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發電側儲能市場前景與商業模式研究報告(2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中國發電側儲能市場前景與商業模式研究報告(21頁).pdf(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儲能投資額下行及各場景經濟性假設 儲能初始投資額下降,或技術迭代推升電池充放電次數和生命周期,均可提升儲能系統的IRR。為方便起見,在此僅討論未來初始投資額下行的假設下,各儲能應用場景的經濟性變動。 由經濟性測算可知,當下我國發電側、用電側和電網側的儲能投資額均不具備經濟性。假設2021-2025年,儲能投資額年均降幅約15%,則當下發電側儲能(解決棄電+輔助服務)已具備經濟性;預計至2024年,電網側儲能IRR達5.5%左右,初步具備經濟性。此外,假設隨國家調高用電側峰谷價差至0.7元/KWh,預計至2024年,用電側儲能IRR可達到7.4%,具備明顯經濟性。發電側:部分核心假設 目前,推動
2、發電側儲能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政策。我們梳理了目前已頒布發電側儲能政策的22個地區,發現其中約8個地區要求強制配置一定比例的儲能,其余14個地區則出臺了有效的激勵方案,如在審批、并網方面給予配備儲能的新能源項目一定傾斜等。由于能源局和發改委已推行全國性文件要求大力發展發電側儲能,我們認為類似的地方性政策有望推行至全國。 復盤已發布政策省份歷史裝機,有效激勵發電側儲能配置省份裝機:強制配備儲能省份裝機約為2.25:1。假設后續全國裝機量同樣為對應比例,即在發電側裝機中,有31%的裝機量被要求強配儲能,剩余69%的裝機量存在發電側儲能的激勵政策。 對強制裝配儲能地區,由于大部分政策自2021年期間發放,預計2021年儲能在新增風光裝機中滲透率約50%,而后22-24年維持80-95%的高位。對有效激勵配儲能地區,預計21年滲透率可提升至10%,而后隨政策推廣+儲能成本下行,滲透率持續提升。 發電側存量裝機對應儲能市場:2025年受經濟性提升影響,滲透率將快速增長。由此前預測,至儲能投資下降至0.7元/W時,儲能可大幅提升發電側經濟性,有望帶動發電側存量裝機對應儲能的滲透率自0.6%快速提升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