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2020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查報告(68頁).pdf

編號:66672 PDF  DOCX 68頁 2.63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國人民大學:2020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查報告(68頁).pdf

1、 2020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查報告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查報告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2020 年 3 月 9 日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1 發布機構發布機構1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于 1999 年,掛靠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秉持“實事求是、探索求真、開放共贏”的價值理念,中心以“立足中國創業實踐、發展全球創業理論、賦能創業企業成長”為使命,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展、與企業齊奮斗,致力于發展成為一家以數字創業與創新研究為鮮明特色、 “頂天立地”的創業與中小企業研究與咨詢服務機構。 課題組課

2、題組 負責人:負責人:郭海(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成員:成員:楊主恩、黃冉、郭安琪、唐寅、陳沁悅(中國人民大學) 聯合調查組聯合調查組 何文龍、吳劍峰、楊震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沈睿(浙江大學) 李璨(中國政法大學) 馬曉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江詩松(武漢大學) 王鐵民(北京大學) 竇歡(暨南大學) 1 轉載請注明出處,交流合作請聯系: (郵箱), rbshaiguo (微信號).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2 目錄 第一部分 調查背景 .3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 .3 二、疫情對我國中小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 .3 三、數字化對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危機的價值 .4 第二

3、部分 調查概況 .7 一、調查過程與內容 .7 二、樣本基本信息 .7 第三部分 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狀態 .12 一、企業數字化程度 .12 二、業務模式分布 .15 三、數字化疫情應對 .16 四、數字化轉型意愿 .20 第四部分 數字化疫情應對與數字化轉型意愿 .23 一、宏觀層面分析 .23 二、企業層面分析 .25 第五部分 企業數字化、疫情應對能力與疫情應對結果 .29 一、企業數字化水平對疫情應對能力的影響 .29 二、企業數字化水平對疫情應對結果的影響 .36 三、疫情應對能力對疫情應對結果的影響 .42 第六部分 結論與啟示 .55 一、主要調查結論 .55 二、管理啟

4、示 .58 三、政策建議 .60 附錄 .62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3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調查背景調查背景 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一、新冠肺炎疫情背景 2020 年新舊交替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的肺炎疫情沖亂了庚子新年的喜慶,打亂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匆忙腳步,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風險和挑戰。 截至 2020 年 3 月 9 日,國內累計確診病例已達 80905 例,遍及全國所有省份;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已有至少 80 個國家出現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累計數量逾 25000 例。為了應對此次“黑天鵝”事件,中國政府在春節期間陸續關閉或限制了包括武漢在

5、內的多個城市的主要交通, 并且暫?;蚍啪徚朔潜匾纳a經營活動,各行各業都籠罩在緊張氛圍中。在疫情導致的生產停滯、需求放緩、物流緊縮和用工困難等多重壓力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對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挑戰尤為艱巨。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了中小企業一個措手不及,其影響又是長期而深刻的。這對中小企業應急管理能力是一個巨大考驗,同時要求企業透過疫情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市場機遇,實現戰略轉型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在疫情期間,數字技術對企業應急管理的價值正逐漸體現出來。2020 年 1 月底,國務院在近期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中明確指出要充分應用“大數據+網格化”

6、等新技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許多企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新技術的賦能下,正逐步恢復生產經營活動, 力求降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此, 在疫情防控初見曙光、企業生產逐步恢復之際, 來自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的聯合研究團隊針對本次疫情中的企業疫情應對措施和應對能力開展了聯合調研, 特別是探索了數字技術應用與企業數字化對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危機的作用和價值。 二、疫情對我國中小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二、疫情對我國中小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對于提供就業、促進創新、增加稅收等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普遍較弱,面對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

7、業發展研究中心4 突發事件的防范機制不夠完善,在本次疫情中面臨的挑戰十分艱巨。 本次疫情波及范圍之廣、影響之大超乎想象。從短期來看:首先,基于疫情防控需要, 各地限制交通出行和人員流動, 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的采購和銷售活動,導致大量訂單積壓,出現“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的窘境;其次,返工的政策性延遲導致企業的復工能力和產能利用率受到很大限制, 但是員工基本薪資保障、辦公與生產場地租金等剛性成本依然存在,現金流不充裕的中小企業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財務危機;第三,疫情導致的終端需求疲軟,對于餐飲、旅游、文化娛樂以及其它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等產業的沖擊尤為強烈。從長期來看,疫情造成的經濟下行壓力不會隨著疫

8、情結束就立刻消失, 加上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等結構性因素和中美貿易戰等外部性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在 2020 年將持續面臨較大的生存發展壓力。 然而,正所謂“不破不立” ,疫情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也為中小企業發展和戰略轉型帶來了新的機遇。特別是,以“大智移云”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應用在這場疫情中獲得了更高的關注度。例如,大數據技術為疫情監控實時跟蹤提供了技術保障,為企業決策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數據;無人配送、智能交互等技術有助于企業在發展線上新型業務,催生和促進新的商業形態;遠程辦公、線上會議等通信產品有利于企業恢復生產經營活動;線上需求的激增也給企業的線上化轉型帶來了新的利好。因此,疫情導致的突發性

9、經濟社會震蕩,在給中小企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我們希望通過本次調查明確數字化與疫情應對之間的關系,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理論依據。 三、數字化對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危機的價值三、數字化對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危機的價值 在本次疫情應對中,數字化技術重要性凸顯,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技術提升供需匹配速度,助力智慧社區的防疫;線上遠程辦公減輕了企業的部分損失;數字化平臺幫助民眾購買防疫物品和日常生活用品?;ヂ摼W公司、大數據公司等數字化企業提供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在疫情防控、企業生產恢復、人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疫情對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

10、,許多企業現金流周轉出現問題、業績承壓嚴重。但危機的正面是“危險” ,而背面往往意味著“機會” ,疫情挑戰中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5 業機會,足以改變市場競爭格局。為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數字化創新和變革被不少企業提上日程,甚至希望借此機會實現深度的數字化轉型。 一方面,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提升了企業的動態應變能力,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新冠疫情。動態能力是指企業如何識別外部環境中的威脅和機會,并重新配置其資源,以采取快速的戰略應對的能力。在快速變化和不確定的環境中,不同企業具有的動態能力差異決定了企業的績效差異(Teece, 2007; Teece et al., 19

11、97)。數字技術為企業提升動態能力,實施快速響應以獲得或保持競爭優勢創造了動力(Vial, 2019)。與這些響應的有效性相關的關鍵問題是,企業是否有能力感知機會、抓住它們(例如,通過戰略響應) ,并相應地重新配置商業模式的元素(Teece, 2007)。移動互聯和在線平臺使得企業更加貼近消費者,能夠迅速地感知消費者出現的新需求,識別最新的商業機會。數字技術的可編輯性使得虛擬產品能夠快速迭代和擴展(Yoo et al., 2010), 使得企業能夠快速響應新的機會。 數字平臺和生態系統的組織架構更為松散(Nambisan, 2017),使得商業模式能夠快速重構。 與以往的研究類似,此次疫情作為

12、一種生物自然災害,塑造了一個快速變化和動蕩不安的經濟社會環境,其造成的后果具有不確定性、復雜性和緊迫性(Ballesteros & Useem, 2017)。因此,我們相信,動態能力水平高的數字化企業能夠在此次疫情中迅速響應,更好地進行應對,甚至發現和挖掘新的商機。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能夠加速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包括產品在內的物質資源變得相對而言不如服務重要, 消費者對數字技術的使用趨勢產生更加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平臺商業模式使得價值網絡變得更廣泛、更復雜,企業面臨更高程度的不確定性(Vial, 2019)。在這種競爭環境中,已有不少企業努力進行數字化轉型,開拓線上業務,探索數字化管理

13、模式。然而,創新和變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過程中會遇到諸多阻力,例如既得利益者的阻礙、資源轉換困難、人才的匱乏等。新冠疫情作為一次不連續的風險事件,在給企業帶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加速改變企業現有資源的價值和結構,影響企業的業務和功能(Williams & Shepherd, 2016)。因此,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在非動蕩時期難以完成的管理和組織變革,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6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Ballesteros, L., Useem, M. 2017. Masters of disaster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how soc

14、ieties benefit from corporate disaster aid.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60(5): 16821708. Nambisan, S. 2017.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Toward a Digital Technology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41(6): 1029-1055. Teece, D. J. 2007.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

15、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8(13): 13191350. Teece, D. J., Pisano, G., & Shuen, A. 1997.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8(7): 509533. Vial, G. 2019. Understanding digital t

16、ransformation: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8(2): 118144. Williams, A. T., Shepherd, A. D. 2016. Victim entrepreneurs doing well by doing good: Venture creation and well-being in the aftermath of a resource shock.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1 (4): 3

17、65387 Yoo, Y., Henfridsson, O., & Lyytinen, K. 2010. The new organizing logic of digital innovation: An agenda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1(4): 724735.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7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調查概況調查概況 一、調查過程與內容一、調查過程與內容 本次調查旨在探索我國企業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災害時,如何防范風險、降低損失以及在危機中尋找新的機遇。 本次問卷

18、設計主要關注疫情對企業經營狀況、社會責任承擔以及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影響,問卷內容涵蓋了疫情狀態下企業應對措施、政府政策支持、企業經營狀況和企業基本情況四個模塊,包括數字化應對、戰略轉型、創新投入、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政策支持和績效預期等多個維度,共計 30 個問題,以期比較全面地了解企業應對疫情的能力、疫情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以及數字技術應用和國際化經營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作用。 本調查報告聚焦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間的關系,相關調研問題見附錄。 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暨南大學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多位管理學者組成聯合調

19、查組,利用麥客表單生成線上問卷, 通過微信等線上媒體發送給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以來自全國各大重點高校的 EMBA、MBA、EE 或 EDP 學員為主) 。本次調查通過在線發放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截至 2020 年 2 月 23 日 12 時,共收回有效問卷 935 份。本報告分為六個部分:(1)問卷調查背景;(2)問卷調查概況;(3)疫情背景下的中小企業數字化狀態;(4)數字化疫情應對方式與數字化轉型意愿的描述性分析;(5)企業數字化水平、疫情應對能力與疫情應對結果的相關性分析;(6)結論與啟示。 二、樣本基本信息二、樣本基本信息 在收集的 935 份有效樣本中, 中小企業有 518 家 (

20、企業雇員人數小于等于 500人) ,占比 55.4%。本報告主要運用這 518 家中小企業樣本展開研究。本部分內容將從企業所在區域、上市情況、企業年齡、所有制類型與所處行業等幾個方面對樣本總體特征和中小企業樣本特征進行描述。 首先,樣本企業的地區來源比較廣泛,主要集中于華北和華東地區。華北地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8 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的受訪企業比例占樣本的一半以上,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江西、安徽)占 26.05%,華中地區(湖南、湖北、河南)占 8.39%,其余地區比重較小。相對總體而言,中小企業樣本基本來自于華北地區(占 39.00%)與華東地

21、區(占 41.12%) 。 0.64%52.73%8.39%26.05%7.24%4.96%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部地區 0.58%39.00%8.88%41.12%6.18%4.25%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部地區 圖 2-1 全部企業樣本地區分布 圖 2-2 中小企業樣本地區分布 第二,受訪企業以非上市公司為主。上市公司共 283 家(占 30.27%) ,非上市公司共 652 家(占 69.73%) 。相對總體而言,中小企業的上市率更低。在篩選出的 518 家中小企業樣本中,非上市公司有 464 家(占 89.58%) ,上市公司僅有54 家(占 10.45%)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小企

22、業成長周期的固有特點。 30.27%69.73%上市公司數非上市公司數 10.42%89.58%上市公司數非上市公司數 圖 2-3 全部企業樣本上市情況 圖 2-4 中小企業樣本上市情況 第三,大部分企業成立時間在 20 年以內。數據顯示,企業成立時間分布均勻,其中成立 5 年以內的公司共 147 家(占 15.72%) ,成立 5-10 年之間的公司共 136 家 (占 14.55%) , 成立 10-15 年之間的公司共 145 家 (占 15.51%) , 成立 15-20年的公司共 140 家(占 14.98%) ,樣本在企業年齡分布上具有代表性。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9

23、中小企業的年齡特征也類似,5 年內成立的中小企業有 67 家(占 12.93%) ,5-10 年之間成立的企業 70 家 (占 13.51%) , 10-15 年之間成立的企業有 82 家 (占15.83%) ,15-20 之間成立的企業有 87 家(占 16.80%) 。 15.72%14.55%15.51%14.98%39.24%5 年內成立5-10 年內成立10-15 年內成立15-20 年內成立其他 12.93%13.51%15.83%16.80%40.93%5 年內成立5-10 年內成立10-15 年內成立15-20 年內成立其他 圖 2-5 全部企業年齡分布2 圖 2-6 中小企業

24、年齡分布 第四,私營企業在樣本中占比較大。受訪企業中,私營企業(占 54.33%)超過半數 ; 國有集體企業(占 26.09%)約占四分之一 ;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商(占19.57%)最少。中小企業樣本的所有制類型方面,也是私營企業(占 66.02%)為主,國有集體(占 32.62%)次之,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商(占 1.35%)最少。這與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在我國承擔的社會經濟角色相符。 24.49%1.60%54.33%19.57%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16.02%1.35%66.02%16.60%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圖 2-7 全部企業樣本所有制

25、比較 圖 2-8 中小企業樣本所有制比較 第五,樣本企業涵蓋行業領域廣泛??傮w上來看,制造業(占 26.10%) ,金融業(占 16.04%)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 14.12%)占比較大。在中小企業中,該特征同樣明顯,此外批發與零售業(占 11.20%)在中小企業 2 企業成立年份分類均不包含下限,如 5-10 年不包含 5 年,以此類推,下同。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10 樣本中比例也不低。 11 1125 28322732241501833517846203013224433050100150200250300采礦業餐飲業和住宿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房

26、地產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旅游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行業類別企業數量 圖 2-9 全部企業樣本行業分布 591015311711195212234135839217313822-20020406080100120140160采礦業餐飲業和住宿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房地產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

27、他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旅游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行業類別企業數量 圖 2-10 中小企業樣本行業分布 第六,樣本企業的主要業務模式以線下為主,數字化轉型的空間巨大。從整體企業樣本來看,僅有 168 家企業(占 17.98%)的業務模式主要依托線上,而其余大部分企業 (占 82.03%) 的業務模式均以線下為主。 在中小企業中, 僅有 99家(占 19.11%)企業以線上業務為主。樣本企業的業務模式主要與采樣行業相關,我國目前的制造業和零售業等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屬性仍然

28、有待加強,新零售、新消費、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發展空間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11 16876702004006008001000線上為主線下為主業務方式企業數量 994190100200300400500線上為主線下為主業務方式企業數量 圖 2-11 全樣本企業業務模式 圖 2-12 中小企業樣本企業業務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12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狀態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狀態 一、企業數字化程度一、企業數字化程度 疫情來臨之際,受訪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取得一定進展。數字平臺建設(0.632 分)和數字產品購買(0.612 分)

29、兩項的分較高,說明中小企業在數字化基礎體系構建上已經做出初步嘗試。但相應的價值創造體系并不完善,整體的商業模式(0.558 分)與內部運作模式(0.557 分)的數字化程度較低。 從數字技術采納角度看,社會交互技術(0.687 分)與移動技術(0.676)的得分較高,主要得益于我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小企業的數字化依舊處于相對基礎的層面,在技術含量更高的物聯網、智能化和云計算技術方面仍有加大的進步空間。具體情況如圖 3-1、3-2 所示。 0.6120.6320.5960.5550.6080.5580.577應用了大量數字產品或服務應用了支撐數字產

30、品和服務的數字平臺數字基礎設施(例如數字技術工具和系統)很完善側重于自行研發或自主搭建數字基礎設施側重于外部購買與應用數字產品(服務)、平臺與基礎設施擁有數字化程度很高的商業模式擁有數字化程度很高的內部管理與運作模式0.530.540.550.560.570.580.59 0.6 0.610.620.630.64調整平均得分企業數字化程度指標 圖 3-1 企業數字化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13 0.6210.5910.6760.6150.5930.6870.608大數據技術(如大數據庫、數據分析等)的采納程度智能化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的采納程度移動技術(如移動互聯、無線

31、通信等)的采納程度云計算技術(如云應用、云平臺等)的采納程度物聯網技術(如物聯網、網絡分布等)的采納程度社會交互技術(如在線商務、即時通訊等)的采納程度平臺生態技術(如生態系統、網絡平臺等)的采納程度0.560.580.60.620.640.660.680.7調整平均得分企業數字化技術采納程度指標 圖 3-2 企業數字化技術采納程度 從成立年份來看,受訪企業在數字化程度上的得分相近,但在數字技術采納程度上,建立 5 年內的企業明顯存在劣勢(0.54 分) 。數字技術的開發是戰略性的企業行為,需要持續性投入,收益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因此成立時間較短的企業在這方面的積累明顯不足;但是新企業數字化程度

32、的總體得分并不遜色,可能是由于購買成熟數字產品和服務,或者應用數字化商業模式導致的,這也體現了我國互聯網經濟的“模式導向”特征。具體情況如圖 3-3 所示。 0.60.60.580.610.540.640.630.640.480.50.520.540.560.580.60.620.640.665 年內的企業5-10 年內的企業10-15 年的企業15-20 年的企業數字化程度數字化技術采用程度調整后得分 圖 3-3 不同年齡企業的數字化情況 從地區分布來看, 華中地區和華北地區的中小企業數字化程度和數字技術采納程度較高,華中與華北地區歷來是我國的科技強區,對于數字技術的開發具備區位優勢。華北地

33、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的企業數字化水平較為接近,西部地區則明顯落后,這與該地區相對薄弱的經濟發展程度、科學技術水平和研究人才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14 儲備有關。具體情況如圖 3-4 所示。 0.590.640.580.580.520.630.690.60.640.6100.10.20.30.40.50.60.70.8華北地區華中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西部地區數字化程度數字化技術采用程度調整后得分 圖 3-4 不同地區企業的數字化情況 從行業角度出發,與信息服務和科研創新等技術導向型行業相關的企業,數字化程度和數字技術采納程度明顯更高,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數字化程度 0.

34、73、數字化采用程度 0.79 分) 、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數字化程度 0.62、數字化采用程度 0.67 分) 。這些行業本身就是數字技術的原生行業,因此技術研發和積累的導向更為明顯。另一方面,傳統生產生活服務業也在數字化程度上表現突出,如電力熱力燃氣的生產供應業(數字化程度 0.67、數字化采用程度 0.67 分)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數字化程度 0.59、數字化采用程度 0.72 分) , 這體現出了傳統產業積極革新升級的趨勢。 具體情況如圖 3-5 所示。 0.47 0.50.670.51 0.5 0.530.530.6 0.630.570.620.530.640.550.5

35、9 0.60.530.730.550.590.530.570.670.480.610.610.560.650.660.570.670.610.590.60.720.610.580.790.570.6400.20.40.60.811.21.41.6采礦業餐飲業和住宿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房地產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旅游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數字化程度數字化技術采用程度 新冠肺

36、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15 圖 3-5 不同行業企業的數字化情況 二、業務模式分布二、業務模式分布 從成立年限看,多數中小企業以線下業務為主,其中成立 5 年以內的企業線上化表現相對較好。這說明我國的中小企業仍以傳統業務模式為主,存在很大的轉型空間;同時新企業相對線上業務較多,也說明了開展線上業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具體情況如圖 3-6 所示。 48566771191415160%20%40%60%80%100%5 年以內5 至 10 年內10 至 15 年內15 至 20 年內線下部分線上部分所占比例 圖 3-6 不同業務模式企業的創建年份情況 從分布地區看,華北地區中小企業的業

37、務模式線上化表現更好一些。正如上文所述,華北地區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和數字技術采納程度表現較好,對主要業務模式的線上化具有較大的影響。西部地區的產業仍以傳統行業為主,業務形式也較為傳統,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相對落后。具體情況如圖 3-7 所示。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16 圖 3-7 不同業務模式企業的地區分布情況 從行業角度來看,除信息服務業、文化娛樂業、批發零售業以及金融業外,其余行業的中小企業基本上都以線下業務為主,轉型升級的空間很大。信息服務業的業務線上化程度最高, 這與該行業本身固有的技術密集特性相關。 總的來說,線上化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零售、金融等領域。具體情況如圖 3-8 所

38、示。 81421491341204671340126190%10%20%30%40%50%60%70%80%90%100%采礦業餐飲業和住宿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房地產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教育金融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旅游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線下部分線上部分 圖 3-8 不同業務模式企業的行業分布情況 三、數字化疫情應對三、數字化疫情應對 從地區來看,華中地區的中小企業在面對疫情時,采用數字技術應對

39、的程度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17 明顯高于其它地區(在線辦公 0.87、數字供應鏈 0.70、數字產品服務 0.75,數字平臺 0.81,數字設施 0.67) 。根據上文分析可知,華中地區的技術創新程度和人才積累優勢明顯,為數字技術的應用打下了基礎;此外華中地區作為本次疫情的重災區,應用數字技術進行應對的需求也更為緊迫。相對來說,西部地區的數字化應對能力比較弱。具體情況如圖 3-9 所示。 0.820.760.790.870.660.670.680.620.750.680.580.610.580.750.580.70.690.70.810.640.590.630.620.670.54

40、00.10.20.30.40.50.60.70.80.91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部在線辦公數字供應鏈數字產品服務數字平臺數字設施 圖 3-9 不同地區企業的數字化疫情應對程度 從企業年齡看,年輕企業的數字化疫情應對程度較高(在線辦公 0.88、數字供應鏈 0.70、數字產品服務 0.64,數字平臺 0.71,數字設施 0.59) ,特別是在線辦公技術的應用優勢明顯。新成立的年輕企業相對來說帶有互聯網的原生印記,更加擅長運用數字技術應對突發狀況。具體情況如圖 3-10 所示。 0.880.740.770.810.790.70.640.650.660.70.640.60.60.60.60.710.66

41、0.660.710.710.590.60.630.590.6300.10.20.30.40.50.60.70.80.915 年以內5 至 10 年內10 至 15 年內15 至 20 年內20 年以上在線辦公數字供應鏈數字產品服務數字平臺數字設施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18 圖 3-10 不同年齡企業的數字化疫情應對程度 從行業劃分角度看,面對疫情,信息服務業和教育業等行業的數字化應對程度更高。信息服務業作為數字產業的原生行業,數字技術的積累較好;教育業的業務開展帶有很強的人員聚集性,因此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較大,此外教育業的智力屬性更強,因此線上教學、直播上課等方式的替代性較強,數字

42、技術運用更成熟。具體情況如圖 3-11 所示。 00.511.522.533.544.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制造業旅游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餐飲業和住宿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建筑業衛生和社會工作農、林、牧、漁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融業教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線辦公數字設施數字平臺數字供應鏈數字產品服務 圖 3-11 不同行業企業的數字化疫情應對程度 從應對方式的類型看,在線辦公在疫情應對方式中一枝獨秀,主要原因在于本次疫情的呼吸道傳染的特性,導致人

43、員聚集和流動受到嚴格的政策限制,在線辦公技術在企業應急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凸顯。具體情況如圖 3-12 所示。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19 0.450.210.160.250.16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在線辦公數字供應鏈數字產品服務數字平臺數字設施 圖 3-12 企業的數字化疫情應對方式分布 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20 四、數字化轉型意愿四、數字化轉型意愿 從地區角度來看, 華中地區對于疫情之后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意愿最為強烈(辦公模式 0.83、數字供應鏈 0.80、數字產品與服務 0.80、數字平臺建設0.8

44、4、數字基礎設施與技術 0.77) ,主要原因在于該地區疫情最為嚴重,華中的核心地區湖北武漢正是目前發現的本次疫情的發源地和重災區, 嚴重的疫情為數字化生產與經營方式帶來了急迫且廣泛的需求, 客觀上觸發或強化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愿。此外,從數字化的各項建設指標來看,各地企業對于應用在線辦公模式的意愿更加強烈, 原因在于本項技術在本次疫情應對中被廣泛采用和認可。具體情況如圖 3-13 所示。 0.720.830.70.730.760.70.80.70.70.810.660.80.690.690.720.80.840.850.690.750.680.770.670.690.7012345華北華

45、中華東華南西部地區要加強在線辦公模式的應用提高供應鏈渠道的數字化水平推出更多數字產品或服務加快搭建或應用數字平臺加快開發或應用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術系統 圖 3-13 疫情后不同地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愿 從成立年限的角度來看,數字化轉型意愿普遍比較強烈,這說明疫情的破壞性影響客觀上促進了中小企業的戰略轉型決策。此外,成立 5 年以內的新企業相對來說意愿更強,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新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受到疫情的沖擊更為嚴重,另一方面在于它們對數字化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更高,因此轉型意愿更加強烈。具體情況如圖 3-14 所示。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21 0.770.690.710.710.740

46、.670.710.710.680.770.680.670.760.670.730.740.70.630.720.68012345 年內的企業5-10 年內的企業10-15 年的企業15-20 年的企業要加強在線辦公模式的應用提高供應鏈渠道的數字化水平推出更多數字產品或服務加快搭建或應用數字平臺 圖 3-14 疫情后不同年齡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愿 從行業角度看, 衛生與社會工作類和居民基本生活供應業的數字化轉型意愿更強。 衛生與社會工作者處于疫情抗擊的最前線, 對于疫情的破壞力感知最深刻,因此轉型意愿更強烈。在各行各業停業歇業的背景下,電熱廢水等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仍不能停止,大量工作人員不得不暴

47、露在危險中,也更深刻地體會到無人機等智能技術的價值,進一步強化了該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意愿。具體情況如圖3-15 所示。 01234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旅游業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采礦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教育餐飲業和住宿建筑業金融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數字設施數字平臺產品服務供應鏈渠道在線辦公 圖 3-15 疫情后不同行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愿 從數字化轉型的方向看,本次疫情之后,中小企業對數字平臺的建設、

48、在線辦公模式的應用和數字化供應鏈搭建的需求最為迫切。 本次疫情導致各行各業政中國人民大學中小企業發展研究中心22 策性延宕,人員滯留、物流停運、倉庫積壓,所以線上化辦公、智能化平臺、智慧供應鏈等新技術受到廣泛關注,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具體情況如圖3-16 所示。 0.240.230.220.260.220.20.210.220.230.240.250.260.27要加強在線辦公模式的應用提高供應鏈渠道的數字化水平推出更多數字產品或服務加快搭建或應用數字平臺加快開發或應用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術系統 圖 3-16 疫情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23 第四部分第四部

49、分 數字化疫情應對與數字化轉型意愿數字化疫情應對與數字化轉型意愿 一、宏觀層面分析一、宏觀層面分析 1、疫情嚴重程度對企業數字化應對與轉型的影響、疫情嚴重程度對企業數字化應對與轉型的影響 從疫情嚴重程度的角度看,大體呈現出疫情越嚴重,企業數字化應對程度越好,同時數字化轉型意愿越強烈的趨勢。累計確診新冠病例超過 1000 例的省區主要位于華中地區(湖南、湖北、河南)以及浙江和廣東,嚴重的疫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了嚴重的破壞性影響, 因此中小企業更傾向于采用移動互聯網、遠程通信等技術開展線上業務。數字技術在本次疫情中大放異彩,其價值性和不可替代性促使企業在疫情結束后加快數字能力的開發。 此外,

50、 累計確診新冠病例在 500 例以下的疫情較輕微地區數字化應對程度和轉型意愿也較強,經過進一步分析,發現疫情較輕微地區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經濟科技強市和西部地區。 在樣本收集中, “京津冀” 樣本占據比重較高,該地區經濟實力雄厚,政策利好較多,數字經濟發展較為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總體應對能力和轉型意愿的調查結果。具體情況如圖 4-1 所示。 0.690.670.670.650.660.670.680.690.71000 例以上 500-1000 例500 例以下0.730.690.70.670.680.690.70.710.720.730.741000 例以上500-1000 例50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國人民大學:2020新冠肺炎疫情與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調查報告(68頁).pdf)為本站 (奶茶不加糖)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