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聯網預言帝”凱文凱利提醒我們:“你必須要經常去相信不可能,屬于20 年后的最偉大的產品還沒有被發明!”經過調研分析,目前移動互聯網技術與產業創新、創業存在三大新趨勢:1) 平臺+:在全民創客的時代,只有新奇想法沒有用,最重要的是創新速度與執行力,B2D (Business to Developer)通過豐富的 API、精簡的 SDK 幫助開發者在自己的移動應用上融入特定功能,擁有豐富 B2D 服務的“開放平臺”是移動開發者“敏捷創新”的加速器,BaaS (Backend as Service)平臺上的創業者將有限的啟動資金、人力、時間專注于核心業務上,形成最短路徑、最快速迭代的“創新最小閉
2、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企業級 B2D市場最近三年逐漸興旺繁榮,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催化劑”,主流 B2D 開放平臺包括 Google Firebase、Apple CloudKit、Facebook Parse、 Amazon AWS Mobile、阿里百川、騰訊開放平臺、百度開放平臺、小米開放平臺、360 移動開放平臺等,數百萬 APP 移動應用基于開放平臺共享組件開發,并且 BAT 開放平臺兼具技術服務(組件服務、賬號服務、數據服務等)與創業配套服務(創投基金、孵化器、推廣渠道等),另外,繁榮的開放平臺上會形成“應用服務市場”與“數據洼地”,前者類似 AppStore 的 B2
3、D、 D2D 的應用交易,后者構建起移動應用與平臺間的“數據流動閉環”,開發者與平臺運營者以安全恰當的方式共同利用平臺生態圈數據不斷沉淀的商業價值。在移動互聯網 2.0 時代,電商前置,從“平臺”向“端”轉移,垂直社區、商品導購、生活服務社交網絡、新聞傳媒、影視娛樂等所有 APP 中(如圖 23 所示,Twitter、Facebook、Google 界面均有一個相通的按鈕 “Buy”),巧妙地形成“內容-興趣-服務”的電商鏈條,所有的移動應用都是由創業者開發的,而任何創業者都必須實現商業閉環才能生存發展,所以APP 電商化、電商服務化是必由之路。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幫助長尾需求匯聚越來越多的小
4、眾群體(例如二次元、粉絲群、興趣愛好群、寵物群等),在成千上萬的垂直細分領域里培育起總流量不大、粘性忠誠度極高的“達人 -用戶”群體,每一個垂直用戶群都具有不同的調性、需求、行為特征,電商平臺并不能完全覆蓋,而是將最優質的電商資源隱藏植入每一個垂直領域的APP 中,幫助創業者實現流量變現、交易分潤,避免靠一己之力商業對接的資源瓶頸、重度商業運營風險,同時創業者也為電商平臺觸達所有細分消費者提供了有效途徑。軟件 APP/H5 應用、IoT 硬件正在形成隨需而至的“服務觸點”,端電商將在“服務電商”(Service Commerce)時代無處不在,而傳統電商正在成為移動時代的商業文明新基礎設施(如
5、圖 40 所示,電商持續數年成為創業風口)。式匹配供需,一是人工匹配(UGC 或 PGC,User/Professor Generated Content),用有限的人力延遲對接近乎無限的全網消費者存在人力成本瓶頸,二是數據智選(DGC,Data Generated Content),用消費者數據培養垂直領域的智能算法模型,根據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實時推薦最優的個性化供給,專為你形成的服務電商數據鏈,是基于大數據產生“C2S”(Customer to Service)能力,這方面的代表性案例包括淘寶(數據選商品)、滴滴打車(數據選車)、愛奇藝(數據選視頻),創業者在百川開放平臺上開發的“過日子”APP(如圖 41 所示),根據手機、智能手環的個人體質測試,不斷滾動“用戶健康畫像”,依靠個人數據提供時令節氣中最適合每一位消費者身體的養生食譜,然后根據 LBS 匹配身邊的 O2O 養生、餐飲服務,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