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三: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23)(6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華三: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23)(60頁).pdf(6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新華三集團杭州總部杭州市濱江區長河路466號郵編:310052Copyright 2022新華三集團 保留一切權利免責聲明:雖然新華三集團試圖在本資料中提供準確的信息,但不保證本資料的內容不含有技術性誤差或印刷性錯誤,為此新華三集團對本資料中信息的準確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新華三集團保留在沒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況下對本資料的內容進行修改的權利。CN-221130-20220321-BR-SD-V1.0智 慧 民 航新 華 三 解 決 方 案 專 刊作者簡介先后在西北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長期從事民航信息系統理論與安全、民航信息化戰略與規劃、智慧/四型機場、智能信息處理等領域學
2、術研究。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70余篇)。先后主持承擔并完成了包含國家“863計劃”重點課題、民航局科技創新重大專項等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含重點)30余項。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國民航“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中國民航“十三五”信息化發展前期研究、中國民航信息化發展戰略等民航行業信息化戰略與規劃等重要的前瞻性研究課題。領導完成了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成都雙流機場集團、江西省機場集團、成都新機場、首都機場動力能源公司等十余項民航行業、機場企業(集團)信息化發展戰略與規劃項目,推動了行業企業的信息化健康有序發展。中國民航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
3、國民航信息技術科研基地主任 民航智慧機場理論與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 民航航空公司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民航旅客服務智能化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民航局四型機場課題組,以及智慧民航課題組核心成員 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民航信息技術應用分會副理事長和理事會秘書長智慧民航解決方案??渍Z民航智慧化發展思考與展望黨的“二十大”為我國規劃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的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發展的奮斗目標。作為交通運輸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航業在建設交通強國和數字中國的戰略中具有顯著的地位和獨特的作用。以
4、信息技術為引領,以“智慧”為重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智能控制技術為核心的“新IT”浪潮正風起云涌,不斷催生著民航行業朝著更高的智慧化程度發展,對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產生深刻影響。借助蓬勃興起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推動民航的智慧化建設,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航空運輸需求與民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建設交通強國和實現民航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型機場是中國機場未來高質量發展、信息技術與民航業務高度融合的主方向,是機場在不斷滿足經濟社會需求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受技術進步催生的必然產物,是機場發展的邏輯延續,是平安、
5、綠色、智慧、人文高度結合的機場有機統一體,組成了一個機場的和諧生態,相互交織交融,是未來機場的新形態、新模式、新格局。2020年,民 航 局 發 布 了 中 國 民 航 四 型 機 場 建 設 行 動 綱 要(2020-2035年),是我國建設四型機場的頂層綱領 性文件,為打造集內在品質和外在品位于一體的現代化民用機場,確保機場安全運行保障有力、生產管理精細智能、旅客出行便捷高效、環境生態綠色和諧給出了指導性準則。建設四型機場就要是在創造力、技術進步、運行模態的顛覆性設想、利益相關方的共同支撐下,實現靈活應對不斷變化的航空運輸需求和期望,以及對安全性和可持續性不懈追求的目標?!暗雷枨议L,行則將
6、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展望未來,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很大程度上將重塑民航業態,給旅客出行帶來全新體驗,也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全新活力。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在后疫情時代,中國民航高速成長即將成為世界第一民航運輸大國之際,順應經濟全球化、多樣化和協同化的趨勢,充分借助新技術革命強大的驅動力,加速中國民航智慧化發展,是中國民航的不二選擇,也惟其如此,才能確保中國民航持續滿足未來不斷增長的人民出行需求,并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值此新華三集團智慧民航發刊之際,寄語民航交通行業的運營企業、設計院所、系統廠商的志士仁人,讓我們在民航數字發展、智慧創新的全新旅程中形成共識,合力攻堅克難,
7、為中國民航智慧發展獻計、獻策、獻智慧,開啟民航智慧化建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徐 濤研究方向為智慧機場,航空大數據智能。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合作等各類課題3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主筆未來機場場面自治運行發展報告,首次在行業提出場面自治運行的概念,并系統梳理場面自治運行的內涵特征及實施路徑等。代表性研究成果AOC系統用戶遍及全球109個國家民航局及200余家航空公司。中國民航大學 博士/教授 民航智慧機場理論與系統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天津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 民航機場群智慧運營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8、中國民航四型機場課題組重要成員馮 霞CONTENT行業前沿方案速遞最佳實踐生態合作360業務能力中心航空企業數字化本體論解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數字化轉型思考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樞紐機場應用展望空鐵聯運打造多式聯運新標桿數字化轉型賦能未來綜合大交通建設發展14|19|08|03|新華三助力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物聯網建設AI視覺賦能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安全管理新華三打造云底座支撐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智慧建設97|103|105|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機場建設實踐A-CDM推動機場運行效率提高智慧機場數據治理實踐77|83|89|360業務能力中心助力新華三智慧機場生態建設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全局視角,整體謀劃民
9、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新發展綠色低碳智慧機場解決方案零碳操作系統賦能機場綠色低碳轉型智慧機場安全解決方案新華三監測預警管理平臺助力機場安全建設智慧機場運行解決方案31|38|42|25|智慧機場商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新華三助力機場“人貨場”重構,實現商業數字化轉型智慧航空口岸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智慧機場數據中臺解決方案以“聚、治、融、享”打造高可信機場數據中臺體系智慧機場網絡解決方案智慧機場云平臺解決方案新華三對機場云的理解與演進趨勢分析53|58|63|70|47|111|智 慧 民 航新 華 三 解 決 方 案 專 刊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0103|08|航空企業數字化本體論解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10、數字化轉型思考14|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樞紐機場應用展望19|空鐵聯運打造多式聯運新標桿數字化轉型賦能未來綜合大交通建設發展0201航空企業數字化本體論解讀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03行業前沿|北京尚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央企特聘信息化專家如果把德國飛艇股份公司看做是世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那么民用航空業誕生于1909年。雖然飛行器發生過幾次重大的變化,即由飛艇到螺旋槳式飛機、到噴氣式飛機的變化,但航空公司的業務沒有發生過本質上的變化,都是完成旅客或貨物的運輸。作為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行業,與新興的數字化公司比較,民用航空業是傳統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一樣,民用航空業在數字化的浪潮中面臨著許多新的挑
11、戰。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論盛行的背景下,民用航空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困擾著全體從業者的問題。需要具體回答的問題有民用航空業數字化轉型的含義是什么?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采取哪些行動?如何完成這些行動?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排除數字化認識方面的誤區,結合民用航空業的實際情況給出答案。與其他傳統行業一樣,對于民用航空企業來講,重要的是必須擺脫各種各樣的干擾,形成自己的數字化觀念體系。在與傳統企業的合作中,結合業內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數字化是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信息化包含了數字化,并開發了一個數字化本體論模型,幫助企業對數字化進行定位,制定數字化戰略。但其實給數字化下一個清晰的定義是不容易的,它正如許多
12、基本概念一樣。比如如何定義“人”就是很難的。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是采用本體論的方法,即描述構成這一概念的主要組成特性的方法。筆者把數字化本體論描繪為“四個圈”。數字化的核心是數據驅動和智能,這里所說的智能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增強智能(AI,Augmented Intelligence)。關鍵在于使用數據、模型和人工算法或機器算法為業務提供洞察,并推動業務的優化或創新。如果沒有數據驅動和智能,就不能稱為數字化。數字化的數據驅動要求必須使用在線數據,要建立模型并依靠模型進行決策。數字化的第二個構成要素是平臺化和生態化的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指企業
13、做什么,而運營模式指的是怎么做。依托平臺運營,參與生態的運營,或者依托平臺、生態打造商業模式,都是數字化的特征。當企業以數據驅動為核心,并朝著平臺、生態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轉換時,其發展的結果必然導致數字化孿生組織。也就是整個企業在虛擬世界中有一個與它本身相生相伴的“映像”,通過這個映像可以隨時掌握企業的經營、運營情況。并且,可以在數字化孿生中下達指令,讓企業按指令行動。隨著數字化創生能力的應用,虛擬的世界將被創造出來,此虛擬世界與數字化孿生、現實世界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元宇宙,整個社會將進入元宇宙時代。數字化的基礎保障是數字化文化、素養和敏捷的工作方式,離開這些基礎,數字化是不可能發生的。數字
14、化文化包含了素養,即對數字化有意愿、有能力。敏捷是一種新型的工作方式,它是因為“一切皆服務”和軟件定義一切決定的。軟件的多變性要求必須采用敏捷的方式交付。當一切業務由軟件定義時,業務敏捷和企業級敏捷就成為必須的。不同的行業,需要對數字化本體論進行不同的解讀。在民用航空業,對數字化本體論的解讀需要結合行業面臨的挑戰、痛點和難點。挑戰指一般趨勢和宏觀發展要求,痛點指的是工作中遇到的障礙,難點指多年以來一直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民用航空業面臨的挑戰有綠色可持續、可替代交通方式的競爭、疫情長期化的趨勢等。民用航空業面臨的痛點有旅客體驗降低、現場資源緊張、運營異常常態化等。面臨的難點包括延誤時間不確定、機場
15、、航空公司、空管和保障主體之間信息流不暢等。這些問題有的是獨立的,有的是互相疊加的。應用數字化本體論模型對這些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分析,就能夠形成符合行業要求和特征的數字化戰略。數字化本體論模型數據驅動和智能平臺/生態運營和商業模式數字化孿生組織/元宇宙數字化文化素養/敏捷李長華原Gartner副總裁高管合伙人。擁有二十多年IT領域和企業管理經驗,曾就職于國航、美麗中國和Gartner,歷任經理、高級經理、主任、總監和副總裁等職務。為幾十家大型企業的IT領導人擔任顧問,領導和指導過大型企業的IT變革和轉型。服務過的領域包括金融、交通、能源、公共事業、政府等。主要的專業方向包括戰略、治理、轉型、數
16、字化、新興科技的影響等?,F在北京師范大學攻讀科學技術哲學博士。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05行業前沿對于航空業來說,平臺化的商業模式并不陌生。中國航信就是一家典型的平臺化商業模式的公司。依托于訂座、離港等平臺,中國航信可以按照旅客飛行的航段收取平臺服務費。只不過,過去沒有人把這種商業模式稱為平臺化的商業模式,那時候叫作主機模式。數字化時代的平臺化商業模式也包含了類似主機的模式,大部分云服務其實和主機模式是非常類似的。但數字化平臺的商業模式比主機模式更豐富、組合能力更強。在旅行服務方面,攜程、去哪等都屬于平臺化的公司,以平臺的商業模式獲得收益。但在民用航空業內部,這種新型的平臺商業模式沒有產生,可
17、能是因為現有的民用航空實體格局、行業的領域都不足以產生這種新型的平臺商業模式。這一點需要更多的觀察,不能作為結論。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平臺化的商業模式在短期內無法作為航空業數字化的重點。反而是平臺化的運營模式是航空業數字化的重點方向。前面提到的航空運營主體間數據流動不暢的問題是一個航空業的難題。數據流通不暢的主要原因是航空業的運營主體參與方比較多,大家的數據標準不一致,還有就是企業出于數據安全和商業秘密的擔憂,分享數據愿望不強。這樣就會導致當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沒有準確的數據。比如航班延誤后,多長時間可以起飛,旅客從航旅縱橫、飛常準、機場和航空公司獲得的時間不一樣。這個問題的解決就需要平臺化的
18、運營模式,也就是航空運營主體依托于一個共享的平臺來運營,在平臺上交換和共享信息,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這樣的平臺并不容易實現,因為現在看起來還沒有哪個組織可以把眾多的主體聯合起來。但未來的方向必然是統一的平臺來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難題。在航空企業的層面,平臺化的運營模式已經比較普遍。大部分航企都有了比較完善的信息系統。但是要發揮這些系統的優勢,重點方向是對這些系統進行平臺化改造。無論是采用中臺、微服務、云的方式,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業務功能和流程的可編排。也就是業務功能可以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隨時進行組合、發布。比如航司需要開辦一家新的子公司,數字化平臺能夠根據新公司的需要快速完成部署。還有,當局方發布
19、新的管理要求時,數字化平臺也能夠迅速完成合規化。航企在數字化運營模式方面的另一個重點方向是更好的利用現有的公共平臺,包括社交平臺、電商平臺、直播平臺等。這樣做的目的是適應旅客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只有適應了旅客的方式,才能和旅客建立起更好關系。數據驅動的業務如果要實現數據驅動的業務,有一點最關鍵的,即用于生成報告的數據必須來自于信息系統之中。如果大量數據來自于手工處理和線下采集,就不是數字化的數據驅動。對于這一點,大多數航空企業仍然沒有實現。做的比較好的,能夠做到60%-70%的業務報告數據來自系統,做的不好的這個比例低于50%。為什么會出現線下數據和人工處理數據呢?一方面是信息系統對業務的覆
20、蓋率沒有完成,有些數據沒有實現線上化。另一方面,信息系統的數據“不夠準”,需要人工修正。信息系統的數據應該反映現實,或者如實的反映某一領域的現實。雖然不一定需要實現全面覆蓋,但覆蓋到的系統數據就應該是準確的。在航空業數據驅動可以做什么呢?從開展數據驅動的層面上看,與大部分行業沒有不同。但在解決的具體問題方面,就需要體現行業的差異。比如在經營決策領域,對企業的經營風險管理需要建立航空業經營風險模型,對模型涉及的參數數據包括市場情況、氣候、災害、戰爭、全球政治環境、人口等數據進行實時的追蹤和預測。根據經營風險模型為企業設置風險保證金、購買保險等。這樣,即使市場出現巨大的動蕩,企業仍然可以生存下來。
21、在運營層面,前面提到的現場資源緊張問題,包括廊橋、現場保障車輛可以通過數據驅動進行資源優化。比如可以將飛機、跑道、廊橋、地面保障車輛、現場人員都數據化,建立現場運營的數據模型。這個模型不但可以實現對現場資源的監測和預警,還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在產品改進方面,可以通過收集用戶反饋,監測用戶在社交媒體的意見和輿情信息,及時了解旅客的意見,有針對性性的進行疏導、反饋和改進。比如,在大型機場,旅客對遠機位和地面轉運時間頗有抱怨。為了消除這些不滿,一方面要不斷優化流程,提高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數據透明性,讓旅客了解運行的真實情況和變化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一來,不僅僅是改進了流程,同時為產品
22、賦予了數字屬性,信息和數據成為了產品的一部分。在產品設計方面,航空業也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產品設計過程?,F在對產品進行設計的過程通常是產品設計人員經過初步調研以后創意的結果。有的時候是學習其他國家航空公司的做法,有的時候是借鑒其他行業的做法。但這種產品開發方式產生的產品存在成功率偏低的問題。如果通過數據建模,對目標客戶進行分析和定位,就能使產品的設計更加精準,成功率會大大提高。比如在疫情期間,許多航空公司都開發了周末隨心飛的打包產品。但這些產品能否成功就需要基于對客戶數據、市場數據和疫情數據的分析。如果沒有好的數據模型支持,這些新的產品很可能不能激活潛在需求,而是擠占了現存需求,導致總體收益率
23、下降。數據驅動的業務平臺化的運營模式或商業模式決策市場戰略、人才戰略、轉型戰略、風險管理產品設計、產品模擬、驗證用戶反饋、銷量、競品對比效率、安全、成本、質量產品創新產品改進運營監測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07行業前沿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數字經濟發展迅速,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全域融入經濟社會、民生服務全過程,成為資源要素重組、經濟結構重塑、競爭格局重構的關鍵力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獨成篇,提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
24、方式變革的總體要求。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方向、重點和舉措,開啟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篇章。民航業內,民航局為加強智慧民航建設頂層設計,2022年1月6日,正式印發了1號文件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明確指出推動數字化轉型,統籌推進智慧民航建設。在數字經濟時代,每個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因此對于各行各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大興機場
25、”)來說,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懷、親自宣布開航投用的國際大型樞紐機場,數字化轉型更是建設好、運營好大興機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手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數字化轉型思考數字化孿生組織和元宇宙是數據驅動和平臺化模式的結果。上面談到的數據驅動和平臺模式都會使企業朝著數字化孿生組織和元宇宙方向發展。同時,反過來,數字化孿生組織和元宇宙也會促進數據驅動業務和平臺化的模式。另外,作為改善客戶體驗的手段,元宇宙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航空業在創生之初,就是一種體驗服務。最早的航空運輸的消費者都是社會上層人物。人們不僅享受快速的位置移動,乘坐飛行器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體驗。但隨著航空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現有
26、的航空體驗失去了新鮮感,航空業從體驗經濟降格為運輸經濟。但人們仍然渴望航空業給人帶來獨特的體驗。為了滿足人們這種體驗的愿望,僅僅依靠提高餐食質量、服務的親和度已經達不到了。航空業需要為旅客提供新型的數字化體驗。我們可以想象,通過增強現實技術,把飛行姿態與虛擬的太空飛行體驗結合起來,將是任何其他行業都無法提供的獨特體驗。當然,這僅僅是一種設想,實現這種設想需要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進行設計和推演。數字化轉型大興機場的必修課一.數字化孿生組織和元宇宙要實現數字化,無論是數據驅動、平臺模式都不是技術本身能夠解決的,離開企業的數字化文化和敏捷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文化和敏捷都是軟性因素,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好
27、把握的東西。航空業曾經是理念、文化都和國際接軌最早的行業,在文化上也是比較領先的。但隨著行業的成熟,固化的思維和僵化的流程已經使航空業不能適應數字化發展的需要。這個時候,必須下決心培養數字化素養和文化,并在企業內建立起敏捷能力。具體的抓手一個是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數字化素養,另外就是緊緊抓住數據驅動的“牛鼻子”不放松,任何的工作都以信息系統數據作為依據,把數據變成企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二.數字化文化和敏捷中國東方航空的數字化之路可以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參考。作為一家國有支柱型航空公司,在歷史上曾經有過持續虧損、旅客滿意度偏低的困境。但在過去的幾年里,公司在經營、管理和服務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儼然成為
28、中國航空公司之中創新能力最強、發展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即使是在疫情之下,仍然顯示了頑強的創新發展能力。東航的數字化探索始于“互聯網+”。2015年,國家發布了互聯網+戰略,東航作為中央直屬企業,責無旁貸的要帶頭落實。在對“互聯網+”戰略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東航得出了一個結論,互聯網化就是數字化,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數字化航空是航空公司的最高業務形態。所謂的互聯網并不是指網絡的連接,而是平臺型的服務,而平臺型的服務正是數字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說,業界所說的“互聯網+”其實就是數字化。從那以后,東航的數字化工作一直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在“十四五”期間,數字化的戰略進一步明確:對內降本提效,對外提升
29、客戶體驗、創新產品,突破經營的邊界。他們的“首見乘務員”的服務模式、“數字孿生”運行模式、“全球等距”支持模式以及“公民數據科學家”行動都是典型的數字化舉措。與大部分傳統行業一樣,航空業的數字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轉型不是一個劇變的過程,需要航空業參考其他行業的經驗、業界研究成果,創建并提高本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能力。隨著能力的提升,數字化工作的不斷推進,數字化業務持續發展,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完成“巨變”,實現數字化轉型。三.現實案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信息管理部 業務經理 高級工程師王曉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信息管理部 業務主管 高級工程師李英慧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09行業前沿數字化轉型
30、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打通端到端流程。換言之,需要我們站在用戶和客戶的視角全局性地看待問題,打破部門間的壁壘,思考大興機場作為一個整體如何更快、更優地為用戶和客戶提供服務、創造業務價值,從而獲得更多企業效益。首先,大興機場鼓勵各個部門、各個層級全員參與,堅持以為大興機場創造價值而非職能管控為出發點,以全局視角持續梳理現有流程、查找流程斷點和冗余之處,打破組織邊界,拉通并簡化業務流程、優化組織、明確職責。接下來,在明確業務流程的基礎上,依托信息系統功能迭代和敏捷開發平臺自主開發,快速實現業務流程的在線化。通過高效互聯的信息系統支持業務流程的順暢運轉,最大程度減少人工的、重復性的操作,從而固化流程
31、、提升運轉效率。數字化轉型的另一核心要素,是數據。數據是現實世界的業務在數字化世界的體現,我們常說“一切業務皆數據,一切數據皆業務”,可以說,沒有數據,就沒有數字化,更無從談起數字化轉型,足可見數據的重要性。數據對數字化轉型的驅動能力體現在,通過完整、實時、準確的全流程業務數據,獲悉真實業務情況,作出有源可循、有據可依的分析與決策,用基于數據事實的定量管理代替基于經驗直覺的定性管理。要做到這點,首先,要在貫通、優化全流程時明確數據的責任方、采集時間、采集方式、處理流轉要求等,在拉通業務流程的同時拉通數據流,消除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全量采集。在此基礎上,以立標準、建組織、定職責、建平臺為要點,構建
32、數據治理體系,通過持續的數據治理工作提升數據質量。在獲取了全面、高質量數據的基礎上,就要開始深挖其蘊涵的業務信息,以數據發揮真正的價值。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對數據的深入分析獲取價值、廣泛應用發揮價值。業務上,業務人員、管理人員要持續深入思考,探索數據的業務含義、明晰業務洞察、挖掘應用場景;技術上,需要完善以數據中臺為核心的數據基礎底座,為業務提供系統層面的數據存儲、分析、共享支持。數字化轉型比起以往的各類業務轉型和變革,最突出的特點,是對新興技術的運用。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各類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智能化的新興技術勢必成為驅動大興機場數字化轉型的強勁動力,將大興機場的運營效率提升至新高度。智
33、能化的新興技術驅動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于找到業務和技術的結合點,需要我們從兩方面開展相關工作。一是要把握趨勢,布局技術能力,持續跟進新興技術發展情況,把握成熟技術應用時機,掌握技術落地可行性,統籌布局機場技術能力、構建統一的技術架構。通過規范化、標準化、模塊化技術組件,為技術的應用創造基礎條件。二是要在了解技術能力的基礎上,鼓勵業務人員積極識別技術應用場景,思考如何使用智能技術真正解決業務上的痛點、難點問題,形成利用智能技術的信息化產品,從而實現流程效率、決策效率、人員效率的廣泛提升。人人都在講的數字化轉型到底是什么?對此,業界似乎并沒有一個非常統一的定義。但是不論各種定義的表述如何,都離不開
34、幾個關鍵詞以客戶為中心、業務模式、流程,最后才是數字技術。其實不難發現,雖然數字化轉型中的“數字化”幾個字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常常讓人誤以為這是個技術名詞,但其實它更多的是個業務層面的管理問題,究其根本,與百年來企業管理探索的內容是一致的,就是企業如何生存、如何更好地發展。數字化時代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技術途徑,去實現曾經無法實現的功能、解決以往無法解決的難題,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利用這些技術途徑,來實現業務的重塑或轉型,提升現有業務能力、尋求新的發展路徑,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對大興機場來說,我們期望通過數字化轉型達到的目標是,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提升大興機場運行、安全、服務、經營管理水平,從而不斷提
35、升運行效率的、不斷優化業務流程、不斷提高企業收益,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國際航空樞紐。大興機場對數字化轉型理解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企業的戰略、文化、業務流程、管理模式、信息化能力等各個方面。如何有序、有效地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讓數字化轉型切實帶來收益,讓大興機場走好數字化轉型之路,是我們當前面臨的課題。對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數字化轉型工作框架,以“戰略統一、核心驅動、緊握抓手、機制保障”為主線,系統謀劃轉型工作。大興機場數字化轉型之路數字化轉型工作要做好,必須要將其提升至戰略高度;戰略要能落地,必須要有企業全員的共識和共同努力;要達成共識,必定要加強認識。因此,要通過長
36、期的宣貫和工作上的導向,讓每個人都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業務的優化,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背后是意識上的轉變。這方面,大興機場通過組織公司黨委會集中學習、開展部門間共建共享、持續宣貫宣講等多種手段,讓數字化轉型的理念觸達公司每個層級。為了統一的思想能轉化為的一致的行動,管理層面,要堅持長期主義,堅定不移地推進數字化轉型戰略,營造轉型友好的企業環境和氛圍,從組織上、制度上、人才上提供轉型保障;落實層面,要能將轉型戰略拆解為明確的、可衡量的、可實現的階段性任務組,明確工作機制、實施路徑、工作要點,推進相關工作有序開展。一.戰略統一大興機場的數字化轉型之路以流程、數據、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這三者也對
37、應著數字化轉型能力從業務到技術的體現。通過持續優化端到端的在線業務流程、提升數據驅動決策能力、強化智能技術水平,全面提升管理和運營能力。二.核心驅動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11行業前沿大興機場在深入研究DAMA數據管理知識體系、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等國內外專業治理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對標智慧民航數據治理規范,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及發展訴求,經過幾年的數據治理實踐活動,已經初步搭建出了一套以數據治理制度及機制保障、數據架構管理、數據治理技術、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共享服務管理、數據安全管理為核心的治理框架,總結出了“謀規劃、建組織、定標準、搭平臺、控數據、創應用”的治理思路,探索出了“問題發現-規則
38、制定-流程優化-系統改造-治理提升-成果調研”治理辦法。通過對運行數據的分析及治理,大興機場民航局共享平臺數字化能力(DCI)得分穩居全國第一,為各單位運行保障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航班正常性較初期提升8.13個百分點,出港滑行時長縮短3分41秒。通過對出港行李數據的分析及治理,行李處理差錯率保持在0.003%(十萬分之三)以下,遠低于民用機場旅客服務質量要求的0.05%(萬分之五),其中錯分率與丟失率全部為0,總體指標全行業領先。通過對進港行李運輸節點數據的分析及治理,首件行李等待最長用時3.7分鐘,平均等候2.3分鐘,50%航班的行李早于旅客到達轉盤;末件行李等待最長用時10.5分鐘,平均等
39、候5.3分鐘,整體指標滿足卓越要求。通過對刷臉登機數據的分析及治理,刷臉登機通過率較初期提升13個百分點,刷臉登機服務質量穩步提升。這些成果讓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繼續開展數據治理工作。必須要承認的是,當前的數據治理呈現較強的領域性,后續仍需加強統籌、不斷加以完善。在未來的數據治理工作中,大興機場要繼續堅持業務主導、技術支撐的核心理念。讓業務責任部門充分認識到業務在數據治理中的主導作用,將數據治理職責落實至具體業務負責人,從業務流程、業務規范上提出具體的管理要求,充分調動數據相關方,激勵各方共同開展數據治理工作。信息部門承擔起技術支撐作用,定義明確的數據標準,優化并完善數據平臺,構建數據安全管理體
40、系,為數據的管理、共享、服務提供系統支撐。抓手二數據治理發揮數字化轉型數據驅動、智能驅動的前提,是獲得完整、實時、準確的高質量數據,這正是數據治理的目標。隨著持續的宣貫和交流,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能意識到,數據治理不僅是單純的技術工作,更是一項與業務密不可分的管理活動。戰略已描繪,戰術已成型,接下來如何切實將轉型工作有序地落到實處?結合大興機場現有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和發展情況,我們在近期將企業架構管理和數據治理作為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重點抓手。抓手一企業架構作為實現數字化轉型從戰略到落地的關鍵工具,企業架構清晰地描繪了企業的業務、IT(數據、系統應用、技術)及其之間的關聯關系、演進路線。沒有企業
41、架構的數字化轉型,就好比沒有設計圖和施工圖的建筑工程,注定無法建起數字化的大興機場。為了發揮企業架構管理的真正作用,做好業務架構管理是前提,這與前文所述的以流程作為轉型驅動力理念是一致的,事實上,業務流程的優化重構工作是業務架構管理的重要部分。除了業務流程,業務架構還包括業務戰略、組織結構、商業模式等內容,可以說,業務架構是企業藍圖和運營管理的結構化表達,為企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指引。而IT架構作為業務架構的承載者,對大興機場數字化項目的開展起著具體指導的作用。應用架構描繪了清晰的應用邊界和關聯關系,數據架構定義了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規范,技術架構提供了共享的技術標準與能力,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42、然而和諸多開展架構管理工作的公司一樣,大興機場也面臨著許多挑戰:業務架構管理的缺失如何解決?如何保證架構管理的一致性?架構管理的可操作性如何提升?為此,大興機場的架構管理要把握三個要點: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在還不具備鋪開整體全面、自上而下的架構管理工作的情況下,不妨先從重點工作抓起,成熟一個、管理一個、實踐一個,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加強全局管理的理念,并將已有的成果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從而自下而上地、循序漸進地完善整體架構。具體來說,可以以數字化項目為有效抓手,在項目開展前做好業務架構和IT架構的論證,在項目過程中做好架構管控,項目結束后做好架構資產的收集和更新。以項目為抓手的優
43、勢是,項目多為業務人員服務,業務人員也更容易參與到企業架構管理工作中來;且項目開展意味著業務發展到了相應的水平有了較為迫切的訴求,從痛點、難點入手,更容易取得成效。2.標準化。通過一系列標準,化繁為簡,為形成標準化的企業架構管理提供規范依據。標準建設包括技術標準、開發標準、數據標準、集成接口標準、安全標準、設備選型標準等。大興機場已經在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相應的標準文檔,以更好地指導數字化項目的建設,從而落地架構管理要求。3.建立機制。大興機場正在組建架構管理委員會及評審管控機制,以有效地保障架構落地。在立項、深化設計、項目驗收等關鍵時間節點通過評審、檢查等機制,實現對項目與
44、架構的一致性把控。三.緊握抓手如果將數字化轉型比作一個漫長旅程,企業是披荊斬棘的旅人,那么組織、制度、人才就像旅人腳上那雙鞋只有合適的鞋,才能讓人走得更遠。建立能夠適應轉型文化的相關機制,至關重要。四.機制保障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13行業前沿數字化轉型浪潮方興未艾,這是時代對我們的挑戰,也是時代給我們的機遇。大興機場在浪潮中思考,也在浪潮中成長,擬定了以戰略為起點、三個驅動能力為核心、兩個重點管理工作為抓手、三個機制建設為保障的轉型路徑。大興機場將堅定信念、把握方向、乘風破浪,為時代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結語為了能讓數字化轉型工作在整體統籌下有序開展,成立相應的轉型領導機構很有必要。大興機場
45、正在籌備成立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從戰略引領層面全面統籌數字化轉型工作,作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大決策,并著力提升數字化領導力,塑造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文化。針對企業架構管理和數據治理這兩項核心工作,成立專項管理委員會,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統籌開展相關工作。雖然我們建議成立特定組織以統籌數字化轉型工作開展,但同時我們也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應作為一個短期、轉型的行動,更重要的是將轉型的理念踐行在日常工作中。為此,我們鼓勵業務部門應基于各自業務,相互協調配合,推進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優化,建立并維護業務架構,提升業務數據質量。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業務與技術,利用信息技術底層能力,挖掘更多數據價值、探索更多應用
46、場景、構建更多靈活敏態應用。組織層面落實數字化轉型工作,除了實施具體的數字化項目,更重要的是將數字化思維融入企業管理的基因,以數字化視角看待企業發展、運營,通過對工作機制及制度的不斷完善,落實數字化理念。為此我們可以從優化已有工作機制和完善新型工作機制兩方面著手,總體原則還是以優化已有機制為主、新增機制為輔。已有機制中,可以從公司規劃管理、項目管理、科技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循序漸進,逐漸完善補充。但是正是數字化轉型本身具有開創性的特點,面對無法通過已有機制解決、保障的問題,我們應遵循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律,參考數字化轉型的通用做法,在融合更新現有工作機制的基礎上,逐步補充完善缺失的工作
47、機制:比如架構管理、數據治理、融合團隊、技術研究等相關機制。機制層面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人才也是數字化轉型最大的動力源。數字化轉型對大興機場的人才結構和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也是這個數字化時代對我們每個個體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大興機場人才建設和培養要能契合數字化轉型的要求,謀劃人才發展全景圖,結合數字化轉型所需人才能力素質模型,對人才需求及人才現狀進行分析匹配,做好人才梯隊建立工作,為數字化發展提供持續人才輸入。其次,在數字化人才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做好數字化能力培訓等工作,優化發展路徑、打通發展通道、完善發展激勵措施,營造良好的數字化人才發展環境,激發員工培養數字化思維和能力的
48、主動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培養每個人的數字化思維,做到業務、IT雙管齊下,共同促進業務和IT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人才層面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卡梅隆大學的自動售貨機監測,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已經和21世紀新興信息技術飛速融合。物聯網技術和5G、區塊鏈等網絡技術的融合,實現了數字領域同物理領域緊密聯系,使各種感知設備與網絡連通起來,從而構筑起一個巨大的安全網絡,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時序數據庫、微服務等技術融合,實現了物聯網設備采集的多維數據被實時處理、分析、應用,通過服務于環境治理、
49、醫療救治、制造業升級、城市管理等領域智能化升級,將物聯網應用價值和數據價值充分釋放。隨著國家通過數字化經濟,實現產業升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建設,將助推大型樞紐機場的數字化轉型,加快智慧機場建設,成為中國大型樞紐機場業務增長的新引擎。物聯網技術在大型樞紐機場應用展望前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信息管理部 業務經理 高級工程師施振東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15行業前沿國內大型樞紐機場物聯網應用現狀和建設模式隨著我國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以機場為支點的航線網加強了和其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通過構建以機場為核心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并依托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樞紐經濟為地方政府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動力源。以大
50、興國際機場為例,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已經成為京津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也促使大興機場的吞吐量屢創新高,形成影響三地的旅客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高地。為了更好的適應經濟發展對樞紐機場在出行、運行和服務的要求,“物聯網+”可以在“智慧服務、智慧商業、智慧運行、智慧安全”四大應用場景上給機場物聯網應用提供創新點。物聯網+智慧服務,通過藍牙信標、Wi-Fi或運營商定位功能、視頻監測智能人流分析等技術,再結合機場的各種智能服務設施,可以向旅客提供更主動、豐富的服務。以“航站樓服務提升”為例,可以對從停車樓到登機口的所有公共服務、商業服務區域的旅客流、排隊隊列和等候時間進行監
51、測,通過數據的實施采集和分析,配合智能預測和預制響應預案,實現基于旅客流動態開放和關閉資源,減少了旅客值機、行李托運、安檢服務時間,還可以使旅客在商業區域花費更多時間。這樣即提升了旅客體驗,也將最大限度提高非航空收入。物聯網+智慧商業,借助物聯網技術,機場將有能力構建更加智能化的商業生態。如通過定位技術感知到商業店鋪附近的旅客,并向旅客推送各類促銷信息與優惠券;對商業店鋪所在區域不同季節、不同時段的旅客流進行統計,根據旅客流統計結果,可動態調整店鋪的經營活動時間,提高商業轉化率。物聯網+智慧運行,通過傳感器網絡實時感知和控制機場資源,如機場近機位狀態動態刷新、場內無動力設備定位和管理、智慧助航
52、燈、自動靠橋等解決方案,通過物聯網提升機場運行保障效率。物聯網+智慧安全,通過物聯網實現對入侵行為的特征提取、自動報警、預案啟動的全天候實時主動防控,提高機場的安全保障能力。并真正實現“事前感知、事中處置和事后取證”安全閉環,實現機場安全的網絡化、數字化及智慧化。一.國內大型樞紐機場物聯網應用場景2009年,我國提出“感知中國”,物聯網被列入國家戰略行新興產業,物聯網技術已經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此期間,大多數樞紐機場為了解決機場服務、商業、運行、安全等應用實際需求,已經建立很多獨立的物聯應用系統。如:公共區燈光控制、環境監測、智能手推車、刀具管理、停車引導、智慧衛生間、消防系統監測等獨立的物聯
53、網系統。這些系統建設時都面臨傳感器未小型化且耗能高、平臺技術尚未發展成熟、物聯系統成本高等問題,很多物聯網應用建設多是處于試點驗證階段。二.國內大型樞紐機場物聯網應用建設模式由于各物聯網系統大多數機場各業務部門基于業務需求建立的專業物聯網系統,沒有統一的規劃,存在著以下情況:1.各自建設、獨立封閉式開發、廠商存在技術壁壘,無法形成統一的建設技術標準,后期系統聯動開發成本高。2.獨立建設的物聯系統,由各業務部門申請資金,各自負責建設,系統沒有統一管理,物聯數據沒有統一存儲,形成數據孤島,系統資源各自封閉,且后期各業務部門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能力,也無法對外提供數據服務。3.隨著機場數字化發展需求,
54、各物聯系統有全場景聯動需求。由于之前建設的物聯系統相互獨立、各類廠商對外提供服務標準不一,使全場景聯動需要多廠商對接、開發技術難度大、重復工作量大,往往投資大,而實際場景聯動效果差,運維成本居高不下。4.由于獨立物聯系統建設時,聚焦單一應用場景,常為定制化開發,存在系統功能單一、無法擴展等問題。隨著芯片技術發展、物聯網傳感器實現了小型化和低耗能;隨著云計算和微服務技術的成熟,物聯網平臺技術也逐漸成熟,物聯系統建設成本降低,使國內大型樞紐機場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對物聯網進行整體規劃和建設。針對前期物聯網建設存在的問題,國內樞紐機場的物聯網建設,也從之前的各業務部門獨立建設模式,逐漸向統一建設模式轉變
55、。對比之前獨立建設模式,統一建設模式具備以下優點:1.通過建立物聯網平臺,物聯網架構從獨立建設時的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三級架構,升級為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四級架構。制定適合機場的傳感器接口和標準,制定統一的網絡接入標準,制定物模型標準,建立微服務平臺,建立對外服務的API和SDK庫。通過物聯系統數據標準、對接標準、建設標準的統一,既簡化了運維成本,又減少了和其他系統平臺的對接開發成本,還提高了物聯網應用建設實施效率。2.物聯平臺基于云平臺構建可對外提供微服務的云資源池。一方面可以基于云平臺建設便于物聯平臺減少初始投資,后期只需要結合新建物聯應用的需求,動態增加新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另
56、一方面,對基于平臺的新物聯應用,可以根據應用實際需求,實現自動調度,按需分配,避免資源浪費。3.由于數據標準、對接標準、建設標準的統一,物聯應用將不存在數據壁壘,使系統間、多應用場景間的聯動更容易實現。前期獨立建設模式統一建設模式各自建設,沒有統一標準重復建設,數據孤島及資源浪費多點對接,工作重復、效率不高獨立場景、功能單一,擴展性差統一建設平臺,制定統一標準資源池化,動態調度,按需分配數據共享,開放接口,打破數據壁壘規則引擎,快速復制、全場景聯動VS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17行業前沿大型樞紐機場物聯網建設展望結語機場物聯網平臺的大規模、廣連接、數據可視、大數據分析、應用可視化的需求,決定了
57、物聯網平臺對算力要求非常高,需要一個大的算力和存儲資源池用于平臺建設;為了避免投資浪費,機場在建設物聯網系統時,基本都是先進行應用試點,業務驗證、再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模式,這就需要物聯網平臺是建立在動態的可擴展的資源池之上;機場物聯網平臺提供的服務涉及到“智慧服務、智慧商業、智慧運行、智慧安全”四大應用場景,上百個應用小系統,既要滿足各應用系統對數據和資源的各種服務需求,又要滿足各應用系統之間可獨立開發,獨立部署,避免互相影響以減少開發成本、實現敏捷開發需求;民航局新發布的智慧機場數據關鍵基礎設施技術指南中要求物聯網基礎設施需要采用開放式架構,并可以平滑彈性擴容,具備擴容到支持千萬級設備接入的能
58、力?;谖⒎占軜嫼腿萜骷夹g,可提供大數據分析、可視化、智能引擎能力,面向服務的物聯網云平臺是機場物聯網建設的技術首選。面向服務的物聯網云平臺將在機場智慧化建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類似于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機場物聯云平臺將為上層應用提供統一的應用開發接口,對底層終端設備實現“端、邊、管”一體化,構建從終端設備到業務后臺的端到端全流程、標準的、立體式的應用場景模型,并可基于用戶需求完成物聯應用場景快速開發和實時部署。一.物聯網+云,構建面向服務的物聯網云平臺既然物聯網平臺已經基于容器和微服務架構建設,為什么還要和云原生進行結合。其實云原生是一個組合詞,是對英文“Cloud Native”直
59、譯。Cloud 是指云平臺,是一堆計算和存儲資源的組合,并通過云控制技術讓用戶無需關心底層就可以使用資源。Native表示應用從設計之初即考慮到以微服務形式部署到云環境,原生為云而生,充分利用和發揮云平臺的彈性+分布式優勢。所以云原生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技術,而是利用云計算優勢對應用程序進行設計、開發、部署、交付和運維的架構方法。云原生架構方法和物聯網云平臺的架構設計理念相同,都是通過定義開放標準、將應用與基礎設施資源之間的解耦。針對機場物聯網單一應用場景碎片化,全場景技術復雜化的特點,需要平臺具備定制化服務能力,基于云原生理念的物聯網云平臺,能夠組成敏捷、高效的開發運維一體化上線體系?;谠擉w系
60、,機場能夠根據業務需求進行持續敏捷創新,實現應用場景快速迭代升級。三.物聯網+云原生,實現物聯網應用場景快速迭代升級機場數字化轉型就是物聯網技術等數字化技術和機場服務、商業、運行、安全場景集成,以旅客服務為核心,建立“發掘客戶需求和服務痛點-流程設計-質量改進-服務生態”的PDCA正向循環,實現機場智慧服務蛻變,讓旅客出行更便捷、體驗更幸福。在民航局的組織下,部分大型樞紐機場參與了多個全流程服務優化的物聯網+應用試點工作,如物聯網+行李系統,實現了行李全流程監測和信息共享,旅客通過小程序就可以看到行李的實時運輸狀態;物聯網+跑道燈光引導,實現了飛機實時燈光引導,入侵實時報警,提高了飛行區運行安
61、全;物聯網+離港系統,實現了刷臉無感快速值機、刷臉自助登機,大大提高了旅客主流程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后續將對全行業推廣。未來機場的物聯網發展將結合應用需求,以需求為驅動,以提升用戶體驗、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為目標,打造一批智慧化應用,持續推進機場數字化轉型。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引領和推動下,通過大力發展物聯網、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基建”,以加速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大型樞紐機場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也進入了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關鍵期。隨著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發布,大型樞紐機場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民航強國建設為目標,應用物聯網等最新科技成果,完成“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
62、機場、智慧監管”建設,最終實現“出行一張臉、物流一張單、通關一次檢、運行一張網、監管一平臺”民航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的數字化。四.物聯網+,助力機場數字化轉型機場物聯網從單場景應用向全場景應用演變,以航站樓的離港系統、樓宇自控系統,安全防護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消防管理系統為例,它們有一個共同點,獨立部署,自成體系互不相干。所以在智能化比較高的航站樓里,值機和登機是歸離港系統管,電梯、空調是歸樓宇自控管,門歸安全防護系統管,燈光歸智能照明系統管,還有消防水管、衛生間新風系統等等。物聯網云平臺建立,由于統一了標準,并采用了微服務的開放式架構,降低了對接開發難度,使多場景間的聯動開發成本大大降低,
63、以較低的成本讓智能化場景從單場景智能邁向整體智慧化。通過物聯網全場景應用,可以提升運行安全、運行效率和治理能力,降低運營成本,打造便捷服務體驗,推動機場高質量發展。4.在機場范圍內,同一個應用場景,可適用于不同業務部門,不同屬地專業化公司。統一建設模式下,物聯平臺也是服務平臺,同一個應用場景,同一個規則引擎可以通過極少的成本投資進行快速復制。也可以通過API和SDK標準庫,實現定制化開發適配,實現多場景聯動。國內大型樞紐機場物聯網建設中,首都機場等幾個國際樞紐機場已經完成了物聯網平臺的統一建設,并在物聯網平臺上開展了一系列的物聯網應用開發。其他國內大型樞紐機場也計劃通過機場改擴建工程,通過建設
64、物聯網平臺和典型物聯網應用場景的試點,對物聯網建設進行了統一規劃。二.物聯網從單場景應用向全場景應用演變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19行業前沿前言政策引領2022年10月,由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航”)與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鐵集團”)聯合打造的“空鐵聯運”產品正式在東航App全新上線,其網絡范圍覆蓋41個樞紐城市,通達全國645個火車站,實現了東航航班與1113個火車段雙向聯運,空鐵聯運通達網絡已基本覆蓋全國。這是東航在空鐵聯運領域的又一里程碑,也是近年來中國民航深耕多式聯運領域的一個縮影。發展多式聯運是服務人民美好出行的一個重要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
65、融合,綜合運輸效率加速提升,旅客出行銜接越來越順暢、貨物運輸越來越便捷。未來大交通將不再僅是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幾個垂直領域獨立的客貨運輸,而是圍繞乘客出行全流程、貨物運輸全流程和交通綜合監管數據流而形成綜合立體交通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服務體系。面向未來的綜合大交通體系,將實現航空、城軌、鐵路、公路和港口等多種交通方式的有機聯動、無縫銜接,圍繞交通行業的4個核心流程旅客流、貨物流、載具流和信息流,實現安全、高效、低碳和舒適的全方面提升和全交通場景智慧化,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大交通愿景。經過多年發展,作為綜合交通、多式聯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空鐵聯運在我國的網絡覆蓋范圍已經越來越大
66、,正走在效率更高、服務更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與此同時,空港聯運、港鐵聯運等也在逐步發展,中國的交通領域正從垂直單體系向綜合大交通闊步邁進。明確要求打造旅客聯程運輸系統。通過推進出行服務快速化、便捷化。構筑以高鐵、航空為主體的大容量、高效率區際快速客運服務,提升主要通道旅客運輸能力。完善航空服務網絡,逐步加密機場網建設,大力發展支線航空,推進干支有效銜接,提高航空服務能力和品質。提高城市群內軌道交通通勤化水平,推廣城際道路客運公交化運行模式,打造旅客聯程運輸系統。加強城市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勵引導綠色公交出行,合理引導個體機動化出行。推進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提升公共服務均
67、等化水平,保障城鄉居民行有所乘。綱要中明確提出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的目標,綜合立體交通是指各種交通方式在三維空間的有機組合、有序銜接。綜合立體交通網是指發揮關鍵作用的交通基礎設施網,涵蓋民航、鐵路、公路、水運、郵政快遞等交通基礎設施,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基礎。為加強示范效應,在綜合大交通領域實現單點突破,打造多式聯運標桿,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關于促進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的意見,繼續有力有序推進樞紐機場與軌道交通有效聯通。其中明確提出積極做好頂層統籌,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科學規劃機場軌道交通集疏運系統。國家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
68、與機場布局規劃之間要加強銜接,促進各種交通規劃融合推進。軌道交通規劃、機場總體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要加強銜接,城市規劃應考慮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優先將機場軌道交通集疏運系統納入規劃。樞紐機場要加強統籌考慮,因地制宜,結合區位特點和資源稟賦,明確功能定位,注重機場集疏運系統中各種交通方式一體化銜接,科學謀劃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的類型、線路和建設時機,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功能。國家行業政策除了不斷促進交通行業更加廣泛的互聯互通,也對行業發展提出了要求。尤其是我國在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即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根據國際能源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交通領域的
69、碳排放量站全球總量的26%,僅次于能源發電和供熱領域。因此在“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交通行業任務重大,將迎來重大變化。中國目前是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但伴隨著內外部環境的復雜變化,交通行業也面臨著劇變。國家將“雙循環”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二十一世紀新發展格局,這就更加需要以交通基礎設施體系為主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實現擴大循環總量、增強循環動能、提高循環效率、降低循環成本和保障循環安全,因此需要我國奮力從交通大國轉向交通強國。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對未來交通強國建設指明了方向,其中空鐵聯運打造
70、多式聯運新標桿數字化轉型賦能未來綜合大交通建設發展|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泛企業方案部部長陳 陽|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空港解決方案專家 高級工程師劉 鈺行業實踐民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產業,也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中國民航在行業規模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積極推進以樞紐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談及國內空鐵聯運的標桿,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上海虹橋機場。2010年,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以虹橋機場為中心的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啟用,融合航空交通、軌道交通、陸路交通,為旅客提供15分鐘換乘、步行不超過300米的便利。在2019年開航的北京大興國際機
71、場,更是同時引入了高鐵、城軌和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和多條線路,并且航站樓、停車樓的設計也充分考慮了多式聯運的換乘便捷性。其實高鐵和民航各有優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二者合作可為高鐵樞紐和航空樞紐互送客源,可有效整合運能,促進集約發展。隨著旅客需求更加多樣化,單一的交通運輸方式已無法滿足旅客對高品質出行的需求??砧F聯運打破了行業壁壘,有效整合航空與高鐵產品各自的優勢,能更好滿足旅客出行需求。目前全國以機場為核心,打造交通樞紐的省市非常多,比如江蘇省“十四五”民航發展規劃提出,五年內,江蘇將著重打造南京航空國際樞紐;構建通達通暢、結構優化的空中航線網絡和保障有力、協同搞笑的機場地面交通網絡;南寧國
72、際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于2022年10月26日正式竣工投運,標志著廣西首個集民航、高鐵、地鐵及公路等功能為一體的特大型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建成。結語綜上所述,國家對交通體系的通達性、聯動性以及一體化建設非常重視。未來,交通需求并不僅僅是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幾個垂直領域獨立的客貨運輸的建設發展,而是圍繞出行、貨運形成的海、陸、空、鐵一體化綜合立體大交通。這是建設交通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對未來交通的美好暢想,而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轉型也必將為交通強國建設、為未來交通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21行業前沿在綜合大交通多式聯運發展過程中,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遞進式促進航空機場樞紐建設:
73、一方面國家主管部門統籌謀劃促進“剛性聯通”,在大中型樞紐機場建設過程中通過與地方政府協商積極引入干線鐵路、高(快)速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截至2022年8月,我國已有30個樞紐機場開通了41條軌道交通線路,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達到71.4%,極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另一方面,開拓創新提升“柔性聯通”。以服務需求為導向,由航司、機場和鐵路等主導建立統一公共信息共享平臺,推進空鐵聯運,在部分機場航站樓已實現“一站購票、一證通關、無縫銜接”。第三方面是不斷擴展“虛擬聯通”。結合樞紐機場旅客分布特點,在城市特定區域開通城市航站樓,在城市航站樓內提供值機、行李托運等服務,讓旅客一身輕松的通過軌道交通或高速
74、公路等去往機場,進一步拓寬了機場的輻射范圍,實現了機場與旅客的虛擬聯通。數字化轉型助力綜合大交通發展近年來,我國空鐵聯運軟硬件設施持續升級,在相關產品種類、覆蓋鐵路站點持續增加的基礎上向縱深發展,更好地滿足旅客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出行需要。2018年5月10日,中國民用航空局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簽署推進空鐵聯運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合作的工作目標、合作內容、溝通機制三方面達成了戰略共識。這給“航空+高鐵”聯運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實踐與理論創新空間。盡管軟硬件設施持續升級,但當前我國空鐵聯運只是實現了一站式訂票,在運輸流程、服務標準、安檢互認等方面尚未實現統一,對運輸責任的界定也不夠明確,綜合交通協
75、同效應仍有待提升,例如乘坐軌道交通抵達機場后仍舊需要進行二次安檢。對此,要多措并舉進一步釋放空鐵聯運發展潛力,一是要推進協同,加強“剛性聯通”,完善民航規劃與其他交通運輸規劃的有效銜接;二是推動標準融合和信息互通,加強“柔性聯通”,深入推進安檢互認,統一相關服務標準,在運行信息、旅客信息、行李信息等方面加強信息共享與旅客觸達;三是持續擴展“虛擬聯通”,讓城市航站樓不斷覆蓋更多的區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出行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綜合立體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設計需要統籌規劃建設,以交通規劃和空間規劃、區域規劃的數據,和當地多種交通方式的客貨運需求,可在利用大數據和可視化技術,在綜合管理平臺側模擬交通樞紐布
76、局,并按照不同的需求進行推演,以選取最優格局。在設計城市綜合立體交通樞紐時,協調考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例如在設計城市大興機場時,將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綜合規劃設計。在設計建設完成時,需要推動客貨聯程聯運。積極發展公鐵聯運、空鐵聯運、??章撨\等運輸服務,加快推進不同運輸方式票源互通開放、出行需求信息共享、結算平臺互認,實現旅客出行“一票到底、行李直運、無縫銜接、全程服務”。完善樞紐場站聯運服務功能,鼓勵共建共享聯運設施設備,積極引導綜合樞紐立體換乘、同臺換乘。同時要打破行業條塊分割和行政壁壘,聯合民航、鐵路、公路、海運以及城市交通等行業管理部門,推進區域內綜合交通信息的整合和實時共享,建立
77、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平臺,為“一票制”“一單制”“一站式”創造條件。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為破解綜合交通發展難題提供新手段。軟件定義網絡、物聯網、5G等聯接技術為廣覆蓋、低時延等服務需求提供聯接手段,為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無人飛行區等大產業奠定了基礎。RFID低功耗芯片、移動終端、邊緣計算、智能傳感器等感知技術,為全時、高效的交通數據采集體系提供了基礎。BIM、GIS、數字孿生等助力綜合交通從規劃體系、政策體系、行業治理架構等方面,實現銜接有序,協同順暢。Al、大數據、云計算等有助于交通系統內外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從單系統自治到全局優化、協同治理。區塊鏈、數字平臺等數字化技術有助于實現行政區域協同,
78、打破行政區劃對生產要素的限制作用。移動互聯網、微服務、容器等技術將助力實現數字服務實時、按需、全在線、自主化、社交化交付,實現運輸服務線上線下協同交互,降低綜合交通運輸服務生產、發現、交易、交付的成本。當前技術的變革已經為實現綜合交通的全面數字化提供了充分的手段,可謂萬事俱備,當下所需要的是在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對此進行有效的整合。綜合大交通未來發展愿景是美好的、趨勢是明確的,但交通行業作為非數字化原生的傳統行業,在未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亟需破解的難題。數字化轉型是通過上述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深入應用,構建一個全感知、全連接、全場景和全智能的數字世界,進而優化再造物理世界的業務,對傳統管理模式
79、、業務模式、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和重塑,助力業務成果。在綜合大交通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提升機場、高鐵站、港口集疏、城市交通綜合樞紐等領域的效率,實現站城一體,這是“點”的融合;通過技術標準銜接和智慧化建設,新技術可以助力提升大通道服務能力,如國鐵干線、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三網融合,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設,這是“線”的提升;同時,新技術還將助力傳統交通監測平臺和城市一體化管控平臺,利用車路協同、北斗高精度平臺、5G網絡等為區域和城市交通管理帶來新手段,實現“面”的優化;基于數字平臺、Al、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化基礎設施和平臺,可全面打通各板塊業務服務,實現智慧交通綜合體系的管控,實
80、現“體”的治理??梢钥吹?,數字化技術正在助力綜合交通體系實現點、線、面、體的城市交通大系統,推動綜合交通生態巨系統的全面優化和提升。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0125|31|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全局視角,整體謀劃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新發展綠色低碳智慧機場解決方案零碳操作系統賦能機場綠色低碳轉型38|智慧機場安全解決方案新華三監測預警管理平臺助力機場安全建設42|智慧機場運行解決方案47|智慧機場商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新華三助力機場“人貨場”重構,實現商業數字化轉型53|智慧航空口岸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58|智慧機場數據中臺解決方案以“聚、治、融、享”打造高可信機場數據中臺體系63|智慧機場網絡
81、解決方案70|智慧機場云平臺解決方案新華三對機場云的理解與演進趨勢分析2423方案速遞“十四五”時期,數字技術已全面滲透到航空產業鏈上下游,智慧化建設成為民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將民航企業的航班運行、安全管控、生產運營、項目建設、質量監測、設備運行等環節的業務流程進行串聯和有機融合,從而形成有價值的數字資產,最終賦能民航企業商業價值,推動民航企業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創新。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民航企業要立足當前、謀劃未來,基于企業運作效率和價值鏈條整體謀劃數字化轉型之路。一.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內涵理念與戰略融合引領民
82、航企業轉型創新數字化轉型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數字化轉型戰略的落地,將會促使民航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等模式的變革,進而會推動全員上下工作方式的改變,導致民航企業人、財、物等各方面的沖突,造成轉型陣痛。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自上而下貫徹轉型理念,實現全員參與,配合轉型過程做出行為改變,以創新發展為目標,制定認識統一、方向明確、愿景明確的數字化轉型總體戰略,通過應用數字化技術、重塑數字化組織、鍛造數字化文化,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能。業務與技術雙輪驅動民航企業價值重塑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IT變革,而是組織、生產、業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企業環節的一次全方位變革,需要技術轉型和業務轉型共
83、同驅動。技術轉型不僅能夠敏捷賦能業務發展,同時通過技術創新和探索學習,將新技術融入業務,創造新的價值,推動業務持續變革。業務轉型是技術轉型的主要載體,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等新技術賦能下,通過業務創新,構建新的獲客方式、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動商業模式、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轉型和重構,實現民航企業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變革,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迭代和革新共同催動民航企業智慧變革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是自上而下的戰略性轉型和變革,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實現顛覆性、創新型業務的成長,需要長期優化迭代。一方面,數字化轉型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戰略層面做好規
84、劃,從業務局部開展建設,做到長期規劃與局部建設協同進行。另一方面,數字化轉型建設需設立階段性目標,民航企業需要結合當前現狀制定匹配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模式,逐步開展數字化革新,分階段實現目標。同時,要把握總體規劃和實施現狀的匹配度,在業務模式、組織文化、人才等方面做好相應配套規劃。二.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25方案速遞前言當前,民航建設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要驅動力的智慧化建設逐漸成為我國民航行業發展的新動力與新引擎?!笆奈濉币巹潓τ跀底置窈降陌l展的要求在于利用數據和場景優勢,將數字技術與民航產業相結
85、合,突出智慧民航主線作用,加快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由運行服務為主向更加注重產業協同發展轉變”。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逆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我國民航企業業務發展增速放緩,機場集團、航空公司、機場等行業市場主體面臨巨大挑戰。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變,也促使我國民航企業不斷調整戰略布局,將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民航企業快速應對外部挑戰,謀求自身發展的戰略性手段。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全局視角,整體謀劃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新發展|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高級咨詢顧問陳 磊民航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與特征010203打造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五定”頂規核
86、心。通過梳理、分析碎片化的信息化建設現狀,聚焦形成明確的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目標,在此基礎上,層層遞推、逐步剖析,推導出實現愿景的具體舉措?!岸ㄔ妇?、定框架、定邊界、定任務、定路徑”定愿景:基于對民航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的問題診斷及需求分析,制定符合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實際的、高階的、具體的、可實現的藍圖目標。轉型愿景將站在國家、城市及行業的角度描繪藍圖效果,是經過嚴密的分析、推理繪制而成,是數字化轉型工作的內在驅動力。定框架:通過對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愿景目標的分解與解讀,調整優化業務流程,固化技術實現,形成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總體框架,用以指導和規范咨詢規劃、系統建設等內容,確保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效
87、果。定邊界:結合民航企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現狀,厘清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建設范圍,確定哪些可以利舊、哪些需要新建,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定任務:依據總體建設框架將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任務分解成若干項重點工程,完成數字化轉型愿景目標向信息化工程的落地轉化。定路徑:合理規劃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咨詢項目的建設進度,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制定詳細的實施進度計劃,保障項目可落地性。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27方案速遞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之道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從底層基礎設施到最上層的應用軟件涉及到諸多環節,需要從全局角度系統謀劃。在數字化轉型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的背景下,民航企業發展模式正在悄
88、然發生變化,以數字思維擁抱數字經濟,以數據智能重構運營管理,這一系列的轉型措施都離不開數字化頂層規劃。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能夠明確行業/企業發展的長期目標,意義在于從全局的視野、從前瞻的視角,對民航企業主導業務的數字化革新。新華三在綜合分析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定位、民航企業價值及數字化賦能方式等基礎上,總結形成“五定、四統、三融”頂層規劃設計框架,用于明確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方案設計的關鍵點,統一設計思想,實現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頂規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定愿景定框架定邊界定任務定路徑業務邏輯技術需求資源部署做什么?重點工程系統邏輯時間安排怎么做?發展環境統基礎統支撐統標準融數據融業務融組織統運營行
89、業基礎行業基礎計算存儲網絡傳輸數據標準接口協議安全標準統一管理綜合分析綜合管理專業處置業務交互聯動處理數據管理應用開發融合集成日常管理應急指揮運營創收存在問題為什么做?內外部關系業務邊界做哪些?資金安排相關保障如何推進?不做哪些?“五定”“四統”“三融”“五定”設計思想定愿景定任務定路徑定框架定邊界藍圖任務與路徑遠期總體藍圖效果分階段目標規劃分模塊能力目標數字化效益創新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戰略數字化戰略制定組織變革人才激勵智能主導“賦智”數據驅動“用數”平臺支撐“上云”業務數字化協同研發 智能生產 數字管理要素數字化協同研發智能生產數字管理資源數字化設備上云系統上云物料上云場景服務 開放能力技
90、術框架數據框架業務框架總體框架新建整體需求已有基礎確定業務領域的實施工程工程設計責任分工時間控制保障措施確定領域業務責任單位關鍵節點控制規范技術與管理設備數字化信息基礎建設設備數字化改造網絡與信息安全“五定”框架圖“三融”架構“三融”是民航企業數字化頂規的保障。民航企業數字化不再滿足于單一數據的管理與分析,而是更加注重挖掘多元數據融合分析后的潛在價值,進而指導業務調整以解決問題或提升效益。與此同時,民航企業數字化的運營組織,也不再是分條線獨立管理,而是圍繞IOC構建起綜合組織應對綜合性業務問題。由此可見,只有充分實現數據層面、業務層面和組織層面的融合,才能保障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預期的智能化提升
91、與落地效果?!叭跀祿?、融業務、融組織”融數據:通過對多信息源、多平臺、多用戶數據進行數據整合、特征提取及模型分析,挖掘民航企業潛在的運行規律,繪制企業畫像。通過數據融合分析,梳理各項數據的潛在影響力及各條業務線的關聯要素,以實現通過細微的數據變化,便可感知到對應業務的變動,及時采取處置措施,保障業務高效運轉。融業務:通過數據流分析、業務流分析,梳理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涉及業務的內外部關聯關系,指導頂規框架繪制,從業務、數據、技術等層面,保障與業務的邏輯關聯相匹配。融組織: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運營組織需要整合集團內各領域、各職能的專業人員共同組建,該組織的職能包括日常運行監管、問題分析判斷、事件處
92、置協調、業務評估評價等。通過融合組織集中運營資源,打破“各自為戰”的運營局面,提升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運營效率。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頂規設計是自上而下的嚴密的邏輯分析與推導過程,最終輸出適合于企業實際的數字化轉型思路與路徑。整個設計過程環環相扣、逐層深入,核心是輸出需求,需求來源于企業自身發展與外部因素影響雙重驅動,需通過智慧內涵剖析、自身概況歷程分析、基礎與面臨形勢分析逐層推導。民航企業頂規設計的目標是將需求轉化為信息化工程進行落地實現,進而驅動民航企業智慧化提升。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29方案速遞據“五定”核心設計理念,構建“四統“數字化轉型基礎。打造新民航企業”四統“基礎在于搭建統一的數字
93、化底座,弱化企業內部數字化縱向煙囪,形成企業內部自循環式的數字化生態體系。在這個體系內部,自成一套約束標準及運維流程,各模塊按照既定規則有序運行。統基礎:搭建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基礎底座,通過數據中心機房建設,為民航企業構筑可靠、高效、易用的網絡、數據、安全等系統平臺;通過統一建設基礎網絡設施,保障民航企業網絡全面覆蓋、性能穩定可靠;通過統一建設計算存儲設施,實現大數據、云服務等算力資源的集中分配;通過統籌基礎底座的支撐能力,減免上層業務應用的基礎之憂。統支撐:抽取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支撐平臺與工具進行集中搭建,包括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應用開發能力、服務集成能力、配置管理能力等,為上層各智慧業務
94、系統統一提供支撐和服務。統標準:遵循現行國家、地方及行業相關標準規范,包括支撐與技術平臺標準、基礎設施標準、管理與服務標準、安全保障標準等,結合實際需求考慮是否構建新的標準規范,以強化個性化約束能力。統運營:民航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集中資源統一運營,包括統一運營主體、統一運營模式、統一運營標準,以實現民航企業數字化綜合態勢的高效洞察,支持應急事件的協作處置,確保業務高效運轉?!敖y基礎、統支撐、統標準、統運營”“四統”架構結語以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民航行業“十四五”時期的關鍵任務,只有以頂層規劃為切入點,從全局的視野、前瞻的視角為數字化轉型謀篇布局,才能更好促進民航
95、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新華三集團是業界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致力于成為客戶業務創新、數字化轉型最可信賴的合作伙伴。新華三將致力于以頂層規劃為牽引,為民航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整體能力,以及端到端的技術服務,助力民航企業高質量發展。智慧落地融數據融組織融業務統一標準統一標準基礎底座支撐平臺管理服務效益智慧民航解決方案??桨杆龠f前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國務院關于印發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和“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民航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和主要任務,指導民航
96、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中國民用航空局出臺了“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明確提出到 2025年,民航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基礎更加鞏固、措施機制更加完善,科技支撐更加有力,產業融合發展成效顯現,行業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低碳能源消費占比不斷提升,民航資源利用效率穩步提高,為全球民航低碳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實踐。到2035年,民航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趨于完善,運輸航空實現碳中性增長,機場二氧化碳排放逐步進入峰值平臺期,綠色民航成為行業對外交往靚麗名片,我國成為全球民航可持續發展重要引領者。在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將民航綠色發展提供數據底座,在規劃中也明確提到
97、加強機場用電精細化管理,支持采用先進光伏、儲能等新技術建設機場區域智能微電網,提高電力柔性負荷,穩步提升機場清潔能源自給、存儲和消納能力。加強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促進無紙化出行效率和便捷度提升,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提升數據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效水平。新華三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航者,基于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要求,推出“綠色低碳智慧機場”解決方案,服務于民用機場從智慧機場到綠色低碳智慧機場的不斷發展。綠色低碳智慧機場解決方案零碳操作系統賦能機場綠色低碳轉型|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專家黃 亞|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空港解決方案專家 高級工程師劉 鈺綠色低碳智慧機場概述
98、綠色機場涵蓋了機場的全生命周期,包含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過程。綠色機場建設應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科學規劃設計,綠色施工建設,系統運行實踐,節約利用資源,加強綜合管控,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運行效率,減少機場碳排放,加大環境治理,注重環境優化,強化機場與區域環境相容性,增強機場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最終實現機場與區域可持續協同發展。而綠色低碳智慧機場是指在機場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方位系統性融入引入智慧化、信息化和碳中和理念,依托零碳智慧操作系統,以精準化核算規劃碳中和目標設定和實踐路徑,以泛在化感知全面監測碳元素生成和消減過程,以數字化手段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碳中和措施,
99、以建筑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基礎設施低碳化和管理低碳化為發展路徑,以低碳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為支撐,以增強機場碳管理能力為手段的一種可持續的機場發展模式。從智慧機場到綠色低碳智慧機場,一般需要經過幾個階段,這其實也是數據價值充分挖掘、管理流程持續提升的綠色機場數字化轉型過程。3231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33方案速遞綠色低碳智慧機場痛點分析綠色機場智慧化建設面臨著重視程度低、業務需求散、技術發展不成熟和成本投入少等諸多問題,同時綠色機場所涵蓋的范圍也很廣泛,涉及諸多駐場單位、管理機構和管理領域,這對搭建統一的綠色機場管理平臺帶來了諸多挑戰,機場管理機構所面臨的痛點主要包括:標準不統一:建設和運營
100、要求不一致。綠色機場相關系統在建設時缺少統一規劃,往往作為航站樓、飛行區等總包的內部系統建設,而綠色機場運營需要一個平臺統管,實現精細化管理、全域可管可視,因此在建設期受工期、成本、管理方等諸多因素制約,往往很難達到運營者的需求接口不統一:系統互聯困難。綠色機場相關系統眾多,又往往是機電一體化系統,協議多、對外提供數據復雜;同時綠色機場相關系統在建設時缺少統一的標準要求,往往由建設廠商主導,因此能源、環境等綠色機場相關系統面臨著范圍廣、終端種類多,數據采集困難等現實問題。數據價值低:數據之間關聯性較低,難以挖掘數據價值。綠色機場范圍內相關系統由于建設周期、建設廠商的原因,應用孤島、數據孤島現象
101、還較為普遍,能源、環境等相關系統未打通,同時與機場運行、旅客服務等系統未有效互通、關聯,產生關聯價值,進而綠色機場運營數據分析和挖掘較少,難以對節能減排、降本增效提供支持。指標體系缺位:未建立量化、可視化的綠色機場指標體系。綠色機場行業標準、指南等偏向于定性的要求,缺少可量化的指標體系;在機場日常運營過程中管理粒度、精細化、可視化程度不足,數據實時性較差,還有是業內未還未就綠色機場評價體系達成統一共識,缺少類似于航班正常性等公認的管理體系。新華三綠色低碳智慧機場解決方案面對行業痛點,新華三結合自身產品和行業最佳實踐,打造了綠色低碳智慧機場整體解決方案。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統”為核心,以“源-探-
102、管-服”為治理框架,實現機場運行流、能源流、數據流、碳流的融合打通,賦能低碳業務創新。綠色機場零碳設計理念綠色機場零碳解決方案架構零碳智慧操作系統是整體解決方案的核心,包括豐富的應用、融合集成平臺、數據運營平臺、新ICT能力集,并提供主動安全和統一運維能力。統一平臺為業務集成提供數據接入、數據分析存儲、通用工具和業務邏輯服務。達成匯聚公共能力、支撐上層業務能力、支撐水平業務擴展能力的目標。南向接入機場內的各類終端,提供統一的設備管理和運營能力?!霸础笔菑脑搭^或者從可替代能源的角度來提升機場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機場的碳排放?!疤健敝饕鉀Q機場當中的碳排放監測問題,包括機場有多少碳排放,分別來自哪
103、里,也就是要知碳、算碳?!肮堋庇袃蓚€層面:一是對機場清潔能源的管理、優化和調度;二是在機場的能耗管理方面做到節能減排,達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胺保阂皇鞘占瘷C場所有的能源數據、碳排放數據,做到機場碳排放的數據管理,為今后的碳交易服務提供數據支撐;二是提供機場碳排放咨詢、碳中和服務等。01020304“1+4”: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統”為核心,以“源-探-管-服”為治理框架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35方案速遞解決方案核心能力包括:在傳統智慧機場架構基礎之上,以零碳智慧操作系統為核心,自頂向下,打造全新的綠色低碳智慧機場方案架構。業務層以數字孿生技術為核心,以數字化場景、孿生化呈現、智慧化模擬、精準
104、化決策為路徑,構建了全域雙碳智慧管理系統,賦能機場的全域雙碳建設。業務層分別以碳畫像、碳計算、碳分布、綠能規劃、降碳策略、雙碳推演六大核心能力,全面賦能綠色低碳智慧機場建設。碳畫像:作為摸清碳排放“家底”的基礎能力,碳畫像具備業態探測、碳源探測、減碳探測三項功能。業態探測,能清晰展示不同機場業態的碳排放數據、碳排放源占比、碳排放趨勢、碳排放源頭等問題。碳源探測,此功能可以讓機場管理者從直接碳排、間接碳排、相關碳排三個維度清楚看到每個耗能單位產生的碳排情況。減碳探測,此功能可幫助機場管理者梳理出所有可以減碳和固碳的地方以及減碳量,便于掌握減碳趨勢。碳計算:想要了解機場內特定范圍的碳排放情況就要用
105、到碳計算能力了。為了滿足這項需求,方案在碳計算方面引入了區域碳核算、業態碳核算、碳源碳核算三大功能。區域碳核算,只需在三維場景上通過點選,圍合出一個封閉的范圍,系統就會自動幫用戶將這個區域內所有的碳排放量匯總計算出來。為了方便后續分析,還可以把本次的區域匯算方案保存起來。業態碳核算,勾選不同業態系統可自動匯算相應的碳排數據,并給出此匯總數據在不同區域的分布、不同排放形式(直接、間接、相關)所對應的排放量,以及在當前選取業態下的碳源排名。碳源碳核算,碳源碳核算從排放源的維度匯總計算碳排放量,系統可自動算出所選碳源的排放量詳情。碳分布:如果說碳畫像是分析碳排放整體情況,那么碳分布則是從微觀角度分析
106、機場的碳排信息情況。碳熱力圖,通過碳熱力圖可以分析機場不同區域的碳排數據情況,并通過熱力圖顏色梯度變化直觀反映出碳排量大小。室內碳分布,系統引入逐樓棟、逐樓層查看碳排量的功能,可幫助機場管理者追蹤不同空間或企業的碳排分布情況。綠能規劃:用綠色能源代替傳統能源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之一,方案引入了光伏規劃、風能規劃、生態固碳等多種方案,實現綠能規劃。系統可自動在三維場景中進行降碳措施模擬仿真,比如光伏規劃,可以在劃定區域內自動鋪裝光伏板,能放多少塊、發多少電、省多少錢、降多少碳。降碳策略: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每座機場都會考慮實施多種不同的降碳措施,但單一方式無法將降碳效果最大化,也無法進行高效的對
107、比分析。方案中引入了全新的降碳策略功能,可以靈活地將多種降碳方案匯總合并形成一個新的方案,實現不同方案組合的效果比對,幫助機場管理者持續優化,并形成機場的方案策略庫。雙碳推演:從排查到計算,再到制定規劃和策略,方案已經具備實現雙碳目標的全流程管控能力,但進行碳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早日實現雙碳目標,結合機場的碳排現狀以及相應的節能減排方案,雙碳推演能力可以將碳達峰和碳中和到來的時間推演的明明白白。融合集成平臺:是機場內外各應用之間進行數據和信息交換的橋梁。融合集成平臺包括消息集成,服務集成,數據集成,資源管理等能力,通過和數據運營平臺的連接,提供標準的數據模型,形成各種業務數據模型。借助資產開發,對
108、常用的API形成模板,實現復用,加速對外服務的提供。此外對應的常用數據編排腳本,進行通用的能力,實現能力的復用,避免重復的開發。對外的能力開放提供標準化接口和服務模型。如模式識別,語音合成等作為標準能力輸出,無需用戶在融合集成平臺進行配置操作。對服務模型進行標準化,實現服務模型的快速復用和對外開發。數據運營平臺:是跨系統、跨業務的應用提供數據分析支撐能力,包括海量數據的匯聚、存儲和分析;數據平臺是一款一站式全域數據開發和治理平臺,融合了數據集成、數據管道、實時計算、多維分析、業務開發、任務調度、全文檢索、時空引擎、圖引擎等核心子系統構成,將數據開發的各個環節融合在一套可視化的開發環境中,結合數
109、據標準和數據地圖相關能力,實現數據全域開發和治理,給業務快速響應和創新帶來的業務價值。產品提供通用的平臺接口,上層應用核心邏輯只需聚焦到業務邏輯實現和數據展示,對于數據的轉換、提取、檢索、分析等統一由中臺屏蔽,把一些通用大數據平臺能力的沉淀到中臺,實現一種“厚中臺薄應用”模式,極大地提高了中臺支撐各種各樣的上層應用服務,同時降低了應用開發者使用門檻。零碳智慧操作系統層以融合集成平臺和數據運營平臺為核心,為零碳智慧機場各智慧應用系統提供必要的支撐和服務。01020102030405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37方案速遞ICT能力集涵蓋了數據平臺下層的公共基礎能力,它包括空間位置管理系統服務組件、應
110、用和數據集成平臺、視頻云平臺、物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其中空間位置管理系統服務組件為公共組件,可以提供給到各個平臺或者第三方應用系統之間直接使用;其它物聯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通過應用和數據集成平臺之間進行數據和消息交互。綠色低碳智慧機場套件為綜合能源管理和雙碳管理業務提供多種能源和雙碳的主題庫、專題庫及通用數據指標。這些主題庫、專題庫和指標可隨著用戶的實際需要進行拓展,為構建機場雙碳數據與綜合能源分析體系提供通用基礎工具。套件中還包括新能源管理系統,其在功能上實現新能源系統的數據管理分析,北向對接綠洲融合集成平臺,提供新能源業務交互與服務支撐。前言近10年來,中國民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
111、民航機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8年,民航局發布了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指出要高質量推進機場規劃建設,建設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捌桨?、綠色、智慧、人文”是“四型機場”建設的戰略重點,平安是基本要求,綠色是重要內涵,智慧是創新動力,人文是根本目標。建設平安機場就要落實“0-4-3-3”安全工作思路,樹牢“安全隱患零容忍”的核心思想,守住機場安全“四個底線”,夯實安全“三基”,堅持安全“三抓”,鑄牢“平安”根基。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高效和優質的安全管理方法是民航業確保絕對安全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實現途徑。傳統的被動安全管理,受數
112、據分析與預測的技術手段局限,往往是在不安全事件發生后采取的事件調查、整改、驗證等事后補救手段。但通過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的機場運行,已經逐漸開始依托數據分析,數據預計等手段開始由被動向主動模式進行轉變。目前,各個機場普遍開始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日常運行管理。機場已有眾多業務系統,包括A-CDM、飛行區車輛定位、安檢信息系統等。但已有系統局限于在各自的系統內進行零散的數據分析,形成了相同業務在不同機場甚至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導致海量數據并沒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分析利用,從而無法實現對機場整體運行狀態的監管與分析。只有通過數據平臺,從數據源頭,到數據的提取、集成、分析應用,可以有效整合機場現有的人
113、員管理、環境監測、設施設備使用等系統數據,通過建立預警機制及態勢分析,幫助機場從數據中反應運營狀態,全面摸排安全風險,提升企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化解水平,并形成機場動態的運行監測結果。通過對機場實時運行數據的監測及狀態趨勢分析,幫助管理者有效掌握各機場實時及未來的運行態勢,助力機場由被動安全向主動安全管理模式的轉變。智慧機場安全解決方案新華三監測預警管理平臺助力機場安全建設|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民航技術專家李騰飛結語綜上所述,綠色低碳智慧機場作為四型機場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民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未來必將隨著民航業的復蘇不斷發展,在民航大數據時代,機場將由于能源數據、環境數據與
114、機場運營數據的不斷融合而更加智能,為機場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新華三將持續致力于機場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助力綠色低碳智慧機場建設!大數據平臺:構成整個方案的數據底座,所有子系統的業務數據通過應用和數據集成平臺進行集成和匯總。大數據平臺對數據進行結構化/非結構化處理,根據業務需要對于數據進行處理,并集合對應的指標,匯總到數據集市中給對應的業務模型服務。物聯網平臺:負責對應用終端和應用系統進行消息和數據集成,并且通過應用和數據集成平臺將各個數據入大數據平臺或者發布出去,給相關的事件中心進行處理。0102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39方案速遞一、數據接入:打破安全數據孤島,實現安全數據全面接入二
115、、數據融合:構建安全專題分析,透過數據看本質安全業務數據采集系統基于業務流程梳理,定制開發安全數據接入協議,對接的系統可能有,FOD監測系統、助航燈光系統、飛行區空側管理系統、相控陣雷達系統,車輛管理,加油管理,廊橋管理,SMS等。以車輛管理系統為例:數據集成平臺抽取頻率設定為1分鐘,通過周期性讀取車輛的數據,準實時的判斷車輛是否違規。對于SMS這種事項管理的系統,使用獲取到的數據接入直接從SMS的數據庫抽取到數倉,用于后續的分析。解決方案新華三安全監測預警管理平臺分為安全態勢、運行態勢兩大方面,通過歷史、實時、預計數據的監測及分析,建立機場多維度預警機制及態勢分析算法。安全態勢方面,通過對機
116、場現有安全管理、標準管理、服務管理等工作內容進行梳理,對應建設安全管理、標準管理、服務品質、人員管理等功能,形成機場安全歷史數據庫。建立安全績效及安全態勢分析模塊,對各安全要素設立動態的預警指標及態勢分析閾值,初步實現結果類指標的自動監測及預警,形成全疆機場實時安全態勢分析結果。運行態勢方面接入天氣、機位、跑道等關鍵要素數據,建設車輛、消防設施設備信息維護功能,形成全疆機場運行數據庫,對關鍵要素設置預警指標及態勢分析閾值,初步實現機場運行關鍵要素實時預警及態勢分析結果。通過建立機場實時運行的預警機制及態勢分析,助力機場利用數字化手段對機場運行進行高效管控與治理。方案目標是實現機場安全管理工作信
117、息化,建成機場可使用的法定自查、危險源、安全隱患、不安全事件信息報告、崗位基本安全風險評價、教育培訓、人員管理、標準管理、服務管理等系統功能,形成覆蓋機場大部分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數據庫。利用安全數據庫,結合預警規則制定,實現安全績效指標的監測。完善被動安全管理,深化主動安全管理手段,根據安全態勢安全數據庫及運行態勢的運行數據庫,分別形成機場藍/黃/橙/紅四色安全、運行態勢分析,關鍵指標突破預警值時發布預警信息并可啟動預設整改程序。同時,監控大屏可實時展示各機場安全態勢及運行態勢分析結果,并對預警信息實時在大屏及手機端進行提示。對接系統車輛管理系統標準接口B/S當前位置運行速度車牌號所屬單位工作
118、目的駕駛員1分鐘接口類型建設架構數據內容刷新頻率綠洲數據中臺新華三數據中臺融合集成平臺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41方案速遞解決方案價值對采集的數據進行治理、分析,提煉業務安全告警規則、業務安全評測指標、相關方安全信用評價指標,通過標準偏差法、預警值/警戒值預警法、模糊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算法模型,應用于機場安全健康指數測算、機場底線指標監測、相關方安全信用評價等。以跑道安全中的跑道區域巡視檢查為例,針對常規檢查項的數據業務流程,包括雙車檢查逆向并排、雙車檢查逆向分段兩種,再向下逐步分解相關的告警監測、狀態評測及風險預測指標,如告警監測中包括設備故障、違背業務邏輯、壓力超容等內容。航空安全是民航
119、業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一旦發展航空安全事故,必將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嚴重影響公眾對民航運輸安全的信心,進而對整體民航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通過建立安全監測預警管理平臺,通過歷史、實時、預計數據的監測及分析,建立機場多維度預警機制及態勢分析??梢约訌姍C場運行安全管控能力,完善現有安全督查模式,提升機場監管效率,從而進一步保障飛行安全,具有一定的間接經濟效益。前言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在云大物移和AI日益普及的當下,未來的智慧地球似乎離我們并不遙遠。智慧是高級生命所特有的一種創造思維能力,可以體現在感知、分析、思考、決斷、創新、行動等方方面面。大型樞紐機場作為一個復雜的生態系
120、統,包含了航司、旅客、貨郵、商業、地面交通、航空服務、基礎建設、日常運營、空管、海關、邊檢、政府、行業監管等諸多要素。在機場這個日益復雜的智慧生態系統內,如何按照一定規則來確保安全、高效、智慧、平穩運行,是智慧機場建設運營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機場運行是機場業務的主體,機場整體運作的效率,與飛機起飛降落、運行資源管理、乘客貨物調度等密切相關,所以成為“智慧機場”建設重點改造的方向。適逢新基建大潮,ICT基礎設施在感知、分析、決策方面的升級創新,為機場帶來了“數智”面貌。新華三集團基于對機場運行未來形態的思考、探索和實踐,打造智慧運行解決方案,助力加快民航數字化轉型進程。智慧機場運行解決方案|新華
121、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民航解決方案高級總監翟志東|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空港解決方案專家 高級工程師劉 鈺推動機場運行“智慧化”第一要務,在于實現對機場全局細節的感知和把控,以此為基礎才能解決運作溝通效率低下的問題,并延伸出更多的工具和應用,最終解放人力。目前,基于新華三集團智慧運行解決方案應用,管理人員只要坐在管理面板前,就能直觀地看到機場整體的運行狀態,包括飛行區的跑道全景、飛行軌跡、空域監管、地面車輛、機坪畫面等,同時還能定位航站樓工作人員、巡檢/施工人員、旅客、設備的位置和狀態,甚至還能收到外來人/物侵入告警,全面覆蓋飛行區、航站樓和公共區,做到“全視野”俯瞰。智慧機場要加強信息感
122、知能力建設,要讓機場運行的車輛、設備以及其他運行要素都具有感知能力,例如,安裝在保障車輛和設備上的傳感器能夠采集車輛或設備與飛機對接信息、泊位系統能夠采集飛機進入機位和離開機位的信息、通過視頻分析技術能夠采集各類車輛和人員的行為信息、安裝在車輛和設備上的定位裝置能夠采集位置信息等等。這些信息可以通過標準化格式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據,統一匯集到機場的智慧大腦。同時,通過全域信息共享,建立機場生態圈內各類信息交互共享機制,擴大智慧機場信息感知的范圍,使得機場信息感知的神經網絡能夠伸向機場的各個領域。一.全域感知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43方案速遞機場運行概述每個航班在機場地面從落地到起飛的一個
123、中轉過程涉及的作業項目眾多,細分節點可能多達100個以上,參與主體可以達到幾十個,猶如制造企業生產流水線上的一道道工序,如何讓這些工序能夠完美、智慧的結合起來,就需要定義清楚每道工序的上下游關系、協作規則、作業標準(SOP)。從機場運行角度,實際上就是要建立航班地面運行流程標準,將旅客、行李和貨物流程與之關聯。機場智慧運行的核心任務是要依照航班地面運行流程標準對全流程進行分解,對航班的進港、離港作業項目按照流程管理要求進行排程,為每個作業項目分配目標時間,同時,通過資源調度系統,為飛機、旅客、貨物和行李的保障作業項目分配資源,使得這些資源能夠在恰當的時間、到達恰當的位置、按照目標時間和目標任務
124、開展恰當的操作。上述基于進港航班保障作業的正排序和離港航班保障作業的倒排序實際上就是地面各個保障作業流程之間智慧協同的關鍵機理,有了這個規則,才能實現智慧機場對于機場內部各個運行要素進行時空規劃。機場運行的需求和挑戰我國大型機場航空業務量增長迅速,發展潛力巨大,可以預見,在后疫情時代,我國有多個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將超過1億人次,從最近多個機場在總體規劃中調高了終端目標年的體量規模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在體量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政府、行業、企業對于“提質增效”的要求不斷提高。面對當前的形勢,要實現機場運行安全總體可控目標,又要確?!案咂焚|”、“高效率”運行,機場運行指面臨以下三個方面的需求和挑戰:1
125、.不斷提升協同決策能力。機場區域的日常生產運行涉及眾多的管理主體,如何實現各個管理主體之間以及管理主體內部的協同、統一,就需要機場運行指揮部門充分發揮其溝通、協調能力,構建機場運行管理平臺(如機場運行協調管理委員會),制定協同決策機制,完成機場運行安全、高效、有序的管控目標。2.不斷提升運行效率和品質管理能力。目前政府、行業、企業對于運行效率和品質提升要求不斷提高,我國機場正在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機場運行指揮部門作為機場運行效率和運行品質管控的核心機構,需要對機場主要的運行流程,包括“飛機流”、“旅客流”、“交通流”、“行李流”和“貨物流”等,以流程效率和運行品質輸出為目標,實現“全流程”
126、監測和管理,當流程中的某個環節即將或者已經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快速介入,精準干預,迅速使之回歸正常,實現運行效率與品質管控目標。3.不斷強化危機事件處置能力。大型機場在日常運行過程中可能面對各種危機事件,如航空器危機事件、旅客危機事件、運行或服務保障危機事件、醫療救護危機事件等,這就需要運行指揮部門要組織制定更加完善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應急處置預案,加強運行指揮人員的培訓,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指揮決策能力,當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夠從容、快速、精準地指揮各個單位完成處置任務。新華三智慧運行解決方案機場智慧運行本質上是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手段促進航班流、旅客流和行李流在機場的無縫中轉,通過數字聚
127、合實現效率提升、流程優化和價值聚變。根據機場運行實際需求,吸收行業內外最佳實踐,結合產品和技術的最新發展,新華三打造了機場智慧運行整體解決方案。算法是根據給定的輸入條件,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得到輸出結果。算法是智慧機場的核心,也是智慧機場的最強大腦,它能夠根據機場內外部運行環境、條件的變化,通過其強大的分析、計算能力,快速判斷并做出決策,向機場運行各個模塊發出控制指令,以維持機場的有序運轉。當前,民航運輸在各個領域關于優化算法的研究成果頗多,應用效果也比較明顯,例如基于空中流量管理的優化算法、基于航空器地面滑行路徑規劃的優化算法、基于停機位分配的優化算法、基于航班保障調度的優化算法以及其他相關運
128、行領域的優化算法,但是,目前這些算法僅能夠做到單個域或者說是局部的運行優化,還無法做到全域最優。所謂局部最優并不等于全局最優。當我們讓機場運行的各個業務板塊各自去獨立計算其最優結果,然后將這個結果合并起來成為一個整體運行方案時,這種“拼湊”方式本身很難協同,最終結果也未必是最優的。因此,當智慧機場建設中要實現全域最優協同時,就必須消除局部優化算法,統一由一個“大腦”來進行全局計算,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全域最優。而要做到這一點,對機場這個“最強大腦”的計算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新華三通過自身打造的DataEngine大數據平臺和綠洲中臺為機場提供“最強大腦”。大數據平臺以H3C DataEngine為
129、基礎,提供統一、規范的數據接入方法,支持從內外部數據源向平臺導入結構化數據(如關系型數據庫數據、應用系統數據、生產實時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如日志、郵件等)、非結構化數據不同類型的數據、不同時效的數據,并提供這些數據的整合方式。綠洲中臺平臺上建立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及加載、數據治理與管控、數據應用、統計分析等;最終實現大數據業務整體情況的全方位展示,并對海量數據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分析、統一應用,為機場智慧運行提供決策支持。二.大數據分析從整體管理的宏觀維度看,機場又是如何面對業務挑戰實現業務優化,并在不影響現有運行穩定的前提下,平滑完成新建業務的目標?比如,可以更直觀接觸到主業數據和效
130、率指標,以及數據智能分析結果,包括近期的旅客人數預測、地面保障平均時間預測、過站時長預測等,以評估機場承壓能力,挖出薄弱環節,反哺業務優化。三.智能決策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45方案速遞從技術細節上來看,這得益于視頻終端、傳感器和大量物聯網設備的應用和融合,但在“感知”之后,還需要有著“協作”的能力基礎。畢竟,對塔臺工作而言,飛機落地、滑行、下機、維護、登機、再次滑行和起飛的過程中,一系列指令下發和資源調配如果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可以將工作人員從繁忙、重復、高強度的壓力中解放出來,做到比人力更快速精準,最終大大縮短航班整體保障和中轉的時間,從而直接提升近機位的利用率。針對這一現實訴求,新華
131、三集團運用自身在云計算、物聯網、數據分析、安全等領域的優勢,將智慧機場運行邏輯抽象成人的“大腦”,感知能力就像“神經末梢”,協作能力就像“大腦皮層”,可以根據機場現狀做出相應的動作。此外,新華三還引入云網融合技術,帶來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網絡,讓機場流暢運轉,避免出現指令延遲、信號卡頓、設備離線等問題,除了提升日常的運營效率外,還能為機場游客提供更佳的上網體驗。答案在于新華三智慧運行解決方案的智能數據底座機場蒼穹OS,可以為機場提供輔助分析決策能力,大量減輕機場管理者的工作負擔。實現全機場數據的管理、開發、接入、分析和標準化,并進行全生命周期的數據管理,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同時,對于機場未
132、來面臨的新業態,機場蒼穹OS可以在不推倒現有業務的前提下,助力機場孵化旅游、物流、商業等新業務,實現無縫接入,不僅與機場越來越多元化的定位相匹配,而且開發便捷、節約成本。此外,新華三還提供了包括7*24小時不下線、4層安全體系、32個安全制度在內的保障體系,守護機場的“生命線”。至此,基于“智慧機場”目標,立足自身在云計算、物聯網、數據分析、安全等領域的優勢,新華三集團為機場提供了包括全域感知、態勢分析、協同決策在內的智慧運行解決方案,將機場打造成可類比生物神經系統的“有機體”,實現設施物聯化、業務數字化、運行協同化、決策自動化,最終達到降本增效。據統計,在新華三集團智慧運行解決方案支撐下,旅
133、客減少了38%的登機距離,地面保障人員車輛也減少了43%的轉移距離和35%銜接時間,飛機滑行時長縮短5%,總體靠橋率提升9%,機場管理更加游刃有余。從宏觀來看,機場運行的高效率,還具有降低社會運行成本、放大交通對經濟拉動作用的重大意義。結語單個機場的智慧運行是民航整體智慧的基礎,機場作為國家民航運輸系統的節點,要明確機場這個智慧生命體與國家民航運輸系統之間的協同關系。隨著我國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民航運輸系統建設不斷完善,國家民航協同運行體系和全國流量管理系統日趨成熟,全國千萬級以上的機場都建立了機場運管委和協同決策系統(A-CDM),這些都為智慧機場加入全國民航的協同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盏?/p>
134、協同的主要任務在于實現空中流量和地面需求之間的互為供給,保持供需平衡。智慧空管建立的基于4D航跡的運行,能夠對于航班的空中運行進行精準預測和規劃,最優化利用空域容量;智慧機場能夠對航班在地面的周轉運行進行精確的時空規劃,對保障作業進程實施精準控制,并預測航班作業完成時間;而兩個系統之間的智慧交互,實現空中和地面高效協同運行。展望未來,“十四五”時期,隨著民航業的復蘇不斷發展,在民航大數據時代,在國家大力倡導數字化轉型和四型機場建設的政策背景下,我國機場必將迎來全面建設智慧機場的最佳時期,基于此,智慧機場也許距離我們就不再遙遠了。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47方案速遞前言四型機場是以“平安、綠色、
135、智慧、人文”為核心,依靠科技進步、改革創新和協同共享,通過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優化,實現安全運行保障有力、生產管理精細智能、旅客出行便捷高效、環境生態綠色和諧,充分體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機場。四個要素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捌桨病笔腔疽?,“綠色”是基本特征,“智慧”是基本品質,“人文”是基本功能。商業作為人文機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是旅客舒適愉悅旅程的必要組成部分,另外一方面也是機場非航收入的重要構成元素。因此越來越多的機場都更加重視商業領域的建設和運營,在保障航班安全平穩運行、旅客便捷高效通關的基礎上更加合理的規劃商業資源、引入適合的商業品牌、加強商戶管理和運營、更加積極的推廣商業
136、營銷活動、建立更加有吸引力的會員體系,將航站樓打造為有“客橋”的商場,逐步探索移動互聯時代的機場商圈新模式。不過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航空、旅游、零售等行業沖擊很大,特別是機場商業,受疫情影響國內外各大機場的商業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對北上廣深等國內千萬級機場進行調研,2021年旅客吞吐量下滑約40%,商業收入下降約35%,2021年全年退租率高達21%。在后疫情時代的大趨勢下,機場如何與時俱進、順應趨勢,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視頻和5G等技術賦能“人貨場”重構,積極推進商業數字化轉型,引導商家進行新商業模式探索,由實體線下銷售營銷向線上精準營銷轉化,適應未來商業發展趨勢,是每個
137、機場管理者亟需解決的難題。智慧機場商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新華三助力機場“人貨場”重構,實現商業數字化轉型|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空港解決方案專家 高級工程師劉 鈺機場商業概述商業的本質是流量經濟,商業的主要構成是“人貨場”,相較于城市綜合體及城市商圈,機場商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客源優勢,即穩定的旅客流量,但目前國內機場商業在運營和管理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流量的經營相比于城市商業來說還有待提升。雖然整個民航機場的非航業務占比都在逐年穩步提升,但相比于國外機場仍有較大的空間。很多機場都在探索借用大數據及移動互聯技術,通過融合線上線下的商業資源和服務,有效激活機場線下客流、持續推進線下旅客線上消費
138、,解決機場商業運營和增長危機,實現旅客流量價值變現,是機場數字化轉型的一項重要課題?;谏虡I“人貨場”理論,機場作為一個特殊的交通綜合體,其商業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人”相對固定,客群一般以乘機旅客為主,也覆蓋了部分接送機旅客和機場工作人員。機場的旅客量雖然動輒幾千萬,但由于機場作為空地過渡節點的特殊性,卻往往都是匆匆過客,除駐場單位工作人員外很少有人專門到機場消費;機場復雜的流程進一步壓縮了旅客購物餐飲的時間,除了固定時間的餐飲一般是出行的必需品外,旅客往往缺乏消費沖動,這些流量始終無法轉換成有價值的有效流量;二是“場”相對分散,航站樓的核心空間用于值機、安檢、登機等旅客服務流程,航站樓的出
139、行流程化設計使得商鋪分布零散,缺少一站式購物餐飲空間,眾多商業資源分布于航站樓的各個登機口,各個商業空間跨度非常大,且航空旅客相對目的性較強,航站樓指廊之間缺乏流量交互,旅客通常無法通過視覺觸達分布于各處的商業資源,進而激發購物欲望,無法為機場非航業務收入創造價值。三是“貨”與旅客需求匹配度低,一直以來機場的商業業態、商業品牌和商品等都只能從機場運營方的角度去做到大致規劃,缺乏旅客行為的洞察,缺乏細顆粒度的商品規劃,缺乏對旅客需求和商品需求的匹配研究,機場零售不善于洞察旅客消費需求,無法通過合理的商品構成來引導消費;同時機場的特殊位置使得一些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不太愿意入住機場,這也使得商品認知度
140、低。機場商業痛點分析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伴隨著“互聯網+”、移動支付等商業模式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機場商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機場非航收入占比不斷增加,但經過對多家國內大型樞紐機場進行調研分析,商業所面臨的痛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缺乏商業資源整體規劃和數字化運營。商業資源在機場屬于稀缺資源,不同位置的商業資源缺少差異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很少有機場能夠實現對商業資源從招商、租賃、經營至退租等情況進行全面管理,由于缺少全業態多環節的數據整合和管理協同,機場方很難精準地掌握商業資源的多維價值分布,無法根據商業資源位置、空間面積、周邊業態、航班旅客分布等進行綜合評估。2.缺乏機場商業與旅客的線上聯
141、系和線下互動。機場缺乏跟旅客線上溝通的引導和渠道,旅客還沒有養成在線上跟機場打交道的習慣,機場線上渠道的產品還不夠友好。國內大多數機場的旅客服務類產品均已在線上與旅客取得聯系,然而卻沒能將這部分線上流量做有效沉淀,為機場商業創造更多價值?,F有的機場官網、小程序、公眾號等多是作為信息發布和展示的窗口,缺乏與其它機場后臺運行管理系統建立數據接口,服務商業數字化轉型整體解決方案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49方案速遞服務在線上無法形成完整的閉環,服務的對接和資源的調配仍需依靠線下進行,旅客無法對線上服務形成依賴。舉例來說,殘障旅客需要預約輪椅,通常他們只能通過機場官網或公眾號獲取客服熱線,通過電話進行輪
142、椅的預定,到達現場后還需要填寫各類表格簽字,既浪費時間體驗感也不佳。傳統的線下服務處理方式雖然簡單有效,但并不節省旅客時間,也無法形成有效的數據積累,缺乏對旅客客流和行為模式的分析,無法對旅客進行精準畫像,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商業營銷推薦,更不用說挖掘流量背后的價值。3.缺乏整體營銷運營。旅客在機場找不到想要的商品,對于必需品的消費,缺乏快速查找、定位的手段。對于非必需品的消費,由于機場商業的分散性,旅客無法全面了解。由于旅客在機場的動線相對固定,一般都是值機、安檢和登機三個流程環節,完全靠“路過”來曝光商品,商品的曝光率必然大打折扣,也很難激發旅客消費欲望。傳統的機場經營更多是關注招商帶來的固定
143、租金收益,而缺乏對營銷給商家帶來銷售收入提高的關注。同時機場缺少專業的營銷運營主體是目前各機場普遍存在的問題,往往都是商戶自行設計實施營銷活動,機場方較少從全局角度結合特殊事件、特定主題組織全場各商業業態聯動的營銷活動,旅客感知度不高,導致商品曝光率低。機場和商戶之間缺乏統籌聯合運營需求的明確分工,宣傳分散效果單薄,以及未使用統一載體對運營后的用戶進行沉淀,效果無衡量標準等。而一般機場的商家店員所具備的知識也缺乏對直播帶貨、小程序營銷等當下流行的線上營銷手段的了解。這就導致了旅客找不到商品、商品也找不到旅客的局面。4.缺乏數據分析。大多數機場目前缺乏對商業數據專門收集與分析,僅依靠人工日常的報
144、表統計來對機場商家的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實時性、準確性與適用范圍都很有限。部分大型樞紐機場已經著手在商業方面建立商管平臺收集和分析各類商業數據,包括經營分析、銷售分析、會員分析、客流分析等,但是目前由于數據的采集渠道、采集手段和數據量不足等問題,很多功能都無法真正直接應用于指導商業運營活動,分析結果不具備業務指導和決策價值。新華三智慧商業解決方案智慧商業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通過數字化手段促進旅客、商家(商品)、機場三者之間的連接,通過數字聚合實現價值聚變。結合上述商業業務痛點問題,吸收行業內外最佳實踐,結合產品和技術的最新發展,新華三打造了商業數字化轉型整體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核心能力包括:1.商
145、業資源管理:基于大數據和數字孿生技術的智慧化機場商業資源管理能夠展示每個樓層、每片區域、每個商戶的潛在價值信息,有利于從市場定位、主題設定、業態品類構成、風格調性和流量數據等方面進行商業資源數字化統籌規劃。同時基于大數據技術掌握國內外同類機場商業總體情況、全面把握全國機場的商業資源出租情況、商業客單價水平、整體銷售額及租金收入,使得機場能夠對資源的市場價值有更加全面、真實的認識,提高機場與商戶簽訂出租合約的議價權。全面掌握不同定位商業資源對區域的要求和創造收益的能力,將商戶定位與區域不斷匹配迭代,尋找收益最大化的解決方案,同時能夠結合實際機場運行對客流量進行實時統計、對于銷售額進行實時匯總,在
146、加工處理后統籌融入商業資源管理大數據平臺。商業資源管理系統對機場多業態的商業活動進行全面管理,協助完成財務結算及賬目報表等,輔助決策,提高管理效率、提升非航收入。整合全業態多環節的數據,協同多方管理,掌握商業資源的多維價值分布,為精細化管理、個性化營銷、以及開展商業增值活動提供支持。2.商業運行管理:商業運行管理業務上包括機場零售、餐飲和免稅等不同業態商鋪的進銷存管理、商品管理、餐飲服務、柜臺收銀以及支付平臺、電子發票管理等銷售功能。從前端POS設備到后臺數據進行全面管理,同時可與其它信息系統進行數據交互,完成營銷活動。傳輸和匯聚商業銷售數據,為機場商業運行的管理、統計和分析提供支持。商業運行
147、管理系統是機場管理商業運行的核心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的商業POS系統,實現商業銷售數據的傳輸和匯聚。單品管理幫助機場能夠掌握全場范圍內熱銷商品、熱銷店鋪、熱銷區域等實時數據,并為商品品類規劃提供數據支持;統一收銀使得機場能夠對商戶的實時營收全面了解,并為商業業態合理規劃、非航收入及時回籠奠定基礎;統一支付對接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等多個外部電子支付渠道;免稅管理實現了與海關監管、邊檢證件查驗等系統的聯動,簡化旅客購買免稅品的流程。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51方案速遞3.商戶服務管理:是一個提供機場-商戶協同管理的、結合移動應用的特色產品?;谖⑿欧仗?、企業號開發小程序,商戶觸達更加方便,減少了
148、機場獨立開發APP應用的開發及推廣費用。建立機場和商戶之間提供服務的一套平臺體系,把機場和商戶之間日常的線下溝通,轉移到線上并數字化,具備一戶統管、一日統查等核心功能,助力機場運營服務人員及物業人員優化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減輕了商戶的負擔。4.泛會員管理:泛會員管理系統是全渠道會員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渠道旅客運營能力的基礎支撐。泛會員管理系統統一全渠道會員身份識別、統一會員權益體系、規范帳戶管理,支持積分通存通兌,全面整合全渠道會員資源。傳統的會員體系通常都設有入會門檻,全渠道體系下,用戶即會員,只要有需要進行身份和檔案管理的旅客或消費者全部納入大泛會員管理體系來管理。泛
149、會員管理系統,全面管理機場的注冊會員、支付會員、粉絲會員、感知會員等,支撐機場商業的精細化運營。通過POS、服務號等渠道收集會員屬性數據、銷售數據,通過Wi-Fi系統收集旅客LBS數據、停車場等行為數據,不斷整合第三方數據,經過清洗、轉換、建模、訓練、驗證,不斷沉淀和更新旅客標簽并輸出畫像;與營銷管理子系統聯動,以數據驅動精準營銷,并基于營銷效果迭代旅客標簽畫像模型。5.商業營銷管理:以營銷目標為導向,幫助機場各級營銷管理中心隨時隨地了解營銷動態,對泛會員營銷全過程進行跟蹤控制,對泛會員流量層進行管理,同時從數據分析精準營銷的角度,保障營銷目標的落實執行。精準營銷簡單來講,就是要做到4個“對”
150、在對的時間,通過對的渠道,給對的人以對的內容。如何做到“對”,本質是了解消費者的特征和需求,而數據分析是最有效的途徑對客戶特征偏好的洞察分析以及標簽體系的構建與持續優化。通過搭建和不斷整合多源數據,感知并沉淀泛會員數據,基于數據中心以及泛會員信息管理與營銷平臺的聯動,不斷產出和更新泛會員畫像標簽,用以驅動自動化精準營銷。同時,豐富的營銷工具與營銷渠道的全面打通,確保營銷資訊高覆蓋觸達與形式的多樣性。6.商業大數據:商業大數據平臺基于新華三綠洲平臺,是一款數字底座平臺,由綠洲融合集成平和綠洲數據運營平臺兩款產品組成。綠洲融合集成平臺主要包含數據集成、消息集成、服務集成、設備集成。綠洲數據運營平臺
151、是 H3C 研發的一站式智能數據開發和治理平臺,集成了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配合融合集成平臺覆蓋數據集成、數據標準、數據開發、數據質量、數據資產、數據脫敏、數據管理等數據使用場景,其中數據開發包含了實時計算、多維分析、全文檢索、數據管道等分析能力,支持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時空數據、圖數據的分析和加工。產品與CloudOS深度融合,以打破“信息孤島”消除“數據煙囪”為理念,幫助機場將商業數據用起來,以發揮商業數據最大價值。利用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存儲和運算能力實現包括GIS等相關維度數據的整合分析,完成了航班運行、分配、商業經營、會員、營銷等多維度的商業分析,最終可通過PC、PAD、大尺寸屏幕實現
152、數據可視化展示。上述解決方案構成了主流機場商業經營管理的必備工具,但商業作為最靈活、變化最快的機場經營領域之一,也在不斷發展。在線購物/機場外賣是機場商業與互聯網結合的一次創新實踐;航空積分/里程兌換是機場擴展商業范圍的嘗試之一;機場集團內的統一會員身份和機場-商圈權益互認幫助旅客在更多機場都能夠享受更多福利。綜上所述,商業作為機場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機場非航收入重要來源之一,未來必將隨著民航業的復蘇不斷發展,在民航大數據時代,商業將由于商業數據與機場運營數據的不斷融合而更加智能,為機場商業規劃、招商、資源管理、資源增值等提供更多的支持,新華三將持續致力于機場商業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重
153、構智慧機場“人貨場”,助力機場商業數字化轉型!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53方案速遞前言新冠疫情對全球政治濟格局造成了深刻影響,民航業正遭受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市場沖擊。航空企業普遍面臨流動性困難,全球航空業發展步入低潮。航空口岸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是對外交往和經貿合作的橋梁,也深受影響。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中提出,全面落實新時代口岸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口岸綜合績效評估為抓手,統籌推進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綠色“五型”口岸建設。到2025年,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先進、建設集約高效、運行安全便利、服務完備優質、管理規范協調、危機應對快速有效、口岸經濟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現代
154、化口岸。到2035年,建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化口岸,高質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設。針對航空口岸,明確提出大幅提升北京、上海、廣州航空口岸國際樞紐競爭力,推動與周邊航空口岸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有序提升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哈爾濱等航空口岸國際樞紐功能。建設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相適應的航空口岸群。推進河南鄭州綜合性貨運樞紐、湖北鄂州專業性貨運樞紐等航空口岸建設。智慧航空口岸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新華三集團數字政府技術部 智慧口岸技術專家韓德森航空口岸痛點分析新時代民航強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樞紐機場功能提升工程。2018年中國民航局發布新時代民航強國建
155、設行動綱要,提出“一加快,兩實現”的戰略部署,為未來幾十年的民航發展指明了方向。綱要還明確指出“建設布局功能合理的國際航空樞紐及國內機場網絡,實施樞紐機場功能提升工程,適度超前調整完善千萬級以上樞紐機場總體規劃,擴大樞紐機場終端容量”;更加注重航空貨運高質量發展,提出“打造若干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和“著力開拓航空物流市場”。隨著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地方政府對機場作為航空口岸開放的需求尤其迫切。設立航空口岸不僅要考慮機場自身運行條件、航線網絡規模和市場需求,還要統籌考慮國家口岸整體布局,以及海關、邊檢等口岸查驗單位人力資源配備和使用效益問題。數據顯示,在支線機場設立的航空口岸多數效益不佳,不僅浪費了
156、海關、邊檢等查驗監管資源,而且削弱了我國樞紐機場的國際競爭力。因此,自“十二五”以來,國家對非樞紐機場作為航空口岸對外開放控制越來越嚴格,鼓勵非樞紐機場以國內段形式從樞紐機場“借船出?!睂崿F進出境功能。規劃提出,要統籌推進航空口岸高質量發展。打造與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相匹配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協調高效的航空口岸體系,構建更加符合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國際航線網絡布局。航空口岸基礎設施亟待改造:數量眾多的航空口岸,弱電系統、口岸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老化,有線、無線等多張網絡獨立部署,彼此不聯通,缺乏智能化的基礎,迫切需要升級改造。航空口岸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傳統航空口岸往往缺乏系
157、統性和前瞻性規劃,智慧化建設以碎片化功能建設為主,系統性考慮不足,各子系統封閉孤立??诎痘A建設長達數年甚至十數年,缺少頂層設計將導致口岸建成即落后,重復投資、無法平滑迭代演進等突出問題。航空口岸智慧化服務不足:口岸重視物理設施建設,缺乏對通關人員體驗的關注,設施、空間無法感知人的需要,不能提供主動服務,或者監管大于服務。并未實現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聯動,造成口岸服務難以滿足通關人員以及海關、邊檢工作人員的需求,體驗感知差。航空口岸數據缺乏治理、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各部門/各業務的信息系統“煙囪”林立,數據不能有效共享和互通,數據獲取困難,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同時,缺乏對數據的有效挖掘,數據應用少,
158、即使單個部門/業務做了智慧化改造,但系統之間無法聯動,無法實現整體智能化。010203042035年2025年2021年9月2021年7月全面建成“五型口岸”到2035年,建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化口岸,高質量完成“五型口岸”建設。主要目標:五型口岸”建設平安口岸、效能口岸、智慧口岸、法治口岸、綠色口岸主要目標:五關”建設政治建關、改革強關、依法把關、科技興關、從嚴治關 發布口岸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海關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口岸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先進、建設集約高效、運行安全便利、服務完備優質、管理規范協調、危機應對快速有效、口岸經濟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國際一
159、流現代化口岸。智慧口岸解決方案總體架構新技術不斷應用是智慧口岸建設的內在驅動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55方案速遞航空口岸數字化轉型之道綜觀人類的歷史,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發社會變革和產業轉型。以5G、AI、物聯網和云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推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近年來,國際國內聚焦口岸智能化建設,旨在進一步促進各國互聯互通。如歐盟應用區塊鏈技術優化 ATA 單證管理;日本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圖像識別和風險評估能力;格魯吉亞海關開發智能合同,對原產地證書進行數字化管理;都希望幾乎“智能”這把鑰匙,打開交互通道上的重重大門。中國海關總署在 2020 年 1 月
160、發布了共同推進“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建設與合作的倡議,提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基于地理信息、智能識別、溯源信息等,推動基礎設施智能化;將智能化管理貫穿到行政管理之中,推動行政管理智能化;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挖掘、共享及應用數據信息的能力,提高監管透明度、精準度、公平性和公正性。已發布的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十四五”海關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中,均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智慧口岸工作,智慧口岸的建設迎來新的建設機遇。新華三智慧口岸解決方案,以樹立“智慧口岸、智能邊境、智享聯通”理念,利用前端智能終端采集各類口岸要素數據,整合口岸相關管理部門、運營單位、企業單位等的相關信息資源,利用大
161、數據、數據挖掘等信息技術,為口岸管理機構、聯檢部門等提供數據的統計分析、監測預警、預測研判、風險感知等決策服務,支撐口岸由被動式的管理監管模式,升級為主動發現式的管理服務模式。通過智能化實現精準管理,從而為資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決策支撐;通過智能化指導精準規劃,從而為口岸產業的發展提供相關依據;通過智能化開展精準服務,從而為各類企業服務提供數據支持。智慧口岸首先將夯實口岸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將優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起智能作業平臺,推動物流監管智能預警、安全風險智能研判,不斷提升監管作業效率,透明度、精準度。高速的通信網絡覆蓋、大數據的加持、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必將為口岸的運營管
162、理變得更加安全高效、口岸的通關更加的便捷、口岸的服務更加的全面,口岸的軟硬實力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數據結構化、流程標準化、業務在線化、溝通移動化,讓信息在各個組織和場景之間有序流動,并通過3D可視化建模,讓監測、查看、管理更直觀便捷。信息化建設是整個口岸智慧化建設的基礎,是智慧化運營的關鍵支撐。通過口岸整體的智慧型系統建設,將顯著提高口岸發展對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管理經營與生產過程中,將有助于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并在生產環節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實現運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在當前疫情的大環境下,針對口岸的防疫消殺、核酸采樣、
163、閉環管理等保障措施,利用智能化、無人化的技術手段,從轉運、消殺、測溫、流調、采樣、溯源等全鏈條,有效降低高風險崗位人員投入和接觸,最大程度在有效防疫的前提下,提升防疫作業規范性和效率,有力保障口岸貨運功能的穩定運行。CONTENT結語智慧航空口岸的建設有利于航空口岸監管功能設施進一步優化完善,科學有序的完成口岸前置攔截作業區、登臨查驗區、進口停車區、出口停車區、檢疫處理區以及各類指定監管場地等監管設施組合布局,配套完善自動消毒、核輻射探測、紅外測溫、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熏蒸、冷庫等設施配置和智能化升級,全面提振航空口岸能級,建成“衛生檢疫能力強、監管驗放精度高、智慧通關速度快”的國際一流
164、口岸示范,切實保障口岸的建設與發展?!爸腔劭诎丁敝荚跇嫿ㄈ鞒?、智慧化的口岸運行體系,促進口岸數字化轉型。一是加強口岸信息化頂層設計,樹立“智慧口岸、智能邊境、智享聯通”理念,推進口岸信息化服務整合,推動各部門、各地方信息互聯互通;二是推進部門信息化升級和口岸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先進技術進一步優化口岸服務、提升口岸效能;三是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動口岸和國際貿易領域相關業務統一通過“單一窗口”辦理。新華三集團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擁有計算、存儲、網絡、5G、安全、終端等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整體能力,提供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智能聯接、邊緣計算等在內的一
165、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術服務,致力于成為口岸業務創新、數字化轉型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57方案速遞前言伴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機場作為綜合生態體,也正在享受著技術革新帶來的紅利,從機場行業發展來看,其正在經歷從airport2.0的敏捷型邁向airport3.0智慧型機場的過程中,智慧型應用持續不斷涌現,數據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隨之而來的如數據孤島嚴重、數據質量低、共享差等數據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讓數據產生價值成為機場信息化建設一大難題。數據中臺是機場突破數據瓶頸邁向智慧型機場的關鍵2022年初,民航局發布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提出要圍繞四型機場建設,提升機場
166、協同運行效率,以智慧機場塑造民航業全新未來。政策加持下,民航業邁向“智慧機場3.0”步伐整體提速。隨著智慧型應用不斷涌現,各應用間聯動性差所帶來的一系列數據問題,給機場數字化轉型造成挑戰,其主要體現在:1.信息孤島嚴重。技術迭代更新、管理的漸次成熟造成機場煙囪式的IT建設,使機場內外部的航班生產、離港、旅客服務等系統各自為戰,給多業態、跨領域數據共享造成困難;2.數據接入標準混亂且質量差。缺乏統一的標準參考,加上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大量數據資產沒有產生真正的價值,一方面增加了數據開發和處理的難度,另一方面以錯誤數據做分析挖掘,其結果對指導管理決策意義甚微;3.數據分析需求響應慢且成本高。機場
167、管理者對運行場面態勢掌控要求較高,尤其是突發事件如雷暴天氣啟動何種響應機制等,基于當前的數據分析模式無法快速響應即時訴求,且開發成本高,無法滿足用戶訴求。4.缺乏強大的數據工具支撐。機場缺乏數據接入、數據融合、數據治理、數據加工和預測決策工具,影響了數據數據處理和高質量共享。上述這些問題是機場邁向智慧型機場3.0期間數據賦能發展出現的瓶頸,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數據中臺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思路。作為大數據技術的融合體,數據中臺可以實現統一的數據納管,對數據標準、質量進行流程化管理,沉淀數據資產,全面對外快速響應賦能,實現服務業務全流程管理,是機場突破數據賦能瓶頸邁向智慧型機場重要支撐。智慧機場數據中臺
168、解決方案創新引領:以“聚、治、融、享”打造高可信機場數據中臺體系|新華三集團行業BG 交通技術部 智慧民航解決方案專家劉 鋮數聚即數據匯集,實現機場數據的匯聚。由于機場大量的數據分散在不同業務系統和數據庫中,而不同系統建設時間不同,技術應用跨度大,這就造成系統接口種類繁雜、差異性較大。通過梳理業務流程、系統及數據源,借助融合集成平臺提供的服務、消息、數據集成能力,實現機場生產數據(航班生產、旅客服務等)、行業數據(空管數據、航司數據、局方數據等)、外部數據(氣象局、OTA等提供的數據)的全面接入、融合與納管。融合集成平臺支持批量數據遷移、實時數據集成和數據庫實時同步,支持30+異構數據源(文本
169、、消息、API服務、關系型和非關系型數據等),采用流程圖式配置和管理,支持單表、整庫、增量、周期性數據集成,豐富而強大的能力為下階段的數據治理打下堅實基礎。一.數聚:自動匯聚、統一納管數治即數據治理,實現數據的高可信。數據治理是讓數據具備高可信的前提。數據標準治理是數據治理的核心,數據標準不統一,也使得機場工作人員在不同業務系統中有時難以“找到”或“看懂”數據。機場系統建設繁雜,對于相同意思的字段如航班號,可能在不同系統里采用不同名稱、定義及屬性規范,這就造成數據標準不一,影響數據后續融合和加工。針對這一問題,數據中臺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在數據標準構建過程中,可以利用數據運營平臺靈活便捷的組
170、件工具,參照如中國民航航班運行共享協議等行業標準規范,依據定義標準建立規范的數據庫,打好數據開發基礎。由于機場行業數據具備較強的專業性與特殊性,在數據治理建設實踐過程中,還需從業務側進行深度思考。一方面是數據標準的統一。在一些特定情況下要對業務數據進行一定邏輯的轉化。比如,重慶航空公司雖隸屬南航,其IATA代碼(航司兩字碼)并非CZ而是OQ,在FOMS等生產系統中以OQ存在,但在離港系統里的代碼則為CZ,因此在數據匹配時,需要進行必要的映射轉換來實現關聯;再如,像部分航空專用報文,如本站接收的LDM報(配載報)等,如果航班出發(T日)和到達本站(T+1日)是跨零點情況時,需對前站發來報文的航班
171、日期+1處理進行匹配,否則會出現日期錯位情況,導致如吞吐量統計等出現計算錯誤。通過對業務數據的標準化轉換,讓數據口徑一致,增強數據可信性。另外一方面是基于業務邏輯的深度檢核。傳統數據治理檢核基本圍繞完整性、缺失性、及時性、正確性四個方面進行檢核,但此類檢核往往忽略了業務上是否正確?;趯I務流程的理解,我們提出業務側數據治理的思路,即構建基于業務事實發生為基礎的時空邏輯檢核、輔以經驗及第三方數據加以佐證判斷檢核。前者重點圍繞業務流程時間和業務過程空間的正確性對數據進行檢核。以航空器到港時間流程為例,正常情況:上輪擋時間靠橋開始時間開始下客時間,但在實際情況中,流程時間的采集可能受人為、系統接收
172、延時、數據解析有誤等情況影響,造成數據存在問題,因此通過時序檢核暴露數據問題;后者則重點以第三方數據為參照佐證機場數據的準確性。以飛機注冊號等主數據為例,可以利用外部平臺如民航局清算中心基礎庫平臺、數字民航(民航吞吐量統計軟件)等第三方公信主數據參數,驗證機場主數據是否正確。以業務邏輯出發,對數據深度檢核,讓數據具備高可靠性。二.數治:強化治理,標本兼治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59方案速遞綠洲數據中臺助力機場打造高可信數據中臺體系新華三綠洲數據中臺是一款數字底座平臺,由綠洲融合集成平臺和綠洲數據運營平臺組成,以打破“信息孤島”消除“數據煙囪”為理念,幫助機場等企業把數據用起來,以發揮數據最大價
173、值。綠洲融合集成平臺為各類應用系統提供數據、服務、消息類型的數據集成能力,數據通過鏈接轉換,核心組件流轉處理,對行業的持續資產沉淀和治理,助力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和業務的快速創新。數據運營平臺則提供一站式數據開發與數據治理能力,為數據運營者提供一站式、自動化的數據處理及數據管控環境。在數據中臺實踐上,新華三基于對機場行業痛點的洞察和對技術的理解,結合綠洲數據中臺在各行業落地經驗,推出了智慧機場數據中臺整體解決方案。方案以業務為核心驅動,聚焦“數聚、數治、數融、數享”四大能力,采用一站式、輕量化、松耦合的綠洲數據中臺工具,圍繞數據”接、存、管、用”打造數據融合集成和運營平臺,為機場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
174、支撐底座,實現以數據中臺為核心的業務數據化和數據資產化,系統化構建出高可信的數據中臺體系,全面助力智慧機場建設。一站式數據中臺服務業務側數據治理思路數融即數據開發,讓數據實現價值增值。機場是一個復雜的運行生態,業務環境的快速變化是其重要特點,而運行決策要基于業務環境變化做出快速響應,這就需要運行管理部門及時掌握更多的信息,進而帶來了大量多樣化的數據分析需求。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數據開發響應遠不能達到當前訴求。一方面,由于傳統數據分析缺乏高效的數據運營工具平臺,數據開發周期長、效率低,不能滿足業務運營決策人員對數據及時性訴求。另一方面,數據運營成本高,數據未服務化,數據拷貝多,數據口徑不一致,
175、數據重復開發,數據顆粒度不夠,不能滿足業務運營決策人員對數據有效性訴求。針對數據開發問題,數據中臺的數據分層加工提供了較好解決思路。在數據接入時,保持同源系統數據一致,構建貼源層,便于追溯原始數據;對貼源數據進行初加工,按主題歸集分類構建主題層,保留數據間關聯關系,形成相對獨立的主題庫,如航班、人員、商業、經營、交通、安全、貨運、事件、資源等主題庫,為數據拉通組合提供基礎數據;按業務訴求融合跨主題數據形成業務專題庫,這些專題庫數據可以作為加工某類指標的數據集,為綜合分析提供專項數據基礎。專題庫可按大類分為查詢統計類(如吞吐量、資源用量、資源消耗、航空性收入、保障耗時、事件統計等)、數據標簽類(
176、如航班正常、放行正常、值機正常、關艙門正常、車輛到位、清潔到位等)、預測決策類(如未來小時高峰流量、機位占用預測、旅客流量、薄弱環節分析、客流商業營收預測等)。通過逐層建立數據集市,讓數據開發全面快速響應業務訴求。此外,在構建數據集市時,建議重點關注對數據粒度及維度的細化。前者解決的是數據分析深度問題,后者解決的是數據分析精度問題。如果忽略粒度和維度的細化,一些深度分析決策實現起來就較為困難。以航班正常性分析為例,常規分析粒度維度較為固定,一般以天、小時、航司等幾個維度統計出起飛正常、放行正常、進港正常等指標,但如果管理者提出多條件疊加的分析訴求,如分析某類天氣下(雨/雪/霜)、具體日期內、具
177、體時間段、A320機型、15分鐘周期、某進近點、某航司的正常性情況時,則無法響應實現。為此,數據集市中的對數據粒度及維度的細化尤為重要。三.數融:以數為基,響應訴求數享即數據共享,實現數據資產化管理。目前,機場普遍存在無數據資產或者數據資產管理混亂現象,無法提供有效的數據共享,這也進一步導致部門內、跨部門、跨單位的業務協同愈加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數據中臺也提供了相關組件予以解決。通過數據中臺零編碼API、簡潔接入、安全管控的方式,就旅客、物流、安保、航班不同專題庫形成多服務集成,類似于打造了一個數據資產“超市”,機場的其他部門或不同應用通過數據資產管理模塊可申請數據進行調用、處理和共享,為數據
178、資產增值和交換奠定基礎。除內部共享外,還能實現機場數據與業態公司、航空公司、民航局等外部單位精細化數據共享,從而全面反哺業務創新,賦能機場生產系統、分析應用及BI報表分析等,此外,大屏、領導駕駛艙、PC/移動端等都能獲得多元化、可視化呈現,如此一來,通過數據治理、數據融合后打造的機場數據資源管理中心,能為上層業務聯動、業務創新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數據對外高質量共享。綜上,新華三數據中臺方案從梳理數據源入手,以集成平臺匯聚各類業務數據,然后以運營平臺來創建數據標準,提高數據質量實現數據治理,最后形成數據服務集市實現數據統一管理和精細化對外共享。四大能力中數聚是基礎,解決“數據孤島”問題,數治解決數
179、據質量差問題,數融則是貫穿于所有過程,解決開發者多維開發的問題,數享是基于數融,破解機場外部信息“孤島”。這四大能力共同構成了新華三機場數據中臺體系,助力機場實現以業務為驅動的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創新引領助力智慧機場,新華三始終在路上。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未來新華三將持續創新助力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為民航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四.數享:內外共享,高效協同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61方案速遞數融:打造細顆粒、多維度的業務專題分析數享:精細化數據共享,全面反哺業務創新機場網絡SDN架構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軟件定義網絡;它是
180、一種新興的控制與轉發分離并直接可編程的網絡架構。它的核心理念是,希望應用軟件可以參與對網絡的控制管理,滿足上層業務需求,通過自動化業務部署簡化網絡運維。簡單來說,就是把現在復雜的傳統網絡設備全部對上層應用不可見。上層管理層,只需要像配置軟件程序一樣,對網絡進行簡單的部署,就能夠讓網絡實現所需要的功能。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63方案速遞前言近年來,民航局圍繞智慧機場建設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其中在2020年發布的推進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中重點提出:智慧機場是“四型機場”建設創新動力。而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恰恰是智慧機場創新動力來源之一。通過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
181、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機場的生產要素全面物聯、數據高度共享、跨領域高效協同。有了新技術助力智慧機場建設,才能更好的實現平安、綠色、人文機場的建設。智慧機場是基于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的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支撐的新模式與新形態,而網絡作為全要素智慧連接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業務數據的高速交換職責。如何建設一個極簡、超寬、智能、可信、融合的機場智能網絡系統,則顯得尤為重要。通過SDN、SRv6、Wi-Fi6、網絡分片等技術對機場用戶網絡進行賦能,使得機場網絡具備業務全流程自動化,故障替換即插即用,網絡管理員零干預,業務自動化部署,分鐘級上線,多維可視等能力,為智慧機場的網絡建設提供智慧承載平臺。SDN
182、軟件定義,融合統一機場網絡不同于一般的企業網或者園區網絡,一般的企業或者園區網絡建設比較單一,建設過程中只需要考慮單獨的園區網絡或者數據中心網絡即可。機場網絡則不然,目前大型機場的網絡系統整體上由數據中心網、核心骨干網、生產網、綜合業務網、離港網、內/外聯區和旅客無線接入網等網絡組成。從網絡組合中來看基本涵蓋了數據中心網、骨干網以及園區網的全部網絡類型。那么對于機場網絡運維管理人員來說,經常面臨因一個業務調整,從而分別對三張網進行網絡策略調整,業務割接操作復雜,對網絡運維人員的技術能力以及現網了解情況要求比較高。那么能不能有這么一套管控平臺上能對數據中心網絡、機場骨干網以及其他類型的園區網絡業
183、務進行統一的配置與管理運維,同時能對端到端的VPN業務進行部署,從而構建一個統一的機場網絡操作系統,避免運維人員陷入到機場網絡系統間復雜的策略中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SDN技術。智慧機場網絡解決方案|新華三集團行業BG 交通技術部 智慧民航技術專家閆澤瑞AD-NET方案6大能力集通過AD-NET解決方案將機場園數WAN場景進行統一融合后,在整個機場網絡中,可以將所有網絡設備看做一個邏輯資源池,使整體網絡看起來、管起來、用起來更加靈活,只需要在一套管控平臺上,即可根據機場業務變化進行實際的網絡資源調度,并控制整體資源,以此來響應各種業務變化帶來的網絡需求變更。使用同一套管控平臺實現機場離港網、
184、綜合業務網等多種園區網絡和數據中心網絡、骨干網絡的設備自動化上線、業務配置以及運維管理。通過圖形化的配置界面將機場多園區網絡VPN、骨干網和數據中心網絡對應的VPN拉通,實現機場不同邏輯網絡之間的端到端隔離。在極大提升機場網絡運維效率的同時,能夠更好的協助機場運維管理人員專注于機場網絡未來規劃與建設,為機場建設一張軟件定義、融合統一的智慧網絡。機場的骨干網絡作為整個機場各網絡區域的數據交換的高速數據網絡交換平臺,在具備高帶寬、高可靠、易維護等基礎能力以外,還需要對其上承載的多種業務數據進行控制,保證不同業務間的隔離以及安全可靠的通信。過去機場在業務隔離控制方面主要采用MPLS技術,MPLS V
185、PN是一種基于MPLS技術的IP-VPN,是在網絡路由和交換設備上應用MPLS技術,簡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選擇方式,利用結合傳統路由技術的標記交換實現的IP虛擬專用網絡(IP VPN),可用來構造寬帶的Intranet、Extranet,滿足多種靈活的業務需求。但是MPLS技術也有一些缺點,比如:配置復雜,需要非常專業的人員進行維護,要求路徑中每一臺設備都支持MPLS協議并且在調整業務路徑的時候需要逐臺設備進行配置,工作量大、出錯率高、維護成本高。隨著IPv6協議的推廣以及SDN智能網絡時代的到來,SRv6技術因其極簡部署、自動化配置管理、路徑可編排、流量靈活智能調度等特性成為了替代機場骨干網M
186、PLS技術最好的選擇。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65方案速遞根據網絡類型的不同SDN技術同樣擁有不同能力:SRv6極簡部署,靈活編排雖然SDN能力能夠賦予網絡更智慧的能力,但是不同網絡仍需要部署不同的SDN控制器,在運維管理方面依舊需要管理人員登錄不同的軟件進行管理,還是無法解決管理困難的問題。針對此問題,新華三提出了AD-NET統一運維解決方案,AD-NET基于統一的數字底座將管理、控制和網絡智能分析融為一體,聚焦園區、數據中心、廣域骨干網場景化管控析能力的落地,構建園區網隨人動、數據中心網隨云動、廣域網隨流動的智能網絡。在機場數據中心中部署AD-DC,因其網絡能力開放化的特點,使得網絡和數據
187、中心計算、安全等資源更緊密協同。通過業務與物理位置解耦、多業務安全隔離、業務快速上線、業務靈活自定義、可視化運維等能力實現虛擬資源和網絡安全策略快速遷移與同步,充分滿足數據中心能力開放、虛擬資源的智能部署和遷移等需求。機場數據中心場景在骨干網場景中部署AD-WAN,邏輯控制集中的特點能進行多重資源協作;在SDN控制器中基于全局視角,通過統一整合全網資源、多維觀測網絡狀態、智能分析運行數據,使整個網絡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可視化,并根據機場用戶策略和應用需求進行集中控制、全局調度、及實時調優,實現應用驅動的骨干網服務。機場骨干網場景在機場園區中通過AD-Campus控制器實現管控析融合,實現網絡設
188、備上線、策略部署、用戶接入、智能保障功能的無縫集成,能夠將傳統網絡的網絡架構本身變得非常靈活,業務部署(應用/終端)可以做到與位置無關;另一方面可以徹底改變傳統網絡通道就緒,終端和人根據位置匹配通道的模式,將人和應用作為中心,所有網絡的資源跟隨人和應用移動;同時能夠有效提升系統的邏輯性、易用性,方便了網絡運維人員對系統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產品的易用性。機場園區網場景成本高:需要100G、50G接口才能支持,商務成本過高;切片粒度大:標準的5G粒度切片,對于行業網來說,粒度太粗;傳輸:需要傳輸鏈路支持,現網部署時,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67方案速遞Segment Routi
189、ng(SR)是一種源路由技術。它為每個節點或鏈路分配Segment頭節點,把這些Segment組合起來形成Segment序列(Segment路徑),指引報文按照Segment序列進行轉發,從而實現網絡的編程能力。Segment Routing有如下四個優點:SRv6(Segment Routing轉發層通過IPv6進行封裝)不僅繼承了SR的優點,還具備標簽空間數量無限、全網唯一、任意點可達的優點(IPv6地址特點)。進而可以實現只要地址可達,可以任意點接入,任意點之間互聯。配合SDN控制器軟件,可以做到極簡部署、靈活編排,幫助機場用戶實現更加智能可靠易管理的機場骨干網絡。針對這些技術困難,新華
190、三推出了子接口切片技術,即通過硬件預留轉發資源的方式實現,確保每個切片之間的帶寬預留。其優點如下:通過網絡分片技術,可以在一套機場核心骨干網中構建多個業務專網,針對不同業務做到帶寬保障、一網多用,為機場客戶提供更有保障的鏈接。簡化了控制協議。它只采用IGP,統一了控制協議,不再像MPLS那樣在IGP的基礎上還要LDP、RSVP-TE等協議,降低了運維的復雜度。良好的擴展性。以前實現路徑編程(流量工程,TE)時一般采用RSVP-TE,網絡中的每個節點都要感知到每條路徑的狀態,協議的消耗很大,限制了TE隧道的規格,難以部署和維護。Segment Routing路徑編程則是在頭結點進行,海量的路徑都
191、是依賴于有限的表示鏈路和節點的Segment的組合,網絡中間節點幾乎不感知路徑狀態,具備很高的擴展性??删幊绦院?。Segment Routing 中的Segment非常類似于計算機的指令,通過對Segment 的編排可以實現類似于計算機指令的功能。具備非常好的靈活性,可以非常靈活地建立滿足不同需求的路徑,釋放網絡的價值。更可靠的保護。Segment Routing能提供100%網絡覆蓋的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保護,解決了IP網絡長期面臨的技術難題,能夠在高可擴展性的前提下,又可以達到完全的可靠性保護。核心骨干網承載著離港網、地面運行網、綜合業務網、生產網等生產業務數據及外連區、
192、數據中心等業務流量,接入終端種類龐雜,不同的業務類型重要性不同,如何優先保證重要數據的優先傳輸,在過去機場用戶都是通過QoS對業務數據劃分不同的優先級隊列來保證帶寬和傳輸穩定,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又無法保證流量激增導致重要數據業務帶寬被搶占的問題不會發生,那么網絡分片技術就能解決您的問題。網絡分片技術其實早在運營商已經有所應用,將鏈路帶寬劃分為多條通道,不同通道之間的帶寬相互獨立、互不侵占,確保關鍵業務的帶寬有所保障。FlexE技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在類似機場這樣的行業網中,FlexE技術卻遇到了難題:網絡分片帶寬保障,一網多用010203010203成本好:100G、50G、千兆、萬兆均
193、可以支持,機場網絡主流端口;切片粒度細:支持M級切片,切片個數可達4K個;傳輸:無限制,全部支持;兼容性:異構廠商可以無縫對接。0102030404網絡分片技術機場云平臺為機場及各級單位的生產、管理、服務、商業、能源、交通等各個模塊的業務系統提供良好的支撐服務,為機場的安全高效運行和智能服務管理保駕護航。那么一朵廣泛適用于機場的云平臺該具備哪些特性呢?新華三根據自身在云計算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對云計算技術趨勢發展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全國落地十余個機場云案例積累的機場云建設經驗,總結機場云平臺應以全量的應用承載為導向、多維的安全合規為前提、完備的容災備份為保障、敏捷的云化應用為探索、統一的云數融合為趨
194、勢??偨Y來講,機場云平臺可以看作是支撐機場各類業務系統運行的ICT能力中心,具體可以理解為資源承載中心、運營管理中心、運維保障中心、服務集成中心、業務賦能中心等。對機場云的思考與理解物聯網方案邏輯架構隨著SDN、SRv6、網絡分片、無線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華三結合在機場網絡建設的深度實踐,有能力助力機場打造一張“軟件定義、統一融合、極簡部署、一網多用、全域感知、人機協同”的智慧網絡。未來,新華三將以不斷創新的技術能力,持續助力機場智慧網絡建設。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69方案速遞結語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進入到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如今機場智慧網絡建設的目標已經不僅僅是擁有一張
195、可軟件定義的有線網絡那么簡單,還應該具備一張全場景覆蓋的無線網絡以及物聯網絡,實現人、機、物的互聯協同;對機場的飛行區、航站樓、公共區等區域的全域感知。物聯網終端通過LoRa、RFID、UWB、藍牙等物聯網協議,成為了機場智慧物聯網的觸手;物聯網平臺提供網絡、數據、物聯網業務的統一入口,將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共享給不同部門、不同業務的上層應用。從而實現旅客定位、管制區入侵預警、手推車管理、資產定位管理、無動力設備管理、人員定位、智慧停車等等一系列的智慧應用。物聯網平臺作為機場數字化的重要數字基礎設施,負責機場全域物聯網設備的接入和數據的采集,并提供標準數據開放給不同機場業務系統,是機場智慧物聯
196、的核心組件。新華三物聯網平臺能夠兼容多種不同的網絡傳輸技術,兼容多種終端設備(包括物聯網終端設備和非物聯網終端設備),具備完善的物聯網終端設備管理功能,支持多種物聯網終端、數據的集中管理和標準化處理,為機場各相關業務應用系統提供集中的、標準的設備管理、連接管理和數據服務。同時構建統一的物聯網平臺,可完成機場全域物聯網統一設備管理和數據標準化,減少各業務部門之間針對物聯網感知需求的重復開發及重復投資,提高機場智慧應用的快速更新迭代,推動智慧機場數字化落地。Wi-Fi/物聯網全域感知,人機協同引言近三年以來,以云計算、大數據、AI、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正在拉開智慧民航建設的帷幕,民航行業數
197、字化轉型已至。2020年1月,民航局發布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提出建設“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使得機場建設從過去的“量優式”發展轉變為“質優式”發展。2022年1月,民航局發布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提出智慧民航是實現對民航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進行數字化處理、智能化響應和智慧化支撐的新模式新形態??萍紕撔率侵χ腔勖窈浇ㄔO的重要手段,也是民航行業由信息化向數字化轉變的重要推手和支撐。當前熱門的新興信息技術中,各大機場對云計算的“青睞”尤為突出,機場云平臺儼然已經成為賦能智慧機場建設不可或缺的智能技術底座。通過利用云計算技術能夠大幅提升IT資源利用率,為機場業務提供安全可靠、靈活彈性的運行
198、環境,實現應用和IT資源的統一的運營管理和自動化運維,提升管理和運維效率。云平臺的集約化和共享化建設理念,為機場各業務場景的數據打造統一的數據存儲底座,使數據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跨業務、跨主體、跨網絡共享和交換不在犯難。智慧機場云平臺解決方案新華三對機場云的理解與演進趨勢分析|新華三集團行業BG 交通技術部 智慧民航解決方案專家郝亞東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71方案速遞根據機場各類業務系統對IT資源的需求,按需提供不同規格和性能的服務目錄滿足機場業務的災備需求,根據業務災備等級提供對應的容災及備份方案持續可擴展的服務目錄滿足當下及未來5年機場的業務發展所需一.資源承載中心,打造云化基礎設施匹配機
199、場組織架構,實現機場各部門、各級組織的統一管理計量計費能力,云平臺資源使用情況精準管理和分析二.運營管理中心,聚焦良好建設效果通過云平臺對數據中心機房整體硬件設備進行運維管理,簡化運維工作量云平臺對接機場統一運維中心,實現云內資源、應用的統一監測、自動化運維三.運維保障中心,構造持續服務平臺云平臺實現對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平臺融合共生,以云助數,以云賦智云平臺對接機場第三方業務系統,如統一認證系統、4A系統等四.服務集成中心,強化開放對接能力提供容器、微服務治理、數據庫、中間件、DevOps等PaaS層服務支撐傳統架構應用向云原生應用演進五.業務賦能中心,激發應用創新活力A-CDM系統等的重要
200、業務系統,還有呼叫中心系統、登機橋系統、暖通空調系統等的支持服務類系統,以及OA系統、財務系統、物業管理系統等的經營管理類系統。機場的這些業務系統對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需求不一,對安全防護要求并非一致,對容災備份策略需求各異,并且還要保障每個業務系統在安全穩定可靠運行的同時在邏輯上具備相對獨立的IT資源環境以保證業務系統之間不會互相侵擾,這些方面在機場云整體規劃和建設時都需要著重考慮,下面對這些內容做簡要闡述。機場云建設現狀及演進趨勢云平臺建設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機場云的建設和發展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搭建基礎云平臺,提供基礎必備的IAAS層服務,使機場業務系統能上云。機場云最基礎
201、、最核心的使命是為機場全量的應用系統提供必備的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IAAS層服務,要保障業務系統能夠順利上得了云。機場業務系統少則幾十個,多則一兩百個,在這如此繁雜眾多業務系統中既有機場信息集成系統、安檢信息管理系統、行李處理系統等的關鍵業務系統,又有圍界安全防護系統、飛行區管理系統、計算資源區按機場業務類型不同劃分部署在不同的資源池,一般劃分為生產運行類資源池、經營管理類資源池、測試類資源池、桌面云資源池等,各資源池歸屬于不同VPC,為機場各類業務系統在云上提供“專屬空間”。存儲資源區規劃分布式存儲和集中式存儲兩種模式,對于數據存儲性能、可靠性、IOPS要求高的應用場景(如核心運行類系統
202、、數據庫等)一般推薦用集中式存儲;對于性能和IOPS要求一般且數據量大的應用場景(如視頻監測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旅客服務系統、商業管理系統等)一般推薦用分布式存儲。機場云安全需要從云平臺和云租戶兩個維度進行規劃,機場云通過將提供給租戶的安全服務能力與云平臺的安全建設深度整合,建立統一的云安全資源池,按需為業務系統提供相應等級的安全防護能力。一般情況下機場云納管兩個數據中心,分別為A域(ITC大樓)和B域(PCR機房),A域作為主生產數據中心,B域作為備生產數據中心。機場業務系統在做容災規劃時既要考慮生產系統的高可靠需求,同時也要兼顧云平臺和應用系統的建設成本和技術難度。機場核心業務系統在A域
203、和B域做雙活部署,保障核心業務的高可用性。非核心業務系統做數據級備份,保障關鍵數據不丟失。第二階段:構建PAAS服務能力,包括數據庫、中間件和應用管理服務能力,構建初步的Devops開發測試服務,使機場業務系統用好云。機場應用上云模型可以概括為以下三種,這三種模型面向不同場景和業務需求,在機場云會出現共生共存的局面,并且會長期存在。云托管:機場業務應用承載的物理機替換成為云計算IaaS資源池里的虛擬機或者裸金屬實例,不改變業務應用部署模式和架構。云適配:機場業務應用的中間件&數據庫轉由PaaS平臺上提供服務,通過云平平臺服務組件完成對業務的高并發、高實時的支撐。數據庫和中間件按需申請,實現服務
204、化交付,自動化配置部署,可視化管理和運維。云原生:基于PaaS平臺開發云原生應用,原有應用進行微服務和容器化改造,實現模塊解耦,彈性伸縮,提高應用上線速度和版本迭代效率,加速業務重構與創新,有效支撐機場智慧化場景應用需求。新華三云平臺方案優勢服務目錄齊全提供IAAS、PAAS、DAAS層全棧的服務目錄,功能齊全,能夠滿足機場業務系統當前以及未來所需。全面融合軟件層面云、網、安、數、智產品和方案高度融合,充分發揮各產品優勢能力,真正實現管理一平臺、應用一架構、SDN一張網、安全一策略。開放兼容適配市場主流服務器、存儲等硬件設備,對利舊場景和其他廠商底層資源持開放態度,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配對接。
205、提供開放API接口和SDK開發包,可支持對接其他多云管理平臺、第三方系統等。安全可靠融合新華三多年自研云平臺及安全產品經驗,全面支持軟硬件不同形態的安全產品,云內、云上、跨云全面安全。提供成熟可靠、全方位的數據備份、同城雙活、異地容災方案。端到端的服務保障具備豐富的定制化開發經驗,在面對機場個性化需求的場景,可以為機場量身定制,快速滿足個性化需求。運維支持本地駐場和遠程連線兩種運維方式,即可通過遠程連線方式滿足用戶降低運維成本的需求,同時可以提供本地駐場運維。0102030405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73方案速遞數據平臺是打破機場業務系統數據孤島的一劑良方,以到機場業務為核心驅動,聚焦“數聚
206、、數治、數融、數享”四大能力,其中數聚是基礎、數治是保障、數融是手段,數享是目的,通過數據平臺四大能力賦能或再造機場智慧運行、智慧安全、智慧商業等各種業務場景,全面助力智慧機場建設。需要說明的是機場云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建設并不是嚴格的遞進關系,這兩個階段可以并行開展,甚至是先開展第三階段的DaaS服務能力建設,然后再進行第二階段的PAAS能力建設。第三階段:構建DaaS數據即服務能力,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所需的數據,使機場業務系統用好數。通過云平臺與數據平臺融合共建,云平臺海量數據存儲和集群化服務的能力助力數據平臺實現云上繁多的業務系統數據集成、數據治理、數據開發和數據共
207、享等服務,將機場數據資產化。目前已經落地的機場云主要以IAAS云為主,有部分機場已經在云平臺上使用部分PAAS服務,比如通過云平臺按需提供數據庫、中間件等服務。IAAS云主要提高了IT資源利用率、簡化數據中心管理和運維、便捷拉通跨應用數據,但并未改變應用的開發、測試、上線、部署等模式,應用難以敏捷開發和迭代,隨著機場智慧類應用的大量涌現和智慧化場景下對應用提出的更高要求,機場的部分應用必然會向云原生架構演進。機場業務系統做云原生改造建議優先從面向旅客服務類的應用著手,此類業務系統為面向互聯網的敏態類應用,有高并發、峰值訪問、應用快速迭代的訴求,通過云原生改造可以帶來如下價值:新華三深耕機場云取
208、得的成績一覽新華三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致力于成為機場客戶信息化建設、業務創新、數字化轉型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截止目前新華三深耕機場行業14載,具有大量的私有云建設和服務經驗,目前已經落地的機場云案例有十余個,在廣泛建設機場云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經驗、實施服務經驗、業務系統遷移上云經驗等,能夠為機場客戶提供從云平臺咨詢規劃、建設實施、定制化開發、遷移上云等端到端的機場云建設和咨詢服務。能夠快速響應機場業務需求變化,保持技術先進性,實現業務快速創新。應用快速迭代提供自動化和智能化運維能力,提高運維效率,保障業務連續性、可靠性。高效運維面對高并發業務場景提供敏捷性彈性資源,提升高并發場景下
209、旅客訪問體驗。資源彈性供給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0177|83|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機場建設實踐A-CDM推動機場運行效率提高89|智慧機場數據治理實踐7675生態合作前言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火爆,作為元宇宙關鍵技術的數字孿生也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數字孿生起源于航空航天領域,興起于制造業。近些年在國內智慧機場建設中數字孿生機場的概念也屢見不鮮。在國外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為了加強資產管理對于優化安全、提高效率和提升旅客體驗至關重要。他們通過構建數字孿生機場,提高了所有資產的效率和有效性;實現降低成本,更有效和高效地使用資產,以及對資產進行開發和維護;實現了從減少維護到對維護進行預測的轉變。通過使
210、用數字孿生技術,機場預計能夠節省5-10%的運維費,整個項目可節省10-20%的費用。國內香港國際機場把數字孿生作為是“智能機場愿景”一項重要的創新計劃。香港國際機場的數字孿生系統連接機場資產管理系統的各項運營數據,并與地理信息系統地圖相結合,以創造數字孿生的靜態狀態,數字孿生模型開發平臺以逼真的方式導航機場的數字孿生模型,該模型使用了機場各區域物聯網設備的實時數據,通過數字孿生平臺與仿真工具、企業應用程序和企業分析平臺相結合,打造可以準確預測的未來機場場景?;跀底謱\生的智慧機場建設實踐|北京優锘科技有限公司 產品總監 數字孿生研究院院長劉鈺勝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平臺建設思路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建設
211、挑戰管理對象孿生以實體的物理管理對象為核心整合各業務數據,形成管理對象孿生。業務流程孿生構建業務微服務,打造能力開放平臺,強化業務協同,形成業務流程孿生。應用場景孿生梳理數字化應用場景,規范數字化應用,探索和發現關鍵場景,形成應用場景孿生。010203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77生態合作然而大多數數字孿生機場建設往往重應用輕平臺,不少機場建成大量的數字孿生的應用,但是孿生應用之間相對孤立,資源模型無法復用,數字孿生的建設仿佛又要重演IT煙筒建設的老路。這一現象的出現也是新技術引入的必然之路,一項新技術的出現往往是應用試點先行。然而數字孿生不僅僅是一項新的技術,還是一種數字技術的理念創新。在推廣
212、使用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具體應用場景,也應關注頂層設計,通盤考慮數字孿生的系統架構。首先,數字孿生不是單一的技術或產品,它是技術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協同的綜合技術體系,不是說某一個單一的業務廠商能夠實現完整的數字孿生0到1,是一個綜合技術體系。其次,具體到數字孿生機場建設,應該是打造一個與實體機場一一映射的全息孿生機場可視化;以管理視角來為機場的每一個管理對象構建數字孿生體,實現數據驅動的決策;并且能夠支撐各類數字化場景要素的聯動調度指揮管理需求,滿足管理、控制、分析實體機場的一體化手段的需求;并且能夠融合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北斗精度定位
213、的精準導航新技術。再次,數字孿生機場建設涉及系統復雜,應用場景多變,重點要實現三個層次的數字孿生: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平臺關鍵技術最后,數字孿生平臺是實現數字孿生綜合技術體系所依賴的綜合技術平臺。需要有四方面的能力:模型是數字孿生的基礎,在數字孿生的建設過程中存在大量異構的數字模型,有用于產品生產的模型,建筑設計與建造模型,地理信息測繪的模型。這些模型存儲格式均不相同有的存在于CAD圖紙中,有的保存在BIM文件里,有的以GIS數據的形式存在。模型轉換技術,就需要能夠將這些異構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轉化為數字孿生系統中所建立的統一的標準的數據格式,便于進行模型融合。一.模型轉換技術在機場建設過程中
214、各類IT和IOT系統由于建設時間或建設部門的不同,往往有多個異構的、運行在不同的軟硬件平臺上的信息系統同時運行,這些系統的數據和能力彼此獨立、相互封閉,使得難以在系統之間交流、共享和融合,從而形成了系統孤島。而在數字孿生平臺建設過程中,為了滿足數字孿生應用的需求,需要圍繞建立面向數字孿生對象的數字模型,這就需要能夠將各種系統的數據和功能進行集成即數字集成。數字集成包含數據集成和能力集成兩部分。數據集成是把不同來源、格式、特點性質的數據在邏輯上或物理上有機地集中,從而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數據共享。在企業數據集成領域,已經有了很多成熟的框架可以利用。通常采用聯邦式、基于中間件模型和數據倉庫等方法來構造
215、集成的系統,這些技術在不同的著重點和應用上解決數據共享和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能力集成是把不同的系統的功能服務化,變成數字孿生對象可調用的能力集,從而為數字孿生應用提供反控物理世界的能力。能力的集成目前市場上有比較多的方式,通常采用:微服務改造、SOA服務化、API網關、硬件網關等方式來完成。這些技術在改造成本和實施難易程度上各有側重,對系統平臺的要求也并相同,需要組織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選擇完成。二.數字集成技術多維的數據接入與融合能力數據是數字孿生的底層依賴,機場業務子系統繁多,接口協議復雜,作為底座的數字孿生平臺應具備接入與融合IT與OT的各類子系統能力。數字孿生體的構建能力這就要求平臺能夠
216、根據場景業務需求加工出多維數字孿生模型,包括幾何模型、資產模型、指標模型、反控模型、仿真模型、數理模型等。數字孿生的消費服務能力能夠將構建出來的數字孿生體的能力,以公共服務的方式發布出來,讓第三方能夠直接使用,滿足應用消費數字孿生的需求。數字孿生應用搭建能力要求平臺能夠提供零代碼地構建數字孿生應用平臺,滿足業務部門的應用快速創新要求,以數字化業務創新促數字化轉型。01020304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79生態合作模型轉換需要數據提取、模型輕量化、模型重構三個環節來完成。數據提取是需要根據不同文件格式,通過模型數據讀取工具進行二次的接口函數開發,找出了數據提取的最佳函數及途徑。模型輕量化是數據
217、提取過程中摒棄過程文件、隱藏特征、約束信息等非必要信息,且做了部分輕量化工作,大幅減少了三角面片數。在模型輕量化中有幾何轉換和渲染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模型重構是指將從異構模型中提取的數據,經過輕量化處理后,按照數字孿生系統模型輸入要求進行模型加工過程。模型重構的標準是基礎,加工是手段,數據是核心。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81生態合作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平臺建設步驟數字孿生概念比較大,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往往不容易把控邊界,造成數字孿生對象的構建泛濫,從而陷入到了孿生而孿生的窘境。所以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平臺遵循從場景出發自上而下的孿生需求規劃,以支撐場景為目標的自下而上的孿生模型建設。孿生需求規劃
218、應從業務場景出發,首先梳理本期建設的數字孿生應用場景,形成孿生業務方向,再基于場景梳理對應的數據處理流程以及依賴關系,之后基于流程梳理涉及哪些數據來源,即來源系統,然后基于梳理的系統,明確涉及的具體數據內容,根據數據內容梳理這些數據內容之間存在的關聯關系,從而明確本期建設的數字孿生對象的分類,定義所需要的數字孿生元模型,形成數字孿生的建設標準,作為建設指引。孿生模型建設過程則應基于物理世界的實體,構建孿生世界幾何模型;將幾何模型與其相關數據進行綁定,按照定義的元模型加工為整孿生體;再基于業務,將孿生體組合,形成孿生業務場景;之后在根據孿生場景需求關聯規則和流程,仿真物理世界場景業務;然后對業務
219、場景進行渲染,按需生成三維可視化效果;最后為業務部門或人員提供孿生仿真、演練和預測等服務。數字孿生目前在各行各業雖然有大規模的應用,但是處于早期應用階段。各行各業對于數字孿生的認知,建設仿佛目前尚無統一的方法論,相信伴隨數字孿生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其應用領域和應用場景將不斷豐富,同時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革新,可以預見在未來我國機場建設過程中,將圍繞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和全生命周期運營維護,開展數字孿生平臺的構建和部署,不斷反饋和迭代,建立各類流程和信息的交互和映射,源源不斷地獲取物理設施的數字信息。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數字孿生機場將更多地呈現在民航機場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人員面前,極大地促
220、進降本增效,實現我國民航機場的高質量發展。新華三+UINO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平臺聯合解決方案“數字孿生,看懂新世界”,優锘通過自主研發的真數字孿生專業技術,實現對現實世界的全面感知、二維或三維展示、有序管理、以及智能操控。優锘經過多年的前瞻性研發和行業實踐,現已形成了運營可視化中心、運營智能中心和運營整合中心3大產品中心。并通過物理層到平臺層,提供數據接入的能力,建立物理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系;而服務層通過構建數字孿生世界的建模工具,提供二維、三維、地圖等交互界面,并最終應用于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平臺場景群。數字孿生平臺的感知、展示需要強勁的算力和大數據平臺的支持,通過與新華三的強強聯合,以綠洲平臺為
221、核心,并貼合各行業需求,完全實現數據驅動,加強技術底座?;趦烇辉跀底謱\生建設層面的實踐經驗和綠洲平臺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可以整體提升可視化交互的運行管理能力,助力智慧機場數字孿生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模擬仿真技術是將包含了確定性規律的模型轉化成仿真軟件的方式來模擬物理世界的一種技術,其目的是依靠正確的模型、完整的信息和環境數據,反映物理世界的特性和參數。傳統的仿真技術,如數值仿真、統計仿真、系統仿真、基于精益系統的仿真等,都是以離線的、獨立的、特定階段的方式來模擬物理世界,不具備分析和優化物理實體的功能。模擬仿真技術可以在數字空間建立物理空間實體的模型映射,是創建和運行數字孿生的核心技術,是數字
222、孿生實現數據交互與融合的基礎。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高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仿真技術的發展,使仿真技術和數字孿生的融合成為可能。三.模擬仿真技術多維模型融合,是數字孿生最重要的一步。數字孿生模型會涉及幾何模型、物理模型、行為模型、規則模型、算法模型等多維多時空多尺度模型。多維模型融合首先對所建立的各種模型進行評估和驗證,保證模型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之后在此基礎上將各維度模型進行關聯、組合與集成,從而在數字空間級連與融合為一個完整的、具備高忠實度的數字孿生模型。模型融合過程主要涉及多維模型的構建、評估與驗證、關聯與映射、融合、一致性分析等過程。四.多維模型融合技術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不
223、僅為各方工作提供依據,而且在保證航班正常運行的基礎上,提高資源利用率。機場運行需要高效協調多個相關的專業部門來完成停機位分配、場坪調度和路徑規劃等日常工作。A-CDM系統通過對業務對象、業務流程、業務邏輯和優化目標進行持續優化建模,使用機器學習和優化技術對保障任務執行、監管進行智能,實現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如對停機位分配、排班、場坪調度和路徑規劃等進行智能規劃和調度,力求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研判預測等輔助決策系統的幫助下,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航班運行效率最大化。通過對資源的智能規劃,階段三力求在安全沖突最少的情況下,實現最高的資源利用效率。另外,這一階段中,將由系統自動推薦備選方案并交由
224、工作人員做出最終決策;指揮也逐漸從語音轉為數據,并實現與CDM和HCC的數據自動修訂。階段三:決策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83生態合作A-CDM理論根據機場及相關單位數據融合、設備安裝和使用情況,A-CDM系統建設主要分為監視、交互、規劃和引導4個階段。前言隨著2016年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合計突破1億人次,2019年全球疫情前旅客吞吐量超過1.2億,上海成為繼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之后全球第5個年航空客運量過億的城市,且保持高速發展勢頭。上海地區航空業務的高速發展也推動了浦東機場貨運量的持續增加,并連續13年位列全球第3。不難看出,上海的航空門戶效應已經充分顯現,其經濟中
225、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明顯增強。另一方面,航空市場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航路擁堵、場坪擁堵、起降延誤等一系列影響航班運行效率和正常率的問題。華東數個時刻協調機場曾多次因為航班正??己酥笜诉_不到局方要求,被停止受理加班、包機和新增航線航班申請。面對每年10%的航班增加量和兩位數的飛機引進速度,中國機場亟待提高:各個機場的運行系統仍以三級管理體系層層匯報;決策系統僅限本場的少量數據;機場的信息化程度遠落后于航空公司和空管。以上種種限制因素也導致了大型機場準點率隨著航班量的增加日益走低。樞紐機場的高速穩定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航班正常率,因此在保證運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機場正常率也成為了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歐
226、美國家提高機場運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智慧機場”的重要組成,以”浦東準點”為代表的機場協同決策機制(Airport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A-CDM)打響了中國機場正常率的保衛戰。A-CDM系統是飛常準(Variflight)在參與制定的,民航局機場協同決策系統技術規范基礎之上,同時與歐控(Eurocontrol)、國際機場理事會(ACI)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等組織協同設計,與多家機場合作開發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機場運行信息共享和統一協同決策平臺。該平臺不僅為空管、機場和航空公司提供信息交流和融合的渠道,同時集成了航班離場管理系統、進場管理系統、天
227、氣預報系統和機場運行監測系統,以保證各方及時掌握飛行區、進近和離場排序等重要航班信息??展?、機場和航空公司可以按航班放行次序和計算起飛時間,利用A-CDM制定航班運行保障預案,使放行透明和運行規范,并充分利用空域、時刻和地面資源,減小航班延誤和等待,確保運行的安全與高效。通過信息共享和后續精細化跟蹤航班進程,A-CDM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事件準時性以及可預見性的成績有目共睹。自2012年起,國內北京、上海等多地機場配合空管的CDM布局,開始建設A-CDM系統,以解決大型樞紐機場運行效率較低、協同決策能力不足的瓶頸問題。A-CDM推動機場運行效率提高|飛友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張重陽隨著航班的起
228、降,每天機場、航空公司和空管等相關單位都會發出和接收大量的數據信息。然而,各協同單位之間的業務數據缺乏共享和融合,部門間業務流程缺乏有效緊密配合,影響了機場正常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頂層規劃與設計,大多數機場的各個子系統都是獨立的,僅能做到單一系統的智能化應用,缺乏整體聯動。關鍵信息的缺失進一步加大了提升全國機場正常率的難度。因此,大量基礎數據的支撐是通過A-CDM系統實現”智慧機場”和提升機場正常率的必經之路。感知階段便是實現機場信息化和智能化,保障數字機場的應用落地的前提。這一階段將對機場運行數據進行集中化管理,使用數據平臺、物聯網等技術將機場的既有的基礎數據、車輛數據、人員航空器數據、相
229、關航空公司機場數據和ATFM數據進行清理融合,打通各個子系統。通過數據的單項傳遞實現數據的初步融合和疊加,也是為下一步的交互做準備。通過機場運行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AOC可以全面掌握機場資源狀態,并做出合理分析,從而實現客貨及飛機安全高效地周轉,為管理的科學與高效提供支撐。階段一:感知融合階段將深化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和利用?;谌斯ぶ悄?、大數據技術的數據平臺,致力于實現機場的資源共用和信息共享,打通車輛和人員等保障資源的數據和通信鏈路,如AOC與車輛交互、AOC與人員交互、A-CDM與CDM數據交互、機場所有資源(包括其他駐場單位)間的交互和機場與航空器的交互。通過數據的雙向傳遞,這一階段將
230、實現保障資源間的交互,資源情況互相即時可見。這也是場坪移交的關鍵技術基礎。階段二:融合智慧民航解決方案???685生態合作A-CDMCDM“浦東準點”案例分析隨著“浦東準點”的正式上線,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邁出A-CDM與CDM系統融合的第一步?!捌謻|準點”在配合華東CDM系統打通信息渠道和數據融合上表現突出,用實踐和數據證明了A-CDM和CDM系統融合發展對機場運行正常率的提高。A-CDM系統和CDM系統的區別和聯系2012年,華東空管局啟動地區流量管理以及協同決策系統(CDM)建設。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的CDM系統已于2012年12月17日正式上線,并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運行。截至2014年底,
231、華東地區共有44個機場實施CDM運行。在CDM系統的幫助下,空管部門依據機場運行保障情況,為離港航班提供起飛排序;航空公司和機場根據CDM時間進行靈活上客,減少了旅客關艙門后的長時間等待并節省了大量離港航班的滑行用油。以東航為例,上海兩場節約的滑行用油3800噸(折合約2300萬人民幣)。在飛行計劃統一管理、協同決策平臺、機場放行排序和塔臺電子進程單等子系統的配合下,CDM系統提高了空中交通運行保障水平、運行效率和安全性。由此可見,不管是CDM還是A-CDM,其目標都是一致的,即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機場正常率。但是他們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CDM系統側重計算和發布離港時間,并協助機場根據離港時間
232、組織地面保障。作為基于機場數據的底層操作系統,A-CDM系統更側重于信息量的整合并協調各自利益,促使各單位從更全面的角度來處理問題。機場可以通過建立A-CDM與CDM系統的信息交換,提高運行網絡化水平,使航路與進場限制和離場計劃成為一個整體,進而保證航路和機場運行信息的完整性,提高地面運行的可預測性并改善起飛時間預測的準確性。另外,A-CDM還有一個核心的功能是分清機場的責任范圍,避免以往航班延誤后延誤原因糾纏不清的問題。同時,相關邊界責任可以根據機場責任快速調整,有利于中國機場地面運行全面從塔臺移交給機場?!捌謻|準點”上線的第一步便是與空管開展數據對接工作,實現A-CDM與CDM數據相互補充
233、,相互完善。通過第一時間掌握的CDM集成數據,指揮席位和航司席位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保障協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浦東準點”系統可以根據放行情況計算航班放行為預計正?;蜓诱`。如預計航班發生延誤,系統可以對該航班進行重點監測,并在必要的情況下通知相關單位加強地面協同,通過提高地面保障效率減少延誤。同時,浦東準點系統提出空地協同需求,通過與空管CDM運行協作,提高CTOT執行率。結合CDM數據,“浦東準點”以航班實時位置為基礎監測空域繁忙程度,并根據每小時實時航班量可視化展示機場周邊航路狀況,對擁堵航路提出預警。一.配合華東CDM打通信息渠道半年來,“浦東準點”取得了卓越的成效。2019年度浦
234、東機場正常率達到74.55%,同比增長3.38%(2018年為71.17%)?!捌謻|準點”A-CDM系統對浦東機場運行優化的具體情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減少預計到達誤差受運行容量限制,單一時刻內到達機場所能接受的航班數量有限。因此,航班預計到達時間是否準確直接關系到機場運行容量的計劃和安排。通過在原有生產系統的基礎上引入ADS-B數據,“浦東準點”極大地提升了預計到達時間的準確性。左圖為浦東生產系統數據,該系統因缺乏校準手段,由人工校準,工作復核大且精度低。右圖展示了接入ADS-B后的“浦東準點”數據。如圖1所示,接入ADS-B數據后,預計到達時間誤差3分鐘的航班量占比從51%提升到87%
235、;誤差5分鐘的比例從71%提升到89%。二.數據融合提高航班正常率隨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與成熟,引導階段以實現不同部門的計算機引導,擺脫人的干預為目標,讓計算機根據數據自動處理部分日常工作,將一部分工作人員從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通過機場智能化和信息化實現運營管理流程標準化的同時,提高集成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和能耗,提高機場正常率。在執行階段,所有場面資源將由A-CDM系統及圍繞A-CDM建設的各級子系統進行數字化執行。系統將通過地空數據鏈與飛行員實現數據共享。機場也將成立專門的數據維護和算法改進團隊,保障A-CDM智能處理系統的持續優化。階段四:執行“浦東準點”投入使用前后預計到達和實
236、際到達時間的誤差情況(數據來源:飛常準)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87生態合作結語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浦東準點”已經完成了監視階段的全部工作,通過場面的可視化監測為AOC提供及時信息和資源。在此基礎上,交互階段的工作也已經全面展開,短期內將打通車輛和人員等保障資源的數據和通信鏈路,實現保障資源間的交互?!捌謻|準點”將按照A-CDM理論,持續推進規劃階段和引導階段的建設,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A-CDM對場面資源運行的全面管控。未來,“浦東準點”還將陸續實現停機位智能分配,車輛和人員的智能調度等功能。通過與國內多個機場間的數據交換與合作,“浦東準點”將實現機場間保障節點狀態、延誤
237、原因和預計起飛時間等航班運行數據的實時共享。在前兩個階段實踐的基礎上,“浦東準點”將進一步推進與空管CDM系統的協同和創新,實現系統間的相互補充和完善。屆時,上海機場民航大數據將實現由點到面的立體化拓展和應用,“浦東準點”必將助力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正常率持續提高。機場運行信息管理工作既是專業技術的問題,也是管理理念的問題?!捌謻|準點”對浦東機場運行正常率的提升也證明了新技術和新理念在當代機場運行下的重要性。只有在機場運行信息管理的理念、標準和執行力方面下功夫,實現A-CDM和CDM系統的聯動,才能實現機場信息化和智能化,最終提升機場運行正常率,早日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建設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范圍內
238、的核心航空樞紐港。由于CDM系統提供的時間無法落地并直接影響機場航班正常率,“浦東準點”引入了人工協調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在CDM系統數據的基礎上,“浦東準點”結合不同機型和機位對應跑道的滑行時長推算出ACOBT時間,供機場AOC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協調和修訂,幫助近70%航班的CDM時間落地。對于已知的預計延誤航班,通過人工協調成功避免了其中約10%的航班延誤。2.減少信息傳遞時間在數據融合的基礎上,“浦東準點”通過物聯網、智能硬件設備和智能監測設備等新技術精細管控航班運行,提高機場地面運行效率和航班運行正常率。利用自動化數據采集、可視化和智慧化等運算方式,“浦東準點”將即時海量保障數據直觀地呈
239、現出來。目前“浦東準點”保障節點的數據自動采集比例已超過30%,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系統自動化程度提高到85%。通過PC終端和手機APP終端取代原有的電話和對講機等通訊傳輸方式,工作人員可以直觀地在可視化機坪界面上看到航班保障的實時信息、車輛動態信息和機坪占用實時信息等,減少信息傳遞時間,提高工作效率。3.優化機位沖突預警機位分配,即為進出機場的每個航班分配一個合適的停機位。以機位分配為代表的機場資源管理工作也是航空公司衡量機場服務水平的主要標準之一。這也要求機場既要保證停機位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又要絕對保證安全,減少機位沖突。目前,“浦東準點”已實現保障節點的超時預警、機坪占用預警和機位
240、類型沖突預警等多項預警管理功能?!捌謻|準點”上線以前,機場依靠人工僅能提前10分鐘發現機位沖突并進行預警;系統上線后,可由系統提前30分鐘自動識別機位沖突并預警,為后續航班機位的重新分配和調度預留了更多的時間和可能性,也為提升運行指揮的便捷性、機坪的安全性和地面運行效率提供了保障。4.提高CDM時間執行率“浦東準點”不僅通過電腦終端和手機終端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實現了COBT,CTOT和ACOBT的移動化展示,讓航空公司根據保障情況請求協同放行,也化解了CDM時間執行的難題。如圖2所示,浦東日放行航班量約為600架次??展蹸DM系統計算出的初始CTOT顯示,航班正常率可以達到80%;但由于浦東機場
241、規模大,結構復雜,跑滑運行模式獨特,其中相當一部分CTOT執行困難,最終導致航班正常率不高。CTOT跳邊情況(數據來源:飛常準)“浦東準點”協調航班量(數據來源:飛常準)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89生態合作2.數據標準不統一、質量不高,統計不一、共享困難缺乏統一的基礎數據標準和規范,導致各源業務系統數據不規范、不完整、不及時,數據無法有效集成整合,統計分析不準確和業務之間共享交換困難。比如,同一個航班的機型在多個系統中不一致,在離港系統中是321,在生產集成系統中是A321,如果按照機型維度進行分析,就會出現統計數據不準確。再比如,A公司作為機場的一個供應商,在合同管理系統中是A公司全稱,而在
242、資產管理系統中是A公司簡稱,當兩個系統進行數據共享和整合時就非常困難。3.缺乏數據問題溯源機制和流程,缺失長效機制在發現數據質量問題后,往往不能快速高效地定位問題和處理問題。比如在某機場,通過運用數據構建復雜模型支撐機位自動分配,但經常會在特殊的一個時間窗口,發生分配錯誤和分配沖突。在排查過程中,由于缺乏數據加工的血緣管理,最終數據錯誤很難追溯到錯誤環節,問題的定位和解決就變得非常困難,周期很長,直接影響業務開展。此外,這個現象還會體現在缺失數據治理的長效機制保障上,由于缺少數據主責部門和閉環管理長效機制,導致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機場數據使用現狀及問題機場是一個數據原生企業和數據使用大戶
243、,每天要產生和處理大量數據,一方面是內部數據,如生產運行、旅客服務、經營管理、商業運營等眾多領域產生的數據。另一方面是外部數據,如來自空管、航司、監管單位、旅客、OTA、氣象等部門數據。數據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眾多問題,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1.各類數據無序增長、責任不明,家底不清一個中大型機場的業務系統往往有上百個,由于建設階段的不同,各業務系統的更新改造自成體系和自我循環,導致系統個數越來越多,系統復雜度越來越高,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很難有人完全清楚機場所有業務系統情況、每個系統產生數據情況、數據的供需關系情況。特別是數據主責部門不明確,一數一源的管理很難實現,導致一個數據更新了或是出現了問
244、題,就很難快速找到責任方。前言眾所周知,智慧民航建設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作為民航企業的重要資產,是賦能和驅動智慧民航建設的核心要素。2022年10月9日民航局印發了關于民航大數據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更好地把民航大數據“管起來”“用起來”“活起來”,需要增強一體化數據治理能力。數據治理工作是智慧民航建設和數字化轉型的必然動作,也是建設新時代民航強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智慧機場是智慧民航建設的主要載體,機場本身產生大量數據,又是數據使用大戶,數據治理是智慧機場建設的必選動作和重要抓手。那么,如何保障數據治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持續發揮數據資產價值,以數據賦能業務和創新業務,并激活
245、全要素生產率,是機場數據治理的核心課題。本文嘗試分析機場數據治理的現狀問題、痛點難點,堅持問題導向和應用價值導向,探討機場數據資產全生命周期治理的關鍵控制點、策略和路徑,從而保障數據資產持續高質量高價值,使能智慧機場建設。機場數據治理痛點及難點針對上述數據使用問題,盡管數據治理提供了一個的解決思路,但在具體實踐上,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如果站在數據管理者和使用者角度,這些問題可以總結為:“看不見看不懂、拿不到拿不快、管不住管不好、用不了用不好”。智慧機場數據治理實踐|北京中軟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咨詢與系統部大數據事業部總經理鄧正保在現實工作中,有些機場已經建了智能數據中心/中臺,數據中心
246、匯集了大量數據,但展現的不是業務維度,導致使用部門看不懂數據。顯然,對于使用者來說,這些數據看似有實則無,仍需花費精力協調業務和技術部門才能獲取有價值數據。而對于數據管理部門來講,這種展現維度,既看不見數據分布,也看不見數據使用情況。因此,這種數據治理顯然是徒勞的。數據治理首要工作就是要梳理清楚數據分布、建立面向業務能看得懂的數據資源目錄,這是一個系統而艱巨的工作,所以當前數據治理的痛點,也是一個難點。一.看不見、看不懂在實踐中,數據使用部門往往很難拿到他們想要的數據,更何況是快速拿到。因為申請數據使用后,數據管理部門會協調供應商支持,需求開發周期長,經常需要花一周甚至更長時間。這個痛點會經常
247、導致最終很難滿足部門的業務時效性要求。二.拿不到、拿不快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91生態合作戰略規劃層面明確機場數據治理的模式、總體目標、實施路徑,并建立全公司的數據思維和文化,用數據說話、讓數據說話。保障機制層面構建數據治理組織機構、管理制度流程、評價考核體系等保障機制,以標準規范和制度流程為依托,保障治理能夠持續有效推進。治理領域層面治理的領域比較泛化,幾乎涵蓋了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每個環節,重點而言,包括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架構、數據安全、元數據、主數據等范疇。技術支撐層面由于數據資產的虛擬性和海量性等特點,數據治理工作必須需要工具平臺作為輔助手段,一個好的技術支撐平臺是數據治理成功的重
248、要保障。01020304機場數據治理關鍵控制點和策略基于上述機場在數據使用、數據治理層面問題和痛點,我們先了解數據治理到底是什么工作,再分析機場數據治理的關鍵控制點和策略有哪些。由于機場數據管理部門對數據家底不了解,標準規范不統一,難以為業務部門提供的高質量數據;數據主責不清和數據供需關系不清,遇到質量問題很難快速解決,導致業務部門之間往往采用線下進行數據共享交換,數據使用情況更加難以管理。另外,數據治理的保障機制缺失,沒有流程制度和長效機制,數據管理部門很容易陷入越管不住就越管不好的“惡性循環”。三.管不住、管不好數據治理的核心目標是支撐業務應用,產生業務價值。對于機場業務部門而言,由于難以
249、獲得可信、全面、標準的好用數據,海量的數據資產在現實業務升級中難以產生價值,數據賦能業務、反哺業務和創新業務,難以真實落地,這是很多機場數據治理發展一段時間后,面臨的重大瓶頸和痛點。四.用不了、用不好數據是業務的忠實記錄和反映,業務開展自然就產生了數據,數據就是業務。數據治理工作是與業務息息相關,涉及到企業戰略到執行的方方面面。因此,數據治理工作是個復雜、艱巨而持久性的系統工程。做好機場數據治理工作,需要從數據治理的戰略規劃、保障機制、重點領域和技術支撐等方面,立體全面地推進,是一把手工程,長期工程。下面簡要闡述一下核心內容:綜合而言,數據治理的戰略和機制,指導和保障了數據治理具體領域工作的有
250、效開展,技術平臺則是治理的重要支撐工具,而這四個方面,本身又是在持續建設和升級迭代的。一.數據治理工作是一個復雜、持久的系統工程數據治理體系結合機場數據治理痛點,筆者認為機場數據治理的關鍵控制點和應對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二.機場數據治理的關鍵控制點和策略1.解決頂層設計問題,明確數據治理企業級策略,達成共識首先,要在機場達成一個基礎共識:數據治理工作是企業級的,全機場層面的工作,是涉及到各個業務領域和關乎各級人員的事情。需要從機場高層領導、中層管理者和業務操作人員,解決根本的認知問題,并達成共識。機場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并不表示這些數據就會自動具備高價值,需要進行標準化、規范化、多源數
251、據整合和處理等工作后,才能產生高價值,才可更好支撐業務洞察和業務優化提升,這是數據治理必要性的主要邏輯。數據治理工作本身需要大量的溝通協調和資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都需要機場高層領導親自參與,這是保障數據治理相關的工作高效推進的關鍵要點。2.以解決價值體現為導向,良性循環數據治理工作是個長期工作,需要能夠持續深化推進,必須解決價值體現的問題,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站在業務視角去看數據價值,與業務部門緊密配合,從增收、降本、固安、優服、提效和風控等方面做場景設計。戰略機制領域平臺支撐目標工作流程數據標準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安全管理數據標準管理元數據管理主數據管理數據歸檔管理數據架構元數據主數
252、據數據安全數據質量數據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組織架構規劃智慧民航解決方案???493生態合作做好數據盤點普查工作梳理業務流程,明確數據責任部門和管理歸口部門,有問題能夠快速定位到責任人,保障數據標準和質量能夠隨著業務提升而持續提升。做好基礎標準和統計數據標準工作數據標準是數據質量的前置工作,沒有數據標準無以談論數據質量。以主數據為抓手做好基礎數據標準和以指標體系為抓手做好統計數據標準。選擇優質的數據治理工具平臺數據治理工具的選擇,往往被大家忽視。國外平臺水土不服,一些操作與國內習慣不符,無法發揮真正價值;國內部分平臺也存在同其他平臺強耦合情形,造成采購成本陡增,性價比大打折扣。筆者曾聯合新華三共同參
253、與某機場數據中心規劃建設,對綠洲數據運營平臺有較深的理解,該平臺具備輕量化、一站式、松耦合的特點,是值得信賴的選擇。加強數據模型和元數據管理數據模型是數據標準落標和數據質量治理前置的重要載體。元數據是數據治理運維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數據治理和IT治理的重要抓手。加強數據資源目錄和服務目錄的強鏈接很多機場沒有建立數據資源目錄和服務目錄,導致業務部門看不見數據;有些機場建立了目錄,但兩個目錄是脫節的、兩張皮,導致服務目錄拿到的數據鮮活度不足。持續做好數據價值評估工作數據的熱度評估、價值分類、價值評估,是數據治理和管理資源分配的重要依據,更是未來數據運營交易的基礎。010203040506在旅客
254、服務方面,通過建立旅客主數據,分析旅客出行習慣,對旅客進行標簽畫像,并拉通機場運行航班數據、綜合交通數據、商業數據,對旅客每次出行節點進行動線推薦,打造全過程全節點的動態精準服務,提升旅客的出行體驗。通過旅客服務平臺,留住高凈值旅客和引流潛在高凈值旅客,增加了口碑更增加了機場收益,體現了數據治理的真實價值。在增收提效方面,重點解決機場收入快速和精準核算問題。針對機場收入結算數據進行治理和稽核,根據結算規則建立模型,高效準確完成收入結算,并能實現快速拒付舉證,做到機場收入應結盡結,錯拒補收。此外,通過數據治理后的數據,能夠有效減少財務核對時間,將原有天的收入結算工作提效到天完成,大大降低了勞動強
255、度,提高了勞動效率。通過數據治理工作,與機場運管委探索提高機場放行率的策略和路徑、分析飛機保障的薄弱環節、建立綜合評價機場運行指數等應用場景,輔助機場領導決策,持續挖掘數據和釋放數據價值,使得數據治理工作持續深入推進。3.抓住治理工作重點,練好內功如前所述,數據治理工作本身也是機場的一個業務,把握節奏、練好內功是數據治理的另一個關鍵控制點。以下是重點領域建議:建立組織和機制,長效機制數據治理組織機構和制度流程的建設,是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成立實體的數據管理部門還是建立虛擬的數據管理委員會,取決于是否能匹配本機場數據資產管理進展階段。規范流程主要包括數據標準管理、數據質量、數據開發、數據共享交換
256、的規范及流程。并建立各領域數據治理評價模型、數據治理評比排名機制、獎懲機制等日常和長效機制,是保障數據治理有序持續開展的重要措施和工作之一。結語在數字化時代下,數據作為機場的核心資產和生產要素,數據治理工作是機場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正逐步發展為機場生產經營的一項重要業務。數據治理工作涉及范圍和領域很寬泛,與業務結合非常緊密,機場如何高效打造高質量數據資產,會是一個很長時間共同研討的話題。本文從頂層設計、價值導向、治理重點和機制保障方面,探討機場數據治理的關鍵控制點和對應策略。拋磚引玉,期望與更多的專家同仁一起探討機場數據治理關鍵控制點和最佳路徑,共同助力智慧機場和民航強國建設。智慧民航解決
257、方案???20197|103|新華三助力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物聯網建設AI視覺賦能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安全管理105|新華三打造云底座支撐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智慧建設9695最佳實踐智慧民航解決方案???897最佳實踐建設背景:業務驅動機場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猶如錢塘江的浪潮不斷奔涌,作為中國十二大干線機場之一、長三角地區客運吞吐量第三的大型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在數字經濟蓬勃大潮中,正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穩步推進四型機場建設。智慧機場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在機場領域的高度集成,是建立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機場體系的必經之路。這些年以來,伴隨蕭山機場在智慧運行、智慧服務、智慧安全、智慧商業等業
258、務板塊的業務發展,機場智慧應用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機場各業務部門均單獨建設系統,業務系統越來越多,網絡、數據孤島也越來越多,不僅造成系統建設、運維成本很高,而且由于缺乏統一的平臺規劃建設,業務部門間數據存在壁壘、無法進行資源整合,直接影響到了新業務應用的落地。在此背景下,蕭山機場三期T4航站樓從智慧機場建設理念出發,以提升蕭山機場物聯網技術應用水平、開展水平化平臺建設為目標,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蕭山機場,消除現階段物聯網應用系統孤島現象,提升設備和數據的共享和協同,提高機場智慧應用的快速更新迭代,推動智慧機場建設數字化落地。新華三助力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物聯網建設|新華三集團網絡產品線 物聯網
259、解決方案架構師杜利征解決方案:業界首創“云網融合”機場物聯網架構為消除蕭山機場過去單獨系統、單獨建設、單獨運維的物聯網“數據孤島”,打造統一的物聯網基礎設施,新華三提供了業界首創“云網融合”架構的機場物聯網解決方案。依托構建機場專用“機場物聯網平臺和無線物聯網網絡”,實現所有機場設備統一網絡接入、統一平臺管理,支持蕭山機場智慧機場應用落地。一個平臺:破解機場物聯網數據孤島蕭山機場通過構建物聯網平臺,目標是將機場所有設備(含新增傳感器和現有設備設施等)進行統一管理。新華三綠洲物聯平臺提供從廣泛協議適配、終端快速對接到現有業務系統集成,可完成機場全域設備接入和數據采集。在協議適配方面,平臺支持低功
260、耗廣域(LoRa/NB-IoT)、短距無線(RFID/藍牙/Zigbee)和MQTT等主流通信協議,并可適配第三方平臺接口。在終端對接方面,支持全圖形化配置方式對接第三方終端,可適配終端消息封裝格式,客戶自己操作即可輕松接入第三方終端。在系統對接方面,基于HES蜂巢邊緣系統邊緣側軟件對接其他業務系統,支持Modbus、OPC UA、BACNet/IP等協議,快速完成空調、能源管理等其他業務系統數據接入并實現業務聯動。新華三“云網融合”架構機場物聯網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一張網絡、一個平臺”。一張網絡:以Wi-Fi6無線網絡為基礎,靈活拓展LoRa/藍牙/UWB等物聯網絡,滿足機場各類終端和設施
261、的無線聯網需求;一個平臺:綠洲物聯平臺作為統一平臺,完成機場全域物聯網設備接入和數據采集,并提供標準數據開放給機場不同業務系統。機場物聯網解決方案架構圖綠洲物聯網平臺無線Wi-F i 6 L o R a/R F I D/藍牙/U WB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099最佳實踐綠洲物聯平臺采用業界成熟的Kubernetes容器架構,功能模塊容器化部署,根據業務需求靈活擴展資源,支撐機場應用迭代升級。除了具備標準的連接管理、設備管理、物聯中臺(物模型)和應用使能等標準功能模塊外,還提供“網絡管理子系統”,支持機場全域物聯網的網絡設備進行集中管理和智能運維。通過一個平臺,可實現機場全域的物聯終端、物聯網
262、絡和物聯數據的統一管理,完全破解機場物聯網系統的數據孤島。創新應用:破局大規模無動力設備管理困境2021年,蕭山機場每天飛機起落超過650架次,平均每兩分多鐘就有一架航班起落。如此之高的起落頻率,對機場的運營調度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嚴峻考驗。無動力設備作業是航班地面保障重要工作,無動力設備管理工作是機場地面運行管理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無動力設備包括了托盤、托卡、工作梯、牽引桿等,形狀各異、功能各不相同,但都是保障航空器運行的重要設備,設備的狀況和使用直接關系到機坪安全運行。然而無動力設備分布在機場機坪、停車場和庫房等區域,具有數量多、使用分散、維護保養難等問題,管理不好易造成對航空器和地面保障車輛
263、造成運行影響。有部分機場采用傳統的掛銘牌、噴印號碼等方式對無動力設備建立統一臺賬,但由于無法聯網,無法滿足后臺管理需求,很難采用智能化設備進行統一管理。也有機場探索采用RFID技術對無動力設備進行定位管理,但由于機坪、存放區、聯絡線等區域占地面積大、無法新增通信桿來部署RFID通訊設備(室外部署間距一般50米),因此實際落地性不強。無動力設備管理一直是困擾整個行業近十年的業務難題。一張網絡:一體化網絡提供泛在接入當前很多物聯網系統都是煙囪式系統,機場搭建了很多煙囪式的網絡,不僅存在重復建設、建設和運維成本高的問題,而且新增網絡建設不能破壞機場現有裝修、會影響新業務上線。此外,由于多種末端接入網
264、并存,特別是航站樓公共區域墻上各種走線,影響了機場整體形象。結合物聯網絡建設的現狀,新華三提出了“以Wi-Fi 6無線網絡為基礎,按需拓展物聯網”的一體化網絡建設思路。根據機場業務需求,基于Wi-Fi 6無線網絡擴展LoRa/藍牙/UWB等物聯網通信能力,并通過Wi-Fi 6無線網絡進行統一承載。一體化網絡方案的核心是新華三自主研發“八面玲瓏”的IoT網關產品。IoT網關產品作為通用的IoT網絡設備,其內置了物聯網模塊插槽,可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配置LoRa/ZigBee/RFID/藍牙/UWB等多種物聯網通信能力的插卡,即可實現對應物聯網絡覆蓋。此外,IoT網關產品支持鏈式組網,通過總線方式實現
265、級聯(不同物聯網通信模塊擴展能力不一樣,最多可擴展9個IoT從網關),主網關通過標準網線連接從網關進行POE供電并做數據回傳,節約物聯網絡建設成本。目前蕭山機場T4航站樓已基于T320系列IoT網關完成了室內無線LoRa覆蓋,承載智能垃圾桶等業務應用?;赪i-Fi 6 AP拓展IoT網關示意圖綠洲物聯平臺系統架構室外精準定位:通過加裝衛星定位終端,實現了無動力設備使用過程中的位置周期性定位管理;低功耗廣域覆蓋:單臺LoRa基站可覆蓋500米以上,基站與燈桿融合部署、無需新增桿體;定位終端一次充電可用2年,大大減少系統建設和維護成本;創新管理應用:基于物聯網平臺打造的無動力設備管理應用,實現無
266、動力設備借用管理、位置管理、定期盤點、電量監測、產權方變更等全流程管理。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2101最佳實踐新華三基于“云網融合”架構物聯網基礎設施,助力蕭山機場打造了端到端無動力設備管理創新應用。在機坪的無動力設備加裝GPS/北斗定位終端(電池供電,待機2年以上),基于在飛行區進行無線LoRa物聯網覆蓋,配合基于綠洲物聯平臺的資產管理應用,實現對無動力設備使用過程中的位置進行周期性定位管理??蛻魞r值與展望新華三“云網融合”架構機場物聯網解決方案,為蕭山機場部署統一物聯網平臺和無線物聯網絡,構建了機場物聯網基礎設施,以承載不同智慧機場業務應用落地,助力蕭山機場實現物聯網水平化平臺建設目標。
267、蕭山機場在“云網融合”架構物聯網設施基礎上,通過建設機坪無動力設備管理創新物聯網應用,提高了蕭山機場運營管理效率,提升蕭山機場的智能化水平,為蕭山機場的智慧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飛行區無動力設備管理僅僅是蕭山機場物聯網創新實踐的一個起點。未來,基于新華三“云網融合”架構物聯網基礎設施,蕭山機場將不斷納入新的機場業務及應用終端設備,全方位賦能新時代智慧機場建設。在數字經濟大潮之下,新華三“云網融合”架構物聯網基礎設施,可承載:智能衛生間、人員高精度定位、無動力設備管理、能耗管理等機場相關業務場景應用。如今,新華三已成功服務國內180+家機場,包括國內吞吐量排名前30的全部機場,見證、參與了中國民航
268、業數字化發與變遷。未來,新華三以“云網融合”架構物聯網基礎設施為核心底座,發揮自身“一個平臺、一張網絡”技術優勢,圍繞機場應用場景需求,聯合生態共同打造場景化解決方案,幫助機場客戶快速實現業務落地。新華三物聯網將持續深耕機場物聯網市場,助力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在民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潮中破浪前行,創造無限可能?;凇霸凭W融合”架構的無動力設備管理場景化方案,采用GPS/北斗定位技術,實時掌握無動力設備位置信息,提升了資源調度效率。通過構建全流程數字化體系,建立統一臺賬、實現領用管理,解決設備丟失、設備損壞無法追責問題,降低維護保養成本;通過主動識別機坪設備亂擺放違規行為等,避免出現影響機場運行
269、的不安全事件,提高機坪安全裕度。新華三創新無動力設備管理場景化方案的成功交付,有效提高了機場飛行區無動力設備的管理效率,為蕭山機場的智慧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資產管理應用:機坪無動力設備管理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4103最佳實踐多維業務一張圖龍洞堡機場現有上萬路視頻,若使用傳統畫面分割方式對每一個視頻安全防護點位進行詳細查看,后臺解碼硬件投入成本高,查看效率低。為解決該問題,對各類技術進行調研比選,有三類主流技術路線:一是二維地圖,但業務展示不直觀;二是3D數字孿生,建設成本高昂,實時響應慢;三是AR,業務展示直觀、技術方案成熟、響應快。結合機場實際情況及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最終確認第三種技術路
270、線。通過在機場確認了幾個全景視頻點位,可直觀展示航站樓和飛行區的全貌,在全景畫面中設置動態標簽,包含智能視覺感知終端、門禁、報警等物聯網前端設備,還包含了機場安保崗亭部署、航站樓保障資源部署、地勤部署等信息。同時通過視頻畫面高點與低點聯動,實現全景和細節兼顧以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來展示機場運行狀況。旅客智慧服務龍洞堡機場3座航站樓近40萬平米,常有丟失物品的旅客,以傳統安保系統進行追溯效率很低?,F將機場安檢和AI視覺中樞兩大系統的數據打通,消除信息孤島。同時,借助AI視覺中樞系統中提供的倍速解析能力,實現2小時的歷史視頻數據在1分鐘之內解析完畢,精準提取視覺感知終端采集到的關鍵信息。再對解析結果進
271、行二次比對處理,迅速還原丟失物品特征軌跡,幫助旅客快速找到遺失物。AI視覺中樞系統上線后,大大降低因迷路、親友走散、物品丟失旅客的誤機概率,提升了貴陽龍洞堡機場的服務水平。0102AI視覺中樞系統建設采用全面云化的思路,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既有安全防護系統較為割裂,一類視頻處理業務就需要建設一種服務器集群,難以拉通處理,現通過一朵云將底層算力資源進行全面調度,做到物盡其用;二是機場安保業務需求越來越復雜,需要對智能算法及應用進行定期更新迭代。三是面對海量數據90天存儲需求,建設統一云存儲資源池,存儲提供高性能讀寫,400KB 1000張/s圖片處理,采用糾刪碼作為數據保護機制,為倍速解析、圖片二
272、次分析等場景提供有力支撐。借助云計算的技術優勢,包括負載均衡、動態擴容、智能調度等,為機場智慧化創新奠定良好基礎。以往在信息中心查看實時情況需要在多個平臺之間來回切換,現用一張圖就可以把龍洞堡機場的全部情況看明白、管明白。同時,接入機場原有的GIS地圖,結合AI算法能力,使全景與細節畫面同時上圖、第一時間掌握突發事件信息、將業務數據結合實景畫面進行實時展示,以AI+AR的思路來建設視覺智能應用,系統上線以來,成效顯著,舉例說明以下2個業務場景:新華三憑借AI、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和用戶一起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智能化技術使機場運營更安全、管理更高效、服務更便捷,持續助力機場行業創新。隨
273、著民用運輸機場安全保衛設施(MH/T7003-2017)標準的正式發布與實施,大多數機場已基本實現航站樓視頻安全防護與圍界安全防護系統的覆蓋,不會出現大范圍增補的情況,同時機場視頻數據滿足90天存儲,安?;A設施相對完善。但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日益增多,數據量級也是成指數增長,靠人工查看視頻的方式愈發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機場安保需求,如何用AI將海量沉睡的數據喚醒,成為業內需要腳踏實地研究的新課題。視覺作為覆蓋面最廣、實時性最強的感知技術,針對機場行業各場景業務需求,匹配AI智能分析算法,實現旅客智慧服務、地勤智能管理、航班節點保障等業務。同時,各業務功能以機場AR全景云圖作為展示窗口,給聰明的大
274、腦配上智慧的眼睛,使業務管理更直觀、更便捷。新華三打造AI視覺中樞解決方案,通過整合多維度數據,拉通各業務平臺算力資源,用一朵云來承載機場智能業務,平滑兼容原有安保業務系統,實現對機場區域內的全面感知、主動認知、輔助決策。其中全面感知即隨時掌握機場運行關鍵事件信息、業務運營狀態,例如:航班動態、停機坪區域內飛行器和車輛到位的情況,航站樓內旅客排隊及擁擠度情況;主動認知則是在感知的基礎上,可自動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分析并發現存在的問題。例如:根據獲取的動態,判斷航班是否有延誤風險;通過AI技術幫助旅客快速找到遺失的物品,避免旅客誤機;輔助決策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根據業務規則或自學習獲得的智能邏輯,
275、對發現的問題,自動做出處置或給出建議。例如:自動報警或提醒管理員,對相應區域地勤設備調整部署等。2021年,貴陽龍洞堡機場基于原有安保設施,以視覺為核心,啟動機場AI升級工程。該工程內容不僅涵蓋智能視覺感知終端全覆蓋、全量數據90天存儲能力、傳統安全防護業務系統聯動外,還建設了基于龍洞堡機場安全防范、運營管理等方面的AI視覺中樞系統。AI視覺賦能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安全管理|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視頻解決方案架構師 劉 杰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6105最佳實踐新華三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在機場領域深耕14載,截止目前已服務于包含全國吞吐量排名前四十機場在內的近200家機場單位,為十
276、余個機場提供過完整的機場云解決方案,積累了豐富的機場云建設經驗、實施服務經驗、業務系統遷移上云經驗等,能夠為機場客戶提供從云平臺咨詢規劃、建設實施、定制開發、遷移上云等端到端的服務。目前已經落地的機場云案例包括首都機場云、廣州白云機場云、昆明長水機場云、長沙黃花機場云、珠海金灣機場云、貴陽龍洞堡機場云、鄂州花湖機場云、南昌昌北機場云、四川機場集團云、上海機場集團云等等,實踐范圍涵蓋樞紐機場、區域樞紐機場、干線機場等不同規模體量的機場云。接下來介紹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機場云案例,希望通過這兩個案例能為其他機場建設云平臺提供思路和參考。新華三打造云底座支撐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智慧建設|新華三集團行業B
277、G 交通技術部 智慧民航解決方案專家郝亞東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云平臺案例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以下稱“白云機場”)是中國三大門戶復合樞紐機場之一,世界前五十位主要機場,2020年白云機場全年共完成運輸旅客4376.8萬人次,成為全球復蘇最快、客流量最大的機場。白云機場需要一套穩定可靠、先進實用、持續可擴展的信息系統有效支撐龐大的業務量和快速擴增的業務規模。白云機場在建設云平臺之前信息系統更側重于部門的單個業務模塊,相對獨立的系統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導致業務信息傳遞不通暢不及時,存在“信息孤島”的現象,且信息系統“各自為戰”的模式造成了IT資源利用率低、管理和運維復雜等問題,顯然這些種種弊端已然無法滿足白
278、云機場業務快速發展需求。白云機場在對云平臺進行規劃時首先明確了其定位:搭建一套通用、開放、靈活、可支持各廠家標準產品的云計算平臺,為機場各業務主題提供統一的基礎平臺,通過建設云平臺來有效地整合和配置機場內的各種IT資源,適應機場發展中的各種管理模式,切實解決白云機場IT系統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高IT系統和IT工作人員的服務能力,全面打造白云機場云數據中心。新華三為白云機場建設了一套穩定可靠、架構先進、開放兼容的云平臺,能夠充分與原有硬件設備兼容從而最大可能的實現設備利舊,還支持對原有大量的VMware虛擬化進行統一納管和統一服務。新華三為白云機場建設的云平臺能夠有效整合白云機場基礎資源,合理劃
279、分資源池,實現整個機場的IT資源一體化、運維管理標準化、信息安全管理全面化,全面釋放白云機場云數據中心價值。智慧民航解決方案???08107最佳實踐白云機場云平臺廣泛接入生產、運行、管理、安全、服務等多源數據,利用數據整合實現機場運營數據、旅客服務數據、智能設備數據、安全服務數據等的互聯,使機場所有人員、飛機、車輛、設備、設施之間都是可感知的。在此基礎上搭建統一的數據平臺,為機場的數據提供存儲能力、統一管理能力、容量擴展能力及故障恢復能力,保障機場安全高效的運行,實現對機場所有業務應用系統的數據采集、數據治理、數據管理,通過復雜事件處理和數據挖掘實現機場數據的價值,為管理層和決策層提供有效的決
280、策輔助。白云機場云平臺為數據的管理、統計、分析等呈現提供了可視化平臺,形象生動展示出數據結果,并可提高數據分析的效率,有助于以交互式的方式管理和開發數據。另一方面通過對機場運行業務場景進行建模,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實現精準分析和預測,從而對現有的業務系統的能力進行提升。新華三不僅為白云機場云平臺建設提供了云平臺軟件及配套的硬件設備,還提供了全流程的業務系統及數據庫遷移上云服務,涵蓋前期深度咨詢調研、遷移方案規劃、遷移交付、業務上線割接等,順利協助白云機場完成業務系統上云。在建設私有云之前,某機場已經建設并使用的業務系統不僅數量龐大,而且結構日趨復雜,IT資源利率用低;管理和運維處于割裂狀態,缺乏
281、自動化的管理手段,資源管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快速反應能力有待提高,這些明顯不符合某機場信息化發展需求。為了解決上述難題,某機場經過大量的調研和研討,提出建設私有云平臺,通過引入前沿的云計算技術,為打造智慧機場奠定統一的技術支撐底座。新華三為某機場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私有云建設方案,協助打造專屬的云平臺頂層管理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向下集成基礎設施即服務管理組件(IaaS),并且在后期能夠與應用即服務管理組件(PaaS)、桌面云等進行集成,對外提供統一的云服務門戶、云租戶管理、云環境統一監測及運維、云配置管理、流程管理、計費計量、統計分析等功能。同時,云管理系統向上提供與某機場現有ITSM、信息安全
282、綜合監測分析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等系統的對接接口,實現系統的整體集成。另外,云管理系統還提供與第三方公有云的對接接口,能夠快捷實現與第三方公有云資源服務對接。一期建設的基礎設施即服務管理組件(IaaS)專門用于對基礎資源的統一管理,具備多資源池管理、資源分區管理、資源標簽管理、多租戶管理、資源容量管理、物理資源管理、虛擬資源管理、資源監測、安全管理、分布式存儲軟件管理等能力。其中,虛擬資源管理采用兩套不同的虛擬化技術,虛擬化軟件1為VMware,虛擬化軟件2為H3C CAS。云平臺能夠提供完整的虛擬化及虛擬化管理功能,具備高可用、高可靠的底層資源虛擬化能力,為上層應用系統提供靈活、穩定的底層資源
283、支撐。某機場云平臺有效整合了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資源,實現資源協同,提高業務上線速度,提升運行效率。與此同時,私有云平臺實現對原有虛擬化資源、網絡資源的統一納管,在保護原有IT資產前提下,有效提高資源集約化水平,降低管理難度。此外,新華三還為某機場提供了業務系統遷移上云服務,將總計幾百臺VMware虛擬機上的業務系統分批次、逐步遷移到新建的H3C CloudOS云平臺上。在每次實施業務系統遷移動作之前,都會制定詳細的業務系統遷移上云方案和回退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業務系統遷移上云的平穩性和可用性。新華三致力于成為機場客戶最值得信賴的機場云解決方案提供商,憑借對云計算技術的深厚沉淀、對機場業務的
284、深刻理解、對機場云建設的經驗積累,有信心助力機場客戶譜好“建云、遷云、用云”三部曲,最終為機場客戶達到“建好云、好遷云、云好用”的效果。某大型樞紐機場云平臺案例某大型樞紐機場(以下簡稱“某機場”)為滿足旅客不斷增長的需求,先后進行了三期共計8次大規模的改擴建,每次改擴建都會帶來機場業務系統及ICT基礎設施的擴容或新增需求。當時機場業務系統和底層的ICT基礎設施沒有做過統一的規劃,屬于分散建設、分散管理、分散運維的模式,隨著某機場業務量的不斷增大,這種“散裝”建設模式弊端越來越明顯,機場亟需在信息化建設領域實現跨越式變革,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業務需求及智慧機場的建設目標。智慧民航解決方案???201
285、111|360業務能力中心助力新華三智慧機場生態建設110109360 業務能力中心智慧民航解決方案???12111360 業務能力中心為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學校業務深度融合,新華三集團在民航行業已引入超過100家生態合作伙伴,覆蓋智慧機場的運行、出行、商業、貨運等核心業務,配合新華三端到端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打通上層應用和下層業務系統的業務通路,充分發揮其能力。首先,基于精準的功能定位及新科技的應用,機場的總體規劃、功能布局、流程設計、建設分期等能力將更為科學、合理。其次,客、貨、設施設備、機場運行、組織管理、外部協同等數據交互,使得機場運營可前置融入規劃建設環節,機場建設、運營一體化完美實現。第
286、三,伴隨機場服務移動化和自助化,機場結構和運營流程會相應改變,如候機樓公共區域面積縮減、分散安檢模式、廊橋乘機功能一體化等。對于新華三集團來說,智慧機場360業務能力中心不僅是聯合解決方案的孵化中心和體驗中心,也是技術與潛能的創新中心。在合作伙伴的共同推動下,新華三已經在智慧出行、智慧運行、智慧商業、智慧安全等領域成功實現業務架構創新升級、并與飛友科技、優锘科技、立思辰、璞洛泰珂等多家合作伙伴基于綠洲平臺、云平臺進行深度對接驗證,共同孵化面向機場行業業務的標準化套件。通過新華三集團智慧機場360業務能力中心,客戶可直觀體驗智慧機場應用,看到應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運行模式,目前已經可體驗包括全域
287、感知平臺、協同決策平臺、飛機泊位引導、保障節點智能分析平臺等。在政策和行業發展的雙重驅動下,智慧機場轉型加速,合作創新已成為行業大勢。新華三集團依托強大基礎設施能力與智慧應用量大核心引擎,通過智慧機場360業務能力中心作為聯合方案開發與應用創新支撐點,聯合伙伴一同釋放行業合力,為民航轉型升級共注新活力。智慧機場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一是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以極快的速度和極強的爆發力展現影響,深刻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和組織生產方式。二是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科技進步、消費升級、產業變革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動力。三是行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將科技創新作為民航行業發展的關
288、鍵戰略。面對當前現狀和形勢,如何融入新的技術環境和產業生態成為機場企業未來發展的必要思考。如何將多維業態的應用統一融合,共同賦能智慧機場建設成為一大難題。在此背景下,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基于民航行業多年深耕經驗,圍繞民航行業客戶需求及業務發展方向。在北京望京打造智慧機場360業務能力中心,集解決方案開發測試、拓展生態合作、增強方案體驗于一體,賦能行業生態合作伙伴,全面主推數字校園建設,當前新華三已完成與行業核心合作伙伴在智慧運行、智慧出行、智慧通航、智慧商業等領域孵化聯合方案。近年來,智慧機場發展迅速,客戶需求集中爆發,且存在需求復雜、定制化程度高的特點,新華三應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積極發展“
289、四型機場”的發展需求,結合機場信息化建設發展需求,提供從上到下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頂層設計、數據智能驅動、生態融合發展。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助力民航客戶建設智慧機場。360業務能力中心助力新華三智慧機場生態建設|新華三集團解決方案部 智慧民航解決方案高級總監翟志東智慧民航新華三智慧機場全棧解決方案新華三致力于為機場打造堅實的智能數字底座,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整體規劃設計,面向9大智慧化領域實現應用創新,賦能N個細分場景,全面助力智慧機場建設。4大智能數字底座云平臺數據中臺物聯網平臺AI視覺中樞基礎設施計算存儲網絡安全航班運行平臺旅客出行服務平臺貨運管理平臺安全管理平臺商業管理平臺綜合運營管理
290、平臺綜合交通平臺能源管理平臺智慧運行智慧出行智慧貨運智慧安全智慧商業智慧能源智慧運營智慧交通新華三智慧機場數字化轉型頂層規劃設計方案通航綜管平臺智慧通航1套智慧機場頂規設計方案9大領域智慧化應用創新以4大智能數字底座為支撐的“1+9+N”的智慧機場全棧解決方案A-CDM全域感知平臺機坪車輛監管航班節點保障機坪全景視頻智能資源分配航班生產運行系統智慧行李智能視頻分析客流統計分析旅客服務體驗電子貨運單貨物全流程跟蹤貨站生產系統貨物安檢管理系統圍界安全防護智慧交通執法商業全流程數字化智慧能源環境管理辦公自動化ERP綜合交通管理大巴場站管理智慧車輛調度安全防護集成平臺精準營銷商業資源管理商業運行管理商業智能分析旅客智能服務安全全景圖零碳機場藍天保衛戰節能減排統一門戶移動辦公業財一體化停車場管理出租車管理安全管理空域監管運營管理園區管理票務管理機庫管理N個細分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