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模型市場前景如何
據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中國小鼠模型市場規模達51億元,到2023年將增長至66億元,2020-2023年CAGR為30%。
詳細數據
實驗小鼠,應用最為廣泛的基礎模型
在所有哺乳動物中,小鼠作為模式動物應用最為廣泛。根據 GMI 數據,2019 年,全球小鼠模式動物規模約 76 億美元,預 計 2023 年將增至 107
億美元,占比超過 50%,是最主要的模式生物載體。根據 2017
年《中國實驗動物資源調查與發展趨勢》數據,我國實驗小鼠生產數量約占全部實驗動物生產數量的70.56%。小鼠成為最基礎的實驗動物的主要原因有:
與人類基因高度同源。小鼠生理生化及生長發育的調控機理和人類基本一致,在小鼠基因組中引入人類疾病的致病突變,可以導致小鼠產生和臨床類似的疾病表型。99%的人類蛋白編碼基因在小鼠中具有同源基因,通過小鼠實驗可以研究人類同源基因功效。
繁殖周期短。與非人靈長類等大動物相比,小鼠繁殖周期短且飼養成本低,其孕期僅在 21 天左右,一年可產 6-9 胎,每胎 5-12
只。作為對比,食蟹猴的孕期可長達 150 天左右,一年可產 1-2 胎,每胎一只。因此小鼠在新藥臨床前動物實驗中具有重要地位。
遺傳背景明確。實驗小鼠經過多代培養,絕大多數是近交系品系,具有較一致的 DNA 遺傳背景,可以增加實驗的可重復性。常用的 15
種小鼠近交系品系均已完成全基因組測序,使其成為良好的實驗對象。

由于上述多種優勢,小鼠成為動物模型的最主要品類,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數據,2020 年全球小鼠模型市場規模約 81
億美元,預計至 2023 年可達107 億美元,占模式動物市場規模比例達 50%。2020 年我國小鼠動物模型市場規模約 30 億元,預計 2023 年可增長至
66 億元,CAGR 為 30%,顯著高于全球市場增速。

基因修飾動物,可定制化的新興模型
模式動物中,基因修飾動物作為一個細分領域正在迅速崛起。近年來靶向藥物因為其靶點明確、安全性高、療效好等原因,在商業化上取得巨大成功,2021年全球前五大暢銷藥中三款是靶向藥(其余兩款為新冠疫苗),因此靶向藥研究也成為熱門方向。這類藥物的臨床前開發依賴于針對相關靶點的基因編輯動物模型,可以對靶向藥的機理、藥效評價等方面做出評估,進而篩選出臨床候選分子。
基因修飾動物模型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模式動物進行修飾,導入或刪除目的DNA
片段,獲得具有特定基因型及表型的動物,進而應用于基礎研究或藥物開發。相較于傳統的實驗動物,基因修飾動物可以更特異性地服務于針對特定基因或疾病開展的研究,具備獨特應用方式:
1) 發現基因功能:通過敲入/敲除動物模型的特定基因,研究其相關功能。
2) 研究疾病機制:構造模擬人類疾病表型的動物,可以研究其相關生理活動與基因水平活動。
3)
藥物研發和藥效評估:針對藥物發現,全人源動物模型可以產生人源化抗體,進而篩選藥物;針對臨床前研究,基因修飾動物模型可以特異性地評價藥物效果、藥物動力、安全性等。
隨著技術革新,制備基因修飾動物模型的技術層出不窮,常見主流方法包括 ES打靶和定點基因編輯如 CRISPR/Cas9 等兩大類。前者于 1990
年左右得到發展,應用歷史較久遠,是比較成熟的基因修飾動物構建方法;后者則是在2007-2010
年間迅速發展,并因其便利性迅速在科研及工業界得到推廣。兩種方法各有優劣,共同成為基因修飾動物的兩大構建技術。
依據需求不同,基因修飾動物的構建可以按類別分為轉基因、普通敲除、條件敲除、基因點突變、基因敲入等,以小鼠為例,構建方式具體如下:
基因修飾動物模型構建方式

需求增長,工業化供應降低使用門檻
根據 Frost & Sullivan 統計,全球模式動物市場(不含動物模型相關服務)從 2015 年的 108 億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146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7.8%,預計至 2024 年可達 226 億美元,2019-2024 年間 CAGR 達 9.2%。
相較于海外市場,中國模式動物市場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但近年來發展迅速,預計將由 2019 年的 11 億美元增長至 2023 年的 15
億美元。其中嚙齒類實驗動物作為實驗動物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大類,2015 年至 2019 年間其市場規模由 10 億元增長至 33 億元,CAGR 為
34.7%。預計至 2024 年總規模將達到 98 億元,整體增長速度遠高于全球模式動物市場增速。

基因修飾動物作為模式動物市場的新興領域,正在快速發展并成為模式動物市場的主流產品。GMI 統計顯示,2019 年基因修飾動物模型市場規模約為
100億美元,預計到 2023 年將增至 141 億美元,占模式動物市場近 67%。中國基因修飾動物市場則相對較小,在 2019 年僅約 8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增至 10億美元。

我們認為我國模式動物市場的快速發展主要由兩方面因素驅動:1)需求端的結構化改善與需求放量;2)供應端的產業化發展。一方面,模式動物兩大類客戶群體,科研客戶與工業客戶均持續驅動市場發展,且工業客戶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技術進步降低高端模式動物構造成本,并且行業從分散作坊式供應轉變為高效工廠化供應,更好更快地提供穩定的動物模型。
以上就是小鼠模型市場前景的簡單介紹,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
附件:醫藥生物行業生命科學領域產業鏈系列報告:模式動物,技術迭代需求放量,快步邁入產業化時代-221007(34頁)
推薦閱讀
預計2023年中國小鼠模型市場規模約為66億元(附原數據表)
預計2019-2025全球小鼠模型市場規模約為127億美元(附原數據表)
中國小鼠模型市場規模有多大?(附原數據表)
全球小鼠模型市場規模大不大?(附原數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