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重返增長-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1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麥肯錫:重返增長-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12頁).pdf(1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 市場的前瞻思考 2020年9月 作者: 陳洸, 余子健, 沈思文 (Steve Saxon) , Will Enger, 王柯單惠, 白銀蓮 Tomwang112/Getty Images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蓬勃發展的中國旅游業按下了暫停鍵, 民眾出行 意愿降低, 旅游市場急劇萎縮, 行業經歷了 一場前所未有的寒冬。 隨著 疫情受控, 遭受重挫的旅游業正在快速復蘇, 并有望實現新的增長。 圖1 下一次旅游出行時間選擇國慶期間的受訪者最多 您計劃什么時候開啟您下一次的休閑度假之旅? 受訪者百分比 資料來源:麥肯錫中國游客旅游態度調研 (2020年4,5,8月) 下一次旅游
2、出行時間選擇國慶期間的受訪者最多 70% 的受訪者表示未來 四個月有旅行意愿, 市場情緒轉積極 36 國慶 前后 目前 不知道 9月 14 10月 到年底 11 2021年 元旦 9 明年1月 到春節 9 更晚 6 15 40 % 35 30 25 20 15 10 5 0 復蘇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相比全球旅游行業情況, 尤其在全球新一波疫 情有跡象浮現的趨勢下 , 中國國內游的復蘇給 本地旅游行業帶來希望。 總體而言, 由于國內 疫情管控實施到位, 疫情受控, 消費者對國內 旅游的信心快速提升, 國內游的復蘇向好態勢 進一步鞏固。 我們預計, 國慶至年末消費者的 旅游出行意愿增強, 人們對安
3、全的信心與實際 出行的積極度逐漸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國慶至年末的出游意愿增強 消費者積攢了 大半年的旅游需求正在釋放, 表 現在出游意愿增強, 出游時間相對集中。 我們 5月的調研數據顯示, 15%的受訪者表示在未 來四個月有出游計劃。 而這次8月份的調研顯示, 這個數字升至70%, 尤其是年輕, 已婚, 以及退 休人群的意愿更強。 下半年的旅游消費將主要集中在公眾假期。 比 如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 每三位受訪者中就有 一位表示下一次旅行將選擇“十一”長假 (見圖1) 。 預計消費者的價格承受能力將有所提高, 這對 高端旅游相關業態是利好。 本文基于麥肯錫8月下旬進行的旅游意愿調研, 我們將首
4、先介紹國內 和境外游市場的整體表現, 指出變與不變所在; 然后對本次調研觀 察到的三大新趨勢展開深入剖析, 最后我們對旅游相關企業提出了 五方面建議, 希望可以幫助企業在后疫情時代做好前瞻性準備, 打造 新能力, 從而實現高質量增長。 2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同時, 在旅游業基本面持續向好的的態勢下 , 各地堅持抓好疫情的常態化防控, 對部分人群 有一定出行限制, 比如九月中某低風險省份教 育部門發布方向性指引, 要求國慶假期師生盡 可能不跨省出行, 使得部分旅游消費轉向本地 或周邊, 但總體而言類似措施對于鞏固疫情防 控成果與旅游業的復蘇具有正面意義。 消費者的出游意愿持續走強
5、 在5月的調查中 , 上海、 北京、 廣州、 廈門和武漢 市受訪者在未來4個月有出游計劃的比例最高 達33%。 而8月份的調查結果中 , 這一數字提高 到了70%78%, 出游意愿顯著提高。 消費者對安全的信心基本回到常態 8月的出行安全信心較5月明顯提高, 對國內長 途、 短途旅游以及國內商務安全的信心接近 “安全” (見圖2) 。 在實際出行方面, 城內休閑游 出行率從5月份的54%提高到了8月份73%, 基 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國內短途旅游出行率也 從19%上升至31%, 國內商務出行從2%上升至 25%, 均有顯著提高。 在被問及對未來的預期 時, 大約75% 的受訪者預計未來的工作
6、生活將 恢復正常 (見圖3) 。 圖2 受訪者對國內旅行的安全信心快速恢復 在未來1個月,您認為下列旅行方式的安全性如何? 請用1-5分表示。 受訪者加權平均分(1-5) 1 包括1-2晚和/或少于3小時的車程。 2 包括3晚以上。 資料來源:麥肯錫中國游客旅游態度調研 (2020年4,5,8月) 受訪者對國內旅行的安全信心快速恢復 安全評估 完全 不安全 避免旅行 有點不安全 穿上防護 完全安全 像往常一 樣活動 4 5 3 2 1 國內休閑旅行 出境休閑 旅行 5月對未來1個月(即6月) 的平均打分 8月對未來1個月(即9月) 的平均打分 在當地 城市工作 4.04.0 當地城市 3.1
7、3.8 出境商務 旅行 1.1 1.4 1.0 1.3 2.5 3.8 短途1 2.4 3.7 長途2國內商務 旅行 1.7 3.7 3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圖3 國內游強勁回暖, 本地的工作和休閑活動已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1 包括1-2晚和/或少于3小時的車程。 2 包括3晚以上。 資料來源:麥肯錫中國游客旅游態度調研 (2020年4,5,8月) 國內游強勁回暖,本地的工作和休閑活動已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在當地 城市工作 國內商務旅行出境商務旅行 出境休閑旅行 國內休閑游 過去2周,您是否有過下列出行活動? 受訪者的加權百分比 當地城市內 5月 82 8月 98 5月 54
8、 8月 73 長途2 5月 14 8月 26 短途1 5月 19 8月 31 8月 25 5月 2 5月 2 8月 5 5月 2 8月 4 100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4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圖4 隨著當地活動恢復, 短途交通工具使用率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資料來源:麥肯錫中國游客旅游態度調研 (2020年4,5,8月) 隨著當地活動恢復,短途交通工具使用率幾乎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與疫情前相比,您過去2周是否改變了交通方式? 受訪者的加權百分比 使用率,% 自五月以來增加,% 租車40 出租車 87 +11 公共交通86+15 網約車84+
9、10 自駕 58+16 拼車51+15 國內航班37+20 火車26+5 境外航班8+7 交通工具利用率增加, 實際成行率穩步上升 隨著安全信心與實際成行率的增加, 各類交通 工具的使用率也隨之增加。 從5月至8月, 市內 活動的恢復與國內出行的增多 , 大幅拉動了短 途公共交通工具與國內航班的預訂量。 8月份 出租車與網約車, 以及市內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均達到或超過約85%以上水平, 與疫情前相似 甚至更高。 國內航班的利用率也相較5月份提 高20%, 達到37%的水平 (見圖4) 。 5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三大新趨勢值得關注 這份最新的調研也揭示了三大新趨勢, 包括新 興旅
10、游信息渠道嶄露頭角、 團體游恢復和境 外游意愿復蘇這三個方面, 這些新的趨勢意 味著新的機遇, 值得業界加以關注。 新興旅游信息檢索渠道嶄露頭角 本次調研新增了旅游信息渠道相關問題。 結 果顯示, 線上旅行社、 線下旅行社以及家人 朋友的介紹是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信息渠道 (見圖5) 。 有趣的是, 影響旅游需求排名前五的 渠道中 , 旅游相關的文章和評論(29%)和傳統 電視節目(31%)的重要程度基本持平。 其中 , 關 鍵意見領袖/關鍵意見消費者(57%)和社交媒 體(46%)等渠道的影響力較高, 對近三個月出 游的游客的影響尤為明顯(較整體高8個百 分點)。 圖5 新興的社交媒體和視頻平
11、臺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資料來源:麥肯錫中國游客旅游態度調研 (2020年4,5,8月) 新興的社交媒體和視頻平臺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您最近一次目的地的選擇是從哪些渠道得到啟發? 出現了目的地的電視 節目,電影,書籍 傳統線上渠道XX社交媒體/視頻平臺 XX 前5大,% 得到啟發 朋友/家人 出現了目的地的電視 節目,電影,書籍 旅游相關文章 或評論 是我一直想去 的地方 50 31 29 29 旅游廣告和/ 或促銷 22 59% 當地在線旅游論壇 57% KOL/KOC目的地介紹 46% 介紹目的地的 微信公眾號,微博等 旅行社,酒店等官網廣告 33% 線上視頻平臺 26% 線上短視頻或直
12、播平臺 15% 微博、微信公眾號的 贊助廣告 13% 6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圖6 自助游/自駕游是時下最受歡迎的旅行方式, 團體游也有望恢復 資料來源:麥肯錫中國游客旅游態度調研 (2020年4,5,8月) 自助游/自駕游是時下最受歡迎的旅行方式,團體游也有望恢復 請問您下一次休閑度假旅行選擇以下何種方式? 打分高于4(1-5分)受訪者的加權百分比 5月 團體游/導游自助游 自游行 肯定 17 可能 41 58 59 自駕游 肯定 20 可能 36 57 56 私人團/小 型旅游團 23 9 29 32 人數較多 的導游團 14 4 14 18 郵輪 郵輪 11 9 128月
13、1 圖7 國內游進入復蘇回暖快車道, 境外游需求仍在, 發展潛力可期 國內游進入復蘇回暖快車道,境外游需求仍在,發展潛力可期 您的下一次休閑度假之旅最想去哪里? 受訪者的加權百分比 資料來源:麥肯錫中國游客旅游態度調研 (2020年4,5,8月) 國內 出境 其他 5月 52 23 25 49 32 20 團體游復蘇勢頭明朗 團體旅游受疫情沖擊較為明顯, 但恢復的勢頭 同樣也比較明朗。 雖然自駕游以及自由行還是 受訪者最偏愛的旅游方式, 但對團體游以及郵 輪的選擇較5月份有所回升, 團體游在秋冬季 有望逐漸恢復。 消費者對郵輪旅游的意愿從五 月的9%上升至八月的12%, 具備一定發展潛 力 (
14、見圖6) 。 境外游意愿顯示復蘇跡象 下一次旅游目的地選擇境外的受訪人比例從 25%提高到31%, 東南亞, 韓國等目的地國家 最受游客期待。 據IATA數據顯示, 從中國出發的 國際機票搜索量從4月末的約5,000次/日上升 到8月末的近43,000次/日, 反映了消費者對境 外游的意愿逐漸恢復, 境外游需求依然存在。 (見圖7) 。 7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對旅游企業的關鍵啟示 對廣大旅游企業來說, 為適應新挑戰, 捕捉新 機會, 需要在從沖量到提質, 把握高端客群需 求, 加速數字營銷, 合力布局新興熱點目的地, 捕捉出境游相關需求等五大方面做好前瞻性準 備, 盡早開展行動
15、, 才能贏在后疫情時代。 從沖量到提質 在客流量回暖的基礎上, 旅游企業應擯棄吸 引流量的“沖量”打法, 把握好高價值客群需求, 采取注重價值創造的“提質”打法, 優化收益管 理, 同時開發多元收入。 1. 國內旅游市場基本面恢復強勁。 航空客運量 與酒店入住率明顯提升, 但相較游客量增長, 收入收益的價值恢復尚有較大空間。 國內航空運量恢復但價格承壓, “隨心飛”等 產品競爭加劇。 國內航空市場復蘇態勢良好, 八月運力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 客運量水 平回復至去年同期75%。 與此同時, 激烈的 競爭使得機票價格明顯承壓, 一至六月票價 下滑幅度達40%。 各航司為刺激需求紛紛 推出促銷產
16、品, 如東航, 南航, 華夏的“隨心 飛”, 預售機票兌換權益, 短期刺激了引流創 收和承載量, 但對未來售票收入與定價能力 形成擠壓。 國內酒店需求上升, 但收入仍有成長空間。 國內酒店業總體恢復明顯, 受益于國內度假 休閑需求增長與國內商務出行全面復蘇, 八 月各類酒店入住率接近去年同期的90%。 “十一”假期酒店預定火爆, 截至9月10日, 某 領先OTA平臺“十一”長假期間夜量預定同 比增長達三成, 三亞及西部多城市 (如大 理、 麗江、 西安) 酒店預訂量同比翻倍。 但相 較客流量恢復, 行業收入恢復尚有成長空間, 八月底周平均客房收益 (RevPar) 水平接近 去年同期77%。
17、2. 消費者提前預訂周期拉長, 優化預訂管理策 略可提升收益。 以酒店企業為例, 預訂成為 國內消費者的新習慣, 疫情期間酒店優惠預 售券與 “安心退“等使得消費者的預訂周期拉 長。 以某領先OTA平臺為例, 今年“十一”假期 國內酒店預訂周期與往年相比明顯提前, 從 八月底開始出現預訂量上升, 而以往多為假 期前一周出現集中預訂。 建議酒店可根據長 周期中客源結構與特質, 精細化管理預訂策 略來提升收益。 3. 開發多元收入, 打造優質休閑體驗。 酒店可 根據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在休閑度假體驗 方面加強創新, 針對性打造以酒店為目的地 的度假體驗產品, 促進二次消費與多元收入。 圍繞細分客
18、群特點通過酒店內、 酒店周邊及 景區聯動打造休閑體驗。 一線城市酒店-推出周邊休閑體驗活動。 上 海部分酒店推出網紅“云端下午茶”吸引年輕 客群, 地心集市提供非遺技藝體驗, 開發周 邊濱江騎行、 水上運動等, 提供豐富多彩的 入住體驗。 都市圈周邊度假酒店-圍繞團體休閑需求 推出休閑體驗套餐。 國內某主打周邊度假 游的度假酒店在疫情期間推出團體套餐, 由 專業團隊為商務賓客打理旅途中各項事務, 提供包含運動、 活動及度假村生活等多方面 的悉心指導。 該度假酒店圍繞度假主題打造 多樣化體驗, 中國區業務加速恢復, 8月前15 天入住率近90%。 熱門度假目的地度假酒店-針對不同恢復階 段的客群
19、推出以酒店為目的地體驗產品。 三 亞的某度假酒店對首先復蘇的一二線城市 客群與家庭出游消費者推出親子套餐產品, 無限暢玩水族館及水世界; 暑期針對年輕 客群打造夜場嘉年華狂歡活動; 秋冬季對 候鳥人群和幼兒家庭推出多年齡段探索季 主題活動。 該公司中國業務7月營業額達到 近2億元, 同比增長接近20%。 國慶在即, 作為每年旅游消費最旺盛假期之一, 客流與消費有強勁恢復的跡象, 企業可借助旺 季假期逐步優化收益。 8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把握高端客群需求 高端出境游消費回流潛力龐大, 隨著旅游高端 消費轉向國內, 旅游行業企業需研判追蹤高端 境外消費回流趨勢,進行相關布局, 捕捉
20、國內高 端休閑度假與戶外活動, 奢侈品消費等相關領 域機會。 1. 中國出境游消費力強勁, 高端消費回流潛力可 觀。 2019年旅行行業產生逆差規模接近1.5萬 億元人民幣 。 目前疫情導致的出境游停擺意 味著以往境外消費場景與旅行活動向國內市 場大幅轉移。 2. 國內奢侈品消費市場強勢復蘇, 如上海某高 檔商場上半年實現了同比近20%的零售額增 長, 廣州某國際頂級奢侈品門店重開當日銷 售額近2,000萬元, 突破該品牌中國最高單店 成交額歷史。 在國際經濟疲軟的情況下 , 奢 侈品牌與零售商對中國本土化營銷的資源劃 撥與布局, 對目標消費客群在線下零售體驗 與本土化線上平臺的滲透尤為重要。
21、 3. 高端休閑度假與戶外活動呈現消費回流趨 勢。 “五一”假期海南熱門潛水培訓點早早預 約滿員, 潛水商家陸續開發推廣國內各省小 眾潛點。 怎樣把握高端休閑與戶外活動需 求, 線上下營銷吸引回流客群, 定制產品服 務, 提升活動周邊消費將成為相關旅游從業 者的重點課題。 4. 高端休閑酒店強勁恢復, 受益于高端旅游消 費向國內回流與休閑度假需求攀升。 高端酒 店暑期恢復增速尤為引人注目, 豪華高端酒 店八月底入住率已趕超前期復蘇較快的經 濟型酒店, “五一”期間全國平均房價顯高于 2019年, 某領先OTA平臺“十一”假期五星級 酒店支付均價同比上漲達13%。 部分高端度 假型酒店收入快速恢
22、復, 營業額相較去年實 現同比增長。 國內高端群體旅游相關的高端酒店, 奢侈品消 費等方面的強勁復蘇得益于高端客群需求的攀 升。 國內高端客群在出境游受限情景下 , 高端 旅游消費向國內回流, 旅游企業圍繞高價值 人群需求提前布局, 有針對性地打造產品服務, 對價值創造將尤為重要。 9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加速數字營銷 疫情使得消費者對數字化的接受度大幅提升, 旅游企業應把握機遇, 推動新媒體客戶觸達 與體驗的革新, 與科技平臺聯動獲取流量, 提 升增長韌性, 擴展想象空間。 1. 疫情加速線上化普及, 迎來數字化機遇。 疫 情推動了消費者對移動端與數字化觸達的接 受程度, 旅游
23、企業在數字化, 特別是新興數 字化營銷方面的布局, 對業務復蘇能力與長 期競爭力有著深遠影響。 2. 社交媒體與直播營銷打造客戶直聯, 旅游產 業直播帶貨興起。 通過社交媒體與直播渠 道觸達更廣泛客群, 對打造品牌知名度, 同 時透過社群營銷, 與潛在客戶發生更緊密的 聯系, 提振銷售意義非凡。 社交營銷的銷售 模式聯動旅游產業鏈上下游, 提振了消費信 心, 促進了銷售復蘇。 3. 景點“云旅游”模式創新游覽體驗,全周期帶 動多元收入。 國內景點的先行者紛紛與科技 平臺合作創新客戶觸達方式, 通過“云旅游” 等數字化手段聯動用戶 。 未來, 在人流限制 大環境下 , 景點可在數字化基礎上提升游
24、客 二次消費能力, 結合消費者細分洞察, 通過 游前數字化觸達, 游中多元化服務與產品供 應, 游后衍生內容與周邊消費, 促進可持續 價值創造。 4. 綁定科技巨頭平臺流量入口, 實現收入轉 化。 與科技巨頭深度綁定聯動, 結合平臺流 量與旅游使用場景, 可為旅游企業帶來增長 想象空間。 10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合力布局新興熱點目的地 疫情對消費者的旅游偏好產生影響, 前瞻性布 局資源與產品設計尤為重要。 企業應與政府和 其他旅游企業多方合力, 整體規劃, 積極靈活 布局資源。 1. 西部和海南等目的地的快速興起。 以“自 然” , “戶外” , “家庭旅游”為關鍵詞, 以疫情
25、 安全為底線。 數字顯示, 截至9月10日, 某領先 OTA平臺西部主要省份與海南酒店預定增長 幅度顯著, 西藏, 青海, 海南, 甘肅, 云南預訂 量增幅領先, 同比增長分別達增長1-3倍。 與 此同時, 安全性也成為目的地吸引力要素, 熱 點目的地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現優秀, 根據某 OTA平臺最新數據反映, 暑期出行熱門度前十 名目的地中有9個所在省份的疫情感染率低于 全國平均水平。 2. 多方合力, 整體規劃, 靈活布局。 在目的地整 體布局方面, 旅游企業應與政府需深度合作, 用好政策紅利和企業。 在資源投入方面, 企 業應洞察目的地與相關消費者偏好, 提前布 局優化產品服務, 短期優化
26、資源配置推動營 銷與產品服務設計, 中期對已有資產升級, 圍 繞客群豐富與優化體驗套餐, 前瞻性投資布 局開發合作伙伴。 在線旅游平臺: 隨著跨省旅游解禁, 各平 臺迅速推出多 主題團體游產品, 對西部與海 南等熱門目的地加大產品更新力度。 如多個 OTA平臺圍繞以海南、 云南、 四川等西部熱 門目的地, 推出高端團, 親子游等多 主題旅 游產品。 航空公司: 通過資源傾斜與產品布局配合新 興目的地的開發。 如向西部和海南增加常用 于國際航線的寬體機。 “隨心飛”產品也刺激 了西部地區的旅游業發展。 酒店: 大力推廣當地特色產品。 以三亞某高 端度假酒店為例, 通過與某領先OTA平臺直 播合作
27、, 優惠推出海南當地高端體驗, 1小時 即售出千萬元酒店套餐。 政府: 對目的地出臺支持政策 (如免稅) 。 海南免稅購物政策正式落地以來, 三亞機 票、 酒店的搜索量分別增長了近2倍和3倍, 加強了海南作為購物目的地屬性。 捕捉出境游相關需求 盡管出境游復蘇尚待時日, 但潛在機遇仍然存 在。 往前看應密切關注出境游復蘇動態, 如追 蹤“旅行泡泡”等相關市場新機會。 同時企業應 配合各地政策落實安全措施, 且實施過程必 須達到中國防疫標準, 以提振消費者與相關政 府部門信心。 1. 未來出境游的全面恢復有賴于目的地的防控 政策和企業全面落實安全措施。 各國政府對 疫情防控措施的跨國匹配至關重要
28、, 未來可 探索“旅行泡泡”等漸進式開放相關機會。 “旅 行泡泡”模式對疫情安全目的地實行“白名 單” , 逐步開放活動范圍, 確保結果可控。 基礎 設施完備且疫情控制良好的島嶼有望作為“ 旅行泡泡”開放舉措的試驗田。 初期僅向低 風險國家與區域游客開放某些景點, 限制游 客數量與活動范圍, 實行入境隔離并檢驗追 蹤接觸人群, 中后期根據試驗階段成果擴大 范圍。 2. 旅游企業應遵守政策, 嚴格落實安全措施, 與各國相關機構及時溝通協作, 嚴密防控疫 情。 以郵輪為例, 在整個程中 , 應嚴格落實包 括對登船前的體溫測量, 近期健康與接觸 狀況調查, 游客健康碼檢查與追蹤, 行程中 的體溫檢測
29、, 通風系統檢查, 用餐娛樂分流, 服務人員的健康狀態追蹤等一系列安全舉措, 提振旅客信心。 11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 關于麥肯錫 中國游客出游態度 調研 本報告是 暑期升溫: 中國旅游業進一步復蘇 的續篇, 我們進一步探討了當前的關鍵 旅游趨勢, 這些趨勢自5月市場開始恢復以來的變化, 以及對行業企業的若干啟示。 在5月的調研中 , 我們預判國內旅游市場將會迅速恢復。 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游客的出 行偏好變化, 我們于8月中旬再次進行了調研。 我們發現上一次出現的趨勢在8月得到進 一步延續和加強, 同時也發現了 一些新的趨勢。 本次調研的方法與口徑與前一次一致。 約2,000名受
30、訪者在過去一年均有國內或出境游, 他們來自上海、 北京、 廣州、 深圳、 成都、 西安、 廈門和武漢這8座城市。 我們于8月22日 28日收集了數據, 并將結果與之前兩輪調研進行了對比。 作者謹在此衷心感謝同事 Glenn Leibowitz、 林琳、 李曉、 索佩敏、 陳子、 馬可懌的 貢獻。 余子健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 常駐香港分公司 陳洸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 常駐香港分公司 沈思文 (Steve Saxon)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 常駐深圳分公司 Will Enger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 常駐香港分公司 王柯單惠 麥肯錫顧問 常駐上海分公司 白銀蓮 麥肯錫專家 常駐上海分公司 作
31、者: 麥肯錫公司版權所有2020年。 未經許可, 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轉載和出版。 結語 疫情發展與復蘇的非常時期, 國內游強勁反 彈, 成為重中之重。 高端客群回流明顯, 值得 關注與投入深耕。 與此同時, 中國旅游消費者 行為的改變意味著數字化與前瞻合力布局將成 為關鍵。 旅游行業企業需要更具前瞻性地捕 捉需求, 在包括新渠道、 產品服務、 出行方式 等方面做好能力建設。 旅游企業需要緊密關 注出境游動態, 把握出境游的恢復節奏, 適度 提前布局。 能否敏銳把握消費者洞見與行業趨 勢將決定著未來的發展成敗, 企業必須應勢而 變, 從容布局, 從而實現后疫情時代的高質量 發展。 12重返增長: 中國旅游市場的前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