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研究基金會:新冠疫情之后的全球貿易版圖:全球公司、投資者和決策者何去何從?(英文版)(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觀察家研究基金會:新冠疫情之后的全球貿易版圖:全球公司、投資者和決策者何去何從?(英文版)(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在過去五年保護主義抬頭、COVID-19導致的經濟突然停止、供應鏈活動的必然中斷以及供需受到沖擊之后,來自全球各地的評論員都大肆宣揚全球化的“終結”。事實上,甚至早于英國民粹主義運動(最終導致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脫歐公投(最終導致特朗普時代的關稅和美國退出貿易協定),一些經濟學家就預測,全球化將趨于平穩,并最終逐漸減弱。隨著許多發達經濟體(包括美國、英國和荷蘭)經歷了從舊經濟向新經濟的轉變,即服務活動和就業的增長,世界各地的商品或商品數量正在減少。這帶來了某些影響,因為與貨物生產有關的制造業和工業時代大大提高了國內的國民收入。此外,這些貨物向國外市場的競爭性出口進一步促進了國內和全球經濟增長。
2、從商品的角度來看,跨境服務交換(如旅游、IT、法律和專業服務)以及資金流動和人力資本交換已成為全球化商業格局的組成部分,對建立業務、盈利和創造回報至關重要。在交易前景懸而未決的情況下,企業高管和投資者還有什么打算?對許多企業來說,即便是那些以國內銷售為主的企業,也常常依賴全球化進程來創造財富,最終轉化為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各國政府在COVID-19大流行后對陸上生產的反應,是否真的會證明是我們所知的數十年全球化進程的終結?正如我們將在本報告第一部分看到的那樣,對于參與商品、服務、技術和金融的交換、傳輸和銷售的公司和投資者來說,全球化是持久的。誠然,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管們應該靈活、敏捷地應對目前處于不斷變化狀態的新環境。在第二部分中,我們探討了全球凝聚力的潛在解決方案,包括數字和綠色議程,以及亞洲模式。在解決辦法方面,必須指出的是,決策者也必須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既要執行國內政策,以解決其境內的社會經濟不平衡問題,又要改革全球貿易結構,在區域和全球一級促進對話與合作的渠道。但在我們開始探索解決方案和機會之前,我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