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能源行業前瞻“十四五”能源規劃及相關投資機遇:能源轉型提速萬億電力缺口還看風光-20200928(4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能源行業前瞻“十四五”能源規劃及相關投資機遇:能源轉型提速萬億電力缺口還看風光-20200928(44頁).pdf(4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能源轉型提速,萬億電力缺口還看風光能源轉型提速,萬億電力缺口還看風光前瞻“十四五前瞻“十四五”能源規劃及相關投資機遇能源規劃及相關投資機遇證券分析師:王蔚祺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0980520080003證券分析師:梁超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0980515080001證券分析師:李恒源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0980520080009證券分析師:居嘉驍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證書編碼:S0980518110001日期:2020.09.281投資要點投資要點1、作為全球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第一大國,我國十四五能源的發展道路同時面臨諸多挑戰與機遇。一方面我國能源供給結構和消費
2、模式亟待轉型,煤炭消費比例過高造成難以遏制的碳排放量增長,油氣對外依存度過高存在能源安全隱憂;與此同時,我們欣喜的見證了我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的卓越發展成果,技術領先型和經濟型經過十三五期間的不懈努力,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具備完全平價的大規模開發能力。2、十四五期間我國需要竭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因此對非化石能源的需求形成每年超過上萬億千瓦時的電力缺口。由于我國水電資源與核電開發進度受到客觀條件的約束,主要電力供給的增量只能依靠光伏與風電新增在裝機的補充。我們估算十四五期間,光伏與風電每年新增裝機需要分別達到我們估算十四五期間,光伏與風電每年新增裝機需要分別達到60-90GW和和25-37
3、GW,合計建設規模達到,合計建設規模達到85-127GW,遠超十三五期間66GW的均值;2026-2035年期間,我國光伏與風電的年均裝機容量可達到年期間,我國光伏與風電的年均裝機容量可達到210/89GW,再上一個飛躍的臺階。3、展望遠期,我國堅定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將持續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比例,新能源將迎來長達30年發展周期。由于光伏可以很好的靠近負荷中心進行分布式發展,預期未來非水可再生能源增量供給中60%為光伏,40%為風電提供,預計預計2025/2035年年/2050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可達到年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可達到688/2785/4014GW,風電累計裝機可達到,風電累計裝機可達到42
4、7/1321/1846GW。4、在能源消費側,為了盡早降低對原油的依賴和控制碳排放,我國新能源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需要盡快提速。十四五期間新能源車年銷量復合增速將達到38%,從2019年的120萬輛增長到2025年年銷售量達到600萬輛,同時充電樁保有量也需要從2020年的138萬個增長到2000萬個。 將帶動包括造車新勢力、鋰電產業鏈、智能配電網乃至電化學儲能等一系列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規模發展。5、投資建議: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與風電新增裝機,以及電動車的銷售量將同步進入加速上行拐點,目前產業鏈產能接近飽和,龍頭企業仍需加速擴產以滿足高速增長的下游需求。重點推薦各行業龍頭企業,光伏:通威股份、陽
5、光電源、捷佳偉創、太陽能;新能源車:比亞迪、三花智控、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天奈科技,風電:東方電纜、日月股份、明陽智能、金風科技;特高壓設備:國電南瑞。6、風險提示:我國能源發展規劃不及預期,我國新能源發電建設速度和消納能力不及預期,我國新能源車銷售量不及預期;國際貿易摩擦,國際政治局勢震蕩等。2qRrOpQmQpRsOqMmRnPtNoRbRaO9PmOmMsQpPlOpPyRlOtRuN8OnNyRvPoNyRuOpNpR目錄目錄一、我國能源發展現狀一、我國能源發展現狀1、能源消費總量和各種能源消費結構 P52、各行業能源需求現狀 P63、我國化石資源極不均衡,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企 P74、
6、巴黎協定與中國減排目標 P9 5、我國能源發展存在的風險與問題 P10二、我國能源轉型的中長期目標及路徑二、我國能源轉型的中長期目標及路徑1、我國中長期能源發展目標 P132、我國實現能源轉型的路徑 P153、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需求與供給展望-積極情景vs保守情景 P164、2025-2050我國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預測 P185、我國中長期電力消費目標P19三、我國能源轉型的主要投資方向三、我國能源轉型的主要投資方向1、我國新能源發電在十三五建設成果、十四五展望及投資建議 P242、我國電動車產業鏈十三五發展成果、十四五展望及投資建議 P293、儲能系統展望(電化學儲能、氫能)P334、特
7、高壓主設備行業展望 P365、其他關鍵技術展望 P40 3我國能源發展現狀我國能源發展現狀4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和結構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和結構01234567825303540455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能源消費總量增速(%)69%17%4%9%我國是全球能源第一消費大國,2019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48.6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的24%;原油消費量保持6.8%的高速增長,天然氣消費量增長8.6%,電力消費量增長4.5%。2010-2019年期間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上升, 2019年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8%(-1
8、.5 ppt.);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3.4%(+1.3 ppt.) 。展望未來,清潔能源產業仍將是我國能源發展主方向,風能、太陽能、生物質、水電、核電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增速將繼續領先。在國際上,為緩解疫情的沖擊,各國政府或將可再生能源、能效、氫能及碳捕獲等清潔能源技術作為經濟復蘇計劃的核心,清潔能源已是新經濟增長點,關乎未來發展主動權、產業競爭力和能源安全。煤炭消費總量, 58%石油消費總量, 19%天然氣消費總量, 8%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 15%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 1: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億噸標準煤):我國一次能源消
9、費總量(億噸標準煤)圖圖2 2: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2010vs20192010vs2019)201020195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各行業能源需求現狀各行業能源需求現狀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76,表明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的依賴程度較高,2012年和2013年下降到0.5左右,2016年開始回升,2019年為0.54。我國終端能源比例中工業用能占比過高,主要由于我國高耗能行業不斷擴張,能源密集型產品大量出口,造成大量間接能源出口。0400800120016002000農業建設工程工業建筑用能交通運輸201820352050(積極)0.
10、69 0.76 0.49 0.47 0.29 0.14 0.21 0.43 0.50 0.54 00.10.20.30.40.50.60.70.8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圖圖3 3: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圖圖4 4:我國終端消費各主要部門情況(我國終端消費各主要部門情況(2018-2050)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能源消費的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比資料來源: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單位:百萬噸標準煤6
11、我國化石資源極不均衡,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企我國化石資源極不均衡,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企資料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2019yoy進口量進口量對外對外依存度依存度儲產儲產比比全球產儲全球產儲比均值比均值煤炭消費量(百萬噸)39364.2%291.77%37.0 132石油消費量(百萬噸)6504.9%518.380%18.7 49.9天然氣消費量(億立方米)30738.6%132443%47.3 49.8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煤炭消費量極其巨大。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最廉價的能源。2017 年,按熱值計算我
12、國發電用煤市場價為汽油零售價的13%,為民用天然氣的39%,為民用電的17%。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偏愛煤炭,助推驚人的煤炭消費量居高難下。 我國油氣資源相對匱乏,2017年我國人均石油可采儲量只有2.56噸,天然氣3971立方米,分別為世界平均值的7.8%和15.3%。2019年我國石油儲產比已經接近穩產臨界值。我國煤炭儲量2/3 集中在華北和西北,石油可采儲量60%集中在西北和東北,天然氣可采儲量65%,集中在西北和西南,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80%集中在西南和中南。能源供需逆向布局,形成大量的北煤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基本格局,對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市場和區域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數據來源
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注:一般來說,當油田儲產比小于10-14時,產量開始遞減,很難保持穩產;若要保持穩產,必須新增可采儲量。因而這樣的儲產比常被稱為穩產臨界儲產比;但不同地區和油田該值可有較大的變化范圍,需視具體情況而定。圖圖5 5: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20192019)0%20%40%60%80%100%120%全球中國煤炭消費量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7表表1 1:我國化石能源消費量、對外依存度及產儲比:我國化石能源消費量、對外依存度及產儲比資料來源: BP Statistical Review o
14、f World Energy 2019我國化石資源極不均衡,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企我國化石資源極不均衡,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企俄羅斯13.8%中東41.8%西非13.6%中南美洲11.7%其他亞太地區8.3%近幾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和對外依存度劇升,從2000年的26.4%升至80%,并且42%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地區。中國已經成為對中東石油依賴最大的國家,這種格局還將長期存在。高企的原油對外依存度,意味著更大的供應風險、價格風險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世界銀行測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10 美元/桶并持續一年,發展中國家GDP 增長率會下降0.75 個百分點。中東和北非政局動蕩也影響石油產量、價格和供應量。我國從中
15、東和非洲進口的原油油輪要經過亞丁灣索馬里附近海域和馬六甲海峽。索馬里海盜對我國航運構成嚴重威脅,歷史上商船多次遇襲;馬六甲海峽和中緬油氣管道也遭遇過襲擊威脅。數據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圖圖6 6: 20192019年中國原油及成品油主要進口來源國及占比年中國原油及成品油主要進口來源國及占比8我國的碳排放情況我國的碳排放情況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
16、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歐洲北美洲全球其他地區中國大陸單位:百萬噸二氧化碳由于過度以來化石能源,我國不僅碳排放量高居全球第一,而且排放量仍在以領先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速度增長。通過近些年節能減排的努力和發展非化石能源的舉措,我國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已經有明顯下降,2018年比2005年下降45.8%。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積極履行在建設可持續發展國際社會的義務。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并認真實施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
17、的國家戰略。圖圖7 7:全球主要經濟體(區域)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全球主要經濟體(區域)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資料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9,國家生態環境部9巴黎協定與中國減排目標巴黎協定與中國減排目標巴黎協定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獲得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巴黎協定長期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在巴2113黎協定的框架之下,中國提出以下目標:1. 到2030
18、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下降60%到65%。2.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總的能源當中的比例,要提升到20%左右。3. 到2030年左右,中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達到峰值,并且爭取盡早的達到峰值。4. 增加森林蓄積量和增加碳匯,到2030年中國的森林蓄積量要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10我國能源現狀存在的風險與問題我國能源現狀存在的風險與問題能源安全風險比較突出能源安全風險比較突出海上通道占我國油氣進口總量的80%左右,安全風險比較突出。當前,我國油氣進口量不斷上升,國際經濟政治局勢愈發復雜多變,我國獲取能源的難度和不確定性不斷增加。我國需要提升油氣核心和底線需求保障能力
19、。在供給側,要加大油氣開采產量;在消費側,要加快成品油替代,推廣新能源汽車?;茉凑急冗^重,單位能耗和碳排放過高化石能源占比過重,單位能耗和碳排放過高根據IMF和BP的數據,2017年我國單位GDP能耗為262噸標準煤/百萬美元,顯著高于180的全球均值,在主要國家中僅次于印度,與美國的115和德國的96拉開明顯差距,我國能源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中國2010 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CO2 排放國,2019年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達到7.0噸,高于4.5的全球均值。我國高耗能行業集中度很低,這是工業部門能效低、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電力系統運行安全存在短板電力系統運行安全存在短板部分關鍵技術
20、依然首先,芯片、軟件、控制系統依賴進口,“卡脖子”問題突出。11我國能源轉型的中長期目標及路徑我國能源轉型的中長期目標及路徑12我國中長期能源發展目標我國中長期能源發展目標2018-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低于2000億噸,2050年當年低于25億噸,2060年實現碳中和。人口在2050年達到13.8億GDP增長4.2倍至380萬億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在2030年以后穩定在60億噸標準煤以下煤炭消費總量在2030年以后控制在10億噸標準煤以下天然氣在2040年達到5800-6000億立方米的峰值綜合能源的利用極大的減少對進口原油的以來;單位能耗在2050年較2018年減少85%;電氣化率達到6
21、0%以上。13數據來源: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我國中遠期能源發展目標我國中遠期能源發展目標低于低于2攝氏度情景攝氏度情景201820202025203020352050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億噸標準煤)43.4644.7646.144.3240.2535.36終端能源消費總量(億噸標準煤)31.6532.5233.9634.3833.4930.46二氧化碳排放量(百萬噸)952593378804718450792532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國信預測值)10%15%20%29%42%65%可再生能源占比8%
22、11%16%25%37%58%煤炭消費占比61%56%47%36%23%11%天然氣消費占比8%10%13%15%18%16%原油消費占比20%20%21%19%16%7%電氣化率26%29%35%41%48%66%資料來源: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14表表2 2:低于:低于2 2攝氏度情景我國能源發展分解目標攝氏度情景我國能源發展分解目標我國實現能源轉型的路徑我國實現能源轉型的路徑能源轉型新能源控制煤炭消費節能措施電力市場化改革提升系統靈活性碳排放交易大規模開發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消除分布式發電
23、以及風電的行政障礙。嚴格推行減煤措施能源消費終端提升綜合用能效率,推進工業與交通領域的再電氣化,促進能源供給側改革。確保電力部門改革中的關鍵參與方作為主力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電網公司需要制定新時代下的輸電方案,可 提供適當的市場激勵對各個利益相關方參與公平博 弈至關重要。調動電力系統負荷側響應機制,提升系統靈活性。進一步出 臺碳稅以及碳交易底價政策,在還其他行業如工業領域推行碳市場,對能源部門實行進行嚴格的碳排 放限額。有效的碳定價機制可以將碳排放成本納入到電 力成本之中,確??稍偕茉磁c化石能源的公平競爭。資料來源: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
24、ble Energy Outlook 2019我國各種發電方式成本比較我國各種發電方式成本比較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各種發電各種發電方式比較方式比較裝機成本裝機成本(元(元/W)年發電年發電小時數小時數標桿電價標桿電價(元(元/度)度)度電成本度電成本(元(元/度)度)其他其他成本成本火電5-843610.3-0.50.25-0.35環境成本水電10-1236130.2-0.40.1-0.3生態成本核電8-1274990.430.25-0.35污染成本風電6.0-7.520950.4-0.570.15-0.3-光伏4-4.511150.5-0.70.15-0.3-15圖圖8 8:產業
25、規劃思路:產業規劃思路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需求與供給展望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需求與供給展望- -積極情景積極情景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20%2020202520352050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億噸標準煤)7.49.216.923.0非化石能源消費量(萬億千瓦時)6.07.513.718.7水電發電量(萬億千瓦時)1.31 1.48 1.92 2.25 核電發電量(萬億千瓦時)0.35 0.51 0.87 1.23 需新增風光電力供給(年化,萬億千瓦時)N.A.1.12 5.59 3.28 風電發電量(萬億千瓦時)0.470.91 3.154.46光伏發電量(萬億
26、千瓦時)0.270.94 4.306.26裝機預測(GW)風電累計裝機24042713211846光伏累計裝機24068827854014風電期間新增裝機均值(GW)30378935光伏期間新增裝機均值(GW)3690210823037893502040608010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36902108205010015020025020202021-2025 2026-2035 2036-2050表3:積極情景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19%資料來源:非化石能源消費量數據來自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
27、le Energy Outlook 2019,風電光伏裝機數據由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圖圖9 9:風電期間年均新增裝機:風電期間年均新增裝機(GW)圖圖1010:光伏期間年均新增裝機:光伏期間年均新增裝機(GW)16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需求與供給展望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需求與供給展望保守情景保守情景表4:保守情景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19%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20%2020202520352050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億噸標準煤)7.48.816.923.0非化石能源消費量(萬億千瓦時)
28、6.07.113.718.7水電發電量(萬億千瓦時)1.31 1.48 1.92 2.25 核電發電量(萬億千瓦時)0.35 0.51 0.87 1.23 需新增風光電力供給(年化,萬億千瓦時)N.A.0.74 5.97 3.28 風電發電量(萬億千瓦時)0.470.76 3.154.46光伏發電量(萬億千瓦時)0.270.72 4.306.26裝機預測(GW)風電累計裝機24036413191843光伏累計裝機24053827754004風電期間新增裝機均值(GW)30259535光伏期間新增裝機均值(GW)3660224823025953502040608010012020202021-2
29、0252026-20352036-205036602248205010015020025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圖圖1111:風電期間年均新增裝機:風電期間年均新增裝機(GW)圖圖1212:光伏期間年均新增裝機:光伏期間年均新增裝機(GW)數據來源:非化石能源消費量數據來自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風電光伏裝機數據由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17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20252025- -20502050我國化石能源碳
30、排放量預測我國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預測0200040006000800010000201820352050煤炭原油天然氣4640402535360%10%20%30%40%50%6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820352050煤炭石油天然氣石油依存度天然氣依存度數據來源:能源消費量預測數據來自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 ,歷史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圖圖1313:我國一次能源及化石能源消費量預期我國一次能源及化石能源消費量預期圖圖1414:我國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預期我國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預期(
31、百萬噸標準煤)(百萬噸)18數據來源: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 ,歷史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我國中長期電力消費目標我國中長期電力消費目標0%10%20%30%40%50%60%農業建造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終端消費整體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農業建造工業交通建筑制氫2020202520352050圖圖1515:各終端部門電力消費預期各終端部門電力消費預期圖圖1616:我國各終端能源消費部門電氣化率我國各終端能源消費部門電氣化率(億千瓦時)數據來源: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
32、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 ,歷史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19數據來源: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IFF China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2019 ,歷史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我國電氣化發展進程我國電氣化發展進程電動車電動車2019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年中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1億噸,其中汽油表觀消費量為億噸,其中汽油表觀消費量為1.25億噸,超過成品油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億噸,超過成品油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車用汽油。中國汽車保有量約絕大部分都是車用汽油。中國汽車保有量約2.6億輛,汽油表觀消費量億輛,汽油表觀消費
33、量1.25億噸。汽車油耗占世界石油消耗總量的億噸。汽車油耗占世界石油消耗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按照三分之一以上。按照1kg汽油折合汽油折合1.4714kg標準煤計算,我國車用汽油每年消耗化石能源標準煤計算,我國車用汽油每年消耗化石能源1.84億噸標準煤,相當于億噸標準煤,相當于2018年交通運輸部門的總體能源消費量的年交通運輸部門的總體能源消費量的45%。隨著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不斷上升,我們測算20年后國內汽車保有量約為5.58億輛,是2018年汽車保有量(2.4億輛)的2.32倍,燃油消耗將更加驚人。在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下,各國政府都出臺了相應的法規政策與指導意見,推動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如果
34、未來新能源汽車銷量能保持3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可分別降低汽油表觀消費量約3881萬噸和1.80億噸;中國新能源汽車可以分別降低汽油表觀消費量約1552萬噸和5400萬噸。圖圖1717:中國汽車保有量(萬輛)中國汽車保有量(萬輛)圖圖1818: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輛)中國汽車千人保有量(輛)數據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20數據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我國電氣化發展進程我國電氣化發展進程電動車電動車中國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整體
35、技術水平保持與國際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要求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25%,預計需達到600萬輛以上,而編制中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計對2035年提出更高目標,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銷量約各占50%,我國目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我國目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4.10%4.10%,距離規劃目標甚遠,成長空間巨大。,距離規劃目標甚遠,成長空間巨大。0%5%10%15%20%25%30%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
36、007,000,000新能源汽車銷量(輛)新能源汽車產量(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0.3%1.4%1.8%2.7%4.5%4.6%0.0%0.5%1.0%1.5%2.0%2.5%3.0%3.5%4.0%4.5%5.0%資料來源:中國汽車業協會,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1919: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圖圖2020:中國新能源車年銷售量:中國新能源車年銷售量21資料來源:中國汽車業協會,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我國電氣化發展進程我國電氣化發展進程軌道交通軌道交通鐵路建設鐵路建設“八橫八縱”格局基本形成,地均鐵路密度僅為美日歐發達國家的“八橫八縱”格局基本形成,地均鐵路密度
37、僅為美日歐發達國家的24%。自2003年我國第一條高速國鐵線路建成通車以來,17年我國累計投運鐵路里程14萬公里,高速鐵路3.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但地均鐵路密度僅為 139 公里/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美日歐發達國家的24%。2016年由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和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版)將我國鐵路中長期規劃為:2030年鐵路網規模達到20萬公里左右,高速鐵路4.5萬公里左右。城軌城軌40城擁有城軌城擁有城軌6730公里,城市化率及地鐵密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公里,城市化率及地鐵密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數據,截至 2019 末中國內地累計有 40 個城市
38、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 6730公里。 其中地鐵 5187公里,占比 77%。對標美日德等國我國仍有較大差距,城市化率方面2019年我國剛剛達到60.6%,而發達國家一般城市化率在60%-80%之間才是城軌建設高峰期;城軌密度方面,即便是上海等大城市面積密度也僅為0.11公里/平方公里,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資料來源: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2016 版),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1517.52033.84.50510152025202020252030鐵路里程數(萬公里)高鐵里程數(萬公里)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14201520
39、1620172018城軌里程數(公里)城軌運營車輛(輛)資料來源:WIND,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2121:鐵路網規模及高速鐵路規劃鐵路網規模及高速鐵路規劃圖圖2222:鐵路網規模及高速鐵路規劃鐵路網規模及高速鐵路規劃22能源轉型主要投資方向能源轉型主要投資方向23我國新能源在十三五期間的建設成果和十四五展望我國新能源在十三五期間的建設成果和十四五展望十三五規劃預期完成情況和十四五規劃展望十三五規劃預期完成情況和十四五規劃展望單位(GW)光伏風電十二五發展成果43.18130.75十三五規劃目標110210十三五發展成果240240十四五規劃目標(預期)600365十三五期間年均新增容量3
40、9.421.92020年預期新增容量35-4031-33十四五年均新增容量(預期)60-9025-37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392260259037020406080100光伏風電十三五十四五(下限)十四五(上限)圖圖2323:風電光伏十三五建設成果與十四五規劃展望風電光伏十三五建設成果與十四五規劃展望(GW)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十四五”規劃正在緊張編制中,將決定未來5年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走向。鑒于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能源轉型,在“十四五”期間想要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將主要依靠光伏和風電來實現。展望十四五期間,我國新能源產業從補貼時代走入平價階段,開發規模將提升至新的臺階。預期風電和
41、光伏的合計年均新增裝機將提升至接近100GW左右,保證新能源市場在十四五期間繼續穩步增長。儲能將在十四五期間深度參與新能源的發展,光儲結合的新模式將正式打開平價戶用市場。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24光伏:海內外共振迎來高速發展期光伏:海內外共振迎來高速發展期硅料硅棒或硅錠硅片電池片接線盒匯流箱逆變器EVA背板銀漿玻璃焊帶光伏支架光伏組件線纜光伏電站上游中游下游光伏產業鏈光伏產業鏈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36902108205010015020025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圖圖2424:國內光伏中長期年均新增裝機:國內光伏中長期年均新增裝機
42、(GW)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圖圖2525: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裝機預測: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裝機預測(GW)61.789.910410510510512044 30 36 55 73 90 108 106 120 140 160 178 195 228 0501001502002502018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海外國內全球全球CAGR 14%國內CAGR 29%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多晶多晶硅料:產能有序釋放,龍頭企業享受超額收益硅料:產能有序釋放,龍頭企業享受超額收益成本處在下降通道中。由于2021年底之前需求旺盛且產能擴張較少,
43、多晶硅價格將繼續保持堅挺。硅片:產能急速擴張下,薄片化硅片:產能急速擴張下,薄片化+大尺寸高效電池為未來發展方向大尺寸高效電池為未來發展方向,拉棒環節成本持續下降。,拉棒環節成本持續下降。新擴產能部分廠商為新進入者,2021新一輪行業洗牌啟動,具備成本優勢的龍頭廠商維持盈利。電池片及組件:短期內電池片及組件:短期內PERC電池持續擴張,未來電池持續擴張,未來HJT引領革命性引領革命性增效增效PERC 電池成為市場占比最高的電池種類,N - PERT、IBC電池、HJT等新型高效電池份額將逐步提高。設備廠商:設備廠商:關注行業技術高地變現環節,異質結技術逐步進入生產性價比區間,關注相關異質結整線
44、、核心設備生產商,行業或將復刻2015-2020年PERC替代普通單晶的產業大潮。逆變器逆變器/支架:支架:產品價格和盈利能力趨于穩定,需求跟隨行業快速增長,國內龍頭集中度加強,海外加速替代歐美品牌。運營商:運營商:補貼拖欠有望解決加快現金回流,十四五跑馬圈地加快擴張,發電資產規模和現金流雙雙陡峭上行。25光伏投資策略及推薦標的光伏投資策略及推薦標的 國內裝機行情的相關標的彈性最大。目前,國內競價項目落地,國內裝機潮預計三季度中期放量,同期海外三季度或為裝機淡季,下半年國內戰場將逐步成為光伏行情主焦點。后續關注剩余未用補貼去向及特高壓配套外送、各省分布式平價等項目落地?;诖?,國信電新認為20
45、20年下半年,光伏行情更應關注國內市場彈性標的及擁有個體標的,關注業績估值全面超預期帶來的戴維斯雙擊,重點推薦國內裝機行情最大受益者【陽光電源】、【太陽能】、【林洋能源】。 下游需求將在三、四季度集中爆發,尤其國內市場將有50%的同比增長空間,而當前PERC電池與普通多晶電池價差已在2毛,PERC單晶性價比不言而喻。同時,上游硅片產能大規模擴產在即,硅片成本降低為大勢所趨?;诖?,國信電新認為2020年下半年值2021年上半年,隨著下游需求集中式爆發及原材料硅片產能進一步釋放,光伏行情更應關注格局最優的硅片環節,關注產能及技術產品超預期釋放帶來的成長空間,重點推薦當前光伏行業預期差最大的硅片標
46、的【通威股份】。 光伏技術路徑豐富且多樣,而落地需靠設備商變現。光伏行業之所以可以享受較高估值,一方面是因為光伏行業長期擁有景氣的下游需求,光伏滲透率提高永遠值得想象;另一方面,則是光伏行業擁有完整的、多樣的、可見的成本降低路線圖,此路線圖為“景氣的下游需求”進一步強有力的保障,其中,電池片環節技術是此路線圖中的“皇冠上的明珠”。不同于硅片等環節制造商“壟斷”核心技術,電池片環節制造商與設備商之間更傾向于相互協作,而設備端的“新技術工業化”往往是新技術導入的關鍵?;诖?,國信電新認為2020至2021年,隨著異質結及PERC+等新技術導入,設備廠商將率先受益于新產品訂單釋放,關注擁有多代電池片
47、核心設備積累及研發的相關標的,重點關注全球電池片設備龍頭【捷佳偉創】。263034444139424821 26 33 30 34 37 41 51607771737989020406080100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海外國內風電:技術升級與集中度加強是主旋律風電:技術升級與集中度加強是主旋律風電產業鏈風電產業鏈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核心原材料:核心原材料:IGBT與碳纖維供應偏緊與碳纖維供應偏緊受到電動車與光伏對IGBT需求的沖擊,風電用IGBT始終處于供應偏緊,價格堅挺;碳纖維材料作為葉片輕量化的關鍵材料,需求持續增長。整機:毛利率企穩
48、改善,進入上升通道。整機:毛利率企穩改善,進入上升通道。價格戰對整機毛利率的影響消化殆盡,下半年風機毛利率開啟上升通道,隨著技術降本毛利率將持續增長2年以上。海上風電和大基地陸上機型對市場格局進行洗牌和集中度加強。風機零部件:開啟國際化征程,海外份額隨著海上風電崛起風機零部件:開啟國際化征程,海外份額隨著海上風電崛起而彎道超車。而彎道超車。風塔風塔/法蘭:頭部企業加速擴產,國內形成寡占格局,海外出法蘭:頭部企業加速擴產,國內形成寡占格局,海外出口提速??谔崴?。運營商:運營商:補貼拖欠有望解決加快現金回流,十四五跑馬圈地加快擴張,發電資產規模和現金流雙雙陡峭上行。圖:國內風電中長期年均新增裝機圖
49、:國內風電中長期年均新增裝機(GW)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圖:全球風電近五年新增裝機預測圖:全球風電近五年新增裝機預測(GW)全球CAGR 8.7%國內CAGR 9.4%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鋼材類玻纖/樹脂/膠粘劑類電子元器件變流器塔筒法蘭變槳/主控發電機葉片結構件整機電纜風電項目上游中游下游安裝/建設30378935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27齒輪箱 技術升級機遇:海上風電和陸上大型化機組滲透率快速提升,零部件市場國際化前景明朗。歐洲進入海上風電平價高速增長期,對中國供應鏈產能形成高度依賴
50、。陸上風機全面進入4MW+時代,大機型配套零部件技術門檻高,市場格局集中,專注海上或大機型的國產優質大部件制造商有望順勢提高海外市場份額,最終從中國第一走向世界單項冠軍,推薦【日月股份】、【東方電纜】。 風機毛利率Q3開始回升:由于搶裝期從中標到交付的訂單周期延長至18個月,2020年上半年國內整機廠商普遍消化2019年Q1之前的低價訂單,風機毛利率同比持平。隨著2019年上半年開始風機招標價格持續走高,因此預期2020年下半年,風機廠商的毛利率將開始顯著反彈,重點關注【運達股份】、【金風科技】。 降本領先者勝出:進入十四五期間,在地方補貼接力海上風電補貼政策的前提下,國內風電行業每年新增裝機
51、仍然維持在25-30GW左右。同時機組大型化趨勢將顯著提升設備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產業盈利能力,降低風電度電成本,推薦【明陽智能】、【天順風能】。風電投資策略及推薦標的風電投資策略及推薦標的28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整車及零部件整車及零部件在海外方面,德國于2019年推出政策:凡購買6萬歐元以下的電池動力汽車,最高可獲得6000歐元的“環境補貼” ;美國于2016年推出購置新能源汽車在聯邦政府補貼基礎上各州政府還額外提供總額為數百萬美元的退坡式減稅補貼;歐盟近日發布的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提出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40%提高為55%,這一計劃將加快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汽
52、車的進程。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近 2.5% ,由中國、歐洲、美國市場領銜。根據Marklines的數據,2012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從10.33萬輛增長至209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54%。假設未來假設未來10年新能源車銷量增速為年新能源車銷量增速為30%,則,則2025年全球可售年全球可售出出1009萬輛新能源汽車,萬輛新能源汽車,2030年全球可售出年全球可售出3746萬輛新能源萬輛新能源汽車。到汽車。到2030年預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年預計中國新能源車銷量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達到一,達到1236萬輛。萬輛。圖圖2626:全球新能源車年銷售量預測(萬輛)全球新
53、能源車年銷售量預測(萬輛)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898940940925102510120600123620910093746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192025E2030E全球國內海外2026-2030CAGR全球 30%國內15%海外44%2019-2025 CAGR全球37%國內38%海外36%圖: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鋁銅鈷鎳石墨稀土鋰電解液電控電機隔膜負極正極電池輪轂整車上游原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整車及服務減震器傳動器輪胎后服務乘用車商務車專用車充電換電維保電池回收L3級別車型量產元年:級別車型量產元年:L3是汽車自動
54、化道路的一次躍升。將帶動熱管理、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及線控制動等子環節機遇進口替代加速,優質零部件穩健成長:進口替代加速,優質零部件穩健成長:全球整車行業降本壓力巨大,產業鏈加速向性價比更高的國內供應商轉移,給予優質零部件進口替代新機遇。集中度提升疊加新品周期,龍頭企業優勢愈發凸顯:集中度提升疊加新品周期,龍頭企業優勢愈發凸顯:2018-2020H1期間長尾競爭對手逐步淘汰,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在此大背景下,處新產品周期及市占率可觀的龍頭企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重點推薦重點推薦【比亞迪比亞迪】、【三花智控三花智控】等。等。29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鋰電
55、池鋰電池鋰電池鋰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需求高速增長,動力電池、儲能需求高速增長,3C市場穩健成長,市場穩健成長,2020年全球規模預計達年全球規模預計達246.3GWh。動力電池領域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帶動,成為增長最為強勁的細分領域。鋰電池生產壁壘是各環節技術的積累,技術更新迭代快,持續研發投入是關鍵。鋰電池生產壁壘是各環節技術的積累,技術更新迭代快,持續研發投入是關鍵。電池制造各環節的工藝積累提升及自動化改造均能帶來電池生產效率和一致性的提升。同時電芯和電池制造環節作為連接材料端和應用端的關鍵環節需要與上下游持續協同研發,布局新技術路徑,謹防技術進步帶來的“后發優勢”。行業加速洗牌,龍頭
56、企業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行業加速洗牌,龍頭企業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伴隨數十家電池企業退出行業龍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CR3從2019年的74.2%提升至78%,CATL、LG化學以及比亞迪仍然位列行業前三,行業仍然高度集中。補貼退補預期明確行業尾部企業將加速出清,同時對二三梯隊公司能否及時布局新技術路線和新產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資料來源:GGII,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0501001502002503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E2020E3C動力儲能圖圖2727: 2014-2020世界各終端鋰離子電池產量及預測(世界各終端鋰離子電池產量及預測(GWh)50%14%14%4
57、%4%2%2%2%1%1%6%寧德時代LG化學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松下億緯鋰能力神塔菲爾時代上汽其他圖圖2828: 2020H1動力電池裝機結構(動力電池裝機結構(%)30資料來源:GGII,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鋰電池鋰電池安全性與能量密度并重,能量密度提升仍然是中長期方向安全性與能量密度并重,能量密度提升仍然是中長期方向。目前鋰離子電芯能量密度已經能夠做到300Wh/kg以上,雖然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發展逐步轉向循環壽命及安全性、能量密度以及制造成本三因素的綜合考量,但能量密度指標仍然是鋰電池的核心指標之一,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規劃2020/20
58、25/2030年BEV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需要達到350Wh/kg、400Wh/kg和500Wh/kg。伴隨伴隨CTP、刀片電池等技術迭代,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回暖。、刀片電池等技術迭代,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回暖。補貼政策與能量密度掛鉤以及友好乘用車是三元電池快速起量的根本原因。磷酸鐵鋰電池憑借安全性、循環壽命、價格等優勢在初始時占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但隨著補貼政策與高能量密度掛鉤,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瓶頸較為明顯,三元材料電池也迅速超過磷酸鐵鋰電池占據市場主流地位。鑒于目前新能源車企的盈利情況相對較差,同時對于鋰電池安全性要求日漸提升,同時又疊加CTP等新技術的推出提升磷酸鐵鋰電池成組后能量密度,
59、磷酸鐵鋰市場逐步回暖,根據真鋰研究統計2020年1-8月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實現8.2GWh,占比達到29.50%。資料來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真鋰研究,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8200.27, 30%114.92, 0%48.62, 0%280.61, 1%19151.53, 69%LFPLMOLTONCANCM圖圖2929:我國我國EV和和PHEV電池技術發展路線電池技術發展路線圖圖3030: 2020年年1-8月份各類型電池裝機量統計(月份各類型電池裝機量統計(MWh,%)31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充電樁充電樁根據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
60、進聯盟統計,截至截至2020年年8月,我國充電樁保有量月,我國充電樁保有量138.2萬臺,充換電站萬臺,充換電站542座,遠低于座,遠低于500萬萬/1.2萬的規劃。萬的規劃。我國2019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81萬輛計算,充電樁與新能源車的配比僅為1:2.76,遠低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中要求的2020年1:1的水平。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17)規劃,2020/2025/2030年我國充換電站保有量不少于1.2/3.6/4.8萬個,充電樁數量不少于500/2000/8000萬個,充電站和充電樁的建設有待加速。根據充電網絡配套“先車后樁”的發展策略
61、,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的提升,充電樁建設將邁入快速放量階段。運營端龍頭逐步顯現,跨越盈虧平衡點。截止到2020年8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臺的共有9家,這9家運營商占總量的90.3%;452 36,000 48,000 138 2,000 8,000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202025E2030E充換電站(座)充電樁保有量(萬)圖圖31:我國換電站(座)與充電樁(萬個)保有量及長期規劃:我國換電站(座)與充電樁(萬個)保有量及長期規劃資料來源: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17)
62、,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050,000100,000150,000200,000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云快充依威能源上汽安悅中國普天深圳車電網萬馬愛沖資料來源: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2:全國規?;\營商充電樁數量(臺):全國規?;\營商充電樁數量(臺)32儲能系統投資機會儲能系統投資機會電化學儲能電化學儲能儲能本質是平抑電力供需矛盾,儲能本質是平抑電力供需矛盾, 新能源發展創造新的儲能需求。新能源發展創造新的儲能需求。 電能自身不能儲存,而任何時刻其生產量和需求量需嚴格相等,因此傳統電源生產連續性和用電需求間斷性的不平衡持續存在,儲能技術可平抑電能供需矛盾,
63、提高風光消納維持電網穩定。根據根據CNESA預測,理想場景下預測,理想場景下2020年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年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3092.2MW,2024年將年將接近接近24GW,年化增速將超過,年化增速將超過65%。資料來源: CNESA 儲能產業白皮書2020、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資料來源:國際可再生能源署Rethinking Energy 2017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圖圖3333: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投運規模預測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投
64、運規模預測(MW 理想場景,理想場景,20202024)9.525005010015020025030020192030圖圖3434:全球化學儲能累計裝機容量預測(全球化學儲能累計裝機容量預測(GW)33氫能源規劃氫能源規劃燃料電池燃料電池全球產業化速度加快,我國獎勵政策落地。全球產業化速度加快,我國獎勵政策落地。 我國早在2016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就規劃2020/2025/2030年燃料電池車發展目標為0.5/5/100萬輛,截至2019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約為6000輛。2020年9月21日財政部等吳部門正式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明確了1)獎勵關鍵核
65、心技術和示范應用;2)重點發展中遠途、中重載商用車;3)單個城市群獎勵總額為17億,全國獎勵總額預算約在150億;4)2021-2023年退坡速度約為8.3%、9.1%、22.2%,其中核心部件包括電堆、雙極板、膜電極、空壓機、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氫氣循環系統等八大類分別確立獎勵額度且不退坡。氫能源氫能源燃料電池有望復制鋰電發展路徑,呈現爆發式增長,關鍵零部件有望受益。燃料電池有望復制鋰電發展路徑,呈現爆發式增長,關鍵零部件有望受益。目前國內燃料電池行業尚處于“十城千輛”階段,伴隨產業化落地加快核心零部件有望受益。目前燃料電池系統約占整車成本50%以上,電堆約占系統成本60%,膜電極約占
66、電堆成本31%。目前上游原材料中膜電極、質子交換膜國內部分實現國產化,氣體擴散層尚需進口,中游系統和電堆以及下游政策和已能完全國產化。資料來源:德勤、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535:當前部分經濟體燃料電池車規劃數量及目標當前部分經濟體燃料電池車規劃數量及目標0.651000.75300.13700.32080010020030040050060020192025E2030E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圖圖3636:當前部分經濟體加氫站規劃數量及目標當前部分經濟體加氫站規劃數量及目標10050042710015237001379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
67、92030E中國美國歐洲日本34資料來源:德勤、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到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到2030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5%,到2050年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噸,可減排7億噸二氧化碳,產業鏈產值約12萬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領域用情比例19%,相當于減少8357萬噸原油或者1000億立方米天然氣;工業領域用氫3370萬噸,建筑及其他領域用氫110萬噸,相當于減少1.7億噸標準煤。我國氫能市場發展初期(2020-2025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為2200萬噸,氫能市
68、場發展中期(203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3500萬噸,氫能市場發展元氣(2050年左右),氫氣年均需求約6000萬噸。資料來源:國網能源研究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7:氫制取技術中長期成本目標和發展路徑(元:氫制取技術中長期成本目標和發展路徑(元/公斤)公斤)圖圖38:我國中長期氫氣供給及來源結構預測(萬噸):我國中長期氫氣供給及來源結構預測(萬噸)用于工業原料,由化石能源重整制取。20201510051015202520192020-20252026-20352036-2050積極利用工業副產氫,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示范。發展規劃化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和煤制氫集中供氫。持
69、續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大力發展“綠色”煤制氫技術。1408189012005505250198980420066140600220035006000-5005001500250035004500550065002020-20252026-20352036-2050化石能源制氫工業副產氫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生物制氫等35氫能源投資機會氫能源投資機會資料來源:國網能源研究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3939:我國跨區電力流建設成果及十四五預期(我國跨區電力流建設成果及十四五預期(GW)數據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測,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十三五
70、是我國第三波特高壓建設高峰期,建成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四交五直”、酒泉-湖南、準東-皖南、扎魯特-青洲、烏東德-廣西廣東、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以及蒙西-晉中、張北-雄安特高壓交流,共計六交十直特高壓工程,變電容量增長140GW至250GW。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重點加強特高壓骨干通道建設,統籌推進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壓直流和特高壓交流主網架建設,提升通道利用效率和跨區跨省電力交換能力,提高電網安全運行和低于嚴重故障的能力。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新建跨省跨區特高壓直流工程7條,跨國特高壓直流工程2條,變電容量72GW,其他區域環網或者跨區工程合計變電容量61GW以上,合計新建變電
71、容量133GW以上。根據我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數據,以主設備占比75%計算,800kV直流特高壓換流站單位造價約為541元/kW,按照兩個換流站計算主設備單位投資為8.12億元/GW;1000kV交流變電站造價為284元/kW,按照兩個變電站配套計算單位投資為4.26億元/GW。初步估算十四五期間我國跨區送電工程所需變電設備資本開支約為169億元/年,較十三五期間增長13%。11011023 110133020406080100120140十三五期間十四五期間跨省跨區電力流跨國電力流圖圖4040:我國跨區工程核心變電設備年均需求估算值(億元)我國跨區工程核心變電設備年均需求估算值(億元)117
72、1173252149169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十三五期間十四五期間特高壓直流特高壓交流36數據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預測圖圖4242:我國跨區電力工程中長期發展預測(我國跨區電力工程中長期發展預測(GW)數據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測,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圖圖4141:我國電網互聯總體格局示意圖(我國電網互聯總體格局示意圖(2050)數據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測,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1623375412418030044025036055074022.781.515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20E202
73、5E2035E2050E國內特高壓直流工程數量特高壓直流容量(GW)跨省跨區電力流(GW)跨國電力流(GW)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計,綜合考慮我國清潔能源資源和電力需求分布,未來將加快億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東西部兩個同步電網,加強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多能互補、跨國互聯”的電網總體格局。到2035年,我國形成東部、西部兩大同步電網格局,重點建設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遠東、蒙古送電通道,以及對韓、日、越南輸電通道,建成特高壓直流工程37回,輸電容量300GW,跨國直流工程19回,輸電容量約81.5GW。到2050年進一步加強東部和西部同
74、步電網主網架,提高跨國電力交換規模,建設中國送老撾、巴基斯坦等特高壓輸電通道,建成特高壓直流工程54回、輸電容量440GW,跨國直流工程29回,輸電容量155GW。37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主變壓器系統配電裝置無功補償控制及直流系統站用電系統電纜及接地1.主變壓器1.屋內配電裝置2.屋外配電裝置1.高壓電抗器2.串聯補償裝置3.低壓電容器4.低壓電抗器5.靜止無功補償裝置1.計算機監控系統2.繼電保護3.直流系統及UPS4.智能輔助控制系統5.在線監測系統1.站用變壓器2.站用配電裝置3.站區照明1.全站電纜2.接地通信及遠動系統1.通信系統2.遠動及計費系統全站調試1.分系統調
75、試2.整套啟動調試3.特殊調試閥廳設備換流變壓器系統交流濾波場無功補償控制及直流系統1.閥組成套設備、冷卻設備等1.換流變壓器、中性點設備、互感器、濾波器、電容器等1、交流濾波電容器等1.高壓電抗器2.串聯補償裝置3.低壓電容器4.低壓電抗器5.靜止無功補償裝置1.計算機監控系統2.繼電保護3.直流系統及UPS4.智能輔助控制系統5.在線監測系統站用電系統1.站用變壓器2.站用配電裝置3.站區照明4.行車滑線全站調試1.分系統調試2.整套啟動調試3.特殊調試配電裝置1.主(聯絡)變壓器2.交流配電裝置3.直流配電裝置通信及遠動系統1.通信系統2.遠動及計費系統電纜及接地1.全站電纜2.接地圖圖
76、4343:交流特高壓變電站主要設備構成:交流特高壓變電站主要設備構成圖圖4444:直流特高壓換流站主要設備構成:直流特高壓換流站主要設備構成電力一次設備電力二次設備38數據來源:國家電規院,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特高壓設備投資機會一次設備的產值遠遠高于二次設備(但毛利率較低),約占變電設備總額的80%以上。從2019年國網招標市場的中標結果分析,行業前17家企業占據市場89.3%的份額,共同瓜分267億元以上的市場;其中行業前6家企業分享70%的市場份額,市場份額非常集中,這反映了特高壓設備具備較高的行業門檻,各細分產品的競爭企業數量較少。市場份額最高的我國首家擁有交直流輸配
77、電一次設備成套供應能力的中國西電集團,中標金額高達43億元,市場份額占比超過16%;國網旗下二次設備和直流工程換流閥龍頭南瑞集團緊隨其后,中標金額達到40.5億元,市占率15.2%;第三名為老牌一次設備龍頭企業特變電工,中標金額為34億元,市場占有率13%。十四五是我國加強西電東送、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比例,鞏固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發展階段,電網企業肩負投資拉動內需和建設堅強電網、提升西部綠色能源外送能力的重要使命,將大力推進特高壓輸電通道的核準、建設,特高壓設備板塊將迎來更強的需求周期。重點推薦【國電南瑞】,建議積極關注【國網信通】。中國西電, 16.0%國電南瑞國電南瑞, 15.2%特變電工,
78、12.8%山東電工電氣, 12.0%天威保變, 9.8%平高電氣, 5.5%許繼電氣, 4.1%ABB, 2.8%東芝, 2.1% 思源電氣, 1.0%圖圖4545: 2019年國網特高壓主設備中標年國網特高壓主設備中標前前10大份額大份額國電南瑞國電南瑞, 80%中國西電, 10%許繼電氣, 10%特變電工, 25%中國西電, 25%天威保變, 25%山東電工電氣, 25%圖圖4646: 2019年國網特高壓直流換流閥年國網特高壓直流換流閥市場份額市場份額圖圖4747: 2019年國網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市年國網特高壓交流變壓器市場份額場份額資料來源: 電能革新公眾號、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數
79、據為不完全統計,實際份額及排名可能略有差異。39其他關鍵技術展望其他關鍵技術展望1、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基于全控型電力電子器件IGBT的直流輸電技術,是實現大規模清潔能源靈活穩定送的關鍵技術。目前世界已投運或在建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約60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亞洲和澳洲。最高技術水平的項目為我國800kV/800萬千瓦烏東德特高壓混合多端柔直工程,以及500kV/300萬千瓦張北四端柔直電網工程。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具有完全自換相、有功無功潮流獨立控制、動態電壓支撐,系統振蕩阻尼和黑啟動等優勢,是實現新能源并網、孤島和海上平臺供電、直流電網構建的新一代輸電技術。全球
80、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預計,到2025年柔性直流輸電有望突破800-1100kV/800-1000萬千瓦核心基礎器件和運行控制,換流站損耗從當前的1.5-2%下降至1%左右,損耗水平和可靠性接近常規直流工程。換流站單位容量造價下降至500-600元/kW,接近常規直流特高壓工程。2、壓縮空氣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壓縮空氣儲能(CAES)具有規模大、單位成本低、壽命長、安全環保等諸多優點,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傳統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是一種源于燃氣輪機技術的儲能系統,在用電低谷,通過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將空氣壓縮并儲存于儲氣室中,使電能轉化為空氣的內能存儲起來;在用電高峰,高壓空氣從儲氣室釋放,進入燃燒室同燃料
81、一起燃燒,然后驅動透平做功,帶動發電機發電。壓縮空氣儲能裝機可達到十萬千瓦級別,使用壽命長達30年左右,循環次數約上萬次,能量轉換效率50-60%。通過10余年大量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突破,我國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在2016年完成了110MW新型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研發,正在著手研發的100MW級新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預計2020年完成樣機研制,額定效率將達到70%左右。該示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有效促進我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及產業發展。40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41投資建議投資建議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與風電新增裝機,以及電動車的銷售量將同步進
82、入加速上行拐點,目前產業鏈產能接近飽和,龍頭企業仍需加速擴產以滿足高速增長的下游需求。重點推薦各行業龍頭企業,光伏:通威股份、陽光電源、捷佳偉創、太陽能;新能源車:比亞迪、三花智控、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天奈科技,風電:東方電纜、日月股份、明陽智能、金風科技;特高壓設備:國電南瑞。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我國能源發展規劃不及預期,我國新能源發電建設速度和消納能力不及預期,我國新能源車銷售量不及預期;國際貿易摩擦,國際政治局勢震蕩等。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附表:重點公司盈利預測及估值附表:重點公司盈利預測及估值公司代碼公司名稱投資評級昨收盤價EPSPEPB20192020E2021E2019
83、2020E2021E2019002202金風科技增持9.910.570.830.9817.512.010.11.8601615明陽智能增持15.420.490.961.2431.216.012.42.8603218日月股份買入21.650.801.051.2827.020.717.03.4002531天順風能增持7.210.370.600.6919.512.010.42.0300274陽光電源買入26.850.520.791.0251.733.926.41.9300724捷佳偉創增持101.991.211.752.3584.658.443.44.8600438通威股份增持24.810.670.
84、871.1237.028.722.13.1000591太陽能買入4.270.320.370.4413.411.69.70.8300751邁為股份增持339.694.116.979.5382.648.735.65.7601222林洋能源買入7.010.450.570.7215.412.39.70.9300827上能電氣買入56.811.521.722.2837.433.124.97.5300750寧德時代增持191.502.032.273.0294.684.563.56.4603659璞泰來增持103.591.431.732.4572.360.042.311.5300037新宙邦買入55.780
85、.931.191.5160.147.036.94.5002074國軒高科增持22.290.440.370.5050.760.044.91.8688116天奈科技增持40.560.490.550.9683.373.942.34.8300014億緯鋰能增持49.961.391.071.4935.846.733.66.8002050三花智控增持21.750.510.420.5242.651.841.85.3002594比亞迪增持105.090.591.171.51178.189.869.62.5600406國電南瑞增持19.670.941.101.2920.9317.9215.233.542國信證券
86、投資評級國信證券投資評級類別類別級別級別定義定義股票投資評級買入預計6個月內,股價表現優于市場指數20%以上增持預計6個月內,股價表現優于市場指數10%-20%之間中性預計6個月內,股價表現介于市場指數10%之間賣出預計6個月內,股價表現弱于市場指數10%以上行業投資評級超配預計6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優于市場指數10%以上中性預計6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介于市場指數10%之間低配預計6個月內,行業指數表現弱于市場指數10%以上分析師承諾分析師承諾作者保證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本人的職業理解,通過合理判斷并得出結論,力求客觀、公正,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響,特此聲明。風
87、險提示風險提示本報告版權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我公司”)所有,僅供我公司客戶使用。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復制或傳播。任何有關本報告的摘要或節選都不代表本報告正式完整的觀點,一切須以我公司向客戶發布的本報告完整版本為準。本報告基于已公開的資料或信息撰寫,但我公司不保證該資料及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本報告所載的信息、資料、建議及推測僅反映我公司于本報告公開發布當日的判斷,在不同時期,我公司可能撰寫并發布與本報告所載資料、建議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我公司或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業務服務
88、。我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及資料處于最新狀態;我公司將隨時補充、更新和修訂有關信息及資料,但不保證及時公開發布。本報告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要約或邀請。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和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個人的投資建議。任何形式的分享證券投資收益或者分擔證券投資損失的書面或口頭承諾均為無效。投資者應結合自己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自行判斷是否采用本報告所載內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擔風險,我公司及雇員對投資者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說明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說明本公司具備中國證監會核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是指取得監管部門頒發的相關資格的機構及其咨詢人員為證券投資者或客戶提供證券投資的相關信息、分析、預測或建議,并直接或間接收取服務費用的活動。證券研究報告是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一種基本形式,指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對證券及證券相關產品的價值、市場走勢或者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形成證券估值、投資評級等投資分析意見,制作證券研究報告,并向客戶發布的行為。43全球視野全球視野 本土智慧本土智慧GLOBAL VIEW LOCAL WISDOM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