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探討的另一個話題,是需求側響應當通過什么途徑來實現。美國是世界上實施需求響應項目最多;常規、擴展、可實現和全參與 4 種方案,2019 年可以分別削減高峰負荷的 4%、 9%、14% 和 20%。相關政策上最重要的就是 2009 年政 府開始允許需求響應直接參與批發市場競價,使其與發電的資源處于同等的地位。全市場化的電價機制層面,美國比較普及的品種有分時電價、實時電價、尖峰電價等,在我國要么已經大范圍普及要么也已經處于試點階段,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從下圖同時也可以看出,即便在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美國,帶有強烈計劃色彩的激勵機制,也承擔了需求側響應的 80%以上的功能;我們認為中國的需求側管理,短期內主要依靠計劃性而非純經濟性的手端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