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醫療服務深度解讀系列之一:體檢渠道下沉把握藍海市場紅利(4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醫療服務深度解讀系列之一:體檢渠道下沉把握藍海市場紅利(45頁).pdf(4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根據體檢滲透率,我國體檢消費和實際需求在空間上錯配。(1)人口和體檢消費量不匹配。我們以橫軸為各省市人口數量由低到高排名,縱軸為各省市體檢滲透率(體檢人次/人口總數),通過曲線擬合能夠看到呈現 U 型,人口大省河北(7470 萬人)、湖南(6822 萬人)、安徽(6196 萬)的體檢滲透率較低,分別為 19.86%、24.22%、22.44%,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32.8%。我們認為河北、湖南、安徽等人口大省蘊含巨大市場空間,因為收入較為類似的人口大省山東(9947 萬人,28.70%)、河南(9532 萬人,27.65%)、湖北(5885 萬人,30.22%)滲透率都不差。(2)消費能力和體
2、檢消費量不匹配。我們將縱軸設定體檢滲透率排名,橫軸為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能夠看到同樣類似的 U 型曲線。中部省市的收入水平在全國排名并不弱,湖南、安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 31284 元、29156 元,但是體檢滲透率依舊處于較低水平。將居民人口、收入分解到市級數據可以看到,低線城市人口占比大,人均收入雖然低于一二線城市,但未來是潛在消費市場,收入提升能夠釋放中低級城市人口消費紅利。一二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 54933 元、39390 元,高于三四線城市的 31123元、26972 元,但是人口僅為 0.72 億和 3.51 億,合計占比不及 40%,三四線城市人口則合計 6.89 億,占
3、比達 62%。從各省 2013 年至 2016 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趨勢來看,中等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斷追趕頭部省市,除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廣東、天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3 年間漲幅為 24.80%、23.40%、13.88%、14.91%,低于中等省市遼寧(28.53%)、湖南(33.61%)、湖北(28.29%)、安徽(26.14%)、江西(31.09%),中等省市的收入增加將釋放更多的人口消費紅利。一二線核心省市占據主要醫療資源供給,孕育藍海市場。我們以各省人口數量排名為橫軸,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量為的排名為縱軸,能夠看到中部人口大省如河北(4.83 臺/千人,5.3
4、 人/千人)、河南(5.47 臺/千人,5.7 人/千人)、山東(5.44 臺/千人,6.5 人/千人)、安徽(4.55 臺/千人,4.7 人/千人)、江西(4.55臺/千人,4.8 人/千人),相較于發達省市北京、上海,以及政策扶持的西部地區新疆、寧夏、青海等,在醫療硬件資源和醫生資源上相對匱乏。剖析各線核心城市,體檢資源的分布與其他醫療資源一樣,集中于一二線城市,而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則成為民營連鎖體檢中心的紅海。我們選取各線人口最多的 4 個城市,合計 16 個城市,從中康體檢網統計各城市內的體檢機構情況。北上廣深作為一線城市人均人數合計 7188 萬人,共有 635 家體檢機構;三四線核心城市人數合計分別為 4146 萬人和 3276 萬人,但體檢機構僅有 72 家和 9 家。一二線城市的體檢行業已然一片紅海,民營專業機構與公立醫院相比不具備優勢,因為一二線的公立醫院的級別較高,數量眾多、設置密集。但是滲透到低線城市,公立醫院數量大大下滑,鑒于公立醫院供給難以擴張,留給民營機構的空間非常廣闊,遠高于一二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