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檢測行業的發展歷史比較短。在 20 世紀 80 年代,我國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同時以推動國內產業的發展為目標,政府在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等方面制定規定,從而開始推動在各行業成立了標準化組織、檢驗檢測機構、認證機構等。我國加入 WTO 后,在受到外資檢測機構的沖擊和經濟迅速發展帶來新增需求的雙重因素催化作用下,我國檢測行業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公司招股說明書提到,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數據,截至 2021 年底,我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 51,949 家、從業人員 151.03 萬人,分別較上年增長 6.19%、6.97%;對社會出具各類檢驗檢測報告6.84億份、實現營業收入4,090.22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0.58%、14.06%。同時,我國檢測機構擁有的各類儀器設備數量規模也呈逐年持續增長趨勢,截至 2021年底,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共擁有各類儀器設備 900.32 萬臺/套,同比增長 11.42%。公司招股說明書中顯示,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十四五”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發展規劃》,我國 2020 年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產值 3881 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 15%,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市場,到 2025 年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達 55,000 家,從業人員 170 萬人,營業總收入達 5,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