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孚能科技2020年年度報告摘要(修訂版).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孚能科技:孚能科技2020年年度報告摘要(修訂版).PDF(1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公司代碼:688567 公司簡稱:孚能科技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2020 年年度報告摘要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一 重要提示重要提示 1 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未來發展規劃,投資者應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上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劃,投資者應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上仔細閱讀年度報告全文。2 2 重大風險提示重大風險提示 公司已在本報告中詳細闡述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及應對措施
2、,敬請查閱本報告第四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3 3 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4 4 未出席董事情況未出席董事情況 未出席董事職務 未出席董事姓名 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說明 被委托人姓名 獨立董事 傅穹 傅穹同時擔任其他公司獨立董事,公司開會時間和其他公司董事會時間沖突 彭曉潔 5 5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大華會計師事務
3、所(特殊普通合伙)為本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為本公司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6 6 經董事會審議的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經董事會審議的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 公司 2020 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以上利潤分配預案已經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尚需公司 2020 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7 7 是否是否存在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項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項 適用 不適用 二二 公司基本情況公司基本情況 1 1 公司簡介公司簡介 公司股票簡況公司股票簡況 適用 不適用 公司股票簡
4、況 股票種類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塊 股票簡稱 股票代碼 變更前股票簡稱 人民幣普通股(A股)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 孚能科技 688567 無 公司公司存托憑證存托憑證簡簡況況 適用 不適用 聯系人和聯系方式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董事會秘書(信息披露境內代表)證券事務代表 姓名 唐秋英 陳雁冰 辦公地址 江西省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嶺西路北側彩蝶路西側 江西省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嶺西路北側彩蝶路西側 電話 0797-7329849 0797-7329849 電子信箱 farasisIR farasisIR 2 2 報告期公司主要業務簡介報告期公司主要業務簡介(一一)主要業務、主要產品
5、或主要業務、主要產品或服務服務情況情況 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新能源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整車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和電池包,涵蓋純電動車用電池系統、混合動力車及插電混合動力車用電池系統和 48V 微混電池系統,應用領域以新能源乘用車為主,同時涵蓋新能源專用車、電動摩托車等。(二二)主要經營模式主要經營模式 公司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整體技術方案的提供商,也是高性能動力電池系統的生產商,擁有獨立的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體系,通過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整車電池系統實現盈利。1、研發模式、研發模式 公司秉持“投產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的
6、技術開發思路,通過自主研發及外部合作,采用國際化技術開發機制,中國、美國、德國協同聯動,與全球科研院所、知名企業長期戰略合作,持續加強研發投入,保持技術持續領先。2、采購模式、采購模式 公司采購部與研究院、質量部等組成供應商審核小組,經嚴格的評估與考核后,供應商成為合格供應商。采購部與合格供應商通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技術開發、反饋設備需求等實現鎖價、保供和提升性能。3、生產模式、生產模式 公司采取以銷定產和適當備貨相結合的生產模式:第一,物控部門每月根據客戶訂單及交付時間、產能、設備狀況、生產線負荷狀況、原材料供應狀況等綜合評審,安排生產計劃,并將計劃發送給生產部門生產;第二,為避免需求高
7、峰期產能不足,物控部門會根據市場需求預測適當生產電芯作為備用。4、銷售模式、銷售模式 公司與整車客戶建立供應合作關系后,根據客戶的訂單需求及簽署的具體銷售合同,為國內外整車客戶提供相應的產品及服務。(三三)所處行業情況所處行業情況 1.行業的發展階段、基本特點、主要技術門檻行業的發展階段、基本特點、主要技術門檻 1)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 2020 年 1 月以來,全球各地陸續爆發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汽車行業整體需求疲軟。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 年 1-12 月,中國汽車行業累計產銷量分別為 2522.5 萬輛和 2531.1 萬輛,同比下降 2.0%和 1.9%。而新
8、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我國的戰略新興產業,已上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通過多年來對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鏈的培育,行業獲得飛速發展,正在從萌芽期向成長期邁進,各個環節逐步成熟,豐富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使用環境也在逐步優化和改進,在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2020 年以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包括降低新能源企業的進入門檻、提高產品要求、完善強制性標準、延長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等多項舉措。10 月份,國務院常委會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為未來 15 年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新能源汽車未來有望持續快速增長。根據中
9、汽協數據,2020 年 1-12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 136.6 萬輛和 136.7 萬輛,較 2019 年同期增長 7.5%和 10.9%,新能源汽車增速也由負轉正。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110.5 萬輛和 111.5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5.4%和 1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分別為 26萬輛和 25.1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8.5%和 8.4%。從月度的產銷情況來看,隨著上半年我國抗擊疫情逐步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新能源汽車從 7 月份開始呈現增長態勢,增幅逐漸擴大,且每個月產銷均刷新了當月歷史記錄,12 月更是創下歷史新高。Marklines 數據顯示,2
10、020 年全球電動乘用車累計實現銷量 291.70 萬輛,同比增長 45.13%。其中海外新能源車為 167.47 萬輛,同比增長 76.23%。分車型看,EV 銷量為 202.97 萬輛,同比增長 35.07%,PHEV 銷量為 88.72 萬輛,同比增長 74.92%。2)動力電池)動力電池 自 1991 年日本 Sony 能源技術公司開發的鋰離子電池問世以來,隨著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的快速發展,鋰離子電池行業持續增長。根據合格證數據,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 62.85GWh,同比增長 0.75%。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直接影響著新能源汽車
11、的成本、續航里程和安全性等多項關鍵性能指標,而電動汽車的發展也對動力電池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二者相輔相成。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動力電池呈現出如下特點:(1)過去 12 年裝機規模增長數千倍。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擴大及單車帶電量提升,動力電池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從 2009 年我國開始推廣“十城千輛”至 2020 年,動力電池國內裝機量實現了從 0.03GWh 到 62.85GWh 跨越式發展,12 年間規模增長數千倍;(2)未來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2021 年及之后,隨著碳減排戰略高度上升至全球,能源革命開啟,電池行業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國內市場,在中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
12、目標、雙積分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大力推動下,海外市場,受益于歐洲最嚴碳排放考核執行和美國拜登政府的新能源政策,新能源汽車、儲能、電動工具、電動船等多個行業有望百花齊放,孕育著電池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3)全球競爭加劇,中日韓三足鼎立格局。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產業和資本加速涌入,全球動力電池行業呈現整體產能過剩、優質產能不足的供求關系,動力電池下游的新能源汽車由導入期邁入成長期、補貼退坡、技術性能要求提升等因素加劇了行業優勝劣汰,市場集中度提升,動力電池產業逐漸形成中日韓三國主導全球電動汽車供應的格局。(4)軟包電池占比雖小但卻是海外車企主流選擇,未來滲透率有
13、望提升。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分技術路線看,國內方形電池的裝機量累計為50.57GWh,占比達80%;圓柱電池裝機量為 8.33GWh,占比達 13%;軟包電池為 3.95GWh,占比達 6%,軟包電池在國內市場占比還比較小。但從海外主流車企配套電池看,海外軟包企業 LG、SKI 等已在大眾、奧迪、奔馳、通用、現代、福特等車企配套多款主流車型,未來隨著電動汽車全球化浪潮到來,國內軟包電池的滲透率有望獲得較大的提升,市場空間廣闊。動力電池行業的主要技術門檻包括技術和工藝壁壘,動力電池行業技術具有以電化學為核心、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需要企業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同時,動力電池生產
14、工藝復雜,過程控制嚴格,原材料的選擇、輔助材料的應用以及生產流程的設置等均需多年的技術經驗積累。三元軟包動力電池在技術難度和生產工藝難度上更高。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并將其充分應用于穩定、高效的產品量產需要較長時間,難度較高。因此,行業內掌握核心技術和先進工藝的企業樹立行業較高的技術和工藝壁壘。2.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分析及其變化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分析及其變化情況情況 動力電池行業的主要參與者集中于中國、日本和韓國。行業內參與企業眾多,競爭較為激烈。但行業排名前列的企業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較高。同時,我國部分企業已具備國際競爭力,在全球市場具備一定的競爭地位。根據高工鋰電(GGII)
15、的統計數據,2020 年中國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裝機電量 TOP 15 企業裝機總電量 60.5GWh,占整體裝機電量的比例為 96.33%,較 2019 年 TOP15 企業占比 92.78%基礎上再提升了 3.6 個百分點。2020 年,孚能科技上半年受疫情及客戶需求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半年隨鎮江基地量產和新訂單交付,裝機量逐月攀升,動力電池裝機量繼續排名國內第七名。2020 年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排名年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排名 資料來源:GGII,裝機量為合格證口徑統計數據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三元電池產量為 48.5GWh,較
16、2019 年的 55.1GWh 同比下降 12.00%;2019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三元電池裝機量為 40.5GWh,占動力鋰電池裝機量的 65.11%;2020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三元電池裝機量為 39.7GWh,占動力鋰電池裝機量的 62.72%,國內三元電池企業裝機量前五名分別是寧德時代(含時代上汽)、比亞迪、中航鋰電、孚能科技、塔菲爾。與 2019 年一樣,孚能科技繼續排名第四名。在中國軟包動力電池領域,根據 GGII 統計數據,2019 年孚能科技以 22.04%的市占率排名中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一名;起點研究院(SPIR)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實現軟包電池裝機的企業共有 26 家
17、,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孚能科技、捷威、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多氟多、盟固利、萬向一二三、桑頓、微宏動力、衡遠新能源,10 家企業裝機量合計占比 92.3%;其中,孚能科技以 20%的市占率,連續四年排名中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一名,保持了國內軟包電池領頭羊的地位。2019 年年中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份額中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GGII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院(SPIR)孚能科技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整體技術方案的提供商,也是高性能動力電池系統的生產商。自 2016 年以來,公司出貨量、裝機量及相應市場份額逐漸迅速,行業地位不斷提高,2020年在疫情等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公司
18、下半年持續發力,在中國三元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中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中國三元材料動力電池裝機量、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的四項排名中,繼續維持第 1/1/4/7 名,行業地位穩固。資料來源:GGII,起點研究院(SPIR)、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 3.報告期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報告期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2016 年以來,全球各國陸續出臺停止使用內燃機汽車計劃以及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消費者在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成本優化、基礎設施和用戶體驗不斷提升的推動下,對新能源汽車的接納程度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由政策驅
19、動逐步轉向消費驅動。根據 BNEF 數據,2017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超過 1%。我國自 2014 年以來,一直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市場,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產業領域。2017 年和 2018 年的新能源車市場呈現年度內持續、單邊的快速上揚的態勢,直至 2019 年逐步回落。在 2020 年的新能源車市場疫情之后呈現“V 型”反轉態勢,下半年高增長主要是受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新品推動,例如五菱宏光 MINI、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廣汽 Aion 系列以及造車新勢力企業等產品。這些處于價格帶高低兩端的新能源車型對補貼依賴度較低,受到消費者廣泛歡
20、迎。2020 年末乘聯會統計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 20 萬輛的歷史峰值,體現了新能源乘用車從政策驅動到市場化拉動轉換的效果良好。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一方面,動力電池技術指標的不斷優化和成本的不斷降低,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性能指標和綜合性價比的要求,促進動力電池行業不斷技術創新。動力電池行業新技術的發展方向一直以來集中于突破能量密度、提升續航里程、提高安全性能、縮短充電時間、優化低溫性能、提高電池壽命、降低電池成本等方面。動力電池存在多個技術路線,而各個技術路線產品特征有明顯差異,因此下游市場應用有區別。以磷酸鐵鋰和三元路
21、線為例,磷酸鐵鋰產品應用于商用車領域較多,三元產品成為乘用車領域的主流路線。在乘用車三元動力電池領域,軟包動力電池憑借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可定制等方面的優勢,成為最適合乘用車使用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一,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較高。另外,動力電池尤其是軟包動力電池在生產工藝上要求較高,近年來在各大動力電池廠以及設備廠商的推動下,智能制造、自動化生產使得動力電池生產效率、產品一致性等大大提高,加速其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動力電池行業整體發展持續向好,呈現主要的五大趨勢:第一,規模持續增長。全球范圍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拉動動力電池整體需求規模持續增長。根據 EV Volumes 預測,
22、到 2025 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有望超過 1000GWh。第二,軟包電池的市場認可度和使用率逐漸提高。隨著供給端的政策和產品發力,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崛起,2020 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 136.7 萬輛,同比增長 142%,和國內對于方形動力電池的認知度更高不同,歐洲市場對于軟包電池更加青睞。2020 年歐洲最暢銷的 20 款新能源乘用車中,有 15 款搭載軟包動力電池。隨著歐洲市場崛起,軟包電池在動力電池領域的認可度和滲透率有望逐漸提升。數據來源:EV Sales Blog 第三,持續追求高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車整體需求增長的同時,內部結構方面,純電動汽車的占比不斷擴大,消費者的需求將推
23、動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進一步提高,預計 2025 年主銷車型的續航里程有望達到在 700km 左右。純電動車型對于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性能的追求仍將持續,此外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也是降低動力電池成本的重要途徑。第四,安全性要求更高。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終端消費者購車用車過程安全意識提高,對于動力電池安全要求持續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將成為動力電池的基本性能和首要考慮因素,提高和解決動力電池安全性問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和機構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重要趨勢。第五,高鎳低鈷和高效回收成為趨勢。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的過程伴隨著動力電池上游原材料供應可持續性問題,尤其是三元正極材料中稀缺的鈷金屬原
24、材料可充足供應問題。由于三元材料電池高能量密度和耐低溫等優勢,短期內沒有更好的替代材料技術出現的前提下,對于原材料的需求仍將持續增長,降低鈷含量和提高回收利用效率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高鎳低鈷”和高效回收技術的探索成為趨勢。綜上,全球動力電池大規模增長需要更大更全球化的產能供給;高鎳三元軟包的技術趨勢能夠較好的均衡能量密度、低溫性能、安全性、成本和可回收性等多項需求。公司深耕高鎳三元軟包技術路線,堅持全球化客戶和產能布局,與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相契合。3 3 公司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公司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3.13.1 近近 3 年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年的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 單
25、位:元 幣種:人民幣 2020年 2019年 本年比上年 增減(%)2018年 總資產 15,417,645,005.75 11,700,389,963.90 31.77 8,849,593,911.07 營業收入 1,119,652,306.75 2,449,628,725.50-54.29 2,275,652,402.76 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 1,110,563,628.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1,004,259.32 131,227,665.49-352.24-78,214,828.30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
26、潤-542,397,842.29 9,797,851.91-5,635.89-198,824,449.88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 10,076,582,745.13 7,103,370,887.49 41.86 6,626,749,148.28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943,857,818.04 483,521,769.03-295.20-437,574,017.99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35 0.15-333.33-0.11 稀釋每股收益(元股)-0.35 0.15-333.33-0.11 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3.98 1.88 減少5.86個百分點-1.47 研發
27、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33.21 12.99 增加20.22個百分點 5.59 3.23.2 報告期分季度的主要會計數據報告期分季度的主要會計數據 單位:元 幣種:人民幣 第一季度(1-3 月份)第二季度(4-6 月份)第三季度(7-9 月份)第四季度(10-12 月份)營業收入 122,694,367.78 162,751,886.42 272,552,243.90 561,653,808.65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8,351,082.01-76,685,972.50-118,041,966.34-37,925,238.47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11
28、2,387,093.75-114,475,726.86-150,255,796.47-165,279,225.21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90,950,453.86-694,243,313.93-378,851,177.67 420,187,127.42 季度數據與已披露定期報告數據差異說明 適用 不適用 4 4 股本股本及股東情況及股東情況 4.14.1 股東持股情況股東持股情況 單位:股 截止報告期末普通股股東總數(戶)16,858 年度報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東總數(戶)16,512 截止報告期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總數(戶)0 年度報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
29、股東總數(戶)0 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 股東名稱(全稱)報告期內增減 期末持股數量 比例(%)持有有限售條件股份數量 包 含轉 融通借 出股 份的限 售股 份數量 質押或凍結情況 股東 性質 股份 狀態 數量 Farasis Energy(Asia Pacific)Limited 0 242,874,025 22.68 242,874,025 242,874,025 無 0 境 外法人 國新風險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安晏投 資 合 伙 企 業(有限合伙)0 204,569,650 19.11 204,569,650 204,569,650 無 0 其他 東興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杭興源股權
30、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 59,848,937 5.59 59,848,937 59,848,937 無 0 其他 上海宏鷹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蘭溪宏鷹新潤新能源股權投 資 合 伙 企 業(有限合伙)0 34,675,388 3.24 34,675,388 34,675,388 無 0 其他 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 32,120,091 32,120,091 3.00 32,120,091 32,120,091 無 0 境 內非 國有 法人 上海孚水商務咨詢中心(有限合伙)0 20,744,699 1.94 20,744,699 20,744,699 無 0 其他 江西裕潤立達股權投
31、資管理有限公司江西立達新材料產業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0 20,674,487 1.93 20,674,487 20,674,487 無 0 其他 北京云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無錫云暉新汽車產業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 19,113,514 1.79 19,113,514 19,113,514 無 0 其他 贛州孚創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0 17,130,715 1.60 17,130,715 17,130,715 無 0 其他 CRF EV TECH COMPANY PTE.LTD.0 15,005,644 1.40 15,005,644 15,005,644 無 0 境 外法人
32、上述股東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的說明 上述股東中,Farasis Energy(Asia Pacific)Limited 和贛州孚創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具有一致行動關系,為一致行動人。除此之外,公司未知其他股東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一致行動關系 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及持股數量的說明 不適用 存托憑證持有人存托憑證持有人情況情況 適用 不適用 4.24.2 公司與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的控股股東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 適用 不適用 4.34.3 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公司與實際控制人之間的產權及控制關系的方框圖 適用 不適用 4.44.4 報告
33、期末公司優先股股東總數及前報告期末公司優先股股東總數及前 10 名股東情況名股東情況 適用 不適用 5 5 公司債券公司債券情況情況 適用 不適用 三三 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1 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參考第四節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 面臨終止上市的情況和原因 適用 不適用 3 公司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原因及影響的分析說明 適用 不適用 本公司自 2020 年 1 月 1 日采用企業會計準則第 14 號收入(財會201722 號)相關規定,根據累積影響數,調整年初留存收益及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金額,對可比期間信息不予調整。詳情請見本年報第十一節財務報告五、43.重要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 44.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4 公司對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原因及影響的分析說明 適用 不適用 5 與上年度財務報告相比,對財務報表合并范圍發生變化的,公司應當作出具體說明。適用 不適用 本公司子公司的相關信息詳見本附注“九、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本報告期合并范圍變化情況詳見本附注“八、合并范圍的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