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信學會:5G核心網前沿報告(2019)(26頁).pdf

編號:9115 PDF 26頁 1.15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國通信學會:5G核心網前沿報告(2019)(26頁).pdf

1、 5G5G核心網前沿報告核心網前沿報告 (20201919年)年) 中國中國通信學會通信學會 2019年年12月月 版權聲明版權聲明 本本前沿報告前沿報告版權屬于版權屬于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并受法律保護,并受法律保護。轉轉 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本報告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注 明明“來源:來源:中國中國通信學會通信學會”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學會學會將追將追 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 撰寫組撰寫組( (按單位排名按單位排名) ) 單位 姓名 中國通信學會信息網絡專委會

2、 趙慧玲 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 蔡康 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 王慶揚 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 張琳峰 中國通信學會咨詢工作部 完欣玥 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 聶 衡 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 龍 彪 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 劉 潔 中國電信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 何宇鋒 前前 言言 移動核心網從 4G EPC 演進到 5GC,在網元形態、網絡架構、信令 協議、業務能力等方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在網元形態方面,4G EPC 以物理網元形態為主,通?;趯S糜布?實現,模塊顆粒度較大。5GC 以虛擬化網元形態為主,特別是控制面網 元的虛擬化比較成熟, 支持云原生部

3、署, 可以基于共享云資源池部署 5GC VNF。 在網絡架構方面,4G EPC 采用的是封閉架構,拓撲和連接關系相對 穩定,跨省信令通常采用匯聚轉接方式實現。而 5GC 控制面采用的是基 于 SBA 的開放架構,服務顆粒度較小,可以靈活增加新的服務,網絡拓 撲支持動態變化,跨省信令先通過 NRF 級聯實現查詢、然后可以直接通 信。 在信令協議方面,4G EPC 控制面使用的是 Diameter 協議,而 5GC 控制面使用的是 HTTPv2。 在業務能力方面,5G 支持 eMBB(增強移動寬帶) 、mMTC(海量 大連接) 、URLLC (低時延高可靠)三大應用場景,除了支持 2C 業務 之外

4、,還通過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能力可以更好地支持 2B 業務。相對 而言,4G 雖然有不少物聯網應用,網絡架構主要還是面向 2C 業務設計 的。 本報告主要研究 5G 核心網的新特性、以及所面臨的挑戰,希望拋 磚引玉,共同推進我們移動通信網絡從 4G 到 5G 的技術換代進程。 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 2019 年 12 月 目 錄 一、研究概述 . 1 二、全球發展態勢 . 1 三、我國發展態勢 . 2 四、技術預見 . 4 (一)5G 網絡云化 . 5 (二)服務化架構 . 7 (三)5G 網絡切片 . 8 (四)5G 網絡邊緣計算 . 10 五、工程難題 . 15

5、(一)國際工程難題 . 15 (二)國內工程難題 . 16 1、5G 與 4G 互操作組網模式的選擇 . 16 2、5G 云化部署的解耦模式 . 16 3、網絡切片的端到端關聯. 17 六、政策建議 . 17 (一)技術政策建議 . 17 1、堅定不移走 5G SA 目標架構的道路. 17 2、推動 5G 關鍵核心技術的標準化工作 . 18 (二)產業政策建議 . 19 1、加快推動 5G SA 終端產業鏈的繁榮. 19 2、推動 5G 垂直行業應用的商業模式模式創新、融合應用創新 等 19 3、推動產業生態圈的建立,完善融合政策體系. 20 1 一、一、 研究概述研究概述 信息通信技術向各個

6、領域融合滲透, 經濟社會向數字化轉型升級 的趨勢愈發明顯。5G 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是全球 技術和產業競爭的戰略高地,亦是引領科技創新、重塑傳統產業發展 模式、發展新經濟關鍵動力之一。5G 網絡領先是實現國家 5G 戰略 的基石,只有網絡快速發展,5G 應用才能更好更全面地發展。針對 5G 核心網技術,網絡云化、服務化架構、網絡切片及網絡邊緣計算 技術不僅是發展趨勢,也是必須攻破的挑戰。 二、二、 全球發展態勢全球發展態勢 GSA 報告顯示截至 2019 年 7 月,全球有 71 個國家正在積極考 慮合適的 5G 頻譜。目前包括中、英、美、日、韓在內的 30 多個國 家已完成 5

7、G 頻譜牌照的發放。5G 發展前景廣闊,5G 產業的快速增 長將帶動 IoT 產業萬億級的規模發展,GSMA 預測全球 2025 年 IoT 連接收入 510 億美元,約占比 5%;其它平臺、應用、云、數據分析、 安全、 系統集成、 運維管理都達千億級。 摩根斯坦利預計到 2030 年, 中美日韓四國在 5G 七方面應用的收入(固定無線接入、云游戲、車 聯網、 智能制造、 聯網監控、 聯網無人機、 遠程醫療服務) , 將在 2018 年移動服務收入的基礎上增加 1560 億美元,提高 40%。 全球普遍看好 5G 對垂直行業的支撐和服務。 愛立信針對全球 50 名大型電信企業高管的調研結果顯示

8、, 媒體和娛樂、 汽車、 公共交通、 醫療衛生以及能源和公共事業是行業專家認為的 5G 重點行業;德勤 發布的 2026 年 5G 帶動 8 大重點行業營收占比的結果表明,能源公 共業占比 21%、 制造業占比 19%、 公共安全和醫療衛生分別占比 13%, 2 其次是媒體娛樂、運輸、汽車和金融;GSMA 和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 國 5G 報告指出,到 2025 年中國的 5G 連接數達到 4.28 億,其中智 能手機占比為 3/4,視頻、VR/AR 等是個人消費市場重點領域,企業 市場是 5G 最大的增收契機。中日韓則普遍關注汽車、運輸、物流、 能源、 公共設施監測、 醫療保健、 工業和農業等

9、領域; 工信部 IMT-2020 業務推進組重點聚焦電網、公安、交通和新媒體四個行業。全球對 5G 重點支撐行業和主要創收行業看法較為一致。 三、三、 我國發展態勢我國發展態勢 2019 年 6 月 6 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 5G 商用牌照,標志我國 正式進入 5G 時代。5G 應用場景對通信網絡產業鏈提出新訴求。國 際標準化組織 3GPP 定義了 5G 的三大場景:eMBB 指 3D/超高清視 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mMTC 指大規模物聯網業務,URLLC 指 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根據不 同應用場景對 5G 業務要求進行分類,大流量場景可分為 4 類:

10、(1) 視頻下載, 圖像上傳, 云端 CG/圖像的渲染: 如 CloudVR/AR, V2X 車載娛樂等; (2)流量上下行解耦:如社交網絡,個人 AI 輔助場景; (3)5G 流量內容主要為流媒體:如 CloudVR/AR, FWA,社 交網絡; (4)動態 BoD 大帶寬:如聯網無人機場景,VR 體育直播等。 低時延場景包括: (1)端到端低時延:如 CloudVR/AR 的動作云端閉 環,遠程醫療的力反饋信號時延; (2)確定性時延:如社交網絡,個 人 AI 輔助場景; (3)移動性時延:主要針對 V2X,如路況信息實時 3 反饋。為了滿足 5G 應用場景,運營商網絡業務也發生新的變化。

11、 一是提供網絡全連接,部署智能敏捷的網絡架構,通過網絡動態 切片按需提供大帶寬; 二是發展 MEC 技術,保障低時延,未來時延將成為運營商收費 的新量綱; 三是推動 CDN 下沉,促進流量本地化和分層云化; 四是充分發揮平臺使能,提升 NaaS、IaaS、PaaS/SaaS 云服務能 力,開放 API,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從 5G 產業鏈目前發展現狀來看,NSA(非獨立組網)和 SA(獨 立組網)網絡側均具備商用條件。 (以下表格數據需更新)華為、中 興在 2019 年 3 月同步支持 NSA 和 SA 商用;愛立信和諾基亞 NSA 無線網支持較早, SA 進展與國內廠商基本同步進展稍晚于國內

12、廠商。 表 1:5G 網絡產業鏈進度 NSA SA 華為 無線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 核心網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 中興 無線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 核心網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 愛立信 無線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1 月 核心網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11 月 諾基亞 無線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1 月 核心網 2019 年 6 月 2019 年 11 月 從終端側來看,SA 比 NSA 終端商用時間點晚約 47 個月左右。 2019 年 7 月,華為發布

13、 5G CPE Pro,搭載采用 7nm 制程工藝的巴龍 4 5000 芯片;8 月上市搭載麒麟 980+巴龍 5000 基帶芯片的 5G 手機 Mate20X,同時支持 NSA 和 SA 組網方式。2019 年 7 月后,國內上 市多款基于高通芯片的商用形態手機,僅支持 NSA 組網方式。 表 2:5G 終端側產業鏈進度 華為華為 中興中興 VIVO OPPO 小米小米 三星三星 NSA 預商 用(商用)時 間 2019 Q3 已商 用 2019 Q3 已商 用 2019 Q3 已商 用 / 201 9Q3 已 商用 201 9Q3 已 商用 SA 預商用 (商用)時間 19Q3 已商用 (

14、SA 未 打開) 計劃 2019年12 月2020 年 1 月左 右商用 計劃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 月左右 商用 計 劃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 月左右 商用 計 劃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 月左右 商用 計 劃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 月左右 商用 芯片 海思 高通 芯片進展 NSA&SA 2019Q3 已商用 (SA 未 打開) SDX55:NSA&SA 雙模,計劃 2019Q4 測試,2020Q1 商用(屆時如果 SA 端到端測試未完成,有可能上市 時 SA 不打開) 四、四、 技術預見技術預見 5G 不僅是一次

15、通信技術的演進,更將受益于通信、計算以及垂 5 直行業相互融合帶來的爆炸效應,徹底改變無人駕駛、數字醫療、 VR、智能家居等眾多行業,引領全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目前 多家手機廠商也已推出 5G 手機,人們也逐漸感受到 5G 網絡帶來的 新體驗。但實現 5G 穩定、大范圍應用仍需要攻破許多挑戰大范圍應 用仍面臨許多挑戰, 技術發展也有一些共同趨勢需要在實踐中克服規 模運營所面臨的難題。 (一)(一)5G 網絡云化網絡云化 5G 將為垂直行業帶來基因突變式的進化,網絡的虛擬化、云化 轉型是進化的必經之路。行業分析機構 Ovum 也指出:5G 網絡的眾 多特性是需要虛擬化網絡架構的支撐。 基于

16、NFV (網絡功能虛擬化) /SDN(軟件定義網絡)的云化、網絡切片、MEC(邊緣計算)是 5G 核心網的關鍵技術, 5G 核心網將實現控制與承載分離,引入全面云 化結構。 圖 1:核心網云化體系 6 5G 核心網是以 DC(數據中心)為基礎設施、Cloud Native(云 原生)的網絡。CCSA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TC3 正在制定 NFV 相關標準,其思路是抓住 DC 建設是網絡演進的關鍵路徑,聚焦基于 NFVI(網絡功能虛擬化基礎設施)的云化 DC 建設,構建云網融合 的體系, 包括: 基礎設施層, Cloud OS (云操作系統) 對下收斂硬件, 對上支持各類應用; 應用層, 核心

17、網實現云化, 云化是 5G 基礎技術; 運維管理,逐步引入下一代管理框架,實現運維的自動化。其中, Cloud Native 成為關鍵技術路線,包括無狀態設計(垂直解耦) 、模塊 化解耦(水平解耦) 、自動化的生命周期管理、敏捷的基礎設施(容 器等) 。 云化應用層軟件進一步支持 Cloud Native, 長遠看基礎設施層 需要支持虛擬機與容器混編,提升運維效率。 圖 2:CCSA TC3 NFV 系統引入容器的技術方案示例 基于容器的虛擬化技術,也被稱作操作系統級別的虛擬化技術, 是一種允許在操作系統內核空間上使用多個獨立的用戶空間實例的 方法。相比虛機虛擬化技術,容器技術在 CT 領域

18、NFV 架構下的應 7 用標準化尚未成熟。裸機容器承載模式是最能發揮容器整體性能、大 規模資源調度以及資源挖潛超賣優勢的承載模式, 然而由于容器平臺 及容器網絡、容器安全和 MANO 等標準化及周邊生態仍未成熟,虛 機與容器的多種混合承載方式仍將長期并存。 從運營商角度分析, 運營商也在推進自己下一代的運營管理體系, 電信運營商正在加速地向虛擬化過渡,各大運營商均參考 ONAP 架 構開發下一代運營系統。 圖 3:ONAP/ECOMP 的網絡運營系統架構 在網絡控制與采集保障基礎上, 通過引入面向網絡服務的業務編 排模塊,實現一體化業務發放與網絡自調整,主要面向可自動化的 SDN/NFV 網元

19、設備。目前 AT&T 已應用,Verzion、vodafone、DT、 Orange、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多家主流運營商跟隨。 (二二)服務化架構服務化架構 5G 核心網采用服務化架構(SBA,Service Based Architecture) 進行設計,實現了網絡功能的靈活組合、業務的敏捷提供。5G 核心 網借鑒了軟件架構基于微服務進行組織的理念, 通過模塊化實現網絡 功能間的解耦和整合,解耦后的網絡功能(服務)可以獨立擴容、獨 8 立演進、按需部署;各種服務采用服務注冊、發現機制,實現了各自 網絡功能在 5G 核心網中的即插即用、自動化組網;同一服務可以被 多種 NF 調用,

20、提升服務的重用性,簡化業務流程設計。 UE(R)ANUPF AF AMFSMF PCFUDM DNN6 N1 NRFNEF N3 N2 N4 AUSF Nausf NamfNsmf Npcf NnrfNnef Nudm Naf NSSF Nnssf 圖 4:5G 核心網的服務化架構 5G 核心網服務化架構的關鍵技術包括:服務的提供通過生產者 (Producer)與消費(Consumer)之間的消息交互來達成;實現了服 務的自動化注冊和發現;采用統一服務化接口協議,在應用層采用 HTTP/2.0。 目前 5G 核心網服務化架構的接口協議棧與傳統移動核心網的協 議相比,變得更加復雜。用同樣的硬件來

21、實現的話,其性能相對傳統 協議是下降的, 因此需要通過高性能的云資源來抵消接口性能的損失。 對于服務化架構的自動化組網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實際網絡 部署和運營中需要注意。 (三三)5G 網絡切片網絡切片 在 5G 網絡中,我們會面臨不同的業務需求,而傳統的物理設備 和物理設施無法根據這些業務進行靈活配置, 網絡切片則是關鍵技術, 亦是未來發展趨勢。3GPP 對網絡切片的定義為:一個網絡切片是一 張邏輯網絡,提供一組特定的網絡功能和特性??删幣?、可隔離,在 9 統一的底層物理設施基礎上實現多種網絡服務是網絡切片的關鍵特 征,降低了運營商多個不同業務類型的建網成本。 圖 5:網絡切片示例 網

22、絡切片邏輯隔離可以實現網絡功能定制, 針對不同業務場景要 求,采用不同切片分別滿足對應場景的技術指標要求。網絡切片可以 基于不同的行業用戶進行定制,不同的切片分配不同的 ID 標識,網 絡側簽約用戶所能夠接入的切片,在初始接入時,網絡切片服務網元 協助確定用戶接入哪個切片??傮w來說,網絡切片需支持一些業務功 能和管理功能。業務功能要求包括:網絡切片簽約、選擇、隔離、彈 性(片切得有多大,大片或小片) 、能力開放、計費和限制;管理功 能要求包括:網絡切片按需定制、自動化網絡切片部署、業務開通與 激活、網絡切片生命周期管理、SLA(服務等級協議)監控和保障。 10 圖 6:E2E 網絡切片總體架構

23、 目前 5G 核心網切片的標準已成熟,承載網切片可以支持一定顆 粒度的硬切片和基于優先級的軟切片,無線網切片暫無標準支持,終 端目前只支持同時接入一個切片。初期 5G 網絡切片重點面向對核心 網、承載網有切片需求的場景及客戶,需要逐步推動無線網和終端切 片功能的標準化和產業成熟。對于行業客戶,可以基于資源專供的方 式提供端到端的切片解決方案。 (四)(四)5G 網絡邊緣計算網絡邊緣計算 Gartner 公布 2019 年十大技術趨勢,邊緣計算位列其中。并且 Gartner 預測:2017 年 10%的企業數據產生在云和數據中心之外,到 2022 年這一比例將超過 50%。運營商利用網絡和基礎設

24、施優勢,構 建邊緣云、使能各應用場景。 11 圖 7:網絡邊緣計算應用場景 移動邊緣計算(MEC)是 5G 標志性的新能力,用來打造極致的 用戶體驗。移動邊緣計算指在網絡邊緣、在靠近用戶的位置上,提供 IT 的服務、 環境和云計算的能力。 通過將業務分流到本地進行處理, 進而提升網絡數據處理效率,滿足終端用戶的極致體驗;滿足垂直行 業對網絡超低時延、 超高帶寬以及安全等方面的訴求。 包括以下特點: 支持低時延、高帶寬;網絡能力開放;本地尋呼和計費;本地分流和 就近接入等。 移動邊緣計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已發展為多接入 邊緣計算(MEC,multi-acces

25、s edge computing) ,兼容固移不同的接 入方式。在操作中,MEC 平臺/應用與網絡應區分開,避免業務與網 絡綁定, MEC 部署位置取決于具體應用需求。 對 5G MEC 來說, 5GC (5G 核心網)通過 UPF(用戶面功能)的靈活部署能力支撐 MEC 平臺/應用。多接入邊緣計算能帶來業務體驗的升級。在 5G 視頻業務 中, MEC 通過將網絡核心功能下沉到網絡邊緣, 在靠近移動用戶端, 提供 IT 的服務、環境和云計算能力,滿足 5G 低延時、高帶寬的業 務需求。 在垂直領域, MEC 可向垂直行業提供定制化、 差異化服務, 提升網絡利用效率和價值。 12 圖 8:多接入

26、邊緣計算典型應用 邊緣計算領域有兩大標準組織,一是 ETSI,定義整個邊緣計算 服務環境,另一個就是 3GPP,定義網絡支持邊緣計算的實現和提供 服務質量保障。多接入邊緣計算(MEC)端到端框架和技術實現由 ETSI 和 3GPP 共同制定:3GPP 定義了控制面和承載面分離的網絡架 構,UPF 是邊緣計算的數據錨點;ETSI 定了 MEC 的平臺系統框架, 包含應用部署環境,管理軟件架構、應用場景和 API 接口等。 依據 MEC 的服務群體和需求特點, MEC 部署場景可分為定制場 景和通用場景,定制場景有如企業園區,部署方式需要根據客戶的個 性化需求進行定制;針對通用的場景,通常有下面的

27、部署建議。 13 表 3:UPF 與 MEC 的協同部署 部署業務類型部署業務類型 說明說明 部署建議部署建議 5G eMBB 10ms 級的業務端 到端時延, 需要盡 量減少傳輸時延 MEC 主要部署在地市 核心 DC 邊緣 UPF 與 MEC 部署 在同一 DC 5G URLLC ms 級別的極低時 延要求 MEC 部署在地市核心 或邊緣接入的位置,通 常邊緣 UPF 與 MEC 部 署在同一 DC 5G mMTC 暫認為同 LTE 視具體應用, 邊緣 UPF 和 MEC 部署在服務覆 蓋范圍內 MEC 是發揮運營商網絡資源優勢, 構建云+邊緣的差異化云網融 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電信運營

28、商擁有豐富的“邊緣”資源,包括 如,智能家庭、平安城市等各種攝像頭、智能家居,工業物聯網網管 類設備;家庭網關、企業網關、物聯網關,等等。通過在邊緣機房(接 入局所和邊緣 DC)引入 MEC, 作為云服務延伸+本地就近服務的邊緣 計算平臺,可進一步改善對傳統邊緣資源的要求,完善云邊協同的服 務環境。 14 圖 9:電信運營商引入 MEC 除了運營商, 華為、 中興、 新華三等公司也都開展邊緣計算業務, 但方案各有不同:華為通過自主軟硬件異構平臺和 AI 加速打造極致 性能;新華三構造分布式邊緣云平臺;運營商則側重于基于 5G 強大 的網絡服務能力打造云邊協同的開放生態。 圖 10:邊緣計算部署

29、 邊緣計算在部署時將面臨機房/硬件、管理/編排、資源、運維和 安全等眾多層面問題,需要根據邊緣計算業務需求進行適配和增強。 15 機房和硬件方面:邊緣機房環境差異較大,如使用 NFV 架構下通用 硬件,部分邊緣機房場景需按條件改造風火水電和承重;管理/編排 方面:存在 CT 網元和第三方 IT 應用等多種業務,需要規范第三方 IT 應用編排管理統一流程和接口;資源受限/單位量產:NFV 中虛擬 層占用資源比例較多,邊緣節點為網元和應用提供的資源受限。邊緣 是資源稀缺型,這點和中心機房完全不一樣;運營/維護方面:如在 邊緣采用 NFV 架構,邊緣節點海量部署會導致運維難度加大;安全/ 開放方面:

30、邊緣機房相對開放,安全防護措施需加強。 另外,在網絡保障方面,雖然 5GC 定義了支持邊緣計算的各種 實現,但對具體實現如何和具體場景需求相結合、以及如何規范網絡 與應用業務邏輯相關的實現,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再加上 5G 網絡商 用設備的相關設計尚處于不太成熟的狀態, 某些場景下的網絡實現還 待驗證和規范。 五、五、 工程難題工程難題 今年是 5G 預商用元年,在工程實施中可能會遇到較多問題,本 文重點討論運營商可能遇到的幾個共性的難題, 后續不排除還有更多 的難題暴露出來。 (一)(一)國際工程難題國際工程難題 在工程上,5G 核心網主要面臨的是規劃建設和維護優化兩個方 面的挑戰在國外運營商

31、,國外運營商初期采用 NSA 組網架構,將面 臨如何平滑向 SA 目標演進的挑戰。 16 (二)(二)國內工程難題國內工程難題 1、5G 與與 4G 互操作互操作組網模式的選擇組網模式的選擇 3GPP 提出了多種 5G 與4G 互操作方案, 包括 5G SA 組網和 NSA 組網兩類互操作方案。SA 方案是 5G NR 直接接入 5GC,控制信令完 全不依賴 4G 網絡,通過核心網互操作實現 5G 網絡與 4G 網絡的協 同。采用 SA 方案,5G 網絡可支持網絡切片、MEC 等新特性,4G 核 心網 MME 和 4G 基站需要升級,終端不需要雙連接。 NSA 是將 5G 的控制信令錨定在 4

32、G 基站上,通過 4G 基站接入 EPC 或 5GC,NSA 方案要求 4G/5G 基站同廠家,終端支持雙連接。 采用這種方案,不支持網絡切片、MEC 等新特性,EPC 和 4G 基站 需要較大的升級。 互操作方案的選擇應綜合考慮建網時間、業務體驗、業務能力、 終端產業鏈支持情況、組網復雜度以及網絡演進來選擇。SA 是業務 公認的目標架構方案。目前國外運營商傾向于初期采用 NSA 方案、 然后再向 SA 過渡,而國內運營商更傾向于直接采用 SA 目標架構。 2、5G 云化部署的解耦模式云化部署的解耦模式 5GC 云化部署在工程實施時面臨分層解耦和集成模式的選擇問 題。分層解耦有二層解耦和三層解

33、耦多種模式,二層模式指軟硬件解 耦,即物理資源、NFVI+VNF 獨立部署,三層解耦指在二層解耦的基 礎之上,進一步把 NFVI 和 VNF 解耦,從而形成物理資源、NFVI、 VNV 三層獨立部署。這里主要指的是業務平面的分層,當然管理平 面 MANO 也可以自上而下分為 NFVO、VNFM、VIM。 三層解耦在共享基礎資源、開放網絡能力、實現自動化部署和網 17 絡彈性伸縮方面具備好處,長遠看符合虛擬化演進的目標,但是系統 集成難度較大, 對運營能力要求較高。 而二層解耦容易集成、 部署快, 對運營商來說增加了對設備廠家的依賴性。 對于具備運營開發一體化 能力的運營商,通常會選擇三層解耦的

34、目標架構。 3、網絡切片的端到端關聯、網絡切片的端到端關聯 5G 網絡切片是提供特定網絡能力和特性的邏輯網絡,通過網絡 切片技術,可以實現業務需求和網絡資源的靈活匹配,虛擬出多張滿 足不同業務應用場景差異化需求的 5G 切片網絡,并能充分共享物理 網絡資源。 目前, 5G 核心網切片的標準相對完善, 承載網切片可支持 FlexE 物理時隙級隔離、隊列級隔離、隊列內調度等多種能力,但是底層的 承載網切片無法看到 5G 核心網的切片標識,導致上層 5G 核心網的 切片無法直接映射到承載網切片,導致兩者無法自動關聯。另外,無 線網目前只能為切片用戶提供優先級調度,沒有無線網切片的標準, 而終端能力目

35、前只支持同時接入一個切片。 因此要實現端到端的網絡 切片難度非常大, 運營商需要根據客戶需求提供一定限定條件下的網 絡切片服務,聯合行業客戶共同探索商業模式的創新。 六、六、 政策建議政策建議 為推動 5G 網絡的規模部署與發展,建議政府重點關注以下幾個 方面: (一)(一)技術政策建議技術政策建議 1、堅定不移走堅定不移走 5G SA 目標架構的道路目標架構的道路 5G SA 作為公認的目標架構, 具備業務能力更強、 對現網改造小、 18 以及終端成本低的優勢。 國外運營商和設備商為了延長 4G 技術優勢, 選擇初期建設 NSA,中長期再向 SA 目標演進的二步走策略,雖然短 期看有利于快速

36、推出商用,但長期看,一是用 4G 核心網承載 5G 大 流量將面臨力不從心的窘迫,二是影響業務能力,無法發揮網絡切片 和邊緣計算等 5G 新特性的能力, 三是后續從 NSA 演進到 SA 將面臨 更多不可知的問題。在國內運營商和設備商的積極推動下,目前 SA 無線網和核心網的產品已成熟,而芯片和終端已經具備 SA 能力,不 存在技術障礙。 如果政府層面明確表態,支持加快 SA 組網,同時盡可能縮短 NSA 過渡期, 無疑會讓我國的 5G 網絡部署的先發優勢得到確認和加 強,同時也會拉動相關信息產業的繁榮。 2、推動推動 5G 關鍵核心關鍵核心技術技術的的標準化工作標準化工作 當前 3GPP 已

37、完成了 R15/R16 的 5G 網絡功能的凍結, 5G 基礎功 能已實現。后續建議結合 R17 的 5G 熱點關鍵技術,以解決 5G 網絡 在支持新應用面臨的問題及相關方向的增強研究為導向, 重點推進以 下標準化工作: 5G 行業技術研究:結合 5G 在工業制造、智能電網、新能源 等典型場景,開展 5G 技術和策略研究。 5G 邊緣計算增強(MEC)研究:研究 5G 網絡支持 MEC 的 增強方案, 解決 MEC 落地的面臨的網絡和應用聯動的難題。 5G 網絡切片增強: 研究網絡切片模板及網絡實現的相關配合, 同時重點研究如何實現對網絡切片的容量進行限制。 5G 網絡智能化及架構增強: 研究

38、基于網絡數據分析的網絡節 能相關的 KPI 保障、基于業務體驗及節能的數據分析實現多 19 頻段、多接入的協同、以及網絡分析功能與 AI 能力平臺的融 合與互操作。 非公眾網絡的增強研究(eNPN) :關注定制化 NPN 等與運營 商運營相關問題以及獨立 NPN 與 PLMN 無線網絡等關鍵問 題。 (二)二)產業政策建議產業政策建議 1、加快推動加快推動 5G SA 終端產業鏈的繁榮終端產業鏈的繁榮 5G SA 是目標架構,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 5GC 特色功能無法 在 NSA 網絡中發揮作用。國內的三大運營商都在加快 SA 核心網的 部署準備,政府應積極引導,加快推動終端產業鏈對 SA 的

39、支持。 2、推動推動 5G 垂直行業應用垂直行業應用的商業模式的商業模式模式創新模式創新、融合融合應用應用創新創新 等等 5G 應用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鑒于不同行業需求的差異化, 運營商應積極和垂直行業合作并建立穩健、雙贏的合作模式,政府應 為運營商和垂直行業的合作渠道或載體提供便利,打破行業堡壘,鼓 勵聯合實驗室的建設。 5G 應用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5G 應用涉及技術領域多,單純 網絡技術驅動的發展態勢對整個生態的推進作用有限,需鼓勵 5G 應 用跨界創新,強化跨行業、跨學科的交叉融合,充分協同 5G、云計 算、邊緣計算、AI、區塊鏈、全息技術、人機交互等一系列新技術, 系統地解決聯網

40、和應用自身的薄弱和瓶頸問題(包括業務邏輯、應用 體驗等) 。 20 3、推推動產業生態圈的建立,完善融合政策體系動產業生態圈的建立,完善融合政策體系 業界對 MEC 有不同理解,不代表對錯,只代表不同的利益群體 和視角。 MEC 是技術和市場雙驅動的產物, 應允許 MEC 相關的產品 和服務以多樣化、定制化的形式存在,允許 MEC 的產業生態下面存 在多個產業鏈和小生態; 應鼓勵細分領域的產業聯盟從不同視角和側 重點優化生態環境,如 5GAA、IIC 等產業聯盟聚焦于提升優質連接 及高效計算能力,GSMA、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 等聚焦于構建 領域大環境, 等等; 應鼓勵多個小生態以發展、 多贏為主題打造博弈、 合作的大生態。 5G 改變社會,政府應從一開始就將 5G 納入社會發展規劃的藍 圖中,促使 5G 應用的建設和行業規劃、城鄉規劃的協同、和“互聯 網+” 、 “中國制造 2025”等社會發展目標有機銜接。政府應不斷完善 融合政策體系,扶持 5G 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試點,推進 5G 創新應用 對經濟的增強效應。 中國通信學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 27 號院 8 號樓 郵政編碼:100840 聯系電話:010-68209072、68209071 傳真:010-68209074 網址:https:/www.china-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國通信學會:5G核心網前沿報告(2019)(26頁).pdf)為本站 (開心時刻)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