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G技術大會:2024年面向6G的聯盟網絡體系架構白皮書(35頁).pdf

編號:160216 PDF  PPTX 35頁 4.89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全球6G技術大會:2024年面向6G的聯盟網絡體系架構白皮書(35頁).pdf

1、1/34目錄目錄摘要.2本白皮書所涉主要名詞注釋.3一、面向 6G 的網絡新生態理念.41.6G 生態價值要素.42.6G 生態融合趨勢.53.聯盟網絡生態構想.6二、聯盟網絡典型場景和應用.81.典型場景.82.典型應用和服務.93.新型商業模式構想.10三、聯盟網絡設計理念.121.網絡自主.122.服務關系靈活化.123.分布式協同和共享.134.多方可信與安全隱私.135.智能化自動運行.14四、聯盟網絡體系架構.151.體系架構概述.152.主體網絡層.153.互聯互通層.164.聯盟應用層.185.聯盟權益管控.186.聯盟可信保障.18五、相關關鍵技術.201.自主數字身份.20

2、2.分布式服務管理.223.權益管理.244.多方共識可信.255.AI 賦能網絡自智.276.其他技術.27六、總結與展望.32白皮書中所涉英文縮寫表.332/34摘要摘要隨著 5G 網絡的全面建設和應用,移動通信網絡已經在眾多民生和垂直行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6G 將在 5G 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與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更深層次融合,實現從為終端用戶服務為主,轉向為全產業生態的服務。6G 新網絡將成為 ODICT 技術融合的綜合平臺,覆蓋空天地一體和通感算智信等業務服務。在未來多元化的新價值驅動下,各行業原有的商業運營模式將不斷經歷重塑和試驗性

3、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態需求。這將促進生態體系的重組和更新迭代,最終形成融合革新的生態體系。傳統的“中心化”和“通用性”的網絡設計和運行范式將難以滿足未來生態體系的各種需求。本白皮書提出“聯盟網絡”體系生態,是一種通過多個網絡的協作實現資源和服務的流通的體系架構,由多個主體網絡組成,其參與主體可以是個人、家庭、政企、運營商等,各主體通過聯盟網絡實現多方共識信任和權益保障,從而使得主體網絡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和服務的靈活共享和交易。本白皮書主要由六部分組成,分別為網絡新生態理念、典型場景和應用、設計理念、體系架構、相關關鍵技術和總結展望。第一章從 6G 生態的價值要素及融合趨勢出發,提出聯盟網絡的

4、生態構想。第二章從個人及家庭網絡、政企及行業網絡和空天地一體化網絡三個典型應用場景,對聯盟網絡的典型應用及收益和潛在新型商業模式進行闡述。第三章根據聯盟網絡新生態理念對聯盟網絡新型網絡模式的典型特征進行了描述。第四章提出了三橫兩縱的聯盟網絡體系架構。第五章對聯盟網絡體系架構的關鍵技術進行了闡述。最后第六章對全文進行總結,展望未來發展。3/34本白皮書所涉主要名詞注釋本白皮書所涉主要名詞注釋名稱定義網絡主體/主體指參與到聯盟網絡各類型活動中的各類型的網絡或者終端設備的所有者(例如運營商作為一種主體,或者行業、企業、家庭、個人作為不同類型的主體),在聯盟網絡中,通常將主體所對應的在聯盟中的身份作為

5、主體的標識。通常所有者可以對應到法人,例如運營商,企業或者個人,或者具有法人意義的聯盟(例如車聯網聯盟)。主體網絡/網絡指運營商、行業、企業、家庭或者個人具有所有權的網絡(可以是運營商網絡、行業網絡、企業網絡、家庭網絡或者個人網絡)。聯盟網絡指由多個(分布式自治的)主體網絡之間(在多方共識信任的基礎上)通過特定的協議(例如服務注冊、發現)相互連接所形成的跨行業生態的網絡系統。這個系統允許各種類型的網絡主體之間進行資源和服務的靈活共享和交易。4/34一、一、面向面向 6G 的的網絡新網絡新生態理念生態理念傳統電信級網絡以“運營商”為主導,連接電信設備商、終端廠商等生態伙伴,創造價值。隨著 5G

6、在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等多個領域的融合應用,通信網絡的角色從主要為手機終端用戶服務逐步升級,轉向為全行業乃至全產業生態服務。隨著 6G 新網絡的到來,將進一步成為 ODICT(Operation Data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運營數據信息通信技術)技術融合的綜合平臺,覆蓋空天地海,并提供通感算智信業務服務。6G 時代將從 5G 技術的融合探索應用轉變為產業生態融合的時代。1.6G 生態價值要素圖 1-1 通信網絡階段性關鍵價值要素隨著 ODICT 在行業應用的深入,通信技術應用效果的決定要素愈發多維,從對通信性能的單一要求發展為受多方

7、面制約的多維要素,包括生態環境、政策、整體解決方案等。這些影響因素涵蓋了各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外部環境等多個層面。如圖 1-1 所示,ODICT 技術融合到各行各業的過程可分為技術設計、應用示范和生態化商業落地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價值和發展要素也各有不同。在技術設計階段,主要價值和發展要素包括技術的客觀性能指標、標準生態以及技術創新性等。同時,對外宣傳的影響力和品牌的標簽性也十分重要。在應用示范階段,隨著技術深入到各行業領域應用中,行業自身的數字化水平、整體解決方案的成熟度以及應用企業對新技術的接受度等將直接影響融合應用的效果。一旦應用示范得到充分驗證,進入生態化商業落地階段,利潤率、成本因素、

8、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等整體產業生態環境因素將變得更為重要。若無法建立良好的商業模式落地,就很難維持和發展生態系統。同時,此階段也將直接體現 6G 對國家政策和社會民生的支撐作用。5/34目前,5G 技術在眾多行業應用中進行了深入的示范探索,部分項目已經進入規?;涞仉A段。隨著行業應用的深入擴展,6G 將更多地面臨應用生態化商業落地的需求,承擔更多責任,并為信息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等諸多領域的各個行業提供支撐服務。未來,6G 技術在適應性、演進性、商業模式、綠色發展等方面都面臨著挑戰,這也意味著 6G 網絡的價值和發展要素正在不斷多元化,這些要素不僅反映了 6G 的關鍵挑戰,同時也是決定 6G

9、 網絡應用效果關鍵的價值要素。2.6G 生態融合趨勢在 ODICT 融合應用的探索初期的技術設計階段,通常從各項技術本身特點出發,設計或尋找應用場景,主要使用技術性能通信指標 KPI(Key PerformanceIndicator,關鍵性能指標)來評估網絡應用效果,應用效果類似的不同技術之間多為競爭關系。隨著新應用場景的探索發掘,并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應用示范后,融合應用的重心逐步轉移至規?;虡I落地,從潛力應用到商業落地的過程中,適配性、成本、易用性等偏主觀 KVI(Key Value Indicator,關鍵價值指標)和各行業、領域的法規、標準、新商業模式、產業鏈生態重組等面向產業生態的 K

10、DI(Key Development Indicator,關鍵發展指標)因素重要性逐步凸顯,各技術間的競爭不僅在于技術指標,逐步變成了整體應用效果及成本收益的綜合取舍。未來 6G 時代將從技術的替代及融合轉向技術生態的替代及融合。圖 1-2 6G 時代的融合生態如圖 1-2 所示,6G/5G、RedCap、NB-IoT,Passive IoT 在設計規劃時在傳統6/34通信、感知、物聯、定位等場景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在不同賽道各司其職。而技術的最終落地則需要從技術特性(易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兼容性、能耗、成本等 KVI 指標)及產業特性(運營模式、生態體系、政策因素等 KDI 指標)來綜合選取

11、,最終的應用場景可能會拆分為多條細分賽道,而每一個技術(Passive-IoT、RedCap、5G、Wi-Fi、UWB),根據自身技術及生態特點,最終可能會達到某種平衡,各自占領其中一個或幾個賽道。未來應用有各類技術協同應用的趨勢,而不是完全替代、純粹競爭的關系,如某些技術在定位的主賽道為競爭關系,但在易用性、安全性、成本因素的差別,最終應用適配在不同的細分場景,最終共同形成了相關產業生態。此外,為了應對多樣的行業應用需求,產業特征與技術特征也是互相作用的關系,技術特征源自產業特征的需求導入,而技術特征也為產業特征做支撐。3.聯盟網絡生態構想可以看出,隨著 5G 網絡及 ODICT 融合技術的

12、發展深入,未來 6G 網絡面對的融合應用將從技術融合探索逐步轉向為產業生態的融合重構,為了應對多樣的行業應用需求,產業特征與技術特征也是互相作用的關系,技術特征源自產業特征的需求導入,而技術特征也為產業特征做支撐。同時,各行業也將共同找尋最適合的運營模式及商業模式,在不斷的探索迭代中,最終形成新的可良性運轉的融合生態。而聯盟網絡的設計理念,則可以將多個主體網絡,在多方共識信任的基礎上,通過特定的協議(例如服務注冊、發現)相互連接,形成跨行業生態的網絡系統。這個系統允許各種類型的主體網絡之間進行資源和服務的靈活共享和交易,從而得以體現聯盟網絡中各主體價值,并將各主體所處的生態進行有機結合,更適配

13、各行業應用的多樣的定制化需求。系統還可以進行更加靈活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定價模式的設計,使網絡更適配未來發展中生態融合的趨勢理念,讓網絡更好的服務應用于各行業領域,最終形成良性運轉的生態環境。7/34圖 1-3 聯盟網絡白皮書架構8/34二、二、聯盟網絡典型場景和應用聯盟網絡典型場景和應用聯盟網絡涵蓋了個人、家庭、政府機構、企業和運營商等多種主體。這些主體能夠將其網絡資源整合入聯盟網絡中,實現互惠互利。一方面,各主體可以購買并使用聯盟網絡中其他主體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所屬網絡資源提供給其他主體網絡使用,并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聯盟網絡為各主體可實現安全可信及權益保障的互聯互通交

14、易平臺,在低成本獲取功能及服務的同時增加變現能力,可以有機將各主體網絡生態有機結合起來。1.典型場景(1)個人及家庭網絡在個人及家庭場景中,個人主體及家庭主體可以將個人網絡或家庭網絡加入到聯盟網絡中,極簡形式的個人網絡可以是單個終端設備產生的,如手機終端熱點、個人低空飛行設備、智能網聯汽車、網關設備等??赏ㄟ^各類通信技術將運營商網絡從基站擴展至個人及家庭網絡中,是面向未來網絡的一種高性價比的部署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個人及家庭設備潛力解決組網覆蓋問題,加強終端通信能力。同時個人及家庭主體可通過聯盟網絡向其他主體出租個人及家庭網絡中的網絡資源獲取對應的收益。在聯盟網絡體系下,個人及家庭網絡可以成為

15、6G 網絡生態的一部分,在全域覆蓋、泛在連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有效延伸了高頻覆蓋,還打造了一種終端輕資產網絡化的新的網絡共享生態。同時也為個人健康管理、智能家居、車聯網等生態間融合應用搭建了新的橋梁。(2)政企及行業網絡對政企及行業主體而言,可將其所屬的企業網絡、園區網絡或行業網絡等納入聯盟網絡體系中。舉例來說,企業園區可以共享其部署的網絡設備給運營商,并通過聯盟網絡租用運營商的網絡頻譜及購買網絡運維服務。從而滿足企業網絡建設的隱私安全要求,將數據處理等任務留在本地,僅從運營商處購買所需的服務,降低企業網絡運維成本。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聯盟網絡,將計算、存儲、數據等網絡資源提供至其他

16、網絡使用,在降低了網絡部署的成本和復雜度的同時,通過服務流轉實現自身資源的最大化增值。對于運營商而言,這種做法可以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并可以與行業專網結合,9/34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定制化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在聯盟網絡的體系下,網絡之間形成了按需相互交易的創新模式,如轉買為租,企業建立網絡,運營商租用企業部分網絡服務,企業網還可以代替運營商網絡提供接入功能,這樣可以減少網絡受到的限制,提升垂直行業網絡業務的成本回報速度,并擴展運營商網絡的覆蓋范圍,雙方的能力得以擴展,實現共贏。(3)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是未來較為重要的一種新型的網絡架構,其中涉及不同地面運營商、衛星運營商、政企、個

17、人等多個主體,在實際部署和實際運行方面,由于涉及多個利益相關方,各方的利益訴求和目標可能存在差異。通過聯盟網絡體系可更好地協調各方的利益關系,平衡各方需求,確保網絡建設和運營的順利進行。如衛星運營商 A 可通過聯盟網絡與衛星運營商 B 進行衛星網絡資源的動態共享,當中低軌衛星在移動到不同國家時,可以被其他國家地面運營商 C、D共享,通過聯盟網絡可實現國家間的平臺共享,提供泛在連接等。并可根據需求提供針對性服務,如衛星僅作信號透傳,滿足其他國家地面運營商的數據安全需求等。在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的場景中,涉及到跨域、跨國、跨運營商間可信安全、權益保障,以及整個系統的成本控制、性能體驗等多方面因素。聯盟

18、網絡的體系架構十分適合用于解決多方跨主體的復雜業務場景,聯盟網絡通過去中心化的安全體系架構及權益保障機制,將各種類型的主體網絡之間進行資源和服務的靈活共享和交易。從而將聯盟網絡中各主體價值得以體現,更適配復雜多樣的定制化需求,并可以進行更加靈活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定價模式的設計。2.典型應用和服務在聯盟網絡的生態體系中,各主體網絡可將各自的資源以功能及服務形式提供給其他網絡進行使用并獲取收益,潛在可提供的功能及服務包括:(1)頻譜、算力等資源租借未來,面向虛擬和增強現實、8K 視頻流、全息投影、智能家居、霧計算、集成人工智能服務、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等各類應用對頻譜及算力等資源類需求將急劇上

19、升,通過聯盟網絡可以提高頻譜利用效率,并帶來更多資源管理新方法的可能性。且通過權益體系,聯盟網絡還可以建立跨主體的信任合作環境,從10/34而實現動態的跨運營商頻譜共享,同時利用加密和匿名化技術,聯盟網絡可以保護頻譜共享參與者的隱私和共享數據的安全,并可通過算法在智能合約上實現最優的頻譜分配等。(2)數據、模型等資源共享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及應用,未來對于數據、模型等資源的共享需求逐步提升,不同于頻譜、算力等可租借的資源,因涉及隱私、所屬權、二次開發價值等內容,數據、大模型的權益保障體系更為復雜,傳統的購買、租借模式無法最大化保證數據、模型提供者的權益,利用聯盟網絡,可以靈活制定數據、模型的遷移

20、、共享及收益方式,此外,聯盟網絡可以引入合理的獎勵機制來促進資源共享,從而提升聯盟網絡中各主體網絡多種類型資源利用率及收益等。(3)跨主體接入切換等漫游服務通過聯盟網絡,可以協調原本相互獨立的主體網絡,充分利用個人、家庭、政企、運營商的網絡資源,實現泛在接入,并提供安全靈活的認證/授權設置,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跨主體網絡的漫游訪問,確保無線服務連續性,另一方面也能改變傳統的靜態協議,規范聯盟網絡內部各主體網絡的行為,打造利益共同體,提高漫游協議的靈活度從而提升成本效益,實現聯盟網絡內安全的共享、共贏。(4)可信安全、權益保障等服務除了各主體網絡之間網絡資源、能力的共享、租借、交易等模式外,聯盟

21、網絡還可以通過其自身的體系架構為各主體提供可信安全、權益保障等系統平臺服務。比如,為主體提供身份認證、隱私保護、資產確權、交易保障等服務,聯盟網絡可作為一個更加全面、安全和可信的平臺,為各類主體提供了更廣泛的支持和保障。3.新型商業模式構想通過聯盟網絡的設計,未來網絡的商業模式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一些潛在的新商業模式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資產所有權模式變更。如從重資產到輕資產模式的轉變,從購買實體產品到購買功能和服務的轉變。在聯盟網絡的設計中,主體可跟據自身的需求選取其他主體網絡提供的網絡功能及服務。聯盟網絡變成可提供多種服務模式的綜合業11/34務平臺,將各主體網絡的能力資產化,可根據需求

22、選取對應的網絡應用模式,可能方式如:基礎功能交易模式:如基礎連接、計算、存儲服務、通信控制及執行等功能,包括尋呼、訪問、移動性等。平臺服務交易模式:如行業應用運營、網絡性能管理等、意圖引擎、用例分析、智能決策、數據搜索、數據分析等。系統交易級服務模式:如數字資產、區塊鏈服務等。2網絡建設模式變更。在傳統網絡中,往往收到網絡建設成本的限制,無法完全滿足網絡建設的個性化需求,而利用聯盟網絡,對于網絡的部署建設運維方式可以非常靈活,可實現對需求的精準定位,并快速、精準且低成本地提供定制化服務。3定價計費模式變更。利用聯盟網絡可信安全、權益保障等體系,綜合上述兩點中的極致定制化及服務類型選取,各網絡間

23、有望實現更有針對性的定價計費方式,包括租借、購買、按需、按量、按時等多種模式,從而讓需求方以更低的成本獲取對應的服務。在聯盟網絡體系中,更多適配各領域、行業應用中多樣化需求的新商業模式變為可能,這樣的模式能夠打造與未來多樣網絡需求特征相適配的商業運營模式及生態體系,這是聯盟網絡的重要價值之一。在適配的運營及商業模式下,網絡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各行業領域,從而形成良性運轉的生態環境。12/34三、三、聯盟網絡設計理念聯盟網絡設計理念根據聯盟網絡的生態構想,可以將多個主體網絡生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網絡間的協同,使網絡資源和網絡功能以服務的形式在網絡間流轉,擴展每個網絡主體的服務范圍,允許各種類型的主體

24、網絡之間進行資源和服務的靈活共享和交易,從而將聯盟網絡中各主體價值得以體現。聯盟網絡在不同的場景中面向行業應用多樣的定制化需求,可以采用靈活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定價模式,但其都具備共同的特征,聯盟網絡的基本特征如下:1.網絡自主網絡自主是聯盟網絡的基本要求。聯盟網絡中最基本單元是主體網絡,功能組織方式便捷,有著自身特有的應用場景和需求。每個聯盟成員都擁有獨立的決策權和控制權,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資源和業務,而不受其他成員的影響,實現網絡高效響應。每個成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策略來管理和配置自己的網絡,其基礎設施規則、連接協議、服務化功能、開放能力均可按場景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從而更好地適應不

25、同的業務場景和需求。比如 ToB(To Business,面向商業)場景中,垂直行業可以根據自身具體要求,自主進行網絡的建設和管理,實現完全自定義化。這種自主性有助于確保聯盟網絡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使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環境。2.服務關系靈活化服務關系靈活化是聯盟網絡的重要特點之一。一方面,聯盟網絡中的主體網絡能力參差不齊,專一化、極簡化網絡需要其他網絡提供的服務。另一方面,網絡的通感、人工智能、算力等功能單純通過自身無法實現最優化,需要邊緣網絡和終端的輔助才能實現。因此未來聯盟網絡中各主體間的服務關系將發生變化,不僅運營商大網可以作為服務提供者,網絡中的各類主體都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對外提

26、供服務、獲取收益。這將構建新的網絡生態,意味著網絡不止是一種消費,還是一種廣泛產生生產力的基礎設施,所有使用其他主體網絡的主體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生產、消費。在基建角度,除運營商外的各類主體可以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在授權頻段自費建設通信設施,終端用戶可以通過此類通信設施接入網絡,運營商租用或者授權其他主體運營通信設施,其他主體通過租金和服務分成獲得13/34收入。在服務角度,各類主體可以為運營商提供計算任務的卸載、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學習的輔助、周圍感知的提供等服務,運營商為服務進行付費。在數據角度,各類主體可以通過出售或出租自身持有的數字資產獲得收益。一方面,主體

27、可以通過協助運營商獲得收益。另一方面,在主體與運營商交互之外,主體之間也可以進行服務的交互以獲取收益,比如為其他主體網絡中的遠端用戶提供信號數據的中繼、為其他主體提供數據緩存資源降低傳輸時延等。3.分布式協同和共享分布式協同和共享作為聯盟網絡的核心特點之一,強調網絡與網絡之間的協作。在聯盟網絡中存在不同種類的網絡,有運營商的大網,有政企及行業網絡,通過跨網絡、跨地域、跨業務的協作,組成聯盟網絡,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整體,實現共同的目標。通過共享網絡資源和功能,主體網絡可以獲取自身以外的能力,避免網絡的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也有助于降低部署網絡的門檻,使得極簡網絡成為可能,對于 ToB 行

28、業有著極大的意義。比如中小制造業無需自建一套完整的網絡,只需部署接入網節點和服務路由網關,將核心網及輔助算力、人工智能等資源通過其他網絡的共享實現,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試錯成本。分布式協同架構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能夠靈活地支持各種規模和復雜度的應用場景。通過網絡資源和功能共享,可以實現網絡快速部署和靈活擴展各類應用和服務,滿足不斷增長的網絡需求,降低網絡更新的成本和時間要求,使網絡迭代加速,提高整個網絡的性能和服務質量。通過分布式協同,網絡能夠更好地支持各種新型業務和應用,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自動駕駛等。無論是大規模的物聯網還是小規模的智能家居,都能在分布式協同架構下得到有效的支持。這有助于提升

29、用戶體驗,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分布式協同能夠降低網絡的運營和維護成本,減少對中心節點的依賴,提高網絡的自適應性和可維護性。通過分布式的部署和協同工作,系統能夠在不同節點之間實現負載均衡和故障冗余,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分布式協同結合了去中心化和密碼學等技術,能夠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和完整性。4.多方可信與安全隱私聯盟網絡中的各網絡主體為平等地位,不存在上位的中央節點,因此聯盟網絡依賴多方協商來保障整個網絡的可信能力。多方信任通過多主體的協商和共同14/34保證來提供信任,根據類區塊鏈共識機制算法保障交互的可信性。多方信任還包含了自動運行的智能合約機制,實

30、現多方確認即是事實,避免了單方違約的風險。多方信任保障網絡在不同場景和需求下的可信能力,并且實現全網任意節點間信任。多方信任還包括了分布式數字身份,身份是交互的憑證,分布式數字身份可以實現對于身份的自主可控,根據不同需求生成包含不同內容的實時數字身份,保護身份其他信息不外露。聯盟網絡借助擬態、分布式、AI 實現主動安全免疫,形成網絡的內生安全。另外對于交互的內容,在信息傳輸維度通過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技術對傳輸接收者身份以及傳輸內容進行加密,在信息處理維度通過隱私計算保障數據處理不泄露信息。5.智能化自動運行智能化自動運行在聯盟網絡中不僅僅是傳統網絡中提升網絡運維效率、增強網絡通信性能等用途,

31、還有保障多種交互的用途。聯盟網絡通過多方可信技術來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可信交互過程,因為缺乏中心節點或者中央機構,無法實現第三方保障的強制執行,因此聯盟網絡通過智能化來實現交互和合約的自動執行。如多方經過共識后形成合同,在服務結束后劃撥資金。使用傳統方式則可能產生資金延后、資金拖欠等問題。聯盟網絡使用智能化的方式保障運行,在合同中加入智能化自動執行的功能,在服務結束后自動劃撥資金,使用服務方無法通過強制手段阻止這一行為的發生。不僅僅是合同領域,在其他交互方式中智能化也可以保障交互的可信進行。15/34四、四、聯盟網絡體系架構聯盟網絡體系架構1.體系架構概述聯盟網絡的體系結構可以概括為“三橫兩縱”,

32、為包含主體網絡層、互聯互通層和聯盟應用層的三層以及貫穿三層的聯盟權益管控和聯盟可信保障。其中主體網絡層是聯盟網絡的基礎,包含聯盟網絡中各類主體網絡,每個主體網絡有自身的身份、資源、服務等。其上為連通各個主體網絡的互聯互通層,提供服務的注冊、發現、調用等能力,實現網絡之間的通信、協作。最上為聯盟應用層,為各類應用提供底層服務的調用能力,可以實現并不限于泛在接入、資源共享、數據流通等服務能力。聯盟權益管控提供策略規劃和權益管理功能,為各層提供自動合約執行、交易策略制定等能力。聯盟可信安全提供整個聯盟網絡的可信安全保障,維護多方共識、隱私保護等多種能力。圖 4-1 聯盟網絡“三橫兩縱”體系架構2.主

33、體網絡層主體網絡層為聯盟網絡的基礎,由各個自主的主體網絡構成,主體網絡可以是運營商大網,也可以是政企及行業網絡,還可以是個人及家庭網絡。主體網絡首先需要實現不依賴外部的自運行,是一個自主的主體,所有決策、管理都由網絡主體做出,主體可以支配網絡中的元素,這是構成聯盟網絡的前提。主體網絡中可以包含更子層的網絡,也可以包含用戶如終端等,這些網絡內部個體通過主體網絡實現與外部其他主體網絡及主體網絡中個體的交互。16/34主體網絡還包含三個主要基本元素:網絡身份、網絡資源和網絡數據。網絡身份是網絡間互聯互通的基礎之一。在與其他網絡交互時,需要網絡身份作為認證的憑證和內容分發的標識。聯盟網絡是一種分布式的

34、網絡結構,沒有中心化管理機構,因此聯盟網絡的網絡身份需要使用分布式的身份機制,如 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去中心化身份)等。網絡資源是網絡間共享和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可以是無線頻譜資源,可以是網絡自身的基礎設施如通信、算力、感知,也可以是數字資源。網絡數據與模型一起作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主要元素,無法實現與傳統資源相同的共享,比如網絡自身管理運行數據和網絡中個體隱私數據等,其需要采用專門的處理方式。3.互聯互通層(1)架構總述互聯互通層是實現網絡間互聯互通的關鍵,其在橫向看為總線式網絡架構。聯盟網絡中各個網絡為相互平等的關系,傳統的中心式控制在此無法實現,

35、因此通過總線式互聯互通架構實現網絡間的交互。自治網絡都通過總線上的接口與其他自治網絡進行交互,這樣的架構設計避免了隨著網絡數量增長帶來的指數級連接管理復雜度。并且總線式架構支持網絡的靈活加入和退出,不對聯盟網絡中其他網絡帶來過多影響。在總線式架構中網絡之間的交互都以服務的形式進行,服務的交互有不同的實現形式,現有主流的兩種實現方式是分布式網絡功能管理和去中心化類區塊鏈。分布式網絡功能管理使用分布式網絡管理功能(DNMF,Distributed Networks Management Function)單元作為交互的接口,通過形成注冊中心完成服務管理。去中心化類區塊鏈式將信息都上傳至類區塊鏈節點

36、,通過多方共識機制完成更高級的服務交易。(2)分布式網絡功能管理聯盟網絡支持高量級開放多元化網絡和多模態的網絡架構,網絡拓撲的發現和管理是一個需要解決的的重大挑戰?;谒懔?、數據、AI、安全等關鍵技術對原有的 NRF(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網絡存儲功能)和 SCP(ServiceCapability Exposure Function,服務能力發現功能)進行功能擴充,形成新的網絡功能單元 DNMF。17/34圖 4-2 DNMF 式聯盟網絡架構聯盟網絡架構內的 DNMF 除維護原有的各個控制面網元的網元基本信息,還在非運營商網絡內維護網絡根據業務等特征按需生成

37、的網絡功能信息、資源信息、服務信息等。通過維護多種信息,多元化網絡平臺得以適應 6G 的多種場景需求。同時,DNMF 為各網絡提供對外接口,承擔起各個網絡的管理、鑒權、組網等工作。這有利于實現網絡拓撲的彈性自組,同時實現可信安全的網絡發現和通信機制,提高整個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DNMF 用于實現網絡粒度的信息維護和更新、自動注冊、去注冊、?;畹?。該網絡功能維護的信息包括主體網絡自身的服務信息、相連其他網絡的服務信息、網絡間的拓撲連接關系等。其中服務信息包括主體標識、主體網絡類型、DNMF 的地址信息、主體網絡功能屬性、主體網絡所在位置信息、主體網絡服務區域信息、數據網絡信息、切片信息、算力資

38、源等。各網絡可以通過 DNMF 進行協同控制、計費獎勵監控、主體數字資產應用管理等。(3)類區塊鏈式去中心化類區塊鏈式去中心化架構使用類區塊鏈技術作為網絡間交互的總線,每個網絡的區塊鏈模塊是總線上的接口,其可以分為區塊鏈交易共識功能模塊和區塊鏈賬本記錄功能模塊及自定義功能模塊等。當網絡主體可以對外提供服務時,區塊鏈模塊可以發布服務列表信息,對其18/34進行數字簽名,然后形成交易信息廣播出去。其他網絡主體驗證了簽名和信息是對應關系,則交易信息就能被寫入區塊。當網絡主體需要服務時,也可以使用與發布服務信息相同的流程,主動發布招募或懸賞信息。當網絡主體的服務發生變化時,可以使用相同流程發布服務更新

39、信息寫入區塊。網絡主體定時接收這些信息并存儲。4.聯盟應用層聯盟應用層是聯盟網絡體系中的最高一層,在下面兩層的基礎上,聯盟應用層直接與實際的應用相接。一方面,本層可以提供常見的網絡基礎應用服務,如泛在接入、資源共享、數據流通等。另一方面,本層可以為在其上承擔的其他應用提供下層映射管理接口。這此方面,聯盟應用層具備調用、組織、聚合功能,可以將下層的各種資源、基礎功能進行編排,將應用映射到相關的管理控制單元,為應用提供精確的按需保障,實現跨主體網絡層級的服務保障能力。5.聯盟權益管控聯盟權益管控是實現聯盟網絡中新型組織模式和新生態的重要支撐。聯盟權益管控包含了策略規則和權益控制。策略規則主要體現在

40、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扮演了資源交換規則的角色,其規定了網絡如何協商不同資源之間的兌換,包含資源交換的數量和價值,允許網絡之間形成個性化的兌換規則。權益控制的代表為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合同”的技術升級版本,通過代碼的方式將“合同”記錄下來,當條件或者期限到達時即強制執行。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配合多方信任技術使得強制執行的結果形成多數承認的事實。因此聯盟權益管控指導并協調網絡間訂立了“合同”,并通過技術的設計保障了“合同”的強制執行,杜絕了違約的現象,有力支撐了上層各種應用的展開。6.聯盟可信保障聯盟可信保障提供整個聯盟網絡中各網絡主體之間的可信交互。因為網絡主體之間相互平等的關系,沒有上層機構進行

41、協調和管理,實現資源的對等交換必須通過網絡間的協商機制。聯盟可信保障提供多方共識、主動安全和隱私保護等能力。多方共識是實現激勵機制的基礎,通過一定機制的多方協商過程,形成資源交換的共識。其規定了多方在協商過程中使用何種方式達成最終的共識,方式19/34可以是預先制定的集中默認規則,也可以是多方自行定義的方式。主動安全能力通過聯盟網絡分布式的特點,協調各主體網絡形成優勢互補的主動安全能力,實現防患于未然。隱私保障能力保護各主體在交互過程中的隱私內容,使交互既可以受到參與方之外主體的可信支撐,又不對外泄露隱私內容。20/34五、五、相關關鍵技術相關關鍵技術1.自主數字身份聯盟網絡代表了網絡從封閉單

42、一系統向開放、分布式和互聯系統的顯著轉變。這涉及眾多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如頻譜交易方、有線和衛星服務提供商、物聯網和 OTT 服務提供商等。這些新興參與者在聯盟網絡中提供移動連接和相關服務,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聯盟網絡的框架下,移動網絡運營商(MobileNetwork Operators,MNO)的角色將從傳統的網絡運營商轉變為連接提供者,負責協調復雜多變的移動連接市場中各種參與者的互動。這意味著網絡連接將成為一個跨領域的服務,依賴于分布在聯盟網絡內多個信任領域之間的資源。隨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解聚的聯盟網絡運營,對跨領域接口的需求不斷增加。在聯盟網絡中,信任成為一個關鍵設計原則,必

43、須通過統一的訪問管理在各方及其涉及的網絡之間建立信任。聯盟網絡需要有效協調包括云服務、邊緣計算和硬件供應商在內的各種新興參與者。為了形成一個多元利益相關者的服務生態系統,這種協調必須建立在經濟可行且無縫連接的基礎上。聯盟網絡的每個參與者都需要具備安全認證和授權機制的接口,并滿足復雜的公共密鑰基礎設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的身份和密鑰管理要求。因此,聯盟網絡的核心是促進各種新興和傳統參與者之間的協作,同時在開放、分布式的環境中維護安全性和信任。這樣的網絡結構將提升網絡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效率,以滿足未來通信的需求。在聯盟網絡架構下,6G 移動網絡面臨著身份

44、驗證和授權程序的多樣化挑戰。例如,在 5G 網絡中,移動用戶主要使用對稱加密進行身份驗證,但在漫游時,運營商之間可能使用基于非對稱加密的安全傳輸層協議和預共享的公鑰。為了在聯盟網絡中實現非對稱加密的身份驗證,需要建立并維護一個復雜的 PKI,同時還要確保不同運營商之間的安全互聯。此外,全球范圍內缺乏共同信任的認證機構(CertificateAuthority,CA),加上地緣政治差異和防止單點故障或攻擊的需求,使得建立一個統一、基于集中式 PKI 的身份管理方法變得復雜和不切實際。在 5G 中,盡管 GSMA 建議每個MNO 至少運營一個根 CA,但這并未解決共同信任的 CA 缺乏的問題。同時

45、,隨著個人數據保護法規(如歐洲的 GDPR)的實施,用戶越來越關注其個人數據21/34的處理方式。在涉及眾多參與方的聯盟網絡中,遵守這些新的隱私和透明度法規對 MNO 是一個重大挑戰,因為個人數據通常由 MNO 及其合作伙伴集中處理。因此,在聯盟網絡下的 6G 移動通信網絡中,必須采用一種全新的、統一的身份管理方法,以應對目前系統的異質性、缺乏全球信任的 CA,以及對個人數據保護需求的增加。6G 的數字身份管理系統必須滿足包括但不限于用戶、物聯網設備、MNO、虛擬移動網絡、云或物聯網運營商、制造商,甚至NF(Network Function,網絡功能)的普適性需求。當前集中式 PKI 技術盡管

46、在受限和受信任的環境中技術上可行,但面臨跨領域互操作性、國家數據保護法規和地緣政治策略的限制。因此,聯盟網絡架構需要探索新的身份管理解決方案,例如 W3C 提出的 DID。這種分散式身份管理為聯盟網絡提供了一種全網統一、安全、防篡改且跨領域的身份管理方法,不再依賴于集中式身份提供者或認證機構。在聯盟網絡結構中,不同的實體網絡(如天基網絡和地基網絡)可以通過智能合約和類似區塊鏈的技術來確保服務權益的記錄和保護,同時實現更廣泛的跨境服務和協作。這不僅提高了網絡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也為聯盟網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未來的通信需求和挑戰。自主數字身份的設計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隱私保護

47、:數字身份必須設計得既不透露身份主體(Identity Subject,IS)的真實身份,也不包含與 IS 的真實身份相關的任何個人數據。利用如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可提供這種級別的隱私保護,同時確保身份信息的安全和透明處理。2互操作性:數字身份應該是獨特的、機器可讀的、標準化的格式,確保在聯盟網絡的不同參與者和平臺之間可以普遍訪問和識別。這種互操作性對于實現多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無縫協作至關重要。3可驗證性:數字身份在密碼學上應該是可驗證的,使身份主體能夠證明對其數字身份的所有權,同時讓其他人能夠驗證由身份主體共享的個人數據的有效性。這種特性對于增強交易和交互的信任度和安全性至關重要。4可擴展性:

48、考慮到潛在應用領域的多樣性,數字身份系統應具有在支持驗證方法方面的可擴展性,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技術和需求,支持從個人用戶到大型企業的不同類型的身份驗證。5獨立性:數字身份應能獨立于任何公司、組織和政府,包括身份提供者和22/34CA,確保身份管理系統的去中心化,降低了對單一實體的依賴,從而增加了系統的彈性和安全性。自主數字身份引入了一種新的身份管理方法,它使身份能夠以統一、分散的方式進行管理,無需依賴于集中的身份提供者或 CA。例如,通過使用分布式賬本,自主數字身份的分散特性具備了統一網絡中跨領域訪問管理程序的潛力。在聯盟網絡生態系統中,分布式賬本可以作為所有參與者間非隱私敏感訪問管理數據的唯一

49、真實來源,以可驗證憑證的形式存儲訪問授權。這種方式不再是集中式存儲,而是分散在授權方,例如在客戶設備上。將自主數字身份應用于聯盟網絡以實現分散化的身份管理,不僅能降低因去除 CA 而帶來的單一故障點或攻擊風險,還能使 MNO 更好地遵循隱私設計原則。此外,自主數字身份的應用有望降低跨領域身份管理的運營成本和復雜性,同時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這將促進未來高度異構的 6G 網絡中,身份驗證和授權機制的協調一致性??傮w來說,這些創新對于構建聯盟網絡背景下的高效、安全、用戶驅動的合作開放至關重要。2.分布式服務管理服務管理是當前 5G 網絡使用的 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

50、re,服務化架構)中的重要機制。相對于其“節點”或“網元”通過接口相連的前幾代傳統網絡架構,5G 網絡功能之間使用基于服務的交互,每個網絡功能為網絡中的其他網絡功能提供一項或多項服務。當兩個網元 NF 進行通信時,它們將扮演不同的角色:發送請求的 NF 為服務消費者,接受請求的的 NF 為服務生成者。服務管理是這其中用于確定服務消費者如何找到并聯系服務生產者的機制。該機制依賴于網絡中集中的 NF,即 NRF。同一個網絡中的其它 NF 將提供的服務注冊到 NRF中,而后 NRF 對其提供的服務進行管理。不同網絡之間的服務調用則進一步依賴于各網絡的 NRF 之間的交互。面向 6G 的聯盟網絡在組網

51、架構上的分布化趨勢將會更加顯著,整個聯盟網絡由眾多歸屬于不同主體的網絡組成。主體除了運營商,還可以是政企及行業客戶或個人和家庭用戶,網絡的形式也由傳統網絡向傳統網絡與終端自治網絡等多樣化共存的方式轉變??紤]到聯盟網絡服務關系的靈活化,服務管理涉及的信令需要攜帶更多的信23/34息,發生頻次也將增多,傳統的基于 NRF 的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增強以滿足分布式的服務管理,同時網絡中需要引入類似 SCP 的功能,實現網絡間的服務路由及轉發;此外,多樣化的網絡生態參與方意味著服務管理機制需要搭建可信公平的運營環境,并提供分布式的服務管理能力,以激勵各方的合作,最終實現資源和數據在整個聯盟網絡內的高效流轉

52、;最后,當前 5G 網絡的服務管理主要聚焦在 NF 層面,而聯盟網絡的分布式服務管理需要進一步考慮網絡層面的發現和協商問題。作為一種分布式記賬系統,區塊鏈天然地適合聯盟網絡對分布式服務管理的種種訴求。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服務管理方案的總體描述如圖 5-1 所示,聯盟網絡中有若干個獨立的網絡,這些網絡各自部署代表自身所屬主體的服務節點,這些服務節點作為區塊鏈節點共同構成一個區塊鏈網絡作為聯盟網絡的分布式服務管理底座。服務節點為主體網絡提供服務注冊、更刪、調用和路由協商等能力,并將服務信息和調用記錄記錄在區塊鏈上。利用智能合約和鏈式數據結構等特性來實現服務權益的記錄和保障,該方案提供了一種方法來

53、保護聯盟網絡內具有共同目標但彼此不完全信任的實體之間的交互。圖 5-1 基于區塊鏈的分布式服務管理方案具體來講,加入到聯盟網絡中的各個自治網絡向屬于同一主體的分布式服務24/34節點發起網絡能力或 NF 服務的注冊/更新/刪除請求。收到請求的分布式服務節點將請求內容寫入交易,區塊鏈網絡對該交易達成共識。自治網絡隨時可以通過分布式服務節點查詢區塊鏈以獲取所需的信息。當需要特定內容時,由分布式服務節點協商路由,將調用記錄記錄在區塊鏈上,最終完成調用。3.權益管理權益泛指特定主體被分配擁有的角色、地位、權利和益處等,包括權利和利益兩個方面。網絡主體的權益保障不僅能夠促進各網絡主體公平競爭、增強合作信

54、任還有利于網絡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對聯盟網絡的成功至關重要。網絡主體的權益保障需要通過權益管理來支撐,權益管理可以劃分為權益策略、權益控制和權益執行三個功能。權益策略是對網絡中的策略規則進行管理。在聯盟網絡中,存在多種類型的網絡主體。例如,在車聯網中有車輛制造商、電信運營商、軟件和平臺提供商、政府機構、保險公司、維修和服務提供商、數據分析公司等多種網絡主體。這些主體在車聯網生態系統中相互協作,共同推動車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提高交通安全、效率和便利性。通過策略規則明確網絡中各方的權益,可以平衡和協調各主體需求,有利于實現車聯網多方共治共贏??梢钥吹?,權益策略制定是權益管理的核心。具體來說,權益

55、策略管理包括主體管控、權益劃分、權益交易等多種策略規則的制定。權益主體管控策略規則包含對主體資質判斷、主體合法性判斷、法律法規對主體的規定、合同協議對主體的約定、主體身份確認等相關策略規則。權益主體管控策略保障了合法主體的權益以及防止非法或不符合規定的主體獲得權益。權益內容策略規則明確了各個主體在聯盟網絡中資產的歸屬權、網絡知情權、服務使用權等權利以及各主體對網絡貢獻應該獲得的激勵/獎勵。權益交易策略規則規定了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要遵從的各項規則,如是否有第三方證明、如何控制交易周期、交易是否可撤銷、是否同意評分、具體的評分策略、電信網區塊鏈如何進行賬本選擇、是否需要隱私保護、隱私保護的程度等

56、。權益控制是對權益交互過程進行控制管理。網絡中的權益交互過程非常多,如權益配置確認、權益注冊發現、權益請求響應等都需要網絡主體雙方甚至多方的交互。權益配置確認過程指網絡根據權益策略規則確定參與主體的權益信息(如歸屬權、管理權、定價權、分成比例等),并將權益信息發送給對應擁有該25/34權益的網絡主體,使得網絡主體不僅可以了解自己在網絡中的權益,還可以選擇接受還是拒絕網絡所配置的權益。權益注冊發現過程指每個網絡主體可以將自己提供的資源、服務所能對應的權益信息注冊到集中的權益信息庫或者使用區塊鏈上鏈,使得資源、服務的使用方在看到并認可這些權益信息的前提下進行公平交易。權益請求響應過程指網絡主體根據

57、自身能力主動發起對自身權益的請求,聯盟網絡中的管理方(如公證方、交易平臺方)或使用方對權益請求進行應答。權益執行是對權益策略和權益控制的實際執行過程進行管理。權益執行涵蓋一系列與權益相關的操作和活動,以確保權益管理的有效實施和維護。具體來說,權益執行的操作有:確定和設置網絡主體的權益、網絡主體查詢權益、對權益進行修改或更新、終止或撤銷網絡主體的權益以及恢復被終止或受損的權益等。圖 5-2 聯盟網絡中的權益管理在權益管理中,權益策略為權益控制和權益執行提供指導,權益控制保證權益策略的有效實施,而權益執行則是實現權益策略的具體手段。通過這三個功能的協同工作,可以實現對網絡主體權益的全面保障。4.多

58、方共識可信在分布式系統中,缺乏各個節點都信任的中間機構來進行交互的擔保,各個節點之間的資源和服務交換通常是不可靠的,因此需要一種機制來確保節點之間的信任關系。一種機制是通過節點過往行為形成對于其可信任度的評價,其他節點基于評價決定可以與此節點發生何種程度的交互,這種方式的典型應用為征信。其缺點是需要經過節點的多次交互才能形成。多方共識信任技術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提出的。多方共識信任技術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多個實體的共同參與和協商,達成一種共識,從而建立起信任關系。最典型的實現方式是基于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它通過去中心化的賬本和智能合約等技術,實現了無需信任第三方的信任建立和管理。面對傳統通信網絡中

59、數據安全和共享的挑戰,通信網的區塊鏈技術探索在去26/34信任環境下賦予網絡韌性可重構能力,以支撐通信網絡的發展和創新。在聯盟網絡的早期階段,耦合區塊鏈是一種重要的技術形態。這種區塊鏈與通信網絡在協議流程中有緊密的耦合交互,包括離線連接和在線檢查。例如,基于區塊鏈的身份驗證業務中,信息所有者或授權運營方將信息(如憑證)或哈希值存儲在區塊中。當聯盟網絡中的一個主體收到通信請求時,它在區塊鏈中搜索請求者的憑證以進行身份認證。一旦認證成功,該主體接受連接請求并繼續后續流程。這種方式在聯盟網絡中提供了一種靈活而安全的身份驗證機制。隨著聯盟網絡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將進一步的與通信網絡嵌入和融合,發展成為通

60、信網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區塊鏈的算法、通信協議和使能功能將完全融入到通信網絡的功能和協議之中。在這樣一種交織的形態下,區塊鏈的寫入和搜索操作將實時在線進行,成為通信過程的一部分。但是,要實現區塊鏈技術在通信網絡中的實時應用,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為此,通信網區塊鏈的發展可以圍繞以下三個核心目標展開:1建立適應聯盟網絡的區塊鏈理論基礎:未來聯盟網絡建設的核心之一是構建一個實時、大規模的區塊鏈系統,這將成為網絡運營的可信基礎。為此,首先需要發展針對聯盟網絡特性的區塊鏈理論基礎。這種理論基礎應考慮到聯盟網絡中各類網絡的特性,包括運營商網絡、行業網絡和用戶網絡的特點,以確保區塊鏈技術能夠有

61、效地應用于這樣一個多樣化和動態變化的環境中。2開發適配聯盟網絡的區塊鏈體系架構:區塊鏈架構需要原生設計,以適應聯盟網絡中無線和網絡傳輸的特點,例如確定性的低時延和高吞吐量需求。同時,這個體系架構還需考慮隱私保護的要求。因此,研究和開發一個適應聯盟網絡的區塊鏈體系架構顯得尤為重要。這種架構應能夠高效處理各類數據和信令交互,例如在一個基于權限的超級賬本上,確保每個實時數據會話和信令交互都被不可篡改地記錄。3構建面向聯盟網絡的區塊鏈平臺:為了提高區塊鏈技術在聯盟網絡中的應用效率和可行性,需要構建一個專為通信網絡設計的云邊協同軟硬件一體化區塊鏈平臺。這個平臺應當能夠支撐聯盟網絡中各種網絡主體之間的服務

62、和資源流轉,包括地基網絡與天基網絡在內的不同網絡形態。此平臺將成為實現資源和服務流通的關鍵,同時保障服務權益的透明性和安全性。27/345.AI 賦能網絡自智聯盟網絡中主體網絡間交互頻繁,單純依靠即定策略和人工控制即粗糙又緩慢,同時也無法滿足交互的可信性,因此在聯盟組網中智能化自動運行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借助先進的算法和模型庫,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等算法,通過多網絡的大規模語言模型訓練和分布式生成,實現整個網絡更高階的自治水平,網絡能夠實現自動化決策、資源管理和流量調度等功能。這將有助于提高網絡的運行效率和響應速度,降低運營成本。例如,節點可以根據流量負載情況,協同地調整路由和流量

63、分配,以提高網絡性能。同時,智能化自動運行還將支持個性化的服務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網絡體驗。隨著環境和業務需求的變化,網絡能夠自動調整其運行參數和策略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和需求。這有助于提高網絡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智能化自動運行還體現在對異常事件的快速響應和處理上。通過實時監測和分析網絡狀態數據,網絡能夠及時發現異常事件并進行快速處理。這有助于降低故障發生的風險并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同時,智能化自動運行還有助于提高網絡的自適應性。6.其他技術(1)網絡服務快速建立在多方共識可信技術和分布式服務管理的幫助下,聯盟網絡中的多個網絡主體能夠與用戶之間建立網絡服務,其中的用戶可能并不隸屬于提供服

64、務的網絡主體。同時,隨著接入需求的激增,網絡的質量、多方的管理和安全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網絡服務快速建立技術可以在確保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前提下,兼顧安全與高效地提供網絡服務,也為聯盟網絡中跨域接入的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28/34圖 5-3 網絡服務建立方案在傳統方案中,用戶若想使用網絡服務,需要先與聯盟網絡中的主體簽署合同,在彼此之間建立信任后,主體為用戶提供所需的服務。然而,通過網絡服務快速建立技術,用戶向網絡主體發送請求,主體可以立刻為用戶提供網絡服務,通過切分服務并分多次簽署智能合約的方式實現服務建立,省去了相對繁復的建立信任過程,達到快速建立網絡服

65、務的目的。圖 5-3 展示了該框架的工作原理,其工作流程可以表述如下:首先,用戶向聯盟網絡中的主體發送接入請求;在主體接收到接入請求后,立即為用戶提供網絡服務;整個建立過程被劃分為多個輪次,每輪開始時,主體會為用戶提供一段試用的服務時間;在每輪試用時間結束之前,用戶通過簽署智能合約的方式承諾將費用支付給網絡主體,包括已經接收到的試用服務的費用和當前輪次剩余時間的服務的費用,從而彌補之前主體提供無償試用服務所承擔的風險;如果用戶按要求簽署智能合約承諾支付費用,主體則立即為用戶提供當前輪次的剩余服務,并且在本輪次結束前將智能合約上傳到區塊鏈網絡,在包含該29/34智能合約的區塊成功上鏈后,費用會自

66、動由用戶轉移到網絡主體;如果用戶沒有按要求智能合約誠實支付費用,主體則不再提供進一步的服務,雙方也不再合作;如果雙方都誠實,該輪次可以成功完成,之后,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完成整個用戶請求的網絡服務;用戶可以通過在某個輪次停止支付來終止服務,主體也可以通過停止提供服務來停止與用戶的合作。這種網絡服務快速建立的跨域接入框架的優點如下:如果用戶對聯盟網絡中的主體提供的網絡服務不滿意或者發現主體的其他不當行為,可以在任何輪次離開,從而可以確保服務質量,彌補了分布式系統對鏈下操作監管有限的問題。利用多次交互的思想省去相對復雜的信任建立過程,提供了更快速的網絡服務,減少了接入延遲,使得主體能夠在智能合約上傳

67、到區塊鏈網絡之前就為用戶提供服務,為用戶帶來了更加即時且高效的服務體驗。由于用戶不需要與聯盟網絡中的主體建立預先的信任,因此比傳統的網絡服務建立方案更具靈活性,增強了用戶和主體之間的信任關系,可以激勵雙方在沒有可信第三方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從而高效處理高頻次的服務建立請求,解決聯盟網絡中接入需求激增的問題。(2)基于區塊鏈的網絡層技術方案用區塊鏈安全需要大量共識節點的支持與維護,而通信網系統存在設備多樣性、數據異構性以及網絡復雜性等特點,難以保障共識節點可信性。網絡層在擴散區塊信息和交易信息的過程中,存在惡意基站限制擴散等風險,因此需要設計拜占庭容錯的網絡層信息擴散協議,實現高效的泛在可信通信網

68、絡。由于頻繁的節點間通信,現有 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的消息擴散協議的可擴展性較差,難以應用于存在大量基站的通信網絡場景。雙層區塊鏈共識機制解決傳統共識的可擴展性限制,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通信網絡對于快速共識、并發處理、高吞吐量、低時延、低費用、易于擴展和健壯安全等應用需求。30/34圖 5-4 基于 DAG 的跨鏈協同共識結構圖 5-4 展示了基于 DAG(DirectAcyclic Graph,有向無環圖)的跨鏈協作共識結構。鏈 1、鏈 2 和鏈 3 代表了獨立本地區塊鏈系統。為了預防惡意本地鏈系統的生成,本地鏈系統的

69、數量需要提前確定?;诜謪^獨立與跨層協同方式,突破區塊鏈不可能三角限制,實現區塊鏈與通信網絡的有效結合。底層分區隔離保障安全隱私和資源切片獨立性的同時,實現泛在可信網絡的去中心化需求;共識機制分為兩層:基于 DAG 的跨鏈協作共識和本地區塊鏈系統內的獨立共識。第一層:基于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的區塊生成共識機制每個節點僅在其本地鏈系統內生成和接收交易信息。例如,鏈 1 系統中的節點只能接收鏈 1 內的交易信息,而不能接收來自鏈 2 或其他獨立本地區塊鏈系統的交易信息。當節點接收到交易信息時,會通過驗證交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來確認交易的合法性。如果交易驗證失敗,則不會將

70、其打包進新的區塊。在驗證過程中,節點嘗試解決一個 PoW 問題,該問題基于本地鏈系統信息(用于調整區塊生成速率)和區塊鏈難度信息(確保每個本地區塊鏈系統面對的 PoW 問題難度相同,并保證新區塊的 PoW 問題是唯一的)。首個解決 PoW 問題的節點可以廣播帶有已驗證數據集的新區塊。第二層:基于 DAG 的跨鏈協作共識步驟 1:節點生成新區塊后,將獲得一定的權重(例如 1),并需要驗證兩個權重為 1 的不同區塊(稱為頭部),這些信息在 DAG 賬本中本地存儲,用以確認區塊的合法性和進行跨鏈交易驗證。31/34步驟 2:當驗證通過后,區塊將被廣播至全球區塊鏈節點。步驟 3:本地區塊鏈系統中的新區

71、塊現成為等待其他區塊鏈系統節點驗證的頭部。步驟 4:交易在全球范圍內被認為是合法的,僅當累積的權重達到共識閾值。值得注意的是,DAG 中的權重通過后續生成的區塊數量累積。根據“最長鏈”規則,最長鏈中的交易在全球范圍內被認為是合法的。惡意分叉(將主鏈分成一個由誠實節點擴展的誠實鏈和一個惡意鏈)需要超過 51%的計算資源。圖 5-5 跨鏈交易確認流程圖 5-5 展示了跨鏈交易確認過程。如圖所示,鏈 1 用戶與鏈 2 用戶進行交易。獨立區塊鏈系統中的交易信息將在該系統的區塊中廣播。無論是鏈 1 用戶還是鏈 2 用戶發起的交易,在交易確認過程中都是等同的。此外,不同層次也相互連接,以實現跨鏈協作共識。

72、為減少互聯帶來的影響,該共識機制以不同的方式驗證跨鏈交易和普通交易??珂溄灰昨炞C分布到全球區塊鏈系統中的所有互聯節點,大大提高了跨鏈交易雙重支付的難度??珂溄灰昨炞C是對原始區塊鏈系統普通交易驗證的補充,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協調區塊鏈系統,并確保每個本地區塊鏈系統保持其獨立性。32/34六、六、總結與展望總結與展望愛因斯坦說過:一個問題不可能從導致它出現的層面來解決。移動通信網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業界普遍認為到 6G 時代移動通信網絡需要上升到更高的維度,才能打開全新的業務空間并拓展客戶范圍,打造新的增長點和商業模式。聯盟網絡應運而生,它將歸屬于不同主體的網絡(例如地面及衛星運營商網絡、政企及行業

73、網絡、家庭及個人網絡)組織到一起,通過互聯互通、可信安全和權益保障,形成資源、功能和服務可以互相共享和交易的生態體系,在降低資源獲取成本的同時增加變現能力,從而打造出更輕量化、更具性價比、投資回報率更高、更泛在的網絡基礎設施。聯盟網絡的體系生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白皮書雖然名為面向 6G 的聯盟網絡體系架構白皮書,并不意味著必須要等到 6G 才能開始聯盟網絡的技術和產業實踐。實際上,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相關的實踐不斷推陳出新,國內 IMT2030圍繞分布式自治網絡和區塊鏈可信網絡的體系架構開展了討論和測試驗證,在歐洲有以子網(subnet)/網絡之網絡(network of networks)為代

74、表的架構設計,在美國有以 HELIUM 為代表的結合 WEB3 和無線通信網絡的商業實踐。這些實踐為聯盟網絡提供了一些早期的相關技術或商業模式方面的驗證,在此基礎上,聯盟網絡重新打造體系架構,可以走出一條更加穩健可行,更有共識的發展道路。作為全球第一本以聯盟網絡為名的白皮書,本白皮書僅涉及了聯盟網絡的基礎概念,價值場景,核心特征,體系架構和關鍵技術,目的是拋磚引玉。聯盟網絡是個全新生態,不僅需要網絡形態和網絡技術的更新換代,還需要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局,多維度長時間的市場驗證和磨合。本白皮書為電信行業的從業者以及非電信行業的合作伙伴介紹聯盟網絡,并邀請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加入到聯盟網絡的生

75、態中,不斷完善聯盟網絡的業務和技術體系,推動聯盟網絡不斷向成熟演變。33/34白皮書中所涉英文縮寫表白皮書中所涉英文縮寫表英文縮寫全稱中文ODICTOperation Data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Technology運營數據信息通信技術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性能指標KVIKey Value Indicator關鍵價值指標KDIKey Development Indicator關鍵發展指標ToBTo Business面向商業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DIDDecentralized Identi

76、ty去中心化身份DNMFDistributed Networks Management Function分布式網絡管理功能NRF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網絡存儲功能SCPService Capability Exposure Function服務能力發現功能MNOMobile Network Operators移動網絡運營商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共密鑰基礎設施CACertificateAuthority認證機構NFNetwork Function網絡功能ISIdentity Subject身份主體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服務化架構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質量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DAGDirectAcyclic Graph有向無環圖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34/34參與單位:序號單位名稱1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2中國電信研究院3北京郵電大學4東南大學5中信科移動通信有限公司6中國聯通研究院7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全球6G技術大會:2024年面向6G的聯盟網絡體系架構白皮書(35頁).pdf)為本站 (藍色煙花)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