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9月20日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中國散煤綜合治理 研究報告2022CHINA DISPERSED COAL MANAGEMENT REPORT 2022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是北京大學下屬獨立科研實體機構。研究院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立足能源領域全局及國際前沿,利用北京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聚焦制約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科技問題,按照“需求導向、學科引領、軟硬結合、交叉創新、突出重點、形成特色”的宗旨,推動能源科技進展,促進能源清潔轉型,開展專業及公眾教育,致力于打造國際水平的能源智庫和能源科技研發推廣平臺。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于 2
2、021 年 3 月啟動了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旨在助力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能源轉型,實現 2030 年前碳達峰和 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標。該項目通過科學研究,設立有雄心的目標,制定清晰的路線圖和有效的行動計劃,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和支持。該項目積極推動能源安全、高效、綠色和低碳發展,加速化石能源消費的減量化直至退出。該項目具體的研究領域涵蓋宏觀的能源與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綜合發展;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創新;電力部門向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系統轉型;推動電氣化;高耗能部門的低碳綠色發展;可持續交通模式;區域、省、市碳中和模式的示范推廣;散煤和塑料污染治理;碳中和與碳匯;碳市
3、場;社會公正轉型等。在此鄭重感謝兒童投資基金會(CIFF)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對本報告的支持與幫助。報告內容為課題組獨立觀點,不代表其他方的任何觀點或立場。系列報告中國散煤綜合治理研究報告 2022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與展望中國典型省份煤電轉型優化潛力研究電力部門碳排放達峰路徑與政策中國散煤綜合治理研究報告 2021“十四五”推動能源轉型實現碳排放達峰北大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系列報告中國散煤綜合治理研究報告2022CHINA DISPERSED COAL MANAGEMENT REPORT 2022執行報告EXECUTIVE REPORT散煤治理研究課題組北京
4、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2022年9月20日執行報告的主要編寫成員:賀克斌 李雪玉散煤治理課題專家組成員(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戴瀚程 任彥波 宋玲玲 田延平 童亞莉 王衛權 王兆蘇 武娟妮 武亭 袁閃閃 岳濤i目錄 前言.iii 第一章 回望征途:散煤削減已過半.1(一)散煤削減量達4.4億噸.1(二)工業小鍋爐結構優化明顯,污染排放控制有效提升.3(三)工業小窯爐治理以淘汰落后和提升改造為主.7(四)清潔取暖改造以農村分戶式為主,北方清潔取暖率超額完成目標.8(五)清潔取暖技術以電、氣替代為主,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11(六)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開始升溫.17(七)重點區域空氣
5、質量明顯改善.19 第二章 思于當下:散煤治理擴圍至東北、西北地區.21(一)散煤消費以民用為主.21(二)工業小鍋爐主要分布于東北和內蒙.22(三)建材行業小窯爐治理仍然面臨淘汰落后和清潔能源替代的艱巨任務.24(四)民用散煤治理重心轉向東北和西北.25(五)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經濟性難題依舊.26ii(六)農村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是趨勢,但支持政策有待完善.30(七)農村建筑能效提升面臨多重挑戰.33 第三章 創見未來:2030年全國范圍內將完成散煤治理.35(一)散煤治理目標.35(二)工業小鍋爐治理兼顧減污和降碳.36(三)建材工業小窯爐治理以淘汰落后和天然氣替代為主.40(四)2035
6、年農村地區可再生供暖比例可達80%.40(五)清潔取暖走向市場化,多渠道化解經濟性難題.42(六)提升新建農房能效標準、統籌既有農房節能改造.44(七)強化散煤治理將帶來更高的健康效益.47 第四章 政策建議.49(一)全國范圍內加強工業散煤治理及動態追蹤.49(二)統籌構建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體系,將清潔取暖納入其中.50(三)建議編制 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技術指南.50(四)加快落實農村建筑能效提升.51(五)財政金融兩手發力,提高中央資金帶動作用.53 附錄.54(一)建筑節能案例.54(二)可再生能源供暖案例.62iii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前言十年前中國北方地區冬春采暖季爆發嚴重的大面積霧
7、霾污染,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散燒煤因量大面廣、直燃直排等特點被推向了環境治理的風口。中國政府頒布的“大氣十條”和“藍天保衛戰”文件,將散煤治理作為其重要內容之一。在此期間,中央政府針對民用散煤治理專門發布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政策措施的強勢實施、中央財政的大量投入以及環保督察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國散燒煤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散煤治理以清潔化、減量化和清潔能源替代為主要治理路徑,目前,散煤治理進程過半,散煤消費量削減過半,北方地區采暖季空氣質量改善令人矚目。中國用十年時間達到了國外發達國家用了三十年達到的空氣污染治理目標?!笆奈濉逼陂g,我國散煤治理擴展到更廣區域
8、,其中民用散煤治理從重點區域轉向東北和西北地區。從清潔化和低碳化協同治理的角度來看,民用散煤治理需結合新農村建設,統籌構建農村清潔、低碳能源供應和服務體系;工業散煤治理仍需持續發力,繼續深入淘汰落后耗煤設施,有序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新一輪散煤治理仍面臨著如何有效發揮財政補貼的經濟杠桿作用及其持續性的挑戰。從大氣環境角度來講,溫室氣體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是我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約束目標?!笆奈濉逼陂g,力爭削減散煤 2 億噸,繼續從工業和民用兩個領域合力攻堅,在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散煤治理上再創佳績,努力實現 2030 年徹底根治散煤污染的目標。自 2016 以來,我們的散煤治理課題每年認真總結散
9、煤治理取得的進展、經驗和教訓,為下一年的工作提出政策建議和改進意見。歷年報告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中國散煤七年來治理的斗爭經歷和成果。2022 年報告反映了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在保民生、促經濟的大環境中,散煤治理取得的豐碩成果及其來之不易背后的努力。2022 年 9 月 20 日1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第一章 回望征途:散煤削減已過半隨著集中燃煤治理的不斷突破,散燒煤污染逐漸突顯出來。為了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散煤治理在能源、環境等部門的相關政策文件中頻頻出現,且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自 2015
10、 年以來,經歷“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后期攻堅,以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和“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等相關政策的協同發力,截至 2021 年底,我國散煤削減約 4.4 億噸,散煤消費量下降了 58.7%。其中工業散煤治理貢獻巨大,目前重點區域已經基本完成工業小鍋爐的散煤治理,工業小窯爐的落后產能淘汰、清潔能源替代和改造升級等工作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民用散煤治理以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為重要抓手,自 2017 年以來,清潔取暖改造以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重點區域的縣城和農村為主,并于 2021 年開始擴展至西北和東北地區,目前北方地區已完成清潔取暖改
11、造超過 3500萬戶,其中“煤改電”和“煤改氣”是主要技術選擇。與此同時,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在政策層面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重點區域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一)散煤削減量達4.4億噸2013 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文簡稱大氣十條),著重強化以細顆粒物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國環境保護的重點開始從遏制污染持續惡化的趨勢,向總體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轉變。在此背景下,散煤治理成為了環境治理的風口。2014 年 9 月,國家六部委聯合發布的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首次從煤質的角度提出散煤的概念,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限制銷售和使用灰分
12、16%、硫分 1%的散煤”。2015 年 5 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 2020 年)的通知,從工業和民用兩個角度提出了散煤治理策略,如“發展熱電聯供、集中供熱等供熱方式,以天然氣(煤層氣)、電力等清潔燃料替代分散中小燃煤鍋爐”、“加大民用散煤清潔化治理力度”。2016 年 3 月,生態環境部公布的農村散煤燃燒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指南(試行)進一步明確民用散煤的定義,即民用散煤(Civil bulk coal)是指未經成型加工的用于居民炊事、取暖等分散式使用的動力用煤。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2015 年,散煤治理研究課題從煤炭質量、利用方式、應用領域三個方面確定了散煤
13、治理課題的研究邊界,從源頭端來看,灰分和硫分含量高、煤質差;從使用端來看,單體體量小且分散使用,燃燒過程效率很低;從排放端來看,屬于低矮面源,大多數為直燃直排,沒有或缺少足夠的脫硫、脫硝、除塵等處理設備或措施,污染物排放強較高,對空氣質量影響較大。具體來看,本課題研究的散煤主要包括 35t/h 及其以下的工業小鍋爐和未能實現達標排放的工業小窯爐,以及民用的炊事、熱水和供熱小煤爐等散燒煤,以及農用、商用等其他方面的散燒煤。據課題組初步估算,2015 年散燒煤消費總量約 7.5 億噸,以工業散煤為主,占比超過 60%。經過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文簡稱大氣十條)的攻堅行動,以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
14、劃和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的高效落實,散煤治理成效顯著,2015-2022 年間,散煤消費量下降了 58.7%。如圖 1-1 2015年和 2021 年散煤消費量及其構成圖所示,截至 2021 年底,散煤消費量在 2015 的基礎上削減了約 4.4 億噸,其中工業小鍋爐散煤治理貢獻達 48%,工業小窯爐治理貢獻約29%,民用散煤治理貢獻約 2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52022民用建材小窯爐工業小鍋爐其他民用建材小窯爐工業小鍋爐其他 圖 1-1 2015 年和 2022 年散煤消費量及其構成圖(說明:左圖為 20
15、15 年和 2021 年散煤消費量及其構成;右圖為 2015-2021 年間散煤削減量的來源及構成。)在過去的 7 年時間里,工業散煤實現了快速下降,其中建材行業小窯爐散燒煤用量下降了約 76%1,工業小鍋爐散煤用量下降了約 80%2。自 2017 年以來,北方清潔取暖有效推動了民用散煤治理,截至 2021 年底,民用散煤用量下降了約 32%。不同領域散煤消費的變化情況詳見圖 1-2。1 假設原提升改造類建材工業小窯爐完成改造升級并實現達標排放。若不考慮提升改造類小窯爐的情況,則建材行業工業小窯爐散煤削減約66.7%。2 2021年工業小鍋爐數據是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獲取。3Clim
16、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0.000.501.001.502.002.50民用建材小窯爐工業小鍋爐其他20152021圖 1-2 2015 年和 2021 年各領域散煤消費量變化(二)工業小鍋爐結構優化明顯,污染排放控制有效提升(1)10t/h 以下小鍋爐煤耗占比顯著下降自 2015 年以來,我國工業鍋爐結構不斷優化,向大容量和高參數方向快速發展。截至 2021 年,我國 35t/h 及以下燃煤工業小鍋爐的容量占比大幅下降,由 2015 年的48%下降至 2021 年的 19%。從燃煤工業小鍋爐(35t/h 及以下)的構成來看,截至2021
17、 年底,10t/h 以下燃煤小鍋爐煤耗量在燃煤工業小鍋爐燃煤總量中的占比由 2015年 45%下降至 16%。由此可見,在過去幾年工業小鍋爐的治理成效顯著,尤其是 10t/h及以下燃煤工業小鍋爐的淘汰關停。從時間進程來看,2016-2017 年是“大氣十條”的攻堅階段,以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擴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等為主要措施,對布局分散、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及其使用的小鍋爐進行了有效治理,并經歷了史上最嚴且力度最大的環保督查。這一階段,工業小鍋爐散燒煤大幅下降。2018-2020 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的階段,重點區域4氣
18、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35t/h 及以下工業小鍋爐基本得到了全面治理。根據課題組掌握的基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獲取的燃煤工業鍋爐數據,2021 年全國 35t/h 以下燃煤小鍋爐的總容量和煤耗量分別較 2017 年下降 39.2%和 42.8%。削減量主要來自于重點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35t/h 以下和全國范圍內 10t/h 及以下燃煤小鍋爐的進一步淘汰及清潔能源升級改造。(2)燃煤小鍋爐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提升在“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期間,工業燃煤小鍋爐的污染控制技術及其應用得到了有效提升。首先,2021 年燃煤小鍋爐全部安裝除塵器,顆粒物控制技術特征已從
19、過去的以低效除塵技術(以濕法除塵技術為代表)為主轉變為以高效除塵技術(袋式除塵技術為代表)為主。2021 年燃煤小鍋爐顆粒物控制技術主要類型為旋風除塵、濕法除塵和袋式除塵,其中 10t/h 以下燃煤小鍋爐旋風除塵和濕法除塵應用占比高于 10t/h及以上燃煤小鍋爐,10t/h 以上燃煤小鍋爐袋式除塵和電袋除塵安裝比例更高。燃煤小鍋爐顆粒物控制技術類型變化情況詳見圖 1-3。0204060801002017年2021年2017年2021年(0,10)t/h10,35)t/h占比(%)旋風除塵濕法除塵靜電除塵袋式除塵電袋除塵無除塵設施 圖 1-3 燃煤小鍋爐顆粒物控制技術類型變化情況 其次,燃煤小鍋
20、爐主要煙氣 SO2污染控制技術安裝占比明顯提升,主要技術類型為濕法脫硫技術。2021 年,10t/h 及以上燃煤小鍋爐采用濕法脫硫技術的鍋爐容量占比5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達 75.2%,較 2017 年增加了 8.5%;未采取脫硫技術的鍋爐容量占比 21.5%,較 2017年減少了 8.4%。10t/h 以下燃煤小鍋爐仍未安裝脫硫設施的鍋爐容量占比約為 46.8%,較 2017 年下降 21.2%;濕法脫硫技術應用比例提高顯著,應用比例較 2017 年提高20.6%。燃煤小鍋爐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術類型變化情況詳見圖 1-4。占
21、比(%)干法脫硫爐內脫硫濕法脫硫其他脫硫技術無脫硫技術0204060801002017年2021年2017年2021年(0,10)t/h10,35)t/h 圖 1-4 燃煤小鍋爐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術類型變化情況(其他脫硫技術指的是除干法脫硫、濕法脫硫、爐內脫硫之外的技術)最后,2021 年 10t/h 以下和 10t/h 及以上燃煤小鍋爐安裝有 NOx 污染控制設施的鍋爐容量占比分別較 2017 年水平提高了 82.3%和 59.2%。然而,10t/h 以下和 10t/h及以上燃煤小鍋爐仍有鍋爐容量占比分別為 14.40%和 18.25%的鍋爐未安裝煙氣脫硝設施。燃煤小鍋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術
22、類型變化情況詳見圖 1-5。6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LNBSCRSNCRSNCR-SCR其他脫硝技術無脫硝技術0204060801002017年2021年2017年2021年(0,10)t/h10,35)t/h占比(%)圖 1-5 燃煤小鍋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術類型變化情況(其他脫硝技術指的是除 SNCR、SCR、SNCR-SCR 之外的技術)(3)華北地區小鍋爐污染物排放貢獻最小從工業燃煤小鍋爐的污染物排放量來看,2021 年燃煤小鍋爐顆粒物、SO2、NOx和碳排放量分別約為 16.3 萬噸、10.9 萬噸、11.2 萬噸和 8796 萬噸。3各地區燃煤小鍋爐污染物排放量與燃煤小鍋爐空間分布
23、基本一致,如圖 1-6 中國燃煤小鍋爐污染物排放量區域分布圖所示,燃煤小鍋爐污染物排放貢獻最小的是華北地區,得益于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重點區域的工業小鍋爐散煤治理。燃煤工業小鍋爐的污染和排放問題最為突出的是東北地區,其顆粒物、SO2、NOx 和碳排放量占全國的比例分別為44.0%、44.9%、61.8%和 40.1%。其次為華東地區和西北地區。當前工業小鍋爐構成和污染物分布特點為下一步散煤治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3 根據2021年燃煤小鍋爐煤耗量和污染控制技術應用情況,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7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0.
24、04.08.012.016.020.0SO2NOx顆粒物排放量(萬噸)排放量(萬噸)02,0004,0006,0008,00010,000CO2西北地區西南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華東地區東北地區華北地區 圖 1-6 中國燃煤小鍋爐污染物排放量區域分布圖(三)工業小窯爐治理以淘汰落后和提升改造為主在工業小窯爐散燒煤治理的研究中,本課題重點選擇建材行業進行分析。建材行業小窯爐散燒煤主要用于磚瓦、石灰、陶瓷等行業,其中磚瓦行業企業大多分布在鄉村,數量眾多,具有規模小、投資少、很難形成集約化產業集群。由于整個行業裝備水平低、人員素質不高及產品中低端等原因,落后產能問題十分嚴重。因此,在過去幾年中,磚瓦行
25、業一直是小窯爐散燒煤治理的重點行業之一,而淘汰落后和提升改造是建材行業小窯爐治理的重要舉措。如圖 1-7 所示,截至 2021 年底,建材行業小窯爐散燒煤大幅削減,在 2015 年的基礎上削減了約 76%。其中,散煤削減主要來自磚瓦行業,占比 75%,其次是建筑衛生陶瓷和石灰行業。建材行業小窯爐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淘汰落后產能、清潔能源替代、提升改造以及錯峰生產等。其中淘汰落后產能對建材行業小窯爐散燒煤減量的貢獻最高,達 42%;其次為提升改造類(以隧道窯為主),貢獻約 40%;清潔能源替代和錯峰生產措施的貢獻依次為 11%和 7%。8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提升改造清潔能源替代錯峰生產淘汰落后產
26、能磚瓦減量建筑衛生陶瓷減量石灰減量 圖 1-7 建材行業小窯爐散煤減量來源以及治理措施的減量貢獻2015 年以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其中磚瓦企業銳減到目前的 2.1 萬家,磚產量只有高峰時期的 60%。4根據工信部、環境部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快燒結磚瓦行業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工信部聯原 201791 號)文件要求,全面落實提升和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的各項計劃和工作,全面提升磚瓦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堅決淘汰落后的輪窯和自然干燥生產工藝,堅決關閉無組織排放大氣污染物的落后工藝生產線,推動磚瓦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實施錯峰生產,加快落后生產工藝技術及裝備退出市場工作。特別是國家發展和改革
27、委員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發布以來,行業大量落后產能淘汰。(四)清潔取暖改造以農村分戶式為主,北方清潔取暖率超額完成目標2017 年十部委聯合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 年)(以下簡稱“規劃”),在規劃實施的五年時間里,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和支持城市共 63 個,其中 55 個城市位于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汾渭平原,8 個位于4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建筑材料工業碳排放報告(2020年度),2021.03.9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東北和西北地區,詳見表 1-1。截至 2
28、021 年底,上述試點和支持城市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約 3552 萬戶,2017-2021 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規模如圖 1-8 所示。其中,清潔取暖改造以縣城及農村為主,改造規模占比 76%,城區改造規模占比 24%。表 1-1:2017-2021 年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和支持城市名單年份批次數量城市2017年第一批12天津市、石家莊市、唐山市、保定市、廊坊市、衡水市、太原市、濟南市、鄭州市、開封市、鶴壁市、新鄉市2018年第二批23邯鄲市、邢臺市、張家口市、滄州市、陽泉市、長治市、晉城市、晉中市、運城市、臨汾市、呂梁市、淄博市、濟寧市、濱州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澤市、洛陽
29、市、安陽市、焦作市、濮陽市、西安市、咸陽市2019年第三批8定州市、辛集市、三門峽市、濟源市、銅川市、渭南市、寶雞市、楊凌示范區2021年第四批20煙臺市、忻州市、泰安市、承德市、大同市、許昌市、秦皇島市、濰坊市、榆林市、朔州市、延安市、北京市、阜新市、佳木斯市、包頭市、海西州、烏魯木齊市、遼源市、蘭州市、吳忠市縣城及農村城區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72018201920202021圖 1-8 2017-2021 年北方地區城區、縣城及農村清潔取暖改造規模(萬戶)10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方式仍以分戶式為主,在調研的 9 個城市(蘭州、遼源、
30、承德、泰安、濰坊、大同、忻州、吳忠、許昌)中,在 2021 年實施任務中,農村分戶式清潔取暖改造占比 80%左右,集中式占比約 20%。除許昌和遼源農村清潔取暖改造以集中式為主外,其余城市均以分戶式改造為主,參見圖 1-9。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蘭州遼源承德泰安濰坊大同忻州吳忠許昌改造戶數/戶集中式改造戶數分戶式改造戶數圖 1-9 項目城市 2021 年農村清潔取暖集中式與分戶式分布圖隨著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和支持城市清潔取暖改造的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逐年提高,如圖 1-10 所示。根據 2022 年 3 月國務院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截至2
31、021 年底,我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面積約 156 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到 73.6%,替代散煤(含低效小鍋爐用煤)1.5 億噸以上,相比 2016 年,2021 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提高了 35.4 個百分點,超預期完成了規劃中“2021 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替代散煤(含低效小鍋爐用煤)1.5 億噸”的目標任務。38.2%44.0%50.7%58.0%65.0%73.6%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圖 1-10 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趨勢變化圖11Climate
32、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五)清潔取暖技術以電、氣替代為主,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1)清潔取暖以電、氣為主從技術路徑的選擇來看,北方地區的清潔取暖改造仍然以“煤改電”和“煤改氣”為主,但技術應用多元化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根據 2017-2020 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技術應用情況來看,清潔取暖改造規模約 2500 萬戶,其中煤改氣占比 52%、煤改電占比 38%、煤改集中供熱占比 7%,煤改地熱、生物質和太陽能等其他方式占比 3%5,詳見圖 1-11。煤改氣,52%煤改電,38%煤改集中供熱,7%煤改地熱、生物質和太陽能,3%
33、圖 1-11 2017-2020 年重點地區散煤治理技術選擇占比據 2021 年 9 個城市清潔取暖技術的調查結果顯示,清潔取暖技術包括燃氣壁掛爐、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空氣源熱泵熱風機、蓄熱式電暖器、直熱式電暖器、太陽能+電輔熱、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等分戶取暖主要方式,也有生物質集中供暖、集中式電鍋爐、燃氣集中供熱、熱電聯產、工業余熱供暖(不含電廠余熱)、燃煤鍋爐集中供熱等集中取暖方式。其中,以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燃氣壁掛爐、分戶式電鍋爐為主,三者類型的改造戶數占總改造戶數的 66.4%,如圖 1-12 所示。5 十四五國家散煤污染控制策略研究執行摘要,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2021.11.12氣
34、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空氣源熱泵熱風機,28%燃氣壁掛爐,21%分戶式電鍋爐,18%熱電聯產,9%空氣源熱泵熱水機,7%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5%生物質集中供暖,4%太陽能+電輔熱,3%工業余熱供暖(不含電廠余熱),3%燃煤鍋爐集中供熱,1%蓄熱式電暖器,1%直熱式電暖器,0%其他,0%燃氣集中供熱,0%集中式電鍋爐,0%圖 1-12 2021 年農村清潔取暖改造技術類型分布(2)“煤改氣”工程市場先高后低,轉向置換和零售北方清潔取暖市場受政策影響比較大,“煤改電”、“煤改氣”在民用散煤治理初期具有絕對的政策優勢,包括補貼政策。如圖 1-13 2016-2021 年燃氣壁掛爐市場銷量趨勢圖所示,
35、“煤改氣”項目受氣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的影響,在經歷 2017 年市場高峰后,一直保持理性增長。2021 年,隨著北方“煤改氣”工程政策紅利逐漸萎縮,燃氣壁掛爐市場規模開始下降,全年總銷量 310 萬臺,相比 2019 年降幅 26.2%,其中“煤改氣”燃氣采暖壁掛爐銷量為 95 萬臺,占全年總銷量的 30.6%,相比 2019 年(230萬臺)降幅 58.7%,相比 2020 年(268 萬臺)降幅 64.6%。與“煤改氣”工程渠道相比,“普通工程和零售”渠道的走勢截然不同。燃氣壁掛爐全年銷量達到了 215 萬臺,占全年總銷量的 69.4%,相比 2019 年銷量(172 萬臺)增幅 25
36、.0%,相比 2020 年銷量(152 萬臺)增幅 41.4%。6從發展趨勢來看,“煤改氣”工程整體收縮7,但規?;闹脫Q市場需求開始顯現,將以市場零售的方式進行逐步替換。6 燃氣采暖熱水爐產品2021年度市場統計公告,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燃氣分會,2022.1.2.7 陳佳.煤改氣大幅縮減,壁掛爐零售重回增長.產業在線.202202.13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010020030040050060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圖 1-13 2016-2021 年燃氣壁掛爐市場銷量趨勢圖(單位:萬臺)(
37、3)“煤改電”產品多樣,市場表現各有不同“煤改電”技術和產品種類多樣,從市場趨勢來看,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直熱式電暖器銷量明顯減少。隨著清潔取暖技術路線的不斷調優,蓄熱式電鍋爐、石墨烯、蓄熱磚等簡易的電暖器受壽命短、取暖效果差和運行成本高等因素影響,在項目工程和市場應用中明顯減少;二是熱泵應用規模在不斷增長,市場普遍前景看好,尤其是空氣源熱泵,自 2017 年受政策提振后,一直保持穩定的高位市場表現,如圖 1-14 所示,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社會對熱泵產品的認知加深,空氣源熱泵憑借其干凈、方便、智能、運行費用低,可以同時滿足供暖和制冷需求的優勢,成為目前農村“煤改電”的重要技術路徑;三是“電采暖+
38、”多能互補的技術方案成為趨勢。電采暖+太陽能、電采暖+生物質等多能互補的取暖方式在河北、寧夏、甘肅、陜西等省份得到了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14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05010015020025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空氣源熱泵水地源熱泵其他熱泵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72018201920202021 圖 1-14 熱泵行業市場規模及供暖產品銷售規模變化圖8左圖:2013-2021 年熱泵行業市場規模(億元),右圖:2017-2021 年空氣源熱泵供暖產品銷售規模(億元)(4)潔凈爐具受政策和能源價格雙重
39、影響節能環保爐具市場受政策影響最大。從市場規模來看,2017-2018 年受一刀切式“雙替代”政策的影響,爐具銷量斷崖式下滑。經歷“氣荒”事件以及“宜煤則煤”政策調整后,2019-2020 年潔凈煤爐具兜底作用開始顯現,爐具市場觸底反彈。2021 年隨著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項目的收尾,各地對清潔爐具的采購量明顯減少,疊加煤炭、生物質顆粒燃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疫情影響,導致政府采購量和市場銷售量雙雙下滑,全年總銷量約 160 萬臺,市場規模相較于 2019 年和 2020 年降幅均超過25%,如圖 1-15 所示??傮w來看,潔凈煤爐具取暖作為市場剛性需求和清潔取暖過渡性措施,在暫不具備清潔取
40、暖條件的農村地區仍被普遍使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兜底保障措施;生物質爐具作為可再生能源清潔供暖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在山東、河北、陜西等地的一些政府項目與市場推廣中得到推廣應用,逐漸被市場和用戶所接受,在東北、西北等生物質資源富集的大氣污染防治非重點地區,生物質爐具目前作為農村清潔取暖的重要技術路徑之一被鼓勵推廣使用。8 2021年中國熱泵供暖產業發展年鑒,中國節能協會.15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圖 1-15 2016
41、年 2021 年清潔爐具銷量趨勢圖(單位:萬臺)9(5)可再生能源取暖進一步發展在重點區域的清潔取暖改造工作中,可再生能源取暖雖未完成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目標,但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地熱能。地熱能取暖是可再生能源供熱中唯一一個完成規劃目標的技術類型10。截至 2021 年底,地熱取暖改造面積達 11.9 億平方米,超額完成規劃目標(10 億平方米),如圖 1-16 所示。目前地熱供暖項目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山西等地區。024681012目標實際完成淺層中深層淺層地熱水熱型地熱024681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圖 1-16
42、 地熱供暖發展的規劃目標和實際情況(單位:億平方米)(左圖為 2017-2021 年地熱供暖的規劃目標和實際完成情況;右圖為 2016-2021 年地熱供暖發展的規模變化)9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統計數據。10 數據由課題組在公開數據和調研數據的基礎上,綜合研判而得出。16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截至 2021 年,生物質總供熱面積約為 7.4 億平方米,僅完成規劃目標(21 億平方米)的 35%,詳見圖 1-17。其中生物質熱電聯產供熱面積約為 6 億平方米。熱電聯產項目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南等地。截至 2021 年,全國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約 20
43、00 萬噸,根據調研情況,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的面積約為 1.4億平方米。從地區分布來看,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市場多集中在京津冀魯、珠三角、中東部地區,據不完全統計,這三個區域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分別為 600 萬噸、400萬噸和 500 萬噸。05101520目標實際完成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城鎮生活垃圾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氣與其他生物質氣化圖 1-17 生物質供熱發展的規劃目標和實際完成情況(單位:億平方米)截至 2021 年,太陽能總供熱面積達 1600 萬平方米,完成規劃目標的 32%,詳見圖 1-18。其中 80%為戶用采暖。目前,太陽能采暖項目已擴展至河北、甘肅、山西、內蒙古、
44、陜西、西藏、北京、遼寧、天津、江蘇、吉林、山東、四川、青海、寧夏等十五個省市,分布在全國五十多個市縣。0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目標實際完成圖 1-18 太陽能供熱發展的規劃目標和實際完成情況(單位:億平方米)在過去幾年里,可再生能源供熱技術及其耦合聯用的應用越來越多,加之多能互補模式的拓展,供熱技術多元化的局面已經基本形成,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在農村、工業園區、農業大棚、養殖行業等都有了很好的應用,并涌現了一批典型項目(具體案例可參見附錄)。17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六)農村建筑能
45、效提升工作開始升溫(1)政策層面重視程度提升據統計,過去我國的節能建筑改造工作主要是圍繞城鎮建筑展開的,在廣大的北方農村地區,絕大多數建筑由于尚未采取節能措施,盡管冬季室溫水平明顯低于城鎮,但采暖的能耗水平卻是同地區城鎮建筑的 1.5 倍。開展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可有效提高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減少取暖過程中的熱量損耗,一般可直接減少散煤或其他能源消費 15%-30%。若能效提升達到 30%,農村室內溫度可從 15提高至 18。因此,北方地區的農村建筑節能工作對于進一步節能降碳和減少清潔取暖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估算,截至 2021 年底,北方地區已建成各類農村節能建筑達 3 億平米以上,約占農村
46、建筑(不含生產性建筑)總量的 3%。2017-2021 年期間,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和支持城市的申報通知中,對城市城區和縣城建筑提出了節能安排,但尚未對農村的建筑節能改造明確要求。2018 年,第二批試點城市申報通知首次對城鎮建筑提出節能要求,即“新建居住建筑執行節能標準水平較現行國家標準水平再提高 30%,城市城區具備改造價值的既有建筑全部完成節能改造,城鄉結合部及所轄縣要完成 80%以上”。2021 年第四批清潔取暖申報通知文件中,首次就農村住房提出“同時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工作”,2022 年第五批清潔取暖項目申報通知中進一步提出,“城區非節能且具備改造價值的建筑全
47、部完成節能改造,縣城 80%以上,并積極推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從“同時開展”到“積極推動”,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工作在清潔取暖政策中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提升。2022 年 6 月,財政部等四部委印發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資金績效評價辦法(財資環 2022 38 號)明確提出,建筑節能改造任務未完成的城市,原則上總體績效評價結果將視為不合格,這將進一步推動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的落實。由此,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在北方清潔取暖政策中雖然一直未有量化指標或任務安排,但重視程度開始提升。(2)實施層面加快推進,呈現區域性差異2021 年第四批 20 個清潔取暖項目城市三年將共計完成 70 余萬戶農房建筑能效提升
48、工作,占農村熱源清潔化比重的 26%,遠高于前三批試點城市的農房建筑節能改造占比水平,如圖 1-19 所示。18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15.8%58.5%0.3%124%026%0%20%40%60%80%100%120%140%第一批(12城市)第二批(23城市)第三批(8城市)第四批(20城市)最低城市比例最高城市比例城市均值3.90%6.40%圖 1-19 前四批清潔取暖試點和支持城市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比重在第四批清潔取暖支持城市農村建筑節能改造任務中,華北占 78%、東北占 15%、西北占 7%??傮w來看,華北地區支持城市之間任務差距相差不是很大,農村建筑能效提升任務占到熱源清潔化任務的
49、比例維持在 30%左右,而東北和西北地區支持城市之間任務差距較大,如圖 1-20 所示。12%7%28%31%30%1%0%37%17%101%1%6%58%124%15%3%13%90%0%0%0%20%40%60%80%100%120%140%ABCDEFGHIJKLMNOPQRST 圖 1-20 第四批清潔取暖項目農村建筑能效提升與熱源清潔化比重此外,各地農村建筑能效提升補貼標準差異較大。對 2021 年 20 個清潔取暖項目中7 個城市進行調研,農村建筑節能補貼標準統計如下表所示。從整體補貼標準來看,西北19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
50、ogram地區城市補貼標準差異較大,戶均補貼在 16-120 元/平米;華北地區補貼相對均衡,在45-70 元/平米。從中央資金及地方財政出資占比來看,西北地區 2 個城市的農村地區建筑節能完全依靠中央資金;華北地區 1 個城市主要依靠地方財政,占比達到 70%;其他城市中央資金與地方財政比例保持在 1-6 之間。表 1-2:清潔取暖項目農村建筑能效提升財政補貼標準序號城市財政補貼標準中央資金(元/m2)地方財政(元/m2)合計(元/m2)1華北11535502華北26010703華北32520454西北160601205西北2160166西北3170177東北1382058(七)重點區域空氣
51、質量明顯改善2017 年以來,中央四部門聯合啟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和支持城市,截至到目前,共五批 88 個城市獲得支持,預計中央獎補資金將累計撥付 1071 億元,目前已撥付近 700 億元。2017-2021 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實施期間,共四批 63 個城市獲得支持,待這些城市完成三年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后,中央將累計撥付762 億元。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和支持城市及中央分批獎補金額情況詳見表 1-3。20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表 1-3: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和支持城市及中央分批獎補金額年份批次數量中央獎補金額(億元)城市清單2017年第一批12219天津市、石家莊市
52、、唐山市、保定市、廊坊市、衡水市、太原市、濟南市、鄭州市、開封市、鶴壁市、新鄉市2018年第二批23303邯鄲市、邢臺市、張家口市、滄州市、陽泉市、長治市、晉城市、晉中市、運城市、臨汾市、呂梁市、淄博市、濟寧市、濱州市、德州市、聊城市、菏澤市、洛陽市、安陽市、焦作市、濮陽市、西安市、咸陽市2019年第三批848定州市、辛集市、三門峽市、濟源市、銅川市、渭南市、寶雞市、楊凌示范區2021年第四批20192煙臺市、忻州市、泰安市、承德市、大同市、許昌市、秦皇島市、濰坊市、榆林市、朔州市、延安市、北京市、阜新市、佳木斯市、包頭市、海西州、烏魯木齊市、遼源市、蘭州市、吳忠市2022年第五批25309呼
53、和浩特市、沈陽市、青島市、銀川市、長春市、臨夏回族自治州、西寧市、齊齊哈爾市、哈爾濱市、商丘市、棗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林市、周口市、烏蘭察布市中衛市、盤錦市、東營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第八師、第十三師)、營口市、白山市、巴彥淖爾市、金昌市、固原市、武威市在散煤治理大幅削減的同時,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顯著提升。2017 年,“2+26”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 49.3%,PM2.5 平均濃度 68 微克/立方米,PM10 平均濃度為 120微克/立方米。2021 年,“2+26”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 67.2%,相比 2017 年上升 17.9個百分點;PM2.5 平均濃度 43 微克/立方米
54、,相比 2017 年降低 36.8%;PM10 平均濃度為 78 微克/立方米,相比 2017 年降低 35%。112017 年,汾渭平原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 52.1%,PM2.5 平均濃度 65 微克/立方米,PM10 平均濃度為 114 微克/立方米。2021 年,汾渭平原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70.2%,相比 2017 年上升 18.1 個百分點;PM2.5 平均濃度 42 微克/立方米,相比2017 年降低 35.4%;PM10 平均濃度為 76 微克/立方米,相比 2017 年降低 33.3%。11 生態環境部,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1Clima
55、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第二章 思于當下:散煤治理擴圍至東北、西北地區隨著重點區域散煤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散煤消費結構和分布也隨之發生變化,2022 年,散煤消費以民用為主,且無論是工業,還是民用領域的散煤治理工作重心都正在轉向非重點區域。其中工業小鍋爐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北和內蒙,其次是華東和西北地區;北方清潔取暖支持項目正在向東北和西北地區擴圍。從散煤消費現狀來看,未來散煤削減將主要來自民用領域,而清潔取暖仍是重要抓手。北方清潔取暖工作面臨著復合型經濟性難題和農村建筑能效提升相對滯后的困境,農村電氣化和可再生供熱方向明確,但支持政策仍需完善
56、的現狀。理清當前散煤消費特點、治理難點、現實挑戰,將為散煤治理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思考的基礎。(一)散煤消費以民用為主自 2015 年以來,隨著散煤治理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工業散煤的大幅削減,散煤消費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截至 2021 年底,我國散燒煤總量約 3.1 億噸。其中,民用散煤占比約 50%,與 2015 年相比,提高約二十個百分點;建材小窯爐和工業小鍋爐占比明顯下降,分別下降至 18%和 16%。2015 年和 2021 年散煤消費構成情況詳見圖 2-1。2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民用建材小窯爐工業小鍋爐其他民用建材小窯爐工業小鍋爐其他 圖 2-1 2015 年(左圖)和 2021 年(
57、右圖)散煤消費構成從當前散煤消費結構來看,工業和民用散煤治理合力攻堅的局面不會改變,工業散煤治理重心將從重點區域轉向全國層面;民用散煤治理將成為“十四五”期間,甚至“十五五”期間,散煤削減的主要領域,主要區域將從重點區域轉向東北和西北地區。(二)工業小鍋爐主要分布于東北和內蒙根據課題組掌握的基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12獲取的燃煤工業鍋爐數據,2021 年全國燃煤工業鍋爐總容量約 56 萬蒸噸,煤耗量約 2.5 億噸。其中,35t/h 以下燃煤小鍋爐總容量 10.7 萬蒸噸,煤耗量 0.45 億噸,分別占工業鍋爐總量的 19%和18%,如圖 2-2 所示。從燃煤工業小鍋爐(35t/h 及以
58、下)的構成來看,截至 2021 年,10t/h 以下燃煤小鍋爐的容量和煤耗量分別占燃煤工業小鍋爐總量的 16%,如圖 2-3所示。12 http:/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a.鍋爐容量3%16%18%63%3%16%20%61%(0,10)t/h10,35)t/h35,65)t/h65 t/hb.煤耗量圖 2-2 2021 年全國燃煤工業鍋爐容量和煤耗量分布0%20%40%60%80%100%鍋爐容量(萬蒸噸)煤耗量(萬噸)(0-10)t/h10-35)t/h圖 2-3 2021 年工業小鍋爐的容量構成和煤耗分布從空間分布來看,如圖 2-4 所
59、示,當前燃煤工業小鍋爐煤耗量超過 200 萬噸的省市(按照煤耗量從高到底排序)依次為內蒙古、黑龍江、遼寧、福建、山東、吉林和廣東。10t/h 以下燃煤小鍋爐煤耗量最高的三個省份依次為黑龍江、內蒙古和遼寧。綜合來看,東北和內蒙地區是工業小鍋爐治理的重點區域,內蒙古、黑龍江、遼寧和吉林四?。ㄗ灾螀^、直轄市)燃煤小鍋爐煤炭消耗總量約占全國燃煤工業小鍋爐總煤炭消耗量的40.3%。其次為華東和西北地區。24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0100200300400500600700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華北地
60、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華中地區華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燃煤小鍋爐煤耗量(萬噸)(0,10)t/h10,35)t/h 圖 2-4 2021 年分?。ㄗ灾螀^、直轄市)燃煤小鍋爐煤耗量(三)建材行業小窯爐治理仍然面臨淘汰落后和清潔能源替代的艱巨任務雖然近年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的力度較大,但“十四五”期間建材行業小窯爐仍有繼續淘汰落后的潛力和空間。一方面,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19 年本),尚有部分淘汰類的小窯爐未完全退出。以磚瓦輪窯為例,目前仍有 15%左右的磚瓦輪窯生產企業,約 1000 萬塊標磚的落后產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寧夏、陜西、內蒙等西部省份和其他省份中比較偏遠的地區。另一方面,從
61、長期發展情況看,應動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或落后產能清單,如磚瓦行業仍有年產 3000 萬噸及以下規模、3 米以下小斷面的隧道窯約 3000 座,產能約 900 萬塊標磚,這部分企業工藝條件較差、能耗較高、環保治理難度相對較大。此外,清潔能源替代也是小窯爐散煤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雖然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部分磚瓦企業已經開展天然氣改造并取得一定進展,但結合現有生產工藝需求,關鍵燃燒設備和溫控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的技術突破;此外,天然氣成本和燒結磚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使得清潔能源替代仍面臨一定挑戰。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25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
62、ion Program一些企業也進行了探索,如在磚廠場地安裝光伏,但如何保證光伏發電在磚廠環境中安全、高效、長期使用也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四)民用散煤治理重心轉向東北和西北自 2017 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中地市城市全部納入中央財政支持的省份有北京、天津、山西、河北,陜西、河南和山東涉及集中供暖區域的城市。2021 年納入支持范圍的項目城市仍以重點區域城市為主,12 個項目城市在重點區域,8 個項目城市在非重點區域。隨著重點區域城市任務的推進,納入支持范圍的項目城市逐漸轉向非重點區域城市。2022 年 4 月,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2022 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
63、擬支持項目名單公示,將 25 個城市確定為 2022 年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持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其中 5 個項目城市在重點區域,20 個項目城市在非重點區域,并且支持范圍覆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批 25 個支持城市將得到中央獎補資金 309 億元。從補助標準來看,獎補金額與城市及其人口規模逐漸相匹配。一方面,地市城市的補助標準相比“十三五”有所下降?!笆奈濉逼陂g,對納入支持范圍的城市連續 3 年給予定額獎補,每年獎補標準為省會城市 7 億元、一般地級市 3 億元。其中,一般地級市的補助標準從“十三五”期間的每年 5 億元下降至 3 億元。對比省會城市和一般地級市規模,省會城市規模往
64、往是一般地級市規模的 2-5 倍,現階段支持規模的差異與城市規模的差異更加匹配。另一方面,計劃單列市參照省會城市標準執行。對比計劃單列市的城市規模與省會城市規模,比如青島市全市人口 1025 萬人,與一般省會城市規模無異,補助標準參照同省會城市的補助標準也較為合理。同時,對特殊區域采用特殊方式給予支持。2022 年,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申報的第七師胡揚河市、第八師、第十三師新星市三個市合并為一個,按照地級市補助標準給予支持,也是考慮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特殊性,第七師胡揚河市、第八師、第十三師新星市三個市合計常駐人口 113 萬人。26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五)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經濟性難題依舊(1
65、)“降室溫減支出”現象出現課題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取農村居民清潔取暖改造技術及實際取暖費用變化情況,根據來自 6 個城市共計 575 份有效問卷的統計結果,在實施清潔取暖改造之前,每戶農村居民每個采暖季的平均取暖支出范圍是 486-2922 元。調研的 6 個城市中,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前居民取暖支出最高的依次為蘭州和承德,平均取暖支出分別為 2922 元和2508 元。蘭州、承德市在實施取暖改造前,農戶主要采用散煤取暖;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前居民取暖支出最低的城市是遼源,居民主要采用秸稈取暖,詳見圖 2-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蘭州遼源承德大同忻州許昌平均支出/元圖
66、 2-5 項目城市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前農戶取暖平均支出清潔取暖改造前后以及補貼前后的取暖支出問卷結果顯示,從技術路徑來看,太陽能+電輔熱、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太陽能+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供熱或“可再生能源+”供熱用戶的取暖支出均低于散煤取暖成本,若享受清潔取暖補貼,實際取暖支出相比改造前可大幅下降,最大降幅可超過 50%;“煤改電”技術中,蓄熱式電暖器用戶取暖支出低于改造前水平,直熱式電暖器用戶取暖支出高于改造前水平;燃氣壁掛爐用戶取暖支出略低于改造前;空氣源熱泵用戶的取暖支出出現了區域差異,在許昌的用戶在沒有補貼情況下實際支出遠低于改造前,而大同和承德的用戶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支出水平高于改造前
67、,其中承德空氣源熱風機用戶在享受補貼后,實際支出依然高于改造前。27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值得關注的是,問卷調查的部分數據與理論值相差較大,主要表現在清潔取暖改造后大部分運行成本低于改造前。根據相關理論研究,在相同面積和相同室溫的情景下,大部分清潔取暖的運行成本均應高于散煤取暖成本或改造前成本,最高的為直熱式電暖器,其后為蓄熱式電暖器、燃氣壁掛爐,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太陽能+電輔熱的運行成本與散煤采暖基本相當。造成問卷調查部分數據與經驗相差較大的原因,主要是實際運行成本影響因素較多,尤其是用
68、戶經濟水平、用能習慣等均顯著影響取暖支出。實際調研中發現,大部分農村居民意識到清潔取暖費用高,因此在改造后的首個采暖季,尤其是對運行補貼尚未完全清楚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使用,尤其對用電和氣的取暖設備,導致清潔取暖設備使用率較低,運行費用也由此降低。從清潔取暖的支出情況來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清潔取暖用戶在補貼之后的實際取暖支出低于改造前取暖支出。許昌市七種清潔取暖技術路徑的用戶調研問卷結果顯示,許昌市沒有清潔取暖運行補貼,在多種技術路徑中,只有直熱式電暖器在改造后清潔取暖支出高于改造前水平。其他清潔取暖技術,如燃氣壁掛爐、空氣源熱泵、蓄熱式電暖器、生物質爐具和“太陽能+”等,改造后取暖支
69、出均低于改造前,且均低于2000 元,如圖 2-6 所示。05001000150020002500改造前燃氣壁掛爐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空氣源熱泵熱風機蓄熱式電暖器直熱式電暖器太陽能+電輔熱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圖 2-6 許昌市清潔取暖改造前后不同技術路徑在補貼前后的 取暖支持水平比較(單位:元)承德、蘭州和大同三個城市均設有運行補貼。從三個城市的用戶問卷結果來看,承德補貼后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用戶的取暖支出水平相比改造前水平上升了 12%,其他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用戶的補貼前支出水平略高于改造前水平,但補貼后實際支出低于改造前水平,且實際支出均低于 2000 元,如圖 2-7 所示。蘭州市可再生能源+的
70、清潔取暖用戶改造后的取暖支出均低于改造前水平,且在享受運行補貼后,實際取暖支出水平進一步下降,如圖 2-8 所示。大同市空氣源熱泵熱水機和直熱式電暖器用戶的取暖支出略高于改造前支出水平,但均未超過 2000 元,且在享受補貼之后,實際支出均低于改造前水平,降幅均接近 40%。蓄熱式電暖器用戶補貼前取暖支出低于改造前水平,補貼后28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實際取暖支出相比改造前減少了 43%,詳見圖 2-9。結合調研的廣大農戶可承受的取暖支出水平來看,農戶可承受的清潔取暖支出普遍在 2000 元以下,占比 81%;19%的農戶可承受 2000 元以上;能夠承受 2500 元以上的農戶占比僅 2%。
71、從城市清潔取暖用戶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即使清潔取暖改造后取暖成本上升,但受實際經濟承受能力或實際支出意愿的約束,居民用戶在期待更高的、更長效的運行補貼的同時,往往會主動降低取暖需求,如減少取暖面積、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取暖時間等方式,通過降低用能來實現支付能力或支付意愿的剛性約束。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補貼前補貼后補貼前補貼后補貼前補貼后改造前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太陽能+生物質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圖 2-7 承德市清潔取暖改造前后不同技術路徑在補貼前后的 取暖支持水平比較(單位: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補貼前補貼后
72、補貼前補貼后補貼前補貼后改造前太陽能+電輔熱太陽能+生物質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圖 2-8 蘭州市清潔取暖改造前后不同技術路徑在補貼前后的 取暖支持水平比較(單位:元)29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補貼前補貼后補貼前補貼后補貼前補貼后改造前空氣源熱泵熱水機蓄熱式電暖器直熱式電暖器圖 2-9 大同市清潔取暖改造前后不同技術路徑在補貼前后的 取暖支持水平比較(單位:元)(2)補貼逐步優化,財政壓力并未減輕針對第四批 20 個項目城市,本課題共獲得 17 個項目城市的
73、建設補貼政策信息。調研結果顯示,17 個城市均對不同清潔取暖技術制定了建設補貼政策。雖然不同城市的補貼標準存在很大差異,但補貼的技術類型已經不再局限于“煤改電”和“煤改氣”,且補貼標準基本體現了不同技術及產品的成本差異化。從技術類型來看,電采暖或太陽能+電輔熱的建設補貼最高,其次為燃氣壁掛爐,最后為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與技術改造成本基本吻合。其中,電采暖的技術設備種類較多,地方根據采用的技術設備成本進行補貼,如朔州采用的電熱炕板造價便宜,相應建設補貼標準僅 300 元/戶,而空氣源熱泵熱水設備造價較高,建設補貼標準相應較高,如忻州補貼 14200 元/戶。除此之外,吳忠、遼源、承德、朔州、延
74、安等城市制定了“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建設補貼政策,補貼標準在 20005300 元/戶之間;秦皇島對新型電代煤技術提供建設補貼,包括空氣源熱泵(熱風機)、地源熱泵、光伏+、光熱+電、節能型電采暖爐等,按照10000 元/戶的標準進行補貼。針對第四批 20 個項目城市,本研究共獲得 15 個項目城市的運行補貼政策信息。調研結果顯示,12 個城市制定了運行補貼政策。從技術分類來看,電采暖運行補貼相對較高,補貼方式以結合具體時段的電價、氣價補貼為主;遼源、承德、朔州、延安等城市針對“生物質顆粒+專用爐具”提供運行補貼,補貼方式各有不同,如遼源直接補貼 1噸生物質顆粒;承德采用梯度補貼,3 噸(含)
75、以內的補貼 500 元/噸,3-5 噸(含)的補貼 250 元/噸,最高補貼 5 噸,最高補貼額度 2000 元/戶等。雖然補貼的技術類型并不單一,但通常每個城市都設有運行補貼上限,且補貼上限水平只存在城市差異,30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不存在同一城市不同技術類型的差異。如泰安市對氣采暖和電采暖均最高補貼 600 元/戶,濰坊對所有技術類型的補貼均以 1000 元/戶為最高標準。分區域來看,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的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陜西所屬城市運行補貼相對較高,約為 1262400 元/戶,最低為榆林,最高為大同,平均約 1100元/戶;西北、東北補貼相對較少,蘭州最高補貼 500 元,
76、遼源補貼 1 噸生物質顆粒,吳忠未制定補貼政策。當然,2021 年項目城市以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城市為主,西北和東北城市樣本量目前還相對較小,代表性相對較弱,隨著西北和東北城市清潔取暖改造的持續推進,補貼狀況也會發生一定變化。雖然建設補貼和運行補貼在地方層面不斷優化,北方清潔取暖工作不斷取得成效,但受新冠疫情及經濟下行影響,地方財政壓力更加緊張,相比過去幾年,中央資金帶動作用有下降趨勢。據調查,2017-2019 年,重點地區(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陜西)清潔取暖資金投入中,地方財政資金是中央資金投入的 2.42 倍。據有關統計,第二批 23 個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的中央資金對地方財政資金投入
77、的資金帶動系數為 1.9 倍。2021 年,重點區域的中央資金帶動系數已降低至 1.57 倍,非重點區域更低,中央資金帶動系數為 1.43 倍。在北方清潔取暖工作中,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及重點區域,且加之疫情影響,清潔取暖改造經濟性問題的解決將更加緊迫。(六)農村電氣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是趨勢,但支持政策有待完善在國家“雙碳”戰略下,清潔取暖是落實“雙碳”目標、加快能源變革、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22 年,鄉村清潔能源建設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如表 2-1 所示),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中,將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作為鄉村建設行動中的重點任務之一予以部署,農村用能電氣化和可再生
78、能源清潔取暖成為大勢所趨。表 2-1:可再生能源供暖的相關政策發布時間政策名稱相關內容2021.10.26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23號)推進農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因地制宜選擇適宜取暖方式。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31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發布時間政策名稱相關內容2022.1.4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深入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建設。2022
79、.1.5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能發規劃202166號)積極推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合理發展以農林生物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為主的生物質鍋爐供暖,因地制宜推廣生物質熱解氣等集中供暖,鼓勵采用大中型鍋爐,在鄉村、城鎮等人口聚集區進行集中供暖。在大氣污染防治非重點地區鄉村,因地制宜推廣戶用成型燃料+清潔爐具供暖模式。2022.1.8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就業2022107號)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生活中的應用。2022.1.24“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 202133號)加快風能、太
80、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有序推進農村清潔取暖。2022.1.30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發改能源2022206號)鼓勵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支持利用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建設可再生能源建筑供能系統,完善規?;託?、生物天然氣、成型燃料等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開發利用扶持政策和保障機制。2022.2.11“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25號)加強鄉村清潔能源建設。提高電能在農村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因地制宜推動農村地區光伏、風電發展,推進農村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利用,加快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農村清潔能源利用體系。強化清潔供暖
81、設施建設,加大生物質鍋爐(爐具)、太陽能集熱器等推廣應用力度,推動北方冬季清潔取暖。2022.3.22“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的通知(發改能源2022210號)堅持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農村冬季清潔取暖,加大電、氣、生物質鍋爐等清潔供暖方式推廣應用力度,在分散供暖的農村地區,就地取材推廣戶用生物成型燃料爐具供暖。加快推進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推進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2022.5.10“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高技20211850號)支持有條件的縣域開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替代燃煤,推進沼氣、生物質成型燃料等其他生物質能清潔取暖。3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
82、發布時間政策名稱相關內容2022.5.23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推進城鄉配電網建設,提高邊遠地區供電保障能力。發展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在條件適宜地區探索建設多能互補的分布式低碳綜合能源網絡。按照先立后破、農民可承受、發展可持續的要求,穩妥有序推進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加強煤炭清潔化利用,推進散煤替代,逐步提高清潔能源在農村取暖用能中的比重。2022.5.30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2239號)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動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供暖,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基礎
83、上有序開展新能源替代散煤行動,促進農村清潔取暖、農業清潔生產。2022.6.1“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能源20211445號)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合理發展以農林生物質、生物質成型燃料等為主的生物質鍋爐供暖,鼓勵采用大中型鍋爐,在城鎮等人口聚集區進行集中供暖,開展農林生物質供暖供熱示范。在大氣污染防治非重點地區鄉村,可按照就地取材原則,因地制宜推廣戶用成型燃料爐具供暖。2022.6.13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 的通知(環綜合202242號)推動北方地區建筑節能綠色改造與清潔取暖同步實施,優先支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利用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滿足建筑供熱、制冷及
84、生活熱水等用能需求。2022.6.30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的通知可再生能源替代。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綠色用能模式,增加農村地區清潔能源供應。推動農村取暖炊事、農業生產加工等用能側可再生能源替代,強化能效提升??稍偕茉垂┡陌l展需要系統性的支持政策,包括整體規劃、科技研發、標準制定、財稅金融等方面。然而目前可再生能源供暖政策尚不完善。一是,缺少對生物質供暖的明確支持政策,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禁止使用生物質成型燃料供暖。二是,在中央預算資金內,許多可再生能源供暖技術并沒有單列條目,而是含在了“煤改電”項目中,導致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足。三是,標準體系不完善,標準制定實施
85、的速度遠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四是,缺少對可再生能源減污降碳的激勵機制。五是,可再生能源供暖技術以及與其他能源利用和節能建筑協同的耦合性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研發和完善。六是,可再生能源發展與當地產業發展的結合,以及農村生活與生產相結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需要系統化建設和運營方案。33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七)農村建筑能效提升面臨多重挑戰目前,建筑節能改造與清潔取暖改造存在不同步現象。2021 年第四批 20 個城市清潔取暖改造 54%的完成量集中在農村地區,而建筑節能改造完成量僅有 24%在農村地區,66%集中在城市地區,應加大農村
86、地區建筑節能改造。雖然農村地區的建筑能效提升在清潔取暖政策中逐步受到重視,但從計劃改造任務量來看,農村地區建筑節能改造任務量仍遠低于清潔取暖改造任務量?!笆奈濉睍r期,新增的兩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 45 個城市共計劃完成建筑節能改造面積 3.5 億平方米、349 萬戶,是清潔取暖改造任務量的 16%。其中,第四批 20 個項目城市計劃完成清潔取暖改造面積 6.2 億平方米、614.2 萬戶,建筑節能改造面積 1.4 億平方米、134.3 萬戶,建筑節能改造任務量是清潔取暖改造任務量的 22%;第五批 25 個項目城市計劃完成清潔取暖改造面積 15.2 億平方米、1495.4 萬戶,建筑節
87、能改造面積 2.1 億平方米、215 萬戶,建筑節能改造任務量是清潔取暖改造任務量的 14%。從 2021 年第三批和第四批 28 個城市完成任務情況來看,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完成 3.4 億平方米、340萬戶,建筑節能改造任務完成 5129 萬平方米、50 萬戶,是清潔取暖改造完成任務量的14.7%。當前,農村建筑的節能改造工作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從政策層面來看,農村建筑能效提升的相關政策要求仍有待細化和進一步完善。雖然在通知文件中,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從無到有,從“同時開展”到“積極推動”,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仍缺乏可操作的具體量化指標要求。在績效評價中,城區及縣城建筑能效提升明確要求達到
88、30%以上,而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尚無量化目標。此外,農村建筑執行節能標準的基礎條件不足。目前城鄉二元結構的管理體制,在現行城鄉建設管理的相關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及技術標準方面有明顯的體現,而農村建設管理方面缺少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建筑的管理和協調發展。目前農村地區建筑節能和安全指導監督機構不健全,建設管理職能缺位,體制不順,進一步增加了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的難度。其次,從執行層面來看,現有改造中分散式院落改造需求大、但改造比例低。農村地區建筑多由居民自行設計建造,且規范性不強,建設形式多樣,多以獨棟、雙拼、聯排等組合形式為主,其中,農村地區獨棟建筑由于四面墻體獨立,使用
89、建材能耗較高,節能性能差,相對于聯排房能源綜合利用率更低,節能改造需求更為迫切。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開展以來,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工作成績斐然,但多數地市為了降低節能改造成本,突顯節能改造效果,打造清潔取暖亮點工程,多選擇聯排房實施節能改造。雙拼和獨棟建筑雖然進行了熱源清潔化改造,但由于建筑綜合能耗更大,造成冬季取暖成本高,碳排放量和返煤風險居高不下,需要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合理分配農房節能改造資金,合理制定改造技術路徑,統籌農村居民生活習慣,科學推進節能改造工程。此外,東北地區的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難度較大。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農村居住34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建筑受到我國傳統民居設計文化的影響
90、,以單戶、獨棟的建筑為主,屬于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筑類型;農村居住建筑面積普遍較大,建筑面積大部分為 80150m2,人均建筑面積為 47.3m2;村莊類型復雜、數量較多、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并且多數建筑圍護結構存在土坯形式,基于建筑本身承重性考慮,節能改造技術標準要求更高,改造成本更高,為建筑節能改造的統籌建設以及大范圍推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再次,從經濟性的角度來看,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仍然以財政資金為主,特別是中央和市級財政補貼,多數城市縣(市、區)財政緊張,配套保障能力較差。由于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難以產生經營性收益,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較低。之前部分城市提出過“以豐補歉”城市與農村建筑能
91、效提升工作相結合等創新方式,但不同項目難以打捆招標,導致操作性不強。而低成本改造技術方案面臨產業化難題。在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過程中,有關部門一直提倡低成本改造方式。2018 年全國“北方十五?。▍^、市)農村清潔取暖用戶側能效提升現場經驗交流會”曾提出多種節能改造技術路線,要求綜合考慮農房結構、建造形式、墻體屋面厚度、窗戶保溫密閉性等節能影響因素,靶向給力,通過不同技術優化組合,實施綜合改造,確保改造效果達標。農房圍護結構主要實施北墻、東西山墻外保溫改造,坡屋頂農房試裝“節能吊頂+保溫窗簾”,平屋頂農房選擇效果最明顯的倒置式屋頂保溫改造,同時輔助更換老舊門窗增加門窗氣密性等;傳統古村落及山區石
92、頭農房采用符合防火規范的內保溫改造。但由于農房節能改造產業鏈基礎設施薄弱,材料供給等相關產業鏈尚未形成,造成多種靶向技術路線規?;瘜嵤╇y度大,短期內無法大范圍有效推廣。最后,從技術層面來看,屋面防水保溫結合光伏綜合應用等技術方案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在國家雙碳背景下,農村屋頂光伏加裝將成為重要趨勢,但屋頂光伏加裝和屋面防水保溫措施,兩種技術方案相結合時,設計參數、施工工法、成本控制等相關研究不足,仍有待進一步突破。35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第三章 創見未來:2030年全國范圍內將完成散煤治理散煤治理一直被認為是“難啃的骨頭”,面向
93、2035 美麗中國以及“3060”目標的指引,散煤治理在 2022-2025 年間,仍需保持定力,堅持工業和民用合力攻堅,力爭實現散煤削減 50%及以上的目標。在工業領域,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加快以大代小和有序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在民用領域,農房建筑節能改造占比達到 5%及以上,在中央財政支持下穩步推進東北和西北的清潔取暖項目,同時加快推動清潔取暖的市場化發展以及綠色金融支持。2025-2030 年,力爭徹底根治散煤污染問題。2035 年,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農村能源體系已形成,可再生能源供暖比例達到 80%及以上。(一)散煤治理目標在過去取得的顯著成效的基礎上,我國散煤治理仍需保持定力,從工業和民用
94、兩個方向合力攻堅,在“雙碳”目標和美麗中國目標的指引下,加強清潔化和低碳化協同的散煤治理,力爭 2025 年實現削減散煤 50%及以上(以 2021 年底散煤消費水平為基礎),力爭 2030 年削減散煤 80%以上。如圖 3-1 所示,2022-2025 年,散煤削減總量預計超過 1.7 億噸,其中民用散煤治理貢獻預計超過 50%。2025-2030 年,散煤治理進入最后的攻堅階段,工業、民用散煤基本解決,但仍有少量清潔煤炭用于特殊用途的工業小鍋爐、偏遠山區的居民取暖設備等。36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52021202
95、5目標 2030目標0.000.501.001.502.002.50民用建材小窯爐 工業小鍋爐其他民用建材小窯爐工業小鍋爐其他201520212025目標2030目標 圖 3-1 2025 年和 2030 年散煤消費量預測值及其構成(單位:億噸)(二)工業小鍋爐治理兼顧減污和降碳(1)2030 年工業小鍋爐散煤削減 70%根據已經發布實施的“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2133號),明確了燃煤鍋爐兩項綜合治理措施,分別為超低排放改造和落后燃煤鍋爐淘汰。其中,鍋爐淘汰措施主要包括直接淘汰、以大代小和清潔能源替代?;谡n題組建立的全國燃煤鍋爐活動水平數據庫以及燃煤小鍋爐綜合治理措施,預測
96、 2025 年和 2030 年全國燃煤小鍋爐煤炭消耗量如表 3-1 所示。由于燃煤小鍋爐淘汰治理措施的持續實施,2025 年和 2030 年全國燃煤小鍋爐煤耗量將繼續下降,在 2021 年的基礎上各減少約60%和 70%,分別下降至 1858 萬噸和 1286 萬噸。表 3-1:2025 年和 2030 年燃煤小鍋爐煤耗量預測年份202120252030煤耗量(萬噸)45371858128637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2)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減排情景分析基于超低排放改造和落后燃煤鍋爐淘汰兩類綜合治理措施,結合未來燃煤鍋爐綜合治理趨勢
97、,針對重點地區和一般地區差異化管控思路,分別設置基準情景和加嚴情景,預測 2025 和 2030 年我國燃煤工業鍋爐管控狀況。情景設置詳見表 3-2。表 3-2:燃煤工業小鍋爐減排情景設置情景目標年鍋爐淘汰超低排放基準情景2025重點區域具備淘汰條件的35t/h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一般區域具備淘汰條件的10t/h以下燃煤鍋爐部分淘汰重點區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30所有區域具備淘汰條件的35t/h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重點區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一般區域部分完成10t/h以上35t/h以下超低排放改造加嚴情景2025重點區域具備淘汰條件的35t/h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一般區域具備淘汰條件的10t
98、/h以下燃煤鍋爐部分淘汰重點區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一般區域全部完成10t/h以上35t/h以下超低排放改造2030所有區域具備淘汰條件的35t/h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所有區域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如圖 3-2 所示,不同控制情景下,2025 年燃煤小鍋爐顆粒物、SO2和 NOx 排放量分別為 7.2 9.5 萬噸、11.4 13.6 萬噸和 2.7 4.7 萬噸,分別較 2021 年下降15.1 36.1%、16.5 29.9%和 57.1 74.9%;2030 年燃煤工業鍋爐顆粒物、SO2和NOx 排放量分別為 3.0 5.4 萬噸、3.2 8.0 萬噸和 1.6 3.1 萬噸,分別較 202
99、1 年下降 51.7 72.8%、50.8 80.3%和 71.7 85.3%。燃煤小鍋爐碳排放與煤耗量直接相關,估算 2025 年和 2030 年燃煤小鍋爐碳排放量將下降至 3599 萬噸和 2490 萬噸,較 2021 年分別下降 59.1%和 71.7%。38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0.02.04.06.08.010.012.0202120252030顆粒物排放量(萬噸)0.04.08.012.016.020.02021202520300.02.04.06.08.010.012.0202120252030氮氧化物排放量(萬噸)基準情景加嚴情景基準情景加嚴情景基準情景加嚴情景02,0004,
100、0006,0008,00010,000202120252030二氧化碳排放量(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萬噸)圖 3-2 不同情景下 2025 年和 2030 年燃煤小鍋爐污染物和 二氧化碳排放量預測(3)三項主要措施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基于前期課題組研究獲得的燃煤小鍋爐不同淘汰(天然氣、生物質、電等“能源替代”和“以大代小”)方式占比,核算 2025 年和 2030 年燃煤小鍋爐顆粒物、SO2、NOx 和 CO2的減排潛力。2021-2025 年,燃煤小鍋爐顆粒物、SO2、NOx 和 CO2總減排量約為 4.0 萬噸、8.2 萬噸、4.9 萬噸和 5198 萬噸;2025-2030 年,燃煤小鍋
101、爐顆粒物、SO2、NOx 和 CO2總減排量約為 6.5 萬噸、10.4 萬噸、3.1 萬噸和 1109 萬噸,詳見下圖。39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0.02.04.06.08.010.012.0SO2萬噸NOx萬噸顆粒物萬噸CO2千萬噸SO2萬噸NOx萬噸顆粒物萬噸CO2千萬噸2021202520252030污染物減排量以大代小污控升級能源替代 圖 3-3 不同減排措施燃煤工業小鍋爐污染物減排潛力基于燃煤小鍋爐綜合治理措施,分析 2021-2025 年和 2025-2030 年燃煤小鍋爐污染物減排路徑如下:(1)繼續推進燃煤鍋爐
102、“以大代小”,加大小鍋爐淘汰力度在繼續加大小鍋爐淘汰力度的情況下,2021-2025 年,通過“以大代小”(包括直接淘汰)方式顆粒物、SO2、NOx 和 CO2可減排量分別為 1.4 萬噸、1.7 萬噸、2.8 萬噸和 2079 萬噸;2025-2030 年,顆粒物、SO2和 NOx 和 CO2可減排量分別為 2.2 萬噸、3.6 萬噸、1.1 萬噸和 333 萬噸。(2)推進重點地區燃煤小鍋爐污控設施改造升級現有燃煤小鍋爐安裝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控制措施,并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且到 2025 年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燃煤鍋爐全面實現超低排放?;诒菊n題組研究結果,2021-2025
103、年,通過推進燃煤小鍋爐污控設施改造升級可實現顆粒物、SO2和 NOx 減排 1.5 萬噸、1.8 萬噸和 3.1 萬噸;2025-2030 年,可實現顆粒物、SO2和 NOx 減排 2.4 萬噸、3.9 萬噸和 1.2 萬噸。(3)采用能源替代性措施控制燃煤小鍋爐排放通過采用清潔能源供熱等替代性措施可以減少工業鍋爐的煤炭消耗量,從而減少污染物大氣排放,進一步推動以工業余熱、電廠余熱、清潔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熱(蒸汽)?;诒菊n題組研究結果,2021-2025 年,通過采用能源替代性措施(煤改氣、煤改電40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和煤改生物質等)可實現顆粒物、SO2、NOx 和 CO2減排 1.1 萬
104、噸、1.3 萬噸、2.2 萬噸和 3119 萬噸;2025-2030 年,可實現顆粒物、SO2、NOx 和 CO2減排 1.8 萬噸 2.9 萬噸、0.8 萬噸和 776 萬噸。(三)建材工業小窯爐治理以淘汰落后和天然氣替代為主“十四五”期間,建材行業工業小窯爐治理措施仍然圍繞淘汰落后、天然氣替代、節能降耗、錯峰生產等措施推進,在保持政策力度不變的情況下,預測 2025 年建材行業工業小窯爐可在 2021 年的基礎上下降 50%,2030 年基本完成現有建材行業小窯爐治理?;凇笆濉毕嚓P政策措施的貢獻情況預測,在“十四五”期間,淘汰落后仍然是散煤減量的重要舉措,預計在散煤減量中的貢獻可達
105、60%。其次是清潔能源替代,在建材行業主要是天然氣替代。(四)2035年農村地區可再生供暖比例可達80%截至 2021 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約 19.46 億平方米。綜合考慮可再生能源供暖支持政策、經濟性以及疫情影響等諸多因素,預計 2025 年供暖面積可以達到 25億平方米,具體供暖技術發展的預期規模詳見表 3-3。41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表 3-3:2025 可再生能源供暖目標序號類別供熱目標(億m2)1生物質供暖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5城鎮生活垃圾熱電聯產1生物質成型燃料2生物質天然氣與生物質氣化0.5生物質成型燃料
106、供蒸汽2地熱供暖中深層地熱4淺層地熱(含電供暖中的地源,水源熱泵)113太陽能供暖光伏發電0.5太陽能熱利用0.54風能供暖0.5合計25按照常規情景,2030 年,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將達到 35 億平方米,2035 年達到50 億平方米。按照強化情景,充分結合 2025 年后可再生能源供暖成本的加速下降以及雙碳目標對行業的影響,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原有煤改氣、潔凈煤+環保爐具等技術路徑的可再生能源替代,2030 年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積將達到 45 億平方米,2035 年將達到 60 億平方米,屆時可再生能源供暖將占農村總供熱比例的 80%以上。充分考慮資源稟賦、地形地貌、人口密
107、度、經濟條件等區域性差異,建議可再生能源供暖的發展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梯次推進。東北地區:生物質和風能資源豐富,供暖時間長,太陽能資源相對較差,因此重點發展生物質和地熱供暖。具體技術包括: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打捆直燃,生物質爐具+成型燃料,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氣化,淺層地熱,中深層地熱,風電+蓄熱鍋爐等。華北地區:生物質資源豐富、地熱資源豐富、太陽能資源較好,冬季室外溫度比東北地區高一些。重點推廣生物質、地熱和太陽能供暖。具體技術包括: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爐具+成型燃料,生物質成型燃料供熱,生物質氣化供熱,淺層地熱,中深層地熱,太陽能+電,太陽能+燃氣,太陽能+生物質,太陽能+熱泵,地
108、源熱泵,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等。西北地區:風能資源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應重點發展太陽能和風電供暖。具體技術包括:太陽能+電,太陽能+燃氣,太陽能光熱+太陽能光伏發電等。4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表 3-4:各省可再生能源供暖技術路徑生物質供熱地熱熱泵風電采暖光伏采暖光熱采暖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山西山東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陜西河南(五)清潔取暖走向市場化,多渠道化解經濟性難題(1)差異化用戶需求,多元化市場經營在清潔取暖項目試點示范的基礎上,新型清潔取暖技術正在被逐步接受。調研結果顯示,政策影響下,清潔取暖用戶需求開始涌現,經濟條件較好的用戶注重取暖品質,對清潔取暖的要求是方便智能、干凈舒適,
109、傾向于選擇天然氣和電采暖;經濟條件較差的用戶則更注重取暖成本,注重經濟實用,傾向于就地取材。農村能源消費正在經歷從柴薪、散煤等低端能源到天然氣、電等高端能源升級,并最終朝向可再生能源為主的低碳化轉型。市場調研發現,“十四五”初期,經營單一品類和品牌的經銷商越來越少,多元化43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經營趨勢明顯,如燃煤采暖爐、生物質采暖爐、電采暖設備、熱泵、農村大鍋灶等多種產品組合銷售,甚至一些店面還經營暖氣片、太陽能、空調、小家電、潔凈煤、蘭炭、生物質顆粒燃料等相關配套產品。受清潔取暖政策和市場需求影響,多能互補的市場格局已經形
110、成。經銷商為了生存與發展,開始布局多元經營模式,除了產品多元化,水暖系統的安裝、售后、維護等服務都在涉及,依托“實體產品+后端服務”轉型升級。同時,結合東北、西北不同氣候條件、民俗風俗、用能和生活習慣等,用戶需求將更加明確和多元,“十四五”中后期應加快推動清潔取暖市場化發展,撬動市場需求,多元化產品經營,并促進系統化服務升級。(2)可再生能源供熱加快提質增效考慮到未來風電和光伏的造價繼續降低和效率提升,未來風電和光伏的成本將繼續下降,預計在“三北”地區風電場的建設成本可以降低 30%左右。同時,基于智能操作系統,風機壽命也能延長至 30 年以上。2025 年,風電在“三北”高風速地區的度電成本
111、將實現 0.2 元/kWh,在“三北”日照資源豐富的區域,光伏發電成本有望下降到 0.2元/kWh,2030 年有望達到 0.15 元/kWh,2030 年甚至有望降低到 0.1 元/kWh。與此同時,受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煤炭和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價格上揚。這將使可再生能源供暖,尤其是風電和光伏供暖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以河北為例,每年供暖 4個月,每個采暖季每平米消耗標煤約為 22kg,則需要消耗 178kWh 電量,按照光伏和風電的度電成本 2030 年下降到 0.1 元/kWh,則光伏和風電的取暖成本大約下降到 18元/平米,與燃煤鍋爐相比,具有競爭力。(3)探索綠色金融支持清潔取暖項目
112、初期投入大,過度依賴財政補貼的方式不可持續,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在金融支持方面做了有益嘗試。長治、濟寧等城市出臺了針對性的金融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如濟寧出臺的有關金融支持政策要求清潔取暖企業貸款利率原則上比同檔次貸款利率下浮 10%。部分城市積極利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低息貸款資金,如華夏銀行承接的世界銀行“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轉貸項目,支持“煤改電”項目的平均融資成本低于市場化利率 10%。人民銀行研究局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推進金融支持清潔供暖試點,取得積極進展。2022 年初,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作為
113、重點支持方向。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建設納入 2022年生態環境部重點工作,生態環境部聯合 10 家金融機構對入庫項目將給予傾斜性支持,期望通過中央政策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清潔取暖項目的實施可替代散煤燃燒,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對于經濟性較好的項目可直接將項目有關材料提交至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庫,對于經濟性較差的項目可通過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將清潔取暖項目與產業開發項目打包融合開發提高項目整體經濟性,將項目整體材料提交至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庫,對接有關金融機構進行融資。44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專欄:EOD 模式介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co-environment-or
114、iented Development,簡稱 EOD 模式),是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較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是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自 2020 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開發銀行連續啟動了 2 批 EOD 試點,共計 94 個試點項目。2021 年以后,生態環境部將持續通過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建設推動 EOD 項目開發,生態環境部已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 1
115、0 家金融機構對接溝通,對包括 EOD 項目在內的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給予傾斜性支持,期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在此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可進一步嘗試將清潔取暖項目轉變為企業投資項目,借助財政和金融兩個工具支持企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提高項目經濟性。同時,搭建清潔取暖投融資交流平臺。依托生態環境部的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定期舉辦項目交流會或推介會,通過金融措施加大清潔取暖項目的支持力度,降低項目建設投資,吸引社會資本積極主動參與。(六)提升新建農房能效標準、統籌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堅持政府引導、村民為主的基本原則,在尊重農民安居需求和農房建設實際的基礎上,通過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提升農房建設設計、服
116、務管理、節能減排水平,將我國農房建設成為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節能農房,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提升鄉村風貌。到 2025 年,由開發商建設的農房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得到有效執行,結合危房改造、清潔取暖等工作,完成一批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力爭到 2025 年底,節能農房占比達到 5%以上;到 2030 年,村民自建房設計建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新建自建房普遍具備一定的節能水平,既有農房改造結合屋頂光伏等工作,具備“清潔供、節約用”的可持續發展條件,力爭到 2030 年底,節能農房占比達到 20%。為實現上述目標,“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清潔取暖改造和危房改造,“十五五”時期,
117、重點推進高標準建設。其中新建農房重在標準提升,既有農房重在統籌推進。45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 圖 3-4 2030 年前北方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技術時間表新建農房重在標準提升。新建農房中,約 10%由開發商建設,對于此類建筑,應首先執行農村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率先提高農房節能水平;剩余 90%的村民自建房,應推廣宜居型綠色農房,按照宜點則點、宜面則面的原則建設一批宜居型綠色示范農房和示范農房組團,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經驗,在此過程中,要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按照精心設計、按圖建造的原則,提高農房設計建造水平,完善
118、農房與村莊建設管理機制。既有農房重在統籌推進。當前既有農房中,也有少量開發商建設的小區型農房,這些農房一旦引入集中式供暖則有商業收益及運作可行性,可參考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由第三方組織實施節能改造。其他既有農房能效提升工作,要與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清潔取暖、屋頂光伏等緊密結合,在統籌推進中,應單列資金標準,明確任務要求,強化評估考核。從技術路線看來,既有農房能效提升可分為四代:第一代為增加建筑圍護結構保溫性能。農村地區老式房屋圍護結構普遍采用實心磚,無外墻保溫,外窗的類型多以單玻木窗為主。新式房屋采用雙層中空玻璃,但無外墻保溫。最初農房節能改造工作,以加強外圍護結構保溫和更換窗戶為主,參
119、考借鑒城鎮建筑節能改造經驗較多。第一代技術能夠有效解決農房高耗能問題,但投資造價較高。第二代為優選低成本、性價比高的節能改造方案。特別是清華大學在鶴壁市、商河市試點實施的保溫屋面、保溫窗簾為代表??紤]到農房實際條件和室溫需求,這種技術路線深受有關部門的肯定和部分地方政府的推崇。然而由于此類技術路線需要針對農宅單體詳細測算分析,且配套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加之村民獲得感較第一代方案降低,這種方案推廣不及預期,仍需各方面完善配套政策。第三代為研發中或即將試點示范的保溫光伏一體化屋面。當前農村地區屋頂加裝光伏已成為重要發展趨勢,研發保溫光伏一體化屋面并及時開展試點示范是當前的迫切需求。46氣候變化與能源
120、轉型項目第四代為超低能耗農房。有研究表明,超低能耗農宅較現有農宅,本體節能率可達到 60%以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已將超低能耗農宅試點列入“十四五”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發展規范,以及住房城鄉領域碳達峰政策中。圖 3-5 2030 年前北方地區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技術路線圖具體推進策略如下:結合農村危房改造開展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北方地區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應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協同推進。在中央財政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同步實施農房節能改造,并單列同步實施農房節能改造的補助資金。東北、西北地區重點結合清潔取暖開展農村建筑能效提升??紤]到華北地區清潔取暖工作已基本完成,東北、西北地區清潔取暖工
121、作尚在起步階段,建議東北、西北地區在清潔取暖推進過程中,以 40%熱源清潔化比例為底線值,指導地方開展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在績效考核評價中,將能效提升率不低于 20%作為底線要求,指導農村建筑能效提升工作。華北地區重點結合試點示范引導農戶建設節能農房。華北地區農村經濟水平相對東北、西北地區更好一些,宜開展宜居型綠色農房建設試點,建成一批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節能減排的示范農房和農房組團,在此過程中,積極開展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試點,提高設計建設水平。加強農村住房節能技術指導。加強對農房建筑節能設計、施工及管理等關鍵環節47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
122、ition Program的技術指導,推動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村鎮宜居型住宅技術推廣目錄等技術文件的執行。建立設計師下鄉長效機制。組織引導建筑師、規劃師、暖通工程師等專家和技術骨干參與農房設計和建設的實施指導。積極開展相關培訓,鼓勵科研單位、學協會開展農房設計和建設研究,培養鄉村設計師隊伍。加強農房與村莊建設管理。行政資源整合,綜合執法,簡化監管程序,創新監管方式,明確責任主體,做到有人管、有條件管、有辦法管。建立行之有效的農房與村莊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將監管進一步落到實處。(七)強化散煤治理將帶來更高的健康效益本課題以中國北方省份農村居民部門為研究重點,基于 IMED|TEC 能源系統技
123、術優化模型和 IMED|HEL 健康影響評估模型定量評估了“雙碳”和“強化散煤治理”情景下農村民用散煤治理的室內健康效益,并以貨幣化方法量化了清潔取暖政策在人群健康改善方面的經濟效益。我國農村炊事、取暖需求在中長期呈現下降趨勢,到 2035 年分別比當前水平下降22%和 9%?!半p碳”目標有助于推動炊事和取暖的清潔化和低碳化轉型,LPG 爐灶是炊事轉型的關鍵技術,而清潔煤和天然氣高效利用是取暖轉型的關鍵技術。2035 年,全國農村炊事、取暖技術轉型的平均成本預計分別為 480 億元和 610 億元。同時“雙碳”目標也將帶來較大的健康效益,在 2020 至 2035 年期間累計可將全國農村地區致
124、病例數和致死人數從基準情景的約 1072 萬例和 275 萬人下降到“雙碳”情景的約 975 萬例和 250 萬人,降低致病致死率約 9%。研究表明,“雙碳”目標雖然有助于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強度下降,促使農村居民炊事和取暖技術的升級與改造,但不足以在 2035 年前推動散煤完全淘汰。而在“強化散煤治理”情景中,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區域的散煤和傳統生物質預期于 2035 年內實現清零。如圖 3-6 所示,北方地區十五個省市預測 2020 至 2035 年期間可累計減少總致病例數 221.6 萬例,避免總致死人數 57.4 萬人,是“雙碳”情景相比基準情景減少的致病/致死人數 4.9 倍左右。
125、48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02468致病或致死人數/十萬例致病人數致死人數強化散煤治理情景雙碳情景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圖 3-6 2020-2035 年間“強化散煤治理”相比于“雙碳”轉型情景的 累計致病/致死人數變化49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第四章 政策建議 面向美麗中國和碳中和的長期愿景,散煤治理工作仍需砥礪前行。為此本報告結合散煤治理進度、消費現狀、現實挑戰等,立足當下,綜合提出如下建議:(一)全國范圍內加強工業散煤
126、治理及動態追蹤動態管理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和落后產能清單。與時俱進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升級,適時提高產業門檻,從環保、低碳、綠色發展的角度,對工業企業鍋爐和窯爐等排污設施進行臺賬管理,并加強動態監管。嚴格落實排污許可證制度,構建證后監管技術體系。建立自下而上的企業污染物和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企業需從證后管理、自證守法、信息公開等方面實施污染排放和碳排放的全過程管理,全面提升企業環境和碳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加快構建證后監管技術體系,為燃煤工業鍋爐污染物和碳排放量控制以及散燒煤治理等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和統計信息。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設施的日常管理制度,嚴格落實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27、(GB 13271-2014)中關于 20 蒸噸/小時以上鍋爐安裝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設備的規定,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工業鍋爐、窯爐監管的系統化管理,強化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監督,強化鍋爐、窯爐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培訓,加強第三方專業運營管理。此外,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鍋爐、窯爐環保設施運行費用補貼模式,可參考電廠補貼模式,探索以供熱量為依據的補貼方式,或者一次性工程補貼與供熱量補貼相結合的模式。50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二)統籌構建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體系,將清潔取暖納入其中統籌考慮和依托鄉村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將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規劃,與道路建設、供水設施等統籌規劃
128、,提升農村清潔取暖基礎設施水平。制定農村清潔供熱標準,創造市場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成立能源服務公司,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體系。企業應從分戶實施、各負其責的傳統運營方式,向專業化清潔供暖服務公司轉變,發揮技術優勢、經營優勢,因地制宜開展清潔取暖技術方案選型、系統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一條龍”服務,通過“托管式”合同能源管理、PPP、設備租賃、以租代建等方式,創新清潔取暖市場化投資運營模式,切實解決目前清潔取暖項目中工程質量、運行安全以及維護維修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根據村、鄉鎮、市縣等各級能源服務的特點進行人才培訓和引進,充實農村能源服務和供熱服務的技術力量。建立科學的
129、招標采購、補貼與評估機制。在招標階段,建立專家組評價指標體系,從產品質量、價格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綜合評價,避免低價惡性競爭。在試點經驗基礎上,研究建立清潔取暖領域的企業、技術、材料、設備、售后服務等黑白名單制度,保障清潔取暖能夠選到能力強、質量優、服務好的企業和產品。根據試點情況,及時進行效果追蹤評估,督促和激勵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確?!百|”“量”齊升。此外,強化農村清潔取暖能源供應保障機制。受經濟復蘇電力需求增長以及能源雙控等影響,2021 年能源供應出現階段性緊張,建議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工作,在重點區域大氣監督幫扶中,對天然氣儲氣設施租賃、“壓非保民”應急預案等情況開展指導幫
130、扶,確保應急儲氣能夠落實到位,夯實“壓非保民”應急預案。同時,扎實推進生物質資源加工利用。因地制宜地建立生物質能收集和運輸、分布式加工體系,建立覆蓋農村的清潔能源商品供應體系。(三)建議編制 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技術指南清潔取暖工作應同碳達峰、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統籌銜接、系統推進,推動農村能源結構清潔化、低碳化。建議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加大對清潔取暖的技術指導,編制出臺51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技術指南,基于“十三五”試點城市經驗總結,確定清潔取
131、暖不同技術路線的適用性和經濟性,提出技術路線選擇的針對性建議。首先,在技術指南中,強化可再生能源優先原則,明確可再生能源在清潔取暖中的戰略方向。短期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多種清潔能源取暖路線并存;長期以可再生能源電力為主、其他可再生能源為輔的清潔能源取暖路線。將可再生能源供暖與發電相結合,將可再生能源發展與當地產業發展相結合,系統性解決農村生活和生產用能。指導地方加大可再生能源取暖技術的示范應用,在西北地區開展光伏發電取暖示范項目,在東北地區開展風電取暖示范項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取暖技術應用比例,針對目前尚有爭議的生物質供暖技術,明確發展路徑;針對集中式和分戶式取暖方式,在滿足項目建設條件下,結合
132、鄉村發展規劃,鼓勵優先推進集中式取暖。明確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暖的電價機制,包括取暖用戶余電上網、夜間取暖購電的優惠電價等;提高技術成熟度,包括光儲直柔、風電+蓄熱電鍋爐、光伏+光熱+儲能,以及各類熱源的耦合技術等。其次,明確不同技術路線的適用條件、技術要求、運維服務標準等,根據不同經濟條件的用戶,提供梯級技術清單、多能互補或技術組合型方案,并比較經濟成本、運行費用、功能特點、環保性能等,以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確保不降室溫情況下取暖費用可承受。最后,建議實施清潔取暖關鍵技術攻關,組建技術服務平臺,制定并發布技術推廣目錄。針對農村清潔供熱系統的核心技術問題,如風電和光伏的不穩定性,儲能、儲熱技術,熱負
133、荷調峰技術,極寒天氣熱效率穩定性,低溫供熱,自動化控制等進行攻關研究,實現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建議制定省級清潔取暖技術設備準入標準,加強對清潔取暖設備、特別是分散式取暖設備的準入管理,把能效低、能耗高的設備排除在清潔取暖設備供給之外,確保清潔取暖設備市場良性健康發展。(四)加快落實農村建筑能效提升首先,加強農房和農村建設管理。規范村莊設計與農房設計、建設、使用的行政程序管理,健全農村房屋設計、審批、施工、驗收、使用等全過程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主體,全方位實施職、責、權一體化模式,建立責任追究機制,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實現農村建筑統一科學管理。立足村鎮工程建設實際,積極研
134、究建立符合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特點的監管體制和機制,不斷強化農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監管,將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工作融入村鎮建設管理過程之中,與土地、規劃、產權、質量安全、節能管理為一體,節省監管資源,簡化監管程序,創新監管方式,不斷強化農村地區節能改造施工過程中材料、程序、質量、驗收、能效等監管力度。其次,在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申報文件中,進一步細化農村建筑節能改造的范圍、能效提升目標及相關考核要求。統籌農村地區不同類型建筑節能改造需求,針5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對農村經濟條件薄弱、農房形式單一、分布零散等實際情況,兼顧建筑可持續發展,對各類農房進行現場踏勘和節能診斷,科學設計適合平原、丘
135、陵、山區等地形的平房、瓦房、樓房、聯排農房等建設風格的節能改造模型,推動農村地區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全面發展,加大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規模。堅持建筑節能提升與清潔取暖同步推進,在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過程中,申報時明確同步改造比例和量化目標要求,規范農村能效改造標準,將農村地區節能改造比例納入國家績效考核標準。加強農村建筑能效提升項目監督檢查,確保節能改造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合理確定各項改造技術能效提升貢獻率,通過技術優化組合,實施綜合改造;農房能效提升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準,能效提升總體目標定為“綜合能效提升比率不低于 30%”或“農房能效提升率不低于20%”。再次,因地制宜研發區域差異化的
136、農村建筑節能改造技術方案。針對東北、西北、華北不同地區農村建筑特點,根據農村當地能源稟賦,通過不同技術路徑的優化組合,將分布式光儲直柔系統、生物質能利用、太陽能光熱和新型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廣泛應用到農村建筑節能設計中,從農村節能設計標準、施工驗收標準、節能技術導則等方面,建立健全農村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做到不同類型節能改造項目有據可依。結合農村實際采用適宜的圍護結構保溫技術,做到農房建筑全壽命周期的低碳、節能和環保。加強保溫光伏一體化屋面等新技術研發應用。統籌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改造與光伏綜合應用協同發展,制定協同改造技術方案;加強農村既有建筑能源利用與建筑節能技術綜合推進技術研究,科學確定分氣候
137、區、經濟水平的農村建筑碳中和路徑。同時,促進低成本改造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和推廣農村建筑節能改造適宜技術,特別是針對嚴寒地區農房特點的低成本改造技術方案,開發適合農村特點、低成本、高效率、易實施的建筑節能技術措施。最后,立足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依據不同地區農房保溫狀況和當地經濟發展條件,積極做好財政資金補貼政策管理,提高農房建筑節能改造的財政資金投入的優先級,在國家、省、市各級建立有效的政策工作機制,加大財政資金的傾斜或扶持力度,促進關鍵技術產業化發展。53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五)財政金融兩手發力,提高中央資金帶動作用在
138、補貼政策方面,建議開展清潔取暖運行補貼跟蹤研究,并同步開展運行補貼退坡速度研究,為后續成本分攤機制的建立提供科學支撐。建議在研究基礎上,出臺關于清潔取暖補貼標準的制定導則,提出補貼標準制定的原則、方法、目標、時效、路線(含退坡)等。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將清潔取暖資金作為“保民生”資金予以優先保障,后續中央在確定清潔取暖項目城市時,應進一步加大對地方資金或社會資本投入的保障要求,優先支持中央財政資金對地方社會資本預期帶動作用大的城市。將清潔取暖項目轉變為企業投資項目,借助財政和金融兩個工具支持企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提高項目經濟性。搭建清潔取暖投融資交流平臺。依托生態環境部的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
139、庫,定期舉辦項目交流會或推介會,通過金融措施加大清潔取暖項目的支持力度,降低項目建設投資,吸引社會資本積極主動參與。研究農村清潔取暖改造項目自愿碳減排(CCER)方法學,開發清潔取暖項目參與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項目,推動農村清潔取暖項目開展碳減排認證,通過碳交易的收益彌補部分清潔取暖支出的增長。54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附錄(一)建筑節能案例農村地區常設有雜物間、常年無人居住或不常使用房間等,不像城鎮地區幾乎全屋采暖,不同地區農村取暖房間占比也差異較大。華北地區(以山東省典型城市調研為例),冬季采暖房間面積占農戶建筑面積比例約 60%70%。西北地區(以西北五省典型調研為例),全屋采暖占比僅
140、21%,個別房間采暖占比約 40%,局部位置采暖(如火炕、電熱毯等)占比約 39%。東北地區(以黑龍江典型城市調研為例),主要是采用火炕對臥室取暖,屬于個別房間采暖形式,一般采暖房間面積占農戶建筑面積比例約30%40%。因此,在推進農村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時,應重點考慮對居民主要取暖房間進行改造,達到降低改造成本、降低取暖能耗、改造效益最大化的目標。下面以華北和東北地區典型城市為例,介紹建筑能效提升技術方案情況。典型華北城市華北地區典型農房能效提升,選擇許昌市為代表案例。許昌市位于河南省,也是2021 年河南省唯一入選城市,在清潔取暖工作中,河南省建筑能效提升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也是最早開始
141、編制地方農房建筑能效提升導則的地區。(1)農村建筑現狀分析許昌市既有農房多數采用磚混結構,外墻三面多數為磚墻,朝南一面多數都有飾面層;外窗采用鋁合金單玻,少數仍舊采用木框單玻;屋面多數為鋼筋混凝土屋面板+爐渣層;建筑形式多樣化,有獨棟,也有聯排,以兩層居多。外墻:多為磚混結構,采用 240mm 實心粘土磚,無保溫措施。外窗:多為鋁合金普通單玻窗、塑鋼普通單玻窗木窗框單玻璃,玻璃厚度為 5mm,大部分密封良好。屋面:平屋面,采用 80mm 鋼筋混凝土現澆屋面,現場無保溫及防水措施;坡屋面,以小青瓦居多,無保溫及防水措施。55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142、 Program 附圖 1-1 許昌市典型農村建筑(2)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原則堅持科學實施。遵從改造過程對農戶影響小,改造方案科學合理、施工難度小、改造成本低、易于推廣復制等原則,從技術可靠性、可操作性和經濟性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同時結合當地村莊和農房改造規劃、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條件、傳統做法以及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習慣,在滿足國家、地方標準對能效提升要求前提下,針對農村兩層樓房、一層平房、瓦房、等不同類型建筑,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科學建立建筑改造模型,分別制定農村既有居住建筑能效提升方案。節能診斷現場踏勘56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方案設計實施改造附圖 1-2 許昌市某一層平屋面建筑能效提升方案堅持
143、雙側同推。按照熱源側清潔取暖改造與用戶側建筑能效提升同步推進的原則,熱源側、用戶側雙側同步發力,優選節能高效產品,切實提高用能效率。一方面要優選高效設備,農村積極推廣節能高效的低溫空氣源熱風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強冬季取暖效果;另一方面要做好建筑能效提升工作,“熱源側”取暖能耗明顯下降,從源頭降低用熱需求、取暖成本,切實強化清潔取暖改造效果。熱源側、用戶側雙管齊下同步發力,有效降低取暖運行費用,確保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久”。堅持整村推進。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積極做好清潔取暖建設發動,引導農村地區村兩委及黨員充分發揮帶頭示范作用,首先推廣低溫空氣源熱風機進行熱源側清潔取暖改造,通過熱風
144、機取暖效果,提升居民清潔取暖改造積極性;通過農房建筑節能改造樣板工程,增加農戶使用體驗,提高農民對清潔取暖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堅持統籌推進。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是對建筑物的全面提質過程,改造后房屋外立面整潔美觀,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進一步使得清潔取暖項目獲得村“兩委”和群眾更多的支持;同時,按照“整村推進、打造亮點”的原則,統籌考慮項目建設與“小城鎮建設”、“鄉村振興”、“果樹進村”等相結合,重點鄉鎮、普通農村分別制定整體改造方案,有效利用既有建筑能效條件,積極打造綜合性示范精品項目,達到了“少投入、效果優、出亮點”的效果。通過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既改善了農民居住條件和環境
145、,也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時,農村基礎設施短板逐漸補齊,城鄉環境差距不斷縮短,靚麗了村容也留住了村民。57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 附圖 1-3 許昌某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前后對比圖(3)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技術路線綜合考慮農房結構、建造形式、墻體屋面厚度、窗戶保溫密閉性等節能影響因素,科學制定技術路線。將農村建筑分門別類,合理確定各項改造技術能效提升貢獻率,通過技術優化組合,實施綜合改造,確保改造效果達標。2021 年度清潔取暖探索階段,以重點鄉鎮建筑能效提升改造為基礎,堅持“起點適當提高,技術先進可行,科學引領示范,村民受益明顯,
146、嚴格改造標準”的原則,充分發揮技術引領作用,打造典型建筑示范區,選取典型農房建立計算模型,科學分析建筑能耗,制定農村建筑節能改造模型及能耗分析表,針對各類建筑模型,一戶一策,分別制定節能改造技術方案??偨Y建筑能效提升改造“許昌模式”經驗,打造“用能低碳化、取暖清潔化、投資多元化、監管智能化”的“許昌模式”,在實踐中總結經驗,“雙側匹配、整村推進”是農村清潔取暖的整體技術路線,例如:襄城縣茨溝鄉茨西社區實施過程中充分發動群眾,“前期動員宣傳,中期過程監督,后期滿意問卷”全過程群眾參與,同時,實施低溫空氣源熱風機與能效提升改造同步推進,缺一不可,農戶出 1000 元(建筑能效提升500 元,熱風機
147、 500 元),拉回家一臺四五千元的熱風機,同時加做建筑能效提升,改造舊房變新房,形成了“群眾充分參與、整村全面提升”的“茨溝模式”。強化項目專項技術指導,規范清潔取暖工程建設程序,印發了冬季清潔取暖建筑能效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指導意見等 10 余項技術指導類文件,對項目招標、工程建設、竣工驗收、能效測評、資金管理等提出具體要求,摸索出一套“靠前遴選、規范招標、過程監督、驗收有章、資料完整、測評保障、資金有序撥付”的“全流程”建管模式,全方位保障工程質量,確保項目程序合理、工程建設合規、資金使用合法。58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典型東北城市東北地區典型農房能效提升,選擇遼源市為代表案例。遼源市位于吉
148、林省,也是2021 年吉林省唯一入選城市,遼源市農村建筑能效提升相比熱源清潔化面積比重 58%,相較東北地區其他兩個城市 6%和 46%,遼源市對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工作重視程度更高,改造力度更大。(1)農村建筑現狀分析遼源市農村地區以單層農宅和雙層農宅為主,少部分農房為三層,單層和雙層數量之和占到農宅總量的 90%以上,其中,單層農宅基本可分為磚混結構平屋頂農宅、磚木結構坡屋頂農宅兩種類型,雙層農宅由于建成時間較短,基本上為磚混結構平屋頂農宅。附圖 1-4 遼源市普通農宅現狀圖外墻:多為 370mm 實心黏土 磚墻,大部分外墻為抹面砂漿,極少數有飾面磚,基本無保溫。外窗:普遍為雙層玻璃塑鋼窗。屋
149、 面:屋 頂 以 磚 瓦 屋 面 為 主,大 多 數 農 戶 在 木 屋 架 屋 面 吊 頂 內 鋪 灑 約20mm30mm 厚木屑。根據居住建筑節能檢測標準(JGJ/T 132-2009),對遼源市農村開展農房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現場調研,外墻平均傳熱系數約為 1.4W/(m2K),遠高于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T50824-2013)要求的嚴寒地區外墻傳熱系數限值 0.5W/(m2K)。以下為部分農戶建筑節能抽樣調研數據表:59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附表 1-1:遼源市部分農戶建筑節能調研情況表樓棟外墻結構外表面
150、溫度()內表面溫度()平均熱流傳熱系數(W/m2mv)外墻平均傳熱系數W/(m2K)安恕鎮農戶1磚砌體370mm-7.83.413.21.00安恕鎮農戶2磚砌體370mm-0.33.27.81.68安恕鎮農戶3磚砌體370mm-3.6-0.25.21.25泉太鎮農戶1磚砌體370mm-5.66.729.21.75泉太鎮農戶2磚砌體370mm2.310.514.81.42白泉鎮農戶1磚砌體370mm-7.25.617.61.14白泉鎮農戶2磚砌體370mm-2.56.015.71.44(2)農房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路線A.節能優先,推廣定制化的節能改造在清潔取暖項目實施過程中,遼源市始終秉承既要“清
151、潔供”、也要“節約用”的基本原則。特別是農村地區,農宅的耗熱量較城市節能建筑的熱耗要高兩三倍,如果不進行建筑節能改造,即便熱源清潔了,但熱源消耗依舊大,也只是“高能低用”,提高了供熱成本,農民很難承受得起,未來返煤的隱患較大。為此,遼源市在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編制時,確定了“1+1”農房保溫+熱源清潔化改造的改造模式,按照節能優先、低成本、覆蓋廣的原則,在農村地區因戶施策,進行“實用改造”,采取經濟、實用的方式,對農戶的常住房間外墻、門窗等關鍵區域進行節能改造,實現農村真正的“屋暖炕熱”。B.精簡流程,試點探索農房改造的“東豐模式”由于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基礎差,用戶多且分散,僅利用有限的資金推動
152、廣大農戶實施建筑節能改造難度較大。為此,遼源市東豐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地制宜,參照了此前吉林省“危房改造”的成功經驗,試點探索農村建筑節能改造的“東豐模式”。采用“個人申請+集體評議+鄉鎮審核+農戶實施+鄉鎮監管+政府驗收+補貼發放+檔案管理”的全流程管理模式,符合農戶自愿改造、按需改造原則,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同時加快了項目進度,東豐縣目前累計完成 160 萬平方米農村建筑節能改造,超額完成 2021 年度指標。60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C.政府引導+農戶參與,合力推動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在農村清潔取暖的推進過程中,常常因為資金短缺,導致農村建筑節能項目難以推進或覆蓋面較小??紤]遼源市建筑節能
153、現狀、農民經濟收入水平、建材及人工改造費用等,確定農村建筑節能改造標準為 80 元/平方米,其中政府補貼約 65.6 元/平方米(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補貼 52%,地方財政資金補貼 30%),在確保普通農戶保溫效果的基礎上,個別超出補貼標準的費用由用戶承擔。通過政策引導和財政補貼,在農村中廣泛宣傳,力爭做到“應改盡改”,基本完成農村非節能且有改造價值的建筑節能改造,實現農房綜合能效提升 30%以上,大大提升農民冬季供暖質量,也減少了清潔能源的浪費。(3)建筑能效提升典型技術方案對于遼源地區,農宅建筑節能改造工作主要以房屋保溫性能較差,仍具備至少 20年使用年限的農房為主,同時對農宅的空置房
154、,和計劃通過城鎮化上樓的農房進行統計,避免改而不用,造成資金浪費。下面為遼源農宅典型平面圖:附圖 1-5 遼源市農宅典型平面圖普通農村房屋布局一般中間為走廊,在兩邊的房間處分別布置灶臺,兼具炊事及采暖的雙重作用;房間的北向做成餐廳或儲物間使用,可存放炊事用品及雜物,兼具用餐功能。每個南向臥室里設置火坑,在冬季的白天不僅可以利用太陽的輻射加熱房間,而且做飯及生火的剩余熱能也可以用來輔助供暖。但大部分老舊的農宅由于建設年代久遠,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差,冬季室內溫度較低。遼源市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經濟條件和百姓意愿,拒絕盲目追求高保溫效果,避免出現政府和用戶無法承受的經濟負擔。按照“因地制宜、
155、試點示范、尊重61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民意、注重實效”的原則,農房的節能改造要以用戶經濟承受能力為前提,兼顧施工可操作性強和節能率高的要求。在改造提升方案上,主要是以外墻為主,兼顧外窗。由于農村地區各戶農宅的建筑面積差異較大,改造成本差異大,因此考慮在保障節能、舒適的前提下,應當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利用有效性,并針對不同的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針對典型農戶,提出兩種不同改造提升技術方案。(見表 2)附表 1-2:農宅能效提升技術方案項目方案編號改造措施改造前單位面積年耗能(kWh/m2年)改造后單位面積能耗(kWh/m2年)節能效
156、果典型農戶(78.5m2)方案1四面外墻70mmEPS板56.0538.6約31%方案2東、西、北面三面外墻貼70mmEPS板改造+外窗保溫39.18約30%(4)實施成效及展望建議A.實施成效:遼源市通過冬季清潔取暖項目,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建筑節能改造模式,截至 2022 年 8 月,全市已完成農村建筑節能改造 227.4 萬平方米、2.64 萬戶,超額完成 2021 年度績效任務量。通過實施農村建筑節能改造項目,預計遼源市共節約標煤約 2.3 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6.1 萬噸,農房保溫效果提升明顯,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善,農民清潔取暖滿意度和幸福感大大提升。附圖 1-6
157、 遼源農村建筑節能改造實施效果6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B.展望建議:農村清潔取暖一直以來欠賬嚴重,尤其在農村建筑節能改造方面,由于改造用戶多、覆蓋面廣,需要投入大量專項資金,且大部分地區農村房屋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等基礎數據統計不全,因此在清潔取暖項目試點時,往往不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但是,從清潔取暖、散煤治理及碳減排的全過程來看,建筑節能改造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建筑節能的外墻保溫改造后使用壽命可長達 25 年,而煤改氣、煤改電等供熱產品的使用壽命通常僅為 10 年左右,甚至常常因為運行成本過高或技術升級淘汰,幾年后不可持續而導致農民“返煤”。因此,不管從清潔取暖的技術選擇還是可持續運營
158、來看,建議各地在推進農村清潔取暖項目時應當加大農房改造的資金投入,在優先做好節能保溫的同時,穩步推進熱源清潔化改造。(二)可再生能源供暖案例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案例13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技術路線圖和秸稈直燃鍋爐系統原理結構圖如圖所示。籽料收獲運輸堆貯秸稈撿拾打捆集中供暖灰分還田利用直燃鍋爐系統安裝 附圖 2-1 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技術路線圖 13 本案例信息為課題組調研獲得。63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 附圖 2-2 秸稈直燃鍋爐系統原理結構圖采用北方清潔能源專業合作社供應原料,收集半徑為 20km。原料打成方包或者圓包,如附
159、圖 2-3 所示,由合作社統一送至秸稈用戶處。通過合作社,不僅保證了原料的穩定性和質量,同時合作社可以實現盈利,提供當地就業機會。附圖 2-3 打成圓包和方包的秸稈2020 年,秸稈直燃鍋爐熱效率可達到 80%以上,與同等噸位的燃煤鍋爐相當。該類鍋爐屬于常壓鍋爐,不存在爆炸隱患。由于秸稈含硫量低,燃燒后對爐體和排煙系統腐蝕性小,該類鍋爐壽命可達 20 年左右。秸稈打捆直燃鍋爐基本分為連續進料和間歇進料兩種類型。64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連續進料型鍋爐主要以小方捆、大圓捆為燃料,采取自動持續填料燃燒方式。爐內強制干燥,對水分、土含量要求較低,含水量 35%以下和含土量 35%以下的捆狀秸稈都可以
160、直接燃燒。該類鍋爐具有破焦爐排,同時焦油可在爐內動態燃燒,排渣方便穩定。采用湍球塔雙極除塵脫氮,大氣污染物含量低。缺點是較費人力、電力。間歇進料型鍋爐以大圓捆為燃料,采取間歇進料、間歇性燃燒(可二次氣化燃燒)、持續供暖的方式,填料一次可燃用 3-4 小時,并根據氣溫日進料 3-4 次。該類鍋爐由水箱溫度自動控制進風量,從而實現對燃燒速度的控制。當水箱溫度達到設定值以后進風停止,處于悶爐狀態;當水箱溫度下降到一定數值后,自動開啟風洞調節閥,燃料再次燃燒。該類鍋爐人力成本較連續進料型低,但供暖面積有局限性;燃料多元化,燃用林業三剩物、農業三剩物、可拾性垃圾均可;對燃料含水率要求在 20%以下。在生
161、物質鍋爐成型燃料供熱的基礎上,采用秸稈打捆直燃,繞開了秸稈成型環節,節省了成本,提高了項目的經濟性。秸稈打捆直燃鍋爐的運行,需要提供穩定的燃料保障,由于農村合作社有運輸的拖拉機和運輸車輛,無需另外購置秸稈運輸車輛,單一購買打包設備。降低參與門檻,大量農民、合作社都可以參與到秸稈綜合利用中來,同時也降低了合作社投資成本。使合作社農民農閑期間,通過秸稈收集與運輸帶來效益,就近解決能源,就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使秸稈從廢棄物轉變低成本能源,助力精準扶貧。同時又可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以鐵嶺縣新臺子鎮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試點為例,安裝 1 臺 10 噸位連續進料專用鍋爐,供暖面積為 7.3 萬平
162、方米,供暖周期 5 個月。其經濟性對比見下表。附表 2-1:新臺子鎮秸稈打捆直燃供暖與燃煤供暖成本對比項 目燃煤供暖秸稈打捆直燃供暖燃料價格(元/噸)550 260燃料用量(噸)23504060燃料成本(萬元)129106人工費(萬元)48鍋爐電費(萬元)1518供暖成本合計(萬元)148132資料來源:企業提供。從上表可以看出,供暖周期內,燃煤鍋爐供熱總成本比秸稈打捆直燃供暖高 16 萬元。項目供暖面積為 7.3 萬平方米,則燃煤鍋爐供熱成本約為 20 元/m2,秸稈打捆直燃供熱系統的供熱成本約為 18 元/m2,比燃煤鍋爐供熱低 10%,具有較好的經濟性。65Climate Change
163、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秦皇島“光熱+生物質”采暖項目采暖案例14(1)項目基本情況隨著大氣霧霾治理要求提高,村鎮建筑供熱面臨燃煤供暖污染較大的問題。為治理散煤燃燒、提高全市空氣質量與人民采暖質量,打造良好舒適的熱環境。村鎮“熱源側”清潔化改造應因地制宜推廣淺層地熱能、空氣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多能源互補應用的新型取暖模式。秦皇島市主推“光熱+”清潔供暖改造,根據重點區域地理條件、電網燃氣管網等敷設情況,注重改造成效,宜電則電、宜熱則熱,選擇“光熱+生物質”、“光熱+電”等不同清潔供暖方式。華業陽光在秦皇島的光熱+生物質項目共進行了 120
164、0 余戶,其中海港區繆莊,西田家溝和新周莊安裝 500 余戶,昌黎縣新集鎮尖角一村二村 600 余戶。用戶的戶均面積(非采暖面積),其采暖面積控制在一間臥室一個客廳的范圍大概 30-40 m2。屬于典型的戶用小面積采暖多能互補采暖系統。(2)系統結構及原理 附圖 2-4 系統安裝原理示意圖其設計理念為充分發揮多能互補的優勢,由于該系統屬于多能互補系統,各種能源有相應的優劣性,如太陽能綠色環保無污染、但是較分散、不穩定等;生物質能源環保高效、但是相對熱值較低、價格高。優先使用太陽能熱源為屋內供熱、當太陽能熱源不能夠為屋內提供持續熱源時,應使用爐具提供熱量,使用戶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高的采暖體驗。1
165、4 項目內容選自 全國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匯編。66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3)系統運行情況為了了解項目的實際運行效果,建立遠程數據監控平臺,太陽能集熱器側超聲熱量表、生物質鍋爐側超聲熱量表、室內外溫度與濕度、室外風速、太陽能輻射強度等用戶側系統運行參數實時遠程上傳云端監控平臺,通過平臺下載數據,對歷史測試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算系統太陽能保證率、太陽能供熱量、太陽能集熱效率、生物質供熱量、水箱散熱情況等基本參數以評估系統運行效果。測試期間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曲線圖如下圖所示,可知住戶室內溫度在測試周期內基本高于 16,供暖效果能達到國家規定,達到預期效果。且室內溫度隨室外溫度變化不大,說明“太
166、陽能+生物質”供暖系統基本可以滿足用戶的用暖需求。附圖 2-5 系統運行效果圖2021 年 1 月 8 日至 2021 年 4 月 5 日,室外平均溫度為 1.71,室內平均溫度為20.88,平均太陽能總輻射強度為 16.03MJ/m,太陽能平均保證率為 46.20%,太陽能集熱器集熱效率 43.50%,太陽能日平均得熱量為 84.16MJ,生物質日平均供熱量為103.50MJ。(4)社會經濟效益分析根據上面測試期間數據推算,采暖季日平均生物質供熱量約為 122.40MJ,日平均太陽能供熱量約為77.91MJ,系統日平均供熱量約為200.31MJ,相當于每日減少9.76kg 的標準煤燃燒。根據
167、檢測數據與生物質熱值,生物質鍋爐效率等推算可得,采暖季共消耗生物質 1563.28kg(生物質燃料質量有差異,會有一定誤差),該農戶生物質燃料所需費用約為 1406.95 元。67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太陽能作為一種資源豐富的清潔能源,考慮到太陽能取暖存在“間歇性”問題,將太陽能集熱器與生物質鍋爐聯合運行,確保用戶冬季采暖需求。其中,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是可轉化成替代常規化石燃料的可再生碳源。生物質能作為綠色可再生能源具有總量豐富、分布廣泛、污染低等特點,特別適合農村地區收集使用。在農村地區大規模使用“太陽
168、能+生物質”供暖系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氣體的排放,有著較好的環境效益。太陽能采暖系統雖然初期投資較大,但在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環境保護、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及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太陽能采暖系統作為一項新能源利用技術,符合國家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有利于國家整體能源結構的調整。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太陽能采暖作為新民居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對于改善廣大農民居住生活條件、提高農民對新能源的利用意識等方面能起到積極作用。從長遠看,隨著常規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及污染治理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太陽能采暖系統的社會及經濟效益會更加明顯。(5)典型經驗與做法秦皇島“太陽能+生物質”清潔取
169、暖系統的供暖項目,主要技術優勢有:所使用“太陽能+生物質”清潔取暖系統取暖效果良好,室溫水平較高,且天氣寒冷時室內溫度仍能維持在較高水平,室溫基本穩定,熱舒適性較好。布置的太陽能集熱管較多,太陽能集熱量也大,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太陽能,節省了傳統能源的消耗。使用“太陽能+生物質”清潔取暖系統,能大量減少碳排放,對節能減排,打贏藍天保衛戰有重要意義。目前已實施的太陽能采暖系統具有較高社會效益,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存在著投資相對較高、回收期較長的缺點,單純靠市場推廣存在著相當的難度。目前太陽能采暖雖然已有一定的市場,但絕大部分均為新農村建設工程,屬政府試點推廣補助項目;若無政府補助
170、情況下,市場推廣將很難進行。農村住宅太陽能采暖工作的實施,將極大地改善農村住宅的居住條件,同時達到解決農村用能、調整能源結構的目的。與此同時,隨著太陽能采暖的工作推進,在居住條件改善的同時,將極大地拉動農村的旅游及相關產業鏈經濟、改善農村的文化面貌。太陽能采暖成為解決農村能源問題、調整農村能源結構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6)問題和建議 根據目前的建設情況,提出如下建議:(1)用戶對生物質燃料價格過高這一問題反映強烈,購入生物質燃料價格 900-1200 元不等,質量也參差不齊,希望政府在燃料方面給予一定支持;(2)針對終端用戶、生產廠商制訂更加完善、合理的鼓勵和支持政策,以促進太陽68氣候變化與
171、能源轉型項目能采暖行業及市場的良性發展;(3)選擇有代表性的農村,如旅游區或待開發的旅游區域等作為推廣示范的試點,建設太陽能采暖與生物質能等多種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工程,以探索新農村建設中合理的能源建設模式,為農村能源結構建設積累經驗。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扶貧異地搬遷中深層地巖換熱供暖項目15(1)項目基本情況項目位置:河北省邯鄲市魏縣沙口集鄉賀翔社區供熱面積:25 萬平方米 住宅結構:多棟高層+多棟二層小樓 技術采用:8 口 2000 米縱深、只取熱不取水的深層地巖換熱井 供熱起始:自 2018 年 11 月供暖季起 項目模式:國家開發銀行出資、柯瑞斯新能源 EPC 總包實施(2)供熱布局 附圖
172、2-6 供熱布局示意圖如上圖所示,圖中黃色原點所在位置為 8 口中深層換熱井的位置,每口之間間隔 50米距離。熱井成井后整體封入地下,不占任何地面空間,該部分區域現在已建設成市民廣場。圖中紅色方框區域為落成能源站的位置,該能源站僅占地 350 平方米左右,用以供應整體 25 萬平方米的采暖需求。15 項目內容選自 全國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匯編。69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3)系統分析 項目實際實施周期兩個半月、滿足近 25 萬平方米清潔取暖;總項目額 4365 萬元,8 口深層熱井換熱聯供,該項目單口效力近 30000 平方米
173、;熱井換熱溫度 45-50,井底溫度 80-85;2019、2020 供熱季,運行成本僅 5-6 元/平方米;EPC 模式,柯瑞斯提供全面的整體解決方案,自主知識產權供熱技術及設備制造;專業技術團隊、鉆探團隊,十項實施標準嚴格把控;365 天 24 小時不間斷遠程能源中心監控(可遠程控制);全自動化控制、無人值守;(4)運行效果與數據溫度數據。供暖系統為全自動化控制,根據用戶端室內的數據采集點的溫度反饋和室外天氣溫度采集點反饋,自動調整系統運行狀況。通過對流量、流速、壓力及機組設定的自動調整,使用戶室內始終保持在 22+/-1的舒適溫度范圍內(若需更高溫度可調整系統設定)。圖中溫度范圍自供暖期
174、開始(11 月 15 日)至供暖期結束(3 月 15 日),溫度數據為當月平均數據。成本數據。成本單位為供暖季內 4 個月期限,每平方米的供暖費用。該部分費用通過能源站電表數據采集實測,主要消耗來源為系統內循環泵、熱泵機組、電控系統。供暖季平均成本在 5-6 元/平方米/供暖季。附圖 2-7 供暖效果與成本70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5)項目總結該項目通過采用中深層地巖換熱系統為 25 萬平方米的易地搬遷扶貧示范項目的居民提供低成本的清潔供暖。為扶貧資金節省初期 3000-4000 萬元投資,為當地政府在后期使用成本方面(對比集中供熱)每年節省 300-350 萬元。保護生態環境,百分之百零污
175、染、零排放,為貧困縣人民提供真正用得起的低成本清潔供暖,同時為貧困縣政府每年持續帶來收益。該項目為國家扶貧辦示范性項目,同時在大面積清潔供暖領域也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該項目的中深層地巖換熱系統經歷了各級領導及專家的數十次考察,獲得一致的認可和肯定,并以此項目作為示范樣板在各地進行推廣。國家電投繁峙風電清潔能源供暖項目16(1)項目基本情況國家電投繁峙縣 20 萬千瓦風電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分兩期建設,配套建設 40 萬平方米電采暖供熱站。兩期項目分別于 2017 年、2018 年取得核準,2020 年 12 月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在風電場未投運、取暖費未明確的情況下,為保障民生,繁峙供熱站于201
176、9 年 7 月開工建設,當年年底建成投運,并已順利完成兩個供熱季的供暖任務。供熱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大營鎮大營村,總投資約 8000 萬元,占地面積6400 平方米,主要利用電網低谷時段電量進行蓄熱,向繁峙縣大營鎮區域建筑物進行供熱,最大供熱能力 40 萬平方米。目前已供面積約 15 萬平方米,包括居民用戶、養老院、中小學、綜合市場、政府辦公樓及宿舍、派出所和交警隊,其中居民用戶 1000余戶。(2)技術路線國家電投大營供熱站主要包括電蓄熱鍋爐、換熱系統、變配電系統,現已建成 2 臺單機 9 兆瓦的固體氧化鎂磚高溫蓄熱電鍋爐,每臺鍋爐自帶 6 臺額定功率為 12.5 千瓦循環風機,以及 2
177、 臺換熱器,設置 2 臺熱網循環水升壓泵,最大供熱能力為 40 萬平方米。供熱站采用能源跟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的緊密結合,形成具有產業特色的“云端、源端、末端一體化智慧供暖系統,是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及復合閉環反饋等前沿技術的綜合應用。突出特點主要有:一是本項目采用固體電蓄熱鍋爐,該鍋爐體積小,占地面積少,廠房小,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二是電蓄熱鍋爐為純電阻加熱,可設置谷電期自動加熱,用時可在任意時段和溫度放熱,大大減少現場運維人員;三是電蓄熱鍋爐蓄熱材料為熔點 2800的高溫固定合金蓄熱材料,具有體積小、蓄熱能力強、性能穩定等優點,可連續長時間運行免維護,反復加熱中不會產生粉化,安全風險較
178、低;四是該項目主要利用夜間電網低谷期電價時段的電力,同時進行制熱、蓄熱和供熱,蓄熱部分滿足全天谷16 項目內容選自 全國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匯編。71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電之外時段持續供熱的需求,有效實現清潔能源的“空間轉移”和“時間轉移”;五是采用互聯網云數據平臺,實現遠程監控、數據分析、開放兼容;六是采用高精傳感器、精準執行器、遠程操作器,實現全網聯動;七是采用系統熱記憶,實現自學習、自適應、自矯正;八是根據室溫、氣溫、光照、風雪、人體感應、用能需求閉環反饋存蓄熱量,按需供能。(3)運營測算 國家電投大營供熱站全部建成后
179、,主要利用夜間電網低谷電力,進行制熱、蓄熱和供熱,滿足全天持續供暖的要求。采暖季消耗電量約 5000 萬千瓦時,其中可以利用電網谷段電量約 4500 萬千瓦時,占整個采暖期用電量的 90%。用電量約 500 萬千瓦時,參考山西省大工業電價(谷段 0.2755 元 kWh、平段0.4730 元 kWh、峰段 0.6853 元 kWh),電費約 1956.25 萬元,其中包含容量電費 480 萬元,度電電價約 0.39125 元 kW,正常收取供暖費并扣除運營成本后,年虧損約 1680 萬元。2020-2021 年度,供熱站用電量 1900 萬千瓦時,運營費用(含電費)約 1000 萬元。(4)項
180、目意義 安全效益。項目充分利用“2 毛錢”谷電供熱替代燃煤供熱,有力提高能源利用安全水平,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重要舉措。調峰效益。供熱站首先重點利用低谷時期的富余風電,有效實現了電網削峰填谷,緩解高峰供電壓力,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空間,為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新的途徑。環保效益。項目采用風電供暖,替代區域燃煤小鍋爐,減少了散煤的利用,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供熱站、風電場每年可節約標煤 14 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 150 噸、碳氧化合物 140.3 噸。民生效益。項目建成后解決了繁峙縣大營鎮群眾的冬季供暖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可以享受到綠色能源
181、帶來的光和熱,起到廣泛的民生效益。示范效應。項目作為山西首批風電供暖示范項目,促進了清潔能源的綜合使用,擴大了風電項目產業鏈,是山西省能源轉型發展的有益探索和良好實踐,為當地政府“爭當清潔能源排頭兵”做出積極貢獻,將起到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5)典型經驗和做法 風電清潔供暖對于提高北方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消納風電能力,緩解北方地區冬季供暖期電力負荷低谷時段風電并網運行困難,替代現有的燃煤小鍋爐,解決分散建筑區域及熱力管網或天然氣管網難以到達的區域的供熱需求,促進能源利用清潔化,減少化石能源低效燃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北方地區冬季大氣環境質量意義重大。突出特點主要有:一是本項目采用固體電蓄熱鍋爐,該
182、鍋爐體積小,占地面積少,7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廠房小,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二是電蓄熱鍋爐為純電阻加熱,可設置谷電期自動加熱,用時可在任意時段和溫度放熱,大大減少現場運維人員;三是電蓄熱鍋爐蓄熱材料為熔點 2800的高溫固定合金蓄熱材料,具有體積小、蓄熱能力強、性能穩定等優點,可連續長時間運行免維護,反復加熱中不會產生粉化,安全風險較低;四是該項目主要利用夜間電網低谷期電價時段的電力,同時進行制熱、蓄熱和供熱,蓄熱部分滿足全天谷電之外時段持續供熱的需求,有效實現清潔能源的“空間轉移”和“時間轉移”;五是采用互聯網云數據平臺,實現遠程監控、數據分析、開放兼容;六是采用高精傳感器、精準執行器、遠程
183、操作器,實現全網聯動;七是采用系統熱記憶,實現自學習、自適應、自矯正;八是根據室溫、氣溫、光照、風雪、人體感應、用能需求閉環反饋存蓄熱量,按需供能。(6)問題和建議 建議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實現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縮小項目與一般風電的盈利差距,不斷釋放示范效應。建議將風電供暖項目盡快列入“煤改電”目錄,可降低供熱站用電成本,可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用戶電價上漲,且因現貨期間零售用戶 24 小時電價統一,供熱站根據用熱特點調整至早晚高峰時段,不僅放棄了鍋爐自身的優勢,而且給電網造成壓力。建議同意供熱站以正當理由退出電力交易市場,恢復目錄電價,則可進一步降低供熱站虧損,提高清潔能源供暖示范效應。費縣太
184、陽能清潔供熱供暖與高效溫室一體化示范項目17(1)項目基本情況為探索農村居民和溫室清潔供暖新模式,降低農業生產生活清潔供暖成本,提高農作物產品產量和品質,打造鄉村振興新模式,費縣建設了太陽能清潔供熱供暖與高效溫室一體化示范項目。該示范項目坐落于費縣胡陽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 500 噸太陽能跨季集熱蓄熱系統、供熱供暖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霧化降溫系統、在線計量監測系統、保溫系統等。示范項目總占地面積 5000 平方米,采用了二十多項新技術,年產熱水 6000 噸/畝,可為 5000 平方米大棚或者 1000 平方米建筑進行供熱供暖,年可節能 50 噸標準煤,減少燃煤消耗 70 噸標煤,減排二氧化
185、碳 130 噸。(2)技術路線及工藝流程結合縣里的氣候環境條件和項目目標,將太陽能集熱蓄熱供熱系統與高效溫室系統一體化,建設太陽能清潔供熱供暖與高效溫室一體化系統,其中跨季蓄集的熱能可用17 項目內容選自 全國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匯編。73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于周邊用戶(包括農戶、溫室大棚等)供熱供暖和農業生產,高效溫室系統用于生產優質果蔬,在滿足作物高效生長的同時,對外凈輸出清潔能源,實現零碳排放和零污染物排放。附圖 2-8 技術路徑示意圖該系統主要技術指標如下:太陽能年綜合利用效率不低于 40%(其中冬季不低于30%),
186、跨季蓄熱效率不低于 70%,太陽能保證率不低于 90%;年輸出清潔能源 50 噸標準煤/畝,輸出清潔能源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 130 噸/畝。(3)項目運行情況截至目前,示范項目運行良好,為 1600 平方米大棚和農戶住宅進行供熱供暖,經受住了 2020 年冬季歷史性寒潮的考驗。整個冬季大棚室溫不低于 12,冬季棚內種植的夏季作物生長良好,農產品品質顯著改善;農戶住宅室溫不低于 14,受到供暖農戶的好評。從運行成本看,在農村建筑供暖負荷是城鎮建筑 2 至 3 倍的情況下,實現農戶供暖成本約 20 元/平方米,農戶供暖成本僅 1200 元/戶左右(按 60 平方米),低于城鎮集中供暖。(4)技術運
187、營模式采用企業托管的模式,示范項目由北京中柏能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自行運營管理,統一供暖,顯著減少政府和農戶供暖管理壓力,整個冬季不間斷供暖,顯著提高農戶獲得感。系統沒有污染物排放,沒有爆炸起火風險,不用擔心階段性氣荒或電力供應緊張等能源保障與安全問題。74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5)項目效益 該新型清潔供熱供暖系統與燃氣鍋爐、空氣能、電暖器、現有太陽能+輔助系統等清潔供熱供暖方式相比,在節能環保、安全和經濟性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經濟效益。從運行成本看,大棚和農戶住宅供暖運行成本比天然氣或空氣源熱泵下降 50%以上,農戶供暖成本僅 1200 元/戶左右(按 60 平方米),與散煤接近,每年可為
188、政府和農戶節約清潔供暖運行費用 2000-3000 元/戶,為低成本清潔能源替代農村供暖散煤提供了新的路徑。社會效益。一是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該示范項目采用高效太陽能供熱供暖與設施農業一體化系統,推進太陽能清潔供暖和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為低成本實現北方地區農戶和溫室清潔供熱供暖提供了新的路徑,可協同推進冬季清潔供暖、碳達峰碳中和、大氣污染防治、鄉村振興,打造鄉村清潔供暖+產業發展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和可推廣的新樣板。二是拓寬了太陽能利用范圍。將太陽能與高效溫室一體化,可以解決太陽能能量密度低、占地面積大、影響作物生長的難題,為太陽能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新的路徑。三是促進就業、提高收入。本項目規?;?/p>
189、應用后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就業,就業人員人均收入達 5-6 萬元/年,起到產業致富的典范作用。生態效益。一是節約能源資源。該系統利用太陽能供熱供暖,年產熱水 6000 噸/畝,可為 5000 平方米大棚或 1000 平方米建筑進行供熱供暖,年節能 50 噸標準煤/畝,比天然氣、熱泵系統等方式供暖節能 80%左右。二是污染物零排放。新型系統年節能 50 噸標準煤/畝,相當于減少燃煤消耗 70 噸/畝,實現污染物零排放,將有力促進大氣污染防治。三是有利于促進碳達峰碳中和。新型系統對外凈輸出清潔能源,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130 噸/畝,為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新的路徑。(6)典型經驗和做法 成功
190、的經驗和做法。一是創造性地將太陽能與高效溫室一體化設計與應用,可協同推進冬季清潔供暖、碳達峰碳中和、大氣污染防治、鄉村振興,打造清潔供暖+產業發展新模式,為低成本實現北方地區清潔供熱供暖提供了新的路徑。二是農戶清潔供暖采用企業托管的模式,統一供暖,顯著減少政府和農戶供暖管理壓力,整個冬季不間斷供暖,顯著提高農戶獲得感。三是系統沒有污染物排放,沒有爆炸起火風險,不用擔心階段性氣荒或電力供應緊張等能源保障與安全問題。四是通過高效利用太陽能,可降低居民供暖成本,每戶約 1200 元/季,與散煤相當,受到農戶好評。(7)問題和建議存在的問題。一是該系統屬于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融合,創新程度較高,短期
191、內難以被接受。二是新系統應用涉及能源、農業等多個部門,需要跨部門協調。三是該系統同步建設高效溫室系統,初始投資偏高。四是清潔供暖尚未有國家財政支持資金,清潔供暖改造負擔較重。有關建議。一是建議國家和省政府將該新技術、新系統、新模式納入清潔供暖推廣范圍,促進示范項目推廣應用。二是建議國家和省政府加大對臨沂市清潔供暖資金支持力度。75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Transition Program北京市房山區農戶“煤改空氣源熱泵”項目18(1)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三岔村農戶“煤改空氣源熱泵”項目房屋情況:采暖面積約為 126m2。北墻厚 370mm,東
192、、西、南面墻厚 240mm,采暖末端設備為鋼制散熱器系統。建筑節能:于 2014 年進行外墻保溫改造 50mm。冬季供暖設計:設計室內溫度 18 2;供水溫度 48,回水溫度 43施工單位:佛山歐思丹熱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時間:2015 年 10 月(2)技術路線及工藝流程本設計是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和建筑進行計算后,對某一房間或空間內的溫度、濕度、潔凈度和空氣流動速度等進行調節與控制,從而為用戶創造安全環保、舒適節能的和諧環境。經熱負荷計算可知該建筑冬季散熱器采暖總熱負荷為 9.27kW,以上設計能滿足用戶需求。對照 KFXFC-018SI 參數,A-12W48 時,機組制熱量為 9.9kW/h
193、。冬季供暖選型:9.27kW9.9kW1 臺該用戶反饋增加緩沖水箱相當于系統能量儲存增加,系統溫度變化平穩,主機的啟停次數自然降低了,使用壽命延長,還解決了管道存留氣體的問題。附圖 2-9 制熱能力曲線及制熱能效曲線18 http:/ 76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 附圖 2-10 空氣源熱泵采暖系統圖(3)項目效果 節能。超低溫環境下改善制熱量 COP 達 200%以上,并且運行成本相對電鍋爐可節約 75%以上,相對燃氣鍋爐可節約 50%以上,相對燃煤鍋爐可節約 30%以上,是未來家庭供暖的首選方案。環保。替代鍋爐燃煤采暖,減少污染,減少霧霾產生及二氧化碳排放。舒適。與普通空調制熱相比,散熱均勻,無熱風直接吹到人體,不會輕易帶走皮膚表層水分,室內舒適又不易有干燥感。安全可靠。與一般采暖設備比較大大降低了運行費用,同時也避免了采用燃氣或電采暖設備等引起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