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社會組織從業者社會與經濟保障調研報告2019發起:益寶聯合發起:當代社會服務研究院北京城市學院社工實務研究中心資助方:北京保研公益基金會目錄 調研聯合主辦機構 調研專家組成員 調研致謝 調研問題與思考 調研概況:抽樣和實施 調研主體報告 關于益寶 調研報告 社會組織從業者基本情況(個人與家庭)社會組織從業者保障狀況:客觀與主觀 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狀況 社會組織從業者身心健康狀況 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狀況 調研總結和建議2019調研聯合主辦機構當代社會服務研究院北京城市學院社工實務研究中心益寶備注:益寶等本次調研聯合主辦方對本報告及包括調查發現擁有知識產權,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中國首個專注
2、為公益組織及公益從業者、特定弱勢人群提供綜合保障服務平臺,成立五年累積服務人次超過50萬。民政部直管非營利性服務企業,定位于為民政部提供政策依據的研究和培訓型機構。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主管,打造“產-學-研”相結合的社會工作職業教育模式,結合科研,培養社工實務人才。2019調研專家組成員美國圣路易斯大學副教授 黃進博士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講師益寶創始人 銀杏伙伴 周玲博士致謝誠摯感謝請接受我們誠摯的謝意沒有您的支持本次調研不可能得以呈現在大家面前參與問卷調查的所有公益組織和公益伙伴295295家公益組織10761076位公益伙伴為本次調研推介調研對象的所有公益伙伴全國3131個省市積極
3、支持本次調研的所有公益伙伴調查|問題和思考調查問題:我國社會組織從業者:有哪些群體性的發展和變化趨勢?性別、年齡、婚姻狀況 保障狀況呈現什么變化趨勢?包括收入、負債、社保覆蓋率?工作滿意度怎么樣?心理健康狀況如何?金融素養狀況處于什么水平?為什么:社會組織從業者的收入不高但工作滿意度卻總體較高?大家從事公益的原因和動力是什么?心理壓力為什么那么大?壓力來自于哪些方面?調查概況|調查背景與調查目標 調查目標:(1)全面與豐富對社會組織從業者的社會和經濟保障狀況的評估指標,本次調研增加了工作狀況、幸福和身心健康狀況、金融素養狀況;(2)通過三次調研結果的對比,旨在探索發現我國社會組織從業者在一些重
4、要的保障指標方面的變化狀況及趨勢;(3)從報告基本情況,拓展到更多專業研究,調研團隊將基于研究數據撰寫多篇學術論文,推動學術界對于社會組織從業者各維度的更多關注和研究。類型20152015年20172017年20192019年樣本量2767771054調研對象社會組織;組 織 組 織從業者;社 會 組 織從業者社 會 組 織 從業者調研內容基 本 保 障狀況綜 合 保 障指標體系綜 合 保 障、工 作、身 心健 康、金 融素養調查概況|調查內容 時間安排調查內容:社會組織從業者基本情況(個人與家庭)社會組織從業者保障狀況:客觀與主觀 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狀況 社會組織從業者身心健康狀況 社會組織
5、從業者金融素養狀況時間安排:2019年9月:問卷設計和測試;2019年10月8日正式發布調查問卷,至2019年11月8日正式關閉。2019年11月: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調查概況|調查對象 地區分布第一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基本情況 個人情況 家庭情況第一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個人情況:性別性別分布三年對比 男性從業者占比呈逐年減少趨勢;2017年男性占比相對2015年下降幅度相對較大(從43.47%下降至37.58%);2019年男性占比持續減少,盡管下降幅度相對減?。◤?017年37.58%下降至33.83%)。第一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個人情況:年齡年齡分布20192019與20172017年對
6、比 25-45歲:占比83.9%;1824歲:2017年的19.18%下降到2019年的13.29%;2530歲:26.64%提升到27.80%;46歲及以上:從9.78%提升到14.61%;第一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個人情況: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分布受教育程度的年度對比第一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個人情況:戶口城鎮戶口是農村戶口的2 2倍第一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家庭情況:婚姻婚姻狀況婚姻狀況的年度對比 在婚占比從2017年的53.54%提升到2019年的60.72%;離異占比3.51%,略有下降;其他占比3.04%。第一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家庭情況:子女數量子女數量20192019與2017201
7、7年對比 沒有孩子的比例在下降(從50.19%下降至42.13%);擁有1個孩子的比例略有增加(約1%);擁有2個孩子的比例增加較為明顯(從11.58%增長至17.74%)。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保障現狀:客觀現狀 主觀自評一、保障狀況家庭自評客觀狀況個人收入/家庭收入現金資產(存款)支出負債投資收入穩定性商業保險一、保障狀況家庭自評主觀自評總體經濟狀況自評家庭困難程度出現頻率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保障客觀現狀:個人/家庭收入 社會組織從業者的月收入在4000元及以下占比幾近2/3;意味著2/3公益從業者的工資低于全國平均工資水平(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
8、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配偶有積極貢獻;1/5的公益從業者家庭(20.54%)年收入僅為5萬及以下,相當于家庭月收入僅為4000元。個人/家庭收入狀況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保障客觀現狀:個人/家庭收入年度對比 2019與2015年的個人收入對比:低收入(02000元)2019年占比比2015年更高(15.20%提升到18.93%);收入5001到10000元占比也有一定提高(12.70%提升到19.33%);是否意味著我國公益行業從業者的收入差距在增加?2019與2017年的家庭收入對比:較低收入(0到2000元和2001到5000元)的家庭占比在降低;較高收入(5001到10000元和
9、10000到20000元)的家庭占比在提升;公益參與者家庭收入分布不均衡較大;個人/家庭收入的年度對比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客觀保障現狀:收入穩定性 84.62%表示比較穩定;比2017年(79.15%)略有提升;超過15%的受訪者表示收入“比較不穩定”和“非常不穩定”;收入穩定性年度對比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客觀保障現狀:現金資產(存款)5 5萬及以下占比60%60%,低于20182018年全國人均存款。較低額度家庭占比20192019年比20172017年相對降低,5 5萬以上的家庭占比有較明顯提升。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客觀保障現狀:房產資本有房產占比62.55%62.55%,比2
10、0172017年提高了22%22%。房產凈值在100100萬及以下占比79%79%(包括無房產的37%37%)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客觀保障現狀:金融資本23.05%23.05%有金融資產投資;理財產品、基金、股票是三類主要投資類型;其中投資金額在2525萬和1010萬以上都占比約9%9%;44.14%44.14%參保了商業保險,比20172017年提高了約8%8%;其中31%31%參保意外險,29%29%參保重疾險;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客觀保障現狀:支出 8.73%:支出在2萬及以下;33.49%:25萬;33.11%:610萬;3/4的年度支出在10萬及以下;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
11、客觀保障現狀:負債 61.95%擁有負債,比2017年提高了30%;32.35%負債在1元10萬,比2017年提高了10%;其他負債金額占比均高于2017年;負債類型:房屋按揭57.58%,信用卡欠款36.91%,10.41%和6.28%擁有教育貸款和醫療貸款;借款對象:55.87%是金融機構,35.84%是親戚朋友,6.48%是網絡平臺;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客觀保障現狀:政府保障性福利4.46%4.46%獲得過社保之外政府提供的其他保障福利。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主觀保障現狀:個人/家庭經濟狀況的總體評價 60.34%:一般;14.23%認為“比較好”或“非常好”;25.43%認為“不
12、太好”或“很差”;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主觀保障現狀:經濟狀況就只是勉強過得去 不符合:27.89%;符合:30.93%;三成社會組織從業者的個人/家庭經濟狀況“只是勉強過得去”;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主觀保障現狀:過去一年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 更好:39.75%;一樣:39.56%;更糟:20.68%;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主觀保障現狀:家庭儲蓄無法使用很久 比較符合:44.40%;中間:33.59%;不太符合:22.02%;第二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主觀保障現狀:家庭經濟困難發生情況 約36%“經?!焙汀翱偸恰庇龅?;“有時發生”約在1019%之間;意味著有約1/7社會組織從業者會不時遭遇
13、基本生活困難。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工作機構類型 民非:73.53%;社團:16.51%;公益基金會:8.92%;境外機構駐中國辦公室:1.04%;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工作組織的去年總收入 20萬及以下:39.22%;21-50萬:17.94%;100萬以上:29.55%;500萬以上:11.99%;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工作組織去年總收入的年度對比 100萬及以下:從80%下降到70%;100500萬:占比提升了4.2%;500萬以上:占比提升了約5.5%;社會組織的收入也呈現差距增大的趨勢。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全職員工人數5 5人及以下機
14、構占比約38%38%;1010人及以下機構占比約60%60%;小規模機構(5 5人及以下)占比在明顯不斷減少;中大規模(11 11人及以上)機構占比在不斷增加;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工作組織為全職員工提供的保障 基本社保:超過80%;比2017年的63.58%和2015年的57.7%顯著提升;公積金覆蓋率不到50%;各類補充基礎性的保險保障覆蓋率仍然有較大發展空間,包括意外保險、重疾險、年度體檢;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公益從業年限 從業5年及以下:增長約4%;從業610年:下降5%;從業10年以上:變化不大,略有提升;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工作安全度 比較安
15、全:71.32%;一般:22.68%;不太安全:6%;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工作滿意度 較滿意:61.62%;一般:約30%;不太滿意:6.93%;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公益從業動力 社會議題關注和使命:65.52%;個人人生經歷:46.84%;工作成就感:49.44%;工作氛圍民主和自由:43.96%;工作較輕松、較穩定、沒有太強競爭:17.1%;第三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工作現狀:未來5年個人職務和工資的提升空間職務提升空間工資提升可能性第四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健康和幸福狀況總體主觀幸福感 幸福:71.44%;一般:26.56%;不幸福:3%;第四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
16、身心健康現狀: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自身健康提升空間 較好:71.44%(其中,健康狀況很好占比下降了10%,較好占比提高了約9%);一般:25.22%;不太好:3.23%;第四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身心健康現狀:父母健康狀況父母健康狀況 較好:45.07%;一方不太好:30.07%;都不太好:24.86%;第四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身心健康現狀:意外和疾病發生情況12.55%12.55%過去一年發生過意外。47.03%47.03%過去一年發生過疾病。第四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身心健康現狀:心理壓力情況心理壓力狀況 98.29%:存在心理壓力 51%:心理壓力“非常大”或“較大”第四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身
17、心健康現狀:情緒問題21%21%“做事情缺乏興趣和樂趣”的頻率在“7 7天以上”甚至“幾乎每天”。19.17%19.17%“情緒低落、抑郁或無望”的頻率在“7 7天以上”甚至“幾乎每天”,偶爾出現的頻率近40%40%。第四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身心健康現狀:心理壓力情況心理壓力來源 經濟負擔:64.99%;工作狀況:58.92%;個人未來發展:57.21%;家庭關系:28.08%;社會發展狀況:18.79%第五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被認為是在金融市場不斷發展的經濟環境下人類必備的生存技能。國際上對于金融素養的定義是:“金融素養是一種金融意識
18、、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總和?!苯鹑谀芰Γ海?)具有金融服務可得性(financial access)-也就是說他/她能夠有機會接受有益和合適的各種金融服務與產品;(2)具有符合自身狀況的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包括金融知識、技能和態度,那么這個個體就具有了金融能力(financial capability),能夠采取合適的金融行為與管理推動自身金融福祉(financial well-being)。研究社會組織從業者的金融素養,了解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不僅能夠提高社會組織從業者的自身的金融水平,增加其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而且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
19、進社會組織從業者在提供一般服務的基礎上結合一定的金融知識和能力,促進提升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的金融水平,使其更好地面對生活。第五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金融知識 金融知識良好占比僅約1/7,不太好占比約1/4。清華大學課題組發現只有一半居民的金融知識正確率能夠達到50%。%第五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金融技能25%25%較好知道“如何制定好的個人/家庭金融計劃”。21%21%比較清晰“知道如何使用保險來避免金融風險,保護金融安全”。第五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金融技能 金融技能“良好”和“不太好”都占比約1/5,60%處于中等狀況。第五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金融行為 1
20、6.17%較好“給自己/家庭設立了具體的、多步驟的可實施的金融計劃”;41%總體可以做到“會根據自己/家庭的預算或是花銷計劃花錢”;61.71%總體可以“能按時支付所有的帳單和費用”;,12.10%12.10%的公益從業者具有較好的“金融行為”。第五部分|社會組織從業者金融素養:金融行為 22%:較好;67.4%:中等;10%:較差;,第六部分|總結:從業者人群特征出現一些整體性變化個人情況 1.1.從業者里女性占比近七成,男性占比逐年降低;2.2.青壯年仍然是公益從業者的絕對主力,中高齡占比在提升;3.83%3.83%的從業者教育水平在大學及以上,研究生學歷占比出現下降;家庭情況 1 1.在
21、婚占比近六成;2.2.在婚從業者的96%96%都有孩子;3.3.家庭人口數量增加;第六部分|總結:財務和保障狀況狀況總體不佳,呈現日漸嚴峻趨勢保障狀況1.1.社會組織從業者收入仍較低,低收入和高收入占比均有提升;2.2.社會組織從業者家庭收入總體上升,配偶有著顯著貢獻;3.3.八成從業者收入比較穩定,七分之一不太穩定;4.4.超過六成的現金資產低于全國水平,近一半擔心存款無法用很久;5.5.擁有房產者占比超過62%62%,其中2/32/3房產凈值在5050萬及以下;6.6.有金融資產的公益從業者占比23%23%,四成投資在五萬及以下;7.7.約45%45%從業者主動參保過商業保險,以意外險和重
22、疾險為主;8.8.六成擁有負債,比20172017年提高了三成;9.9.四分之一從業者自評總體經濟狀況不好,五分之一認為狀況在變糟;10.10.約七分之一從業者會不時遭遇基本生活困難;第六部分|總結工作狀況 1.1.社會組織近六成去年收入在5050萬及以下,一成超過500500萬;2.2.約40%40%的組織全職員工數量在五人及以下;3.80%3.80%公益從業者擁有基本社保,比例逐年提升,尚存二成沒有;4.4.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和使命感是六成從業者從事公益主要原因;5.5.四分之三公益年限在五年及以下,較長從業年限者占比下降;6.6.六成從業者的工作滿意度較高,對職業發展前景判斷三等分;第六部
23、分|總結身心健康 1.1.約一半從業者自認比較幸福;2.2.總體身體健康狀況較好,但健康良好狀況有下降趨勢;3.3.九成存在心理壓力,超過一半從業者壓力較大,經濟負擔是首要壓力來源;4.4.約五分之一從業者存在較嚴重的情緒問題,主要依靠自我調節;金融素養 1.1.僅七分之一從業者金融知識水平較好;2.2.金融技能較好從業者占比約四分之一;3.3.金融行為存在表現差異,設立金融計劃較少,但可做到量入為出;第六部分|建議重視 需整體加大對于公益從業者財務安全和保障狀況的重視;評估 對社會組織從業者各方面情況開展持續性評估非?;A且必要;增長 有必要建立公益行業的社會組織從業者工資的年度增長機制;拓
24、展 積極推動社會組織從業者保障狀況改善從?;A往全面多元拓展;支持 盡快啟動為社會組織從業者提供心理支持和金融教育等專項行動;第七部分 關于益寶|發展歷程成立:2014.112014.11籌備一年,公益項目下設于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獨立運作:2015.82015.8專注公益人和公益組織保險保障;全面拓展服務產品拓展服務低收入人群:20172017鄉村兒童公益保險;心智障礙者保險;老人保險第七部分 關于益寶|公益組織和公益從業者全面、安心、適合的保障全職公益人綜合意外險6060元/人/年綜合大病意外險280280元/人/年交通意外險3030元/年救災/救援險1 1天3 3元1 1年135135元
25、志愿者綜合意外險 1 1元/天1212元/月交通意外險 5 5元/月社會公益服務責任險保障范圍:公益人自身意外服務對象意外法律費率保費:1 1天3 3元 1 1年108108元公益人家庭險涵蓋:重大疾病、綜合意外、疾病身故、家庭財產保障:3636人保障年齡:3030天6060歲保費:450/450/890890元/戶:公益人家人:全面、終身百萬醫療終身重疾定壽(開發中)公益場地責任險兒童活動中心 600600元720720元/年社區活動中心780780元12501250元/年第七部分 關于益寶|鄉村兒童 心智障礙 農民工 老人 農村婦女鄉村兒童 重大疾病+住院醫療 2525/5050元 意外險
26、1010元 2020元/年心智障礙者 綜合意外100100元/年 綜合大病意外180180元/年農民/工 交通意外險 5 5元/年 綜合意外(開發中)鄉村婦女 農村婦女防癌險 5050/100100元/年 鄉村老人保險 5050元/100100元/年扶貧保險 貧困戶保險300300/500500元/戶 全家共保,涵蓋重疾與意外 不限人數和年齡第七部分 關于益寶|已成中國公益行業保險保障的首要品牌54余萬已服務累計541826人次包括公益人、鄉村兒童、心智障礙者、農民、12000已服務公益組織團隊12000余家累計完成理賠400余起,獲得公益行業高度認可。第七部分 關于益寶|認證和國內外獲獎2016中國慈展會中國好社企認證2018北京市社會企業認證(三星)2017大都會保險基金會全球普惠金融大賽中國區冠軍2019瑞士再保險基金會社會創新大賽全球第二名2017年艾問未來金融影響力2018北京市社會企業認證(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