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S&中國信通院:2024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報告(8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CIIS&中國信通院:2024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報告(83頁).pdf(8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01附件人工智能技術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有望重塑人類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也帶來新的安全和倫理挑戰,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議題。中國與東盟是全面戰略伙伴,在數字經濟和智能發展領域擁有堅實的合作基礎。面對人工智能的技術浪潮,中國與東盟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分享技術進步帶來的發展紅利,并盡力規避和減輕技術引發的風險挑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織專門力量,從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等方面展開系統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進行展望,形成此
2、篇研究報告。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二零二四年十二月目 錄622461016242831(一)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三)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正在醞釀(一)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應用蓬勃發展(二)中國加快構筑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三)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前言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0201033856687638465660686970767983(一)東盟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潛力巨大(二)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治理迅速起步(一)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發展合作基礎深厚
3、(二)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前景可期(一)推進基礎設施發展,構筑智能轉型基礎(二)加快技術應用,共建創新生態(三)加強治理對話與合作,筑牢安全和倫理屏障附件 1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附件 2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附件 3 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展望附件060504071前言01前言3前言前言01人工智能技術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人工智能不僅可以賦能各行各業,也能夠創造新的產業形態、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成為影響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還為人類解決能源、公共衛生、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重要問題提供新的
4、途徑。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帶來隱私、安全、倫理等多方面挑戰,并可能導致國際社會“智能鴻溝”的加深,相關全球治理進程正在推進。中國與東盟是全面戰略伙伴,雙方地緣相鄰、人文相親、理念相近,在數字經濟和智能發展領域已經擁有堅實的合作基礎。雙方應進一步加強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方面的合作,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攜手推進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02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 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正在醞釀6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智
5、能時代加速到來,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如何深化國際合作、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紅利普惠共享,共同應對技術應用帶來的潛在風險,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一)人工智能技術產業發展迅速人工智能自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誕生以來,已歷經三次發展浪潮。隨著 2022 年 11 月 ChatGPT 上線,生成式大模型又推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據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24 年)顯示,2023 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 707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3%。a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人工智能的經濟社會影響日益擴大。a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深圳市易行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發
6、展白皮書(2024 年度),2024 年 4 月,https:/ 1):由符號主義主導的萌芽探索期和專家系統期,以及由連接主義主導的機器學習期和大模型期。人工智能技術在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的機器學習期實現突破,開始大規模投入實踐。在圖像識別領域,卷積神經網絡(CNN)等人工智能算法得到充分應用,通過卷積層、池化層和全連接層的組合,能夠有效地提取圖像中的局部特征和全局信息。2015 年,微軟亞洲研究院何愷明等四名研究員研發的 ResNet 首次在圖像識別領域超越人類。在語音識別領域,端到端的深度學習可被用于識別漢語、英語等多個語種。2015 年 12 月,百度研究院宣布其 Deep Speec
7、h 系統實現超越人類水平的漢語識別。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人工智能被廣泛用于文本分類、情感分析、機器翻譯等任務。特別是注意力機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引入,使得模型能夠更好地聚焦于輸入序列中的重要部分,進一步提升了處理長文本的能力。谷歌 2017 年研發的 Transformer模型不僅通過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在機器翻譯任務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還成為推動人工智能進入大模型期的關鍵基礎。圖 1 人工智能發展歷程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2.大模型技術使人工智能初步具備一定通用性,可應用于諸多領域隨著人工
8、智能技術發展進入大模型期,生成式大模型的崛起引發全球高度關注。這些模型通常具有少則數十億、多則上萬億個參數,通過大規模的預訓練在大量未標注數據上學習通用的特征表示,再通過微調在特定任務上進行優化。相比于傳統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多個任務和場景中展現出強大的通用性和適應性(圖 2)。首先是規??蓴U展性強。在大模型中,參數規模、計算量和訓練數據增加可帶來模型性能持續提升,而在傳統人工智能模型中,規模增大不能帶來性能持續提升。其次是多任務適應性強。在大模型中,一個模型能同時支持多種任務和多個模態,甚至實現跨模態,而在傳統人工智能模型中,一個模型只能勝任單任務和單模態。最后是能力可塑性強。大模型通過模型微
9、調、思維鏈提示等措施即可實現能力進一步增強,傳統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完成后能力無法進一步拓展。圖 2 大模型特征與應用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9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3.人工智能已在眾多產業領域獲得深度應用在內容創作領域,許多媒體公司和內容平臺使用大模型自動生成新聞稿、文章和創意內容,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和質量。目前,在財經新聞、商業插畫等領域,人工智能所生成的作品效果已得到廣泛認可,可以經過微調甚至直接投入商業應用。在自動駕駛領域,智能駕駛系統能夠基于攝像頭、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等收集數據、提取環境信息,如車輛、行人、交通標志等,并據此實時分析路況并調整駕駛策略,顯著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10、在自動駕駛技術推動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實現迅猛發展。在醫療健康領域,通過學習大量的醫療影像數據,人工智能能夠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目前人工智能已經在利用肺部 CT 影像檢測肺癌、識別皮膚癌、篩查眼科疾病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用于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推薦,通過分析患者的基因組數據、病史和生活習慣等信息,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建議。在工業生產領域,人工智能已具備沉淀專家經驗、提高生產效率的能力,在替代人從事危險工作、重復勞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 CAD 研發設計、智能裝備等方面已經體現出明顯的潛力。如在智慧礦山中,人工智能在礦山智能生產、設備管理、安
11、全作業以及經營決策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生物化學領域,大模型技術被用于蛋白質結構預測等科研工作。2024 年,谷歌DeepMind公司的丹米斯 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約翰 喬普(John M.Jumper)因共同領導了對 AlphaFold2 的開發,展現了人工智能在攻克長期懸而未決的生物學難題上的巨大潛力而榮獲諾貝爾獎。在教育培訓領域,數字人可以作為虛擬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員工完成培訓,特別是對于貧困落后地區的兒童而言,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增強優質教育資源的可得性,幫助有效縮小城鄉差距。綜上所述,人工智能已經為全球各行業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催生出一批新型產業,深刻改
12、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對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10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4.人工智能將對經濟社會產生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既有提升效率、促進增長等正面作用,也潛藏著替代就業、擴大數字鴻溝等風險,需加以高度關注。從經濟增長角度看,生成式大模型作為新的通用目的技術,將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升。高盛于 2023 年 3 月發布報告認為,從歷史經驗看,人工智能如果能夠得到普遍應用,將在 10 年內推動全球 GDP 年均增長 7%,或近 7 萬億美元。a從就業影響角度看,全球約有 18%的工作可能被 AI 自動化所取代,影響 3 億工作崗位;但對不同行業的沖擊有所差
13、異,相較于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能夠被自動化替代的工作崗位較少。b從社會治理角度看,一方面大模型可以通過分析海量社會數據,幫助政府部門進行城市規劃、交通管理、公共安全保障等工作。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因可得性不足、輸出結果存在偏見等問題使弱勢群體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損害社會公平。(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與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尚未能真正接觸、使用人工智能并從中受益。聯合國人工智能高級別咨詢機構 對來自 38 個國家的 120 余名專家的調查發現,多數專家認為人工智能將對較高收入國家更早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人工智能助力減少不平
14、等持謹慎態度(圖 3);發展中國家獲取基礎a “The Potentially Large Effec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Economic Growth”,March 26 2023,https:/ 同上。11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設施、數據、模型、人才等關鍵要素的能力遠低于發達國家。a圖 3 未來三年人工智能助力國家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來源:聯合國“人工智能高級別咨詢機構”最終報告1.數字基礎設施鴻溝明顯隨著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革新,人工智能由之前的點狀應用,逐步規?;l展到賦能廣泛行業,對基礎設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發展中國家在網絡
15、接入、算力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一是網絡接入方面,根據國際電聯(以下簡稱“ITU”)衡量數字發展:2023年事實與數字報告,全球互聯網連接取得穩步進展,但總體發展仍不均衡,越來越多的低收入國家被拋在后面。b2022 年,全球仍有 26億人無法接入互聯網,非洲僅有 37%的人口使用互聯網,還不足美歐a“Final Report:Governing AI for Humanity,September 2024”,https:/www.un.org/ai-advisory-body.b國際電聯:衡量數字發展:2023 年事實與數字,2023 年 11 月 27 日,https:/news.un.org
16、/zh/story/2023/11/1124322。12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水平(約 90%)的一半。低收入國家每個固定寬帶用戶的月平均流量為 161GB,僅占全球平均數據使用量 257GB 的六成。5G 移動網絡分布不均衡,高收入國家 89%人口已被 5G 網絡覆蓋,而低收入國家幾乎沒有 5G 服務。網絡接入水平低限制了發展中國家對人工智能服務的使用。二是算力方面,根據經合組織(以下簡稱“OECD”)定義,人工智能算力是指支持專門的人工智能工作負載和應用的硬件和軟件堆棧,包括數據中心、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等。a根據市場調研機構 Syn-ergy Research
17、Group 的數據,截至 2023 年底,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主要集中于北美、亞太和歐洲。b大模型規模和精度提升,智能化應用場景拓展,都對算力支撐提出更高要求。據華為智能世界 2030報告預測,2030 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將達到 864 ZFLOPS,算力需求十年百倍的增長將成為常態。c缺乏可負擔的算力將限制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生態。2.數據集資源分布不均數據是人工智能模型訓練的基礎,也是決定其性能和專業性的關鍵因素。目前,大多數主流人工智能大模型都基于英語語料庫訓練,如 ChatGPT-3 訓練語料中,英語占比約 92.6%,英語、法語、德語、a“A blueprint for b
18、uilding national compute capacity for AI”,OECD,February 28 2023,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876367e3-en.pdf?expires=1728870337&id=id&accname=guest&checksum=891E32CEBE7040A85F291B4406294F95.b“Hyperscale Data Centers Hit the Thousand Mark;Total Capacity is Doubling Every Four Years”,Synergy
19、 Research Group,April 17 2024,https:/ World 2030”,Huawei,https:/ 16 種語言的頭部效應明顯,合計占比超過 99.24%a,其他小語種的貢獻非常有限。數字經濟領先的國家較早開展數字化轉型,在生產生活和公共服務各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有效數據。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受數字化進程限制,海量信息尚未轉化為可用數據,經過標注、清洗等一系列數據處理流程后形成的高質量數據集更為缺乏。此外,發展中國家公共數據開放和整合也面臨挑戰。世界銀行 2022 年數據統計表現指數(Statistic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SPI)顯示,非洲
20、、拉美、亞太區域發展中國家在人口普查數據、行政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的開放共享方面表現較為落后。b3.大模型集中度較高從全球已發布的大模型的分布來看,截至 2023 年 5 月,中國和美國的大模型總數已超過全球大模型總數的 80%(圖 4)。c法國、德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家擁有部分大模型,其他發展中國家基本缺位。大模型全球分布非常集中的部分原因在于高昂的成本。根據斯坦福研究團隊測算,2023 年 OpenAI GPT-4 和谷歌 Gemini Ultra 訓練成本分別約為 7800 萬美元和 1.91 億美元。d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開源模型為技術擴散提供了機遇,但也面臨著較大的安全挑戰。開源模
21、式通過開放源代碼促進不同開發a 姚旭晨:人工智能的負效應:沒有大語言模型的語種未來會消亡,2024年 6 月 11 日,https:/ Bank Group data,https:/datanalytics.worldbank.org/SPI/.c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2023年5月,https:/ AI Index Report:Measuring Trend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tanford University Human-Cente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ttps:/aiin
22、dex.stanford.edu/report/.14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者的獲取、修改和分發,顯著降低了個人和企業接觸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成本,提高了發展中國家部署本地化大模型的可能性。但與此同時,開源系統也面臨著價值觀偏差、濫用和易受攻擊等一系列安全問題。圖 4 全球大模型數量來源: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4.人才差距顯著頂級人才 方 面,根 據 清 華 大 學 人 工 智 能 發 展 報 告 2011-2020,入選人工智能 2000 榜單的高層次學者共計 1833 位(去重處理),覆蓋全球 37 個國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歐洲
23、和東亞地區,南美洲、非洲的高層次學者數量稀少。其中,美、中、德高層次人工15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智能學者的數量為全球前三,其余國家數量均低于 100 人(圖 5)。a專業人才方面,發展中國家在物聯網、數據科學、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教育基礎薄弱、科研水平不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二十國集團成員的統計顯示,發展中國家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畢業生、信息通信技術畢業生數量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南非、土耳其 STEM 畢業生占比僅為 18.71%、15.8%,約是排名第一的德國的半數(35%)(圖 6)。b此外,全球對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旺盛導致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外流問題
24、嚴重。原因之一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工智能商業模式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難以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圖 5 入選 AI 2000 榜單的高層次學者國家分布來源: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發展報告 2011-2020a 清華-中國工程院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發展報告 2011-2020,http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adiness and Capacity Assessment”,UNESCO,September 2024,https:/www.gov.br/mcom/pt-br/ace
25、sso-a-informacao/governanca/governanca-de-tic-1/documentos-g20/p4-g20-dewg-brasil-2024-toolkit-for-ai-readiness-and-capacity-assessment.pdf.16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圖 6 部分二十國集團成員 2021 年 STEM 畢業生占比來源:UNESCO,Toolkit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adiness and Capacity Assessment(三)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正在醞釀1.各方對人
26、工智能風險的認識正在逐步加深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戰略性、通用性技術,可能引發系統性、全球性風險,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從技術本身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幻覺”“涌現”效應導致內容不可信、能力不可控,治理對象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從技術使用者來看,人工智能系統能力日趨強大,其使用門檻卻日益降低,使用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事各類違反倫理、危害公共安全活動的風險急劇增加,而對人工智能系統使用者的管理卻更加困難。從人機互動前景來看,勞動替代、創新替代、甚至知識和觀念的替代在未來均可能發生。人工智能技術對個人、企業、社會和國家安全均可能造成復雜的影響,隨著技術應用領域的擴大,潛在的風險清單仍在不斷增加。17全球人工智
27、能發展與治理態勢圖 7 人工智能在不同維度引發風險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主要經濟體基于本國國情采取不同模式推進人工智能治理歐盟出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專門性法律,延續“規制領先、產業跟隨”的思路。2024 年 8 月,歐盟人工智能法正式生效,采取基于風險的人工智能監管理念,按照應用場景對人工智能系統實行分級監管,對高風險領域設定嚴格的前置審查程序和合規義務。美國秉持“以治理促發展”的理念,核心目標是維護和擴大本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國際領先優勢。拜登政府2023年10月發布 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行政令。2024 年 10 月,拜登總統發布有關人工智能的國家安全備忘錄,將人工智能技術納入國
28、家安全考慮,確保美國在全球先進人工智能系統開發中的領導地位。英國采用“促進創新、分散監管”思路,有意引導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國際議程。英國發布促進創新的人工智能監管方法白皮書,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其領域人工智能實際使用情況評估風險,酌情考慮行業指南、技術標準、工具箱等較輕的干預手段。中國兼顧發展和安全,審慎監管,營造有利于發展的環境,倡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合作,重視彌合智能鴻溝。2021 年 12 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給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引入倫理指引。2023 年 7 月,出臺全球第一部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監管法規生成1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式人工智能服務
29、管理暫行辦法,以提高模型透明度為主要治理思路,為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規范發展釋放積極信號。2024 年 9 月,發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按照風險管理的理念,針對模型內生安全風險和應用安全風險提出相應技術應對和綜合防治措施。國際上,2023 年 10 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向全球發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倡導各國遵循“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原則,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并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2024 年 7月,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發
30、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提出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維護人工智能安全、構建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等一系列主張。為彌合數字和智能鴻溝,特別是幫助全球南方在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平等受益,中國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呼吁各方對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加大投入??傮w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探求創新發展和安全保障間的平衡,從倫理和價值觀對齊、提升人工智能系統透明度、訓練數據治理、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內容安全、防范濫用等各角度開展治理實踐。在人工智能技術更迭迅速、風險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現階段,歐盟、中國均采取了重事前監管、兼顧事中和事后監管的全生命周期監管模式。但不同于歐盟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法案,中國采取“小切口”
31、立法策略,針對特定應用領域提出監管要求,體現了敏捷治理的思路。美國聯邦層面立法進展緩慢,大多為政策或指引,側重行業自律方式。19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表 1 主要經濟體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法規國家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法規時間歐盟人工智能法2024 年 5 月美國人工智能權利法案藍圖 人工智能風險管理框架(AI RMF1.0)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行政令 人工智能風險管理框架:生成式人工智能情況 建立先進人工智能模型和計算集群開發的報告要 求擬議規則關于推進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導地位、利用人 工智能實現國家安全目標及實現安全、可靠和可 信賴人工智能的備忘錄2022 年 10 月2023 年
32、1 月2023 年 10 月2024 年 6 月2024 年 9 月 2024 年 10 月英國生成式人工智能框架促進創新的人工智能監管方法2024 年 1 月2023 年 7 月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17 年 7 月2021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1 月2023 年 7 月2023 年 9 月2023 年 10 月2024 年 9 月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3.聯合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
33、治理的重要推動力量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復雜影響不斷突破地理疆界,亟需全球性解決方案。聯合國作為擁有最廣泛會員、建立在對聯合國憲章普遍認同20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之上、并擁抱全球文明多樣性的機構,在協調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重大問題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和合法性,為各方共享知識和經驗、討論規范和原則提供了關鍵平臺。一是聯合國大會已通過有關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決議。2024 年,聯大通過了兩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智能決議,即抓住安全、可靠和可信賴人工智能系統帶來的機遇,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的國際合作,強調彌合人工智能鴻溝、推動實現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統治理辦法及
34、框架,提升發展中國家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展現了聯合國利用人工智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姿態,也為真正發揮人工智能潛力、實現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和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方向指引。二是積極醞釀成立協調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新機構。聯合國秘書長組建的人工智能高級別咨詢機構于 2024 年 9 月發布治理人工智能、助力造福人類最終報告,提出開展人工智能治理政策對話及組建國際人工智能科學小組、標準交流中心、能力發展網絡、全球人工智能基金等多項建議,并提議在秘書處內設立人工智能辦公室,強化聯合國系統內協調。其中,人工智能治理政策對話和國際人工智能科學小組被納入全球數字契約,
35、已在未來峰會獲得成員國授權,有望率先落地。三是聯合國系統內專門機構已開展積極實踐。教科文組織 193 個成員國共同通過了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建議書,形成了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倫理規范框架;組建專家組制定“人工智能就緒度評估方法”(RAM),推動倫理問題建議書在各國落地實施。國際電聯(ITU)長期開展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迄今已與各方合作發布 220 余項標準建議書,覆蓋網絡、醫療、交通、應急等各領域,目前正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共同推動數字水印標準研究;國際電聯還定期舉辦“人工智能向善”峰會,發布人工21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態勢智能向善:創新擴大影響案例集等報告,為人工智
36、能應用交流合作搭建舞臺。a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糧食及農業組織等多個專門機構也加快了本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和風險研究,發布指南、案例集、建議書等多項務實成果,積極應對人工智能變革趨勢。ba“AI for Good-Innovate for Impact Final Report 2024”,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https:/www.itu.int/net/epub/TSB/2024-AI-for-Good-Innovate-for-Impact-final-report/.b“United Nations System White P
37、aper on AI Governance”,May 2 2024,https:/unsceb.org/united-nations-system-white-paper-ai-governance.03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 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應用蓬勃發展 中國加快構筑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24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近年來,中國始終積極擁抱變革創新,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秉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初步構筑了具有前瞻性、系統性的治理體系,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深度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造福所有人。
38、(一)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應用蓬勃發展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起步于 20 世紀 70 年代,當時人工智能相關項目被納入國家科研計劃,這些基礎性研究工作為中國人工智能的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進入 21 世紀以來,在匯集國內外關鍵要素資源、政產學研有效聯動的基礎上,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得到蓬勃發展。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 5787 億元,同比增長 14%,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 4482家。截至 2024 年 3 月,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共有獨角獸企業 52 家,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0325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其中 13 家為一年內的新晉企業
39、。a據2023 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在主要國家人工智能頂級論文數量上,中國占比 36.7%,在主要國家人工智能專利授權數量上,中國占比 34.7%,均居于全球首位,人工智能創新動能強勁。b1.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從 2017 年開始,中國政府根據不斷發展的形勢需要,持續推出人工智能發展政策(圖 8)。2017 年 7 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國家戰略層面全面部署人工智能發展方向,涵蓋了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產業應用等多個方面,激發了各類相關主體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投入熱情。同年 12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
40、020 年),按照“系統布局、重點突破、協同創新、開放有序”的原則,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研究提出 4 方面重點任務,共計 17 個產品和領域。2022 年7 月,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通過場景創新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開放應用場景,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行業的落地應用。2024 年 3 月,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標志著中國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加快人工智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進程。a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4 年),2024 年 4 月,
41、https:/ 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2024 年 7 月,https:/ 8 中國政府持續出臺政策文件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加快算力設施部署,夯實發展基礎截至 2024 年 9 月,中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 830 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 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算力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 1.47,創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246 個,超過 140個算力中心綠色低碳等級達到 4A 級以上。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前景的驅動下,中國興起智算中心建設熱潮。據 IDC 數據,2023 年智算服務市場同比增長 81.6 億元人民幣,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 IaaS 市場貢獻
42、59%,智算集成服務市場貢獻 38%。未來算力部署也將更加重視支持大模型賦能實體經濟,推進產業融合運營。3.通用和垂類大模型協同發展,產業創新生態活躍2023 年,中國人工智能廠商加速大模型商業應用,其中既包括具備一定通用性的基礎大模型,也包括應用于具體領域的垂類大模型。27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前者如百度發布的文心一言大模型、阿里巴巴發布的通義千問大模型、智譜華章發布的智譜清言大模型、字節跳動發布的豆包大模型等,是中國探索技術前沿的重要體現;后者如華為發布的盤古礦山大模型、盤古氣象大模型、盤古海浪大模型、盤古金融 OCR 大模型等,有利于充分發揮中國的超大市場規模、豐富應用場景等優勢。截至
43、 2024 年 10月,中國上線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數量達到近 200 個。發布模型的企業不僅包括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還包括在本輪大模型熱潮中崛起的新興獨角獸,如智譜人工智能、月之暗面、Minimax 等,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創新生態的活躍度。4.促進技術應用,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已在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得到廣泛應用(圖 9)。在農業領域,大模型以問答形式為用戶提供針對農業領域的知識與信息。例如,一畝田集團發布的大模型“小田”學習了全國2800 多個縣農產品流通的大數據及多個農業細分領域的專業知識,覆蓋新品種、新技術、供需行情、產銷智能匹配等多個
44、模塊,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提供咨詢。在制造業領域,中國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產品服務等各環節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例如,海爾的智能工廠利用機器視覺技術進行產品質量檢測,減少了人為誤差。在服務業領域,中國的服務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積累了豐富的人機交互數據,有助于以大模型技術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充分發揮其為民眾提供美好生活的能力,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服務。在生活性服務業方面,以醫療健康行業為例,中國利用“騰訊覓影”等人工智能技術緩解了醫療資源緊張問題,實現遠程診斷、遠程會診、輔助診斷等多種智慧醫療應用,提高了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以金融行
45、業為例,螞蟻集團基于自研基礎大模型進一步定制了金融大模型,打造應用于理財顧問、保險代理、2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投資研究、金融營銷、保險理賠等金融服務各環節的人工智能業務助手。圖 9 人工智能賦能各領域應用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二)中國加快構筑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中國的人工智能治理不斷完善,已初步形成包括科技倫理、法律規制、標準指南等在內的整套治理體系(圖 10)。圖 10 中國人工智能治理體系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9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1.注重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中國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堅持倫理先行。2021 年 9 月,
46、中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a,旨在將倫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為從事人工智能相關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關機構等提供倫理指引。2022年 3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將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醫學并列為需要制定科技倫理規范指南、設立科技倫理(審查)委員會的重點領域。2023 年 9 月,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出臺,為各方開展人工智能相關活動倫理風險審查評估提供明確指引。目前部分企業已將倫理審查作為產品研發立項的前置程序。中國高度重視治理工具開發,促進人工智能產品安全可靠。例如,將數字水印等技術治理手段嵌入法律、倫理等規則設計中
47、。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務平臺,開發大模型安全測試數據集、“信元令”數字內容隱寫標識系統等,助力人工智能產業安全和健康發展。產業和學術界積極探索治理工具研發,如阿里巴巴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合作完成開源項目 EasyRobust,可有效增強模型的魯棒性,榮獲 2023 年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開源科學獎。2.持續完善法律法規,探索敏捷治理路徑2021 年 12 月,為應對推薦算法帶來的系列問題,中國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對算法推薦服務做出全面規范,a 新
48、 一 代 人 工 智 能 倫 理 規 范,2021 年 9 月,https:/ 年11 月,為防范深度合成技術的不合理應用,中國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技術保障措施,如對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健全辟謠機制和申訴、投訴、舉報機制,對生成或編輯的信息內容添加標識等。b在生成式大模型推動人工智能進入新一輪發展浪潮后,中國于 2023 年 7 月出臺了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成為全球首部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立法。c暫行辦法立足于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明確了分級分類監管原則,延續了通過備案提高
49、模型透明度的治理思路,同時明確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和各領域的創新應用,為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規范發展釋放了積極信號。此外,在電子商務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反壟斷法等法律的制定和修訂中,也在各自的規制范圍內增加了與人工智能算法相關的內容,和專門針對人工智能的部門規章一起形成了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3.加快制定標準指南,推動規則規范落地實施在人工智能這一技術性較強的領域,無論是法律法規等“硬法”a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2021 年 12 月,https:/ 年 11 月,https:/ 年 7 月,https:/ 年 7 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五部門印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
50、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 年 6 月,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4 版),提出基礎共性標準、基礎支撐標準、關鍵技術標準、智能產品與服務標準、賦能新型工業化標準、行業應用標準、安全/治理標準等 7 個重點方向,涵蓋了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標準化支撐。目前,中國網絡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已發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 版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安全基本要求,針對人工智能內生安全風險和應用安全風險提出相應技術應對和綜合防治措施,為人工智能安全開發和應用指引方向。中國產業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如科大訊飛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
51、牽頭制定了國際標準 ISO/IEC 5259-4:2024人工智能-分析和機器學習的數據質量-第 4 部分:數據質量過程框架,為人工智能領域數據質量提供標準依據。(三)中國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建設1.提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2023 年 10 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闡述中國關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原則和主張。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發展人工智能應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以保障社會安全、尊重人類權益為前提,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應遵守適用的國際法,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防范和打擊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惡用濫用。二是堅持發展和安全
52、并重,各國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權利,打造開放、包容、普惠、非歧視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讓人工智能紅利惠32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及所有國家;同時要發展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打造可監督、可追溯、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健全法律規章制度,確保人工智能始終處于人類控制之下。三是堅持多邊主義,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問題上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支持聯合國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發揮主渠道作用,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成立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機構,協調國際人工智能發展、安全與治理的重大問題,讓各國平等參與、平等受益。2.回應發展中國家關切,做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的倡導者和落實者為幫助發展中國家
53、從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中平等受益,中方提出以能力建設為抓手,彌合數字鴻溝和智能鴻溝。中方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的國際合作決議在第 78 屆聯合國大會獲協商一致通過,143 個國家參與聯署。a決議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設主題,鼓勵開展政策交流、知識共享、技術轉讓、人員培訓、研究等相關合作,支持聯合國在國際合作中發揮主渠道作用,實現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續發展。該決議獲得協商一致通過,充分體現了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參與人工智能發展治理、加強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的迫切愿望。中國積極推進決議后續落實工作。2024 年 9 月,中國舉辦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研討班,包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在內的 30
54、余國派員參加。同月,中國與贊比亞在第 79 屆聯大期間共同舉辦“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發布人工智能能a“A/RES/78/311,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apacity-building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July 2024,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53588.33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力建設普惠計劃a,得到各方積極支持和響應。普惠計劃圍繞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產業賦能、人才培育、數據建設、安全治理等領域合作提出了“五大愿景”,提出中方
55、將采取“十項行動”,包括促進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聯通,開展模型研發和應用、語料建設等合作,加強人工智能戰略對接和政策交流,積極分享技術實踐,幫助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平等受益等。為了推進普惠計劃的落實,中國還倡議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之友小組。3.積極開展人工智能國際對話與合作,促進相互理解與信任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于 2024 年 5 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圍繞人工智能科技風險、全球治理、各自關切的其他問題深入、專業、建設性地交換意見。中新數字政策對話機制首次會議于 2024 年 6 月在北京召開,就可信商業數據流動和人工智能能力合作開展交流,促進在人工智能治理框
56、架領域的相互了解。中法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決定深化兩國關于國際治理模式的討論、堅持智能向善宗旨,促進安全、可靠和可信的人工智能系統,主張人工智能必須服務公共利益、尊重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性。2024 年中非互聯網發展與合作論壇關于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主席聲明提出加強政策對話與溝通、推動技術研發與應用、促進產業合作與發展、開展人才交流與能力建設,以及筑牢網絡和數據安全屏a“AI Capacity-Building Action Plan for Good and for All”,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September 27,2024,h
57、ttps:/ 月 30 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舉行,會議通過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雙方強調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原則,彌合智能鴻溝,共同做好風險防范,探討形成以聯合國為主渠道的人工智能國際治理框架。雙方還將加強政策協調,建立對話機制,深化務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中國與東盟于 2024 年 10 月共同發布中國東盟關于推動建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數字生態合作聯合聲明,稱將推動人工智能準則、發展、安全和治理最佳實踐的交流溝通。b中國總理李強宣布中國將面向東盟實施人工智能賦能發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動。4.搭建開放包容、平等參與的人工智能多邊合作平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自 2018 年起
58、已成功舉辦 7 屆,逐步發展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之一。2024 年 7 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召開,吸引了各國政府、國際組織、產學研等各界代表約 1000 人與會,會議發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強調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確保其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理念?!爸袊鸫u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于 2024 年 7 月正式a“Chairs Statement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on AI”,2024 China-Africa Inter
59、net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Forum,April 3,2024,https:/ Joint Statement on Facilitating Cooperation in Building a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Digital Ecosystem”,October 10,2024,https:/asean.org/asean-china-joint-statement-on-facilitating-cooperation-in-building-a-sustainable-and-inclusive-digital-e
60、cosystem/.35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啟動,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與創新、產業合作生態、治理實踐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為金磚及金磚+國家的人工智能發展增添活力、注入動力。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工業人工智能聯盟卓越中心也于 2024 年 7 月正式落戶上海,圍繞“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加速器”和“國際人工智能會客廳”兩個定位,促進在工業部門應用人工智能,幫助發展中國家共享人工智能紅利。04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 東盟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潛力巨大 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治理迅速起步3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近年,東盟國家重視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
61、發展,不僅在國家層面出臺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也在地區層面加大協調。同時,東盟還致力于為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各類風險挑戰和倫理問題提供應對思路,并以開放的姿態開展有關人工智能治理的國際對話。(一)東盟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潛力巨大1.東盟國家出臺政策,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應用6 個東盟國家制定了本國的人工智能國家戰略(表 2)。自 2019年 11 月新加坡率先發布國家人工智能戰略 1.0后,其他東南亞國家根據自身國內需求和經濟發展程度,也相繼出臺了國家總體戰略或路線圖,目的是通過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國家數字化轉型,提高生產力,推動經濟增長,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04
62、39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表 2 東盟國家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國家戰略國家與人工智能相關國家戰略發布時間新加坡國家人工智能戰略 1.0國家人工智能戰略 2.02019 年 11 月2023 年 12 月印度尼西亞印尼 2020-2045 年期間人工智能戰略2020 年 8 月越南越南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國家戰略 (2021-2030)2021 年 1 月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數字經濟藍圖,下設“國家 人工智能路線圖”2021 年 4 月菲律賓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路線圖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路線圖 2.02021 年 5 月2024 年 7 月泰國泰國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和行動計劃 (2022-2027)2022 年
63、 1 月*其他東盟國家如柬埔寨、老撾、緬甸和文萊,雖暫未制定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國家戰略,也在逐步制定和推進數字經濟總體規劃和人工智能相關政策。東盟已開始協調區域人工智能發展政策。東盟雖尚未形成統一的人工智能戰略,但已開始借助現有的區域經濟框架,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加強在數據流動、隱私保護和跨境電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基礎。在東盟數字總體計劃 2025(ASEAN Digital Masterplan 2025)中,東盟提出通過區域合作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愿景,并計劃在 2025 年完成東盟數字經濟框架協議(DEFA)談判,旨在減少地區數字政策的碎片化,推動區域內
64、人工智能政策的整合。東盟著力推進同域外國家的人工智能合作。隨著域外國家日益重視東盟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的潛力,東盟國家也加大了與這些國家的合作力度,推動在人工智能關鍵領域的技術交流、政策對接和規則制定。2022 年 11 月,東盟與中國發布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2022-2025),強調為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雙方將強加在人工智能、網絡和數據安全等領域的合作。2023 年 9 月,東盟與中國共同40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提出共同推進實施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提升計劃的聯合倡議,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等領域探索合作模式,縮小數字鴻溝。2024 年 10 月,
65、東盟與中國共同發布中國東盟關于推動建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數字生態合作聯合聲明,致力于合作構建可持續和包容性數字生態系統。2.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人工智能發展打下基礎東盟國家加速改善數字基礎設施并加快互聯互通,為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其它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條件。近年,東盟國家數據中心逐年增加(圖 11),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計算和存儲支持,降低了數據傳輸至境外的隱私和安全風險。為滿足對數字化服務和應用的龐大需求,東盟數據中心容量也取得顯著增長。從 2024 年到 2028年,東盟數據中心容量預計將從 1677 兆瓦(MW)增加到約 7589 兆瓦,增長約四倍。a5G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也在
66、穩步推進。據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2020-2025 年期間東盟每年在 5G 基礎網絡的投資規模約為 140 億美元,主要用于升級通訊設施、網絡和設備以滿足快速增長的 5G 需求。b為了支持數據中心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同時滿足綠色發展的目標,東盟國家通過東盟能源合作行動計劃(APAEC)等框架,推動成員國加強區域內能源合作,加大清潔能源使用,并提升能源效率。東盟國家之間也有了更多數字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項目,如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通過海底電纜和光纖網絡連接,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加強海底電纜項目合作,有效部署區域內資源,加強東盟數字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a“ASEAN Investment Repo
67、rt 20202021 Investing in Industry 4.0”,The ASEAN Secretariat an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September 8,2021,https:/investasean.asean.org/files/upload/ASEAN%20Investment%20Report%202020-2021.pdf.b同上。41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圖 11 2024 年東盟國家數據中心數量(截至 2024 年 10 月 30 日)資料來源:https:/ 2023 年 1
68、1 月聯合發布2023 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顯示自 2021 年以來,東南亞國家數字經濟收入復合年均增長率達 27。預計到 2025 年,東南亞數字經濟收入將以 16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至2950億美元,地區中產階級人數將達到3.63億人,占總人口的 52,年輕勞動力的增加以及實際工資的增長將推動數字紅利持續釋放。a東盟預測,2030 年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 1 萬a“e-Conomy SEA 2023”,Google,TEMASEK,BAIN&COMPANY,November 01,2023,https:/ of ASEAN,Forecast to 2025:GDP is forecas
69、t to increase from$2.4 Trillion in 2015 to$5.2 Trillion in 2025,largely due to the ongo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AEC-Research and Markets”,April 28,2017,https:/ 60%的投資交易均來自外資。c中國企業,包括阿里巴巴的Lazada、騰訊的 Shopee、字節跳動的 TikTok Shop 等在東南亞運營的電商平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用戶體驗。阿里云、騰訊云和華為云在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投資興建數據中心,提供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
70、施支持。阿里達摩院、科大訊飛和智譜華章都推出了支持東南亞多語言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務本地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廣。外資的持續流入為東盟地區的初創公司帶來了顯著的增長動力。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與東盟在 2024 年 10 月發布的聯合報告,從 2015 年到 2021 年,東盟籌集超過 100 萬美元資金的初創企業數量幾乎翻倍,達到 1920 家,到 2024 年上半年增長到 4710 家,增長150%。d在這些初創企業中,數字領域的初創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涵蓋自動化、醫療保健、金融、內容創建、娛樂以及零售等各方面。a“Digital Economy Framewor
71、k Agreement(DEFA):ASEAN to leap forward its digital economy and unlock US$2 Tn by 2030”,August 19,2023,https:/asean.org/asean-defa-study-projects-digital-economy-leap-to-us2tn-by-2030/.b同上。cNgor Luong,Channing Lee and Margarita Konaev,“Chinese AI Investment and Commercial Activity in Southeast Asia”
72、,February 2023,https:/cset.georgetown.edu/publication/chinese-ai-investment-and-commercial-activity-in-southeast-asia/.d“ASEAN Investment Report 2024”,The ASEAN Secretariat an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October 2024,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2024/10/AIR2024-3.pdf.4
73、3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在資金的加持下,東盟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中涌現出許多“頭雁”企業,為東盟整體經濟注入了活力。例如,泰國的 Social+公司、新加坡的 Wiz、Kroolo、Ai Palette 和 Mindverse 公司、菲律賓的 Sprout Solutions 公司和馬來西亞的 Shieldbase 公司,通過開發機器人或流程自動化工具提升客戶互動與體驗,顯著提高公司生產效率。醫療健康領域也聚集了一批重要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如新加坡的 KeyReply 公司和泰國的 Meticuly 公司,通過智能虛擬助手和智能調度系統等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改善診療效果。此外,一些人工智能初創企業
74、專注于在人力資源、金融、信息技術、媒體娛樂和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創新。例如,菲律賓的 Sprout Solutions 提供人力資源和薪資管理平臺,新加坡的Bluesheets 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新加坡的 Locofy.ai致力于軟件開發和信息服務,幫助加速應用程序開發,越南的 AI Hay公司則專注于合成媒體和數字資產創建,推動AI在社交生活中的應用,新加坡的 Pebblely 公司和越南的 Modeli 公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個性化產品推薦、自動化庫存管理和客戶服務的智能化,為電子商務的創新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a4.采取措施促進數字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人工智能的到來改變了
75、傳統的就業格局,熟悉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的人才成為保持經濟活力的重要因素。東盟國家采取了許多措施提升地區人工智能技術人才保有量。首先,通過簽證政策吸引全球人才。新加坡通過多樣化的簽證計劃,特別是創業和技術簽證,吸引了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人才,為技術創新和創業生態系統注入活力。馬來西亞的“DE Rantau”簽證計劃為科技專業人才和數字游牧民aLaura Nguyen and Denning Tan,“ASEAN Genai Startup Report 2024”,September2024,https:/genaifund.ai/wp-content/uploads/2024/09/A
76、SEAN-GenAI-Startup-Report-2024-by-GenAI-Fund.pdf.44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進入馬來西亞提供了便利,將盡可能多的全球高技能人才納入馬來西亞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a其次,東盟國家加快培養本地技術人才,為勞動力提供技能轉型機會。新加坡通過“SkillsFuture”項目為新加坡人提供貫穿一生的學習機會,幫助人們不斷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變化,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該項目提供包含數據分析、技術支持服務、數字媒體、網絡安全等超過 7000 門課程,幫助勞動者提升數字技能。b馬來西亞通過數字經濟藍圖強調了在自動化沖擊較大
77、的行業中進行再教育和培訓的重要性。泰國增加教育支出,探索創新的教育模式,在基礎教育中引入技術創新課程,以發掘人才潛力。東盟多個國家還加強了針對在職人員的技術技能培訓,如柬埔寨政府與職業培訓機構合作,為在職人員提供數字技能培訓。c越南培訓大量的工程師和信息技術專業人員,推動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的穩定人才渠道。d最后,東盟國家與國際企業和組織合作推進人才培養,推動技術a“Attracting Global Talents:Bringing Digital Nomads and the Highly Skilled into ASEAN”,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78、ASEAN and East Asia,November 2023,https:/www.eria.org/uploads/media/policy-brief/FY2023/Bringing-Digital-Nomads-Highly-Skilled-into-ASEAN-web.pdf.b“New SkillsFuture Series To Train 50,000 Annually In Eight Priority And Emerging Skills Areas”,October 2017,https:/www.skillsfuture.gov.sg/newsroom/new-s
79、killsfuture-series-to-train-50-000-annually-in-eight-priority-and-emerging-skills-areas.c“Driving ASEANs talent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echnology”,Accenture,November 2017,https:/cariasean.org/publications/advancing-asean-in-the-digital-age/driving-aseans-talent-transformation-through-technology/.d“H
80、arnessing AI to rapidly accelerate Vietnams economic expansion”,September 2024,https:/.my/business/business-news/2024/09/03/harnessing-ai-to-rapidly-accelerate-vietnams-economic-expansion.45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與國際標準對接。例如,東盟多家科技公司與世界經濟論壇合作,通過“ASEAN Digital Skills Vision 2020”培訓了數百萬中小企業員工,重點提高其數字技能。2022 年 9 月
81、,東盟基金會和華為共同舉辦亞太數字人才峰會,討論亞太地區構建面向未來的 ICT 人才庫、釋放數字化潛力的路徑。a印尼的數字人才獎學金計劃(Digital Talent Scholarship)中,華為、思科、谷歌等國際企業提供獎學金和實習培訓機會,幫助年輕人掌握前沿技術,以支持印尼數字經濟的轉型和工業 4.0 的發展。b東盟企業也注重國際合作與人才交流,如印尼的科技巨頭 GoTo 推出了多項國際人才培養計劃,給公司全球范圍內的員工提供包括人工智能技術、數據使用方面的培訓。菲律賓 Aboitiz 集團通過與國際大學和企業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公共政策和醫療領域的應用,同時為員工提供國際化的培訓
82、和工作機會。東盟國家的這些舉措提升了在技術領域的人才競爭力,為區域內的數字化轉型和人工智能應用打下初步人才基礎??傮w來看,東南亞地區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然而,也需注意到,東南亞各國間人工智能水平的差異可能會加劇區域內發展不平衡,對地區包容性發展構成潛在威脅。首先,數字技能差距廣泛存在。仍有許多勞動者和公民缺乏接受數字技術培訓的機會,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較淺,獲取和利用數字服務的能力也不足。例如,許多東南亞農村地區的居民尚不具備使用智能手機和數字平臺的條件和技能。其次,高昂的成本成為東盟不少國家發展人工智能的障a“Huawei and ASEAN Foundation Call
83、 for Action to Groom Digital Talent in APAC”,September 2022,https:/ Government to Boost Digital Talent for Industry 4.0”,November.2021,https:/ 國家人工智能戰略1.0 國家人工智能戰略 2.0、印度尼西亞2020-2045 年人工智能國家戰略、越南2021-2030 年人工智能國家戰略、泰國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和行動計劃(2022-2027)都提及人工智能透明性、公平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治理要素,為人工智能開發與應用提供了政策、法律框架。部分東盟國家制定
84、特定的法律法規,將治理進一步細化。例如,馬來西亞制定個人數據保護法,并發布了“人工智能治理和道德準則(AIGE)”,確立了七項治理核心原則;印尼發布人工智能倫理指南(草案)強調算法透明、數據隱私和公平;菲律賓發布 數據隱私法,以應對技術帶來的隱私泄露風險;越南更新其數據保護法(草案)并擬于 2026 年發布,希更好地保護個人數據。部分國家,如柬埔寨、老撾等國,雖尚未有明確的人工智能治理戰略和專門法規,但在促進技術發展的同時,正逐步建立人工智能監管框架。47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東盟構建和完善區域層面的治理框架。2021 年 1 月,東盟通過東盟數字總體規劃 2025,為東盟成員國在數字經濟領
85、域的發展提供統一指導。在數字治理方面,該規劃提出,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數據安全法規、加強打擊網絡犯罪等措施保障數字服務的可信度,要建立統一的跨境數字貿易規則和標準、推動跨境數字貿易,要增強數字經濟參與能力、建設包容性數字社會等一系列方向。2024 年 2 月,在第四屆東盟數字部長會議上,東盟人工智能治理與倫理指南發布,這是東盟地區首個針對人工智能治理的指導性文件,旨在通過區域合作推動人工智能的負責任開發和使用。會議還決定成立人工智能治理工作組,以討論和處理東盟人工智能治理中的關鍵問題,促進安全、負責任且符合倫理的人工智能應用。a2024 年 6 月,東盟科學、技術和創新委員會啟動了 2024-20
86、25 年的人工智能行動計劃“ACT on AI”,補充和加強已有的治理框架。2.東盟重視彌合區域內“智能鴻溝”根據牛津大學發布的2023 年政府人工智能準備指數,新加坡在人工智能準備方面遙遙領先,獲得了 81.97 分(滿分 100 分),遠高于東盟地區 55.49 分的平均水平(具體分數可參考圖 12)。由指數排名可以看出,東盟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發展較好。a“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 on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AMMSTI)Statement on Artificial Intell
87、igence(AI)”,June 2024,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2024/06/ADOPTED-AMMSTI-Statement-on-AI_7June2024.pdf.4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圖 12來源:劉曉麒,人工智能對東南亞地區秩序建構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24 年第 4 期,第 90 頁。東盟積極整合資源,優化治理措施,致力于縮小區域內“智能鴻溝”。2021 年 1 月,東盟信息通信技術總體規劃 2025(ASEAN Digital Master plan 2025,ADM2025)發布,旨在引
88、領東盟在 2021 至 2025 年的數字合作,幫助數字欠發達國家加強數字基礎設施,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及網絡安全。東盟還通過區域合作機制和優先資助項目,如東盟基礎設施基金、東盟催化綠色金融基金(由亞洲開發銀行和東盟聯合發起)等向數字基礎設施不足的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東盟積極深化國際合作,借助外部力量促進區域內的發展均衡。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ICHEI)與東盟多國合作,開展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項目,提供在線課程和培訓,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數字技能,促進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彌合各國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的差距。49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東盟國家鼓勵多主體參與彌合“智能鴻溝”。政府、企
89、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提供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技術培訓等,幫助欠發達地區和群體更快接入智能技術,縮小數字差距。3.東盟國家著手開展數據治理東盟國家高度重視數據風險管理,積極提升數據質量,并強化數據標準的對接與統一。東盟人工智能治理與倫理指南明確指出,在人工智能系統生命周期中,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和刪除方式必須符合相關數據保護法、數據治理法規和倫理原則。不少東盟國家已著手制定數據保護相關法律,以降低人工智能系統生命周期中數據使用的風險,如馬來西亞的 個人數據保護法(2010年)、菲律賓的 數據隱私法(2012 年)、新加坡的個人數據保護法(2012 年)、泰國的個人數據保護法(2019 年)、
90、印度尼西亞的個人數據保護法(2022 年)和越南的個人數據保護法(草案)(2024 年)等。東盟國家是全球數據標注產業的重要基地。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的公司,如 Kata.ai、Straive 和 Viettel 公司,分別在圖片、文本和視頻數據標注服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新加坡通過先進的數據收集機制,系統、實時地收集數據,應用于交通、醫療和物流等領域,優化各行業的運營效率。馬來西亞通過數字經濟藍圖推動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數據共享,并開放政府數據,提升數據透明度,同時在社交媒體內容監管中,要求平臺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時必須確保不會過度收集或泄露用戶信息。東盟國家重視數據標準統一
91、和對接以促進數據流動。RCEP 和正在推進的 DEFA 都將跨境數據流動作為重要議題推進,顯示東盟希通過數據互聯互通和標準化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的目標。此外,在 2024年 6 月召開的東盟科學、技術與創新部長級會議上,各國達成共識,承諾加強數據治理和保護,推動地區標準對接,并保持數據的定期更新和審查。50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4.東盟國家開始對算法實施監管人工智能算法利用數學和統計學原理幫助計算機從數據中學習、推斷和執行任務,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核心環節。但其內部邏輯規則的復雜性容易導致算法的“黑箱”效應,從而引發偏見、偏差和信息安全風險。東盟人工智能治理與倫理指南
92、將算法透明度和可解釋性列為重要治理原則,認為部署者有責任解釋算法決策邏輯、執行統一的透明度標準,減少因“黑箱”效應帶來的不信任感。新加坡發布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模型也強調在算法設計中引入可解釋性,以提高算法的透明度并減少“黑箱”效應。a人工智能自動化分析系統對技術參數的變化極為敏感。一些社交媒體平臺的算法推薦系統會因參數調整導致輸出結果變化,可能會助長社會分裂或傳播虛假信息風險。東盟一些國家已針對算法推薦的潛在風險采取措施,如印尼對國外社交媒體平臺的算法推薦系統實施嚴格監管,防止其濫用算法影響公共輿論。在金融和醫療等高敏感領域,東盟國家也在努力追求透明合規與信息安全。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
93、S)通過風險框架和監管沙盒,支持企業在保護商業機密的同時,測試和開發創新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確保合規與安全。泰國對金融和醫療等高風險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進行嚴格監管,最大程度地減少算法引發的風險與偏差。5.東盟國家關注人工智能系統是否穩健可靠人工智能系統包括模型、產品、算力和供應鏈等關鍵部分,保障其穩健可靠對于降低整體風險和提升社會信任至關重要。東盟人工aMode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overnance Framework(Second Edition),Info-communication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IMDA)and
94、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PDPC),January 21 2020,https:/www.pdpc.gov.sg/-/media/Files/PDPC/PDF-Files/Resource-for-Organisation/AI/SGModelAIGovFramework2.pdf.51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智能治理與倫理指南明確將“安全與保障”列為核心指導原則,強調對人工智能應用已知風險的評估和管理,確保系統能夠抵御潛在的惡意攻擊。一些東盟國家和企業已經采取了具體措施來驗證和提高人工智能系統的穩健性。例如,印尼多服務及支付平臺 Gojek
95、在部署機器學習模型之前,會進行離線基準測試,以驗證模型的性能和可靠性;新加坡公司 UCARE.AI 與客戶合作創建了一個驗證框架,通過收集患者反饋,確保人工智能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此外,新加坡在 2022年 5 月推出人工智能驗證(AI Verify),平臺,通過系統安全審查清單對人工智能系統的算力、安全性和數據保護進行全面評估,幫助企業識別和應對潛在風險。不僅如此,東盟各國對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場景(如金融和醫療領域)也加強了安全審查。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都建立了嚴格的控制機制,對關鍵的數字基礎設施進行定期檢查,以確保其安全性和穩健性。在人工智能系統的供應鏈方面,由于其通常涉及
96、多個部門甚至多個國家,東盟國家采取了跨部門安全監控措施,并積極推動跨境合作。例如,東盟與日本合作建立了一個數字化的供應鏈生態系統,目標是提升供應鏈的透明性、追蹤能力、連接性和可持續性。a6.東盟著力提升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領域的影響力近年,東盟成員國加大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問題的參與度。新加坡經?;钴S在聯合國和全球各大論壇關于人工智能治理問題的討論中,并參與相關人工智能標準的制定。新加坡還與其他東盟國家合作,共同推動區域內人工智能政策與國際進程接軌。在聯合國教a“Vision for the Digitalisation of Supply Chains in ASEAN and Japan”,E
97、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SEAN and East Asia(ERIA),February 2024,https:/www.eria.org/uploads/Vision-for-the-Digitalisation-of-Supply-Chains-in-ASEAN-and-Japan.pdf.52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科文組織制定人工智能倫理建議書的過程中,東盟成員國(尤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積極參與,貢獻了區域性的智慧。這些國家不僅協助推動該倫理框架在東盟區域內的實施,還通過推廣多元、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地區價值觀,
98、推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東盟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注入了獨特的地區視角,倡導符合東盟價值觀的治理原則,強調資源公平和社會倫理的重要性。這種以地區價值觀為基礎的參與方式,不僅促進了國際合作和跨文化理解,也為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負責任和可持續應用提供了新的參考,增強了東盟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05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 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發展合作基礎深厚 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前景可期56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以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為基礎,是數字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理念,與東盟
99、國家開展人工智能產業和技術合作、推動治理和規則協調,著力構建區域人工智能生態圈,為縮小數字鴻溝、增強經濟發展的包容性、可持續性和韌性持續貢獻力量。(一)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發展合作基礎深厚1中國和東盟數字政策對接順暢中國與東盟關于人工智能發展合作的政策對接始于 2019 年。當年11 月,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中國東盟智慧城市合作倡議領導人聲明,提出加強構建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的交流合作。2020 年被確立為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2021 年,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中國東盟關于建立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倡議,將中國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0557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與東盟數字總
100、體規劃 2025相對接,同意積極推動雙方在 5G、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領域合作,共同打造互信互利、包容、創新、共贏的數字經濟合作伙伴關系。2024 年 10 月,第 27 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表中國東盟關于推動建立可持續和包容性的數字生態合作聯合聲明,宣布從加強政策交流與戰略對接、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興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進一步促進中國東盟數字生態系統合作。中國總理李強宣布中國將面向東盟實施人工智能賦能發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動。中國與東盟的數字經濟管理部門合作非常密切。2021 年,首屆中國東盟數字部長會議召開。2022 年,第 2 次中國東盟數字部長會議通過落實中國東盟數字
101、經濟合作伙伴關系行動計劃(2021-2025)和2022 年中國東盟數字合作計劃,為雙方在數字基礎設施、數字貿易、數字技術創新、數字產業、數字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制定了具體指導和規劃。此后每年的數字部長會議,雙方都會制定下一年的中國東盟數字工作計劃。在 2024 年召開的第 4 次中國東盟數字部長會議上,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通信和數字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與東盟搭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和數字治理領域的對話和論壇機制。2023 年 7 月,首屆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召開,中國科技部在論壇上發布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發展合作倡議,呼吁各國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推進人工智能聯合研發和應用合作,加強
102、人工智能發展政策和治理原則的交流,健全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2024 年 6 月,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廣西主辦中國東盟數字治理對話,聚焦討論人工智能治理、數據治理、網絡安全應急響應合作等議題。2中國和東盟人工智能產業合作活躍數字基礎設施合作推動東盟互聯互通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主要包5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括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和云服務基礎設施、計算中心、衛星導航系統等,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基石。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國內的 4G 和 5G 通信基站、光纖寬帶接入等基礎設施建設。在數據中心和云服務方面,阿里云、萬國數據、
103、騰訊云等中資企業與泰國、印尼、柬埔寨、緬甸、老撾等國合作,在當地投資建設數據中心并提供質量上乘、價格合理的云計算服務。2023 年 9 月,中國東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正式上線。該中心擁有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多元算力架構,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模型開發、訓練和推理等場景,打造面向千行百業的公共算力服務平臺。中國的北斗系統也已開始服務于東盟國家的國土測繪、精準農業、地質災害監測等工程,為縮小“數字鴻溝”做出貢獻。智能產業合作促進企業提質、降本、增效。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工程建設等領域,可顯著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檢測水平,并降低能源消耗和運維成本。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等機構為中國
104、與東盟國家的智能制造技術轉移和合作提供了平臺支持。中國東盟(華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推進“人工智能+工業”應用落地,在制糖、有色金屬等領域啟動了一批標桿項目,推動了相關產業的智能化發展。2018 年,中國海云數據與印尼美加達公司簽署諒解協議,就人工智能產業聚合及孵化等領域展開合作。2019 年,商湯科技、馬來西亞 G3 Global 公司同中國港灣工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馬來西亞首個人工智能產業園,這也是東盟第一個人工智能驅動的科技城。該產業園將作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開發的平臺,推動馬來西亞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智慧城市項目優化城市治理。智慧城市是一種全新的城市建設理念,指在
105、城市管理與運行中融入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構建集59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產業發展、市政管理、人際交互于一體的綜合創新應用體,實現城市運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2018 年阿里云與馬來西亞政府簽訂城市大腦項目,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交通治理、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等領域。2019 年,中企參與建設的菲律賓馬卡蒂市智慧城市項目入圍 SCEWC 全球“創新創意獎”。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已建立智慧城市場景應用研發基地、中新合作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等,并于 2023 年簽署二期戰略合作協議。深圳市和新加坡簽署多份合作諒解備忘錄并成立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聯合執委會
106、,加強電子貿易、數字身份互認、跨境仲裁等領域合作。此外,華為、浪潮、騰訊等企業也正從醫療、教育等不同角度,積極參與泰國、老撾、印尼等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數字應用普及。2023 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集中投入應用的元年。6 月,科大訊飛攜訊飛星火大模型與 C 端智能硬件登錄新加坡,目前其生成式智慧駕駛艙、訊飛聽見同傳、訊飛智作、全屋智能語音面板等產品已進入東南亞市場。阿里巴巴國際站于同期發布人工智能外貿產品,覆蓋智能商品發布、市場分析、視頻聊天、實時翻譯等環節。11 月,字節跳動在海外上線基于云雀大語言模型(現名為“豆包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工具平臺 ChitChop,為用戶提供 20
107、0 余種工作、生活場景智能機器人服務。尤為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底,阿里巴巴達摩院推出首個基于東南亞語言訓練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版本 SeaLLM,一改東南亞地區缺乏本土語言大模型的面貌,必將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當地的普及,為在數字領域代表性不足的人群提供支持。消費級人工智能工具方便和豐富大眾生活。中國的智能家電、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設備產品等,以其豐富的功能和合理的價格廣受東南亞消費者的青睞。作業幫海外人工智能教育應用 Question.AI 在東60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南亞市場表現亮眼,在菲律賓的周活躍用戶規模已達近 120 萬,在印尼教育類應用使用排行榜中位居
108、第二。以 TikTok 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在東南亞地區的用戶規??焖僭鲩L。騰訊推出的長視頻流媒體服務平臺 WeTV、愛奇藝國際站 iQiyi 通過優化翻譯字幕、語境轉換和本地化配音等方式,降低了觀看門檻,受到當地用戶歡迎。中國游戲廠商也在東南亞移動游戲市場取得良好成績。另一方面,新加坡南洋國際俱樂部有限公司投資 20 億元,在中國廣西賀州建設智能醫養健康中心項目。該項目由新加坡東盟人工智能中心研發設計,建設內容包括智能醫養中心、智能樂齡公寓、智能樂齡醫療康復中心及智能醫養住宅等,是東盟人工智能企業在中國醫養健康領域的重要投資嘗試。(二)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前景可期1.中國與東盟文化相通中
109、華傳統文化以“和合”理念為精神內核,崇尚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此外還有仁、義、禮、智、信等多維度的價值追求?!叭省狈褐赣焉?、愛人,形成協調、和睦的社會關系?!傲x”強調公平正義和社會整體利益至上,推崇先公后私、大公無私,在服務整體利益中實現個人最高價值?!岸Y”指以維護社會秩序為目標應遵循基本禮儀和社會行為規范?!爸恰蓖怀鰪娬{重視理性、追求真理、明辨是非和創新進步?!靶拧敝刚鎸崯o妄、誠實守信以及忠誠于信念和原則?;谶@些傳統價值理念,中國在國際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歷史文化和發展水平的國家應平等相待、互商互諒、合作共贏,努力謀求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
110、、權利共享和責任共擔。中國還陸續推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呼吁各61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國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共同努力。東盟國家與中國價值觀相通。透過東盟憲章東盟共同體愿景 2025以及 4 份東盟協調一致宣言,東盟的三大核心價值觀清晰展露。一是珍視和平與穩定。東盟誕生于冷戰中的 1967 年,卻并未成為一個對抗性的軍事組織,而是以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穩定為宗旨。東盟的成立集中體現了東南亞國家對地區紛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向往。東盟于 1971 年發表和平、自由與中立地區宣言,強調不結盟和維
111、護地區和平、穩定與安全的決心。50 多年來,東盟始終倡導寬容、溫和的處世方式,強調協商解決分歧,國家間互信不斷增強,地區和平持續鞏固。二是重視發展與共同繁榮。2015 年底,東盟宣布建成東盟共同體,同時宣告共同體的成立并不意味著建設進程的結束,而恰恰意味著開始。東盟強調要建設充滿活力、可持續和高度一體化的經濟,加強內部互聯互通,通過務實互助合作減輕貧困、縮小內部發展差距,不讓任何人掉隊。東盟還展現出擔當地區經濟增長中心和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雄心。三是支持多樣包容和平等對話。東盟擁有 10 個成員國,不僅語言、文化多樣,而且社會制度、發展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強調主權一律平等、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
112、度是極有特色的“東盟方式”。包容性是東盟制定各項政策時嚴格遵守的原則。在對外關系中,東盟強調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在東盟中心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包容、非歧視和互利關系。2.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治理理念相近中國和東盟的人工智能治理理念有三個共性特征:倡導包容普惠、強調以人為本和主張復合、開放的治理結構。62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2.1 倡導包容普惠中國認為人工智能治理攸關全人類命運,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聯合國是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理應作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主渠道。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應堅持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構建全球范圍內開
113、放和包容的治理機制。中國尤其強調人工智能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要堅持開放、包容、普惠和非歧視的發展環境,不搞“小圈子”。要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為彌合智能鴻溝和治理能力差距,幫助發展中國家更有效地參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國于 2024 年 7 月推動聯合國大會通過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的決議,又于同年 9 月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并身體力行在上海與聯合國共同主辦了首屆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研討班。包容、普惠地發展人工智能同樣是東盟追求的重要目標。東盟數字總體規劃 2025提出,要將東盟建設成為領先的數字
114、共同體和經濟集團,在東盟建立數字化的包容性社會即是具體目標之一。東盟人工智能治理與倫理指南充分體現了東盟對兼容不同國情與發展水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視,還特別提出須尊重各國主權和法律管轄權。2024 年 6 月,東盟科學、技術與創新部長級會議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的聲明,稱人工智能技術具備促進包容和公平的經濟增長、縮小東盟內部社會經濟差距的潛力,承諾將力爭使人工智能利益在社會中公平分配。聲明鼓勵東盟內部合作及與對話伙伴、區域和國際組織等的合作,以促進包容性經濟增長,造福所有東盟國家。2.2 強調以人為本、智能向善以人為本,是指發展人工智能,須以提升人類社會利益、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全球人工智能治理
115、倡議指出,發展人工智能63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應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理念,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以保障社會安全、尊重人類權益為前提,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a東盟人工智能治理與倫理指南將“以人為本”作為重要指導原則之一。稱“人工智能系統應尊重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追求人類社會的利益”“確保人們從人工智能設計、開發和部署中受益,同時免受潛在危害”。b無論是中國還是東盟,對人本價值的追求并不僅限于以上論述,而是貫穿于人工智能治理理念的始終。以人為本、智能向善,體現在要求引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類工作,以提升質量和效率、改善人類生活品質、促進可持續發展上。從醫療、教
116、育、養老等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到環境保護、災害預防、資源利用、能源管理等涉及更長遠挑戰的領域,人工智能技術都能做出正向貢獻,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以人為本、智能向善,體現在要求保障人類利益不受人工智能算法的傷害上。中國和東盟都強調應保護數據隱私,算法決策應避免產生針對不同人群的偏見和歧視、避免進一步侵害弱勢群體的利益,算法不應被用于操控用戶、誘導其做出原本不會做出的決定等。以人為本、智能向善,還體現在關注人工智能對就業市場的干擾并努力降低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遠景威脅上。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可能引發大規模失業。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過度依賴可能導致人類思維能力下降、對技術的控制力斷崖式下跌。為防止此
117、類情形出現,必須盡快、盡可能多地展開人工智能教育和技能培訓。要培養更多能夠駕a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中國外交部,2023 年 10 月 20 日,https:/ Guide on AI Governance and Ethics”,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2024/02/ASEAN-Guide-on-AI-Governance-and-Ethics_beautified_201223_v2.pdf.64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馭人工智能的專業人才;要重新設計工作任務、幫助受影響的人群轉向更高價值的工作;還要普及人工智能
118、知識、提高大眾的技術素養,助其游刃有余地擁抱人工智能時代。2.3 主張多元主體、全鏈條的治理結構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具有廣泛滲透性,且在設計、研發、部署、使用等環節蘊含數據安全、算法安全、網絡安全、認知安全等多重風險。中國與東盟均提倡多元主體的人工智能治理結構,并對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全鏈條、多種形式的監管。中國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中提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應構建各方共同參與、技管結合、分工協作的治理機制,建立完善技術研發機構、服務提供者、用戶、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的綜合治理制度規范,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安全宣傳教育、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機制。針對人工智能技術開發、部署、使用等不同環節
119、,實施靈活多樣的治理方式,如制定數據收集和使用規則、安全開發規范、倫理審查準則、風險等級測試評估體系等各類規范,構建安全風險威脅信息共享和應急處置機制,推進人工智能可解釋性研究、加大人工智能安全人才培養力度等。東盟人工智能治理與倫理指南提出設立東盟人工智能治理工作組,由來自東盟各國、多學科背景的專家組成,推動和監督東盟地區的人工智能治理工作。另由專門機構制定各類標準、指南、工具和模板等,幫助企業和機構負責任地設計、開發和部署人工智能,并以法律、法規等形式明確參與人工智能系統設計、開發、部署的人員的責任。該指南建議發展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對人工智能系統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包括立項和風險界定、數據
120、收集和處理、建模、成品分析、部署和監管等。中國與東盟人工智能治理理念相近,雙方就人工智能治理的諸多問題取得共識的前景可期。中國與東盟都主張不同社會制度、歷史文65中國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化和發展水平的國家平等相待、和平合作、對話解決分歧,因而更易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溝通,共同探討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路徑。中國和東盟均重視人工智能國際治理機制的包容性和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代表性問題。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思維習慣中針對特定種族或宗教的偏見較少,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系統更好服務于多元文化,避免引發歧視、煽動仇恨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與東盟都秉持共同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在人工智能治理合作中
121、,均注重引導人工智能技術朝著有利于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且重視通過技術培訓和能力建設等項目,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資源和治理經驗的共享,推動區域內人工智能能力和產業的均衡發展。06展望 推進基礎設施發展,構筑智能轉型基礎 加快技術應用,共建創新生態 加強治理對話與合作,筑牢安全和倫理屏障6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給世界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蘊含許多風險挑戰。中國和東盟在人工智能領域有共同的發展意愿和相近的治理理念,應該加強合作,增加在各現有合作機制下關于人工智能問題的討論與協調,并通過建立人工智能
122、對話機制、舉辦研討會等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共同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攜手應對新技術迅速應用帶來的新挑戰,合力推動建立包容和可持續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分享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帶來的發展紅利。中國和東盟可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基于各方意愿、能力和需求,采取以下舉措推進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一)推進基礎設施發展,構筑智能轉型基礎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和政策交流。持續強化人工智能戰略對接,深化政策制定者對數字基礎設施支撐人工智能發展重要作用的理解。推動政策制定者加強投入和政策引導,制定中長期數字基礎設施發展規展望0669展望劃,適度超前投資,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健康的土壤。鼓勵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123、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應用發展,開發多種融資組合方式,為各方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因國施策、因地制宜。對于聯接基礎較弱的國家,應優先發展網絡聯接,彌合基礎設施鴻溝。對于聯接基礎較好的國家,則可加快部署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持續推動網絡覆蓋升級。投資發展寬帶網絡,以確保廣泛的互聯網接入。應提升網絡基礎設施的覆蓋率、可接入性和可負擔性。優化網絡容量,實現 4G 覆蓋,并在有條件的區域推進 5G 部署。加強電力保障,確保數字基礎設施具有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合作。鼓勵雙方產業界合作共建數據中心,為人工智能開發和應用提供充足、便利的算力服務,滿足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
124、求。制定兼容、互惠的數據中心和云計算監管政策,持續擴大相互投資。鑒于人工智能時代的算力需求遠超以往,電力消耗與碳排放與日俱增,應鼓勵圍繞算力優化配置、產業技術創新、清潔能源等方向開展合作,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二)加快技術應用,共建創新生態共建開放、包容和可持續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鼓勵各方人工智能創業創新群體相互開放,生態加速融合。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對接,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合作,共建小語種語料庫,開發基于本土語言的大模型。共同搭建人工智能應用服務平臺,鼓勵產業鏈不同環節企業通過提供基礎模型和能力支持、對大模型進行調優等方式,合作開發符合產業需求、直擊用戶痛點的智能應用,挖掘
125、垂直領域潛能,打造豐富的人工智能創新生態。聯合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示范,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建議聯合向中國和東盟企業征集人工智能應用案例集,積極分享人工智能70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在農業、教育、醫療、交通、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優秀應用案例,激發、聯動中國和東盟地區對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為幫助各方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建議中國和東盟選定一組城市,輪流舉辦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展,也可考慮開設云展覽,便利各國企業開展交流合作。聯合培育人工智能人才,加強能力建設。人才匱乏是制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鼓勵中國和東盟的頭部企業幫助區域內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培養人
126、才,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證,開發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 ICT 技術產業相關課程。企業是使用人工智能的關鍵行動者,建議邀請相對欠發達地區的企業高管到頭部企業、科研機構等參觀或進行短期培訓,了解技術發展和應用情況,加深對人工智能如何提升企業效率、改變生產形態、變革組織架構的理解,進而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三)加強治理對話與合作,筑牢安全和倫理屏障加大數字基礎設施的安全保障治理。人工智能模型的運行高度依賴數據和互聯網,因此確保數據和網絡的安全性與可持續性至關重要。中國與東盟可在數據中心的安全防護、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等關鍵領域展開合作,進一步加強保障措施。數據中心對穩定電力和網絡有很高要求,可
127、推動在東盟的供能網絡中增加對數據中心的保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建立完善的災難恢復計劃以確保業務連續性。網絡安全方面,面對日益增多的跨國網絡攻擊、數據泄露和勒索軟件威脅,雙方還可共建安全標準框架,通過設立聯合網絡安全工作組,定期對網絡安全標準、法規和合規要求進行審查和更新。雙方還可在各自的互聯網應急中心基礎上建立合作機制,以快速響應跨境的網絡緊急事件。加強雙方數據流動安全與跨境合作。中國和東盟可通過采取便利71展望數據跨境流動的措施,實現更高的數據利用效率,促進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雙方可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以及即將推出的東盟數字經
128、濟框架協議(DEFA)為討論基礎,進一步加強數據流動規則和安全標準協調?;趯底种鳈嗟淖鹬?,雙方可商討建立跨境數據流動的安全保障機制,推動數字治理規則的互信與互認,提升數據流動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此基礎上,中國和東盟可以就數據保護法規進行深度交流,聯合打擊非法收集個人數據、網絡詐騙及其它數據濫用和壟斷導致的其他違法現象。同時,雙方可進一步探索在多邊框架下的數據流動治理路徑,力求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平衡數據的自由流動需求,構建一個更開放、安全的跨境數據生態系統。a推動人工智能安全標準與風險管理框架對接。為確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應用,中國與東盟可討論建立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共識性的安全標準。雙方可加強在
129、技術標準、政策協調和技術替代方案等方面的討論,防止標準割裂對地區整體發展的負面影響,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和可持續。中國與東盟可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規則的制定中協同合作,聯合提出涵蓋安全、隱私和倫理的人工智能國際標準,增強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這些協作將不僅推動雙方在標準對接與風險管理上的一致性,還將為建立一個安全、可持續的區域性技術生態系統奠定基礎。深化人工智能倫理規范合作。面對快速發展的技術及其帶來的社會倫理風險,中國和東盟應從前瞻性視角出發,推動人工智能倫理規范的制定,為未來智能社會建立堅實的安全基礎。雙方可成立由跨學a 張麗、孫菲陽:數據跨境流動:全球治理趨勢與我國規制策略,電子工
130、業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282 頁。72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科專家組成的專家小組,提前識別并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社會和倫理挑戰。為緩解大規模失業等潛在社會風險,雙方可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能教育,幫助勞動者適應技術帶來的就業轉型。此外,雙方可就數智化風險社會、醫療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術、計算法學和人機共治等前瞻性問題展開探討,并結合東亞和東南亞的文化視角,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引入人文主義立場,保障人類在技術發展中的主體地位。a通過建立前置風險評估機制和公眾反饋機制,實現從“滅火”到“防火”的治理轉型,確保人工智能技術始終以造福人類為目標健康發展。a劉正毅、梁正
131、、鄭燁婕:黑鏡與秩序-數智化風險社會下的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22 年版,第 60-61 頁。07附件 附件 1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 附件 2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附件 3 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76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附件 1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a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帶來難以預知的各種風險和復雜挑戰。人工智能治理攸關全人類命運,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在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多元挑戰的背景下,各國應秉持共同、綜合、
132、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的原則,通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促進人工智能技術造福于人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重申,各國應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共同做好風險防范,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我們歡迎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企業、科研院校、民間機構和公民個人等各主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協力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治理。為此,我們倡議: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以保障社會安全、尊重人類權益為前提,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有利于人類文明進
133、步的方向發展。積極支持以人工智能助力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性挑戰。a習近平主席在 2023 年 10 月召開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布。77附件面向他國提供人工智能產品和服務時,應尊重他國主權,嚴格遵守他國法律,接受他國法律管轄。反對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操縱輿論、傳播虛假信息,干涉他國內政、社會制度及社會秩序,危害他國主權。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智能向善”的宗旨,遵守適用的國際法,符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防范和打擊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惡用濫用。各國尤其是大國對在軍事領域研發和使用人工智能
134、技術應該采取慎重負責的態度。發展人工智能應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各國無論大小、強弱,無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權利。鼓勵全球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共享人工智能知識成果,開源人工智能技術。反對以意識形態劃線或構建排他性集團,惡意阻撓他國人工智能發展。反對利用技術壟斷和單邊強制措施制造發展壁壘,惡意阻斷全球人工智能供應鏈。推動建立風險等級測試評估體系,實施敏捷治理,分類分級管理,快速有效響應。研發主體不斷提高人工智能可解釋性和可預測性,提升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確保人工智能始終處于人類控制之下,打造可審核、可監督、可追溯、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建立健全法律和規章制
135、度,保障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中的個人隱私與數據安全,反對竊取、篡改、泄露和其他非法收集利用個人信息的行為。堅持公平性和非歧視性原則,避免在數據獲取、算法設計、技術開發、產品研發與應用過程中,產生針對不同或特定民族、信仰、國別、性別等偏見和歧視。堅持倫理先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倫理準則、規范及問責機制,形成人工智能倫理指南,建立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制度,明確78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人工智能相關主體的責任和權力邊界,充分尊重并保障各群體合法權益,及時回應國內和國際相關倫理關切。堅持廣泛參與、協商一致、循序漸進的原則,密切跟蹤技術發展形勢,開展風險評估和政策溝通,分享最佳操
136、作實踐。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話與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國政策和實踐差異性基礎上,推動多利益攸關方積極參與,在國際人工智能治理領域形成廣泛共識。積極發展用于人工智能治理的相關技術開發與應用,支持以人工智能技術防范人工智能風險,提高人工智能治理的技術能力。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開展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合作與援助,不斷彌合智能鴻溝和治理能力差距。積極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討論成立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機構,協調國際人工智能發展、安全與治理重大問題。79附件附件 2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a我們深感人工智能對世界的深遠影響和巨大潛
137、力,認識到人工智能正在引領一場科技革命,深刻影響人類生產生活。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我們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安全和倫理方面。我們強調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必要性,同時確保其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類社會發展。我們相信,只有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努力下,我們才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力,為人類帶來更大的福祉。一、促進人工智能發展我們愿積極推進研發,釋放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交通、農業、工業、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應用潛力。鼓勵創新思維,支持跨學科研究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突破與向善發展。共同關注和緩解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引導和促進
138、人工智能賦能人類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倡導開放與共享的精神,推動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資源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合作平臺,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公平分配,避免技術壁壘,共同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a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發表。80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發展水平。以高水平數據安全保障高質量數據發展,推動數據的依法有序自由流動,反對歧視性、排他性的數據訓練,合作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為人工智能發展注入更多養料。建立合作機制,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率先在制造、物流、采礦等領域加速智能化,同步推進相關技術、標準的共用共享。致力于培
139、養更多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加強教育培訓與人才交流合作,提高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素養與技能水平。呼吁各國秉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原則,確保各國在開發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尊重各國自主發展的權利,鼓勵各國根據自身國情制定人工智能戰略政策和法律法規,呼吁在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應用的國際合作中,遵守產品與服務對象國的法律法規,遵守適用的國際法,尊重其經濟社會制度、宗教文化傳統和價值理念。二、維護人工智能安全我們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特別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愿推動制定數據保護規則,加強各國數據與信息保護政策的互操作性,確保個人信息的保護與合法使用。我
140、們認識到加強監管,打造可審核、可監督、可追溯和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必要性。我們將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人類決策與監管下,以人工智能技術防范人工智能風險,提高人工智能治理的技術能力。我們鼓勵各國結合國情,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規范,建立風險等級測試評估體系和科技倫理審查制度,在此基礎上,鼓勵行業制定更為及時和敏捷的自律規范。81附件我們愿加強人工智能相關的網絡安全,增強系統與應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防止黑客攻擊與惡意軟件應用。在尊重運用國際國內法律框架前提下,共同打擊操縱輿論、編造與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合作防范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事非法活動,共同打擊竊取、篡改、泄露
141、和非法收集利用個人信息的行為。推動制定和采納具有廣泛國際共識的人工智能的倫理指南與規范,引導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防止其被誤用、濫用或惡用。三、構建人工智能治理體系我們倡導建立全球范圍內的人工智能治理機制,支持聯合國發揮主渠道作用,歡迎加強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我們鼓勵國際組織、企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元主體積極發揮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作用,參與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我們愿加強與國際組織、專業機構等合作,分享人工智能的測試、評估、認證與監管政策實踐,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可控可靠。加強人工智能的監管與問責機制,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合規使用與責任追究
142、。四、加強社會參與和提升公眾素養我們愿建立多元化的參與機制,包括公開征求意見、社會調查等方式,讓公眾參與到人工智能決策過程。加強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公眾對人工智能安全性82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的認識。開展科普活動,普及人工智能知識,提升公眾的數字素養與安全意識。五、提升生活品質與社會福祉我們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包括工業創新、環境保護、資源利用、能源管理、促進生物多樣性等。鼓勵創新思維,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潛力與貢獻。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社會福祉,特別是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我們深知,這份宣言的落實需要我們共同
143、努力。我們期待全球各國政府、科技界、產業界等利益攸關方能夠積極響應,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共同維護人工智能的安全,賦能人類共同的未來。83附件附件 3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a為彌合數字和智能鴻溝,特別是幫助全球南方在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平等受益,中方認為要堅持聯合國在國際發展合作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堅持真正多邊主義,基于主權平等、發展導向、以人為本、普惠包容、協同合作原則,通過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等形式,切實落實聯大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A/RES/78/311),推動落實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此,中國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并呼吁各方對人工智
144、能能力建設加大投入。一、愿景目標(一)促進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聯通 完善全球可互操作的人工智能和數字基礎設施布局,積極協助各國特別是全球南方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和服務,助力全球南方真正接觸到人工智能,跟上人工智能發展的步伐。(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探索推進人工智能全方位全鏈條多場景賦能實體經濟,推進人工a中方在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上發布。84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智能賦能工業制造、傳統農業、綠色轉型發展、氣候變化應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應用,因地制宜推動構建豐富多樣、健康向善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三)加強人工智能素養和人才培養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在
145、教育中的廣泛應用,開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交流,加大分享通用專業知識和最佳實踐,培育公眾人工智能素養,保障和強化婦女和兒童數字和智能權益,共享人工智能知識成果和經驗。(四)提升人工智能數據安全和多樣性合作推動數據依法有序自由跨境流動,探索構建數據共享的全球性機制平臺,維護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推動人工智能數據語料庫平等多樣,消除種族主義、歧視和其他形式的算法偏見,促進、保護和保全文明多樣性。(五)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堅持公平和非歧視原則,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建立兼顧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全球可互操作的人工智能安全風險評估框架、標準和治理體系。共同研判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風險,積極推進和完善應對人工智能安
146、全風險的技術和政策,確保人工智能設計、研發、使用和應用促進人類福祉。二、中國行動(一)中方愿同所有國家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共同落實聯合國未來峰會成果,積極同各國特別是發展85附件中國家開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二)中方愿開展人工智能模型研發和賦能合作,特別是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減貧、醫療、農業、教育和工業制造等,深化人工智能產供鏈國際合作,釋放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紅利。(三)中方愿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共同挖掘人工智能賦能綠色發展、氣候變化應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潛力,助力全球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四)中方愿搭建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平臺,中方
147、人工智能產業界和產業聯盟愿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共享最佳實踐,以負責任態度共建人工智能開源開放社區,推動構建多層次多業態合作生態。(五)中國政府將面向發展中國家舉辦人工智能能力建設中短期教育培訓,共享人工智能教育資源,開展人工智能聯合辦學和訪問交流等活動,助力發展中國家培養高水平人工智能科技與應用人才。(六)中國政府愿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人力資源援助合作,在今年舉辦首屆人工智能能力建設研討班的基礎上,將于 2025 年底前重點面向發展中國家再舉辦十期人工智能領域研修研討項目。(七)中方愿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共同培育公眾人工智能素養,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多維度、多層次、多載體推廣人工智能科普和專業知識,努力提高各自人民的人工智能素養和技能水平,特別是保障和提高婦女和兒童數字權益。(八)中方愿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共同開展人工智能語料建設,采取積極舉措消除種族、算法、文化歧視等,致力于維護并促進語言和文明多樣性。(九)中方愿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促進和完善數據基礎設施,共同促進全球數據公平普惠利用。86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合作:進展觀察和推進建議(十)中方愿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共同加強人工智能戰略對接和政策交流,積極分享在人工智能測試、評估、認證與監管方面的政策與技術實踐,攜手應對人工智能倫理與安全風險。87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