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行業深度報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政策~產業~資本”有望共振-250414(35頁).pdf

編號:624807 PDF  DOCX 35頁 3.99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可控核聚變行業深度報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政策~產業~資本”有望共振-250414(35頁).pdf

1、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機械設備 1/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機械設備 報告日期:2025 年 04 月 14 日 未來理想終極能源,“政策未來理想終極能源,“政策-產業產業-資本資本”有望”有望共振共振 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行業深度報告行業深度報告 投資要點投資要點 可控核聚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可控核聚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多種裝置路線并行多種裝置路線并行 1、核聚變核聚變指的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核,同時釋放巨大能量的核反應形式;一般用反應截面來描述核聚變反應發生的難易程度,氘氚(氘氚(D-T)反應)反應是最容易實現的核聚變反應。是最容易實現的核聚變反應。2、

2、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是指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通過持續、穩定的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的技術,具有資源豐富、清潔綠色、安全高效等優點,是人類未來理想終極能源。3、實現聚變的三種途徑:實現聚變的三種途徑:磁約束磁約束、慣性約束慣性約束和引力約束和引力約束。磁約束聚變目前是各國研究的重點方向,而托卡馬克裝置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磁約束核聚變裝置。聚變研究的聚變研究的兩個關鍵參數:聚變三乘積、兩個關鍵參數:聚變三乘積、Q 值值 1、聚變三乘積聚變三乘積指的是密度、溫度、能量約束時間的三乘積,是勞遜判據的重要形式。勞遜判據(Lawson criterion)用于衡量核聚變反應的能量產出率與能量損耗率之間的關系。2、聚

3、變增益因子聚變增益因子 Q 是直接衡量聚變反應堆品質的參量,其定義為聚變反應產生的聚變能量輸出值與外部能量輸入值之比。當 Q=1 時,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達到平衡。但一般來說大多數聚變反應會釋放一部分無法在等離子體中被捕獲的能量,因此需要更高 Q 值才可能在不需要外部加熱的條件下實現自我維持,達到真正的點火條件。產業接近臨界:當前已進入工程可行性驗證階段,產業接近臨界:當前已進入工程可行性驗證階段,等待核聚變等待核聚變 ChatGPT 時刻時刻 1、90 年代實現核聚變能科學可行性已得到驗證,目前處于工程驗證階段,對于托卡馬克裝置,若工程 Q 值1,則有望實現能量凈增益;若工程 Q 值30,則商

4、業化有望開啟。2、國內外催化不斷,“政策國內外催化不斷,“政策、產業、資本”形成共振、產業、資本”形成共振。1)國內:3 月 28 日“環流三號”實現雙億度;4 月 1 日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擬入股聚變能源公司;2)海外:2024 年底 OpenAI CEO 透露其投資的初創企業 Helion 將很快演示凈能量增益核聚變,均標志著產業臨界點即將到來,有望帶動可控核聚變產業大爆發??臻g測算:空間測算:2031-2035 年年全球核聚變設備新增全球核聚變設備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規模有望達萬億,2023-2035 年年CAGR 約約 23%中期:實驗裝置、工程堆招標在即,中期:實驗裝置、工程堆招標在即,

5、國內國內設備市場空間超千億。設備市場空間超千億。目前國內規劃在建核聚變項目眾多,并給出清晰時間規劃,規模多在百億人民幣級別以上:BEST、CFEDR、星火一號聚變-裂變混合堆、ZFFR 等。全球核聚變設備市場空間測算:全球核聚變設備市場空間測算:2031-2035 年全球核聚變設備市場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2023-2035 年設備市場年均規模 CAGR 約 23%。投資建議:投資建議:全球全球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產業加速,聚焦設備供應商產業加速,聚焦設備供應商 看好中游設備:聯創光電(高溫超導磁體)、國光電氣(偏濾器、第一壁、泵閥等)、安泰科技(偏濾器)、合鍛智能(真空室);上游材料:西部超導

6、、永鼎股份、精達股份等。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技術可行性驗證不及預期,資金投入及政策支持不及預期,宏觀環境超預期惡化。行業評級行業評級:看好看好(維持維持)分析師:邱世梁分析師:邱世梁 執業證書號:S1230520050001 分析師:王華君分析師:王華君 執業證書號:S1230520080005 分析師:周向分析師:周向昉 執業證書號:S1230524090014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1 周期反轉,成長崛起;重視工程機械、人形機器人等 2025.04.13 2 2025 年 3 月新船價格同比增長約 2%,持續推薦船舶龍頭 2025.04.11 3 人形機器人:智元首屆供應商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重

7、視特斯拉產業鏈 2025.04.03 行業深度 2/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1 可控核聚變可控核聚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未來理想終極能源.5 1.1 可控核聚變是人類未來理想終極能源.5 1.2 實現可控核聚變的主要路徑及典型方案.6 1.3 托卡馬克裝置內部結構拆解:以 ITER 為例.8 2 技術奇點臨近:當前已進入工程可行性驗證階段,技術奇點臨近:當前已進入工程可行性驗證階段,Q 值突破有望引爆商業化革命值突破有望引爆商業化革命.12 2.1 國際:2050 年為建成并投入運行 DEMO 的關鍵時間節點.12 2.2 國內:2030s 年建成 CFEDR

8、工程堆,2050s 年建成 PFPP 原型電站.18 2.3 私營企業:產業化進展降低行業門檻,私營企業陸續入場.22 2.4 評價聚變堆性能的指標:能量平衡、氚自持、可利用率、耐輻照能力.23 3 2031-2035 年全球核聚變設備年全球核聚變設備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24 3.1 產業鏈及價值量拆分:設備價值量占比較高.24 3.2 空間測算:2031-2035 年全球可控核聚變設備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27 4 相關公司:前期重點關注受益相關公司:前期重點關注受益 ITER 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裝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裝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27 4

9、.1 聯創光電:聚焦新型主業戰略明確,激光超導兩翼齊飛.29 4.2 國光電氣:特種微波器件核心供應商,核工業設備打開第二增長曲線.30 4.3 西部超導:國內唯一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超導業務快速增長.31 4.4 永鼎股份:光通信+電力傳輸雙主業驅動,超導材料布局未來.31 4.5 精達股份:電磁線領軍企業,高端化帶來市場新機遇.33 4.6 安泰科技:聚焦新材料核心主業,技術驅動高成長.34 5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34 xVxViXjWtQmRnPrQ8OaO6MsQrRnPtOfQoOrNfQrQrM9PqQzQxNrMrQuOnRtO行業深度 3/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

10、部分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核聚變是兩個小的原子核聚合一個較大的原子核時發生的反應.5 圖 2:核聚變與核裂變對比具有資源豐富、清潔綠色、安全高效等特點.5 圖 3:聚變三乘積是衡量核聚變反應效率和性能的關鍵指標.6 圖 4:實現磁約束、慣性約束有多種裝置方案.7 圖 5:ITER 的內部結構主要包括磁體、真空容器、等離子屏蔽包層等.8 圖 6:真空容器所在位置示意圖.9 圖 7:真空容器內部包含如導流板、護墻板、第一壁結構等.9 圖 8:等離子屏蔽包層所在位置示意圖.9 圖 9:偏濾器所在位置示意圖.10 圖 10:偏濾器由穹頂板、內外靶板、抽氣系統和冷卻系統組成.10 圖 11:超導磁

11、體系統超導磁體系統所在位置示意圖.11 圖 12:托卡馬克裝置線圈主要包括 CS、PF、TF 線圈.11 圖 13:低溫恒溫器所在位置示意圖.11 圖 14:低溫恒溫器主要由頂蓋、上環體、下環體和基座這 4 大部分組成.11 圖 15:ITER 參與方包括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13 圖 16:ITER 計劃在 2034 年開始開展完整研究活動.14 圖 17:DIII-D 在等離子體的邊緣創造了能夠耐更高密度和溫度的“超級 H ?!本圩兊入x子體.15 圖 18:NIF 是世界最大的激光器,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LLNL 研制。.15 圖 19:JET 創下了聚變能量 69M

12、J 的世界紀錄.16 圖 20:WEST 裝置為 ITER 驗證全鎢偏濾器與主動冷卻技術方案.17 圖 21:JT-60SA 裝置探索無感應電流驅動與穩態運行模式.18 圖 22:KSTAR 開展等離子體高參數穩態運行研究.18 圖 23:我國可控核聚變計劃 2030s 年建成 CFEDR 工程堆,2050s 年建成原型電站.18 圖 24:環流三號在最新實驗中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 1.17 億度、電子溫度 1.6 億度的參數水平.20 圖 25:東方超環成功實現超 1 億攝氏度、1066 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20 圖 26: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在加快建設.21 圖 2

13、7:CFS 計劃建造其第一座 ARC 聚變發電廠.23 圖 28:核聚變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設備及下游核電應用.25 圖 29:FIRE 項目成本拆解:設備費用占比約 55%.25 圖 30:ITER 工程驗證堆成本中設備費用占比 86%.26 圖 31:DEMO 商業示范堆成本中設備費用占比 85%.26 圖 32: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29 圖 33:公司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8%.29 圖 34:聯創光電持有聯創超導 40%股權(截至 2024Q3).30 圖 35: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 CAGR 為 15%.30 圖 36:公司

14、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36%.30 圖 37: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 CAGR 為 31%.31 圖 38:公司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41%.31 圖 39: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 CAGR 為 6%.32 圖 40:公司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32 圖 41:永鼎股份持有東部超導 64%股權(截至 2024Q3).32 圖 42:公司 2019-2024 年營收 CAGR 為 13%.33 行業深度 4/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 43:公司 2019-2024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15、 5%.33 圖 44:精達股份持有上海超導 18%股權(截至 2024 年年報).33 圖 45:公司 2019-2024 年營收 CAGR 為 10%.34 圖 46:公司 2019-2024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18%.34 表 1:核聚變實現方式主要包括磁約束、慣性約束、引力約束.7 表 2:ITER 參與方包括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13 表 3:我國形成了以專業院所為主,多家高校和研究單位共同參與的核聚變技術開發格局.19 表 4:私營企業積極開展未來發展路線及聚變產業的相關部署.22 表 5:聚變能源開發 4 個重要節點分別對應:當前水平-ITER 水

16、平-DEMO 水平-商業堆水平.24 表 6:2035 年全球可控核聚變新增規模有望達到萬億.27 表 7:關注受益 ITER 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裝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28 行業深度 5/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 可控核聚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可控核聚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 1.1 可控核聚變是人類未來理想終極能源可控核聚變是人類未來理想終極能源 核聚變(核聚變(nuclear fusion)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核,同時釋放巨大能量的核反應形式??煽睾司圩儯煽睾司圩儯–ontrolled nuclear fusion)是指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通過持續、穩定的核

17、聚變反應釋放能量的技術。其核心目標是將太陽內部的聚變原理轉化為可控制的能源輸出。圖1:核聚變是兩個小的原子核聚合一個較大的原子核時發生的反應 資料來源:中科院等離子所,浙商證券研究所 核聚變能具有資源豐富、清潔綠色、安全高效等特點,是人類未來理想終極能源的首要核聚變能具有資源豐富、清潔綠色、安全高效等特點,是人類未來理想終極能源的首要選擇。選擇。核聚變對比核裂變的主要優勢在于:1)資源豐富:)資源豐富:核聚變使用的燃料在自然界中十分豐富,獲得方式容易。據測算,每升海水中含有 0.03 克氘,全球海水中就有超過 45 萬億噸氘,每升海水中的氘經過聚變反應可以產生 300 升汽油燃燒后釋放出的能量

18、。氚則可以利用聚變產生的中子與豐富的天然鋰反應產生,這些燃料可供人類使用數百萬年之久。2)清)清潔綠色:潔綠色:核聚變反應過程不產生污染環境的氮化化物和硫化物,不排放二氧化碳,是理想的低碳能源。3)安全高效:)安全高效:由于核聚變過程難以啟動和維持,因此不存在失控和熔毀的風險,核聚變只能在嚴格的操作條件下發生,超出這個條件(例如在事故或系統故障的情況下),等離子體將自然終止,很快失去其能量,并在對反應堆造成任何持續損害之前熄滅,因此,聚變堆的安全性非常高。圖2:核聚變與核裂變對比具有資源豐富、清潔綠色、安全高效等特點 資料來源:中國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中國核電網,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19、6/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2 實現可控核聚變的主要路徑及典型方案實現可控核聚變的主要路徑及典型方案 聚變三乘積是衡量核聚變反應效率和性能的關鍵指標。聚變三乘積是衡量核聚變反應效率和性能的關鍵指標。實現核聚變反應,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足夠高的溫度、一定的密度和一定的能量約束時間,三者的乘積稱為聚變三乘積。根據勞遜判據,只有聚變三乘積大于一定值(51021m-3skeV),才能產生有效的聚變功率輸出。1)高溫:原子核在極高溫度下產生足夠實現聚變反應的動能。)高溫:原子核在極高溫度下產生足夠實現聚變反應的動能。原子核都帶正電,因此兩個原子核相互靠近時,會受到強大庫侖斥力的阻礙

20、。要實現原子核的聚變反應,必須讓它們靠得足夠近,使核力能將它們“粘合”成新的原子核。只有當兩個原子核具有極大的動能時,才有望實現碰撞。根據實驗資料估計,使兩氘核相遇,它們的相對速度必須大于每秒 1000公里。高溫可以賦予物質動能,對于一團氘核整體而言,溫度必須達到一億度,才能夠使它們具有足以產生碰撞的動能。而對于最容易實現的氘核與氚核間的聚變反應,溫度則必須在五千萬度以上。2)燃料密度:燃料密度指等離子體中參與聚變反應的輕原子核(如氘、氚)的粒子數燃料密度:燃料密度指等離子體中參與聚變反應的輕原子核(如氘、氚)的粒子數密度,即單位體積內的燃料原子數量。密度,即單位體積內的燃料原子數量。高密度可

21、增加燃料粒子碰撞機會,從而提升聚變反應速率。根據勞森判據,聚變功率與粒子碰撞頻率平方成正比。3)約束時間:約束時間:高溫等離子體需要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便充分地發生聚變反應,放出足夠多的能量,使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大于產生和加熱等離子體本身所需的能量及其在這過程中損失的能量。這樣,利用聚變反應放出的能量來維持所需的極高溫度,毋需再從外界施入能量,聚變反應也能自持地進行下去。約束時間與密度有關,密度大,單位時間里參加反應的原子核較多,放出能量也多,因而約束的時間可以相應地短些。反之,約束時間必須長些。前者對應的約束手段為慣性約束,后者則對應磁約束。圖3:聚變三乘積是衡量核聚變反應效率和性能的關鍵指

22、標 資料來源:超導磁體技術與磁約束核聚變,浙商證券研究所 核聚變實現方式主要包括磁約束、慣性約束、引力約束,目前國際上主流可控核聚變發核聚變實現方式主要包括磁約束、慣性約束、引力約束,目前國際上主流可控核聚變發電的技術路徑為磁約束、慣性約束。電的技術路徑為磁約束、慣性約束。在高溫狀態下,電子的動能大于原子核對它的約束能時,電子就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運動的電子;而原子核則會因為失去一個電子,變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離子”,這種過程稱為“電離”,這種既呈現帶電性、同時宏觀上正負離子數相等的物質稱為“等離子體”。等離子體在高溫高壓下極易不穩定,高溫等離子體的強熱流、強粒子流與直接面對等離子體

23、的器壁之間產生的強烈相互作用,會導致第一壁損傷,產生雜質,污染等離子體,引起等離子體能量輻射損失與等離子體約束性能降低。因此,對行業深度 7/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于聚變等離子體的有效約束是關鍵?,F階段技術可以實現的約束方式有 2 種。(1)磁約束:)磁約束:目前主流方案,利用強磁場(如托卡馬克裝置)約束高溫等離子體,避免其接觸容器壁。中國“東方超環”(EAST)和“環流三號”已實現百秒級高約束模式運行。(2)慣性約束:)慣性約束:通過激光或粒子束瞬間壓縮燃料靶丸,瞬間達到超高密度,但僅能維持極短時間,如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表1:核聚變實現方式主要包括磁約束、慣性約束

24、、引力約束 約束方式約束方式 原理原理 典型方案典型方案 優點優點 缺點缺點 磁約束 通過磁場來約束溫度極高的等離子體的核燃料,以使其反應 托卡馬克、仿星器、反向場箍縮、磁鏡等 可穩態運行發電 為長時間約束高溫等離子體,需要維持強大的磁場,難度及成本較高 慣性約束(激光約束)通過激光等產生的巨大的壓強,使核燃料體積在極短的時間內變小,密度變大,原子核發生聚變反應 氫彈(不可控)、激光、Z 箍縮等 無材料問題,技術成熟實現容易 能量的輸出和轉移還不成熟,因此多用于國防領域 引力約束 利用天體的巨大質量產生的引力場,將核燃料壓縮至極端高溫高壓狀態,使輕原子核發生聚變反應 太陽 無需外部能量輸入 地

25、球上無法制造與太陽相當的質量,無法通過引力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 資料來源:等離子體物理及應用領域,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中山大學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浙商證券研究所 聚變增益因子聚變增益因子 Q 是直接衡量聚變反應堆品質的參量,其定義為聚變反應產生的聚變能是直接衡量聚變反應堆品質的參量,其定義為聚變反應產生的聚變能量輸出值與外部能量輸入值之比。量輸出值與外部能量輸入值之比。當 Q=1 時,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達到平衡。但由于能量輸入和輸出過程會有能量損耗,為了保證反應時長,需要更高 Q 值(至少達到 Q=5)才可能在不需要外部加熱的條件下實現自我維持,達到真正的點火條件;如果再考慮到反應堆的建設和運營

26、等成本,則 Q 值至少等于 10 達到經濟平衡,Q 值大于 30 的時候核聚變發電站有望實現商業化。托卡馬克(托卡馬克(Tokamak)裝置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磁約束核聚變裝置)裝置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磁約束核聚變裝置。托卡馬克指的是“帶有電磁線圈的環形真空室”,它的中央是一個環形真空,外面圍繞著線圈。通電時其內部會產生巨大螺旋形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很高溫度,以達到受控核聚變的目的。圖4:實現磁約束、慣性約束有多種裝置方案 資料來源:可控核聚變科學技術前沿問題和進展,SciTechDaily,X 技術,鳳凰軍事,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8/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1.3 托卡

27、馬克托卡馬克裝置裝置內部結構拆解:以內部結構拆解:以 ITER 為例為例 托卡馬克是一種利用磁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托卡馬克是一種利用磁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ITER 是典型的托卡馬克裝置。是典型的托卡馬克裝置。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環形真空室內充入一定氣體,在微波等預電離手段的作用下,產生少量離子,然后通過感應或者微波、中性束注入等方式,激發并維持一個強大的環形等離子體電流。這個等離子體電流與外面的線圈電流一起產生一定的螺旋型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約束住,并使其與外界盡可能地絕熱。這樣,等離子體才能被感應、中性束、離子回旋共振、電子回旋共振、低雜波等方式加熱到上億度的高溫,以達

28、到核聚變的目的。圖5:ITER 的內部結構主要包括磁體、真空容器、等離子屏蔽包層等 資料來源:How It Works,浙商證券研究所 托卡馬克的核心由以下組件構成:真空容器(真空容器(Vacuum Vessel):用于維持反應堆內部的真空環境,同時保護內部組件免受):用于維持反應堆內部的真空環境,同時保護內部組件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外部環境的影響。真空容器內部包含多個模塊,如導流板、護墻板、第一壁結構以及屏蔽插頭等,其功能主要在于:1)通過抽真空技術形成超高真空環境,防止空氣分子污染等離子體并維持上億攝氏度高溫等離子體的穩定性。2)真空室與強磁場系統配合形成磁約束空間,將高溫等離子體限制在真

29、空室內,避免其與容器壁直接接觸導致燒毀,同時通過磁場調整等離子體的形狀和穩定性。3)作為核安全屏障,其雙層結構(如不銹鋼殼體)和填充的硼化冷卻水可吸收聚變反應釋放的高能中子,減少輻射對周圍設備和人員的危害。第一壁結構第一壁結構(First Wall)第一壁結構位于屏蔽包層的外側,直接承受來自等離子體的熱負荷和粒子轟擊。它由耐高溫材料制成,如鎢或碳化硅,用于保護真空容器不受高溫影響。行業深度 9/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6:真空容器所在位置示意圖 圖7:真空容器內部包含如導流板、護墻板、第一壁結構等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IRSN,浙商證券研究所 等離子

30、體屏蔽包層(等離子體屏蔽包層(Blanket):位于真空容器內部,主要功能在于中子屏蔽與輻射防護。):位于真空容器內部,主要功能在于中子屏蔽與輻射防護。該包層通常由鋰基材料制成,聚變反應釋放的高能中子具有強穿透性,包層通過含鋰材料與中子發生反應產生氚,同時吸收中子能量并屏蔽輻射,保護真空室和外圍設備免受輻射損傷。圖8:等離子屏蔽包層所在位置示意圖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偏濾器(偏濾器(Divertor):偏濾器是核聚變裝置中用于管理高能粒子流和熱負荷的核心部件,):偏濾器是核聚變裝置中用于管理高能粒子流和熱負荷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涵蓋熱管理、雜質控制、電磁力承載等多個方面。其功能涵

31、蓋熱管理、雜質控制、電磁力承載等多個方面。偏濾器由穹頂板、內外靶板、抽氣系統和冷卻系統組成,通過形成等離子體邊界并引導高能粒子流進入特定區域,有效減少等離子體與第一壁的相互作用,從而降低第一壁材料的侵蝕和雜質返流。行業深度 10/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9:偏濾器所在位置示意圖 圖10:偏濾器由穹頂板、內外靶板、抽氣系統和冷卻系統組成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核聚變裝置偏濾器靶板材料選擇與研究進展,浙商證券研究所 超導磁體系統:超導磁體系統:ITER 使用超導磁體來約束和控制高溫等離子體,主要磁體包括環向磁場線圈、極向磁場線圈、中央螺線管和校正場線圈。1

32、)PF 線圈(Poloidal Field Coil,極向場線圈):用于產生極向磁場,控制等離子體的位置、形狀和電流分布,在等離子體的產生、上升、成形和平頂各個階段提供歐姆加熱和控制等離子體位形。2)TF 線圈(Toroidal Field Coil,環向場線圈):用于產生環向磁場,約束等離子體的徑向運動,防止等離子體與真空室壁接觸,是 ITER 超導磁體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對于實現等離子體的穩定約束至關重要。ITER 的環向場線圈由 18 個 TF 線圈構成,每條 TF 線圈由7 根完整連續的基于 Nb3Sn 超導線的鎧裝導體(CICC)繞制而成,每條線圈高 17 米,重 360噸,產生的磁

33、場強度最高可達 11.8 特斯拉。3)CS 線圈(Central Solenoid,中心螺線管):用于產生垂直磁場,激發并加熱等離子體,同時在等離子體電流的建立和維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ITER 的中央螺線管由六個獨立線圈組構成,采用鈮三錫(NbSn)超導導體的導管式電纜,通過垂直預壓縮結構固定為一體,單根導體長度達 910 米。4)CC 線圈(Correction Coil,校正場線圈):用來補償環向場和極向場系統由于制造與安裝過程帶來的不可消除的磁場誤差。ITER 裝置共有 18 個校正場線圈,其中底部、側線圈和頂部線圈各 6 個。ITER 校正場線圈由 NbTi 超導導體繞制而成,匝工作

34、電流 10kA,最高磁場約 5 特斯拉。ITER 磁體主要使用低溫超導材料,而近年來高溫超導材料亦逐漸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磁體主要使用低溫超導材料,而近年來高溫超導材料亦逐漸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ITER 的磁體通過液氦冷卻至 4K 的極低溫度,以實現超導狀態。ITER 工程推動了低溫超導材料性能和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以 NbTi 和 Nb3Sn 為代表的低溫超導材料憑借成熟的加工工藝和成本優勢,仍是商業化應用的主流選擇。但近年來以稀土鋇銅氧(rare earth barium copper oxide,REBCO)為代表的高溫超導材料,在工業化生產能力和性能方面均獲得顯著提升,REBCO

35、 材料具有更高的臨界溫度、熱穩定性以及強磁場下的載流能力,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CFS、TE、能量奇點等商業聚變公司正致力于將高溫超導磁體技術應用于未來商用可控聚變示范堆。行業深度 11/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11:超導磁體系統超導磁體系統所在位置示意圖 圖12:托卡馬克裝置線圈主要包括 CS、PF、TF 線圈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磁約束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磁體系統綜述,浙商證券研究所 低溫恒溫器(低溫恒溫器(Cryostat):低溫恒溫器功能包括維持超導磁體極端低溫環境、提供真空):低溫恒溫器功能包括維持超導磁體極端低溫環境、提供真空隔離、輻射

36、防護等。隔離、輻射防護等。低溫恒溫器由不銹鋼制成,重達 3850 噸,其基座部分(1250 噸)是 ITER最重的部件。整體來看,真空杜瓦高 30 米、直徑 30 米,體積達 16000m3,從上到下主要由頂蓋、上環體、下環體和基座這 4 大部分組成,各部分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成一個整體。托卡馬克的環向場線圈(TF)和極向場線圈(PF)需在-269(4.2K)的液氦環境中運行,以保持超導特性,低溫恒溫器通過多層真空絕熱結構隔絕外界熱量,將磁體系統與室溫環境隔離,確保超導線圈的穩定運行;ITER 的真空容器與低溫恒溫器共同構成雙層真空屏障,確保等離子體純度;除了為系統運行提供穩定的真空環境之外,還

37、要在氦氣泄漏以及等離子體破裂等極端情況下保證整個裝置的安全。圖13:低溫恒溫器所在位置示意圖 圖14:低溫恒溫器主要由頂蓋、上環體、下環體和基座這 4 大部分組成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真空聚焦,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12/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 技術奇點臨近:當前已進入工程可行性驗證階段,技術奇點臨近:當前已進入工程可行性驗證階段,Q 值突破有值突破有望引爆商業化革命望引爆商業化革命 2.1 國際:國際:2050 年為建成并投入運行年為建成并投入運行 DEMO 的關鍵時間節點的關鍵時間節點 ITER(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全球范圍國際科技合作項

38、目,建設目的為試驗和演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為全球范圍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建設目的為試驗和演示聚變電站的關鍵技術。聚變電站的關鍵技術。ITER 裝置設計總聚變功率達到 5105kW,是一個電站規模的實驗反應堆。它的作用和任務是利用具有電站規模的實驗堆證明氘、氚等離子體的受控點火和持續燃燒,驗證聚變反應堆系統的工程可行性,綜合測試聚變發電所需的高熱流和核部件,實現穩態運行,從而為建造聚變能示范電站奠定堅實的科學基礎和必要的技術基礎。ITER 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之一,參與方包括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歐盟負責建設成本的最大部分(45.6%),其余的

39、六國各負責 9.1%。行業深度 13/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表2:ITER 參與方包括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ITER 核心組件 主要構成 參與方 環向場線圈 18 個 TF 線圈 歐盟負責 10 個 TF 線圈、日本負責 8 個 TF 線圈和 1 個備用線圈、中國、韓國和俄羅斯提供組件、40 家公司參與制造 極向場線圈 6 個 PF 線圈 歐盟負責 4 個 PF 線圈、俄羅斯負責 1 個 PF 線圈、中國和歐盟聯合制造 1 個 PF 線圈 中央螺線管 6 個獨立線圈組 美國 校正場線圈 18 個 CC 線圈 中國 真空容器 9 個扇段、端口短管 歐盟負責

40、 5 個扇段、韓國負責 4 個扇段、俄羅斯提供端口短管 低溫恒溫器 底座、下圓柱體、上圓柱體和頂蓋 印度 磁體饋線系統 31 套饋線系統 中國 偏濾器 內外側靶板、穹頂 日本負責外側靶板、歐洲負責內側靶板、俄羅斯負責穹頂 熱屏蔽層 真空容器熱屏蔽(VVTS)、低溫容器熱屏蔽(CTS)韓國 資料來源:F4E,SciTechDaily,iterchina,kfe,住友重工,浙商證券研究所 圖15:ITER 參與方包括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浙商證券研究所 TER 計劃在計劃在 2035 年實現氘年實現氘-氘聚變運行,隨后實現全磁能和等離子流運

41、行。氘聚變運行,隨后實現全磁能和等離子流運行。ITER 的基礎建設開始于 2013 年,原計劃于 2025 年完成建設并正式開始等離子體試驗,而根據 ITER理事會最新版項目時間表,ITER 裝置建設將推遲,在 2035 年實現氘-氘聚變運行,隨后實現全磁能和等離子流運行。目前,ITER 所有環向場線圈、極向場線圈的制造已經完成。行業深度 14/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16:ITER 計劃在 2034 年開始開展完整研究活動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目前,國際磁約束聚變界的主要研究內容是與目前,國際磁約束聚變界的主要研究內容是與 ITER 裝置相關的各類物理與技術

42、問題。裝置相關的各類物理與技術問題。國際上,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詳細的聚變能源發展路線,一方面積極參與 ITER 計劃的建造和實驗,吸收 ITER 技術和經驗;另一方面,在各國建設和發展自己的下一代聚變商業示范堆(DEMO)裝置并開展與 ITER 配套的相關研究。美國:美國:美國政府高度重視聚變能研究,在慣性約束、托卡馬克、仿星器、箍縮等方式都有投入,其中托卡馬克在美國聚變基金中占據較大比例。美國系統部署聚變中子源(FPNS)、材料等離子輻照實驗(MPEX)裝置、熱排出與約束研究的托卡馬克(EXCITE)等科學設施;普林斯頓等離子物理實驗室(PPPL)依托 TFTR

43、裝置開展過氘氚實驗,聚變功率約10.7MW;還建設了球形托卡馬克設施 NSTX-U,探索新型聚變堆途徑。美國能源部加大力量多次組織開展聚變能開發路線評估,制定聚變路線,2040 年建成投運示范堆。DIII-D 是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GA)運行的美國最大托卡馬克裝置,依托裝置靈活的特點,發展了最先進的等離子體控制、運行、加熱、數值模擬,開展面向 ITER 乃至未來聚變堆的探索實驗研究,提出了引領聚變堆等離子體的研究方向。2024 年 12 月 5 日,IE 報道稱研究人員成功在 DIII-D 上實現兩大關鍵性進展:一是通過“鄰近控制”算法成功在超出Greenwald 密度上限 20%的條件下實現

44、等離子體的高質量約束;二是在等離子體的邊緣創造了能夠耐更高密度和溫度的“超級 H ?!本圩兊入x子體。行業深度 15/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17:DIII-D 在等離子體的邊緣創造了能夠耐更高密度和溫度的“超級 H ?!本圩兊入x子體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NIF 是世界最大的激光器,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 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研制。2022 年 12 月 13 日,NIF 首次在可控核聚變實驗中實現核聚變反應的凈能量增益,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達到了聚變產能大于驅動聚變發生的激光能量這一“點火”里程碑。2023年 10 月,NIF 成功點火次數增至四次。圖

45、18:NIF 是世界最大的激光器,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LLNL 研制。資料來源:中國核技術網,浙商證券研究所 歐盟:歐盟:歐盟聚變路線緊密關聯 ITER 計劃,計劃在 ITER 實現氘氚運行后,2040 年開始建造示范堆,并于 2050 年建成。依托 JET、ITER 等國際項目歐盟開展了聚變研究,經驗豐富。JET 裝置大規模開展 3 輪氘氚實驗,2023 年創下了聚變能量 69MJ 的世界紀錄;與日本合作建設 JT-60SA、IFMIF 等研究設施、成員國建設 DONES、DTT、JULE-PSI 等設施,攻行業深度 16/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克 ITER 不能解決的聚變

46、堆工程技術問題。同時,歐盟也在積極部署核聚變研究科研設施,支持各成員國裝置(ASDEX-U、TCV、WEST 等)的運行、升級,進一步豐富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經驗。JET,又稱歐洲聯合環,位于英國牛津附近的卡勒姆聚變能源研究中心(CCFE),由英國原子能管理局(UKAEA)運營。JET 在 1983 年正式投入運行,2023 年退役。退役前曾是全球規模最大、功率最強的在運托卡馬克研究裝置。1991 年 11 月,JET 進行了世界首次氘氚實驗,反應產生了 1.7MW 的聚變功率,證實了受控核聚變作為先進能源的科學可行性。2023 年 12 月 JET 最后一次實驗中,JET 使用 0.21 毫克

47、D-T 燃料在 5 秒產生 69MJ 的聚變功率,再次打破歷史記錄。圖19:JET 創下了聚變能量 69MJ 的世界紀錄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WEST 裝置是法國的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由位于普羅旺斯卡達拉舍的法國原子能委員會(CEA)負責運行。其主要的研究目標為:為 ITER 解決主動冷卻、全鎢偏濾器的運行技術問題;掌握金屬第一壁條件下等離子體壁平衡時間尺度內的等離子運行方案。行業深度 17/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20:WEST 裝置為裝置為 ITER 驗證全鎢偏濾器與主動冷卻技術方案驗證全鎢偏濾器與主動冷卻技術方案 資料來源:ITER,浙商證券研究所 日本:

48、日本:日本聚變技術路線以托卡馬克為主,通過ITER等國際合作項目與歐洲緊密合作,工程技術雄厚,其聚變裝置 JT-60U 具有國際上最高的聚變三乘積(1.51021)。日本通過 BA計劃與歐盟緊密合作,以 JT-60SA 為載體,掌握聚變堆的等離子體物理和技術。在仿星器領域,日本還建造了大型螺旋裝置 LHD,開展技術研究。日本的聚變能發展思路是以 ITER 和JT-60SA 為載體,研究和掌握下一代聚變堆的等離子體物理和技術,通過 BA 計劃以及國內部署的其他設施研究解決下一代聚變堆的核工程技術問題。JT-60SA 是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其前身是日本的 JT-60U。JT-6

49、0SA 裝置是歐盟和日本簽署的科學合作協議“更廣泛方法(BA)協議”的一部分,主要任務為:支持 ITER 項目的開展,對 ITER 關鍵物理進行補充和解決聚變堆(DEMO)所面臨的工程問題。JT-60SA 裝置將追求實現完全無感應電流驅動、穩態運行模式,以及超過無壁磁流體不穩定性(MHD)極限下的高比壓運行模式。韓國:韓國:韓國依托全超導聚變裝置(KSTAR)開展 ITER 前的等離子體高參數穩態運行研究,計劃 2040 年前后建成聚變示范堆。韓國的聚變能計劃是基于其大型超導托卡馬克裝置KSTAR 過渡到 ITER,推動 DEMO 到 2030 年建成,聚變電站于 2040 年建造。行業深度

50、18/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21:JT-60SA 裝置探索無感應電流驅動與穩態運行模式 圖22:KSTAR 開展等離子體高參數穩態運行研究 資料來源:QST,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國核電網,浙商證券研究所 2.2 國內國內:2030s 年建成年建成 CFEDR 工程堆工程堆,2050s 年建成年建成 PFPP 原型電站原型電站 中國自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托卡馬克研究,先后建成運行合肥超環(HT-7)、中國環流器二號(HL-2A)及東方超環(EAST)等裝置。2006 年中國正式加入 ITER 項目,負責完成了 ITER 裝置多個重要部件的設計、制造與裝配任務。

51、我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制定了中國磁約束聚變能發展路線:實驗裝置-實驗堆-工程堆、示范堆-商業堆。中國磁約束聚變能的開發將分為 3 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一階段:推動 CFEDR 立項并開始裝置建設,形成聚變技術實踐的基礎條件;第二階段第二階段:計劃 2030s 年左右完成 CFEDR 建設,調試裝置運行并進行物理實驗,逐步驗證聚變能源的可行性與穩定性;第三階段第三階段:在 CFEDR 裝置上進行磁約束聚變能源的難點技術探索,計劃 2050s 年前后建成商業聚變示范電站,實現磁約束聚變能源的商業化應用。圖23:我國可控核聚變計劃 2030s 年建成 CFEDR 工程堆,2050s 年建成原型電站 資

52、料來源:Overview of CFETR Physics Design,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19/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專業院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目前,我國形成了以專業院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為主,多家高校和研究單位共同參與的核聚變技術開發格局。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為主,多家高校和研究單位共同參與的核聚變技術開發格局。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造的“環流(HL)”系列裝置和中科院等離子所建造的“HT”系列裝置為我國核聚變領域在各種技術路線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所對應的最新裝置

53、“環流三號”和“東方超環”在今年均取得重大進展突破。表3:我國形成了以專業院所為主,多家高校和研究單位共同參與的核聚變技術開發格局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所在地所在地 負責方負責方 項目介紹項目介紹 規劃規劃&進展進展 環流三號(HL-3)四川成都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的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目標是驗證聚變堆物理與工程相關技術的可行性 2025 年 3 月 28 日,環流三號在最新實驗中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 1.17 億度、電子溫度 1.6 億度的參數水平,標志著中國可控核聚變研究進入燃燒實驗階段。東方超環(EAST)安徽合肥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 中國科學院

54、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研制的國際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旨在為實驗堆設計與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并為ITER 項目的建設提供直接經驗 2025 年 1 月 20 日,EAST 成功實現超 1 億攝氏度、1066 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驗證了聚變堆高約束模穩態運行的可行性。BEST 安徽合肥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的后續項目 2023 年 12 月,中科院等離子體所 BEST 部分部件開始招標;BEST 裝置將使用真實的原料和氚進行可控核聚變反應,計劃在 2027 年建設完成,并在全球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CRAFT 安徽合肥 中

55、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所 為 CFEDR 研究關鍵技術及搭建綜合性研究平臺 CRAFT 項目目標 2025 年底完全建成。截至2024 年 5 月,CRAFT 項目總體進度已達70%,主體工程已完成 116 項關鍵里程碑當中的 76 項,項目從子系統的實驗室研發測試階段進入關鍵部件的研制和現場集成及調試階段。星火一號 江西南昌 中核集團 聚變-裂變混合堆 計劃在 2025 年完成核聚變混合堆實驗技術驗證;2029 年首次并網發電。資料來源:中核集團,磁約束核聚變托卡馬克裝置研究進展與展望,中國科學院,安徽省科技廳,中國能源研究會核能專業委員會,界面新聞,浙商證券研究所 環流三號(環流三號(HL

56、-3)裝置)裝置旨在為 ITER 及未來聚變堆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的解決提供研究平臺與支撐,重點開展了 ITER 相關運行模式研究、高性能等離子體運行及相關物理(高密度、高比壓、高自舉電流)研究、先進偏濾器概念設計與驗證、高熱負荷材料與部件測試以及聚變等離子體關鍵物理研究。2025 年 3 月 28 日,環流三號在最新實驗中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 1.17 億度、電子溫度1.6 億度的參數水平,綜合參數大幅躍升,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前列,創造了我國核聚變研究多項新紀錄,標志著中國可控核聚變研究進入燃燒實驗階段。行業深度 20/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24:環流三號在最新實驗中首次

57、實現原子核溫度 1.17 億度、電子溫度 1.6 億度的參數水平 資料來源:中核集團,浙商證券研究所 東方超環(東方超環(EAST)是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設計研制的國際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2006 年建成并實現首次放電。該裝置主要以射頻(RF)加熱主導,能夠實現低動量功率注入,為 ITER 相關研究提供支撐。該裝置旨在為實驗堆設計與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并為 ITER 項目的建設提供直接經驗,進而推動等離子體物理學及相關學科與技術的發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運行所面臨的工程物理學挑戰,托卡馬克穩態運行的實時控制與安全操作對策,及相關輔助加熱物理、等離子體約

58、束與輸運特性研究等,并在全金屬壁環境及穩態偏濾器運行條件下開展等離子體與壁相互作用研究,為未來聚變反應堆研發輔助加熱、診斷與控制技術。2025 年 1 月 20 日,EAST 成功實現超 1 億攝氏度、1066 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億度千秒量級穩態高約束模的實現充分驗證了聚變堆高約束模穩態運行的可行性,對聚變堆的建設和運行具有重大的意義。圖25:東方超環成功實現超 1 億攝氏度、1066 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21/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BEST 裝置裝置是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的后續

59、項目,將在第一代 EAST裝置的基礎上,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并有望率先建成世界首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 裝置將使用真實的原料氚和氚進行可控核聚變反應,計劃在 2027 年建設完成。CFEDR(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中國聚變工程試驗堆)是我國繼 ITER 之后橋接核聚變示范堆(DEMO)的一個大型試驗平臺,對未來核聚變堆主要部件進行工程試驗,為設計和建造核聚變示范堆提供技術基礎。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是為 CFEDR 研究關鍵技術及搭建綜合性研究平臺。截至 2024 年 5 月,CRAFT 項目總體進度已達 70%,主體工程已完成

60、116 項關鍵里程碑當中的 76 項,項目從子系統的實驗室研發測試階段進入關鍵部件的研制和現場集成及調試階段。2024 年 12 月 29 日,CRAFT 子系統“聚變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統”已完成首輪測試。圖26: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在加快建設 資料來源: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所,浙商證券研究所 星火一號星火一號是由中核集團牽頭,總投資超 200 億元建設的聚變-裂變混合堆項目。星火一號的技術目標為:Q 值(聚變能量增益因子)大于 30,實現連續發電功率 100MW。計劃在2025 年完成核聚變混合堆實驗技術驗證,2029 年首次并網發電。國內其他裝置:國內其他裝置:清華大學中國聯合球形

61、托卡馬克(Sino-UNIted Spherical Tokamak,SUNIST)裝置 2002 年建成,并實現首次等離子體放電,側重開展無感電流驅動、等離子體不穩定性,以及破裂與磁重聯等研究。新奧能源研究院的玄龍-50(EXL-50)裝置于 2019 建成,在無中心螺線管 ECRH 電流驅動實驗方面取得了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大環實驗裝置(The Keda Torus eXperiment,KTX)是國內唯一運行的反場箍縮裝置,可實現超低q 放電、常規放電和反向場放電運行。行業深度 22/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2.3 私營企業:產業化進展降低行業門檻,私營企業陸續入場

62、私營企業:產業化進展降低行業門檻,私營企業陸續入場 私營企業積極開展未來發展路線及聚變產業的相關部署。私營企業積極開展未來發展路線及聚變產業的相關部署。隨著相關材料和技術的突破,尤其是新型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不斷取得進展,緊湊型核聚變裝置成為現實。聚變裝置呈現出體積更小、建造更快、成本更低的發展態勢,私營企業進入核聚變領域的門檻隨之降低。根據 FIA 發布的 2024 年聚變能產業報告,截至 2024 年 7 月,核聚變行業累計融資規模 71 億美元,較 2023 年增長 14.5%。其中,Xcimer Energy 新增融資 1 億美元,SHINE Technologies 新增融資

63、9000 萬美元。聚變商業公司的投資者呈現多元化特點,包括個人投資者(比爾蓋茨、杰夫貝索斯等)、國家主權財富基金(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淡馬錫控股等)、能源企業(雪佛龍技術風險投資、意大利國家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以及諸多國際知名公司(谷歌、軟銀、豐田、尼康、索尼、米哈游等)。表4:私營企業積極開展未來發展路線及聚變產業的相關部署 國家國家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投資金額投資金額 目標目標 技術方案技術方案 投資方投資方 美國 Helion Energy 22 億美元 2028 年對賭發電 線型:脈沖場反位形 Sam Altman、軟銀愿景基金二期、光速創

64、投、Mithril Capital(Peter Thiel)、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Dustin Moskovitz、Nucor 美國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20 億美元 2030s 發電 高溫超導緊湊托卡馬克 比爾蓋茨、索羅斯、老虎環球基金、Alphabet、Marc Benioff、淡馬錫、Equinor 美國 Tri-Alpha Energy,Inc 12 億美元 2035 年并網發電 線型:場反位形+磁鏡 保羅艾倫、高盛、雪佛龍、住友商事美國公司、Reimagined Ventures、洛克菲勒家族 加拿大 Genera

65、l Fusion 3 億美元 2050 年前發電 緊湊型,壓縮點火 杰夫貝索斯、微軟、Thistledown Capital(Tobias Ltke)、加拿大政府、Chrysalix Venture Capital 歐洲 Tokamak Energy 2.5 億美元 2030 年并網發電 托卡馬克類 East X Ventures、Lingotto Investment Management、Furukawa Electric、British Patient Capital、BW Group、Sabanci Climate Ventures 資料來源:云岫資本,浙商證券研究所 CFS(Comm

66、onwealth Fusion Systems)是從麻省理工學院獨立出來的核聚變初創企業,成立于 2018 年。CFS 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離子體科學與聚變中心(PSFC)開發的 SPARC熱核聚變反應堆通過提高電流強度產生更強的磁場,從而制造出更小體積和更經濟的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CFS 通過 SPARC 的建造和試驗,在材料、計算機建模和控制系統等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計劃在 2025 年建造一個名為 ARC 的原型反應堆,并在 21 世紀 30 年代建造一座商業核聚變發電廠。行業深度 23/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27:CFS 計劃建造其第一座 ARC 聚變發電廠 資料來

67、源:CFS 官網,浙商證券研究所 Helion Energy 于 2013 年成立,采用了磁約束聚變和慣性約束聚變相結合的技術方案。技術路徑是“脈沖不點火聚變”,利用一個杠鈴形狀等離子體加速器裝置,通過強大磁場將氣體混合物壓縮加熱至原子分裂的程度并在設備的兩端形成等離子體。磁場驅動等離子體以161 萬 km/h 的速度相互撞擊并進一步壓縮,從而產生超過 1 億的高溫,引發核聚變反應并進行發電。TAE(Tri-Alpha Energy)成立于 1998 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其專注于核聚變發電和粒子加速器技術。TAE 利用氫與硼發生核聚變反應發電,與氘氚聚變不同,氫硼聚變不會出現放射性的

68、中子,從而減少了輻射影響。此外,TAE 加強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核聚變控制系統的應用,提高了等離子體穩定性實驗的效率。政企合作成為新趨勢。政企合作成為新趨勢。鑒于核聚變的研究開發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政企合作成為聚變領域的一個新趨勢。2024 年 6 月美國能源部與八家公司簽署合同以提供綜合試驗聚變電廠設計;德國政府的“Fusion 2040”計劃將直接投資于私營公司;韓國通過公私合作模式推進聚變堆技術,并建立一個由私營部門主導的工業聚變能生態系統;此外,日本、英國和歐盟政府也均有與私營企業合作的相關計劃。2.4 評價聚變堆性能的指標:評價聚變堆性能的指標:能量平衡、氚自持、可利用率、耐輻照能力

69、能量平衡、氚自持、可利用率、耐輻照能力 可控核聚變評價指標中,能量平衡、氚自持、可利用率、耐輻照能力可控核聚變評價指標中,能量平衡、氚自持、可利用率、耐輻照能力 4 個指標最為關個指標最為關鍵,可用于各種聚變堆的技術性能差異比較。鍵,可用于各種聚變堆的技術性能差異比較。1)能量平衡指核聚變反應中輸出能量與輸入能量的比值,通常用 Q 值表示。當 Q1 時,反應產生的能量超過維持反應所需的輸入能量,標志著技術可行性;2)氚自持:氚是稀缺資源,世界上現存的氚總量不足 30kg。聚變堆要實現商業應用,必須實現氚自持,即增殖量超過消耗量。3)可利用率:反應堆穩定運行時間占總運行時間的比例,反映工程可靠性

70、。4)耐輻照能力:材料在中子輻照下的損傷程度,通常以離位損傷深度(dpa)衡量。國際公認聚變能源開發國際公認聚變能源開發 4 個重要節點,分別對應當前水平個重要節點,分別對應當前水平-ITER 水平水平-商業示范堆水平商業示范堆水平-商業堆水平。商業堆水平。能量平衡、氚自持、可利用率、耐輻照能力 4 個指標最為關鍵,可用于各種行業深度 24/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聚變堆的技術性能差異比較。聚變能源發展需要跨越 4 個里程碑節點,節點 1 為當前的領域最優水平;節點 2 為 ITER 水平;節點 3 為聚變商業示范堆(DEMO)水平;節點 4 為第一代商業堆水平。表5:聚變能源

71、開發 4 個重要節點分別對應:當前水平-ITER 水平-DEMO 水平-商業堆水平 評價指標評價指標 節點節點 1 節點節點 2 節點節點 3 節點節點 4 能量平衡 QSci=1 QEng=1 QEng=5 QEng=10 氚自持 數值模擬 實驗模塊 扇形切片或全堆 全堆 可利用率 1%25%50%70%耐輻照能力-3-5 50 100 資料來源:聚變能源研究態勢及展望,浙商證券研究所 3 2031-2035 年年全球核聚變全球核聚變設備新增設備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規模有望達萬億 3.1 產業鏈及價值量拆分:設備價值量占比較高產業鏈及價值量拆分:設備價值量占比較高 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各類原料供應

72、: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各類原料供應:包括金屬鎢、銅等第一壁材料,各類有色金屬等高溫超導帶材原料以及氘氚燃料。這些原材料是建造核聚變裝置的基礎,鎢和銅作為第一壁與偏濾器的主體材料,需承受高達每秒數兆瓦的熱負荷及中子輻照;超導材料中,低溫超導材料(如 Nb3Sn)仍是 ITER 等傳統裝置的主流選擇,但高溫超導帶材(如 ReBCO)因可在更高溫度下維持強磁場,正在被一些商業聚變公司所試驗應用;重水、Li6 則是實現核聚變反應的必要原料。中游主要為各類設備:中游主要為各類設備:包括磁體、偏濾器、第一壁、磁體支撐等核聚變主機設備,以及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汽輪機、發電機、各類泵閥等其他設備。這些設備的設計

73、與制造需要極高的精度與可靠性,以保證核聚變裝置能夠安全穩定運行。其中超導磁體占總投資成本20-30%,是裝置運行的核心部件。下游主要為核電站運營:下游主要為核電站運營:是技術成果轉化與商業化應用的核心環節,用于商業發電。行業深度 25/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28:核聚變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設備及下游核電應用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國光電氣招股書,前瞻產業研究院,浙商證券研究所 參考參考 FIRE,聚變實驗裝置建設成本在百億人民幣,其中設備費用(主機、輔助系統、,聚變實驗裝置建設成本在百億人民幣,其中設備費用(主機、輔助系統、電力系統)占比約電力系統)占比約 55%。根

74、據 FIRE 官方數據,在一個核聚變實驗裝置成本中,主機占比約30%(包括磁體 17%、包層 7%、真空室 4%等),輔助系統占比約 10%(包括加熱系統 7%、真空系統 1%、氣體注入系統 1%、燃料循環系統),電力系統占比約 15%,場地基礎設施占比約 15%,其余項目支持、裝配、運維等占比約 30%。圖29:FIRE 項目成本拆解:設備費用占比約 55%資料來源:PPPL 官網,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26/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ITER(工程堆)、(工程堆)、DEMO(商業示范堆)的設備費用(除建筑外建設費用)占比分(商業示范堆)的設備費用(除建筑外建設費用)占比分

75、別在別在 86%、85%,ITER 項目建設成本在千億人民幣。項目建設成本在千億人民幣。根據 ITER 官方數據,其項目預計建設費用約為 200 億歐元(220 億美元),其中主機(包括磁體、真空室、包層等)占比 53%,電源、建筑占比 22%,其他輔助系統占比 25%;DEMO 商業示范堆中主機成本占比為 29%,電廠輔機設備占比 25%,電源、建筑占比 17%,其他輔助系統占比 29%。圖30:ITER 工程驗證堆成本中設備費用占比 86%圖31:DEMO 商業示范堆成本中設備費用占比 85%資料來源:Superconductors for fusion:a roadmap,浙商證券研究所

76、 資料來源:Superconductors for fusion:a roadmap,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27/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3.2 空間測算:空間測算:2031-2035 年全球可控核聚變年全球可控核聚變設備設備新增規模有望達新增規模有望達萬億萬億(1)商業堆:根據 FIA 對 39 家核聚變私營公司的問卷統計,預期 2025 年-2030 年完成核聚變商業堆驗證的公司有 5 家,2031-2035 年有 13 家,2036-2040 年有13 家,2041-2045 年有 6 家。(2)實驗堆:考慮到商業堆驗證前需要進行實驗堆驗證,參考 CFS 聚變實驗堆S

77、PARC 相比聚變商業堆 ARC 預計投運時間提前 5 年,我們假設:2021-2025 年完成核聚變實驗堆驗證的公司數量為 5 家,2026-2030 年數量為 13 家,2031-2035 年數量為 13 家,2036-2040 年數量為 6 家。(3)市場規模:測算的聚變實驗堆設備總空間 2 千億元、聚變商業堆設備總空間 3萬億元按比例拆分,則全球核聚變設備市場年均新增規模將從 2021-2025 年的254 億元增長至 2031-2035 年的 10860 億元,CAGR 約 23%。表6:2035 年全球可控核聚變新增規模有望達到萬億 2021-2025 年 2026-2030 年

78、2031-2035 年 完成商業堆驗證公司數量 0 6 13 占比-15%33%商業堆設備總空間 商業堆總需求 36 臺*單堆成本 1000 億元*設備占比85%=30600 億元 商業堆設備新增空間(億元)-4708 10200 完成實驗堆驗證公司數量 5 13 13 占比 13%33%33%實驗堆設備總空間 商業堆總需求 36 臺*單堆成本 100 億元*設備占比55%=1980 億元 實驗堆設備新增空間(億元)254 660 660 全球核聚變設備市場新增規模(億元)254 5368 10860 資料來源:FIA,浙商證券研究所 4 相關公司:前期重點關注受益相關公司:前期重點關注受益

79、ITER 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裝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裝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 可控核聚變目前處于工程驗證階段,前期重點關注受益可控核聚變目前處于工程驗證階段,前期重點關注受益 ITER 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裝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裝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上游材料:西部超導上游材料:西部超導(低溫超導帶材、磁體)、永鼎股份(子公司東部超導,高溫超導帶材)、精達股份(參股上海超導,高溫超導帶材)。中游設備:聯創光電中游設備:聯創光電(高溫超導磁體)、國光電氣國光電氣(偏濾器、包層第一壁板、泵閥等)、安泰科技(偏濾器)、合鍛智能(真空室);其他:其他:景

80、業智能(核工業智能裝備)。行業深度 28/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表7:關注受益 ITER 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裝置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 核聚變產業鏈 市值(億)歸母凈利潤(億)PE PB(MRQ)ROE(2023)2024E 2025E 2026E 2024E 2025E 2026E 國光電氣 86 0.48 1.23 1.66 179 70 52 4.6 4.9%聯創光電 255 4.64 6.03 7.44 55 42 34 6.0 8.5%西部超導 307 8.09 10.46 12.78 38 29 24 4.7 11.9%永鼎股份 78 2.8 1.5%精達股份 1

81、33 5.62 7.26 8.63 24 18 15 2.3 8.1%安泰科技 119 3.72 4.51 5.23 32 26 23 2.2 4.9%合鍛智能 86 0.48 1.23 1.66 179 70 52 4.6 4.9%PE 平均值 65 37 30 3.8 7%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盈利預測采用 Wind 一致預期(永鼎股份無 Wind 一致預期),其中 2024 年歸母凈利潤數據:國光電氣、西部超導、精達股份、安泰科技為公司公告;數據截至 2025/04/11 行業深度 29/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4.1 聯創光電:聚焦新型主業戰略明確,激光超

82、導兩翼齊飛聯創光電:聚焦新型主業戰略明確,激光超導兩翼齊飛 光電子產業領先企業,盈利能力有望不斷提升。光電子產業領先企業,盈利能力有望不斷提升。公司成立于 1999 年,主營業務可分為智能控制器、背光源產品、光電線纜、激光及微電子四大板塊,2023 年營收占比分別為 61%、27%、5%、6%。未來公司將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剝離虧損業務,重點打造激光和超導兩大新興產業。圖32: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 圖33:公司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8%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聚焦智能控制器產品,參股宏發電聲投資收益穩定。聚焦

83、智能控制器產品,參股宏發電聲投資收益穩定。2023 年公司智能控制產品板塊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9.79 億元,較上年同期微增 1.22%,歸母凈利潤 1.11 億元,同比增長7.53%。公司新能源車控制系統關鍵技術及車規光耦取得突破,有望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子公司宏發電聲作為我國繼電器龍頭,2021 年全球份額超 17%,市場地位穩固,持續受益下游多領域擴展及市占率的提升。2023 年宏發電聲實現歸母凈利潤 18.2 億元,同比增長11.19%,公司參股宏發電聲 20%股權,未來有望獲得穩定投資收益。激光業務受益反無人機需求增長,公司由上游核心器件向下游整機延伸。激光業務受益反無人機需求增

84、長,公司由上游核心器件向下游整機延伸。公司激光業務主要產品為泵浦源及激光器,是激光武器的核心器件,目前可預見的訂單量增長較快。2023年負責激光業務的子公司中久光電實現營收 1.66 億元,凈利潤 0.36 億元,銷售凈利率達21.9%。2023 年 2 月公司光刃-激光反制系統順利通過驗收,在內需和外貿需求驅動下,激光整機產品有望進一步打開公司成長空間。高溫超導磁體核心供應商,由鋁加工向晶硅爐、可控核聚變拓展。高溫超導磁體核心供應商,由鋁加工向晶硅爐、可控核聚變拓展。高溫超導產業是公司戰略轉型重點發展的產業,子公司聯創超導是國內領先的可以設計制造中心磁場強度 15T 以上超大口徑高溫超導磁體

85、的企業。目前公司超導業務產業轉化能力已得到充分驗證,2023 年公司的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裝置正式投產,設備訂單部分已交付,余下訂單正有序排產;同年,公司順利推進兩臺新型晶硅爐樣機的生產和調試,在手訂單體量超過 300 臺,并將于 2024年年內完成不少于 50 臺的交付任務。此外,公司超導磁體已實現由鋁加工向光伏晶硅爐拓展,公司與寧夏盈谷合作,目前在手訂單 4.3 億元,意向訂單達 9.9 億元,預計 2024-2026 年將陸續交付。行業深度 30/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34:聯創光電持有聯創超導 40%股權(截至 2024Q3)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4.2

86、國光電氣:特種微波器件核心供應商,核工業設備打開第二增長曲線國光電氣:特種微波器件核心供應商,核工業設備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國產微波電真空器件龍頭,歸母凈利潤高速增長。國產微波電真空器件龍頭,歸母凈利潤高速增長。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微波器件、核工業設備兩大類,下游廣泛應用于雷達、衛星通信、核工業等領域,客戶主要為我國各大軍工集團及其下屬單位。2023 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7.45 億元,歸母凈利潤 9035 萬元,近五年 CAGR 分別為 15%和 36%。圖35: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 CAGR 為 15%圖36:公司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36%資料來源

87、: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微波器件業務受益衛星、雷達、電子對抗,公司立足真空器件向固態器件拓展。微波器件業務受益衛星、雷達、電子對抗,公司立足真空器件向固態器件拓展。在國防現代化、信息化推動下,以雷達、衛星通信、電子對抗等為代表的電子裝備快速發展,微波器件作為核心部件持續受益。以 T/R 組件為代表的微波器件是相控陣雷達的核心,預計市場規模將從 2022 年的 63 億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85 億元,CAGR=10%。目前微波電真空器件格局集中且較為穩定,主要為包括公司在內的“兩廠兩所,其中公司在連續波行波管(主要用于電子對抗)和捷變頻磁控管(主要用

88、于彈載)等方面有技術優勢,同時公司也在不斷向固態器件進行橫向拓展??煽睾司圩冑惖栏呔皻?,公司受益新實驗裝置建設??煽睾司圩冑惖栏呔皻?,公司受益新實驗裝置建設。公司偏濾器和包層系統已向 ITER、HL-2M 等核聚變裝置供貨,配套先發優勢明顯。2023 年 11 月,聯創超導與中核聚變簽訂協行業深度 31/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議,計劃采用全新技術路線,聯合建設聚變-裂變混合實驗堆項目,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 200億元,公司等國內相關供應商有望持續受益。4.3 西部超導:國內唯一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超導業務快速增長西部超導:國內唯一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超導業務快速增長 高

89、端鈦合金龍頭,業務布局多元前景廣闊。高端鈦合金龍頭,業務布局多元前景廣闊。公司主要從事超導產品、高端鈦合金材料和高性能高溫合金材料及應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能源、醫療、交通、信息、航空、艦船等領域。2023 年,公司實現營收 41.59 億元,近 5 年營收的 CAGR 為 31%。圖37: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 CAGR 為 31%圖38:公司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41%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高端鈦合金需求增長,打破技術封鎖。高端鈦合金需求增長,打破技術封鎖。我國高端鈦合金市場需求迅速增長,

90、特別是高端用鈦合金對“高均勻性、高純凈性、高穩定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公司是我國高端鈦合金棒絲材主要研發生產基地,生產的高端鈦合金材料打破了歐美發達國家對我國航空、艦船、兵器用關鍵鈦合金材料的技術封鎖和禁運。近年來,公司產品已批量應用于我國航空發動機等關鍵裝備,參與國家多項型號項目,主要客戶包括航空工業、中國航發、中船重工、中國兵器工業、中核工業等眾多知名集團。唯一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低溫超導產品供應唯一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低溫超導產品供應 ITER 和和 CRAFT 項目。項目。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低溫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企業,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鈮鈦錠棒、超導線材、超導磁體的全流程生產企業

91、。公司自主開發全套低溫超導產品的生產技術,代表我國完成了 ITER項目的超導線材交付任務,同時也向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批量供貨。近年來,公司超導業務發展迅速,產品收入和占比不斷提升,2023 年公司超導產品營收 9.85 億元,占比達 24%。4.4 永鼎股份:光通信永鼎股份:光通信+電力傳輸雙主業驅動,電力傳輸雙主業驅動,超導材料布局未來超導材料布局未來 光電線纜與通信領域綜合服務商,業務多元協同發展。光電線纜與通信領域綜合服務商,業務多元協同發展。公司深耕行業 20 余年,光電產業擁有穩定的海內外客戶,近五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約 6%,20

92、23 年實現營業收入 43.45億元,同比增長 2.78%,其中國際市場貢獻占比約 44%。公司深度布局 5G 基建、數據中心及海外市場,穩步推進高溫超導帶材應用,積極拓展業務范圍和產品品類。行業深度 32/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圖39:公司 2018-2023 年營收 CAGR 為 6%圖40:公司 2018-2023 年歸母凈利潤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光通信業務數據中心催生市場新動能,全球光纜預期向好。光通信業務數據中心催生市場新動能,全球光纜預期向好。受益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的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光纖網絡的需求也越

93、來越高,預計到 2025 年,我國數據中心光纖光纜需求將達到 1.2 億芯公里,公司有望受益于光纖光纜行業的新市場空間。公司立足“光棒、光纖、光纜”等網絡基礎通信產品,延伸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塊等產品及大數據采集分析應用與信息服務,2023 年公司大數據應用營收 9.58 億元,同比增長 99%。公司可控核聚變相關業務由子公司東部超導經營,其自主研發高溫超導帶材在多領域公司可控核聚變相關業務由子公司東部超導經營,其自主研發高溫超導帶材在多領域逐步應用。逐步應用。永鼎旗下子公司東部超導,是我國首家進入高溫超導材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核心產品主要為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及超導應用產品。目前高溫超導發展

94、進入加速期,關鍵應用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階段性成果。公司以業內獨有的磁通釘扎技術,自主研制應用于低溫高強磁場環境下的高載流超導帶材,穩步推進高溫超導帶材在磁約束可控核聚變、超導感應加熱等領域的應用,并已批量供貨。隨著國內商業化可控核聚變廠家對帶材技術需求的明確,公司加速了產品在低溫高磁場下性能的提升工作。為后續更高性能的第二代(YBCO)高溫超導帶材在可控核聚變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圖41:永鼎股份持有東部超導 64%股權(截至 2024Q3)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33/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4.5 精達股份:電磁線領軍企業,高端化帶來市場新機遇精達股份:電

95、磁線領軍企業,高端化帶來市場新機遇 電磁線生產制造領軍企業電磁線生產制造領軍企業,技術實力持續突破技術實力持續突破。公司主營業務是特種電磁線、特種導體以及模具制造、維修等生產、研發和銷售,產品廣泛用于汽車驅動電機、工業精密電機、機器人伺服電機等領域。2024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23.23 億元,歸母凈利潤 5.62 億元,近五年 CAGR 分別為 13%和 5%。圖42:公司 2019-2024 年營收 CAGR 為 13%圖43:公司 2019-2024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5%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電磁線業務受益于新能源需求爆發

96、,高端化升級加速。電磁線業務受益于新能源需求爆發,高端化升級加速。公司作為國內特種電磁線領域的龍頭企業,憑借年產超 35 萬噸的規?;a能力,構建了覆蓋全國核心經濟帶的產銷網絡。隨著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及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加速擴張,電磁線作為核心基礎材料,需求結構持續優化,技術門檻顯著提升。目前公司重點突破高性能銅及貴金屬絲線材關鍵制備加工技術、高耐溫絕緣涂層等前沿技術,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超導產品擴產完畢,高溫超導帶材的性能具備全球競爭力。超導產品擴產完畢,高溫超導帶材的性能具備全球競爭力。子公司上海超導科研實力強大,實現了從超導帶材產品到超導帶材生產設備的完全自主化,提高了二代高溫超導帶

97、材的性價比。目前上海超導擴產、擴建計劃已全部完成,新產線的產能快速爬坡,高溫超導帶材的性能參數也有巨大提升,在高溫超導領域已具備全球競爭力。圖44:精達股份持有上海超導 18%股權(截至 2024 年年報)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行業深度 34/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4.6 安泰科技:聚焦新材料核心主業,技術驅動高成長安泰科技:聚焦新材料核心主業,技術驅動高成長 以先進功能材料器件、特種粉末材料為核心,經營業績穩健增長。以先進功能材料器件、特種粉末材料為核心,經營業績穩健增長。公司擁有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及制品產業、先進功能材料及器件產業、高速工具鋼產業、節能環保及裝

98、備材料產業等四大業務板塊,其中高端粉末冶金材料制品和先進功能材料器件為公司核心業務,營收占比 76%。自 2018 年剝離虧損業務后,公司業績持續好轉,2024 年公司營收 75.73 億元,歸母凈利潤 3.72 元,同比增長 49%,公司運營質量進一步改善。圖45:公司 2019-2024 年營收 CAGR 為 10%圖46:公司 2019-2024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18%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浙商證券研究所 難熔金屬領域國內領軍者,聚變項目核心供應商。難熔金屬領域國內領軍者,聚變項目核心供應商。子公司安泰天龍圍繞鎢鉬制品應用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強

99、化新產品應用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2024 年實現營業收入 20.22 億元,繼續保持難熔鎢鉬金屬制品行業引領地位。作為全球第三代核電主泵推力盤、核聚變鎢銅復合偏濾器部件的核心供應商,公司助力我國人造太陽創億度百秒世界紀錄。此外,公司開發的難熔鎢鉬、鎳基高溫合金帶材、金屬精密過濾裝置等產品也為“華龍一號”、AP1000、CAP1400 等多項核電技術提供配套產品。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頭部供應商,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頭部供應商,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公司的稀土永磁材料應用于消費電子、機器人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受益于高端化、智能化趨勢,稀土永磁材料將需求不斷提升。依托穩定的稀土

100、原料資源保障體系,安泰磁材在 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突破22 億元,同年安泰北方擴建項目完成,公司高端稀土永磁制品產能達到 1 萬噸。5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1、技術可行性驗證不及預期風險:可控核聚變當前處于工程可行性驗證階段,若 Q值(能量增益因子)突破、氚自持循環、耐輻照材料等關鍵技術進展不及預期,可能會為相關公司業績增長帶來不利因素。2、資金投入及政策支持風險:核聚變研發依賴政府及資本長期高投入,若國內外政策支持力度減弱或融資進度放緩,可能影響實驗堆建設及技術迭代。3、宏觀環境超預期惡化的風險:若地緣政治沖突升級,可能導致關鍵技術、材料及設備的跨國流通受阻,影響國內企業技術獲取及全球化布

101、局。行業深度 35/35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免責條款部分 股票投資評級說明股票投資評級說明 以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證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下:1.買 入: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20以上;2.增 持: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20;3.中 性: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10之間波動;4.減 持: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以下。行業的投資評級:行業的投資評級:以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為標準,定義如下:1.看 好: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以上;2.中 性: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

102、數表現10%10%以上;3.看 淡:行業指數相對于滬深 300 指數表現10%以下。我們在此提醒您,不同證券研究機構采用不同的評級術語及評級標準。我們采用的是相對評級體系,表示投資的相對比重。建議:投資者買入或者賣出證券的決定取決于個人的實際情況,比如當前的持倉結構以及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投資者不應僅僅依靠投資評級來推斷結論。法律聲明及風險提示法律聲明及風險提示 本報告由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備中國證監會批復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Z39833000)制作。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機構(以下統稱“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

103、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議不發生任何變更。本公司沒有將變更的信息和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報告僅供本公司的客戶作參考之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本公司的當然客戶。本報告僅反映報告作者的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對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并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的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

104、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本公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本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本報告版權均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發布、傳播本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經授權刊載、轉發本報告或者摘要的,應當注明本報告發布人和發布日期,并提示使用本報告的風險。未經授權或未按要求刊載、轉發本報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本公司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浙商證券研究所浙商證券研究所 上??偛康刂罚簵罡吣下?729 號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 1 號樓 25 層 北京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 8 號富華大廈 E 座 4 層 深圳地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廣電金融中心 33 層 上??偛苦]政編碼:200127 上??偛侩娫挘?8621)80108518 上??偛總髡妫?8621)80106010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可控核聚變行業深度報告:未來理想終極能源“政策~產業~資本”有望共振-250414(35頁).pdf)為本站 (漁人也)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