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秦淮數據公司競爭優勢與全球 IDC 市場規模分析報告(1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秦淮數據公司競爭優勢與全球 IDC 市場規模分析報告(19頁).pdf(1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獨特的開發整合能力使公司實現“能源流”、“數據流”、“業務流”三者的最佳選址結合。不同于其他數據中心,公司環一線能源側的戰略部署要求公司具備在經濟相對不發達、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地區的強大拓荒能力,通水通電通帶寬,建設開發成為合格的數據中心。寬帶網絡上借助國內寬帶網絡廠商的合作,目前已經在環首都一線建設環形寬帶網絡。電力資源上依托當地資源自建用戶變電站,公司位于山西大同的新一代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依托當地豐富的風光電等新能源優勢,隨著 2019 年環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術產業基地一二期的投入運營,已成功實現將本地充裕的風電和光電就地轉化成為高效的計算產能。產品標準化,交付模塊化。全業務場景適配的超大
2、規模中立數據中心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主流發展方向。公司將 IDC 作為產品進行設計開發和建設,從園區、樓宇、系統到設備,所有環節都是公司自主專利和產品設計,并選擇供應商進行施工建造,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方式設計基礎系統與選取產品,可在早期避免不必要的設計和多余的建筑,提高整個數據中心的空間時效。同時,公司將每一道數據中心的規劃、設計、預制、建設、鋪裝、上架等環節和相關產品模塊化,最終實現數據中心園區級別的超大規模解決方案產品的全模塊化。從項目開始動工到最后交付僅需 6-9 個月,行業平均水平 12-18 個月,效率高一倍,建造成本約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除前期選址、建造,機房運維也是拉開 IDC
3、 廠商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市場普遍認為 IDC 行業核心競爭力為資源稟賦,我們認為資源稟賦只是拉開差距的第一步。根據 Uptime Institute 權威統計,數據中心宕機原因 71%與機房環境有關。數據中心四分架構六分運營,需要 know-how 細節經驗,完成機房交付、服務器上架后如何保證下游客戶業務穩定性、降低后續運營成本同樣關鍵。隨著算力布局從低密(3-5KW)到高密(7-10KW),再到日益主流的超高密(30KW 以上),如何保證數據中心服務的短視頻、在線支付和未來的自動駕駛等場景不斷線,是對 IDC 廠商運維能力的一大考驗。公司具備超大型數據中心運維經驗,為下游客戶提供強大、穩定的
4、算力保障。通過與可再生能源的深入結合,公司 2020 年的平均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數據中心能效指標,PUE = 數據中心總能耗/IT 設備能耗,越低越好)達到 1.22,業內領先。PUE 體現公司運維能力與能源使用效率,降成本效果顯著。截至 2021 年Q1 公司披露的最新 PUE 為 1.19,最低可達 1.08,隨著規模效應凸顯,較2020 全年 PUE 又有提升。按照 8KW/h 的高性能機柜,平均運營負載率75%,電價 0.8 元/kWh 進行測算,如果 PUE 從 1.5 降低至 1.2,單機柜電耗成本將降低 20%。按照 10000 個機柜的大型數據中心測算,每年可降低成本約 8409.6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