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產業經濟發展 報告報告 (2020年)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0 年年 3 月月 版權聲明 本白皮書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 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 應注明 本白皮書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 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書文字或者觀點的, 應注明“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 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院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oPrOnNtPmRoQtRnMpQxOtQ7NbPbRtRrRmOrReRo
2、OtQjMnPqNaQpPvNMYpMsNvPtQoM 前前 言言 當前, 全球經濟增長趨于放緩, 我國 “三期疊加” 影響持續深化,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泛在互聯、全面感知、智能優化、安全穩固為 特征的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顛覆制造模式、生 產方式和組織形態,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持續發展 壯大??茖W研判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態勢,對企業運營、行業發 展和政府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經濟 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 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將推動形成全新的生 產
3、制造和服務體系。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核算包括核心產業和融合帶 動的經濟影響兩部分。 測算結果表明,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增加 值規模分別為 1.42 萬億元、2.13 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為 55.7%、 47.3%, 占GDP比重為1.5%、 2.2%,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6.7%、 9.9%。 其中,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穩步增長,2018 年、2019 年核心產業增 加值規模為 4386 億元、5361 億元;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 快速擴張,2018 年、2019 年增加值規模為 9808 億元、1.60 萬億元。 預計 2020 年, 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
4、濟增加值規模約為 3.1 萬億元, 同比實際增長約 47.9%,占 GDP 比重為 2.9%,對 GDP 增長的貢獻 將超過 11%。其中,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 6520 億元,融合帶 動的經濟增加值將達 2.49 萬億元。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 帶動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 135 萬個、206 萬個。預計 2020 年,我國 工業互聯網將帶動超過 255 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呈現出關鍵技術加速突破、基礎支 撐日益完善、融合應用逐漸豐富、產業生態日趨成熟的良好態勢,各 國面臨重大戰略機遇。我國是網絡大國也是制造大國,發展工業互聯 網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
5、和巨大市場空間。在政府引導下,在產業各方 積極推進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功能體系加快構建、 融合應用創新活躍、產業生態逐步形成。未來,要緊抓歷史機遇,立 足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客觀需要,加快創新發展、深化融合 應用、筑牢安全防線、營造良好環境,開創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局面, 全面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目目 錄錄 一、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及核算方法一、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及核算方法 . 1. 1 (一)產業體系 . 1 (二)核算框架 . 2 (三)核算方法 . 4 二、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態勢二、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態勢 . 5. 5 (一)工
6、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迅猛 . 6 (二)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結構優化 . 7 三、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發展情況三、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發展情況 . 1010 (一)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快速增長 . 10 (二)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平穩推進 . 11 (三)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高速發展 . 12 (四)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潛力巨大 . 14 (五)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前景廣闊 . 15 四、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四、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 . . 1616 (一)工業互聯網加速向一二三產滲透 . 16 (二)工業互聯網對第二產業帶動作用最顯著 . 18 五、未來發展建議五、未來發展建議 .
7、 1919 附件一:核算方法說明附件一:核算方法說明 . 2121 附件二:數據來源說明附件二:數據來源說明 . 2727 附件三:缺失數據處理模型附件三:缺失數據處理模型 . 2828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體系界定 . 2 圖 2 工業互聯網五大行業與國民經濟行業對照關系 . 4 圖 3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核算方法 . 5 圖 4 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核算思路 . 5 圖 5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情況. 6 圖 6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內部構成. 8 圖 7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
8、規模與增速. 9 圖 8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與增速. 9 圖 9 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范圍 . 10 圖 10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規模與增速. 11 圖 11 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范圍 . 12 圖 12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規模與增速. 12 圖 13 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范圍 . 13 圖 14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規模與增速. 13 圖 15 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范圍 . 14 圖 16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規模與增速. 15 圖 17 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
9、件產業范圍 . 16 圖 18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規模與增速. 16 圖 19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在三次產業中的滲透. 17 圖 20 2018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在三次產業的分布. 19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 一、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及核算方法 (一)產業體系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形成的新 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近年來工業 互聯網發展走向深入,產業規模與參與主體快速壯大,加速傳統工業 支撐體系變革,并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給以 ISA-95
10、 為代 表的傳統制造體系帶來了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賦能與升級。一是 強化傳統產業產品的數字化功能,如為工業裝備提供了數據采集、傳 輸和分析能力,形成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二是創新融合技術下的新 型產品,如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邊緣計算等近年來蓬勃發展,有望 成為未來關鍵新興產業。 針對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范圍的理解,存在著狹義和廣義之分。 從狹義范圍來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只包含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型 網絡、邊緣計算等融合創新帶來的全新產業領域。從廣義范圍來看,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基本等同于工業數字化的相關產業, 其根植于傳 統制造支撐體系,又融合數據感知、互聯互通、先進計算、智能分析 等能力,帶來
11、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新產業環節的誕生。本報告采用廣 義范疇來測算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產值及增加值規模。 從產業界定看,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體系既包括融合形成的兩類 全新產業子領域,即工業自動化、工業網絡向邊緣計算延拓形成的邊 緣計算子領域,匯聚工業數據、機理模型和創新應用形成的工業互聯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2 網平臺及軟件子領域。也包括工業軟件、工業自動化、工業網絡、工 業裝備、工業安全等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部分,如數字化性能不斷 提升的工業互聯自動化子領域, 支撐泛在互聯并融入新型網絡技術的 工業互聯網網絡子領域, 強化綜合防護與深度應用的工業互聯網安全 子領域,更加強化
12、數據分析與應用創新的工業軟件與 APP 子領域, 以及工業裝備疊加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功能形成以設備感知連接、 數 字化控制、數據智能分析部分為主的工業數字化裝備子領域。工業互 聯網核心產業體系所包含的五大產業如圖 1 所示。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體系界定 (二)核算框架 核算區間的選擇。2017 年底,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 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形成我國工業互聯網創 新發展的頂層設計。綜合考慮產業發展實際,以及數據采集階段和數 據穩健性等因素,本報告對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的核算,以 2017 年 作為起始點。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
13、報告(2020 年) 3 核算范圍的界定。從經濟核算角度,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可分為 兩大部分:一是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即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 全三大功能體系,以及應用解決方案等,具體包括工業互聯網網絡、 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安全、工業數字化裝備、工 業互聯自動化等五大產業。二是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即 傳統產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網絡、技術、裝備等所帶來的成本降低、產 出增加、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經濟影響。 核算模型的選取。 本報告對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的測算, 采用 “統 計+測算”的方法。其中,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通過與國 民經濟行業分類進
14、行對照,加總統計數據并轉換為增加值口徑得到。 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采用增長核算賬戶框架(KLEMS) , 測算每個行業生產過程中的工業互聯網資本存量, 并運用投入產出方 法,測算每增加一單位工業互聯網資本對最終產出的貢獻份額。具體 測算過程參見附件。 核算口徑的確定。 通常經濟核算有總產出口徑和增加值口徑兩種, 增加值口徑是在總產出中去掉中間投入而得到的凈增值部分,GDP 即為增加值口徑。 為保證橫向規??杀?, 核算結果能夠與 GDP 比較, 本報告對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影響的測算均采用增加值口徑。 為保證 縱向序列可比,本報告中所有核算數據除特殊說明外,均為 2018 年 不變價格。
15、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4 (三)核算方法 1.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核算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趪窠洕y計核算方法, 通 過對工業互聯網五大核心行業細分領域進行梳理, 并建立其與國民經 濟等行業分類的映射關系。 工業互聯網五大行業與國民經濟細分行業 對應關系,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2 工業互聯網五大行業與國民經濟行業對照關系 參照統計年鑒、行業運行數據等,及相關行業增加值數據,加總 得到相關行業規模得到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 具體方法如 下圖所示。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5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6、3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核算方法 2.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核算 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部分規?;谕度氘a出方法進 行測算。根據投入產出表,明確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網絡、設備等 在國民經濟其他行業的投入情況, 根據工業互聯網投入份額核算其對 國民經濟其他行業產出的貢獻,通過逐行業剝離融合部分,加總得到 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4 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核算思路 二、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態勢 根據以上模型, 對 2017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6 占比、對經濟增長貢獻
17、、就業貢獻進行了核算,并對 2020 年相關數 據進行了預測。核算結果如下: (一)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迅猛 規模占比方面,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 規模分別為 1.42 萬億、2.13 萬億(增加值口徑,2018 年不變價) ,同 比實際增長分別為 55.7%、47.3%。其中,2018 年、2019 年工業互聯 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分別為 4386 億元、5361 億元;工業互聯網融 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迅速擴張, 2018年、 2019年規模分別為9808億元、 1.6 萬億元。預計 2020 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約為 3.1 萬 億元,同比實際增長約
18、為 47.9%,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約為 6520 億 元,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約為 2.49 萬億元。 注:2019 年、2020 年數據為初步估算值,后續將根據收集到的最新數據進行修正。下同。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5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情況 經濟貢獻方面, 一是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 2018 年、 2019 年,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占數字經濟的比重分別達到 4.5%、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7 5.9%,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為 14.1%、15.6%;預計 2020 年,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占數字經濟的比
19、重約為 7.5%,對數字經濟增長 的貢獻將超過 16%。 二是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 2018 年、 2019 年,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總體規模占 GDP 比重分別為 1.5%、2.2%,對經 濟增長的貢獻分別為 6.7%、9.9%。預計 2020 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 濟總體規模占 GDP 比重約為 2.9%(2020 年 GDP 實際增速按照 6% 計算)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 11%。工業互聯網將成為國民經濟 中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就業帶動方面,工業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為掌握工業化與信息 化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了高技能就業崗位, 工業互聯網軟件開發工 程師、工業互聯網架構師、工
20、業互聯網系統工程師、工業網關技術支 持工程師等相關崗位應運而生,豐富了社會就業崗位的數量和種類, 促進了就業結構優化升級。測算表明,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 聯網帶動全社會新增就業崗位 135 萬個、206 萬個。預計 2020 年, 我國工業互聯網將帶動超過 255 萬個新增就業崗位。 當前我國穩就業 壓力依舊不減,未來隨著工業互聯網與各行業融合應用逐漸深化,將 進一步釋放穩就業巨大潛力。 (二)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結構優化 從結構上看,從結構上看,核心產業貢獻逐年遞減,融合帶動部分貢獻逐年遞 增。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基礎,融合帶動是 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動力。
21、2017 至 2020 年間,隨著核心產業投資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8 不斷積累, 工業互聯網對經濟社會各領域的疊加、 倍增作用逐步顯現, 融合帶動部分在工業互聯網中的占比由 59.8%上升至 79.2%,核心產 業占比則由 40.2%下降到 20.8%。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6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內部構成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保持穩步增長, 為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堅實 基礎。測算數據顯示,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 加值規模分別為4386億元、 5361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30.1%和 22.2%。 預計20
22、20年, 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將達到6520億元, 同比增長 21.6%。2017-2020 年期間,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 模增長超過 93%,年復合增長率達 24.6%。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9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7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規模與增速 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部分發展迅猛, 是工業互聯網發 展的重要引擎。測算數據顯示,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融 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分別為 9808 億元、1.60 萬億元,比上年分別 增長 95.7%、 62.7%, 占 GDP 比重分別
23、為 1.1%、 1.6%。 預計 2020 年, 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約為 2.49 萬億元,同比增 長 55.8%。2017-2020 年期間,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 增長了接近 4 倍,年復合增長率達 70.5%。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8 2017-2020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規模與增速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0 三、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發展情況 (一)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快速增長 工業數字化裝備是指在其工業裝備基本功能以外, 具有數字通信、 數字控制、智能分析等附加功能的設備、模塊或裝置,通常具有數字 化感知、分
24、析、推理、決策、控制能力,是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 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范圍涵蓋面向工 廠內制造、加工、檢測、搬運等生產活動的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和智 能儀器儀表等設備,其產值測算不包括裝備本體,只覆蓋裝備的數字 化智能化部分。工業數字化裝備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 現柔性化、數字化、網絡化及智能化的全新制造模式,對工業互聯網 發展至關重要。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9 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范圍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測算, 我國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存量規 模由 2017 年的 658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1045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 工業互聯網
25、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1 高達 26.0%,占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比重近年來基本維持在 19.5% 的水平。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0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數字化裝備產業規模與增速 (二)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平穩推進 工業互聯自動化包含工業控制、工業傳感器、邊緣計算網關等提 供數字化感知、控制、執行等能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工業互聯自動 化產業范圍與傳統工業自動化不同,多聚焦數采、數控、分析、可視 化等相關產品,伺服、減速器等工業執行部分并未列入。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2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1 工業互聯
26、自動化產業范圍 根據工信部數據測算, 我國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存量規模由2017 年的82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152億元, 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8%, 2019 年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占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增加值比重為 21.5%,是支撐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關鍵產業之一。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2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自動化產業規模與增速 (三)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高速發展 工業互聯網網絡是構建工業環境下人、機、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基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3 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由工業通信網關、 物聯網模組、 交換機、 光纖
27、接入設備等網絡設備,工業無線、專線等網絡服務,以及標識解 析三部分構成。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3 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范圍 根據工信部數據測算, 我國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存量規模由2017 年的 381 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651 億元, 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30.7%, 2019 年在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中占比為 12.1%。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4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網絡產業規模與增速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4 (四)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潛力巨大 工業互聯網安全是工業生產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安全、 功能
28、安全與 物理安全的統稱。 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涉及工業互聯網領域各個環節, 通過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檢測評估、攻防測試等手段確保工業互聯 網健康有序發展,對工業互聯網發展意義重大。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5 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范圍 根據工信部數據測算, 我國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存量規模由2017 年的13.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7.2億元, 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2.3%, 但在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中占比仍較低,近年來基本維持在 0.5%的 水平。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5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6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
29、聯網安全產業規模與增速 (五)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前景廣闊 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是指應用于工業領域或工業場 景下的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軟件,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執行、經營 管理等軟件應用,以及實現邊緣連接、生產優化、資源配置等功能的 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 化需求,構建形成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是支 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 彈性供給、 高效配置的工業云平臺, 包括邊緣、 平臺 (工業 PaaS) 、應用三大核心層級。工業軟件指應用于工業領 域或工業場景下的各類軟件,主要包括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經營管 理三大類。當前,工業軟件正
30、從本地部署的復雜系統軟件向云化輕量 化應用軟件轉變,基于平臺的工業 APP 成為工業軟件新形態。工業 APP 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 運行在各類工業終端上, 用于解決某一業 務問題或面向某一業務場景,具有輕量化特征。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6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7 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范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 存量規模由 2017 年的 1490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2486 億元, 年復合 增長率達到 29.2%, 2019 年占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存量規模的比重為 46.4%,成為工業互聯網核心產
31、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8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軟件產業規模與增速 四、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 (一)工業互聯網加速向一二三產滲透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 其應用范圍已由制造業延伸到建筑、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7 能源、交通、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并不斷向一二三產其他相關領 域拓展。在建筑行業,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部署設計協同管理、虛 實融合的施工協同管理等應用,大幅提升設計效率、施工質量、安全 生產水平、成本進度控制水平。在交通領域,工業互聯網相關技術和 應用不僅能夠通過智能識別、智
32、能決策和智能執行實現自動駕駛,還 能夠通過實時分析、優化、追溯和調配實現智能的交通管控。測算數 據顯示,工業互聯網對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帶動作用已初步顯現,2018 年一二三產中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規模占行業增加值的比重 分別為 0.19%、1.81%和 0.63%,2019 年三次產業中工業互聯網滲透 水平分別為 0.27%、2.76%和 0.94%,在第二產業中的滲透率最高, 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較低。工業互聯網對三次產業的影響逐漸增 強,2017-2019 年期間,三次產業中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規模 占行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提升了 0.16、1.70 和 0.56 個百分點,第二 產
33、業提升最快,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提升相對較慢。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19 2017-2019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在三次產業中的滲透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8 (二)工業互聯網對第二產業帶動作用最顯著 當前,第二產業已成為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的主戰場,工業互聯 網已廣泛應用于石化、鋼鐵、電子信息、家電、服裝、能源、機械、 汽車、裝備、航空航天等行業和領域,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規 ?;ㄖ频刃履J?、新業態蓬勃興起,助力企業提升質量效益,并不 斷催生新的增長點。一是工業互聯網極大加快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離散型制造企業、 流程型制造企業基于工業互聯網進行的數字
34、化轉型 探索豐富多樣、全面系統。企業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由內部改造到 外部協同、從單點應用到全局優化,持續推動企業數字化、服務化升 級。二是 5G 推動工業互聯網的高級場景應用。5G 高帶寬特性,能 支撐基于機器視覺的產品質量檢測等對網絡帶寬要求極高的業務; 低 時延高可靠特性, 能滿足運動控制等對網絡時延要求十分嚴苛的業務; 大連接特性,能為工業數據采集、遠程運維等場景提供可靠的網絡服 務。隨著 5G 技術的逐漸成熟,以 5G 為主的多種無線技術將更多地 應用于工廠內網改造。以 2018 年測算數據為例,工業互聯網融合帶 動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規模分別為 131 億元、6630 億
35、 元、3044 億元,對第二產業的帶動規模最大,帶動效應最顯著。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19 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圖 20 2018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在三次產業的分布 五、未來發展建議 工業互聯網創新活躍、產業經濟蓬勃發展,應搶抓機遇、順勢而 為,發揮好我國工業體系完備和信息技術創新活躍的技術產業優勢, 以及市場廣闊、 場景豐富的市場需求優勢, 立足現實基礎和實際需求, 加快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全新產業生態, 支撐傳統經濟數字化轉型,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聚焦發展重點和短板,加強技術創新。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 經濟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但科技
36、創新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掌 握核心技術越來越重要且緊迫。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 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需要加快建立工業互聯網共性技術 體系, 瞄準“卡脖子”領域集中力量攻關。 同時, 把握新賽道發展機遇, 系統布局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發展新型工業軟件等應用 技術,推動形成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互促互進的良好局面。 二是聚焦垂直行業發展,深化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20 經濟影響顯著,充分顯現出工業互聯網較強的滲透性和帶動性,將加 速實體經濟數字化進程。要以行業需求為牽引,深化工業互聯網在實 體經濟各領域的深度應用
37、,提升應用實施效果與普惠水平。引導重點 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大應用投入力度,持續開展試點示范, 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范圍,加快發展融合應用產業。 三是平衡安全與發展,筑牢安全防線。相比于傳統互聯網安全, 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對象擴大,安全場景更豐富;連接范圍更廣,威 脅延伸至物理世界; 網絡安全和生產安全交織, 安全事件危害更嚴重。 需要安全與發展同步推進。需要加快建成覆蓋國家、地方、企業三級 的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防控體系, 同時鼓勵支持安全企業面向工業互 聯網加強安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品服務創新,提升安全技術產 業支撐保障能力。 四是完善多方政策保障, 營造良好環境。 從產業經濟測算情
38、況看,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開局良好,正處于成長上升階段,建議進一步加 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工業互聯網領域,用好 減稅降費優惠政策,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釋放市場活力。完善工業 互聯網法規政策體系,營造健康有序發展環境。加強人才培養,打造 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模式。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21 附件一:核算方法說明 根據定義, 工業互聯網包括核心產業部分和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 部分。兩個部分的具體核算方法如下。 (一)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部分的核算方法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具體包括工業數字化裝備、 工業互聯自動化、 工業互聯網網絡、工業互聯網安全、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工
39、業軟件等五 大關鍵環節。 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核算基于國民經濟統計核算方 法,通過對工業互聯網五大核心行業細分領域進行梳理,并建立其與 國民經濟等行業分類的映射關系,參照統計年鑒、行業運行數據等, 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率數據,計算得到相關行業規模。 (二)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部分的測算方法 工業互聯網通過技術、裝備、服務等向傳統產業廣泛融合滲透, 對傳統產業增加產出、提升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產業中工業 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部分的計算思路就是把不同傳統產業產 出中工業互聯網的貢獻部分剝離出來, 對各個傳統行業的此部分加總 得到傳統產業中的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部分。 (1)
40、工業互聯網融合工業互聯網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帶動的經濟影響部分規模測算方法簡介部分規模測算方法簡介 對于傳統行業中工業互聯網貢獻部分的測算, 我們采用增長核算 賬戶框架(KLEMS) ,將整個國民經濟分為 149 個行業,計算工業互 聯網資本存量、非工業互聯網資本存量、勞動以及中間投入。定義每 個行業的總產出可以用于最終需求和中間需求,GDP 是所有行業最 終需求的總和。我們對于模型的解釋核心在于兩大部分:增長核算賬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22 戶模型和分行業工業互聯網資本存量測算。 (2)增長核算賬戶模型)增長核算賬戶模型 首先我們把技術進步定義為??怂怪行?。各行業在 t
41、 時期使用不 同類型的生產要素進行生產,這些生產要素包括工業互聯網資本 ( ) 、非工業互聯網資本( ) 、勞動力( )以及中 間產品( ) 。??怂怪行约夹g進步由( )表示,在對各種類 型的生產要素進行加總之后,可以得到單個投入指數的生產函數,記 為: 其中, 表示省份 i 在 t 時期內的總產出。為了實證計算的可 行性,把上面的生產函數顯性化為以下的超越對數生產函數: 其中, 表示增長率, 表示不同生產要素 在總產出中的貢獻份額。 ,且有以下關系: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23 其中,P 表示價格。 表示生產廠商產出品價格(等于出廠 價格減去產品稅費) , 和 分別表示
42、工業互聯網資本和非 工業互聯網資本的租賃價格, 和 分別表示中間投入產品的 價格和單位勞動報酬。根據產品分配競盡定理,所有生產要素的報酬 之和等于總產出: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 每種生產要素的產出彈性等于這種生產要素 占總產出的收入份額。在規模收益不變的情況下,各種生產要素的收 入彈性之和恰好為 1。 (3)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資本存量測算資本存量測算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 24 在“永續存盤法”的基礎上,考慮時間-效率模式,即資本投入的 生產能力隨時間而損耗, 相對生產效率的衰減不同于市場價值的損失, 在此條件下即可測算出生產性資本存量。 根據 Schreyer(2004)對 IT 資本投入的研究,其中, 為雙曲線 型的時間-效率函數,反映 ICT 資本的相對生產率變化, 是正態 分布概率分布函數, 反映 ICT 資本退出服務的狀況。 工業互聯網資本 與 IT 資本具有相似的特性,所以也適用于此模型。 式中,T 為投入資本的最大使用年限,x 為資本的使用年限, 值 規定為 0.8。 其中, 為資本品的期望服務年限,其最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