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區域性銀行戰略研究(四):資本補充深度研究夯實資本實力中小行改革正當時-20200724[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銀行業區域性銀行戰略研究(四):資本補充深度研究夯實資本實力中小行改革正當時-20200724[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1 證券研究報告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2020 年 07 月 24 日 銀行 增持(維持) 銀行 增持(維持) 沈娟 執業證書編號: S0570514040002 研究員 0755-23952763 蔣昭鵬 執業證書編號: S0570520050002 研究員 0755-82492038 1非銀行金融 /銀行 : 行業周報(第二十九 周) 2020.07 2非銀行金融 /銀行 : 行業周報(第二十八 周) 2020.07 3銀行 : 明確讓利來源,貸款需求穩定可期 2020.07 資料來源: Wind 夯實資本實力,中小行改革正當時 區域性銀行戰略研究(四):資本補充深度研究 核心觀點 新
2、一輪資本補充蓄勢待發,優質中小行有望脫穎而出。資本金是銀行吸收 損失的減震器,監管日益強化對銀行補資本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銀 行內源性補充能力有限,更需依賴外源性資本工具,尤其是區域性銀行資 本壓力大、補充渠道有限。當前中小銀行補資本已成為頂層設計層面的焦 點問題, 據銀保監會,部分省市已經開始研究使 用專項債補資本,其中可 轉債為重點工具 。政策環境對區域性銀行更友好, 當前仍為銀行板塊估值、 倉位雙底部,建議把握銀行股配置機會,精選優質中小行。推薦股份行招 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特色小行常熟銀行、南京銀行、成都銀行。 歷史回顧:重心轉向區域性銀行,資本工具逐步擴充 銀行業共經歷
3、5 輪集中資本補充時期,主體由大行逐步轉向區域性銀行。 1998 年、 2004-2010 年的前兩輪補充均以化解國有大行經營困境為主。 2013 年資本新規背景下新型資本工具迭出,二級資本債、優先股啟動。息 差下行加大區域性銀行資本壓力,在監管 鼓勵下,城商行、農商行于 2016 年集中上市。 2019 年以來政策進一步向區域性銀行傾斜,包括推出永續債、 優先股發行主體放寬、地方專項債補血、配股再度重啟等,資本工具迎來 新一輪擴容,利于緩解區域性銀行資本壓力,提升其服務小微企業的質效。 資本現狀:中小銀行壓力大,補充渠道較有限 雖然商業銀行三級資本充足率均高于監管要求,但區域性銀行資本充足率
4、 有一定壓力。資本結構方面,由于大多數區域性銀行并未上市,因此非上 市銀行資本情況對區域性銀行有較強的代表性。非上市銀行的資本壓力主 要來自于其他一級資本, 2019 年末其他一級 資本比例僅為 1bp,資本結構 亟待優化。資本補充工具方面,區域性銀行主要依靠二級資本債補資本, 2020 年以來在政策引導下永續債發行量明顯上升,但其余資本工具的發行 門檻較高、流動性不足等問題成為區域性銀行補資本的障礙。 本輪展望:專項債方案漸清晰, 多元路徑有望推出 監管定調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專項債認購可轉債等資本工具為本 輪補資本的關注重點??赊D債作為主要的補資本渠道,主要有三點原因: 1) 可轉債
5、的債性符合專項債認購資本工具的要求; 2)可轉債轉股條款更為靈 活,轉股后可補充區域性銀行尤為緊缺的核心一級資本; 3)可轉債補資本 為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以時間換空間,可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其他混合型資 本補充工具也為可選項,可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跳出專項債補 資本的框架,我們認為未來政策有望在創新資本補充工具、改善現有資本 補充工具的發行環境和投資環境等方面,推動多渠道為中小銀行補資本。 風險提示:經濟下行超預期,資產質量惡化超預期。 EPS (元 ) P/E (倍 ) 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 收盤價 (元 ) 投資評級 目標價 (元 )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1
6、9 2020E 2021E 2022E 000001 CH 平安銀行 14.01 買入 15.5017.82 1.45 1.64 1.89 2.19 9.66 8.54 7.41 6.40 601838 CH 成都銀行 8.47 增持 8.959.85 1.54 1.77 2.09 2.48 5.50 4.79 4.05 3.42 600036 CH 招商銀行 35.60 增持 38.7641.35 3.68 4.15 4.79 5.56 9.67 8.58 7.43 6.40 601009 CH 南京銀行 7.86 買入 9.379.81 1.24 1.40 1.62 1.90 6.34 5
7、.61 4.85 4.14 601128 CH 常熟銀行 7.65 增持 9.299.42 0.65 0.75 0.88 1.06 11.77 10.20 8.69 7.22 601166 CH 興業銀行 15.99 買入 20.3121.35 3.17 3.43 3.81 4.28 5.04 4.66 4.20 3.74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12) (2) 8 18 28 19/07 19/09 19/11 20/01 20/03 20/05 (%) 銀行 銀行 滬深 300 重點推薦 一年內行業走勢圖 相關研究 行業評級: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8、 2 正文目錄 夯實資本實力,中小行改革正當時 . 4 資本金:穩健經營的減震器,資產擴張之基石 . 4 監管框架:國內外監管日益趨嚴,銀行資本要求漸高 . 5 全球:巴 III 確立基本框架, TLAC 提出更高要求 . 5 國內:監管力度不斷強化,差異化措施提升約束力 . 6 補充途徑:僅靠內生難以為繼,外源渠道重要性高 . 7 歷史回顧:重心轉向區域性銀行,資本工具逐步擴充 . 9 資本現狀:中小銀行壓力大,補充渠道較有限 . 11 資本充足率:內部分化明顯,中小銀行承壓 . 11 資本工具:層次逐漸豐富,中小銀行選擇有限 . 12 本輪展望: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專項債渠道有望落地 . 1
9、4 專項債補資本的路徑猜想 . 14 可轉債:已被明確,發行主體有望拓寬 . 15 其他混合工具:或為可選項,退出機制需明確 . 16 股權工具:難度較高,非自有資金不得入股 . 17 其他路徑猜想:創設新工具,盤活老工具,改善投資環境 . 17 猜想一:推出新型資本補充工具 . 18 猜想二:盤活現有資本補充工具 . 18 猜想三:改善資本工具投資環境 . 19 重點推薦標的 . 20 招商銀行 ( 600036 CH,增持,目標價: 38.7641.35 元) :零售業務標桿,財富 管理強行 . 20 興業銀行( 601166 CH,買入,目標價: 20.3121.35 元):“商行 +投
10、行”戰略,迎 接直融時代 . 20 平安銀行( 000001 CH,買入,目標價: 15.5017.82 元):對公零售同發展,打造 新型銀行 . 20 常熟銀行 ( 601128 CH,增持,目標價: 9.299.42 元) :開拓藍海市場,銀行的 成長股 . 21 南京銀行 ( 601009 CH,買入,目標價: 9.379.81 元) :定增充實資本,區域優 勢突出 . 21 成都銀行 ( 601838 CH,增持,目標價: 8.959.85 元) :堅守本源業務,成長空 間可期 . 21 風險提示 . 22 rQqPqQqPpQoMuMrOnRoRsR6MdN6MtRoOmOrRkPn
11、NrOfQnPsN6MqQwPuOrNrMvPrRoP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3 圖表目錄 圖表 1: 全文邏輯 框架圖 . 4 圖表 2: 商業銀行資本金分類及含義 . 5 圖表 3: 巴塞爾協議 III 與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資本要求對比 . 5 圖表 4: 商 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對各類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監管措施 . 6 圖表 5: 央行 MPA 考核體系及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 . 7 圖表 6: 2013 年以來招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趨于上行 . 8 圖表 7: 招商銀行自 2013 年后再未進行外源性核心一級資本補充 . 8 圖表 8:
12、 2010 年以來區域性銀行各類資本補充工具募資規模(截至 7 月 23 日) . 9 圖表 9: 2010 年以來全部銀行各類資本補充工具募資規模(截至 7 月 23 日 ) . 9 圖表 10: 監管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歷程回顧 . 10 圖表 11: 區域性銀行主要依靠二級資本債補資本,其他一級資本補充壓力較大 . 11 圖表 12: 2019 年末商業銀行、上市銀行、非上市銀行三級資本充足率 . 11 圖表 13: 2020 年 3 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分銀行類型 . 11 圖表 14: 2019 年區域性銀行主要依靠二級資本債補充資本 . 12 圖表 15: 2020 年區域性銀
13、行資本補充渠道更為多元化(截至 7 月 23 日) . 12 圖表 16: 銀行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資本屬性、發行主體和主要條款梳理 . 12 圖表 17: 銀行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優勢、劣 勢、使用主體梳理 . 13 圖表 18: 近一年來有關中小銀行補資本政策 . 14 圖表 19: 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認購中小銀行可轉債等合格資本工具 . 15 圖表 20: 可轉債資本補充工具的三大優勢 . 16 圖表 21: 可轉債發行主體不斷擴大 . 16 圖表 22: 優先股、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的使用意愿及可能的退出機制 . 17 圖表 23: 多渠道為區域性銀行補資本的三大路徑猜想 . 17 圖表 2
14、4: 減記型和轉股型資本債券情況對比 . 18 圖表 25: 2000 年以來上市銀行配股實施情況 . 19 圖表 26: 重點推薦公司估值表 . 22 圖表 27: 報告提及公司信息 . 22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4 夯實資本實力,中小行改革正當時 新一輪資本補充蓄勢待發, 部分省市已經開始研究使用專項債資金補充資本 。 資本金是銀 行吸收損失的減震器,隨著國內資本監管日益強化,差異化監管措施提升約束力,對銀行 資本補充 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國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有限,更需依賴資本工 具實現外源補充?;仡櫄v史,銀行業資本補充重心逐步 轉向 區域
15、性銀行,資本工具不斷擴 充;審視現狀,行業內部仍存分化,尤其是區域性銀行資本壓力大、補充渠道有限。 2019 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定調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中小銀行補資本已成為頂層設計層面的 焦點問題。當前 專項債補資本方案對癥下藥, 部分省市已經開始研究使用這筆資金,其中 可轉債路徑已獲得國務院及銀保監會明確 。 中小銀行加速改革, 政策環境 更加 友好, 預計優質中小行有望脫穎而出。 在 中小 銀行加速 改革、 政策對 區域性 銀行也持續傾斜的背景下, 我們預計 優質中小 銀行有望憑風借力,謀 求多渠道資本補充,有效化解潛在風險, 增強資產投放能力。當前仍為銀行板塊估值、倉 位雙底部,建議
16、把握銀行股配置機會,精選優質中小行。包括股份行中的零售及財富管理 之王招商銀行、 “商行 +投行 ”模式的標桿興業銀行、背靠集團的銳意改革者平安銀行;區域 性銀行中的小微金融楷模常熟銀行、區位優越且元氣修復的優質城商行南京銀行、以天府 之國為經營根據地的成都銀行。 圖表 1: 全文邏輯框架圖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資本金:穩健經營的減震器,資產擴張之基 石 銀行資本金是穩健經營的減震器和資產擴張的基石,分為核心一級、其他一級和二級資本。 商業銀行資本金是銀行為了正常的經營活動及獲取利潤而投入的貨幣資金和保留在銀行 的利潤。資本金是銀行吸收財務或經營損失的減震器,資本比例越高,銀行的安全系數
17、越 高;同時, 資本金也是決定銀行業務增長和拓張空間的基石 。根據銀保監會商業銀行資 本管理辦法(試行),商業銀行總資本可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其它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5 圖表 2: 商業銀行資本金分類及含義 類型 科目 含義 核心一級資本 實收資本 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合同、協議的約定實際 投入商業銀行的資本。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股本是在 核定的股本總額及核定的股份總額的范圍內通過發行股票或股東出資取得,一般分為普通股和優 先股兩種。 資本公積 由投資者、其他人或其他單位投入,所有權歸屬于投資者,但不構成商業銀行實收資本的那部分 資本或出
18、資。 盈余公積 商業銀行按照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各種積累 資金 ,根據規定包括: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 積和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潤 商業銀行以前年度實現的、留待以后年度進行分配的結存利潤。 一般風險準備 商業銀行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 用于彌補虧損的風險準 備 。 少數股東資本可計入部分 子公司核心一級資本中歸屬于第三方少數股東且不超過其所對應的最低監管要求的部分。 其他一級資本 其他一級資本工具及其溢價 如果一項資本工具能夠符合其他一級資本標準并經過批準,則該項資本工具及其溢價可以計入其 他一級資本。 少數股東資本可計入部分 子公司少數股東一級資本中不超過最低監管要求的部分,扣除已計入集
19、團核心一級資本的少數股 東資本,其凈額計入集團其他一級資本。 二級資本 二級資本工具及其溢價 如果一項資本工具能夠符合二級資本標準并經過批準,則該資本工具及其發行溢價可 以計入二級 資本。 超額貸款損失準備 商業銀行實際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超過最低要求的部分或超過預期損失的部分 。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華泰證券研究所 監管框架:國內外監管日益趨嚴,銀行資本要求漸高 國內外均對銀行業采取嚴格的資本監管標準,國內資本監管力度不斷強化。 銀行業資本監 管對于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防范系統性風險向實體經濟轉移具有重要意義。國際層面, 監管框架主要由巴塞爾協議 III 和 TLAC 構成,前者針對全球銀行
20、業整體,而后者針對全 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國內層面,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相較巴塞爾協議 III 設置了更嚴 的監管體系,通過分類監管措施提升資本約束力;央行 MPA 體系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指 標,“一票否決制”進一步強化資本監管力度。銀行資本監管日益趨嚴,對銀行資本補充 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球:巴 III 確立基本框架, TLAC 提出更高要求 巴塞爾協議是全球銀行業共同遵守的資本監管基本框架。 2008 年金融危機暴露出國際金 融監管體系的不足,巴塞爾委員會于 2010 年推出巴塞爾協議 III,強化商業銀行資本監管。 首先,對資本進行重分類,將以往的二級分類(核心、其他資本)轉換為三級分
21、類(核心 一級、其他一級、二級資本), 同時上調了各級資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增強其防范風險 和吸收損失能力。其次,引入逆周期資本緩沖機制,要求銀行在資本補充率達標的基礎上 增設不低于風險資產 2.5%的留存超額資本(防護緩沖資本)和 0%-2.5%的逆周期超額資 本,用于緩沖經濟和金融嚴重衰退時期的銀行損失。第三,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 G-SIBs) 提出更高資本標準,要求其額外提升 1.0%-2.5%的附加資本。 圖表 3: 巴塞爾協議 III 與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資本要求對比 項目 巴塞爾協議 III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 最低資本要求 核心一級資本 4.5% 5.0% 一級資本
22、6.0% 6.0% 總資本 8.0% 8.0% 其他資本要求 留存超額資本 2.5% 2.5% 逆周期超額資本 0-2.5% 0-2.5% 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 1.0-2.5% 1.0% 資料來源:巴塞爾委員會,銀保監會,華泰證券研究所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6 TLAC 框架對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更高資本要求。 金融穩定理事會于 2014 年推出總 損失吸收能力( TLAC)監管框架,對 G-SIBs 提出了相比巴塞爾協議 III 更嚴格的資本標 準。 TLAC 指 G-SIBs 在進入處置程序時,能通過減 記或轉股吸收損失的各類資本或債務 工具之
23、總和; TLAC/風險加權資產在 2019 年、 2022 年后應分別不低于 16%、 18%。對于 信用債 /GDP 低于 55%的新興經濟體,可延期 6 年執行該要求; 按照 FSB 口徑, 2017 年 末我國信用債 /GDP 達 49%(央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2019)最新數據) , 若 2019 年 末提升 至 55%以上 ( 數據尚未披露 )則 需要提前 3 年執行 。 我 國四家 G-SIBs(工行、建 行、中行、農行)距滿足 TLAC 要求仍有一定壓力,且國內尚無符合 TLAC 標準的債務工 具,相關工具有待推出。 國內:監管力度不斷強 化,差異化措施提升約束力 商業銀行資本
24、管理辦法確立國內資本監管框架,相較巴塞爾協議 III 設置更嚴標準。 為配合巴塞爾協議 III 的實施,銀監會于 2012 年推出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以 下簡稱資本辦法),對資本充足率計算和監管要求、資本定義等進行全面規范。首先,相 比巴塞爾協議 III,資本辦法對我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設置了更高的標準,如核心一級資本 充足率最低標準為 5%,高于巴塞爾協議 III 0.5pct。其次,資本辦法對各類資本工具設置 了嚴格標準,要求二級資本工具必須含有減記或轉股條款,廢除了次級債、混 合資本債等 不合格資本工具。第三,根據資本充足狀況對銀行實施分類監管,對于未達到資本要求的 銀行可采用限
25、制業務開展等監管措施,提升資本約束的有效性。 圖表 4: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對各類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監管措施 類別 分類標準 監管措施 第一類商業銀行 三級資本充足率均達到資本要求 1)要求加強對資本充足率水平下降原因的分析及預測; 2)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資本充 足率管理計劃; 3)要求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第二類商業銀行 三級資本充足率未達到第二支柱資本 要求,但均不低于其它各級資本要求 1)與董事會、高級 管理層進行審慎性會談; 2)下發監管意見書; 3)要求制定切實可 行的資本補充計劃和限期達標計劃; 4)增加對資本充足的監督檢查頻率; 5)要求對特 定風險領域采取風險緩釋措施。 第三類商
26、業銀行 三級資本充足率均不低于最低資本要 求,但未達到其它各級資本要求 1)限制分配紅利和其它收入; 2)限制向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施任何形式激勵; 3) 限制股權投資或回購資本工具; 4)限制重要資本性支出; 5)要求控制風險資產增長。 第四類商業銀行 三級資本充足率任意一項未達到最低 資本要求 1)要求大幅降低風險資產的規模; 2)責 令停辦一切高風險資產業務; 3)限制或禁止 增設新機構、開辦新業務; 4)強制要求對資本工具進行減記或轉為普通股; 5)責令調 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限制其權利; 6)依法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華泰證券研究所 央行 MPA 將資本充
27、足率作為評估體系核心,“一票否決制”強化資本監管力度。 央行于 2016 年起實施宏觀審慎評估體系( MPA),重點考慮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 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七大方面,通過綜合評估加強逆周 期調節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其中,資本充足率 是評估體系的核心,若資本和杠桿情況 不達標(低于 60 分),銀行則直接被評為 C 檔機構, 法定存款準備金利 率 將視情況下浮 10%-30%,“一票否決制”利于銀行資本監管的約束力進一步強化。作為宏觀審慎管理的 重點領域,央行和銀保監會于 2019 年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 針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
28、出附加資本要求,推動國內監管體系與國際 G-SIBs 監管框架進一 步接軌。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7 圖表 5: 央行 MPA 考核體系及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 七大方面 具體指標 資本和杠桿情況 資本充足率( 80 分)、杠桿率( 20 分)、總損失吸收能 力(暫不納入) 資產負債情況 廣義信貸( 60 分)、委托貸款( 15 分)、同業負債( 25 分) 流動性 流動性覆蓋率( 40 分)、凈穩定資金比率( 40 分)、遵守準備金制度情況( 20 分) 定價行為 利率定價( 100 分) 資產質量 不良貸款率( 50 分)、撥備覆蓋率( 50 分
29、) 外債風險 外債風險加權余額( 100 分) 信貸政策執行 信貸執行情況( 70 分)、央行資金運用情況( 30 分) 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計算及評分方法: 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 (Ci*)= i (最低資本充足率 +儲備資本 +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 +逆周期 緩沖資本 ) 其中: 1、結構性參數 i:基準值為 1,根據以下兩方面情況進行上調: 1)經營穩健性狀況:考核季度內內控管理、 支付系統出現重大問題,發生案件及負面輿情等情況上調 0.05; 2)信貸政策執行:考核季度內月均轉貼現余額 占比或新增占比超過法人機構平均水平上調 0.05。 2、最低資本充足率: 8.0%。 3、儲備資本:央行分
30、季度性調整。 4、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將全國性系統重要性銀行或區域內系統重要性銀行作為參照機構并賦值 1%,其他機 構按與參照機構的資產規模比值相應賦值,公式為:機構 i 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 =0.5%+(1%-0.5%) (機構 i 資產 規模 /最大機構資產規模 )。 5、逆周期資本緩沖: max i 機構 i 廣義信貸增速 -(目標 GDP 增速 +目標 CPI),0。 i 為機構 i 對整體信貸順 周期貢獻度參數,按以下方法確定: i=宏觀經濟熱度參數 ( i1)系統重要性參數 ( i2);其中, i1 根據廣義 信貸 /GDP 偏離其長期趨勢值的程度測算, i2 根據不同銀行系統重要
31、性差異調整其對整體信貸偏離度的貢獻, 在 0.5-1 之間賦值。 評分: 若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超過 Ci*,則獲得 80 分;若資本充足率未超過 Ci*,但超 過 Ci*-4%,則獲得 48-80 分, 此階段為資本充足率容忍度;其余情況獲得 0 分。 資料來源:央行,華泰證券研究所 補充途徑:僅靠內生難以為繼,外源渠道重要性高 資本補充途徑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補充,大多數銀行難以單靠內生性補充提升資本實力。 內生性補充的核心方式是留存收益,有賴于銀行自身盈利能力;外源性補充則包括各類資 本補充工具。但目前銀行業難以僅靠內生性補充來提升資本充足率,主要由于近年來銀行 業息差下行、盈利能力下滑,且
32、大部分銀行貸款以對公為主,對資本占用也較重;尤其在 當前疫情背景下,銀行讓利實體經濟、資 產質量壓力加大導致行業利潤增速承壓,進一步 削弱其利潤留存能力??v觀上市銀行,能實現資本內生性增長的案例為數不多,其中零售 優勢顯著的招商銀行憑借著高盈利能力和“輕型銀行”戰略, 2013 年以來在無外生資本 補充的背景下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趨于上行; 而對于絕大多數銀行 ,仍需依賴外源性補充 方式來提升資本充足水平,因此拓展多渠道資本補充工具對于銀行業具有重要意義。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8 圖表 6: 2013 年以來招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趨于上行 資料來源:
33、公司財報,華泰證券研究所 圖表 7: 招商銀行自 2013 年后再未進行外源性核心一級資本補充 上 市日期 募資方式 募資金額(億元) 2013-10-02 配股( H 股) 63.01 2013-09-11 配股 275.25 2010-04-09 配股( H 股) 39.80 2010-03-19 配股 177.64 2006-09-22 IPO( H 股) 186.61 2004-10-29 可轉債 650.00 2002-04-09 IPO 109.50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Wind,華泰證券研究所 9.27% 10.44% 10.83% 11.54% 12.06% 11.78% 1
34、1.95% 11.94% 0% 2% 4% 6% 8% 10% 12% 14%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Q1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9 歷史回顧:重心轉向區域性銀行,資本工具逐步擴充 銀行業共經歷 5 輪集中資本補充時期 ,主體逐步由大行轉向區域性銀行。 1) 1998 年、 2004-2010 年的最初兩輪資本補充均以化解國有大行的經營困境為主要目標,財政部、央 行等部門向四大行注資并推進其在 A+H 股陸續上市。 2) 2013 年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 管理辦法提升了銀行對于新型資
35、本工具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監管先后推動減記型 二級資本工具、優先股等試點啟動,帶動 2013-2015 年迎來新一輪資本擴充期。 3) 2015 年央行 5 次降息導致銀行業凈息差大幅下滑,缺乏有效資本工具的區域性銀行 資本壓力加 大,銀監會于 2016 年初提出鼓勵城商行通過境內外上 市等多渠道補充資本,帶動區 域性銀行開啟“上市潮”,全年共有 4 家城商行、 5 家農商行實現 A 股或 H 股上市。 圖表 8: 2010 年以來 區域性銀行各類資本補充工具募資規模(截至 7 月 23 日 ) 注: IPO 包含 A 股和 H 股 ,其余為境內融資 資料來源: Wind,華泰證券研究所
36、圖表 9: 2010 年以來全部 銀行各類資本補充工具募資規模(截至 7 月 23 日 ) 注: IPO 包含 A 股和 H 股,其余為境內融資 資料來源: Wind,華泰證券研究所 2019 年以來新一輪資本補充瞄準區域性銀行,資本補充工具迎來擴容。 2019 年以來,金 融供給側改 革逐步推進,監管著重引導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作為服務中小微 企業的主力軍,區域性銀行信貸投放提速,資本金壓力問題日益凸顯。資本補充政策進一 步向區域性銀行傾斜,包括推出永續債新型資本工具、優先股發行主體擴展至非上市銀行、 新一輪區域性銀行“上市潮”開啟、地方政府專項債補血中小銀行、銀行業配股再度重啟
37、等。區域性銀行資本補充工具迎來新一輪擴容,有利于緩解其資本消耗壓力,增強資產投 放能力,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質效。 121 143 186 162 364 208 298 23844 118 31 80 206 26849 49 278 200 450 60 230 200 146 521 15 663 1299 1274 1424 717 1320 258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億元) IPO 增發 配股 優先股 可轉債 永續債 二級資本債 1
38、958 1092 691 508 493 416 283 615 1000 292 1353 176 1000 1659 1578 1325 2550 650 300 230 1360 5696 3396 3449 2699 2274 4804 4007 5955 1558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億元) IPO 增發 配股 優先股 可轉債 永續債 二級資本債 行業研究 /深度研究 | 2020 年 07 月 24 日 10 圖表 10: 監管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歷程回顧 時間 背景 資本補充方式 1998 年 1) 90 年代初過度 信貸和粗放投資 +亞洲金融危機 爆發,四大行不良率高企,潛在擠兌風險加大。 2)巴塞爾協議要求銀行資本充足率不低于 8%,入 世亟需銀行符合國際監管標準。 特別國債: 財政部向四大行定向發行 30 年期的 2700 億元特別國債,募得資金 以資本金形式再注回銀行。 2004 年 -2010 年 不良問題仍未解決,國務院決定推進國有銀行股份 制改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