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國內外碳足跡標準現狀研究報告(7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國內外碳足跡標準現狀研究報告(78頁).pdf(7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國內外碳足跡標準現狀 研究報告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 2022 年 10 月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目的意義.3 第二章 碳足跡評價方法.5 2.1 碳足跡的含義.5 2.2 碳足跡計算方法.5 2.3 小結.11 第三章 國外碳足跡評價標準與應用.12 3.1 標準現狀.12 3.2 應用現狀.15 3.3 小結.19 第四章 我國碳足跡研究進展.20 4.1 國外標準的轉化.20 4.2 標準情況.20 4.3 應用現狀.28 4.4 小結.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30 5.1 結論.30 5.2 建議.30 附件 1 典型國家和地區碳足跡標識
2、實施情況.32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20 世紀末以來,由溫室氣體排放所引起的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等氣候變化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全球環境問題,更是涉及各國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選擇,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而發展低碳經濟,離不開政策制度的創新。在此背景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在國際、國家和區域等各層次上制定措施并采取行動,低碳技術系列新政策應運而生。其中制定碳足跡計算標準、建立碳標簽制度等被認為是構建氣候變化政策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產品碳足跡是溫室氣體排放在產品層面的
3、量化,在節能減排、產品制造、金融投資、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國際上已被廣泛應用。通過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進行計算分析,一方面可以全面、客觀地審視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中能源與環境問題,從計算過程和結果中挖掘碳減排潛力,為企業持續改善工藝、開發低碳技術,向低碳生產方式轉變,提高低碳競爭力提供內在支撐;另一方面,將產品的碳足跡信息以標識標簽的方式告知公眾,可以引導消費者2 的低碳購買行為,從需求端撬動供應端;再者,碳足跡作為一種市場機制,對于應對日益嚴峻的國際貿易壁壘具有重要作用。我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2020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國際社會作出“碳
4、達峰、碳中和”鄭重承諾,并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了具體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涉及能源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完善的政策、經濟和技術頂層設計,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各方面全方位配合,而制定標準是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礎,標準可以對“雙碳”工作進行引導和規范,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同年 12 月,國標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十四五
5、”推動高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在生態文明領域中明確提出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標準,推動碳排放管理體系、碳足碳足跡、跡、碳匯、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等重點標準制定。2022 年,國家發改委在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優化完善標準認證體系。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探索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浉郯拇鬄硡^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前沿,經濟實力雄厚,3 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
6、位。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結構處于向后工業化過渡的階段,具備產業低碳發展的優勢,與此同時,大灣區的低碳發展仍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諸多挑戰,從產業結構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是制造業重地,重污染、高排放的產能在不斷淘汰,高新技術制造比重加大,傳統產業不斷改造升級。2019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挖掘溫室氣體減排潛力,推動粵港澳碳標簽互認機制研究與應用示范。推動粵港澳碳標簽互認機制研究與應用示范。2021 年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要求:探索建立產品碳標簽制度,研究制定產品碳足跡評價探索建立產品碳標簽制度,研究制定產
7、品碳足跡評價標準體系標準體系。綜上,為持續當好綠色低碳排頭兵,深入踐行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理念,推動“雙碳”工作引領示范,有必要開展國內外碳足跡標準現狀及其應用研究,為后續建立碳標簽制度打好理論基礎。1.2 目的意義 本研究是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通過開展國內外產品碳足跡標準及其應用的研究,分析碳足跡標準特征和標準之間的關系,梳4 理現有碳足跡相關標準,調研國內碳足跡標準的實際應用,為大灣區制定本土化的碳足跡標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參考。研究成果有助于大灣區建立適合產業發展的碳足跡評價方法和標準、為探索建立大灣區統一、完善的產品碳標簽制度提供技術基礎。5 第二
8、章 碳足跡評價方法 第二章 碳足跡評價方法 2.1 碳足跡的含義 “碳足跡”起源于生態足跡的概念,最早出現于英國,并在學界、非政府組織和新聞媒體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碳足跡主要是指人類生產和消費活動中所排放的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氣體總量,將全球變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表征。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碳足跡可以分為國家/區域碳足跡、組織/企業碳足跡以及產品/服務碳足跡、個人碳足跡。對于產品而言,產品碳足跡考慮的是產品從生產到廢棄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2.2 碳足跡計算方法 環境毒理學與化學學會(SETAC)與歐洲聲明周期評價指導委員會于 200
9、8 年討論了碳足跡的計算方法及相關標準,認為依據 ISO14040 系列標準的生命周期評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可以通過計算與產品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可認為 LCA 中關于全球變暖潛力 GWP 的評價結果。目前碳足跡計算的方法主要有:一是“自上而下”模型,以投入產出分析為基礎的投入產出法(Input-Output,I-O);6 二是“自下而上”模型,以過程分析為基礎的生命周期評價法。2.2.1 投入產出法 投入產出模型是研究一個經濟系統各部門間的“投入”與“產出”關系的數學模型,該方法最早由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瓦列昂捷夫(WLeontief)提出,是目前
10、比較成熟的經濟分析方法。Matthews 等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 WRI 和世界可持續發展商會 WBCSD 對于碳足跡的定義,結合投入產出模型和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建立了經濟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模型(EIO-LCA),該方法將碳足跡的計算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來自工業部門生產及運輸過程中的直接碳排放;第二層面將第一層面的碳排放邊界擴大到工業部門所消耗的能源,具體指各能源生產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第三層面涵蓋了以上兩個層面,是指所有涉及工業部門生產鏈的直接和間接碳排放,也就是從“搖籃”到“墳墓”的整個過程。該方法可用于評估工業部門、企業、家庭、政府組織等的碳足跡。其計算過程包括以下步驟:(1)根據投
11、入產出分析,建立矩陣,計算總產出。=(+)=()?式中,總產出;單位矩陣;7 A直接消耗矩陣;y最終需求;A y部門的直接產出;A A y部門的間接產出。(2)根據研究需要,計算各層面碳足跡。第一層面:bi=Ri(I)y=Ri y 第二層面:bi=Ri(I+A)y 第二層面:bi=Ri =Ri(I-A)?y 式中,bi碳足跡;RiCO2排放矩陣,該矩陣的直角線值分別代表各子部門單位產值的 CO2排放量(由該子部門的總 CO2排放量除以該子部門的生產總值得到);A能源提供部門的直接消耗矩陣。投入產出分析的突出優點是:利用投入產出表提供的信息,計算經濟變化對環境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用 Leont
12、ief 逆矩陣得到產品與其物質投入之間的物理轉換關系。該方法的局限性在于:(1)EIO-LCA 模型是依據貨幣價值和物質單元之間的聯系而建立起來的,但相同價值量產品的生產過程所隱含的碳排放可能差別很大,由此造成結果估算的偏差;(2)該方法是分部門來計算 CO2排放量,而同一部門內部存在很多不同的產品,這些產品的 CO2排放可能千差萬8 別,因此在計算時采用平均化方法進行處理很容易產生誤差;(3)投入產出分析方法計算結果只能得到行業數據,無法獲悉具體產品的情況,因此只能用于評價部門或產業的碳足跡,而不能計算單一產品的碳足跡。2.2.2 生命周期評價法 生命周期評價法(LCA)以過程分析為基本出發
13、點,從產品端向源頭追溯,連接與產品相關的各個單元過程(包括資源、能源的開采與生產、運輸、產品制造等),建立完整的生命周期流程圖,再收集流程圖中各單元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并進行定量的描述,最終將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統一使用 CO2作為當量表征,即碳足跡。具體計算過程如下:(1)建立產品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圖 產品的生命周期涵蓋商品從原材料開采(包括原材料的運輸)、產品制造、商品流通銷售、使用到最終廢棄處置的整個過程。這一步驟需要盡可能將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原料、活動和過程全部列出,一般從兩個角度確定流程圖。一是:從商業到商業(B2B)的流程圖,包括原材料的開采、產品的制造及分配,不涉及消費環節
14、。二是:從商業到消費者(B2C)的流程圖,包括原材料的開采、產品的制造、分銷、零售、使用、最終處置或再循環等階段。(2)確定系統邊界 確定邊界是全生命周期評價碳足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9 容,產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的邊界設置將對應不同的活動內容和排放量。同時,重要性原則即設定一個閾值(1%)也是產品碳足跡評價中的一個重要的規定。如果在商品的全生命周期中某個排放源的排放量占該商品整個排放量不足 1%,則可認為該排放源重要性不足,其排放量貢獻可以排除在碳足跡之外,但所有可以排除的各類排放源對應排放量總量不能超過整個產品碳足跡的 5%。重要性原則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收集數據的成本。(3)數據收集
15、在確定好邊界后,需要對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測量。計算碳足跡必須包括:一是產品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所有材料和能源(物料輸入和輸出、能源使用、運輸等);二是排放因子,即單位物質或能量所排放的CO2等價物。一般情況下應盡量適用初級數據,使研究結果更為準確可信,但某些特定情況下,無法獲取初級數據時,應根據數據質量要求,選擇次級數據并在評價報告中解釋說明數據來源和使用理由。(4)碳足跡計算 碳足跡的計算是將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動的材料、能源和廢棄物乘以其排放因子的和。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計算公式如下:E=10 式中,E產品的碳足跡;i 物質或活動的數量或強度數據(質量/體積/千米/千瓦時
16、);C單位碳排放因子(CO2當量/單位)。(5)結果檢驗 這一步驟是檢驗碳足跡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并使不確定達到最小化以提高碳足跡評價的可信度。提高結果準確度的途徑有以下集中:用初級活動水平數據代替次級數據;采用準確合理的次級數據;改進碳足跡計算模型,計算過程更加符合現實并細致化;請專家審視和評價。以過程分析為基礎的生命周期評價法計算較為精確,適用于不同尺度的碳足跡計算,主要使用企業第一手或第二手過程數據,能夠獲得特定產品高精度的碳排放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處:(1)該方法需要界定系統邊界,相當于客觀上連續的生產工藝流程、供應鏈和生命周期人為截斷,由此可能導致截斷誤差,較難確定誤差的大小。(2)該
17、方法允許在無法獲知初級數據的情況下采用次級數據,因此可能會影響到碳足跡分析結果的可信度。因此,用 LCA 來估算碳足跡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界定合理的系統邊界,將截斷誤差降到最低。如果將 LCA 用于估算國家/區域、組織/企業或產業部門等實體的碳足跡,會遇11 到困難,估算過程中需要假設某個單個產品能夠代表整個產品群的碳足跡,即使能通過生命周期數據庫的信息進行推算得到實體的碳足跡估算值,得到的是一個拼湊的結果,而且需要使用不同數據庫的信息,不同數據庫數據信息口徑通常不一致。2.3 小結 本章節介紹了碳足跡的含義,分析投入產出法和生命周期評價法兩種常用產品碳足跡計算方法,指出不同方法的計算過程、適用性
18、和局限性,在產業部門、經營活動或特定社會經濟集團等計算碳足跡時,投入產出法具有一定的優勢;生命周期評價法更適合考察微觀系統,適用于特定的工藝過程、單個產品的碳足跡計算。12 第三章 國外碳足跡評價標準與應用 第三章 國外碳足跡評價標準與應用 3.1 標準現狀 在關于碳足跡的計算方法中,由于生命周期評價法計算過程比較詳細和準確,適用于微觀層面碳足跡的計算,產品碳足跡計算多采用生命周期評價法。本研究聚焦于產品層面的碳足跡,因此針對生命周期評價法進行研究分析。目前,國際上使用較多的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主要包括有:(1)英國標準協會 BSI 發布的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 PAS 2050;(2)國際標準化組
19、織推出的 ISO 14067;(3)世界資源研究所(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WBCSD)共同發布的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GHG Protocol);(4)日本的 TS Q0010-2009。(1)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 PAS 2050 PAS 2050商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
20、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是由英國的碳信托以及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共同發起,由英國標準協會 BSI 制定,于 2008 年 10 月發布,PAS 2050:2011 是 PAS 2050:2008 的改進版,于 2011 年 10 月發布,是第一部通過統一的方法評價產品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的規范性文13 件。PAS 2050 以 ISO 14040 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標準和 ISO 14044環境管理 產品壽命周期評價要求和導則所確立的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為基礎,提出相關性、完整性、一致性、準確性以及透明度五個原則,明確
21、規定各種商品和服務的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要求,適用于企業評價某種具體商品和服務的碳足跡,包括:從商業到消費者(B2C)的各類商品;從商業到商業(B2B)的各類商品;服務既可屬于 B2C 類,也可屬于 B2B 類。(2)國際標準化組織產品碳足跡標準 ISO 14067 由于各個國家或機構頒布的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和規范存在明顯的理念和核算方法差異,且存在不同標準或規范核算的產品碳足跡結果難以有效比較的缺點,因此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編制了產品碳足跡的國際標準 ISO 14067,2018年進行了修訂,全稱為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和指南(ISO/TS 14067:2018 Carbo
22、n footprint of products 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ISO 14067 主要規定了產品溫室氣體評價與計算程序、方法、原則與產品碳足跡報告等內容,其特點為:以生命周期評價方法作為產品碳足跡的量化方法,溫室氣體核算部分以及標識部分借鑒 ISO14064 系列標準(注:ISO 14064 標準共分三個部分:一是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14 報告規范及指南、二是項目層面溫室氣體減排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監測和報告規范及指南、三是溫室氣體聲明審定與核查的規范及指南)和 ISO14020 環境標志和聲明通用原
23、則,其他相關內容借鑒 ISO14040 標準。(3)WRI/WBCSD 發布的 GHG Protocol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聯合于 1998 年發起了溫室氣體核算體系倡議行動,目的是為企業及其他組織開發一套國際公認的溫室氣體核算和報告標準,并在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其它團體中推廣使用。為指導產品碳足跡工作,2011 年 WRI 和 WBCSD 聯合制定,于 2009 年 11 月發布第一次修訂稿,2010 年 11 月發布第二次修訂稿,2011 年底發布最終版GHG Protocol:Product Life Cycle Accounting a
24、nd Reporting Standard。該標準的制定主要參考了 ISO 14040、ISO 14044、PAS 2050 以及相關標準和公告,提供了一種詳細的碳足跡評價和報告準則,協助企業開展產品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核算。(4)日本 TS Q0010-2009 日本經濟產業省 2009 年公布了 TS Q0010 產品碳足跡評估和標簽的通則。該通則編制時參考了多個國家的環境標準和國際公約,并且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國際標準不斷協調。通則范圍包括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并且規定了碳15 足跡的計算方式和碳標識方法等內容。配合碳足跡制度指導方針和PCR 制定準則等文件,日本多個產品陸續通過了認證。表表
25、 3.1 不同生命周期產品碳足跡標準比對不同生命周期產品碳足跡標準比對 標準標準 ISO 14044 PAS 2050 ISO 14067 GHG Protocol TS Q0010 發布單位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BSI、Carbon Trust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WRI、WBCSD 日本工業標準委員會 溫室氣體種類 主要京都議定書要求的 6 類 IPCC的60多種(有 GWP 值)IPCC的60多種(有GWP 值)主要京都議定書要求的 6 類 主要京都議定書要求的 6 類 系統邊界 依據研究目標和范圍定,系統邊界由計算結果和敏感性分析而定 從原材料到使用、廢棄 從原材料獲取到廢棄,包括
26、搖籃到墳墓,及搖籃到搖籃 從原材料獲取到廢棄,直接過程和間接過程,搖籃到墳墓,搖籃到大門 采購到廢棄、回收 適用目標 B2B&B2C B2B&B2C B2B&B2C B2B&B2C B2C 取舍標準 基于物質、能量流動或環境顯著水平 對碳足跡達到1%的實質貢獻應包含在內,至少 95%的預期排放 基于物質、能量流動或環境顯著水平 1%以上的實質貢獻,通過上限假設來決定是否有意義進行報告 根據具體產品分類規則(PCR)而定 引用規范或標準 ISO14001、ISO14021、ISO14047ISO14040、ISO14044、IPCC ISO 14064、PAS 2050、GHG Protocol
27、 ISO 14040、ISO 14044、PAS 2050 ISO14040、ISO14044、IPCC 3.2 應用現狀 在國際上,產品碳足跡評價和標識已被廣泛應用??傮w上看,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碳足跡評價和標識發展比較迅速。3.2.1 英國 英國是全球最早推出產品碳標簽制度的國家。英國16 Carbon Trust 公司于 2007 年 3 月試行推出全球第一批標示碳標簽的產品,包括薯片、奶昔、洗發水等消費類產品。之后,Carbon Trust 公司加大了碳標簽的應用推廣,覆蓋英國最大連鎖百貨 Tesco、可口可樂、Boots 等許多廠商。英國的碳標簽包括碳足跡標簽和
28、碳減量標簽,前者表示生產者已申請了產品的碳排放量核算,后者是由英國碳信托公司授權生產者在商品包裝上標明其已消減溫室氣體的一種標識,表明生產者不僅作出減排承諾,并且已經成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2.2 德國 2008 年 4 月,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用生態研究所等機構的共同發起下,德國啟動了產品碳足跡試點工作,吸引了 BASF、DSM、Henkel、REWE 集團等眾多德國企業參與,產品案例涉及絕緣材料、廁紙、冷凍食品、雞蛋、咖啡、洗發水、洗滌劑、密封膠、包裝硬紙盒、電話等。德國的產品碳足跡標簽并未標識出具體的碳足跡數值,只表示該產品經過了碳足跡評估。3.2.3 法國 2006年法國C
29、asino卡西諾超市推出“Group Casino Indice Carbon”碳標簽,由 Bio 智能服務環境咨詢公司開發的全生命周期計算方法推出,適用于所有 Casino 自售產品。Casino 公司邀請了約 500 家供應商參與了該碳標簽計劃,并為其提供了免費的碳足跡計算工具。據 Casino 公司統計,自碳標識推17 出以來,已減少了超過 20 萬噸 CO2排放量。另一家超市來客萊 E.Leclerc 的碳標簽計劃由巴黎 Greenext 咨詢公司開發,于 2008 年 4 月在其兩個分店開始實施,覆蓋了 2 萬種產品。2009 年法國參議院通過了格勒諾環境法案“Grenelle 2”
30、法案,法案規定從 2011 年開始實施,是世界上第一個強制性碳標簽制度,規定必須通過標記、張貼或任何其他合理方式告知消費者產品及其包裝的碳含量以及這些產品生命周期內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造成的影響。3.2.4 美國 美國已推出了三類碳標簽制度。一是由 Carbon Label California 公司推出的碳標簽,以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為核算準則,主要在食品中使用,如保健品和經認證的有機食品;二是為 Carbon Free 碳標識,由 Carbon Fund 碳基金公司推出的適用于碳中和產品的碳標簽,核算準則為碳基金公司基于LCA 自行推出的碳足跡協議,產品主要有服裝、糖果、飲料、電烤箱、組
31、合地板等;第三個是 Climate Conscious 氣候意識碳標簽,由 Climate Conservancy 公司推出,基于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確立的核算準則,將碳標簽的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金、銀、銅,等級越高,產品的碳排放量也就越低,從而引導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選擇等級高的產品和服務,培育低碳消費的生活方式。3.2.5 瑞士 18 瑞士的碳標識由企業自行發起,瑞士最大的連鎖超市Migros于2007年啟動了產品碳標識項目。顧客可以在Migros的一些自有品牌的產品上找到認證機構 Climatop 授予的碳標識。該標識不僅展示產品的碳含量,還證明貼有碳標識的產品比同類產品的碳效率高 20%。經
32、 Climatop 標識核算的產品包括環保購物袋、有機原料蔗糖、奶油、洗衣液、洗衣服、衛生紙、洗碗巾、電池等。3.2.6 日本 2008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低碳社會行動計劃”,該計劃的內容之一,是使產品(或服務)的碳排放“可視化”,即通過計算產品(或服務)的 CO2排放量并在產品(或服務)上加貼碳足跡標簽的方式向消費者明示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以此促進碳減排。為此,日本開展了為期 3 年的產品碳足跡試點項目。日本產品碳足跡標識基本規則包括三方面:一是原則上應把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標示在每一個產品上,考慮到地區差異(多個生產地點)和季節差異,為節約成本和避免消費者混淆,統一產品應標示
33、其碳排放的平均值;二是標示產品碳足跡組織應不斷減少碳排放,但不強制規定其減排的具體目標,若組織有意愿向消費者宣告其具體減排目標,可授權使用附加和可選標識;三是采用統一標簽。日本允許組織在某些情況下靈活對待碳標識基本規則,采取可選行動,如在碳標簽上標示減排綠,標示不同過程(階19 段)的碳排放等。3.2.7 韓國 2009 年韓國發布了碳標簽認證指南 1、2、3,并開始實施碳標識制度,運行模式為政府支撐的市場化運行機制。韓國產品碳標識標出產品在生命周期(包括生產、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置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其標識包括兩種類型:其一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標志”,在標志上顯示產品碳足跡,包括鍋爐、水過濾
34、設備、洗衣機、衣柜、洗發液、豆腐等在內的產品和服務獲得了該類標志;其二為“低碳”標志,對獲得“溫室氣體排放”標志的產品達到國家有關碳足跡的最低消減目標時,可獲得“低碳”標志。3.3 小結 本章節介紹了國際上常用的碳足跡評價標準,包括 PAS 2050、ISO 14067、GHG Protocol 和日本的 TS Q0010-2009,簡要分析典型國家碳足跡應用現狀,碳足跡計算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各國產品碳足跡計算準則基本上以 LCA 方法為主;一些是由國家推出碳足跡標準,一些是由企業單獨制定碳足跡標準;標識所展示的信息包括碳足跡絕對值、碳足跡減排量、低碳標識、碳中和標識、碳等級標識等;驗證機構
35、有的是執行單位直接進行驗證,有的是第三方驗證。20 第四章 我國碳足跡研究進展 第四章 我國碳足跡研究進展 4.1 國外標準的轉化(1)PAS 2050 2009年6月,在英國大使館SPF基金項目“引入PAS2050對產品和服務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評價”的支持下,商品和服務在全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評價規范及使用指南(2008 版)中文版正式發布。(2)ISO 14067 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管理分技術委員會(SAC/TC207/SC7)在密切跟蹤 ISO 14067 動向。4.2 標準情況 4.2.1 國家標準(1)標委會設置情況 2008 年 10 月,經國家標準委批準,同
36、意成立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管理分技術委員會,其編號為 SAC/TC207/SC7,英 文 名 稱 為 Subcommittee 7 on Greenhouse Gas Management of National Technical Committee 207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管理分技術委員會主要負責溫室氣體管理等領域的21 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對口國際標準化組織環境管理技術委員 會 溫 室 氣 體 管 理 和 相 關
37、 活 動 分 技 術 委 員 會(ISO/TC207/SC7)。2010 年 8 月,全國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的環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組(SAC/TC297 GHG WG)于北京召開成立大會。SAC/TC297 GHG WG 主要負責我國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相關標準化工作,對口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電氣產品與系統的環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特別工作組(IEC/TC111/AHG5)開展相關國際標準制定、轉化和推廣工作。2014 年 4 月,國家標準委正式批復國家發改委成立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48),主要負責碳排放管理術語、統計、監測;區域碳排放
38、清單編制方法;企業、項目層面的碳排放核算與報告;低碳產品、碳捕獲與碳儲存等低碳技術與裝備;碳中和與碳匯等領域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對口國際標準化組織二氧化碳捕集、運輸與地質封存技術委員會(ISO/TC265)和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管理及相關活動分技術委員會(ISO/TC207/SC7)。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國家發改委負責日常管理及標準立項、報批等業務指導,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合承擔秘書處,負責具體工作的運行管理。目前 TC548 發布的標準主要聚焦于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22 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評估方面的標準。(2)標準現狀 隨著國外相繼頒布產品碳足跡
39、評價標準及相關的政策文件,我國對低碳發展和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的關注和認識日益增強。生態環境部于 2009 年 10 月宣布將給予符合低碳認證的產品加貼低碳標簽,正式啟動實施產品低碳計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于 2010 年月組織召開了“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課題我國低碳認證制度建立研究”的啟動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標志著中國啟動新一輪全面開展低碳認證制度的相關科學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于 2013 年共同制定低碳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了低碳產品的認證實施、認證 標志、監督管理等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了節能低碳產品認證制度,為建立中國碳足跡評價標準打下了良
40、好的基礎。2013 年2016 年期間,共發布兩批低碳產品,具體為:通用硅酸鹽水泥、平板玻璃、鋁合金建筑型材、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建筑陶瓷磚(板)、輪胎、紡織面料 7 種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法 LCA 是產品碳足跡評價的基本方法,可為碳足跡評價提供規范支撐。我國積極開展生命周期評價相關的標準轉化和制定工作,發布了 GB/T 24040-2008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原則與框架和 GB/T 24044-2008環境管理生命周期評價 要求與指南,并完成浮法玻璃、金屬23 復合裝飾板材、鋼鐵產品、電子電氣、變壓器、電機、機械、塑料等 14 項全生命周期評價規范性文件。表表 4.1 產品全生命周期相關
41、標準產品全生命周期相關標準 序號序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歸口單位歸口單位 1 GB/T 24025-2009 環境標志和聲明 III 型環境聲明原則和程序 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2 GB/T 24044-2008 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要求與指南 3 GB/T 24040-2008 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原則與框架 4 GB/T 29157-2012 浮法玻璃生產生命周期評價技術規范(產品種類規則)5 GB/T 30052-2013 鋼鐵產品制造生命周期評價技術規范(產品種類規則)6 GB/T 29156-2012 金屬復合裝飾板材生產生命周期評價技術規范(產品種類規則)7 GB/
42、T 37552-2019 電子電氣產品的生命周期評價導則 全國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的環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8 GB/Z 40824-2021 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在電子電氣產品領域應用指南 9 GB/T 40093-2021 變壓器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方法 10 GB/T 40100-2021 電機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方法 11 GB/T 32813-2016 綠色制造 機械產品生命周期評價 細則 全國綠色制造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12 GB/T 26119-2010 綠色制造 機械產品生命周期評價 總則 13 GB/T 26789-2011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服務規范 全國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標準化技術委
43、員會 14 GB/T 41638.1-2022 塑料 生物基塑料的碳足跡和環境足跡 第 1 部分:通則 全國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總體來看,我國現行的國家全生命周期標準主要集中在幾類產品,我國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較少,產品碳足跡的評價工作尚未完全展開。4.2.2 地方標準 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均陸續出臺了 16 項產品碳足跡地方標準(含深圳 6 項處于征求意見稿的地方標準)。上海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主要規定產品生命周期內24 的碳排放核算和評估的具體方法和要求,適用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和評估,也可用于部分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與評估,標準不包含量化過程中的抵消,生物質碳
44、涉及的排放亦不納入核算。深圳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由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歸口,規定了產品碳足跡評價應遵循的原則、排放與清除要求、產品碳足跡評價方法以及產品碳足跡通報等內容。北京和廣東分別對電子信息產品和家用電器、電子電氣、巴氏殺菌乳發布了碳足跡評價地方標準,深圳的服裝、家用紡織品、微型計算機、手機、印刷品和乳制品等 6 項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處于征求意見稿中,尚未正式發布。25 表表 4.2 產品碳足跡地方標準產品碳足跡地方標準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所屬地區所屬地區 1 DB11/T 1564-2018 種植農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 北京 2 DB11/T 1565-
45、2018 畜牧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 北京 3 DB11/T 1616-2019 農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通則 北京 4 DB11/T 1860-2021 電子信息產品碳足跡核算指南 北京 5 DB31/T 1071-2017 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 上海 6 DB44/T 19412016 產品碳排放評價技術通則 廣東 7 DB44/T 1503-2014 家用電器碳足跡評價導則 廣東 8 DB44/T 1449.1-2014 電子電氣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第 1 部分:移動用戶終端 廣東 9 DB44/T 1874-2016 產品碳足跡產品種類規則 巴氏殺菌乳 廣東 10 SZDB/Z 166
46、-2016 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 深圳 11 征求意見稿 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 服裝 深圳 12 征求意見稿 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 家用紡織品 深圳 13 征求意見稿 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 微型計算機 深圳 14 征求意見稿 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 手機 深圳 15 征求意見稿 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 印刷品 深圳 16 征求意見稿 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規范 乳制品 深圳 4.2.3 行業標準 電子和通信行業已發布 6 項碳足跡評價行業標準,涵蓋的產品類別有: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機、便攜式計算機、臺式微型計算機、移動通信手持機和以太網交換機。表表 4.3 產品碳足跡行業標準產品碳足跡行業標準
47、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所屬行業所屬行業 1 SJ/T 11718-2018 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液晶電視機 SJ 電子 2 SJ/T 11717-2018 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液晶顯示器 SJ 電子 3 SJT 11735-2019 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便攜式計算機 SJ 電子 4 SJT 11736-2019 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臺式微型計算機 SJ 電子 5 YD/T 3048.1.1-2016 通信產品碳足跡評估技術要求第 1 部分:移動通信手持機 YD 通信 6 YD/T 3048.2.2-2016 通信產品碳足跡評估技術要求第 2 部
48、分:以太網交換機 YD 通信 26 4.2.4 團體標準 2018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新修訂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進一步明確了團體標準的法律地位,團體標準成為我國標準體制中的一個層級,與企業標準共同構成我國標準體系中市場標準成份。隨著標準化法的實施,團體標準迎來快速發展時期。截止 2022 年,與碳足跡相關的團體標準有21 項。(1)佛山市高新技術應用研究會與 2022 年發布了與電池產品相關的 6 項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標準。(2)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發布了與電器電子、電池產品相關的 5 項產品碳足跡團體標準。(3)廣東省節能減排標準化促進協會(GDES)作為活躍的團體組織,
49、為適應國家的綠色低碳發展新形勢和支持廣東低碳節能發展工作,制定并發布了產品碳足跡評價技術通則(T/GDES20001-2006)、產品碳足跡聲明標識(T/GDES2-2006)、碳足跡標識(T/GDES26-2019)等項團體標準。(4)中國印刷技術協會 2016 年發布印刷產品碳足跡評價方法團體標準。27 表表 4.4 產品碳足跡團體標準產品碳足跡團體標準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歸口單位歸口單位 1 T/FSYY 0034-2021 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 碳酸鋰 佛山市高新技術應用研究會 2 T/FSYY 0033-2021 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 氫氧化鋰 3
50、 T/FSYY 0032-2021 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 硫酸鎳 4 T/FSYY 0031-2021 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 硫酸鈷 5 T/FSYY 0028-2021 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 6 T/FSYY 0027-2021 產品碳足跡核算與報告要求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7 T/DZJN 77-2022 鋰離子電池產品碳足跡評價導則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 8 T/DZJN 003-2019 電器電子產品碳足跡評價移動通信手持機 9 T/DZJN 002-2019 電器電子產品碳足跡評價微型計算機 10 T/DZJN 001-2019 電器電子產品碳足
51、跡評價電視機 11 T/DZJN 002-2018 電器電子產品碳足跡評價 LED 道路照明產品 12 T/DZJN 001-2018 電器電子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 13 T/GDES 50-2021 涼茶植物飲料產品碳足跡等級和技術要求 廣東省節能減排標準化促進會 14 T/GDES 26-2019 碳足跡標識 15 T/GDES 20005-2019 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合成洗衣粉 16 T/GDES 20004-2018 家用洗滌劑 產品碳足跡等級和技術要求 17 T/GDES 20001-2016 產品碳足跡 評價技術通則 18 T/GDES 2-2016 產品碳足跡聲明標識 19
52、 T/GDES 20003-2016 產品碳足跡 小功率電動機基礎數據采集技術規范 20 T/GDES 20002-2016 產品碳足跡 產品種類規則 巴氏殺菌乳 21 T/PTAC 002-2016 印刷產品碳足跡評價方法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 綜上,梳理了我國各層級有關碳足跡方面的標準,共有57 項(含深圳 6 項處于征求意見稿的技術規范)。從生效時間角度看,標準生效的年份集中在 20082022 年;從層級角度看,目前團體層級相對較多,上級標準較少;從標準類別角度看,包括通則類、標識標簽類、產品碳足跡評價類、核算與報告類;從行業角度看,主要集中在電子電器、農食產品、紡織產品、建材產品、輕工產
53、品。28 4.3 應用現狀 當前我國尚未建立碳足跡標識/標簽制度,典型企業、第三方機構、行業協會有在個別項目和產品上開展碳足跡試點,如:中國質量認證中心 CQC2016 年向榮邦機械有限公司和登王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頒發了產品碳足跡證書;中環聯合認證中心(CEC)2016 年對全國首款碳減排公益產品“碳減排公益茶”進行認證。電子電器行業,2021 年 7 月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向TCL 頒發了國內首張電器產品的碳標簽評價證書;2021 年 8月,江蘇博亞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與江蘇開元太陽能照明有限公司拿到了產品碳標簽評價證書。日用消費品方面,2021 年 8 月廣州市藍月亮實業有限公司獲得了中國建材檢
54、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頒發的碳標簽評價證書,旗下衛諾香氛潔廁液、寶寶專用洗衣液等 6 款不同規格產品擁有了碳標簽(廣州市碳標簽體系研究及試點示范項目由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牽頭開展,國檢集團作為評價機構,在廣州市范圍內選定了 7 家企業開展產品碳標簽試點評價)。紡織服裝行業,2021 年太平鳥發布新疆棉 T 恤碳足跡;2022 年女裝瑪絲菲爾、歌力思發布產品碳足跡評價報告??偟膩碚f,在國內應用國內碳足跡標準開展碳足跡評價29 尚未完全展開,碳足跡評價工作仍處于探索狀態。4.4 小結 本章節梳理了我國現存各級碳足跡相關標準類別、涵蓋面等現狀,指出標準之間存在重復、交叉內容,缺乏統一規劃;在應用方面,國
55、內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處于試點,尚未完全展開。3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在當今全球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碳足跡作為一種環境管理工具,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方面具有積極意義。生命周期評價方法已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評估產品碳足跡的主導方法??偟膩砜?,國外碳足跡標準起步較早,標準的應用和碳足跡評價品類比較豐富。目前我國產品碳足跡評價使用的標準主要援引 PAS 2050 和 ISO 14067,并沒有屬于我國自己的標準。國內由于LCA 起步晚,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均有發布碳足跡相關標準,但總體上產品碳足跡標準數量少、不完善、應用少、碳足跡評價工作不成熟等不
56、足,極少數企業開展過碳足跡評價工作外,多數企業尚未真正開展生命周期評價相關工作。隨著評價產品種類的增多與細化,碳足跡評價細化標準需要補充和完善,確立適合本土發展需要的碳足跡產品種類規則,是評價產品碳足跡的第一步。5.2 建議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化與碳貿易壁壘興起的背景下,推行碳標簽制度勢在必行,但是在制定完善的碳足跡標準與建立碳標簽制度方面仍有很長31 的路要走?;浉郯拇鬄硡^國際化水平領先,經濟實力雄厚,綠色低碳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當前面臨國際形勢復雜、國內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大灣區具備推動“雙碳”工作先行示范條件,建議盡快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從系統化、
57、全局化角度,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高質量低碳發展,關注政府、企業、消費者等相關方對碳足跡標準的需求,借鑒國際社會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的應用以及中國部分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的相關經驗,進一步完善各行業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方法,為持續性的碳足跡標準建設提供依據,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碳標簽制度,并與國外碳標簽體系互認,擁有行業話語權,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32 附件 1 典型國家和地區碳足跡應用情況 附件 1 典型國家和地區碳足跡應用情況 國家國家 英國 美國 歐盟 瑞典 法國 瑞士 德國 加拿大英國 美國 歐盟 瑞典 法國 瑞士 德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日本 韓國 泰國 澳大利亞 日本 韓國 泰國 碳標碳標
58、簽名簽名稱 稱 Carbon Label/Carbon Reduction Label Carbon Label for California Carbon Free Label Climate Conscious Carbon Label CO2 Star Climate Marking in Sweden Group Casino Indice Carbon approved by climatop Carbon Footprint Label Carbon Counted Carbon Reduction Label Carbon Footprint Label CooL(CO2 Low
59、)Label Carbon Footprint label 年份年份 2007 2009 2007 2009 2006-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7 2009 2008 2008 2009 碳標碳標簽圖簽圖標 標 標簽標簽類型類型 碳足跡標識、碳消減標識 自愿性 自愿性 無碳標簽,自愿性 金、銀、銅三個等級;自愿性 碳標簽、自愿性 瑞典第三類環境聲明;自愿性 卡西諾碳指標/自愿性 碳標簽/自愿性 碳足跡標簽/自愿性 碳標簽/自愿性 碳減量標簽/自愿性 碳足跡標簽/自愿性 碳足跡標簽/自愿性 減量標簽/自愿性 33 核查核查依據依據標準標準 PAS 2050、GHG
60、 Protocol、足跡專家指南(Footprint Expert Guide)EIO-LCA(環境輸入與輸出生命周期評估方法)PAS 2050、ISO 14044、GHG Protocol、LCA LCA LCA,RED LCA 基于BPX30-323 標準多環境指標體系評價的一般準則與方法、PAS2050 GHG Protocol、ISO 14040、LCA 法 以ISO14040/44 為基礎,同時參考PAS2050 GHG Protocol、ISO 14064、ISO 14025、PAS 2050 PAS 2050;Code of Good Practice TS Q 0010日本溫室
61、氣體排放評價指南 ISO14040、ISO14064、ISO14025;PAS2050;韓國第三類環境聲明標準;其它規范如 GHG 議定書等 PAS2050;ISO14040、ISO14064、ISO14025;UNFCCC/CDM 方法 執行執行部門部門或機或機構 構 Carbon Trust Carbon Label California Carbonfund Climate Conservancy 歐盟成員國相關組織機構聯合支持 (國際或歐盟的政府部門、非政府或行業協會)瑞典農民協會、食物標簽組織 Group Casino Climatop Oko-Institut(應用生態研究所),P
62、IK(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Themal(智囊團組織)Carbon Counted Planet Ark and the Carbon Trust 經濟產業省(METI)、農林省、國土交通省負責分頭實施 韓國環境產業技術研究院作為第三方機構,韓國唯一負責CFP 的實施并制定具體技術程序和要求。泰國溫室氣體管理組織(TGO)與國家金屬和材料技術中心(MTEC)以及國家科學與技術發展局(NSTDA)執行執行部門部門機構機構性質性質 非盈利,前期政府出資 非盈利,非政府組織 非盈利,非政府組織 非盈利,非政府組織 政府組織 非盈利 盈利性企業 非盈利,非政府組織 非盈利,非政府組織 非盈利,非政府
63、組織 非盈利,企業贊助資金 政府組織 非盈利,半官方組織(準政府組織,附屬于環境部)非盈利 34 評估評估查驗查驗單位單位 Carbon Trust/CTI 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Co.(中國)/Korea Productivity Center(韓國)/Vireo SRL(意大利)Carbon Label California 第三方機構 Climate Conservancy(原屬于斯坦福大學)第三方機構 KRAV or Svenskt Sigill Group Casino 獨立機構查驗 Oko-Institut(應用生態研究所),PIK(波茨坦氣候影響
64、研究所),Themal(智囊團組織)第三方機構 Planet Ark(星球方舟);Carbon Trust(碳信托公司)第三方機構 Korea Eco-Products Institute 國家金屬與材料技術中心(METC)產品產品類別類別 涉及 2500多種產品,主要涵蓋食品、日用品、服裝等 食品 服裝、糖果、灌裝飲料、電烤箱、組合地板等 無特定產品 生物燃油、潤滑油、運輸類產品和服務 食品、紡織品、家具、木與紙制品、塑橡膠/玻璃及化學品、機械設備業等 Casino所有自售產品 B2C、B2B 所有產品或服務:行李箱包、美容產品、電子產品、食品飲料、園藝工具、寵物用品、日用品等 電話、床單、
65、建筑材料、日用品、包裝紙箱、運動背帶、食品等 啤酒 橄欖油、酒業、干手機等 食品飲料、電器、家具、包裝容器、清洗劑與消費品等 家用電器、飲料、食品、航空、家具等 飲料、食品、輪胎、冷氣機、變壓器、紙箱、塑料樹脂、低碳、瓷磚等 35 標章標章揭露揭露 宣告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減量 CO2e 宣告碳中和 分級,宣告達到標準 CO2e 宣告達到標準 CO2e 分級,不色塊體現產品對環境的不同影響程度,從左至右影響程度增強 宣告減量,表示該產品在碳足跡控制方面宣告領先,即減量 衡量/評價 CO2e CO2e,承諾未來減量 CO2e CO2e,承諾未來減量 達到基線減量分級(以減排 10%、20%、30%、
66、40%、50%進行分級,不同的顏色分別標識,圓形下方箭頭標識減排量 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及實施建議 研究報告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 2022 年 10 月 目錄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1.1 目的意義.1 1.2 研究內容.3 第二章 碳足跡標準現狀.5 2.1 標準現狀.5 2.2 現有標準不足.7 第三章 碳足跡標準需求分析.9 3.1 需求調研.9 3.2 需求分析.15 3.3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析.20 第四章 碳足跡標準體系框架構建.24 4.1 構建目標.24 4.2 構建原則.24 4.3 體系設計.25 4.4 實施路徑.33 4.5 保障措施.36 第五章 結論.
67、38 1 第一章 緒論 1.1 目的意義 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產品碳足跡在節能減排、產品制造、金融投資、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可有效指導并幫助企業了解生產生活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由此采取可行的措施挖掘碳減排潛力,改善工藝,減少供應鏈中的碳排放,并可以通過碳標簽表現形式,直觀清晰地展現產品碳足跡信息,從而影響消費者行為和企業生產決策。目前,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 10 余個國家和地區在持續推行碳標簽制度,主要采用 PAS 2050、ISO 14067、GHG Protocol 和 TSQ0010
68、等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近年來,我國對產品碳足跡評價不斷重視,行業、第三方機構也開展過相關工作,但總體來講,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還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得到廣泛普及。在標準化方面,作為推行碳標簽制度的重要技術基礎,當前我國碳足跡標準比較匱乏、標準體系還不夠健全。隨著國家對低碳發展政策的頒布,碳足跡標準必將得到越來越重視和不斷完善。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2 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同年 12 月,國標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推動
69、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在生態文明領域中明確提出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標準,推動碳排放管理體系、碳足跡、碳足跡、碳匯、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等重點標準制定;國家發改委2022 年在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優化完善標準認證體系。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探索建立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國家發改委 2022 年 4 月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在重點任務中明確要求,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放核算方法。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
70、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礎性制度。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引領是關鍵。習總書記強調“中國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積極推廣應用國際標準,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碳足跡標準,是以實現控制碳排放為目的,依據低碳發展制度體系中各項措施的需求與經驗,對控制碳排放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所制定和發布的一系列相關標準與規范文件。構建碳足跡標準體系,是實現碳排放管理標準化的重要環節,也是實施碳標簽制度的重要技術基礎,將為推動落3 實碳排放目標、完善低碳發展制度體系、促進低碳經濟轉型和技術進步、開展國際談判與貿易提供有力支撐。1.2 研究內容 碳足跡標準
71、體系是一項科學性、全面性的系統工作,涉及目標需求、標準性質、應用主體、技術方法等各項研究,有必要針對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進行頂層設計,為后續標準制訂與實施,探索建立完善的產品碳標簽制度提供技術依據,推動落實碳排放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一)國內外碳足跡標準現狀研究 調研分析國內外現有碳足跡標識制度和標準體系,分析現有標準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優良實踐經驗和做法,為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借鑒。(二)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需求調研 面向政府、企業、消費者、相關行業機構和協會等開展調研,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現狀特點和高質量轉型發展需求,深入了解相關方對碳足跡標準的不同需求,為建立標準體系
72、研究提供參考。(三)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的構建研究 目前我國在碳足跡標準領域的探索仍處于點狀,如何由點及面,需要研究分析現有碳足跡標準建設中的不足,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結合產業發展特點和各方需求,構建碳足4 跡標準體系框架,研究明確碳足跡標準范圍,建立碳足跡標準體系。(四)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建設實施建議 根據標準目的,按照分步實施開展的原則,結合新時期面臨的形勢,針對性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實施建議,為持續性的碳足跡標準制訂與實施、開展標準化活動提供依據,為后續碳標簽制度的實施提供技術基礎保障。5 第二章 碳足跡標準現狀 2.1 標準現狀 2.1.1 國際標準 國際上使用
73、較多的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主要包括有:(1)英國標準協會 BSI 發布的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 PAS 2050;(2)國際標準化組織推出的 ISO 14067;(3)世界資源研究所(The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與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WBCSD)共同發布的溫室氣體核算體系(Greenhouse Gas Protocol,GHG Protocol);(4)日本的 TS Q0010-2009。2.1.2 國內標準 當前我國在碳排放管理標準方面已開展了系列工作,如成立全國環境管理標準
74、化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管理分技術委員會(SAC/TC207/SC7)、全國電工電子產品與系統的環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組(SAC/TC297 GHG WG)、全國碳排放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48),分別對口國際對應領域的標準化組織,統籌規劃對應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的工作。標準方面,我國 2008 年2022 年之間發布的碳足跡相關6 標準共有 57 項(含深圳 6 項處于征求意見稿的技術規范)。從層級角度看,團體標準層級相對較多,上級標準相對較少。表 2.1 國內碳足跡相關標準 序號 標準層級 數量(項)備注 1 國家標準 14 為全生命周期評價規范性文件 2 地方標準
75、16 含深圳 6 項征求意見稿技術標準 3 行業標準 6 4 團體標準 21 小計 57 從標準類別看,國內碳足跡標準主要包括有:通則類、標識標簽類、產品碳足跡評價類、核算與報告類。其中,通則類標準,主要有 4 項產品碳足跡評價通則標準,為上海、廣東和深圳在 2016 年2017 年之間發布的地方標準,以及廣東省節能減排標準化促進會 2016 年發布的團體標準;標識標簽類標準有 2 項,為廣東省節能減排標準化促進會發布的碳足跡標識、碳足跡聲明標識方面的標準;標準涉及產品主要有:電子電器產品、農食品、輕工化工產品、電池及電池材料類產品、機械產品、鋼鐵產品、建筑材料產品。國內外碳足跡標準現狀分析詳
76、見國內外碳足跡標準現狀研究報告。7 2.2 現有標準不足 國際上已發布出臺多項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但不同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的原則、方法以及量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國內碳足跡標準起步較晚,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和應用工作處于試點,尚未完全展開?,F有碳足跡標準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標準覆蓋范圍不能滿足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碳標簽制度的實施?,F有標準處于點狀,關注個別領域,無法對碳標簽制度實施涉及的碳排放計量監測、核算、評價與報告、標識標簽、審定與核查等全過程提供完善的技術支撐。(2)缺乏急需領域國際互認的產品碳足跡標準。產品碳足跡作為發達國家征收“碳稅”的依據,形成新的技術貿易壁壘。如電池行業,歐
77、盟 2020 年電池法要求 2024 年 7 月起強制披露電池產品碳足跡信息;如電力行業、水泥、鋼鐵、鋁等高能耗行業,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將從 2023年開始實施。對國際上實施碳壁壘的產品,行業需要盡快做出調整,盡快啟動碳足跡標準和相關方法研究,實施產品碳排放管理,推動建立國際碳足跡互認機制,以保持全球市場中的優勢地位。(3)標準的應用和實施性有待加強。碳足跡標準重要的核心是與實際生產制造相符合,真正反應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點,可為供應鏈減碳、實現節能和提高工藝水平提8 供指導依據,這些才是真正實現碳排放減少的關鍵?,F有碳足跡標準的權威性不夠,實施率不高,標準制定處于條塊分割狀態,
78、一些標準由與行業關聯不密切的部門或團隊編制,高水平技術專家參與程度低,因標準權威性不高而影響了標準的實施范圍和效果;標準之間存在重復、交叉內容,缺乏統一規劃。隨著灣區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產業的不斷發展,標準與灣區產業生產制造特點存在針對性不強、適用性不足的問題,綜上,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碳足跡標準體系是碳標簽制度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是產業碳減排的重要技術基礎,亟需結合灣區產業特點和高質量低碳發展需求,構建合適、科學、完善的碳足跡標準體系。9 第三章 碳足跡標準需求分析 3.1 需求調研 為了更好地構建碳足跡標準體系,十分有必要對企業、行業協會、技術機構、政府部門等相關方對
79、碳足跡政策和標準方面的需求作一個全面的調查研究,為開展碳足跡標準化方面的工作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3.1.1 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對現有碳足跡政策和標準的了解情況;(2)已開展碳足跡方面的工作和存在困難;(3)對碳足跡標準的需求和建議。3.1.2 調研對象 調研對象包括:(1)生產企業:主要有電子、電池和紡織服裝行業生產企業,包括: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電子電器行業企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乾泰能源再生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格瑞普電池有限公司等電池行業企業,紡織服裝行業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等;(2)行業協會:深圳市
80、電池行業協會、中國鋼鐵協會、深圳市質量檢驗協會等;10(3)技術機構: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環資分院、深圳騰訊、上海易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技術機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萊茵技術監護(深圳)有限公司、北京賽西認證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香港天祥公證行有限公司、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等第三方認證機構;(4)零售企業:天虹、沃爾瑪等商超企業和電商阿里巴巴;(5)政府相關部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香港品質保證局。3.1.3 調研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分別組織專題會議形式進行座談交流,采用現場會議和線上網絡會議兩種方式。3.1.4 調研結果(1)對碳足跡政策
81、和標準的了解情況 調研的國內技術機構、政府部門十分關注和了解國內碳足跡標準和政策動向;行業協會及大型生產制造企業,因貿易需求,對國內碳足跡標準有一定了解,認為:與國際碳足跡標準相比,國內碳足跡標準起步較晚;不同行業、協會、機構均有不同程度推出碳足跡評價標準,技術標準不統一;缺乏碳足跡評價工作的有效激勵政策;電商企業和外資零售企業,則表示有持續關注了解碳足跡政策和標準,關注加貼11 碳標簽的產品在市場上對消費者的消費影響;部分中小型生產企業、實體零售企業如天虹,表示缺乏對碳足跡政策和標準的了解。(2)已開展的碳足跡工作情況 電子和電池行業大型知名企業均表示,十分關注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已在組織、項
82、目和產品層面持續開展不同程度的節能減碳工作。其中,在產品層面,研發設計階段,關注產品綠色屬性,通過技術創新減少產品自身碳足跡;在供應鏈方面,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實現節能減排,全方位構建綠色供應鏈,在供應商認證、選擇、審核、績效管理及物料選型等環節明確提出綠色低碳要求;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十分關注出口國對產品碳足跡、生命周期環境管理的要求,出口產品應出口國要求開展產品生命周期環境評估;企業內部開展 LCA 能力建設,包括對物質信息、材料信息、碳足跡、水足跡等產品生命周期影響評估。中小型企業表示尚未建立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的配套能力,如核算技術、專業人員和團隊等。第三方認證機構,均在不同程度接觸、
83、了解并參與碳足跡工作,包括標準的編制、評價工作,具備一定技術能力,掌握碳足跡評價工作方法和流程。政府機構表示,當前碳足跡評價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合規性;核算標準、核算過程不統一,存在評價、認證等多種12 方式;實施機構有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咨詢服務單位等。(3)開展碳足跡評價工作存在的困難 在實施碳足跡評價工作時主要面臨的困難有如下幾點:一是對國內碳足跡政策和標準不是十分了解。碳足跡核算過程存在技術難點,主要產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核算中的核算邊界、核算方法、排放因子等方面的規范性和一致性。二是缺乏統一權威的碳足跡基礎數據庫。在碳足跡核算過程中,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資源分布不平衡、科技水平不同、以及
84、能源消耗的不對稱,產品生命周期原料、生產、工藝等不同導致碳足跡核算存在很大差異。國際知名數據庫并不適合我國國情。國際上常用的碳足跡數據庫,如瑞士的商業數據庫 Ecoinvent,以文獻數據、學術研究為基礎,后結合工業生產補充數據,現有以歐洲為主、涉及多國的 3 萬多條數據;德國數據庫 Gabi,以工業數據為基礎,組建以材料學科為主的研究團隊,并與知名制造商合作,數據不斷更新、迭代,積累了近 2 萬條數據,是業界公認的門類較為齊全、數據相對可信的數據集,該企業目前已被美國某石化公司收購。由于國際數據庫基本都是基于特定地區和國家的平均數據,國外主流數據庫適用于中國的數據非常有限,如 Gabi,僅
85、3%的數據集適用于中國,而且時效性不強(有些數據庫采用的是 10 年前的數據)、技術代表性不夠等問題,不能真實反應中國產品碳足跡的真實水平,嚴重制約中國在國際上13 應對氣候變化、貿易往來等活動的話語權。另一方面,國內一些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正在同步推進不同行業的數據庫建設,碳足跡數據集并不健全,目前典型數據庫有:四川大學建立的中國生命周期參考數據庫 CLCD,涵蓋能源、原材料、運輸的清單數據集只有 640 條;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系研究機構建立的中國產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系數集,數據來源幾乎全部來自于文獻和年鑒。國內數據不準,質量不高,難以反應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和碳足跡披露的實際情況。不同
86、數據庫、數據集的方法并不統一、或并未經統一、權威的方法學驗證。由于數據口徑、核算模型、方法學不統一,即使通過不同數據庫信息能進行產品碳足跡核算,得到也是一個拼湊的結果,難以反應產品生產技術水平和碳足跡實際特點,影響碳足跡核算結果。三是缺乏碳足跡專業人才。碳足跡核算屬于專業技術工作,是一個新興行業,其理論知識體系尚未構建,需要了解溫室氣體核查、生命周期理論和產品生產制造全過程,相應地其專業人才必須是通曉多個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難度大。四是缺乏統一規則,缺乏監管依據,碳足跡評價市場存在一定亂象,給市場監管帶來一定困難。(4)對碳足跡標準的需求和建議 企業、行業協會、政府部門和技術機構均表示,在當
87、前14 雙碳背景下,國內出現了各種碳足跡評價工作,推廣主體有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對碳足跡評價工作實施主體企業來說,缺乏統一標準和規則,難以辨別碳足跡評價工作的有效性、權威性,甚至感到有點混亂,也給政府部門監管帶來一定困難;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建立統一的碳足跡標準體系,保證標準的先進性及相關工作的公正性、合規性。在標準建設內容方面,認為支撐碳足跡評價實施過程的技術和管理類標準急需建立和完善。如大型知名企業和行業協會表示,十分有必要加快國內碳足跡評價方法論的研究,根據國內生產工藝、制造過程等實際產品生命周期特點,建立本土化的碳足跡評價標準;建議與歐盟進行有效的交流實現互認;建議由主管部門牽頭,圍繞
88、能源、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基礎建立統一標準數據庫;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政策,鼓勵更多企業應用碳足跡評價標準,參與碳標簽制度工作。此外,第三方認證機構還建議,標準需要關注碳足跡審定與核算,建議對實施碳足跡審計與核算工作的機構和人員進行規范,統一工作流程和報告內容。政府部門表示,碳足跡標準需要考慮政府的監管工作,對碳足跡評價工作及碳標識的使用等合規性進行監督管理。15 圖 1 部分調研交流照片 3.2 需求分析 3.2.1 政策需求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控制以 CO2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國
89、際社會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鄭重承諾。為此,中國將 2030 年前碳達峰納入“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在相關政策方面,國務院印發的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16 方案(國發202123 號)在重點任務中提出:完善綠色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2021 年商務部在“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探索建立外貿產品探索建立外貿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粵港澳碳標簽互認機推動粵港澳碳標簽互認機制研究與應用示范制研究與應用示范;深圳市政府印發的深圳
90、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要求:探索建立產品碳標簽制度,研究制探索建立產品碳標簽制度,研究制定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體系,推進產品碳足跡評價試點和產定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體系,推進產品碳足跡評價試點和產品碳排放基礎數據庫建設品碳排放基礎數據庫建設;在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也明確要求:打造綠色消費場景,鼓勵公眾購買碳標簽碳標簽產品產品。國家把標準視為支持政策落實、支持產業轉型、支持技術推廣的有效手段。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加快完善地區、行業、企業、產產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同
91、年 12 月,國標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在生態文明領域中明確提出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標準,推動碳排放管理體系、碳足跡碳足跡、碳匯、碳中和、碳排放權交易等重點標準制定重點標準制定。國家發改委 2022 年在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提出“優化完善標準認證體系。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制定重點行業和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溫室氣體排放標準,探索建立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于 2022 年17 4 月印發的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在重點任務中明確要求,建立健全重點產品
92、碳排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制定重點行業產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放核算方法,研究制定重點行業產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推動適用性好、成熟度高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國家標準,指導企業和第三方機構開展產品碳排放核算。綜上,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碳足跡標準得到越來越重視。制定碳足跡標準,可為政府在各領域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出臺財政激勵政策等提供決策工具,對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倡導低碳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2.2 行業需求 標準是產業發展的規范與秩序,也是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基石,沒有先進標準就沒有現代產業競爭優勢?;浉郯拇鬄硡^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前沿,
93、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持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低碳發展,可以為“雙碳”工作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浉郯拇鬄硡^產業結構處于向后工業化過渡的階段,已經具備了產業低碳發展的優勢,與此同時,大灣區的低碳發展仍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諸多挑戰。產品碳足跡有利于加快推進產業綠色低碳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是實現節能減排的基礎性工作。18 構建碳足跡標準體系,提出適合大灣區產業發展的碳足跡評價方法學和標準,可以清晰了解產業全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的比重,有助于推動灣區制造業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促進技術創新成果
94、轉化,激發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內生動力,同時可服務于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中國產品融入國際綠色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灣區乃至全國碳足跡工作的國際化水平。3.2.3 消費需求 綠色低碳正逐漸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綠色生活方式的轉變需要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和環保意識的提高,通過碳標簽表現形式展示產品碳排放信息,可以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拓寬公眾參與渠道,通過消費選擇,促進廣大公眾和社會各界參與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把關注氣候變化觀念融入
95、公眾日常生活;以公眾消費選擇引導和鼓勵企業綠色技術,從需求端帶動供應端的低碳發展,促進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3.2.4 貿易需求 全球低碳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發達國家正在設立各種碳壁壘,通過新門檻和技術壁壘阻礙發展中國19 家的外貿和經濟發展。如,歐盟電池法規定自 2024 年 7 月 1日起進入歐洲市場的工業和電動汽車電池的制造商和供應商必須提供碳足跡聲明;歐盟將在 2023 年實施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覆蓋電力、水泥、鋼鐵等高能耗行業。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加速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同時并舉的階段,也是能源資源消耗快速增長的階段。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中的英國、法國、美
96、國和日本等國家,都紛紛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碳標簽制度,涉及的商品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其中涉及我國出口商品比重較大的有紡織服裝、農產品和日用品等產品。以電池為例,深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全市出口 9142.5 億元,其中僅鋰離子蓄電池出口額達129.6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56.7%,主要出口歐盟、美國和東盟等地。因此,出口貿易受碳標簽的影響較為明顯。同時,碳標簽會增強國際貿易的不平衡,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將對發展中國家的大量工業品將造成巨大沖擊,絕大部分商品將成為征收對象。根據聯合國征收系統預估,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有 3 成以上的商品將被征收碳關稅,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可能因此而下降
97、,進而導致我國出口商品的市場份額降低。據統計,從 2002 年開始,中國已連續 17 年成為世界上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山東鋼鐵集團、寧德時代等多家企業代表建議,盡快啟動產品碳足跡標準和方法研究,建立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20 雖然我國目前沒有實施碳標簽制度的強制性政策,但碳標簽已成為國際上常用做法,并作為進出口貿易中的壁壘。因此亟需加快產品碳足跡標準建設,為碳標簽制度的建立實施提供重要技術依據;推動碳足跡標準應用,推動產品層面碳排放核算,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形勢,推動國際貿易規則認同,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持續保持灣區外貿出口領先地位,不斷提升灣區綠色制造的國際競爭力。3.
98、3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析 3.3.1 產業現狀 粵港澳大灣區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2019 年粵港澳大灣區 GDP 總量達 11.6 萬億元,較 2018 年增長 6.7%,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已與紐約灣區旗鼓相當,其中深圳 GDP貢獻排在首位。作為世界級的制造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成熟度最高的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產業體系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灣區制造業占 GDP 比重達 21%,制造業門
99、類齊全,包含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石化、21 鋼鐵、海洋工程、高端消費品等等,世界 500 強企業在粵港澳占 25 個。隨著中國制造 2025 規劃的落地和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的制造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制造業從傳統的中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變。灣區在發展過程中制造業是重要的產業形式,2015-2019 年粵港澳大灣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的年均值為 10.7%,其中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占比 10.84%。從變化趨勢看,灣區工業和制造業總產值市場占有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分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行業市場占有率最高,年均值高達
100、33.32%,2019 年高達 35.56%。家具行業市場占有率也比較高,年均市場占有率高達 20.76%,2019 年提升到 24.68%。電氣機械和器材、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橡膠和塑料制品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其它十大制造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年均值都在 10%以上。目前低端制造業比重從 43%下降到 31%,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制造業也呈現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局面。以深圳為例,2020 年深圳第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 62.1,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 達 37.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 66,深圳確定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及20 大產業集群、8 大未來
101、產業規劃,明確了“20+8技術主攻方向,其中七大戰略性新型產業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22 數字與時尚、高端制造裝備、綠色低碳、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海洋產業。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低碳化發展趨勢明顯?;浉郯拇鬄硡^已經初步建立了現代經濟體系,高污染高排放的產能在逐漸淘汰,正在實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高新技術產業占較高比重,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初步形成,產業低碳化發展趨勢明顯,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成效顯著,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開始呈現協調發展態勢,大灣區特別是幾個核心城市的低碳生產率指標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3.3.2 面臨形勢 如何在中國制造和雙碳背景下,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綠
102、色低碳轉型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重要形勢。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面臨諸多挑戰。大灣區經濟運行存在產能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區域發展空間面臨瓶頸制約,資源能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增大,人口紅利逐步減退。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協同發展有待加強。23 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三地缺乏統一的政策標準體系,比如綠色建筑、低碳產品等方
103、面都缺乏統一的標準,鼓勵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也沒有普適性,在推進城市間綠色低碳協同發展方面有待強化,尚未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圍。3.3.3 發展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先行示范區,在生態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創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示范區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礎、發展基礎、實踐基礎,有條件先行探索,創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示范區,為全國實現“雙碳”戰略目標貢獻可推廣的灣區經驗?;浉郯拇鬄硡^需要以低碳創新為引擎,實現綠色經濟增長。通過改變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面向綠色低碳的技術創新驅動,降低污染排放強度,提高產品的質量
104、和效益,實現新的供給與需求的均衡,擴大有效供給,培育綠色發展的市場內生機制,實現產業低碳技術創新和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綠色經濟增長。24 第四章 碳足跡標準體系框架構建 4.1 構建目標 針對如何支撐碳標簽制度提出建立集標準、計量、監測、核查為一體的碳足跡標準支撐體系,為相關標準的申請、立項、深化編制及應用等工作提供指導,為建立和實施大灣區碳標簽制度提供技術支撐。4.2 構建原則 構建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框架,按照 GB/T 130162018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中的有關規定,注重標準體系的整體性和結構化,遵循需求引領、創新驅動、統籌協調和注重實效四個基本原則,力求構建的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框架
105、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體現灣區產品碳足跡管理技術水平并具有預見性,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中國產品融入國際綠色產業鏈供應鏈體系。4.2.1 需求引領原則 將產業、市場和監管等社會各方需求作為建立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按照需求引領的原則,針對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目標,全面系統,科學確定發展重點,以充分滿足灣區產業高質量低碳發展、國內綠色消費和國際貿易壁壘、以及實施碳標簽制度的技術需求。25 4.2.2 創新驅動原則 將創新作為建立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的驅動力,標準體系具有開放性,為灣區產業發展預留空間,形成管理方式創新、標準供給形式創新,提高灣區碳足跡標準制修訂的工作效率和實用價值,
106、以充分發揮標準對碳足跡評價和管理、對產業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4.2.3 統籌協調原則 將協調發展理念貫穿于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的各個方面,標準體系各層次要劃分清晰,與相關政策銜接配套,著力強化各方之間的統籌協調,注重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第三方機構等在碳足跡標準制修訂和應用實施中的協同。4.2.4 注重實效原則 將符合灣區產業發展實際、便于實施作為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的工作目的。注重碳足跡標準實操性,在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制定與實際情況相符、可操作性強的標準,便于各相關方的實施。提高標準實施能力,加強標準實施的信息反饋、效果評估和監督管理,著力提升碳足跡標準的適用性和應用水平。
107、4.3 體系設計 4.3.1 實施主體 26 對產業來說,生產制造企業是產品生命周期和供應鏈碳減排的責任主體,需要對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和上下游供應鏈碳排放進行量化核算,并針對性地建立減排措施,最終實現產品生命周期和全價值鏈的碳中和。碳足跡標準的實施主體主要是生產制造企業。同時,還需要建立碳足跡核算、評價等相關標準,以便對核算結果進行認可,標準的實施主體還包括第三方審定與核查機構等。此外,碳足跡評價工作的合規性受相關部門監管。因此,需要針對性地建立以生產制造企業、第三方審定與核查機構、監管機構為標準化實施主體的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明確了產品碳足跡標準化的實施主體,還需要進一步明確標準化對象,也就
108、是需要明確標準化實施主體對什么對象進行碳排放管理工作。產品碳足跡標準化的對象,主要關注生產制造企業的產品層面的碳排放量化核算、核查、減排等,需要根據產品類型的不同確定不同核算邊界的碳排放。對于B2B 類產品,可以核算“搖籃到大門”或“大門到大門”邊界范圍的部分碳足跡,B2C 的產品,可以核算“搖籃到墳墓”邊界的生命周期碳足跡,也可以對各個階段的分碳足跡進行分解并分別制定各階段的碳足跡限額,分階段分步驟開展產品生命周期各環節的碳減排工作。4.3.2 體系特點(一)系統性 27 碳足跡標準體系應涵蓋灣區戰略新型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一定時期所需的標準,結構上具有邏輯性,內容覆蓋全面。碳足跡標準體系在結
109、構上應包括普適性、全局性和通用性強的基礎通用部分,面向碳足跡核算、評價、監測和報告部分,以及面向氣候變化具體減緩和適應措施的部分。(二)科學性 碳足跡標準體系內的標準既要對現有研究和實踐給予指導,也要反映科學發展的階段性成果。通過制定標準,深化相關研究,提升對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支撐作用。(三)針對性 碳足跡的提出是面向可持續發展,在實踐和政策制定方面要符合國家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和產業高質量轉型要求。碳足跡標準體系應以既有國際通用方法學為基礎,瞄準現有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發展方向,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動標準制定,提高灣區產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支撐能力。4.3.3 體
110、系框架 根據碳足跡標準體系構建目的,提出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監測要求、審定與核查、碳標簽、服務平臺、管理體系為一體的系統化解決方案,全面支撐重點行業和領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現各類標準的協調配合。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涵蓋以下類別:28 圖 4.1 碳足跡標準體系框架(1)基礎通用(0)子體系主要針對碳足跡領域基礎性、共性和系統性內容,例如術語定義分類、通用方法、數據質量評估等。(2)碳足跡評價(A)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及具體類別產品種類規則,產品的碳足跡評價標準包括產品的環境影響功能單位、系統邊界、數據描述、現場數據質量、背景數據及清單分析等,以及碳足跡報告編制方法。(3)碳足跡監測(B)
111、子體系主要規定碳足跡可包括的監測內容和方法、監測實施方面的標準,遵循 MRV 原則,要求建立產品碳排放的監測體系,開展碳排放監測方法、監測設備、監測平臺實施等標準的研究?;浉郯拇鬄硡^碳足跡標準體系框架 基礎通用(0)碳足跡評價(A)碳足跡監測(B)審定與核證(C)碳標簽/標識(D)碳管理(E)術語定義分類 通用方法 數據質量評估 碳足跡評價標準 產品種類規則 監測方法 監測設備 監測實施指南 碳足跡報告要求 機構資質能力 人員要求 審定與核證程序 信息披露要求 碳足跡管理 標簽/標識管理 保密要求 29(4)碳足跡審定與核查(C)碳足跡的頒發與核查需要獨立的審定與核查機構。審定與核查機構的成立
112、、資質審核、運行管理需要按照標準來執行。具體內容包括建立碳足跡審定與核查機構要求、審定與核查機構的服務范圍及作用,人員以及核查程序的要求,以便指導第三方審定與核查機構規范開展碳足跡評價工作。(5)碳標簽/標識(D)規定碳標簽的樣式、使用和管理,主要內容包括:制定碳足跡認證標識使用管理規定,規范碳足跡標識申請、審查、公示、撤銷等流程,提高信息采集、信息公開力度,對碳足跡標識動態管理。(6)碳管理(E)碳足跡信息需要對外交流、公示,因此需要制定產品碳足跡披露等相關要求標準,指導企業將碳足跡或碳減排信息和措施向社會公示;信息保密要求;建議企業開展碳足跡管理體系。4.3.4 體系內容 碳足跡標準體系的
113、建設,需要考慮系統解決企業參與碳標簽制度所面臨的技術問題。聚焦碳足跡評價工作的技術基礎,即標準、監測、計量、核查與示范中所面臨的關鍵技術和系統化集成體系建設問題,制定重點行業產品碳足跡相關技術及標準,結合試點示范應用等手段,形成創新性強、經30 濟與社會發展急需的集碳足跡標準、計量、監測、核查為一體的技術支撐體系,為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碳標簽制度,實現碳減排等工作提供重要技術基礎。(1)碳足跡評價標準,解決產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核算中的核算邊界、核算方法、排放因子等方面的規范性和一致性問題。制定碳足跡評價標準,建立統一產品碳足跡評價的方法學框架,適用于指導第三方機構、企業及其他相關組織開展基于生命周
114、期評價方法學的產品碳足跡評價通用要求。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與溫室氣體有關、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相關的術語和定義,碳足跡評價原則,評價目的、目標確定、功能單位定義、系統邊界劃分,數據的收集、分配與計算,碳足跡報告要求等。制定具體產品種類規則,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特點,覆蓋電池類產品、光伏組件產品、電子類產品、紡織服裝類產品、家具類產品、電器類產品、建材產品、珠寶首飾產品、食品、紙質類產品等,結合灣區產業產品生產實際特點,確定產品生產環節,包括能源、原材料、運輸、工藝、消費、處置等過程的碳核算邊界,確定數據收集清單及數據收集方式。(2)數據質量,解決重點行業產品碳排放計算以及單位產品碳
115、排放標準制定過程中所面臨的數據獲取、質量控制、31 不確定度評估以及限定值、先進值的確定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建設高質量核算模型,建立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供應鏈環境下的碳足跡模型,包括原材料獲取、制造、分銷、使用和回收處置各階段。根據產品特點,識別生命周期碳排放重點關鍵環節,明確不同產品的系統邊界及計算原則,保證碳足跡數據的科學性、統一性和透明性。(3)碳足跡計量與監測,解決企業在碳排放管控過程中所面臨的燃料端、物料端、排放端的計量、監測等方面的系統性技術要求和相關監測計量方法和標準的缺失問題。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符合產業發展特點的碳足跡基礎數據集,統一基礎數據,按照產品類別,收集、計算、整理配套數據
116、集,提升碳足跡核算的透明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對數據質量進行科學評價確認,引入碳計量溯源服務體系,通過樣本測量、動態跟蹤、線上系統等手段進行計量、監測、統計,由第三方技術機構開展線上線下核查,保證碳足跡數據可追溯,保證數據質量和認可度,推動基礎數據的匯集和共享。(4)碳足跡示范,解決企業參與碳足跡評價工作中缺少集標準、計量、監測、審定與核查為一體的集成示范案例,解決標準、計量、監測、核查等在支撐碳足跡評價工作中協同性差和集成服務能力薄弱的問題,為參與碳足跡評價的企業、第三方機構解決基礎性技術問題。32 綠色低碳產業示范。選擇充儲能設施設備、能源電子、光伏光熱等綠色低碳戰略新興產業的重點產品開展碳
117、足跡標識認證示范,形成綠色低碳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綠色低碳化,綠色低碳產業化”。民生保障產業示范。選擇綠色屬性突出、消費量大的民生產品開展碳足跡標識認證示范,與消費場景充分互動,增加綠色消費產品供給,使消費者“有跡可循”,形成“消費即生產”新業態。外向型產業示范。選擇在國際綠色低碳貿易壁壘沖擊大、大灣區產業鏈完整的出口產品開展碳足跡標識認證示范,輻射產業及上下游供應鏈的低碳發展,應對綠色低碳技術貿易壁壘,增強國際貿易競爭力。供應鏈降碳示范。開展供應鏈降碳示范,通過碳足跡分析供應鏈降碳關鍵點,帶動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運輸、廢棄物綠色回收與循環利用,推動綠色產業鏈與綠色供應鏈協同發展。頭部企
118、業率先示范。發揮行業頭部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樹立標桿典型,以點帶面,輻射產業及上下游供應鏈,形成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的示范案例。(5)碳足跡核查,解決審定與核查合格評定活動的規范性問題,為各利益相關方建立信心?;谏芷诶碚?,結合大灣區產業發展和產品特色,供應鏈覆蓋面,活動數據33 豐富程度,排放因子質量等級等因素,形成碳足跡核查過程、方法、步驟的實施規則文件,保證碳足跡核查的統一性、合規性。4.4 實施路徑 碳足跡標準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是一項系統、長期的工作,需要根據產業發展、標簽制度實施等實際情況,加快推進標準制修訂工作,具體提出以下實施建議。4.5.1 成立標準建設統一協調機構 成立灣區
119、碳足跡標準建設統一協調機構,統籌灣區碳足跡標準的規劃、制定和落實。協調企業、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科研機構等資源共享,共同完善碳足跡標準,挖掘新的標準化需求,基于最佳實踐提煉新的標準,激發標準生態體系的循環,共同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可創造價值的標準生態體系;協調標準與其他標準保持統一,對標準落地時出現的問題給予協調和建議;開展標準的宣傳推廣、培訓舉辦、標準成果出版等工作。灣區碳足跡標準建設統一協調機構建議可以由政府有關部門牽頭,依托粵港澳大灣區(深港)計量檢測認證發展促進聯盟下設的碳足跡創新技術委員會組織實施,負責碳足跡標準建設的總體謀劃、統籌推進,組織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標準應用和示范工作
120、。34 4.4.2 加強碳足跡標準化工作調研 廣泛科學的工作調研對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的實施具有關鍵作用,通過借鑒國內外相關經驗,充分研究灣區產業、行業發展實際需求,進一步提升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的完整性與適用性,調研內容主要可包括:(1)調研灣區戰略新型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全周期內碳足跡核算和評價領域的標準實際需求,為核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提供基礎依據;(2)調研行業在碳足跡領域的最新動態,標準制修訂工作最新進展,包括標準目錄、分類、制修訂工作流程的變化等情況,保證灣區碳足跡標準與相關文件的銜接性,為灣區碳足跡標準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提供參考。4.4.3 明確標準制修訂工作優先級 基于碳
121、足跡標準化工作現狀,為提高實施效率,應當首先明確核碳足跡標準優先級,重點推進碳足跡評價實施領域標準制修訂工作,主要包括:重點產品種類規則、碳足跡審定與核查以及碳標簽/標識方面的標準。4.4.4 豐富碳足跡標準的供給形式 建立標準采信機制,對于聚焦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創新發展需求,實施效果好、符合標準制定范圍的先進標準如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及時采信為灣區碳足跡標準;減少重復建設,提高標準利用效率,完善灣區碳足跡35 標準化技術文件制度,開源標準等標準供給形式。4.4.5 推進碳足跡標準的實施應用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不但要建立科學完善的標準體系,也要不斷強化標準實施應用。因此,推
122、進碳足跡標準的實施應用對于提升灣區乃至全國產品碳足跡標準化水平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實施應用方面需要關注以下幾點:(1)灣區碳足跡標準是落實碳足跡管理和評價要求的技術規范,需要在實踐中加強對灣區碳足跡標準的宣傳力度,提升灣區碳足跡標準的影響力。在標準編制過程中,應充分征求碳足跡評價技術利用相關如企業、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單位意見,并對標準實施效果進行評估與修訂,提高標準的適用性與可操作性。(2)加強灣區碳足跡標準的實施監督,健全灣區碳足跡標準制修訂實施全過程的跟蹤、實現標準研制、實施和信息反饋閉環管理,建立對灣區碳足跡標準實施情況的評估和反饋機制,鼓勵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相關方對標準實施情況
123、進行監督,提出修訂建議,有利于灣區碳足跡標準化工作的進一步推進。(3)加強與發達國家合作交流,鼓勵企業尤其是出口貿易企業開展碳標簽認證工作,開展碳標簽制度試點行業,逐漸建立在口岸對進出口商品進行碳標簽制度。一定程度上規避貿易壁壘,穩定進出口貿易,對低碳經濟發展具有一定 36 幫助。4.5 保障措施 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設旨在為建立和實施大灣區碳標簽制度提供技術支撐,為后續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推進碳足跡標準應用示范工作。4.5.1 加強組織實施 強化政府、行業、協會、第三方技術機構的協同合作,形成上下聯動、共同推進,強化系統謀劃和穩步推進,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有力的工作體系,實現跨區域協作,打
124、好組合拳,共同推進灣區碳足跡標準建設。4.5.2 強化部門聯動 加強部門間聯動合作與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市場資源,鼓勵企業、行業協會、高校、技術機構等主動申報制修訂技術領先、市場成熟度高的標準,增加碳足跡標準的市場供給。推動碳足跡標準的應用落地,形成碳足跡在綠色采購、綠色金融、綠色建筑、碳普惠等采信應用和持續機制。4.5.3 注重品牌推廣 做好碳足跡政策解讀和綠色低碳宣傳教育,推廣碳足跡標準應用優秀案例,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利用香港國際化窗口優勢,傳播綠色低碳理念,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碳足跡質量品牌,引導公眾參與,通過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營造37 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新風尚,不斷提升碳足跡標準及應用影
125、響力。38 第五章 結論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涉及產業結構轉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需要完善政策、經濟和技術的頂層設計,而制定標準是不可或缺的技術基礎。標準化工作作為政策落地實施和服務市場化機制的重要抓手,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是實現節能降碳目標的約束手段,是促進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有效途徑,也是國際通行的應對氣候變化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產品碳足跡評價標準、碳標簽制度建立等方面仍有較大進步空間。當前雙碳背景下,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試點,建立碳足跡標準體系,是建立碳標簽制度的重要技術基礎,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產業高質量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消費者綠色
126、消費,以及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形勢的必然選擇。本研究建立以生產制造企業、第三方審定與核查機構、監管機構為標準化實施主體,集標準、計量、監測、核查為一體的碳足跡標準支撐體系,內容涵蓋基礎通用、評價、監測、審定與核查、碳標識/標簽和碳管理,為碳足跡標準化工作提供指導,全面支撐重點行業和領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現各類標準的協調配合。在標準建設實施方面,提出成立標準建設統一協調機構,加強碳足跡標準化工作調研、39 明確標準制修訂工作優先級、豐富碳足跡標準的供給形式,以及推進碳足跡標準實施應用等六方面的建議。產品碳足跡標準體系的建立,將為碳排放量化、核算、和監管提供理論依據,是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的依據和準則,有助于加快推進產業綠色低碳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減少出口貿易摩擦,通過逐步引導并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的觀念,構建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