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G Core 技術趨勢白皮書 微信掃碼,免費報告輕松領微信掃碼,工作輕松無憂行業資源微信群1. 進群即領取群利報告與資源合編領取群利報告與資源合編,內有近百行業、上萬份行研、管理及其他學習資源;2. 每日學習分享最新6+份精選報告;3. 群友信息交流,群主免費解答并提供相關行業報告。掃一掃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微信號:Teamkon3);添加好友請備注:姓名姓名+單位單位+業務領域業務領域知識星球 行業與管理資源社群1. 無限制下載行業研究報告、咨詢公司管理方案,企業運營制度、科技方案與大咖報告等。2. 每月同步更新3000+份最新行業資源;涵蓋科技、金融、教育、互聯網、房地產、生物制藥、
2、醫療健康等行研報告、科技動態、管理方案;業務合作請聯系微信:teamkon報告收集整理于網絡,只用于群友學習,請勿他用 第 2 頁 目 錄 1 5G 帶來的變化 . 3 1.1 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 . 3 1.2 從“CLOUD READY”到”CLOUD NATIVE“ . 4 1.3 從單體網絡到切片網絡 . 4 1.4 從”核心”計算到”邊緣”計算 . 5 1.5 從人工運維到 AI 運維 . 6 1.6 從 NSA 到 SA . 7 2 5G 核心網技術趨勢分析 . 7 2.1 大連接:低時延、高帶寬、海量連接 . 7 2.2 云原生:增強型服務化架構 SBA+ . 10 2.3 切
3、片即服務:5G 網絡切片化 . 11 2.4 聚焦邊緣:讓算力高效流動. 14 2.5 新化學反應:AI + 5G 運營運維 . 15 2.6 演進之道: 極簡 COMMON CORE . 17 3 總結與展望 . 20 第 3 頁 1 5G 帶來的變化 1.1 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 5G 誕生之時,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切片和邊緣計算等技術也在蓬勃發展中,融合了這些技術的 5G 網絡是傳統網絡所無法比擬的,5G 不僅被產業界也被整個社會寄予了厚望。5G 網絡所提供的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高可靠等特性,要么十倍乃至數十倍于 4G,要么 4G 無法提供。5G 不僅使現有的 4G
4、 業務得以升級, 提升了個人數字化體驗, 還催生了新的業務。 典型的新業務如 Cloud AR/VR, Cloud Gaming,個人視頻直播等沉浸式實時視頻業務,這些業務只是 5G 的第一波應用,是4G MBB 到 5G eMBB 的自然演進,以更低比特成本解決大帶寬業務容量需求。隨著uRLLC、mMTC 的引入,5G 還將帶來萬物互聯的產業變革,提供基于車聯網的自動駕駛、基于無人機和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制造、基于低時延連接的遠程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行業應用。 4G 移動寬帶成就互聯網,5G 定義萬物互聯時代,賦能于各行各業,推動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向海量連接、大帶寬、低時延的大連接時代邁進
5、。 第 4 頁 1.2 從“Cloud Ready”到”Cloud Native“ 5G 推動云化的實踐,自從虛擬化技術引入核心網,核心網的架構經歷了幾個階段的演進和變遷,從最初的虛擬化,到云化,再到云原生,架構逐漸開放,從底層到高層也逐漸解耦。 為了更經濟、更敏捷地提供 5G 服務,并滿足 5G 業務場景對可擴展性、靈活性與性能的需求,運營商需要一個基于云原生與 5G 服務的全新核心網架構,其中包括獨立的用戶面、控制面,并且使用云原生設計原則和學習 IT 的開發方法去重新設計軟件架構和核心功能。這種架構有利于運營商快速部署豐富多變的業務,并通過細粒度的微服務實現按需編排和升級, 使運營商能夠
6、敏捷、 快速地發布新業務, 縮短產品上市的時間。 1.3 從單體網絡到切片網絡 5G 時代具有豐富的垂直行業應用,每種業務對時延、帶寬、連接數等的要求差異很大。因此,5G 定義了三種典型的應用場景: 場景一 eMBB: VR/VR、高清視頻、3D 等的應用,峰值速率 10G+bps。 場景二 URLLC: 對 E2E 時延(99.999%)提出了高要求,如:工業控制、電子醫療、遠程監控、車聯網等。 第 5 頁 場景三 mMTC: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能農業、等物聯網業務,需滿足低功耗、大連接(1M 連接/km2)的需求。 因此,單一的物理網絡已經無法需滿足上述各種垂直行業 SLA
7、需求,其個性化、差異化的業務需求催生 5G 網絡切片的產生。網絡切片類似邏輯網絡或者虛擬專網,由于NFV/SDN 技術的引入,網絡切片可以在一張物理網絡上隨時隨地按需生成數量幾乎不受限的端到端邏輯網絡, 并且能為同一用戶提供多個切片來實現不同資源需求下的多種帶寬、時延、連接數和安全隔離服務。 1.4 從”核心”計算到”邊緣”計算 伴隨 5G 和垂直行業的成熟商用,網絡需要接入更多設備和處理海量數據,然而低時延和高帶寬的計算負載壓力使當前集中式的“核心”數據處理模式難以為繼。 因此,有必要在接近數據的一端設立本地分布式網絡,提供計算、存儲等能力,提升應用的性能和可靠性,減輕“核心”網絡的負載,聚
8、焦“邊緣”計算。運營商可以通過邊緣計算顯著提升用戶體驗、減輕網絡傳輸負荷、降低設備系統的響應延遲并提高其控制精度。 第 6 頁 1.5 從人工運維到 AI 運維 5G 商用時代正在開啟, 無論是通信帶寬、 網絡延遲時間, 還是設備連接數量, 在 5G 時代將會是一個質的飛躍。5G 將為超高清視頻、VR/AR,高速移動上網等業務需求提供大流量移動寬帶, 并提供以傳感器和數據采集為目標的超可靠低時延通信, 也能夠以海量的機器通信為車聯網、工業控制等垂直行業提供服務。在這些不同切片應用場景下,5G 網絡設備會在物理層、鏈路層、虛擬層、網絡層和用戶層等產生多元化的海量數據。 在網絡不斷發展演進中, 網
9、絡運維運營作為幕后英雄, 保障著整個 5G 網絡的通信質量、安全和可靠性。 然而, 現有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 5G 網絡部署全面云化、 智能化的需求,同時依靠大量人工的傳統運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成本和效率的需求,急需引入 AI、大數據等新技術,推動網絡運維的自動化、智能化發展。 第 7 頁 1.6 從 NSA 到 SA NSA(None Stand Alone)和 SA(Stand Alone)是 5G 的兩種架構選項。NSA 是從 4G 向 5G 演進的過渡選項,而使用 5G 核心網的 SA 架構才是 5G 發展的真正目標。雖然 NSA 架構在初始階段風險較小,但向 SA 架構過渡仍需大量工
10、作。 目前,通過升級現有 EPC 網絡,使用雙連接技術接入 5G NR 來提供 5G 移動寬帶服務,成為了部分運營商的初期快速商用方案,但這無法滿足他們的長期目標。在部署 5GC之后,5G 可以發揮它的完整優勢,如: CUPS、網絡切片、 。運營商需要端到端的 5G 網絡所具有的可擴展性、性能與靈活性,來經濟高效地交付用戶預期的廣泛服務,從而為其帶來競爭優勢。 2 5G 核心網技術趨勢分析 2.1 大連接:低時延、高帶寬、海量連接 NB-IoT/eMTC 為代表移動物聯網(M-IoT)是未來 5G 物聯網戰略的組成部分。5G革命性不僅僅在于它涵蓋更多應用場景和更復雜的技術,還在于其有更強的包容
11、性,因此 第 8 頁 5G 的核心之一是能夠支持、兼容多種接入技術,如衛星、WiFi、固網和 3GPP 其他技術實現互操作,這也為 NB-IoT、eMTC 成為 5G 組成部分創造了條件。 相比傳統的 4G EPC 核心網,5G 核心網采用 Cloud Native 的設計思路,基于 SBA 架構和功能設計提供更泛在的接入,更加靈活的控制和轉發,以及更強大的能力開放的能力。5G 核心網與 NFV 基礎設施相結合,為用戶、業務/應用提供商、企業/垂直行業需求方提供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精準授時、5GLAN 等新型業務能力,5G 核心網將從傳統的互聯網接入管道轉型為全數字化信息化的賦能者。 標準進展
12、:5G 物聯網 mMTC 標準推遲,uRLLC 生態成熟在 2023 年。uRLLC 功能計劃在 2020 年 3 月標準凍結,mMTC 功能推遲到 R17 階段進行。5G 窄帶物聯網的市場生態發展緩慢,R16 標準增加支持 NB-IoT/eMTC 接入5GC 的能力,從標準層面提供 eNB 升級到 eLTE 實現 5GC 接入能力。全球 NB-IoT/eMTC 市場還處于孵化初期,LPWA 的市場規模還在擴大,需進一步加強 4G物聯網的建設投入 5G 物聯網與多種新技術新領域加快融合,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第 9 頁 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相融合的移動物聯網,例如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智能家居、車聯
13、網、健康養老等規?;南M類應用。 物聯網與工業、農業、能源等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形成產業物聯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所需的基礎設施和關鍵要素。例如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慧工廠等生產性物聯網應用。 基于物聯網的城市立體化信息采集系統正在加快構建,智慧城市成為物聯網應用集成創新的綜合平臺。例如智慧安防、智能停車、智慧消防等安全防護性等應用。 4/5G 物聯網網絡共存長期化,端到端切片+混合運維對傳統運維方式的沖擊和挑戰 5G 的廣域覆蓋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預計到 2025 年左右可以實現 5G 的全面部署。從網絡層面看,運營商不可能一下全面轉向 5G。從 2G 到 5G,虛擬化設備和傳統非虛擬化設備的混
14、合運維和管理,對目前的運維方式有很大的沖擊和挑戰。5G 網管系統與云平臺對接,實現編排、監控、升級等云網業務流程一體化和自動化是運維配套的重點任務目標,主要內容包括: 4/5G 網元共管 混合 Pool 管理 支持虛擬和容器資源的編排和管理 北向接口支持 4/5G 共管 SDN 實現 5G 部署和切片的網絡配置 端到端網絡切片的部署和管理 第 10 頁 在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下,更多的數據將在邊緣處理,工業制造、電力物聯網逐步走向智能物聯。網絡在邊緣側面臨異構終端的海量連接、業務的實時性、應用智能性、數據優化和安全隱私等多種挑戰。運營商可通過深度開放的邊緣計算能力和安全防護,簡化邊緣APP 開發和
15、適配,幫助用戶實現制造、維護、管理、檢測、安全等智能化連接管理,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公共服務用戶滿意度。 2.2 云原生:增強型服務化架構SBA+ 以云計算為基礎,通過 NFV 技術、分布式數據中心重構電信網絡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基于 “Cloud Ready”的電信云網絡歷經五年發展與商用部署, 實現了軟硬件解耦、資源共享及動態利用。 云原生作為下一步目標, 將實現 NFV 從 “Cloud Ready” 到 “Cloud Native”的演進。 云原生階段,VNF 應用將在云化基礎上將進一步解耦并微服務化(具有松耦合特性) ,使其不僅具備彈性、可擴展性、韌性,而且易管理、易觀察,可以滿足未來
16、 VNF頻繁變更的需求,并且云原生 VNF 與云環境(公有、私有) 、云技術(虛擬機、容器)無關。 云原生 VNF 的如上特性,讓運營商在以多級數據中心為基礎構建的電信云基礎設施上可以更加靈活地根據業務、客戶的需要部署應用,同時使得運營商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變化和新客戶要求。以垂直行業和不同場景為目標,3GPP 采用云原生技術,全新定義了 5G 核心網的 SBA 服務化架構,將網元解耦為一組獨立網絡功能 NF,每個 NF也解耦為多個 NF Service,并且在 3GPP R16 版本 eSBA 階段,NF 會解耦為更多、更小的 NF services。因此,為更好地切合不同業務場景和垂直行業,
17、基于云原生技術 第 11 頁 如微服務化 NF 構建 SBA+架構的 5GC 核心網成為更好選擇,如下圖所示。 相比 3GPP R15 標準 SBA 5GC,融合云原生特性的 SBA+核心網更具優勢: 更精細粒度定制能力:每個 NF 微服務化解耦,基于應用場景或客戶要求,按照微服務粒度定制 NF 以及微服務粒度區分位置部署。 更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解耦的微服務支持獨立升級、 獨立發布, 支持云原生 NF采用 CI/CD 方式更快速滿足不同場景或客戶定制需求。 更高效的資源利用: 公共功能抽取并解耦為公共微服務組件, 支持多 NF 共享,進一步降低虛擬化資源開銷。 2.3 切片即服務:5G網絡切
18、片化 受垂直行業數字化、云化和安全化需求的驅動,尤其制造業、物流和汽車行業的迫切需求,網絡切片收入最終將呈現上升趨勢。市場研究公司 ABI Research 表示,隨著行業垂直領域日益增長的數字化需求,網絡切片將創造約 660 億美元的價值。同時,得益于網絡切片的自動化運營, 服務的交付周期大大縮短, 這使得運營商可以借助網絡切片減少運營成本。 第 12 頁 并且,自動化的運營運維使得新業務的設計、驗證和實施流程更加高效,從而減少了運營商的 OPEX。 5GC 采用云原生和微服務等虛擬化技術, 進行各種類型切片的構建和部署, 如 eMBB、URLLC、mMTC 等。同時,需要支持切片的簽約和選
19、擇,對不同的切片進行隔離,限制非授權的 UE 訪問切片。支持切片能力開放,促進垂直行業的發展。 在 5G 核心網側,以下關鍵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推進垂直行業與切片的整合: 基于微服務構建切片 通過對 5GC NF(Network Function)進行模塊化和微服務化設計,建立微服務組件倉庫。支持 3GPP 標準定義的網絡功能服務 NFS(Network Function Service) ,也可以提供 LB(Load balance) 、HTTP,IPsec 等增強的公共服務組件。根據切片的 SLA 需求,選擇合適的 NFS 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各種類型切片需要的 NF, 再把 NF 組合成對應
20、的網絡切片,如 eMBB 等。 切片智能選擇 5GC 支持通過 UDM 為不同 UE 簽約不同的切片。支持基于 NSSF(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 智能化選擇切片。 NSSF可以通過UE請求的NSSAI和簽約的NSSAI、 第 13 頁 位置區域、切片容量、切片當前負荷等信息進行切片的靈活選擇?;谖恢眯畔⒖梢詫崿F大區、省市等大切片的部署,也可以實現如體育比賽、演唱會、智慧小區等小微切片的部署。 5GC 通過 PCF 可以為 UE 不同的 APP 應用定制切片選擇策略 NSSP(Network Slice Selection Policy) ,并下發
21、給 UE,如微信 - eMBB、抄表應用-mMTC、V2X 應用-URLLC。 切片的靈活組網 5GC 支持 GROUP A,B,C 等多種共享類型進行靈活的組網。其中 GROUP A 是媒體面和控制面網元在各切片之間都不共享,適用工業控制、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隔離度高的應用場景;GROUP B 是部分控制面網元共享,媒體面和其他控制面網不共享, ,適用V2X、智慧城市等終端需要同時接入多個切片的應用場景;GROUP C 是控制面網元共享,所有的媒體面網元不共享,適用家庭娛樂、智能抄表等隔離要求低、成本敏感的應用場景。 切片的能力開放 5GC 可以通過 NEF(Network Exposure
22、 Function)對外開放切片的能力。應用可以獲取 UE 的狀態、位置等信息,可以設置 UE 選擇切片的策略。也可以直接或者通過能力開放平臺向外部應用提供網絡服務,支持定制化的網絡功能參數、基于動態 DPI 的靈活 第 14 頁 Qos 策略、個性化切片和流量路徑管理,從而更加精細化和智能化的滿足垂直行業應用對網絡切片的要求。 2.4 聚焦邊緣:讓算力高效流動 傳統電信網絡采用集中建設模式,隨著業務規模日益擴大,其網絡日益變得臃腫,同時這種中心化網絡難以適應新興業務發展的需要。 5G 網絡采用云化建設,更加的輕盈和靈動。以中心、區域、邊緣三級 DC+基站機房為基礎架構,網元可按照場景需求部署
23、在網絡相應的位置。 5G 核心網其天然的控制面和用戶面分離屬性,驅動云化網絡向分布式云架構演進。通過構建面向 5G 的分布式云架構,用戶面下沉至邊緣節點,并結合 MEC 平臺的部署,來有效地實現將云的算力從中心延伸到邊緣,實現業務快速處理和就近轉發,滿足 5G 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輕量級:構建多級 DC,在邊緣提供輕量化基礎設施平臺,滿足不同物理位置資源池的統一調度和集中管理, 通過編排器實現靈活的網絡服務部署和動態的網絡資源協同, 從容應對各式各樣的業務快速發展。 第 15 頁 能力開放:MEC 部署在邊緣 DC,為垂直應用提供網絡邊緣計算能力。依托 MEC 邊緣業務平臺,開放網絡能力(位置
24、能力、無線網絡信息能力、QoS 能力、帶寬能力等) ,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體驗,提高運營商增值收入。 CUPS:控制面集中部署,提升資源利用率。用戶面按需下沉就近轉發流量,本地業務分流避免流量到中心網絡的迂回,減輕骨干網傳輸的壓力和建網成本。 SW+HW 加速:5G 用戶面需要兼顧強轉發和強計算能力,采用多種加速技術,通過軟件加速+硬件加速資源池, 實現業務處理能力的提升, 降低每比特的轉發成本。 借助 FPGA硬件加速將業務卸載至智能網卡上處理,滿足 uRLLC 端到端時延 1ms。 2.5 新化學反應:AI + 5G運營運維 AI 不僅僅是云端的大腦, 也是能夠完成學習和進化的神經網絡, 成
25、為人類智慧的延伸,AI 將使能于 5G、優化 5G,具備 AI 屬性的 5G 網絡,將是自能網絡。通過 AI 與 5G 的相互作用,將使得 5G 網絡實現高度的彈性、靈活和智能。 智能保障 智能優化 5G 階段, 網絡功能按需編排, 運營商可根據不同場景和業務特征, 靈活組合功能模塊,網絡功能的部署形式將更加多樣化。同時,在網絡資源方面,網絡建成后,流量隨網而動,資源利用不盡合理,如果基于流量走向動態調度網絡,資源利用率就會大幅提升。 因此在 5G 網絡的運維管理中,運用 AI 技術的精準預測和智能保障將是實現智能運維的基礎,AI 將成為 5G 的原生能力。5G 智能保障系統可以通過采集網絡運
26、行數據,建立預測模型, 根據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對用戶行為、 網絡業務以及相應的資源需求進行預測和評估,根據運營商策略給出恰當的建議措施(如網絡切片的擴容、縮容、變更等) ,從而保障網絡在業務變化時能夠及時提供相應的資源維持正常運行。例如: 第 16 頁 在物聯網場景,根據信令開銷自動進行 NS 實例的調整。 在 eMBB 場景,根據帶寬利用率,自動調整 SDN 帶寬。 網絡切片出現了一定的業務特征, 可預測在特定區域內的用戶數、 帶寬利用率在短時間內會升高到一定的水平, 則提前給出網絡切片的自動擴容建議, 包括擴容的時間點、選擇的資源池、分配的資源規格等,使網絡資源利用率整體處于合理水平,從而
27、實現對網絡切片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排障 5G 網絡比 2G/3G/4G 復雜得多,也靈活得多。面對網絡每時每刻都會產生的大量告警,只有充分利用機器學習實現告警關聯,根因定位,并結合故障自動診斷和恢復程序,將潛在的故障形成自動閉環,減少派往一線的工單數量,才能真正提升運維效率。 因此,基于 AI 和專家經驗鑄就的智能 RCA(Root Cause Analysis 根因分析) 系統,內置人工智能引擎,通過機器學習建立告警關聯規則,持續優化排障規則庫,實現故障根因精準定位,有效降低 75%人工運維成本,運維效率提升 2 倍以上,為 5G 網絡保駕護航,助力運營商加速實現數字化運維轉型。 第 17
28、頁 智能運營 切片運營是 5G 網絡新特性,與 4G 時代流量運營主要以個人用戶為對象不同的是,切片運營主要針對垂直行業客戶提供差異化 SLA 服務,同時也可以結合垂直行業應用,打包提供給個人客戶,用戶使用某類應用時,即自動享受綁定的切片服務,構建 B2B2C 的商業模式。 通常來講, 切片運營需要通過切片能力開放平臺進行支撐, 中興通訊切片能力開放平臺基于 PaaS 云化架構, 可以向第三方提供切片服務的能力封裝, 幫助第三方自助定制、 開通、運維切片,同時可以提供 DevOps 平臺能力供第三方在線開發和運維切片相關的應用。 在端到端切片運營中,可以通過以下方面引入基于 AI 的智能能力增
29、強: 意圖引擎 引入意圖引擎,將用戶對切片的需求意圖,自動轉譯為具體的網絡語言和配置策略,指導切片網絡的規劃、設計、構建和激活,實現切片運營的所想即所得。 智能畫像 針對具體垂直行業的切片, 對于同類切片的海量數據分析和挖掘, 建立行業專用的切片畫像,指導個性化的優化設置及行業應用拓展。 智能客服 對于切片自助服務門戶,引入切片服務智能客服,提供智能化的交互、咨詢、切片套餐推薦、個性化切片自助定制等服務。 2.6 演進之道: 極簡Common Core 3GPP R15 的 NSA 和 SA 都是聚焦 5G 初期 eMBB 類業務需求,不同運營商根據部署時間、頻譜情況、競爭需求和產業鏈成熟度來
30、合理選擇對應部署方式。因 5G NSA 核心網 第 18 頁 還是沿用傳統的 4G EPC 核心網,架構和功能并沒有太大變化,無法滿足快速定制能力、基于切片的運營能力和高度自動化的智能運維能力, 所以最終目標網還是需要新建一張全新的5GC 核心網。 考慮到運營商的降成本和業務創新迫切需求, 急需一個極簡 Common Core,面向 5G NSA/SA、同時滿足 2/3/4/5G/Fixed 的全接入和全融合。 網絡部署簡化: 當前,傳統網絡面臨升級換代,已不適合大規模投資;業界領先運營商都在積極推動虛擬化商用,通過虛擬化部署 5G 核心網,可以加速虛擬化建設速度。針對 5G 核心網部署可以采
31、用如下部署思路: 控制面集中部署:便于全網業務統一,便于切片業務開展,統一網絡,便于集中運維,降低 OPEX,實現智能運維。 用戶面按階段分層部署:初期 5G 規模不大,用戶面可以采用集中部署;中后期逐漸分層部署,根據業務按需部署,靠近接入部署,降低時延,提升客戶體驗。轉發面采用虛擬化 第 19 頁 部署,跨層次共享資源,解決節假日潮汐效應。 分階段建設 5GC NF:5G 部署初期可以先部署基礎的 NF(Network Function) ,對于可選的、不重要的 NF 可以根據后續需求再考慮部署,在這個階段為了互操作可以部署3GPP 要求的 4G/5G 融合網元;后續逐步部署更多 NF,實現
32、 4G/5G 網元全融合。 分階段打開互聯互通接口:5G 部署初期打開簽約類接口、無線終端類接口、4G/5G 互操作接口和網管計費接口, 壓縮測試和部署時間;后續逐步打開更多接口,實現國際間漫游等。 網絡功能簡化: 部署融合的 UDM+HSS,用于提供統一的 2G/3G/4G/5G 用戶簽約數據集中管理。在5G 初期,只需要針對從 4G 升級的 5G 用戶進行數據遷移,5G 中后期,根據現網傳統HLR/HSS 設備老舊情況,逐步將原有 4G 用戶遷移至新建的融合 UDM+HSS;可采用免開通方案規避初期用戶大量遷移問題。 部署融合用戶面、融合策略面和融合控制面,支持 4/5G 用戶無縫切換。在
33、 5G 初期部署階段, 融合的控制面天然支持 4G 的計費接口, 因此可以延用 4G 計費接口, 規避引入 5G新的計費系統導致改造工程量大,延誤 5GC 商用時間點。 業務部署簡化: 5G 部署初期,針對 5G 語音業務,3GPP R15 定義的 5G 語音標準已經基本成熟,5G語音終端 2019 年可商用。全球主流運營商都已經部署 IMS 網絡支持 VoLTE。在 5G 初期熱點覆蓋,為減少 5G 和 4G 之間的話音切換,可以優先采用 IMS 簡單軟件升級配合 5GC EPS Fallback 提供 VoLTE 語音服務。隨著 5G 覆蓋逐步擴大實現連續覆蓋,可直接采用VoNR 提供 5
34、G 語音。 第 20 頁 3 總結與展望 2019 年是公認的 5G 元年。4 月 5 日,韓國三大運營商 SK Telecom、KT 和 LG U+正式開通了面向一般消費者的 5G 網絡商用服務。緊隨其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在 4月 16 日宣布了舉行第三次毫米波頻譜拍賣計劃, 并承諾投資 200 多億美元在農村地區部署5G。4 月 23 日,中國聯通在上海合作伙伴大會宣布于 40 城市開通 5G 試驗網絡。5G 網絡商用浪潮已在全球范圍逐步開啟。 在中興通訊看來,為了更高效地建設 5G 網絡,滿足高帶寬、低時延、海量連接的萬物互聯需求,5G 核心網必須是一張融合、智能、極簡的網絡
35、。中興通訊率先在業界推出基于SBA+的 2G/3G/4G/5G 全融合的 Common Core。構建一張網絡,便可全共享、一站式解決所有網絡制式的接入,極大提升網絡運營效率,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在 5G 轉發面,中興通訊在 CPU 純軟件加速的基礎上推出了基于 FPGA 的智能網卡硬件加速解決方案,更好地滿足 URLLC 和 eMBB 對邊緣數據中心低時延、 高吞吐的轉發能力要求。 并且, Common Core 通過 5G 和 AI 技術的結合,實現了 5G 運營運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全面提升 5G 網絡的智能化水平。 中興通訊致力于打造 5G 核心技術能力,并積極應用實踐,目前已與全球 4
36、0 多家運營商開展 5G 合作,已具備為全球 5G 商用部署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驗。5G Common Core解決方案的推出,標志著中興通訊向著 5G 產業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 5G 商用和演進奠定了基礎。 2019 年全球移動大會期間,中興通訊聯合意大利 Wind Tre、Open Fiber 打通了首個跨越地中海的基于 5G 智能手機的 5G NSA 視頻電話。 該展示完全基于 3GPP R15 標準,對歐洲 5G 商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2018年11月, 中興通訊與英國電信公司JT Global簽署了首個5G網絡協議。 第 21 頁 雙方將在 2019 年啟動 5G 測試,預計到
37、2021 年為海峽群島提供 5G 服務。 2018 年 12 月, 聯合中國移動完成全球首個 2.6GHz 頻段上符合 3GPP 獨立組網規范的 5G 新空口數據連接,共同推動 5G 商用。 2018 年 12 月,聯合中國電信完成 SA 架構下 4G 與 5G 網絡協同雙向互操作測試。 2018 年 12 月,攜手天津聯通、天津港發布 5G&MEC 智慧港口行業應用,標志著該應用在天津港成功落地,將解決原有港口區域覆蓋不足,時延較大、速率較小等問題, 提升無人車輛的安全管理能力、 人員檢驗效率和問題跟蹤速度。這是聯通與中興通訊眾多合作成果之一,雙方將繼續著力推動 5G 行業應用進入更深層次。
38、 2018 年 12 月, 攜手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在深圳率先完成了基于 3GPP R15 版本的 5G NSA(非獨立組網)架構規模組網測試。這是當前中國聯通組織的 16個 5G 外場試驗及創新業務試點城市中首次完成的 NSA 組網架構規模外場測試。 2018 年 11 月,與中國電信合作全面推進行業應用的試點和應用,開通了白洋淀水域智慧治水應用、 雙城 5G 高清視頻會議、 AR 遠程協作、 AR 控制機械臂、16 路高清視頻下載業務,在外場深度推進 5G 垂直業務探索開展。 2018 年 10 月,攜手百度、中國電信完成工信部主持的 5G 融合自動駕駛專項驗收測試,這是首個 5G 融合自動
39、駕駛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中興通訊除了和運營商及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進 5G 商用化進程以外,也是 5G 標準的重要制定者和貢獻者。中興通訊已成為 ITU,3GPP,IEEE,NGMN,CCSA,ETSI 等 70 多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和論壇的成員,有 30 多名專家在全球各大國際標準化組織擔任主席和報告人第 22 頁 等重要職務,累計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文稿 45,000 多篇。截至目前,中興通訊在 3GPP核心網領域已經牽頭 3 個 5G 相關的標準項目,包括網絡切片故障監測、3GPP 和非 3GPP的流遷移及網絡切片增強。 通過豐富活動和話題,已聚集8萬+注冊用戶太庫全球多年科創服務積淀,
40、聚集科技創新創業項目7萬+和3000+龍頭企業創新需求深入產業資源活躍規模支撐以AIoT為重點方向, 深入的實操層面,追求實質性的內容討論和項目合作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中文線上科創社區和合作平臺依托太庫全球 科 創 資 源 沉 淀 , T e c h B ook 打 造 面 向 2 0 0 0 萬 + 科 創 人 群的中文線上科 創 社 區 和 合 作 平 臺項目對接TechBook 已經聚集70000+科創項目和3000+龍頭企業創新需求。 已實現線上匹配200余次,實現多個采購案例。精彩話題有料有用的話題探討, 聚集專業性話題與互動話題于平臺。用戶可參與互動, 從中進行學習交流并獲取商機??苿摳偛旅咳胀瞥?-2個競猜題目, 包括: 經濟指標、 創新指數、 大賽排名、 科技企業股價、 新品發布、 等多方面的預測。 用新穎有趣的方式讓你從另一個角度把握科創 “風口” 。豐富活動每年上百場活動, 包含智慧交通、 地產科技、 人工智能、 智慧醫療等領域, 以及線上創業大賽和大型線上展會。資訊+研報每日新鮮行業資訊和深度文章幫你及時掌握行業動態,海量行業研報免費下載。掃碼獲取平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