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汽車智能化:算力時代-210813(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計算機行業汽車智能化:算力時代-210813(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算力焦慮呼喚高算力支持智能網聯化進展迅速,消費者體驗不佳亟待算力提升。2015 年智能網聯功能的新車裝載率為 4.6%,到 2020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 48.8%。主流車企中,智能網聯已經成為新車型必備功能。而根據汽車專業機構調研數據顯示,一方面當前消費者對智能網聯功能核心感知仍集中在中控臺顯示屏、儀表盤等少數領域,語音控制、車聯網等功能用戶關注不足;另一方面對智能網聯功能體驗不佳,抱怨中控屏反應遲鈍的用戶達到 56.5%,反應系統卡頓的用戶達到 50.95%。應用端以自動駕駛為例,隨著智能駕駛等級的上升對芯片算力的需求呈現指數級提升。L1、L2 處于輔助駕駛階段,車部分或全部的自行轉向控制、
2、加速減速,這兩個階段對算力的要求都不高。L3 進入有條件的自動駕駛,車除轉向控制、加速減速外還進行駕駛環境檢測,這帶來算力極大的提升需求,從 L2 的 2 Tops 提升到 L3 的 24Tops。進入到 L4、L5 階段車在之前的功能之上還增加了緊急事件觸發接管機制,這兩個階段對算力的要求呈現技術級的提升,分別達到 320Tops,4000Tops。產業層面,現有產品芯片算力不足、全球產能緊平衡、我國芯片自給困難三重痛點亟待解決。目前汽車行業芯片算力整體仍舊不高,已上市的車型中,較為領先的理想 ONE 芯片使用的是 QCM 820A,僅能對標 2016年上半年的高通驍龍 820,相當于小米 5 的算力水平,與當前推出的小米 11 足足有 6 代差距。從全球尺度來看,由于疫情沖擊芯片短缺已成為困擾全球汽車業的問題,根據 IHS Markit 預測,因芯片短缺,2021 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車產量將比最初預期少約 67.2 萬輛,通用、日產、大眾等汽車巨頭都面臨著沖擊。目前我國自產汽車芯片規模不到 150 億元,不足全球規模的 5%,由于我國汽車產業規模占全球 30%以上,每年進口汽車芯片的費用超過千億元,國內供需存在較大缺口。