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碳目標雙碳目標下市場下市場機制機制助力助力綠色低碳技術發展路徑綠色低碳技術發展路徑劉海燕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2023年 5月 北京1目 錄 一、雙碳背景下市場機制新形勢一、雙碳背景下市場機制新形勢 二、項目減排機制助力二、項目減排機制助力綠色低碳綠色低碳技術:路徑及進展技術:路徑及進展 三、前景分析三、前景分析2一一、“雙碳雙碳”背景下市場機制新形勢背景下市場機制新形勢3是2030年排放差距21.5150億噸/年230億噸/年-2021年全球GHG排放量528億噸;2010年以來每年增長1.4%。-七大排放國(中國、歐盟 27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聯邦和美國)加
2、上國際運輸,占2020年全球排放55%。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共占75%。與2021年評估相比,2030年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在當前政策下總排放量預測減少13億噸。-為實現全球變暖控制在為實現全球變暖控制在2 2和和1.51.5以內,與當前政策預測相以內,與當前政策預測相比,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減少比,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分別減少30%30%和和45%45%。氣候氣候危機急需危機急需社會快速轉型社會快速轉型(注:包括基于清單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2020年CO2etCO2e/人能源利用效率重點行業大幅提升重點行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單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3、%大幅下降單位GDP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20%25%80%森林覆蓋率24.1%25%森林蓄積量180億立方米190億立方米碳碳達峰碳達峰碳中和中國行動中和中國行動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加快形成節約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格局,堅定不
4、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發展道路,確保,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5五大原則-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構建新型舉國體制,強化科技和制度創新,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2025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2030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2060構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心任務:中心任務:全面建成
5、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
6、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加快建設全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統一大市場市場 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立足內需,暢通循環立破
7、并舉,完善制度有效市場,有為政府系統協同,穩妥推進培育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標準、交易監管機制。推進排污權、用能權市場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償使用、市場交易、糾紛解決、配套服務等制度。推動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建設,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六大領域23項措施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四大原則不足部分初始配額分配量A排放者配額實際排放量超排:購買配額富余部
8、分初始配額分配量B排放者配額實際排放量減排:出售富余配額確定項目基準線實施減排項目產生減排量市場機制:市場機制:ETSETS與碳信用與碳信用設置總量及配額核算企業排放量提交配額履約確定管制行業企業抵銷機制核證簽發減排量國際碳市場國際碳市場9-截至2022年4月,全球ETS體系34個,2021交易量158億噸(+24%),交易額7600億歐元(+164%)。-覆蓋范圍不斷擴大、配額拍賣比例不斷增加、交易活躍、抵銷趨嚴歐盟進入第四階段,配額年度遞減率2.2%。覆蓋27個成員國+3,40%歐盟排放,配額總量16.1億噸,2020年配額收入218億美元(第三階第三階段(段(2013-20202013-
9、2020)要求只能使用最不發達國家項目)要求只能使用最不發達國家項目,并排除造林、HFC-23和N2O、核能等;第四階段第四階段(2021-20302021-2030)不允許碳信用抵銷不允許碳信用抵銷)北美碳市場:配額拍賣占比均較高。RGGI:配額總量1089萬噸(2021),100%拍賣,拍賣收入4 億美元(2020)加州:配額總量3.208億噸,32%拍賣,拍賣收入17億美元 加拿大魁北克?。号漕~總量5530萬噸,67%拍賣,拍賣收入5億美元新西蘭和韓國包括6種溫室氣體:新西蘭:覆蓋51%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總量4030萬噸,2021年開始逐步取消工業部門免費配額 韓國:覆蓋74%的溫室氣
10、體排放,配額總量6億噸(數據來源:世界銀行/路孚特)國際項目減排機制(一)國際項目減排機制(一)在無強制性要求下自愿進行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增加溫室氣體吸收的活動;減排量一般來自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工業節能技改,林業碳匯和碳捕集利用封存等項目項目;在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工業企業減排、降低碳市場履約成本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逐漸成為企業和公眾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手段。10國際層面 基于國際氣候條約產生并由國際組織負責管理 CDM;6.4區域層面 基于國家或區域法規產生并通常由其行政主管部門管理 CCER獨立機制 由私營部門或第三方組織機構運營管理 VCS;黃金標準體系等碳碳市場履約市場履約抵消抵消
11、區域區域或行業碳減或行業碳減排排履行履行社會責任或公益自愿減排社會責任或公益自愿減排等等(世界銀行碳市場報告)國際項目減排機制(二)國際項目減排機制(二)11類別類別機制名稱機制名稱簽發減排量簽發減排量(萬噸)(萬噸)注冊項目注冊項目(個)(個)平均價格平均價格(美元(美元/噸)噸)國際 清潔發展機制CDM7400152獨立核證減排標準VCS140371271.6黃金標準GS3435595.3美國碳登記簿ACR730155.4氣候行動CAR461332.3區域美國加州抵消機制46006213.7韓國抵消機制176130820-36澳大利亞減排基金163012812泰國自愿減排機制6011560
12、.6-9.5加拿大Alberta省抵消基金8401716-21-全球約有20多個各類碳信用機制,注冊項目約1.5萬個(50%以上獲得簽發),簽發量約40億噸(80%:CER 22.7億+VCU 9.3億);-覆蓋包括可再生能源、農業、森林、CCS/CCU、能效、燃料轉換、工業氣體、制造業、土地利用、交通、廢物等大類;-國際和獨立碳信用機制覆蓋的行業較多,區域市場覆蓋行業相對較少;-CDM簽發量最多、VCS發展最快;-區域碳信用價格相對較高。國際主要碳信用機制情況(2020)(世界銀行碳市場報告)二、項目減排機制二、項目減排機制助力綠色低碳技術:路徑及進展助力綠色低碳技術:路徑及進展12地方項目
13、減排地方項目減排/碳碳普惠機制普惠機制分類分類地區地區政策政策機制內容機制內容7試點北京北京市碳排放權抵消管理辦法(試行)/2016節能減排、碳匯項目備案BJCER天津天津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2022港口普惠示范,生態產品;個人普惠上海上海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2022先開發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電樁等項目;個人減排重慶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平臺管理辦法/2021碳惠通項目減排量CQCER湖北碳匯+交易助推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試點意見/2020碳匯+項目:光伏、林業、濕地等廣東廣東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2022(2015年試點)碳普惠核證減排量PHCER深圳深圳碳普惠體系
14、建設工作方案/2021碳普惠減排量/碳積分:居民低碳用電/低碳公共出行地方碳交易地區四川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管理辦法(試行)/2020項目減排量CDCER/碳積分福建福建省碳排放權抵消管理辦法(試行)/2016項目減排量FFCER(林業碳匯)其他地區貴州 單株碳匯精準扶貧試點/2018畢節市林業碳票管理辦法(試行)2022單株碳匯;林業碳票河北河北省降碳產品價值實現管理辦法(試行)/2021降碳產品:林業固碳產品山東山東省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2022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個人碳帳戶13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CCER)機制)機制-管理辦法實施-項目審定
15、核證技術指南發布-2013年3月第一批方法學備案2015年:啟動線上交易2012年:發布管理辦法2017年:暫停申請-2014年3月備案第一個CCER項目甘肅安西向陽風電場項目;-2015年1月,CCER注冊登記系統上線;-2015年2月,第一個項目獲得25萬噸CCER簽發(001)。142021-2022年:參與履約;完善制度-管理辦法修訂;-技術指南完善;-CCER注冊登記系統建設;-參與2019-2020年全國碳市場履約抵銷明年工作計劃Work plan for next yea確定項目基準線、論證額外性、計算減排量等累計備案累計備案200200個方法學;個方法學;CDMCDM轉化方法學
16、轉化方法學173173個,用于開發個,用于開發常規項目、小項目和農林項常規項目、小項目和農林項目,涵蓋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涵蓋可再生能源利用、天然氣利用、公共交通、建天然氣利用、公共交通、建筑、固體廢棄物處理、甲烷筑、固體廢棄物處理、甲烷利用、生物質利用、農業等利用、生物質利用、農業等十幾個行業領域;新開發方十幾個行業領域;新開發方法學法學2727個。個。項目經審定機構審定;減排量由核證機構核證備案項目備案項目13001300多多個個,涵蓋能源,涵蓋能源工業、廢物處置、農業、造工業、廢物處置、農業、造林等行業;備案減排量超過林等行業;備案減排量超過70007000萬噸萬噸CO2eCO2e;減排
17、量備案;減排量備案項目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項目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類型占比約源類型占比約90%90%,風電、光,風電、光伏、沼氣、水電等類型項目伏、沼氣、水電等類型項目數量較多。數量較多。對項目審定和減排量核證的機構進行備案審定與核證機構需在注冊資審定與核證機構需在注冊資本、業務范圍、管理制度、本、業務范圍、管理制度、賠償能力、人員資歷、從業賠償能力、人員資歷、從業經驗等方面滿足要求。累計經驗等方面滿足要求。累計備案備案1212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審定和減排量核證機構項目審定和減排量核證機構。對交易機構進行備案管理交易機構需要滿足注冊資交易機構需要滿足注冊資本、交易系統、
18、專業人員、本、交易系統、專業人員、建立風控機制等方面的具建立風控機制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體要求;備案交易機構備案交易機構9 9家家。方法學減排項目減排量審定與核證機構交易機構進展成效進展成效方法學技術方法學技術16方法學編號方法學名稱使用頻率CM-001可再生能源聯網發電937 CMS-026家庭或小農場農業活動甲烷回收121 CMS-001用戶使用熱能(替代化石燃料產熱)110 CMS-002聯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50 CM-072多選垃圾處理方式40 CMS-021動物糞便管理系統甲烷回收38 CM-092純發電廠利用生物廢棄物發電30 CM-003回收煤層氣用于發電、供熱等27 CM-075生
19、物質廢棄物熱電聯產項目25 AR-CM-001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18 CM-005通過廢能回收減排溫室氣體17 CM-077垃圾填埋氣項目14 AR-CM-003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8 來源技術方法適用條件項目邊界基準線項目排放泄漏減排量監測技術要素 基準線:假設情景,不開展擬議項目活動下溫室氣體人為源排放量。論證額外性:投資分析、障礙分析等 項目活動是額外的,非基準線情景建筑及供熱領域低碳技術建筑及供熱領域低碳技術17照明電器類CMS-011需求側高效照明技術CMS-012戶外和街道的高效照明CMS-014高效家用電器的擴散供熱類CM-022 供熱中使用地熱替代化石燃料CM-073供熱鍋爐
20、使用生物質廢棄物替代化石燃料CMS-029針對建筑的提高能效和燃料轉換措施建筑綜合類CMS-031向商業建筑供能的熱電聯產或三聯產系統CMS-041新建住宅樓中的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備案項目備案項目:清豐縣冶都中央公園22.82萬平方米地熱供暖工程項目預計最大減排量(tCO2-e):2.7萬噸(10年)備案備案項目項目: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供熱項目預計最大減排量(tCO2-e):87萬噸(7年)Energy for households and buildings 家庭和建筑能源家庭和建筑能源 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 Energy efficiency 能效 Fuel
21、/Feedstock switch 燃料/原料轉換Construction 建筑行業建筑行業編制大綱1820232023年最新進展:方法年最新進展:方法學征集學征集編制主體編制主體 項目業主 行業協會 科研機構 大專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修訂/新的方法學 體現綠色低碳技術發展趨勢,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碳達峰碳中和;避免/減少/清除 行業領域:鼓勵減排效果明顯、社會期待高、爭議小、數據可靠、社會生態效益兼具;避免有強制減排義務申請流程申請流程 按照編制大綱要求編寫材料(首頁加蓋公章)及說明 附1項目案例 2023年4月30日前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報送發布流程發布流程 方法學建議評估、遴選
22、 擇優分批次發布 逐步更新原有方法學 視情持續公開征集管理流程構建高質量構建高質量CCERCCER管理機制管理機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辦法(試行)試行)修訂修訂方法學編制方法學編制指南指南/方法學方法學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開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開發技術規范技術規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量審定與核查審定與核查規則規則方法學管理項目/減排量管理 登記管理 交易管理 制度體系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規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規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注冊交易交易規則規則CCERCCER注冊登記注冊登記系統(技術評估系統(技術評估/登記)登
23、記)CCERCCER交易系統交易系統(統一交易)(統一交易)支撐系統行業組織監管體系生態環境部地方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總局社會公眾注冊登記管理機構交易管理機構相關主管部門技術服務機構全國配額注冊登記系統/其他外部系統(履約抵銷)統一管理統一管理/統籌協調統籌協調 夯實基礎夯實基礎/循序漸進循序漸進 立足國內立足國內/對接國際對接國際 信息公開信息公開/強化強化監管監管三三、前景分析、前景分析201-總則(1-7)2-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8-13)3-分配與登記(14-19)4-排放交易(20-24)5-排放核查與配額清繳(25-29)6-監督管理(30-36)7-罰 則(37-41)8-附 則
24、(42-43)1 1、全國碳市場、全國碳市場履約履約抵銷抵銷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二十八條 重點排放單位應當在生態環境部規定的時限內,向分配配額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清繳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額。清繳量應當大于等于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核查結果確認的該單位上年度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第二十九條條 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的 5%5%。相關規定由生態環境部另行制定。用于抵銷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不得來自
25、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減排項目。2019-20202019-2020年年CCERCCER參與履約抵銷參與履約抵銷2021年10月-12月,CCER履約抵銷期間,CCER登記簿管理辦公室共計為約600家重點排放單位完成系統開戶。來自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約190多個重點排放單位使用約3200萬噸CCER完成履約抵銷。抵銷項目包括可再生能源等多種類型,其中水電和風電項目比例合計超過50%。12.43%0.92%7.98%36.87%41.80%風電項目光伏發電項目甲烷利用、戶用沼氣項目其他項目水電項目林業項目履約抵銷使用CCER項目構成情況232 2、地方碳市場地方碳市場抵銷抵銷試點試點
26、政策政策文件文件總量總量覆蓋范圍覆蓋范圍企業企業數量數量(20202020)履約履約(20192019)北京北京北京人大常務會關于北京市在嚴格控制碳排放總量前提下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決定未公布,預測約5000萬噸CO2熱力生產和供應、火力發電、水泥、石化、交通運輸、其他服務業、其他行業;5000噸CO2859 100%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天津天津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未公布,約1.6億噸CO2鋼鐵、化工、電力、熱力、石化、油氣開采;2萬噸CO2105 100%上海上海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1.58億噸1、工業領域中兩萬噸;2、交通領域中航空、港口行業1萬噸,以及水
27、運10萬噸;3、建筑領域1萬噸314 100%重慶重慶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約1億噸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多個行業;2萬噸CO2e約15088%(2018)廣東廣東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4.65億噸電力、水泥、鋼鐵、石化、造紙和民航六個行業+企業新建項目企業;年排放2萬噸二氧化碳245家企業+23個項目 100%深圳深圳深圳經濟特區碳排放管理若干規定約3400萬噸 碳排放量達到3000噸CO2e;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以上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的業主690 99.57%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湖北湖北湖北省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暫行辦法約2.5億噸綜合能源消費量達1萬噸
28、標準煤的工業企業。323 1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21年1月2021年2月2021年3月2021年4月2021年5月2021年6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1年9月2021年10月2021年11月2021年12月試點碳市場配額每月成交量(萬噸)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0204060802021年1月2021年2月2021年3月2021年4月2021年5月2021年6月2021年7月2021年8月2021年9月2021年10月2021年11月2021年12月試點碳市場配額成交均價走勢(元/噸)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截至2022年7月
29、,試點配額累計成交5.37億噸,成交額137億元3 3、大型活動碳中和大型活動碳中和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目的目的:為推動踐行低碳理念,弘揚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規范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大型大型活動活動:在特定時間和場所內開展的較大規模聚集行動,包括演出、賽事、會議、論壇、展覽等。碳碳中和中和:指通過購買碳配額、碳信用的方式或通過新建林業項目產生碳匯量的方式抵消大型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抵消來源抵消來源:推薦按照優先順序使用碳配額或碳信用進行抵消,且實現碳中和的時間不得晚于大型活動結束后1年內。243、經省級及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準、備案或者認可的碳普
30、惠項目產生的減排量2、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1.全國或區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碳配額4.經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或其他減排機制簽發的中國項目溫室氣體減排量254 4、CORSIACORSIA抵銷抵銷-2010年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第37屆)設立目標:i)到2050年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ii)從2020年開始實現碳排放中性增長。(措施包括技術創新、運營改進、可持續航空燃料和基于市場措施)-2016年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第39屆),各國最終采用基于全球市場的衡量方案,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制(CORSIACORSIA),以應對不能通過使用技術創新、運營改進和可持續航
31、空燃料來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和增加的總量。-據據估計估計,2021-20352021-2035年國際年國際航空業航空業將抵消將抵消約約2525億億噸碳噸碳排放量,實現碳中和增長。排放量,實現碳中和增長。來源:ICAO26CCERCCER參與參與CORSIACORSIA抵銷條件抵銷條件認可CCER減排項目體系在2021-2023年試點期內提供合格碳減排指標(2016年1月1日以后投產項目,且不晚于2020年12月31日。國際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CORSIACORSIA):2016年由國際民航組織(193個成員國)建立,全球第一項行業部門基于市場的碳減排措施,各國航空
32、公司需購買國際民航組織認定的合格碳減排機制合格碳減排機制產生的減排量,抵消其超出部分的碳排放。各國在2021-2026年自愿參與CORSIA,發達國家率先參與,2027-2035年除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及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其他成員國均需參與。截止2022年3月,共計有109個國家自愿參與實驗階段。CCER核證減排標準VCS黃金標準GSREDD+全球碳理事會GCC清潔發展機制CDM美國碳注冊登記簿ACR美國氣候行動儲備方案CARa)造林和再造林b)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c)己內酰胺、硝酸和己二酸工廠N2O排放的管理和減排。d)農業作業的減排管理。e)化肥施用管理f)減輕半導體制造
33、中使用的氟化氣體的排放g)減輕作為制冷劑和發泡劑的HFC排放h)減少電氣設備中作為絕緣氣體使用的SF6的排放i)生產制冷劑氣體HCFC22 CCER排除9類總總 結結 市場機制是推動實現雙碳目標重要抓手 實現雙碳目標實現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圍繞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等,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其中建立完善碳市場和碳定價機制是我國控制和減少溫室氣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最主要政策工具。管控行業碳排放管控行業碳排放 通過配額管理制度將減限排目標壓實到企業,有效管控重點行業碳排放合理發現碳價合理發現碳價 促進碳排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盡可能最低的社會成本實現減限排目標促進綠色低碳促進綠色低碳 配額市場和碳信用等機制有效銜接,能顯著促進可再生能源和生態碳匯的發展吸引投資吸引投資 通過市場機制發出長期價格信號,激勵和吸引大量資金積極投資綠色低碳發展謝謝謝謝!劉海燕國家氣候戰略中心 市場機制研究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后英房胡同5號 環境國際公約履約大樓4層 電話:010-82268464 email: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