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ampamp;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數字基建的脫碳之路:數據中心與5G減碳潛力與挑戰(4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綠色和平&ampamp;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數字基建的脫碳之路:數據中心與5G減碳潛力與挑戰(46頁).pdf(4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應巴黎協定的要求,2020 年歐盟委員會提出支持綠色化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并將在 2030 年前實現數據中心和信息通信產業的“氣候中性”。 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國際電信聯盟(ITU)、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GeSI)和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于 2020 年發布了 ICT 行業基于科學的減排目標,具體為 2020 年至 2030 年期間, ICT 行業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45%。目前,代表全球 30% 移動連接的 29 家運營商集團已經承諾致力于實現該減排目標 。 截至2021 年 1 月,全球包括Google、Apple、 Facebook 在內的 41 家科技企
2、業已率先設立 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其中約 20% 已經實現了 100% 可再生能源目標,另外約 50% 的企業將在 2030 年前實現 。云計算作為大數據的孿生兄弟,市場規模同樣一路上漲。據統計,2019 年全國云計算產值為 1,290.7 億元,增長率達 34.1%。從需求上看,云計算作為一種彈性的計算方式,解決了算力部署與業務需求的矛盾。此外,ICT 設備部署量少的中小型企業通過上云,享受到容錯架構,容災備份的高可靠性基礎設施,無需專門組建基礎設施運維隊伍,縮減了運營成本,因此云計算服務廣受青睞。從供給上看,國內幾大云計算服務供應商紛紛宣布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建設云計算基礎設施,加快傳統
3、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向新型云計算數據中心轉型的步伐。例如,阿里云宣布未來 3 年將再投資 2,000 億元,用于云基礎設施投資,包括數據中心建設、服務器、芯片、網絡、云操作系統等 36。中國電信把“5G+ 天翼云 +AI” 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創造性地提出“云網融合”的概念,構建了“2+4+31+X”的云計算算力資源布局體系 37。華為也加快云計算基地布局速度,在內蒙古、江蘇、貴州等地建設云計算數據中心,并首次提出以應用為中心的云原生 2.0 概念 38,預計未來云計算服務商仍會保證充足的供給能力來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從政策上看,國家在關于推薦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指出“
4、加快數字化轉型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支持在具備條件的行業領域和企業范圍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數字孿生、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各地政府應制定了相應的規劃,例如北京市指出要“落實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39。上海市指出要“推動大型展覽展示企業和知名云服務企業共建云展服務實體,打造云會議、云展覽、云走秀、云體驗等系列活動”40。廣東省指出要“以構建泛在互聯一體化網絡為主體,加快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超過 5 萬家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41。預計在政策的鼓勵下,各行各業上云積極性將提高,有利于云計算規模的增長。在多方利好因素的影響下,全國云計算的市場產值規模將不斷攀升,預計 2035 年達 5,439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