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聲 明 本文件所包含的信息、數據、圖表、分析及建議等,均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形式的商業或法律建議。本文件的版權歸屬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以任何形式發布、出售或以其他方式轉載本文件的全部或部分內容。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保留所有權利,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使用行為,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或引用本文件的任何內容,必須獲得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的同意,并且在轉載或引用時明確標注來源。本文件僅供參考,對于本文件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錯誤或遺漏,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不承擔任何責任。同時,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有權隨時更改或更新本文件內容。如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
2、信息,請通過以下聯系方式與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聯系。聯系電話:0531-66680266 電子郵箱:tc578jiqt.org 編 制 說 明 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實用化、工程化明顯加快,由局部領先優勢向構筑可持續發展量子科技產業生態體系、打造世界領先的量子科技產業集群發展。標準是引導和規范產業發展的重要工具,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是促進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先進成果轉化的重要基礎,也是維持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國際領先地位的關鍵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據制高點?!蹦壳?,國內和國際標準化機構已紛紛提前進行戰略部署,加快量子信
3、息標準化進程,搶占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先機。面對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了解國內外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發展進程,進行相對應的前瞻性部署已經成為當前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更好的服務我國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特編寫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2024)。本報告對國內外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進程及世界各主要國家量子相關政策進行了整理,共分為三章,第一章系統性地梳理了 SAC/TC 578、CCSA 等國內標準化組織和社會團體及其量子技術相關標準研制的成果,第二章則詳細描述了 IEC/ISO JTC 3、ITU-T 等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其量子技術相關標準研制進展,第三章整理了世界主要國家量
4、子技術相關政策及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相關政策。編制單位:編制單位: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標準與評測委員會辦公室(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完成日期:完成日期:2025 年 1 月 目 錄 第一章第一章 國內標準化概況國內標準化概況.1 一、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一、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78).1 二、二、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85).7 三、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三、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0).7 四、全國超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四、全國超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5
5、).8 五、全國人工晶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五、全國人工晶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61).8 六、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六、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8 七、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七、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TC).14 八、信標委量子信息標準工作組(八、信標委量子信息標準工作組(WG34).15 九、國內部分量子信息技術團體開展的標準化工作九、國內部分量子信息技術團體開展的標準化工作.15(一)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QIC).15(二)量子信息網絡產業聯盟(QIIA).17(三)中國信息協會量子信息分會(QIAC).17(四)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18(五)中國計
6、算機學會量子計算專業委員會(CCF TCQC).18(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CSEE).19 第二章第二章 國際標準化概況國際標準化概況.20 一、一、IEC/ISO JTC 3(量子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量子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20 二、二、ISO/IEC JTC 1 中涉及量子信息技術的其他標準化機構中涉及量子信息技術的其他標準化機構.25(一)ISO/IEC JTC 1/SC 27(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分技術委員會).25(二)ISO/IEC JTC 1 WG14(量子計算工作組).26 三、三、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電工委員會).28(一)IEC MSB 量子信息技術
7、白皮書工作組.28(二)IEC SMB/SEG 14(量子技術系統評估組).29 四、四、ITU(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信聯盟).30(一)FG-QIT4N(面向網絡的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30(二)ITU 中涉及量子信息技術的其他標準化機構.31 五、五、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36 六、六、CEN-CENELEC(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38 七、七、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會)(歐洲電信標準協會).41 八、八、IRTF(互聯網研究任務組)(互聯網研究任務組).45 九、九、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
8、組)(互聯網工程任務組).47 第三章第三章 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量子技術標準化方面的策略與布局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量子技術標準化方面的策略與布局.49 一、中國一、中國.49 二、美國二、美國.52 三、歐洲三、歐洲/歐盟歐盟.56 四、英國四、英國.58 五、德國五、德國.60 六、法國六、法國.61 七、澳大利亞七、澳大利亞.63 八、加拿大八、加拿大.65 九、印度九、印度.66 十、日本十、日本.67 十一、新加坡十一、新加坡.68 十二、韓國十二、韓國.69 附錄附錄.70 圖 目 錄 圖 1 量子標委主要領導.2 圖 2 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總體系框架圖.3 圖 3 量子計算分體系框架圖.
9、4 圖 4 量子測量分體系框架圖.5 圖 5 CCSA-ST7 組織結構.9 圖 6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標準與評測委員會成立大會合影.16 圖 7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標準與評測委員會職責.16 圖 8 JTC 3 組織結構.21 圖 9 中國代表團參加 IEC/ISO JTC 3 第一次會議(韓國首爾).22 圖 10 中國代表團參加 IEC/ISO JTC 3 第二次會議(英國愛丁堡).23 圖 11 ISO/IEC 4879:2024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 詞匯.24 圖 12 ISO/IEC 23837-1 標準.26 圖 13 ISO/IEC 23837-2 標準.26 圖 1
10、4 IEC MSB量子信息技術白皮書.28 圖 15 ITU-T FG-QIT4N 第一次會議(山東濟南).30 圖 16 IEEE利用動態頻率穩定量子比特、對后量子加密協議的影響和混合量子互聯網.36 圖 17 CEN-CENELEC量子技術標準化路線圖.39 圖 18 CEN-CENELEC 量子技術使用案例.39 圖 19 ETSI量子密鑰分發的實施安全.41 圖 20 ETSI量子密碼學的安全性實現.41 表 目 錄 表 1 TC 578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標準.6 表 2 TC 485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標準.7 表 3 TC 260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
11、標準.7 表 4 TC 461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標準.8 表 5 CCSA 研制的量子信息領域相關行業標準.9 表 6 CCSA 研制的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團標.12 表 7 CCSA 研制的量子信息領域相關課題.12 表 8 CSTC 行標進展.14 表 9 CSTC 研究課題.14 表 10 電力行業 QKD 團體、行業標準.19 表 11 ISO/IEC 23837-1/2 國際標準.25 表 12 ISO/IEC JTC 1 WG14 推進的工作項目.27 表 13 FG QIT4N 技術報告.31 表 14 ITU-T 量子信息領域國際標準.32 表 15 IEEE 量子信息
12、領域標準現狀.37 表 16 JTC 22 起草文件.39 表 17 ETSI 量子信息領域標準發展現狀.42 表 18 IRTF 量子互聯網研究組(QIRG)項目發展現狀.46 表 19 IRTF 其他量子信息技術相關項目發展現狀.46 表 20 IETF 后量子加密工作組(PQUIP)項目發展現狀.47 表 21 IETF 其他量子信息技術相關項目發展現狀.47 表 22 中國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相關政策文件.49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 第一章 國內標準化概況 我國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領域正展現出“分頭并進、跨域融合”以及“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的協同發展趨勢,
13、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生態圈正在持續激發創新活力。一、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78)(一)工作概覽 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編號 SAC/TC 578)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 2019年 1 月正式批復成立,負責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專業范圍內標準化技術歸口,承擔本專業領域標準化工作政策和措施建議的提出、國家標準體系編制、國家標準制修訂及宣貫實施、國際標準化發展趨勢和工作動態跟蹤研究等任務,是目前我國唯一專注于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國家級標準化技術組織,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技術指導下開展工作,是國標委直屬標委會,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承擔秘書處工
14、作職責。TC 578 于 2024 年 6 月完成換屆,第二屆技術委員會由潘建偉院士擔任主任委員,張強教授擔任秘書長,多位知名院士專家在標委會任職,中科大、清華大學、中科院、華為、騰訊等 50 余家國內量子信息領域主要產學研單位的 58 位專家組成委員會。TC 578 編制并持續完善量子計算與測量國家標準體系框架(詳見圖 2、3、4),已圍繞該體系開展標準化項目研制 22 項,包括 15項國家標準(詳見表 1),7 項研究課題。其中,我國首個量子信息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 技術領域國家標準量子計算 術語和定義于 2023 年 5 月正式發布,首批量子測量領域
15、7 項國家標準于 2024 年 3、4 月集中發布。圖 1 量子標委主要領導 2024 年 4 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批準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承擔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量子技術聯合委員會(IEC/ISO JTC 3)國內技術對口單位,負責統籌協調國內各方力量參與量子技術國際標準化活動。目前,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已牽頭組建國內對口專家工作委員會,為我國參與IEC/ISO JTC 3 量子技術國際標準化活動提供咨詢和支撐。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二)量子計算與測量國家標準體系框架 量子計算與測量量子計算與測量A.基礎通用D.量子
16、測量DB.量子計量技術DD.行業應用C.量子計算CD.量子計算應用CB.量子計算硬件CC.量子計算軟件AA.術語AB.指南 一級分體系一級分體系二級子體系二級子體系CA.基礎共性DA.基礎共性 DC.量子傳感與量子遙感B.使能技術BB.調控方法BA.量子源 圖 2 量子計算與測量國家標準總體系框架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 圖 3 量子計算國家標準分體系框架 C 量子計算CA.基礎共性CB.量子計算硬件CBD.專用量子模擬機CBA.體系分類CBB.邏輯設計CBC.硬件實現CD.量子計算應用CC.量子計算軟件CCA.測評軟件CCB.系統軟件CCC.算法軟件二級子體
17、系二級子體系三級子體系三級子體系CDB.應用場景CDA.應用平臺CAB.符號、縮略語CAA.術語定義CAC.安全、測試、評估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 DA.基礎共性D 量子測量量子測量DC.量子傳感與量子遙感DD.行業應用DB.量子計量技術二級子體系二級子體系三級子體系三級子體系DAB.符號、縮略語DAA.術語定義DAC.安全、測試、評估DDB.地質勘探DDA.基礎科研DDC.能源勘探DDD.醫學檢測DDE.交通運輸DDF.工業檢測DDG.食品安全DDH.航空航天DDI.生理生態學DDJ.環境檢測DDK.電力 DBB.量子基準裝置DBC.量子計量器具與量儀DBD
18、.量值傳遞與溯源DBA.通用技術DCB.量子精密測量系統DCA.量子傳感器DCC.量子傳感網DCE.定位導航DCD.目標識別DCF.量子成像圖 4 量子測量國家標準分體系框架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三)標準項目進展 表 1 TC 578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標準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GB/T 42565-2023 量子計算 術語和定義 已發布(2023.5)2 GB/T 43736-2024 精密光頻測量中光學頻率梳性能參數測試方法 已發布(2024.3)3 GB/T 43737-2024 量子測量術語
19、 已發布(2024.3)4 GB/T 43735-2024 量子精密測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備方法 已發布(2024.3)5 GB/T 43785-2024 光鐘性能表征及測量方法 已發布(2024.3)6 GB/T 43740-2024 原子重力儀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 已發布(2024.3)7 GB/T 43784-2024 單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測量方法 已發布(2024.3)8 GB/T 43845-2024 基于掃描氮空位探針的微弱靜磁場成像測量方法 已發布(2024.4)9 20230192-T-469 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通用要求 報批(2024.9)10 20243417-T-469 量
20、子壓縮光源技術規范 計劃下達(2024.12)11 20243512-T-469 量子計算系統性能測試方法 計劃下達(2024.12)12 20243420-T-469 超導量子計算專用極低溫極低噪聲系統 計劃下達(2024.12)13 20243416-T-469 周期極化鈮酸鋰量子頻率轉換器件性能測試方法 計劃下達(2024.12)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7 二、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85)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85),負責專業范圍為通信網絡、系統和設備的性能要求、通信基本協議和相關測試方法等。TC 485 秘書處設在中
21、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目前 TC 485 已發布 2 項量子通信領域國家標準(進展見表 2)。表 2 TC 485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標準 三、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0)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0)已啟動對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的持續研究工作,特別是針對后量子密碼技術的標準化研究。此外,TC 260 成立了 SWG-ETS(新技術安全標準特別工作組,負責調研量子計算相關的網絡安全標準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構建相關標準體系,進行相關網絡安全標準的研究與制定工作。截至 2024 年 12 月,TC 260 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共計推動 2
22、 項國家標準項目(均處于立項公示階段)。表 3 TC 260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標準 14 20243511-T-469 量子計算服務平臺 第 1 部分:架構與功能要求 計劃下達(2024.12)15 20243513-T-469 量子計算服務平臺 第 2 部分:性能評估 計劃下達(2024.12)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GB/T 42829-2023 量子保密通信應用基本要求 已發布(2023.8)2 GB/T 43692-2024 量子通信術語和定義 已發布(2024.3)序號序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網絡安全技術
23、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要求、測試和評估方法 第 1 部分:要求 立項公示 2 網絡安全技術 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要求、測試和評估方法 第 2 部分:測試和評估方法 立項公示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8 四、全國超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5)超導條帶光子探測器(SSPD)國際標準 IEC 61788-22-3:2022 ED1Superconductivity-Part22-3: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or-Dark count rate(IEC 61788-22-3:2022超導電性 第 22-3 部分:超導條
24、帶光子探測器 暗計數率)于 2022 年 8 月正式發布,全國超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5)修改采用該項國際標準,于 2023 年 5 月發布超導條帶光子探測器 暗計數率(GB/T 42747-2023)。五、全國人工晶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61)全國人工晶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61)已推動研制 2 項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相關國家標準,分別為 2022 年 12 月立項的量子信息用光學級近化學計量比鈮酸鋰晶體,2024 年 7 月立項的電光調制器用鈮酸鋰單晶薄膜。表 4 TC 461 歸口管理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國家標準 六、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為推
25、動量子保密通信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推廣和產業化,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于2017年6月成立了量子通信與信息技術特設任務組(ST7),下設量子通信工作組(WG1)和量子信息處理工作組(WG2),圍繞量子保密通信標序號序號 計劃號計劃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20221002-T-609 量子信息用光學級近化學計量比鈮酸鋰晶體 征求意見 2 20242392-T-609 電光調制器用鈮酸鋰單晶薄膜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9 準體系,對量子通信技術與量子通信網絡、與量子通信相關的量子計算技術以及通用量子信息關鍵器件開展標準化研究。圖 5
26、CCSA-ST7 組織結構 目前 ST7 已有 60 家成員單位,涵蓋網絡運營、行業應用、基礎器件、核心設備、應用集成、科研院所及機構等量子通信產業鏈上下游。截至 2024 年 12 月,ST7 已召開 30 次全體會議。ST7 初步制訂了量子保密通信標準體系框架,主要涵蓋業務和系統類、網絡技術類、量子通用器件類、量子安全類、量子信息處理類以及名詞術語等 6 大類標準。截至 2024 年 12 月,CCSA-ST7 已累計開展 37 項量子通信領域行業標準、2 項團體標準、35 項研究課題的研制工作(詳細信息如表 5、6、7 所示):表 5 CCSA 研制的量子信息領域相關行業標準 序號序號
27、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YD/T 6060-2024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Kq 接口技術要求 已發布(2024.10)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0 2 YD/T 6059.1-2024 量子密鑰分發(QKD)設備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基于誘騙態 BB84 協議的QKD 設備 已發布(2024.10)3 YD/T 4302.2-2024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網絡管理技術要求 第 2 部分:EMS-NMS 接口功能 已發布(2024.10)4 YD/T 4302.3-2024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網絡管理技術
28、要求 第 3 部分:EMS-NMS 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已發布(2024.10)5 YD/T 3907.4-2024 基于 BB84 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4 部分:誘騙態調制模塊 已發布(2024.10)6 YD/T 3907.5-2024 基于 BB84 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5 部分:量子態編碼模塊 已發布(2024.10)7 YD/T 3907.6-2024 基于 BB84 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6 部分:量子態解碼模塊 已發布(2024.7)8 YD/T 4632-2023 量子密鑰分發與經典光通信共纖
29、傳輸技術要求 已發布(2023.12)9 YD/T 3835.2-2023 量子密鑰分發(QKD)系統測試方法 第 2 部分:基于高斯調制相干態協議的 QKD 系統 已發布(2023.12)10 YD/T 4410.1-2023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Ak 接口技術要求 第 1 部分:應用程序接口(API)已發布(2023.7)11 YD/T 3834.2-2023 量子密鑰分發(QKD)系統技術要求 第 2 部分:基于高斯調制相干態協議的 QKD 系統 已發布(2023.7)12 YD/T 4303-2023 基于 IPSec 協議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技術規范 已發布(2023.4)
30、13 YD/T 4302.1-2023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網絡管理技術要求 第 1 部分:網絡管理系統(NMS)功能 已發布(2023.4)14 YD/T 4301-2023 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架構 已發布(2023.4)15 YD/T 3907.2-2022 基于 BB84 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2 部分:單光子探測器 已發布(2022.9)16 YD/T 3907.1-2022 基于 BB84 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1 部分:光源 已發布(2022.9)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1 17 YD/T
31、 3907.3-2021 基于 BB84 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3 部分:量子隨機數發生器(QRNG)已發布(2021.5)18 YD/T 3835.1-2021 量子密鑰分發(QKD)系統測試方法 第1 部分:基于誘騙態 BB84 協議的QKD 系統 已發布(2021.3)19 YD/T 3834.1-2021 量子密鑰分發(QKD)系統技術要求 第1 部分:基于誘騙態 BB84 協議的QKD 系統 已發布(2021.3)20 2023-1165T-YD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可信中繼節點技術要求 報批 21 2024-0946T-YD 基于高斯調制相干態協
32、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2部分:相干探測器 征求意見 22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網絡管理技術要求 第 4 部分:基于 REST 技術的 EMS-NMS 接口 征求意見 23 2023-1166T-YD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密鑰管理技術要求 征求意見 24 2023-1164T-YD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Mk 接口技術要求 征求意見 25 2024-0944T-YD 基于 MACSec 協議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技術規范 征求意見 26 2023-1171T-YD 用于 VoIP 業務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技術規范 征求意見 27 2024-094
33、5T-YD 基于高斯調制相干態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QKD)用關鍵器件和模塊 第 1部分:光源 征求意見 28 2023-1170T-YD 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技術規范 報批 29 2023-1169T-YD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網絡管理技術要求 第 5 部分:網元管理系統(EMS)功能 報批 30 2022-1336T-YD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安全技術要求 已發布(2024.12)31 2023-1163T-YD 基于傳輸層密碼協議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技術規范 已發布(2024.12)32 集成式量子密鑰分發(QKD)模組技術要求 在研 33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網絡控
34、制器技術要求 在研 34 量子密鑰分發(QKD)網絡 Kx 接口技術要求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2 表 6 CCSA 研制的量子信息領域相關團標 表 7 CCSA 研制的量子信息領域相關課題 35 量子保密通信應用服務系統 量子密碼服務管理中心技術要求 在研 36 量子保密通信應用服務系統 量子密碼服務中心技術要求 在研 37 量子保密通信應用服務系統 總體技術要求 在研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T/CCSA 397-2022 支持量子波道(WDM)系統技術要求 已發布(2022.8)2 2022-CCSA-2
35、8 軟件定義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技術要求 在研 序號序號 課題名稱課題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量子保密通信系統測試評估研究 已發布(2018.7)2 空間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研究 已發布(2021.9)3 量子保密通信組網關鍵技術研究 已發布(2021.9)4 軟件定義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研究 已發布(2021.9)5 基于誘騙態方法的優化協議研究 已發布(2021.9)6 量子密鑰分發安全性研究 已發布(2019.11)7 量子隨機數制備和檢測技術研究 已發布(2019.11)8 量子時間同步技術的演進及其在通訊網絡中的應用研究 已發布(2021.12)9 面向量子密鑰分發應用的集成光學技術研究
36、已發布(2023.8)10 實用化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研究 已發布(2024.6)11 量子信息網絡物理層基礎組件技術研究 已發布(2024.6)12 量子網絡編碼技術研究 已發布(2024.7)13 量子保密通信應用服務系統總體研究 已發布(2024.7)14 面向量子安全的區塊鏈技術研究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3 15 量子密鑰分發與經典光通信系統共纖傳輸研究 在研 16 量子保密通信應用接入認證技術研究 在研 17 誘騙態 QKD 系統的直接調制脈沖激光器的特殊性能要求研究 在研 18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互通技術研究 在研 19 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系統
37、測評研究 結題 20 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隨機數及后量子密碼在信息安全中的融合技術研究 在研 21 基于高斯調制相干態協議的量子密鑰分發系統技術要求及共纖傳輸研究 在研 22 量子信息網絡應用場景研究 在研 23 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研究 在研 24 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可信中繼節點技術研究 在研 25 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中 MPLS 專線承載加密數據要求的研究 在研 26 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管理研究 在研 27 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架構研究 在研 28 量子安全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研究 在研 29 用于數字集群系統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安全技術要求 在研 30 誘騙態 QKD 系統的直接調制脈沖激光器
38、的特殊性能要求研究 在研 31 基于量子保密通信的安全存儲系統研究 在研 32 量子保密通信應用服務系統 接口研究 在研 33 離散調制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研究 在研 34 用于衛星通信系統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設備安全技術要求 在研 35 基于 OTNSec 協議的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研究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4 七、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TC)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TC)由國家密碼管理局領導和管理,主要從事密碼技術、產品、系統和管理等方面的標準化工作。自 2016 年起,CSTC 陸續開展了“量子密碼”領域的標準研制和課題研究,內容涵蓋
39、 QKD 系統檢測、量子保密通信中繼安全、QKD 技術規范等。目前 CSTC 已發布量子密碼領域行業標準 2 項,另有 3 項行標在研,如表 8 所示;已發布研究課題 2 項,另有 4 項在研,如表 9 所示。表 8 CSTC 行標進展 表 9 CSTC 研究課題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GM/T 0108-2021 誘騙態 BB84 量子密鑰分配產品技術規范 已發布(2021.10)2 GM/T 0114-2021 誘騙態 BB84 量子密鑰分配產品檢測規范 已發布(2021.10)3 相干態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技術規范 在研 4 量子密鑰分發設備
40、密鑰輸出接口規范 在研 5 量子隨機數發生器測評規范 在研 序號序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量子隨機數制備和測試技術研究 在研 2 量子保密通信中繼安全性研究 在研 3 基于量子密鑰分配的網絡密碼機技術規范研究 結題 4 誘騙態 BB84 量子密鑰分配系統測評規范研究 結題 5 量子隨機數研究 在研 6 基于量子密鑰分發的加密通信技術體系框架研究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5 八、信標委量子信息標準工作組(WG34)信標委量子信息標準工作組(WG 34)成立于 2023 年 6 月,下設 4 個專題組,秘書處設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支
41、撐工信部研制量子信息標準化路線圖,開展相關行業標準技術研究。九、國內部分量子信息技術團體開展的標準化工作(一)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QIC)2022 年 9 月,由量子科技領域國家級科研機構、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量子科技領軍企業、相關專業機構及代表性行業組織等 45 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Quantum Innovation Consortium,簡稱 QIC),以推動我國量子科技產業發展,目前成員單位已達 78 家。聯盟宗旨是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驅動,以國家級科研力量為引領,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協作平臺,推動技術研發、促進應用
42、創新、開拓市場需求,構筑可持續發展的量子科技創新生態體系。聯盟主要從戰略研究及智庫建設,技術協同攻關及評估評審,產業生態構建及融合創新,標準化體系建立健全及標準實施與評測,人才培養及科普宣傳等五個方向開展工作,并設立專門委員會。2023 年 6 月,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標準與評測委員會成立。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指導下,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牽頭標準與評測委員會辦公室工作,邀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電信量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山西大學、科大國盾、南方電網、中電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6 科芯片
43、院、百度量子、華翊量子、本源量子、問天量子、賦同量子等16 家單位的專家擔任委員。標準與評測委員會主要職責包括:組織開展量子科技領域技術產品與應用服務標準化研究、技術驗證與測評方法及規范研究、推進量子技術相關標準的貫標工作、組織開展驗證和測評等。目前已產出 量子計算性能評估基準研究等研究報告,并推動相關成果在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立項研究課題與國家標準。圖 6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標準與評測委員會成立大會合影 圖 7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標準與評測委員會職責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7(二)量子信息網絡產業聯盟(QIIA)量 子 信 息 網
44、絡 產 業 聯 盟(Quantum Internet Industry Alliance,簡稱 QIIA)成立于 2022年 7 月,立足于聚集量子信息產業界和學術界各方力量,搭建技術與產業交流、合作與促進平臺,支撐政府決策,促進成果轉化,服務企業發展,培育和構建產業生態。任務是為我國量子信息網絡領域規劃布局提供支撐建議,加強跨領域與行業交流,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探索,開展標準測評研究,培育和構建產業生態。QIIA 已有 80 余家成員單位,目前已成功舉辦兩屆“量子信息技術與應用創新大賽”,發布量子人工智能技術白皮書量子匯編語言和量子中間表示發展白皮書 量子計算云平臺功能模型、體系架構與能力分級
45、研究報告量子信息技術應用案例集(2023)等研究成果,發布聯盟標準 量子計算云平臺功能要求和能力分級方法。(三)中國信息協會量子信息分會(QIAC)中國信息協會量子信息分會(Quantum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a,簡稱QIAC)于 2016 年 6 月設立,是國內首個定位于面向量子信息領域的專業社團機構,以推進量子技術開發利用和產業化發展為宗旨,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環節溝通橋梁,發揮咨詢、服務、引領作用,建設國家級量子信息產業信息交流和技術應用推廣服務平臺,推動我國量子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6、 18 量子信息分會設置專家委員會,委員會由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27 名國內外知名量子信息技術專家組成,其中有 6 位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截至 2024年 12 月,共有 48 家會員單位。(四)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 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成立于 2018 年 4 月,由中國科學院俞大鵬院士擔任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陸軍院士擔任常務副主任委員,目前分會共有委員 78 人。自成立以來,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積極開展量子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工作,目前已成功舉辦 7 屆全國性“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五)中國計算機學會量子計算專業委員會(CC
47、F TCQC)2021 年 10 月 17 日,中國計算機學會正式成立量子計算專委,現有執委 166 人,覆蓋國內近 90 家單位,郭光燦院士任專委主任。CCF 量子計算專業委員會旨在團結、聯合、組織量子計算相關領域的專業學者與科研人才,開展學術/技術交流、發展戰略研究、專業人才培養、有序參與相關專業領域的標準制定等相關活動,提高量子計算相關領域的科研、教學和應用水平,促進研究成果的應用和向產品的轉化,提升量子計算領域在國家科技活動、社會服務和國際學術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19 方面的影響力。目前已成功舉辦 CCF 量子計算編程挑戰賽、CCF 量子人工智能研討會
48、、CCF 量子計算大會等各類型活動。(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CSEE)電力行業作為 QKD 技術的潛在應用領域,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已針對 QKD 技術開展了 3 項標準編制項目,如表 10 所示。表 10 電力行業 QKD 團體、行業標準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T/CSEE 0087.22018 電力量子保密通信系統 第 2 部分:VPN 網關設備 已發布(2018.12)2 T/CSEE 0087.32018 電力量子保密通信系統 第 3 部分:網絡工程驗收 已發布(2018.12)3 DL/T 2399-2021 電力量子保密通信系統密鑰交互接口
49、技術規范 已發布(2021.12)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0 第二章 國際標準化概況 自 2008 年 ETSI 成立 ISG-QKD 工作組以來,ISO、IEC、ITU、ETSI、IEEE 等國際、區域及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紛紛加強量子信息技術標準研制工作,聚焦量子信息技術核心器件及量子網絡組網技術的標準研制。我國參與國際量子技術標準化工作中起步較早,當前面臨日趨復雜的國際標準化環境和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挑戰與機遇并存。一、IEC/ISO JTC 3(量子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2023 年 6 月,IEC 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MB)通過內部投票,批準了 SEG14
50、 關于成立量子技術(QT)聯合技術委員會(JTC-Q)的建議。2024 年 1 月 11 日,國際電工委員會和國際標準化組織在日內瓦宣布成立 IEC/ISO JTC 3 量子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負責量子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包括量子信息技術(量子計算和量子仿真)、量子計量學、量子源、量子探測器、量子通信和基礎量子技術等領域。由韓國專家Haeseong Lee擔任主席職務,英國標準協會(BSI)擔任秘書處。目前,該技術委員會有包括中國在內的 28 個積極成員國(P-Member)和 10 個觀察員國(O-Member),并已與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STI)、國際電聯電信標準化局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
51、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1(ITU-T)、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國際認可論壇(IAF)以及 12 個 IEC、ISO 技術委員會、ISO/IEC JTC 1 及其 4 個分委會建立了聯絡關系。2024 年 4 月,經市場監管總局(國標委)批準,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承擔 JTC 3 國內技術對口單位。2024 年 12 月,成立對口專家委員會。圖 8 JTC 3 組織結構 自第 1 屆 JTC 3 全體大會以來,IEC/ISO JTC 3 設立了 7 個工作組,推動量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AG 1 負責制定量子技術領域的發展戰略和規劃;AHG 2 負責量子術語和指標的標準化
52、;AHG 3 負責量子傳感器(包括傳感、設備和成像);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2 AHG 4 負責量子通信的標準化;AHG 5 負責量子計算與模擬的標準化工作;AHG 6 負責量子隨機數生成器(QRNG)的標準化,召集人為中國代表團專家;AHG 7 負責量子使能技術的研究與標準制定。第 2 屆 JTC 3 全會,新設立主席咨詢組(AG 8),我國兩名專家成功入選并參與其中開展工作。JTC 3 目前已召開兩次全會,JTC 3 第一次全會于 2024 年 5 月在韓國首爾召開,此次會議設立 6 個臨時討論組,我國專家擔任量子隨機數產生器臨時討論組召集人。此外,本次會
53、議還設立了戰略計劃咨詢組,研制戰略性商業計劃及量子技術市場情況,向 JTC 3 輸入技術報告,澳大利亞專家擔任召集人,中方派出兩位專家加入。同時,我國牽頭成立 ISO/IEC TR 18157 項目組,繼續研究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概述工作報告,項目組由我國專家擔任召集人。圖 9 中國代表團參加 IEC/ISO JTC 3 第一次會議(韓國首爾)JTC 3 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于 2024 年 10 月在英國愛丁堡召開。在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3 此次會議中,JTC 3 正式決定將量子密鑰分發技術(QKD)納入 ahG4(量子通信臨時討論組)的工作范疇之內。同時,由我
54、國主導制定的ISO/IEC TR 18157信息技術-量子計算概況經過全會審議,同意進入公開征求意見階段。會議期間,PT 18157 的召集人汪晶晶以及 ahG6的召集人李明翰分別完成了例行工作匯報。圖 10 中國代表團參加 IEC/ISO JTC 3 第二次會議(英國愛丁堡)目前 JTC 3 已發布 1 項標準,ISO/IEC 4879:2024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 詞匯。該國際標準于 2020 年 6 月在 ISO/IEC JTC 1 WG14正式立項,為全球首個量子計算領域國際標準項目,后 ISO/IEC JTC 1 WG14 隨 JTC 3 的成立結束工作,該國際標準項目遷入 JTC 3
55、 繼續進行,并于 2024 年 5 月正式發布。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4 圖 11 ISO/IEC 4879:2024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 詞匯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5 二、ISO/IEC JTC 1 中涉及量子信息技術的其他標準化機構 ISO/IEC JTC 1(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 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是信息技術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技術組織之一,負責信息技術領域國際標準化工作。工作范圍主要包括系統和工具設計與開發,涉及信息采集、表示、處理、安全、傳送、交換、顯示、管理、組織、存儲和檢索等內容。JTC 3 成立
56、之前,JTC 1 開展了一系列關于量子領域相關標準的研制工作。(一)ISO/IEC JTC 1/SC 27(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分技術委員會)2017 年 11 月,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科大國盾、中科大聯合在 JTC 1/SC 27 WG 3 發起了關于量子密鑰分發(QKD)安全測評標準的研究工作。經過兩年的研究和探討,項目的研究階段于 2019 年結束,進入 ISO/IEC 23837-1/2 標準的編制階段。該標準由中國牽頭,英國、新加坡和盧森堡等國家積極參與,成為國際上首個 QKD 安全測評標準。該標準基于廣泛使用的 Common Criteria 模型,詳細描述了 QKD 系
57、統所需具備的安全要求,并提出了相應的測試和評估方法。2022 年 8 月、9 月,該系列標準正式發布(具體信息見表 11)。表 11 ISO/IEC 23837-1/2 國際標準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ISO/IEC 23837-1 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要求、測試和評估方法。第 1 部分:需求 Security requirements,test and evaluation 已發布(2023.8)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6 圖 12 ISO/IEC 23837-1 標準 圖 13 ISO/IEC 23837-2 標準
58、 (二)ISO/IEC JTC 1 WG14(量子計算工作組)2020 年 6 月,ISO/IEC JTC 1 成立“量子計算工作組(WG14)”,召集人由我國專家擔任。2022 年 11 月,該工作組更名為“量子信息技術工作組”。2024 年 5 月,隨著 IEC/ISO JTC 3 的成立,ISO/IEC JTC 1 WG14 結束工作,部分工作遷入 JTC 3 繼續進行。ISO/IEC JTC 1 WG14 工作組開展的量子標準研究如表 12 所示。method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art 1:requirements 2 ISO/IEC 238
59、37-2 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要求、測試和評價方法。第 2 部分:測試和評價方法 Security requirements,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art 2: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已發布(2023.9)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7 表 12 ISO/IEC JTC 1 WG14 推進的工作項目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ISO/IEC 4879:2024 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 詞匯 Informat
60、ion technology Quantum computing Vocabulary WG14 結束工作后遷入 JTC 3,已發布(2024.5)2 ISO/IEC AWI TR 18157 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概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computing WG14 結束工作后遷入 JTC 3,征求意見階段(CD)3 ISO/IEC PWI 18660 信息技術 量子機器學習數據集 Information technology-Quantummachinelearning datasets 隨 WG14 結束工作 4 I
61、SO/IEC PWI 18670 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服務平臺參考框架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ference frameworkfor quantum computing service platforms 隨 WG14 結束工作 5 ISO/IEC PWI20153 信息技術 量子模擬器架構量子模擬器編程分類 Information Technology-Quantum Simulation Taxonomy of quantum simulator architectures and quantum simulation programming 隨 WG14 結束
62、工作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8 三、IEC(國際電工委員會)(一)IEC MSB 量子信息技術白皮書工作組 2020 年 6 月,IEC MSB 成立量子信息技術白皮書工作組。2021 年 10 月,量子信息技術白皮書正式發布。該白皮書全面梳理了當前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態勢,立足現實基礎,著眼未來發展,對量子信息技術的前景進行了科學預測,深入探討了其在工業領域及國際范圍內的潛在應用,并系統規劃了未來的標準化需求與藍圖。在該項目中,中科院、濟南量子院、中科大、海爾智家、華為、阿里、騰訊等多家中國單位企業,共同參與此次國際標準化工作,為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63、”。圖 14 IEC MSB量子信息技術白皮書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29(二)IEC SMB/SEG 14(量子技術系統評估組)2022 年 2 月,IEC 成立量子技術系統評估組(SMB/SEG 14),該評估組本身不產出標準,而是研討量子技術標準化需求及工作規劃。該評估組任務包括:調查量子技術領域的標準化需求;評估該領域的技術能力和應用;調查當前的研究和技術活動;提出量子技術領域的標準化路線圖;與包括 JTC 1 和 ISO 在內的 TC/SC/SyC,以及其他市場和政策相關組織合作;向 SMB 提出合理化建議。該評估組形成的標準化路線圖為 JTC 3 成
64、立提供了指導,并于JTC 3 成立前解散。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0 四、ITU(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部門(ITU-T)是國際電信聯盟管理下的專門制定遠程通信相關國際標準的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ITU-T 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被稱為 ITU-T 建議書(recommendations)的國際標準。(一)FG-QIT4N(面向網絡的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在我國的推動下,ITU-T 在 2019 年至 2021 年成立了 FG-QIT4N面向網絡的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由我國專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強教授擔任聯合主席,焦點組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于 2019 年
65、 12 月在濟南召開,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等 16 個國家的專家代表出席。焦點組共形成了涵蓋量子云計算、量子信息網絡等內容的 9 份技術報告(具體技術報告見表 13)。FG-QIT4N 為國際上首個涵蓋量子計算、通信、精密測量、量子網絡的標準研究與協作平臺,共組織國際會議10 次。FG-QIT4N 工作周期為兩年,結束工作后將成果交付 SG11、SG13 工作組。圖 15 ITU-T FG-QIT4N 第一次會議(山東濟南)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1 表 13 FG QIT4N 技術報告(二)ITU 中涉及量子信息技術的其他標準化機構 在 QKD 標準方面,I
66、TU-T 在 SG11 和 SG17 研究組開展的標準項目研究,涉及 QKD 網絡互聯互通、網內和網間接口與協議定義、QKDN 網絡可信中繼節點的安全框架等內容,中國是相關項目的主要推動力量。此外,量子密鑰分發網絡聯合協調活動(JCA-QKDN)負責協調ITU-T 內部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QKDN)標準化工作,并協調 ITU-T 與其他研究量子密鑰分發(QKD)相關標準制定組織的溝通。ITU 在量子技術標準領域涉及以下三個不同的方面:其中 X 系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FG QIT4N D1.1 QIT4N 術語:QIT 網絡方面 QIT4N ter
67、minology part 1:Network aspects of QIT 已發布(2021.11)2 FG QIT4N D1.2 QIT4N 使用案例:QIT 網絡方面 QIT4N use case part 1:Network aspects of QIT 已發布(2021.11)3 FG QIT4N D1.4 標準化展望和技術成熟度:QIT 網絡方面 QIT4N standardization outlook and technology maturity part 1:Network aspects of QIT 已發布(2021.11)4 FG QIT4N D2.1 QIT4N 術
68、語:QKDN QIT4N terminology part 2:QKDN 已發布(2021.11)5 FG QIT4N D2.2 QIT4N 使用案例:QKDN QIT4N use case part 2:QKDN 已發布(2021.11)6 FG QIT4N D2.3.1 QKDN 協議:量子層 QKDN protocols part I:Quantum layer 已發布(2021.11)7 FG QIT4N D2.3.2 QKDN 協議:密鑰管理層,QKDN 控制層和 QKDN 管理層 QKDN protocols part II:Key management,QKDN control
69、layer and management layer 已發布(2021.11)8 FG QIT4N D2.4 QKDN 傳輸技術 QKDN transport technologies 已發布(2021.11)9 FG QIT4N D2.5 QKDN 標準化展望和技術成熟度 QIT4N standardization outlook and technology maturity part 2:QKDN 已發布(2021.11)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2 列代表標準涉及“數據網絡、開放系統通信和安全”方面;Y 系列代表該標準涉及“全球信息基礎設施、互聯網協議方面
70、、下一代網絡、物聯網和智慧城市”;Q 系列代表該標準涉及“交換和信令及相關的測量和測試”。目前 ITU-T 已發布多項國際標準,見表 14。表 14 ITU-T 量子信息領域國際標準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Y.3800 支持量子密鑰分發的網絡概述 Overview on networks supporting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已發布(發布于 2019.10,勘誤于 2020.4)2 Y.3801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的功能要求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quantum key distri
71、bution networks 已發布(2020.4)3 Y.3802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功能架構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已發布(發布于 2020.12,修訂于 2021.4 及2023.11)4 Y.3803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密鑰管理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Key management 已發布(發布于 2020.12,修訂于 2023.11)5 Y.3804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控制和管理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72、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已發布(發布于 2020.9,修訂于 2023.11)6 Y.3805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軟件定義網絡控制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 已發布(發布于 2021.12,修訂于 2023.11)7 Y.3806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服務質量保證要求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已發布(2021.9)8 Y.3
73、807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服務質量參數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已發布(2022.2)9 Y.3808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與安全存儲網絡的集成 Integration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secure storage network 已發布(發布于 2022.2,被新版取代于 2024.9)10 Y.3809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部署中基于角色的模型 已發布(2022.2)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3 A r
74、ole-based model i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deployment 11 Y.3810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互通-框架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interworking Framework 已發布(發布于 2022.9,被新版取代于 2024.9)12 Y.3811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服務質量保證的功能架構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for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已發布(發
75、布于 2022.9,修訂于 2023.11)13 Y.3812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基于機器學習的服務質量保證要求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Requirements for machine learning 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已發布(2022.9)14 Y.3813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互通-功能要求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interworking-Functional requirements 已發布(發布于 2023.1,被新版取代于 2024.9)15 Y
76、.3814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機器學習支持的功能要求和架構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 for machine learning enablement 已發布(發布于 2023.1,修訂于 2023.11)16 Y.3815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彈性概述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Overview of resilience 已發布(2023.9)17 Y.3816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基于機器學習的服務質量保證的功能架構增強 Quan
77、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 of machine learning 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已發布(2023.9)18 Y.3817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互通-服務質量保證要求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interworking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已發布(發布于 2023.9,被新版取代于 2024.9)19 Y.3818 量子密鑰分發網
78、絡互通-架構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interworking Architecture 已發布(發布于 2023.9,被新版取代于 2024.9)20 Y.3819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自主管理和控制實現的要求和架構模型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al model for autonom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nablement 已發布(2023.12)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4 21 Y.38
79、20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互通-軟件定義網絡控制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interworkin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 已發布(發布于 2024.4,被新版取代于 2024.9)22 Y.3821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彈性要求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Requirements for resilience 已發布(2024.4)23 Y.3822 量子密鑰分配網絡-自主服務質量保證的要求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Requ
80、irements for autonomic quality of service assurance 已發布(2024.9)24 Y.3824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聯盟-參考模型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federation Reference models 已發布(2024.9)25 Y.3825 量子密鑰分配網絡與時間敏感網絡的集成-框架 Integration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ime-sensitive network Framework 已發布(2024.9)26 Y.3826 支
81、持端到端現代密碼服務的量子密鑰分配網絡和用戶網絡的集成-框架 Integration of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user network supporting end-to-end modern cryptography services Framework 已發布(2024.9)27 X.1811 在 IMT-2020 系統中應用量子安全算法的安全指南 Security guidelines for applying quantum-safe algorithms in IMT-2020 systems 已發布(2024.4)28 X.1
82、710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安全框架 Security framework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已發布(2020.10)29 X.1712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安全要求和措施-密鑰管理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key management 已發布(發布于2021.10 勘誤于2022.2)30 X.1713 量子密鑰分發節點保護安全要求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tection of q
83、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odes 已發布(2024.4)31 X.1714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的密鑰組合和機密密鑰供應 Key combination and confidential key supply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已發布(2020.10)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5 32 X.1715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與安全存儲網絡融合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for integration of quantum key di
84、stribution network and secure storage network 已發布(發布于 2022.7 更正于 2024.4)33 X.1716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中的認證與授權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in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已發布(2024.10)34 X.1717 量子密鑰分配網絡的安全要求和措施??刂坪凸芾?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trol and mana
85、gement 已發布(2024.10)35 Q.4160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協議框架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Protocol framework 已發布(2023.12)36 Q.4161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 Ak 接口協議 Protocols for Ak interface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已發布(2023.12)37 Q.4162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的 Kq-1 接口協議 Protocols for Kq-1 interface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
86、n networks 已發布(2023.12)38 Q.4163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的 Kx 接口協議 Protocols for Kx interface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已發布(2023.12)39 Q.4164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 Ck 接口協議 Protocols for Ck interfaces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s 已發布(2023.12)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6 五、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成立于 1963 年,是美國
87、創建的致力于研究電氣、電子、通信和計算工程的專業協會,由美國電氣工程師學會和無線電工程師學會合并而成。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標準協會(IEEE SA)是 IEEE 內部的一個運營單位,負責制定廣泛行業的全球標準。不同于 ISO、IEC、ITU,IEEE SA 參與標準開發的主體是個人或實體,而非國家標準機構。自 2017 年以來,IEEE SA 已成立多個標準化工作組,涵蓋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關鍵標準化工作,具體標準成果見表 15。2023 年 9 月,IEEE 立項混合量子啟發互聯網協議;2024 年8 月發布量子應用標準化路線圖;2024 年 9 月,發布利用動態頻率穩定量子比特、對后量子加密
88、協議的影響和混合量子互聯網白皮書,該白皮書討論了穩定量子比特如何通過增強計算完整性和錯誤率來影響加密方法,例如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橢圓曲線密碼術(QECC)。圖 16 IEEE利用動態頻率穩定量子比特、對后量子加密協議的影響和混合量子互聯網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7 表 15 IEEE 量子信息領域標準現狀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P3185 混合量子經典計算標準 Standard for Hybrid Quantum-Classical Computing 已發布(2022.9)2 P3329 量子計算能源效率標準
89、Quantum comput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已發布(2023.2)3 P1943 后量子網絡安全標準 Standard for Post-Quantum Network Security 已發布(2022.6)4 P2995 量子算法設計和開發的試用標準 Trial-Use Standard for a Quantum Algorith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已發布(2021.6)5 P1947 量子網絡安全框架標準 Standard for Quantum Cybersecurity Framework 已發布(202
90、4.3)6 P1913 軟件-定義量子通信 Software-Defined Quantum Communication 已發布(2022.12)7 P3120 量子計算架構標準 Standard for Quantu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已發布(2023.9)8 P3120.1 量子模擬架構標準 Standard for Quantum Simulator Architecture 已發布(2022.5)9 P3172 后量子密碼遷移的推薦做法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Migration
91、 已發布(2021.9)10 P7130 量子計算定義標準 Standard for Quantum Computing Definitions 已發布(2021.9)11 P7131 量子計算性能指標和性能基準測試的標準 Standard for Quantum Computing Performance Metrics&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已發布(2022.9)12 P3155 可編程量子模擬器標準 Standard for Programmable Quantum Simulator 已發布(2023.2)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92、 38 六、CEN-CENELEC(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歐 洲 標 準 化 委 員 會(CEN)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是兩個不同的國際非營利組織,一直以來都積極支持國際標準化工作,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密切合作,以追求“一個標準、一個測試、全球接受”的目標。為了協調和支持相關量子技術標準的制定,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 CEN-CENELEC 于 2020 年 6 月啟動了量子技術焦點小組(FGQT)。該小組的工作為識別相關的量子技術應用場景、潛在的量子技術相關交易,并將其和供應鏈相結合。此外,該小組還負責深入分
93、析量子技術中最需要標準化的方面與其時間框架。FGQT 擁有來自工業、研究和行政領域的 100 多名成員。此外,FGQT還與全球其他標準化組織和量子技術聯盟進行聯動,包括 ETSI、ITU-T、ISO/IEC、IEEE、IETF、QuIC(歐洲量子產業聯盟)等,以推動技術委員會中的標準制定。2023 年 3 月,量子技術焦點小組出版量子技術標準化路線圖(Standardization Roadmap on Quantum Technologies),該路線圖旨在為科學、研究和工業界提供創新的目標和促進創新的策略,從歐洲和全球的角度推動量子技術從研究向市場轉化。該路線圖作為一個指導文件,定義了量子
94、技術領域的主題和結構,并提出了在快速發展中應遵循的邏輯順序,為決策過程(例如研究投資)提供了參考。2023 年5 月,量子技術使用案例(Quantum Technologies Use Cases)正式出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39 版,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標準化工作。圖 17 CEN-CENELEC量子技術標準化路線圖 圖 18 CEN-CENELEC 量子技術使用案例 2022 年,CEN/CLC/JTC 22 量子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成立。CEN/CLC/JTC 22 的工作由全體委員會和四個工作組(WG)組成,四個工作組分別為戰略咨詢組(WG 1),量子計量
95、學、量子傳感與增強成像技術,以及量子使能技術組(WG 2),量子計算與模擬組(WG 3)和量子通信與量子密碼學組(WG 4)。JTC 22 目前正在起草的文件見表 16。表 16 JTC 22 起草文件 序號序號 編號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類型類型 狀態狀態 1 JT022004 量子計算的層模型 Layer model of Quantum Computing 技術報告 TR 在研 2 JT022006 量子計算的混合 Hybridization of Quantum Computing 技術報告 TR 在研 3 JT022003 當前量子通信和量子密碼標準的差距分析 Gap analys
96、is of current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quantum cryptography standards 技術報告 TR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0 4 JT022002 QKD 和 PQC-對兩種技術進行公平的分析和比較 QKD and PQC An equitabl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both technologies 技術報告 TR 在研 5 JT022001 量子網絡最佳實踐 Quantum network best practices 技術報告 TR 在研 6 JT0220
97、07 低溫固體量子計算;第 1 部分:模塊的描述和功能需求 Cryogenic Solid-State Quantum Computing;Part 1:Description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modules 技術報告 TR 在研 7 JT022005 量子計算應用的性能基準 Performance benchmarks of quantum computing applications 技術報告 TR 在研 8 JT022008 量子技術-量子技術的特征-指標和術語 Quantum technologies-Characterization o
98、f quantum technologies Metrics and terminology 標準 在研 9 JT022009 行波參數化放大器-參數和試驗方法 Traveling-wave parametric amplifiers(TWPA)-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標準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1 七、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會)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成立于 1988 年,是一個專注于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領域的非營利性標準化組織。它是歐盟正式認可的三個歐洲標準組織(ESOs)之一,另外兩個是 CEN 和 C
99、ENELEC。ETSI 總部位于法國布魯塞爾,主要任務是制定和推廣電信、廣播及其他電子通信技術的標準。ETSI 制定的標準涵蓋了無線通信、固定網絡、網絡安全以及網絡服務等多個領域。在量子信息技術相關標準方面,2015 年 ETSI 發布白皮書量子密鑰分發的實施安全,2018 年發布白皮書量子密碼學的安全性實現。圖 19 ETSI量子密鑰分發的實施安全 圖 20 ETSI量子密碼學的安全性實現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2 自 2010 年以來,ETSI 已發布量子信息技術多項量子相關團體規范、指南、技術規范、技術報告,研究領域主要在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安全密碼兩個方
100、面。ETSI 在量子密鑰分發(QKD)領域的工作涵蓋了多個重要方面,具體包括發布了針對 QKD 應用場景的多個群組規范文件,如應用接口、安全性證明、模塊規范、組件特性化、密鑰材料傳遞標準接口以及 QKD 部署中的設備和通信通道參數。同時,ETSI 量子密鑰分發行業規范組(QKD ISG)正推進若干規范制定,包括 QKD 系統的保護配置文件、防護單向 QKD 系統中的特洛伊木馬攻擊、QKD 發射模塊光學輸出的特性化、軟件定義網絡(SDN)的控制接口、網絡架構審查以及響應新網絡發展的應用接口(API)。此外,ETSI 還發布了QKD 實施安全性和量子密碼學的安全性實現白皮書,ETSI QKD 領域
101、標準現狀見表 17。表 17 ETSI 量子信息領域標準發展現狀 序序號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GS QKD 016(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通用標準保護配置文件-準備和測量量子密鑰分發模塊對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Common Criteria Protection Profile-Pair of Prepare and Measur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Modules 已發布(新版 2024.1)2 TR 103 949(技術報告)量子安全密碼(QSC)遷移;ITS 和 C
102、-ITS 遷移研究 Quantum-Safe Cryptography(QSC)Migration;ITS and C-ITS migration study 已發布(2023.5)3 GS QKD 018(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軟件定義網絡的編排接口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Orchestration Interface for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已發布(2022.4)4 GS QKD 015(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軟件定義網絡的控制接口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
103、Control Interface for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已修訂(新版2022.4)5 TR 103 823(技術報告)網絡;量子安全公鑰加密和密鑰封裝 CYBER;Quantum-Safe Public-Key Encryption and Key Encapsulation 已發布(2021.10)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3 6 TR 103 616(技術報告)網絡;量子安全簽名 CYBER;Quantum-Safe Signatures 已發布(2021.9)7 TS 103 744(技術規范)網絡;量子安全混合密鑰交
104、換 CYBER;Quantum-safe Hybrid Key Exchanges 已發布(2020.12)8 GS QKD 004(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應用程序接口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Application Interface 已修訂(新版2020.8)9 TR 103 619(技術報告)網絡;量子安全方案的遷移策略和建議 CYBER;Migration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Quantum Safe schemes 已發布(2020.7)10 TR 103 618(技術報告)網絡;量子安全
105、基于身份的加密 CYBER;Quantum-Safe Identity-Based Encryption 已發布(2019.12)11 GS QKD 012(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QKD 部署的設備和通信通道參數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 Parameters for QKD Deployment 已發布(2019.2)12 GS QKD 014(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基于 REST 的密鑰交付 API 的協議和數據格式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106、QKD);Protocol and data format of REST-based key delivery API 已發布(2019.2)13 GR QKD 007(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詞匯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Vocabulary 已發布(2018.12)14 TR 103 617(技術報告)量子安全虛擬專用網絡 Quantum-Saf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已發布(2018.9)15 GR QKD 003(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組件和內部接口 Quantum Key Distributio
107、n(QKD);Components and Internal Interfaces 已修訂(2018.3)16 TS 103 570(技術規范)網絡;量子安全密鑰交換 CYBER;Quantum-Safe Key Exchanges 已發布(2020.2)17 GR QSC 004(團體規范)量子安全密碼術(QSC);量子安全威脅評估 Quantum-Safe Cryptography;Quantum-Safe threat assessment 已發布(2017.3)18 GR QSC 003(團體規范)量子安全密碼學;案例研究和部署場景 Quantum Safe Cryptography;
108、Case Studies and Deployment Scenarios 已發布(2017.2)19 GR QSC 006(團體規范)量子安全密碼術(QSC);量子計算對對稱密鑰大小的限制 Quantum-Safe Cryptography(QSC);Limits to Quantum Computing applied to symmetric key sizes 已發布(2017.2)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4 20 GR QSC 001(團體規范)量子安全密碼術(QSC);量子安全算法框架 Quantum-Safe Cryptography(QSC);Q
109、uantum-safe algorithmic framework 已發布(2016.7)21 EG 203 310(指南)網絡;量子計算對 ICT 系統安全的影響;業務連續性和算法選擇的建議 CYBER;Quantum Computing Impact on security of ICT Systems;Recommendations on Business Continuity and Algorithm Selection 已發布(2016.6)22 GS QKD 011(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組件特性:表征 QKD 系統的光學組件 Quantum Key Distribu
110、tion(QKD);Component characterization:characterizing optical components for QKD systems 已發布(2016.5)23 GS QKD 005(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安全證明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Security Proofs 已發布(2010.12)24 GS QKD 008(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QKD 模塊安全規范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QKD Module Security Specification 已發
111、布(2010.12)25 GS QKD 002(團體規范)量子密鑰分發(QKD);用例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Use Cases 已發布(2010.6)26 TR 104 016(技術報告)網絡;量子安全密碼學;量子安全遷移的可重復框架 CYBER;Quantum-Safe Cryptography(QSC);A Repeatable Framework for Quantum-Safe Migrations 已發布(2024.10)27 TR 103 966(技術報告)網絡安全(CYBER);量子安全密碼學;混合方案的部署注意事項 CYBER Secur
112、ity(CYBER);Quantum-Safe Cryptography(QSC);Deployment Considerations for Hybrid Schemes 已發布(2024.10)28 TR 103 965(技術報告)網絡;量子安全密碼學;量子計算對加密安全證明的影響 CYBER;Quantum-Safe Cryptography(QSC);Impact of Quantum Computing on Cryptographic Security Proofs 已發布(2024.10)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5 八、IRTF(互聯網研究任務組)
113、IRTF(互聯網研究任務組)主要關注與互聯網相關的長期研究議題。IRTF 由多個專注于長期研究的小組構成,這些小組致力于探討互聯網協議、應用程序、架構和技術相關的主題。為促進研究合作和團隊協作,組內擁有穩定的長期成員,共同探索研究問題。其中,量子互聯網研究組(QIRG)致力于推進量子互聯網及其在通信和遠程計算領域的新能力,包括量子安全通信、分布式量子計算、量子增強的物理傳感系統,以及量子網絡的加密特性,如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拜占庭容錯協議。量子互聯網研究組(QIRG)正在研究的核心議題包括:1.在量子網絡中如何確定最佳路徑,這一過程受到量子記憶的相干時間和保真度要求的影響;2.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池
114、中有效分配資源,尤其是量子記憶的相干時間問題;量子網絡如何建立連接,因為它傳輸的是糾纏態而非傳統數據包;3.如何確保不同硬件和協議的量子網絡之間能夠長期有效互操作;網絡自身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尤其是量子中繼網絡在操作中的安全性問題;4.如何設計適應量子態特性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5.如何將量子通信的低級功能轉化為實際應用服務,分析如何滿足量子互聯網中的數據速率和保真度要求,以及如何創建和利用更復雜的多方量子態和多方傳輸機制。目前,該小組已發布了兩個“征求意見稿(RFC)”“量子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6 互聯網的架構原則”和“量子互聯網應用場景”,如表 18 所示
115、。IRTF 其他量子信息技術相關項目發展現狀,如表 19 所示。表 18 IRTF 量子互聯網研究組(QIRG)項目發展現狀 表 19 IRTF 其他量子信息技術相關項目發展現狀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RFC 9583 量子互聯網的應用場景 Application Scenarios for the Quantum Internet 征求意見稿(Informational RFC)2 RFC 9340 量子互聯網的架構原則 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for a Quantum Internet 征求意見稿(Informati
116、onal RFC)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draft-lopez-qirg-qi-multiplane-arch-02 量子互聯網的多平面架構提案 A Multiplane Architecture Proposal for the Quantum Internet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7 九、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專注于制定互聯網協議套件(TCP/IP)的技術標準,作為一個開放的志愿者組織,IETF 沒有正式的成員名冊或參與要求。2023 年,IETF 成立后量子加密工作組
117、(PQUIP),其工作重點是開發和驗證后量子密碼(PQC)機制,旨在抵御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密碼分析能力。PQUIP 聯合主席 Sofia Celi 表示:“PQUIP 將是討論抗量子加密運營和工程的常設場所,其也是 IETF 唯一與抗量子加密相關的工作組?!?023 年 4 月,工作組首次立項了“量子傳統混合方案術語”的研究。2023 年 5 月,工作組又立項了“面向工程師的后量子密碼學”的研究。IETF PQUIP 項目現狀及 IETF 其他量子信息技術相關項目發展現狀如表 20、21 所示。表 20 IETF 后量子加密工作組(PQUIP)項目發展現狀 表 21 IETF 其他量子信息技術相
118、關項目發展現狀 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draft-ietf-pquip-hybrid-signature-spectrums-04 混合簽名頻譜 Hybrid signature spectrums 在研 2 draft-ietf-pquip-pqc-engineers-06 面向工程師的后量子密碼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for Engineers 在研 3 draft-ietf-pquip-pqt-hybrid-terminology-04 后量子傳統混合方案的術語 Terminology for Post-Quan
119、tum Traditional Hybrid Schemes 互聯網草案(I-D Exists)序號序號 項目編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項目狀態項目狀態 1 draft-wiggers-hbs-state-01 基于哈希的簽名:狀態和備份管理 Hash-based Signatures:State and Backup Management 互聯網草案(I-D Exists)2 draft-vaira-pquip-pqc-use-cases-02 后量子密碼學遷移用例 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migration use cases 互聯網草案(I-D Exis
120、ts)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8 3 draft-driscoll-pqt-hybrid-terminology-02 后量子傳統混合方案術語 Terminology for Post-Quantum Traditional Hybrid Schemes 在研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49 第三章 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量子技術標準化方面的策略與布局 全球眾多國家的量子信息政策文件正同步推進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三大核心量子技術領域的發展。根據 2024 年麥肯錫的報告,量子計算領域已經孕育了 261 家初創企業,累計吸引了約6
121、7 億美元的投資;量子通信領域則有 96 家初創企業,獲得了 12 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而量子傳感領域也涌現出 48 家初創企業,共吸引了 7 億美元的投資。此外,諸多國家已經頒布了針對量子標準化的專項政策,并將量子標準化置于重要位置,爭取在國際舞臺上掌握量子標準化的主導權。一、中國 我國頒布的量子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重要政策文件摘錄見表22:表 22 中國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相關政策文件 時間時間 文件名稱文件名稱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2021 年10 月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加強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在量子信息領域,開展標準化研究。強化標準在計量量子化、檢驗檢測智能化、認證市場化、認可全球化中的作
122、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完善質量治理,促進質量提升。2021 年12 月 關于加強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創新引領,優化升級。以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為契機,加大計量科技創新力度,加強基礎性、前沿性、共用性、探索性和顛覆性測量技術研究,加快量子測量標準和先進測量儀器設備的研制,補充完善重點測量方法,提升現有測量能力和水平。緊密結合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基本物理常數精密測量技術和量子計量基礎研究,推動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高準確度、高穩定性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建設。加快量子傳感和芯片級計量技術、新型量傳溯源技術研究,研制具有典型量子化
123、特征的測量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0 儀器設備,建立計量標準和測量參數傳遞數字鏈路,推動量值溯源扁平化發展。加強計量學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原始創新。圍繞時間單位重新定義,重點研究量子計量技術及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小型化技術。加快推動超高靈敏極弱磁場和慣性測量裝置、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試驗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滿足空天、深空、深海高精度探測和精密量子測量等重大應用需求。推動量子芯片新技術在測量儀器設備中的應用,積極推進測量儀器設備智能化、網絡化。加強對計量測試相關專業學科建設的引導,優化高等院校計量測試相關專業設置,推動計量測試相關專業與量
124、子信息科學等相關專業協同建設。2022 年1 月 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加強量子計量、量值傳遞扁平化和計量數字化轉型技術研究,建立國際一流的新一代國家計量基準。建成以量子計量為核心、科技水平一流、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國際化發展潮流的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實施“量子度量衡”計劃,重點研究基于量子效應和物理常數的量子計量技術及計量基準、標準裝置小型化技術,突破量子傳感和芯片級計量標準技術,形成核心器件研制能力。適應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發展和數字化、扁平化量值傳遞溯源新要求,構建依法管理的量值傳遞體系和市場需求導向的量值溯源體系。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以量子效應和物理常數為基礎,建立原子時標基
125、準、能量天平法質量基準和熱力學溫度基準等新一代國家計量基準。大力推動國家計量技術機構創新發展,通過組織開展重大測量原理、方法前沿技術攻關,建立量子計量基準并保持國際等效,提供一流的量值溯源和測量服務,支撐國家科技創新、工業競爭力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2023 年2 月 2023 年國家標準立項指南 重點支持在新興技術領域:量子信息關鍵技術的推薦性國家標準制定。2023 年2 月 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申報指南(20232025年)重點聚焦量子信息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通過開展創新基地建設,形成科技研發、標準研制、產業應用一體化推進,國內國際協同發展的標準化工作新模式,推動標準化改革創新,提升產業標
126、準化水平,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1 量發展。2023 年8 月 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開展量子信息技術標準化路線圖研究。加快研制量子信息術語定義、功能模型、參考架構、基準測評等基礎共性標準。聚焦量子計算領域,研制量子計算處理器、量子編譯器、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量子云平臺、量子人工智能、量子優化、量子仿真等標準。聚焦量子通信領域,研制量子通信器件、系統、網絡、協議、運維、服務、測試等標準。聚焦量子測量領域,研制量子超高精度定位、量子導航和授時、量子高靈敏度探測與目標識別等標準。2024 年3 月 貫徹實施行動計劃(
127、20242025 年)加快產業創新標準引領,聚焦量子信息領域,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標準研究。持續開展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示范,強化產業創新發展標準化示范引領。2024 年5 月 信息化標準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7)布局新興技術領域標準,加快量子信息標準布局,推動術語、功能模型、參考架構等基礎通用標準研制,開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關鍵技術標準研究。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2 二、美國 國家量子倡議法案 為確保美國繼續在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2018年 12 月,美國通過了 國家量子倡議法案(NQIA)。依據該法案,美國專設兩個部門
128、以協調聯邦加速對量子技術進行研究和發展,分別為國家量子協調辦公室(NQCO)和國家量子倡議咨詢委員會(NQIAC)。NQCO 負責聯邦政府對量子信息科學的協調和支持工作。NQIAC 負責向總統、量子信息科學小組委員會、量子科學經濟和安全影響小組委員會提供建議,并為總統在審查和修訂 NQIA 時提供建議。NQIAC 還負責向總統和國會相關委員會提交關于對 NQIA的獨立評估報告。該法案還規定了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獲資 4 億美元以制定量子科技發展標準。2024 年 8 月,NIST 已發布 3 項 PQC 算法標準,新標準針對通常使用加密的兩項基本任務而設計:通用加密和數字簽名。
129、該法案還規定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獲資 2.5 億美元,支持量子科技人才建設。目前已經建立了五個量子飛躍挑戰研究所,分別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當前和未來量子計算研究所、科羅拉多大學量子態增強傳感和分配研究所、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旌狭孔蛹軜嫼途W絡研究所、芝加哥大學生物傳感和量子模擬研究所,馬里蘭大學穩健量子模擬研究所。此外,美國依據該法案已經建立五個量子信息科學的研發中心,分別為阿貢國家實驗室下一代量子科學與工程中心、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量子優勢聯合設計中心、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超導量子材料和系統中心、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量子系統加速器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量子科學中心。在此法案推動下,NIST量子
130、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3 與多個機構在量子信息科學的所有應用領域(包括計算、傳感和網絡)以及基礎物理學領域展開了合作。NIST 以合作的方式分別建立了量子經濟發展聯盟聯合量子研究所、實驗室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和量子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聯合中心等量子研究中心。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 2020 年 10 月,美國國務院發布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將“量子信息科學”列為 20 項關鍵與新興技術之一,對軍事、情報和經濟等國家安全優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標準戰略實施路線圖 2021 年 5 月,美國參議院專門委員會通過“無盡前沿法案”,計劃未來 5 年為人工智能
131、、量子信息等研究提供 1000 億美元的資金。在最新的標準戰略方面,美國于 2024 年 7 月發布了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標準戰略實施路線圖,該路線圖維持并加強了美國政府對由私營部門主導并通過與公共機構合作加強的標準開發的承諾,并呼吁積極參與關鍵和新興技術(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CET)的標準化,以保護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其中關鍵和新興技術包括了量子信息和其他特定技術領域。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勞動力發展國家戰略計劃 2022 年 2 月,美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推出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勞動力發展國家戰略計劃,旨在促進先進技術教育和推廣,培養下一
132、代量子信息科學人才,以跟上量子科學領域不斷增長的就業崗位。OSTP 提出 4 項關鍵行動計劃:一是從短期和長期角度評估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ST)生態系統對勞動力的需求;二是通過公共宣傳和教育材料向公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4 眾宣傳 QIST;三是彌補 QIST 在專業教育和培訓機會方面的具體差距,增加高中和本科生參與以及獲得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和量子科學教育的機會;四是保證 QIST 和相關領域的求職便利與公平。國家量子倡議再授權法案 2023 年 11 月,美國國會預
133、算辦公室發布了國家量子倡議再授權法案,該法案建立在科學委員會通過并于 2018 年簽署成為法律的美國國家量子倡議法的基礎之上,以確保美國繼續加速量子科學的突破,加強美國的量子生態系統,以保持美國在未來幾十年的競爭力。經過一年多的拖延,2024 年 12 月,美國參議院提出國家量子倡議重新授權法案。該立法將為量子研發提供 27 億美元的聯邦資金,以促進聯邦科學機構和政府資助的研究中心在未來五年內的發展,用于支持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量子研發項目,從 2025 財年持續至 2029 年。此外,該法案還將國家量子倡議的截止日期從 2029
134、 年 12月延長至 2034 年 12 月。國際合作 就發展規劃、培育量子人才或投入資金開發量子項目等方面而言,美國非常重視國際合作,并與多個國家都簽署了量子技術方面的聯合聲明:2019 年與日本簽署了東京量子合作聲明,2021 年與英國簽署了促進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的聯合聲明,2021 年與澳大利亞簽署了 美國和澳大利亞關于量子科學和技術合作的聯合聲明,2022年與芬蘭簽署了科技合作協議,2022 年與瑞典于簽署了關于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合作的聯合聲明,2022 年與丹麥簽署了關于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合作的聯合聲明。2023 年分別與荷蘭、韓國簽署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
135、展 55 關于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合作的聯合聲明,除此之外,美國建立了四邊安全對話的方式,與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合作,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的聯合研究。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6 三、歐洲/歐盟 量子宣言 由歐洲制定的量子宣言于 2016 年 5 月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的量子歐洲會議上正式發布。該宣言呼吁啟動一項耗資 10 億歐元的量子技術旗艦計劃(Flagship-scale initiative in Quantum Technology)。2018 年,歐洲委員會正式啟動了此項研究計劃,以支持和促進歐洲量子技術產業的創建和發展。在 2018 至 2021 年間
136、已分配了 1.52 億歐元,用于支持 24 個項目,涵蓋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通信和量子計量與傳感等核心領域。該計劃還包括 QTEd(Quantum Technology Education)項目,旨在通過歐盟地平線 2020(Horizon 2020)的資助下,研究和創新計劃創建學習生態系統,向社會提供量子技術的教育和信息。此外,歐盟地平線 2020 計劃還資助了有關量子的聯合基金組織-QuantERA,該基金組織以科學和技術為核心,投資于優秀的研究和創新,充分利用歐洲豐富的人才和尖端基礎設施,向歐洲量子社區征集量子技術提案,促進量子技術領域的卓越原創研究,為研究員提供跨國交流機會,規劃相
137、關國家和地區的公共政策。歐洲量子通信基礎設施計劃 2021 年 3 月,歐盟成立了歐洲創新理事會(EIC),為其提供超過 100 億歐元的預算(2021 至 2027 年),用于研究量子計算、新一代電池和基因治療等技術。同年 7 月,歐盟與所有 27 個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航天局(ESA)合作,設計、開發和部署“歐洲量子通信基礎設 施 計 劃”-EuroQCI(The European Quantum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Initiative),其由地面部分和太空部分組成,地面部分依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7 靠光纖通信網絡連接
138、國家和跨境戰略地點,太空部分則基于衛星,并成為歐盟新太空安全通信系統 IRIS的組成部分。EuroQCI 旨在覆蓋整個歐盟(包括其海外領土)的安全量子通信基礎設施。把基于量子的系統集成到現有的通信基礎設施中,提供基于量子物理的額外安全層,從而保護敏感數據和關鍵基礎設施,并加強對歐洲政府機構、數據中心、醫院、電網等的保護。歐盟標準化戰略制定全球標準以支撐韌性、綠色與數字化的歐盟單一市場 2022 年 2 月,歐盟正式發布了歐盟標準化戰略制定全球標準以支撐韌性、綠色與數字化的歐盟單一市場,強調了量子技術在未來數字化和技術領域的重要性,并闡明了量子標準化對歐洲量子產業化的關鍵作用。其主要目標是確保量
139、子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同時保障歐洲在量子技術標準的制定中占據主導地位。雖然歐盟的量子技術旗艦計劃正在形成合力,但是歐洲內部也形成了競爭尤其是英國和德國正在制定自己的量子技術戰略。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8 四、英國 國家量子技術計劃 2013 年英國發布國際首個國家量子技術計劃(National Quantum Technologies Programme,NQTP)。在此計劃的推動下,2015 年 1 月,英國啟動國家量子技術專項,一期投入超過 10 億英鎊。國家量子戰略 2023 年 3 月,英國發布國家量子戰略,將在未來 10 年提供25 億英鎊的政
140、府投資,并吸引至少 10 億英鎊私人投資。2023 年,英國政府成立科學、創新與技術部(DSIT),旨在推動實現“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經濟體和科技超級大國”的使命。英國政府面向下一個十年,在 NQTP 成功實施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富雄心的 國家量子戰略,由 DSIT 于 2023 年 3 月發布。國家量子戰略的十年愿景是:讓英國成為世界領先的量子科技強國,打造蓬勃發展的量子產業,確保量子技術成為英國數字基礎設施和先進制造業基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動經濟增長并助力建設一個強大而有彈性的社會經濟體。為了實現這一愿景,英國政府將從2024 年起的 10 年里為量子技術研發投入 25 億英鎊在開發量
141、子技術(比過去 10 年增加了一倍多),并引入額外的 10 億英鎊的私人投資。國家量子戰略設定了四個具體目標:一是確保英國成為世界領先的量子科學和工程基地,擁有不斷發展的量子知識和技能體系;二是支持量子產業化,使英國成為量子產業的首要市場,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成為投資者和全球量子人才的首選地;三是推動量子技術的應用,為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帶來利益;四是創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59 建一個國家和國際量子技術標準和監管框架,支持量子技術的創新和道德使用,保護英國的能力和國家安全。國家量子戰略提出“到 2033 年英國將成為建立量子標準與監管框架的全球領
142、導者”的發展愿景,據此,英國制定以下與標準相關的策略:一是與全球合作伙伴合作:英國與全球盟友進行雙邊、多邊和更廣泛的多邊論壇合作,包括在監管和標準方面。這有助于確保全球量子技術標準的制定與英國的繁榮和安全目標保持一致。二是通過國際組織推動全球量子技術標準:英國通過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世界經濟論壇、G7、G20、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北約、歐洲理事會、英聯邦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推動全球量子技術標準的制定。三是利用英國在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席位,確保未來制定的量子技術標準符合英國權益。四是通過與可信賴的盟友合作,監測和審查對量子技術領域的現行控制措施以及未來的監管變化的影響,跟蹤優先標準活動,提高
143、利益相關者的意識,并制定發展路線圖,以支持英國參與量子標準開發。國際合作 2021 年 11 月,英國與美國簽署聯合意向聲明,深化基礎研究、標準制定和產業合作。NPL 和 NIST 同意就量子技術的研發和標準制定進行正式合作,并以此為核心,不斷發展到包括其他美國實驗室和國際合作伙伴。英國標準協會(BSI)的量子標準委員會于 2021 年 3 月在 NPL的支持下成立,其主要活動在 ISO/IEC JTC 1 量子計算工作組(WG14)以及 CEN/CENELEC 量子焦點組(FGQT)。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0 五、德國 量子技術-從基礎研究到市場 德國政府在
144、 2018 年的量子技術-從基礎研究到市場中,投入了 6.5 億歐元用于資助量子技術的發展及相關標準化工作的研究,計劃實施時間為 2018 年至 2028 年。2021 年 5 月,德國政府進一步加碼投資 20 億歐元發展量子技術。2021 年 1 月,德國政府啟動了 3 億歐元的“量子谷”項目,旨在開發德國第一臺量子計算機,并促進量子計算和量子技術中心、量子技術園區對工業界科學家和專家的教育和培訓。2021 年 3 月,德國聯邦政府宣布設立 10 億歐元的 DeepTech 未來基金,計劃投資于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每家公司投資額從 1 萬歐元到 1000 萬歐元不等,其中一部分基金將用于量子
145、信息技術標準化研究。量子技術行動計劃 2023 年 4 月,德國政府通過量子技術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是聯邦政府 20232026 年量子技術活動的新戰略框架,制定了 3 個優先事項:將量子技術投入應用、有針對性地推動標準技術開發、為強大的生態系統創造良好條件,以使德國成為量子技術的世界領導者。德國政府預計為此提供約 30 億歐元資金資助。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1 六、法國 量子技術國家戰略 2021 年 1 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啟動法國量子技術國家戰略,計劃在 2021 至 2025 年間投入 18 億歐元,這些資金來源于第四個未來投資五年計劃(Fourth
146、 Five-Year Plan for Future Investment,PIA4)和法國經濟復蘇計劃(France Relance),其中政府將提供 10億歐元用于多個方面:3.5 億歐元用于量子仿真系統開發,4.3 億歐元用于未來成熟量子計算機的研究,2.5 億歐元用于傳感器開發,1.5 億歐元用于后量子密碼學,3.2 億歐元投資量子通信,以及 2.9 億歐元用于開發量子設備相關技術。該計劃的關鍵要素包括:征集專注于四個技術領域的項目,面向第一代 NISQ 量子加速器的大挑戰,支持近市場的公私合作研發,設立中期公私研發技術成熟計劃,建立后期投資基金專門用于量子創業公司,每年資助新博士生、
147、博士后和年輕研究人員、本科生和碩士生的量子培訓,以支持量子標準的開發和量子技術的發展。2014 年,法國設立了巴黎量子計算中心(Paris Centre for Quantum Computing,PCQC),其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CNRS)、巴黎大學和索邦大學之間的研究聯盟。2020 年,法國發起了對量子技術標準化提案的征集,旨在收集確定量子技術在國防、民用研究和工業領域中的潛在標準化應用場景,涵蓋傳感器、算法、密碼學和通信等領域。2021 年,法國國家研究局(National Research Agency,ANR)的“量子
148、技術中心”實施了 AAPR 專項,每年投入超過 1000 萬歐元,以支持量子通信專家、網絡安全專家和電信設備制造商在 QKD 技術方面的研究。2022 年 3 月,法國啟動了 1.5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2 億歐元的量子優先研究和設備計劃(Quantum Priority Research and Equipment Programme,PEPR),由 CNRS、法國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員會(Alternative Energy and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CEA)及法國國家數字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共同推動,預算高達 1.5 億歐元,涉
149、及固態量子比特、冷原子量子比特、量子算法、后量子密碼和量子通信等領域,目前已確定了十個重大項目,持續時間為 5-6 年。國際合作 在發展國際伙伴關系上,2022 年 11 月,法國、荷蘭和德國簽署了一項三邊協議,鼓勵在量子技術學術研究方面開展合作,并圍繞量子計算機的開發發展國際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同月,法國和美國簽署量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合作聯合聲明,該聲明明確將量子信息科學列為雙方支持繼續研究合作的領域,以促進將量子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市場所需的聯系和合作。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3 七、澳大利亞 成長中的澳大利亞量子技術產業 2020 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
150、織制定了量子路線圖成長中的澳大利亞量子技術產業,以促進量子產業在澳大利亞的建立,并加強研究界、政府和行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同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創建了 Main Sequence 風險投資公司,已完成對 Q-CTRL、QuintessenceLabs、Quantum Brilliance 等量子公司的投資。量子計算被確定為數字經濟戰略中的五項新興技術之一,并在關鍵技術行動計劃中被列為九個優先技術領域之一。澳大利亞還成立了澳大利亞量子技術論壇(AusQuantech)。2021 年,澳大利亞宣布計劃投入約 7300 萬美元開發量子技術,主要用于量子技術商業化,并與全球市場和供應鏈建
151、立聯系。國家量子戰略 2023 年 5 月,澳大利亞政府發布了該國第一個 國家量子戰略,為澳大利亞制定了利用量子機遇的長期愿景。該戰略確定了五個優先領域:投資研發和商業化、保護基礎設施和材料、培養熟練勞動力、支持國家利益以及促進可信、合乎道德、包容的生態系統。每個主題都有一套超過 7 年周期的行動方案,主要集中在政府可以實施和促進的協調和合作行動,維持量子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戰略其中第四項,建立符合國家利益的國際標準和框架中指出:積極參與全球量子技術標準制定,建立一個繁榮、可靠和安全的量子生態系統。確保澳大利亞的監管框架能夠促進量子技術研究,支持對量子公司的投資,支持出口,保護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
152、。具體行動包括:支持跨政府合作,確保監管措施和框架符合需求;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4 基于現有的和潛在的伙伴關系,加強量子技術領域的合作機會;通過科學研究、科學外交和提供基礎設施渠道等,探索發展澳大利亞量子領導地位的機會。澳大利亞量子狀況報告 2024 年 11 月,澳大利亞發布澳大利亞量子狀況報告,詳細闡述了一年來澳大利亞政府在量子產業的重大投資和舉措,其中包括設立國家重建基金,撥款 10 億澳元用于量子等關鍵技術;與昆士蘭州政府共同為量子計算公司 PsiQuantum 投資 9.4 億澳元;啟動首輪3600 萬澳元的量子關鍵技術挑戰計劃等。報告中強調:為進
153、一步促進量子工業的發展、量子技術的采用、量子標準的研制,未來還需要在資本、知識產權、人才、公眾傳播等方面做出努力。國際合作為澳大利亞帶來了新機遇,包括與美國和英國簽署量子技術合作聯合聲明;參與建立量子信息科學四方投資者網絡卓越中心,以推動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印度之間更大的合作和市場準入等。除繼續推行現有措施外,戰略實施的下一階段還將專注于以下三點:構建澳大利亞的量子技術人才隊伍;提供量子學者和企業所需的基礎設施,以支持研究成果的商業化;了解澳大利亞的量子供應鏈,以識別潛在的漏洞和機遇。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5 八、加拿大 2020 年,加拿大創新、科學和工業
154、部宣布向 D-Wave Systems Inc.捐贈 4000 萬美元,用于量子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系統項目。2021 年預算中提到將啟動 3.6 億加元的國家量子戰略。政府還直接資助了量子研究中心,加拿大第一研究卓越基金向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量子物質研究所投資了 6650 萬美元。2022 年 3 月,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委員會(NSERC)以及多個聯盟贈款共投資了 1.379 億美元用于量子技術,支持頂尖量子人才的培養、量子國家研究項目的開發及標準的研制,并促進加拿大區域量子研究和創新中心、聯邦實驗室及其他相關中心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同作用。國家量子戰略 2024 年 1 月,加拿大創新、
155、科學和工業部部長宣布啟動加拿大國家量子戰略,該戰略將致力實現加拿大量子技術的未來愿景,并幫助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加拿大政府表示,國家量子戰略由關鍵量子技術領域的三個任務驅動:一是計算硬件和軟件,使加拿大在持續開發、部署和使用這些方面的技術成為世界領先者;二是通信,為加拿大配備國家安全量子通信網絡和后量子密碼能力;三是傳感器,支持加拿大開發人員和新量子傳感技術的早期采用者。這些任務將通過對三個支柱的投資來推進:一是研究,1.41 億加元用于支持基礎和應用研究,以實現新的解決方案和新的創新與量子標準開發;二是人才,4500 萬加元用于在加拿大發展和留住量子專業知識和人才,并吸引來自加拿大和世界各地
156、的專家,以建立量子行業;三是商業化,1.69 億加元用于將研究轉化為可擴展的商業產品和服務。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6 九、印度 印度在推動量子技術發展方面制定了多項計劃和投資策略,印度政府曾在 2020 至 2024 年投入約 11.2 億美元,用于包括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密鑰分發、加密、密碼分析、量子器件、量子傳感、量子材料和量子鐘等領域的研究。這項計劃由印度科學技術部實施,旨在培養量子信息技術人才,促進科研成果向標準轉化。國家量子任務戰略 2024 年 5 月,印度宣布啟動“國家量子任務(National Quantum Mission,NQM)”戰略
157、,政府將提供專項投資 7.26 億美元,投資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領域的科技發展和標準化研制。NQM 的建設目標有:1.未來8年內開發具有50-1000個量子比特的中規模量子計算機。2.擬在建立衛星與印度境內地面站的安全量子通信,并與其他國家進行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實現超過 2000 公里的城際量子密鑰分發,同時也部署了具有量子存儲的多節點量子網絡。3.開發高靈敏度磁力計和用于精確計時、通信和導航的原子鐘。4.支持量子材料的設計和合成,例如超導體、新型半導體結構和用于制造量子器件的拓撲材料。5.為量子通信、傳感和計量應用開發單光子源/探測器和糾纏光子源。為促進量子科技,NQM 將在學術界和國家研發
158、機構建立四個主題中心(T-Hubs),專注于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傳感與計量以及量子材料與器件。這些中心將通過基礎和應用研究產生新知識和新技術,同時促進它們所承擔任務領域的研究和開發。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7 十、日本 量子飛躍旗艦計劃 2018 年 3 月,日本發布了量子飛躍旗艦計劃,涵蓋 6 個旗艦項目和 3 個基礎研究項目,涉及量子信息處理、量子傳感、極短脈沖激光和下一代激光加工。目標是到 2050 年實現大規模容錯通用量子計算機,到 2039 年構建成熟的量子計算機。2020 年日本建立社區平臺量子實際應用研究社“QPARC”,旨在開發實際應用的量子
159、計算技術。同時,日本國家信息和通信技術研究所啟動了為期 10 年的“量子原住民”培養計劃,致力于培養量子科技領域的人才。2021 年,日本為量子科技分配了 340 億日元,重點投資量子計算機與模擬、量子測量/傳感、量子通信/密碼學和量子材料四大技術領域。在 2020-2025 年期間,日本計劃建立 5 個或更多的國際量子技術創新中心,并成立量子技術創新委員會,同時在 10 年內創辦 10 家以上的量子技術風險投資公司。2022 年 4 月,日本制定了新戰略量子未來社會愿景草案,其描述了未來社會對量子技術的基本愿景,并提出在量子計算機、量子軟件、量子安全網絡、量子測量和傳感以及量子材料等領域進行
160、技術研究、產業開發與標準研制。量子未來產業創新戰略 2023 年 4 月,日本政府發布量子未來產業創新戰略,該戰略除了將對量子信息技術領域新入企業提供支持外,還將東海國立大學機構定位為新的量子前沿產業創建基地,旨在通過化學、材料等學科與量子科學的融合,創造出新的量子產業。目標到 2030 年,國產量子技術實現擁有 1000 萬用戶,并投資 50 萬億日元用于創建開辟新領域的量子獨角獸公司。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8 十一、新加坡 新加坡在量子技術領域“半官方指導,多維度規劃”,2019 年 10月,新加坡量子技術發展社區 QuantumSG59 發布報告新加坡量
161、子技術:為未來做好準備,提出新加坡未來會重點推進量子計算與模擬、量子通信、量子傳感和計量,以及量子基礎研究等四個領域的技術發展,并從技術、資金和人才、管理創新及國際合作四個方面提出15 點發展建議,規劃本國的量子科技發展。國家量子戰略 2024年5月,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研究基金會主席Mr Heng Swee Keat 在 2024 年亞洲科技*新加坡(Tech Asia*Singapore,ATxSG)活動上宣布,新加坡將在未來五年內向“國家量子戰略”投資近 2.19億美元,這項投資將助力新加坡在未來五年內成為量子技術開發和部署的領先中心。新加坡“國家量子戰略”由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資助,由科
162、學技術研究局托管的國家量子辦公室(National Quantum Office,NQO)推動。NQS 將集中于四個資助計劃:量子技術中心(Center for Quantum Technology,CQT)、量子工程計劃 3.0(Quantum Engineering Program 3.0,QEP 3.0)、國家量子處理器計劃(National Quantum Processor Program,NQPI)和國家量子獎學金計劃(National Quantum Scholarship Program,NQSS),并由四個戰略方向支撐科學研究、工程能力、量子人才、商業合作。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
163、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69 十二、韓國 韓國于 2023 年 5 月頒布了 量子科學技術發展與產業促進法。該法案涵蓋了推動量子科學技術發展的各種方法,例如支持研究和產業發展、培育技術創新、鼓勵商業化、發展勞動力、建立研究中心、推動標準研制以及促進國際合作。此外,2023 年 6 月韓國政府發布了國家量子戰略,以確保量子科學技術的發展并為全球量子生態系統做出貢獻。其戰略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21-2024)以夯實基礎為主,發展核心科技,培養更多量子領域勞動力;第二個階段(2025-2030)以落實應用為主,大力發展學術和行業應用,打造更多案例;第三個階段(2031-203
164、5)目標為實現量子科學技術產業化。此外,韓國計劃在 2022 至 2027 年間投入 445 億韓元(約 3980萬美元)用于開發量子計算機硬件,涵蓋量子計算新架構、量子算法和基礎軟件等領域。到 2023 年,韓國計劃開發 5 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系統,同時推進 QKD 網絡的建設。2024 年新成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 IEC/ISO JTC 3 中,韓國人李成海(Dr Haeseong Lee)擔任了 JTC 3 第一屆主席。在對外聯絡方面,2024 年 7 月 18 日,美國國家標準化協會(ANSI)與韓國技術標準院(KATS)在華盛頓特區主辦了 2024 年美韓標準論壇,討論確定了在CE
165、T(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的合作包括后量子密碼學(PQC)、單光子發射純度、量子傳感、量子測量誤差、量子安全通信以及 IEC/ISO JTC 3 的相關事宜。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 量子信息技術國內外標準化進展 70 附錄 開展量子信息技術領域標準化工作的國內外標準化組織和社會團體 序號序號 組織名稱及編號組織名稱及編號 官網官網 1 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78)https:/ 全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0)https:/ 全國超導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65)https:/ 全國人工晶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461)htt
166、ps:/ 5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https:/ 密碼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TC)http:/ 7 信標委量子信息標準工作組(WG34)http:/ 量子科技產學研創新聯盟(QIC)https:/ 9 量子信息網絡產業聯盟(QIIA)http:/ 中國信息協會量子信息分會(QIAC)http:/ 中國電子學會量子信息分會 https:/ 12 中國計算機學會量子計算專業委員會(CCF TCQC)https:/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CSEE)https:/ 14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https:/www.iso.org/home.html 15 IEC(國際電工委員會)https:/www.iec.ch/homepage 16 ITU(國際電信聯盟)https:/www.itu.int 17 IEEE SA(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標準協會)https:/standards.ieee.org/18 CEN-CENELEC(歐洲標準化委員會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https:/www.cencenelec.eu/19 ETSI(歐洲電信標準協會)https:/www.etsi.org/20 IRTF(互聯網研究任務組)https:/www.irtf.org/21 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https:/www.iet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