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氫燃料電池技術在中國的開發和應用進展報告聚焦全球挑戰解洪興*彼得 奧克森(Peter Oksen)*郭星星*何新*邊悅*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北京*WIPO GREEN,日內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王婉伊和中國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王子緣對本文亦有貢獻2內容提要氫能作為一種能源形式和儲存介質,在氣候變化和環境影響方面具有重要的潛在優勢。然而,目前利用的氫能幾乎完全基于化石燃料,因此不是氣候中性或有益于應對氣候變化。綠色氫氣生產取得了重大的技術進步,但其成本仍然高于基于化石燃料的氫氣生產。氫能使用技術也正在開發中,但可實現規?;募夹g卻寥寥無幾,因此,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很
2、大程度上仍然屬于未來的技術。然而,由于氫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全球范圍內,許多政府制定了氫能開發計劃,并與私營部門攜手對氫能的研究與開發進行了大量投資。在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預計將為實現 2060 年國家碳中和的官方承諾發揮重要作用,并已被納入多項經濟發展計劃和政策。中國制定了 100 多個規范氫能生產和使用的標準,這是實現規?;闹匾葲Q條件。近年來,該領域的創新發展突飛猛進,這反映在目前中國的專利申請在全球占領先地位。中國的多個省級政府和工業城市集群已在著手實施雄心勃勃的計劃,以發展和促進氫能在交通運輸(特別是重型和長途運輸)和工業中的應用。盡管氫能的規?;椭髁骰媾R著技術和經濟性障礙,
3、但有明顯的跡象表明,氫能的潛在優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政治意愿和經濟手段都已到位,使氫能成為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補充。導言氫能在許多國家、研究機構和公司的政治和創新議程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種用途十分廣泛的儲能介質,在促進向碳中和能源轉型中具有巨大潛力。目前,氫能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規?;褂脷淠艿募夹g和經濟挑戰仍然相當大。本報告概述了當前國際上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趨勢,并重點回顧了氫能和燃料電池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應用市場的進展。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氫能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研發)、示范和商業應用。本報告對當前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政策、規劃、標準、專利、試點項目和示范活動進行了解析。3氫
4、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國際趨勢和潛力氫能作為儲能介質的優勢氫能作為一種能源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正在加快,并在商業和政策上得到大力推廣。有多項技術可以發揮氫能的優勢。然而,為了使氫能在經濟上具有吸引力,需要對其進一步開發和規?;↖EA,2019)。這就為評估氫能作為能源和儲能介質在未來所發揮的作用帶來了不確定性。氫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是地球上和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的能量密度高,可與氧氣燃燒并產生熱能,剩余物質為水,因此它是一種燃料,在最終使用過程中沒有二氧化碳(CO2)或其他有害的氣體排放。例如,在交通部門,這可以幫助改善大城市的空氣質量。它是一種潛在的清潔和可無限供應的能源,也被用于許多化學和
5、其他行業。遺憾的是,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氫單質,因此必須通過生產才能得到氫氣。1清潔和會產生污染的氫氣:綠色、灰色、棕色和藍色目前生產的氫氣有95%以上來源于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氣是最主要的來源。全球開采的約6%的天然氣和2%的煤炭被用于生產氫氣(IEA,2019)。天然氣是最便宜的氫氣來源,蒸汽甲烷重整(SMR)是最常見的生產方法。這通常被稱為灰色氫氣。該工藝在700攝氏度至1100攝氏度的溫度下進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此外,其副產品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生產一噸氫氣可能會產生超過9噸的二氧化碳,這接近于汽油燃燒所產生的排放水平(一公斤氫氣的能量相當于一加侖汽油,后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9公
6、斤)(Rapier,2021)。煤的氣化在一些國家是一種廣泛的氫氣來源,通常被稱為棕色氫氣。煤炭利用水和熱量產生合成氣,這是一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氫氣、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這種已延續了數百年的工藝會產生大量污染物,所生成的物質通常被稱為“城鎮燃氣”(Farmer,2020)。1 不同于石油、煤炭、風能或太陽能,氫氣不是一次能源,而是更類似于電力等能源載體或介質。在本報告中,我們不贅述這一區別,因為它不會產生任何實際影響。因此,我們把氫既作為一種能源,也作為一種儲存介質。目前,氫氣生產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于印度尼西亞和英國排放量的總和(IEA,2019)。因此,目前的氫能利用沒有實現碳中
7、和,因而可以將其視為與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同屬一類的化石燃料。然而,生產碳中和或綠色的氫氣是完全可能的。這一領域的技術正在迅速發展,盡管其成本仍然高于天然氣。相比使用天然氣作為原料的氫氣生產方法,可以通過電解將水分解成為氫和氧,其中陽極產生氧氣,陰極產生氫氣。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電力,但如果這些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那么氫能將可能或接近達到碳中和。富含可再生能源的地區,如擁有太陽能的中東、北非、南美和澳大利亞,可以成為氫氣生產地區。綠色氫氣最早至2030年就可達到與灰色氫氣同等的成本,這是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氫能委員會和麥肯錫,2021)。歐洲聯盟的目標是其電解槽裝機容量到2030年達到40吉瓦,這
8、表明歐盟在快速發展綠色氫氣方面具有強烈的政治意愿。預計到2030年,中國生產的所有氫氣中約有17%是綠色氫氣,年產綠色氫氣總量將超過1800萬噸(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2019)。盡管如此,綠色氫氣仍需要大幅增產,才能與灰色和棕色氫氣競爭。對綠色氫氣和灰色氫氣之間平衡點的樂觀計算包括提供碳稅等政策支持舉措(氫能委員會和麥肯錫,2021)。另一個選項是在氫氣生產過程中用沼氣代替天然氣。沼氣最常見的生產方法是通過廢棄生物質的厭氧消化、氣化或提取垃圾填埋場氣體來生產,但所產生的物質必須升級為甲烷含量與天然氣甲烷含量相當(90%)的生物甲烷。這一過程也需要能源,但其效率可以達到相當高的
9、水平,沼氣中包含的高達87%的甲烷可被分離出來。然后可以使用SMR工藝從生物甲烷中生產純氫,其方式與使用天然氣的工藝類似(Saur和Milbrandt,2014)。還可以將沼氣直接轉換為氫氣。一個由歐盟資助的試點工廠正在意大利運行。它使用一種基于鈀的膜反應器技術(化學轉換和膜分離聯合工藝),可以在500攝氏度左右的相對低溫下生產氫氣,轉換率達70%(CORDIS,2020)。4通過在天然氣開采過程中使用碳捕獲和儲存(CCS)技術,可以生產低碳氫氣。CCS技術可以去除對氣候有害的副產品。盡管仍需要為此開展大量開發活動,但有人預計低碳氫氣到2030年就可以實現與灰色氫氣的商業競爭(氫能委員會和麥肯
10、錫,2021)。然而,其他人則不那么樂觀(Barnard,2021)。使用CCS技術從化石燃料生產的氫氣通常被稱為藍色氫氣。本報告主要側重于關于氫能利用的現有技術和正在開發的技術,而非氫氣的生產過程,因而沒有過多涉及有關氫能供應側的內容。但應注意的是,本文所討論的技術是否為綠色技術或碳中和技術取決于其使用的氫能是否環?;蜻_到碳中和。因此,基于氫能的技術本身并不一定是綠色技術。氫能技術氫能在多個經濟部門有很大的潛力。一般來說,它作為儲存介質或燃料進入能源系統??梢酝ㄟ^直接燃燒或燃料電池的電化學轉換來提取能量。它可以作為氣體或以液體形式運輸,類似于液化天然氣。膏狀氫燃料也正在開發中,這可能會擴大氫
11、能在交通運輸中的應用(Burgess,2021)。這種形式的氫氣以化學的方式被結合在穩定的固體氫化鎂中,并且可以通過在一個受控過程中添加水來釋放。與目前基于電池的電動汽車相比,以氫能作為燃料的重型和長途運輸以及個人車輛具有更佳的燃料補給頻次和續航里程。氫能在用于儲存過剩的可再生能源(如風能或太陽能)方面也具有相當大的潛力。過剩能源可作為水電解工藝的原料,由此產生的氫氣可用于儲存、運輸和消耗。直接燃料氫能可以作為燃料用于多個行業。它可以用在燃氣輪機中來發電。在建筑中,它可以在已有的天然氣管網中與天然氣混合用作家用燃氣。它還可以用作內燃機的燃料,這對于卡車等重型車輛尤為相關,同時氫能也越來越多地被
12、視為航空和航運的替代性低碳燃料(IEA,2019)。航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其中80%來自長途船只。目前,實現航運零排放的最經濟的途徑是在內燃機中使用氨作為燃料。氨可以通過哈伯-博施制氨法將空氣中的氮氣加入氫氣來制備。與液態氫不同,液態氨不需要制冷到極端溫度。它還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因此運輸效率高。然而,要想所有長途航運都使用氨作為燃料,則需要目前全球的氨產量增加三到四倍(氫能委員會和麥肯錫,2021,雅苒,2021)。燃料電池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法,從氫氣和氧氣中產生電力,沒有任何中間儲存或燃燒。據報道,這一方法的效率是內燃機和渦輪機的兩倍(Nahar等,2017)
13、,廢產物是水,某些類型的燃料電池還會產生二氧化碳。燃料電池的功能類似于電池,但需要以氫氣和氧氣(空氣)的形式持續供應燃料。燃料電池可擴展,可以作為小型、低瓦數的電源裝置(如家用或車用),或作為大型工業儲能裝置或兆瓦級發電廠。該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在使用,因此相對成熟。它的一個著名應用實例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飛機計劃中被用于提供機載電力和飲用水。與電池一樣,燃料電池由陽極、陰極和電解質組成。它們根據所使用材料的不同存在多種形式。在某些情況下,電極(陽極和陰極)由鉑金等貴金屬制成,這使得成本增加。電解液可以是固體或液體。電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一些系統在高溫下運行(700
14、-1000攝氏度),而其他系統在遠低于100攝氏度的溫度下運行。能量轉換效率從60%到70%不等,但如果產生的熱量在熱電聯產系統中得到有效利用,則能量轉換效率可提高到80%以上(Hydrogen Europe,2021)。最常見的燃料電池類型有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堿性燃料電池(A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和磷酸燃料電池(PAFC),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效率、成本和維護特點。5PEMFC是最常用的汽車燃料電池。它采用一種聚合物膜作為電解質以及含有鉑金的碳電極。后者使這種電池相對昂貴,但它可以回收,并且人們正在研究可能會降低成本的鉑金替代品。
15、這種電池只需氧氣和純氫作為燃料,且只產生水這一種剩余物質。它們在8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下運行,可以滿足車輛在初始階段對高密度動力的高需求(圖1)。在使用純氫驅動電動機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中,除了水以外沒有任何尾氣排放。為了使氫能得到廣泛采用,必須建設造價不菲的加氣基礎設施。加氣不像汽油等那樣簡單。原則上,氫氣可以通過增加一個電解槽(承載水電解工藝的裝置)以及一個電源和水源在現場生產(圖2)。這樣就不需要對氫氣進行液化和運輸到加氣站。但是,所產生的氫氣在加注給車輛之前必須進行壓縮,壓縮過程產生的熱量隨后必須通過冷卻工藝去除。嚴格來說,液化并不是運輸的必要條件,但可以提高效率。液化過程包括
16、壓縮和冷卻到低于240攝氏度,這需要大量的能量。加氣系統的所有組件都需要能源和設備,這使得加氣相對復雜和高成本。PEMFC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電解質:水基酸性聚合物膜 亦稱聚合物電解質膜燃料電池 兩個電極均使用鉑基催化劑 通常以氫氣為燃料 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運行(低于100C)高溫型燃料電池使用礦物酸電解質,最高可在200C運行 電力輸出可以變化,是車輛的理想選擇電子流氫氣過剩氫氣水氧氣電解質氫離子陽極陰極CATHODEANODEH2O212345H2電解槽上游加氫站低壓存儲高壓存儲預冷加氫機壓縮機Shell Hydrogen Study Shell圖 1-PEMFC 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 (
17、Hydrogen Europe,2021)圖 2-加氫過程 (Hydrogen Europe,2021)6目前的國際趨勢和潛力盡管存在經濟和技術挑戰,氫能的發展正在加快。由于它具有許多用途和多功能性,特別是作為一種潛在的清潔、可無限供應和氣候變化中立的能源,許多國家的私營和公共部門正在進行密集的研發。尋找綠色氫氣的替代性和低成本生產方法已成為一個高度優先事項,因為綠色氫氣將是氫能技術規?;囊粋€主要賣點。各國政府正越來越多地采取氫能政策,到2021年初,已有超過30個國家制定了氫能路線圖。在全球范圍內,各國政府承諾為氫能開發提供超過700億美元的公共資金(氫能委員會和麥肯錫,2021)。產業界
18、開始注意到氫能的潛力,一些氫能產業公司經歷了股票市場價格的飆升,引起了人們對金融“氫能泡沫”的擔憂。但行業大公司進入該領域表明氫能存在真正的潛力,并且各方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獲得市場收益。中國、韓國、日本和德國經常被認為在開發氫能解決方案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澳大利亞、法國、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也很活躍(彭博社,2021)。歐洲的項目數量最多,尤其是大型工業規模的項目(氫能委員會和麥肯錫,2021)。2020年,歐盟委員會發布了至2050年的氫能戰略和路線圖,其中概述了雄心勃勃的綠色氫氣生產和使用計劃。發展呈現多樣化,多個國家齊頭并進日本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向氫能經濟過渡。豐田Mirai是第一輛商業化量產
19、的氫能FCEV,于2014年上市(WEF,2018)。這款中型汽車的續航能力為500公里,其最大的市場是美國。日本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裝機容量達10兆瓦的水解工廠,并由附近的一家20兆瓦光伏工廠提供電能(Godske,2021b)。2020年,韓國發布了氫能經濟路線圖,設想到2040年生產620萬輛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并建造1200個加氣站(Engie,2020,彭博社,2021)。印度計劃在2021年對綠色氫氣生產進行公開拍賣,以推動綠色氨氣生產,可能以此作為一些行業強制性最低綠色氫氣采購的一部分。從印度最近的招標中可以看出,隨著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下降,綠色氫氣的電解工藝在經濟上變得更加可行。公
20、開拍賣可以幫助降低價格,就像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情況一樣(Saurabh,2021)。智利已經啟動了第一個綠色氫氣國家招標,截至2021年9月,有10家公司投標。中標者將獲得高達3000萬美元的政府項目融資。擁有巨大太陽能潛力的智利正在制定一項戰略,計劃通過海上油輪以氫能的形式“出口陽光”。而這可以幫助降低全球綠色氫氣的價格(全球能源獎,2021)。德國有超過30個電轉氣示范項目正在進行中。氫能被認為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德國政府已撥款70億歐元,以支持直至2030年的氫能發展(Godske,2021a)。2021年初,聯邦教育和研究部已撥出7億歐元來支持三個主要項目,即電解裝置批量生產、
21、利用離岸風車直接離網生產氫能以及開發儲存氫能的高壓罐和管道(BMBF,2021)。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電解廠正在萊比錫附近建設。它的計劃裝機容量為24兆瓦,將主要通過管線為當地產業提供氫能。在漢堡,一個更大的100兆瓦工廠將于2025年完工(Godske,2021b)。在德國北部,一列由氫燃料電池驅動的火車在100公里長的軌道上運行。該列車由法國鐵路運輸制造商阿爾斯通公司建造,一罐氫氣的續航里程達1000公里,不直接使用的能量被儲存在電池中(WEF,2018)。2020年,類似的列車在荷蘭格羅寧根測試成功,表明它可以成為在同一路網運行的柴油列車的完全可持續的替代品(阿爾斯通,2021)。7奧地
22、利于2019年開設了一個6兆瓦水解廠(Godske,2021b)。巴黎有600輛燃料電池出租車。丹麥擁有世界上第一個全國性加氫站網絡,現在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距任一加氫站15公里的范圍內(彭博社,2021)。丹麥能源巨頭沃旭正在領導一個聯合體,計劃在2030年前使哥本哈根氫氣生產的裝機容量達到1.3吉瓦(Godske,2021b)。丹麥大型石化公司哈爾德托普索公司計劃修建一個新的工廠來生產電解裝置。該工廠將每年生產裝機容量達500兆瓦的機組。歐盟決定在2024年前支持建造至少6吉瓦的電解裝機容量,在2030年前支持建造至少40吉瓦,這是丹麥發展背后的動力之一(Andersen,2021)。但丹麥
23、尚未制定一個全面的氫能政策和路線圖。在挪威,大型化肥公司雅苒正與挪威公用事業公司國家電力聯手,利用水電在波斯格倫建造一個大型商業氨廠。該項目計劃利用電解制氫工藝來生產無排放的氨,以用作船舶燃料、肥料,并進行工業應用。重新利用現有氨廠使該項目的資本投資大幅減少,并且該項目可以為具有商業競爭力的綠色氨鋪平道路。除了生產氨這一重要的出口產品外,該工廠還可能有助于該國的海運業獲得早期競爭優勢(Casey,2021,雅苒,2021)。丹麥埃斯比約的汽車加氫站,2021 年 3 月(圖:Peter Oksen)8中國十分重視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發展在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已經成為了政府、企業以及研究機構的重點關
24、注領域。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到2020年累計約為全球市場規模的50%)(IEA,2021),中國也將氫能和燃料電池視為關鍵的戰略能源創新方向。中國的低碳發展承諾以及空氣污染防治行動加速了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發展,相關領域的科技研發和應用也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推進。在2018年,中國申請人提交了近4000件燃料電池相關的專利申請,在數量上超過了一直主導燃料電池專利申請的日本。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的驅動2020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中國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在2019年,中國的清潔能源生產量約占一次能源總生產量的四分之一(國家統計局,202
25、0a)。中國需要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清潔能源的占比。氫能作為一種能量密度高、零排放的新能源已經引起了中國各級政府的重視,尤其是氫能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此外,在鋼鐵、化工原料、高品位熱力需求等領域的深度脫碳過程中,可再生能源與電氣化也難以取代化石燃料的作用,而氫能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未來的中國,隨著大比例間歇性可再生能源電力接入電網,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則需要一系列技術創新的支撐,如大規模儲能技術、智能電網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等。利用氫燃料作為跨季節、跨地區的儲能手段將會擁有較大的潛力。相關預測顯示,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結構的占比或超過1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2020
26、)。交通在交通行業,以電力和氫能取代化石燃料是一條必經的深度脫碳路徑。2020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該路線圖提出計劃在2025年實現1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運行,在2035年將燃料電池汽車的保有量提升至100萬輛。截至2020年底,已有數百款燃料電池商用車進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綜合來看,當前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技術已可以滿足車用要求,燃料電池車輛性能也已滿足商業化推廣的需求,燃料電池客車、卡車也進入了示范運行階段,未來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氫燃料電池車有望成為中國交通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在中國的工業部門中,氫氣同樣
27、擁有較大的減碳潛力。在許多行業尤其是鋼鐵行業中,氫氣可以作為清潔燃料和清潔原料應用。2019年,中國的粗鋼產量占全球 的50%以 上(World Steel Association,2020)。在生鐵和粗鋼的生產過程中,以基于氫氣直接還原技術取代焦炭是鋼鐵生產過程深度脫碳的革命性技術。建筑2018年,包括主要建筑材料生產(鋼鐵、水泥、玻璃等)、建筑施工和建筑運營在內的建筑領域相關能耗占中國總能耗的46.5%(包括一次能源消耗和二次能源能耗),同時建筑領域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也達到了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1%(中國建筑節能協會,2020)。因此,提高建筑領域的能源效率并在建筑領域使用清潔可再
28、生能源,是實現中國的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而氫能在建筑領域同樣擁有較為廣闊的應用潛力。9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的推動在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作用以外,空氣污染防治的需求同樣會加速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發展。在2013年,中國啟動了藍天保衛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展空氣污染防治。中國的空氣質量總體較之前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從全國的監測數據來看,被監測城市2的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72g/m3降至了2020年的33g/m3(生態環境部,2014,生態環境部,2021)。其中北京市的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g/m3(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014)降至2020年的38g/m3(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
29、021),降幅約57%。然而,空氣污染仍然是中國城市面臨的主要環境挑戰之一。截止到2020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仍有135個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超過國家標準,達標率約為60%(生態環境部,2021)。在中國的大城市中,空氣污染有多種來源,而機動車往往成為其中影響最大的污染源。以上海和北京為例,移動源的污染貢獻占比分別達到了29%(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2016)和45%(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018),機動車減排壓力依然較大。目前,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許多城市一項重要的空氣質量改善措施。除顆粒物外,機動車同樣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排放源(如圖4所示)。氮氧化物通常是由氧
30、氣和氮氣在內燃機中反應所產生的,且容易導致煙霧和酸雨的形成。此外,氮氧化物還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顆粒物通常指在空氣分散的固體或液體微粒,當體積較大或顏色較深時,人們可以通過肉眼觀測到顆粒物。從全國范圍來看,2019年由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占中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的51%(生態環境部,2020a)。其中,重型車輛尤其卡車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占比最高,分別達到74%和52%(生態環境部,2020b)?,F有的機動車電氣化手段,由于所需的電池重量可能過大等因素,無法滿足重型車這種長距離和大載重量的應用場景,因此擁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氫燃料電池車可成為減少大型車輛排放的一個重要解決方案。2 2013 年,
31、有 74 個城市被納入 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方案進行監測。2013 年之后,全國 338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被納入了監測范圍。圖 3-2015 年上海市(左)和 2018 年北京市(右)PM2.5源解析結果。其中揚塵包括道路揚塵及裸地揚塵,生活面源是指生活中包括烹飪、取暖、噴涂等來源。29%14%29%13%15%45%12%3%12%12%16%上海市北京市移動源 29%揚塵 13%工業源 29%煤炭源 14%其他源 15%74%12%5%5%4%0.1%重型貨車 74.0%中型貨車 5.0%小型客車 4.0%輕型貨車 4.5%大型客車 11.7%中型客車 0.1%微型客車 0%氮氧
32、化物圖 4-2019 年中國各類型車輛排放氮氧化物及顆粒 物占比45%12%3%12%12%16%上海市北京市移動源 29%揚塵 13%工業源 29%煤炭源 14%其他源 15%移動源 45%揚塵 16%工業源 12%煤炭源 3%生活面源 12%其他源 12%52%7%1%30%8%2%重型貨車 52.4%中型貨車 7.2%中型客車 0.8%輕型貨車 30.5%大型客車 7.6%小型客車 1.5%微型客車 0%顆粒物10專利視角下的中國燃料電池領域發展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技術的研究與創新。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重大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的燃料電池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鋰電 VS 燃料電池目前
33、替代燃油車的主流技術路線是鋰電池車和燃料電池車。在中國,自“十城千輛”工程實施以來,中國的鋰電池新能源電動車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已經從應用示范階段進入到了商業化發展過程中。到 2019 年底,中國鋰電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到約 380 萬輛,約占汽車總保有量的 1.5%,且連續兩年增量超過 100 萬輛(生態環境部,2020b)。目前,鋰電池汽車的整車成本相對于燃料電池車較低。然而,對于行駛里程長、燃料加注時間短、功率需求大的應用場景(如重型卡車),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氫燃料電池車則更具有優勢和發展機遇。專利申請數據的統計可以作為評價各技術領域創新水平的粗略指標,本節對中國一段時間以來燃料電池領域
34、專利的申請進行了基本分析。從圖5中可以看出,與日本和美國相比,中國申請人在燃料電池方面起步較晚3。然而到2018年,中國申請人在燃料電池領域的年度專利申請量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一。專利數據分析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國家專利政策和流程、企業或大學的專利戰略等,但圖5的數據可以指示性的表明,雖然中國燃料電池創新起步相對較晚,但目前的創新熱度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了其他正在開展燃料電池創新的國家。3 該分析由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的分析基于智慧芽(PatSnap)的專利數據庫開展。圖 6 顯示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利申請人的申請情況。各國的申請人包括各國本土的機構申請者及個人,這些申請人在海外申請
35、的專利也會被統計在該國的數據中。作為潛在的世界上最大的燃料電池市場,中國吸引了國際上多家燃料電池行業巨頭的積極布局。如圖6所示,1980-2019年間,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燃料電池專利申請量最多的10家機構中,有6家是外資企業,其中包括豐田、松下、日產三家日本燃料電池領域的領跑企業,這也充分顯示了中國市場在全球的重要性。結合圖5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中國的創新者在燃料電池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鋰電池電動汽車 (圖:Getty Images/athima tongloom)案例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是中國最早開展燃料電池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承載了多項國家氫
36、能及燃料電池重點研發項目。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分析,結合至 2020 年底的公開數據,大連化物所已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核心部件、電堆系統等方面申請專利900余件,是中國本土燃料電池領域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機構,主導制定了半數以上的燃料電池國家標準,為推動中國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大連化物所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關鍵材料及關鍵部件、燃料電池系統、儲氫材料等多個氫能及燃料電池細分技術領域正在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大連化物所,2021)。11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
37、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日本美國中國德國法國英國加拿大瑞士意大利韓國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三星SDI株式會社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圖 5-1980 至 2019 年間前十位技
38、術來源國專利數量趨勢圖 6-1980-2019 年間在華申請人排名前十名中國的燃料電池大巴(圖:Getty Images)12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發展概況現狀 近年來,盡管氫能和燃料電池的技術及應用所受到的關注迅速增加,但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部署仍處于起步階段。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已上路的燃料電池汽車約有35000輛,其中中國的保有量為8500輛,主要以客車和物流車為主(IEA,2021)。截至2021年年中,中國已在全國范圍內建成超過140座加氫站(王子緣,2021)。在政策層面上,截止到2021年5月中國政府已在超過30個國家級發展規劃中提到了支持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建設與發展,在中
39、國大陸的314個省級行政區中,已有13個發布了相應的規劃(創藍聯盟,2021)。伴隨著相關支持政策的密集出臺,產業投資及支持力度的不斷增加,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有望快速發展。2019年,中國年產氫量約2200萬噸,約占世界氫產量的三分之一,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產氫國(中國經濟網,2019)。在中國目前的產氫結構中,綠氫的占比較少,但中國的西南、西北等地擁有豐富的可再生水力、風電、光伏的能源儲備,預計未來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并進行電解水制氫的路線將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020年12月,為了更好的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愿景,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發布了全球首個“綠氫”標準: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能
40、源氫的標準與評價。該標準定義了生產各種類型氫氣的碳排放限值,例如清潔氫及可再生氫的排放限值為小于等于4.9kgCO2e/kgH2。以下將會展示部分綠氫生產的案例。4 本報告關于中國大陸的統計工作不包括中國香港和澳門。案例二:蘭州新區液態太陽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作為全球首套大規模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該項目采用氫氣和二氧化碳制甲醇的技術路線,其中氫氣由太陽能電解水制得,二氧化碳則通過工業排放收集。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總占地約 289 畝,總投資約 1.4 億元。項目配套建設總功率為 10MW 光伏發電站,為兩臺電解水制氫設備提供電力,總功率為20
41、00 標方/小時。該項目基于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團隊開發的兩項關鍵創新技術。第一項關鍵技術采用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制造了規?;碾娊馑茪湓O備,單位制氫能耗降低至 4.0-4.2 度電/方氫,大幅降低了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是目前世界上規?;瘔A性電解水制氫的最高效率。第二項關鍵技術是固溶體雙金屬氧化物催化劑(ZnO-ZrO2),該催化劑可實現二氧化碳高選擇性、高穩定性加氫合成甲醇,催化劑運行3000 小時性能衰減小于 2%(大連化物所,2020)。13國家政策分析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對氫能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相關產業發展及技術研發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斷出臺。目前中國已在包括國家整體規劃、
42、能源發展、技術創新等多項政策中明確提出要支持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各相關部委也在不斷跟進制定具體的產業政策規劃與指導意見。從時間上看,目前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政策的出臺主要分為三個階段,2000年到2014年中國開始將氫能及燃料電池列入發展規劃之中。2014年到2018年主要處于氫能產業規劃階段,在此期間中國發布了多項與氫能產業相關的重要國家政策,其中由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2014-2020年)正式將“氫能與燃料電池”作為能源科技創新戰略方向。自2019年開始,中國進入了氫能與燃料電池的產業推動階段,期間由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提出要繼續推廣氫
43、燃料電池車,推進加氫基礎設施的建設,此外由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則首次在國家層面將氫能列為能源范疇。進入2021年,相關政策頻繁出臺,2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氫能與儲能被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圖7展示了中國部分重點政策的發布時間線。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裝置(中國日報,2020)14標準分析對于生產企業以及其他相關方而言,完善的標準制定是促進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迅速擴大規模并成為主流應用的一個先決條件。在中國
44、,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相關標準主要分為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到2021年6月,中國已經制定并實施的氫能及燃料電池國家及團體標準已達100多項。在國家標準方面,目前中國的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標準體系主要包括8個標準子體系,分別是氫能基礎與管理方面的標準、氫質量方面的標準、氫安全方面的標準、氫工程建設方面的標準、氫制備與提純方面的標準、氫儲運加注方面的標準、氫能應用方面的標準、氫相關檢測方面的標準。截止到2021年3月,中國共發布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國家標準87個,其中與燃料電池相關的標準有約54個,占相關標準總數的60%以上(創藍聯盟,2021)。如圖9所示,自2009年以來,與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的國家標
45、準被密集發布,其中2017年發布的數量最多,這也反映出了中國對氫能領域標準框架建設重要性的關注。團體標準是由相關行業協會或聯盟發布的,由社會自愿采用的標準。企業可以承諾采用相關的標準要求。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經發布了與氫能和燃料電池有關的團體標準約50個(附錄2)。案例三:寧夏“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項目”2021年 4 月 20 日,“國家級太陽能電解水制氫綜合示范項目”在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正式投產。立足寧夏豐富的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該項目包括 20 萬千瓦光伏發電裝置和2萬立方米/小時的電解水制氫裝置,項目全面運營后,預計每年將減少煤炭消耗 25.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44
46、.5 萬噸。(石油化工應用,2021)。2012年7月規劃(2012-2020年)2015年2月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2016年6月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7年11月2020年4月2020年10月2014年11月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6年5月2016年12月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2019年3月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20年9月應用的通知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19年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2014-2020年(2016-2030年)展藍皮書(201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
47、1-2035年)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圖 7-政策發布時間線15圖 9-截至 2020 年底,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國家標準數量(創藍聯盟,2021)19%11%62%8%氫儲運加氫基礎設施制氫燃料電池0510152025時間數量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圖 8-不同類型氫能國家標準的占比(創藍聯盟,2021)16地方政策近年來,中國各省市也積極開始了各自的氫能產業發展布局,逐漸形成了以佛山為代表的珠三角氫能產
48、業聚集區,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氫能產業聚集區和以北京、張家口為代表的京津冀氫能產業聚集區。此外,中國中部(如河南、湖北、山西)、東部(山東半島)、西南(成渝)等地區近期也正在積極地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在中國大陸的315個省級行政區中,其中27個在其省級發展規劃中提到了氫能和燃料電池的發展,13個已經發布了具體的氫能或燃料電池發展規劃(創藍聯盟,2021)。按省份看,廣東省和江蘇省出臺政策數量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大量氫能源相關政策被整合到更廣泛的新能源汽車、環保、能源等政策內容中。關于城市部分的具體內容及數據,將在后文中詳細介紹。2009年1月,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了
49、“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簡稱“十城千輛”。主要內容是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并在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科技部,2009)。該工程對純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以及建立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基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20年9月,上述國家部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啟動了燃料電池版本的“十城千輛”工程,提出有示范應用意向的城5 本報告關于中國大陸的統計工作不包括中國香港和澳門。市需要以示范城市群的形式申報,以獲得國家為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所提供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在四年的示范期內,每個示范城市群要推廣超過1000輛達到相關技術指標的燃料電池汽車。(財政部,
50、2020)。除了中國政府啟動的示范應用項目外,一些國際組織也參與了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工作,并建立了地方試點項目。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自 1979 年在華設立代表處以來,一直致力于與中國政府合作,推動中國在不同階段的可持續發展,并通過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全球合作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在全球能源轉型和經濟脫碳中起到關鍵作用。自2003年以來,在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科學技術部合作,共同開展了三期試點示范項目,在中國加速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發展。項目已在北京、上海、鄭州、佛山、鹽城、常熟和張家口七個城市開展了
51、 3200 多輛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運行,促進氫能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并為國家和地方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政策的出臺提供支持。項目致力于通過交通和能源領域的技術創新,進一步加快實現中國各領域的深度脫碳。自 2016 年以來,項目示范車輛的運營和可再生能源制氫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已經達到 230261 噸(UNDP,2021)。中國主要的氫能產業集群發展階段區域代表城市/省份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聚集區京津冀氫能產業聚集區北京、天津、張家口長三角氫能產業聚集區上海、蘇州、嘉興、如皋珠三角氫能產業聚集區廣州、深圳、佛山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積極區域成渝地區成都、重慶中部地區河南、湖北、山西山東半島山
52、東17代表城市案例分析本章重點介紹了北京-張家口、上海和佛山的城市進展,分別代表了上述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重點區域氫能產業集群的發展。2021年8月,北京、上海、廣東被批準成為中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的牽頭地方政府(財政部等,2021)。北京-張家口(京津冀 產業集群)城市概況位置北京-張家口地區位于華北平原北部,地處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核心人口(2019 年)2595.93 萬人GDP(2019 年)36522.36 億面積(2019 年)5.32 萬平方千米在建及建成加氫站數量(截止到 2020 年)8已推廣燃料電池車數量(截止到 2020 年)684出臺政策數量(截止到
53、 2021 年 3 月)9重點研究院所(部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來源:張家口市統計局(2020),(創藍聯盟,2021)2019年,北京發布了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旨在加強與張家口、唐山等河北城市的合作,在北京周邊建立氫能供應鏈。預計伴隨著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季奧運會的舉辦,氫能產業在該地區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強。目前,在張家口市區已經建立了與氫能相關的企業集群,擁有的企業包括億華通、中石油、中石化、宇通客車、科融環境等,覆蓋了整個氫能產業鏈。在研發方面,北京-張家口地區還擁有以清華大學、北京理工
54、大學等為代表的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研究機構。此外,對于以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為主要能源的京津冀地區而言,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需要大量的清潔能源支持,而張家口具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潛力,其產生的電能可用于電解水制氫。18案例分析冬奧會氫能示范2022年,張家口和北京將聯合舉辦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目前兩地政府正在以冬奧為契機,積極的開展氫能相關的示范工作,以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在冬奧會期間,氫能將出現在多個應用環節,奧運火炬采用氫作為燃料,冬奧會期間運行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達到2000輛,氫氣的產能也將達到每天34噸。張家口市各級政府將在土地調規、建設費用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確保加氫站
55、建設順利實施。并將在可再生能源制氫電價上予以一定支持,優惠期5年(張家口市人民政府,2020)。億華通:科創板第一支氫燃料電池的股票億華通成立于2012年,是依托清華大學技術研究團隊建立的一家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具備自主核心知識產權,率先實現了發動機系統及燃料電池電堆的批量國產化,產品主要應用于客車、物流車等商用車型,產品覆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與之配套的DC/DC、整車控制器、氫系統等(SinoHytec,2021)。2020年8月,億華通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了科創板第一支氫燃料電池的股票。截至2021年3月,億華通總市值已超過160億元。(股票代
56、碼:688339 億華通-U)張家口望山制氫加氫站 45Mpa 高壓氫氣存儲設施(海玻爾公司趙輝供圖)19上海(長三角產業集群)城市概覽位置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東臨東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人口(2019 年)2428.14 萬人GDP(2019 年)38155.32 億面積(2019 年)6340.5 平方千米在建及建成加氫站數量(截止到 2020 年)10已推廣燃料電池車數量(截止到 2020 年)大于 1000 輛出臺政策數量(截止到 2021 年 3 月)13重點研究院所(部分)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長三角氫能科技研究院、上海新能源汽車公
57、共數據采集與監測研究中心。來源:上海市統計局(2020)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始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城市,在氫能產業的發展中具有強大的產業基礎。截止到2021年3月,上海市及下轄的嘉定、青浦兩區共發布涉及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發展規劃13份,以及涉及氣瓶、數據采集等與氫能相關的多項地方標準。目前,上海在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較為領先,共有9座已建成的加氫站,主要分布在嘉定、奉賢、寶山三地。在企業資源方面,上海擁有包括上汽集團、林德集團、上海舜華在內的全產業鏈環節的企業儲備,其中上汽集團是國內首家同時具備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商用車生產資質的整車企業。此外,上海市擁有較強的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能力,擁有包括同
58、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行業內領先的高校資源。案例分析嘉定氫能港嘉定氫能港位于安亭上海國際汽車城核心區域,是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的一個重要板塊。氫能港目前已初步具備氫能、燃料電池、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平臺、燃料電池汽車以及基礎設施等較為完整的全生態產業配套要素。根據目標,到 2025 年,嘉定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年產值將突破 1000 億元。(嘉定區人民政府,2018)20佛山(珠三角產業集群)城市概覽位置佛山地處廣東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毗鄰港澳,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人口(2019 年)815.86 萬人GDP(2019 年)10816.47 億元面積(2019
59、 年)3797.72 平方千米在建及建成加氫站數量(截止到 2020 年)23已推廣燃料電池車數量(截止到 2020 年)1457出臺政策數量(截止到 2021 年 3 月)10重點研究院所(部分)佛山仙湖實驗室、季華實驗室、佛山市南海區華南氫安全促進中心、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佛山綠色發展創新研究院來源:佛山市統計局(2020)佛山是國內最早布局發展氫能產業和引領中國氫能源汽車規?;逃美顺钡牡貐^,同時也是最早組織編制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的城市。政府對氫能產業的足夠重視以及給予的大力度的扶持與鼓勵。佛山市以提高氫能產業發展推動效率為目標,成立了佛山市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市長任小組組長,成員
60、由發改局、住建局、工信局等相關負責人構成。目前,佛山已形成三大氫能產業集群,匯聚了超過90家涉氫企業和科創平臺。21相關案例中國首條有軌電車佛山市高明區氫能源有軌電車(廣州日報,2020)佛山市仙湖氫谷佛山南海仙湖氫谷小鎮位于南海區丹灶鎮仙湖片區,規劃面積約 47.3 平方公里(南海區人民政府,2020)。仙湖氫谷依托南海區現有汽車產業基礎,以技術創新、推廣應用為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相關項目為核心,致力成為氫能產業的“硅谷”,形成涵蓋從儲氫材料、制氫設備、氫能生產以及燃料電池等在內的較為完善的氫能產業鏈。2019年 11月 29 日,中國首列商業運營的氫能源有軌電車在
61、佛山市高明區正式上線。高明區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規劃全長 17.4 公里,設車站 20 座。示范線首期工程,全長 6.6 公里,南起滄江路與中山路交叉口,北止于西江新城智湖,共設置車站 10 座。2020 年 12月,佛山南海區有軌電車里水示范段工程項目的動工,標志著南海區第二條有軌電車線路正式進入施工建設階段。(鞏巧琴,萬年坊,杜青峰等,2021)22結論氫能在許多工業化國家的發展勢頭良好,多項主要氫能技術正在開發中。一些國家的公共和私營部門看到了氫能的巨大潛力,正在制定政策和標準以及改進技術,并加緊實現解決方案規?;?。然而,同樣清楚的是,氫能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領域,要使其在經濟上可行,仍有許
62、多障礙需要克服,特別是在綠色氫氣方面。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支持措施,綠色氫氣能否與使用化石燃料生產的氫能競爭仍未可知。目前氫能的使用幾乎完全基于化石燃料,特別是天然氣。因此,當前的氫能不是一種綠色能源。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看到了氫能的重要優勢,并正在迅速為使用氫能做好準備,以實現其至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和至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這不僅涉及以重型和長途車輛為重點的交通運輸部門,還涉及工業、建筑和能源部門。以專利申請衡量的創新程度表明,中國已經趕上了德國、日本、韓國和美國等其他在氫能創新方面領先的國家。各國已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和標準,啟動了一系列成功的示范項目。
63、許多示范項目位于成熟的產業集群地區,在這些地區已有大規模研究、創新以及基礎設施和設備,可以助力氫基商品和服務的交付過程。氫能在如小型客運車輛或輕型短途運輸等領域可能不會與電池驅動的電動車競爭。然而,對于重型和長途運輸(火車、卡車和公共汽車)、航空和航運(兩者都很可能使用氨基燃料)、高溫工藝(如鋼鐵、水泥和玻璃行業)、化肥(氫能在該領域幾乎不可替代)、在家用燃氣管網中的混合使用(以避免進行大規模和復雜的替換,例如用熱泵取代現有鍋爐),以及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儲存,氫能無疑提供了一個選項。它們不是小眾領域,而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一些重要因素有利于氫能的發展??稍偕茉磧r格的持續下降也將降低電解
64、制氫的成本。目前正在研究新的水電解技術,目的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最后,規模經濟使綠色氫氣有可能延續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發展道路,通過創新和量產實現成本的大幅下降。在世界經濟中實現氫能規?;椭髁骰牡缆匪坪跞匀宦L,而且面臨眾多技術和經濟障礙,但氫能作為一種潛在的能源密度高、多功能、氣候友好和可無限供應的清潔能源介質,其優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有理由對氫能未來在向綠色經濟過渡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持樂觀態度。23附件1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領域重點政策清單時間單位政策2001 年科技部國家 863 計劃專項2006 年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2009 年財政部
65、、科技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10 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2011 年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2011 年 6 月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 年度)2011 年 3 月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2012 年 7 月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年)2014 年 11 月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 年2014 年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2015 年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
66、委關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15 年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2015 年交通部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2015 年 5 月工信部中國制造 20252016 年 6 月發改委、能源局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 年)2016 年 6 月發改委、能源局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2016 年 12 月標準化院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201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2016 年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7 年 11
67、 月工信部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17 年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7 年科技部、交通部“十三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2018 年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19 年 1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2019 年 3 月國務院2019 年 政府工作報告2019 年 10 月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2019 年發改委、工信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 年版)2019 年生態環境部
68、、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2020 年 4 月能源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2020 年 4 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0 年 6 月能源局2020 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20 年 9 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能源局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2020 年 10 月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2020 年 10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2020 年 12 月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進
69、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21 年 2 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24附錄2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團體標準列表標準編號標準名稱T/DLSHXH 00y32020加氫站現場運行安全管理規范T/DLSHXH 0022020加氫站運營服務規范T/DLSHXH 0012020加氫站技術驗收指南T/GDASE 00172020車用壓縮氫氣鋁內膽 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T/EPIAJL 12018水內冷發電機內冷水箱含氫量、內冷水系統漏氫量檢測技術規范T/GHDQ 472019高寒地區車用氫燃料電池電堆低溫壽命測試技術條件T/GHDQ 3820
70、19高寒地區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試驗方法T/GHDQ 372019高寒地區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氫系統技術條件T/GHDQ 282018高寒地區新能源汽車用 金屬氫化物鎳蓄電池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T/GHDQ 462019高寒地區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性能技術條件T/GHDQ 452019高寒地區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低溫特性通用技術條件T/GHDQ 442019高寒地區車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低溫冷起動通用技術條件T/GHDQ 392019高寒地區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低溫起動技術條件T/GHDQ 362019高寒地區燃料電池電動乘用車性能 綜合評價指數T/GHDQ 352019高寒地區
71、燃料電池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T/SDAS 1882020氫能源有軌電車通用技術條件T/SDAS 1852020燃料電池軌道車輛 車載氫系統安全要求T/SDAS 1842020燃料電池軌道車輛 車載氫系統技術條件T/SDAS 1822020燃料電池軌道車輛 車載氫系統試驗方法T/SDAS 1872020燃料電池軌道車輛 燃料電池電堆測試方法T/SDAS 1862020燃料電池軌道車輛 燃料電池冷卻系統技術條件T/SDAS 1832020燃料電池軌道車輛 安全要求T/SZAS 82019車用甲醇制氫發電系統 技術要求T/ZZB 14792019加氫裝置用可拆卸多點柔性鎧裝熱電偶T/CAB 00842
72、021小型質子交換膜水電解制氫系統T/CAB 00782020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氫的標準與評價T/CAB 00642020加氫站遠程服務與管理信息系統技術規范T/CAB 10382020氫化液體有機儲氫載體儲氫密度測量方法 排水法T/CEEIA 265-2017無人機燃料電池燃料系統技術規范T/CEEIA 264-2017無人機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技術規范T/CCGA 400022019氫能汽車氣瓶電子標簽應用管理規范T/CCGA 400012019液氫T/CATSI 020072020車用壓縮氫氣塑料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T/CATSI 050032020加氫站儲氫壓力容器專項技術要求T/CS
73、TE 00172020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運營管理規范T/CSTE 00162020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營管理規范T/CSTE 00152020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維保技術規范T/CSTE 00072020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汽車用燃料氫氣中痕量一氧化碳的測定 中紅外激光光譜法T/CSTE 00062020加氫站安全評價報告的標準格式T/CSTE 00052020焦爐煤氣制氫技術規范T/CSTE 00782020加氫站站控系統技術要求T/CSTE 00772020加氫站視頻安防監控系統技術要求T/CSTE 00762020氫燃料電池用離心式空壓機T/CECA-G 00152017質子交換膜燃
74、料電池汽車用燃料 氫氣25標準編號標準名稱T/CSAE 1232019燃料電池電動汽車 密閉空間內氫泄漏 及氫排放試驗方法和安全要求T/CSAE 1222019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低溫冷起動性能 試驗方法T/CAAMTB 212020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車載供氫系統振動試驗技術要求T/CAAMTB 142020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用 DC/DC 變換器T/CAAMTB 132020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用空氣壓縮機試驗方法T/CAAMTB 122020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測試方法26參考文獻北京市生態環境局(2014).2013 年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http:/ PM2.5 來源解析正式
75、發布.北京市生態環境局:http:/ 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http:/ 所:http:/ 山 市 統 計 局(2020).佛 山 市 統 計 年 鑒 2020.佛山市統計局:http:/ 2020(第 9-1節).國 家 統 計 局:http:/ 家 統 計 局(2020b).國 家 數 據.國 家 統 計 局:https:/.嘉定區人民政府(2018).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園揭牌 成為嘉定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重要一環.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http:/ 海 區 人 民 政 府(2020).佛 山 市 南 海 區 氫能 產 業 發 展 規 劃(20202035).佛 山
76、市 南海區人民政府:http:/ 年一季度全國新能源電力消納評估分析.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https:/ PM2.5 來源解析和防治對策研究.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https:/doi.org/10.3772/j.issn.1009-5659.2016.18.008.上海市統計局(2020).上海統計年鑒.上海市統計局.生 態 環 境 部(2014).2013 中 國 環 境 狀 況 公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https:/ 年全國生態環境統計公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http:/ 年).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http:/ 中國生態
77、環境狀況公報.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https:/ 年 6 月).我國氫能產業政策趨勢及電力行業轉型的思考.2021 可再生能源制氫論壇.上海,中國.張家口市人民政府(2020).張家口氫能保障供應體系一期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張家口市統計局(2020).張家口市 2019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張家口市統計局:http:/ 2020(第 104 頁).北京.中國建筑節能協會(2020).中國建筑節能年度發展研究報告 2020.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統計專 業 委 員 會:http:/adminht.cabee.org/upload/file/20201231/1
78、609385858606010.pdf.中國經濟網(2019).我國氫能產業初具雛形 成為世界第一產氫大國.中國經濟網:http:/ 版).北京.中國日報(2020).全球首套規?;柸剂虾铣墒痉俄椖吭囓嚦晒?可生產“液態陽光”.中國日報:http:/ runs of Alstoms hydrogen train in the Netherlands deemed officially successful.Alstom.online available:https:/ accessed March 2021.Andersen,K.B.(2021).Haldor Topse vil erob
79、re globalt brintmarked-FINANS.Finans.online available:https:/finans.dk/erhverv/ECE12784381/haldor-topsoee-vil-erobre-globalt-brintmarked/?ctxref=ext accessed March 2021.Barnard,M.(2021).Carbon Capture Will Make Fossil-Sourced Hydrogen 2.59 More Expensive.CleanTechnica.online available:https:/ March
80、2021.Bloomberg(2021).Explore the first-ever Hydrogen Economy ranking system.Bloomberg.online available:https:/ accessed February 2021.BMBF(2021).BMBF bringt Wasserstoff-Leitprojekte auf den Weg.Bundesministerium fr Bildung und Forschung.online available:https:/www.bmbf.de/de/bmbf-bringt-wasserstoff-
81、leitprojekte-auf-den-weg-13530.html accessed March 2021.Burgess,M.(2021).New hydrogen-based fuel developed for small vehicles.H2 View.online available:https:/www.h2- March 2021.Casey,T.(2021).Yara kickstarts green ammonia industry with green hydrogen.CleanTechnica.online available:https:/ March 2021
82、.CORDIS(2020).BIONICO:A pilot plant for turning biomass directly into hydrogen.Horizon 2020,EU Publications Office.online available:https:/cordis.europa.eu/article/id/394984-bionico-a-pilot-plant-for-turning-biomass-directly-into-hydrogen accessed February 2021.Engie(2020).Promising Hydrogen Innovat
83、ions Around The World.ENGIE Innovation.online available:http:/ accessed February 2021.European Commission(2020).A hydrogen strategy for a climate-neutral Europe.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available:https:/ec.europa.eu/energy/sites/ener/files/hydrogen_strategy.pdf Farmer,M.(2020).What colour is you
84、r hydrogen?A Power Technology jargon-buster.Power Technology.online available:https:/www.power- March 2021.Global Energy Prize(2021).Chile holds worlds first national hydrogen tender-The Global Energy Association.online available:https:/globalenergyprize.org/en/2021/09/23/chile-holds-worlds-first-na
85、tional-hydrogen-tender/accessed October 2021.Godske,B.(2021a).Tyskland investerer 5,2 mia.kroner i tre brint-projekter.Ing.Teknologiens Medihus.online available:https:/ing.dk/artikel/tyskland-investerer-52-mia-kroner-tre-brint-projekter-242870 accessed March 2021.Godske,B.(2021b).Verdens(forelbig)st
86、rste elektrolyseanlg bygges i Tyskland.Ing.Teknologiens Medihus.online available:https:/ing.dk/artikel/verdens-foreloebig-stoerste-elektrolyseanlaeg-bygges-tyskland-243636 accessed March 2021.Hydrogen Council and McKinsey(2021).Hydrogen Insights.A perspective on hydrogen investment,market developmen
87、t and cost competitiveness.Geneva:Hydrogen Council,McKinsey&Company.available:https:/ Hydrogen Europe(2021).Fuel Cells|Hydrogen.Hydrogen Europe.online available:https:/hydrogeneurope.eu/fuel-cells accessed February 2021.IEA(2019).The future of hydrogen.Pari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available:htt
88、ps:/www.iea.org/reports/the-future-of-hydrogen 27IEA(2021).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 stock by region and by mode,2020.IEA.online available: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charts/fuel-cell-electric-vehicles-stock-by-region-and-by-mode-2020 accessed October 2021.Nahar,G.,D.Mote and V.Dupont(2
89、017).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reforming of biogas:Review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an Indian perspective.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76,1032-52.Rapier,R.(2021).Estima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Hydrogen Production.Forbes Magazine.online available:https:/ February 2021.Saur,G.and A.
90、Milbrandt(2014).Renewable Hydrogen Potential from Biogas in the United States Golden,Colorado: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available:https:/www.nrel.gov/docs/fy14osti/60283.pdf?gathStatIcon=true Saurabh(2021).India plans green hydrogen auctions.CleanTechnica.online available:https:/ March 20
91、21.SinoHytec(2021).Company profile.SinoHytec.online available:http:/ accessed May 2021.UNDP(2020).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Fuel Cell Vehicles in China.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n China.available:WEF(2018).These countries are pioneering hydrogen power.World Ec
92、onomic Forum.online available: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9/01/these-countries-are-pioneering-hydrogen-power-d941536b-4206-4fa1-8932-8596d7b856bd/accessed February 2021.World Steel Association(2020).Steel Statistical Yearbook 2020 Concise Version.available:https:/www.worldsteel.org/zh/dam/jcr:5
93、001dac8-0083-46f3-aadd-35aa357acbcc/Steel%2520Statistical%2520Yearbook%25202020%2520%2528concise%2520version%2529.pdf Yara(2021).Yara partners with Statkraft and Aker Horizon31s to establish Europes first large-scale green ammonia project in Norway|Yara International.Yara.online available:https:/ March 2021.WIPO,2021年署名4.0國際(CC BY 4.0 IG)CC許可不適用于本出版物中非產權組織的內容。圖:Getty Images/Wladimir Bulgar/Science Photo Library產權組織文號:RN2022-4C關于我們產權組織全球挑戰司負責在錯綜交織的全球問題的交匯點處理創新和知識產權問題,重點關注全球衛生、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該司的活動包括其管理的兩個多利益攸關方平臺,還包括與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三邊合作,目的是利用創新伙伴關系的力量,形成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造福所有人特別是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