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市發展的動力、邏輯和方式也經歷了深刻變革,城市建設正從以往的擴張型增長轉向對現有資源的更新與提升,城鎮化進程也進入新的階段。近日,省人民政府印發《湖南省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與安全韌性提升行動,這對解決城市功能不足和風險多發問題、推動城市建設與治理現代化、統籌城市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十八大以來我省城鎮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我省城鎮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城鎮人居環境日益改善。
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
3413.74
平方公里,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
50
平米,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
41.16%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
13.07
平方米。
二是城市安全韌性顯著提升。
全省城市道路里程超過
2.7
萬公里,供水普及率、污水集中收集率、燃氣普及率和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
99%
、
76%
、
98%
和
65%
,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
99%
。
三是歷史文化保護卓有成效。
全省現有文物保護單位
6683
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37
項;擁有長沙、岳陽、永州、鳳凰
4
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里耶鎮、芙蓉鎮等
10
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四是智慧城市建設深入推進。
建設國家首個數字城建檔案館,打造湖南省數字城管系統平臺,形成省市縣一體的數據管理體系,撬動治理效能的不斷提升。同時,也必須清醒看到,我省城市發展仍然存在諸多短板弱項,如城市違建和危房仍然較多、社區養老托幼設施不全、應急隔離與救護設施短缺等問題仍然存在。
二、以城市體檢為抓手,推動城市品質提升
《實施方案》提出,
深入開展城市體檢。將城市視作一個
“
有機生命體
”
,遵循其發展規律,堅守安全底線,從人的切實需求和全面發展出發,通過城市體檢系統來診斷并解決其規劃、建設及運行中的問題,尋找并彌補影響城市承載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短板弱項,能夠有效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圍繞城市發展目標定位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
2024
年我省在
13
個地級市全面啟動了城市體檢工作,
覆蓋
75
個街道、
550
個社區及
34972
棟住宅,構建了包含住房、社區、街區和城區四個維度的
61
項體檢指標體系,并計劃在三年內實現
14
個市州建成區的體檢全覆蓋。
三、以城市更新為手段,激發城市空間活力
《實施方案》提出,穩步推進城市更新,完善嵌入式社區服務設施,加強
“
平急兩用
”
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不僅僅是對空間的翻新,更標志著城市發展模式的深刻轉變,是從以城市建設為主的時代向以城市空間運營為主的時代的思維轉換。與此同時,城市更新還是提振城市經濟活力的有效途徑,能夠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激發投資和消費需求。近年,我省實施的長沙油脂廠、錦繡拾光、常德河街、郴州
711
社區等項目,不僅成功激活了存量資源和資產,增強了空間活力,還帶動了當地的文化旅游、創意研發、社區服務等多種業態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四、以城市生命線安全為重心,筑牢城市發展基礎
《實施方案》提出,加強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系統化建設。這需要從摸清底圖底數開始,深入開展市政基礎設施專項普查,全面排查建筑安全、消防應急救援、防洪排澇、燃氣安全、人員疏散等方面存在的隱患,進而有序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城市內澇治理和雨水源頭減排、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和管網互通、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等系列工程。近年,我省陸續實施長沙圭塘河、常德穿紫河等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是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和兜牢城市安全底線的典型案例,
值得進一步推廣。
五、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建設綠色智慧城市
《實施方案》提出,建設綠色智慧城市。要堅持科技創新、數字賦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建設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以數字化智慧化手段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水平?!秾嵤┓桨浮穱@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從垃圾分類體系、充換電設施、智慧停車、共享車位等建設和室外
5G
網絡覆蓋等方面進行部署,特別是提出依托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開展北斗技術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創新應用,支持長沙、株洲、岳陽等國家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充分體現了我省城市發展與產業優勢相結合的特色。
(作者:
湖南省建筑設計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趙學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