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1月-8月 手機行業發展白皮書 釋放手機存量時代的數據紅利 Part 1 智能手機新增市場概覽 Part 2 品牌拉新和留存綜合競爭力分析 Part 3 消費者購機換機行為洞察 Part 4 上市新機型表現回顧 目錄 核心 洞 察 整體市場概況 2018年1-8月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低迷,市場持續向頭部品牌集中。手機平均價格相對平 穩; 過去3年,用戶線上購機占比不斷攀升,線上成交、瀏覽大幅增長,并呈消費升級趨勢; 大促拉動了20%的手機銷售增長且日均銷售貢獻最顯著; 伴隨新品拉動,手機屏幕尺寸和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前置攝像頭像素提升,受安卓年度新 品影響,后置指紋識別智能手機新增市場比重
2、提升。 品牌競爭力分析 拉新與留存是保持業務增長活力的重要指標,且兩者結合才能真正衡量品牌競爭力; 1-8月,vivo與OPPO、蘋果整體品牌競爭力為第一梯隊;華為、小米和榮耀位列第二梯 隊; 品牌競爭力和消費者凈推薦值呈強線性關系,凈推薦值越高,其品牌競爭力也越高。 消費者換機行為洞察 整體智能手機的凈推薦值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而下降; 消費者主動升級新機的比例降低,被動換機的比例升高。換機時,品牌影響力和機型知名 度對消費者的購機決策影響變得更加重要; 消費者整體對價格更加敏感,更重視上一部手機的體驗。線上用戶更關注價格和他人意 見,而線下用戶更關心自己的真實體驗。線上用戶更看中手機可靠性和
3、芯片速度,線下用 戶更重視屏幕尺寸。 新品表現回顧 2018年新機發布數量減少,前十品牌的新品總體拉動了品牌33%的業務增長; TOP 20%的新品機型日均銷量是尾部機型的8.7倍,并貢獻超過一半的銷售占比; 頭部新機型對不同性別和年齡的覆蓋率相對更好,且在渠道下沉方面表現更強。同時,頭 部新機型表現出更大的屏幕尺寸和更大的屏幕占比。 01 智能手機新增市場概覽 2 0 1 8 年 1 月 - 8 月 手 機 行 業 發 展 白 皮 書 月新增設備數量徘徊在3-4千萬,整體月活增幅始終低于 3%; Top 6品牌市場占比接近九成; 華為榮耀兩品牌總體市場份額達22.6%,占市場第一; 用戶的手
4、機屏幕集中向大于5.6寸以及70%以上屏占比轉化; 47%早起早睡用戶的觸網時間在5-7點到20-22點之間,使用 手機時長跨度為15個小時; 在總體新增用戶中,以男性、20-40歲、一二線城市為主。 智能手機新增市場概覽 單位:億 智能手機活躍設備數量及增長趨勢 8.4 8.6 8.5 8.7 8.8 9.0 9.3 9.4 0.36 0.38 0.31 0.31 0.31 0.35 0.38 0.38 2.8% -2.3% 3.0% 1.2% 2.7% 2.8% 1.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6 7 8 9
5、 10 11 12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8月 存量 新增 月活增幅(對比上月) 1-8月,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低迷-iOS占比下滑 月新增設備數量徘徊在3-4千萬,整體月活增幅始終低于3%; iOS占比下滑,Android的市場占比已超八成。 智能手機平臺分布 20.9% 19.7% 79.1% 80.3% 2018年1月 2018年8月 iOSAndroid *月活設備=存量+新增,某月第一次被激活并在當月啟動1次及以上則被判定為當月新增設備,首次活躍時間早 于本月則被判定為存量。 數據來源:友
6、盟+ 8.7 9.0 8.8 9.4 9.0 9.6 9.7 9.1 智能手機整體月活持續向頭部品牌集中 Top 6品牌市場占比接近九成;蘋果市場保有量仍居第一位,但呈小幅下滑態 勢,其霸主地位受到國產安卓品牌的威脅。 84.2% 84.1% 85.1% 84.9% 85.3% 85.9% 86.3% 87.2%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8月 存量市場占有率 存量市場Top 6品牌的市場占有率 20.6% 19.7% 18.1% 9.4% 9.0% 8.6% 2018年1-8月 榮耀 華為 小米
7、vivo OPPO 蘋果 數據來源:友盟+ 新增市場的頭部馬太效應愈加明顯,新增市場頭部品牌 市場占有率接近九成 不同于存量市場的情況,蘋果在新增市場的占有率僅列第三位;華為、榮 耀、小米緊隨其后。但華為榮耀兩品牌總體市場份額達22.6%,占市場第一。 新增市場Top 6品牌的市場占有率 82.6% 86.8% 84.9% 86.8% 84.0% 87.5% 88.9% 89.6%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8月 新增市場占有率 20.7% 20.1% 14.2% 12.3% 10.3% 8.9%
8、2018年1-8月 小米 榮耀 華為 蘋果 vivo OPPO 數據來源:友盟+ 1-8月新增智能手機價格:3千元價格段占比超7成;4-5 千和千元以下兩個價格段呈小幅增長 新增智能手機的月平均價格在1800到2500元之間波動; 不同價格段的分布情況變化不大,3千元以上價格段的總體占比持平; 蘋果新品上市前,7千元以上市場份額相對平穩,大量消費者持幣觀望。 2,043 2,301 1,851 2,161 1,875 2,467 2,355 2,235 12.6% -19.6% 16.8% -13.2% 31.5% -4.5% -5.1% -25.0% -15.0% -5.0% 5.0% 15
9、.0% 25.0% 35.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18年1月 2018年2月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8月 平均價格(元) 變化率(對比上月) 新增智能手機平均價格及變化率 數據來源:友盟+ 新增智能手機價格段分布 11% 12% 13% 12% 15% 14% 14% 14% 41% 44% 42% 36% 35% 38% 41% 40% 25% 25% 24% 24% 24% 24% 22% 22% 10% 8% 6% 12% 11% 11% 10% 10% 3% 3
10、% 4% 5% 5% 4% 4% 5% 6% 5% 5% 5% 5% 4% 4% 4% 一月新增 二月新增 三月新增 四月新增 五月新增 六月新增 七月新增 八月新增 低于千元 1-2k2-3k3-4k4-5k5-6k6-7k7k+ 數據來源:消費者指數 25.2% 27.3% 30.1% 31.7% 33.3% 28.8% 31.5% 28.3% 30.0% 32.1% 30.7% 15Q416Q116Q216Q316Q417Q117Q217Q317Q418Q118Q2 線上銷售占比 過去3年,用戶線上購機占比不斷攀升;同時從實體店獲 取購機信息的占比在下降 用戶線上購機的占比從2015年Q
11、4的25.2%攀升到了2018年Q2的30.7%,提升 了5.5%; 消費者從實體店獲取信息的占比從18年Q1的37%下降到Q3的30%。 2015Q4-2018Q2 線上購機趨勢 18Q118Q218Q3* 消費者從實體店獲取購機信息的占比 2018Q1-Q3 從實體店獲取購機信息占比趨勢 備注:*為預估值 大促拉動了20%的手機銷售增長且日均銷售貢獻最為顯著 網絡購物節日(大促)日均銷售量最高,其次是法定節假日和周末。 0 400000 800000 1200000 1600000 2000000 20180101 20180108 20180115 20180122 20180129 2
12、0180205 20180212 20180219 20180226 20180305 20180312 20180319 20180326 20180402 20180409 20180416 20180423 20180430 20180507 20180514 20180521 20180528 20180604 20180611 20180618 20180625 20180702 20180709 20180716 20180723 20180730 20180806 20180813 20180820 20180827 每日新增設備數量 元 旦 年 貨 節 女 王 節 勞 動 節
13、618 清 明 節 春 節 *大促僅選取了部分電商共有的節日 數據來源:友盟+ 每日新增設備數量趨勢 6% 20% 22% 52% 法定節假日 大促 周末 工作日 107.3 109.2 105 94.2 法定節假日 大促 周末 工作日 | 銷量占比 | 日均銷量指數 用戶的手機屏幕集中向大于5.6寸和70%以上屏占比轉 化,隨著品牌方新品拉動,手機屏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屏幕占比也越高越高,特別是對屏占比的關注,極大地 帶動了全面屏的不斷突破。 屏幕尺寸流轉變化 4.5英寸以 下 4.6-5.0 英寸 5.1-5.5 英寸 5.6-6.0 英寸 6.0英寸以 上 舊手機 5%
14、31% 53% 10% 2% 新手機 0% 9% 30% 33% 27% 屏幕占比流轉變化 低于60% 60-70% 70-80% 80-90% 大于90% 舊手機 0% 50% 47% 2% 0% 新手機 0% 20% 36% 29% 14% 數據來源:友盟+ Top 3 流轉 5.1-5.5英寸 6.0英寸以上 5.1-5.5英寸 5.6-6.0英寸 4.6-5.0英寸 5.6-6.0英寸 Top 3 流轉 60-70% 80-90% 70-80% 70-80% 70-80% 80-90% 前置攝像頭像素提升,后置指紋手機銷售占比顯著提升, 支持NFC逐漸成為一線城市中的強需求 前置攝像頭
15、像素提升,換新機的主流像素為700萬、800萬和2000萬; 受今年上半年后置指紋新機大批上市影響,前置指紋識別的占比從55%下降到 38%,而后置指紋識占比從20%提升到45%。 前置攝像頭 500萬像素 800萬像素 120萬像素 700萬像素 800萬像素 2000萬像素 舊手機 新手機 指紋識別設計 20% 55% 45% 38% 后置指紋識別 前置指紋識別 新手機 舊手機 支持NFC 42% 27% 舊手機 新手機 數據來源:友盟+ 47% 53% 女 男 數據來源:友盟+ 性別 9.0% 18.6% 21.1% 18.0% 12.1% 15.3% 5.9% 19 20-2425-2
16、930-3435-3940-49 50 年齡 10.3% 23.4% 24.4% 17.9% 10.1% 14.0% 一線 二線 三線 四線 五線 六線 城市級別 1-8月總體新增用戶中男性略多,20-40歲的用戶占比為 七成,一二線城市占比為34%。下線城市蘊藏巨大市場空 間,手機品牌需要結合線上電商渠道執行快速渠道下沉策 略 新增手機用戶男性占比為53%,高于女性用戶6個百分點; 20-29歲的用戶占比四成,30-39用戶占比三成; 二三線城市用戶比例最高,分別是23.4%和24.4%; 華東、華南、華中和西南的市場相對較大。 6.8% 12.6% 29.4% 17.7% 13.3% 6.
17、8% 13.3% 東北 華北 華東 華南 華中 西北 西南 區域 47%早起早睡用戶的觸網時間在5-7點到20-22點之間,使用 手機時長跨度為15小時;其次晚起早睡的用戶占比為30%,使 用手機時長跨度最短為12小時;9%早起晚睡用戶,使用手機 時長跨度長達18小時。 數據來源:友盟+ 換機用戶的觸網風格 早起早睡, 47% 晚起早睡, 30% 晚起晚睡, 14% 早起晚睡, 9% 早起,即最早觸網時間在57時之間占比的和大于30%; 晚起,即最早觸網時間在810時之間的和大于30%; 早睡,即最晚觸網時間在2022時之間占比的和大于30%; 晚睡,即最晚觸網時間在23次日2時之間占比的和大
18、于30%。 02 品牌拉新和留存綜合競爭力分析 2 0 1 8 年 1 月 - 8 月 手 機 行 業 發 展 白 皮 書 OPPO與vivo拉新能力最強,蘋果留存下滑但整體留存能 力仍較強; Top10主流品牌中,蘋果和OPPO品牌女性用戶比例最高, 互聯網品牌(小米、魅族、榮耀)和三星用戶都出現明顯 男性化; vivo的流入和流出以vivo和OPPO為主,超過55%的流轉 發生在OV品牌之間; 超過1/3的用戶在小米自身流轉,流入流出比例非常接近, 用戶忠誠度較好; 競爭力指數排名Top 10的產品系列,均來自Top 6品牌; vivo X系列和OPPO R系列綜合競爭力較強; vivo
19、Z系列、Y系列和魅族魅藍系列在20歲以下滲透較強, 蘋果各系列的用戶較為集中在20-29歲,華為各系列的用戶 偏成熟/年長,紅米數字系列有較多50歲以上的用戶。 品牌拉新和留存綜合競爭力分析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2%4%6%8%10%12%14%16%18% 1-8月OPPO與vivo拉新能力最強,蘋果留存雖下滑但整 體留存能力仍較強 拉新/留存能力模型 留存 流失 拉新 待開發 品牌A 老用戶 非品牌A 老用戶 購入品牌A 購入其他品牌 購入新機品牌 上 一 部 手 機 品 牌 數據來源:友盟+ *氣泡大小代表2018年1-8月在新增市場上的品牌
20、占有率 品牌拉新/留存能力 拉新能力 留存能力 *拉新能力評估的是在所有非品牌用戶中有多少購入該品牌,是保證品牌不斷健康成長的基礎; *留存能力評估的是一個品牌的用戶在換機時對這個品牌的忠誠程度,是保持品牌活力的重要組成。 拉新和留存的能力結合才能提升一個品牌競爭力, vivo、OPPO、蘋果品牌競爭力排名第一梯隊 拉新是開源,留存是節流,沒有留存的拉新不能保證品牌的持續健康成長。因 此,拉新和留存這兩方面的能力結合才能真正衡量一個品牌競爭力。 88.5 85.2 79.9 66.8 57.0 46.5 23.0 17.4 17.0 15.1 vivo OPPO 蘋果 華為 小米 榮耀 360
21、 一加 錘子 魅族 競爭力指數 *品牌競爭力是由各品牌拉新與留存能力,考慮整體市場環境綜合計算而成 數據來源:友盟+ 品牌競爭力指數排名 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 第三梯隊 1-8月,安卓品牌呈現了不同程度的競爭力提升,尤其是 vivo、華為和小米。蘋果新機能否扭轉競爭力下滑趨勢值 得觀注 新機型的發布,對品牌競爭力有較為明顯的提升,比如四月的華為P20、五月 的一加6、六月的小米8等。 vivo OPPO 蘋果 華為 小米 榮耀 360 一加 錘子 魅族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品牌競爭力月度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友盟+ *品牌競爭力是由各品牌拉新與留存能力,考慮整體市場環境
22、綜合計算而成 美圖和一加是性別特征最為顯著的品牌,Top10主流品牌 中,蘋果和OPPO品牌女性用戶比例最高,互聯網品牌 (小米、魅族、榮耀)和三星用戶都出現明顯男性化 數據來源:友盟+ 各品牌用戶性別分布 88%女 12%男 54%女 46%男 51%女 49%男 44%女 56%男 41%女 59%男 39%女 61%男 40%女 60%男 29%女 71%男 18%女 82%男 31%女 73%男 OV和魅族在20歲以下滲透較強;蘋果、一加、錘子和魅 族用戶較為集中在20-29歲和30-39歲;華為用戶偏成熟/ 年長 華為30歲以下的用戶占比僅為29%,而一加的比例為70%,魅族的比例為
23、 55%,其次是錘子52%。vivo、OPPO分別為47%和46%。 數據來源:友盟+ 各品牌用戶年齡段分布 10% 9% 4% 5% 8% 7% 8% 12% 5% 13% 4% 37% 37% 46% 24% 34% 29% 30% 58% 47% 42% 31% 31% 31% 34% 33% 30% 32% 34% 20% 32% 23% 33% 17% 18% 12% 26% 18% 22% 20% 8% 10% 15% 22% 5% 5% 5% 13% 10% 11% 8% 3% 6% 7% 9% vivo OPPO 蘋果 華為 小米 榮耀 360 一加 錘子 魅族 三星 19歲及
24、以下 20-29歲 30-39歲 40-49歲 50歲及以上 蘋果用戶更多的分布在一二線城市,華為次之,OV和魅 族渠道最為下沉 蘋果用戶在一二線城市的占比為47%,這意味著接近一半的用戶分布在上線城 市;而渠道下沉最好的OV在一二線城市的比例只有28%。 數據來源:友盟+ 各品牌用戶城市層級分布 7% 7% 18% 13% 13% 12% 15% 19% 19% 11% 12% 21% 21% 29% 25% 21% 22% 20% 29% 26% 20% 22% 25% 25% 25% 24% 24% 24% 25% 26% 24% 25% 24% 48% 47% 28% 38% 43%
25、43% 40% 26% 31% 45% 42% vivo OPPO 蘋果 華為 小米 榮耀 360 一加 錘子 魅族 三星 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 三線城市 四線及以下 -20 0 20 40 60 80 100 -20-1001020304050 品牌競爭力/凈推薦值交叉分析 品牌競爭力 凈推薦值NPS *氣泡大小代表2018年1-8月在新增市場上的品牌占有率 *品牌競爭力的數據來源是友盟+,品牌凈推薦值的來源是消費者指數 大部分品牌的競爭力和凈推薦值呈現強線性關系,凈推 薦值越高其品牌競爭力也越高 和大部分品牌的品牌競爭力和凈推薦值線性關系不同,vivo和OPPO這兩個 品牌是競爭力相對強于凈
26、推薦值的情況;而三星是凈推薦值高,但產品競爭 力弱。 30 12 5 20 知道 考慮 意向 購買 32 14 7 21 知道 考慮 意向 購買 74 55 40 14 知道 考慮 意向 購買 78 67 26 23 知道 考慮 意向 購買 66 29 6 9 知道 考慮 意向 購買 29 5 1 2 知道 考慮 意向 購買 / *購買的數據來源是友盟+,知道、考慮、意向來源是消費者指數 vivo和OPPO對前期無意向的用戶在臨場最終購買決策方 面激活能力更強,甚至可對前期無意向/考慮的消費者進 行銷售轉化 蘋果和華為/榮耀在知道、考慮階段水平相當,但蘋果在從有意向到購買這個階 段表現乏力;
27、知道小米的消費者占比超過6成,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消費者會考慮。 品牌購買決策路徑漏斗 換機流向分析:vivo的流入和流出以vivo和OPPO為主, 超過55%的流轉發生在OV品牌之間 從流入方向來看,超過1/3的流入來自于vivo品牌自身,OPPO其次,蘋果第 三;其他品牌占比較分散; 從流出方向來看,vivo用戶忠誠度較高,超過4成的用戶流入自身品牌,二成 流出到OPPO,其次是華為、蘋果。 vivo品牌來源(流入) vivo 34.0% OPPO 21.4% 蘋果 13.9% 小米 5.9% 榮耀 5.1% 華為 5.1% 魅族 3.7% 三星 2.6% 金立 2.3% 樂視 1.7% v
28、ivo 41.1% OPPO 21.5% 華為 8.7% 蘋果 8.7% 榮耀 6.3% 小米 5.1% 魅族 1.3% 三星 0.8% 金立 0.8% 樂視 0.5% vivo品牌的去向(流出) 數據來源:友盟+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vivo品牌換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OPPO的換機流向與vivo類似,超過1/3 的用戶流轉發生在OPPO品牌自身,用戶忠誠度較高 從流入方向來看,OV的占比超過一半,從蘋果的流入比例略低于 vivo; 從流出方向來看,OV的比例接近6成。同時,前十名流入流出的品牌一致,
29、占 比相差不大,與各品牌間的流入流出關系較為均衡。 OPPO品牌的來源(流入) OPPO 34.3% vivo 17.7% 蘋果 15.8% 小米 6.2% 華為 5.5% 榮耀 5.3% 魅族 3.5% 三星 2.9% 金立 2.4% 樂視 1.7% OPPO 36.7% vivo 22.9% 蘋果 10.1% 華為 9.8% 榮耀 6.6% 小米 5.3% 魅族 1.3% 三星 0.9% 金立 0.8% 樂視 0.5% OPPO品牌的去向(流出) 數據來源:友盟+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OPPO品牌換
30、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蘋果用戶流入流出品牌主要都以蘋果為主, 換機大多在品牌內完成,用戶忠誠度高;同時,流出到華 為、OPPO與vivo 從流入方向來看,68%的用戶上一部手機也是蘋果,仍顯著高于其他品牌,排 名第二位OPPO的比例也不超過10%; 從流出方向來看,流出的比例低于流入近20%,用戶更多分流到華為、OV, 以及小米和榮耀。 數據來源:友盟+ 蘋果品牌的來源(流入) 蘋果 68.1% OPPO 8.3% vivo 6.4% 華為 4.0% 小米 2.7% 三星 2.3% 榮耀 2.2% 魅族 1.5% 美圖 0.8% 樂視 0.4% 蘋果 49.6% 華為 10.4% OPPO 1
31、0.3% vivo 9.0% 小米 4.4% 榮耀 4.1% 三星 1.7% 美圖 0.9% 魅族 0.8% 錘子 0.5% 蘋果品牌的去向(流出)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蘋果品牌換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華為吸引了更多蘋果用戶的流入,同時 流出最多的仍然是品牌自身;和OV的相互流轉的比例較 高,其次是榮耀和小米 從流入方向來看,蘋果的流入占比最高,其次才是華為自身,從OV榮耀流入 的比例都超過10%; 從流出方向來看,超過三成用戶留在華為自身,蘋果的流出占比僅排第五。 數據來源:友盟+ 華為品牌來源(流入
32、) 蘋果 23.3% 華為 18.5% OPPO 13.2% vivo 10.5% 榮耀 10.0% 小米 6.9% 三星 5.3% 魅族 3.7% 金立 1.7% 樂視 1.5% 華為 31.8% OPPO 13.9% vivo 12.7% 榮耀 12.1% 蘋果 11.3% 小米 7.2% 三星 1.5% 魅族 1.2% 一加 0.6% 錘子 0.6% 華為品牌的去向(流出)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華為品牌換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超過1/3的用戶在小米自身流轉,流入流 出比例非常接近,用戶忠誠度較好
33、從流入方向上看,居第二位的是蘋果,占比13.4%,其次是OPPO和vivo, 略低于10%; 從流出方向上看,來自OV的比例相當,其次是華為、榮耀和蘋果。 數據來源:友盟+ 小米手機 36.3% 蘋果手機 13.4% OPPO手機 9.8% vivo手機 8.3% 榮耀手機 7.0% 魅族手機 6.5% 華為手機 5.7% 三星手機 2.4% 樂視手機 2.1% 金立手機 1.3% 小米品牌來源(流入) 小米手機 37.5% OPPO手機 12.6% vivo手機 12.1% 華為手機 9.7% 榮耀手機 9.7% 蘋果手機 6.2% 魅族手機 2.1% 三星手機 0.8% 360手機 0.8
34、% 一加手機 0.7% 小米品牌的去向(流出)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小米品牌換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榮耀從自身品牌流入流出的占比低于排名 前五品牌;從流入方向上看,各在20%上下 流入用戶除來自榮耀本身,主要還來自蘋果、OPPO和vivo,其次才是華為, 其他品牌分布較為平均; 從流出方向上看,除了24%的用戶流出到品牌自身,還有近20%的用戶升級到 華為。 數據來源:友盟+ 榮耀品牌來源(流入) 榮耀手機 19.0% 蘋果手機 13.7% OPPO手機 13.5% vivo手機 11.4% 華為手機
35、10.5% 小米手機 10.3% 魅族手機 6.5% 三星手機 3.4% 樂視手機 2.5% 金立手機 1.9% 榮耀手機 23.7% 華為手機 18.8% OPPO手機 14.6% vivo手機 14.0% 小米手機 9.7% 蘋果手機 6.9% 魅族手機 1.8% 三星手機 0.9% 360手機 0.8% 一加手機 0.8% 榮耀品牌的去向(流出)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榮耀品牌換機分析 數據來源:友盟+ 360手機 19.4% 小米手機 12.9% 榮耀手機 9.2% 蘋果手機 8.9% OPPO手
36、機 8.2% 魅族手機 7.5% vivo手機 7.2% 華為手機 5.4% 樂視手機 4.2% 奇酷手機 2.0% 360品牌來源(流入) 360手機 23.7% 小米手機 15.0% 榮耀手機 11.0% vivo手機 10.3% OPPO手機 9.6% 華為手機 8.0% 蘋果手機 4.8% 魅族手機 2.9% 一加手機 1.7% 錘子手機 1.5% 360品牌的去向(流出)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換機流向分析:和榮耀類似,從360品牌自身流入流出的 比例約20%;與小米和榮耀的留轉關系較為緊密 從
37、流入看,除了品牌自身,更多的來自小米、榮耀、蘋果和OPPO; 從流出看,與流入情況類似,小米和榮耀位列二、三名,流出比例略高于流入 比例。 360品牌換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從流入流出情況看,一加品牌用戶來源 分散;與其他品牌相比,一加用戶的換機品牌忠誠度相 對較低 從流入方向來看,僅有5.7%的用戶來自于品牌自身,排名第8,更多的用戶來 自于其他品牌; 從流出方向來看,17.7%的用戶留在品牌自身,同時流出到蘋果和小米的比例 也較為接近。 數據來源:友盟+ 一加品牌來源(流入) 蘋果手機 18.1% OPPO手機 12.9% vivo手機 10.9% 小米手機 10.9% 魅族手機 9.7%
38、 榮耀手機 8.4% 華為手機 7.5% 一加手機 5.7% 三星手機 3.7% 樂視手機 2.4% 一加手機 17.7% 蘋果手機 17.1% 小米手機 15.1% 華為手機 8.7% vivo手機 7.3% OPPO手機 7.2% 榮耀手機 6.6% 三星手機 3.7% 魅族手機 2.8% 錘子手機 2.5% 一加品牌的去向(流出)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一加品牌換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與一加類似,錘子最大的流入來源是蘋 果;品牌換機忠誠度相對較低 從流入看,蘋果的占比為23.5%,是第二位小米的2倍
39、多,第三才是錘子自身; 從流出看,17.5%用戶繼續流向錘子,其次是蘋果、小米、華為,占比都超過 10%。 數據來源:友盟+ 錘子品牌來源(流入) 蘋果手機 23.5% 小米手機 10.9% 錘子手機 9.2% OPPO手機 8.9% 魅族手機 8.5% 榮耀手機 8.0% 華為手機 7.6% vivo手機 7.2% 三星手機 3.0% 樂視手機 2.9% 錘子品牌的去向(流出) 錘子手機 17.5% 蘋果手機 15.3% 小米手機 13.8% 華為手機 11.2% vivo手機 8.0% 榮耀手機 7.8% OPPO手機 7.8% 魅族手機 2.9% 三星手機 2.5% 一加手機 2.3%
40、*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錘子品牌換機分析 換機流向分析:魅族流向情況不太理想,相比于29%的 流入,流出到品牌自身的占比僅為12.5% 從流入看,除了有接近三成的用戶來自于品牌自身,蘋果、OV和小米的占比 均超過10%; 從流出看,魅族是前十品牌中流出占比排名首位不是自身的品牌,流出到OV、 小米和榮耀的占比都高于魅族自身品牌。 數據來源:友盟+ 魅族手機 29.0% 蘋果手機 12.7% OPPO手機 11.6% vivo手機 10.3% 小米手機 10.1% 榮耀手機 6.6% 華為手機 4.7% 三星
41、手機 2.0% 樂視手機 2.0% 金立手機 1.8% 魅族品牌來源(流入) 魅族品牌的去向(流出) vivo手機 15.7% OPPO手機 14.9% 小米手機 13.9% 榮耀手機 12.7% 魅族手機 12.5% 華為手機 10.9% 蘋果手機 7.4% 一加手機 1.4% 錘子手機 1.1% 三星手機 1.1% *品牌流入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入的設備中來自于某品牌的占比 *品牌流出指目標品牌總體換出的設備中換出到某品牌的占比 魅族品牌換機分析 競爭力指數排名Top 10的產品系列,均來自Top 6品牌; vivo X系列和OPPO R系列綜合競爭力較強 80.8 77.4 65.8 58.
42、4 56.8 43.5 40.8 38.9 37.8 32.7 vivo X系列 OPPO R系列 iPhone 7系列 OPPO A系列 vivo Y系列 小米數字系列 華為P系列 華為Mate系列 華為Nova系列 榮耀數字系列 競爭力指數 競爭力Top 10產品系列排名 數據來源:友盟+ *系列競爭力是由各系列拉新與留存能力,考慮整體市場環境綜合計算而成 *華為榮耀作為獨立品牌進行計算,影響兩品牌下產品系列排名表現 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 TOP品牌重點產品系列用戶畫像盤點 性別 iPhone X/8系列和OPPO R系列的女性用戶占比最為突出;科技感較強的 OPPO Find X、vivo
43、 NEX和小米MIX系列有更多男性用戶;在整體偏男性的 華為品牌中,nova系列性別分布最均衡。 數據來源:友盟+ 各產品系列女性用戶占比 57% 57% 45% 37% 57% 51% 35% 50% 50% 44% 36% 44% 49% 43% 36% 21% 40% 40% 37% 37% 42% 28% 42% 31% 37% iPhone X iPhone 8/8P iPhone 7/7P OPPO Find X OPPO R系列 OPPO A系列 vivo NEX vivo X系列 vivo Y系列 vivo Z系列 華為Mate系列 華為P系列 華為nova系列 華為暢享系列
44、小米數字系列 小米MIX系列 紅米數字系列 紅米Note系列 榮耀數字系列 榮耀V系列 榮耀暢玩系列 三星S系列 三星C系列 魅族系列 魅族魅藍系列 Apple OPPO vivo 華為 小米 榮耀 三星 魅族 TOP品牌重點產品系列用戶畫像盤點 年齡 vivo Z系列、Y系列和魅族魅藍系列在20歲以下滲透較強,蘋果各系列的用戶 較為集中在20-29歲,華為各系列的用戶偏成熟/年長,紅米數字系列有較多 50歲以上的用戶。 數據來源:友盟+ 各產品系列年齡段TGI 19歲及以下 20-29歲 30-39歲 40-49歲 50歲及以上 魅族魅藍系列 TGI: 218 iPhone8/8P TGI:
45、 136 華為Mate系列 TGI: 122 華為Mate系列 TGI: 175 華為暢享系列 TGI: 246 vivo Z系列 TGI: 188 OPPO Find X系 列 TGI: 133 三星C系列 TGI: 121 華為暢享系列 TGI: 175 紅米數字系列 TGI: 228 vivo Y系列 TGI: 143 iPhone7/7P TGI: 128 華為P系列 TGI: 117 三星C系列 TGI: 162 華為Mate系列 TGI: 225 *TGI= 目標系列中該年齡段所占比例/總體中該年齡段所占比例*100 數據來源:友盟+ 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 三線城市 四線及以下城市
46、iPhone X TGI: 195 小米MIX系列 TGI: 128 魅族系列 TGI: 106 OPPO A系列 TGI: 121 小米MIX系列 TGI: 190 三星S系列 TGI: 119 vivo X系列 TGI: 104 vivo Y系列 TGI: 121 華為Mate系列 TGI: 165 華為P系列 TGI: 119 華為Nova系列 TGI: 102 OPPO R系列 TGI: 107 各產品系列城市級別TGI TOP品牌重點產品系列用戶畫像盤點 城市級別 iPhone X、小米的高端MIX系列,三星S系列以及華為Mate/P系列相對聚焦在 一二線城市; 三四線城市下沉較好的是OPPO、vivo的各系列產品,以及魅族系列。 *TGI= 目標系列中該城市級別所占比例/總體中該城市級別所占比例*100 數據來源:友盟+ 東北 華北 華東 華南 華中 西北 西南 華為Mate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