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2021年度策略報告:強品牌、贏未來-20201202(4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2021年度策略報告:強品牌、贏未來-20201202(49頁).pdf(4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 2021 年度策略報告 強品牌、贏未來 行 業 年 度 策 略 報 告 行 業 報 告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汽車和汽車零部件 2020 年 12 月 2日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 強于大市強于大市(維持維持) 行情走勢圖行情走勢圖 相關研究報告相關研究報告 行業動態跟蹤報告*汽車*乘用車行業 景氣監測 2020-11-16 行業動態跟蹤報告*汽車和汽車零部 件* 見微 系列之吉利終端探店品星瑞 2020-11-13 行業動態跟蹤報告*汽車*乘用車行業 景氣監測 2020-10-15 行業深度報告*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從 過去 10 年的歷史展望汽車智能化配置 的未來 202
2、0-10-12 行業動態跟蹤報告*汽車*北京車展, 新能源、智能化等成為焦點 2020-09-28 乘用車已低迷三年,預測乘用車已低迷三年,預測 2021 年年乘用車同比增長乘用車同比增長 7.2%,汽車銷量同比增汽車銷量同比增 3.5%至至 2609 萬臺萬臺,新能源車同比增新能源車同比增 50%達達 180 萬臺。萬臺。新能源車私人消費 崛起,高低兩端率先發力;新能源車吸引力快速上升,預測 2020-2025 年新 能源車銷量復合增速 36%, 10 年內新能源車滲透率超 40%, 2025 年插電 混乘用車滲透率有望接近 8%。 電動化使造車門檻降低,作為智能移動終端電動化使造車門檻降低
3、,作為智能移動終端, ,如何塑造整車品牌差異化如何塑造整車品牌差異化 DNADNA 需要體系化變革,且刻不容緩。需要體系化變革,且刻不容緩。智能車將導致汽車商業模式顛覆式 變革,車企將從一次性獲取制造利潤逐步走向獲取保有用戶的服務利潤, 車企塑造強品牌以增強用戶粘性的重要性前所未有,車企必須進行全方位 變革以應對未來智能化時代的全新商業模式。未來車企將聚焦于打造核心 軟硬件技術、基于此培育全新平臺,作為母體賦能給旗下若干獨立品牌, 獨立品牌擁有全新組織形式和營銷方式,直接鏈接用戶。 動力技術領先性、 智能化儲備、 用戶鏈接方式將是未來品牌塑造的核心點。動力技術領先性、 智能化儲備、 用戶鏈接方
4、式將是未來品牌塑造的核心點。 憑借三電儲備、全新平臺及其新品的快速迭代,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時代比 在燃油車時代競爭力強很多,擁有寶貴的品牌重塑機遇。智能化方面特斯 拉靠芯片自研及龐大數據取得技術領先,但無人駕駛尚遠且需要深入本土 耕耘,自主品牌短期可跟隨發展,未來有機會變跟隨為領先,自動駕駛的 體驗和移動生態的打造將成核心。我們認為一線自主企業正在全方位快 速進化,更看好轉型決心堅決,動力技術上有深厚積累、智能化變革 較快的自主品牌龍頭車企,我們認為自主車企能否成功重塑品牌是能 否贏得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核心關鍵點,合資車企的投資收益部分不會 是汽車股估值的關鍵。推薦長城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關
5、注吉 利汽車等。 電動智能和共享出行將深刻改變汽車價值鏈:電動智能和共享出行將深刻改變汽車價值鏈:電動智能車使得供應鏈的電動智能車使得供應鏈的 “賽道“賽道”和“賽馬和“賽馬”均增加均增加。燃油動力系統價值讓渡給三電系統,換電使電 池產生新商業模式。智能化使主機廠加強自主研發,OTA 實現全生命周期 收費,汽車行業周期屬性下降,零整關系發生變化;共享出行使出行公司 成零部件直接客戶。 巨頭在行動: 安波福從德爾福中分拆聚焦于自動駕駛; 博世雖然轉型動作較慢, 但其在線控制動、 商用車等領域的優勢不可小覷, 同時布局燃料電池和碳化硅等新領域;鯰魚華為發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 牌 HI,原有汽車配件
6、企業宜聚焦于打造核心壁壘,順應產品升級;或改進 工藝做到成本最優。推薦福耀玻璃、華域汽車、星宇股份、銀輪股份,關 注敏實集團、新泉股份。此外,新進入的新能源和智能化賽道的企業也擁 有較廣闊的市場空間。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傳統車企慣性思維導致轉型失敗,品牌影響力下降;新能源汽 車的增長速度和滲透速度不及預期; 消費信心不足, 經濟型車未如期服務, 競爭格局惡化;產品技術路徑不被消費者認可的風險;顛覆性技術出現的 風險。 -20% 0% 20% 40% 60% 80% Dec-19 Mar-20 Jun-20 Sep-20 滬深300汽車 證 券 研 究 報 告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策略報告
7、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 2 / 50 股票名稱股票名稱 股票代碼股票代碼 股票價格股票價格 EPS P/E 評級評級 2020-12-2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長城汽車 601633 26.34 0.49 0.55 0.84 1.23 53.7 48.2 31.2 21.4 推薦 *吉利汽車 0175.HK 17.56 0.83 0.73 1.09 1.33 21.0 24.0 16.0 13.2 無評級 上汽集團 600104 25.71 2.19 1.81 2.07 2.42 11.7 14.2 12.4 10.
8、6 推薦 福耀玻璃 600660 39.20 1.16 1.10 1.60 2.03 33.9 35.7 24.5 19.3 推薦 華域汽車 600741 30.94 2.05 1.70 2.13 2.60 15.1 18.2 14.5 11.9 推薦 宇通客車 600066 18.24 0.88 0.47 0.92 1.21 20.8 38.5 19.8 15.1 推薦 廣汽集團 601238 13.46 0.65 0.67 0.94 1.08 20.8 20.0 14.2 12.5 推薦 威孚高科 000581 25.90 2.25 2.85 2.76 2.95 11.5 9.1 9.4
9、8.8 推薦 星宇股份 601799 190.00 2.86 3.74 4.63 5.62 66.4 50.8 41.1 33.8 推薦 濰柴動力 000338 17.15 1.15 1.28 1.48 1.61 14.9 13.4 11.6 10.6 推薦 銀輪股份 002126 12.09 0.40 0.45 0.59 0.74 30.1 26.6 20.6 16.3 推薦 附注:吉利汽車之盈利預測為WIND領先預測值 mNoRnNtNoPmQmNsQmRrOsP9PbPbRoMpPsQnNeRpOtRfQqQpM6MqRoRMYoMxOMYsQpP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策略報告 請務
10、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 3 / 50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一、一、 回顧回顧 .7 1.1 平安汽車 2020 年度策略 . 7 1.2 二級市場表現:資本熱捧新勢力、 “新芽”昭示未來方向 . 7 1.3 乘用車已低迷 3 年,正谷底復蘇 . 7 1.4 新能源汽車走向全球化市場競爭 . 10 二、二、 展望展望 .13 2.1 汽車行業政策面偏暖. 13 2.2 預測 2021 年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 7.2% . 14 2.3 路線圖 2.0 繪電動智能車 15 年藍圖 . 14 2.4 私人消費崛起、新能源車 5 年復合增速超 30% . 16 三、三、 自主車企多維發力塑品牌自主車企多維發
11、力塑品牌 .18 3.1 回顧:燃油車時代合資品牌強化之路 . 19 3.2 趨勢:智能化變革車企商業模式 . 21 3.3 趨勢:新模式需要新組織、新人才、新合作 . 22 3.4 趨勢:品牌 DNA 之核心技術+服務構建壁壘. 24 3.5 應對:多維發力塑品牌、各勢力進度不一. 26 3.6 應對:自主龍頭加速進化、品牌迎重塑機遇期 . 26 四、四、 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重塑汽車供應鏈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重塑汽車供應鏈.30 4.1 趨勢:電動化使新進入者涌現、零部件企業存機遇 . 32 4.2 趨勢:智能化使汽車零整關系變化 . 33 4.3 趨勢:出行公司成為重要 B
12、端客戶 . 35 4.4 應對:舊龍頭與新鯰魚是怎么做的 . 36 4.5 應對:投入聚焦核心環節、繼續引領行業趨勢 . 40 4.6 應對:共享化帶動供應鏈企業轉型整車代工、做到成本最優 . 41 4.7 展望 2021,零部件行業的三大催化劑 . 41 五、五、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43 六、六、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44 七、七、 附錄附錄 .44 7.1 電動智能車的核心硬件技術發展趨勢 . 44 7.2 長城汽車第三代動力平臺 . 47 7.3 上汽集團自主電動車動力平臺及其新品規劃、上汽大眾 MEB 新品規劃 . 48 7.4 國內主要汽車品牌新能源新車平臺、新車規劃 . 49 汽
13、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策略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 4 / 50 圖表圖表目錄目錄 圖表 1 全球主流汽車股總市值及 2020 年初以來漲跌幅 單位:億美元 . 7 圖表 2 乘用車銷量規模已下滑 3 年 單位:萬臺 . 8 圖表 3 汽車行業利潤復蘇. 9 圖表 4 汽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兩位數下滑 單位:% . 9 圖表 5 2020 1-10 月汽車零售額同比下降 4.5%單位:% . 9 圖表 6 乘用車(內需)銷量同比增幅 . 9 圖表 7 三年來合資與自主乘用車銷量下滑較大. 9 圖表 8 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表現分化 單位:萬輛. 10 圖表 9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季度銷量及同
14、比增速 單位:萬臺 . 10 圖表 10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構成 單位 萬輛 . 11 圖表 11 我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個人用戶占比達 70%、非限牌地區占比達 60% . 11 圖表 12 歐洲新能源汽車品牌份額 . 12 圖表 13 美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份額 . 12 圖表 14 國內車企新能源汽車份額 . 13 圖表 15 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份額變遷. 13 圖表 16 預測 2021 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3.5%為 2609 萬輛 單位:萬輛 . 14 圖表 17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 對我國汽車銷量結構的預測 單位:萬輛 . 15 圖表 18 HA(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發
15、展里程碑. 16 圖表 19 乘用車新車油耗下降至百公里 2L . 16 圖表 20 節能乘用車新車油耗下降至百公里 4L . 16 圖表 21 純電車的消費者需求痛點 . 17 圖表 22 消費者對于電動車快充功率的需求 . 17 圖表 23 中國新能源車銷量預測 單位:萬輛 . 17 圖表 24 中國插電混新能源車銷量預測 單位:萬輛 . 18 圖表 25 汽車行業商業模式變革、車企需要體系化變革以塑造強品牌 . 19 圖表 26 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強化之路關鍵事件 . 20 圖表 27 德日美系車在華份額變化圖 . 20 圖表 28 OTA 技術減少了車企與用戶之間的中間環節. 21
16、圖表 29 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向消費電子行業演變 . 22 圖表 30 蔚來汽車組織架構 . 22 圖表 31 傳統車企需要革新組織架構 . 23 圖表 32 全球主流車企自動駕駛合作模式概覽. 23 圖表 33 核心零部件自研程度及搭載速度 . 24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策略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 5 / 50 圖表 34 特斯拉自動駕駛芯片自研歷史. 24 圖表 35 特斯拉自動駕駛每起事故發生英里數 單位:萬英里 . 25 圖表 36 傳統車企和蔚來汽車的用戶發展模型. 25 圖表 37 蔚來汽車充換電模式 . 26 圖表 38 不同類別車企核心及品牌運維競爭力比較 . 26
17、 圖表 39 分品牌車型平臺規劃 . 27 圖表 40 長城汽車各品牌新產品. 27 圖表 41 吉利汽車全新平臺和品牌產品. 28 圖表 42 吉利汽車芯片產品路線圖 . 28 圖表 43 比亞迪第四代混動新平臺參數指標全面提升. 29 圖表 44 比亞迪第四代混動新平臺 . 29 圖表 45 汽車零部件行業投資邏輯框架圖 . 31 圖表 46 未來汽車行業參與者的角色變化 . 31 圖表 47 新四化趨勢帶來的汽車單車電子電氣價值增量預估 單位:美元 . 32 圖表 48 新勢力的新模式改變零部件的使用模式 . 32 圖表 49 電動車新增配件領域,新進入者機會大 . 33 圖表 50 整
18、車電子電氣架構升級演化 . 33 圖表 51 主要汽車品牌的電子電氣架構. 34 圖表 52 智能車通過 OTA 可常用常新、主機廠收入的周期性下降 . 34 圖表 53 新電子電氣架構對汽車供應鏈具有較大影響. 35 圖表 54 智能駕駛新增的細分領域 . 35 圖表 55 滴滴與比亞迪合作的定制化網約車 D1 . 36 圖表 56 主要移動出行平臺和商業模式. 36 圖表 57 安波福轉型 . 37 圖表 58 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轉型 . 37 圖表 59 博世燃料電池方案 . 38 圖表 60 博世智能座艙架構方案. 38 圖表 61 博世近年來的業務調整. 38 圖表 62 華為的汽車
19、領域業務重要事件. 38 圖表 63 華為 HI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39 圖表 64 HI品牌主要的細分產品. 39 圖表 65 華為與部分整車廠的落地產品. 40 圖表 66 伯特利的 one box 產品 WCBS . 40 圖表 67 福耀玻璃的高附加值產品 . 41 圖表 68 麥格納整車代工歷史 . 41 圖表 69 主要配件企業海外業務情況 . 41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策略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 6 / 50 圖表 70 主要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占比 . 42 圖表 71 主要車企電動車銷量預測 單位:萬輛 . 42 圖表 72 大眾 MEB 及新勢力對應的產業鏈主要零部
20、件供應商 . 42 圖表 73 智能化產品快速落地、相關配件企業明顯受益 . 43 圖表 74 電池技術向高鎳、集成、半固態演進. 44 圖表 75 電池材料體系演進(三元&高鎳-硅陽極-固態) . 45 圖表 76 電池工藝體系演進(CTP 工藝、電池整車集成工藝) . 45 圖表 77 比亞迪三代混動技術 . 46 圖表 78 插混動力總成進化過程. 46 圖表 79 智能駕駛感知系統迭代方向 . 47 圖表 80 不同自動駕駛級別,智能駕駛決策系統的算力呈指數級增長 單位:tops . 47 圖表 81 長城汽車第三代動力平臺 . 47 圖表 82 上汽集團新一代電驅動平臺 . 48 圖
21、表 83 上汽大眾 MEB新車規劃 . 49 圖表 84 上汽自主品牌新車規劃. 49 圖表 85 國內主要汽車品牌新能源新車平臺、新車規劃 . 49 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策略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 7 / 50 一、一、 回顧回顧 1.1 平安汽車平安汽車 2020 年度策略年度策略 2019年底發布年底發布 2020年度策略冬尤在,尋存量王者 :年度策略冬尤在,尋存量王者 :判斷 2020年汽車業仍處平臺期,日德處強 勢產品周期,一線自主恢復元氣。不會出臺全面刺激政策。 2020年年 3月發布行業底部已現、一線自主將獲得更多增量機會 、 汽車或成月發布行業底部已現、一線自主將獲
22、得更多增量機會 、 汽車或成 2020年穩內需刺激年穩內需刺激 首選 ,首選 ,我們從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三個方面分析,指出汽車會成為 2020年穩內需刺激首選, 并指出一線自主企業會獲得更多增量機會。 2020年年 6月中期策月中期策 fdgdfg略捕捉升級之變 :略捕捉升級之變 :2Q20行業復蘇起步,增量來自升級需求;乘用車 存量中演繹升級(需求升級+供給升級+政策升級) ;新能源車邁入市場化驅動階段, 高低兩級需求率 先釋放;整車升級催生供應鏈變化(整車平臺化促配件集成化;電動化催生配件價值量變遷;智能 化理性發展致本土供應商存機遇) 。 1.2 二級市場表現:二級市場表現:資本熱捧
23、新勢力、 “新芽”昭示未來方向資本熱捧新勢力、 “新芽”昭示未來方向 汽車板塊(中信一級)年初以來漲幅超過 50%。全球整車股,特斯拉、蔚來漲幅居前,顯示在汽車 行業電動智能網聯趨勢下,資本市場對新品牌代表的新模式更為認可。目前特斯拉以超五千億美元 市值居全球汽車股市值榜首,其次為豐田汽車 (目前全球產銷規模最大) 、戴姆勒 (豪華品牌代表) 、 蔚來(中國新勢力標桿) 。 圖表圖表1 全球主流汽車股總市值及全球主流汽車股總市值及 2020年初年初以來漲跌幅以來漲跌幅 單位:億美元單位:億美元 車企車企 近一年近一年漲跌幅漲跌幅 車企車企 總市值總市值 蔚來 1028% 特斯拉 5543 特斯
24、拉 599% 豐田汽車 2221 長城汽車 207% 戴姆勒 732 長安汽車 170% 蔚來 612 小鵬汽車 147% 大眾汽車 567 理想汽車 112% 寶馬集團 536 小康股份 103% 法拉利 533 現代汽車 51% 本田汽車 514 吉利汽車 39% 上汽集團 458 起亞 37% 小鵬汽車 377 資料來源:wind、平安證券研究所 附注:截至20201202日 1.3 乘用車已低迷乘用車已低迷 3 年,正谷底復蘇年,正谷底復蘇 汽車銷量增幅與結構:汽車銷量增幅與結構:乘用車行業已低迷三年(2018-2020年) ,增換購需求支撐的高價位車型銷量 保持增長,豪華車滲透率持續提升,低價車型未見復蘇。2020 年前 10 月乘用車批發銷量同比下滑 9.9%。 合資體系內部分化:日系份額上升,量增價穩;南北大眾分化;美韓法系份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