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新機遇、新風險、新布局(2023)(2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麥肯錫: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新機遇、新風險、新布局(2023)(26頁).pdf(2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討論文件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新機遇、新風險、新布局作者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上海倪以理(Joe Ngai),香港成政珉(Jeongmin Seong),上海林桂蓮(Kweilin Ellingrud),明尼阿波利斯梁敦臨(Nick Leung),香港樂誠鐸(Franck Le Deu),香港Sven Smit,阿姆斯特丹王培希(Peixi Wang),上海編輯Benjamin Plotinsky,華盛頓特區2023年4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創立于1990年。我們的使命是為全球政商領袖提供事實基礎,推動協助重大關鍵經濟和商業問題決策。MGI享有麥肯錫在區
2、域、行業和職能方面的豐富知識、技能和專長,但編輯方向和決策由MGI的各位院長和合伙人全權負責。MGI的研究目前分為五大主題:生產力和促發展高效創造并利用全球資產 全球資源世界的建設、能源與糧食供給 人力資本充分發揮人才的潛力 全球聯系通過商品、人員、資本和創意的流動塑造經濟發展 未來技術和市場價值和競爭的下一個競技場我們致力于基于事實進行獨立研究,所有工作均由麥肯錫合伙人出資,并免費分享研究成果,不接受任何企業、政府或其他機構的委托或資助。盡管MGI聘請了多位杰出的外部顧問,但我們的研究成果均由MGI獨立完成,任何錯誤均由MGI承擔責任。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聯席院長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合伙人Sven
3、Smit(主席)Michael Chui Chris Bradley Mekala Krishnan林桂蓮(Kweilin Ellingrud)Anu MadgavkarMarco Piccitto Jan MischkeOlivia White 成政珉(Jeongmin Seong)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Tilman Tackeii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目錄摘要 11.機遇與風險并存 32.在華經營環境生變 93.在華戰略亟待重構 14致謝 18注釋 19iii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 Marekuliasz/Getty Images摘要過去30
4、年,日益開放的世界格局為跨國公司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一個資本、貿易和思想相對自由流動的單極世界里,跨國公司可以從他們選擇的任何地方獲得資本,可以根據全球的供需關系優化業務,還可以為日益全球化的客戶提供服務。但這一切或許已經成為歷史。面臨新冠疫情肆虐、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通脹壓力再度來襲和戰爭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世界格局已經發生變化,跨國公司也必須重估和重構自身業務,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其中一些最為重大的重構有可能發生在中國。這種重構并非易事。中國市場龐大而復雜,徹底脫鉤的想法可能過于簡單粗暴;與此同時,我們的世界也通過包括資本、貿易、創意想法等互相聯結??鐕久媾R的挑戰遠比這要艱巨
5、得多:在應對日益復雜的風險的同時,還要繼續在中國市場謀求發展。這將成為跨國公司在新時代面臨的標志性要務。誰能解決它,誰就會成為未來的贏家。過去幾十年,中國與跨國公司建立起了互惠互利的關系。1990至2019年,中國實際GDP的年均增速接近10%,為全球貢獻了超過1/4的GDP增長,全國家庭平均收入從大約750美元增長到1.3萬美元。如此蓬勃向上的市場如磁鐵般吸引跨國公司涌入中國,渴望分享增長紅利??鐕驹谌A員工人數一度達到1600萬,為中國貢獻一半以上的出口。同時,跨國公司還把最佳實踐引入了中國,提高了如化工、消費品等眾多行業的經濟效率。但時過境遷,如今的跨國公司已經開始重新評估他們與中國的
6、關系。最近的調查顯示,將中國列入三大重點投資市場的美國跨國公司,已經從2010年的77%減少到2022年的45%。盡管許多跨國公司仍在繼續投資中國,但其中一些還是縮減了在華業務規模,或者將部分投資轉移到其他市場,還有一些甚至徹底退出中國。這種變化似乎有些出人意料,畢竟跨國公司在華發展機遇仍然很大。在日益多極化的世界里,中國已經崛起為重要的一極。中國目前占全球GDP的18%,與整個歐盟相當,僅次于美國的24%。在人工智能、先進網絡和太空技術等高精尖技術領域,中國也逐漸躋身領先行列。中國的氣候轉型需要投入數萬億美元巨資,這有望帶來可觀的商業機遇。中國還是全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產品生產國之一,太陽能
7、面板和電動汽車電池元件都是它的優勢領域。但對跨國公司而言,中國也蘊含著特有的風險。中國與美國和歐洲日益緊張的關系會對全球價值鏈構成破壞,尤其是在關鍵領域。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在全球新興經濟體中位居首位,可能會對勞動力供應構成下行壓力。中國的投資對房價上漲的依賴同樣在推高風險。中國債務與GDP的比率高達274%,創歷史新高??鐕粳F在必須正視一個問題:他們是否為在華發展制定了正確的戰略?事實上,他們中的“業績突出者”和“業績落后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許多企業的發展都遇到了困難。對于在2010至2021年間增長最快的跨國公司,這段時期最后兩年的年均收入增速達到20%快于前9年的16%。與此同時,跨
8、國1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公司中的“業績落后者”的機會卻越來越少:2010至2021年間收入萎縮速度最快的跨國公司,在疫情開始后的收入減少速度更甚以往,從每年縮水3%,擴大至5%。此外,在許多行業里,中國本土企業也更加積極地奪取跨國公司的市場份額。例如,跨國公司在華總體收入從2006年的16%下降到2020年的10%。過去10年,本土企業在便攜電子產品、食品雜貨和5G基礎設施領域奪取了20至40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2013至2021年,中國大型上市公司的研發支出增長速度達到“財富500強”外企的3倍左右。在這樣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紛紛反思在華戰略?!笆侨?,是留?”成了擺在他們面前最
9、緊迫的問題。但要回答這個問題,至少要先搞清楚另外兩個問題。首先:這背后牽扯多大的利益?比如,在汽車、奢侈消費品和工業設備等行業,中國占全球市場的25%至40%;身處這些行業的公司能承受錯過中國市場的機會嗎?類似地,那些依賴中國供應鏈或從中國研發設施中吸收重要成果的企業,能承受離開中國的影響嗎?即使選擇離開,他們又該如何在其他市場應對中國競爭對手?其次:跨國公司如何管理在華業務的風險?他們將在以下6個領域面臨一系列選擇,這也將是跨國企業在華的核心要務:資本和所有權??鐕灸芊窭弥袊腿虻馁Y本,建立自籌資金的商業模式?他們是否應該進一步剝離中國子公司?供應鏈??鐕緫撛谀男┓矫嫱七M本土化
10、?在哪些方面推進多元化?放眼中國甚至整個世界,在價值鏈上的每個環節保持多高的集中度才是合理的?創新??鐕緫斎绾卧谥袊褪澜缙渌胤街g分配流程和產品創新比例?品牌??鐕灸芊裨诎l揮其全球化品牌優勢的同時,打造吸引本土客戶的品牌?人才??鐕緫斎绾我贿厪募寄芩皆絹碓礁叩闹袊瞬懦刂衅赣脝T工,一邊繼續從全球人才流動中獲益?技術和數據??鐕救绾卧诜先虬踩珔f議的同時,根據不斷調整的中國法律對數據和技術基礎設施進行本土化調整?只有在這6個領域做出明智選擇的跨國公司,才能在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取得成功。挑戰確實很艱巨,但機遇也不可謂不大。2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 bank
11、rx/Getty images1.機遇與風險并存跨國公司在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0年,他們的在華總資產和總銷售額均超過3萬億美元,大約相當于中國GDP的20%。他們在華的直接雇員達到1200萬人,約占中國城鎮勞動力的3%,支付的工資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0%1??鐕緦^續占據重要地位。但中國市場特有的風險也在積聚其中一些源自中國市場的龐大規模,還有一些則源于中國的人口結構、金融狀況和國際地位。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面臨的利弊共存問題愈發顯著。機會仍在敲門 中國仍為跨國公司提供重要機遇(圖1)。首先,龐大的規模確保了中國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中國目前占全球GDP的18%,與整個歐盟相當,僅
12、次于美國的24%2。在不同的情景下,未來10年,中國的實際GDP可能保持每年2%至5%的增速。即便按照2%的增速計算,僅2021至2030年的增量GDP就將超過印度2021年的GDP總量。如果能達到5%,在此期間的中國增量GDP就將與印度、日本和印度尼西亞2021年的GDP總和相當。由此可見,中國仍是許多跨國公司不容忽視的市場。在汽車、奢侈品和工業設備等行業,中國市場已經占到全球總收入的25%至40%。因此,中國市場對這些行業的跨國公司而言是尤其重要的。33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亞太世界世界其他地區美國中國1人均GDP高于12695美元的城市。世界銀行使用這一門檻(最近一次更新于
13、2021年7月)來確定一個國家/地區為高收入國家/地區。?它的衡量標準是人均國民總收入;受到與數據可用性相關原因的影響,我們使用人均GDP來代替。2獨角獸是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有公司。3電力和交通行業的綠色基礎設施和技術估算投資。資料來源:CB Insights;IHS Markit;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國家統計局;世界銀行;聯合國Comtrade;世界經濟論壇;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中國繼續為跨國公司提供重要機遇區域內貿易額占所有商品貿易的比例,%占全球GDP比例,%中國增量GDP,2021-2030年,萬億美元(2021年實際)中國高收入城市,數量1人工智能相關獨角獸估值,%2中國在2
14、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排放目標所需的額外投資,萬億美元3亞太區域內貿易涉及中國的比例%505545602021201020001995182920162022198151418533720212010200019901980總估值,十億美元010203040美國日本歐盟中國3.59.85593如果中國的實際GDP總額每年增長2%每年增長5%20202030預測值日本印度尼西亞GDP總額:印度占中國人口比例%占中國GDP比例%274447642418185202130203140204150205160總計264114圖 14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此外,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和中產階級的日
15、益壯大,使得中國本就十分龐大的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容,由此提振生物制藥、保健品和娛樂等諸多行業的需求。如今,中國約有6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預計2030年將達到71%,2050年達到80%4。這樣的城鎮化速度將幫助更多 人口躋身中產階級行列。2020年,中國有55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12,695美元(這是世界銀行制定的高收入門檻),對應的人口比例達到27%5。根據我們的分析,到2030年,邁入高收入門檻的中國城市將超過90座,對應人口比例達到40%至50%。中國為服務于亞洲新興市場的跨國公司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機會。中國與區域貿易伙伴的關系非常牢固;例如,自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東南亞國家聯盟(
16、簡稱“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對東盟的貿易貢獻也從2010年的12%上升到2021年的20%6。反之亦然:東盟也已成為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為中國貢獻的貿易份額從2010年的10%上升到2022年的15%。由此可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區域經濟體的亞太地區,其內部的相互依存度越來越大。2000至2021年,亞太地區的區域內商品貿易份額從54%增長到59%。而從全球范圍來看,區域內商品貿易份額卻從53%下降到51%7。同期,亞太地區的區域內貿易中涉及中國的比例從18%增長到29%??鐕驹u估在華機會時,可能也會注意到中國正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之一。中國已經建立起強大的數字經濟,特別是在面向消費
17、者的領域,現在則轉而加強在人工智能(AI)和其他“深度科技”領域的實力。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在研發階段取得了顯著進步:2021年,中國研究人員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人工智能相關論文達到6萬篇位居全球第一,遙遙領先美國的2.6萬篇和英國的9,000篇8。有跡象顯示,中國也是商業化階段的領導者:根據我們的分析,在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獨角獸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有公司),中國企業目前占到全球總估值的51%,較2016年的19%大幅增長9。在先進網絡和太空技術等其他高精尖技術領域,中國同樣表現得非?;钴S。在麥肯錫評出的當今最重要的14項技術趨勢中,中國已通過國家指導或規劃(如“十四五規劃”)將11項確定為
18、國家層面的戰略重點,另外3項確定為行業層面的戰略重點10。中國的氣候轉型將給跨國公司(和本土企業)帶來更多機遇。2021年,中國宣布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1。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巨額投資。世界銀行的模型顯示,要達到2060年的目標,中國僅在電力和交通領域就需要額外投資約14萬億美元12。在電力、工業、農業、交通和建筑等關鍵的高碳行業,跨國公司顯然也有機會參與脫碳業務。最后,中國還提煉了許多對生產電動汽車電池至關重要的資源,如天然石墨(中國提煉的石墨占全球總供應量的100%)、鋰(70%)和鈷(68%)。根據麥肯錫的測算,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原件生產國,占2
19、021年全球總產能的74%。中國還生產了超過80%的太陽能面板和相關原件13。這都蘊含著巨大商業機遇,盡管這種高度集中于一個國家的現狀也蘊含著風險。40 50%到2030年,居住在高收入城市的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比例5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特定風險上升盡管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不缺機遇,但他們也開始意識到風險,而其中一些是中國市場所特有的(圖2)。在中國美國商會的一項年度調查中,將中國列入三大重點投資市場的美國跨國公司,已經從2010年的77%減少到2022年的45%14。在中國歐盟商會的調查中,同期將中國列入三大重點投資市場的歐盟跨國公司比例并未發生太大變化,但將中國列為頭號重點的比
20、例卻從30%下滑到23%15。其中的一大風險在于,隨著中國影響力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其視作競爭對手。歐洲議會在2021年通過的一項決議中表示,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強國和外交政策參與者,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全球作用,這在政治、經濟、安全和技術方面對歐盟構成嚴重挑戰?!?6 2022年,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稱作“唯一一個既有意愿,又日益擁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7相關風險在于,公眾對中國的情緒正在發生變化。在一項定期調查中,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詢問發達國家/地區的受訪者: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是“有好感”(favorable)還是“
21、無好感”(unfavorable)?2021年共有17個地區參與調查,其中15個地區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回答“無好感”較2010年大幅提高,當時共有21個地區參與調查,其中只有5個有超過一半受訪者回答“無好感”18。這種日益負面的情緒可能會給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帶來麻煩??鐕究赡茉谥袊媾R的第三類風險與科技有關具體來說,監管變化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擾亂跨國公司在科技領域的活動。盡管中國國內正在加大研究和制造領域的投資,但部分科技價值鏈仍然依賴進口,這些領域尤其容易受到破壞。半導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是2021年全球最大半導體生產設備進口國,當年的進口額從2015年的130億美元增加到41
22、0億美元19。但在2022年10月,美國宣布新的對華高端計算和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限制20。這些變化會對跨國公司的全球價值鏈帶來不確定性。此外,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在全世界新興經濟體中位居首位。截止2022年,中國人口結構可能已經達到了三大“高峰”。,其中每一個都會對跨國公司構成挑戰。首先,中國勞動適齡人口(15至64歲)在2015年達到9.98億的峰值,這給跨國公司帶來了勞動力挑戰。隨后,中國又在2016年迎來了0至4歲兒童人口的高峰;這一數字已經從那一年的9,100萬降至2022年的6,700萬。因此,生產兒童產品的跨國公司不得不降低對純銷量的依賴。中國的總人口可能也已經在2022年達到了峰值,
23、從而對總需求產生影響21。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中國的撫養比(14歲及以下 人口與65歲以上人口之和,除以勞動年齡人口)可能會從2021年的45%增加到2050年的71%,與日本目前的水平相當22。某些行業的需求將受到影響;例如,醫療保健支出可能增加,而老齡化人口不太迫切需要的商品和服務方面的支出可能降低。在華跨國公司還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在某一年可能因為洪澇災害而損失的全球資本存量中,整個亞洲就有可能占到75%以上23。2020年,中國的氣候風險暴露地區因為極端濕熱天氣損失了4%的戶外勞9.98億在2015年,中國的勞動適齡人口到達峰值6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
24、務有好感無好感總人口勞動年齡成年人,15至64歲0至4歲兒童高峰1調查問題是:“您對中國的看法是好還是不好?”2該預測是聯合國基于中等水平的生育率、死亡率和國際移民率測算的。3基于RCP 8.5情景,在該情景下,2050年的全球平均變暖幅度為2.3攝氏度。4既包括傳統的企業債務,也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后者是地方政府在資產負債表外為基礎設施和其他項目融資的一種方式。5“三道紅線”是中國監管機構為顯示企業風險而定義的指標。為了不違反“三道紅線”,企業必須達到以下三項標準:(1)剔除預收款項后?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2)凈負債率不超過100%;(3)現金短債比大于1。資料來源:皮尤研究中心;T
25、rademap,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萬得;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McKinsey&Company對跨國公司而言,中國也蘊含著特定的風險受訪經濟體的多數受訪者對中國的看法,經濟體數量1中國的氣候風險暴露地區因極端濕熱天氣損失的戶外勞動時間比例,%債務占GDP比率,%違反“三道紅線”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比例,%5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口額,十億美元中國人口數,百萬人22010202121個經濟體中有5個回答“無好感”+227%17個經濟體中有15個回答“無好感”2015202113415040302010200003006009
26、001,2001,50020202050預測值320072022年9月20202022年1-6月49145199616262302017241491573650274家庭債務非金融企業債務4政府債務3147111124253120未違反違反“一道紅線”違反“兩道紅線”違反全部“三道紅線”圖 27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動時間,2030年的比例或將達到7%,2050年或將達到9%,對企業的生產力和運營產生影響24。2022年,中國西南地區發生了1961年以來首次持續時間超過62天的熱浪,引發干旱25。在水電依賴度超過80%的四川省,由此引發的電力短缺導致該省大多數城市的工業企業暫時關
27、閉26。中國經濟也蘊含風險。2022年9月,中國債務占GDP的比率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74%27。2007年時,這一數字還只有145%。2007至2017年期間,中國的債務增長大部分來自公司債,在房地產和建筑行業尤其顯著。但自2017年以來,中國開始出臺各種措施以降低企業杠桿率,政府和家庭借款成為債務的主要增長來源。如此高的債務會產生沉重的償債成本,令整體經濟增長承壓。部分債務來自房地產行業,所以該行業的參與者面臨的風險更為具體。在本世紀前20年,中國房地產價值快速增長,經濟發展也依賴于持續上漲的房價。如果房地產價值下跌,會導致該行業的債務持有者資不抵債。此外,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無法滿足中國監管
28、者為降低房地產行業風險而劃定的“三道紅線”28。事實上,違反全部“三道紅線”的開發商比例已經從2020年的11%增加到2022年上半年的24%。當跨國公司審視當今的中國時,在看到重大機遇的同時,也無法忽視復雜且不斷積聚的風險。下一章將會著眼跨國公司最近在中國的表現、他們在當地面臨的競爭以及監管扮演的角色。8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 bankrx/Getty images2.在華經營環境生變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面臨著競爭格局的重大變化,使其在未來續寫成功歷史的能力面臨質疑。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在華跨國公司中的“業績突出者”的業績反而更加亮眼,“業績落后者”的表現卻每況愈下,二者的差距越來
29、越大。與此同時,本土企業與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幾乎在每個行業,他們都在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上挑戰跨國公司。而且跨國公司可能還需要適應新的政策環境?!皹I績突出者”與“業績落后者”差距日益擴大 為了研究不同跨國公司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業績表現,我們研究了披露在華收入的“財富500強”企業,并根據他們在2010至2021年間的收入增速將其分成3類29:“業績突出者”的增速在我們的樣本中高于第75百分位;“業績中等者”的增速位于第25至第75百分位之間;“業績落后者”的增速低于第25百分位。我們的分析顯示,“業績突出者”自疫情開始后的業績蒸蒸日上,“業績落后者”則每況愈下。在2010至2019年,
30、“業績突出者”的收入每年增長16%,“業績中等者”每年增長5%,“業績落后者”則每年萎縮3%(圖3)。隨后,疫情爆發,跨國公司的韌性和適應能力面臨嚴峻考驗。在2019至2021年,“業績突出者”的收入增速仍在加快(每年增長20%),“業績中等者”每年增長8%,“業績落后者”則每年萎縮5%。我們對“業績突出者”的觀察顯示,他們的規模往往更大,2021年的平均收入達到99億美元,高于“業績中等者”的80億美元和“業績落后者”的37億美元。在“業績突出者”中占比最高的行業是制藥(24%)和科9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技(20%)。而且“業績突出者”通常是美國或歐洲公司(76%)?!皹I績落
31、后者”通常是亞洲企業(38%),汽車和零售行業在其中占比極高。來自本土企業的競爭加劇 過去15年,中國本土企業增長迅猛,在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中,跨國公司的相對比重有所降低。2005年,跨國公司占中國出口的比例達到58%,創下至少自1993年以來的最高值,這是因為他們將中國視作其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本土企業滿足的全球需求越來越多,到2021年,跨國公司占中國出口的比例降至34%30。2006至2020年,跨國公司占在華企業總收入的比例從16%下滑到10%盡管從絕對值來看,其收入依然從9,240億美元大幅增至32,730億美元占在華企業總利潤的比例也從16%下滑到14%31。簡而言之,
32、跨國公司雖然增長迅猛,但增速卻遠不及本土競爭對手。在與創新相關的投資領域,本土企業也在快速追趕,比如研發支出增速就快于跨國公司。許多中國企業并未披露研發支出,但我們找到了規模最大的136家(按市值計算)在2021年披露研發支出的企業,并將他們與129家同樣在2021年披露研發支出的“財富500強”外企進行比較(圖4)。2017至2021年,本土企業的研發支出增長速度達到跨國公司全球研發支出增速的3倍多。此外,在麥肯錫2021年對本土企業和跨國公司的研發高管進行的調查中,有6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產品開發環業績落后者業績中等者業績突出者01002003004005006002010201920
33、21不同表現的公司的收入增長,2010年=100,%1年增長率,%1我們從355家“財富500強”外企開始,分析了其中112家公司的收入,使用的信息要么來自他們直接披露的中國或區域收入,要么來自特定行業的 數據來源。注:“業績突出者”指2010至2021年的年收入高于第75百分位的跨國公司;“業績中等者”的增速位于第25至第75百分位之間;“業績落后者”的增速低于第25百分位。資料來源:Capital IQ;歐睿國際;IHS Markit;相關公司年報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分析新冠疫情爆發后,在華跨國公司中的“業績突出者”與“業績落后者”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20192120101916205835圖
34、 310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境和能力至少已經可以比肩全球一流產品開發中心,或者有望在5年內比肩32。由于本土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速達到跨國公司的3倍,即便是在跨國公司目前擁有技術優勢的行業,他們也有可能面臨來自本土企業的激烈競爭。中國科技公司增長尤其迅速。根據我們的分析,在深圳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中國科技公司(在各領域提供軟件和硬件產品及服務的公司)占滬深兩市總市值的比例,從2010年的19%增長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27%。2018年,香港證券交易所開始允許尚未創收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截至2021年12月,共有48家此類公司合計融資140億美元,其中47家為中國本土企業,還
35、有23家計劃在2022年上市33。這些信號表明,本土科技創新的價值獲得了公眾認可。誠然,中國科技價值鏈與全球科技價值鏈的相互依存度仍然很高;也就是說,中國仍需借助來自國外核心技術的流入(如知識產權和半導體)才能生產科技產品。但本土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新一代中國創新企業1 關于這種方法的更多信息,參見Gauging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innovation,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5年10月。2“國內機隊大數據:空客份額反超波音,民營低成本航空首進十強”,新浪財經,2020年1月10日,https:/ 吳小燕撰寫的“洞察2021:中國零售電商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
36、前瞻經濟學人,2021年9月13日, 412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新的政策環境 跨國公司所處的環境也在因為監管政策而發生變化。在收入分配、可持續發展和科技等方面,中國政府的監管力度比以往有所加強,而謀求在華發展的跨國公司必須予以關注和適應?!肮餐辉!北闶瞧渲械囊豁椫匾结?,其目標是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收入不平等現狀。盡管中國的經濟增長令各階層的收入都有所增加,但富裕階層享受的增幅更大。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以基尼系數衡量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在2008年達到了0.49的峰值。(基尼系數為0表示完全平等,1表示完全不平等。)這一數字目前仍然位居高位,超過美國的0.38和歐盟的0.30
37、38。中國還會在“共同富?!钡姆结樦笇鲁雠_哪些政策?目前仍然有待觀察,但部分政策可能會鼓勵企業參與解決不平等問題39。在華跨國公司需要適應這一狀況,加大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中國政府也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加強監管力度。中國宣布要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其中包含了針對能源、交通和建筑等行業制定的行動計劃。這些行動計劃中又包含了排放檢查和評估等具體措施。承諾降低碳排放的中國企業仍然很少僅占所有承諾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的公司的4%。這就讓跨國公司有機會從全世界引入知識和最佳實踐,塑造中國的碳排放模式4
38、0。中國最近出臺或調整了 一系列與科技和創新有關的法律。2021年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旨在建立一套數據分類分級保護系統,對數據的收集、存儲和傳輸進行管理。同樣于2021年通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則規范了 個人信息保護行為。另外一項重要趨勢是,中國正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完善整體知識產權制度。隨著中國持續采取相關措施,跨國公司更有潛力將知識產權引入中國并在中國國內創造新的知識產權。最后,中國在向外資開放國內市場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限對外資的限制性措施(包括限制或禁止投資)已經從2015年的93條,減少到2021年的31條41。2020年,中國取消了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
39、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允許他們在國內建立全資子公司,2022年又在乘用車制造行業采取了相同措施42。此外,中國還允許來自其他國家/地區的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且在2019年9月之后不在設置金額要求43。這些持續不斷的改革都有助于改善營商環境,提高跨國公司吸引投資的能力。上文介紹了影響大多數行業的監管領域,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還有許多針對特定行業的監管政策。例如,無論是多年來幾經調整的“國產”定義(被歸入這一類別的產品才有資格被部分公立醫院招標選中),還是最近的帶量采購(在這一制度下,出價最低的藥品或醫療器械獲得可觀銷量),都對醫療技術行業產生了影響。同樣,藥典標準的變化也對疫苗生產商
40、產生了影響。盡管跨國公司在中國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但如果應對得當,便會獲得顯著的增長,所以許多跨國公司都明白,現在是時候重新調整在華戰略了??墒?,究竟應該如何調整呢?0.472021年的中國基尼系數13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 bankrx/Getty images3.在華戰略亟待重構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需要重構在華戰略。他們可采取的戰略定位也非常廣泛,包括繼續加大在華投資、逐步向其他地區轉移投資、或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在做出選擇時,應著重考慮兩項因素。第一:在華發展牽扯多大的利益?第二:如何降低這些利益受損的風險?戰略定位 跨國公司可以通過4種行動方案確定在華戰略定位:重申在華承諾、
41、有選擇地加速發展、部署多元化戰略、減持在華業務股份。在選擇行動方案時,他們應當針對其中蘊含的機遇和風險提出一些關鍵問題,思考在華業務如何影響他們在投資者心目中的估值,以及其他相關方如何看待他們的立場。機遇。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市場在我們的行業占據多大份額?從短期和長期來看,我們在中國的收入、利潤率和市場份額增長目標是什么?相對于我們更廣泛的業務觸角,我們是否預計在華業務能取得超額業績,因而在未來增加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從為我們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中國應當扮演何種角色:是研發中心、銷售市場,還是供應來源?我們的市值體現了對中國市場怎樣的業績預期?風險。我們愿意在中國承擔多大風險?我們將在中國面臨
42、哪種類型的風險?這些風險如何影響我們在中國和全世界的財務和運營狀況?我們應當如何管理公眾和投資者對我們在華業務的看法?14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第一種行動方案是重申在華承諾大力鞏固在華優勢,并在必要時加大資本投資。當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時,這種方案都很值得考慮:中國在某個行業的全球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該行業的風險相對較低;公司擁有競爭優勢。汽車行業就是典型例子,中國在該行業占據31%的全球需求。許多汽車廠商都在重申在華投資承諾。例如,特斯拉2019年就完成了上海的工廠建設,后來又追加約1.7億美元擴大產能44。第二種行動方案是有選擇地加速發展,重點關注在中國更具前景的領域,并收縮其他
43、領域。例如,為了把握威士忌在中國的消費增長機遇,帝亞吉歐(Diageo)于2021年在中國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和一家麥芽威士忌酒廠45。第三,部分跨國公司正在部署多元化戰略通過將資源重新分配到其他國家/地區來精簡中國的業務。這種方案通常適用于風險相對較高的行業。消費電子就是典型例子,中國在該行業占據24%的全球需求46。例如,蘋果公司(Apple)就在2022年開始要求其供應商加大印度和越南的生產比重47。最后,一些跨國公司正在減持在華業務股份,著重發展其他地區。當中國市場規模不大時,或者當企業市場份額萎縮且沒有明確的挽救措施時,企業就有可能選擇這種方案。例如,某全球化零售商就將中國業務的多數股
44、權出售給一家中國電子商務公司。美贊臣(Mead Johnson)也在2021年將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出售給春華資本。有的時候,減持股份意味著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如何管理風險 許多跨國公司,尤其是選擇前兩種方案的跨國公司,都在思考通過加強本土化程度來管理在華業務風險。但無論怎樣加強,他們的本土化程度都很難超過本土企業。另外,跨國公司應當謹防丟失全球化身份帶來的優勢。盡管去全球化的說法甚囂塵上,但世界依然緊密相連。事實上,越是相互依存,韌性就越強48。在跨國公司努力管理風險的過程中,他們將在以下6個領域面臨一系列選擇。他們可以將這些領域的決策轉化成更好的運營和治理模式,幫助其全球董事會和中國領導層
45、就戰略和方向達成一致。還可以為賦予中國業務的負責人更大的自主權和決策自由,在不犧牲對總部責任感的情況下加快工作速度。資本和所有權 跨國公司在資本和所有權方面的選擇包括:(1)只使用來自中國國內的資金;(2)同時使用來自中國國內和全球資本市場的資金;(3)只使用全球資本市場的資金。企業或許會選擇在中國國內融資。例如,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2019年就通過其亞太子公司百威亞太(Budweiser APAC)在香港的IPO(首次公開募股)融資50億美元49。2016年,當百勝集團(Yum!Brands)剝離百勝中國(Yum China)時,有兩家中國公司向這家新公司投資
46、4.6億美元50。我們在上一章提到的“業績突出者”往往能有效地利用中國國內的融資渠道。15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此外,跨國公司的全球總部也可以利用全球資本為在華業務提供資金,并對中國子公司保持更牢固的控制。在金融服務和汽車等獲得政策許可的行業,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之一是從中國合資伙伴手中購買股份,高盛(Goldman Sachs)和寶馬(BMW)都采取了這樣的措施51。另一種方式是出售股權,為商業化計劃提供融資。供應鏈 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許多方案來管理和部署供應鏈,包括部署“in China,for China”戰略(在中國生產用于在中國的銷售),為中國和臨近市場建立區域供應鏈,以及
47、維護一條將中國納入其中的全球供應鏈。本土供應鏈可以提高效率、敏捷性、穩定性和端到端測試能力,而且在面對不斷變化的需求時,可以縮短響應時間。2018年,巴斯夫(BASF)宣布將投資100億美元在湛江建設一體化基地,計劃于2030年建成。2022年9月,首套裝置正式投產52。與此同時,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可以幫助企業動態配置資源,并遵守多樣化的監管要求。此外,將供應鏈本土化并把生產集中在一個地方會增加風險,而建立區域化或全球化屬性更強的供應鏈則有助于加強跨國公司的韌性,這一點在疫情期間體現得非常明顯。例如,2021年,英特爾投資4.75億美元在越南建設了組裝和生產設施53。2022年11月的一項供應
48、鏈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日本制造企業表示,他們計劃降低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54。創新跨國公司在創新方面同樣面臨許多選擇。他們可以在中國大舉投資建設研發能力,主要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可以利用中國的研發能力來服務全球市場;還可以在不大舉投資中國研發部門的情況下,挖掘中國市場的機遇。建立本土研發中心可以貼近本土市場需求,近距離分析消費者偏好。這些研發中心會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產品,加快產品上市速度。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就是這方面的典范,該公司通過合資公司開發了GSEV(Global Small Electric Vehicle)平臺。使用該平臺生產的五菱宏光MINIEV已經成為中國的
49、暢銷車型55。其他企業也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并開發出可以復制到其他地方的創新。這些中心還確保了知識在全世界的流動,使在華分支機構能參與全球研發工作。例如,在2019年,阿斯利康(AstraZeneca)組建了一個1,000人的中國研發團隊,支持參與創新藥的全球研發工作56。16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品牌跨國公司的品牌選擇包括:對品牌和分銷渠道進行本土化改造(如專為中國設計的電子商務應用程序);在本土化的同時,保持一致的全球品牌故事和與其他國家/地區相似的分銷渠道;保持全球品牌形象和大部分傳統分銷渠道。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偏愛國產品牌。根據麥肯錫的調查,49%的中國消費者認為國產品牌
50、相較于國外品牌“品質更好”;只有23%的消費者持相反意見57。有鑒于此,一些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與中國客戶產生共鳴的本土品牌形象來加強自己的存在感。例如,歐萊雅(LOral)收購了國產美妝品牌美即控股,以豐富在華品牌組合,觸達新的中國客戶58?!皹I績突出者”通常既能適應中國消費者對本土產品日益明顯的偏愛,但又不會拋棄自己的全球故事。古馳(Gucci)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在2022年發布了老虎主題服裝和配飾,慶祝中國的虎年59。這類公司通常會使用數字渠道和精準營銷,并采用當地文化元素,許多優質品牌還會利用數字廣告和品牌大使與全球品牌形象保持一致。人才跨國公司的人才選擇包括:開發本土化人才管道并招聘本
51、土人才擔任最關鍵的職位,吸引來自中國和海外的領導者,或者將關鍵職位留給國際高管。為中國管理者賦予多大的權力,下放給他們多大的財務責任和靈活決策權,也是跨國公司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中國的人才庫正在不斷擴大和改善,本土化屬性也在不斷增強。在2021年的調查中,超過31%的中國海外留學生計劃在取得學位后立刻回國,2015年的這一比例僅為13%60。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從2010年的800萬增長到2021年的1,200萬61。到2030年,在經合組織(OECD)和G20國家/地區擁有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學位的STEM大學畢業生中,中國占比將達到37%,高于印度(27%)和美國(4%)62。為了爭奪
52、最優秀的本土人才,跨國公司和本土企業可以投入資源來挖掘和培養這些人才。例如,霍尼韋爾(Honeywell)決定不再將英語水平作為入職要求,并采用中文進行面試,這樣就能招募本土人才,留住那些表現優異但在英語能力上有所欠缺的員工,提升銷售效率63。與此同時,跨國公司需要保證高素質的全球人才能夠繼續流入中國。無論在哪里,他們都是企業的寶貴資源。長期以來,跨國公司一直通過輪崗項目來實現這一目標,這樣就能確保全球人才與本土人才之間的交流,并將全球最佳實踐引入中國。但在疫情爆發后,隨著旅行限制增多,這種模式越來越難以開展。技術和數據多部中國法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
53、國數據安全法(2021年)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7年),都要求跨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數據存儲和49%的中國消費者更加認可中國本土品牌的質量17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致謝本項目的領導者包括: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兼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華強森(常駐上海分公司);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常駐香港分公司);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合伙人成政珉(常駐上海分公司);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兼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院長Kweilin Ellingrud(常駐明尼阿波利斯分公司);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梁敦臨(常駐香港分公司);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樂誠鐸(常駐香港分公司);麥肯錫
54、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兼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主席兼院長Sven Smit(常駐阿姆斯特丹分公司)。項目團隊由麥肯錫咨詢顧問王培希(常駐上海分公司)領導,團隊成員包括李心蕾(Olivia Li)、劉奕斐(Yifei Liu)、榮戎(Erik Rong)、殷嘉憶(Reika Yin)、于澤源(Crystal Yu)。感謝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高級編輯Benjamin Plotinsky提供文章撰寫和編輯方面的幫助。感謝以下麥肯錫同事提供的寶貴意見:朱名武(Frank Chu)、Tiago Devesa、洪晟、劉星豪(Alex Lau)、廖緒昌(Spencer Liu)、曹陽(Jan Milark)、艾力(Ale
55、x Sawaya)、葉言之(Yermolai Solzhenitsyn)、William Wang、澤沛達(Daniel Zipser)。還要感謝我們的學術顧問對我們的想法提出挑戰,并給予指導,他們是:社會和經濟進步中心(Centr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主席兼杰出研究員Rakesh Mohan和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杰出研究員沈聯濤。同時感謝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編輯業務經理Vasudha Gupta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高級平面設計師Patrick White。技術基礎設施?!皹I績突出者”在遵守中國網絡安全法規和全球數據安全要求方面表現得非常靈活。對于正
56、在思考本土化程度的跨國公司而言,還要將成本因素納入考慮:在華設立新的系統需要投入資金。企業可以選擇多種方式來權衡取舍。例如,蘋果公司為遵守中國的監管規定而將在華客戶數據遷移到貴州的數據中心64。西門子(Siemens)在中國的工業物聯網領域與中國運營商展開合作,同時將一般企業軟件和其他運營數據保存在國際運營商提供的云存儲服務中65。與本土數字企業合作可以幫助跨國公司升級傳統價值鏈,加快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或者在更多平臺上為客戶提供產品。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給跨國公司帶來了挑戰:如何在控制新風險的同時把握重大機遇?通過重構這6個領域,便可為解決這一要務打開突破口,并在中國挖掘更大的價值。18麥肯
57、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1 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國家統計局,2021年。所述跨國公司來自建筑、批發、零售、餐飲、房地產和工業部門。2 全球經濟概覽數據庫,國際貿易貨幣基金組織,2022。3 未來十年塑造中國消費增長的五大趨勢,麥肯錫公司,2021年11月。4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聯合國,2018年。5 Nada Hamadeh、Catherine Van Rompaey和Eric Metreau合作撰寫的 New World Bank country classifications by income level:20212022,世界銀行,
58、數據博客,2021年7月1日。世界銀行的衡量標準是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其定義是GDP加上來自國外的雇員薪酬、財產性收入和凈稅收減去生產補貼后的要素收入凈額。受到與數據可用性相關原因的影響,我們在模擬中使用人均GDP代替GNI。6 ASEANStatsDataPortal,2022年。7 聯合國Comtrade數據庫,2022年。8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指數,全球人工智能活力工具(Global AI Vibrancy Tool),2022年。9 The complete list of unicorn companiesk,CB Insights,2022年10月。10 McKinsey t
59、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2,麥肯錫公司,2022年8月。這14項技術分別是應用人工智能、先進網絡、生物工程的未來、清潔能源的未來、移動的未來、可持續消費的未來、Web3、工業化機器學習、沉浸現實技術、云和邊緣計算、信任架構和數字身份、空間技術的未來、量子技術、下一代軟件開發。11“中國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習近平主席表示停止在國外新建燃煤電廠”,UN Affairs,2021年9月21日。12 China country climate and development report(中國國別氣候與發展報告),世界銀行,2022年10月。13 Special r
60、eport on solar PV global supply chains,國際能源機構,2022年7月。14 2022中國商業環境報告,中國美國商會,2022年。15 商業信心調查2022,中國歐盟商會,2022年。16 A new EUChina strategy,歐洲議會,2021年9月16日。17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美國白宮,2022年10月。18 Global Indicators Database,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19 Trade Map,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2022年。Jenny Leonard、Ian King和Debby Wu合
61、作撰寫的Chinas chipmaking power grows despite US effort to counter it,彭博社,2022年6月13日。20“商務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先進計算和半導體制造產品實施新的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2022年10月7日。21 2022人口展望報告,聯合國,2022年。該預測基于中等水平的生育率、死亡率和國際移民率。22 同上。注釋19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23 亞洲的氣候風險與應對措施,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20年11月。24 氣候風險及應對:自然災害和社會經濟影響,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20年1月。該估算基于RCP 8
62、.5情景,在該情景下,2050年的全球平均變暖幅度為2.3攝氏度。25“據BCC報導,熱浪事件的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以來的最強水平”,中國氣象局,2022年8月21日。26 Bing Han和Choon Kiat William Chia合作撰寫的 Dual extremes led to severe power shortage in Sichuan,China S&P Global,2022年8月22日;Hazel Southwell撰寫的 Factories in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forced to close for six days amid p
63、ower shortage,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Solutions,2022年8月18日。27 中國宏觀杠桿率數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22年。28 為了不違反“三道紅線”,企業必須達到以下三項標準:(1)剔除預收款項后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2)凈負債率不超過100%;(3)現金短債比大于1。29 我們從357家“財富500強”外企開始,分析了其中112家公司的收入,使用的信息要么來自他們直接披露的中國或區域收入,要么來自特定行業的數據來源。30 主要進出口情況匯總,中國海關總署,2022年??鐕景鐕九c國內企業合作成立的合資公司。31 中國統
64、計年鑒2021,中國國家統計局,2021年。32 中國數字研發要務,麥肯錫公司,2021年8月。33 “香港交易所慶祝新上市制度實施三周年”,香港交易所,2021年6月;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發行投資活報告,ORGANIZATION,2022年。34 2023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韌性時期,2022年12月。35 Jose Qian撰寫的 India takes on Chinas smartphone makers,Deutsche Welle,2022年10月21日。36 全球市場占有率前10名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列表,E-Vehicle Info,2022年10月18日。37 Dash
65、veenjit Kaur撰寫的 China exported half a million of EVs in 2021the highest in the world,Techwire Asia,2022年3月10日。38 收入不平等,經合組織,2022年;Gini coefficient of equivalised disposable incomeEU-SILC survey,Data Browser,歐洲統計局,2022年。39 Edward Tse撰寫的 Foreign firms will have to adapt to Chinas common prosperity,南華早
66、報2021年9月16日;Dexter Tiff Roberts撰寫的 What is“common prosperity”and how will it change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大西洋理事會,2021年12月;共同富裕的中國遠景,人民日報網絡版,2021年8月24日。40 企業采取的行動,科學碳目標倡議,2022年。20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41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說明,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7年6月28日, He Xiyue、Sang Tong和Zhou Erjie合作撰寫
67、的 中國取消對證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所有權限制,新華社,2020年4月1日;Wang Tianyu撰寫的 中國允許外資獨資投資乘用車制造業,CGTN,2021年12月28日。43 金融開放之際中國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中國國務院,2019年9月10日。44 Michelle Toh撰寫的 Tesla has just started making cars in China.Europe could be next,CNN Business,2019年10月25日;Zhang Yan和Brenda Goh合作撰寫的 Tesla completes production cap
68、acity expansion at Shanghai plant,路透社,2022年9月19日。45“帝亞吉歐宣布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帝亞吉歐,2021年9月15日;“帝亞吉歐投資 7500 萬美元在中國建造我們的第一家麥芽威士忌酒廠”,帝亞吉歐,2021年11月1日。46 未來十年塑造中國消費增長的五大趨勢,華強森(Jonathan Woetzel)、成政珉(Jeongmin Seong),澤沛達(Daniel Zipser),麥肯錫公司,2021年11月。47 Yang Jie和Aaron Tilley合作撰寫的 Apple makes plans to move production
69、 out of China,華爾街日報,2022年12月3日。48 全球流動:世界互聯互通的紐帶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22年11月。49“百威英博公布百威亞太在香港聯交所首次公開發售的發售價及配發結果”,百威英博,2019年9月27日;Julie Zhu撰寫的 AB InBev Asia unit raises$5 billion in revived Hong Kong IPO under shadow of protests,路透社,2019年9月23日。50“百勝中國宣布春華資本集團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向百勝中國進行戰略投資”,百勝中國,2016年9月2日。51“高盛獲準增持中國合資企
70、業股權至51%”,高盛,2020年3月7日;“BMW AG 收購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的多數股權,從而實現全面整合,自2022年2月11日起生效”,寶馬集團,2022年11月2日。52“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首個工廠落成”,巴斯夫,2022年9月6日。53“英特爾在越南追加投資4.75億美元”,英特爾,2021年1月26日。54“日本制造商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日經調查”,日經亞洲,2022年12月1日。21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55“上汽通用五菱電動車在華銷量突破100萬輛”,通用汽車,2022年8月9日。56“阿斯利康在中國宣布三項大規模舉措,推動全球醫藥研發”,阿斯利康,20
71、19年11月6日。57 2023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韌性時期,2022年12月。58“歐萊雅收購Magic Holdings,標志著公司在中國美容市場的最大投資”,歐萊雅,2014年4月8日。59“為慶?;⒛?,品牌推出 Gucci Tiger”,古馳,2022年。60 2021中國留學白皮書,新東方,2021年。61 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部,2022年9月, Joseph Jimenez,“Theres a research revolution going on in Chinaand one day it could save your life,”全球經濟論壇,2016年7月。63 Trefor Moss撰寫的 Honeywells formula for success in China,華爾街日報,2021年10月22日。64“蘋果中國數據中心開始運營”,ChinaD,2021年5月28日。65“西門子攜手阿里云助力中國工業物聯網”,西門子,2018年7月9日;“西門子和AWS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西門子,2022年。22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跨國公司的中國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