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上市公司 公司研究 /公司深度 證券研究報告 國防軍工 2022 年 03 月 30 日 中簡科技 (300777) 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跑者,產能釋放助力未來高成長 報告原因:首次覆蓋 買入(首次評級) 投資要點: 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跑者,公司盈利能力和規模持續提升。公司主要產品為高性能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歷年營收占比超 98%,具備多型號碳纖維產業化能力,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ZT7 系列已批量穩定供應國內航空航天領域,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受益于航空航天應用領域需求釋放以及公司產品不斷拓展,公司近年來營收和凈利潤呈連續增長態勢,2016
2、-2020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 CAGR 分別為 26.98%和 42.19%,此外隨著碳纖維產品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公司盈利能力穩步提升,2020 年毛利率和凈利率達到 83.89%和 59.65%。 國產替代疊加競爭格局由壟斷趨向結構性分化,龍頭企業將充分受益碳纖維行業持續高景氣。碳纖維因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及輕量化特點,已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以及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目前全球碳纖維市場增速穩步提升,2020 年全球總需求量約為 10.69 萬噸,預計未來十年 CAGR 為 14.11%。國內碳纖維需求增速超過全球,且國產替代趨勢明顯。隨著國內軍用航空裝備量質雙升以及國
3、產大飛機量產有望帶動國產高端碳纖維需求快速放量。目前,美日兩國企業因其產能及技術優勢,壟斷全球高端碳纖維市場。隨著國內企業產能快速擴張,研發生產實力不斷提升,國產替代加快,有望改變美日兩國企業的壟斷格局,競爭格局趨向結構性分化,擁有先進生產技術的國內龍頭企業有望充分受益國內碳纖維市場高景氣。 技術領先為公司核心競爭力,布局航空航天助力未來高成長。公司批量穩定生產的 ZT7 系列碳纖維性能優越,質量穩定性高,且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為后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公司積極布局航空航天領域,募投擴產鞏固市場地位。公司擬建設具有 1500 噸(12K)高性能碳纖維及織物產品產能的產線,是公司主打航空航天領域
4、產品應用的重要戰略布局;1000 噸/年國產 T700 級碳纖維擴建項目已通過客戶等同性驗證并投產,項目的建成將使公司在產能規模、技術等級和應用水平等方面,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公司產品滿足不同高端客戶和業務發展的需求,未來業績值得期待。 首次覆蓋并給予“買入”評級。我們預計公司 2021-23 年歸母凈利潤為 2.7/5.2/8.0 億元,對應當前股價 PE 為 87/45/29 倍。 考慮到公司是國內碳纖維生產的龍頭企業, 充分受益于下游軍用航空的高景氣度,且隨著公司募投項目陸續達產,公司未來業績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因此首次覆蓋并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產品價格下降;募投項目產能消化及
5、收入不及預期;新產品市場開發不及預期 市場數據: 2022 年 03 月 30 日 收盤價(元) 53.42 一年內最高/最低(元) 70.8/33.58 市凈率 16.6 息率(分紅/股價) - 流通 A 股市值(百萬元) 14010 上證指數/深證成指 3266.60/12263.80 注:“息率”以最近一年已公布分紅計算 基礎數據: 2021 年 09 月 30 日 每股凈資產(元) 3.22 資產負債率% 10.41 總股本/流通 A 股 (百萬) 440/262 流通 B 股/H 股(百萬) -/- 一年內股價與大盤對比走勢: 證券分析師 韓強 A0230518060003 武雨桐
6、A0230520090001 研究支持 陳海波 A0230121010004 朱攀 A0230121090004 聯系人 朱攀 (8621)23297818轉 財務數據及盈利預測 2020 21Q1-Q3 2021E 2022E 2023E 營業總收入(百萬元) 390 300 465 916 1,300 同比增長率(%) 66.1 15.4 19.4 96.9 42.0 歸母凈利潤(百萬元) 232 145 270 521 799 同比增長率(%) 70.1 10.3 16.1 93.2 53.3 每股收益(元/股) 0.58 0.36 0.67 1.19 1.82 毛利率(%) 83.9
7、78.7 81.0 84.2 84.9 ROE(%) 19.6 11.3 19.2 13.5 17.5 市盈率 101 87 45 29 注:“市盈率”是指目前股價除以各年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是指攤薄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ROE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03-3104-3005-3106-3007-3108-3109-3010-3111-3012-3101-3102-28-40%-20%0%20%40%60%(收益率)中簡科技滬深300指數 2 2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2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投資案件 投資評級與估值
8、首次覆蓋并給予“買入”評級。受??哲娊ㄔO加速牽引,國內軍用飛機需求旺盛,軍用碳纖維用量預計未來 5 年將保持高增長,我們預計公司 2021-23 年歸母凈利潤為2.7/5.2/8.0 億元, 對應當前股價 PE 為 87/45/29 倍, 按照 22 年 PE 計算的 PEG 為 0.6(G 為 22-23E 業績的復合增速,下同)。選取以碳纖維、鈦合金以及高溫合金等軍工新材料為主業的代表性公司進行對比, 可比公司按照22年PE計算的PEG平均值為0.8,公司 PEG 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紤]到公司碳纖維業務下游持續高景氣,且公司 1000 噸/年國產 T700 級碳纖維擴建項目已達
9、到可使用狀態, 預計隨著項目逐漸達產,公司未來業績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因此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關鍵假設點 1000 噸/年 T700 級碳纖維產能有望快速釋放, 助力公司業績快速增長。公司主營業務突出,主要來自于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的銷售,其中碳纖維和碳纖維織物只是為兩種不同應用形式,因此我們根據碳纖維業務(包括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的整體增速對公司的業績進行預測。公司碳纖維產品在軍用領域先發優勢明顯,產能利用率高,盈利能力突出,未來隨著軍品下游持續高景氣,公司新增 T700 級碳纖維產能有望得到快速釋放, 助力公司業績快速增長。 我們預計公司碳纖維產品2021-23年收入增速為17.7%
10、、100.4%、 42.3%, 預計碳纖維織物產品 2021-23 年收入增速為 28.3%、 80.0%、 40.0%。 公司產品已完成降價, 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價格將保持平穩, 且未來受益規模效應,毛利率將有所提升。 我們預計公司碳纖維產品2021-23年毛利率分別為81.1%、 84.6%、85.2%;預計碳纖維織物產品 2021-23 年毛利率分別為 80.6%、82.2%、82.8%。此外,我們預計公司未來期間費用率同樣受益規模效應而穩步下降。 有別于大眾的認識 市場擔心公司當前下游客戶結構相對單一,產能擴張無法被及時消化,從而較高的折舊費用以及產品降價壓力在短中期壓制公司業績增長。
11、我們分析認為,一方面,國內碳纖維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 新機型放量疊加復材占比提升促使國產高性能碳纖維處于需求爆發的前夕,公司產能釋放不需要過于擔心;另一方面,公司千噸產線項目的建成將使公司在產能規模、技術等級和應用水平等方面,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滿足不同高端客戶和業務發展的需求,有利于公司對碳纖維其他領域市場的開拓,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維持高位。 股價表現的催化劑 千噸級產線驗證完成并正式投產;新領域開拓取得進展 核心假設風險 產品價格下降;募投項目產能消化及收入不及預期;新產品市場開發不及預期 UUnUoWaZhUsWfWXYdU8OdNbRsQrRoMmOiNqQoNjMtQpObRmMy
12、RMYnMrPMYmOyQ 3 3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3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1. 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軍企業,公司盈利能力和規模持續提升 .6 1.1 公司是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跑者,實控人皆為業內頂尖專家 . 6 1.2 公司具備多型號碳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ZT7 系列已批量穩定供應國內航空航天領域 . 7 1.3 訂單放量疊加成本優化助力公司增收增利 . 8 2. 碳纖維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國產化率和產能利用率快速增長. 10 2.1 碳纖維下游應用廣闊,行業技術壁壘高 . 10 2.2 全球市場穩步增長,國內市場呈現爆發趨勢 . 12 2.
13、3 國外產能和技術領先,國內企業產能利用率快速增長,研發生產實力不斷提升 . 15 3. 技術領先為公司核心競爭力,布局航空航天助力未來高成長 . 18 3.1 產品性能優越,技術優勢助力公司搶占軍品先機 . 18 3.2 公司主要客戶為軍方,軍用產品準入壁壘較高 . 20 3.3 產能擴張布局航空航天,公司未來業績有望持續高增長 . 21 4. 盈利預測與估值 . 22 5. 風險提示 . 24 目錄 4 4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4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圖表目錄 圖 1: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始終圍繞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
14、. 6 圖 2: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楊永崗和溫月芳,兩人皆為國內碳纖維領域的頂尖專家 . 7 圖 3:公司主要產品為高性能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 . 7 圖 4:公司 2016-20 年營收 CAGR 為 26.98% . 8 圖 5:公司 2016-20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42.19% . 8 圖 6:碳纖維及其織物銷售貢獻公司主要營業收入 . 9 圖 7:公司近幾年盈利能力呈穩步提升態勢 . 9 圖 8:碳纖維制備工藝復雜,原絲需經歷一系列步驟才能最終形成碳纖維 . 11 圖 9:預計未來十年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增速將有所提升(單位:萬噸) . 12 圖 10:2020 年全球碳纖需求消耗
15、量占比(總量:10.69 萬噸) . 12 圖 11:中國碳纖維需求增速顯著超過全球整體水平 . 12 圖 12:2020 年中國碳纖維消耗需求量占比(總量:4.89 萬噸) . 12 圖 13: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天的應用 . 14 圖 14:美、中、日三國碳纖維產能占全球產能的近 60% . 15 圖 15:全球小絲束碳纖維市場份額 . 16 圖 16:全球大絲束碳纖維市場份額 . 16 圖 17:中國碳纖維市場國產化率持續提升 . 16 圖 18:2020 年中國主要制造商碳纖維的運行產能(單位:噸) . 17 圖 19:國內碳纖維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 . 17 圖 20:公司 ZT7 系列
16、與某雙馬樹脂的復合材料力學性能指標超過日本東麗相應產品. 18 圖 21:公司 ZT7H 系列拉伸強度質量穩定性高(單位:USgal/min) . 19 圖 22:公司 ZT7H 系列拉伸模量質量穩定性高(單位:USgal/min) . 19 圖 23:公司近五年研發支出 CAGR 為 24.53% . 20 圖 24:公司平均工資高于同行業企業 . 20 圖 25:公司軍品銷售占比達 99%以上 . 20 圖 26:公司下游客戶集中度較高 . 20 圖 27:軍用材料性能標準嚴格,驗證壁壘較高 . 21 5 5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5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17、 成就夢想 表 1: 公司具備多型號高性能碳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 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 8 表 2:碳纖維力學性能優異,是輕量化材料的重要一員 . 10 表 3:碳纖維按力學性能分類的對應牌號及其應用領域 . 10 表 4:我國軍機未來十年復材需求量 . 13 表 5:目前我國國產客機復材用量占比較小,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 14 表 6:國內碳纖維企業呈結構性分化趨勢,軍用碳纖維企業盈利能力顯著領先 . 18 表 7:各產品預計銷量、單價及收入 . 21 表 8:下游客戶需求(單位:噸/年) . 22 表 9:公司主營業務拆分(單位:百萬元) . 22 表 10:可
18、比公司相對估值比較 . 23 6 6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6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1. 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軍企業,公司盈利能力和規模持續提升 1.1 公司是國內高性能碳纖維領跑者, 實控人皆為業內頂尖專家 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始終圍繞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的研發、 生產、 銷售和技術服務,目前是國內高性能碳纖維的領跑者,獲批工信部制造業專精特新小巨人。2008 年 4 月,為承擔科技部 “863 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工程化” 重點項目, 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 9 月,股份制改造后變更為中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2019 年,公司多
19、項項目被列入江蘇省發改委戰略新興產業項目;2019 年 5 月 16 日,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2020 年 11 月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2022 年 3 月公司定增擴大高性能碳纖維產能。公司自成立以來,以“技術領先,注重應用,技術向縱深發展,應用向縱橫發展”為戰略目標,用科技與創新為社會持續提供更高性能的碳纖維。目前公司是專業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領先的軍用高端碳纖維制造商。 圖 1: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始終圍繞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 資料來源: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申萬宏源研究 公司實際控
20、制人為楊永崗和溫月芳,兩人皆為國內碳纖維領域的頂尖專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楊永崗(公司董事長)和溫月芳(公司董事、總經理、總工程師),為一致行動人關系。截至 2022 年 3 月 28 日,楊永崗直接持有公司 3.22%的股份,持有常州華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30.08%、持有常州市中簡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63.34%的股份;溫月 7 7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7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芳直接持有公司 0.88%的股份,持有常州華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30.08%、持有常州市中簡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30.91%的股份。楊永崗、溫月芳均為國內碳纖維行業
21、領軍人物, 在碳纖維領域擁有多年的研究和開發經驗。 企業屬于雙科學家領銜的科技創新型公司,楊永崗先生曾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擔任研究員,2013 年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同時擔任科技部 863 計劃新材料組專項專家、中國復合材料協會理事等社會職務;溫月芳女士曾作為課題負責人或技術負責人承擔了科技部、中科院和國家發改委等部委的多項科研項目。 圖 2: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楊永崗和溫月芳,兩人皆為國內碳纖維領域的頂尖專家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申萬宏源研究 1.2 公司具備多型號碳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ZT7 系列已批量穩定供應國內航空航天領域 公司主要產品為高性能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已達到國
22、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目前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 公司于2010年8月建成了一條150噸/年 (12K)或 50 噸/年(3K)高性能碳纖維柔性生產線,其中 98%以上的生產設備為自主研發設計和國內制造。目前,公司具備高強型 ZT7 系列(高于 T700 級)、ZT8 系列(T800 級)、ZT9系列(T1000/T1100 級)和高模型 ZM40J(M40J 級)石墨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其中公司 ZT7 系列 (高于 T700 級) 碳纖維產品打破了發達國家對宇航級碳纖維的技術裝備封鎖,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同類型產品先進水平,經過嚴格的產品驗證,已批量穩定應用于我國航空航天八大型號。此外
23、,公司募資建設的 1000 噸/年國產 T700 級碳纖維擴建項目已于 2020 年 3 月末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將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 圖 3:公司主要產品為高性能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 8 8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8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資料來源: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申萬宏源研究 表 1:公司具備多型號高性能碳纖維工程產業化能力,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中簡牌號 類型 拉伸強度(MPa) 拉伸模量(GPa) 對標東麗 對標國家標準 研發進度 ZT7-3K/12K 高強型 4
24、900 235-265 整體性能高于 T700 級, 拉伸強度與 T700 相當, 拉伸模量高于 T700 屬于 GQ4522 性能范疇,但拉伸模量接近上限 已實現航空航天領域批量穩定供貨 ZT8-6K/12K 高強型 5500 29010 與 T800H 相當 屬于 QZ5526 性能范疇 已實現工程化穩定制備 ZT9-6K/12K 高強型 5800 33010 與 T1000/T1100 性能相當 , 拉 伸 模 量 高 于 T1000/T1100 屬于 QZ5526 性能范疇,但拉伸強度和拉伸模量接近上限 已實現工程化穩定制備 ZM40J-6K/12K 高強型 4400 38010 與
25、M40J 性能相當 拉伸強度高于 GM3040,拉伸模量低于 GM3040 已實現工程化穩定制備 ZM55J 高強高模型 4000-4500 500-550 對標東麗 M55J 對標國標 QM4050 正進行工程規?;D化并通過科技部課題驗收 ZM60J 高強高模型 4400-4500 550 對標東麗 M60J 對標國標 QM4055 正進行工程規?;D化 資料來源: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申萬宏源研究 1.3 訂單放量疊加成本優化助力公司增收增利 得益于航空航天應用領域需求釋放以及公司產品不斷拓展,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呈持續增長態勢。 公司近幾年不斷夯實主業, 受益于航空航天應用領域產品需求的
26、快速釋放,以及公司產品的不斷拓展, 2016-2020 年, 公司的營業收入從 1.50 億元提升至 3.90 億元,增長 158%,CAGR 為 26.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 0.57 億元提升至 2.32 億元,增長 307%,CAGR 達 42.19%。其中,公司 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 3.90 億元,同比增長 66.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32 億元,同比增長 70.09%;公司2021Q1-Q3 實現營業收入 3.00 億元,同比增長 15.4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1.45 億元,同比增長 10.29%。 圖 4:公司 2016-
27、20 年營收 CAGR 為 26.98% 圖 5: 公司 2016-20 年歸母凈利潤 CAGR 為 42.19% 9 9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9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資料來源:Wind、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Wind、申萬宏源研究 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銷售貢獻公司主要營業收入,歷年營收占比超 98%。公司主營業務突出,主要來自于碳纖維及碳纖維織物。碳纖維和碳纖維織物為兩種不同應用形式,客戶根據自身需求決定采購產品形態。通常情況下,如果客戶采購公司碳纖維后需進一步加工為碳纖維織物,則客戶傾向于從公司直接采購碳纖維織物;如果客戶采購公司碳纖維后直接
28、制作碳纖維預浸料,則從公司直接采購碳纖維。2020 年,碳纖維(84.56%)和碳纖維織物(15.40%)兩大產品合計占比 99.97%。營業收入中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廢絲的銷售,但隨著生產線的性能越來越穩定,生產效率持續提升,碳纖維產品質量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各環節的廢絲產量與占比呈逐年降低趨勢。 碳纖維產品規模效應逐漸顯現,毛利率和凈利率水平穩步提升。2016-2020 年,隨著公司營業收入逐年增加,產品的規模效應推動公司毛利率從 67.94%提升至 83.89%,提升了 15.95%;此外,公司期間費用率保持相對穩定,而銷售凈利率整體亦呈現增長趨勢,凈利率從 2016 年的 37.79%提升
29、至 2020 年的 59.65%,提升 21.86%。公司通過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和擴大產業化規模,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穩定性,預計隨著產品訂單快速增長,公司營收將保持持續增長,且高盈利能力有望保持并得到進一步提升。 圖 6:碳纖維及其織物銷售貢獻公司主要營業收入 圖 7:公司近幾年盈利能力呈穩步提升態勢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Wind、申萬宏源研究 1.50 1.69 2.13 2.34 3.90 3.00 0%10%20%30%40%50%60%70%012345營業總收入(億元,左軸)同比(%,右軸)0.57 1.10 1.21 1.37 2.32 1.45 0%20
30、%40%60%80%100%0.00.51.01.52.02.5歸母凈利潤(億元,左軸)同比(%,右軸)78.69%84.11%88.71%75.83%84.56%77.58%21.05%15.80%11.06%22.79%15.40%22.40%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H1碳纖維碳纖維織物研發收入其他業務37.79%65.30%56.68%58.26%59.65%48.27%14.94%24.07%21.05%16.58%21.51%27.33%0%20%40%60%80%100%毛利率(%)凈利率(%
31、)費用率(%)ROE(%) 1010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10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2. 碳纖維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國產化率和產能利用率快速增長 2.1 碳纖維下游應用廣闊,行業技術壁壘高 (一)碳纖維力學性能優異,下游應用廣闊 碳纖維因其獨特的性能,是輕量化材料的重要一員。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在高溫環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鏈結構,含碳量超過 90%的纖維狀新型無機材料。與其他材料相比,碳纖維具有密度小、比強度高(抗斷裂能力)、比模量高(抗形變能力)、熱膨脹系數小、耐腐燭、耐疲勞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具體地,碳纖維的密度約為 1.5/cm3,約是鋼密
32、度的 1/4 和鋁密度的 1/2,在達到相應強度和剛度所用的材料質量相比鋼在內的傳統材料均有明顯的下降。這完美解決了一些對重量敏感領域的需求(例如航空航天)。此外,加上碳纖維還具備柔軟可加工特性,碳纖維已成為輕量化材料的重要一員,并逐步取代以往的金屬材料,在國防軍工和民用領域均被日益廣泛地使用。 表 2:碳纖維力學性能優異,是輕量化材料的重要一員 材料 密度(g/cm) 拉伸強度(Mpa) 比強度(Mpa/g-1cm3) 拉伸模量(Gpa) 比模量(Mpa/g-1cm3) 復合材料 碳纖維復合材料 1.5 1600-3000 1067-2000 130-180 87-120 玻璃纖維/聚酯 2
33、.0 1500 750 42 21 金屬 鋼 7.8 1100 141 210 27 鋁合金 2.7 500 185 75 28 鈦合金 4.5 1500 333 120 27 資料來源:國外飛機先進復合材料技術、申萬宏源研究 碳纖維因其優異的性能,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以及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按照力學性能分類:碳纖維在應用時主要是作為增強材料,因此一般通過其力學性能特別是拉伸強度和模量進行分類,可分為高強、高模和高強高模等體系。我國已于 2011 年頒布了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國家標準(GB/T26752-2011),由于日本東麗在全球碳纖維行業具有絕對領先優勢,國內一般采用日本東麗標準進行
34、分類。依照日本東麗公司牌號,高強度級別碳纖維以 T 開頭,高模量級別碳纖維以 M 開頭,高強高模碳纖維則用 M 開頭、J 為后綴表示。其中 T 系列應用最廣,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裝備、體育休閑、建筑補強以及風電葉片等領域。碳纖維最主要的應用形式是作為樹脂材料的增強體,所形成的碳纖維增強樹脂(CFRP)在導彈、空間平臺和運載火箭、航空器、先進艦船、電動汽車、風電葉片,燃料電池,電力電纜、醫療和工業設備等十多個軍民用領域。 表 3:碳纖維按力學性能分類的對應牌號及其應用領域 按力學性能分類 國家標準牌號 日本東麗牌號 拉伸強度 拉伸模量 應用領域 1111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
35、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11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Mpa) (Gpa) 高強標模型 GQ3522 T300 3530 230 飛機次要結構材料、 工業用途、體育用品 GQ4522 T700 4900 230 飛機主要結構材料、 工業用途、體育用品 高強中模型 QZ5526 T800 5490 294 飛機主要結構材料、 體育用品 QZ6026 T1000 6370 294 航空航天 高模型 GM3040 M40 2740 392 航空航天 高強高模型 QM4035 M40J 4410 377 航空航天 QM4040 M46J 4210 436 航空航天 QM4045 M50J 4120
36、 475 航空航天 QM4050 M55J 4020 540 航空航天 QM4055 M60J 3920 588 航空航天 資料來源: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申萬宏源研究 (二)碳纖維產品制備工序繁多,行業技術壁壘高 碳纖維制備工藝復雜,原絲(聚丙烯腈纖維)需要經歷預氧化、碳化、石墨化、表面處理等一系列步驟才能最終形成碳纖維。原絲經預氧化處理后轉化為耐熱梯形結構,再經過低溫碳化(3001000)和高溫碳化(10001800)轉化為具有亂層石墨結構的碳纖維。在這一結構轉化過程中,較小的梯形結構單元進一步進行交聯、縮聚,且伴隨熱解,在向亂層石墨結構轉化的同時釋放出許多小分子副產物。同時,非碳元素 O、
37、N、H 逐步被排除,C 逐漸富集,最終形成含碳量 90以上的碳纖維。 圖 8:碳纖維制備工藝復雜,原絲需經歷一系列步驟才能最終形成碳纖維 資料來源:帝人官網、申萬宏源研究 1212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12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2.2 全球市場穩步增長,國內市場呈現爆發趨勢 (一)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增速有望提升,國內碳纖維需求增速遠超全球,高端工業占比有待提升 全球碳纖維市場增長強勁,2014-2020 年國內碳纖維需求量 CAGR 為 22.03%,遠超全球增速,但主要集中在低端領域,隨著國內技術進步,高端領域需求潛力巨大。根據2020 全球碳
38、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2020 年全球碳纖維總需求量約為 10.69 萬噸,相比 2008 年的 3.64 萬噸,CAGR 為 9.39%。隨著碳纖維成本下降,下游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展,預計到 2030 年碳纖維全球總需求將突破 40 萬噸,CAGR 為 14.11%。2020 年全球碳纖維應用領域集中于航空航天、 風電葉片、 體育休閑等領域, 其消耗量占比分別為 15%、29%和 14%,對比 2019 年,風電市場依然保持在 20%的強勁增長,而航空航天市場(主要是民用航空、公務機)則受國內外環境影響,用量急劇降低。2020 年中國碳纖維的總需求為 4.89 萬噸,同比增長 29%,中國碳纖
39、維需求量 2014-2020 年的 CAGR 為 22.03%,增速遠超全球總體水平。2020 年我國碳纖維應用領域(按消耗需求量)主要集中于風電葉片和休閑體育,占比分別為 41%和 30%,而航空航天應用占比僅為 3%,與全球 15%的占比存在明顯差異,隨著國產大飛機項目的順利實施,以及伴隨我國碳纖維技術的進步,未來碳纖維在高端領域的需求潛力巨大。 圖 9:預計未來十年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增速將有所提升(單位:萬噸) 圖 10:2020 年全球碳纖需求消耗量占比(總量:10.69 萬噸) 資料來源: 2020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2020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
40、報告,申萬宏源研究 圖 11:中國碳纖維需求增速顯著超過全球整體水平 圖 12: 2020 年中國碳纖維消耗需求量占比 (總量:4.89 萬噸) 3.64 10.69 20.00 40.00 051015202530354045200820202025E2030E航空航天15%風電葉片29%體育休閑14%汽車12%混配模成型9%壓力容器8%建筑4%碳碳復材5%電子電氣1%電纜芯1%船舶1%其他1% 1313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13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資料來源:賽奧碳纖維技術、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2020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申萬宏
41、源研究 (二) 航空飛機或帶來最大增量,航天用復合材料拉動碳纖維需求增長 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新型直升機及戰斗機應用范圍拓寬,國產復材受下游拉動有望快速放量。 我們預計未來十年我國軍機碳纖維需求量為 6919 噸。 據 World Air Forces 2021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軍用飛機數量為 3260 架,只有不到美國的 1/4,且我國目前仍有500 多架二代殲擊機,占比達 47%,第四代戰斗機剛剛列裝,整體相比美國落后了一代水平,面臨迫切的量增代升需求。目前,國內高端航空航天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已實現突破,在中國軍事裝備數量處于較快速發展階段的背景下,國產碳纖維復合材料企業有望受益于下游重點型號
42、放量。根據 FlightGlobal 的數據,2011-2020 年,我國軍用飛機的 CAGR為 2.54%,再結合當前國內各大飛機總裝廠產能及市場需求情況,給出以下假設: 1)考慮到當前我國與美國軍機飛機數量和代次的差距,結合我國自身的產能情況,我們預計十年后新增軍機 4810 架; 2)碳纖維復合材料中碳纖維占比為 60%; 3) 部分型號飛機復材占比參考國外同等型號。 基于以上假設,我們預計未來十年我國軍機碳纖維需求量為 6919 噸。 表 4:我國軍機未來十年復材需求量 主要類型 細分類型 存量飛機數量(架) 機身結構重量(噸) 碳纖維復合材料占比(%) 中國未來十年數量 (架) 碳纖
43、維復合材料需求量(噸) 碳纖維絲占比(%) 成材率(%) 碳纖維需求量 (噸) 戰斗機 三代機 620 6 15% 700 614 60% 60% 614 四代機 19 8 24% 800 1469 60% 60% 1469 轟炸機 253 13 32% 250 1040 60% 60% 1040 運輸機 戰術運輸機 223 16 9% 100 142 60% 60% 142 戰略運輸機 41 45 9% 150 608 60% 60% 608 教練機 405 2 10% 500 100 60% 60% 100 特種機(以戰略戰術運輸機為平臺) 115 20 9% 250 450 60% 60
44、% 450 3 35% 2000 2205 60% 60% 2205 1479316908195632348731000378404885114%16%20%32%22%29%0%5%10%15%20%25%30%3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需求(噸,左軸)增速(%,右軸)風電葉片41%建筑補強5%壓力容器4%混配模成型4%航空航天3%碳碳復材6%電子電氣2%汽車2%電纜芯1%船舶0%其他2%體育休閑30% 1414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14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45、 成就夢想 加油機 3 54 9% 60 292 60% 60% 292 合計 2581 4810 6919 6919 資料來源:World air forces 2021、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其應用技術、中國知網、申萬宏源研究(注:戰機僅統計 F/J系列機型) 目前我國國產客機復材用量占比小, 對標世界先進民機水平市場空間廣闊。 根據 A350的復合材料構件制造,空客 A350 復合材料結構重量高達 52%,波音公司的 B787“夢想飛機”,復合材料應用率達到 50%,是第一個同時采用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機翼和機身的大型商用客機。與之相比,根據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國內支線客機 ARJ21-700
46、 率先使用復合材料結構,用量占結構重量僅為 2%;國產大型客機 C919 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占比為 12%;目前 CR929 項目正按計劃進行,預計于 2025 年前后首飛,據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總裁斯柳薩里介紹,C929 飛機的復合材料比重將超過 50%。對標國際民機先進水平,預計 CR929 實現量產后將帶動國產民機復材市場空間持續擴大。 表 5:目前我國國產客機復材用量占比較小,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型號 所屬國家 定位 狀態 復合材料結構重量占比 波音 B787 美國 遠程寬體客機 批量交付 50% 空客 A350 歐洲 遠程寬體客機 批量交付 52% ARJ-21 中國 支線客機 批量交
47、付 2% C919 中國 干線客機 試驗試飛 12% CR929 中國 遠程寬體客機 研制 50% 資料來源: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公眾號、碳纖維復合材料讓飛機更輕盈、T800 級碳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性能測試與 B 基準值計算研究、復合材料中央翼結構型式優化設計方法研究、申萬宏源研究 航天飛行器對重量要求嚴格,碳纖維復合材料因其輕質化特點,需求快速增長。以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為典型代表的先進復合材料作為結構、功能或結構功能一體化構件材料,在導彈、運載火箭和衛星飛行器上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應用水平和規模已關系到武器裝備的跨越式提升和型號研制的成敗。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發展推動了航天整體技術
48、的發展。在導彈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通??蓱迷趶楏w、彈體整流罩、彈翼、支架等主/次承力結構部件等。在運載火箭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固體發動機殼體結構、箭體整流罩、級間段、衛星支架等部件。高模量碳纖維質輕、剛性,尺寸穩定性和導熱性好,因此很早就應用于人造衛星結構體、太陽能電池板和天線中。近年來,歐、美等先進國家航天飛行器結構系統正朝著全復合材料化方向發展,旨在進一步突出結構減重的應用目標。碳纖維復合材料顯著的性能優勢和潛在的輕量化能力,使其在運載火箭和導彈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 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該領域應用將會進一步擴大。 圖 13: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天的應用 1515
49、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15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資料來源: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技術公眾號、復材應用技術公眾號、申萬宏源研究 2.3 國外產能和技術領先,國內企業產能利用率快速增長,研發生產實力不斷提升 (一)美、中、日企業產能居前,日美壟斷全球高端碳纖維市場 美、中、日三國碳纖維產能占全球產能的近 60%。根據2020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2020 年全球運行產能(具備生產能力的產線)共計 17.17 萬噸,其中,美國生產技術水平高同時具有完備的產業鏈生態,占據全球產能的 22%;日本主要依靠超強的技術與融入全球產業生態的能力,占據全球產能的
50、 17%;中國除了臺灣地區的臺塑及永虹等企業,近幾年憑借技術突破及產能擴張,目前已占據全球產能的 21%。 圖 14:美、中、日三國碳纖維產能占全球產能的近 60% 資料來源:2020 全球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報告、申萬宏源研究 美國22%中國大陸21%日本17%匈牙利9%墨西哥6%韓國6%中國臺灣5%法國5%德國3%英國2%土耳其2%其他1%俄羅斯1%西班牙0% 1616 公司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16頁 共28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日美碳纖維企業壟斷國際碳纖維市場。國際碳纖維行業的集中度非常高,極高的技術壁壘、巨額的資金投入使得國際上真正具有碳纖維研發和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