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園區是數字經濟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 2 1.1 發展概況 國外發展概況 隨著城市化加速發展, 眾多發達國家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刺激經濟發展和建 立長期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目前美國、德國、荷蘭等國家已紛紛邁入這一試驗 田,在智慧城市這一先行概念的引導之下,“智慧園區”的理念也進入了公眾的 視野。 智慧園區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現形態,其體系結構與發展模式是智慧城市 在一個小區域范圍內的縮影,既反應了智慧城市的主要體系模式與發展特征,又 具備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的獨特性。 圖 3
2、 安全、智慧、綠色的數字化園區正在全球興起 美國大型園區在智慧園區建設過程中會首先關注在基礎設施領域。 中小園區 則偏重于某個應用系統智慧化,例如智慧運維系統、智慧儲運系統等。美國在智 慧園區方面中非常重視大數據的積累和應用,并能夠通過數據來提高管理效率, 促進園區創新發展。 德國政府通過德國數字化戰略的實施,首先對信息化技術運用到園區的 安全生產和管理環節,隨后再擴展至安防、倉儲、物流等其他環節,逐步來促進 園區智能化升級。 荷蘭政府非常重視智慧園區建設方案的可復制性,所以在前期調研和制定 方案過程中時間較為漫長,論證也相對充分。荷蘭各園區借助埃因霍溫高新
3、技 術園區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成果,紛紛合作布局智慧園區項目建設,在安 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 3 全生產、應急救援、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空間管理、運營管理等領域實現了 內外資源的整合,將各類信息有機串聯起來,通過多個系統的有效協作,為園 區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來最大限度的確保園區高效運營。 國內發展概況 在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 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 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兩個文件,2016年11月22日,國家發 展改革
4、委、中央網信辦、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 工作務實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發展的通知,2018年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城 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2018中國(貴港)綠色智慧城市發展高峰會議, 圍繞綠色智慧城市的新模式、新技術、新經濟、新空間等主題,共同解讀綠色智 慧城市發展的政策方向,總結綠色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做法,探索綠色智慧城市 發展的可行路徑, 推廣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的樣板案例, 搭建資源與信息交流平臺, 助力綠色智慧城市發展。 其中智慧園區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基本組 成單元。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加快發展以及互聯網 、一帶一路等多項戰略和政
5、策的深入推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不斷創 新,各類園區迅速發展,高新企業紛紛入駐,同時企業對園區智慧化、園區服務 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國有各類產業園區15000多個,對整 個中國經濟的貢獻達到30%以上。 中國智慧園區標準化白皮書 4 數據來源:工信部 圖 4 2011-2018 國家級開發區數量變化 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從2011年的219家增長到2015年的364家, 年均復合增長率 達13.5%。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在2011-2015年間快速增長,其中2015年新獲批國家 級開發
6、區達到31家,增長率為9.3%。截至2018年底,國家級高新區共168家,國 家級經開區共219家,總數已達到387家之多。其中10家軟件園區被確定為首批智 慧園區試點。2019年的抽樣調查顯示,目前全國2543家省級以上各類型開發區當 中,逾六成提出在建或擬建智慧園區。與產業園相比,智慧社區的推廣勢頭更為 迅猛。按照國家相關部委的要求,2020年全國近20萬社區當中50%需要完成智慧 化。 目前, 中國智慧園區建設已經初步呈現出集群化分布特征, 從國家級高新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園區建設情況來看,已經形成“東部沿海集聚、中部 沿江聯動、西部特色發展”的空間格局。2010年,東、中、西部地區國家級開發 區數量分別為105家、55家、40家,占比分別為52.5%、27.5%、20.0%。2016年, 東、 中、 西部地區國家級開發區數量分別為187家、 109家、 79家, 占比分別為49.9%、 2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