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金融科技人才現狀與需求調研分析報告(2020)(27頁).pdf

編號:65938 PDF 27頁 1.62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金融科技人才現狀與需求調研分析報告(2020)(27頁).pdf

1、20202020 年中國金融科技人才年中國金融科技人才 現狀與需求調研分析報告現狀與需求調研分析報告 指導單位:指導單位: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 編寫單位編寫單位: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中國銀聯) 北京數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優智匯控股子公司)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 頁 共 27 一、概述一、概述 一、概述一、概述 為貫徹落實金融科技(為貫徹落實金融科技(FinTechFinTech)發展規劃()發展規劃(2019201920212021 年),加強金融科年),加強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

2、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金融科技人技人才隊伍建設,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組織開展金融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與支撐環境的研究工作,以推動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與輸送。才評價體系與支撐環境的研究工作,以推動金融科技人才的培養與輸送。 本報告本報告旨旨在把握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發展現狀和挖掘機構人才需求,為金融科技在把握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發展現狀和挖掘機構人才需求,為金融科技人才的發展和培養指引方向,并為政府各類金融科技人才政策的實施提供數據支人才的發展和培養指引方向,并為政府各類金融科技人才政策的實施提供數據支持。持。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

3、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3 頁 共 27 頁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 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 其核心是持牌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完善或創新金融產品、 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賦能金融發展提質增效。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人才人才: 本機構內具備金融科技專業資質或從事金融科技相關工作的正式員工,相關崗位包括但不限于金融科技戰略規劃、運營管理、理論技術研究、創新產品研發、基礎設施建設、系統開發及測試運維、渠道拓展等。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人才人才占比占比: 本機構內金融科技人才人數占全部正式員工人數的比例。 金融科技投入金融科技投入:本機構對金融科技相關工作的資金投入總和,相關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4、金融科技戰略規劃、運營管理、理論技術研究、創新產品研發、基礎設施建設、系統開發及測試運維、渠道擴展、人才培養等。 金融科技投入金融科技投入占比:占比: 用于開展金融科技活動的投入占機構總營業收入的比例。 本報告由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組織,中國銀聯-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及北京數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牽頭規劃設計,經聯盟發展研究專委會課題組評審后,于 2020 年 11 月4 日到 18 日面向國內主要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等單位通過問卷星或(二)調研方法(二)調研方法 (一)術語定義(一)術語定義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

5、業聯盟(BFIA) 第 4 頁 共 27 頁 郵件形式進行問卷調研收集信息,經課題組成員分析、總結形成此報告。 1.1.金融機構以金融機構以2525家銀行為主,非金融機構以家銀行為主,非金融機構以2222家科技公司為主家科技公司為主 本次共有62家機構參與調研, 其中金融機構38家, 占比61.29%、非金融機構 24 家,占比 38.71%。 圖 1:調研對象類型分布 金融機構 38 份問卷中,來自銀行、保險、交易所、清算及支付公司等機構;非金融機構 24 份問卷來自科技公司和研究院。 2.2.各機構資產規模、人員數、營業收入覆蓋大、中、小各類型各機構資產規模、人員數、營業收入覆蓋大、中、小

6、各類型 1)1) 金融機構金融機構 25 家銀行中,大型銀行(總資產10000 億元)有 13 家、中型銀行 (總資產1000 億元) 有 7 家、 小型銀行 (總資產1000 億元)有 5 家;2 家保險機構資產總額均超 5000 億元,1 家第三方支付公司資產總額低于 50 億元。 (三)調研對象(三)調研對象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5 頁 共 27 頁 圖 2:金融機構(銀行)資產規模分布 2)2) 非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 24 家非金融機構中,大型機構(從業人員300 人且營業收入10000 萬元)有 1

7、3 家、中型機構(從業人員100 人且營業收入1000 萬元)有 5 家、小型機構(從業人員10 人且營業收入50 萬元)有 5 家、微型機構(從業人員10 人或營業收入50 萬元)有1 家。 圖 3:非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分布 3.3.參與調研機構分布全國參與調研機構分布全國:華北(北京)、華東(上海)最多華北(北京)、華東(上海)最多 參與調研的機構中,華北地區比例最高,占比為 37.10%;其次為華東地區,占比為 20.97%;西北、華南、西南及華中地區緊隨其后,所占比例分別為 17.74%、9.68%、6.45%和 4.84%;占比最少的為東北地區,所占比例為 1.61%。 0246810

8、1214大型中型小型1375大型中型小型微型13155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6 頁 共 27 頁 圖 4:參與調研機構所在地分布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7 頁 共 27 頁 1.1.規劃與招聘規劃與招聘 不同機構金融科技投入與人員占比相差懸殊。不同機構金融科技投入與人員占比相差懸殊。 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人才投入占比、員工數、員工數占比均普遍高于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 對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呈上升趨勢。對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呈上升趨

9、勢。近 80%的機構期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超 20%(其中有 14.52%的單位希望超過 81%)。銀行業因員工基數較大等原因,期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普遍低于 20%。 人才需求滿足度有待增強人才需求滿足度有待增強。在機構人才需求滿足度的調查中,十分滿足僅占 6.45%、滿足占比為 25.81%、比較滿足占比為 35.48%、滿足度一般占比為 22.58%、不滿足的占比為 9.68%。 對金融科技人才學歷要求提升。對金融科技人才學歷要求提升。 當前各機構現有本科學歷人才占比為 52.77%,碩士學歷為 35.16%。83.87%的單位在招聘時最低學歷要求為本科及本科以上。 金融科技人才以社招為主,

10、 并對人才工作年限要求普遍提高。金融科技人才以社招為主, 并對人才工作年限要求普遍提高。 50%的單位金融科技人才來源于社招。 53.23%的機構招聘時工作年限普遍要求 3 年以上,要求 1 年以上的占比為 29.03%,要求 5 年以上的占比為 14.52%。 國內金融科技人才更受歡迎。國內金融科技人才更受歡迎。 96.77%的單位反饋國內人才更受青睞,體現了國內金融科技發展與人員質量優勢。 我國金融科技人才處于高度緊缺狀態, 其中軟件工程師、 業務分我國金融科技人才處于高度緊缺狀態, 其中軟件工程師、 業務分析師、 技術架構師等崗位最為緊缺。析師、 技術架構師等崗位最為緊缺。 在金融科技人

11、才緊缺程度調查中,(三)主要發現(三)主要發現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8 頁 共 27 頁 人才緊缺占比為 56.45%,人才十分緊缺占比為 30.65%。 金融與科技相關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為金融科技人金融與科技相關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為金融科技人才招聘時最熱門專業。才招聘時最熱門專業。當前行業急需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暫無專業直接對應。 數據類技術、架構設計、場景應用、網絡安全等專業技能最為數據類技術、架構設計、場景應用、網絡安全等專業技能最為需要掌握。需要掌握。在 22 項專業

12、技能重要度評價中,排名第一到五的分別是數據安全、大數據技術、業務架構設計、場景應用、網絡安全。 青年金融科技人才備受關注。青年金融科技人才備受關注。 各單位金融科技人才 26-30 歲、 31-40 歲的占比分別是 32.82%、41.45%;72.58%的單位招聘時希望年齡范圍在 26-30 歲。 對金融科技復合型與創新型人才更加青睞。對金融科技復合型與創新型人才更加青睞。 38.71%的機構反饋金融科技人才類型傾向于復合型人才,并看重其學習能力與專業技能;22.58%的機構反饋傾向于創新型人才,并看重其創新能力、專業技能與學習能力。 能力評價難、 薪資難以匹配為招聘時最大困難。能力評價難、

13、 薪資難以匹配為招聘時最大困難。招聘中最困難的因素 “能力評價難” 占比 37.1%; “薪資難以匹配”占比 27.42%; “專業對口少”占比 16.13%;“工作經驗少”占比 11.29%。 2.2.薪資與任用薪資與任用 金融科技人才薪資水平攀升明顯, 非金融機構平均年收入略高于金融科技人才薪資水平攀升明顯, 非金融機構平均年收入略高于金融機構,同時金融機構,同時 54.84%54.84%的的機構認為本機構薪資競爭力水平一般。機構認為本機構薪資競爭力水平一般。在年均收入調查顯示,21-30 萬所占比例最高(占比為 37.1%);其次為平均年收入為 11-20 萬(占比為 27.42%);3

14、131- -4040 萬與萬與 4141- -5050 萬比萬比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9 頁 共 27 頁 例相同例相同(均為(均為 16.13%16.13%);51 萬以上的年收入占比為 3.23%。 金融科技人才流動性較大且人才爭奪競爭激烈, 薪酬待遇是人才金融科技人才流動性較大且人才爭奪競爭激烈, 薪酬待遇是人才流失的最大因素。流失的最大因素。其中: 1)金融科技人才平均流失率是 11.86%,最高達 34%,其中:金融機構(銀行為主)平均流失率是 9.80%,最高的是 30%; 2)非金融機構 (科技公

15、司為主) 平均流失率 15.09%, 最高達 34%。 大部分機構建立了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職位序列、晉升、獎勵或大部分機構建立了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職位序列、晉升、獎勵或激勵機制,并愿意與學校合作建立聯合培養體系激勵機制,并愿意與學校合作建立聯合培養體系。其中,70.97%的機構建立了金融科技人才相關培養體系;87.1%的機構有配套的職位序列與晉升機制;67.74%的機構有相關的獎勵或激勵機制;75.81%的機構表示十分愿意建立校企合作。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0 頁 共 27 頁 二、調研發現二、調研發現 本

16、次調研分析發現本次調研分析發現不同機構金融科技投入與人員占比相差懸殊,非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為主)的人才投入占比、員工數、員工數占比普遍高于金融機構。其中:其中: 在金融科技人才投入占營業收入平均占比為在金融科技人才投入占營業收入平均占比為 27.49%27.49%,最高占比為,最高占比為 100%100%,最低占比為,最低占比為 0.54%0.54%,其中:,其中: 1)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人才投入占營業收入平均占比為 12.13%, 最高占比為 50%, 最低占比為 0.54%; 2)非金融機構平均占比 48.45%,最高占比 100%,最低占比 5%。 金融科技員工數最多有金融科技員工數最多

17、有 9000090000 人,最人,最少的有的有 2 2 人人,其中:,其中: 1)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員工數最多有 34800 人,最少的有 2 人,其中:13 家大型銀行在 190-34800人之間,7 家中型銀行在 25-562 人之間,5 家小型銀行在 2-100 人之間; 2)非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員工最高有 90000 人,最少有 7 人。 金融科技員工數平均占比為金融科技員工數平均占比為 3 34 4. .1919% %,最高占比為,最高占比為 100%100%,最低占比為,最低占比為 1%1%,其中:,其中: 1)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員工平均占比為 19.4%,最高占比為 88%,最

18、低占比為 1%。銀行金融科技員工平均占比為 14.1%,最高占比為 52.8%,最低占比為 1%; 2)非金融機構平均占比 53.92%,最高占比為 100%,最低占比 10%。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1 頁 共 27 頁 在金融科技人員的平均年收入調查中, 21-30萬所占比例最高 (占比為 37.1%);其次為平均年收入為 11-20 萬(占比為 27.42%);31-40 萬與 41-50 萬比例相同(均為 16.13%);51 萬以上的年收入占比為 3.23%。此外,從樣本數據中看,非金融機構(科技公

19、司為主)的從樣本數據中看,非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為主)的平均年收入高于金融機構(銀行為主)平均年收入高于金融機構(銀行為主)。 圖 5.1:金融科技人員平均年收入 圖 5.2:金融機構(左圖)與非金融機構(右圖)金融科技人員平均年收入 在薪資競爭力水平調查中,有 54.84%的機構認為自身競爭力水平一般; 認為自身十分具有競爭力的機構所占比例為 38.71%; 有 4 家機構認為自身不具備競爭力,其所占比例為 6.45%。其中,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普遍認為競爭力一般(占普遍認為競爭力一般(占 60.53%60.53%)、不具備競爭力(占)、不具備競爭力(占 10.53%10.53%)。)。 圖 6:

20、薪資水平在當地行業內的競爭力水平 (一)(一)64.52%64.52%的金融科技人才平均年收入以的金融科技人才平均年收入以 1111- -3030 萬為主萬為主 (二)(二)54.84%54.84%的單位認為薪資競爭力水平一般的單位認為薪資競爭力水平一般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2 頁 共 27 頁 人才招聘來源社招占比為 50%、校招占比為 33%、內部招聘(轉崗)為 17%。社招的人員更能滿足當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可見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重要性。 各機構當前金融科技人才年齡段主要分布在 26-40 歲,其中

21、 31-40 歲占比為 41.45%,26-30 歲,占比為 32.82%;41 歲以上和 18-25歲,分別是 14.73%和 11.2%。 圖 7:當前各機構金融科技人員的年齡段占比情況 各機構當前本科學歷人才分布最多,占比為 52.77%;碩士學歷為35.16%; 博士占比為 6.6%; 大專學歷為 4.49%; 其他占比為 0.98% (高中及高中以下)。 圖 8:當前各機構金融科技人員學歷占比 41.45%32.82%14.73%11.20%0.00%10.00%20.00%30.00%40.00%50.00%31-40歲26-30歲41歲以上18-25歲碩士本科博士大專其他本科52

22、.77%碩士35.16%博士6.6%大專4.49%其他:0.98%(三)(三)50%50%的金融科技人才來源于社招的金融科技人才來源于社招 (四)金融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四)金融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 2626- -4040 歲區間歲區間 (五)金融科技人才學歷以本科為主,并視其為最低要求(五)金融科技人才學歷以本科為主,并視其為最低要求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3 頁 共 27 頁 在招聘時最低學歷要求為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比為 83.87%;大專及大專以上的占比為 9.68%; 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的占比為 6.4

23、5%。 圖 9:招聘時最低學歷要求占比 招聘時工作年限要求 3 年以上的占比為 53.23%;要求 1 年以上的占比為 29.03%;要求 5 年以上的占比為 14.52%。 圖 10:招聘時工作年限要求占比 注:其他項是作答機構的其他答案,如 2 年以上、校招不限、社招 3 年以上等。 526483.87%9.68%6.45%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0102030405060本科及本科以上大專及大專以上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33189253.23%29.03%14.52%3.23%0.00%10.00%

24、20.00%30.00%40.00%50.00%60.00%051015202530353年以上1年以上5年以上其他(六)(六)53.23%53.23%的單位招聘時工作年限普遍要求的單位招聘時工作年限普遍要求 3 3 年以上年以上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4 頁 共 27 頁 在單位人才需求滿足度的調查中,十分滿足占比為 6.45%、滿足占比為 25.81%、 比較滿足占比為 35.48%、 滿足度一般占比為 22.58%、不滿足的占比為 9.68%。 圖 11:人才需求滿足情況占比 根據數據顯示, 招聘中最困

25、難的因素 “能力評價難” 占比 37.1%;“薪資難以匹配”占比 27.42%;“專業對口少”占比 16.13%;工作經驗少 11.29%。其中其他項為作答補充有:人才定義不清楚;科技編制不足;與互聯網公司相比在專業技術人才招聘時相對處于劣勢。 圖 12:招聘遇到的困難因素占比 2216146435.48%25.81%22.58%9.68%6.4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510152025比較滿足滿足一般不滿足十分滿足(七)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滿足仍待加強(七)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滿足仍待加強 (八)能力評價難、薪資難

26、以匹配是招聘時的最大困難因(八)能力評價難、薪資難以匹配是招聘時的最大困難因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5 頁 共 27 頁 金融科技人才平均流失率是 11.86%,最高達 34%,其中: 金融機構的平均流失率是 9.80%,最高達 30%; 非金融機構的平均流失率 15.09%,最高達 34%。 此外,薪酬待遇是人才流失的最大因素,如圖 13 所示。 圖 13:人才流失因素占比 注:選項平均綜合得分( 頻數權值)/本題填寫人次。例如此題目共被填寫12 次,“薪酬待遇”被選中并排在第一位置 2 次,第二位置 4 次

27、,第三位置 6 次,那“薪酬待遇”的平均綜合得分(234261)/121.67 分。 4.133.483.131.920.0800.511.522.533.544.5薪酬待遇職位晉升行業前景企業文化其他(九)薪酬待遇是人才流失的最大因素(九)薪酬待遇是人才流失的最大因素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6 頁 共 27 頁 三、趨勢與展望三、趨勢與展望 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在不同機構或企業期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呈現不規則分布,整體上來看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呈上升趨勢整體上來看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呈上升趨勢。其中:近 80

28、%的機構期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超 20%(有 14.52%希望超過 81%)。銀行業因各類人員基數大,期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以 20%以下為主。 金融科技人才仍處于緊缺狀態,軟件工程師、業務分析師、技術架構師崗位最為緊軟件工程師、業務分析師、技術架構師崗位最為緊缺,數據類技術、架構設計、場景應用、網絡安全等專業技能最為需要掌握缺,數據類技術、架構設計、場景應用、網絡安全等專業技能最為需要掌握;在未來的人才招聘中,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信息安全仍是最熱門的專業,注重對青年人才的招聘與培養。同時,建立配套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職位序列、晉升、獎勵或激勵等機制已成趨勢。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29、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7 頁 共 27 頁 在未來希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中期望占比為 20%以下和 21%-30%的占比均為 20.97%;期望占比為 31%-40%和 81%以上的企業占比均為14.52%; 期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 41%-50%和 51%-60%的企業占 6.45%;期望金融科技人才占比為 71%-80%的企業占 4.84%。 圖 14:全樣本未來希望金融科技人才數量占比 銀行因各類人員基數大等因素,39.39%的銀行對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希望在 20%以下,詳見圖 15。 圖 15:銀行業未來希望金融科技人才數量占比 139

30、33311039.39%27.27%9.09%9.09%9.09%3.03%3.03%0.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246810121420%以下21%-30%31%-40%41%-50%51%-60%61%-70%71%-80%81%以上(一)對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呈上升趨勢,除銀行均超(一)對金融科技人才期望占比呈上升趨勢,除銀行均超 20%20%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8 頁 共 27 頁 在金融科技人才緊

31、缺程度調查中, 程度為緊缺的占比為 56.45%;十分緊缺占比為 30.65%;緊缺程度一般的占比為 12.9%。 圖 16:金融科技人才緊缺情況 在緊缺程度的調查中軟件工程師職位的緊缺程度最高,緊缺值為 3.95,其次為業務分析師和技術架構師,分別為 3.85 和 3.81,數據分析師和算法工程師緊缺值為 3.77 和 3.75;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緊缺值分別為 3.66 和 3.63;應用運維工程師緊缺值為 3.56;技術管理工程師緊缺值為 3.47;測試工程師緊缺值為 3.32;最后為網絡管理工程師,其緊缺值為 3.21。 圖 17:金融科技崗位緊缺值分布 注:緊缺值評分由各參與單位對各崗

32、位 1-5 分進行評價(5 分代表最重要),崗位緊缺值=崗位 1-5 分*對應評分個數的所占百分比。例如:產品經理緊缺值=1*10%+2*20%+3*20%+4*30%+5*20% (二)金融科技人才處于緊缺狀態(二)金融科技人才處于緊缺狀態 2.12.1 軟件工程師、業務分析師、技術架構師崗位最為緊缺軟件工程師、業務分析師、技術架構師崗位最為緊缺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19 頁 共 27 頁 在金融科技人才類型的傾向度中復合型人才最受青睞(占比為38.71%),其次是創新型人才(占比為 22.58%),而后是

33、技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占比分別為 19.35%和 14.52%,最后是數據分析型人才,占比為 4.84%。 圖 18:銀行業未來希望金融科技人才數量占比 對于復合型人才的能力側重評分:學習能力的側重評分最高得分為 4.67;其次為專業技能 4.58 分;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得分分別為 4.46 和 4.29,最后為人際交往能力 4.04。 圖 19:復合型人才能力評價情況 注:能力側重評分由各參與單位對各崗位 1-5 分進行評價(5 分代表最重要),能力側重值=崗位 1-5分*對應評分個數的所占百分比。例如:學習能力側重值=1*10%+2*20%+3*20%+4*30%+5*20%。以下 3.

34、2-3.5,同理。 (三)(三)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最受青睞復合型人才最受青睞 3.1 3.1 對復合型人才最看重學習能力與專業技能對復合型人才最看重學習能力與專業技能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20 頁 共 27 頁 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能力側重評分為:創新能力的側重評分最高得分為 4.5;其次為專業技能和學習能力得分均為 4.43 分;專業知識得分為 4.07,最后為人際交往能力 3.86。 圖 20:創新型人才能力評價情況 對于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側重評分為: 專業技能的側重評分最高得分為4.89;其次為專業知

35、識和學習能力得分均為 4.56 分;創新能力得分為 4.22,最后為人際交往能力 3.44。 圖 21:應用型人才能力評價情況 對于技術型人才的能力側重評分為: 專業技能的側重評分最高得分為4.75;其次為專業知識得分為 4.58 分; 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分分別為 4.33 和 4.17,最后為人際交往能力 3.75。 圖 22:技術型人才能力評價情況 3.4 3.4 對技術型人才最看重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對技術型人才最看重專業技能、專業知識 3.2 3.2 對創新型人才最看重創新能力、專業技能與學習能力對創新型人才最看重創新能力、專業技能與學習能力 3.3 3.3 對應用型人才最看重專業技能

36、、專業知識與學習能力對應用型人才最看重專業技能、專業知識與學習能力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21 頁 共 27 頁 對于數據分析型人才的能力側重評分為: 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側重評分最高得分均為 4.33;其次為創新能力得分為 4 分;學習能力得分為 3.67,最后為人際交往能力 3.33。 圖 23:數據分析型人才能力評價情況 在招聘金融科技人才時, 招聘者優先考慮的專業評分排序: 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信息安全、金融學、統計學、金融工程、應用經濟學。 除此之外還有哲學、 經濟類學科、 英語、 數學、 物理、

37、工程類、工商管理、法律、數據挖掘分析、算法、數學、會計類等專業也有少部分單位會選擇。 圖 24:優先考慮專業評價情況 注:選項平均綜合得分( 頻數權值)/本題填寫人次 例如一個題目共被填寫 12 次,選項 A 被選中并排在第一位置 2 次,第二位置 4 次,第三位置 6 次,那選項 A 的平均綜合得分(234261)/121.67 分。 3.5 3.5 對數據分析型人才最看重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對數據分析型人才最看重專業技能、專業知識 (四)計算機科學已成為金融科技人才招聘時最熱門專業(四)計算機科學已成為金融科技人才招聘時最熱門專業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

38、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22 頁 共 27 頁 對于金融科技人才專業技能重要度評價中,重要度分數按高到低排序,分別是: 數據安全(數據安全(4.324.32 分)、大數據技術(分)、大數據技術(4.154.15 分)、業務架構設計分)、業務架構設計(4.134.13 分)、場景應用(分)、場景應用(4.134.13 分)、網絡安全(分)、網絡安全(4.124.12 分)分)、分布式架構(4.07 分)、風險防控(4.02 分)、數據治理(4 分)、分布式數據庫(3.98 分)、高可用設計(3.91 分)、人工智能(3.84 分)、DevOps(3.75 分)、區塊鏈(3.

39、74 分)、云基礎設施(3.73 分)、微服務 (3.71 分) 、 云原生 (3.59 分) 、 物聯網邊緣計算 (3.54 分) 、隱私計算(3.45 分)、5G 物聯網(3.34 分)、安全芯片(3.24 分)、芯片(2.89 分)、量子計算(2.88 分)。 圖 25:專業技能重要度評價 注:專業技能重要度評分由各參與單位對各崗位 1-5 分進行評價(5 分代表最重要),專業技能重要度=某專業技能 1-5 分*對應評分個數的所占百分比。例如:芯片=1*10%+2*20%+3*20%+4*30%+5*20%。 (五)數據類技術、架構設計、場景應用、網絡安全等專業技能最為需要掌握(五)數據

40、類技術、架構設計、場景應用、網絡安全等專業技能最為需要掌握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23 頁 共 27 頁 在金融科技人才招聘中,26-30 歲年齡段占比為 72.58%;31-40歲年齡段占比 19.35%;18-25 歲年齡占比為 6.45%;40 歲以上年齡的占比為 0。 國內人才最受招聘公司的青睞,其占比為 96.77%;海外人才占比僅為 1.61%。 在金融科技人才培養中,有 75.81%的企業表示非常愿意建立校企合作,其次有 19.35%的企業表示視情況而定。最后,有 4.84%的企業表示暫不考慮校企

41、合作。 有關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中,有 70.97%的企業建立了有關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而 27.42%的企業沒有建立有關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圖 26:優先考慮專業評價情況 (七)國內金融科技人才更能滿足需求(七)國內金融科技人才更能滿足需求 (八)(八)7 75.81%5.81%的單位十分愿意建立校企合作的單位十分愿意建立校企合作 (六)金融科技人才呈現年輕化態勢(六)金融科技人才呈現年輕化態勢 (九)(九)70.97%70.97%的單位建立了有關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的單位建立了有關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

42、業聯盟(BFIA) 第 24 頁 共 27 頁 在“是否有配套的職位序列與晉升機制”中,有配套的職位序列與晉升機制的企業占比為 87.1%,暫無的企業占比為 12.9%。 圖 27:職位序列與晉升機制情況 在金融科技人才的獎勵或激勵機制中, 有獎勵或激勵機制的企業占 67.74%,暫無獎勵或激勵機制的企業占 27.42%,暫不明確的企業占 4.84%。 圖 28:獎勵或激勵機制情況 4217367.74%27.42%4.84%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051015202530354045有無暫不明確(十)(十)8

43、87.1%7.1%的單位有配套的職位序列與晉升機制的單位有配套的職位序列與晉升機制 (十一)(十一)6 67.74%7.74%的單位有相關的獎勵或激勵機制的單位有相關的獎勵或激勵機制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25 頁 共 27 頁 附錄: 1.1.大中小型企業劃分標準:大中小型企業劃分標準:參照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內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指標(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須同時滿足所列指標的下限,否則下劃一檔;微型企業只須滿足所列指標中的一項即可) 2.2.地區分類地區分類:華北地區(北京、天津、山西

44、、河北、內蒙古自治區);華東地區(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西北地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華南地區(海南、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地區(云南、四川、 貴州、 重慶、 西藏自治區) ; 東北地區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華中地區(湖南、湖北、河南)。 3.3.問卷星與本報告內容的對應關系:問卷星與本報告內容的對應關系: 問卷星內的題目序號問卷星內的題目序號 對應本報告的章節對應本報告的章節 1、2 / 3、4、5、6、7、8、9、10 PG4:一、概述內的(三)調研對象 1、2 小節 11 PG5: 一、概述內的(三)調研對象 3

45、小節 12 PG9: 二、調研分析的 2) 13 PG9: 二、調研分析的 3) 14 PG9: 二、調研分析的 1) 15 PG10: 二、調研分析的(一) 16 PG10: 二、調研分析的(二) 17 PG10: 二、調研分析的(三) 18 PG11: 二、調研分析的(四) 19、21 PG11: 二、調研分析的(五) 20 PG20: 三、趨勢與展望的(四)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第 26 頁 共 27 頁 22 PG12: 二、調研分析的(六) 23 PG21: 三、趨勢與展望的(七) 24 PG22: 三

46、、趨勢與展望的(八) 25 PG11: 二、調研分析的(七) 26 PG18: 三、趨勢與展望的(三) 27、28、29、30、31 PG18: 三、趨勢與展望的 3.1-3.5 小節 32 PG21: 三、趨勢與展望的(五) 33 PG17: 三、趨勢與展望的(二) 34 PG17: 三、趨勢與展望的 2.1 小節 35 / 36 PG22: 三、趨勢與展望的(七) 37 PG22: 三、趨勢與展望的(九) 38 PG23: 三、趨勢與展望的(十) 39 PG16: 三、趨勢與展望的(一) 40 PG13: 二、調研分析的(八) 41、42 PG14: 二、調研分析的(九) 43 PG23: 三、趨勢與展望的(十一)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本報告參與評審單位(排名不分先后順序)本報告參與評審單位(排名不分先后順序): 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銀行卡檢測中心、上海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管理中心、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四川大學、上??萍即髮W、微眾銀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荷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新動能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BFIA)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金融科技人才現狀與需求調研分析報告(2020)(27頁).pdf)為本站 (小時候)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