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專題:國內各學段教育的人口基本面討論-240620(3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育行業專題:國內各學段教育的人口基本面討論-240620(37頁).pdf(3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Table_Main證券研究報告|行業深度 教育 2024 年 06 月 20 日 教育教育優于大市優于大市(維持維持)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師 李旭東李旭東 資格編號:S0120524020002 郵箱: 市場表現市場表現 資料來源:聚源數據,德邦研究所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1.招錄市場需求強勁,華圖中公揚帆起航,2024.4.2 教育教育行業行業專題:國內各學段教育專題:國內各學段教育的人口基本面的人口基本面討論討論 Table_Summary投資要點:投資要點:引言:引言:近年來人們對于新生人口下滑的討論熱烈,這種擔憂在教育行業更加明顯。根據教育行業規模
2、根據教育行業規模=人口人口*滲透率滲透率*客單價的公式,在需求剛性導致的普遍高滲透率客單價的公式,在需求剛性導致的普遍高滲透率以及公益屬性導致的漲價難度大背景下,人口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變量以及公益屬性導致的漲價難度大背景下,人口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變量。然而單純觀察新生人口指標,就下教育行業未來成長悲觀的結論,忽視了國內教育行業各學段結構復雜以及政策主觀能動性強的現實。本文將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高等教育、碩士等多個階段單獨研究,探討各自人口基本面的趨勢以及結構性特點。育齡婦女人數及生育意愿降低,共同導致新生人口下,多年來國內教育成就顯著。育齡婦女人數及生育意愿降低,共同導致新生人口下,多
3、年來國內教育成就顯著。根據國家統計局口徑,我國以 15-49 歲為婦女的生育期。第七次人口普查中,2020年國內育齡婦女總數為 3.22 億人,相比六普中 3.80 億下滑 15%。分年齡階段看,下滑幅度最大的 20-24、15-19 年齡組,分別為-44%/-30%。此外受多種因素影響,國內總生育率多年來持續下滑,2022 年 1.18。多年來國內教育成就顯著,人群平均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由于各階段教育入學時間及毛入學率基礎不同,新生人口下滑對各階段沖擊不一。由于各階段教育入學時間及毛入學率基礎不同,新生人口下滑對各階段沖擊不一。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新生人口下滑對學前教育影響已經顯現,幼兒園入
4、園人數新生人口下滑對學前教育影響已經顯現,幼兒園入園人數/幼兒園數量幼兒園數量均出現拐點均出現拐點。2015 年國內幼兒園入園數量在觸及 2009 萬的高點后,就整體呈現下滑趨勢,而這種趨勢在 2020 年后有加速跡象,2021 年入園人數為 1526 萬。幼幼兒園數量方面,兒園數量方面,2021 年為 29.5 萬所,是自 2007 年以來出現的首次下滑。由于毛入園率已經較高(毛入園率為適齡幼兒進入幼兒園的比例),2022 年達到了 89.7%,可以預計未來入園人數主要受適齡人口的影響。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入學人口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鄉村小學入學人口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鄉村小學/初中數量大
5、幅減少初中數量大幅減少。截至2020 年,國內小學/初中階段入學率分別達到 99.96%/102.5%,在當前全員入學背景下,小學、初中入學人口幾乎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按照小學 6 歲/初中 12歲計算入學適齡人口,2017 年新生人口下滑,則 2023 年/2029 開始小學、初中入學人口或將要下滑。小學數量方面小學數量方面,1998 至 2022 年,國內小學數量從 61 萬所持續下滑至 15 萬所。結構上看,鄉村小學數量從 1997 年 51.3 萬所下降至 2021 年8.2 萬所,貢獻主要下降,主要源自城鎮化率快速提升,農村地區生源減少而進行的撤點并校。初中初中學校學校數量數量從
6、2001 年 6.7 萬所持續下滑至 2011 年 5.2 萬所后,此后保持穩定,結構上鄉村初中數量減少最多,且處于持續下降趨勢。2021 年教育部門舉辦小學/初中占比達 94%/88%,但民辦小學/初中數量及占比近年來持續增長。高中教育高中教育:適齡人口保持增長,普職分流歷經多次變遷適齡人口保持增長,普職分流歷經多次變遷。2003-2010 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快速提升,從 43.8%提升至 82.5%,期間盡管適齡人口從 2484 萬減少至 2074 萬,但入學人口從 1268 萬增長至 1707萬。2022 年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91.60%,未來提升空間有限
7、。2024-2033 年高中階段適齡人口預計將保持在 1500 萬以上,且 2024-2031 年呈小幅增長趨勢。國國內普職分流政策內普職分流政策經歷了多次變遷,2010 年后普職分流政策不再單純為了擴大職業教育規模而實施強制分流,地方政府在分流過程中對普職比政策放寬執行,中職教育招生逐漸下滑。院校數量方面,院校數量方面,1998-2021 年,普通高中從 1.39 萬所增長至 1.46萬所,中等職業教育從 2.22 萬所下降至 0.98 萬所。從公辦/民辦屬性上看,2011-2021 年,公辦普通高中從 11087 所下降至 10450 所,民辦普通高中從 2394-51%-43%-34%-
8、26%-17%-9%0%9%2023-062023-102024-02教育滬深300行業深度 教育 2/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所增長至 4008 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提升毛入學率持續提升。2024 年高考報名人數達 1342 萬人,近年來持續創新高。除了普通高中畢業參加高考之外,包括對口升學、高職單招、成人高考等多種形式打通了中職教育的升學途徑,提升了高考報名率。伴隨 1999 年以來的高校擴張,國內高考錄取率與錄取人數大幅提升,1998 年至 2023 年從 33.8%提升至 80.7%。高考報名率與錄取率的提升共同驅動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提升高考報名率
9、與錄取率的提升共同驅動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提升,后者從 1998 年的 9.8%提升至 2022 年的 59.6%。國內政策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制定了更高的目標,2035 為 65%,而歷史上毛入學率的實現值均出政策設定目標。2024 至 2034 年,高考適齡人口將迎來穩健增長期,預計從 1584 萬增長至 1786萬,屆時將會看到適齡人口與毛入學率的雙重提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優質本科仍然稀缺。優質本科仍然稀缺。在高等教育階段,2022 年本、??普猩急确謩e為 46%/54%,近年來本科占比小幅下滑。更多的??飘厴I學生通過專升本考試進更多的??飘厴I學生通過專升本考試進入 本 科,入 本
10、科,2019-2022年 通 過 專 升 本 考 試 的 畢 業 生 數 量 占 比 分 別 為8.7%/16.4%/18.0%/17.5%,顯示本科學歷的吸引力。2022 年國內??飘厴I生達到 495 萬,不斷增長的??普猩鷶殿A計也將繼續擴大未來專升本參考基數。在211/985 等名校錄取方面,更能顯示出高考競爭的激烈,在統計的 29 個省市中,211/985 的錄取率中位數分別為 6.3%/2.1%,錄取率各省市分化明顯碩士碩士:2024 年年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專碩招生占比大幅提升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專碩招生占比大幅提升。2024 年考研報名人數 438 萬人,同比-7.6%,為近十
11、年來首次下滑。事實上 2023 年考研人數增速便明顯放緩,相比此前雙位數增速,2023 年僅增長 3.7%。多種因素導致了考研熱度的下滑:1)1 更多人選擇直接就業;2)公務員考試分流;3)考研錄取率持續降低,22 年真實考研錄取率僅為 17.8%。在碩士招生結構上,政策鼓勵專碩招在碩士招生結構上,政策鼓勵專碩招生規模擴大。生規模擴大。2011-2020 年,國內碩士研究生招生中,專碩占比從 32%提升至 61%。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文中相關數據來源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文中相關數據來源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部分數據更新滯后;部分數據更新滯后;政策政策變動變動風險。風險。aV8XfVcW
12、8XaVcWeU8OdNaQtRpPtRtPeRrRpRiNnPtP7NmMxONZmRpQwMoPsO 行業深度 教育 3/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新生人口近年來持續下滑,多年來國內教育成就顯著.6 1.1.育齡婦女人數及生育意愿降低,共同導致新生人口下滑.6 1.2.多年來國內教育成就顯著,人群平均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8 2.新生人口下滑對各學段教育影響不一,學前教育首當其沖.10 3.義務教育:入學人口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鄉村小學/初中數量大幅減少.13 3.1.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已達 100%.13 3.2.高入學率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入學
13、人口幾乎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14 3.3.小學數量持續下滑,初中數量下滑后逐漸穩定,鄉村小學/初中數量大幅下滑.15 4.高中教育:適齡人口保持增長,普職分流歷經多次變遷.18 4.1.高中階段入學率提升空間有限,適齡人口 2033 年前保持在 1500 萬+.18 4.2.普職分流:政策經歷多次變遷,2010 年后強調普職融合.19 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提升,優質本科仍然稀缺.23 5.1.適齡人口增長及升學途徑拓寬,共同驅動高考報名人數持續創新高.23 5.2.報考率及錄取率提升,共同驅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24 5.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超政策目標完成,各省市分化明顯,仍有
14、提升空間.26 5.4.高等教育中本科招生占比不足一半,名校錄取競爭激烈.28 6.碩士: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專碩招生占比大幅提升.32 6.1.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錄取率持續下滑.32 6.2.專碩招生占比持續提升.34 7.風險提示.36 行業深度 教育 4/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圖 1:國內歷年新生人口:國內歷年新生人口.6 圖圖 2:國內歷年總生育率:國內歷年總生育率.7 圖圖 3:國內各年齡段育齡婦女人數(萬人):國內各年齡段育齡婦女人數(萬人).8 圖圖 4:國內歷年結婚登記對數:國內歷年結婚登記對數.8 圖圖 5:歷年文盲人數及文盲
15、率:歷年文盲人數及文盲率.9 圖圖 6:每十萬人擁有的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人):每十萬人擁有的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人).9 圖圖 7:國內歷年本??飘厴I人數:國內歷年本??飘厴I人數.9 圖圖 8:國內歷年碩士、博士畢業人數(人):國內歷年碩士、博士畢業人數(人).9 圖圖 9:國內教育升學路線圖:國內教育升學路線圖.10 圖圖 10:國內歷年幼兒園入園人數:國內歷年幼兒園入園人數.11 圖圖 11:國內歷年幼兒園毛:國內歷年幼兒園毛入園率入園率.11 圖圖 12:國內幼兒園數量:國內幼兒園數量.12 圖圖 13:國內幼兒園數量:分行政區域級別(個):國內幼兒園數量:分行政區域級別(個).12
16、圖圖 14:2022 年各省級行政區幼兒園數量同比增長年各省級行政區幼兒園數量同比增長.12 圖圖 15:國內歷年小學:國內歷年小學&初中入學率初中入學率.13 圖圖 16:歷年小學入學人口:歷年小學入學人口&小學適齡人口小學適齡人口.14 圖圖 17:歷年初中入學人口:歷年初中入學人口&初中適齡人口初中適齡人口.14 圖圖 18:國內小學數量:國內小學數量.15 圖圖 19:國內小學數量:分行政區域(所:國內小學數量:分行政區域(所).15 圖圖 20:國內總人口城鎮化率:國內總人口城鎮化率.16 圖圖 21:國內小學數量:公辦:國內小學數量:公辦/民辦(所)民辦(所).16 圖圖 22:國
17、內小學數量:公辦:國內小學數量:公辦/民辦比例(民辦比例(2022 年)年).16 圖圖 23:國內歷年初中數量:國內歷年初中數量.17 圖圖 24:國內歷年初中數量:分行政:國內歷年初中數量:分行政區域(所)區域(所).17 圖圖 25:國內歷年初中數量:教育部門辦:國內歷年初中數量:教育部門辦/民辦民辦(所)(所).17 圖圖 26:國內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國內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8 圖圖 27:歷年高中入學適齡人口與招生人數:歷年高中入學適齡人口與招生人數.18 圖圖 28:歷年普通:歷年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20 圖圖 29: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
18、占比: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占比.20 圖圖 30: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院校數量: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院校數量.21 圖圖 31:普通高中數量:分行政區域(所):普通高中數量:分行政區域(所).21 圖圖 32:普通高中院校:公辦:普通高中院校:公辦/民辦民辦.22 行業深度 教育 5/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33:歷年高考報名人數:歷年高考報名人數.23 圖圖 34:歷年高考報名人數與中等教育畢業人數:歷年高考報名人數與中等教育畢業人數.23 圖圖 35:國內中考后升學路線:國內中考后升學路線.24 圖圖 36:歷年高考錄取人數與錄取率:歷年高考錄取人數與
19、錄取率.25 圖圖 37:歷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歷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5 圖圖 38:歷年高考適齡人口、報:歷年高考適齡人口、報名人數、錄取人數名人數、錄取人數.25 圖圖 3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三個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三個階段.26 圖圖 40:國內高等教育歷史五年規劃目標值與實現值:國內高等教育歷史五年規劃目標值與實現值.27 圖圖 41:各省市常駐人口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各省市常駐人口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7 圖圖 42:各省市人:各省市人口出生率(口出生率(2023 年)年).27 圖圖 43:高等教育:本、??普猩鷶担焊叩冉逃罕?、??普猩鷶?28 圖圖 44:高等教育:本科
20、招生占比:高等教育:本科招生占比.28 圖圖 45:普通高校:本、??茖W校數量(所):普通高校:本、??茖W校數量(所).29 圖圖 46:普通高校:本科學校占比:普通高校:本科學校占比.29 圖圖 47:歷年專升本招生:歷年專升本招生.30 圖圖 48:歷年??飘厴I人數:歷年??飘厴I人數.30 圖圖 49:部分省市專升本報名:部分省市專升本報名/招生情況(招生情況(2022 年)年).30 圖圖 50:各省市高考錄取情況(:各省市高考錄取情況(2023 年)年).31 圖圖 51:歷年考研報名人數:歷年考研報名人數.32 圖圖 52:2023 研究生報考地區分研究生報考地區分布布.32 圖圖
21、53:高校畢業生去向:高校畢業生去向.33 圖圖 54:歷年國考人數及增速:歷年國考人數及增速.33 圖圖 55:歷年考研錄取率:歷年考研錄取率.34 圖圖 56:2022 年剔除保研人數后年剔除保研人數后的考研錄取率的考研錄取率.34 圖圖 57:碩士研究生招生專碩占比:碩士研究生招生專碩占比.35 圖圖 58:2024 高校專碩招生計劃占比分布情況高校專碩招生計劃占比分布情況.35 表表 1:計劃生育相關政策:計劃生育相關政策.7 表表 2:國內義務教育相關政策:國內義務教育相關政策.13 表表 3:普職分流政策的變遷:普職分流政策的變遷.19 行業深度 教育 6/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
22、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引言:引言:近近年年來人們對于新生人口下滑的討論熱烈,這種擔憂在教育行業更加來人們對于新生人口下滑的討論熱烈,這種擔憂在教育行業更加明顯。根據教育行業規模明顯。根據教育行業規模=人口人口*滲透率滲透率*客單價的公式,在需求剛性導致的普遍高客單價的公式,在需求剛性導致的普遍高滲透率以及公益屬性導致的漲價難度大滲透率以及公益屬性導致的漲價難度大背景下背景下,人口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變量。,人口因素無疑是最重要的變量。然而單純觀察新生人口指標,就然而單純觀察新生人口指標,就下下教育行業未來成長悲觀教育行業未來成長悲觀的結論的結論,忽視了,忽視了國國內內教育行業教育行業各學段各學段
23、結構復雜結構復雜以及政策主觀能動性以及政策主觀能動性強的現實。強的現實。本文將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高等教育、碩士等多個階段單獨本文將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高等教育、碩士等多個階段單獨研究研究,探討探討各自各自階段階段人口基本面的趨勢以及結構性特點。人口基本面的趨勢以及結構性特點。1.新生人口新生人口近年來持續下滑,近年來持續下滑,多年來多年來國內教育成就國內教育成就顯著顯著 1.1.育齡婦女人數及生育意愿降低,共同導致新生人口下滑育齡婦女人數及生育意愿降低,共同導致新生人口下滑 新中國成立后新中國成立后,共經歷三次嬰兒潮,共經歷三次嬰兒潮。第一次嬰兒潮是 1950 年代。1950
24、 年出生人口首次超過 2000 萬,并在 1957年前維持在 2000 萬以上。1958 年新生人口開始下滑,第一次嬰兒潮結束。第二次嬰兒潮從 1962 年開始,并在 1973 年前維持在 2500 多萬的高位。第三次嬰兒潮從 1985 年到 1991 年,這 7 年形成一個小高峰,年出生人口在2200 萬以上。第四次嬰兒潮未能“如期出現”。按照現代人婚育的年齡推算,嬰兒潮之后2430 年會出現回聲嬰兒潮,中國八十年代出現的第三次嬰兒潮就屬于第一次嬰兒潮的回聲嬰兒潮。但近年來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對應第二、三次嬰兒潮的回聲嬰兒潮。圖圖 1:國內歷年新生人口國內歷年新生人口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
25、計局,第一財經,德邦研究所 2288 1194 3016 1738 2550 1584 1786 902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4919511953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出生人數(萬人)第一次嬰兒潮:1950年代第二次嬰兒潮:1962-1973第三次嬰兒潮:1985-1991 行業深度 教育 7/37
26、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在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在 80-90 年代導致生育率明顯下滑,當前年代導致生育率明顯下滑,當前生育率低迷為多生育率低迷為多種因素導致種因素導致。為控制人口數量增長,我國在 70 年代起開始逐漸推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以及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計劃生育政策對此后一段時間國內生育率產生了顯著影響,該值從 1968 年的 6.51 最低下滑至 1998 年的 1.52。當前生育率低迷受年輕人價值觀、生育成本等多種因素影響,于 2017 年 1.81進一步下滑至 2022 年 1.18。表表 1:計劃生育相關政策計劃生育相關政策 1971
27、 國務院批轉關于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報告,強調要有計劃生育要有計劃生育。1973 第一次全國計劃生育匯報會提出晚晚 稀稀 少少的政策。1978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 計劃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載入我國憲法計劃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載入我國憲法。1978 中央下發關于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報告,明確提出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一個,最多兩個最多兩個。1980 黨中央發表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 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一個孩子 1982
28、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照顧農村獨女戶生育二胎提出照顧農村獨女戶生育二胎。1984 中央批轉國家計生委黨組關于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匯報,提出對農村繼續有控制地把口子開得稍大對農村繼續有控制地把口子開得稍大一些一些,按照規定的條件按照規定的條件,經過批準經過批準,可以生二胎可以生二胎;堅決制止大口子堅決制止大口子,即嚴禁生育超計劃的二胎和多胎即嚴禁生育超計劃的二胎和多胎,即開小口 堵大口。2002 2002 年 9 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
29、;符合法律符合法律 法規規定條件的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雙獨二胎雙獨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國推開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新華社,德邦研究所 圖圖 2:國內歷年總生育率國內歷年總生育率 資料來源:wind,世界銀行,德邦研究所 此外,國內育齡婦女人數近十年也呈現下滑趨勢。此外,國內育齡婦女人數近十年也呈現下滑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口徑,我國以 15-49 歲為婦女的生育期。第七次人口普查中,2020 年國內育齡婦女總數為3.22億人,相比六普中3.80億下滑15%。分年齡階段看,下滑幅度最大的為20-24、15-19 年齡組,分別為-44%/-30%。3.
30、86 7.51 6.51 2.97 2.51 1.52 1.81 1.18 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中國:總生育率(每名婦女生育數)行業深度 教育 8/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3:國內各年齡段育齡婦女人數(萬人)國內各年齡段育齡婦女人數(萬人)資料來源:2000/2010/2020 為人口普查數據,2005 年為 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2015 年為 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整理,國家統計局,王廣州等低生育陷阱:中國當前的低生育風險及未來人口形勢判斷,德邦研究所 圖圖 4:國內歷年結婚登記對數國內歷年結婚登記對數 資料來源:
31、wind,民政部,央視網,德邦研究所 1.2.多年來多年來國內教育成就國內教育成就顯著,人群平均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顯著,人群平均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 1964 年至 2020 年,國內文盲人口從 2.33 億下降至 0.38 億,文盲率從 33.6%下降至 2.7%。每十萬人擁有的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中,2020 年小學/初中/高中及中專/大專及以上人數分別為2.48/3.45/1.51/1.55萬,高中教育程度及以上人數持續增長。2022 年畢業本科及??迫藬捣謩e為 472/495 萬人。2022 年畢業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分別為 8.2/78.0 萬人。5015534847983478336346
32、6441326340481135275737439350186351436961955662476250176027530164595763477048083900571461155760453241584406518260905603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00200520102015202015-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34970361153797836276322291042 958 786 1347 684 768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中國:婚姻登記
33、:結婚登記(萬對)行業深度 教育 9/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5:歷年文盲人數及文盲率歷年文盲人數及文盲率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圖圖 6:每每十十萬人萬人擁有的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擁有的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人)(人)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圖圖 7:國內歷年本??飘厴I人數國內歷年本??飘厴I人數 圖圖 8:國內歷年碩士、博士畢業人數國內歷年碩士、博士畢業人數(人)(人)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33.6%22.8%15.9%6.7%4.1%2.7%0.0
34、%5.0%10.0%15.0%20.0%25.0%30.0%35.0%4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6419821990200020102020中國:文盲人口(萬人)中國:文盲率(右軸)24767 34507 15088 15467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196419821990200020102020小學初中高中和中專大專及以上494.8471.6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中國:高等教育:普通高校畢業生數:本科(萬人)中國:高等教育:普通高校畢業生
35、數:??疲ㄈf人)78.08.20.020.040.060.080.01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生畢業生數:碩士(萬人)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生畢業生數:博士(萬人)行業深度 教育 10/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新生人口新生人口下滑對下滑對各學段教育各學段教育影響影響不一不一,學前教育首當其沖,學前教育首當其沖 國內教育分成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國內教育分成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種兩種?!皩W歷教育”是根據國家教育部下達的
36、招生計劃錄取的學生,按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學生完成學業后,由學校頒發國家統一印制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與之相對的“非學歷教育”是指各種培訓、進修,完成學業后,由培訓部門頒發相應結業證書,一般由人社部門主管。學歷教育方面,按入學時間不同,依次為學前教育(2.5-6 歲)、小學(6-12歲)、初中(12-15 歲)、高中(15-18 歲)、高等教育(18 歲以上)。其中國內義務教育階段為小學+中學共 9 年時間,與高中 3 年共同構成 K12 教育階段。非學歷教育方面,本文所關心的主要為技工學校階段,中等技工中等技工學校屬于中等教育,層次上相當于高中,認證為中級技工;高級技工高級技
37、工學校屬于高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同等層次,認證為高級技工。圖圖 9:國內教育升學路線圖國內教育升學路線圖 資料來源:中國通才教育招股書、弗若斯特沙利文、前瞻產業研究院,德邦研究所 新生人口下滑對學前教育影響已經顯現,幼兒園入園人數新生人口下滑對學前教育影響已經顯現,幼兒園入園人數/幼兒園數量均出現幼兒園數量均出現拐點。拐點。按照幼兒園平均 3 歲入園年齡計算,則在 2017 年新生人口下滑后,2020 年入園人數應受到影響。我們看到實際上 2015 年國內幼兒園入園數量在觸及 2009萬高點后,就整體呈現下滑趨勢,而這種趨勢在 2020 年后有加速跡象,2021 年入園人數為 1526 萬。
38、由于毛入園率毛入園率已經較高(毛入園率為適齡幼兒進入幼兒園的比例),2022 年 行業深度 教育 11/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達到了 89.7%,可以預計未來入園人數主要受適齡人口的影響,即受 3 年前的新生人口影響。圖圖 10:國內歷年幼兒園入園人數國內歷年幼兒園入園人數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11:國內歷年幼兒園毛入園率國內歷年幼兒園毛入園率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而在幼兒園數量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的拐點。而在幼兒園數量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的拐點。2022 年國內幼兒園數量為 28.9 萬所,而 2021 年為 29.5 萬所,
39、是自 2007年以來出現的首次下滑。若按照城市、縣鎮、農村劃分若按照城市、縣鎮、農村劃分,2021 年三者幼兒園數量各自占比 34%、33%、33%。其中農村幼兒園數量 2021 年下滑 2.9%,而城市、縣鎮則分別增長4.8%/1.5%,預計主要與城市化推進導致的農村人口減少相關。若按各省行政區觀察若按各省行政區觀察,2022 年僅上海、廣東、江蘇、安徽、湖北、海南、云南、西藏幼兒園數量實現增長,其余地區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1317200916881791152605001000150020002500中國:入園(班)人數:總計(萬人)0.4 4.2 10.6 32.6 56.6 62.3
40、64.5 67.5 70.5 75.0 77.4 79.6 81.7 83.4 85.2 88.1 89.7 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95019651978199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行業深度 教育 12/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12:國內幼兒園數量國內幼兒園數量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13:國內幼兒園數量:分行政區域級別國內幼兒園數量:分行政區域級別(個)(個)資
41、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14:2022 年各省級行政區幼兒園數量同比增長年各省級行政區幼兒園數量同比增長 資料來源:澎湃新聞消失的 2 萬所幼兒園背后,存在這些結構性變化,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11.2 29.5 28.9 0.05.010.015.020.025.030.035.0中國:學前教育:學校數量:幼兒園(萬所)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中國:幼兒園園數:農村:合計中國:幼兒園園數:城市:總計中國:幼兒園園數:縣鎮:合計 行業深度 教育 13/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義務教育:義務教
42、育:入學人口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入學人口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鄉鄉村小學村小學/初中初中數量大幅減少數量大幅減少 3.1.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已達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已達 100%國內義務教育普及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酒占靶W教育(基本普及小學教育(19801985 年)年):198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國在 1990 年前基本普及小學教育。截止 1984 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均超過 95%?;酒占熬拍炅x務教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986-2000 年年):):1985 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要求,要有步驟地實行
43、九年制義務教育;1986 年,全國人大頒布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截至 1999 年末,國內小學/初中階段入學率分別達到 99.1%/88.6%。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2000 年年-至今至今):2006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新的義務教育法明確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明確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截至 2020 年,國內小學/初中階段入學率分別達到 99.96%/102.5%。表表 2:國內國內義務教育相關政策義務教育相關政策 基本普及小
44、學教育基本普及小學教育(1980-1985)198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國在 1990 年前基本普及小學教育。1983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務和措施?;酒占熬拍炅x務教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19862000 年)年)1985 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要求,要有步驟地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1986 年,全國人大頒布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1993 年
4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到 2000 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義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務教育水平(2000 年年-至今)至今)2006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頒布了義務教育法修訂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新的義務教育法明確國家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將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明確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資料來源: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15:國內國內歷年歷年小學小學&初中入學率初中入學率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3.10 22.00 66.40 87.
46、30 102.50 84.70 94.00 97.80 99.96 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中國:義務教育:初中:初中階段毛入學率(%)中國:義務教育:小學: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行業深度 教育 14/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2.高入學率背景下,高入學率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入學人口入學人口幾乎幾乎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 在當前全員入學背景下,我們看到,小學、初中入學人口幾乎完全跟隨適齡人口波動。按照小學 6 歲計算適齡人口,2017 年新生人口下滑,則 2023 年開始小學入學人口開始下
47、滑;按照初中 12 歲計算適齡人口,則 2029 年開始初中入學人口將要下滑。圖圖 16:歷年小學入學人口歷年小學入學人口&小學適齡人口小學適齡人口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注:小學入學適齡人口按 6 歲計算)圖圖 17:歷年歷年初中初中入學人口入學人口&初中初中適齡人口適齡人口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注:初中入學適齡人口按 12 歲計算)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中國:初等教育:招生數:普通小學(萬人)小學適齡人口(萬人)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194919521955195819
48、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20212024E2027E2030E2033E中國:中等教育:初中階段教育:招生數:初中(萬人)初中適齡人口(萬人)行業深度 教育 15/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3.小學數量持續下滑,初中數量下滑后逐漸穩定,小學數量持續下滑,初中數量下滑后逐漸穩定,鄉村鄉村小學小學/初中數量大初中數量大幅幅下滑下滑 小學:小學:1998 至至 2022 年,國內小學數量從年,國內小學數量從 61 萬所持續下滑至萬所持續下滑至 1
49、5 萬萬所所。從行政區域結構上看,鄉村鄉村小學數量從小學數量從 1997 年年 51.3 萬所下降至萬所下降至 2021 年年 8.2 萬所萬所,且期間無任何一年出現反彈。對于鎮區小學鎮區小學,同期從 8.4 萬所下降至 4.3 萬所,但于 2009 年觸及 3.0 萬所后,后續出現回升趨勢。對于城區小學城區小學,同期從 3.2 萬所輕微下降至 3.0 萬所,且在 2009 年觸及 1.6 萬所后,后續回升明顯。對于鄉村小學數量的大幅下滑,主要原因為城鎮化率快速提升,農村地區生城鎮化率快速提升,農村地區生源減少源減少,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進行的撤點并校。1997 年至 2023 年,國內城鎮化
50、率從 31.91%提升至 66.16%。從公辦公辦/民辦屬性民辦屬性看,國內小學主要為公辦,2022 年公辦小學占比達 94.1%。而民辦小學盡管占比低,但數量從 2003 年 5676 所持續增長到 10500 所。圖圖 18:國內小學數量國內小學數量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19:國內小學數量:國內小學數量:分行政區域分行政區域(所)(所)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61 58 55 49 46 43 39 37 34 32 30 28 26 24 23 21 20 19 18 17 16 16 16 15 15 010203040506070中國:義務教
51、育:學校數量:小學(萬所)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中國:小學學校數:鄉村中國:小學學校數:城區中國:小學學校數:鎮區 行業深度 教育 16/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0:國內總人口城鎮化率國內總人口城鎮化率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圖圖 21:國內國內小學數量:公辦小學數量:公辦/民辦民辦(所)(所)圖圖 22:國內國內小學數量:公辦小學數量:公辦/民辦比例民辦比例(2022 年)年)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初中初中:
52、國內初中數量從 2001 年 6.7 萬所持續下滑至 2011 年 5.2 萬所后,此后保持穩定,2022 年國內初中數量為 5.3 萬所。從行政區域行政區域來看,鄉村初中數量減少最多,且處于持續下降趨勢,從 2004年 3.8 萬所下降至 2021 年 1.4 萬所;同期鎮區初中 1.6 萬所增長至 2.5 萬所,城區初中從 0.87 萬所增長至 1.5 萬所。從教育部門教育部門辦辦/民辦屬性民辦屬性看,國內初中同樣主要為教育部門舉辦,2021 年占比 88%,而民辦初中數量從 2005 年 0.46 萬所增長至 2021 年 0.62 萬所。31.91 66.16 0.0010.0020.
53、0030.0040.0050.0060.0070.00中國:總人口:城鎮:比重(城鎮化率,%)167133 10500 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公辦普通小學民辦普通小學民辦普通小學,5.9%公辦普通小學,94.1%行業深度 教育 17/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23:國內國內歷年初中歷年初中數量數量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24
54、:國內歷年初中數量:分行政區域國內歷年初中數量:分行政區域(所)(所)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25:國內歷年初中數量:國內歷年初中數量:教育部門辦教育部門辦/民辦民辦(所)(所)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6.5 6.4 6.4 6.7 6.6 6.5 6.4 6.2 6.1 5.9 5.8 5.6 5.5 5.2 5.3 5.3 5.3 5.2 5.2 5.2 5.2 5.2 5.3 5.3 5.3 0.01.02.03.04.05.06.07.0中國:義務教育:學校數量:初中:初中學校(萬所)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
55、00002004 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中國:初中階段學校數:鄉村中國:初中階段學校數:鎮區中國:初中階段學校數:城區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5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中國:初中階段學校數:教育部門中國:初中階段學校數:民辦 行業深度 教育 18/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4.高中高
56、中教育教育:適齡人口保持增長,普職分流歷經多次變遷適齡人口保持增長,普職分流歷經多次變遷 4.1.高中階段入學率提升空間有限,適齡人口高中階段入學率提升空間有限,適齡人口 2033 年年前前保持在保持在 1500 萬萬+2003-2010 高中階段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快速提升,毛入學率快速提升,從 43.8%提升至 82.5%。期間我們看到盡管適齡人口從 2484 萬減少至 2074 萬,但入學人口從 1268 萬增長至 1707萬。其中主要原因有:(1)1999 年開啟的高校大擴張,刺激了高中入學(將在第5 章高等教育中介紹);(2)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快速增長(見下一節)。2010 年后,高中階段
57、毛入學率緩慢增長年后,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緩慢增長,2022 年為 91.60%,未來提升空間有限。期間入學人口跟隨適齡人口下滑,前者從 2010 年 1707 萬下降至 2021 年1394 萬。2024-2033 年高中階段適齡人口年高中階段適齡人口預計預計將保持在將保持在 1500 萬以上,且萬以上,且 2024-2031年年呈小幅增長趨勢。呈小幅增長趨勢。圖圖 26:國內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國內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注: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包括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注: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包括職
58、業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成人中專、技工學校四類)、技工學校四類)圖圖 27:歷年高中入學適齡人口與招生人數歷年高中入學適齡人口與招生人數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注:高中階段入學適齡人口按 15 歲計算,下同)26.00 40.60 43.80 82.50 91.60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中國:教育毛入學率:高中階段(15-18周歲,%):全口徑2010年后:毛入學率緩慢提升階段2003-2010年:毛入學率快速提升階段2484207415841786902126817071
59、394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2031E2032E2033E2034E2035E2036E2037E2038E高中階段教育入學適齡人口(萬人)中國:高中階段教育:招生人數(萬人)2003-2010:毛入學率快速提升階段:毛入學率快速提升階段:2010后:毛入學率緩慢提升階段后:毛入學率緩慢提升階
60、段 行業深度 教育 19/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4.2.普職普職分流分流:政策經歷多次變遷,政策經歷多次變遷,2010 年后強調普職融合年后強調普職融合 普職分流:普職分流:1996 年通過的第一版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分流的概念,即“實施以初中后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國內普職分流政策經歷了多次變遷,參考金金、程天君普職分流政策的變遷:脈絡、結構與邏輯大致可以分為 5 個階段:1978-1990 年普職分流政策的形成年普職分流政策的形成。1991-1994 年職普比目標不斷提升,年職普比目標不斷提升,加速擴大職業教育規模。1995-1998 年探尋
61、“科學合理”的職普比,年探尋“科學合理”的職普比,目標職普比并沒有繼續攀升,不再過分追求分流的速度與效率,而是轉而關注普職分流比例的均衡化與合理性。1999-2009 年高校擴招沖擊下的分流滑坡,年高校擴招沖擊下的分流滑坡,由于“包分配”就業政策的取消與高校擴招的沖擊,中職招生占比持續下滑。相關政策出臺吸引更多的學生自主選擇中等職業教育。2010 年至今年至今“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普職融合:“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普職融合:探索發展綜合高中并推動建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的教育體系,在“縱向分流”的基礎上加強普職教育的“橫向融通”。表表 3:普職普職分流政策的變遷分流政策的變遷 普職分流政策的形成:以經
62、濟建設為中心的中職恢復(普職分流政策的形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中職恢復(19781990 年)年)1983 年 教育部聯合勞動人事部、財政部、國家計委發出關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意見,提出“力爭到力爭到 1990 年,年,使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體相當使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體相當”。1985 年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廣大青少年一般應從中學階段開始分流我國廣大青少年一般應從中學階段開始分流”,要求,要求“力爭在力爭在 5 年左右,使大多數地區年左右,使大多數地區的各類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相當于普通
63、高中的招生數的各類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相當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數”。這是“分流”表述首次出現在政策文件中,標志普職分流政策的形成。追求“不斷攀升”的職普比(追求“不斷攀升”的職普比(19911994 年)年)1991 年 1991 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出臺,提出要擴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規模,“使全國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提出要擴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規模,“使全國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的在校生人數超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數”校的在校生人數超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人數”。1994 年 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分流方式,規定我國大部分地區以初中后分流為主,初
64、中畢業生規定我國大部分地區以初中后分流為主,初中畢業生進入職業學?;蚵殬I培訓中心的人數應逐步達到進入職業學?;蚵殬I培訓中心的人數應逐步達到 50%70%,具體要求是,到,具體要求是,到 2000 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應達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應達到高中總人數的到高中總人數的 60%左右,在部分普及高中教育的地區可以達到左右,在部分普及高中教育的地區可以達到 70%。探尋“科學合理”的職普比(探尋“科學合理”的職普比(19951998 年)年)1998 年 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高中階段普職招生比例應在高中階段普職招生比例應在“保持現有比例保持現
65、有比例”的基礎上的基礎上,“科學預測”社會產業結構和就業市場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需求,并根據各地發展水平適當推遲分流至高三結束并根據各地發展水平適當推遲分流至高三結束。高校擴招沖擊下的分流滑坡(高校擴招沖擊下的分流滑坡(19992009 年)年)2001 年 教育部依然把“全國高中階段職業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數與普通高中的規模大體相當”作為“十五”期間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2005-2006 年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上均提出了要“完成中等職業教育擴大招生 100 萬人”的任務。普職分流政策普職分流政策的疊加:“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普職融合(的疊加:“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普職融合(2010 年年至
66、今)至今)2021 年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探索發展綜合高中并推動建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的教育體系,在“縱向分流”的基礎上加強普職教育的“橫向融通”。資料來源:金金、程天君普職分流政策的變遷:脈絡、結構與邏輯,中國教育在線,德邦研究所 行業深度 教育 20/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003-2010 年中職教育招生快速增長,帶動高中階段入學率快速提升。年中職教育招生快速增長,帶動高中階段入學率快速提升。上個世紀 90 年代,中專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畢業生不再享有“包分配”、“鐵飯碗”的待遇,中專開始受到較大影響。另一方面,1999 年高校開啟大規模
67、擴招。在這種情況下,中職吸引力下滑,普通高中招生大幅增長中職吸引力下滑,普通高中招生大幅增長。1998-2003 年,普通高中招生從 360 萬增長至 752 萬,而中職教育招生從 530 萬降低至 516 萬。為防止中職招生規模進一步縮小為防止中職招生規模進一步縮小,國家在 2005 和 2006 連續兩年的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上均提出了要“完成中等職業教育擴大招生提出了要“完成中等職業教育擴大招生 100 萬人”的任萬人”的任務。務。這是繼 20 世紀 80 年代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來又一次將中職擴招定為教育改革工作的重心。2003-2010 年,中職招生從 516 萬大幅增長至 87
68、0 萬,同期普通高中招生從 752 萬增長至 836 萬,增幅明顯小于前者。2010 年后,普職分流政策不再單純是為了擴大職業教育規模而實施的強制分流,地方政府在分流過程中對普職比政策放寬執行地方政府在分流過程中對普職比政策放寬執行,中職教育招生逐漸下滑。中職教育招生逐漸下滑。圖圖 28:歷年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歷年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29: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占比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占比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360 752 836 948 530 516 870 651 02004006008
69、00100012001400160018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人數(萬人)中國:高中階段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萬人)2003-2010年:年:中職教育招生快速增長中職教育招生快速增長2010年至今:中職教育招生減少年至今:中職教育招生減少40%59%49%59%0%10%20%30%40%50%60%70%普通高中招生占比 行業深度 教育 21/37 請務必閱讀
70、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30: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院校數量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院校數量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普通高中數量方面:普通高中數量方面:從行政區域行政區域上看,2021 年城區/鎮區/鄉村數量分別為 7684/6098/803 所。從公辦公辦/民辦民辦劃分,2021 年數量分別為 10450/4008 所。趨勢上,公辦數量有公辦數量有所下滑所下滑,2011 年為 11087 所;民辦數量有所增長民辦數量有所增長,2011 年為 2394 所。圖圖 31:普通高中數量:分行政區域(所)普通高中數量:分行政區域(所)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71、 1.39 1.46 2.22 0.98 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中國: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數量:中等職業教育學校(萬所)中國: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數量:普通高中學校(萬所)7684 803 6098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國:普通高中校數:城區中國:普通高中校數:鄉村中國:普通高中校數:鎮區 行業深度 教育 22/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
72、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32:普通高中院校:公辦普通高中院校:公辦/民辦民辦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國:普通高中校數:教育部門辦中國:普通高中校數:民辦 行業深度 教育 23/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5.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提升,毛入學率持續提升,優質本科仍然稀缺優質本科仍然稀缺 5.1.適齡人口增長及升學途徑適齡人口增長及升學途徑拓寬,共同驅動高考報名人數持續創新高拓寬,共同驅動高考
73、報名人數持續創新高 2024 年高考報名人數達 1342 萬人,近年來持續創新高。根據教育部,報名高考需要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這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職業高中、職業中專、成人中專、技工學校)等。以上群體中剔除部分畢業學生未參加任何形式高考的,加上參加高考的往屆考生,即得到整體高考報名群體。整體上高考報名率在持續提升整體上高考報名率在持續提升。2022 年畢業中等教育學生合計 1343 萬人,同年高考人數為 1193 萬人,兩者間差距近年來持續縮小。高考報名率的提升部分受益于高考報名率的提升部分受益于升學途徑拓寬升學途徑拓寬。
74、除了普通高中畢業參加高考之外,包括對口升學、高職單招、成人高考等多種形式打通了中職教育的升學途徑。圖圖 33:歷年高考報名人數歷年高考報名人數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34:歷年高考報名人數與歷年高考報名人數與中等教育畢業人數中等教育畢業人數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中國政府網,德邦研究所 570 164 241 1050 912 1342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中國:高考報名人數(萬人)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中國:中等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畢業生數:普通高中(萬人)中國:中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畢
75、業生數(萬人)高考報名人數(萬人)行業深度 教育 24/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35:國內中考后升學路線國內中考后升學路線 資料來源:新浪網,哈爾濱新聞網,德邦研究所 5.2.報考率及錄取率提升,共同驅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報考率及錄取率提升,共同驅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 1999 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定的面向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定的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到到 2010 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15%的目標。的目標。經過 1999 年開始的持續擴招,2002 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 320.5
76、萬人,高校在校生人數達 1600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 15%,我國邁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提前 8 年達到了面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從從 1999 年開始的這次高校年開始的這次高校擴招一直持續到現在,是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擴招規模最大擴招一直持續到現在,是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擴招規模最大的一次高校大擴招。的一次高校大擴招。伴隨此輪高校擴張,國內高考錄取人數和錄取率大幅提升,1998 年至 2023年,高校錄取率從 33.8%提升至 80.7%,錄取人數從 108 萬增長至 1042 萬。高考報名率與錄取率的提升共同驅動了高等
77、教育毛入學率的提升高考報名率與錄取率的提升共同驅動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提升,后者從1998 年的 9.8%提升至 2022 年的 59.6%。正是由于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持續提升,我們會看到部分時間段高考適齡人高考適齡人口下滑與錄取人數增長的背離現象口下滑與錄取人數增長的背離現象。2005-2022 年,高考適齡人口從 2550 萬減少至 1593 萬,而由于毛入學率從 21%提升至 59.6%,同期高考錄取人數從 504萬增長至 1015 萬。(注:文中高考適齡按 18 歲計算,此處適齡人口按 18 年前出生人口作為合理替代。)而從從 2024 至至 2034 年,高考適齡人口將迎來穩健增長期
78、年,高考適齡人口將迎來穩健增長期,預計從 1584 萬增長至 1786 萬。行業深度 教育 25/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36:歷年高考錄取人數與錄取率歷年高考錄取人數與錄取率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中國教育網,德邦研究所 圖圖 37:歷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歷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38:歷年高考適齡人口、報名人數、錄取人數歷年高考適齡人口、報名人數、錄取人數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注:高考適齡按 18 歲計算,下同)0.0%20.0%40.0%60.0%80.0%100.0%0200400
79、60080010001200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20212023中國:高考錄取人數(萬人)錄取率1999年,高等教育大擴招開啟3.50 59.60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
80、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18-22周歲,%)2550 1593 1786 877 1193 504 1015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高考適齡人口(萬人)高考報名人數(萬人)高考錄取人數(萬人)2005-2022年高考適齡人口與錄取人數背離 行業深度 教育 26/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5.3.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持續超政策目標完成,持續超政策目標完成,各各省市分化明顯,仍有提省市分化明顯,仍有提升空間升空間 按照國際上的普遍分類,高等教育可劃分為精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15以下)、
81、大眾化(毛入學率在 1550之間)、普及化(毛入學率在 50以上)3個階段。2022 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 59.6%,進入普及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從過去幾次國家五年規劃的完成上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毛入學率的實現值始超出設的實現值始超出設定目標定目標。2010、2015、2020 該目標值分別為 25%、36%、40%,而最終實現值分別為 26.5%、40%、54.4%。2025/2035 該目標值被設定為 60%和 65%,而截至 2022 年末,實際值已經達到 59.6%,最終預計仍將超目標完成。當前國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較美國(當前
82、國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較美國(73%)、歐盟()、歐盟(88%)仍有距離。)仍有距離。國內分省市看,不同區域分化明顯。國內分省市看,不同區域分化明顯。不考慮北京、上海兩個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黑龍江(2022 年)、湖北(2021 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了78.4%、71.9%的較高水平,而作為對比,甘肅(2021 年)、青海(2021 年)分別僅為 48.3%、48.8%。鄔大光、王宇翔在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進程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各省和地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考察中發現: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進程,政府出臺的擴招政策無疑影響巨大,近二十余年毛入學率指標在國家和省級教育規劃中的頻繁使用,
83、就是政策因素影響高等教育規模擴張的具體表現。在對各地區毛入學率指標制定及完成情況的分析中可以發現,毛入學率指標的完成情況和大幅超額完成目標現象的增多,說明毛入學率指標在各省的教育規劃中不完全是通過科學方法對未來發展情況的預測,更具有一定的“任務”性質更具有一定的“任務”性質。圖圖 3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三個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三個階段 資料來源:鐘秉林邁入普及化的中國高等教育:機遇、挑戰與展望,德邦研究所 行業深度 教育 27/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40:國內高等教育歷史五年規劃目標值與實現值國內高等教育歷史五年規劃目標值與實現值 資料來源:發改委、教育部、中
84、國教育網、東方網、中教控股公告等,德邦研究所 圖圖 41:各省市常駐人口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各省市常駐人口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各省市政府官網、教育廳,中國教育在線,光明網,鄔大光、王宇翔 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進程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各省和地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考察等,德邦研究所(注:地址后年份為毛入學率統計節點,吉林入學率數據為估計值,常駐人口均為 2023 年數據)圖圖 42:各省市人口出生率(各省市人口出生率(2023 年)年)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注:黑龍江、新疆、海南、重慶、河北為 2022 年數據)25.0%36.0%40.
85、0%60.0%65.0%73%88%26.5%40.0%54.4%59.6%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020152020202220252035美國歐盟五年規劃目標值實現值60.1%64.2%55.5%65.0%54.2%53.2%66.3%59.5%62.0%71.9%52.4%59.5%55.6%55.2%59.3%60.2%60.0%50.0%58.4%62.6%78.4%56.4%48.3%59.7%65.0%65.0%60.8%59.9%48.8%58.0%0.0%10.0%20.0%30.0%
86、40.0%50.0%60.0%70.0%80.0%9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廣東(2022)山東(2021)河南(2022)江蘇(2022)四川(2021)河北(2021)浙江(2022)湖南(2022)安徽(2021)湖北(2021)廣西(2021)平均云南(2022)江西(2022)福建(2022)遼寧(2023)陜西(2022)貴州(2023)山西(2021)重慶(2022)黑龍江(2022)新疆(2022)甘肅(2021)內蒙古(2022)吉林(2023)天津(2022)海南(2022)寧夏(2022)青海(2021)西藏(2023)常住
87、人口(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人口出生率 行業深度 教育 28/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5.4.高等教育中本科招生占比不足一半,名校錄取競爭激烈高等教育中本科招生占比不足一半,名校錄取競爭激烈 在高等教育階段,2022 年本、??普猩鷶盗糠謩e為 468 萬、539 萬人,占比分別為 46%/54%。近年來本科招生占比呈小幅下降趨勢,近年來本科招生占比呈小幅下降趨勢,2018 年該值為年該值為 53%。從高等教育院校數量上看,2022 年本、??茖W校數量分別為 1239/1489 所,占
88、比分別為 45%/55%。本科院校占比也呈小幅下滑趨勢。圖圖 43:高等教育:本高等教育:本、??普猩鷶祵?普猩鷶?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圖圖 44:高等教育:本科招生占比高等教育:本科招生占比 資料來源:wind,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02004006008001000120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普猩鷶?萬人)本科招生數(萬人)60%46%55%4
89、6%0%10%20%30%40%50%60%70%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本科招生數占比 行業深度 教育 29/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45:普通高校:本、??茖W校數量普通高校:本、??茖W校數量(所)(所)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46:普通高校普通高校:本科學校占比本科學校占比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部分??飘厴I學生會通過
90、專升本考試進入本科,2019-2022 年通過專升本考年通過專升本考試的畢業生數量占比分別為試的畢業生數量占比分別為 8.7%/16.4%/18.0%/17.5%,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顯示本科學歷的吸引力。而從 2010 年開始,國內每年畢業的??粕藬党^ 300 萬,2022 年達到 495萬,不斷增長的??普猩鷶狄差A計將繼續擴大未來專升本參考基數。盡管專升本名額持續擴張,部分省市報錄比數據顯示出專升本錄取競爭也較報錄比數據顯示出專升本錄取競爭也較為激烈為激烈。2022 年江蘇/河南/山東/湖南/上海的報錄比分別為 2.9/2.8/2.7/2.6/2.5。此外,不同省市本科錄取率分化嚴重不同
91、省市本科錄取率分化嚴重,2023 年錄取率最高的吉林/上海/天津/北京分別為 70.0%/69.1%/67.7%/67.4%,而錄取率在 40%以下的有山東(35.7%)、河南(37.5%)、江西(39.0%)、河北(39.2%)、廣東(39.3%)。在 211/985 等名校錄取方面名校錄取方面,更能顯示出高考競爭的激烈。在統計的 29 個省市中,211/985 的錄取率中位數分別為 6.3%/2.1%。錄取率各省市分化依然明顯,北京、天津、吉林、上海名列前茅,河南、云南、廣西等區域也表現靠后。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數:本科院校數量數量中國:高等教
92、育:學校數量:高職(???院校58%39%48%45%0%10%20%30%40%50%60%70%本科學校數量占比 行業深度 教育 30/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47:歷年專升本招生歷年專升本招生 資料來源: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圖圖 48:歷年??飘厴I人數歷年??飘厴I人數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德邦研究所 圖圖 49:部分省市專升本報名部分省市專升本報名/招生情況招生情況(2022 年)年)資料來源:鯨媒體,德邦研究所 31.861.871.886.6363.8376.7398.4494.88.7%16.4%18.0%17.5%0.0%2.0%4
93、.0%6.0%8.0%10.0%12.0%14.0%16.0%18.0%2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9202020212022專升本招生(萬人)??飘厴I人數(萬人)占比17.994.8328.5318.0494.8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中國:高等教育:普通高校畢業生數:??疲ㄈf人)2.82.72.22.22.92.32.42.02.61.52.50.00.51.01.52.02.53.03.5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河南山東廣東湖北江蘇重慶江西
94、浙江湖南北京上海報名人數(萬人)計劃招生人數(萬人)報錄比(右軸)行業深度 教育 31/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50:各省市各省市高考錄取情況(高考錄取情況(2023 年)年)資料來源:CETV 升學,各省教育考試院,德邦研究所(注:本表主要考慮普通本科批次的錄取情況,不含藝術、提前批等)行業深度 教育 32/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6.碩士碩士: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專碩招生占比大幅提升專碩招生占比大幅提升 6.1.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錄取率持續下滑考研報名數近年來首降,錄取率持續下滑 2024 年年考研報名人數考研報
95、名人數 438 萬人,同比萬人,同比-7.6%,為近,為近十十年來首次下滑年來首次下滑。事實上2023 年考研人數增速便明顯放緩,相比此前雙位數增速,2023 年僅增長 3.7%。從區域上看,山東、河南、陜西、江蘇為考研大省,報名人數均在 30 萬以上。圖圖 51:歷年考研報名人數歷年考研報名人數 資料來源:大學生必備網,德邦研究所 圖圖 52:2023 研究生報考地區分布研究生報考地區分布 資料來源:飛致云,德邦研究所 117127 1281201251411511661761721651772012382903413774574744388.4%0.9%-6.4%3.8%13.2%7.1%
96、9.9%6.0%-2.3%-4.1%7.3%13.6%18.4%21.8%17.6%10.6%21.2%3.7%-7.6%-10.0%-5.0%0.0%5.0%10.0%15.0%20.0%2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考研報名人數(萬人)yoy(右軸)行業深度 教育 33/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關于考研報名人數的下滑,有以下相關的關于考研報名人數的下滑,有以下相關的原因原因。1)更多人選擇直接就業。更多人選擇直接就業。根據智聯招聘發布 2023 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023 屆畢業生有 57.6%的比例選擇直接就業,相比 20
97、22 屆提升;而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的比例則出現下滑,2022/2023 屆分別為 9.3%/4.9%。2)公務員考試分流公務員考試分流。2023 年國考報名人數達 260 萬人,同比+23%,近兩年均維持較高增速。3)考研錄取率考研錄取率持續降持續降低。低。2023 年考研錄取率為 24%,而 2017 年高點時為36%,近年來呈現持續下滑趨勢。此外,若剔除保研名額,22 年真實考研錄取率為 17.8%,相比整體 24%的錄取率顯著降低。圖圖 53:高校畢業生去向高校畢業生去向 資料來源:中國網科技,智聯招聘,德邦研究所 圖圖 54:歷年國考人數及歷年國考人數及增速增速 資料來源:新東方202
98、4 中國大學生考研白皮書,德邦研究所 50.40%15.90%18.60%9.30%2.60%1.90%1.30%57.60%18.90%13.20%4.90%4.10%0.70%0.7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單位就業慢就業自由職業國內繼續學習其他創業出國繼續學習2023屆2022屆144141133138152141139149166138144158212260-2%-6%4%10%-7%-1%7%11%-17%4%10%34%23%-20%-10%0%10%20%30%40%05010015020025030020
99、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國考人數(萬)yoy(右軸)行業深度 教育 34/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55:歷年考研錄取率歷年考研錄取率 資料來源:wind,教育部,大學生必備網,德邦研究所 圖圖 56:2022 年年剔除保研人數后的考研錄取率剔除保研人數后的考研錄取率 資料來源:新東方2024 中國大學生考研白皮書,教育部,德邦研究所 6.2.專碩招生占比持續提升專碩招生占比持續提升 2023 年 12 月 19 日,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
100、究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提出學術學位堅持高起點布局,學術研究生培養以博士為主,碩士全面轉向應用人才培養,加大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規模碩士全面轉向應用人才培養,加大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規模,未來新增碩士,未來新增碩士點,原則上主要以專業碩士為主,點,原則上主要以專業碩士為主,到十四五末,專業碩士占比需要達到 60%左右,同時提出大幅增加專業博士研究生招生量。2011-2020 年,國內碩士研究生招生中,專碩占比從專碩占比從 32%提升至提升至 61%。根據中國教育在線和掌上考研通過對今年 662 所高校(不含科研院所及黨校)碩士研究生統招計
101、劃(不含推免計劃)統計,只招收專碩的院校占比為只招收專碩的院校占比為 11.03%,統招專碩計劃占比在統招專碩計劃占比在 60%以上的院校占比為以上的院校占比為 78.4%,而統招專碩計劃占比在而統招專碩計劃占比在 50%以下的院校占比僅為以下的院校占比僅為 7.85%。26%27%28%32%36%34%33%31%31%32%35%33%36%32%28%29%28%24%24%0%5%10%15%20%25%30%35%4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招生人數(萬人)報名人數(萬人)錄取率(右軸)422753535報名錄取統考渠道(萬人)保研渠道(萬人)
102、真實錄取率為17.8%行業深度 教育 35/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圖圖 57:碩士研究生招生專碩占比碩士研究生招生專碩占比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教育部網站,德邦研究所 圖圖 58:2024 高校專碩招生計劃占比分布情況高校專碩招生計劃占比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掌上考研,德邦研究所 32%38%42%44%46%47%56%58%58%61%0%10%20%30%40%50%60%7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專碩招生占比 行業深度 教育 36/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7.風險提
103、示風險提示 文中相關數據來源文中相關數據來源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口徑多樣化導致的統計偏差。文中引用了多種來源的數據,不同來源的數據可能在統計口徑上以及統計的準確性上存在差異。其中部分來源的數據經歷了統計口徑上的變化,我們對相關數據進行了口徑一致性的處理,但仍然可能忽視少數數據統計口徑上的變化,從而導致數據源出現偏差,以及最終結論上的出入。部分數據部分數據更新滯后更新滯后?;诓糠謹祿骂l率及獲取能力上的限制,可能出現數據陳舊,未能及時反映實際現狀的風險?;诖藬祿玫降慕Y論,可能存在偏差。政策政策變動變動風險。風險。國內教育行業受政策影響明顯,且政策出臺的頻率較高。當前的行業趨勢可能因為
104、政策的變化出現加速甚至扭轉,從而影響相關結論未來適用性。行業深度 教育 37/3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信息披露信息披露 分分析師析師與研究助理與研究助理簡介簡介 李旭東,德邦證券研究所社會服務和教育分析師,復旦大學金融碩士,中山大學金融學士,5 年商社行業研究經驗,曾任職于廣發證券、安信證券,覆蓋教育、酒店景區、餐飲、人力資源、會展等板塊。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和信 息均來自市場公開信息,本人不保證該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清晰準確地反
105、映了作者的研究觀 點,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特此聲明。投資評級說明投資評級說明 Table_RatingDescription 1.投資評級的比較和評級標準:投資評級的比較和評級標準:以報告發布后的 6 個月內的市場表現為比較標準,報告發布日后 6 個月內的公司股價(或行業指數)的漲跌幅相對同期市場基準指數的漲跌幅;2.市場基準指數的比較標準:市場基準指數的比較標準:A 股市場以上證綜指或深證成指為基準;香港市場以恒生指數為基準;美國市場以標普500或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為基準。類類 別別 評評 級級 說說 明明 股票投資評股票投資評級級 買入 相對強于市場表現 20%以上;增持 相對強
106、于市場表現 5%20%;中性 相對市場表現在-5%+5%之間波動;減持 相對弱于市場表現 5%以下。行業投資評行業投資評級級 優于大市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高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 10%以上;中性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介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10%與 10%之間;弱于大市 預期行業整體回報低于基準指數整體水平 10%以下。法律聲明法律聲明 。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在任何情況 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 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本公司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
107、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 能會波動。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報告所載的信息、材料及結論只提供特定客戶作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 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蛻魬紤]本報告中的任何意見或建議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德邦證券及其 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投資銀行服務或其他服務。本報告僅向特定客戶傳送,未經德邦證券研究所書面授權,本研究報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貝、復印件 或復制品,或再次分發給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權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 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如欲引用或轉載本文內容,務必聯絡德邦證券研究所并獲得許可,并需注明出處為德邦證券研究 所,且不得對本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刪改。根據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業務許可,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證券投資咨詢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