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 2022 年 08 月 15 日 電子電子 激光雷達放量元年,產業布局正當時激光雷達放量元年,產業布局正當時 激光雷達:主動控制之眼激光雷達:主動控制之眼。激光雷達通過激光器和探測器組成的收發陣列,結合光束掃描,可以對所處環境進行實時感知,獲取周圍物體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以實現識別和避障功能;同時,結合預先采集的高精地圖,機器人在環境中通過激光雷達的定位精度可達厘米量級,以實現自主導航。從功能及結構上可以把激光雷達分為激光器、掃描部分、感光芯片三部分。具有絕對優勢,并且難以被替代。在類似于隧道,車庫等弱光的環境,激光
2、雷達較攝像頭方案具有絕對優勢,不可替代。海外大廠海外大廠行業展望樂觀行業展望樂觀,新品迭代緊密推進。新品迭代緊密推進。1)景氣超預期,大廠展望)景氣超預期,大廠展望樂觀,行業超高速成長。樂觀,行業超高速成長。LAZR上調了全年營收指引至 40M-45M 美元(原指引 40M 美元),并將訂單數量增速指引從 40%上調至 60%。2)技術端,降本需求迫切,新品迭代及量產緊密推進。)技術端,降本需求迫切,新品迭代及量產緊密推進。LAZR 新品 Iris 當前目標成本 500 美元,而長期目標下,仍有 80%的降本空間。Velodyne 客戶 OEM、Tier 1 反饋的理想成本必須小于 500 美
3、元,最好在 300400美元。3)市場應用方面,各廠商市場突破不斷,反應下游對激光雷達積)市場應用方面,各廠商市場突破不斷,反應下游對激光雷達積極的導入態度。極的導入態度。Innoviz 獲大眾 40 億美元訂單,ouster 傳感器 Q2 新增客戶 90 家,戰略合作客戶新增 8 家。百億美金百億美金黃金黃金賽道賽道,汽車、汽車、工業工業智能化,智能化,機器人機器人打開長期空間打開長期空間。據沙利文數據,全球激光雷達市場 2021 年達 20 億美元,yoy+100%;2025 年將達 135 億美元,2019-2025 CAGR 64.6%。汽車領域擴容迅速,5 年后將超過工業&機器人領域
4、。據 Yole,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工業&機器人、智能基建、汽車三領域合計)20222026 年 CAGR 高達 25%,2026 年三應用市場規模合計將高達 57 億美元,汽車(29 億美元)將取代工業&機器人(24 億美元)成為最大應用領域。我們預計未來 3 年激光雷達將伴隨未來自動駕駛等級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圍在“高等級自動駕駛離不開激光雷達”這一觀點認知的逐步統一中實現產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廠商加速國內廠商加速崛起崛起,國產替代正當時。,國產替代正當時。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Velodyne、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激光雷達廠商,選擇從機械式方案起步,逐漸向固態過渡;Luminar、Innoviz、
5、華為、大疆等廠商則是直接進行半固態和固態方案的研發。據 Yole 統計,2021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法雷奧市占率第一,達 28%;國內廠商速騰聚創、大疆、圖達通、華為、禾賽科技合計市場份額約 26%,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較大市場份額。涉及到的產業鏈有哪些?涉及到的產業鏈有哪些?上游包括激光器、探測器 FPGA 芯片、模擬芯片、光學部件。其中,激光器和探測器為外企主導,國產光學器件經過多年不斷發展,性能與外企不相上下且成本更具優勢。國內廠商積極參與中游環節。風險提示風險提示:自動駕駛滲透不及預期,產品降本不及預期,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 增持增持(維持維持)行業行業走勢走勢 作者作者 分析師分析師
6、 鄭震湘鄭震湘 執業證書編號:S0680518120002 郵箱: 分析師分析師 鐘琳鐘琳 執業證書編號:S0680520070004 郵箱: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1、電子:美國芯片法案落地,海光信息登陸科創板2022-08-14 2、電子:本周電子板塊強勢上漲,國產替代刻不容緩2022-08-07 3、電子:華大九天登陸創業板,創維 VR 發布 PANCAKE 1 系列2022-07-31 -48%-32%-16%0%16%2021-082021-122022-042022-08電子滬深300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內容目錄
7、內容目錄 一、激光雷達:主動控制之眼.5 1.1 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深度適配人工智能.5 1.2 ToF 是當前主流,FMCW 應用有望逐漸增多.5 1.3 核心三部件:激光器+掃描部件+感光芯片.8 1.4 機械式難符車規要求,固態、半固態更適乘用車。.10 1.5 多應用場景促生龐大需求,高階自動駕駛不可或缺.12 二、海外跟蹤:景氣超預期,下游積極導入.15 2.1 Velodyne:導入波士頓動力機器人,零部件供給緊張.16 2.2 Innoviz:獲大眾 40 億美元訂單,提前實現全年目標.19 2.3 Ouster:工業機器人業務高增,L3 新品值得期待.21 2.4 Lumina
8、r:營收增速亮眼,上調全年營收指引.24 2.5 Valeo:訂單數量破記錄.26 三、需求端:汽車、工業、機器人,三大需求引擎.28 3.1 遠期展望百億美金市場,隨智能化迅速增長.28 3.2 自動駕駛滲透加速,帶動激光雷達放量.30 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崛起.35 4.1 上游激光器探測器壁壘高,中游系國內優先突破口.35 4.2 中國廠商份額約 1/4,全球地位不容忽視.40 4.3 國內相關標的.43 風險提示.45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激光雷達發展歷程.5 圖表 2:激光雷達工作過程.6 圖表 3:激光雷達參數.6 圖表 4:ToF 雷達結構.7 圖表 5:T
9、oF 激光雷達核心模塊示意圖.7 圖表 6:FMCW 雷達框架.7 圖表 7:FOV 示意圖.8 圖表 8:激光雷達結構拆解.8 圖表 9:EEL(a),VCSEL(b).9 圖表 10:VCSEL 應用趨勢.9 圖表 11:VCSEL 優缺點對比.9 圖表 12:掃描結構分類.9 圖表 13:各種掃描方法及原理.10 圖表 14:光電探測芯片材料.10 圖表 15:各種感光芯片材料.10 圖表 16:機械式激光雷達結構.11 圖表 17:Velodyne 第一代機械式 Lidar(HDL-64E).11 圖表 18:MEMS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11 圖表 19:Velodyne 混合激光雷達
10、產品.11 zXnW8VjZJYnNnNoR6MdN8OnPoOnPpNiNnNxPjMpOqOaQoOuNuOsRoRxNmOyR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20:光學相控陣(OPA)原理示意圖.12 圖表 21:Flash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12 圖表 22:三種結構的激光雷達技術架構特點.12 圖表 23:不同應用場景下需求特性對比.13 圖表 24: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方案.14 圖表 25:奧迪 A8 激光雷達方案.14 圖表 26:華為 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14 圖表 27:車載激光雷達掃描效果示意圖.1
11、5 圖表 28:22Q2 海外大廠法說會要點梳理.15 圖表 29:公司各季度分業務營業收入(百萬美元).16 圖表 30:Billings 數額(百萬美元).16 圖表 31:公司毛利率(%).17 圖表 32:各項費用(千美元).17 圖表 33:波士頓 Spot 移動機器人配備 Velodyne 激光雷達傳感器.17 圖表 34:Velodyne 激光雷達監測芬蘭赫爾辛基 31 個路口的交通流量.17 圖表 35:Velodyne 產品組合及核心技術.18 圖表 36:公司年度出貨量穩健增長.18 圖表 37:公司長期財務目標.18 圖表 38:2022Q2 無新資本開支.18 圖表 3
12、9: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百萬美元).19 圖表 40: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千美元).19 圖表 41:Innoviz 與大眾合作路線圖.20 圖表 42:成為 Tier 1 將增厚 Innoviz 利潤并讓利下游.20 圖表 43:innoviz 產品矩陣及與下游合作情況.21 圖表 44: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及增速(百萬美元,%).22 圖表 45:毛利率穩定在市場領先水平.22 圖表 46:Sensor 出貨量及增速(個,%).22 圖表 47:戰略客戶協議總數(個,左軸)及協議總額(右軸,百萬美元).22 圖表 48:L3 芯片可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全面的覆蓋.23 圖表 49:DF 固態傳感
13、器路線圖(2025 年量產).23 圖表 50:Ouster L3 芯片性能較 L2/L2X 大幅提升.23 圖表 51:Ouster OS 系列主要參數.24 圖表 52: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及增速(百萬美元,%).24 圖表 53:公司上調年度營收指引.24 圖表 54:Luminar 資本支出及其增速(百萬美元,%).25 圖表 55:Luminar 產能規劃.25 圖表 56:公司各季度現金支出(百萬美元).26 圖表 57:公司各季度現金頭寸(百萬美元).26 圖表 58:公司各季度分業務營業收入(百萬歐元).26 圖表 59:各業務營收構成.26 圖表 60:公司各報告期毛利率.26
14、 圖表 61:毛利率同比變化情況.27 圖表 62:2022 指引.27 圖表 63:2017-2025 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美元).28 圖表 64:各應用領域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測.28 圖表 65: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領域出貨量(萬個)及增速(%).29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66:全球激光雷達在高級輔助駕駛領域出貨量(萬個)及增速(%).30 圖表 67:部分搭載激光雷達的車輛.30 圖表 68:全球 2020 年-2024 年自動駕駛汽車出貨量及增速預測(單位:千輛).31 圖表 69:汽車 L0-L5
15、不同層次功能.31 圖表 70:全球及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2 圖表 71: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中我國自動駕駛發展規劃.32 圖表 72:中國自動駕駛市場滲透率預測.33 圖表 73:全球 ADAS 市場規模.33 圖表 74:中國 ADAS 系統功能滲透率.33 圖表 75:2025 年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ADAS 滲透率預測.34 圖表 76:2020-2025 年全球 ADAS 功能滲透率預測.34 圖表 77:部分車廠自動駕駛車輛發展情況.35 圖表 78:產業鏈上游公司梳理.36 圖表 79:國內部分激光雷達廠商.36 圖表 80:部分國際知名激光雷達廠商.38 圖表 81:
16、激光雷達下游相關公司.40 圖表 82:2021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廠商份額占比(%).40 圖表 83:2025 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41 圖表 84: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41 圖表 85:2019-2022 年激光雷達投資事件.41 圖表 86:2022 年 1-6 月國內激光雷達安裝量(萬顆)及傳感方案.42 圖表 87:2022 年及 2023 年年國內激光雷達上車總量.42 圖表 88:國內激光雷達廠商產能布局規劃.43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一、激光雷達:主動控制之眼一、激光雷達:主動
17、控制之眼 1.1 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激光雷達應用廣泛,深度適配人工智能,深度適配人工智能 無人駕駛汽車、無人物流和機器人技術是人工智能深度應用的產物,其發展將帶來席卷全球的技術革命。激光雷達被廣泛用于無人駕駛和機器人領域,被譽為機器人的“眼睛”,是一種通過發射激光來測量物體與傳感器之間精確距離的主動測量裝置??萍既請笤?2018 年 4 月推出了“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系列專欄,列舉了 35 項對于中國而言“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包含光刻機、芯片、重型燃氣輪機等。其中激光雷達位列第十項,美國 Velodyne 在無人駕駛激光雷達領域深耕 10 余年,占據了近 80%的市場份額。圖表 1:激光雷達發展
18、歷程 資料來源:汽車之心,公開資料整理,國盛電子團隊繪制,國盛證券研究所 1.2 ToF 是當前主流,是當前主流,FMCW 應用應用有望逐漸增多有望逐漸增多 激光雷達通過激光器和探測器組成的收發陣列,結合光束掃描,可以對所處環境進行實時感知,獲取周圍物體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以實現識別和避障功能;同時,結合預先采集的高精地圖,機器人在環境中通過激光雷達的定位精度可達厘米量級,以實現自主導航。2022 年 08 月 15 日 P.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2:激光雷達工作過程 資料來源:CSDN激光雷達科普(1):激光雷達的分類及重要參數,國盛證券研究所 基本原
19、理:基本原理:激光雷達成像可以簡單理解為使用激光發射部件向一定視場角 FOV(Field Of View)內發射光線,同時使用接收部件收集反射回的光線,利用已知和獲取的發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相關信息,進行計算并推導出反射點的速度、距離、高度、反射強度等信息。性能參數性能參數 激光雷達的產品參數指列示在產品參數表中的信息,主要包含測遠能力、點頻、角分辨率、視場角范圍、測距精準度、功耗、集成度(體積及重量)等。主要參數對應性能的說明如下表:圖表 3:激光雷達參數 參數參數 描述描述 說明說明 測遠能力 一般指激光雷達對于 10%低反射率目標物(標準朗伯體反射能量的比例)的最遠探測距離。測遠能力越強,
20、距離覆蓋范圍越廣,目標物探測能力越強,留給系統進行感知和決策的時間越長。目標物反射率影響探測距離,相同距離下,反射率越低越難進行探測。點頻 激光雷達每秒完成探測獲得的探測點的數目。點頻越高說明相同時間內的探測點數越多,對探測和識別目標物越有利。角分辨率 激光雷達相鄰兩個探測點之間的角度間隔,分為水平角度分辨率與垂直角度分辨率。相鄰探測點之間角度間隔越小,對目標物的細節分辨能力越強,越有利于進行目標識別。視場角范圍 激光雷達探測覆蓋的角度范圍,分為水平視場角范圍與垂直視場角范圍。視場角越大說明激光雷達對空間的角度覆蓋范圍越廣。測距精度 激光雷達對同一距離下的物體多次測量所得數據之間的一致程度。精
21、度越高表示測量的隨機誤差越小,對物體形狀和位置的描述越準確,對目標物探測越有利。測距準度 測距值和真實值之間的一致程度。準度越高表示測量的系統誤差越小,對物體形狀和位置的描述越準確,對探測目標物越有利。功耗 激光雷達系統工作狀態下所消耗的電功率。在探測性能類似的情況下,功耗越低說明系統的能量利用率越高,同時散熱負擔也更小。集成度 直觀體現為產品的體積和重量。在探測性能類似的情況下,集成度越高搭載于車輛或服務機器人時靈活性更高。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書,國盛證券研究所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7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技術原理技術原理 激光雷達按照測距方
22、法可以分為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ToF)測距法、基于相干探測的 FMCW 測距法、以及三角測距法等,其中 ToF 與 FMCW 能夠實現室外陽光下較遠的測程(100250 m),是車載激光雷達的優選方案。ToF 是目前市場車載中長距激光雷達的主流方案,預計未來隨著 FMCW 激光雷達整機和上游產業鏈的不斷發展,ToF 和 FMCW激光雷達將在市場上并存。ToF 法:法:飛行時間(ToF)探測方法是通過通過直接測量發射激光與回波信號的時間差,基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得到目標物的距離信息,具有響應速度快、探測精度高的優勢。圖表 4:ToF 雷達結構 圖表 5:ToF 激光雷達核心
23、模塊示意圖 資料來源:Ofweek 維科號,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書,國盛電子繪制,國盛證券研究所 FMCW 法:法:相干探測方法通過將發射激光的光頻進行線性調制,通過回波信號與參考光進行相干得到頻率差,從而獲得飛行時間反推目標物體距離。FMCW 激光雷達具有可直接測量速度信息以及抗環境光和其他激光雷達干擾等優勢。圖表 6:FMCW 雷達框架 資料來源:CSDN,國盛證券研究所 激光雷達激光雷達 FOV:不同的技術路線基本都是為了能夠實現對 FOV 區域內的探測,FOV 指激光雷達能夠探測到的視場范圍,可以從垂直和水平兩個維度以角度來衡量范圍大小。下圖比較形象的展示了激光雷達
24、FOV 范圍:水平水平 FOV:常見的機械式激光雷達可以達到 360范圍,通常布置于車頂;常見的車載半固態激光雷達通??梢赃_到 120范圍,形狀呈扇形,可布置于車身或車頂;2022 年 08 月 15 日 P.8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垂直垂直 FOV:常見的車載激光雷達通常在 25,形狀呈扇形。圖表 7:FOV 示意圖 資料來源:LeddarTech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1.3 核心三部件:激光器核心三部件:激光器+掃描部件掃描部件+感光芯片感光芯片 從功能及結構上可以把激光雷達分為激光器、掃描部激光器、掃描部件件、感光芯片、感光芯片三部分,具體細分如下圖:圖表
25、 8:激光雷達結構拆解 資料來源:CSDN,國盛電子團隊繪制,國盛證券研究所 激光器激光器:VCSEL 有望取代有望取代 EEL 由于激光器發射的光線需要投射至整個 FOV 平面區域內,除了面光源可以直接發射整面光線外,點光源則需要做二維掃描覆蓋整個 FOV 區域,線光源需要做一維掃描覆蓋整個FOV 區域。其中點光源根據光源發射的形式又可以分為 EEL(Edge-Emitting Laser 邊發射激光器)和 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 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兩種,二者區別在于 EEL 激光平行于襯底表面發出,VCSEL 激光垂直于襯
26、底表面發出。2022 年 08 月 15 日 P.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9:EEL(a),VCSEL(b)圖表 10:VCSEL 應用趨勢 資料來源:炬豐科技,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Tech Sugar,國盛證券研究所 VCSEL 優勢:優勢:相比于 EEL 結構,VCSEL 具有易實現光纖耦合、電流閥值低、調制頻率高等優點。近幾年VCSEL 激光器逐漸發展成為多層結構,其功率密度相比提升了5-10 倍,考慮到其成本低、易于集成等多項優勢,我們認為 VCSEL 未來或將逐漸取代 EEL。圖表 11:VCSEL 優缺點對比 VCSEL 優點優點 VCSE
27、L 缺點缺點 遠場發散角較小,發射光束窄且圓,容易與光纖耦合 工藝復雜 電流閾值低 比 EEL 發射功率低 調制頻率高 能以單縱模在很寬的溫度和電流范圍內工作 無須解理即可完成工藝制作和檢測,成本相對低 易于大規模光電陣列集成 資料來源:Ofweek 維科網,國盛電子整理,國盛證券研究所 掃描結構掃描結構:MEMS 體積小、成本低體積小、成本低 激光雷達掃描結構通常分為運動式和非運動式掃描兩種,各種掃描方法具體細分如下:圖表 12:掃描結構分類 資料來源:CSDN,國盛電子繪制,國盛證券研究所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28、13:各種掃描方法及原理 類型類型 原理原理 機械式 使用電機機械結構帶動掃描結構進行旋轉,通??梢愿采w 360的水平視場角,高頻運動部件會產生耐久性不佳等問題 MEMS 使用二維運動微振鏡替代傳統機械旋轉結構,能將點光源覆蓋到有限 FOV 區域內;此技術可以將振動折射部件做到芯片化,減小體積同時降低成本 MMT 通過共軛光源和接收裝置的震動實現光線在 FOV 內的掃描,無需折射鏡屬于 Cepton 獨有的一種技術,其振動類似于揚聲器發生腔的震動原理 轉鏡式 簡而言之,使用轉鏡折射光線實現激光在 FOV 區域內的覆蓋,通常與線光源配合使用,形成 FOV 面的覆蓋,也可以與振鏡組合使用,配合點光
29、源形成 FOV 面的覆蓋 棱鏡式 利用兩塊棱鏡旋轉實現激光的不同角度折射,以實現 FOV 區域覆蓋 Flash 采用面光源泛光成像,其發射光線無須折射就可以覆蓋 FOV 區域,目前多使用 VCSEL 光源形成二維矩陣面光源 OPA 相控陣 利用光的相干性原理人為控制相位差,實現向不同方向發射光 資料來源:CSDN,國盛電子團隊整理,國盛證券研究所 接收器接收器:SPAD 是當前主流是當前主流 激光雷達接收器主要可以分為 PIN、APD(雪崩光電二極管)、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SiPM(硅光電倍增管)幾種,其本質都是各類型 PN 結。典型的光電探測芯片材料如下圖所示:圖表 14:光電探測
30、芯片材料 資料來源:CSDN,國盛電子繪制,國盛證券研究所 圖表 15:各種感光芯片材料 類別類別 特性特性 PIN 響應速度很快(可高達 10GHZ),結電容低,通常用于近距離探測激光雷達 APD(雪崩光電二極管)(雪崩光電二極管)對以硅或鍺為材料制成的光電二極管的 PN 結施加反向偏壓形成電流增益效應,對電流進行處理進而生成激光雷達的可用信號,可用于激光雷達探測器。SPA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單光子雪崩二極管)對反射強度要求低,能在強光下工作,分辨率高,成本更低,是目前 Lidar 探測器主流方案 SiPM(硅光電倍增管)硅光電倍增管)SPAD 側重于 Lidar 分辨率,SiPM 側重
31、于幀速和信號提取速度 資料來源:CSDN,國盛電子整理,國盛證券研究所 1.4 機械式機械式難符車規要求難符車規要求,固態、半固態更適乘用車。,固態、半固態更適乘用車。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按結構:按結構:激光雷達根據結構,可以分為機械式激光雷達、混合固態激光雷達(MEMS)和固態激光雷達(OPA&FLASH):機械式激光雷達技術機械式激光雷達技術目前相對成熟。其發射系統和接受系統通過旋轉發射頭,實現激光 由線到面的轉變,并且形成多個豎直方向的多面激光排布,達到動態掃描并動態接受的目的。但由于其成本較高、裝配復雜同時存在光
32、路調試等過程,同時由于不停旋轉,在行車環境下可靠性不足,導致發展初期難以符合車規要求。圖表 16:機械式激光雷達結構 圖表 17:Velodyne 第一代機械式 Lidar(HDL-64E)資料來源:濱松公司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Velodyne Lidar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混合固態激光雷達混合固態激光雷達更加小巧從可以隱藏在外殼中,外觀上看不到機械旋轉,同時使用MEMS 等半導體器件來代替機械掃描的選準裝置,兼具固態和機械的特性。同時由于減低了機械的旋轉幅度,有效降低了行車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幾率,又大大降低了成本。目前混合固態激光雷達技術發展基本成熟,后續或將更多被選用。圖表
33、18:MEMS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圖表 19:Velodyne 混合激光雷達產品 資料來源:MEMS-based Lidar for autonomous driving,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Velodyne,國盛證券研究所 固態激光雷達固態激光雷達包括光學相控陣(OPA)和 FLASH 兩種。相比于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全 固態激光雷達在結構中去除了旋轉部件,實現了較小的體積的同時保證了高速的數據采 集以及高清的分辨率。其中:光學相控陣(光學相控陣(OPA)運用了相干的原理,通過多個光源形成矩陣,不同的光束在相互疊加后有的方向會相互抵消而有的則會增強,從而實現在特定方向上的主光束,并且控制
34、主光束往不同方向進行掃描。由于其徹底去除了機械機構,自身不用旋轉,OPA 具有掃描速度快,精度高,可控性好,體積小巧等特優點。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Flash 固態激光雷達固態激光雷達,與 MEMS 和 OPA 不同,其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出大面積的 激光區域,并通過高靈敏度的接收器進行接受,完成對于周圍環境的繪制。其優點是快速、高效,缺點在于探測距離較短。圖表 20:光學相控陣(OPA)原理示意圖 圖表 21:Flash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資料來源:新浪科技,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固態激光雷達研究進展,國盛證券研究所
35、 機械式更受無人駕駛青睞,固態、半固態更適乘用車。機械式更受無人駕駛青睞,固態、半固態更適乘用車。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的優勢在于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 360的水平視場掃描,半固態式和固態式激光雷達通常最高只能做到 120的水平視場掃描,且在視場范圍內測距能力的均勻性弱于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無人駕駛汽車運行環境十分復雜,需要同等感知周圍 360的環境,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兼具 360水平視場角和測距能力遠的優勢,是目前主流無人駕駛項目大多采用的激光雷達方案。但固態和半固態體積小重量輕更易集成到汽車上,未來或在乘用車領域有較好應用。圖表 22:三種結構的激光雷達技術架構特點 技術架構技術架構 主要特點主
36、要特點 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 通過電機帶動收發陣列進行整體旋轉,實現對空間水平 360視場范圍的掃描。測距能力在水平 360視場范圍內保持一致。半固態式激光雷達 半固態方案的特點是收發單元與掃描部件解耦,收發單元(如激光器、探測器)不再進行機械運動,具體包括微振鏡方案、轉鏡方案等。適用于實現部分視場角(如前向)的探測,體積相較于機械旋轉式雷達更緊湊。固態式激光雷達 固態式方案的特點是不再包含任何機械運動部件,具體包括相控陣(Optical Phased Array,OPA)方案、Flash方案、電子掃描方案等。適用于實現部分視場角(如前向)的探測,因為不含機械掃描器件,其體積相較于其他架構最為緊
37、湊。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書,國盛證券研究所 1.5 多應用場景促生龐大需求,高階自動駕駛多應用場景促生龐大需求,高階自動駕駛不可或缺不可或缺 不同不同應用場景應用場景下需求不同。下需求不同。除無人駕駛外,乘用車的高級輔助駕駛(ADAS)、機器人、車聯網等領域也是激光雷達的重要發展方向。不同場景下其需求特性具有顯著差異,對激光雷達的性能、價格、體積等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23:不同應用場景下需求特性對比 無人駕駛無人駕駛 高級輔助駕駛高級輔助駕駛 機器人機器人 應用場景說明應用場景說明 場景復雜度
38、 高(L4/L5)中(L2/L3,功能開啟場景有限)低/中(封閉園區,應用較多)承載裝置行駛速度 中(城市道路)中(城市道路)低(封閉園區)承載裝置行駛速度 高(高速場景)高(高速場景)中(城市道路)對激光雷達的要求對激光雷達的要求 最遠測距要求 遠 中/遠(取決于 ADAS 功能)中/遠(取決于應用場景)與承載裝置的外觀集成度 低 高 中 價格敏感度 低 高 中/高 對激光雷達供應商的算法需求度 低 高 低 車規化要求 中(當前)/高(預期)高 低 資料來源:禾賽科技招股書,國盛證券研究所 無人駕駛:無人駕駛:L4/L5 級無人駕駛應用的實現,有賴于激光雷達提供的感知信息。該級別應用需要面對
39、復雜多變的行駛環境,對激光雷達性能水平要求最高,在要求 360水平掃描范圍的同時,對于低反射率物體的最遠測距能力需要達到 200 m,且需要更高的線數以及更密的點云分辨率;同時為了減少噪點還需要激光雷達具有抵抗同環境中其他激光雷達干擾的能力。高級輔助駕駛應用:高級輔助駕駛應用:L2/L3 級高級輔助駕駛對激光雷達的需求與 L4/L5 級無人駕駛應用的需求有所不同,覆蓋前向視場的激光雷達通常為優選方案,實現自動跟車或者高速自適應巡航等功能,但在測遠和角度分辨率等性能上的要求和無人駕駛是一致的;此外,整車廠及 Tier 1 公司更看重激光雷達的形態與尺寸是否容易嵌入車身,保險杠、前擋風玻璃后視鏡等
40、易于隱藏的地方是放置激光雷達的優先選擇,這些位置往往空間狹小因而限制了激光雷達的體積;該領域客戶也要求激光雷達通過電磁兼容、可靠性(包括振動及沖擊、防水防塵)等一系列嚴格的車規測試;因為面向消費者的乘用車采購數量大,該領域客戶對激光雷達的價格敏感度相較于無人駕駛領域也更高。機器人:機器人:機器人應用范圍有無人送貨小車、自動清掃車輛、園區內的接駁車、港口或礦區的無人作業車、執行監控或巡線任務的無人機等,這些場景的主要特點是路線相對固定、環境相對簡單、行駛速度相對較低(通常不超過 30 km/h)。因而相比無人駕駛應用,機器人應用對激光雷達測遠及分辨率等探測性能的要求相對較低,但對價格更敏感。車聯
41、網:車聯網:車路協同采用先進的無線通信和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全方位實施車車、車路動態實時信息交互,并在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其主要應用場景包括:盲區預警、多車協同換道、交叉口沖突避免、行人非機動車避撞、緊急車輛優先通行、車速引導、車隊控制、車隊協同通過信號交叉口等。人、車、路的有效協同需要準確識別和追蹤交通參與者,并對其路線進行有效預測,采用基于激光雷達點云數據的目標聚類及追蹤算法能夠滿足這一要求。激光雷達對比其他方案:激光雷達對比其他方案:現有技術中,配備在自動駕駛車上的主流傳感器是視頻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Lidar),以進行事件感知與物體
42、檢測??傮w而言,Lidar 比 Radar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更有優勢,但分不同的適用場景。Lidar 方位分辨率優異,能夠精確地檢測到與周圍障礙物的距離和位置關系,并能實時檢測到具有低無線電波反射率的物體(標志,樹木等);Radar 的無線電波相對 Lidar 更長,其返回的物體圖像不如 Lidar 精確,但它覆蓋距離遠、具有強穿透性,可在雨,雪,塵土等惡劣環境中返回信息,在夜間和陰天比 Lidar 更準確。圖表 24: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方案 資料來源:超擎一文了解激光雷達(Lidar)工作原理,及雷達(Rada
43、r)、點云數據相關技術與應用領域,國盛證券研究所 就自動駕駛而言,目前市場上存在兩個方案:視覺為主的方案:視覺為主的方案:以攝像頭為主,能夠感知豐富的外部環境并且較為完整地識別物 體的整體外形及構造,但是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光的影響。目前采用此方案的車企以特斯拉為主。激光雷達方案:激光雷達方案:以激光雷達為主,使用激光探測周圍環境并構成高分辨率的三維圖 像,隨后與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設備協同完成自動駕駛。優勢在于監測距離較視覺方案更長、精度更高并且不受外部環境光的影響。但是當遇到極端雨、雪、霧霾天氣時會影響到其發射光束,從而影響三維構圖,同時激光雷達后期維修費用較高。圖表 25:奧迪 A8 激光雷
44、達方案 圖表 26:華為 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 資料來源:Xcar,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布會,國盛證券研究所 在面對相對復雜的場景時,激光雷達具有絕對優勢,并且難以被替代。在面對相對復雜的場景時,激光雷達具有絕對優勢,并且難以被替代。在類似于隧道,車庫等弱光的環境,通過攝像頭的算法實現 L3 甚至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 在技術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激光雷達則可以有效解決。同時攝像頭+毫米波的組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合在應對汽車高速場景時,對于非標準靜態的物體也有一定的識別障礙,這也是特斯拉在全
45、球范圍內偶爾會出現一些自動駕駛事故的原因。圖表 27:車載激光雷達掃描效果示意圖 資料來源:百度圖片,國盛證券研究所 二二、海外跟蹤、海外跟蹤:景氣超預期景氣超預期,下游積極導入,下游積極導入 梳理海外大廠梳理海外大廠,以下行業趨勢十分清晰以下行業趨勢十分清晰:1)景氣超預期,大廠展望樂觀,行業超高速成長。LAZR 上調全年營收指引。2)技術端,降本需求迫切,新品迭代及量產緊密推進。LAZR 新品 Iris 當前目標成本 500 美元,而長期目標下,仍有 80%的降本空間。Velodyne 客戶 OEM、Tier 1 反饋的理想成本必須小于 500 美元,最好在 300400 美元。3)市場應
46、用方面,各廠商市場突破不斷,反應下游對激光雷達積極的導入態度。Innoviz 獲大眾40 億美元訂單,ouster 傳感器 Q2 新增客戶 90 家,戰略合作客戶新增 8 家。圖表 28:22Q2 海外大廠法說會要點梳理 景氣展望景氣展望/指引指引 技術技術/生產生產進展進展 市場開拓市場開拓 LAZR 由于今年和未來發展趨勢好于預期,全年主要商業項目增長率指引從40上調到60或至少五個主要商業項目。全年營收指引從 40M 美元增至 40M45M 美元 目前聚焦 Iris 的工業化和關鍵客戶項目的執行,從而在年底前推出 Iris 和系列產品;下個季度將發布sense的beta版本。仍有望在今年
47、年底前準備好批量生產;高度自動化的專用設施將于 2023 年下半年開始大批量生產 Iris 目標成本 500 美元,長期目標仍然是 100 美元。與 OEM 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批量生產計劃。Q2 與吉利附屬公司建立合作,將有助于加速中國甚至其他地區業務開拓 Innoviz InnovizTwo:今年晚些時候展示首批樣品 Innoviz360:大部分部件已經投入生產。Q3 開始整合,預計年底前展示 Innoviz360 的第一批樣品。獲大眾 40 億美元訂單,當前總訂單 66 億美元,計劃在全生命周期內為至少 800 萬輛汽車提供我們的 LiDAR 傳感器。該項目生命周期為 8 到 10 年,預
48、計年出貨將由幾十增長到幾千再增長到 100 萬。未來六個月內將確定兩到三個項目計劃。整體汽車市場份額增加了 12%,達到 15%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Velodyne:需求強勁,供應緊張將延續到 2023年;Q3 需求積壓巨大,供不應求。工業和機器人、智能基礎設施和自動駕駛汽車三個市場客戶吸引力皆有增加 已經和 OEM 和 Tier1 溝通,價格必須降至 500 美元以下,最好是在 300 美元400 美元(預計需兩三年)。定義了下一代產品路線圖,含預計未來 18 到 24 個月內推出的高度差異化的傳感器、軟件和解決方案。
49、加速泰國生產外包,降本增效 與機器人領導者波士頓動力簽了多年協議 Ouster 調整 2022 年全年收入指引為 4000萬美元至 5500 萬美元,全年毛利率指引維持 2530%;并在下半年降低成本 Ouster 硬件毛利率同業最高,驗證了 coms 數字激光雷達架構相關的領先成本結構。四月份發布了第一個數字閃存或 DF A-Sample 傳感器。Q2 交付第一批 L3 芯片樣品,很期待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 L3芯片 Q2 傳感器銷售增加了約 90 新客戶。最大收入增長是在工業(占比 40%)和機器人(占比 28%)垂直領域 Q2 末戰略客戶協議(SCA)數量增加到 80個(之前 72),到
50、2026 年,合同收入機會約為 5.75 億美元。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2.1 Velodyne:導入波士頓導入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動力機器人,零部件供給緊張,零部件供給緊張 汽車領域營收占比的迅速提升。汽車領域營收占比的迅速提升。公司自 2021 年以來,供應鏈承壓,生產及銷售工作受限。在 2022 Q2,公司錄得 11.5 百萬美元的收入,相較于上一季度有所回升,產品收入9.7 百萬美元,License&service 收入 1.9 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領域營收占比的迅速提升,Q1 僅占約 1/3,Q2 已占比 50%。Q2 50%的出貨量是為 L4 和 L5 robotax
51、i 和自供駕駛班車客戶提供的。Billings 指當期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美元價值,Billings 在 2022Q1出現下滑,至 11.5 百萬美元,Q2 回彈,至 12.5 百萬美元。圖表 29:公司各季度分業務營業收入(百萬美元)圖表 30:Billings 數額(百萬美元)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毛利率小幅回暖,保持研發押注未來。毛利率小幅回暖,保持研發押注未來。2022Q2 毛利率為-62%,同比+88pt。各項費用處在低位,其中銷售費用自 2021Q2 以來位于較低水平。公司押注未來,保持研發投入,多個季度研發費用維持在 20000 千
52、美元附近。0246810121416182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License and services revenueTotal Product Revenue567891011121314152021Q42022Q12022Q2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7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31:公司毛利率(%)圖表 32:各項費用(千美元)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Q2 技術及市場技術及市場進展:進展:Velodyne 是激光雷達市場領導者,當前已覆蓋
53、450+客戶,截至Q2 累計出貨 7.3w+只傳感器,覆蓋 25+行業或垂直應用。Q2 公司加速對泰國的生產外包。預計明年能全部完成。當前 Puck 系列以完成遷移,Velarray 產能轉移中。公司下一代產品將在 1824 月后推出。市場拓展方面,公司已和機器人領導者波士頓動力簽了多年合作協議,另外,在芬蘭首都為交通安全發展項目研發了 IIS(智能基建解決方案)。Velodyne 激光雷達傳感器可使波士頓機器人自主安全運行,為定位、映射、對象分類和對象跟蹤提供實時 3D 感知數據 圖表 33:波士頓 Spot 移動機器人配備 Velodyne 激光雷達 圖表 34:Velodyne 激光雷達
54、監測芬蘭赫爾辛基 31 個路口的交通流量 資料來源:Velodyne,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Velodyne,國盛證券研究所 為加速業績增長,為加速業績增長,Velodyne 聚集四大經營策略聚集四大經營策略:1)將現有產品導入早期的自動駕駛市場 2)發展低成本傳感器以推動在價格敏感的市場中的增長。3)軟件加持賦能全 AI 的視覺方案。4)大規模制造引領市場。-160%-140%-120%-100%-80%-60%-40%-20%0%20%4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
55、000450005000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管理費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8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35:Velodyne 產品組合及核心技術 資料來源:Velodyne,國盛證券研究所 公司對公司對出貨增長、出貨增長、產品降本產品降本提升提升盈利能力信心十足。盈利能力信心十足。22Q1 公司 ASP 公司 ASP 環比增長48%,反應強勁需求。2021 年,公司傳感器出貨量超 1.5w 顆,同比增長+35%。2022為激光雷達上車元年,預計繼 2021 年后將再迎高增。
56、由于激光雷達技術仍處發展早期,當前成本較高,公司毛利率為負;然而公司長期財務目標為,傳感器業務毛利率達到中等到高位 40%+,公司整體毛利率達到中等到高位 50%+。圖表 36:公司年度出貨量穩健增長 圖表 37:公司長期財務目標 資料來源:Velodyne,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Velodyne,國盛證券研究所 Q3 營收指引 9M-11M 美元,指引中樞 10M 美元較 Q2 11.5M 美元營收有所下滑,主要系考慮零部件供給緊張,需求側公司持續展望強勁需求。圖表 38:2022Q2 無新資本開支 資料來源:公司法說會材料,國盛證券研究所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19 請
57、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2.2 Innoviz:獲大眾獲大眾 40 億美元訂單,提前實現全年目標億美元訂單,提前實現全年目標 營收同比大幅上升,降本增效效果顯著。營收同比大幅上升,降本增效效果顯著。公司在 2021 年實現了 550 萬美元的營業收入,其中三季度營收最高,達 210 萬。公司自 2022 年以來的收入大幅高增,在 Q1 和 Q2 都實現了 180 萬美元的收入,yoy 分別為 147.25%和 80%。公司在控制費用上進步明顯,管理及銷售費用在經歷去年 Q2 的高峰后逐漸回落,在 2022Q2 分別下降到 4415 及 2410千美元的同時,市場開拓更上
58、一層樓。研發費用保持在較高水平,2022Q2 達 21939 美元,為新產品開發奠定堅實基礎。圖表 39: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百萬美元)圖表 40: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千美元)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公司超額完成今年經營目標。公司超額完成今年經營目標。當前生產前的項目已達 12 個,全年目標 10。2022 目標實現一項汽車商業合作,獲大眾四十億美元的訂單。此外,日本郵政、玖源工業等新合作伙伴。2022 目標訂單實現+30%增長,當前增長+153%,遠超公司預期。Innoviz 被大眾集團提名被大眾集團提名作為直接供應商作為直接供應商為其公司所有
59、品牌為其公司所有品牌提供激光雷達及探測軟件。提供激光雷達及探測軟件。以色列激光雷達初創公司 Innoviz 近期表示將向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所有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提供激光雷達傳感器和感知軟件。Innoviz 將直接與大眾汽車的汽車軟件公司 Cariad SE 合作,從而將其技術整合到即將上市的大眾汽車中。與大眾汽車的合作是Innoviz 與汽車品牌的第三次 design-win。4 月,寶馬公司透露,Innoviz 的激光雷達將用于 2023 年的寶馬 i7 電動車,去年 5 月,Innoviz 被另一家未透露姓名的一級汽車供應商選中,用于其自動駕駛班車項目。Innoviz 已與大眾簽訂已
60、與大眾簽訂 40 億美元合同億美元合同,為大眾汽車提供激光雷達組件和感知軟件,預計 2025 年開始量產交付。據 CNBC 報道,Innoviz 經兩年多測試后被選中,預計將在八年內為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多個品牌 500 萬到 800 萬臺汽車提供 LiDAR 設備。CARIAD 成立于 2020 年,是大眾汽車旗下的一家軟件開發公司。00.511.522.5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管理費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 2
61、022 年 08 月 15 日 P.2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41:Innoviz 與大眾合作路線圖 資料來源:Innoviz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作為 Tier 1 直接向大眾汽車供貨是 innoviz 全新的業務模式,成為 Tier 1 將提升 innoviz 產業地位及盈利能力。圖表 42:成為 Tier 1 將增厚 Innoviz 利潤并讓利下游 資料來源:Innoviz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目前目前 Innoviz 已經推出了多款已經推出了多款 MEMS 固態激光雷達和配套的感知軟件:固態激光雷達和配套的感知軟件:InnovizOne、Inno
62、vizTwo、Innoviz360。兩款未來的拳頭產品進展順利,兩款未來的拳頭產品進展順利,公司計劃于今年稍晚的時候展示 INNOVIZ TWO 首批樣品,B1 樣本量產爬坡也將在 2023 年開始;INNOVIZ 360的樣品將于年底具備,B 樣品首次集成將在 22Q3/Q4,并計劃于 2024 年量產 InnovizOne:汽車級固態激光雷達汽車級固態激光雷達,將于將于 2023 年在寶馬年在寶馬 7 系量產系量產:作為固態LiDAR 傳感器,專為汽車制造商和機器人出租車,穿梭車和送貨公司而設計。堅固耐用、經濟實惠、可靠、功耗低、重量輕、性能良好,可集成到 3-5 級自動駕駛汽車中,以確保
63、乘客和行人的安全。InnovizTwo:汽車級固態激光雷達汽車級固態激光雷達,大眾大眾 40 億美元訂單之選。億美元訂單之選。InnovizTwo 成本較InnovizOne 降低了 70%以上,同時性能顯著提升,視覺范圍可達 300 米。最高性能激光雷達有 600 條線,每秒可達 20 幀。主要針對 L2+級市場,L3-L4 亦適用。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Innoviz360:最遠探測距離 300m,主要針對 L4/5 級自動駕駛。Innoviz360 采用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可以控制光束的 MEMS 微鏡,還增加了一面
64、旋轉鏡。較激光器、探測器和光學器件重量都承載于轉盤的機械旋轉激光雷達,Innoviz360 轉盤僅 1 面旋轉鏡,大大減輕質量,且成本和耐用性皆有顯著提升。除自動駕駛外,Innoviz360 還可用于重型機械、智慧城市、物流和建筑等非車載領域。圖表 43:innoviz 產品矩陣及與下游合作情況 資料來源:Innoviz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2.3 Ouster:工業機器人業務高增工業機器人業務高增,L3 新品新品值得期待值得期待 工業機器人業務高增工業機器人業務高增,毛利率穩定在市場領先水平。,毛利率穩定在市場領先水平。公司 Q2 營收 10.3 百萬美元,yoy+40%,qoq+20%;
65、受益于工業(增長+40%)和機器人垂直領域(+28%)增長驅動,數字激光雷達在倉庫和港口自動化、非公路采礦和農業車輛、建筑機器人以及無人機等應用場景持續滲透。Q2 公司毛利率 27%,同比提升 1pt,環比下降 3pt,系發貨延誤及供應鏈限制,但仍處行業領先水平。公司預計 2022 年全年的毛利率將會保持在 25-30%的行業領先水平。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44: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及增速(百萬美元,%)圖表 45:毛利率穩定在市場領先水平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Sen
66、sor 出貨量增速喜人,出貨量增速喜人,收獲收獲 90 家汽車新客戶家汽車新客戶。公司市場拓展進度驚人,造就 Sensor出貨量的強勁增長勢頭:由 2021 年 Q2 的 1460 個上升到 2022 年 Q2 的 2020 個,yoy38%。公司認可度水漲船高,在 2022Q2 向大約 90 名新客戶出售了傳感器,含自動駕駛卡車、公共汽車、軌道交通領域訂單。此外,公司戰略客戶協議總數及總額逐季增長,在 2022Q2 升至 80 個及 575 百萬美元。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在手協議為公司的未來業績提供了保障。圖表 46:Sensor 出貨量及增速(個,%)圖表 47:戰略客戶協議總數(個,左軸)及
67、協議總額(右軸,百萬美元)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L2X 已創造輝煌已創造輝煌,再推出,再推出 DF 系列傳感器系列傳感器重磅產品重磅產品。公司在 2021 年年底推出了 L2X 芯片,該產品為集高靈敏度的 SPAD 光電探測器和數字信號處理系統于一身,每秒可計數高達 1 萬億個光子,數據速率高達前序產品的兩倍。2022 年 3 月 11 日,Ouster 發布最新 Chronos 芯片。作為 DF 系列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的支柱,Chronos 芯片旨在滿足 ISO 26262 和 AEC-Q100 下的 ASIL-B 汽車功能安全要求。Oust
68、er 計劃在 2022 年底完成Chronos 芯片流片,并在 2023 年將該芯片集成到首批樣品中,最終的 DF 系列將面向2025 年量產車項目。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2468101214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 2022Q2營業收入(百萬美元)yoy0%5%10%15%20%25%30%35%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毛利率(%)毛利率(%)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500100015002000250
69、03000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 2022Q2Sensor出貨量yoy01002003004005006007000102030405060708090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 2022Q2戰略客戶協議總數協議總額(百萬美元)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48:L3 芯片可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全面的覆蓋 資料來源:公司法說會材料,國盛證券研究所 圖表 49:DF 固態傳感器路線圖(2025 年量產)資料來源:ouster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
70、所 圖表 50:Ouster L3 芯片性能較 L2/L2X 大幅提升 資料來源:ouster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Ouster 成立于 2015 年,由激光雷達領域內獨角獸 Quanergy 的前聯合創始人 Angus Pacala 創立,總部設置在美國舊金山。它是一家激光雷達研發生產商,產品包括 OS0、OS1、OS2 三個系列 9 款激光雷達。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51:Ouster OS 系列主要參數 資料來源:ouster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2.4 Luminar:營收增速亮眼,上調營收增速亮眼,上調
71、全年全年營收指引營收指引 公司 2022 Q2 營收 9.9 百萬美元,yoy 57%,qoq+45%,超出公司預期。Q2 公司與Celestica 和 ECARX 兩家公司開展合作,將有助于體量擴容、車輛安全及中國市場開拓。業績增長形勢欣欣向榮,考慮到 Iris 激光雷達和核心軟件或將在年底實現批量生產,加上 Sentinel Beta 版有望在年底推出,公司決定在 2022Q2 上調了全年營收指引至 40M-45M 美元(原指引 40M 美元),并將訂單數量增速指引從 40%上調至 60%。圖表 52:公司各季度營業收入及增速(百萬美元,%)圖表 53:公司上調年度營收指引 資料來源:公司
72、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本支出亮眼,產能擴張彰顯雄心。資本支出亮眼,產能擴張彰顯雄心。2022Q1 和 Q2 的資本支出為 5 百萬美元和 4.2 百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 455.56%和 133.33%。繼先前奧蘭多工廠和蒙特利爾、墨西哥、泰國工廠的兩個擴產項目后,公司在今年決定于墨西哥工廠繼續擴產,建造全新自動化的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0246810121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營業收入yoy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
73、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大容量產線。該項目的第一條產線投產后,將增加公司總年產能至 250k。圖表 54:Luminar 資本支出及其增速(百萬美元,%)資料來源:luminar 官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圖表 55:Luminar 產能規劃 資料來源:公司法說會材料,國盛證券研究所 現金支出環比增長,連續兩季度回購股份?,F金支出環比增長,連續兩季度回購股份。2022Q2 現金支出為 56.5 百萬美元,環比增長約 18.5 百萬美元,主要由于部分新增產能即將投產造成的營運資本的增加??傮w現金支出目前仍與先前預期保持一致。公司手上有大量現金頭寸,近兩季該指標皆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不斷
74、回購股票。其中,公司 2022Q2 回購股票支出高達 37 百萬美元。該行為彰顯出公司管理層對未來的信心。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01234562022Q12022Q2CAPEXyoy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56:公司各季度現金支出(百萬美元)圖表 57:公司各季度現金頭寸(百萬美元)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2.5 Valeo:訂單數量:訂單數量破破記錄記錄 創造訂單數量記錄,后裝市場增長動力足創造訂單數量記錄,
75、后裝市場增長動力足。公司在 2022H1 于市場開發方面取得突破,不僅與寶馬簽訂了 ADAS 方面的大合同,還創造了訂單數量記錄。單季度營收自 2021Q3跌至低谷后開始爬升,在市場開發取得巨大成就后,2022Q1 攀至 4753 百萬歐元后小幅下降至 Q2 的 4666 百萬歐元。細分領域中,OEM 取得 7813 百萬歐元的收入,同比上升1%;后裝市場收入增長動力十足,為 1140 百萬歐元,同比上漲 11%。圖表 58:公司各季度分業務營業收入(百萬歐元)圖表 59:各業務營收構成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法說會材料,國盛證券研究所 毛利率穩定,不利宏觀環境中毛
76、利率穩定,不利宏觀環境中運營效率仍能取得進步運營效率仍能取得進步。宏觀環境上,原材料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等因素對公司的毛利率造成了-1.9%的壓力,但公司的毛利率只出現 0.7pt 的小幅下降,系因為產品團隊不斷進取,在產品組合上做出改進,同時公司運營效率提升,給公司帶來了+1.2%的毛利率改善。待宏觀環境改善后,公司成長空間廣闊。圖表 60:公司各報告期毛利率 010203040506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20%-
77、10%0%10%20%30%40%50%60%70%80%340036003800400042004400460048005000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Q12022Q2營業收入(百萬歐元)yoy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7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國盛證券研究所 圖表 61:毛利率同比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法說會材料,國盛證券研究所 公司預計在全行業面臨價值 200M 歐元的材料、能源等生產成本困境下,將保持同比增長,2022 年將實現 19.2-20.0 十億歐元的營收,EBITDA 將在 11
78、.8%-12.3%的范圍內。圖表 62:2022 指引 資料來源:valeo,國盛證券研究所 0%2%4%6%8%10%12%14%16%18%20%2019H12019H22020H12020H22021H12021H22022H1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8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三三、需求需求端:端:汽車、工業、機器人,三大需求引擎汽車、工業、機器人,三大需求引擎 3.1 遠期展望百億美金市場,遠期展望百億美金市場,隨智能化迅速增長隨智能化迅速增長 激光雷達可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機器人和智慧城市等領域。受無人駕駛車隊規模擴張、
79、高級輔助駕駛中激光雷達滲透率不斷提升以及智能交通建設和機器人等諸多領域的需求推動,激光雷達市場規?;驅崿F快速增長。據沙利文數據,2021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到 2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0%,2025 年預計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35.4 億美元,2019-2025 年 CAGR 達 64.6%。圖表 63:2017-2025 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美元)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國盛證券研究所 汽車領域擴容迅速,汽車領域擴容迅速,5 年后將超過工業年后將超過工業&機器人領域。機器人領域。據 Yole,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工業&機器人、智能基建、汽車三領域合計)2022202
80、6 年 CAGR 高達 25%,2026 年三應用市場規模合計將高達 57 億美元,汽車(29 億美元)將取代工業&機器人(24 億美元)成為最大的應用市場;智能基建市場規模較小,為 3.95 億美元。圖表 64:各應用領域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Yole,國盛證券研究所 從細分市場來看,在無人駕駛領域,根據 Yole,2020-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市場的出貨量或將從 14 萬個增長至 130 萬個,CAGR 達 56.2%,預計至 2032 年出貨量將達到 740 萬個,預計對應銷售額將超過 82 億美元。135.40%20%40%60%80%100%120%04080
81、12016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美元)YoY(%)2022 年 08 月 15 日 P.2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65: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領域出貨量(萬個)及增速(%)資料來源:Yole,智研咨詢,國盛證券研究所 激光雷達成本下探至數百美元區間也將助力高級輔助駕駛量產項目不斷落地。據 Yole 預測,2025 年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市場全球激光雷達出貨量將增長到 340 萬個,預計到 2030年,出貨量或將接近 1930 萬個,對應銷售額將接近 73.92 億美元。0%100
82、%200%300%400%02004006008002016201820202022E2024E2026E2028E2030E2032E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領域出貨量(萬個)YoY(%)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66:全球激光雷達在高級輔助駕駛領域出貨量(萬個)及增速(%)資料來源:Yole,智研咨詢,國盛證券研究所 3.2 自動駕駛滲透自動駕駛滲透加速,帶動加速,帶動激光雷達放量激光雷達放量 目前自動駕駛領域,L2 及以下的等級不需要依托激光雷達便可實現(例如特斯拉 Modle 3),所以我們認為激光雷達在 L2 及
83、以下級別中不是必要的傳感器,激光雷達方案在 L3中開始使用,并在 L4 及以上等級開始普及。由于目前 L3 及以上等級的自動駕駛在全球范圍內滲透率依舊較低,目前也僅有少數汽車廠商推出了自身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所以目前激光雷達產業仍然還未到產業爆發期。我們預計未來我們預計未來 3 年激光雷達將伴隨未來自年激光雷達將伴隨未來自動駕駛等級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圍在動駕駛等級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圍在“高等級自動駕駛離不開激光雷達”這一觀點認知的“高等級自動駕駛離不開激光雷達”這一觀點認知的逐步統一中實現產業的飛速發展。逐步統一中實現產業的飛速發展。圖表 67:部分搭載激光雷達的車輛 企業企業 車型車型 上市時間
84、上市時間或規劃或規劃 激光雷達供應商激光雷達供應商 激光雷激光雷達數量達數量 配置配置 奧迪 奧迪 A8 2017 Valeo(scala)1 1 個 4 線激光雷達 奔馳 S 級 2021 Valeo(scala)1 1 個 Scala 第二代激光雷達 本田 Legend 2021 Valeo(scala)5 激光雷達數量高達 5 個 北汽 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 2021 NA 3 3 個激光雷達 小鵬 小鵬 P5 2021 大疆 Livox 2 2 個激光雷達 蔚來 ET7 2022 Innovusion(Falcon)1 1 個激光雷達 長城 摩卡 2022 lbeo(ibeo
85、NEXT)1 3 個激光雷達(水平角分辨率 0.05)上汽 智己 2022 Luminar 3 預埋 3 個激光雷達的設計 上汽 ES33 2022 Luminar(Iris)1 1 個激光雷達 長安 方舟架構 2022 華為 5 預埋 36 個傳感器(包含 5 個激光雷達)沃爾沃 XC90 2022 Luminar-Lucid Motors Lucid Air 2022 速騰聚創 M1 1 1 個前向激光雷達 資料來源:Geekcar,國盛證券研究所 0%100%200%300%400%500%01000200030002016201820202022E2024E2026E2028E2030
86、E2032E全球激光雷達在無人駕駛領域出貨量(萬個)YoY(%)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未來未來 5 年自動駕駛汽車出貨量將保持高速增長,帶動年自動駕駛汽車出貨量將保持高速增長,帶動激光雷達激光雷達放量。放量。根據 IDC,預計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合計出貨量將能從 2020 年的 2773.5 萬輛增至 2024 年的 5424.7 萬輛,滲透率預計超過 5 成,2020-2024 年 CAGR 達 18.3%,其中 L3 級別 2024 年出貨量或將達到約 69 萬輛。圖表 68:全球 2020 年-2024 年自動駕駛汽車出
87、貨量及增速預測(單位:千輛)資料來源:IDC,國盛證券研究所(注:數據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輔助駕駛成為汽車研發的重點方向,輔助駕駛成為汽車研發的重點方向,L1 至至 L5 級別越高自動化水平越高。級別越高自動化水平越高。汽車自動化駕駛通常分為 5 個級別,L0 即人工駕駛;L2 半自動化駕駛較為普及,是大多數車型已經具備的功能;L3 幾乎能完成全部自動駕駛,目前僅有奧迪 A8 為已上市 L3 級別車型;L4 只有在特定地段才需人工操縱其余時間告別駕駛員;L5 純自動駕駛目前還只停留在概念階段,無需人類操作駕駛以及辨別路況將徹底改變人們出行觀念。通常 L2 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會配備 2 顆以上
88、攝像頭,級別越高、功能越完善的車型則會配備更多的攝像頭,未來 L5 級別的車型至少將裝載 11 顆攝像頭,需求持續提升。圖表 69:汽車 L0-L5 不同層次功能 等級等級 稱呼稱呼 轉向、加減速控制轉向、加減速控制 對環境的觀察對環境的觀察 激烈駕駛的應對激烈駕駛的應對 應對工況應對工況 L0 人工駕駛 駕駛員 駕駛員 駕駛員-L1 輔助駕駛 駕駛員+系統 駕駛員 駕駛員 部分 L2 半自動駕駛 系統 駕駛員 駕駛員 部分 L3 高度自動駕駛 系統 系統 駕駛員 部分 L4 超高度自動駕駛 系統 系統 系統 部分 L5 全自動駕駛 系統 系統 系統 全部 資料來源:國盛電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89、國盛證券研究所 相對于傳統燃油車,電動車更加適合應用自動駕駛技術,優勢在于:1)電機的響應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2)自動駕駛需要額外增加攝像頭、雷達等電氣設備,電動車使用這些設備的時候不需要油電轉換,能量損耗低;3)傳統燃油車的 LIN、CAN 總線網絡在自動駕駛上已經無法應付過來了,需要升級到更快的 MOST 及車載以太網總線。燃油車由于平臺化、模塊化的重復利用,牽連眾多,很難在架構上推倒重來。國內外電動車領域的領頭羊公司都是通過互聯網精神樹立品牌形象,在產品塑造上更加注重科技感,電動車電子化程度高,更加敢于應用先進的智能駕駛技術,車載鏡頭受益于這個電動車發展大浪潮。2022 年 08 月
90、15 日 P.3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70:全球及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資料來源:EV Sales,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盛證券研究所 我國將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分為 5 個階段,分別為:輔助駕駛階段(DA)、部分自動駕駛階段(PA)、有條件自動駕駛階段(CA)、高度自動駕駛階段(HA)和完全自動駕駛階段(FA)。2020 年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中指出:在 2025 年,我國 PA 與 CA 級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份額占比應超 50%。(L2+L350%);到2030年PA與CA級份額超70%,HA級網聯汽車份額達到20%。(L2+L370%,L420
91、%);到 2035 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各類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于中國廣大地區。(L3 以上網聯汽車廣泛使用)圖表 71: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中我國自動駕駛發展規劃 資料來源: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國盛證券研究所 根據 HIS Markit 的數據顯示,中國 2021 年 L2 的級的網聯汽車滲透率為 20%,L3 級則為 0,如果在未來要實現上述條件:2025 年 L2 與 L3 合計份額超過 50%,2030 年超70%,則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050100150200250201720182019全球銷量(萬輛)中國銷量(萬輛)2022
92、年 08 月 15 日 P.3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72:中國自動駕駛市場滲透率預測 圖表 73:全球 ADAS 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HIS Markit,國盛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Statista,國盛證券研究所 圖表 74:中國 ADAS 系統功能滲透率 資料來源:AI 車庫,國盛證券研究所 據 Roland Berger 研究預測,預計到 2025 年全球所有地區 40%車輛具有 L1 級功能,L2及更高的功能車輛占比將達到 45%,在全球范圍內將僅有 14%的車輛沒有實現 ADAS 功能。在具體 ADAS 功能中,根據 Roland Berger
93、數據預測,2025 年 L1L2 級別的功能滲透率將較2020年有較大提升,而L3及以上的ADAS功能將進入大眾視野中,其中HWP、遠程泊車的滲透率將達到 9%,全自動駕駛的滲透率也將達到 1%。而全球 ADAS 滲透率的加速,勢必將帶動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等細分行業上下游的景氣程度,產業鏈中的公司或將從中深度獲利。0%10%20%30%40%50%60%2021E2025E2030EL0L1L2L3L405101520253035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E 2022E 2023E全球ADAS市場規模(億美元)6.9%4.0%3.8%3.6%3.4%1.5%2.
94、2%2.2%2.0%1.6%1.6%1.3%30%25%25%25%25%18%20%20%20%18%18%18%60%50%50%50%50%40%45%45%45%40%40%40%0%10%20%30%40%50%60%70%20152020E2025E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75:2025 年全球主要國家地區 ADAS 滲透率預測 資料來源:Roland Berger,國盛證券研究所 圖表 76:2020-2025 年全球 ADAS 功能滲透率預測 資料來源:Roland Berger,國盛證券研究所 0%
95、10%20%30%40%50%60%70%80%90%100%美國歐盟中國三個國家地區合計L4-L5L3L2/L2+L1L0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77:部分車廠自動駕駛車輛發展情況 主機廠主機廠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寶馬 L2 L2 L2 L3 L4 奔馳 L2 L2 L3 L4 沃爾沃 L2 L2 L2 L4 特斯拉 L2 L2 L3 L4 大眾 L2 L2 L2 L4 通用 L2 L2 L4 福特 L2 L2 L2 L4 豐田 L2 L2 L3 日產
96、L2 L2 L2 L3 現代 L2 L2 L2 L4 上汽 L2 L2 L2 L3 L4 一汽 L2 L2 L3 L4 L5 長安 L2 L2 L3 L4 L4 東風 L2 L2 L3 L4 吉利 L2 L2 L3 L4 蔚來 L2 L2 L2 L3 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蓋世汽車研究院,國盛證券研究所 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廠商加速崛起崛起 4.1 上游激光器探測器壁壘高,中游系國內優先突破口上游激光器探測器壁壘高,中游系國內優先突破口 產業鏈上游產業鏈上游 上游廠商激光器和探測器基本為外企主導,國產光學器件經過多年不斷發展,性能與外企不相上下且成本更具
97、優勢。激光器和探測器:激光器和探測器:激光器和探測器是激光雷達的重要部件,其性能、成本、可靠性與激光雷達產品的性能、成本、可靠性緊密相關。同時激光雷達的設計會針對激光器和探測器的規格參數提出定制化需求,與上游供應商合作定制激光器和探測器,有助于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國外廠商已在激光器和探測器行業深耕多年,產品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有一定優勢,客戶群體也更為廣泛。國內供應商近些年發展迅速,產品性能已經基本接近國外供應鏈水平。相比之下,國內供應商在產品的定制化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價格也有一定優勢。FPGA 芯片:芯片:FPGA 芯片通常被用作激光雷達的主控芯片,國外主流的供應商有 Xilinx,Intel 等
98、。國內廠商主要有西安智多晶微電子有限公司、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國外廠商的產品性能相比國內供應商有所領先,但國內產品的性能目前尚處于能夠滿足激光雷達的要求的階段。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模擬芯片:模擬芯片:模擬芯片用于激光雷達系統中發光控制、光電信號轉換,和電信號實時處理等關鍵過程。國際模擬芯片廠商主要有 TI,ADI 等。國內模擬芯片的供應商主要為矽力杰、圣邦微等公司。國際巨頭在該領域積累已久,技術先進、產能充足、產品成熟度較高。國內供應商相比之下起步較晚,無論是產品豐富程度還是技術水平均存在一定差距,尤其車規類產品
99、差距會更大。光學部件:光學部件:激光雷達公司一般自主研發設計光學部件,然后選擇加工公司完成生產和加工步驟。光學部件國內廠商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或超越國外廠商的水平,且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已能實現替代國外產品滿足生產加工的需求。圖表 78:產業鏈上游公司梳理 資料來源:國盛證券研究所 產業鏈中游產業鏈中游 國內廠商:國內廠商:國內企業近年來積極涌入激光雷達領域,這批公司大多成立于2014-2018年,且多集中于 2015-2016 年,2005 年成立的北科天繪是國內最早的激光雷達企業之一。整體看,國內激光雷達行業既有諸如華為的科技巨頭加入競爭,也有禾賽科技等打入海外市場的激光雷達公司,本土企業近
100、幾年發展較為快速,但較國際知名企業在部分技術和產品方面仍有差距。圖表 79:國內部分激光雷達廠商 公司公司 描述描述 最新進展最新進展 主要產品主要產品 禾賽科技 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 3D 傳感器制造商。2014 年成立于上海,致力于開發基于激光的機器人傳感技術 禾賽科技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 Pandar40 已經應用于世界各地的數十家頂尖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車上。美國加州現有獲得無人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超過 1/3 已經是禾賽 Pandar40 的付費客戶 Pandar40 等 速騰聚創 RoboSense 成立于 2014 年,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科技企業;通過激光雷達
101、硬件、AI 算法與芯片三大核心技術閉環,為市場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 2022 年 4 月 19 日,速騰聚創與斑馬智行、AutoX 達成戰略合作,三方將在操作系統、融合感知、自動駕駛 AI 算法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基于人機共駕的新一代智能座艙 MEMS 與機械式激光雷達硬件、硬件融合技術、AI 感知算法等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7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鐳神智能 鐳神智能成立于 2015 年 2 月,是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了 TOF時間飛行法、相位法、三角法和調頻連續波等四種測量原理的激光雷
102、達公司 2022 年 4 月 19 日,鐳神智能與東風悅享達成戰略合作,并于 4 月 21 日重磅發布全新車規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 CH128X 產品,該產品已經在車規、性能、成本、配套和量產能力各方面具備了前裝量產條件 國內唯一一家自主研發出激光雷達專用16 通道 TIA 芯片、激光雷達自動化及半自動 化 生 產 線、1550nm 光纖激光器的公司 北科天繪 北科天繪于 2005 年由留學歸國人員創立,專注于激光雷達和航空遙感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擁有世界唯一的全系列導航及測繪激光雷達裝備研制能力,總部位于北京,在蘇州、合肥分別設立有子公司,并在北美和歐洲設立有分公司和辦事機構 2022 年
103、 4 月 19 日下午,北科天繪發布了三款全新的自主研發激光雷達產品:星探、風蝶、C-Fans-256,其中C-Fans-256的全方位掃描視場可以在無保護左轉等自動駕駛汽車難點場景下提供寬闊的視野 星探、風蝶、C-Fans-256 北醒光子 北醒光子是一家專注于激光雷達及其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于 2015 年,總部設于北京 今年 3 月發布大交通戰略布局 固態激光雷達 Benewake-Horn-X 華為 目前在武漢有一個光電技術研究中心,主要負責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 100 線的激光雷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 200 美元,甚至是 100 美元 華
104、為 96 線車規級中長距前置激光雷達已搭載于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車型上;除了北汽集團,華為還與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控股、江淮汽車、宇通、賽力斯、南京依維柯、T3 出行等車企達成合作,共建“5G 汽車生態圈”96 線車規級中長距前置激光雷達 佳光科技 佳光團隊專注于凝視型激光雷達、激光傳感器、光子芯片設計、3D 重構等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提供涵蓋多種測距范圍的激光雷達產品,著力于車規級別高安全系數的高精度雷達的量產研究 佳光科技已與中電 44 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及其他學校及科研機構實現產研結合,同時與富士康、智行者、某整車廠、某 1
105、 級供應商等企業達成合作,實現技術及商業的同步落地 單線激光雷達 INS-1、單線離軸激光雷達 L1NO、24 線激光雷達 INS-24、MEMS固態激光雷達 INS-M1 和大面陣凝視型激光雷達 ZEN-2A 砝石激光 砝石激光成立于 2014 年,團隊由多個激光制導專業人員組成且具有三十年超快激光雷達的開發經驗,多年對惡劣環境下高速移動物體的激光點云數據采集、分析,形成對激光點云數據后處理算法與深度學習方法,從而自主研發出蜂眼系列激光雷達 目前,砝石激光應用于 ADAS 和無人駕駛領域 的產品型號有 M16 和 M4 兩種,其中 M16 是一款 16線三維激光雷達,主要用于對中遠距離快速移
106、動物體的測量和快速移動物體對周邊環境的測量;具有測量速快、空間分辨率高、點云數據捕獲密集、體積小等特點,是無人駕駛汽車和 ADAS 的必備核心傳感器,同時還可應用于三維地圖測量等領域 M16 和 M4 覽沃科技 覽沃科技是 DJI 大疆創新內部孵化成立的獨立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達傳感器,應用于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測繪、移動機器人等多個行業,已銷往 26 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初,小鵬汽車宣布與 Livox 覽沃科技達成合 作,將在今年推出的全新量產車型上使用其生產的小鵬定制版車規級激光雷達,Livox 也正式成為小鵬汽車在激光雷達領域的首家合作伙伴 Livox Horizon 一
107、徑科技 一徑科技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致力于提供國際領先的全固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提供有全固態激光雷達產品,支持在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等領域應用 2020 年 7 月,一徑科技工廠落地江蘇常熟,標志著一徑科技車規級規模量產正式開啟。同年 8 月,一徑科技與嬴徹科技就干線物流卡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業化達成戰略合作,一徑科技成為嬴徹科技量產 MEMS 激光雷達供應商 最新的 ML 系列激光雷達將會供應于嬴徹科技干線物流的量產自動駕駛車型 洛微科技 純固態芯片級激光雷達研發商,其將光相控陣、連續波調頻和晶圓級微納光學等的技術應用到 Lidar 領域,自洛微團隊是最早同時布局 OPA+FMC
108、W 路線的團隊,有百萬量級硅光技術芯片量產經驗 于汽車領域的產品有:LW-FS8864-SMx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8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主研發了純固態成像級激光雷達以及實現了毫米級的系統級封裝的微激光雷達 系列、LW-SDL-200系列等 國科光芯 依托中科院強大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以硅光技術作為基礎平臺性技術,基于核心硅光芯片,開發顛覆性的相干&相控陣固態激光雷達產品及解決方案,將建成國內頂級水平的硅光芯片和器件研發及設計平臺 目前國科光芯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完成自動駕駛用OPA 芯片的量產導入、車規認證等工作 開發了可從 780nm到 165
109、0nm 進行定制的激光雷達掃描芯片 嶺緯科技 嶺緯科技成立于 2017 年,是 MEMS+1550nm 技術路線的固態激光雷達專業廠商,產品具有 700 線超高分辨率,600 米超長的有效探測距離和領先的視頻融合技術,主要應用于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軌道交通、三維測繪等應用場景 2020 年 12 月 10 日,嶺緯激光雷達再發布 Titan SL系列-單線激光雷達,產品型號包括 Titan M1-SL 和Titan M1-R-SL Titan M1、Titan M1-SL 和 Titan M1-R-SL 未感科技 未感科技成立于 2018 年,團隊成員來自全球領先光電產業界,如華為、中興、富士
110、通等 2021 年 3 月,未感科技推出 360 掃描激光雷達 SF-16-400和長距高分辨率激光雷達暴龍TREX Lidar兩款產品,前者適用于適用于無人車、測繪、巡檢等領域,后者具備 500 米長距探測范圍和垂直 100 線高分辨率,是新一代高性能、低成本、可大規模量產的三維激光雷達 360掃描激光雷達SF-16-400、暴 龍TREX Lidar 資料來源:百大英才網,國盛電子整理,國盛證券研究所 國際廠商:國際廠商:國際企業入局較早,如成立于 1983 年的 Velodyne Lidar,成立于 1998 年的IBEO 以及 2012 年開始起步的 Quanergy 等,這些激光雷達
111、企業研發起步較早,發展相對成熟,其在技術積累、客戶開發和產品應用實踐等方面擁有一定優勢。圖表 80:部分國際知名激光雷達廠商 公司公司 描述描述 進展進展 產品產品 Velodyne Lidar 公司開發的 Lidar 傳感器被谷歌等涉及自動駕駛的公司廣泛使用,占據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Velodyne 在機械激光雷達市場擁有絕對優勢,其在此領域擁有廣泛的產品布局,此外在前裝固態激光雷達產品也蓄勢待發 2020 年底,Velodyne Lidar 宣 布推出最新款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Velarray H800 目標售價低于 500 美元 IBEO IBEO 是全球第一個擁有車規級激光
112、雷達的企業 ibeoNEXT 可以實時生成環境的高分辨率三維模型,識別防撞護欄和道路標線、車輛、騎車人和行人等,以及他們的位置和運動軌跡。車規級激光雷達 SCALA、ibeoNEXT于 2020 年 10 月開始交付,長城是其首批客戶之一 Quanergy Quanergy 是與 Velodyne、IBEO 齊名的車載激光雷達企業,于 2012 年在美國硅谷成立 2018 年 7 月,其固態激光雷達生產線獲得 IATF 16949 認證,這是 Quanergy 將其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推向市場的關鍵步驟 M8、S3、S3-Qi、Q-Guard 等,Aeva Aeva由兩位前蘋果工程師于20
113、17年在美國加州創立 Aeva 已與 30 家頂級 OEM 和汽車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還獲得了大眾集團大股東保時捷的戰略投資,并與主要的 Tier 1 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Aeva 傳感器核心為調頻連續 波 4D 激光雷達系統 Cepton Cepton 于 2016 年在美國加州成立,創始人裴軍和核心團隊的大部分人曾在 Velodyne任職 Cepton 獨特之處在于,自主研發 Micro-motion 微動技術,有別于當前主流 MEMS、Flash 和 OPA 技術路徑 Vista、Vista-M、Vista-X 及 Vista-Edge激光雷達評估套件等 Luminar Luminar
114、于2012年由17歲的Austin Russell在美國硅谷創立。2020 年底在納斯達克上市 Luminar預計,到2025年乘用車將占Luminar 70%的收入,其次是卡車和其他細分市場,最后才是 Robotaxi。產品使用 1550 nm 激光器、InGaAs探測器、以及掃描轉鏡;已布局算法感知軟件方案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3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Innoviz Innoviz 于 2016 年創立于以色列,5 位創始人中有4位出身于以色列國防軍情報部隊經營技術部門,在 MEMS、光電、半導體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目前Innoviz激光雷
115、達業務已擴張到以色列總部以外的地區,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和歐洲 車 規 級 別 激 光 雷 達 傳 感 器InnovizOne計劃2021年在寶馬的協助下量產。Waymo Waymo 脫胎于 2009 年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于 2016 年獨立出來,2017 年,Waymo 宣布已成功降低了 90%的激光雷達成本 Waymo是谷歌孵化的一系列公司中最易于落地的項目。至今在自動駕駛系統演進方面,Waymo 已進行 5 次迭代,從車型到傳感器方案,都經歷了數年的探索和優化 第五代 Waymo Driver 傳感器和計算能力更加強大,核心零部件自研,成本較上一代降低 50%Ouster Oust
116、er 于 2015 年 7 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于 2015 年發明了數字激光雷達,是高分辨率數字激光雷達傳感器的領先制造商 2021 年 3 月,Ouster 與空白支票公司 Colonnade Acquisition Corp.完成合并實現上市,成為一年內通過 SPAC 合并上市的第五家激光雷達公司 Ouster 主要產品有超寬事業激光雷達 OS0、OS1、OS2,以及基于其獨立數字激光雷達架構而研發的高性能固態激光雷達 ES2 LeddarTech LeddarTech于2017 年成立于加拿大魁北克市,2020 年 7 月,LeddarTech 收購VayaVision,加速提供面向汽
117、車和出行的綜合開放傳感器融合于感知平臺 安森美已成為 LeddarTM 生態系統的成員之一,而 LeddarTech 也是安森美 Lidar 合作伙伴計劃中生態系統合作伙伴成員之一 與法雷奧合作成功研發出固態 Lidar傳感專利技術 Leddar Innovusion 圖達通 Innovusion 于 2016 年 11 月在美國硅谷成立,創始人鮑君威曾在百度負責自動駕駛傳感器和硬件的研發和調試工作 Innovusion 正在為北京、武漢、長沙、常州、滄州、福州、嘉興等城市提供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也是蔚來汽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 Innovusion 獵豹激光雷達、Falcon 資料來源:百大英才網
118、,國盛電子整理,國盛證券研究所 產業鏈下游產業鏈下游 激光雷達下游產業鏈按照應用領域主要分為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服務機器人和車聯網行業。無人駕駛行業:無人駕駛行業:國外無人駕駛技術研究起步較早,從車隊規模、技術水平以及落地速度來看,相比國內仍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國內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發展迅速,不斷有應用試點和項目落地,與國外公司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高級輔助駕駛行業:高級輔助駕駛行業:該行業下游企業主要包括世界各地的整車廠、Tier 1 公司及新勢力造車企業。激光雷達用于量產車項目,通常需要激光雷達公司與車廠或 Tier 1公司達成長期合作,一般項目的周期較長。機器人行業:機器人行業:國內快遞和
119、即時配送行業相比國外市場容量更大,服務機器人國內技術發展水平與國外相當,從機器人種類的豐富度和落地場景的多樣性而言,國內企業更具優勢。車聯網行業:車聯網行業:該行業下游企業主要為車聯網方案提供商。通過這些公司將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車聯網服務整合銷售給各地政府和科技園區,也存在激光雷達公司政府和科技園區直接對接的情況。得益于“新基建”等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國內車聯網領域發展較國外更加迅速。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81:激光雷達下游相關公司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國盛電子團隊繪制,國盛證券研究所 4.2 中國廠商份額約中國廠
120、商份額約 1/4,全球地位不容忽視,全球地位不容忽視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Velodyne、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激光雷達廠商,選擇從機械式方案起步,逐漸向固態過渡;Luminar、Innoviz、華為、大疆等廠商則是直接進行半固態和固態方案的研發。據 Yole 統計,2021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法雷奧市占率第一,達 28%;國內廠商速騰聚創、大疆、圖達通、華為、禾賽科技合計市場份額約 26%,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較大市場份額。圖表 82:2021 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廠商份額占比(%)資料來源:Yole,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國盛證券研究所 根據 Yole 數據,預計至 2025 年全球激光雷達市
121、場規模將達到 135.4 億美元,其中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43.1 億美元,占比 31.83%。預計隨著電動汽車以及機器人領域在中國的不斷發展,中國將成為全球主要的激光雷達銷售市場。28%10%7%7%7%7%7%4%4%3%3%3%3%7%0%5%10%15%20%25%30%市場份額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83:2025 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預測(億美元)資料來源:Yole,智研咨詢,國盛證券研究所 從國內市場規模來看,據華經產業研究院,2021 年我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為 4.6 億元,2025 年市
122、場規模有望達到 54.7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85.8%。圖表 84: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國盛證券研究所 據觀研報告網數據,2021 年我國激光雷達行業投資事件數最高,達到 27 起。2022 年前七個月我國激光雷達投資事件達到 10 起。截至 2022 年 7 月 14 日,我國激光雷達行業投資事件數為 160 起?;钴S的市場投資為我國激光雷達行業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圖表 85:2019-2022 年激光雷達投資事件 54.70%100%200%300%010203040506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中國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
123、(億元)YoY(%)271001020302019202020212022/1-7月激光雷達投資事件統計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資料來源:觀研報告網,國盛證券研究所 激光雷達量產激光雷達量產加速加速,2022 全全年安裝量有望年安裝量有望超超 8 萬顆萬顆 2021 年起,激光雷達產業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本土 OEM 已率先量產包括小鵬 P5、埃安 LX PLUS、蔚來 ET7、理想 L9 等在內的多款車型。根據佐思汽研,2022 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新車激光雷達安裝量達到 2.47 萬顆,其中小鵬 P5 最多,為 1.8
124、4 萬顆,占到同期總安裝量的 74.4%。圖表 86:2022 年 1-6 月國內激光雷達安裝量(萬顆)及傳感方案 資料來源:佐思汽車研究,國盛證券研究所 2022 年下半年,國內擬交付的激光雷達新車達到 10 余款,包括小鵬 G9、威馬 M7 等,這將更大幅度提升激光雷達上車量,我們預計全年車載激光雷達安裝總量有望突破 8 萬顆。圖表 87:2022 年及 2023 年年國內激光雷達上車總量 資料來源:佐思汽車研究,國盛電子繪制,國盛證券研究所 “轉鏡“轉鏡+MEMS”成首選”成首選量產方案,其他量產方案,其他技術技術亦有布局亦有布局 當前,激光雷達量產車型主要采用“轉鏡+MEMS”的技術方
125、案,如禾賽科技 AT128、速騰聚創 M1,華為 96 線、圖達通 Falcon 等。速騰聚創速騰聚創半固態激光雷達 M1 于 2021 年 6 月推出,采用 MEMS 二維掃描芯片技術,迄今已獲得 40+車型定點,2022 年陸續供應廣汽埃安 LX Plus、智己 L7、威馬 M7、小鵬 G9、路特斯等。華為華為 96 線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采用轉鏡方案,探測距離高達 150 米,已在 ARCFOX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阿爾法 S HI 版、哪吒 S 上、阿維塔 11 量產,后續將應用在沙龍機甲龍等車型上。其中,沙龍機甲
126、龍將搭載 4 顆該產品,分別位于車頭、車尾、車頭兩側。短期來看,“轉鏡+MEMS”依然是本土激光雷達上車的主流方案;長期來說,全固態方案(Flash、OPA)和 FMCW 激光雷達將成為趨勢。Flash 純固態方案純固態方案已于今年實現突破。亮道智能亮道智能今年 5 月面向中國市場發布首款自研純固態 Flash 側向激光雷達 LD Satellite,將于 2023 年下半年量產。OPA 技術方面技術方面,已有如萬集科技、力策科技、光珀智能、洛微科技等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布局。萬集科技萬集科技或于 22 年 8 月發布可測距 30 米的硅基 OPA 激光雷達,并規劃于 2024年發布車載硅基 O
127、PA 主激光雷達。FMCW 技術技術也已開始布局。鐳神智能、禾賽科技等國內企業均處于 FMCW 技術研發階段。2022 年 7 月 Aeva 表示首批 Aeries II 4D 激光雷達是全球首款交付的 FMCW 激光雷達產品,這也將為國內 FMCW 技術突破提供指引和參考。技術路徑日漸清晰,“產能升技術路徑日漸清晰,“產能升+成本降”成本降”是是主要方向主要方向 提產:提產:隨著激光雷達技術路線日漸明朗,國內供應商正通過代工、合作、自建工廠等方式加快產能擴張,盡快實現激光雷達量產。圖表 88:國內激光雷達廠商產能布局規劃 企業企業 車規級工廠車規級工廠 禾賽科技“麥克斯韋”智造中心預計于 2
128、022 年全面投產,年產能超過百萬臺 速騰聚創 與立訊精密合作+自建激光雷達產線,2022 年具備百萬臺產能 圖達通 股東均勝電子為圖達通代工生產激光雷達,首條產線年產量 10 萬臺,第二條產線預計在 2022 年投產,達到 2 萬臺/月產能 覽沃科技 自建全自動化激光雷達組裝線,20 萬顆/線 華為 自建生產線,年產 10 萬套/線 鐳神智能 徐州全自動激光雷達生產基地,5 年內可實現 68 萬臺年產能 萬集科技 北京順義二期項目,2021 年建成,規劃年產能達 30 萬臺 一徑科技 自建 MEMS 雷達產線,一期年產 5 萬臺,2022 年啟動 2 期項目 力策科技 深圳自建寶安產線,占地
129、 1500 平方米,2021 年 10 月投產,年產能將超 20 萬臺 資料來源:佐思汽車研究,國盛證券研究所 降本:降本:供應商正通過硬件集成、芯片化的方式,力圖進一步降低激光雷達成本,加速產品大規模推廣應用。禾賽科技 AT128 產品是一款基于 VCSEL 陣列光源(第二代芯片,Lumentum 提供)打造的遠距離半固態激光雷達,以嵌入芯片的 VCSEL 陣列光源替代了傳統的分立式器件光源,能夠有效降低激光雷達的成本。4.3 國內相關標的國內相關標的 國內相關上市公司多集中在上游的結構部件領域,隨著國內眾多芯片廠商的不斷崛起,在芯片設計領域也逐漸涌現出一批產品性能比肩國際廠商的優質上市公司
130、。思瑞浦:思瑞浦:公司始終堅持研發高性能、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模擬集成電路產品,目前可供銷售的產品型號超過 900 款。公司產品主要是信號鏈模擬芯片,現逐漸向電源管理模擬芯片拓展,主要應用于工業控制、信息通訊、監控安全、醫療健康、儀器 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儀表和家用電器等眾多領域。公司 2022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4.4 億元,同比增長 164.70%。其中,信號鏈芯片產品實現收入 2.85 億元,同比增長 92.08%,產品收入占比為 64.48%;電源管理芯片產品實現收入 1.57 億元,同比增長 744.08%,
131、產品收入占比為 35.52%。圣邦股份:圣邦股份:公司專注于高性能品質的模擬電路芯片設計及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信號鏈和電源管理兩大領域,包括運算放大器、比較器、音/視頻放大器、模擬開關、電平轉換及接口電路、小邏輯芯片、AFE、LDO、DC/DC 轉換器、OVP、負載開關、LED 驅動器、微處理器電源監控電路、馬達驅動、MOSFET 驅動及電池管理芯片等。公司 2022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7.75 億元,同比增長 96.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6 億元,同比增長 244.98%;基本每股收益 1.1018 元。舜宇光學:舜宇光學:公司是中國領先的光學產品制造企業,具備全面的設
132、計實力及專業生產技術,公司在光學非球面技術、AF/ZOOM 和多層鍍膜等多項核心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公司立足光電行業,以光學、機械、電子三大核心技術的組合為基礎,大力發展光學、儀器、光電三大事業。舜宇車載光學致力于成為基于自動駕駛和智能駕駛的光學方案解決商,是目前全球最大、品種最全、技術和品質綜合實力最強的車載鏡頭廠商。公司擁有 14 年的車載鏡頭經驗,車載鏡頭已經連續 8 年全球市占率第一。目前,公司產品應用覆蓋激光雷達、車載鏡頭、HUD 抬頭顯示器以及智能大燈等眾多領域。水晶光電:水晶光電:公司深耕光學產業,業務主要包含光學元器件、薄膜光學面板、生物識別、汽車電子(AR+)
133、和反光材料。公司光學元器件產品技術迭代快速,應用不斷拓寬。薄膜光學面板業務加速開拓。新型顯示行業快速發展。公司在汽車電子領域布局布局包括激光雷達關鍵元器件、AR-HUD、智駕伴侶、車載投影、智能車燈等產品,助力汽車電子產業向智能化不斷發展。公司 2022 一季報主營收入 9.46 億元,同比上升 9.25%;歸母凈利潤 1.14 億元,同比上升 18.66%;扣非凈利潤 8034.06 萬元,同比上升 2.27%;負債率 13.42%,投資收益 934.17 萬元,財務費用-1608.56 萬元,毛利率 21.9%。聯創電子:聯創電子:在車載光學領域,公司積極把握汽車電子快速發展機遇,加快發展
134、車載光學項目,聯創電子合肥車載光學產業園正在加速建設,快速擴充車載鏡頭和影像模組產能。與去年同期相比車載光學銷售收入有較大幅度提升。公司繼續深化與 Mobileye、Nvidia 等國際知名高級汽車輔助安全駕駛方案公司的戰略合作,擴大車載鏡頭在國外知名汽車電子廠商 Valeo、Conti、Aptiv、ZF、Magna等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公司也重視與百度、華為、地平線等國內高級汽車輔助安全駕駛方案公司的合作,擴大車載鏡頭和影像模組在蔚來、特斯拉、比亞迪、吉利等國內外知名車廠終端的合作。公司 2022H1 營業收入 48.73 億元,同比 1.3%,核心光學業務發展順利,收入同比增長 49.43%
135、,車載鏡頭及模組收入快速增長,同比 910.30%,發展勢頭迅猛。永新光學:永新光學:公司是中國光學精密儀器及核心部件制造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光學儀器分會理事長單位和光學顯微鏡國家標準制訂單位,主導 ISO 顯微鏡國際標準制定。產品銷往美日德俄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國際知名企業的核心供應商。公司具有數十年光學儀器產品設計和專業生產歷史,并與浙江大學、寧波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據公司投資者調研紀要,公司在車載激光雷達中主要配套的是光學相關產品,包括
136、濾光片、鏡頭、鏡片、轉鏡等。公司先后與 Quanergy、禾賽、Innoviz、麥格納、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達領域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合作,并已獲得定點合作項目超 10 家,目前該業務進展情況良好。根據公司 2022 年一季報,公司報告期營業收入 2.09 億元,同比增長 21.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5400.71 萬元,同比下降 55.00%。騰景科技:騰景科技:公司是專業從事精密光學元件、光纖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覆蓋光通信、光纖激光、量子信息科研等領域,其他應用領域包括生物醫療、機器視覺、3D 傳感、消費類光學等。公司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
137、光電產品,目前與全球眾多光模塊和光纖激光器廠商建立了深入合作關系。公司 2022 年中報顯示,營業總收入 1.68 億元,同比 24.99%,歸母凈利潤為 2685.14萬元,同比 18.53%,基本 EPS 為 0.21 元,平均 ROE 為 3.19%炬光科技:炬光科技:公司為固體激光器、光纖激光器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醫療美容設備、工業制造設備、光刻機核心部件生產商,激光雷達整機企業,半導體和平板顯示設備制造商等提供核心元器件及應用解決方案,產品逐步被應用于先進制造、汽車應用、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公司基于激光雷達發射光斑的形態,把激光雷達技術路線分為點、線、面光源。光學元器件可覆蓋不同技術
138、路線。公司在模組方面重點布局線光斑和面光斑模組。據公司 2022 年一季報,營業收入 1.105 億元,同比 20.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015.2 萬元,同比 120.9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 1147.15 萬元,同比 539.86%;基本每股收益 0.22 元/股。德昌股份:德昌股份:公司依托自主開發的高效節能電機技術,目前已形成小家電產品線、家電電機產品線,并積極開拓 EPS 電機產品線。據公開調研紀要顯示,對于 EPS 電機公司規劃了通用和專用兩條產線。公司根據不同客戶的要求,制訂 EPS 電機的通用生產工藝及專門生產工藝,并規劃不同生產要求的生產設備及
139、產能,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采購需求。2022 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 5.7 億元,同比下降 7.41%;歸母凈利潤 6007.4萬元,同比上升 2.42%;扣非凈利潤 5040.52 萬元。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自動駕駛滲透不及預期:自動駕駛滲透不及預期:自動駕駛各級別中,激光雷達主要運用在 L3 及以上。如果自動駕駛滲透及升級趨勢不及預期,將對激光雷達帶來一定的影響。產品降本不及預期:產品降本不及預期:汽車市場對激光雷達價格較敏感,產品迭代、產能爬坡可帶來單位成本下降,加速下游導入。然而,若產品降本不及預期,將影響下游導入意愿。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目前中美貿易戰依舊在持
140、續,倘若關系持續惡化,勢必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2022 年 08 月 15 日 P.4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免責聲明免責聲明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僅供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于本公司認為可信的公開資料,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員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資料、意見及預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可能會隨時調整。在不同時期,本公
141、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及資料保持在最新狀態,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信息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本公司不就報告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本報告中所指的投資及服務可能不適合個別客戶,不構成客戶私人咨詢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投資者應注意,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關聯機
142、構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涉及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和金融產品等各種金融服務。本報告版權歸“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事先本公司書面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形式的發布、復制。任何機構或個人如引用、刊發本報告,需注明出處為“國盛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或修改。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我們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本報告所表述的任何觀點均精準地反映了我們對標的證券和發行人的個人看法,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我們所得報酬的任何部分無
143、論是在過去、現在及將來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投資建議或觀點有直接或間接聯系。投資評級說明投資評級說明 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投資建議的評級標準 評級評級 說明說明 評級標準為報告發布日后的 6 個月內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相對同期基準指數的相對市場表現。其中 A 股市場以滬深 300 指數為基準;新三板市場以三板成指(針對協議轉讓標的)或三板做市指數(針對做市轉讓標的)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摩根士丹利中國指數為基準,美股市場以標普 500 指數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基準。股票評級 買入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 15%以上 增持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 5%15%之間 持有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5%+
144、5%之間 減持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跌幅在 5%以上 行業評級 增持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 10%以上 中性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漲幅在-10%+10%之間 減持 相對同期基準指數跌幅在 10%以上 國盛證券研究所國盛證券研究所 北京北京 上海上海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平安里西大街 26 號樓 3 層 郵編:100032 傳真:010-57671718 郵箱: 地址:上海市浦明路 868 號保利 One56 1 號樓 10 層 郵編:200120 電話:021-38124100 郵箱: 南昌南昌 深圳深圳 地址:南昌市紅谷灘新區鳳凰中大道 1115 號北京銀行大廈 郵編:330038 傳真:0791-86281485 郵箱: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三路 100 號鼎和大廈 24 樓 郵編:518033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