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那么國內新冠疫情究竟什么時候可以結束呢?什么時候我們的生活才能回歸正常?國家衛健委給出了最新答復,一起來看一下。
10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還需要多久能夠回歸正常的生產生活?
有記者提問:大家都期待疫情早日結束,盡快回歸正常的生產生活,我們還需要多久,還需要做哪些充分的準備工作?
對此,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我們都期盼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能回歸到像2019年以前那樣正常的生活?,F在總體來看,我們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是還并沒有達到勝利的彼岸。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來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最終疫情徹底結束或者我們徹底戰勝疫情,需要綜合考慮這種病毒的變異、疾病的感染譜、嚴重度的變化,以及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能力,包括我們的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會公共衛生的干預措施這幾個方面要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我們現在正處在這個窗口期,有幾項工作是需要進一步做的。
一是當前要堅定信心、統一思想,堅持我們的總策略、總方針是非常重要的,抓住這個“窗口期”,我們再堅持,堅持才會勝利,堅持定能勝利,信心可能比黃金更為重要。這一點非常重要。
二是我們要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對老年人的疫苗接種,防止重癥、防止死亡。
三是加強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設和相應準備。比如防止醫院資源被擠兌,怎么在規模性疫情下能夠快速進行管控和一些防護用具的供給。
四是發揮科技作用,在更有效的疫苗、在更有效、更可及、更簡便使用的藥物研發、生產、供應方面還要加大力度,現在在藥物上已經看到了一些曙光。
五是做好相應物資儲備和保障,包括疫情防控物資的儲備,也包括保證正常生產生活的物資儲備。
六是強調快速、精準,強調防止“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的現象。
如果這些綜合起來做,堅定信心,我們一定能最終戰勝疫情。
來源:央視新聞、國家衛健委
關于新冠究竟什么時候結束及何時能回歸正常生產生活官方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答復。
我國為何堅持“動態清零”?
10月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記者提問“為什么要堅持‘動態清零’”,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回應。
梁萬年首先闡釋了“動態清零”的概念和核心內涵。他介紹,中國政府施行的“動態清零”總方針,是基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每個國家的抗疫方針、抗疫策略是基于抗疫理念提出來的?!皠討B清零”是我們國家抗疫的總方針,這個總方針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斷,而不是消滅病毒,也不是不容許出現一例病例。
梁萬年介紹,阻斷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發現、快速撲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皠討B清零”的核心是阻斷疫情的持續性社區傳播,防止疫情形成規模性流行或者規模性疫情反彈。
做到“動態清零”,兩個關鍵詞最重要,一是“快速”,快速發現、快速處置;二是“精準”,精準識別疫情、精準劃定疫區范圍、精準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精準進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管理、精準進行臨床救治,最終精準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二,衡量一個疫情危害性大小有兩個不同的視角。國際上通用的公共衛生的視角是站在群體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額死亡率等指標來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個體的視角來衡量。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來說,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變異株和原始株相比確實是在下降,但是由于它的傳播速度快、傳播更隱匿、免疫逃逸現象在逐漸增強,所以總發病率是高的,這意味著在人群當中會有大量感染。較多的感染人數乘以個體病死率,死亡人數也會相對較多,群體死亡率就會高于流感,且不低于原始株和其他變異株,可見其對人類的危害性總體上并未見明顯下降,這一點恰恰是世界衛生組織、各個國家在判斷它危害性的重要指標。
另外,超額死亡率,也就是說這種疾病出現以后影響的不僅僅是感染了這種疾病的這些患者的重癥和死亡,它可能導致醫療資源擠兌。醫療資源一旦被擠兌,就會影響其他正常醫療服務的需求,就可能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狀況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現。在科學上來說,衡量這種由于疫情的沖擊所帶來的額外死亡,可以稱之為“超額死亡”。目前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原始株,還是以往的變異株,特別是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超額死亡還是比較高的,經研究在10萬分之100以上。
第三,我們國家人口的總數是大的,老年人口的比例是高的,同時還有大量基礎病患者,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后得重癥甚至發生死亡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再加上前一段時間防控的效果,我國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率總體較低,獲得的自然免疫不強,盡管我們通過免疫接種獲取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新變異株對這種免疫力的逃逸在加強,所以如果我們放松,不“動態清零”,勢必會造成大量感染,導致老年人群、導致有基礎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癥乃至大量死亡。這種大量的重癥和大量的死亡是不能夠容忍的,所以必須盡力防護。
第四,現在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變異,今后向什么方向變,變異以后它的毒力、致病力、危害性的大小仍然沒有完全辦法掌握。但是有一點科學界是肯定的,這個病毒始終會變,變是它的常態。另外奧密克戎變異株肯定不是新冠病毒的最后一個變異株,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現有防控策略,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我們近三年防控證明是有效的、是可行的也是科學的,所以面對這些不確定性,我們就應該用確定性的策略、確定性的方針來對抗這種不確定性。
第五,要考慮這個疾病的長期危害?,F在國際上,各國科學家非常關注和擔憂感染新冠后的后遺癥問題,有研究表明有一定比例的感染者會出現諸如疲勞、呼吸困難、神經認知障礙等多種后遺癥,對這種情況的致病機理、最終持續時間,科學上也不完全了解,不像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科學上對它的后遺癥、對它的有關情況是清楚的,新冠還有很大未知。
基于以上考慮中國當前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
更多新冠相關內容,及更多最新數據,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數據欄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