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產品市場狀況 農產品市場和可持續發展: 全球價值鏈、小農和數字創新 越南:一名婦女在會安古鎮販賣熱帶水果。 封面圖片: iStock/hadynyah 本旗艦出版物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之狀況”系列之一。 引用格式要求: 糧農組織。2020。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 農產品市場和可持續發展:全球價值鏈、小農和 數字創新。羅馬。 https:/doi.org/10.4060/cb0665zh 本信息產品中使用的名稱和介紹的材料,并不意味著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對 任何國家、領地、城市、地區或其當局的法律或發展狀態、或對其國界或邊界的劃分表示任 何意見。提及具體公司或廠商產品,
2、無論是否含有專利,并不意味著這些公司或產品得到糧 農組織或環境署的認可或推薦,優于未提及的其它類似公司或產品。 地圖中使用的名稱和介紹的材料, 并不意味著糧農組織或環境署對任何國家、 領土或海區的法定或 構成地位或其邊界的劃分表示任何意見。 ISBN 978-92-5-133176-7 ISSN 2663-8606 印刷 ISSN 2663-8614 在線 糧農組織 2020年 保留部分權利。本作品根據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間組織許可(CC BY-NC- SA 3.0 IGO;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
3、/igo/deed.zh)公開。 根據該許可條款,本作品可被復制、再次傳播和改編,以用于非商業目的,但必須恰當引 用。使用本作品時不應暗示糧農組織認可任何具體的組織、產品或服務。不允許使用糧農組 織標識。如對本作品進行改編,則必須獲得相同或等效的知識共享許可。如翻譯本作品,必 須包含所要求的引用和下述免責聲明:“該譯文并非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 生成。糧農組織不對本翻譯的內容或準確性負責。原英文版本應為權威版本?!?任何與在此許可下出現的糾紛有關的調解,均應根據現行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 則進行。 第三方材料。欲再利用本作品中屬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圖形或圖片)的用戶,需自
4、行 判斷再利用是否需要許可,并自行向版權持有者申請許可。對任何第三方所有的材料侵權而 導致的索賠風險完全由用戶承擔。 銷售、權利和授權。糧農組織信息產品可在糧農組織網站(www.fao.org/publications)獲 得,也可通過publications-salesfao.org購買。商業性使用的申請應遞交至www.fao.org/ contact-us/licence-request。關于權利和授權的征詢應遞交至copyrightfao.org。 mNrOoRqMtNsOnRtOpNtNqPbR9RaQtRrRoMnNiNmNoOlOoOtP8OrRyQvPsQmQxNqRsR 聯合國
5、糧食及農業組織 2020年,羅馬 ISSN 2663-8606 2020年 農產品市場和可持續發展: 全球價值鏈、小農和數字創新 農產品市場狀況 前 言 v 方 法 vi 致 謝 vii 縮略語 viii 內容提要 ix 第1部分 農產品和食品市場趨勢 1 農產品和食品貿易中的最新趨勢 2 全球貿易推動因素 9 農產品和食品市場轉型 22 第2部分 農業和食品全球價值鏈 31 農業和食品全球價值鏈演變 33 全球價值鏈參與度與經濟增長 41 全球價值鏈參與度促進政策 44 全球價值鏈與可持續發展的聯系: 環境、社會和健康結果 54 全球價值鏈、標準與競爭問題 58 第3部分 農民與價值鏈: 可
6、持續增長商業模式 65 可持續農業發展與市場 66 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參與 67 訂單農業 77 包容性訂單農業模式的創新 84 農民融入可持續價值鏈 89 第4部分 數字技術與農業和糧食市場 97 數字鴻溝 100 農業數字化 104 數字技術與市場失靈 106 在農業食品價值鏈上運用分布式賬本技術 112 農業和糧食市場的開放問題與潛在風險 121 目 錄 | ii | 附 件 127 注 釋 129 表 3.1 本報告回顧的訂單農業研究80 A.1 第1部分使用的食品總量定義,按食品總量劃分 的貿易127 A.2 基于糧農組織食物平衡表的糧食總量定義128 圖 1.1 1995-2018年
7、農產品和食品貿易的演變(國 家按收入水平分組)3 1.2 食品和農產品貿易 4 1.3 區域內和區域間貿易所占比例5 1.4 1995-2018年各類食品進出口變化 (國家按收 入水平分組)7 1.5 部分食品在農產品和食品出口總量中所占比 例, 2016-2018年均值8 1.6 部分食品的進口依賴度, 2015-2017年均值10 1.7 農產品出口和進口: 巴西、 越南、 尼泊爾、 烏干 達, 按食品分類11 1.8 收入動態變化和食物消費量增長 (國家按收入 水平分組)12 1.9 1995-2017年主要食品類別在人均能量攝入 中所占比例平均變化 (百分比, 國家按收入水平 分組)1
8、3 1.10 人口增長和人口變化18 1.11 貿易和通訊成本19 1.12 1995-2018年農產品適用關稅稅率 (國家按收 入水平分組)21 1.13 程式化的食品價值鏈27 1.14 2017年農產品增加值和食品增加值在農產 品和食品總增加值中所占比例, 按收入水平分類27 The proportion of undernourished people in the total population is the indicator known as prevalence of undernourishment (PoU). See Annexes 2 and 3 of this re
9、port for further details. Ecullentem facerrum quam, quatet occus acepro modit quibus autat laut omnihitias sitat. NOTES BORIA VOLOREIUM, SIT AUT QUIS DOLORITI CONECTUS, SEQUE 2.1 1995-2015年全球出口總值與全球價值鏈 參與度36 2.2 2015年農業全球價值鏈參與率37 2.3 2015年全球價值鏈前向聯系和后向聯系 (國家 按收入水平分組)38 2.4 加納出口總值和全球價值鏈參與度39 2.5 越南出口總
10、值和全球價值鏈參與度40 2.6 1995-2015年增加值擴大與全球價值鏈參與度 提高之間的關系 (國家按收入水平分組)42 2.7 全球價值鏈參與度變化百分之一對單個工人農 業增加值的影響43 2.8 取消不同政策措施對農業食品出口總值的預期 影響, 百分比變化45 2.9 貿易開放對出口農業食品增加值的預期影響, 按生產要素分列, 百分比變化46 2.10 模擬開放貿易對全球價值鏈參與度的預期影 響, 百分比變化48 2.11 開放貿易對農業和食品增加值直接和間接出 口的預期影響52 2.12 食品加工對就業的重要性 (占制造業勞動力 總數的比例) : 西非及部分其他國家53 2.13
11、種子市場集中度因作物和地區而異63 3.1 各國結構轉型: 2017年農業在GDP中的占比和人 均GDP68 3.2 市場參與度: 加納、 馬拉維、 烏干達和越南市 場所售農戶產品的平均比例69 3.3 加納、 馬拉維、 烏干達和越南農戶平均銷售收 入在總收入所占比例 (百分比)70 3.4 加納、 馬拉維、 烏干達和越南各個農場規模分 布區間的市場所售農戶產品比例 (五等分)71 3.5 按戶主性別劃分的平均家庭總收入 (美 元, 2011年不變價格)72 3.6 按戶主性別劃分的家庭平均銷售收入在總 收入中所占比例 (百分比)73 3.7 平均農場規模的演變 (公頃)75 3.8 訂單農業
12、激勵機制79 | iii | 3.9 可持續性認證計劃: 標準和潛在成果92 4.1 2015-2019年全球固定/移動電話和固定/移動 寬帶簽約用戶數 (每百人)100 4.2 2018年部分國家移動蜂窩網絡可及性101 4.3 互聯網用戶, 占人口百分比102 4.4 2018年部分國家互聯網用戶數, 按性別和地區 劃分 (百分比)103 4.5 2018年部分國家數據和語音移動寬帶簽約用戶 數與總人口之比104 4.6 “賦能農業” 項目信息和通訊技術得分105 4.7 農業食品價值鏈區塊鏈實例說明116 插文 1.1 農產品和食品區域貿易5 1.2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全球貿易、
13、市場和糧食 安全的影響16 1.3 貿易、 食品安全和 食品法典23 1.4 價值鏈中的垂直整合和協調26 1.5 全球化、 農產品和食品貿易和營養28 2.1 全球價值鏈: 主要術語34 2.2 全球價值鏈現實案例: 橙汁 從樹到瓶35 2.3 全球價值鏈聯系不平衡國家舉例: 加納39 2.4 全球價值鏈聯系緊密國家舉例: 越南40 2.5 全球價值鏈參與度促進政策分析: 政策措施的 效果及土地、 勞動力和資本回報45 2.6 區域貿易協定的作用49 2.7 貿易政策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反應50 2.8 發展中國家新興食品加工部門53 2.9 全球價值鏈、 私營部門行動與環境結果55
14、2.10 旨在減少超重和肥胖流行的政策: 墨西哥的 稅收與智利的標簽59 3.1 運轉良好的市場如何促進發展68 3.2 糧食和農業領域的農村中小型企業76 CONTENTS 3.3 在訂單農業計劃中捆綁保險86 3.4 貝寧的價格保證和稻米訂單農業: 不同合同條 款的隨機對照試驗87 3.5 咖啡訂單農業的產品質量差異化88 4.1 數字技術術語99 4.2 通過數字創新撬動多領域進步: 印度電子集市 (e-Choupal) 與加納Esoko108 4.3 電子商務與中國的淘寶村案例110 4.4 Tulaa: 肯尼亞和加納促進獲取信貸的數字平臺111 4.5 農業氣象指數保險: 農業和氣候
15、風險有限公司113 4.6 了解分布式賬本技術114 4.7 區塊鏈與國際商品交易115 4.8 支持小農通過區塊鏈進入市場, 獲取金融服務117 4.9 小農氣象指數保險中的區塊鏈應用118 4.10 超市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119 4.11 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香料和香草120 4.12 區塊鏈技術與可持續魚類價值鏈121 4.13 全球糧食和農業論壇以及國際糧食和農業數 字化平臺124 | iv | 前 言 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報告發布之際, 恰逢全球經濟和全球糧食體系面臨重要關頭,需 要全世界團結一致,全力抗擊2019冠狀病毒病蔓 延引發的全球大流行。 疫情明確告訴我們,在一個互聯互通
16、的世界 上,疾病以及疾病防治措施所產生的效果會快速 跨越國界。雖然疫情并非本報告的核心主題,但 它向我們展示了食品生產、消費和貿易之間的密 切關聯。這充分說明了采用一種綜合糧食體系方 法的重要性,也使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報 告的發布顯得更為及時。 我提請大家認真閱讀本份報告,因為它包含 了重要信息,讓我們了解到市場如何能幫助我們 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提出的各項目 標。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對世界各地的貿 易和市場進行了全新的數據分析,詳細分析農產 品和食品市場中的主要全球趨勢,力求了解如何 在經濟、環境、社會各方面取得成果,推動發展。 糧食和農業領域的貿易量自1995年以來已實
17、 際增長一倍以上。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成為 全球市場中的積極參與者,目前在全球貿易量中 占比約為三分之一。技術進步為生產和貿易流程 的改變提供了條件,從而促使食品和農產品全球 價值鏈的興起。據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估 計,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農產品和食品出口貿易 是在全球價值鏈中完成的。 本報告的一個核心觀點是,運轉順暢的市場 是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鍵。國際貿易可成為有力 的工具,而市場可用于促進可持續經濟、社會、 環境發展。全球價值鏈能幫助發展中國家融入全 球市場。當價值鏈將我們的食品市場密切聯系在 一起時,它們也提供了一種推廣最佳做法的機 制,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然而,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市場
18、環境中,我們 應該確保不讓任何人掉隊。我們應加大力度將小 農納入現代食品價值鏈,從而保障農村創收和城 鄉兩地的糧食安全。小農面臨著很多不利于其有 效生產和銷售自身產品的挑戰,應為他們提供扶 持性政策和機制,以提高他們的生產率和市場參 與度。 數字技術能助力市場更好地運轉,幫助農民 更好地進入市場。食品電子商務等創新做法能同 時造福農民和消費者。然而,為了確保最貧困人 群也能享受到數字創新的紅利,我們必須縮小當 前的數字鴻溝。盡管如此,預見技術創新可能給 我們的食品生產、加工、貿易方式帶來何種影響 卻并非易事。今天我們知道技術的進一步利用有 助于我們在這一領域得到巨大收獲,但我們也應 注意到,我
19、們目前仍未充分了解技術利用過程中 涉及的部分風險。我們必須加大力度共同努力, 確保數字革命能夠促進發展。 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讓我們清楚地看 到,我們需要依靠市場,將其作為全球糧食體系 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 情、蝗災或氣候變化等重大破壞性事件時,這一 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可持續發展和消除饑餓方面,各方都應發 揮自己的作用。在此,糧農組織愿意為各成員國 和伙伴方提供我們的支持。 糧農組織總干事 屈冬玉 | v | 方 法 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的編寫工作始于2019年6月。為此成立了一個編寫顧問組,由糧農組織 專家和外部專家共同組成,為編寫團隊提供支持。編寫顧問
20、組審閱了報告中的分析內容和報告草案, 并就此提出建議。 2019年11月21-22日在糧農組織總部召開了一次全球價值鏈技術研討會。來自不同國家的從業人 員、學術人員及其他感興趣的各方在會上介紹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就以下問題開展了討論:食品和 農產品全球價值鏈的演變以及它們如何改變食品市場和貿易;產生的經濟、社會、環境影響;政策如 何強化自身對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研討會拓展了糧農組織有關這些話題的知識和觀點。 為了給報告的編寫提供素材,一個專家團隊就一系列話題編寫了九份背景文件,其中包括兩項建 模研究:一項旨在評估全球價值鏈對農業生產率的影響,另一項采用了一個全球可計算一般均衡模 型,就
21、貿易政策對全球價值鏈參與情況的影響展開分析。 報告初稿于2020年5月交由編寫顧問組審閱,同時交由糧農組織經濟及社會發展部門管理層討論。 糧農組織各技術部門的專家也審閱了報告初稿??偢墒罗k公室和糧農組織經濟及社會發展部門審議了 終稿。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的內容及成果將提交計劃于2021年3月召開的商品問題委員會會議。 | vi | 致 謝 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市場及貿易司司長Boubaker Ben-Belhassen和高級經濟學家兼農產品市場狀況高級編輯George Rapsomanikis的指導下,由糧 農組織的一個多學科團隊編寫完成。糧農組織首席
22、經濟學家Mximo Torero Cullen以及經濟及社會發 展工作管理團隊負責提供整體指導。 研究和編寫團隊 市場及貿易司的研究和編寫團隊成員包括:Andrea Zimmermann、Clarissa Roncato Baldin、Edona Dervisholli、Evgeniya Koroleva(數據)、Husam Attaallah(數據)、George Rapsomanikis和Rob Dellink。 編寫顧問組 編寫團隊得到了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編寫顧問組提供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顧問組成員如 下:Boubaker Ben-Belhassen(糧農組織市場及貿易司司長)、Ca
23、rmel Cahill(經合組織貿易與農業 司前司長)、David Blandford(賓州州立大學)、Hope Michelson(伊利諾伊大學)、黃季焜(北 京大學)、Johan Swinnen(魯汶大學)、Luca Salvatici(羅馬第三大學)和Mximo Torero Cullen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主管糧農組織經濟及社會發展工作)。 貢獻者 以下作者為本報告提供了技術背景文件:Edona Dervisholli(糧農組織)、Eva-Marie Meemken(康 奈爾大學)、Felix Baquedano(糧農組織顧問)、Ivan uri(萊布尼茨轉型經濟農業發展研究所)
24、、Hope Michelson(伊利諾伊大學)、黃季焜(北京大學)、Johan winnen(魯汶大學)、Leslie C. Verteramo (康奈爾大學)、Luca Salvatici(羅馬第三大學)、Miguel I. Gmez(康奈爾大學)、Pierluigi Montalbano(羅馬大學)、Robertus Dellink(糧農組織)和Silvia Nenci(羅馬第三大學)。 其他材料 本報告從2019年11月21-22日在羅馬召開的全球價值鏈國際研討會上獲得相關信息。以下專家在會 上介紹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Carlo Altomonte(博科尼大學)、Davide Del P
25、rete(糧農組織)、 Edona Dervisholli(糧農組織)、Koen Deconinck(經合組織)、Luca Salvatici(羅馬第三大學)、 Marie-Agns Jouanjean(經合組織)、Pierluigi Montalbano(羅馬大學)、Robertus Dellink (糧農組織)、Silvia Nenci(羅馬第三大學)和Sunghun Lim(明尼蘇達大學)。 糧農組織的Anna Lartey、Davide Del Prete、Elena Ilie、Nancy Aburto和Siobhan Kelly也為 本報告提供了材料。 行政支持 Francesca
26、Biasetton為報告提供了行政支持。 糧農組織領導機構服務司(CSG)語言處提供了翻譯服務。 糧農組織新聞傳播辦公室出版處提供了六種官方語言的編輯支持、設計和排版、制作、印刷及協 調服務。 | vii | 縮略語 ACRE 農業和氣候風險有限公司 AFCFTA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 AFDB 非洲開發銀行 BMI 體重指數 CGE 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式 COVID-19 2019冠狀病毒病 DLT 分布式賬本技術 FAO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DI 外商直接投資 GATT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GDP 國內生產總值 GVC 全球價值鏈 HS 世界海關組織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 ICT 信息和通信
27、技術 IFAD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 ILO 國際勞工組織 IPPC 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 MRL 最大殘留量 NCD 非傳染性疾病 NGO 非政府組織 NTMs 非關稅措施 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IE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RTA 區域貿易協定 R&D 研發 RSPO 可持續棕櫚油圓桌倡議組織 SDGs 可持續發展目標 SIM 用戶識別模塊 SME 中小型企業 SMS 短信服務 SPS 衛生與植物衛生 TBTs 技術性貿易壁壘 TFA 貿易便利化協定 UNDP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WFP 世界糧食計劃署 WHO 世界衛生組織 WTO 世界貿易組織 | viii | 內容提
28、要 貿易、市場和可持續發展 貿易和市場是發展進程的核心。在糧食和農 業領域,市場能拓寬消費者的選擇,為農民創造 動力。因此,市場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并在農 業和其他經濟部門之間建立聯系。這也使得市場 成為經濟結構性轉型的關鍵。2020年農產品市 場狀況的主題就是貿易和市場如何為可持續發 展做出貢獻。 運轉順暢的市場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 巨大作用,然而,市場機制卻無法保證提供對可 持續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的一系列社會和環境益 處。某些情況下,市場可能無法調和個人利益和 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也無法調和個人利益 和子孫后代需求之間的關系,而后者正是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關鍵內容。 2030
29、年議程以及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旨 在為所有人打造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這些 目標涉及我們面臨的各項全球性挑戰,包括消除 貧困和饑餓,恢復和可持續地管理自然資源???持續發展目標綜合了可持續發展的三個維度 經濟、社會、環境,且各項目標之間有著密切 關聯。 農業是2030年議程的核心。它與糧食安 全、經濟增長、就業及消除貧困、環境及自然資 源管理、營養及健康之間的關聯已在多數可持續 發展目標中得到體現。市場能識別這些關聯。本 報告討論了能夠推動經濟增長、利用農產品和食 品市場在經濟、社會、環境方面取得可持續的成 果的各項政策和制度。 2020年農產品市場狀況探討了貿易和市 場的演變,分析它們在增
30、長和可持續發展中的作 用。報告特別關注糧食和農業領域全球價值鏈的 興起、發展中國家小農在價值鏈中的參與情況以 及數字技術對市場產生的顛覆性影響。 貿易和市場的演變 自1995年以來,糧食和農業領域的國際貿易 已實際增長了一倍以上,2018年達到1.5萬億美 元。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農產品和食品 市場上的參與度不斷提升,其出口值已占世界出 口總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貿易增長的背后有著多個推動因素。運輸成 本下降拉低了貿易成本。貿易政策以及1995年1 月生效的世貿組織農業協定及多項雙邊和區 域性貿易協定帶來的進口關稅下調也是促使糧農 領域貿易增長的關鍵推動因素。 這些推動因素,加上發達國家和
31、發展中國家 的收入增長,都在促使糧農領域貿易不斷增長。 收入增長還帶來了人口趨勢變化,結合城鎮化等 進程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結構變化,最終 影響貿易和市場。隨著各國不斷發展,人們對主 糧的消費在逐漸減少,對肉類、奶類、水果和蔬 菜的消費則逐漸增加。這些膳食結構變化已體現 在國際貿易格局上。 | ix | 內容提要 城鎮化正在發展中國家快速推進,大大快于 歐洲等地之前的城鎮化速度,對各國國內食品市 場產生了影響。消費者在食品的方便性、質量和 安全性等方面的喜好正在不斷強化食品價值鏈中 的縱向協調。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各國, 主要連鎖超市的銷售額從本世紀初到2018年增長 了多達十倍。在撒
32、哈拉以南非洲各國,城市消費 者也更喜歡在超市購物,并將更多收入花在外出 就餐上。 同時,數字技術的進步也提升了人們相互之 間的溝通交流,對不同經濟體和不同社會均產生 了深刻影響。更便利的交流拉近了不同文化之間 的距離,繼而對人民的食物喜好產生了影響。此 外,隨著農民之間和公司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更 加便利,他們能更好地對自身的業務開展跨國協 調,成為全球價值鏈的一部分。本報告估計,農 產品和食品貿易量中,超過三分之一發生在全球 價值鏈中,至少跨越國境兩次,因為初級商品往 往先要出口后加工成食品,隨后再出口。 國際貿易和農產品和食品全球價值鏈的演變 因2008年金融危機而中斷。此后,由于全球經濟
33、增速放緩,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貿易和 全球價值鏈備受影響。2020年初,由于2019冠狀 病毒病疫情暴發以及為控制疫情蔓延而實施的對 人員流動和國際旅行的限制措施,無論是國內市 場還是國際市場都再次面臨巨大挑戰。疫情及其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預計將對貿易產生巨大影響。 世貿組織指出,由于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干擾了 經濟活動,世界貨物貿易將減少13-32%。 各國政府和私營部門正高度重視在流動受限 的情況下讓食品價值鏈保持正常運轉。各方正采 取行動,通過特殊渠道(在采取檢測、保持物理 距離和其他衛生措施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將 食物產區與城市中心聯系起來,加快速度將易腐 敗的營養食品送到受影
34、響人群手中。在全球層 面,很多主要食品出口國的政策制定者已承諾不 會采取出口禁令等限制性貿易措施,以確保食物 和農產品能從食物過剩地區運往食物短缺地區, 從而促進全球糧食安全。 農業和食品全球價值鏈對經濟增長的 貢獻 全球價值鏈已成為食品和農產品貿易的重要 組成部分。全球價值鏈將生產過程分解成不同國 家里的不同環節,以此提高效率。這使得發展中 國家的農民和公司能克服缺少成熟的國內出口導 向型食品部門所造成的局限性。人們要想進入國 際市場有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方案,在其選擇的價 值鏈的任何環節都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身的比較 優勢。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全球價值鏈可以成為實 現增長的重要通道。由于各環節之
35、間有著密切協 調,全球價值鏈有助于加強國際貿易對增長的推 動效應,即技術和知識溢出效應,從而提高生產 率,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為編寫2020年 農產品市場狀況報告所開展的研究表明,從短 期看,農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每提高10%, 勞動生產率就能平均提升約1.2%。這一短期影響 | x | 可轉化為對生產率的持續長期積極影響,從而為 發展中國家帶來巨大益處。 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參與度將對環境同時 產生積極和消極影響。一方面,全球價值鏈能推 動增長;而另一方面,價值鏈不一定有助于更好 地管理自然資源。例如,有人擔心貿易開放帶來 作物產品出口增加,會導致森林被毀。然而,符 合可持續發展目標
36、的全球價值鏈,例如符合規則 和標準的全球價值鏈,就能促進可持續技術和措 施的推廣。同時,這樣的全球價值鏈還能提高各 國的生產率,促進收入增長。應積極采取行動, 在貿易中關注可持續性。 貿易政策至關重要。隨著全球價值鏈跨國延 伸,商品要多次跨境,每次都需征收關稅。減少 和降低貿易壁壘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全球價值鏈。 這一點對發展中國家非常重要。降低進口關稅有 助于增加投入品和中間產品的進口。而這反過來 會刺激生產和出口,極大地推動生產率、促進就 業和提高收入。 開放全球市場和推動全球價值鏈能通過技術 和知識轉讓產生巨大的溢出效應。但要想將這些 轉化為持久性效果,就必須采取互補性政策來提 升競爭力,如
37、采取有助于改善治理和基礎設施、 提升技能、消除勞動力市場僵化做法的措施。然 而,也有人對開放貿易可能帶來的短期效應表示 擔心,尤其是對收入分配和不平等的影響。 區域貿易協定對推動全球價值鏈貿易也十分 重要。降低締約方之間的關稅有助于推動縱向協 調和價值鏈。此類協定涵蓋多個經濟部門,有助 于加強協定對農業食品全球價值鏈產生的影響, 因為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值中有很大比例來自食品 或農產品以外的其他部門。例如,全球食品出口 中約38%的增加值來自進口的服務。 區域貿易協定還包含有關競爭政策或統一標 準的條款,最終能推動政策改革和締約方之間的 高度一體化。雖然很多人認為這些協定是構建全 球貿易體系不可缺
38、少的要素,但在加大對區域貿 易的重視的同時,也應該推動多邊貿易,為那些 主要參與全球貿易而非區域貿易的國家的經濟增 長做出貢獻,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 2019冠狀病毒病對農產品和食品貿易 以及全球價值鏈的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隨后的經濟減速使得農 產品和食品全球價值鏈的演變出現停滯,而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預計將進一步阻止全球價值鏈在 全球貿易和增長中發揮潛力。全球價值鏈能推動 建立貿易聯系,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成為技術和知 識傳播的渠道;同樣,全球價值鏈也能傳導經濟 沖擊及其影響。各公司在效率和應對經濟減速之 間做出權衡時,可能會通過將各項食品相關活動 撤回本國的方式選擇食品生產本地化
39、。 此類戰略可能會嚴重阻礙由比較優勢帶來的 增效,促使國內食品價格上漲,而這在收入下降 | xi | 內容提要 時期并非好事。依賴國內生產的以及來自世界各 地的食品和農產品是抵御糧食不安全和經濟衰退 的一種方式。要想抵御像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9 冠狀病毒病這樣的全球性沖擊,開展國際合作和 協調比采取措施提高糧食自給自足水平更有必 要,尤其在相關影響未同時波及所有國家的情況 下。因此,貿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高效途徑,讓 我們更好地管理沖擊帶來的風險,提高抵御能 力。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最大限度減少對 全球價值鏈的干擾,推動農產品和食品貿易,將 產生短期和長期積極效應。 將小農納入價值
40、鏈,促進可持續發展 貿易和增長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全球化對 國與國之間和一國內部收入分配的影響長期以來 一直是爭論的焦點。隨著貿易不斷擴大,各國都 從中獲益,很多國家經歷了高速增長。但同時, 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及新興經濟體之間 的差距也可能加大。一些分析家認為,全球化無 法給那些不能在全球范圍內參與競爭的國家帶來 好處。 例如,在農業領域,一個大問題是如何將 小農納入全球和國內市場并參與發展進程。在 發展中國家,幾乎所有農民都向市場出售產品, 并從市場購買產品。但市場運轉不暢,交易成 本較高。很多小農的商業化水平不高。對很多 人而言,保險和信貸等市場未能發揮作用,完全 缺失。這給糧食安
41、全、生計和發展帶來了嚴重 影響。 全球價值鏈的興起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性提出 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可能導致技能低下和無法充 分獲得技術和投入品的小農進一步被邊緣化。有 必要綜合施策打造出有助于市場繁榮的環境,例 如,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服務、教育、生產技 術。除了此類政策外,包容性商業模式,如由私 營部門推動、政府和民間社會支持的訂單農業, 能幫助農民進入更復雜的現代價值鏈。 創新型解決方案還包括能同時應對農民在銷 售、技術和資金等方面所面臨的多重局限的綜合 性計劃。例如,訂單農業項目能避免因價格風 險、生產資料和信貸獲取、技術和知識獲取等造 成的市場失靈問題。這些計劃有助于提高生產 率,提升商業化水
42、平,提高收入,減輕貧困。雖 然訂單農業能為眾多小農提供進入價值鏈的機會 并為其帶來收益,但效果可能參差不齊。 訂單農業項目可能將經營規模極小的農民排 除在外,無法徹底解決不平等問題。項目還可能 經常出現波折甚至失敗。項目的退出率很高,農 民可能會因為難以達到項目要求或與其他活動相 比參與項目無利可圖而選擇退出。市場和價值鏈 要想為發展做出貢獻,就必須確保持續參與。如 果能持續參與,訂單農業就能給農民帶來更多惠 益,因為對生產性資產、技術和知識的投資均需 要時間才能產生效益。 商業化和貿易的發展有助于提高收入、改善 生計,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不良環境影響。在貿易 開放和全球化刺激下,出口農產品生產集
43、約化可 | xii | 能帶來水污染、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和生物多樣性 喪失。這些都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成本,例如水質 變壞,全球變暖,作物授粉率下降。 各國政府可采取一系列政策工具解決此類成 本問題。例如,稅收能讓市場充分考慮給社會帶 來的各種環境成本。除公共政策外,一些安排也 能利用市場將私人與公共意愿相互結合,因此此 類安排有助于可持續發展,尤其在全球價值鏈背 景下。價值鏈加上可持續性認證計劃有助于發展 可持續食品市場。 可持續性標準正在全球市場中日益得到重 視,尤其是那些已與全球價值鏈建立穩定聯系 的高價值產品。消費者對可持續性認證產品的 需求在不斷增長,使得獲得可持續性認證的農地 所占比例不
44、斷上升。全球約四分之一的咖啡和可 可產地已通過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制定的可持 續性標準獲得了可持續性認證。市場能提供價 格相關信息。利用市場機制提供食品生產方式 及其對環境和社會的益處方面的信息,這有助 于解決經濟、社會、環境目標之間的權衡取舍 問題。 數字技術對市場的顛覆性影響 數字技術正在快速改變從農場到餐桌的價值 鏈所有環節。采用數字技術有助于提高效率,創 造新的就業機會,開辟新的收入來源,節約資 源。然而,數字技術也可能給價值鏈中各項活動 和產品帶來破壞、改變或替代作用。 在農場層面,采用數字技術有助于應對市場 失靈問題,通過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推動農民 進入價值鏈。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改
45、進還大大促進 了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將農民與各區域、各國貿 易商及消費者有效地聯系在一起。2020年,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展示了數字技術在改善食品市場 運轉方面發揮的作用。據估計,2020年2月,中 國的網購市場在食品零售總額中所占比例從11% 上升至38%。 盡管數字技術過去三十年已在快速傳播,但 不同國家之間、城鄉之間、男性和女性之間均存 在數字鴻溝??傮w來看,在非洲農村,僅10%的家 庭有條件上網。要確保人人都能參與數字經濟, 就需要有有效的公私伙伴關系、能讓私營部門充 分參與的完善法規、政策一致性等,以便改善發 展中國家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和相關技能。 從手機短信到電子商務平臺和分
46、布式賬本技 術,數字應用程序能降低交易成本,改進信息流 通,推動農民、貿易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高效連 接。這有助于提升市場準入,提高收入和福利水 平。本報告介紹的數字平臺,如印度的e-Choupal、 非洲的Esoko和中國的淘寶社區,都展示了數字 技術如何推動市場運轉。 信貸和保險的獲取也正在經歷變革。地球觀 測、衛星降雨估測和遙感,加上現場數據和區塊 鏈技術等方面的數字創新,能以更低的成本為天 氣指數保險計劃提供支持。這有助于惠及數百萬 原本無法參保的小農。 | xiii | 內容提要 EGYPT A young labourer loading tomatoes onto wholesale
47、rs trucks. FAO/Heba Khamis | xiv | 危地馬拉 奇奇卡斯特南哥果蔬市集 一角。 糧農組織/R. Grisolia 數字創新的顛覆性影響會給市場帶來一系列 成果。數字技術在農產品和食品市場中的應用能 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環境益處,加速實現可 持續發展目標。例如,數字技術能促進普惠金 融,因為它使金融機構能夠在無需設立高成本實 體機構的前提下進入農村市場。電子商務平臺能 鼓勵接受過教育的青年和婦女留在農村或回到農 村。這有助于將農村地區變成更能吸引人們生活 和工作的地方。區塊鏈技術能增加信任,提高透 明度,從而提高食品在價值鏈各環節的可追溯 性。這有助于為可持續性
48、標準和為消費者提供與 生產相關的環境和社會信息的標簽政策的實施提 供支持。 同時,數字技術也會帶來風險和挑戰。例 如,通過數字技術從農場收集的數據的所有權和 使用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密切關注。解決這些 問題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的應用。技術還 會影響生產要素及其價值,如勞動力需求和薪 酬。數字技術可能還會使市場競爭出現偏差,影 響價格或數量,繼而影響福利。 技術影響農產品和食品市場的潛力需要進一 步分析。上文提及的問題說明有必要加強所有利 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此外,還需要就與構建監 管框架相關的最佳做法達成共識,以最大限度利 用數字技術給糧農領域帶來的益處,同時最大限 度降低相關風險。 |
49、xv | 國際水域 一艘船正在裝載谷物。 S koonsiri boonnak 第1部分重點討論了貿易和市 場在新千年里的演變。該部分 分析了經濟增長和城鎮化以及 技術進步和政策如何給農產品 和食品貿易、貿易格局和結構 帶來變化。很多國家在自身的 發展道路上都經歷了膳食結構 以及消費者食物喜好的逐步變 化。這些都在經歷持續轉型并 受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9冠狀 病毒病疫情等危機影響的貿易 和市場上有所體現。 第1部分 農產品和食品 市場趨勢 第1部分 農產品和食品市場趨勢 農產品和食品貿易中 的最新趨勢 自21世紀初以來,全球農產品和食品貿易 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a 貿易量從1995年至 關鍵信息 1 自1995年以來,糧食和農業領域 的國際貿易量已實際增長一倍以 上,但增長速度自2008年金融危 機以來已有所放緩。發展中國家和新興 經濟體正加大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參與 度,其出口已占全球農產品和食品貿易 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 貿易格局受經濟增長、城鎮化、 技術進步和貿易政策的影響。這 些趨勢還會大幅改變生活方式, 影響膳食結構,改變國內、國際市場 及價值鏈。 3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農產 品和食品市場正在發生快速、深 刻的變化。這突出說明了發展與 糧食和農業領域的持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