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九屆社交媒體風向大會演講課件合集
2025年AERO氫能與電池峰會嘉賓演講PPT合集
2025年AI+IM全球峰會(AI+IM Global Summit)嘉賓演講PPT合集
1、作為雙碳背景下的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從資源稟賦上來看,我國呈現出煤炭資源儲量豐富但質量較低且分布不均、油氣資源相對不足依賴進口、可再生能源儲量豐富技術水平領先的特點,為加快經濟發展,我國逐漸形成了以煤炭為主,石油、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全面發展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這也導致中國碳排放一直處于全球前列。相對傳統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僅在發電/熱過程幾乎不產生或產生少量碳排放,同時在自然界中還可循環再生,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動力”,主要包括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溫差能、地熱能等。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化石燃料進行
2、發電/熱是改善能源結構、尋求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徑。據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 2020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2020 年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 1.39 億千瓦,其中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 1.2 億千瓦,創歷史新高,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2020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 2.2 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約 30%;同時從產業角度上,我國的光伏與風電產業在全球已具備較強競爭實力,同時我國水電產業優勢突出,是全球水電產業的中堅力量。全球有 14 個碳抵消機制覆蓋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向,接受度僅次于林業碳匯及能效提升項目。根據碳抵消產生方式和機制管理方式,可將碳抵消機制分為國際性碳抵消機制、獨立碳抵消機制及區域、國家和地方碳抵消機制三類。根據世界銀行碳定價機制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2021報告數據,2020 年 4 月 1 日至 2021 年 4 月 1 日,26 個碳抵消機制簽發碳減排量合計 3.6 億噸,不同的碳抵消機制所覆蓋的行業有所不同,共有 14 個抵消機制接受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接受度僅次于林業碳匯及能效提升項目。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研報】新能源行業深度報告:實現碳中和我們需要多少可再生能源?-20200929(15頁).pdf
環保工程及服務行業碳中和系列報告:電池再利用2.0十五年高景氣長坡厚雪再生資源價值凸顯護航新能源發展-20220316(34頁).pdf
驗證即登錄,未注冊將自動創建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