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評級:青海省及下轄各州市經濟財政實力與債務研究(2022)(2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世紀評級:青海省及下轄各州市經濟財政實力與債務研究(2022)(27頁).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 青海省及下轄各州市經濟財政實力與債務研究(2022)公共融資部 龔春云 經濟實力:經濟實力: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穩藏固疆的戰略要地,也是三江的發源地,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境內擁有豐富的礦產、水力及新能源等資源,且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帶動旅游業的發展,但受制于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條件和生態保護戰略,區域可供開發國土面積有限,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2021 年,青海省經濟總體呈現恢復性增長,但經濟總量仍居全國各省市末游,經濟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21 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346.63 億元,占全國 GDP 的0.3%,繼續居全國各省市第 30 位,僅超
2、西藏自治區;按可比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 5.7%,高于上年增速 4.2 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增速 2.4 個百分點,經濟增速排名由上年的全國各省市第 24 位進一步降至第 31 位;2021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 594 萬人,較第七次普查常住人口增加 1.6 萬人;按常住人口計算,2021 年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5.63 萬元,是全國人均 GDP 的 0.7 倍。2021 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青海省第二及第三產業增速有所回升,全省建成全清潔能源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清潔能源裝機占比 90.8%,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初步形成,當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9.2%,增速較上年上升 9.4 個
3、百分點。從經濟增長驅動力來看,2021 年青海省消費市場有所恢復,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實現較快增長,但投資仍呈負增長,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分別為-2.9%、8.0%和 36.4%。2022 年前三季度,在新一輪疫情沖擊、經濟下行以及極端天氣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下,青海省經濟增長承壓,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消費品市場恢復延緩,但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升。當期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563.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6%,低于全國同期增速 0.4 個百分點。從下轄各州市情況看,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經濟總量均保持增長,除黃南州外,其他州市經濟增
4、速均有所回升。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經濟實力仍居省內領先地位,當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 1548.79 億元、713.78 億元和 554.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8.1%、4.1%和 6.1%,三個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合計占各州市合計數的比重為 84.2%,其中西寧市經濟總量占比為 46.3%。其他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均未超過 200 億元,其中海南州依托黃河水電資源優勢發展電力行業,2021年世界最大規模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建成投運,新能源發電行業增長較快,經濟體量上在六大自治州中具備相對優勢;黃南州主要受工業經濟減少拖累,為全省唯一 GDP 增速下滑的州市。2022 年上半年度,西寧市和海東市經濟
5、總量保持增長,但經濟增速較上年同期明顯下滑,其中西寧市工業經濟和對外貿易保持快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 速增長,但投資和消費增長承壓;海西州得益于工業經濟和投資增長,經濟增速相對較高。財政實力:財政實力:受新增債務收入減少影響,2021 年青海省總財力有所下滑,但受益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以及較大規模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撐,全省總財力降幅較小。當年全省總財力為 2297.13 億元,同比下降 2.1%,其中上級補助收入仍是地區財力最主要的來源,當年一般公共預算補助收入為 1499.55 億元,同比增長3.6%,占總財力的比重為 65.3%,當年上級撥付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占比為84.8%,可支
6、配性強。受限于經濟體量,2021 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仍較小,收入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墊底,收支平衡高度依賴上級補助收入;當年全省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328.76 億元,同比增收 30.78 億元,較上年增長 10.3%,增速較上年上升 4.8 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 234.73 億元,同比增收 21.45 億元,稅收比率為 71.4%。同期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為 17.7%,較上年上升 2.3 個百分點。主要受土地出讓回升帶動,2021 年青海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小幅增加,加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進一步縮減,收支平衡壓力有所緩解。當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長 6.6%至 199.
7、29 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增長 18.0%,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較上年上升 19.07 個百分點至 77.0%。2022 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及留抵退稅政策實施等因素影響,青海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有所下滑。當期,全省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32.1 億元,同比下降 7.4%,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比增長 19.1%;其中稅收收入 184.3 億元,同比增長 3.9%。2022 年上半年度,由于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青海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明顯下滑,預算內收支缺口顯著擴大。當期,全省實現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 33.5 億元,同比下降 63.3%;同期,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為 36.9%,
8、較上年同期顯著上升 62.2 個百分點。從下轄各州市情況看,受經濟恢復以及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做到應收盡收等因素影響,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稅收收入繼續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亦有所上升,但增速明顯放緩,其中海西州增速最低。西寧市和海西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及質量仍穩居全省前兩位,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及穩定性偏弱。從財政自給能力看,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均對上級補助收入依賴度高。2021 年,西寧市和海西州分別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53.87 億元和 75.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5.3%和 0.1%,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分別增長 16.5%和 3.7%;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分別為
9、 44.8%和 50.8%。其余州市中海東市和依托水電資源優勢發展制造業及新能源行業的海南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排名靠前,但收入規模較小且質量一般,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在 14%左右。2022 年上半年度,西寧市和海東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大幅下滑,呈現負增長;得益于國家鉀肥保供政策及重點產品價格上漲,海西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顯著增長。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3 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方面,2021 年,西寧市和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規模仍明顯高于其余州市,其中西寧市基金收入有所回升,對地區財力貢獻度亦有所上升,而海東市基金收入則大幅減少,財力貢獻度亦降低;其他州市可供出讓建設用地有限,基金收入仍小
10、。2021 年,西寧市和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分別為 157.64 億元和 23.43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37.8%和-46.9%。受土地出讓量價齊跌影響,2022 年前三季度西寧市土地成交總價顯著下滑,當期土地成交總價為 24.91 億元,同比下降 77.1%。債務狀況:債務狀況:2021 年以來,青海省民生類剛性支出需求進一步上升,而財力增長有限,財政資金缺口對外部融資存在依賴。2021 年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繼續增長,已積累較大債務償付壓力。截至 2021 年末,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 2787.19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32.85 億元,債務規模仍在全國 31 個省市中降序
11、排列第 29 位,較 2021 年財政部核定的政府債務限額低 287.51 億元;從債務償付保障程度看,2021 年末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是其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 8.5 倍,該指標仍列全國各省市降序排列首位。但若將一般公共預算上級補助收入納入償債財力范圍,該指標降至 1.5 倍,考慮到中央持續給予較大規模補助資金,地區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從下轄各州市情況看,2021 年末,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債務規模較上年末繼續增長,西寧市、海東市和海西州政府債務規模仍相對較大。相較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區債務償付壓力較大,償債資金依賴于上級補助;其中,西寧市、海西州和海南州政府債務余額與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2、比值在 3.0 倍以內,債務壓力相對較重;海東市、黃南州和果洛州債務負擔最重,該比值在 8.5 倍左右。受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區域國有企業信用風險事件影響仍存以及城投企業融資環境收緊等因素影響,截至 2022 年 9 月末,青海省存續城投企業數量少,僅為西寧市 2 家城投企業,城投債發行規模亦小,城投平臺存量債券余額及帶息債務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均排名末位。從償債壓力看,青海省已發債城投企業存量債券償付壓力尚可,但帶息債務償付壓力相對較大,且面臨債務集中償付壓力。一、青海省經濟與財政實力分析(一)青海省經濟實力分析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穩藏固疆的戰略要地,也是三江的發源地,國家重要生態
13、安全屏障。境內擁有豐富的礦產、水力及新能源等資源,且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帶動旅游業的發展,但受制于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條件和生態保護戰略,區域可供開發國土面積有限,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一、青海省經濟與財政實力分析(一)青海省經濟實力分析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穩藏固疆的戰略要地,也是三江的發源地,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境內擁有豐富的礦產、水力及新能源等資源,且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帶動旅游業的發展,但受制于高原山地為主的地形條件和生態保護戰略,區域可供開發國土面積有限,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2021 年,青海省經濟總體呈現恢復性增長,但經濟總量仍居全國各省市末游,經濟增速低于全年,青海省經濟總
14、體呈現恢復性增長,但經濟總量仍居全國各省市末游,經濟增速低于全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4 國平均水平。國平均水平。2022 年前三季度,在新一輪疫情沖擊、經濟下行以及極端天氣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下,青海省經濟增長承壓,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消費品市場恢復延緩,但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升。年前三季度,在新一輪疫情沖擊、經濟下行以及極端天氣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下,青海省經濟增長承壓,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消費品市場恢復延緩,但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升。青海省位于我國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自東以逆時針方向起依次與甘肅、新疆、西藏和四川接壤,是穩藏固疆的戰略要地,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
15、江的發源地,境內河流湖泊星羅棋布,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生態安全地位突出。青海省地廣人稀,下轄兩市六州,總面積 72.23 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僅次于新疆、西藏及內蒙古,位列全國各省市第 4 位,2021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 594 萬人,較第七次普查常住人口增加 1.6 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仍為 0.4%;以 2021 年末常住人口計算,全省平均每平方公里約 8 人。青海省礦產資源、水資源及新能源等資源蘊藏豐富,已形成資源依托型產業體系,且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為區域旅游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但受限于高原山地、氣候寒冷為主的自然條件及脆弱的生態環境,區域可供開發的國土面積有
16、限,勞動力資源及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隨著“一帶一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和蘭西城市群建設等國家級戰略的實施,區域經濟迎來良好發展機遇,全省以生態保護為優先積極發展循環產業、清潔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文化旅游業等,同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性增長,但經濟增速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21 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346.63 億元,占全國GDP 的 0.29%,繼續居全國各省市第 30 位,僅超西藏自治區;按可比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 5.7%,高于上年增速 4.2 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增速 2.4
17、 個百分點,經濟增速排名由上年的各省市第 24 位進一步降至第 31 位,排名持續大幅下滑;同年,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63 萬元,是全國人均 GDP 的 0.7 倍;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19 元,同比增長 7.8%,遠超同期全省經濟增速,但收入規模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5128 元)。1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21 年地區生產總值/2021 年末常住人口,下同。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5 圖表圖表 1.2011-2021 年青海省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變動情況年青海省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變動情況 數據來源:青海省統計年鑒(2021)、青海省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8、新世紀評級整理 圖表圖表 2.2021 年青海省與全國其他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對比年青海省與全國其他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對比 數據來源:各省市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新世紀評級整理 青海省以海拔高、氣候寒冷為主的自然條件限制了農業生產的規?;?,但作為我國第四大牧區,畜牧業發展歷史悠久,有“世界牦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的美稱,建立國家級、省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 33 個,全省多個牧業(半農半牧)縣實施了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試點,有機監測認證草場約 487 萬公頃、牦牛藏羊質量安全追溯規模超過 400 萬頭。同時區域內礦產資源、水力資源及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等資源儲備豐
19、富,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鹽湖化工、有色金屬及加工、油氣化工、煤化工、裝備制造、特鋼、特色紡織、生物制藥等資源依托型工業體系,近五年全省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平均值為 39%。受制于高原山地為主的地貌條件,區域開發建設難度大,但隨公路、高鐵等交通條件改善以及民航的發展,近年以旅游為支柱的服務業不斷發展,全省擁有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6 青海湖、全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的鳥島、中國六大喇嘛寺之一的塔爾寺及“天空之境”茶卡鹽湖等知名景點,自駕游、鄉村旅游、民俗游、冰雪游、休閑游、生態游、攝影游等旅游產品豐富多彩,2021 年生態旅游 7 條線路入選全國“十大黃河旅游帶”精品線路,金銀
20、灘-原子城景區入選國家 5A 級旅游景區創建名單,近五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占比約 50%。2021 年以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青海省第二及第三產業增速有所回升。2021 年,全省分別完成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 352.65 億元、1332.61 億元和 1661.37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4.5%、6.5%和 5.4%,其中第二、第三產業增速分別較上年回升 3.8 個和 5.3 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增速仍高于同期全省經濟增速 0.8 個百分點。2021 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比由 2020 年的 11.1:38.1:50.8 調整為 10.5:39.8:49.7,第二產業占比有所提升。圖表圖
21、表 3.近年來青海省 近年來青海省三次產業結構及三產增速變動情況三次產業結構及三產增速變動情況 數據來源:青海省統計年鑒(2021)、青海省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新世紀評級整理 具體來看,青海省工業發展中鹽湖化工、有色冶金、電力等以資源為依托的高耗能產業2仍占據主導地位,但近年來全省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等新動能的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現代生物、現代農牧業、生態環保、高原醫療衛生、新一代信息技術“八大綠色產業技術體系”已具雛形,工業體系由單一資源開發逐步向資源精深加工、循環利用邁進。2021 年,青海省建成全清潔能源大數據產業示范基
22、地,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0.8%,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初步形成。2021 年以來,全省制造業和新興產業增速較快回升,采礦業有所下滑。2021 年,青海省全部工業增加值為 953.08 億元,同比增長 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9.2%,增速較上年顯著上升9.4 個百分點。從具體行業看,2021 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色金 2 青海省六大高耗能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區域研究
23、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7 屬礦采選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 6.9%、14.8%、-27.7%、-3.3%和-14.1%。同年,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裝備制造業、鹽化工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31.9%、55.3%、40.1%、37.0%和 43.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9.9%。服務業方面,主要受益于交通條件的改善及旅游業的發展,近年青海省已初步形成旅游、商貿、交通及金融為主導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從具體行業看,2021年旅游業實現恢復性增長,當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 3973.42 萬人次,同比增長20.0%;實現旅游總收入 349.90 億元,同比增
24、長 20.7%。與旅游業相關聯的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增速整體亦有所回升,2021 年上述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 194.02 億元、140.82 億元和 44.99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9.5%、17.1%和 7.1%。金融業方面,2021 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 274.99 億元,同比下降 1.2%。兩大省屬國企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國投”)下屬子公司鹽湖股份債務違約事件及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海省投”)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對區域信用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仍存,2021 年區域社會融資增量有所回升,但規模仍較小,增量主要來自
25、人民幣貸款。當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 270.9 億元,較上年多增 153.9 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和委托貸款較上年分別多增 293.5 億元和 41.9 億元,地方政府債較上年多增4.4億元。同年,青海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均進一步下降。2021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 165.1 億元,同比減少 41.2 億元;不良貸款率 2.4%,較上年下降 0.7 個百分點,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經濟增長驅動力來看,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青海省消費市場有所恢復,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實現較快增長,但投資仍呈負增長。2021 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 2.9%,增速較上年回升 9.3
26、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7.8個百分點。其中第二、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9.0%和 0.9%。從具體行業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較上年進一步下降 5.3 個百分點至-6.6%,民間投資增速較上年顯著上升 30.4 個百分點至 17.9%;工業投資降幅有所收窄,增速較上年回升3.2 個百分點至-8.9%,其中采礦業、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 22.8%和 13.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回落,同比下降 18.5%;新興產業投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15.6%、15.2%、6.2%和 1.3 倍。房地產開發方面,2021 年全省
27、房地產開發投資及商品房施工面積保持增長,當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 442.51 億元,同比增長 5.0%,其中住宅投資 350.57 億元,同比增長 19.9%。但商品房銷售量繼續下滑,銷售額亦轉為負增長,2021 年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 386.16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17.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21.8%至 329.06 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為 294.37 億元,同比下降 23.2%,其中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 24.8%至 258.35 億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8 元;商品房銷售均價由 2020 年的 8160 元/平方米同比下降 6.6%至 7623 元/平方米。消費方面,
28、2021 年青海省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947.84 億元,同比增長8.0%,增速較上年回升 15.5 個百分點,以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為主。從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主要商品銷售看,全省消費高度集中在石油及制品、汽車等兩類商品,2021 年兩類商品零售額分別為 137.66 億元和 117.26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13.7%和-4.8%。對外貿易方面,受自身產業結構限制,全省進出口商品集中于初級商品,對外開放程度較低。2021 年,全省進出口有所回升,貨物進出口總值31.3 億元,同比增長 36.4%;其中出口值 17.0 億元,同比增長 38.9%,出口商品仍主要為機電、礦產及紡織類產品;
29、進口值 14.3 億元,同比增長 33.6%。2022 年前三季度,在新一輪疫情沖擊、經濟下行以及極端天氣等超預期因素影響下,青海省經濟增長承壓。當期,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563.8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6%,低于全國同期增速 0.4 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00.3億元、1105.4億元和1258.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6%、7.9%和-1.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7.8:43.1:49.1,第三產業占比下滑。工業經濟方面,2022 年前三季度,青海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4.7%,增速較上年同期上升 6.7 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勢強勁,
30、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2 倍,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17.9%,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和鹽湖化工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1.4 倍、62.4%和 35.2%;但電力、熱力、采礦業等有所下滑,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 0.5%、4.2%、5.1%、8.1%和 18.5%。固定資產投資方面,2022 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上升 9.6 個百分點,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回升,同比增長 39.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
31、持續大幅提升,同比增長 96.5%;房地產開發及商品房銷售明顯下行,同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 218.18 億元,同比下降 22.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 32.0 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 217.81 億元,同比下降 23.4%,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 36.9%和 43.2%。消費方面,2022 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644.18 億元,同比下降 7.4%,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7.9 個百分點,消費品市場恢復延緩,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糧油食品類、飲料類、煙酒類、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5.8%、31.7%、14.0%和3.6%。(二)青海省財政實
32、力分析 受新增債務收入減少影響,(二)青海省財政實力分析 受新增債務收入減少影響,2021 年青海省總財力有所下滑,但受益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以及較大規模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撐,全省總財力降幅較小。受限于經濟體量,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仍較小,收入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墊年青海省總財力有所下滑,但受益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以及較大規模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撐,全省總財力降幅較小。受限于經濟體量,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仍較小,收入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墊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9 底,收支平衡高度依賴上級補助收入。主要受土地出讓回升帶動,底,收支平衡高度依賴上級補助收入。主要受土地出讓回升帶動,2021
33、年青海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小幅增加,加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進一步縮減,收支平衡壓力有所緩解。年青海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小幅增加,加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進一步縮減,收支平衡壓力有所緩解。2022 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及留抵退稅政策實施等因素影響,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有所下滑;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及留抵退稅政策實施等因素影響,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有所下滑;2022 年上半年度,由于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明顯下滑,預算內收支缺口顯著擴大。年上半年度,由于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明顯下滑,預算內收支缺口顯著擴大。受新增債務收入減少影響,2021 年青海省總財力3有
34、所下滑,但受益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以及較大規模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撐,當年全省總財力較上年小幅下降 2.1%至 2297.13 億元,其中以稅收收入為主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補助收入和新增債務收入占比分別為 14.31%、65.28%和 11.51%,中央補助收入仍是財力最主要的來源。當年青海省土地出讓收入增加,帶動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主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占總財力的比重較上年略升 0.71 個百分點至 8.68%,對地區財力貢獻仍相對有限。圖表圖表 4.2019-2021 年青海省總財力構成情況(單位:億元)年青海省總財力構成情況(單位:億元)分類分類 指標指標 全省全省 省本
35、級省本級 2019 年年 2020 年年 2021 年年 2019 年年 2020 年年 2021 年年 總財力總財力(一)(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82.25 297.99 328.76 89.23 32.64 36.10 其中:稅收收入 198.70 213.27 234.73 58.76 0.25-3.13(二)一般公共預算(二)一般公共預算補助收入補助收入 1333.04 1446.83 1499.55 337.53 409.25 459.16 其中:返還性收入 36.24 36.24 36.12-3.00-3.00-3.12 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 1108.80 123
36、3.28 1271.60 522.52 471.20 492.62 專項轉移支付收入 188.00 177.31 191.83-181.99-58.95-30.35(三)(三)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 245.17 186.94 199.29 30.07 17.32 12.91(四)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四)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 13.03 62.64 5.23 5.59 12.02 0.93(五五)新增新增債務收入債務收入4 343.70 352.40 264.30 209.80 199.30 138.30 總總財力財力=(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2217.19 2346.
37、81 2297.13 672.22 670.54 647.40 財政支出財政支出(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1863.67 1932.84 1854.52 578.55 637.08 651.12(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 334.59 322.71 258.80 53.05 40.99 28.66 財政支出合計財政支出合計=(一(一+二)二)2198.26 2255.55 2113.33 631.60 678.07 679.78 主要指標主要指標 稅收比率稅收比率 70.40%71.57%71.40%65.85%0.76%-8.66%剛性支出占比剛性支
38、出占比 46.06%48.37%50.93%-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 15.14%15.42%17.73%15.42%5.12%5.54%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 73.27%57.93%77.00%56.68%42.26%45.05%數據來源:青海省財政決算數據及公開資料,新世紀評級整理 受制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青海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全國排名仍靠后,2021 年繼續居全國各省市第 30 位,僅超西藏自治區。當年,全省實現一 3 此處總財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補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補助收入+剔除債務還本支出后的債務收入。
39、4 此處新增債務收入為剔除債務還本支出后的債務收入口徑,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口徑的新增債務收入。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0 般公共預算收入 328.76 億元,同比增收 30.78 億元,預算執行率為 107.6%;同比增長 10.3%,增速較上年上升 4.8 個百分點,高于同期經濟增速。其中稅收收入 234.73 億元,同比增收 21.45 億元,稅收收入占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 71.4%。從稅源結構看,2021 年全省稅收收入以增值稅、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契稅為主,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契稅同比增速分別為4.8%、1
40、5.6%、18.9%、-8.6%、14.1%和22.3%,上述六項稅種合計實現收入 195.06 億元,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為 83.1%。非稅收入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專項收入及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為主,2021年全省非稅收入為 94.04 億元,同比增長 11.0%,主要系專項收入較快增長所致,當年專項收入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分別為 24.38 億元和 33.7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9.6%和 4.8%。近年來中央對青海省的轉移支付持續性強,是全省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 年一般公共預算補助收入為 1499.55 億元,同比增長 3.6%,其中上級撥付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占比為
41、84.8%,可支配性強。青海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主要集中于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務、交通運輸、教育等多項領域。2021 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 4.1%至 1854.52 億元,其中剛性支出5占比 50.93%;同期,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為 17.73%,較上年上升 2.3 個百分點,地區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收支平衡高度依賴中央補助收入。2022 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及留抵退稅政策實施等因素影響,青海省財政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當期全省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32.1 億元,同比下降 7.4%,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比增長 19.1%;稅收收入 184.3 億元,同比增長 3.9%,
42、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資源稅同比增速分別為-23.8%、62.6%、9.9%和 68.1%;同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1417.9 億元,同比增長 9.0%;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為 16.4%,較上年同期下降 2.9 個百分點,收支平衡壓力進一步加大。5 剛性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1 圖表圖表 5.2021 年青海省與全國其他省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稅收占比情況年青海省與全國其他省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稅收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Wind,新世紀評級整理 青海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主,2021 年得
43、益于土地出讓收入增加,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長 6.6%至 199.29 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 170.96 億元,同比增長 18.0%,占比 85.8%;受車輛通行費實行減免政策影響,當年車輛通行費同比進一步減少 2.10 億元至 0.01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專項用于土地收儲、高速公路還貸、城市建設等支出,2021 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進一步縮減,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下降 19.8%至 258.80 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較上年上升 19.07 個百分點至77.0%,收支平衡壓力有所緩解。2022 年上半年度,受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影響,青海省實現政府性
44、基金預算收入 33.5 億元,同比下降 63.3%,完成預算的 21.2%;同期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下降 1.5%至 90.7 億元,完成預算的 40.3%;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為36.9%,較上年同期顯著上升 62.2 個百分點,收支缺口顯著擴大。二、下轄各州市經濟與財政實力分析 二、下轄各州市經濟與財政實力分析 青海省下轄西寧、海東兩個地級市及海北州、黃南州、海南州、果洛州、玉樹州、海西州等 6 個民族自治州6。青海山脈縱橫,峰巒重疊,湖泊眾多,峽谷、盆地遍布。境內自北向南祁連山、昆侖山和唐古拉山三大山脈橫貫東西,將全省分為了三大自然區青南高原高寒區、西北干旱區和東部季風區。其中海拔低、
45、自然條件較好、適宜耕作的東部季風區主要以青海湖環湖地區、河湟谷地為主,可供開發面積不到全省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但是全省人口及產業發展的聚集地。青南高原以及以祁連山地和柴達木盆地為主的西北干旱區是全省牧區、半農半牧 6 6 個民族自治州全稱分別為海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2 區的匯集地,地域遼闊,但人口密度低。根據青海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全省重點開發區域集中于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地區和以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為重心、礦產資源儲備豐富的柴達木地區,可供開發面積合計為 7.3 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
46、 10.2%。圖表圖表 6.青海省行政區劃及三大自然區分布圖 青海省行政區劃及三大自然區分布圖 資料來源: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臺及公開資料 根據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O 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青海省依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按照“兩核一軸一高地”區域協調發展總體布局和“一群兩區多點”城鎮化空間體系,明確區域功能定位,構建城市群為主體的空間動力系統,牽引東中西協同發展。其中,“兩核一軸一高地”的“兩核”即西寧海東都市圈、柴達木東西呼應的核心增長極,“
47、一軸”即以蘭青青藏(西格段)格庫鐵(公)路為主線橫貫東西、側翼相連的經濟發展軸,“一高地”即三江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祁連山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共同構筑的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耙蝗簝蓞^多點”的“一群”即河湟谷地城市群,“兩區”即柴達木盆地城鎮區、泛共和盆地城鎮區,“多點”即玉樹、瑪沁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城鎮。同時,青海省積極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重大任務實施,包括城市群綜合交通互聯互通工程、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建設工程、對外開放合作工程、能源資源合作工程、市場一體化建設工程等,蘭西城市群規劃范圍包括青海省內位于東部地區的西寧市,海東市,海北州的海晏縣,海南州的共和縣、貴德縣、貴
48、南縣及黃南州的同仁縣、尖扎縣等,有助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融入“一帶一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3 路”建設。圖表圖表 7.青海省區域發展戰略規劃 青海省區域發展戰略規劃 區域戰略區域戰略布局布局 涉及區域涉及區域 資源優勢、主導及規劃產業資源優勢、主導及規劃產業 西寧西寧海東都市圈海東都市圈 西寧市 農業、有色金屬、電力、特色化工、黑色金屬、光伏、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旅游等 海東市、黃南州部分地區 農牧業、農副食品加工、紡織、煤炭開采、電力、旅游、現代服務業、新經濟等 柴達木柴達木 海西州 石油、鹽湖化工、煤炭和有色金屬行業等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
49、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海南州、海北州 農牧業、新能源、電力、食品制造、旅游等,布局大數據產業 三江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三江源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 16 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 省域生態保護地區,布局大健康產業;水電、生態畜牧業和旅游業 祁連山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祁連山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西寧市、海東市、海北州等部分地區 特色農牧業、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 蘭青蘭青青藏(西格段)青藏(西格段)格庫鐵格庫鐵(公)路經濟(公)路經濟發展軸線發展軸線 西寧市、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等 全省人流物流的主要通道,面向“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樞紐 資料來源: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
50、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O 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及公開資料(一)下轄各州市經濟實力分析(一)下轄各州市經濟實力分析 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經濟總量均保持增長,除黃南州外,其他州市經濟增速均有所回升。因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及環境承載能力差異,全省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均衡,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經濟實力仍居省內領先地位。其他州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其中黃南州受工業經濟下降拖累,經濟增速有所下滑。從三大需求看,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經濟總量均保持增長,除黃南州外,其他州市經濟增速均有所回升。因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及環境承載能力差異,全省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均衡,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經濟
51、實力仍居省內領先地位。其他州市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其中黃南州受工業經濟下降拖累,經濟增速有所下滑。從三大需求看,2021 年除海西州、海東市和玉樹州外,青海省其他州市投資規模整體保持增長;隨著消費品市場回暖,各州市消費均有所回升,進出口貿易亦快速增長。年除海西州、海東市和玉樹州外,青海省其他州市投資規模整體保持增長;隨著消費品市場回暖,各州市消費均有所回升,進出口貿易亦快速增長。2022 年上半年度,西寧市和海東市經濟總量保持增長,但經濟增速較上年同期明顯下滑,其中西寧市工業經濟和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但投資和消費增長承壓;海西州得益于工業經濟和投資增長,經濟增速相對較高。年上半年度,西寧市
52、和海東市經濟總量保持增長,但經濟增速較上年同期明顯下滑,其中西寧市工業經濟和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但投資和消費增長承壓;海西州得益于工業經濟和投資增長,經濟增速相對較高。因區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及環境承載能力差異,青海省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均衡。東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及省會城市西寧市綜合實力最為強勁,東部地區的海東市、柴達木地區的海西州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全省領先位次。其他州市平均海拔均在 3000 米以上,適宜開發、生活、生產的空間相對有限,地廣人稀,經濟總量小,經濟發展水平落后。2021 年全省下轄各州市經濟總量保持增長,除黃南州外,其他州市經濟增速均回升。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4 圖表圖表
53、 8.2021 年青海省各州市主要指標比較情況年青海省各州市主要指標比較情況7 注:根據青海省各州市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公開資料整理、計算 從經濟規???,2021 年青海省下轄州市經濟總量排序較 2020 年無變動。省會城市西寧市經濟總量上仍占據絕對優勢,2021 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548.79 億元,占各州市合計數的比重為 46.3%;柴達木地區的海西州和東部地區的海東市排名次之,當年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 713.78 億元和 554.71 億元;上述三個州市的經濟總量合計占各州市合計數的比重為 84.2%。其他州市以生態保護為重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地區生產總值
54、均未超過 200 億元,其中玉樹州、果洛州、海南州、黃南州四個藏族自治州因地處三江源保護區,經濟開發讓位于生態保護。從經濟增速看,除黃南州外,2021 年青海省下轄其他州市經濟增速均有所回升,但僅西寧市、海東市和玉樹州經濟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具體來看,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西寧市經濟結構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領先于其他州市,2021 年服務業占比在六成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快速增長,其中高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54.8%和 48.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 25.5%和 13.2%;當年全市經濟增速為 8.1%,較上年上升 6.3 個百分點,超
55、全省經濟增速 2.4 個百分點,居全省首位。位于河湟谷地的海東市自然條件較優,是全省人口及產業集中地之一,農業基礎及交通優勢較突出,已逐步形成二、三產業協同拉動經濟發展的格局,2021 年三次產業結構比為 14.5:39.4:46.1,當年經濟增速為 6.1%,較上年回升 1.4 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二位。玉樹州是全省主要畜牧業產品基地,產業發展以畜牧業為主導,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比達 58.9%,受益于第二產業增加值顯著增長 59.2%,拉動當年全州 GDP 增速較上年上升 7.8 個百分點至 8.0%,居全省第三位。海南州和海西州 2021 年經濟增速相近,分別為 4.5%和 4.1
56、%,分列全省第四、五位,其中海南州依托黃河水電資源優勢發展電力行業,2021 年世界最大規模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建成投運,風險、太陽能等新能源裝機占全省發電裝機的 61.1%,2021年規模以上風力發電增加值同比增長 47.4%,規模以上新能源發電行業增加值占 7 除西寧市、海東市、海南州和果洛州外,其他州市的常住人口均為第七次普查常住人口,下同。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5 全部工業增加值的 55.0%,經濟體量上在六大自治州中具備相對優勢;海西州是青海省區域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州,依托柴達木盆地資源稟賦,以鹽湖化工、油氣化工、有色冶金、特色生物、新能源開發等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特色產業體系初步
57、成形,近年來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及旅游業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2021 年受益于新材料、新能源、鹽湖化工等產值增長以及消費品市場回暖,海西州經濟增速亦較上年回升 6.2 個百分點。海北州產業體系以資源初開采為主,服務業占據主導地位,但受限于內部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有限,2021 年投資和消費增速均有所回升,帶動當年GDP 增速較上年上升 2.7 個百分點至 3.2%,居全省第六位。黃南州和果洛州 2021年經濟增速排名末游,分別為 1.2%和 2.2%,其中黃南州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投資及第一產業拉動,2021 年主要受工業經濟減少拖累,全州 GD
58、P 增速較上年下降4.1 個百分點;果洛州經濟基礎薄弱,2021 年主要工業企業產值大幅下滑,但固定資產投資顯著增長,使得全年經濟增速仍保持上升。圖表圖表 9.2020-2021 年青海省各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年青海省各州市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 注:根據青海省各州市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青海省統計年鑒整理 青海省人口集中分布在居住環境相對較好的河湟谷地的西寧市和海東市,2021 年末,西寧市和海東市常住人口分別為 247.56 萬人和 135.79 萬人,分別較第七次普查常住人口增加 0.76 萬人和減少 0.06 萬人,合計占全省常住人口總數的比重為 64.5%,其他地區
59、人口分布較分散,常住人口均未超 50 萬人。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來看,2021 年全省僅海西州和西寧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海西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15.2 萬元,為全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 1.9 倍;西寧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 6.3 萬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僅為全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 0.7 倍。其他州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玉樹州和果洛州與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相對顯著,2021 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 1.7 萬元和 2.4 萬元。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6 圖表圖表 10.2021 年青海省各州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及常住人口情況年青海省各州市人均地區生
60、產總值及常住人口情況 注:根據青海省各州市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青海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整理 從經濟發展的動力結構看,2021 年,除海西州、海東市和玉樹州外,青海省其他州市投資規模整體保持增長;同時,隨著消費品市場回暖,各州市消費均有所回升,進出口貿易亦快速增長。具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方面,2021 年西寧市和果洛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較上年大幅上升,增幅超 16.0 個百分點,其中果洛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30.3%,主要系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所致,增速居全省首位;西寧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由負轉正,為 6.8%,其中工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同比分別增長 54.6%和 17.
61、2%。海南州、海北州和黃南州投資增速均為 7.2%,增速并列全省第二位,其中海南州投資增速降幅最大為 28.9 個百分點,但仍保持正增長,主要系第一產業投資大幅增長,光伏發電投資同比顯著增長 49.4%,以及風力發電投資同比下降 49.0%綜合影響所致。此外,海西州、海東市和玉樹州固定資產投資呈負增長,同比分別下降 24.0%、6.5%和 16.5%,主要系基礎設施投資和工業投資下滑所致。圖表圖表 11.2021 年青海省各州市投資、消費、進出口規模及增速情況年青海省各州市投資、消費、進出口規模及增速情況 注:根據青海省各州市 2021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及公開資料整理 區域研究報告
62、區域研究報告 17 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受區域自然環境和人口集中度影響,青海省房地產開發投資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的西寧市和海東市,2021 年西寧市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 1.7%,增速較上年回升 5.4 個百分點;全市房屋施工面積繼續下滑,商品房銷售量價齊跌,當年西寧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24.2%至 226.64 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為 207.90 億元,同比下降 27.8%,商品房成交均價約 9173元/平方米。2021 年海東市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當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 22.7%,但增幅較上年收窄 15.3 個百分點;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轉為負增長,當年商品房
63、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11.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10.0%。其他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小,2021 年海西州和海南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分別下降 26.7%和 8.3%。消費方面,隨著消費品市場回暖,2021 年青海省各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有所回升,其中西寧市、海西州、海南州和玉樹州增幅最大,超 14.0 個百分點。2021 年,西寧市以 621.09 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居青海省首位,同比增長 8.3%;排名次之的海東市和海西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 130.35 億元和 85.66 億元,增速均為 7.5%。其他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未超 35 億元,增速差距亦不大,處
64、于 7.4%-7.9%區間。進出口方面,青海省貨物進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寧市,2021 年西寧市進出口總額為 22.5 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 71.9%;同比增長 32.4%,增速較上年回升 69.4 個百分點,其中進口總值 13.2 億元,同比增長 33.4%;出口總值 9.3 億元,同比增長 31.1%。其他地區貨物進出口總額規模小,2021 年海東市和海西州進出口總額分別為 3.7 億元和 3.2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9.4%和 54.3%。根據公開資料,2022 年上半年度,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經濟保持增長,僅西寧市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當期,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分
65、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828.06 億元、457.66 億元和 230.74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1%、5.8%和 2.5%。上半年度,西寧市工業保持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23.6%,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同期增速 20.2 個、10.0 個百分點,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 61.9%;海西州和海東市工業拉動經濟成效顯著,兩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 11.1%和 11.7%。2022 年上半年度,海西州和海東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 12.0%和 0.8%,西寧市投資降幅較大,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 11.2%,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 33.
66、6%。受疫情反復影響,消費市場面臨下行壓力,上半年度西寧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50.0 億元,同比下降 10.5%,海西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6%,其中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 22.6%左右。2022 年上半年度,西寧市進出口總額為 17.9 億元,同比增長 53.8%,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 83.1%,其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8 中出口總額 8.7 億元,同比增長 107.6%;進口總額 9.2 億元,同比增長 23.4%。(二)下轄各州市財政實力分析 1.下轄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分析 受經濟恢復以及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做到應收盡收等因素影響,(二)下轄各州市財政實力
67、分析 1.下轄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分析 受經濟恢復以及加強重點稅源監控,做到應收盡收等因素影響,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稅收收入繼續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亦有所上升,但增速明顯放緩。西寧市和海西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及質量仍穩居全省前兩位,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及穩定性偏弱。從財政自給能力看,青海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均對上級補助收入依賴度高,且黃南州、果洛州及玉樹州等地區財力增長乏力,收支平衡對上級補助收入依賴度高達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稅收收入繼續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亦有所上升,但增速明顯放緩。西寧市和海西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及質量仍穩居全省前兩位,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
68、模及穩定性偏弱。從財政自給能力看,青海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均對上級補助收入依賴度高,且黃南州、果洛州及玉樹州等地區財力增長乏力,收支平衡對上級補助收入依賴度高達 95%左右,區域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大。左右,區域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大。2022 年上半年度,除海西州外,西寧市和海東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呈現負增長。年上半年度,除海西州外,西寧市和海東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呈現負增長。青海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排序與經濟總量基本一致。2021 年,西寧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153.87 億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 46.8%,繼續領跑其他州市;排名次之的海西州、海東市和海南州當年一般公
69、共預算收入分別為 75.90 億元、28.86 億元和 16.78 億元,上述四個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合計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 83.8%;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小,均未超過 6.5 億元。從增長看,除海西州、海東市和黃南州外,2021 年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繼續呈現兩位數增長,但增幅有所收窄,其中海南州以 22.5%的增速居全省首位,增速較上年下降 12.1 個百分點;排名次之的海北州和果洛州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分別增長 19.4%和 15.5%,增速分別較上年下降24.9 和 26.9 個百分點;西寧市和玉樹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分別增長 15.3%和 12.1%,
70、其余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均位于 0%-8%區間,其中海西州增速最低,為 0.1%。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構成看,受經濟恢復以及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稅源監控,做到應收盡收等因素影響,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稅收收入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收入質量整體變化不大。西寧市和海西州收入質量及穩定性較好,2021 年兩地稅收比率分別為 84.8%和 88.3%,分別較上年上升0.9 個和 3.1 個百分點;排名次之的海南州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8.1%,稅收比率上升幅度最高,為 12.2 個百分點;海東市和海北州稅收比率分別較上年上升 4.2 個百分點和下降 6.2 個百分點
71、,稅收占比均在 68%左右;黃南州、玉樹州和果洛州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在 60%上下。從稅收規???,2021 年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稅收收入分別為 130.45 億元、66.99 億元和19.90 億元,此外,除海南州稅收收入突破 10.0 億元外,其他州市稅收收入均在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19 5.0 億元以下。從稅收增長看,2021 年海南州和玉樹州稅收收入同比分別增長 45.4%和 33.9%,居全省前兩位;西寧市和海東市次之,分別為 16.5%和 14.1%;其他州市稅收增速在 0%-10%之間,其中黃南州稅收增速居末位,為 0.8%。圖表圖表 12.2021 年青海省
72、下轄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構成情況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構成情況 注:青海省下轄各州市財政決算、預算執行報告等公開資料,新世紀評級整理 從一般公共預算自給情況看,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其支出覆蓋程度較上年小幅上升,但仍處于低水平,其中海西州 2021 年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增幅最大,為 5.0 個百分點;當年西寧市和海西州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分別為 44.8%和 50.8%;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均未超過 15%,收支缺口高度依賴上級補助收入,地區上級補助收入占綜合財力的比重均超 78%,其中黃南州、果洛州及玉樹州上級補助收入占綜合財力的比重在 93%-
73、98%區間,上述地區財力增長乏力,但生態保護等財政剛性支出持續增長,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傮w看,青海省各州市財政實力偏弱,而剛性支出不斷上升,區域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0 圖表圖表 13.2020-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及上級補助收入情況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自給率及上級補助收入情況8 數據來源:青海省下轄各州市財政決算、預算執行報告等公開資料,新世紀評級整理 從已公開州市財政數據看,2022 年上半年度,除海西州外,西寧市和海東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大幅下滑。當期,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為 66.0 億元、64.
74、3 億元和 9.0 億元,按自然口徑計算,同比增速分別為-16.3%、77.1%和-62.0%,得益于國家鉀肥保供政策和碳酸鋰、鉀肥等重點產品價格上漲,海西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顯著增長;而海東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顯著下降,主要系大規模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和制造業企業緩繳稅款等因素影響所致。同期,西寧市和海東市稅收收入分別為 58.4 億元和 6.8 億元,同比分別下降 16.7%和 28.1%。2.下轄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分析下轄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分析 2021 年,東部地區的西寧市和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規模仍明顯高于其余州市,其中西寧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有所回升,對地區財力貢獻度亦有所上升,而
75、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則大幅減少,財力貢獻度亦降低。其他州市可供出讓建設用地有限,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仍小。受土地出讓量價齊跌影響,年,東部地區的西寧市和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規模仍明顯高于其余州市,其中西寧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有所回升,對地區財力貢獻度亦有所上升,而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則大幅減少,財力貢獻度亦降低。其他州市可供出讓建設用地有限,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仍小。受土地出讓量價齊跌影響,2022 年前三季度西寧市土地成交總價顯著下滑。年前三季度西寧市土地成交總價顯著下滑。受地區開發條件及強度不同影響,青海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表現差異較大。從絕對規???,作為省會城市及經濟中心的
76、西寧市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數在省內居絕對領先地位,人口吸附能力較強,2021 年西寧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較上年有所回升,為 157.64 億元,同比增長 37.8%,收入規模仍居全省首位。排名次之的海東市和海西州 2021 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分別為 23.43 億元和 2.99 億元,同比分別下降 46.9%和 61.6%,其中海東市也是全省人口主要聚集地之一,地區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較其他州市相對較高。其他州市政府性基金預 8 此處綜合財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補助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補助收入。因青海省下轄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中上級補助收入規模小,此處上級補助收入
77、僅取自一般公共預算中上級補助收入。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1 算收入規模小,均未超過 1.50 億元。圖表圖表 14.2021 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規模及自給率情況年青海省下轄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規模及自給率情況 數據來源:青海省下轄各州市財政決算、預算執行報告等公開資料,新世紀評級整理 從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情況看,除西寧市、海東市、海南州和海北州外,2021 年青海省其他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對預算內支出覆蓋程度均處于低水平。當年,西寧市和海北州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分別為 95.9%和 102.7%,分別較上年回升 22.2 個和 93.8 個百分點,居全省前兩位,
78、其中海北州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顯著上升,主要系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顯著縮減所致;海南州和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分別為 59.8%和 51.1%,其他州市 2021 年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均低于 41%,其中黃南州和果洛州政府性基金預算自給率均低于 20%,收支平衡高度依靠上級補助及債務收入。整體看,青海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壓力仍大。從地方財力的穩定性看,2021 年西寧市和海東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對地區財力貢獻度相對較高,當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占綜合財力的比重分別為 30.9%和 9.7%,其中海東市該比重較上年下降 6.4 個百分點,需關注地區房地產及土地市場行情。其他州市政府性
79、基金預算收入占地區綜合財力的比重均在 2.0%以下,地區財力受地區房地產和土地市場行情等因素影響十分有限。根據中指數據,從 2022 年前三季度土地成交情況看,西寧市和海東市土地出讓金仍居全省前兩位,但土地出讓面積均有所減少,當期土地成交面積分別為55.11 萬平方米和 91.75 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 72.3%和 27.1%;土地出讓金分別為 24.91 億元和 19.86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77.1%和 45.0%,其中西寧市土地出讓量價齊跌,成交均價較上年同期下降 17.2%至 4519.7 元/平方米。此外,受出讓地塊性質、位置等因素影響,2022 年前三季度海西州土地出讓面積
80、大幅增加,但土地成交金額同比下降 60.8%至 2.01 億元。三、青海省及下轄各州市債務狀況分析 三、青海省及下轄各州市債務狀況分析 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2 (一)青海省債務狀況分析(一)青海省債務狀況分析 2021 年以來,青海省民生類剛性支出需求進一步上升,而財力增長有限,財政資金缺口對外部融資存在依賴。年以來,青海省民生類剛性支出需求進一步上升,而財力增長有限,財政資金缺口對外部融資存在依賴。2021 年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繼續增長,已積累較大債務償付壓力,但考慮到中央持續給予較大規模補助資金,地區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年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繼續增長,已積累較大債務償付壓力,但
81、考慮到中央持續給予較大規模補助資金,地區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由于民生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資金需求,近年來青海省政府債務規模逐年增加,截至 2021 年末,青海省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余額為 2787.19 億元,較 2020 年末增加 332.85 億元,較上年少增 19.36 億元,債務規模仍在全國 31 個省市中降序排列第 29 位,較 2021 年財政部核定的青海省政府債務限額低 287.51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 2153.89 億元,專項債務余額 633.30 億元。從政府層級看,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主要集中于省本級,2021 年末省本級和市州級政府債務余額占比分別為 61.27%和
82、 38.73%。從舉債用途看,2021 年末全省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中超 80%投向了民生保障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領域,以市政建設、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建設、公路、教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和土地儲備投入為主。從債務償付保障程度看,以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相對比,2021 年末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是其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 8.5 倍,該指標仍列全國 31 個省市降序排列首位。但若將一般公共預算上級補助收入納入償債財力范圍,該指標降至 1.5 倍。以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看,2021 年青海省政府負債率為 83.28%,較上年上升 1.63 個
83、百分點,已遠超歐盟 60%的風險預警線,隨著債務規模的不斷擴張,債務償付壓力持續上升。但考慮到近年中央補助資金保持較大規模,可為債務償付提供保障,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圖表圖表 15.2021 年末各?。▍^、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比年末各?。▍^、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比9 注:根據各?。▍^)市債券信息披露文件整理、繪制 9 圖中計劃單列市單獨列示,相關省份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已作相應扣除,下同。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3 2021 年及 2022 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分別發行地方政府債券 503.86 億元和249.43 億元,發行規模在全
84、國排名亦靠后;其中 2021 年新增債券和再融資債券分別為 267.6 億元和 236.2 億元。財政部核定 2022 年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3286.7 億元,新增債務限額 212 億元,新增債務限額較上年減少 145 億元,截至2022 年 9 月末青海省當年新增債券額度已基本使用完畢。截至 2022 年 9 月末,青海省地方政府債務中政府債券(含財政部代發)余額為 2829.01 億元,是 2021 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的 1.02 倍,地方政府債券為地方政府債務最主要的構成。圖表圖表 16.2021 年及年及 2022 年前三季度各地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單位:億元)年前三季度各地
85、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單位:億元)注:根據各?。▍^)市債券發行結果文件整理、繪制(二)下轄各州市債務狀況分析(二)下轄各州市債務狀況分析 2021 年末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債務規模較上年末繼續增長,但均控制在限額范圍內,西寧市、海東市和海西州政府債務規模仍相對較大。相較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地區債務償付壓力較大,償債資金依賴于上級補助;其中,西寧市、海西州和海南州政府債務余額與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值在年末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債務規模較上年末繼續增長,但均控制在限額范圍內,西寧市、海東市和海西州政府債務規模仍相對較大。相較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地區債務償付壓力較大,償債資金依賴于上級補助;其中,西
86、寧市、海西州和海南州政府債務余額與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值在 3.0 倍以內,債務壓力相對較重;海東市、黃南州和果洛州債務負擔最重,該比值在倍以內,債務壓力相對較重;海東市、黃南州和果洛州債務負擔最重,該比值在 8.5 倍左右。倍左右。從青海省下轄各州市政府債務規???,2021 年末青海省各州市中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西寧市、海東市和海西州政府債務規模繼續位居全省前三位,分別為 447.11 億元、248.24 億元和 217.38 億元;其他州市政府債務規模在 20-45 億元之間。從政府債務變動情況看,除西寧市外,2021 年末青海省其他州市政府債務余額仍均較 2020 年末呈現兩位數增長
87、,其中海南州增幅尤為顯著,同比增長58.67%,果洛州、海東市和黃南州 2021 年末政府債務余額增長較快,增速在 30%以上;除西寧市(增速為 9.67%)外,其他州市債務余額均較 2020 年末增長超過10%,但規模均控制在政府債務限額內。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未使用政府債務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4 限額額度較大,分別為 88.01 億元、47.22 億元和 38.81 億元,占比分別為 16.45%、17.85%和 13.52%;其余州市政府債務擴容空間有限,其中玉樹州政府債務額度基本使用完畢。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相比,2021 年青海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政府債務余額覆蓋程
88、度仍低,其中黃南州、海東市和果洛州 2021 年末政府債務余額與 2021 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8.7 倍、8.6 倍和 8.2 倍,該比率居于全省降序排列前三位;玉樹州和海北州 2021 年末政府債務余額分別為當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 7.6 倍和 5.6 倍,分列全省第四、五位;海南州、海西州和西寧市該比率在 2.5-2.9 倍區間。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一般債務的覆蓋情況來看,青海省各州市 2021 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無法覆蓋當年末一般債務規模,其中玉樹州、果洛州、海北州、黃南州和海東市覆蓋程度相對較弱,2021 年末地區一般債務余額是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 4.0 倍以上
89、;西寧市、海西州和海南州該比率處于 1.2 倍至 2.0 倍之間。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對專項債務的覆蓋情況來看,各州市 2021 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均無法覆蓋當年末專項債務規模,其中因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顯著減少,果洛州 2021 年末專項債務余額是當年其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的 40.1 倍,居全省降序排列首位;海北州、海西州和黃南州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相較不足,2021 年該比率在 10.0 倍至 25.0 倍區間;海東市因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該比率亦升至 5.5 倍,西寧市該比率為 1.5 倍,覆蓋程度仍相對較高。從 2022 年新增債務限額分配看,青海省新增債務限額主要集中在省本級以及經
90、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西寧市、海西州和海東市,分別為 118.93 億元、35.21 億元、12.37 億元和 19.89 億元;其次為果洛州和海南州,分別為 6.10 億元和 6.04 億元;黃南州、玉樹州和海北州獲得的新增債務額度相對偏小,不足 6.0 億元。圖表圖表 17.青海省下轄各州市政府債務情況 青海省下轄各州市政府債務情況 數據來源:青海省下轄各州市財政決算、預算執行報告及 Wind 等公開資料,新世紀評級整理 受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區域國有企業信用風險事件影響仍存以及城投受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區域國有企業信用風險事件影響仍存以及城投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5 企業融資環境
91、收緊等因素影響,截至企業融資環境收緊等因素影響,截至 2022 年年 9 月末,青海省存續城投企業數量少,僅為西寧市月末,青海省存續城投企業數量少,僅為西寧市 2 家城投企業,城投債發行規模亦小,城投平臺存量債券余額及帶息債務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均排名末位。從償債壓力看,青海省已發債城投企業存量債券償付壓力尚可,但帶息債務償付壓力相對較大,且面臨債務集中償付壓力。家城投企業,城投債發行規模亦小,城投平臺存量債券余額及帶息債務規模在全國各省市中均排名末位。從償債壓力看,青海省已發債城投企業存量債券償付壓力尚可,但帶息債務償付壓力相對較大,且面臨債務集中償付壓力。青海省在全國各省市中城投債發行規模排
92、名靠后,2021 年及 2022 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債發行額分別為49.10億元和24.7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3%和36.7%,發行主體仍集中在西寧市城投企業,發行規模在全國各省市降序排列中均列第 29位。從青海省存續期內城投債情況來看,截至 2022 年 9 月末,青海省城投企業僅2 家,全部為西寧市城投企業,存量債券余額合計 93.40 億元,在全國 31 個省市規模降序排名中居末位。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對存續城投債券余額的覆蓋程度來看,2022 年 9 月末西寧市平臺企業存量城投債券余額與其 2021 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均為 0.6 倍,償付壓力尚可。圖表圖表 18.全國各省市城投
93、債發行及余額情況 全國各省市城投債發行及余額情況 數據來源:Wind 等公開資料,新世紀評級整理 從青海省城投平臺帶息債務情況看,2021 年末青海省城投平臺帶息債務合計335.76 億元,在全國 31 個省市規模降序排名末游;2021 年末青海省城投平臺帶息債務余額是 2021 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 1.02 倍,位列全國 31 個省市降序排名第 24 位。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6 圖表圖表 19.全國各省市城投企業帶息債務情況 全國各省市城投企業帶息債務情況10 數據來源:Wind,新世紀評級整理 從地區分布看,2022 年 9 月末城投債存續企業 2021 年末帶息債務全部在
94、西寧市平臺企業,與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相比,2022 年 9 月末西寧市城投債存續企業 2021 年末帶息債務余額與 2021 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率為 2.18倍,債務償付壓力較大。從城投企業自身償債能力看,西寧城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21 年末貨幣資金對同期末短期有息債務的覆蓋程度分別約為 0.49 倍和 0.13 倍,即期債務償付能力弱。此外,近年來,青海省國資委下屬兩家國有企業青海省投和青海國投相繼陷入債務危機,對區域信用環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區域城投企業面臨的再融資環境及再融資能力仍需關注。2020 年初,青海省投境外美元債違約,同
95、年 6 月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021 年 6 月管理人向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破產重組計劃草案,12 月法院批準重整計劃,青海省投進入重整計劃執行期間,若其順利執行完畢重整計劃,將有利于改善負債結構,提升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如果不執行或不能執行重整計劃,將被宣告破產。2020 年 10 月,青海國投在出具行使中票贖回選擇權公告后又再次公告不行使贖回權,公司融資成本提高,基于此事項反映出企業流動性及再融資能力的困境,大公國際于 2021 年 7 月將其主體長期信用等級調整為 AA-,評級展望維持負面。2021 年以來,青海省經濟財政實力有所增強,青海國投繼續得到青海省政府支持,且下屬
96、子公司鹽湖股份凈利潤大幅增加,帶動青海國投盈利水平提升,大公國際于 2022 年 7 月將其主體長期信用等級調整為 AA+,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再融資能力有所修復。10 帶息債務口徑為 2021 年 9 月末城投債存續企業 2020 年末帶息債務余額以及 2022 年 9 月末城投債存續企業 2021 年末帶息債務余額。區域研究報告區域研究報告 27 免責聲明:本報告為新世紀評級基于公開及合法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所得的研究成果,版權歸新世紀評級所有,新世紀評級保留一切與此相關的權利。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本報告任何形式的拷貝、復印件或復制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本報告。經過授權的引用或轉載,需注明出處為新世紀評級,且不得對內容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如未經新世紀評級授權進行私自轉載或者轉發,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轉載或轉發者承擔,新世紀評級將保留隨時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本報告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報告內容或者據此進行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損失新世紀評級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