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目錄1、新能源車需求推動氫氧化鋰材料開啟新一輪需求周期.- 6 -1.1、特斯拉引發“鯰魚效應”,預計 2021 年起全球 EV 推廣進程將加速.- 6 -1.2、正極材料“高鎳化”是現階段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途徑 .- 9 -1.3、氫氧化鋰材料是三元正極“高鎳化”路徑的不二之選 . - 11 -1.4、長期空間:預計至 2025 年動力電池氫氧化鋰需求約 45 萬噸,2020-2025年 CAGR 約 45%.- 13 -2、電池級氫氧化鋰供給壁壘高,短期新建產能困難.- 18 -2.1、LiOH 是鋰產業鏈下游三大核心鋰鹽,廣泛應用于高鎳動力電池領域-
2、19 -2.2、資源品質及供給穩定性等使礦石提鋰成為氫氧化鋰資源主流.- 20 -2.3、工藝壁壘:氫氧化鋰加工工藝壁壘更高.- 23 -2.4、建設&運營壁壘:設備調試、安全管理十分依賴經驗積累.- 24 -2.5、認證壁壘:電池級氫氧化鋰認證周期長、流程嚴格.- 25 -2.6、遠期至 2025 年,預計氫氧化鋰總供給約 42 萬噸.- 26 -3、氫氧化鋰供需總體小幅過剩,成熟優質產能結構性偏緊.- 29 -3.1、一線產能以簽署長單為主,核心生產商邁入龍頭車企一級供應商.- 31 -3.2、定價機制決定長單市場波動更緩和,一線生產商溢價率將繼續延續.- 33 -3.3、成本:鋰輝石一步
3、制取氫氧化鋰性價比更高,與電碳成本相近.- 33 -3.4、遠期氫氧化鋰存漲價預期,龍頭供應商將最為受益景氣回升紅利.- 35 -4、一線供應鏈:一線氫氧化鋰生產商“四足鼎立”格局 .- 36 -4.1、贛鋒鋰業:龍頭氫氧化鋰供應商,資源+鋰鹽產能能力穩步提升 .- 37 -4.2、Livent:全球鹽湖工藝制備氫氧化鋰典范,2020 年產能擴張暫緩 .- 43 -4.3、Albemarle:在產產能規模約 4.1 萬噸位居全球第一.- 44 -4.4、天齊鋰業:現金流困境突圍后仍具資源+工藝較強競爭力 .- 46 -5、新供給:中國新興力量值得期待 .- 47 -5.1、雅化集團:鋰業務發展
4、迅速,已投&規劃總產能規模約 5.2 萬噸.- 47 -5.2、威華股份:聚焦氫氧化鋰主業,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更加清晰.- 48 -圖表目錄圖 1、2016 年至今中國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逐步“退坡”,主導權讓位于市場 .- 6 -圖 2、新能源車補貼政策 .- 6 -圖 3、2020Q1 特斯拉 Model 3 上榜美國十大暢銷車第八名 .- 7 -圖 4、隨著鎳含量逐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增大 .- 10 -圖 5、隨著鎳含量提升,電池的高溫穩定性下降.- 10 -圖 6、三元電池工作電壓較鐵鋰高 15%以上 .- 10 -圖 7、三元材料理論克容量較鐵鋰高 64% .- 10 -圖 8、LiOH
5、 制備的三元材料晶粒邊界清晰,顆粒更均勻 . - 11 - 圖 9、LiOH 制備的三元材料由于粒徑更均勻,循環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 - 11 - 圖 10、LiOH 制備的三元材料擁有更高的振實密度 .- 12 -圖 11、LiOH 制備的三元材料所需燒結溫度更低 .- 12 -圖 12、預計 2025 年氫氧化鋰需求量約 49 萬噸,2020-2025 年 CAGR35%.- 13 -圖 13、預計 2019 年全球 NCA/NCM811 占比約 27%.- 13 -圖 14、預計 2025 年全球 NCA/NCM811 占比提升至 73%.- 13 -圖 15、2019-2025 年
6、,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測算(單位:萬輛) .- 14 -圖 16、2019-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單車帶電量也或將小幅增長 .- 15 -圖 17、 2019-2025 年,全動力電池的裝機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37% .- 15 - 圖 18、2019-2025 年,模型充分考慮刀片電池和寧德時代的 CTP 技術帶動磷酸鐵 鋰占比的回暖 .- 16 -圖 19、2019-2025 年,全球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占比變化趨勢(單位:%) - 16 - 圖 20、2021 年特斯拉 LFP 裝機占比達到最高約 19%,并逐步回落至約 10%- 16 - 圖 21、預計至 2025 年特斯拉氫氧
7、化鋰用量約 8.4 萬噸,預計 2019-2025 年增量需求約 7 萬噸 .- 16 -圖 22、預計 2025 年國內市場電動車銷量約 555 萬輛.- 17 -圖 23、預計 2025 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約 354GWh.- 17 -圖 24、預計至 2025 年國內市場氫氧化鋰需求量約 14.2 萬噸.- 17 -圖 25、預計至 2025 年國內市場電動車平均單車帶電量約 64 KWh.- 17 -圖 26、預計 2025 年海外市場電動車銷量總計約 809 萬輛(單位:萬輛).- 18 - 圖 27、預計 2025 年海外市場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約 442GWh).- 18 - 圖
8、 28、氫氧化鋰是鋰產業鏈下游三大核心鋰鹽之一.- 19 - 圖 29、礦石和鹵水鋰資源均可制得氫氧化鋰,其中硫酸鋰一步法苛化制備氫氧化 鋰具備成本優勢 .- 20 -圖 30、雅保預計至 2025 年鋰礦將成為氫氧化鋰的資源供給主力,供給占比將從 約 64%提升至約 87%.- 21 -圖 31、西澳鋰輝石資源儲備豐富,有能力應對投產高峰帶來的潛在需求.- 21 -圖 32、鹽湖提鋰的工藝壁壘較高,與當地水文環境、天氣狀況有較大聯系.- 23 - 圖 33、一步法硫酸鋰苛化制備氫氧化鋰生產環節少、成本更具優勢.- 24 - 圖 34、碳酸鋰苛化法可將碳酸鋰轉型制備氫氧化鋰,該工藝是鹽湖資源制
9、備氫氧 化鋰的主流方案 .- 24 -圖 35、產能開發核心節點梳理,其中產線調試與下游認證為核心節點之一.- 25 - 圖 36、預計 2019 至 2025 年,氫氧化鋰供給將從 10 萬噸增長至約 42 萬噸.- 26 - 圖 37、預計 2020 年雅保、贛鋒、Livent 仍將占據實際供給前三強 .- 27 - 圖 38、預計 2020 年全球氫氧化鋰有效產能規??傆嫾s 16 萬噸,在建產能規??傆嫾s 17 萬噸(單位:萬噸) .- 27 -圖 39、預計全球一線氫氧化鋰供應商產能增幅趨緊,二線生產商面臨機遇.- 29 -圖 40、預計 2025 全球氫氧化鋰將顯現供給缺口,規模約
10、7 萬噸.- 30 -圖 41、預計 2021-2022 年一線氫氧化鋰供應商或現供需缺口 .- 30 -圖 42、受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預計 2020 年氫氧化鋰過剩規模將從約 1.8 萬噸走闊至 2.4 萬噸 .- 30 -圖 43、以 ALB 為例其 2021 年約 80%產能已與下游客戶簽署采購意向 .- 31 - 圖 44、LG 供應鏈為例,其所需包括氫氧化鋰等核心原材料多與上游龍頭廠商簽 署長期采購協議 .- 32 -圖 45、2018 年中至今,動力電池“高鎳化”趨勢對氫氧化鋰的需求持續攀升,其相 對碳酸鋰溢價逐步顯現 .- 33 -圖 46、電池級氫氧化鋰成本與礦石提鋰工藝碳
11、酸鋰生產成本相差不多.- 34 - 圖 47、電池級氫氧化鋰與礦石提鋰工藝較為相近,主要差異在于接近方式.- 34 - 圖 48、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進一步走闊(單位:元/噸) .- 35 - 圖 49、國內及海外市場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價差維持約 4000 美元/噸.- 35 - 圖 50、2019 年全球氫氧化鋰主要生產商產量及占比(單位:萬噸).- 36 - 圖 51、2025 年全球氫氧化鋰主要生產商預計產量及占比(單位:萬噸).- 36 - 圖 52、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直接或間接擁有權益的上游鋰資源情況.- 37 - 圖 53、2019 年公司收入約 53.4 億元,同增約 6.75% .-
12、 40 -圖 54、2019Q4 公司收入 11.3 億元,同比下滑約 20%,環比下滑約 18.5% .- 40 -圖 55、2019 年國內電碳、電氫價格均大幅走低.- 41 -圖 56、2018Q1-2020Q1 國內鋰鹽價格呈現單邊下行趨勢,但 2020 年價格降幅已 大幅趨緩 .- 41 -圖 57、2019 年鋰系列產品收入占比約 78% .- 41 -圖 58、2019 年鋰系列產品毛利占比約 90% .- 41 -圖 59、2019 年公司毛利率、凈利率均現顯著下滑.- 42 -圖 60、2019Q4 公司毛、凈利率開始企穩回升.- 42 -圖 61、2019 年公司三費占比小
13、幅走低約 1.4pct.- 42 -圖 62、2019Q4 總體費用水平進一步走低.- 42 -圖 63、2019 年 Pilbara 股權等帶來公允價值損失共 3.95 億元 .- 43 -圖 64、2019 年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單位:萬元).- 43 -圖 65、2019Q4 歸母凈利環比下滑 13.4%至 2891 萬元 .- 43 -圖 66、2019 年公司公允價值損失約 3.95 億元.- 43 -圖 67、2019 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約 4324 萬元.- 43 -圖 68、ALB 具備全球化的鋰產業鏈布局,其中鋰鹽加工產能主要位于中國、美國、 智利、澳大利亞及德國 .- 45
14、 -圖 69、2019 年雅保旗下氫氧化鋰總產能 4 萬噸,預計至 2021 年達 9 萬噸.- 45 - 圖 70、1992 年至今經歷了企業改制改革、全球資本收購等發展階段.- 46 - 圖 71、天齊鋰業資源&加工產能梳理 .- 47 -圖 72、雅化、威華、容匯、天宜鋰業持續提升氫氧化鋰產能布局.- 49 -圖 73、二線新興鋰鹽生產商的擴產進度值得密切跟蹤(單位:萬噸).- 49 -表 1、歐系、美系、日韓等全球頂尖整車生產商紛紛加碼“電動化”戰略 .- 8 -表 2、全球一線整車生產商電動化布局梳理 .- 8 -表 3、預計 2020 年重量級新投產車型包括國產 M Y,以及大眾
15、ID.Crozz 等.- 9 - 表 4、市場上的主流正極材料包括三元材料(NCM/NCA)、磷酸鐵鋰(LFP)、錳 酸鋰(LMO)三種 .- 10 -表 5、一水合氫氧化鋰較碳酸鋰具備更低的燒結溫度,從而表面殘鋰量更低、表 面堿性更小 .- 12 -表 6、8 系及以上三元正極材料必須選用 LiOH 做鋰源,6 系及以下采用 LiOH 可 進一步提升性能 .- 12 -表 7、四種三元正極材料性能對比 .- 12 -表 8、不同正極材料對應的單位 kwh 電池容量所消耗的氫氧化鋰量.- 16 -表 9、鋰精礦原料主要成份表 .- 21 -表 10、采用鋰輝石和鹽湖鋰資源制取的氫氧化鋰主成分相
16、近,但資源稟賦差異導 致微量雜質的比例差異較大 .- 21 -表 11、不同鹽湖資源之間稟賦差異巨大,提鋰工藝及資源稟賦等均“因湖而異” . - 22 -表 12、氫氧化鋰具備較強毒性,對生產環境等要求較高.- 25 -表 13、氫氧化鋰生產商產品認證環節需滿足下游電池廠及整車生產商的眾多考核 因素 .- 25 -表 14、鋰鹽產品品質主要體現在金屬雜質、化標雜質、產品一致性三大方面- 26-表 15、預計至 2020 年末,贛鋒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氫氧化鋰供應商.- 28 - 表 16、預計 2019-2025 年全球氫氧化鋰將維持總名義供給過剩,優質供給結構性 不足特征 .- 30 -表 17
17、、包括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龍頭鋰鹽生產商多與下游客戶直接簽署長期供 貨協議 .- 32 -表 18、硫酸焙燒方案生產氫氧化鋰輔料單耗情況梳理.- 34 -表 19、一季度西澳鋰精礦生產商多面臨產銷量收縮.- 35 - 表 20、2019 年持續發力資源布局,構建“主供+戰略儲備”梯次資源能力.- 37 - 表 21、公司資源布局情況梳理 .- 38 -表 22、公司生產基地布局情況 .- 39 - 表 23、2019 年公司鋰鹽產品產量情況(單位:噸).- 39 - 表 24、公司生產基地布局情況 .- 40 -表 25、Livent 生產基地擴建項目由于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均已暫緩 .- 44
18、-表 26、雅保全球鋰產業鏈布局情況梳理 .- 46 -表 27、雅化集團 2017-2020.03 鋰產品產銷量情況 .- 48 -表 28、雅化募投項目主要為 2 萬噸氫氧化鋰、1.1 萬噸氯化鋰及其制品.- 48 - 表 29、威華股份旗下致遠鋰業目前已投產氫氧化鋰產能規模約 5000 噸,在建氫 氧化鋰產能約 1 萬噸 .- 49 -報告正文1、新能源車需求推動氫氧化鋰材料開啟新一輪需求周期“政策驅動”轉向“消費驅動”,高性能、長續航新能源汽車將成未來全球新能源汽 車市場主流。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由“導入期”逐步邁入“快速增長期”,2016 年至今國家新能源購置補貼逐步“退坡”,截止
19、目前續航里程 250 公里以下乘用車型補貼逐步取消,續航里程 400 公里以上乘用車型補貼較 2019 年減少 10%至約2.25 萬元,至 2022 年將進一步減少至約 1.26 萬元;隨著補貼政策的放緩,新能 源汽車產業“主導力量”正逐步由政府過渡到市場,高性能、長續航里程新能源汽 車成為全球各大車企爭奪的焦點。2019年補貼政策2020年過渡期(2020.4.23- 2020.7.22)2020年-過渡期后20.7.22-2021年2022年度電補貼上限550500圖 1、中國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產業主導權讓位于市場續航里程250R3001.80.90(KM)300R4001.
20、81.621.621.300.91-私人消費版R4002.52.252.251.801.26150R2000.0續航里程200R2500.0(KM)250R3001.8-公共交通等領域300R4001.81.801.621.30R4002.52.502.251.80E1050.0技術要求- 能力密度(Wh/kg)105E1200.0120E1250.0不變125E1400.8140E1600.90%Q5%0.00.8百公里電耗優于正10%Q20%0.81.025%Q35%1.0Q35%1.11.1運營折扣倍0.70.70.7地補系數倍-PHEV(萬元)1.00.85E1601.05%Q10%0
21、.0 常的比例20%Q25%1.0 資料來源:財政部等,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1.1、特斯拉熱銷引發“鯰魚效應”,預計 2021 年起全球 EV 推廣進程將 加速全球一線整車生產商加速電動車項目開發進度,2021 年起全球新能源車型投放進 度或加速。2020 年一季度特斯拉 model 3 車型上榜美國十大最暢銷車型、并排名 第八,受特斯拉 Model 3 車型熱銷帶動的“鯰魚效應”,全球頂級整車生產商紛紛 加碼“電動化”戰略,2021 年將成為海外車企電動化平臺投產的加速時點。歐系整車生產商方面,(1)大眾計劃 2020 年在中國銷售超過 50 萬輛 NEV,所有品牌合計將銷售 30 款 NE
22、V,其中 50%將本土化生產;(2)寶馬計劃 2023 年前推出 25 款電動車;(3)戴勒姆計劃到 2025 年總銷量 15%-25%將是電動汽車。日系生廠 商方面,(1)豐田目標到 2030 年達到 550 萬輛電動車銷量,其中包括 100 萬輛零排放車型;(2)本田計劃到 2030 年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二將是電動汽車??傮w而言, 全球各一線整車廠商均在加速各自的“電動化”步伐,受特斯拉 Model 3 熱銷帶動 的“鯰魚效應”,2020 年全球乘用車電動化趨勢將顯著提速。圖 3、2020Q1 特斯拉 Model 3 上榜美國十大暢銷車第八名資料來源:Automakers,CleanTech
23、nica,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表 1、歐系、美系、日韓等全球頂尖整車生產商紛紛加碼“電動化”戰略代表車企燃油車啟動退出時間未來規劃電池供應商大眾2030 年最遲 2030 年前,實現所有車型電動化,傳統燃油車徹底停止銷售LG 化學、三星 SDI、松下、寧德時代、SKI2022 年起所有車系具備純電動選項,新能源汽車寶馬2020 年銷量占比提高到 25-25%,到 2025 年,推出 25 款新 能源車型三星 SDI、 寧德時代沃爾沃2019 年2019 年其停止生產銷售傳統內燃機車型;2025 年售出 100 萬輛電氣化汽車LG 化學、 寧德時代戴姆勒2022 年2022 年將停產停售旗下全部
24、傳統燃油車;Smart品牌將率先開始停售燃油車型LG 化學、 寧德時代、SKI福特2022 年2020 年初之前推出超過 10 款純電動車;2025 年燃油車車型全部電動化LG 化學、松下松下、SKI豐田2025 年2022 年前將發布 12 款純電動車,計劃在 2025 年停止生產傳統燃油汽車克萊斯勒2019 年2019 年開始,瑪莎拉蒂只生產電動和混動車型;2021 年 Jeep 品牌車型將全部采用電動版本Electrovaya (加拿大)資料來源:贛鋒鋰業等公司公告,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表 2、全球一線整車生產商電動化布局梳理車企發布時間規劃電動車型具體戰略規劃戴姆勒2019.09Sma
25、rt EQ forfour(2020)奔馳2019.09EQC(2019)、EQA(2020)、EQB(2021)、EQE(2022)330e 二代(2019)、530e 二代1)未來車型推出與電動平臺規劃;2)2030 年,電動車型(純電/插電)將占據乘用車新車銷量一半以 上份額; 3)未來的車型架構將基于電動出行而研發,并且將擁有其相應的 電動平臺;1)2022 年,從 smart 品牌到大型 SUV 的整個奔馳產品陣容,都將 逐步實現電動化;2)未來奔馳將在全球范圍帶來超過 10 款純電動車型;1)未來兩年內推出純電動量產車型,到 2023 年向市場提供 25 款寶馬2019.06大眾2
26、019.03豐田2019.07雷諾日產(2019)、MINI electric(2019)、iX3(2020)、iNEXT(2021)、 i4(2021)奧迪 e-tron(2019 已上市)、保時捷 Taycan(2019 已上市)、 ID3(2020)、A 級 SUV(國內首款, 2020 年底)、ID.CROZZ(2020)、斯柯達 Vision E(2020)、 ID.BUZZ、ID.VIZZION插電版卡羅拉(2019 已上市)、 插電版雷凌(2019 已上市)C-HR 純電(2020)、IOZA 純電(2020)電動車型,其中近一半是純電動車型。2)到 2021 年,目標向全球客戶
27、累計交付 100 萬輛電動汽車。1)到 2023 年,大眾汽車集團僅針對電動化領域的投資就將超過300 億歐元。2)到 2028 年,大眾計劃生產 2200 萬輛電動汽車,其中一半以 上將在中國生產。3)到 2030 年,集團旗下車隊中電動汽車的覆蓋比例將提高到至 少 40%。1)2021 年底之前,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將推出三款純電動車;2)2025 年底之前,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將推出 10 款電動車,每 款雷克薩斯車型均有電動車版本選項;1)到 2020 年,推出可應用于多個級別的電動汽車專用共享平臺;三菱聯盟2017.09暫無本田2018.12理念 VE-1(2019 已上市,小型SUV)
28、福特2019.04暫無2)到 2022 年,70的電動汽車生產將基于共享平臺;3)到 2022 年,聯盟將推出 12 款新型零排放電動汽車;1)2025 年之前將在中國投放超過 20 款電動化車型;2)2030 年,實現電動化系列產品占全球本田汽車銷量的三分之 二;1)在 2022 年前推出 40 款電動汽車,其中 16 款為純電動汽車,另外 24 款為插電混動汽車;預計到 2030 年,福特將實現在售車 型 1/3 動力電池驅動、1/3 搭載混合動力系統、1/3 搭載傳統的內 燃機引擎;3)宣布與大眾合作,大眾開放 MEB 平臺與福特共享;4)福特發中國“2025 計劃”,將在 2025 年
29、前,針對中國市場推出15 款新能源車型,同時長安福特旗下全系車型都將提供電動版 本;通用2018.10VELITE 6(2019 已上市)1)到 2023 年將在全球范圍推出 20 款純電動車,其中基于雪佛蘭Bolt 純電動車研發經驗打造的兩款全新電動車型將在未來 18 個 月內上市;2)在 2020 年前還將推出全新電動汽車平臺架構;3)2021 至 2023 年間將投放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型總數增加一倍;1)2025 年,現代起亞集團計劃向市場投放 13 款混合動力車型、9 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14 款電動車和 2 款氫燃料電池車等 38現代起亞2018.12暫無CMA 平臺(小型/緊湊型
30、純電車款環保車型;2)到 2025 年,集團將在中國市場推出 44 款新能源車型,其中 包括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以及氫燃料車, 以及純電動車型;標致雪鐵龍2019 年型)、EMP2(緊湊型/中型插電 混動車型),e-208(2021 之前)、 e-2008(2021 之前)、歐寶 Corsa(2021 之前)1)到 2021 年推出 15 款新能源車,并在 2025 年全面實現電動化;2)PHEV 車型將于今年率先在歐洲推出,隨后進入中國;BEV 車型將于 2019 年在歐洲和中國市場推出;資料來源:Marklines 等,經濟與金融研究院整理表 3、預計 2020 年重量級新投產車型包括國產 M Y,以及大眾 ID.Crozz 等車企20192020202120222020Q12020Q22020Q32020Q4特斯拉國產 Model 3(國產)保時捷 TancayModel Y(海外)Model Y(中國)大眾集 團大眾 ID.3大眾 ID.C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