
31、IT 利潤率從最低谷的利潤率從最低谷的-33%33%恢復到恢復到 5 5%。2 2010010-20112011 衰退周期衰退周期 2010 年,歐債危機爆發,全球經濟再次受到沖擊,消費電子需求下降使得面板需求銳減,面板價格也因此受挫,行業利潤再度進入下行區間。行業行業 EBITEBIT 利潤率跌至利潤率跌至-14%14%,創金,創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融危機以來的新低。-40%-30%-20%-10%0%10%20%30%面板廠商平均EBIT利潤率(京東方A,群創光電,友達光電,LG Display,TCL 科技,深天馬A)2014年LG廣州8.5代LCD線投產 2008 全球金融危機 200
32、6 年開始LCD 全面取代 CRT iPad2,iPhone5,三星 Galaxy Note 相繼發布,移動大屏化趨勢確立,中小尺寸 IT面板大面積鋪貨 2010 年歐債危機 深天馬兩座 4.5 代LCD 線相繼投產 2011 年京東方,華興光電兩座 8.5 代LCD 線相繼投產 2013年京東方合肥8.5代線(B5),深天馬廈門 5.5代線陸續投產;韓廠布局 OLED 技術:LGD 投 40 億 OLED 電視 面 板 線,三 星 并 購Novaled 2016 年友達昆山(L6K)、華星光電武漢(T3)兩座 6 代線陸續投產 2019 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供給端產能下降疊加“宅經濟”導致消費
33、電子需求大增;2019-2021年國內2條11代線投產,惠科三年投產 3 條 8.6 代 LCD 線,韓廠紛紛宣布退出 LCD 時間表 2017-2018 京東方再度投產 3 條高世代線,惠科和彩虹光電陸續投產 2 條 8.6 代線,我國LCD 產能和出貨均躍居全球第一 2015年京東方南京、重慶(B8)、華星光電深圳(T2)三座 8.5代 LCD 產線相繼投產 2022 年至今:奧密克戎、俄烏沖突、歐美通脹等因素導致全球經濟下行,需求不足使行業再次進入衰退周期 2 2010010-20112011 全球新增全球新增 LCDLCD 產線產線 2010.062010.06:深天馬成都 4.5 代
34、線 2010.112010.11:京東方合肥 6 代線(B1)2010.122010.12:深天馬武漢 4.5 代線 2011.032011.03:中電熊貓南京 6 代線 2011.062011.06:京東方北京 8.5 代線(B4)2011.082011.08:華星光電深圳 8.5代線(T1)2 2013013-20152015 全球新增全球新增 LCDLCD 產線產線 2 2013.06013.06:深天馬廈門 5.5 代線 2013.102013.10:三星蘇州 8.5 代線 2013.122013.12:京東方合肥 8.5 代線(B5)2014.09 2014.09:LGD 廣州 8.
35、5 代線(CA)2 2015.03015.03:中電熊貓南京 8.5 代線 2 2015.04015.04:華星光電深圳 8.5 代線(T2)2 2016016-20182018 全球新增全球新增 LCDLCD 產線產線 2 2016.02016.02:華星光電武漢 6 代線(T3)2016.082016.08:友達光電昆山 6 代線(L6K)2017.022017.02:京東方福州 8.5 代線(B10)2017.03 2017.03:惠科重慶 8.6 代線 2017.032017.03:華佳彩福建 6 代 線 2017.122017.12:彩虹光電咸陽 8.6 代線 2 2018.0101
36、8.01:信利汕尾 5 代線 2018.02 2018.02:中電熊貓成都 8.6 代線 2 2018.03018.03:京東方合肥 10.5 代線(B9)2 2018.12018.12:信利仁壽 5 代線 2 2019019-20222022 全球新增全球新增 LCDLCD 產線產線 2 2019.04019.04:惠科滁州 8.6 代線 2 2019.07019.07:超世堺廣州 10.5 代線 2019.112019.11:京東方武漢 10.5 代線(B17)2019.112019.11:華星光電深圳 11 代線(T6)2020.042020.04:惠科綿陽 8.6 代線 2020.12
37、2020.12:華銳光電鄭州 5 代線 2021.022021.02:惠科長沙 8.6 代線 2 2021.03021.03:華星光電深圳 11 代線(T7)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9/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2 2011011-20152015 繁榮周期繁榮周期 2011 年,三星發布 Galaxy Note,首次在智能手機采用 5.3 英寸“大屏”,次年,蘋果發布 iPhone 5 和 iPad 2,移動大屏化趨勢確立。4G 移動通訊網絡正式商用普及,使得移動互聯網產業取得爆發式發展,中小尺寸 IT 面板興起促成了
38、面板行業又一次繁榮周期。行業行業平均平均 EBITEBIT 利潤率利潤率也也從從 20112011 年末的年末的-14%14%一路攀一路攀升至升至 20152015 年初的年初的 8%8%。20152015-20201616 衰退周期衰退周期 2015 年,熊貓南京 8.5 代線、TCL 深圳 8.5 代線(T2)和京東方重慶 8.5 代線(B8)三條國產高世代線投產,LCD 面板供給的大幅增加,疊加同年 A 股股災所導致的需求低迷,供需錯配致使面板行業利潤再次顯著下滑,這一時期行業這一時期行業 EBITEBIT 利潤率也由盈轉虧至利潤率也由盈轉虧至-5%5%。2 2016016-201720
39、17 繁榮周期繁榮周期 2016 年,面對國產高世代 LCD 產能的高速擴張,三星、LG 兩大韓廠選擇收縮 LCD 產能,重心轉向 OLED,LCD 供需失衡得到緩解,價格回升、行業利潤得到修復。需求端,2016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 14.7 億部,創歷史新高,國產廠商小米、華為、OV等強勢崛起,帶動面板行業訂單大增,行業行業 EBITEBIT 利潤率一度達到利潤率一度達到 1 13%3%。2 2017017-20192019 衰退周期衰退周期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 14.6 億部,有史以來首次下跌,標志智能手機進入存量時代。20182019 年,京東方合肥 10.5 代線(B9)
40、和武漢 10.5 代線(B17)、富士康廣州 10.5代線及 TCL 深圳 11 代線(T6)等高世代線投產,國產 LCD 產能井噴使得面板價格大幅下降,面板行業再次陷入衰退周期,行業行業 EBITEBIT 利潤率在此期間也由盈轉虧至利潤率在此期間也由盈轉虧至-5%5%。20201919-20212021 繁榮周期繁榮周期 供給端:供給端:LG、三星進一步退出 LCD 產能(LG 關停坡州 P7 和 P8,三星湯井 L7 和 L8 轉產 OLED 并出售蘇州 8.5 代線),疊加新冠疫情使國內工廠停工,LCD 產能供應大幅減少;需求端:需求端:2019 年起韓、瑞、美、中相繼開始商用 5G 網
41、絡,引發 5G 移動設備換機潮;同時,2019 年底新冠疫情的爆發促使居家辦公、網課等“宅經濟”興起,顯示器、電腦等終端設備需求持續走高,供需錯配導致面板價格一路升高,促成了又一輪繁榮周期,行業平均行業平均EBITEBIT 利潤率利潤率迅速扭虧為盈,迅速扭虧為盈,在在 2 20 02121Q2Q2 一度一度高達高達 17%17%,創歷史新高。,創歷史新高。20212021-至今至今 衰退周期衰退周期 2021 年下半年,隨著惠科長沙 8.6 代線和 TCL 深圳 11 代線(T7)陸續投產,LCD 產能集中釋放,但需求端因“宅經濟”提前透支需求,疊加歐美通脹高企、俄烏沖突宏觀因素,下游終端需求
42、驟減,LCD 面板行業再次陷入衰退周期至今。2022 年下半年,各尺寸面板市場售價已低于現金成本,面板廠商開始主動下調稼動率。截至 2023Q1,行業產能稼動率已經從一年前的 92%大幅下調至 70%。行業平均行業平均 EBITEBIT 利潤利潤率為負但面板價格已止跌企穩,尤其率為負但面板價格已止跌企穩,尤其 TVTV 面板自面板自 2 2023023 年年 3 3 月起價格已現全面回暖信號。月起價格已現全面回暖信號。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0/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7
43、2006.12-2023.3 全球主要全球主要 LCD 廠商股價走勢與廠商股價走勢與 4 次液晶周期的對比次液晶周期的對比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TCL科技股價走勢圖始于2019年4月,原因是此日期之前的股價未剝離其終端產品業務,因此和其他面板股票不可比 通過復盤 2007-2022 年以來的 10 次液晶周期以及同時期全球主要面板股票的價格走勢,可以看出:技術創新是促進面板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技術創新是促進面板產業繁榮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從 3G 到 5G,每一輪移動通訊技術的革新都會帶動終端電子產業的軟硬件創新(iPhone,iPad,App Store
44、),并驅動顯示面板產業的技術突破,刺激 C 端客戶更新換代的需求,從而提高面板行業的利潤水平。面板廠商的利潤水平和行業產能的變化高度相關。面板廠商的利潤水平和行業產能的變化高度相關。面板價格和產線折舊是影響面板廠利潤的兩大重要因素,而這兩點均與產能的變化息息相關。每次衰退周期往往都和面板產線的集中投產高度重合,供給的擴張促使面板價格下行,使得毛利率承壓,而新產線的投建也使折舊大幅上升,凈利潤減少。面板行業的重資產特性,決定了產能的滯后性。面板行業的重資產特性,決定了產能的滯后性。面板產線的建設成本動輒幾百億,建設周期可達數年,產能釋放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這期間下游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導致了面板廠
45、商研判未來產業趨勢的不確定性。而隨著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產能向我國大陸高度集中,行業按需動態控產成為市場共識,這一周期特性或將迎來改善。面板股價往往先行于利潤拐點變動,是行業周期變動的風向標。面板股價往往先行于利潤拐點變動,是行業周期變動的風向標。通過對比行業 EBIT 周期和各面板廠股價的走勢,可以看出,在利潤周期拐點到來之前,股價就已做出了預期反應,是判斷面板周期的先行指標之一。1.2.2.2017-2022 年全球年全球 LCD 產能復盤產能復盤 我們選取全球 10 家主要 LCD 面板制造商,對其 2017-2022 年 7 世代及以上(友達光電數據未公開故產線未作拆分)的面板產能(表
46、 3)進行了梳理和估算??梢缘贸鱿吕Y論:-150%-50%50%150%250%350%450%2006-122008-012009-022010-032011-042012-052013-062014-072015-082016-092017-102018-112019-122021-012022-022023-03深天馬A京東方ATCL科技LG Display群創光電友達光電2007至至20112011至至20162017至至20192019至今至今繁榮期繁榮期 液晶普及 繁榮期繁榮期 美聯儲量化寬松;國內 4 萬億財政刺激+家電下鄉政策;3G普及,移動終端需求提升 衰退期衰退期 金融危
47、機 衰退期衰退期 歐債危機爆發;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國產自主產線集中投產 繁榮期繁榮期 移動大屏化趨勢確立;4G 正式商用和普及推動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面板需求大增 衰退期衰退期 3 條國產 8.5代線投產疊加 A 股股災 繁榮期繁榮期 三星、LG 收縮 LCD 產能,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頂峰 衰退期衰退期 智能手機出貨下滑,進入存量時代;多條國產高世代LCD 線相繼投產,面板供給過剩使價格大幅下滑 繁榮期繁榮期 韓廠進一步退出LCD;新冠疫情催生“宅經濟”;5G 商用開始普及 衰退期衰退期“宅經濟”熱度降溫;俄烏沖突使能源價格上漲;歐美通脹高企;美聯儲加息;國內受到奧密克戎疫情沖
48、擊;消費電子需求驟減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1/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1)LCD 顯示面板顯示面板產能的擴張接近尾聲。產能的擴張接近尾聲。2022 年,隨著面板價格跌破現金成本,三星、松下等日韓大廠陸續退出 LCD 產能,國產 LCD 廠商也放緩新產線投放,且新增產能投放均以現有產線擴張為主,全球在可見的未來已無新 LCD 產線規劃,整體增速幾近為零。2)日韓大廠現有產線轉型而退出日韓大廠現有產線轉型而退出 LCD 產能爭奪。產能爭奪。與國產廠商在高世代 LCD 產線的高歌猛進不同,三星、LG、松下等日韓廠商迫于
49、利潤的壓力選擇逐步退出 LCD 產能的競爭,轉型 OLED 等新技術的布局。LG 將其韓國坡州 8 代線轉產 OLED;三星出售其蘇州 8.5 代線給華星光電并將其韓國湯井 3 條 LCD 產線完全轉產 OLED;日本的松下則于 2021 年宣布拍賣日本姬路 8.5 代線,宣告完全退出液晶面板業務。至此,我國大陸確立全球液晶面板的霸主地位,產能供給占據全球近七成。表表3 2017-2022 全球主要全球主要高世代線高世代線 LCD 面板產能(面板產能(7 代及以上產線)代及以上產線)(萬片(萬片/年)年)單位:萬片玻璃基板單位:萬片玻璃基板 20172017 20182018 20192019
50、 20202020 20212021 20222022 LG DisplayLG Display 廣州 8.5 代線(CA)253 256 259 259 253 144 韓國坡州 7 代線(P7)276 275 267 170 180 180 韓國坡州韓國坡州 8 8 代線代線(P8P8)333333 283283 260260 120120 149149 轉線轉線 OLEDOLED 韓國坡州(P9)與 AP4 共用,主要生產 OLED 彩虹光電彩虹光電 咸陽 8.6 代線 204 204 204 204 204 204 富士康(夏普)富士康(夏普)超世堺廣州 10.5 代線-72 144
51、144 144 華星光電華星光電 廣州 8.6 代線(T9)-72 深圳 11 代線(T6)-28 168 168 168 深圳 11 代線(T7)-81 108 深圳 8.5 代線(T1)120 120 120 120 120 120 深圳 8.5 代線(T2)120 120 120 120 120 120 蘇州 8.5 代線(T10)-90 120 惠科惠科 滁州 8.6 代線-108 144 144 144 綿陽 8.6 代線-189 252 252 長沙 8.6 代線-97 166 重慶 8.6 代線(H1)108 144 144 144 144 144 京東方京東方 北京 8.5 代
52、線(B4)108 108 108 108 108 108 成都 8.6 代線(熊貓熊貓)-144 144 福州 8.5 代線(B10)132 144 144 144 144 144 合肥 10.5 代線(B9)-90 108 108 108 108 合肥 8.5 代線(B5)108 108 108 108 108 108 南京 8.5 代線(熊貓熊貓)72 72 武漢 10.5 代線(B17)-24 144 144 144 重慶 8.5 代線(B8)108 108 108 108 108 108 松下松下 姬路姬路 8.58.5 代線代線 5454 5454 5454 5454 拍賣拍賣 三星
53、三星 蘇州蘇州 8.58.5 代線代線 120120 120120 120120 120120 3030 出售出售TCLTCL 湯井湯井 7 7 代線代線(L7L7-2 2)192192 192192 192192 192192 4848 轉線轉線 OLEDOLED 湯井湯井 8.58.5 代線代線(L8L8-1 1)2424 2424 2424 2424 轉線轉線 OLEDOLED 湯井湯井 8.58.5 代線代線(L8L8-2 2)103103 103103 103103 103103 103103 轉線轉線 OLEDOLED 友達光電友達光電 中國臺灣 3.5-8.5 代線 1233 1
54、255 1273 1249 1254 1220 中電熊貓中電熊貓 成都成都 8.68.6 代線代線 144144 144144 144144 144144 出售出售京東方京東方 南京南京 8.58.5 代線代線 7272 7272 7272 7272 出售出售京東方京東方 合計合計 38223822 39513951 41924192 44874487 46654665 43714371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2/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1.2.3.未來兩年全球未來兩年全球
55、LCD 面板產能面板產能供給趨穩供給趨穩 2023 年-2025 年,全球僅有兩條 LCD 面板產線投產,分別是深天馬廈門 8.6 代線和華星光電武漢 6 代線(T5),月產能分別為 12 萬和 4.5 萬片玻璃基板,預計分別在 2023 年上半年和 2024 年底投產,全球無其他新增或在規劃產線。另一方面,三星于 2022 年關停了最后一個 LCD 產線湯井 L8-2,正式宣告退出液晶面板市場。LG 則計劃于 2023 年上半年關閉坡州 7 代 LCD 產線,轉為 OLED 產線。兩條高世代 LCD 產線的關停,標志著韓廠在 LCD領域的全面收縮,也意味著全球 LCD 產能將高度集中于中國(
56、表 6),全球 LCD 產能供給趨于穩定。表表4 2023-2024 全球新增全球新增 LCD 面板產能規劃面板產能規劃 廠商廠商 地區地區 代際代際 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投產時間投產時間 設計月產能設計月產能 建設情況建設情況 深天馬 A 廈門 8.6 代 LCD(a-Si/IGZO)2024 年底 12 萬片 在建 華星光電 武漢(T5)6 代 LCD(LTPS)2023 年上半年 4.5 萬片 在建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表表5 2023-2024 全球退出全球退出 LCD 面板產能規劃面板產能規劃 廠商廠商 地區地區 產線產線 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停產時間停產時間 設計月
57、產能設計月產能 建設情況建設情況 三星 湯井(L8-2)8.5代 LCD(a-Si/IGZO)2022 年下半年 15 萬片 轉產 OLED LG 坡州(P7)7 代 LCD(LTPS)2023 年上半年 9 萬片 轉產 OLED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表表6 中國中國大陸大陸 LCD 產線梳理(截至產線梳理(截至 2023 年年 4 月)月)廠商廠商 地區地區 產線產線 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投產時間投產時間 投資金額投資金額 設計月產設計月產能能 建設情況建設情況 LG 廣州 8.5 代 a-Si 2014 年 9 月 40 億美元 12 萬片 投產 彩虹股份 咸陽 8.6
58、代 a-Si/IGZO 2017 年 12 月 280 億元 17 萬片 投產 超視堺 廣州 10.5 代 a-Si 2019 年 7 月 61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和輝光電 上海 4.5 代 LTPS/OLED 2014 年 12 月 6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華佳彩 福建 6 代 a-Si 2017 年 3 月 12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華銳光電 鄭州 5 代 a-Si 2020 年 12 月 55 億元 10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深圳 8.5 代(T1)a-Si 2011 年 8 月 245 億元 10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蘇州 8.5 代 a-Si 2013 年 10
59、月 30 億美元 10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深圳 8.5 代(T2)a-Si 2015 年 4 月 244 億元 10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武漢 6 代(T3)LTPS 2016 年 2 月 16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深圳 11 代(T6)a-Si/AMOLED 2019 年 11 月 538 億元 14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深圳 11 代(T7)a-Si/AMOLED 2021 年初 427 億元 9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廣州 8.6 代(T9)IGZO 2022 年 9 月 350 億元 18 萬片 投產 華星光電 武漢 6 代(T5)LTPS 2023 年上半年 1
60、50 億元 4.5 萬片 在建 惠科 重慶 8.6 代 a-Si 2017 年 3 月 24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3/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惠科 滁州 8.6 代 a-Si 2019 年 4 月 24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惠科 綿陽 8.6 代 a-Si 2020 年 4 月 265 億元 21 萬片 投產 惠科 長沙 8.6 代 a-Si/OLED 2021 年 2 月 280 億元 13.8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北京 5 代(B1)a-Si 2005 年 5 月 103 億元
61、 10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成都 4.5 代(B2)a-Si/LTPS 2009 年 10 月 34 億元 3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合肥 6 代(B3)a-Si 2010 年 11 月 175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北京 8.5 代(B4)a-Si 2011 年 6 月 280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合肥 8.5 代(B5)a-Si/IGZO 2013 年 12 月 285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重慶 8.5 代(B8)a-Si/IGZO 2015 年 4 月 328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南京 8.5 代 a-Si/IGZO 2015 年 3 月 292 億元
62、 6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福州 8.5 代(B10)a-Si 2017 年 2 月 30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成都 8.6 代 a-Si/IGZO 2018 年 2 月 28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合肥 10.5 代(B9)a-Si 2018 年 3 月 400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武漢 10.5 代(B17)a-Si 2019 年 11 月 46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龍騰光電 昆山 5.5 代 a-Si 2006 年 5 月 10 億美元 9 萬片 投產 深超光電 深圳 5 代 a-Si/LTPS 2008 年 12 月 138 億元 6 萬片 投產
63、 深天馬 上海 5 代 a-Si 2004 年 10 億美元 9 萬片 投產 深天馬 上海 4.5 代 a-Si 2008 年 33 億元 3 萬片 投產 深天馬 武漢 4.5 代 a-Si 2010 年 12 月 4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深天馬 成都 4.5 代 a-Si 2010 年 6 月 3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深天馬 廈門 5.5 代 LTPS 2013 年 6 月 7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深天馬 武漢 6 代 LTPS/AMOLED 2018 年 6 月 12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深天馬 廈門 8.6 代 a-Si/IGZO 2024 年底 330 億元 12 萬片
64、 在建 信利 仁壽 5 代 a-Si 2018 年 12 月 125 億元 14 萬片 投產 信利 汕尾 5 代 a-Si 2018 年 1 月 40 億元 5 萬片 投產 友達光電 昆山 6 代 LTPS 2016 年 8 月 48 億美元 6 萬片 投產 中電熊貓 南京 6 代 a-Si 2011 年 3 月 126 億元 8 萬片 投產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2.LCD 基本盤穩固,被替代威脅短期無憂基本盤穩固,被替代威脅短期無憂 2.1.LCD 面板未來仍將主導市場面板未來仍將主導市場 自 1950 年發展至今,顯示面板經歷了 5 類顯示技術迭代和升級,從 CRT 到
65、當下主流的 LCD/OLED 以及下一代主流技術的 Mini/Micro LED,均在發光機制、對比度、刷新率、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4/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響應時間、厚度、良率、柔性度、壽命、色彩飽和度、視角等各項指標都進行了不斷提升優化。LCD 的顯示原理是以背光模組為發光源(通常為 LED),利用下基板上的 TFT(薄膜晶體管)電壓的變化,對液晶分子的排列進行扭曲,改變光線的偏振方向,再經由兩層偏振器的方向變化調節光線明暗,最后通過上基板的彩色濾光片實現顏色變換,從而實現色彩顯示。其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
66、良率高,市場產能充裕,因此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視、電腦、平板、汽車、商用等場景。圖圖8 LCD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圖圖9 LCD 面板示例面板示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Seoxin,東海證券研究所 OLED 是一種可自發光的有機材料,其特點在于無需背光層做發光源即可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由于材料自發光的特性,OLED 比 LCD 有更高的對比度(可以通過關閉不需發光的像素實現“純黑”),且無需背光燈板,OLED 具有輕薄,可折疊,功耗低等優點。但受限于燒屏、屏閃以及成本高等原因,OLED 面板在大尺寸顯示應用上普及相對緩慢,目前主要應用在部分高端智能手機和高端顯示產
67、品中,出貨量及出貨面積遠小于 LCD 面板。圖圖10 OLED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圖圖11 OLED 面板示例面板示例 資料來源:友達光電官網,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CN314,東海證券研究所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管)和 Micro LED(微發光二極管)是下一代主流面板的新型顯示技術,但受限于造價居高不下,距離大規模商業化較遠。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5/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12 Mini LED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圖圖13 Micro LED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TCL Mini
68、Led 戰略會,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友達光電官網,東海證券研究所 表表7 各類顯示面板各類顯示面板的性能比較的性能比較 LCDLCD OLEDOLED Mini LED Mini LED Micro LEDMicro LED 技術 液晶顯示技術 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 次毫米發光二極管技術 微發光二極管技術 發光機制 背光照射液晶 每個像素自發光 每個像素自發光 每個像素自發光 顯示效果 色彩還原度高 色彩鮮艷,對比度高 色彩鮮艷,對比度高 色彩鮮艷,對比度高 LED 燈珠數 100 以內 無 數千至上萬個 數百萬至千萬個 能耗 高 LCD 的 60%-80%LCD 的 30%-40%LCD
69、 的 10%色彩飽和度 60%-90%110%100%140%對比度 1500:1 200 萬:1 200 萬:1 500 萬:1 視角 有限,角度越大越暗 角度無限,顏色不變 角度無限,顏色不變 角度無限,顏色不變 柔性 較難彎曲 可彎曲可折疊 可彎曲可折疊 可彎曲可折疊 刷新率 一般 高 高 高 響應時間 1ms 可達 0.001ms 小于 0.5ms 可達 0.001ms 壽命 6 萬小時 2-3 萬小時 8-10 萬小時 8-10 萬小時 厚度 2-5mm 2mm 2mm 0.05mm 良率 98%80%-85%低 研究階段 成本 低 高 很高 極高 資料來源:行行查研究中心,LED
70、Inside,億渡數據,東海證券研究所 LCD 顯示面板應用領域豐富,仍是主流顯示產品。顯示面板應用領域豐富,仍是主流顯示產品。從面板產值維度來看,根據群智咨詢的數據,2021 年全球顯示面板產值約為 1367 億美元,其中 LCD 面板產值約為 957 億美元,占全球顯示面板產值的 70.0%;OLED 產值為 407 億美元,占比全球顯示面板產值的29.8%;Mini/MicroLED 產值約為 3 億美元,僅占比全球產值 0.2%。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6/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14 全球顯示面板全球顯
71、示面板產值產值及預測及預測(億美元億美元)圖圖15 2021 全球顯示面板產值構成(按技術路徑)全球顯示面板產值構成(按技術路徑)資料來源:群智咨詢,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共研網,東海證券研究所 從面板出貨面積從面板出貨面積來來看看,截至 2022 年,全球顯示面板市場出貨總面積(大尺寸面板+智能手機)約為 2.37 億平方米,盡管較去年同比有所下降(-4.3%),但 LCD 面板的出貨面積仍為 93.2%的絕對占比優勢(OLED 面板出貨面積占比也僅為 6.8%)。Bloomberg 的數據表明,2022 年,全球顯示面板(不含車載)的第一大下游應用為電視面板(占據了全年面板出貨面積的
72、74%),LCD 顯示面板幾乎包攬天下。圖圖16 2018-2022 全球面板出貨面積全球面板出貨面積(按技術路徑)(按技術路徑)圖圖17 2022 年顯示面板下游年顯示面板下游應用應用構成構成(按出貨面積按出貨面積)資料來源:Bloomberg,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基于技術成熟度、成本優勢、產能優勢以及應用領域的廣泛性,未來相當年限內 LCD 面板仍是絕對的市場主流。2.2.LCD 下游應用端需求仍將穩固下游應用端需求仍將穩固 依據依據 LCD 下游細分品類的出貨下游細分品類的出貨產值來分,產值來分,2021 年,電視
73、面板產值占整個 LCD 產值的39%,為最大單一下游市場;手機面板(20%)緊隨其后,筆記本面板(16%)、顯示器面板(13%)、汽車面板(7%)以及平板電腦(4%),分居三到六位,電視依舊是 LCD 主要應用領域。-40%-20%0%20%40%0500100015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全球面板產值(預測)Mini/Micro LED(直顯)OLEDLCDYoY%(右軸)70.01%70.01%29.77%29.77%0.22%0.22%LCDOLEDMini/Micro LED2,0182,0192,0202,0212,022OLED(萬)36079
74、11,1171,5251,602LCD(萬)19,93420,93823,82223,18022,050總面積(億-右軸)2.032.172.492.472.370.00.51.01.52.02.53.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1.3%5.4%2.3%74.0%7.1%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電視手機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7/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18 2021 年年 LCD 面板下游產值構成(按細分品類)面板下游產值構成(按細分品類)資料來源:群智咨詢,東海證券研究所
75、 2.2.1.電視面板:面板最大下游市場,電視面板:面板最大下游市場,LCD 仍為主力軍仍為主力軍 LCD 仍是仍是 TV 顯示面板主力軍,地位無可撼動。顯示面板主力軍,地位無可撼動。據 Bloomberg 統計,2022 年 LCD 出貨面積占比高達 95.7%,占據絕對主導。近年來,隨著全球電視大尺寸化趨勢的發展(由2017 年的 43.5 英寸提升至 2021 年的 48.5 英寸,每年增長超 1 英寸),全球 LCD 產品的TV 面板出貨面積,也從 2017 年的 1.39 億平方米增長至 2022 年的 1.75 億平方米,過去5 年 CAGR 約為 5%,占據絕對市場地位。而 OL
76、ED 受限于高成本、低良率等因素限制,僅少量用于高端旗艦產品(主要品牌為三星和 LG),受眾較小,實際銷量有限(2022 年,OLED TV 面板出貨面積為 7.6 萬平米,占比僅 4.3%),因此不足以對 LCD 造成替代威脅。圖圖19 2017-2021 全球全球 LCD TV 面板面板產值產值(億美元億美元,%)圖圖20 2018-2022 全球全球 TV 面板出貨量(百萬片)及增速面板出貨量(百萬片)及增速 資料來源:惠科股份招股書,群智咨詢,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圖圖21 2017-2022 全球全球 TV 面板出貨面面板出貨面積及增速積及增速
77、(百百萬萬)圖圖22 2017-2026E 全球全球 TV 面板平均尺寸及面板平均尺寸及預測預測(英寸英寸)資料來源:Bloomberg,AVC,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群智咨詢,Omdia,東海證券研究所 39.3%19.6%15.7%13.0%6.7%4.1%1.7%電視手機筆記本顯示器汽車平板電腦其他394317244310376-2%-20%-23%27%21%-30%-20%-10%0%10%20%3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72018201920202021電視YoY%(右軸)2882892762722670.24%-4.46%-1.52%-
78、1.70%-5%-4%-3%-2%-1%0%1%25526026527027528028529029520182019202020212022TV面板出貨量YoY%(右軸)1391541621671721670.00.03.34.67.87.610.7%7.6%3.9%4.8%-3.0%-4%-2%0%2%4%6%8%10%1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LCD TVOLED TVYoY%(右軸)49.650.551.50.9%3.2%4.0%3.0%-1.6%1.9%1.9%-2%-1%0%1%2%3%4%5%384
79、042444648505254平均面積(英寸)YoY%(右軸)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8/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2.2.2.手機面板:手機面板:OLED 滲透放緩,滲透放緩,LCD 仍占有一席之地仍占有一席之地 OLED 在智能手機應用整體滲透放緩,在智能手機應用整體滲透放緩,LCD 憑借成本優勢固守中低端手機市場。憑借成本優勢固守中低端手機市場。根據Omdia,OLED 手機面板的滲透率已經從 2018 年的 29.2%快速提升至 2022 年的 42%,預計到 2028 年 OLED 滲透率將達到 49%,滲透
80、率增速明顯放緩。我們認為,盡管 OLED屏幕在手機應用領域不斷滲透,但 LCD 依舊通過產量及價格占據低端手機市場,需求不會驟然消失。圖圖23 2021-2028E 全球智能手機面板技術路徑構成及增速(百萬片)全球智能手機面板技術路徑構成及增速(百萬片)資料來源:Omdia,東海證券研究所 圖圖24 2014-2022 年全球年全球&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 圖圖25 2018-2022 全球全球手機面板出貨面積手機面板出貨面積(萬萬)資料來源:IDC,Wind,東海證券研究所測算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2.2.3.顯示器面板:顯示器面板:大尺寸化趨勢明確,
81、大尺寸化趨勢明確,LCD 占據絕對主流占據絕對主流 LCD 顯示器占據絕對主流,顯示器面板大尺寸化趨勢明確。顯示器占據絕對主流,顯示器面板大尺寸化趨勢明確。根據 Bloomberg 分析,2022年全球 LCD 顯示器出貨面積為 2655 萬平方米,占比高達 99.8%,占絕對主流。OLED 顯示器出貨面積僅 4.3 萬平方米,占比 0.2%。我們認為,在顯示器領域,顯示面板也會和 TV面板一樣,也有著明顯的大屏化趨勢,后續隨著消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高世代面板產線的陸續投產,加持 LCD 面板的高可靠性、高性價比兩大優勢,未來 1-2 年的主要方向也將以LCD+Mini LED 背光顯示器為主,
82、而非 OLED。616523512507520531552565512313304313315318322329629605670739787833859872-18.0%3.1%4.9%4.0%3.7%3.0%1.9%-20%-15%-10%-5%0%5%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a-Si/Oxide TFT LCDLTPS TFT LCDAMOLEDYoY(右軸)13.014.414.714.614.113.712.913.512.03.94.45.05.04.
83、13.83.53.32.9-20%-10%0%10%20%30%40%0246810121416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中國YoY(右軸)全球YoY(右軸)87310351255982876360465618711799-15%-10%-5%0%5%10%15%20%25%3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82019202020212022LCD手機面板OLED手機面板YoY%(右軸)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19/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
84、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26 2016-2021 全球顯示器面板產值及增速全球顯示器面板產值及增速(億美元億美元)圖圖27 2017-2021 全球顯示器出貨量及趨勢全球顯示器出貨量及趨勢(百萬臺百萬臺)資料來源:惠科股份招股書,群智咨詢,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惠科股份招股書,群智咨詢,東海證券研究所 圖圖28 2018-2022 全球全球顯示器面板出貨面積顯示器面板出貨面積(萬萬)圖圖29 2018-2022 全球全球顯示器面板平均尺寸及趨勢顯示器面板平均尺寸及趨勢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2.2.4.筆記本面
85、板:筆記本面板:LCD 筆記本仍為主流,產品地位難以撼動筆記本仍為主流,產品地位難以撼動 新興顯示產品滲透較慢。新興顯示產品滲透較慢。Bloomberg 的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 LCD 筆記本面板出貨量為 2.12 億片,占筆記本面板總出貨量 98%;LCD 面板出貨面積為 1261 萬平米,占總出貨面積 97%,處于絕對主導地位。近年來,受益于技術和工藝的進步,窄邊框和全面屏成為筆記本設計趨勢,14 寸及以上尺寸面板占比逐漸上升,大屏化趨勢明顯。2020 年以來,盡管有新興顯示產品(如 OLED,MiniLed 等)的筆記本電腦導入市場,但就市場份額來講,相比 LCD 面板的市場占比仍
86、非常微小,2022 年出貨量占比僅 2%左右,出貨面積占比僅 3%左右,性價比不足,是新興顯示產品市場滲透率增長較為緩慢的主要原因。圖圖30 2016-2021 全球筆記本面板產值及增速全球筆記本面板產值及增速(億美元億美元)圖圖31 2018-2022 全球筆記本面板出貨量及趨勢全球筆記本面板出貨量及趨勢(百萬片百萬片)資料來源:惠科股份招股書,群智咨詢,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83888980931246%1%-10%16%33%-15%-10%-5%0%5%10%15%20%25%30%35%40%02040608010012014020162017
87、2018201920202021顯示器YoY%(右軸)1161161101121162691515581114146%0%9%2%0%2%4%6%8%10%02040608010012014016020172018201920202021顯示器出貨量電競顯示器曲面顯示器YoY%(右軸)225322262845288426550.00.10.10.34.3-1.2%27.8%1.4%-7.8%-10%-5%0%5%10%15%20%25%3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82019202020212022LCD顯示器OLED顯示器YoY%(右軸)23.123.7
88、24.424.524.72.4%3.1%0.5%0.7%0.0%0.5%1.0%1.5%2.0%2.5%3.0%3.5%2223232424252520182019202020212022平均面積(英寸)YoY%(右軸)6271717110415015%0%0%46%44%0%5%10%15%20%25%30%35%40%45%50%02040608010012014016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筆記本YoY%(右軸)1841862342822120014.775.261.0%26.5%21.7%-24.3%-30%-20%-10%0%10%20%30%0501001
89、5020025030020182019202020212022LCD筆記本OLED筆記本YoY%(右軸)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0/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32 2018-2022 筆記本面板出貨面積筆記本面板出貨面積(萬萬)圖圖33 2018-2022 筆記本面板出貨量及尺寸構成筆記本面板出貨量及尺寸構成(百萬片百萬片)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2.2.5.車載面板:車載面板:車載顯示新藍海,車載顯示新藍海,LCD 持續受益于大屏多屏化趨勢持續受
90、益于大屏多屏化趨勢 車載面板主要包括儀表屏(車體信息)、中控屏(多媒體,座艙,空調等功能集成)和流媒體后視鏡(顯示后方路況、導航等信息)三大類,部分旗艦車型還會配置汽車副駕與后排的娛樂顯示大屏。由于車載顯示的特殊應用環境,對安全性要求較高,車企對顯示性能穩定性普遍要求至少 7-8 年之間不退化。相較于 OLED 及 Mini/Micro LED 而言,LCD 顯示面板具有壽命長、良品率高、畫質好、能耗低、成本低、穩定性強等優勢,獨占車載顯示藍海市場。另外另外,隨著智能駕駛的發展,行車安全性要求不斷提高,需要車載屏能多方位提供路面信息,提醒駕駛員危險情況,因此要求車載顯示大屏化、多屏化車載顯示大
91、屏化、多屏化。根據 Omdia 預測,全球車載面板出貨量,會從 2022 年的 1.94 億片增長至 2028 年的 2.46 億片,未來 5 年 CAGR將達到 4.5%。以理想 ONE 為例,該車搭載一塊 12.3 英寸液晶儀表盤,一個 10.1 英寸和一個 16.2 英寸 LCD 屏幕組成的中控屏,還有一塊 12.3 英寸的 LCD 副駕娛樂屏,不論是數量還是尺寸都遠超傳統燃油車的屏幕用量(4-8 英寸)。在汽車電動及智能化趨勢的浪潮下,不在汽車電動及智能化趨勢的浪潮下,不斷推高車載顯示面板的總量需求,是斷推高車載顯示面板的總量需求,是 LCD 行業的主要增量來源。行業的主要增量來源。圖
92、圖34 2015-2022E 全全球車載面板產值球車載面板產值(億美元億美元)及增速及增速 圖圖35 2020-2028E 全球車載面板出貨量全球車載面板出貨量(百萬片百萬片)及預測及預測 資料來源:未來智庫,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深天馬 A 2022 年報,Omdia,東海證券研究所 1050107013161595126100628331.8%23.6%22.8%-20.2%-30%-20%-10%0%10%20%3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182019202020212022LCD筆記本OLED筆記本YoY%(右軸)5752808752
93、123128145183144561016211.0%26.5%21.7%-24.3%-30%-20%-10%0%10%20%3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8201920202021202210-13.3寸14-15.6寸15.6寸以上YoY%(右軸)42505256606578.082.03541434452556070581011131621250%5%10%15%20%25%010203040506070809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 2022E中控屏組合儀表抬頭顯示YoY%(右軸)16615514914514113713413
94、1223858748897103109011234560%10%20%30%40%0501001502002503002021 2022 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a-Si&Oxide LCDLTPS LCDOLED&其它YoY%(右軸)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1/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36 2013-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以及增長率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以及增長率 表表8 2023 年主流車型前裝車載屏幕用量(英寸)年主流車型前裝車載屏幕用量(英寸)車型車型 (2023
95、2023款款)液晶儀表液晶儀表尺寸尺寸 中控屏尺寸中控屏尺寸 單車屏幕尺寸總和單車屏幕尺寸總和(不含不含 HUDHUD)特斯拉Model3 n/a 15 15 蔚來 ES7 10.2 12.8 23 小鵬 P7 10.25 14.96 25.21 理想 ONE 12.3 10.1+16.2+12.3 50.9 比亞迪漢 12.3 15.6 27.9 奔馳 C 級 12.3 11.9 24.2 奔馳 EQS 12.3 12.3+17.7+12.3 54.6 寶馬 3 系 12.3 14.9 27.2 寶馬 iX3 12.3 14.9 27.2 奧迪 A4L 12.3 10.1 22.4 奧迪 Q
96、5L 12.3 10.1 22.4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各車型配置表,東海證券研究所 圖圖37 2019-2030E 車載顯示屏數量車載顯示屏數量構成構成趨勢趨勢(不含不含 HUD、儀表和后視鏡、儀表和后視鏡)資料來源:IHS,前瞻產業研究院,東海證券研究所 3.LCD 行業競爭格局已定,我國掌控產能主導權行業競爭格局已定,我國掌控產能主導權 我國我國 LCD 顯示產業進階成全球產能主導者。顯示產業進階成全球產能主導者。國內面板廠商成本優勢明顯、技術水平穩固、產業鏈經驗豐富,憑借高世代線及齊全的 LCD 產業鏈,搶占了全球 LCD 顯示屏絕大數的市場份額,行業
97、集中度有望持續向我國面板廠商靠攏,并將一直保持較大的優勢,成為全成為全球球 LCD 面板的產能主導者。面板的產能主導者。3.1.我國占據全球我國占據全球 LCD 出貨面積出貨面積 60%+LCD 面板產量集中度持續向中國靠攏。面板產量集中度持續向中國靠攏。按照面板出貨面積測算,2022 年,我國供應了全球 62.2%的 LCD 面板,其中雙巨頭廠商京東方和 TCL 占比超 40%,相比 2019 年提升19.5%,龍頭優勢地位明顯。與 2019 年相比,韓日、中國臺灣的市場份額由當初的 57.4%已經下滑到 2022 年的 37.8%。得益于我國多個高世代產線投產,更加經濟的切割效率、疊283
98、35178126121137352689-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新能源汽車銷量(萬輛)YoY%(右軸)20%100%80%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9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3塊屏幕及以上1-2塊屏幕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2/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6.6%13.2%62.2%18.0%
99、2022 LCD面板出貨面積市場份額面板出貨面積市場份額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加國內產能擴張所帶來的規模成本優勢,迫使以三星和 LG 為首的日韓廠商戰略放棄 LCD轉向利潤率更高的 OLED,未來面板集中度將繼續繼續向中國靠攏。圖圖38 2019 和和 2022 年中日韓年中日韓 LCD 面板出貨面積占比構成對比面板出貨面積占比構成對比(%)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圖圖39 2019 年和年和 2022 年全球年全球 LCD 面板出貨面積面板出貨面積競爭格局競爭格局對比對比(%)資料來源:Bloomberg,東海證券研究所 3.2 LCD 價格價格筑底修復趨勢明顯筑底修
100、復趨勢明顯 市場導向生產模式成效逐步顯現,市場導向生產模式成效逐步顯現,LCD 面板價格修復在即。面板價格修復在即。自 2022 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頭部面板產商,依托全球產能集中度優勢,改變以往滿產滿銷的運營模式,創新轉變為市場價格導向定產能的生產模式,調控稼動率和產能產量,從而改善面板行業供需情況。至此,即便在傳統 LCD 需求淡季下,部分主流規格的 TV 面板和 IT 面板出貨價格,在 2022 年 11月達到底部區域后,已連續 5 個月呈現小幅回升局面,全球 LCD 面板月銷售額依舊維持在37 億美元區間波動,基本無下行動能,LCD 行業底部特征明確,面板價格溫和反彈。3.1%29.7%
101、42.6%24.5%2019 LCD面板出貨面積市場份額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19.4%10.7%17.4%3.4%13.1%11.2%3.1%3.5%12.3%5.8%2019全球LCD面板出貨面積競爭格局京東方華星光電LG惠科股份群創光電友達光電夏普彩虹股份三星其他26.7%17.6%11.7%11.6%10.2%7.5%6.6%5.3%1.5%1.3%2022全球LCD面板出貨面積競爭格局京東方華星光電LG惠科股份群創光電友達光電夏普彩虹股份三星其他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3/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4
102、0 2018 年年 5 月月-2023 年年 2 月全球月全球 LCD 面板營業額:當月值(億美元)面板營業額:當月值(億美元)資料來源:IHS,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圖圖41 2019 年年 10 月月 6 日日-2023 年年 4 月月 20 日日 TV 面板價格面板價格(美元)(美元)資料來源:WitsView 公眾號,東海證券研究所 圖圖42 2018 年年 11 月月-2023 年年 4 月筆記本月筆記本面板價格面板價格(美元美元)圖圖43 2018 年年 12 月月-2023 年年 4 月顯示面板價格月顯示面板價格(美元美元)資料來源:WitsView 公眾號,東海證券研究所
103、 資料來源:群智咨詢,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綜上,本輪面板價格復蘇較以往最大的區別在于,面板市場周期正從“需求”導向轉變綜上,本輪面板價格復蘇較以往最大的區別在于,面板市場周期正從“需求”導向轉變為“供給”導向。我們認為,隨著為“供給”導向。我們認為,隨著 LCD 面板產能集中度持續向國內靠攏,市場價格導向定面板產能集中度持續向國內靠攏,市場價格導向定產能的生產模式將使得面板價格周期波動幅度將持續縮小,面板行業周期性減弱。因此,我產能的生產模式將使得面板價格周期波動幅度將持續縮小,面板行業周期性減弱。因此,我01020304050607080全球LCD面板營收:當月值(億美元)趨勢線05
104、010015020025030035065寸QHD55寸QHD43寸FHD32寸HD01020304050607017.3寸1600 x90014.0寸1366x76811.6寸1366x76802040608010021.5寸FHD TN23.8寸FHD IPS27寸FHD IPS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4/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們預計,未來們預計,未來 LCD 價格將維持面板廠商預期的盈利區間波動,難落回價格將維持面板廠商預期的盈利區間波動,難落回現金成本之現金成本之下。并隨下。并隨著國內頭部著國內頭部 LC
105、D 面板廠商的控產控價戰略進一步推進,現有產線折舊在可見的未來逐年減面板廠商的控產控價戰略進一步推進,現有產線折舊在可見的未來逐年減少,面板制造商的利潤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行業整體趨向健康發展。少,面板制造商的利潤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行業整體趨向健康發展。4.A 股股 LCD 面板面板核心標的梳理核心標的梳理 4.1.京東方京東方 A:LCD 業務基業務基礎夯實,新興業務助力成長礎夯實,新興業務助力成長 4.1.1.公司概況公司概況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BOE,以下簡稱京東方)成立于 1993 年 4 月,總部位于北京,2001 年登陸深交所(000725.SZ),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顯
106、示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經過近 30 年發展,京東方已成為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龍頭,2022 年顯示面板總出貨面積以 26%的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在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電視顯示屏等五大應用領域出貨面積均位列全球第一;2022 年,京東方還首次在車載面板市場獲得了市占率全球第一。4.1.2.業務分析業務分析 “1+4+N”多點開花助力公司長期發展。多點開花助力公司長期發展。公司主營業務以顯示器件制造(88.5%*)為核心的“母艦平臺”,物聯網創新業務(15.3%)、智慧醫工(1.2%)、MLED(0.5%)和傳感器及解決方案(0.2%)4 大延伸
107、戰線組成的“巡洋艦層”,以及以“1+4”技術為基點、“N”個物聯網細分應用場景構成的“登陸艦層”,協同發展的“1+4+N”面板航母事業群。OLED、MiniLed、MicroLed 三線并行發展三線并行發展。1)OLED 方面:公司 OLED 面板持續放量,公司 2022 年智能機柔性 OLED 出貨量全球占比近 20%。已成為蘋果手機 OLED 面板供應商,2023 年有望進一步超過 LG,成為僅次于三星的蘋果手機 OLED 屏幕二供。公司 3條 6 代 OLED 產線有序爬坡,合計月產能為 144K,全球產能占比將進一步提升,由 2021年的 9.3%將提升至 2023 年的 15.0%+
108、。(2)MiniLed 方面:已量產 MiniLED 產品,并逐步進入豐收期。另外,公司定增收購華燦光電,進一步完善 Mini/MicroLED 產業鏈布局,有力夯實 Mini/MicroLED 全產業鏈領先優勢。OLED 及 MiniLed 等產品持續滲透放量,是公司業績增長的強有力來源。表表9 2020-2022 京東方京東方 A 主營業務構成及營收情況主營業務構成及營收情況(億元,億元,%)000725.SZ000725.SZ 20202020 年度年度 20212021 年度年度 20222022 年度年度 京東方京東方 A A 營收營收 YoYYoY 占比占比%GPGPMM 營收營收
109、 YoYYoY 占比占比%GPGPMM 營收營收 YoYYoY 占比占比%GPMGPM 總營收總營收 1351356 6 17%17%100%100%20%20%21932193 62%62%100%100%29%29%1781784 4 -19%19%100%100%12%12%按業務線:按業務線:顯示器件業務 1320 24%97%*18%2022 53%92%26%1579-22%88.5%8%物聯網創新業務 74-56%5%70%284 285%13%12%272-4%15.3%9%智慧健康服務 15-71%1%52%18 21%1%26%22 19%1.2%18%MLED 事業 13
110、-2%1%26%5-66%0%3%8 88%0.5%-2%傳感器及解決方案事業 1 n/a 0%37%2 80%0%23%3 42%0.2%21%按地區:國內按地區:國內 652 10%48%21%939 44%43%30%741-21%41.5%13%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5/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海外海外 703 24%52%15%1255 78%57%28%1043-17%58.5%10%資料來源: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業務占FY2022總營收比重%,下同*業務占比總和超過100%,主要系營收構成中還
111、包括“其他及抵消”項,該項占FY2022總營收的-5.7%,系其他營收及不同業務之間交易抵消,因此為負值 LCD 業務周期業務周期屬屬性性減弱助力減弱助力公司公司穩健發展。穩健發展。近年來,京東方業績總體保持穩步上升趨勢,2017-2022 營業額 CAGR 為 13.7%,盡管如此,仍受 LCD 行業周期性的影響較大,2022 年營收為 1784 億人民幣,毛利率為 11.7%,營收較上年同比下降 19.3%,公司充分發揮在全球 LCD 市場上的產能集中度和市占率優勢,改革以往滿產滿銷的經營策略,隨著公司控產控價,以產定銷策略的穩定推進,積極主動減弱 LCD 面板業務的周期屬性,基本實現 L
112、CD 業務的穩定盈利,充分夯實公司了 LCD 業務基本盤。圖圖44 2022 京東方京東方 A 營收構成營收構成 圖圖45 2017-2022 京東方京東方 A 營收及增速營收及增速(億元,(億元,%)資料來源: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Find,Wind,東海證券研究所*業務占比總和超過100%,主要系營收構成還包括“其他及抵消”,占FY2022總營收的-5.7%,系其他營收及不同業務之間交易抵消,因此為負值 圖圖46 2017-2022 京東方京東方 A 利潤率利潤率 圖圖47 2017-2022 京東方京東方 AROA 和和 ROE 資料來源: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
113、料來源: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4.1.3.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 市場份額全球第一,行業產能龍頭地位穩固。市場份額全球第一,行業產能龍頭地位穩固。2022 年,京東方面板出貨量占全球總量的 26%。其 LCD 產品在面板五大主流應用領域(電視、顯示器、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均穩居全球市占率第一。根據公司公告,京東方 2022 前三季度顯示器(MNT)和筆記本(NB)類面板產品市占率均超 30%,觸摸面板(TPC)類產品市占率超 50%,車載顯88.5%15.3%1.2%0.5%0.2%顯示器件業務物聯網創新業務智慧健康服務MLED事業傳感器及解決方案事業9389711,1611,35
114、62,2101,78461.8%-19.3%-40%-20%0%20%40%60%80%050010001500200025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總營收YoY%(右軸)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毛利率25.1%20.4%15.2%19.7%28.8%11.7%營業利潤率 10.3%4.1%0.3%4.5%15.8%-0.01%凈利潤率8.4%3.0%-0.4%3.3%14.0%-1.0%-2%3%8%13%18%23%28%33%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凈利潤率5.0%2.4%0.7%2.3%8.9%0.5%9.3%4.0%2.1%5.1%21.1%
115、5.4%0%5%10%15%20%25%201720182019202020212022ROAROE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6/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示出貨量市占率首次實現全球第一,我們預計京東方有望利用其產能所帶來的規模效益進一步擴大車載業務上的競爭優勢。技術研發實力強勁,產線產能儲量充沛。技術研發實力強勁,產線產能儲量充沛。截至 2022 年,京東方自主專利申請累計超 8萬件,其中柔性 OLED 專利超 2.8 萬件。根據 IFIClaims 發布的 2022 年度美國專利授權量統計報告,京東方全球排名躍升至
116、第 11 位,連續 5 年躋身全球 TOP20;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2 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排名中,京東方以 1884 件 PCT 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七,連續 7 年進入全球 PCT 專利申請 TOP10。根據 2022 年報,京東方 2022 年研發費用為 111 億元,占年度營收的 7%,研發人員高達 21075 人,占員工總數的 24%,研發實力強勁。截至 2023 年 4 月,公司總共有 15 條面板產線遍布全國,包括:11 條 LCD 產線和 4 條OLED 產線,涵蓋 a-Si,LTPS,AMOLED,IGZO 等多種技術路徑。覆蓋從 4.5 代到 10.5代線各種尺
117、寸面板,可應用智能穿戴到商用大尺寸顯示等各類下游應用場景。依托于其充沛的產線產能和成熟的技術儲備,利用其龐大產線的規模效益以及高世代產線的切割效率,公司可在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取得成本優勢。4.1.4.面板產能匯總及核心財務指標面板產能匯總及核心財務指標 表表10 京東方京東方 A 面板產能面板產能匯總(截至匯總(截至 2023 年年 4 月)月)廠商廠商 地區地區 產線產線 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投產時間投產時間 投資金額投資金額 設計月產能設計月產能 建設情況建設情況 京東方 北京 5 代(B1)a-Si 2005 年 5 月 103 億元 10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成都 4.5 代(B2)a
118、-Si/LTPS 2009 年 10 月 34 億元 3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合肥 6 代(B3)a-Si 2010 年 11 月 175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北京 8.5 代(B4)a-Si 2011 年 6 月 280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合肥 8.5 代(B5)a-Si/IGZO 2013 年 12 月 285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鄂爾多斯 5.5 代(B6)AMOLED/LTPS 2013 年 11 月 220 億元 5.4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成都 6 代(B7)OLED 2017 年 5 月 465 億元 4.8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重慶 8.5 代(
119、B8)a-Si/IGZO 2015 年 4 月 328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合肥 10.5 代(B9)a-Si 2018 年 3 月 400 億元 9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福州 8.5 代(B10)a-Si 2017 年 2 月 30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綿陽 6 代(B11)AMOLED 2019 年 7 月 465 億元 4.8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重慶 6 代(B12)AMOLED 2021 年 12 月 465 億元 4.8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武漢 10.5 代(B17)a-Si 2019 年 11 月 46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南京 8.5 代
120、(B18)a-Si/IGZO 2015 年 3 月 292 億元 6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成都 8.6 代(B19)a-Si/IGZO 2018 年 2 月 280 億元 12 萬片 投產 京東方 北京 6 代(B20)LTPO 規劃 2025 年 290 億元 5 萬片 籌劃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7/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11 2019-2022 京東方京東方 A 關鍵財務指標(億元,關鍵財務指標(億元,%)20192019 20202020 20212021 20
121、222022 1919-22CAGR22CAGR 收入收入(億元)(億元)1160.6 1355.5 2193.1 1784.1 15.41%15.41%YoY%YoY 19.50%16.80%61.80%-19.30%毛利率毛利率 15.20%19.70%28.90%11.70%凈利率凈利率-0.40%3.30%13.90%-1.00%凈利潤凈利潤-4.8 45.3 304.3-17.4 EBITDAEBITDA 215 310.8 724.3 379.6 20.87%20.87%ROAROA 0.70%2.30%8.80%0.50%ROEROE 2.10%5.10%21.00%5.40%P
122、/BP/B 1.81 2.34 1.5 1.01 P/EP/E 83 82 9 12 資料來源:Wind,東海證券研究所,財年截止:12 月 30 日 4.1.5.結論及推薦結論及推薦 全尺寸面板龍頭,全尺寸面板龍頭,“1+4+N”內生外延戰略打通半導體顯示價值鏈。內生外延戰略打通半導體顯示價值鏈。2022 年,京東方在電視、手機、顯示器、筆電和平板電腦五大領域出貨面積均穩居全球第一,車載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國際 Tier1 車企覆蓋率 90%,自主品牌覆蓋率 100%,龍頭地位穩固。公司重視研發,近年已發布 ADSPro、f-OLED、-MLED 三大技術品牌,提供高端 LCD、高端柔性OL
123、ED 和玻璃基 MiniLED(直顯)三大技術領域解決方案,目前已實現 8 個品牌客戶端的產品落標,持續引領行業技術話語權。通過控股華燦光電,公司補充了在上游芯片外延片上的空缺,實現了從芯片襯底、外延片、基板、轉印、封裝到應用的全產業鏈 MLED 布局,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鏈協同效應,鞏固了公司在新一代顯示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4.2.TCL 科技科技:做優做強面板主業,光伏行業向陽而生:做優做強面板主業,光伏行業向陽而生 4.2.1.公司概況公司概況 TCL 科技集團(以下簡稱 TCL)創立于 1982 年,總部位于廣東惠州,2004 年登陸深交所主板(000100.SZ),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顯示
124、器件和半導體光伏材料制造商。2019 年4 月,TCL 集團剝離終端產品業務重組為 TCL 科技集團,轉型為聚焦半導體顯示及材料業務的科技創新產業集團,并以產業為牽引,發展產業金融和投資業務。2022 年,TCL 旗下的顯示面板業務主體,“TCL 華星光電”面板出貨總面積高居全球第二,占據約 16.9%的市場份額。截至 2022,TCL 在 55 和 75 英寸 TV 面板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65 寸 TV 面板全球第二,8K 和 120Hz 高端 TV 面板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是大尺寸高端液晶面板領域的龍頭之一。4.2.2.業務分析業務分析 “雙子星”產業布局,奠定公司成長基石?!半p子星”產
125、業布局,奠定公司成長基石。公司憑借優異的產業整合能力,深耕半導體顯示領域(營收占比 41%),卡位新能源光伏及半導體材料(營收占比 40%)市場,形成了以顯示面板和光伏材料“雙子星”為核心的戰略性產業布局,雙向業務形成產業鏈上的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盈利能力持續得以改善,奠定了公司長期穩定成長的基石。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8/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表表12 2020-2022TCL 科技主營業務構成及營收情況(億元,科技主營業務構成及營收情況(億元,%)000100.SZ000100.SZ 20202020 年度年
126、度 20212021 年度年度 20222022 年度年度 TCLTCL 科技科技 營收營收 YoYYoY 占占比比%GPMGPM 營收營收 YoYYoY 占占比比%GPMGPM 營收營收 YoYYoY 占比占比%GPMGPM 總營收總營收 768768 2%2%100%100%14%14%16371637 113%113%100%100%20%20%16661666 2%2%100%100%9%9%按業務線:按業務線:半導體顯示業務 468 38%61%17%881 88%54%25%657-25%40.1%1%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 225 8%29%3%411 83%25%22%670
127、63.0%40.9%18%分銷業務 57-72%7%0%319 462%20%4%318 0%19.5%4%其他及抵銷 17 1082%2%-230%24 40%1%30%20-18%1.2%43%其他業務 2 n/a 0%0%2-2%0%100%1-47%0.0%0%按地區:國內按地區:國內 536 12%70%10%1047 95%64%18%1191 14%72%9%海外海外 223-15%29%20%588 163%36%23%474-19%28%8%資料來源:Wind,上市公司財報,東海證券研究所 光伏業務持續放量,推動業績穩步增長。光伏業務持續放量,推動業績穩步增長。公司自 201
128、9 年 4 月的重組以來,營收一直處于穩步增長態勢,2019-2022 營收 CAGR 為 30.4%。2021 年,受益于“宅經濟”的爆發和面板價格的上行周期,公司實現營收 1637 億元,同比增長 113.0%。2022 年,盡管受宏觀環境的沖擊等因素,下游終端需求低迷,半導體顯示業務營收下滑,但出貨面積仍然實現了 8.3%的同比增長;另外,受益于半導體光伏材料業務的高速增長(同比增長 63.0%),2022 年公司總營收依然實現了 1.7%的同比增長,體現了很強的財務韌性。面板價格觸底回升,盈利能力得以改善提升。面板價格觸底回升,盈利能力得以改善提升。2022年,TCL科技的毛利率從上年
129、度(2021年)的 19.9%下降至 8.8%。主要是半導體顯示業務的毛利率受面板價格下跌的沖擊影響所致。2023 年開始以來,隨著面板市場供需態勢的逐步企穩,以及 2 月以來大尺寸 TV 面板價格的全面回暖,公司有望在 2023 年實現顯示面板業務的觸底回升,公司盈利能力將有效改善提升。圖圖48 2022TCL 科技科技營收構成營收構成 圖圖49 2017-2022TCL 科技科技營收及增速營收及增速 資料來源: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Find,W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40.15%40.94%19.46%1.21%0.05%半導體顯示業務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分銷業務其他及
130、抵銷其他業務-50%0%50%100%150%05001000150020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1720182019202020212022總營收1,1171,1347517681,6371,666YoY%(右軸)4.8%1.5%-33.8%2.3%113.1%1.7%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29/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圖圖50 2017-2022TCL 科技利潤率科技利潤率 圖圖51 2017-2022TCL 科技科技 ROA 和和 ROE 資料來源: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資
131、料來源:iFind,東海證券研究所 4.2.3.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 規模效益和供應鏈協同戰略規模效益和供應鏈協同戰略。自 2011 年至今,TCL 已成功投產 8 條產線:即深圳的 2條 8.5 代線(2015 年產能投產),在 2016 年和 2020 年以 2 條 6 代線(2016 和 2020 年)順利切入小尺寸面板,出貨量份額現已超 10%;和 2 條 11 代線的投建及蘇州三星 8.5 代線的并購,全球大尺寸面板產能處于領先地位。2022 年 9 月,公司定增投建面向高附加值 IT、商顯等中尺寸產品的廣州 T9 產線,完成了 LCD 顯示面板全尺寸戰略的布局。此外,TCL 華星還
132、積極延伸價值鏈,通過擴充自建模組產能并收購茂佳科技及三星模組廠,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價值鏈上的地位與盈利能力。產能規模效應與供應鏈協同的戰略鑄成了 TCL 在面板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領先的技術研發水平和強勁的研發實力。領先的技術研發水平和強勁的研發實力。截至 2022 年,TCL 科技研發投入為 86.3 億元,同比增長 19.3%,占全年營收占比約為 6.4%,研發人員 11979 名,占全部員工的 17.1%,自主專利申請超 56000 件,海外專利覆蓋美歐日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研發實力強勁。TCL科技旗下廣東聚華的“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是我國顯示領域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創新中心,目前已建
133、成全球領先的 G4.5 印刷顯示公共研發平臺,整合了從材料、工藝、制程到應用驗證的各環節產業鏈資源。此外,公司還針對 Mini-LED、Micro-LED 顯示技術持續投入,推動公司在該領域從材料、工藝、設備、產線方案到自主知識產權的生態布局,并形成 Mini/MicroLED 商業化規模量產的工藝流程解決方案。4.2.4.TCL 科技面板產能匯總及核心財務指標科技面板產能匯總及核心財務指標 表表13 TCL 科技科技面板產能面板產能匯總(截至匯總(截至 2023 年年 4 月)月)廠商廠商 地區地區 產線產線 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投產時間投產時間 投資金額投資金額 設計月產能設計月產能 建設情
134、況建設情況 TCL 華星光電 深圳 8.5 代(T1)a-Si 2011 年 8 月 245 億元 10 萬片 投產 TCL 華星光電 深圳 8.5 代(T2)a-SiLCD 2015 年 4 月 244 億元 10 萬片 投產 TCL 華星光電 武漢 6 代(T3)LTPSLCD 2016 年 2 月 160 億元 3 萬片 投產 TCL 華星光電 武漢 6 代(T4)AMOLED 2020 年 1 月 350 億元 4.5 萬片 投產 TCL 華星光電 武漢 6 代(T5)LTPSLCD 2023 年上半年 150 億元 4.5 萬片 在建 TCL 華星光電 深圳 11 代(T6)a-Si
135、/AMOLED 2019 年 11 月 538 億元 14 萬片 投產 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毛利率20.5%18.3%11.5%13.6%19.9%8.8%營業利潤率3.7%3.6%5.3%7.0%10.6%0.3%凈利潤率3.2%3.6%4.9%6.6%9.1%1.1%0%5%10%15%20%25%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凈利潤率4.0%3.5%3.1%3.7%7.5%1.4%10.1%11.5%8.6%13.7%26.1%1.0%0%5%10%15%20%25%3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ROAROE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30/32 請
136、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TCL 華星光電 深圳 11 代(T7)a-Si/AMOLED 2021 年初 427 億元 9 萬片 投產 TCL 華星光電 廣州 8.5 代(T8)印刷 OLED 規劃 2024 年-籌劃 TCL 華星光電 廣州 8.6 代(T9)LTPOLCD 2022 年 9 月 350 億元 18 萬片 投產 TCL 華星光電 蘇州 8.5 代(T10)a-SiLCD 2013 年 10 月 30 億美元 10 萬片 投產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東海證券研究所 表表14 2018-2022 年年 TCL 科技
137、關鍵財務指標(億元,科技關鍵財務指標(億元,%)2019 2020 2021 2022 19-22CAGR 收入(億元)收入(億元)750.8 768.3 1,636.9 1,666.3 30.44%YoY-33.8%2.3%113.1%1.7%毛利率毛利率 11.5%13.6%19.9%8.8%凈利率凈利率 4.9%6.6%9.1%1.1%凈利潤凈利潤 36.6 50.7 149.6 17.9-21.22%EBITDA 98.2 143.5 362.8 224.1 31.68%ROA 3.1%3.7%7.5%1.4%ROE 8.6%13.7%26.1%0.6%P/B 2.01 2.93 2.
138、02 1.25 P/E 17 48 8 51 資料來源:Wind,東海證券研究所,財年截止:12 月 30 日 4.2.5.結結論及推薦論及推薦 大尺寸面板龍頭之一,光伏半導體材料創造第二增長極。大尺寸面板龍頭之一,光伏半導體材料創造第二增長極。2022 年,TCL 在面板價格和需求承壓的挑戰下面板出貨面積依然實現了 8.3%的同比增長,并憑借其高端產品策略進一步鞏固其在大尺寸 TV 市場的領先地位,55 寸和 75 寸 TV 面板、8K 和 120Hz 高端 TV 面板以及交互白板領域市場份額均居全球第一。同時,公司加快 IT 和車載業務拓展,2022 年實現電競顯示器以及車載 LTPS 面
139、板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定位中尺寸 IT 和車載的廣州 T9 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產線也順利實現投產,未來將為公司的全尺寸發展戰略提供新的動能。同時,公司順應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趨勢,積極布局新能源光伏和半導體材料市場,2022 年光伏硅片外銷市占率全球第一,G12 市占率全球第一,N 型硅片外銷市占率全球第一,實現凈利潤 70.7 億元,同比增長近 59.4%,已發展為公司第二增長極,增速迅猛。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31/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5.推薦標的核心財務數據縱比及預測推薦標的核心財務數據縱比及預測 表表15 推
140、薦標的核心財務數據縱比推薦標的核心財務數據縱比 同業財務對比同業財務對比 000725000725 000100000100 名稱名稱 京東方京東方 A A TCLTCL 科技科技 市值(億)1,524 674 報告期報告期 2021/12/312021/12/31 2022/12/312022/12/31 2021/12/312021/12/31 2022/12/312022/12/31 估值估值 PEPE(TTMTTM)7.48x 17.10 x 8.61x 243.03x PBPB 1.50 x 1.01x 2.02x 1.25x 盈利和成長性盈利和成長性 營收營收(億元)(億元)2,2
141、10.4 1,784.1 1,635.4 1,665.5 YoY%63.1%-19.3%113.1%1.7%毛利率毛利率 28.8%11.7%19.9%8.8%凈利率凈利率 14.0%-1.0%9.1%1.1%凈利潤凈利潤 309.0-17.4 149.6 17.9 YoY%582.3%-105.6%195.3%-88.1%ROAROA 8.9%0.5%7.5%1.4%ROEROE 21.1%5.4%26.1%0.6%流動性和風險流動性和風險 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 52%52%61%63%現金周轉天數現金周轉天數 32 51 9 13 應收周轉天數應收周轉天數 48 64 34 35 存貨周轉
142、天數存貨周轉天數 52 58 31 38 應付周轉天數應付周轉天數 68 71 56 60 流動比率流動比率 1.56 1.66 1.08 1.09 速動比率速動比率 1.25 1.35 0.80 0.78 研發投入研發投入 研發費用研發費用(億元億元)106.2 111.0 72.4 86.3 研發占營收比重研發占營收比重%6%7%5%6%研發人員數量研發人員數量 19708 21075 10517 11979 研發人員占比研發人員占比%25%24%16%17%資料來源:iFind,截至 2023 年 5 月 5 日,東海證券研究所 表表16 推薦標的推薦標的及盈利預測表及盈利預測表 tab
143、le_impcom 股票代碼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股票名稱 收盤價(元)收盤價(元)EPSEPS PEPE 2022A2022A 20232023E E 2024E2024E 2025E2025E 2022A2022A 20232023E E 2024E2024E 2025E2025E 000725.SZ 京東方 A 3.99 0.20 0.25 0.40 0.47 17.1 16.01 10.1 8.5 000100.SZ TCL 科技 3.95 0.02 0.28 0.41 0.51 243.0 14.3 9.7 7.4 資料來源:截至 2023 年 5 月 05 日,Wind 一致預測,東海
144、證券研究所 6.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風險:風險:下游電視、顯示、手機、車載顯示的應用增速不達預期;面板面板價格波動風險價格波動風險:面板制造毛利率較低,價格波動大于預期,影響企業利潤風險;生產設備及原材料供應風險生產設備及原材料供應風險:上游的玻璃基板、驅動電路、偏光片等原材料主要依賴國外進口,外貿環境和地緣政治的超預期變化引起的供應鏈風險;技術路徑迭代風險:技術路徑迭代風險:新技術迭代和應用引起的產品顛覆性替代風險;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32/32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后的所有說明和聲明 行業深度行業深度 一、評級說明一、評
145、級說明 評級評級 說明說明 市場指數評級 看多 未來 6 個月內滬深 300 指數上升幅度達到或超過 20%看平 未來 6 個月內滬深 300 指數波動幅度在-20%20%之間 看空 未來 6 個月內滬深 300 指數下跌幅度達到或超過 20%行業指數評級 超配 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強于滬深 300 指數達到或超過 10%標配 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滬深 300 指數在-10%10%之間 低配 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弱于滬深 300 指數達到或超過 10%公司股票評級 買入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強于滬深 300 指數達到或超過 15%增持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強于滬
146、深 300 指數在 5%15%之間 中性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滬深 300 指數在-5%5%之間 減持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弱于滬深 300 指數 5%15%之間 賣出 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弱于滬深 300 指數達到或超過 15%二、分析師聲明:二、分析師聲明: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并注冊為證券分析師,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保證以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邏輯,采用合法合規的數據信息,審慎提出研究結論,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中準確反映了署名分析師的個人研究觀點和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其薪酬的任何組成部分無論是在過去、現在及將來,均
147、與其在本報告中所表述的具體建議或觀點無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署名分析師本人及直系親屬與本報告中涉及的內容不存在任何利益關系。三、免責聲明:三、免責聲明:本報告基于本公司研究所及研究人員認為合法合規的公開資料或實地調研的資料,但對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本報告僅反映研究人員個人出具本報告當時的分析和判斷,并不代表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或任何其附屬或聯營公司的立場,本公司可能發表其他與本報告所載資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結論的報告。本報告可能因時間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導致與事實不完全一致,敬請關注本公司就同一主題所出具的相關后續研究報告及評論文章。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本公司的關聯機
148、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涉及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并可能為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爭取提供多種金融服務。本報告僅供“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員工及經本公司許可的機構與個人閱讀和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保證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本公司亦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公司客戶如有任何疑問應當咨詢獨立財務顧問并獨自進行投資判斷。本報告版權歸“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形式的翻版、復制、刊登、發表或者引用。四、資質聲明:四、
149、資質聲明: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核準的合法證券經營機構,已經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我們歡迎社會監督并提醒廣大投資者,參與證券相關活動應當審慎選擇具有相當資質的證券經營機構,注意防范非法證券活動。上海上海 東海東海證券研究所證券研究所 北京北京 東海證券研究所東海證券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東方路1928號 東海證券大廈 地址:北京市西三環北路87號國際財經中心D座15F 網址:Http:/ 網址:Http:/ 電話:(8621)20333619 電話:(8610)59707105 傳真:(8621)50585608 傳真:(8610)59707100 郵編:200215 郵編: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