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未來:三架馬車并駕齊驅,譜寫發展新篇章1. 原料藥 CDMO:立足“深度和廣度”,推進一體化精益運營CRO 及 CMO 服務雙管齊下,發揮一體化協同效應。公司原料藥 CDMO業務依據項目所處的階段不同可分為前端 CRO 業務及后端 CMO 業務。 CMO 業務指臨床后期及商業化項目,是公司成立之初的核心及優勢業務,其單項目商業價值高(可達數百萬至數千萬美金)、產能需求大、可持續性強,對質量的穩定性和供應鏈安全性的要求高,公司主要為其提供持續的工藝優化及生產服務。而 CRO 業務,指處于臨床前和臨床早期的業務,是公司戰略轉型以來特別是2017年收購美國工藝化學CRO公司 J-STAR 后開始重
2、點布局的業務,其特點是項目數量多、單項目價值量較低(平均 20-30 萬美金)、對速度敏感性高及成本敏感性低。相比CMO 業務側重于生產和工藝放大能力,CRO 業務則側重于高效交付和靈活的研發及生產資源配置能力。營收規模及毛利率抬升助力公司業績持續增長。近幾年,公司原料藥CRO 及 CMO 業務均實現了快速增長。2020 年公司原料藥 CRO 業務實現營收 5.64 億元,同比增長 15%,占公司總營收 27%。2020 年增速放緩主要系疫情影響業務整體交付以及海外客戶的開發所致。2021 年上半年 CRO 業務恢復高增長,實現營收 3.59 億元,同比大增 58%。CMO 業務板塊, 202
3、0 年實現營收14.49 億元,同比增長41%,總營收占比達70%。CMO 業務板塊的高速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原有商業化品種需求增加以及新增臨床后期階段項目帶動的銷售增長;另一方面是由于前端 CRO項目的引流效應逐步顯現。同時受益于公司訂單的增長、產能利用率及運營效率的提升、以及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公司原料藥 CRO 及 CMO業務毛利率處于整體不斷上升的階段。精益運營策略下,未來板塊有望為公司持續貢獻業績增量。原料藥 CRO:技術平臺驅動發展,前端項目向后端引流五位一體核心技術平臺,打造公司獨有競爭優勢。公司依托重慶、上海、成都以及美國新澤西在內的四大原料藥研發中心,構建了包括結晶、酶催化、
4、流體化學、連續反應及高活物質合成在內的一體化核心技術平臺。以結晶和酶催化兩大代表性技術平臺為例:(1) 結晶技術平臺:2017 年公司收購結晶領域標桿企業美國 J-STAR,依托于其領先的結晶技術,公司開啟了自身結晶技術能力的建設以及專業高效的結晶技術團隊搭建。2020 年公司進一步與 AI 制藥公司晶泰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探討在藥物晶型預測、藥物結晶工藝研究開發、藥物智能開發平臺等領域的多項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藥物研發和生產效率,打造藥物固態研發服務的行業新標桿。2020 年,公司結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共輔助 5 個固態項目研發,服務客戶數達 30 余家。(2) 酶催化技術平臺:2018
5、 年公司與擁有世界領先生物技術催化能力的 Codexis 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酶制備及酶催化生產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公司借助 Codexis 獨有的蛋白質工程平臺技術,逐漸完善自身的酶開發、篩選、發酵和應用的生物催化技術能力。2019 年,公司分子生物實驗室投入使用,重慶發酵中試實驗室建設完畢,5 升、20 升和 300 升發酵罐陸續上線運行,具備了從克級到公斤級酶粉制備能力。2020 年公司持續擴大酶庫和酶催化項目數量,啟動酶進化改造,酶的設計和定向進化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項目儲備豐富,CRO 前端“引流”效果顯現。公司在戰略轉型引入 CRO業務后,臨床各階段項目交付及儲備數逐漸開始豐富。20
6、16 年至 2020年,公司完成的臨床早期項目數由 69 個爆發式增長至 224 個。2020 年服務的臨床 III 期及新藥上市申請項目數分別達到 41 個和 94 個,相比2016 年均有顯著提升。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原料藥 CRO 業務為CMO 業務導流項目 12 個,項目導流帶來的訂單增量約 4,800 萬美元。而從創新藥活躍項目數來看,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2020 年公司擁有的創新藥活躍項目數(不含 J-STAR)達 456 個。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臨床二期及三期創新藥活躍項目數已分別達到 72 個和 49 個,超過去年全年水平,臨床早期項目池向后期的引流作用逐漸凸顯。另一方面,隨著公司技術平臺的逐漸完善及能力建設,公司近幾年新詢盤項目數也呈現出擴張的趨勢。2020 年公司新詢盤項目數達 732 個,相比 2019 年548 個同比增長 34%,相比 2017 年實現 7 倍以上高速增長,2017-2020年 CAGR 高達 93%。新詢盤項目及臨床儲備項目數的增長,為公司未來的業績高增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