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救災協調會:2024行業觀察:第一季度行業報告(1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基金會救災協調會:2024行業觀察:第一季度行業報告(18頁).pdf(1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42024 行業觀察行業觀察第一季度行業報告第一季度行業報告基金會救災協調會基金會救災協調會目錄目錄一、災害基本情況.1(一)季度災情信息.1(二)季度預警信息.3二、政府活動.5三、基金會工作概況.6(一)防災減災.71、能力建設.72、行業會議.8(二)災害響應.91、新疆地震響應.92、其他.11(三)災后重建.121、積石山地震重建工作.122、京津冀水災.15四、小結.151一、災害基本情況一、災害基本情況(一)季度災情信息(一)季度災情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公布數據,2024 年第一季度中國各地自然災害情況嚴重,涉及多種災害類型,造成大量人員受災和經濟損失。第一季度
2、以低溫雨雪冰凍、地震和地質災害為主,干旱、風雹、洪澇、沙塵暴和森林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發布數據,2024 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 310 次,4.0 級以上地震 68 次,其中 1 月新疆烏什發生 7.1 級地震;2 月新疆發生兩次 5 級以上地震。此外,云南鎮雄 1 月發生山體滑坡災害。2024 年第一季度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 26 個?。▍^、市)1,037.9 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 79 人,緊急轉移安置 11.1 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 46.8 萬人次;倒塌和損壞房屋 6.6 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 944.3 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 237.6 億元
3、。其中,1 月共造成 228.9 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 50 人,緊急轉移安置 2.4 萬人次;倒塌房屋 600 余間,嚴重損壞房屋 1,700 余間,一般損壞房屋 2.7 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 207.1 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 30 億元。2 月共造成 652 萬人次受災,因災死亡 19 人,緊急轉移安置 7.7 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 42 萬人次;2倒塌房屋 1,700 間,損壞房屋 1.4 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639 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 176.9 億元。圖 1 第一季度災情傷亡情況及受損情況與 2023 年第一季度相比,2024 年第一季度的自然災害在受災人數、農作物受災面積和直接
4、經濟損失等方面均較 2023 年第一季度嚴重。受災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600 萬人次,死亡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 40 人,農作物受災面積較同期增加了 654.5 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較同期增加了近 200 億元。2023 年第一季度自然災害以干旱、風暴、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而 2024 年則以低溫雨雪冰凍、地震和地質災害為主。2024 年第一季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范圍更廣、損失嚴重,而地震災害包括新疆發生 7.1 及3地震,云南山體滑坡造成人員傷亡較 2023 年同期增加。此外,2024 年第一季度的洪澇災害和黃河凌情較為平穩,西南地區旱情階段性發展,而西北地區沙塵暴發生時間早,森林火災則集
5、中于南方地區。圖 2 2023 年第一季度與 2024 年第一季度自然災害受損情況對比圖(二)季度預警信息(二)季度預警信息2024 年第一季度,全國通過國家預警發布系統發布預警信息 94,705 次,包括自然災害類預警信息 94,673 條,事故災難類預警信息 29 條,公共衛生類預警信息 0 條,4社會安全類預警信息 3 條。其中,國家級發布預警提示 363條,省級發布預警信息 1,078 條,市級發布預警信息 9,471條,縣級發布預警信息 83,793 條。貴州省、山西省、湖南省預警星系發布量居前三位。全國各省預警息發布情況如圖 3 所示。圖 3 第一季度各省通過國家預警發布系統共發布
6、預警總數2024 年第一季度,通過國家預警發布系統共發布預警94,705 條,其中,紅色預警信息 960 條,橙色預警信息10,有 989 條,黃色預警信息 51,881 條,藍色預警信息530,746 條,提示信息 129 條。大風、道路結冰、大霧預警發布量居前三位,占全部預警信息發布總量的 70.88%。第一季度災害預警種類信息發布比例如右下圖。圖 4 第一季度各省通過國家預警發布系統共發布預警情況餅圖二、政府活動二、政府活動3 月 21 日,全國應急管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
7、,總結 2023 年應急管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任務,部署 2024 年重點工作。應急管理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宋元明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討6論了 2024 年應急管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點。吉林、山東、湖北、湖南、重慶應急管理廳(局)作了交流發言。國家消防救援局、國家礦山安監局、中國地震局,各省級應急管理廳(局),部機關司局,部相關事業單位、部屬新聞出版單位有關負責人等參加會議。3 月,應急管理部在安徽合肥召開全國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推進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分析研究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部署災害救助應急
8、預案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各?。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急管理廳(局)有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指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新修訂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緊盯新時期自然災害形勢和救災救助工作任務要求,著眼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新需要,對國家層面重特大災害救助的工作機制、響應措施等進行了系統調整和完善。三、基金會工作概況三、基金會工作概況本季度,行業基金會在防災減災、災區救援和災后重建等方面開展多項工作。重點包括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7地震響應;京津冀水災及積石山地震安置重建,以及防減災能力建設等。(一)防災減災(一)防災減災1 1、能力建設、能力建設1 月 22 日至 1 月 31 日,中
9、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應急小站項目第一響應人隊伍能力建設培訓、“第一響應人隊伍大比武”活動在河南省博愛縣順利開展。此次大比武活動,不僅是對隊員們參與前期培訓成果的檢驗也為各村及社區第一響應人隊伍提供了交流互鑒、錘煉本領的平臺,鍛造了隊伍成員“迅速響應勇擔重任”的決心和底氣,進一步激發其守護家園的主動性。應急小站項目也將以大比武活動為契機,持續助力鄉村備災體系建設,提升基層應急救援能力。2 月平瀾公益基金會與北京星巴克公益基金會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共同舉辦的救援應急能力建設培訓已圓滿落幕。此次培訓對象覆蓋門頭溝區大峪街道主要領導、分管應急工作的主管領導、科室負責同志、各社區負責處置突發事件的人員,以及轄區
10、各物業和商業綜合體的應急人員。此外,基金會和街道決定在五個社區打造應急救援能力建8設試點社區和社區應急培訓實踐基地。課程包括災害預警、院前急救、基本繩結使用、消防安全等,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提升學員的應急救援能力。2 2、行業會議、行業會議1 月 31 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召開“科技救災創新模式交流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先后在京津冀水災和積石山地震災區試點“數字以工代賑”模式和“數字消費券”項目,為災后重建提供數字解決方案。在邀請公益機構、專家學者等總結試點經驗的同時,也一起為拓展科技救災建言獻策。3 月 5 日下午,根據中國紅十字會黨組部署,總會召開視頻會議,傳達國家防汛抗早總指揮部有
11、關文件精神,部署 2024 年度全國紅十字系統防汛抗早工作。全國 32個省級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門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指出,各級紅十字會要堅決扛起責任,認真履職盡責,高標準做好各項準備和救助工作。3 月 11 日上午,基金會救災協調會以及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愛德基金會、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等 6 家理事單位參與了由應急管理部救災和物資保障司主持召開的救災物資保障政社協同座談會。會議旨在推動政9府與社會力量協同合作,提升救災物資保障工作效能。為實現“政府主導、政社協同、市場參與”的工作目標,參會基金會將與應急管理部救災和物資保障司加強合作
12、,在協調機制、物資保障合力、災區現場保障和捐贈物資管理等方面推動救災物資保障工作的高質量發展。3 月 15 日上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與紅十字國際學院聯合舉辦的社會應急力量骨干培訓項目“2023 年復盤暨 2024 年推進會”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召開。會議提出2024 年社會應急力量骨干培訓工作將加強黨性引領、嚴格授課師資和學員遴選、運用數字化手段加強傳播、開展項目效益的長期跟蹤評估、加強救援協同網絡建設、因地制宜細化課程設置、融入韌性社區建設課程等。(二)災害響應(二)災害響應1 1、新疆地震響應、新疆地震響應2024 年 1 月 23 日 2 時 9 分,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北緯 41.2
13、6,東經 78.63)發生 7.1 級地震,震源深度 22 公里。地震發生后,多個基金會迅速響應,展開救災響應工作。響應內容主要覆蓋緊急救援、物資捐贈、安置點服務等。綜合災損情況和災區需求,本次基金會物10資捐贈總量不大,但物資品類除食品(米面糧油、方便面等)、生活物資(家庭包等)外,還包括取暖器、熱水壺等滿足特定季節災區需要的物資,此外,電子券和實體券等商券在本次災害響應中也有發放和應用。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于 1 月 23 日 03 時 04 分啟動對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 7.1 級地震救援響應。截止 1 月 29日,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共為新疆災區發放面油包 1,333份、人道救援應急箱 1
14、,000 個,共惠及阿合奇縣哈拉布拉克鄉哈拉布拉克村、阿合奇鎮一小隊、蘇木塔什鄉阿合塔拉村等 8 個鄉鎮 24 個村/隊 12,000 余名受災群眾。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于 1 月 23 日啟動了針對烏什縣 7.1 級地震的救災響應與項目伙伴共同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224 個生活包送至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并由疏勒縣蒲公英公益聯合會、新疆蠟燭救援隊志愿者為受災群眾發放。25 日,由支付寶公益及愛心用戶支持的小太陽和暖手寶在庫蘭薩日克鄉為受災群眾和兒童發放。同日中午,志愿者在安置點協助工作人員為受災群眾做手抓飯,并安撫安置點的小朋友,行動惠及 4,096 人次。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根據受災地區需求
15、,于 1 月 23 日緊急采買食品、取暖器熱水壺、不銹鋼湯桶等生活物資共計 1,020 件。1 月 24日,救援物資全部運抵災區安置點,并在當地志愿者的協11助下,陸續發放到了災區群眾手中。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在三養食品的支持下,緊急調配價值 77 余萬元的 4,000箱三養品牌方便面,并于 30 日及時送達災區,把愛心物資送到受災兒童及其家庭手中。1 月 23 日,北京平公益基金會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啟動災害響應,派遣屬地聯盟隊伍趕赴一線開展救援救災工作。2 2、其他、其他2 月以來,受冷空氣的影響,湖北、安徽、湖南、江蘇四省大部分地區出現低溫雨雪冷凍天氣,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聯合當地應急響
16、應合作伙伴為受災地區和群眾提供支持。2 月 5 日至 8 日,湖北省 36 家社會組織共開展安全巡查、道路積雪清理等工作 169 次;6 家社會組織志愿者為高速滯留司乘人員發放自熱米飯、飲用水、方便面等應急食品。2 月 5 日,壹基金聯合安徽社會組織 16 家,向阜陽市、宣城市、亳州市、蚌埠市等 8 個地市發放棉被、電熱毯、面粉、食用油等物資,并聯合社區共同開展道路掃雪除冰、車輛救援等行動。針對江蘇受災情況,壹基金聯合救災項目江蘇伙伴啟動救災響應,出動隊員 60 余名,開展道路清雪、幫助農戶大棚積雪清理、走訪困境家庭等行動。123 月 15 日 17 時許,四川甘孜州雅江縣呷拉鎮白孜村發生一起
17、森林火災?;饒龅匦螢樯降氐匦?,西側 400 米為雅礱江,火場平均海拔 2,600 米,坡度 7080,植被以青岡林和松樹為主?;馂挠绊懥?11 個村莊和 1 個社區,共計 837 戶 3,396 人。3 月 18 日,壹基金啟動救災響應,參與此次救災行動,向雅江縣、道孚縣、爐霍縣受火災影響的安置點群眾和滅火隊隊員發放 12 平米帳篷 20 頂、睡袋 400 個、防潮墊 100 張、油桶 160 個、保溫桶 10 個。3月 25 日,北京恒善公益基金會聯合公益伙伴共調運 46 箱1,104 罐功能飲料、1 噸水果等物資向參與本次滅火的消防指戰員發放。(三)災后重建(三)災后重建災后重建工作主要圍
18、繞 2023 年 12 發生的甘肅積石山地震以及 2023 年 7 月的京津冀水災。重建工作的內容主要在現金救助、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恢復、心理援助、醫療支持、生機恢復等。1 1、積石山地震、積石山地震2023 年 12 月 18 日,甘肅臨夏積石山縣發生 6.2 級地震,直接經濟損失 146.12 億元。受區域氣候環境影響,13冬季重建工作很難開展,安置和恢復周期較長,恢復重建工作亟待開展。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于 1 月 1 日在積石山縣居集鎮啟動“以工代賑”項目,根據受災鄉鎮實際需求,支持積石山縣居集鎮業卜灣村、勞動村、居集社區、居集村、田家村、茨灘村、強灘村、甘藏村、紅崖村、深溝村等 10 個
19、受災村社開展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清理、修復、加固等工作,為每個村資助 25 萬元,鼓勵村民參與家園恢復重建。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于 1 月 8 日發起了“積石山地震救助-災后溫暖券計劃”,為受災家庭發放 200 元面值的實體券和電子券,用于購買生活必需品。2024 年 2 月 3 日,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設計制作實體券 10,571 份抵達甘肅積石山,并于 2 月 4 日-5 日全部發放到戶,惠及大河家鎮陳家村、石塬鎮肖紅坪村、劉集鄉崔家村等 26 個村 10,571戶受災家庭。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與甘肅省積石山縣醫療保障局達成合作意向,為全縣受災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金”“補充醫療救助金”“大病特
20、困救助金”三類救助金,減輕其醫療負擔,防止他們因災、因病致貧、返貧,救助金總額為 2,500 萬元人民幣。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在甘肅積石山地震安置區開展環境衛生守護計劃,采用“以工代賑”的形式招聘受災群眾進行賦能培訓,在解決安置14點環境衛生問題的同時,也增加了受災群眾的就業與收入。此外,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還在開展心理援助。除積石山外,還聯合西寧市城西區愛邦社會公共服務中心與守護濕地計劃攜手在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道幃藏族鄉牙木村、鐵尕楞村的臨時安置點為災難親歷者提供心理疏導和支持,并為牙木村搭建了愛心圖書角,讓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在書香的氛圍中尋找溫暖與力量。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攜手甘肅
21、省婦聯,在臨夏州積石山縣開展“隴原巾幗關愛行”災后重建救助金發放活動,為 200 名困境婦女代表發放了公益救助金和母親郵包。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的新陽光社工師于 3 月 19 日再一次走訪在去年受 1218 甘肅、地震影響的村落,本次走訪的重點是賦能當地的志愿者,希望借由當地志愿者的本土智慧和優勢,促進一個更符合當地需求的地震災后重建過程。榮程集團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于 3 月 29 日在京舉行積石山災后重建項目推進會,并正式啟動“光彩榮程體育館”公益項目,由榮程普濟公益基金會代表榮程集團向項目正式捐贈了災后重建善款 1,000 萬元,資金將全部用于支持包含“光彩榮程體育館”在內的各項積石山災后
22、重建項目。152 2、京津冀水災、京津冀水災7 月底 8 月初,受臺風“杜蘇芮”殘余環流影響,京津冀等地遭受極端強降雨,引發嚴重暴雨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造成北京、河北、天津 551.2 萬人不同程度受災,直接經濟損失 1,657.9 億元,緊急救援結束后,大量的農田、城鎮社區有待恢復。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聯合中國電商鄉村振興聯盟、大北農集團,計劃向河北省涿州市、滄州市和北京市房山區等地捐贈 45 噸小麥葉面肥,受益播種面積達 53,140 畝。四、小結四、小結2024 年第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形式嚴峻復雜,災害類型包括低溫雨雪冰凍、地震、地質災害、干旱、風雹、洪澇、沙塵暴和森林火災等,影響
23、范圍廣泛。第一季度行業基金會重點圍繞防災減災工作及災后重建項目開展。此外,部分基金會正在系統性設計本基金會參與救災工作的思路和機制,如科技創新、救災物資等。2024 年第一季度相較 2023 年同期自然災害損失的增加,反映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地形地貌的16脆弱性使的部分區域更易受災。同時,人類活動的快速擴張也加劇了基礎設施在災害面前的脆弱性。對此,建議加強氣候變化適應性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如在易澇地區建設更多排水系統和防洪設施,在易旱地區推廣節水農業技術和建設更多的儲水設施等。此外,提升社區防災減災能力也是一個重要且有效的措施,開展防災減災培訓,提高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應對能力,建設社區防災減災志愿者隊伍,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確保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的進行自救和互救。同時,完善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也刻不容緩,政府、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應建立緊密協同的機制,實現資源信息共享和優勢互補,以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挑戰。最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名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防災減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