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1 證券研究報告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全球新冠疫情回顧研究全球新冠疫情回顧研究 華泰研究華泰研究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增持增持 ( (維持維持) ) 研究員 代雯代雯 SAC No. S0570516120002 SFC No. BFI915 +86-21-28972078 研究員 張云逸張云逸 SAC No. S0570519060004 +86-21-38476729 聯系人 高初蕾,高初蕾,PhD SAC No. S0570121070180 聯系人 李奕瑋李奕瑋 SAC No. S0570121070125 SFC No. B
2、SD964 聯系人 孫茗馨孫茗馨 SAC No. S0570122020005 華泰證券華泰證券 2022 年中期線上策略會年中期線上策略會 行業行業走勢圖走勢圖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2022 年 5 月 24 日中國內地 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全球疫情進入全球疫情進入 O 株大流行期株大流行期 全球在經歷了數輪新冠病毒沖擊后,于 2021 年 11 月進入 Omicron 毒株主導階段。Omicron 具有極高傳播性,使得各國防控面臨較大壓力,亦推動全球防疫政策出現較大轉向。我們將從防控政策、防疫手段和疫情影響幾個維度來回顧新冠疫情對于代表性經濟體的影響。 樣本經濟體防控政策和防疫手段
3、逐步溫和樣本經濟體防控政策和防疫手段逐步溫和 隨著病毒的毒性減弱和傳播力的增強,考慮到全球大部分區域已不同程度的接種過疫苗,全球的防控政策逐步轉變為全面共存。在全球新冠治療型藥物產能缺乏的大背景下,疫苗仍然是最主要的防疫手段,各國接種率差異較大,基礎免疫接種率普遍在 7090%,加強針接種率普遍不足 50%。但值得一提的是,發達國家/地區的 60+歲以上高危人群接種率普遍較高,大多超過 90%。但 O 株的流行下的共存,仍然在持續加劇超額死亡,主因醫療資源擠兌造成的次生災害。 新冠疫情對醫療層面的影響新冠疫情對醫療層面的影響 受檢出率的影響,O 株的病死率全球差異較大,我們估算在 0.1%0.
4、8%之間。此外疫苗的接種率和感染者年齡也有較大影響。雖然 O 株的毒性減小,但由于其傳播力驚人,患者基數龐大,我們觀察到樣本經濟體新冠的死亡人數峰值和醫療資源擠兌狀況并未較其他毒株流行時期有所改善。 新冠對 ICU的直接占用率峰值普遍超過 20%, 醫療資源持續擠兌。 從超額死亡率看,“全面共存”的歐美系國家遠高于“限制性共存”的東亞系國家/地區,我們分析主要原因有:1)疫苗(尤其加強針)接種率;2)限制患者活動的程度;3)人員聚集的程度。 新冠疫情對經濟層面的影響新冠疫情對經濟層面的影響 不考慮經濟政策手段帶來的影響,僅從結果分析,我們得到如下結論:1)在階段性大流行爆發初期,無論采取怎樣的
5、防控政策,GDP 大概率將會受到極大程度的負面影響; 2) 封閉和不同程度的限制人員流動, 也將導致 GDP下行和失業率走高;3)隨著疫情緩解,GDP 和失業率快速恢復,但 CPI大多持續走高。 風險提示:病毒加速變異的風險;疫情發展超預期的風險;分析結果受到信息及數據可靠性影響的風險。 (37)(27)(18)(8)2May-21Sep-21Jan-22May-22(%)醫藥健康滬深300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2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海外疫情防控:海外疫情防控:O 株大流行,全球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株大流行,全球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 .
6、5 全球疫情:主流毒株不斷更替,進入 O 株大流行期 . 5 全球疫情:核心要素梳理 . 6 防控政策:全球各地區防疫政策出現分化 . 6 抗疫工具:O 株流行下檢測強度降低,重視疫苗加強針接種 . 6 疫情影響之一:感染率、死亡率及超額死亡 . 7 疫情影響之二:宏觀經濟及股指表現 . 10 共存前推行疫苗接種和研發高效力特效藥的必要性探討 . 12 新冠疫苗接種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12 輝瑞新冠口服藥 Paxlovid 為輕中度患者首選治療藥物 . 13 全球主要經濟體疫情回顧全球主要經濟體疫情回顧 . 14 美國疫情回顧 . 14 英國疫情回顧 . 17 以色列疫情回顧 . 20 新加坡
7、疫情回顧 . 23 日本疫情回顧 . 26 韓國疫情回顧 . 29 越南疫情回顧 . 32 香港疫情回顧 . 34 風險提示. 37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 全球新冠疫情發展趨勢 . 5 圖表 2: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防控政策 . 6 圖表 3: 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新冠檢測強度 . 6 圖表 4: 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新增確診人數 . 6 圖表 5: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疫苗接種率(基礎免疫) . 7 圖表 6: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疫苗接種率(加強免疫) . 7 圖表 7: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病毒累計感染率(每百萬人) . 7 圖表 8: Omicron 估測感染率 . 7
8、圖表 9: 香港疫情分年齡段病死率與疫苗接種率. 8 圖表 10: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病毒累計感染率(每百萬人) . 8 圖表 11: Omicron 估測感染率 . 8 圖表 12: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累計超額死亡率 . 9 圖表 13: 超額死亡率與 ICU 配備水平的相關趨勢 . 9 圖表 14: 美國 ICU 病床占用情況(2020-5M22) . 9 圖表 15: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ICU 床位數(2022) . 9 圖表 16: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疫苗接種率、ICU 占用率及超額死亡率峰值 . 10 圖表 17: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real GDP 相對恢復情況(基準:4
9、Q19) . 10 圖表 18: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real GDP-同比增速 . 10 qRrOpOmPvNsPsQtQwPtRmN9PbP7NpNqQoMpNfQpPqNfQmOsP8OmMyRuOpMzRvPnPsQ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3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圖表 19: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CPI 同比變動 . 11 圖表 20: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估值相對漲跌幅 . 11 圖表 21: 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月度失業率 . 12 圖表 22: 新加坡季度失業率 . 12 圖表 23: 香港 COVID-19 疫苗保力 . 12 圖表 24: 智
10、利 COVID-19 疫苗保護力真實世界研究(不包括 Omicron) . 12 圖表 25: WHO COVID-19 治療指南 . 13 圖表 26: 美國新冠疫情核心指標 . 14 圖表 27: 美國新冠死亡率(7 日移動平均) . 14 圖表 28: 美國預測單日超額死亡人數(7 日移動平均) . 14 圖表 29: 美國:日新增確診人數(每百萬人,7 日移動平均) . 15 圖表 30: 美國周新增確診人數(每百萬人) . 15 圖表 31: 美國防控嚴格指數 . 15 圖表 32: 美國 Real GDP 及增速 . 16 圖表 33: 美國主要股指走勢 . 16 圖表 34: 美
11、國月度 CPI 同比增長 . 16 圖表 35: 美國月度失業率 . 16 圖表 36: 英國新冠疫苗接種、病例新增、ICU 資源擠兌以及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 17 圖表 37: 英國新冠病死率情況 . 17 圖表 38: 英國新冠流行期間預測超額死亡率情況 . 17 圖表 39: 英國新增病例與防疫政策的對照 . 18 圖表 40: 英國周確診病例情況 . 18 圖表 41: 英國政策嚴格指數變化 . 18 圖表 42: 英國實際 GDP . 19 圖表 43: 英國股指/富時 100 走勢 . 19 圖表 44: 英國月度 CPI 同比增長 . 19 圖表 45: 英國月度失業率 . 19
12、 圖表 46: 以色列新冠疫苗接種、病例新增、ICU 資源擠兌以及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 20 圖表 47: 以色列新冠病死率情況 . 20 圖表 48: 以色列新冠流行期間預測超額死亡率情況 . 20 圖表 49: 以色列新增病例與防疫政策的對照 . 21 圖表 50: 以色列周確診病例情況 . 21 圖表 51: 以色列政策嚴格指數變化 . 21 圖表 52: 以色列季度實際 GDP 同比增長 . 22 圖表 53: 以色列股指 TA100 走勢. 22 圖表 54: 以色列月度 CPI 及同比增長 . 22 圖表 55: 以色列季度失業率 . 22 圖表 56: 新加坡新冠疫苗接種、病例新
13、增、ICU 資源擠兌以及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 23 圖表 57: 新加坡新冠病死率情況 . 23 圖表 58: 新加坡新冠流行期間預測超額死亡率情況 . 23 圖表 59: 新加坡新增病例與防疫政策的對照 . 24 圖表 60: 新加坡周確診病例情況 . 24 圖表 61: 新加坡政策嚴格指數變化 . 24 圖表 62: 新加坡真實 GDP . 25 圖表 63: 富時新加坡海峽指數走勢 . 25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4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圖表 64: 新加坡月度 CPI 同比增長 . 25 圖表 65: 新加坡季度失業率 . 25 圖表 66: 日本
14、新冠疫苗接種、病例新增、ICU 資源擠兌以及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 26 圖表 67: 日本新冠病死率情況 . 26 圖表 68: 日本新冠流行期間預測超額死亡情況 . 26 圖表 69: 日本新增病例與防疫政策的對照 . 27 圖表 70: 日本周確診病例情況 . 28 圖表 71: 日本政策嚴格指數變化 . 28 圖表 72: 日本真實 GDP . 28 圖表 73: 日經 225 走勢 . 28 圖表 74: 日本月度 CPI 同比增長 . 28 圖表 75: 日本月度失業率 . 28 圖表 76: 韓國新冠疫苗接種、病例新增、ICU 資源擠兌以及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 29 圖表 77:
15、韓國新冠病死率情況 . 29 圖表 78: 韓國新冠流行期間預測超額死亡情況 . 29 圖表 79: 韓國新增病例與防疫政策的對照 . 30 圖表 80: 韓國周確診病例情況 . 30 圖表 81: 韓國政策嚴格指數變化 . 30 圖表 82: 韓國真實 GDP . 31 圖表 83: KOSPI200 走勢 . 31 圖表 84: 韓國月度 CPI 同比增長 . 31 圖表 85: 韓國月度失業率 . 31 圖表 86: 越南新冠疫苗接種、病例新增、ICU 資源擠兌以及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 32 圖表 87: 越南新冠病死率情況 . 32 圖表 88: 越南新冠流行期間預測超額死亡情況 .
16、32 圖表 89: 越南新增病例與防疫政策的對照 . 33 圖表 90: 越南周確診病例情況 . 33 圖表 91: 越南政策嚴格指數變化 . 33 圖表 92: 越南真實 GDP . 34 圖表 93: 越南胡志明指數走勢 . 34 圖表 94: 香港新冠疫苗接種、病例新增、ICU 資源擠兌以及新增死亡病例情況 . 34 圖表 95: 香港新冠病死率情況 . 35 圖表 96: 香港新冠流行期間預測超額死亡情況 . 35 圖表 97: 香港新增病例與防疫政策的對照 . 35 圖表 98: 香港周確診病例情況 . 36 圖表 99: 香港政策嚴格指數變化 . 36 圖表 100: 香港真實 G
17、DP . 36 圖表 101: 香港恒生指數走勢 . 36 圖表 102: 香港月度 CPI 同比增長 . 37 圖表 103: 香港月度失業率 . 37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5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海外疫情防控海外疫情防控:O 株大流行,全球株大流行,全球逐步走向逐步走向與病毒與病毒共存共存 自 2020 年起全球經歷不同毒株主導的多輪新冠疫情,11M21 起正式進入 O 株大流行期。因 O 株具有高傳播性、高無癥狀率,對地區檢測及流調能力提出極高挑戰,使得防控、清零等政策面臨壓力,推動全球防疫政策發生較大轉向。我們綜合分析全球疫情防控中 8 個代表性
18、的樣本經濟體(美國、英國、韓國、日本、新加坡、以色列、越南、香港) ,回顧其在防控政策、防疫手段、疫情影響等方面的綜合情況: 1) 防控政策:全球政策主要分為全面共存、限制性共存、動態清零三種,自 2021 年 11月 O 株流行后,樣本經濟體主動或被動轉向與 O 株全面共存; 2) 防疫手段:全球新冠口服藥物供應較為緊張,檢測及疫苗為主要抗疫手段。樣本經濟全面共存下檢測強度天然降低;疫苗接種率影響疫情防控節奏及走向,接種率低的地區更易受到疫情沖擊; 3) 疫情影響之一:病死率及超額死亡。我們推算 O 株病死率在 0.1%0.8%之間,受疫苗接種、感染者年齡、ICU 配備水平、檢出率等多因素影
19、響,其中疫苗接種及年齡影響較大。O 株流行下的共存仍在加劇超額死亡,主因醫療資源擠兌(樣本地區超額死亡率 020% vs 嚴格防控地區超額死亡率接近 0 或為負) ; 4) 疫情影響之二:宏觀及社會運行。樣本經濟體在疫情大爆發期,多伴隨 GDP 下行、失業率走高,隨疫情緩和 GDP 快速恢復、失業率下降,但 CPI 亦走高。 全球疫情:主流毒株不斷更替,進入全球疫情:主流毒株不斷更替,進入 O 株大流行期株大流行期 主流毒株:Omicron 主導,子亞型不斷涌現。 1) 2020 年 9 月前,主導毒株主要為原始毒株; 2)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2 月,主導毒株有 Alpha
20、變種、 、Beta 變種、Gamma 變種; 3) 2021 年 3 月6 月,主導毒株為 Delta 變種; 4) 2021 年 7 月2021 年 10 月,為 Delta 二次流行期; 5) 2021 年 11 月至今, 主導毒株為 Omicron, 傳播力進一步增強, 引發全球新冠流行加劇,且多種 Omicron 變體仍在不斷涌現。 圖表圖表1: 全球全球新冠疫情發展趨勢新冠疫情發展趨勢 注:截至 2022 年 5 月 23 日 資料來源:WHO,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6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全球全球疫情:核心要素梳理疫情:核心要素梳理
21、我們選取全球在疫情防控中具有代表性的 8 個國家/地區(美國、英國、韓國、日本、新加坡、以色列、越南、香港) ,回顧其在防控政策、防疫手段、防疫效果等方面的綜合表現。 防控政策:防控政策:全球各地區防疫政策出現分化全球各地區防疫政策出現分化 目前全球疫情防控政策總體呈現三種主流方式: 1) 全面共存:經過 21 年放松-收緊的多次調整,疫苗及醫療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如美國、英國、新加坡逐漸進入主動共存,越南、韓國、香港在疫情前半段實行嚴防死守,后期受制于民意、 疫情大爆發后流調及檢測能力有限、 經濟發展考量等, 半被動地進入共存。 2) 限制性共存:以日本為代表,面對 Omicron 后再次收緊
22、防疫政策,背后考量主要為避免醫療資源擠兌。 3) 動態清零:以中國及 5M22 前的朝鮮為代表。朝鮮通過封鎖邊境實現外防輸入,5M22 起發熱病例大幅增加,防疫戰線被擊破。Omicron 的強傳播力使中國同樣面臨較大的防控壓力。 圖表圖表2: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防控政策地區新冠防控政策 國家國家/地區地區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新冠疫情防控政策 美國 3M21 起美國從放松口罩禁令等政策開始探索開放,7M21 疫情抬頭后部分收緊,疫情小高峰過后,11-12M21 逐步放開入境限制,3M22 放松口罩禁令,全面共存。 英國 12M21 為應對 Omicron 采取 B 計劃,強制戴口罩
23、,22 年 3 月 18 日,取消所有入境防疫政策。 以色列 6M21 起在高接種率下放寬防疫政策,隨后經歷 2 波大規模擴散,3M22 起全面大幅放開管控政策,允許未接種疫苗入境者。 新加坡 先緊后松,10M21 在疫苗接種率超過 95%,新增病例 98%為輕癥或無癥狀的背景下,重開邊境;3M22 進一步放寬。 韓國 2M22 放松防疫措施,確診采取居家隔離。隨后疫情大范圍擴散。22 年 3 月 21 日起對完成疫苗接種的入境人員免除隔離,4 月 15 日全面解除防疫限制,僅保留室外佩戴口罩。 日本 2021 年 11 月初解除入境限制,11 月底面對奧密克戎再次限制入境,1M22 期日本采
24、進入“準緊急狀態”,總體較為嚴格。 香港 受制于流調能力、檢測能力、疫苗接種率等因素,1M22 Omicron 快速蔓延,動態清零政策被動解除。4 月 21 日起現香港宣布將逐步放寬社交距離管控,進入共存階段。 越南 2021 年 3 月前基本執行動態清零,3 月放寬管控,4M 起疫情迅速蔓延,重啟嚴格管控,但為時已晚,被迫進入共存狀態。3M22 起入境人員無需隔離,將新冠視為地方流行病管理,同時加強重災區疫苗接種。 資料來源:各經濟體政府官網,各經濟體 CDC,華泰研究 抗疫工具:抗疫工具:O 株流行下檢測強度降低,重視疫苗加強針接種株流行下檢測強度降低,重視疫苗加強針接種 檢測強度:隨防控
25、政策寬松逐漸降低。檢測強度:隨防控政策寬松逐漸降低。 1) O 株高傳播性迫使多國降低檢測強度:O 株疫情所致感染人數遠超之前多輪疫情,龐大的感染基數挑戰檢測能力, 且伴隨管控寬松、 高強度檢測必要性降低。 在此前疫情中檢測強度較高的韓國、以色列、英國、越南在 11M21 后的 O 株疫情中降低檢測強度,日本仍保持較高檢測強度,美國整體平穩下降; 2) 低檢測強度或使報告病例數偏低,影響躺平國感染率、病死率等數據真實性。 圖表圖表3: 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新冠檢測強度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新冠檢測強度 圖表圖表4: 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新增確診人數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新增確診人數 注:單位為次/確診病例
26、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7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疫苗:基礎免疫基本達峰,加強針接種率差異明顯。疫苗:基礎免疫基本達峰,加強針接種率差異明顯。 1) 疫苗類型:美國、新加坡、以色列、韓國、日本等以 mRNA 疫苗為主,香港 mRNA 及科興滅活并行,英國為 AZ 腺病毒及 mRNA; 2) 基礎免疫接種率:新加坡持續推進接種,接種率最高超 90%,韓國、日本、香港、越南在 70-90%之間,美國及以色列基礎接種率達 65%后基本停滯; 3) 加強針
27、接種率:加強針接種自 8M21 開始在全球各地區逐步推進,截至目前新加坡接種率最高(72%) ,韓國次之(64%) ,英國、以色列、日本、香港集中在 40-60%,美國約 30%; 4) 接種率牽制防控節奏:主動共存國家如美國、英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在放開管控政策時,疫苗接種率超 60%,被動放松管制的香港、越南、日本等地區受疫情嚴重沖擊時均存在基礎免疫或加強免疫不足情況; 5) 高齡人群接種率尤為關鍵:高齡人群重癥風險較高,其接種率直接影響開放后的死亡率。 圖表圖表5: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疫苗接種率(基礎免疫)地區新冠疫苗接種率(基礎免疫) 圖表圖表6: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
28、國家/地區新冠疫苗接種率(加強免疫)地區新冠疫苗接種率(加強免疫)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 疫情疫情影響之一:感染率、死亡率及超額死亡影響之一:感染率、死亡率及超額死亡 感染率:累計感染率感染率:累計感染率 25%-45%,O 株感染率株感染率 10%-32%。 1) 累計報告感染率在 25%-45%:經歷多輪疫情的以色列、英國、美國在 Omicron 來襲之前,累計感染率維持在 1520%, Omicron 后迅速攀升至 25%-45% ; 之前未受大范圍波及的韓國、 香港、日本等在 Omicron 傳播
29、后感染人數大幅上升,感染率集中在 10%-20%,日本因嚴格防控感染率最低,韓國感染率高至 33%。 2) 我們估算Omicron報告感染率為10%-32% (假設自2021年12月起的感染患者均為O株所致) ,受檢測強度影響實際更貼近上限:各地區 Omicron 的感染率在 10-32%大范圍波動(假設 11M21后感染者均為 Omicron,日本嚴格防控不納入) ,考慮到美國、越南、新加坡、英國等國檢測強度大幅降低,我們認為實際感染率更貼近 20%-32%,并存在更高的可能。 圖表圖表7: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病毒累計感染率(每百萬人)地區新冠病毒累計感染率(每百萬人) 圖表
30、圖表8: Omicron 估測感染率估測感染率 注:單位為次/確診病例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 注:假設 2021 年 12 月 1 日后的病例均為 Omicron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預測 32%29%19%18%16%10%10%5%0%5%10%15%20%25%30%35%韓國以色列英國新加坡香港美國越南日本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8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病死率(病死率(CFR) :與疫苗接種率呈負相關,高齡未免疫者為死亡重災區。) :與疫苗接種率呈負相關,高齡未免疫者為死亡重災區。
31、假設自 2021 年 12 月起的死亡患者均為 O 株所致,我們測算 O 株病死率各地區在 0.1%0.8%之間波動,差異明顯:香港較高(0.76%) ,新加坡較低低(0.07%) ,其余國家/地區在范圍內波動。 CFR 受疫苗接種、年齡、受疫苗接種、年齡、ICU 配備水平、檢出率等因素影響。配備水平、檢出率等因素影響。 1) 疫苗接種:病死率與加強針接種率呈負相關趨勢:樣本經濟體中伴隨加強針接種率提升,CFR呈下降趨勢,與 O 株 CFR 也呈現負相關; 2) 年齡段:O 株較新冠其他毒株傳染性增強、病死率降低,但高齡人口病死風險數倍增高(香港20-29 歲 vs 60-69 歲:兩針接種率
32、 88% vs 86%,病死率 0.01% vs 0.42%); 3) ICU 水平:ICU 配置水平較低的英國及香港病死率偏高,韓國及新加坡 ICU 豐富度高、對應低病死率,美國數據顯著離群。我們預計病死率與 ICU 配置水平相關性弱于疫苗接種率,但因樣本較少,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4) 檢出率: O 株無癥狀感染者超過 50%, 我們預計躺平國家/地區的記錄感染者遠小于實際感染者,引起 CFR 表觀偏高。 圖表圖表9: 香港疫情分年齡段病死率與疫苗接種率香港疫情分年齡段病死率與疫苗接種率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官網,華泰研究(數據截至 2022 年 4 月 20 日) 圖表圖表10: 全球主要國
33、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新冠病毒累計感染率(每百萬人)地區新冠病毒累計感染率(每百萬人) 圖表圖表11: Omicron 估測感染率估測感染率 注:氣泡大小代表 O 株病死率,假設 2021 年 12 月 1 日后的病例均為 Omicron,數據截至 4M22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 注:氣泡大小代表超額死亡率,數據截至 4M22,假設 2021 年 12 月 1 日后的病例均為 Omicron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預測 0.01%0.01%0.01%0.01%0.01%0.03%0.12%0.42%1.79%10.45%0.76%
34、0%38%82%88%91%98%94%86%76%50%82%0%0%20%35%47%61%60%51%39%16%42%0%20%40%60%80%100%120%0%2%4%6%8%10%12%33-1112-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合計香港疫情病死率CFR(左軸)兩針接種率(右軸)韓國新加坡日本英國香港美國以色列越南-0.2%0.0%0.2%0.4%0.6%0.8%1.0%1.2%1.4%1.6%20%30%40%50%60%70%80%CFR加強針接種率韓國新加坡英國香港美國-0.2%0.0%0.2%0.4%0.6%0.8%1.0%1.
35、2%1.4%1.6%-238131823283338CFRICU床位數/十萬人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9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超額死亡:醫療資源擠兌超額死亡:醫療資源擠兌預計預計為主因。為主因。 1) 醫療資源擠兌或為超額死亡率主因:非新冠死亡大致歸為因新冠產生的醫療系統崩潰而死亡、自然原因死亡(如其他流行病致亡) 、非自然原因死亡(如交通事故、自殺等,疫情間甚至有所降低) 、突發災害死亡四類。 2) 各地區累計超額死亡率在 0-20%間波動:變動趨勢整體與疫情防控嚴格程度及擴散程度共振。 3) 美國、 英國、 以色列累計超額死亡處于高位: 英國超額死亡率
36、在經歷 5M20 首輪疫情后逐輪下降;以色列、英國超額死亡率有逐輪抬升趨勢, 美國累計超額死亡率約 16% ; 4) 嚴格防控地區超額死亡率較低,O 株來襲、管控放松后抬頭: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 6M21 前一直執行嚴格防控,超額死亡率維持負數或 0 附近,10M21 起在 O 株肆虐、管控寬松等因素影響下逐漸抬升,但整體仍維持在-0.1%-4%區間。日本超額死亡率最低,即便在 O 株疫情下仍為-0.06%。 圖表圖表12: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地區累計超額死亡率累計超額死亡率 圖表圖表13: 超額死亡率與超額死亡率與 ICU 配備水平的相關趨勢配備水平的相關趨勢 資料來源:Our
37、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各國衛生部官網,華泰研究(數據截至 4M22) 醫療資源擠兌:醫療資源擠兌:共存后加劇醫療資源緊張共存后加劇醫療資源緊張。 1) 全球主要經濟體與新冠共存后, 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醫療資源擠兌, 主要表現為病床及 ICU 床位被新冠病人大比例占用,醫護人員因感染及病患人數激增造成人員短缺等。 2) 新冠病人對病床占用率在 20%30%: 美國擁有世界領先的 ICU 的資源, 疫情期間 ICU 整體占用率最高達 78% (常態下一般不足 70%) 、 新冠占用率最高至 30%, 嚴重擠兌常規病人資源。 日本、韓國在
38、大流行期的 ICU 占用率亦超 20%; 3) 疫情地區性差異加劇資源擠兌: 2020-2021 年美國的多輪疫情中, 新冠患者占據 ICU 床位數比例中位數為 18%,并伴隨疫情擴散程度的地區性差異呈現分配不均現象,如美國各州中,新冠占據ICU 比例最高的州可超過 40%,而最低的州僅為 5%。 圖表圖表14: 美國美國 ICU 病床占用情況(病床占用情況(2020-5M22) 圖表圖表15: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地區:ICU 床位數床位數(2022) 資料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Wind,各國衛生部官網,華泰研究 韓國新加坡英國香港美國-1%3%7%11%1
39、5%19%01020304050超額死亡率ICU床位數/十萬人3471067366050100150200250300350400美國韓國日本英國床/百萬人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10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圖表圖表16: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疫苗接種率、地區:疫苗接種率、ICU 占用率及超額死亡率峰值占用率及超額死亡率峰值 國家國家/地區地區 兩針接種率兩針接種率(5M22) 加強接種率加強接種率(5M22) 60+兩針接種率兩針接種率(4M22) 60+加強接種率加強接種率(4M22) 累計超額死亡率峰值累計超額死亡率峰值 新冠對新冠對 IC
40、U 占用率峰值占用率峰值 美國 67% 31% 90% 69% 17.5% 25% 英國 73% 58% 96% 90% 20.6% 91% 以色列 66% 57% - - 9.1% - 新加坡 91% 74% 96% - 4.0% - 韓國 87% 72% - 90% 1.8% 24% 日本 81% 57% 90% - -0.06% 23% 香港 83% 47% 76% 41% 3.9% 越南 80% 56% - - - - 資料來源:各國/地區政府官網,各國/地區衛生部官網,Our world in data,華泰研究預測 疫情疫情影響之二:宏觀經濟及股指表現影響之二:宏觀經濟及股指表現
41、GDP:共存初期多損傷:共存初期多損傷 GDP,長期影響尚需觀察。,長期影響尚需觀察。 1) 全球主要經濟體real GDP在1H20降至谷底, 隨后持續反彈, 至 1Q22基本恢復至4Q19水平。從樣本經濟體數據來看,2Q20-2Q21 期間,政策寬松國(美國、新加坡)GDP恢復情況略優于嚴格封控國(韓國、日本等) ; 2) 開放較早的美國、新加坡、英國恢復速度較快,整體保持上行:新加坡在 2Q20-1Q21期間恢復速度較快, 2Q 環比下滑, 10M 逐漸放開, 再度快速恢復; 美國 2Q20-1Q21 快速恢復,后續恢復速度放緩,11M21 開放后未見 GDP 加速恢復;越南 3Q21
42、因疫情GDP 受損, 4Q21 起受益于外資投資加大、 疫情得到控制后復工復產等快速恢復, 1Q22錄得 5%同比增長;英國在疫情中 GDP 受損嚴重,逐季穩步恢復,3M22 宣布共存,需持續觀察對后續經濟影響; 3) 近期疫情受損地區香港、 韓國季度 GDP 波動較大。 韓國早期因嚴格防控快速修復 GDP損傷, 但后續在多輪疫情影響下, GDP 呈現一定波動, 1Q22 再度環比下滑; 香港 1Q22 GDP 同比下滑-4%,疫情對 GDP 形成沖擊。 圖表圖表17: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地區 real GDP 相對相對恢復情況(基準:恢復情況(基準:4Q19) 圖表圖表18: 全
43、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地區 real GDP-同比增速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50%60%70%80%90%100%110%120%130%4Q19 1Q20 2Q20 3Q20 4Q20 1Q21 2Q21 3Q21 4Q21 1Q22美國韓國香港英國新加坡日本越南-30%-20%-10%0%10%20%30%1Q202Q203Q204Q201Q212Q213Q214Q211Q22美國韓國香港英國新加坡日本越南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11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CPI:多個共存多個共存經濟體經濟體 CPI
44、 持續走高持續走高。美國、英國、新加坡、韓國 CPI 同比變動持續上行,維持高位,通脹風險較高。香港、越南、日本控制較好。 圖表圖表19: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地區 CPI 同比變動同比變動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全球股指:共存政策影響投資者預期。全球股指:共存政策影響投資者預期。 1) 主要股指已恢復至疫情前: 除香港外, 多國股指已恢復至 1M20, 越南、 美國、 以色列、韓國總體漲幅明顯; 2) 2021 年股指表現出現分化,共存政策或為提振因素之一:開放較早的美國、越南、以色列在 2M-11M21 間呈現漲勢,提示共存政策或對股市有一定提振作用;新加坡、英國、日本窄
45、幅震蕩,韓國、香港下跌趨勢為主,香港跌幅最大; 3) O 株疫情及地緣因素沖擊 1Q22 全球股市: 11M21 全球主要指數開啟震蕩下跌, 韓國、香港 O 株疫情最為嚴重、對應股指大幅下跌;新加坡(防控較好) 、以色列窄幅上漲。 圖表圖表20: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地區估值相對漲跌幅估值相對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失業率:疫情爆發加劇失業,放松管控后就業逐步恢復。失業率:疫情爆發加劇失業,放松管控后就業逐步恢復。 1) 失業率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疫情爆發后,各地區因爆發及管控節奏不同,失業率在1H20 至 1H21 間逐漸達峰,美國、香港失業率提升最為明顯。伴隨疫情
46、逐步受控各地區失業率均顯著下降; 2) 美國放松管控后失業率加速下降:6M21 起美國失業率加速下降,我們預計主因共存后經濟復蘇。新加坡在逐步放松管控中失業率亦下降,中期影響需跟蹤 1H22 數據。 3) 疫情集中爆發期提升失業率:香港、韓國因 O 株疫情嚴重,失業率在大流行期間/結束有所抬升。 (3)(1)1357911Apr-2019May-2019Jun-2019Jul-2019Aug-2019Sep-2019Oct-2019Nov-2019Dec-2019Jan-2020Feb-2020Mar-2020Apr-2020May-2020Jun-2020Jul-2020Aug-2020Se
47、p-2020Oct-2020Nov-2020Dec-2020Jan-2021Feb-2021Mar-2021Apr-2021May-2021Jun-2021Jul-2021Aug-2021Sep-2021Oct-2021Nov-2021Dec-2021Jan-2022Feb-2022Mar-2022%美國韓國香港英國新加坡日本越南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 12 醫藥健康醫藥健康 圖表圖表21: 全球主要國家全球主要國家/地區月度失業率地區月度失業率 圖表圖表22: 新加坡季度失業率新加坡季度失業率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48、 共存前推行疫苗接種和研發高效力特效藥的必要性探討共存前推行疫苗接種和研發高效力特效藥的必要性探討 共存前提升疫苗接種率及優秀特效藥可及性共存前提升疫苗接種率及優秀特效藥可及性勢在必行勢在必行。疫苗真實世界保護力研究和 WHO新冠治療指南分別顯示,接種新冠疫苗和使用高效力特效藥(輝瑞 Paxlovid)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死亡率。我們認為人為干預、群體免疫水平、藥物可及性是控制疫情的唯一手段,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和高效力特效藥可能會成為疫情防范的關鍵舉措。 新冠疫苗接種有助于降低死亡率新冠疫苗接種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序貫考量:預防感染仍是首要指標,仍須更好的疫苗。序貫考量:預防感染仍是首要指標,仍
49、須更好的疫苗。香港 RCT 數據顯示三針 mRNA 與三針科興在重癥/死亡保護方面無重大差異,智利真實世界研究數據顯示序貫接種對引發重癥/死亡保護優于三針科興(不包括 Omicron) 。我們認為疫苗的預防感染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而該指標與中和抗體密切相關, 序貫加強形成的高水平中和抗體可更好預防感染。 圖表圖表23: 香港香港 COVID-19 疫苗保力疫苗保力 圖表圖表24: 智利智利COVID-19疫苗保護力真實世界研究 (不包括疫苗保護力真實世界研究 (不包括Omicron)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華泰研究 注:CoronaVac 組為接種 3 針科興疫苗(CoronaVac);B
50、NT162b2 組為前 2 針接種科興疫苗,第 3 針接種 BioNTech;AZD1222 組為前 2 針接種科興疫苗,第3 針接種阿斯利康疫苗 資料來源:柳葉刀,華泰研究 0246810121416Apr-19Jun-19Aug-19Oct-19Dec-19Feb-20Apr-20Jun-20Aug-20Oct-20Dec-20Feb-21Apr-21Jun-21Aug-21Oct-21Dec-21Feb-22%美國韓國香港英國日本2.32.52.83.53.32.92.72.62.40.00.51.01.52.02.53.03.54.04Q191Q202Q203Q204Q201Q21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