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峰科技-硬科技鑄就激光顯示賣鏟人家用放量打開第二成長曲線-210805(3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光峰科技-硬科技鑄就激光顯示賣鏟人家用放量打開第二成長曲線-210805(32頁).pdf(3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第三代:21 世紀初液晶 LED 技術正式開啟了大尺寸、高分辨率、高對比度的顯示高畫質時代。液晶 LED 技術憑借輕薄、大尺寸適性和節能特點,使其在與等離子 PDP 技術的競爭中勝出,同時推翻了上一代 CRT 技術。LED 顯示器有三大要素:薄膜晶體管(a-Si、LTPS、IGZO)+液晶陣列(TN、VA、IPS、PLS)+ 背光源(CCFL、LED)。無論是LCD 全面替代CRT,或是LED 背光全面替代 CCFL,成本因素都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20 世紀 60 年代初,應用半導體P-N 結制成的LED 問世;1964 年,紅色LED 首先研發成功;1968 年,LED 發光效率取得突破,并
2、能夠發出紅光、橙光和黃色光;20 世紀90 年代,高亮色藍光 LED 的出現使得全彩顯示成為可能(1992年東芝研制 InGaA1P 573nm 黃綠色超高亮度 LED;1994 年日本日亞公司研制成 InGaN 450nm 藍(綠)色超高亮度LED)。第四代:O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爭雄。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2007 年三星首次實現柔性OLED 批量生產,與 LCD 相比,OLED 節省了背光源、液晶和彩色濾光片等結構,功耗更低,可實現柔性化顯示,缺陷是大尺寸良率低、成本高,主力 OLED 電視尺寸在 55-65 吋,市場終端價格基本在萬元左右。2000 年德克薩斯理工
3、大學提出 Micro LED 技術,與LCD 和OLED 相比,Micro LED 顯示具有自發光、高效率、低功耗、高集成、高穩定性、全天候工作等優良特性,缺陷是其良率低、成本高,主要用于商顯,三星此前推出的 75吋和110 吋 Micro LED 電視定價分別達到 60 萬元和100 萬元。激光顯示自 2007 年光峰率先發明ALPD熒光激光顯示技術架構后,解決了傳統三色激光的散斑現象和紅綠激光器成本高兩大難題,目前在第四代顯示技術中最有可能率先替代傳統 LED 顯示技術。以激光電視終端售價為例,2020 年光峰推出柔性菲涅爾抗光幕后,將“4 K 激光電視+100 英寸柔性抗光屏幕”價格拉低到 1 萬元以內。2、掌握核心科技,擁有前沿專利技術ALPD激光技術,消除散斑問題,克服高成本約束。傳統RGB 三色激光技術受制于散斑問題和成本問題產業化之路艱難:1)光線強相干性存在散斑現象(暗斑圖樣),影響圖像清晰度和分辨率;2)綠激光器成本高、紅激光熱穩定性差,難以實現大規模推廣。而光峰科技研發的 ALPD激光技術,發光來源絕大部分為藍光激光,藍光激光器采用GaN(氮化鎵)材料體系,發光效率較高,通過旋轉的熒光色輪激發獲得三色激光,從而既能消除散斑問題、克服高成本約束,又能保留激光高亮度、壽命長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