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研究院:聚力創新聯創未來-中國移動產教融合實踐(2023)(1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移動研究院:聚力創新聯創未來-中國移動產教融合實踐(2023)(17頁).pdf(1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聚力創新,聯創未來 中國移動產教融合實踐黃宇紅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產學研深度融合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三
2、個“第一”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產學研協同已成為驅動創新發展的重要范式創新方式深刻變化發展階段深刻變化組織模式深刻變化跟隨引領網絡創新算網數智融合創新跟隨松耦合產學研深度協同勇挑重擔,努力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積極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聚力打造協同創新基地34全面推進重大科創工程2“創出來”原創技術策源地“攻出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帶起來”現代產業鏈鏈長“用起來”5G創新聯合體9大戰新產業6大未來產業重點布局戰新和未來產業1 人工智能 新一代移動通信.未來網絡未來信息出卷人 以需求為牽引,開展頂層設計,提出科學問題、布局攻關方向答卷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基礎理論創新和原始技術突破閱卷人
3、關鍵技術評估與驗證、引領國際標準、帶動產業和生態聚合產業鏈 筑強創新鏈 激活人才鏈 用好資本鏈 帶動供應鏈 構筑生態鏈 提升價值鏈 立足合作環,打通產學研用融合創新通道5海外環外環37家中環19家內環1家合作環筑生態構能力聚核心強應用重點領域頭部企業、高校、科研機構33省公司/區域公司4個區域研發機構 核心研發機構研究院(含九天、未來院)產研協同 研發機構設計院蘇研成研雄研物聯網杭研上研互聯網咪咕IT公司金科終端在線卓望信安.海外研發機構、國際組織促出?!耙惑w五環“科創布局企業合作:面向市場轉化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與上下游企業持續開展中長期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推進自主創新高校、科研院所
4、合作:依托高??蒲性涸核鶎W科和人才優勢,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研究、應用創新、人才等深度合作,深化產教融合 中國移動產教融合發展歷程從散點合作向深度協同轉變高校創新載體18個合作高校超80所覆蓋區域超20個省份開展聯合研發課題500+項經費投入超5億 支持單個聯合實驗室/重點項目經費超1000萬投入聯合研發人員1000余人年累計產出創新成果超3000個軟硬件平臺及原型樣機150余項發明專利、標準及論文1000余件散點式項目合作(2011年以前)科創基金合作(2011年)創新載體合作(2020年)體系化布局(2023年)各二級單位根據需要自發開展項目合作設立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圍繞中國移
5、動需求及教育信息化需求,與高校開展聯合研發合作聚焦一個或多個專業領域,探索與領先高校和優勢團隊建立長期合作。由二級單位主導,先行先試。集團統籌,建立高校合作體系,開展多層次、多維度合作,深化協同創新: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生態構建心得與思考四個挑戰合作模式:以分散項目合作為主,重大突破性創新成果不足管理機制:高校和企業原有管理機制不同,校企團隊深度融合不足資源協同:多團隊、開放對接、協同聚力難度大,對青年老師、有潛力創新團隊支持不足成果轉化:大范圍應用、大產業打造的成果轉化的渠道、路徑不足三個價值國家層面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協同推動原創技術突破,卡脖子問題突破構建核心產業競爭力,開創產業發展新空間高校
6、層面支持高校得科研人才培養,支持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助力高校的理論積累、基礎技術向應用技術、產業應用轉化企業層面提升企業前沿基礎研究能力,持續發展儲備新動能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解決公司現網運行問題為企業提升人才水平、輸送優秀人才總體思路:“戰略驅動出大成果、市場導向強化轉化、開放協同用足資源、勇于突破科學管理”新定位明確使命愿景新體系加強頂層設計新布局做好領域規劃新模式探索合作路徑新機制聚力“五新”,探索中國移動產教融合新實踐促進深度融合新定位:產學研創新融合的標桿典范做強創新發展“新引擎”建設高端人才的“蓄水池”構建創新成果“孵化器”給政策出成果出人才給資源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并推動成果從“書
7、架”到“貨架”的轉化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行業和公司發展所需聚焦高校學科優勢新體系:構建中國移動“1235”高校合作體系一個目標兩大方向三種模式五共原則共建創新鏈,共促產業鏈 向上頂天,探索“大問題”向下立地,解決“真問題”攻關課題科創基金創新大賽 共投資源 共同研發 共擔風險 共有成果 共享收益新布局:構建2庫2圖譜,做好六大領域聯合研發領域布局承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攻關任務向上頂天,探索“大問題”與高校領先團隊聯合研發,突破關鍵技術,產出標志成果,培養創新人才,提升創新能力支撐區域公司市場發展需求向下立地,解決“真問題”借助區域高校當地學科、產業影響力,開展市場化項目開發,加速聯合研發成
8、果與高校原有成果落地轉化,為區域公司發展帶來科技創新新動能布局兩大方向構建2庫2圖譜2圖譜中國移動研發合作圖譜 高校優勢能力圖譜明確已有合作方向明確已有合作單位明確已有合作方式中國移動研發合作圖譜2庫研發合作伙伴重要庫研發合作伙伴參考庫分級分類建立重要庫和參考庫重要庫:優先組建深度合作載體、優先開展研投協同等資本合作、優先參與研投協同“彩虹橋”技術研發線條需求對接等高校優勢能力圖譜優勢領域掃描優勢學科團隊核心科研成果云和算力網絡人工智能6G大數據能力中臺安全新模式攻關課題科創基金創新大賽面向科研領域開展前沿和關鍵技術研究,推動產出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硬核科技成果面向智庫領域,共同打造高水平智庫成果
9、,支撐國家戰略決策和行業企業發展面向高校學生團隊設置專題賽道,發掘并培育一批有潛力的科技項目和潛力型創新創業團,激發創新活力面向更基礎、更前沿、跨學科方向,構筑外腦團隊,獲取學術信息,開闊眼界,拓展學術朋友圈新模式:攻關課題(1/3)硬科學攻關軟科學合作重大課題規劃大目標、實現大突破、產出大成果瞄準國家級獎項或產出具有重大行業影響力的硬核成果重點課題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攻關難度形成有較大行業影響力或對公司創新發展有較大貢獻的標志性成果一般課題聚焦具體技術攻關或智庫問題,產生小而美的創新性成果課題分級目標導向,統籌布局,資源聚焦,揭榜掛帥 重大前沿類 技術攻關類 應用創新類6G、量子等前沿技術研究
10、算力網絡、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攻關面向CHBN應用服務和產品創新 智庫研究 智庫基礎設施建設圍繞“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開展高水平智庫課題研究結合中移智庫發展規劃,共同建設智庫基礎設施新模式:科創基金(2/3)近中期研究中遠期研究遠期研究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67 個教育部信息化項目,148 個教育部基金項目2021起設立,已吸引278支高水平團隊參與“揭榜”,資助61支高校頂尖團隊鵬城-中移科創專項基金2023年起設置“基礎研究專項”,資助更廣泛的高??蒲性核?,向中青年科研人才開展前沿探索傾斜重大攻關任務聯合實驗室建設項目教育信息化項目支持高校青
11、年教師團隊在前沿領域的探索依托國家平臺設立3類基金面向高校載體設立創新基金前沿探索類小微創新類成果轉化孵化類支持高校已有優質成果、聯合研發成果的轉化及孵化,促進成果落地支持“短平快”技術創新以及具有較強時效性和政策敏感性的熱點智庫研究新模式:創新大賽(3/3)依托中移創客馬拉松平臺,面向高校學生團隊開設“高校賽道“,發掘并培育一批有潛力的科技項目和潛力型創新創業團隊,激發創新活力。高校分別開展初賽 復賽/專題賽決賽創馬總決賽”賽馬機制“遴選出內技術價值高、應用前景廣、市場潛力大的優質科技創新項目賽事獎勵成果轉化投融對接“鵬城-中移科創基金”專項資助綠色通道 組織為創新孵化團隊資本賦能 參賽團隊進入專題賽決賽、創馬總決賽可獲得豐厚獎勵 為優質項目、決賽項目提供落地政策 甄選優質科研項目,開展深度合作大賽流程獎勵激勵新機制:探索校企合作管理體系,促進產教深度融合運營管理n “類實體”管理n 獨立組織架構:n 1+1+N制度體系探索建立匹配高校和企業兩大屬性的管理機制,促進雙方科技、創新、人才深度融合成果轉化n 鏈路連通n 優秀成果挖掘n 孵化投資人才合作共享n 人才雙聘n 校招共用n 聯合培養 共投資源 共同研發 共擔風險 共有成果 共享收益聚力創新,聯創未來讓科研與合作的火花點燃創新之路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